发展趋势与发展轨迹

2024-08-17

发展趋势与发展轨迹(精选六篇)

发展趋势与发展轨迹 篇1

一、2015年双十一当天交易额为912亿元

业内人士龚文祥认为, 这算是2015年中国电商第一大新闻与最大电商事件, 从这个数字可以预测出2016年中国电商的格局, 即双寡头的电商格局形成:中国电商将只剩下阿里 (淘宝天猫苏宁易购等) 及腾讯京东系 (京东、微商等) 两个电商垄断之寡头格局且3到5年内不会被改变。这个事件对传统企业2016年做电商具体启示是:中国传统企业做电商, 第一步还是要做好淘宝天猫京东;第二步做全网电商渠道, 第三步才考虑微电商及社交电商。由于中国电商垄断的既定格局, 做电商要用改良的思路来做, 千万不要用电商革命思路来做电商, 绕过了中国90%现有电商人群来做电商, 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二、2015年大的生活服务电商纷纷合并

从2015年出现的美团与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滴滴与快的、58与赶集等生活服务电商纷纷合并, 还有BAT对生活服务电商的投资, 如百度投资糯米, 阿里扶持口碑来看, 龚文祥表示, 2016年中国生活服务电商也将出现垄断与寡头趋势。要保证电商的平稳发展而不被实体店所代替就需要开拓一个新的电商市场。生活服务的传统实体店要拥抱互联网及电商, 首先用新渠道思路来做, 即入驻这些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巨头,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利用其流量然后将电商作为新市场来做, 既要用微博、微信等手段来做新市场, 也需要专业的电商平台去推广。

三、2015年O2O行业的冰与火及线上线下融合

2015年上半年, 是O2O火爆的上半年, 各种O2O获得融资的消息不绝于耳;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 各种O2O电商倒闭的消息纷纷传来。龚文祥说, 2015年电商与线下实体零售融合趋势很明显, 从阿里投资苏宁、融合银泰, 京东投资永辉等来看趋势, 电商要发展, 需要越来越往线下走要流量, 2016年线下将成为电商流量的最大入口之一。以后像这种晚会的电商新宣传形式也会越来越普遍, 意味着电商会成为一个全民互动的节目。

四、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思潮之争

2015年前, 凡是传统思维与互联网之争, 都是互联网思维胜利, 传统思维失败, 而2015年是个转折年, 龚文祥认为, 我预测2016年后, 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之争, 都将会是传统思维胜利, 互联网思维失败。2015年双十一排名, 类目前3名, 80%是传统品牌, 淘宝品牌及电商网络已经完全没落。而2015年前, 双十一各类目销量排名, 都是80%是淘宝品牌胜利, 只有20%传统品牌入围。即2015年是个传统品牌与电商品牌的分水岭;淘宝品牌也许会继续壮大, 但传统品牌绝不会甘于落后。

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 2016年要大力发展互联网与电商, 加上互联网思维的翅膀。以后电商及互联网全部是传统企业的天下, 但前提是要用新渠道思维做, 再用新市场思维做。做大做强才有机会把传统品牌推广出去, 让大众接受和了解。

五、移动电商时代已经来临

2015年双十一, 移动电商已经达到69%, 而京东唯品会等移动电商已经占80%左右, 即2015年是移动电商与PC电商的分水岭, 以前80%PC电商, 20%移动电商;而到了2015年, 就变成了80%是移动电商, 20%是PC电商。因此龚文祥指出, PC电商已死, 新的变局时代已来临。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数量比重优势, 但是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冲击, 不管哪个行业的传统企业几乎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这些难题。销售渠道的单一导致产品越来越难卖;房租人力等成本的飞速上涨;营销方式上不得其法以致于浪费到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抓住时代发展的命脉, 寻找到一个专业的互联网营销策划公司, 助力自己向互联网、移动电商或者O2O转型可谓是大势所趋, 迫在眉睫!

六、2015年电商投资:产业投资趋势与VC投资之式微

观察2015年中国电商行业的投资, 龚文祥认为, 浮在表面的是VC投资的消息, 其实更多的融资并购发生在产业资本层面, 即传统企业或传统上市公司投资与并购电商微商项目很多。随着2016年传统企业受到大资金刺激, 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大举进攻电商微商, 收购投资将成为主流, 而这个趋势对传统企业做电商与微商的启示与行动是:见到一个电商团队或微商团队或项目, 就花点钱收购吧, 毕竟新的时代, 人与团队才是第一位的。

七、B端电商化是最大机会

龚文祥分析说, 中国的互联网化与电商化几个大概数据是:中国传统企业电商化比例是8%左右, 消费者电商化比例是50%以上, 企业老板的电商化比例估计只有1%;而美国传统企业电商化 (互联网化) 比例已经高达80%左右, 而消费者电商化比例估计比中国还低;即中国消费品产品与生活服务电商比例够高、发展够快, 全球第一, 但中国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工具及电商系统的比例还很低;

中国电商前端强后端弱, 大前端, 小后台。这就是商业机会, 即未来中国传统企业的电商化比例很快超过80%, 人人电商、每家企业都电商的时代很快来临。其中隐藏的电商服务机会很大———做B端市场, 深入到企业流程与电商柔性供应链, 这个机会越来越大。而这个对于传统企业来讲, 2016年只有做好后端的电商柔性供应链、电商整体系统思维才能最后取得整体胜利。

八、电商环境管理趋严, 走正道是出路

广告人职位轨迹与薪资发展 篇2

行业新人实习工资惯例为800-1000元/月不等

文案:

助理文案(1200-2500)—文案(1500-5000)—资深文案(4000-12000)—文案指导(10000-18000)—副创意总监(15000-30000)—创意总监(20000-50000)—创意群总监(40000-80000)—执行创意总监(60000-250000)—董事总经理(50000-150000,外带股份收益)

美术:

制作(2500-4000)—设计(2500-6000)—资深设计(3500-7000)—助理美术指导(5000-8000)—美术指导(6000-12000)—资深美术指导(8000-15000)— 副创意总监(15000-30000)—创意总监(20000-50000)—创意群总监(40000-80000)—执行创意总监(60000-250000)—董事总经理(50000-150000,外带股份收益)

客户:

客户服务(2500-4500)—资深客户服务(3500-7000)—客户经理(5000-12000)—客户总监(8000-30000)—客户群总监(25000-50000)—区域客户总监(25000-50000)—董事总经理(50000-150000,外带股份收益)

媒介:

媒介购买(2500-6000)—媒介计划(3000-8000)—媒介购买经理(6000-12000)—媒介购买总监(8000-25000)—区域媒介总监(15000-40000)—董事总经理(50000-150000,外带股份收益)。以上单位:人民币(元)

以上职位发展轨迹都按同志不疯不傻不神童,工作努力但不魔怔的条件下,总结而出。薪资只是大概水平,视地域、公司,因人而异,切勿对号入座。

时薪计算方法下的……

俗话说,一个人的收获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但这只是俗话,对于广告传播这个拒绝庸俗的行业来说,肯定不能适用。这很难避免谈到加班的问题,作为广告人,这是生活而不是工作。举例说明,小A任职于一家本土中型规模的广告公司,服务快消品。3年经验,5000大洋。一个月4周半,有双休工作24天。每周加班3天,每天10点到公司晚上9点下班(18:00正常下班时间),也就是说5000除以(8*24+4*3*3),结果约等于22元。

失败与成功——医学发展的轨迹 篇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不少患者因感到左上腹不适、有沉重感、饭后饱胀感,或者扪到腹部包块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脾脏明显肿大;一些患者可因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验血象而发现白细胞显著增高,进一步检查才确诊患了这种病。

彭世宽去医院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是“反复乏力两年”,这是慢粒细胞大量增殖所致的代谢亢进的表现,医院诊断为慢粒(加速期)。慢粒一般分为三个演变期,开始是慢性期,平均为三年,经过长短不一的加速期,最后进入急性白血病期(急变期)。在慢性期阶段对病情的控制比较容易,一旦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治疗就显得十分困难,患者多在急变后的半年内死亡。因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癌,在目前条件下,是普通化疗所不能治愈的顽症。

近十年来,国内外血液病工作者在对慢粒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慢粒的治疗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进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是目前根治慢粒的惟一手段,采用亚致死剂量放化疗彻底毁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造血组织和免疫功能后,再移植入他人的正常造血干细胞,使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治愈。然而,这条路不是人人都行得通的,更何况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移植机会。在发达国家,约30%的慢粒患者有机会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而在中国则不到5%。这是由于缺乏白细胞抗原相同的供者,治疗费用昂贵也使一部分慢粒患者难以承受。

即使这样,“慢粒可以治愈”这一医学成果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因为其间经历了许多失败。可以这么说,医学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除了医学工作者的努力外,还离不开广大患者的支持和理解。医学科学正是在这种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

能否找到其他的治疗之路?从事血液病研究的医生一直在寻觅,在探索。王万林教授,一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就是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由他率领的医疗小组为彭世宽所采用的“筛选法自体骨髓移植”,就是一种尝试,是在找不到供体时可以选用的又一治疗方法。当然,谁也不能100%地保证,这种治疗能使慢粒患者获得痊愈。这个道理,凡具有一般知识的人都能明白。

医疗行为本身是有一定风险的。面对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其治疗方案各有不同,而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治疗之前,医生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这种治疗的可行性、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有这么一个感觉,即现在有些病人或亲属似乎一点也“输不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事实上,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医学有它的特殊性,如高难度、高风险,因此,病人若以“必须治好我的病”为要求,显然是不合情理的。而像彭世宽这样,因不满治疗结果而丧心病狂,并将主管医生杀死而后快,真是天理难容。

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与成长轨迹 篇4

描述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 常常采用对一国该产业若干年来的发展数据加以观察的纵向研究方法。但这有两个不足: (1) 所采用的足够长的历史数据无法得到, 无法描述一个产业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 尤其是医药产业。 (2) 即使能够得到某个国家较长时期内的历史数据, 一个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也未必能典型地代表大多数国家医药产业所应遵守的规律。因此, 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通常不适于采用纵向数据进行描述, 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横向研究方法, 即截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复数国家同一时点医药产业发展的截面数据, 来拟合该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成长轨迹[1]。

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经验表明, 截面数据的结果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趋势;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20世纪50年代跨国截面模型与历史增长模型间存在相似性;系统分析理论中的遍历性原理, 则从统计理论上对横截面比较分析的可行性给予支持, 借鉴该理论, 如果产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 对一个国家某产业充分长的时间发展轨迹研究与对足够多国家该产业的横向截面比较研究结论是可以互相借鉴的[2]。

医药产品由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特殊作用, 很多国家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 在大多数国家, 由政府控制医药行业准入, 因此, 各国医药产业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较一般消费品行业要小[3]。此外,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显示, 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原动力,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医药产品市场需求的最基本决定因素。因此, 医药产业与多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4]。

一、医药产业成长与经济发展

1. 医药市场销售与GDP总量

根据《世界医药通鉴》 (2000—2003年, 上海数图医药科技公司编制) 相关数据, 本文选择世界35个国家或地区2002年的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数据, 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 分别研究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医药市场销售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美国和日本的总量数据数值很大, 为了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 分析中将这两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剔除。EXCEL表格软件分析的观测性结果如图1所示, 医药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呈近似线性关系, 可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假定GDP以外的其他因素为随机干扰项, 以医药市场销售额 (用Y表示) 为被解释变量, GDP为解释变量, 建立医药市场规模随GDP变动的回归方程, 描述医药产业发展状况。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5]:

用方程表示:Y=1.981+0.010X

分析结果表明, 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正向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958。其中, R 2为0.918, 调整后的R 2为0.916, 方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之间的关系。t值较大, 方程通过了显著水平1%的t检验, 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回归方程,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GDP每增加1 000亿美元, 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增加10亿美元。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体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 变量之间正相关表明, 医药产业是一个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 医药产业将以一个接近直线斜率的比率进行扩张[6]。

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与其经济增量之间的比例明显小于样本国家中的总体水平, 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占GDP总量的0.493%, 远低于1%的样本平均水平, 中国的医药市场远未得到应有的发展[7]。

2.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是相对指标, 它较敏感反映了各种因素影响。为尽可能减弱短期波动性影响, 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对医药消费的滞后影响, 下面分别选择2002—2003年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2000—2003年GDP平均增长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参见表2) 。

根据上述数据, 分别计算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GDP平均增长率, 其中, 阿根廷和埃及两个国家的数据异常, 将其剔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趋势图显示, 医药市场的增长明显高于GDP经济增长。大多数样本都显示出这样的特征。其中, 阿根廷由于2000—2002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医药市场销售大幅度下降。埃及镑在2001和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贬值, 使得其对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了40%, 因此用美元衡量的埃及医药市场表现为大幅度负增长 (参见图2) 。

医药产业关系到人们防病治病, 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 基本上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在世界范围内, 医药产业是一个兼具防御性和成长性的行业[9]。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 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 (据测算, 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 和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 在国家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 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 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反之亦然。医药产业受经济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而表现出的稳定增长特征与产业增长总体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征同时并存[1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世界医药通鉴》相关数据整理所得[8]。

二、医药产业的成长轨迹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特定产业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原因, 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 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主要通过市场中厂商数量的变化、产业增长速度变化、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11]。

人均GDP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5个国家人均GDP数据的顺序排列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序列变量。医药市场增长率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医药产业增长速度的替代变量, 因此,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一定时期内医药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轨迹[1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医药产业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 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 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 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 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以上, 科技的开始腾飞和广泛应用, 加之人们健康意识和理念开始普遍确立, 医药产业又将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13]。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表明,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医药产品作为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产品, 具有很低的价格弹性和较小的波动性特征, 同时, 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保健基础差、疾病防治手段有限, 人们观念陈旧落后, 人口普遍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 这些因素都会刺激医药保健方面的需求, 推动医药产业高速增长[14]。

但是, 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的结论可能会令人费解。其中可能有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所至, 但是其间的一些必然方面也是值得深究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人们的基本保障得到较好满足以后, 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开始迅速上升, 从而促进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但是, 具体样本分析发现, 部分国家如日本,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02年人均GDP达到31 313美元, 其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很低, 1990—2000年, 当美国以年均12.2%的增幅增长时, 日本的年增长仅为1.3%。可见医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不同, 经济发展对其影响比其它市场要小得多。

发展趋势与发展轨迹 篇5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轨迹与改革路径

——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视域下我国社会意识变动趋向与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0zd&048)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分化与凝聚: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察”(项目编号:12YJC710051)的阶段性成果。

罗嗣亮,郭文亮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改革开放前29年的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守,也造成了严重的泛意识形态化。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工作由斗争型转向建设型模式,此时既强烈体现出开放的特点,但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淡化现象。历史启示我们: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意识形态工作既不能泛化,也不能淡化,而应该在改革创新中强化其地位与作用,优化其内容与形式,促使其在社会主义的方向下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2)04-0090-0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已经进行了60多年。60多年来,尽管意识形态工作在理论主题、基本方针和主要宣传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延续性,但从总体工作模式上看,则鲜明地体现为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不同阶段。认真总结两个阶段各自的经验、不足并加以深入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60多年来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也可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改革开放前29年: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泛化

1949年人民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性质上由非国家意识形态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同时也为其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时新生国家意识形态既面临着国内经济、政治和思想意识上的各种斗争和考验,又遭到国外敌对势力的长期威胁和压制。在这种情形下,新中国选择的是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运动,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1](P304-307)。在毛泽东看来:“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P435)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持续发挥其政治功能,决定着国家各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

为此,党和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正面来说,首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一直到60年代上半期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面思想教育始终没有中断。毛泽东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力地促进了正面教育的开展。其次是意识形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态工作的制度化。在1954年的一届人大上,毛泽东提出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这一思想又通过宪法确定下来。20世纪60年代制订的《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等工作条例,从不同侧面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可以视为意识形态工作“初步走向制度化”[3](P303)。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反面的批判运动即意识形态斗争,包括在党内开展的建国初期的整党整风活动、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社会领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斗争,如在50年代前期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对胡适思想的批判,50年代后期对“人性论”的批判,60年代对“合二而一”的批判和“文革”中的各种批判;在国际上则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中苏大论战。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4](P345)由于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特别突出,改革开放前29年的意识形态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斗争型模式的意识形态工作。

诚然,这些意识形态斗争本身“也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出现和开展的思想理论教育”[5](P143)。无论毛泽东本人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希望通过这种批判运动,使持有不同思想的人产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达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目的。事实上,也正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努力,这一时期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造就了一大批执着坚守和积极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和道德典型。然而,此时国内外严峻形势与国人的意识形态焦虑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对意识形态领域危险的严重估计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泛化,具体表现在:其一,在认知层面,侧重从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和划定各种类型的意识形态,将政治视为“统帅”和“灵魂”,以至使文化意识、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界限极为模糊。这正是当时各种思想观点受到错误批判的首要原因。其二,在价值层面,赋予主流意识形态信仰以极高的价值,从而遮蔽了其他价值存在。如“文革”期间的“宁要„„不要„„”类型的口号,就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其三,在操作层面,将文化、政治甚至经济生活中许多原本与意识形态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事件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造成社会各个领域工作的泛意识形态化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庸俗化。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在艰难条件下确立和坚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为维护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前29年尤其是“文革”时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越来越走向泛化,并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混乱局面。实践证明,斗争模式并不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改革开放后30多年:社会转型中的开放与淡化

“文革”十年**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包括意识形态发展在内的发展模式转型问题。改革开放前基本延续了列宁主义以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而当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时代的主题时,这就“意味着必须对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思路作根本性调整”[6]。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也就是要将原来的斗争型模式,转变为建设型模式。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意识形态工作的背景已经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前29年。从物质层面而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人们在物质生活方式上逐渐由单

一、线性变得多元、复杂,生存性需求扩展为发展性需求。从制度层面而言,政治体制改革谋求建立一种新型的中国特色现代民主,即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扩大人民当家作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果断放弃了频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工作模式,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转而强调其主要功能在于服务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强调“稳定压倒一切”[7](P331),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8](P31)。但是,改革开放并不是要全盘抛弃前29年的所有理论,而是要在保留其中合理元素的同时,最终构建一套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口号的提出,可以看作对原有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质性突破,这一突破在工作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即以经验事实为依据而非通过直接的意识形态斗争来消解“假大空”话语的伪革命性,建设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特别需要肯定的是这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设。经过十年**,邓小平深刻体会到“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9](P161)。在这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和写进宪法,以及在宪法中取消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条文。1984年《关于干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正规化的规定》和1986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的制定,为干部理论教育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了基本规范。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无疑是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又一重要举措。

如果与改革开放前29年的坚守相比,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开放。邓小平曾说:“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的政策,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7](P210)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所谓“对外开放”,就是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取其精华来丰富发展本国意识形态;而所谓“对内开放”,则是让人们从各种束缚社会主义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错误思想包括极左思想中解放出来。倘若我们拿建设型模式与斗争型模式相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在整个结构上都表现出与后者显著不同的开放姿态:在理论内容上,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保留斗争型意识形态重要概念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民族精神、包括改革创新精神在内的时代精神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目标上,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继续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但又充分注意到理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在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出价值评判时避免过去的片面肯定或片面否定的简单化思维。在工作实践上,强调基于实践的意识形态工作模式,一方面通过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让“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7](P144-145),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既在对待“旗帜”和“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又避免在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上进行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

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开放意味着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合理性得到逐步肯定,从而导致在空间维度上多种思想意识并存,时间维度上新旧观念交替。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选择的可能性增加,原有的价值观也受到挑战,从而难以保持过去那种高度的思想统一。尤其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的国际碰撞中既可能获得有益的思想资源,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侵蚀。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人们以更实际的态度衡量评判一切现实问题,并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根据自身利益来选择和评判意识形态,而排斥所谓的‘统一意志’。”[10](P90)这样,便出现了民众日常生活中对主流意识形态一定程度的淡化现象: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以意识形态的眼光和标准观察问题,甚至不愿意再提起意识形态的话语。

历史主义地看,此时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对淡化,实际上是对过去意识形态泛化的理性回归,但这种淡化趋势如果走向极端,显然也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初期起,邓小平就多次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两个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不正常现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邓小平在对历史和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后,尖锐指出:“十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7](P306),“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9](P423)。这实际上是对当时意识形态处于危险状态的警醒。这种状态反映在社会上,最主要的就是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普遍淡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吸取了过去的一些失误教训,但仍未从根本上扭转淡化的局面。

三、未来方向: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强化和优化

总结建国60多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归结起来就是既要坚守,又要开放;既不能泛化,也不能淡化。

(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挑战,其主导地位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一面推行文化霸权,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一面却又炮制出“终结论”、“趋同论”之类似是而非的观点,作为同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从国内来看,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所构成的冲击不容轻视。历史不会忘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正是由于苏联东欧等国执政党在各种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面前应对不力,才导致这些国家在西方预谋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败下阵来。因此,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当是我国执政党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显然不能再靠过去那种泛化意识形态的做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干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正常秩序,实际上也并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真正巩固。今天所要做的是在正确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和深刻认识当今国际国内复杂局势的基础上,以更加科学的定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切实发挥其作为旗帜和灵魂的作用。

第一,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外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与碰撞将日趋频繁和激烈。如何对待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采取封闭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封闭,表面上似乎可能有某种安全,实际上不是不发生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说,恐怕会发生更大的安全问题。”[11](P206)因此,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开放政策,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必须在坚持主导性的原则下发展多样性,在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主导性。

当前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何在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前者对后者的整合能力。无论改革开放前29年主要通过公开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持续进行的思想改造的直接整合,还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经济发展成就为中介的间接整合,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实际。前者功能非常强大,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后者通过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物质基础来间接达到思想整合的方式,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单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常常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影响的今天,“党不可能永远保证这一点”[12]。一旦经济不能快速发展,我们将靠什么来凝聚人心?因此,未来中国既需要以经济建设成就为中介的间接整合,也需要思想意识领域的直接整合,即不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坚决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思想侵蚀和思想渗透。

第二,加强制度创新,为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是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化、规范化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意识形态工作走向健康、平稳的道路,避免了改革开放前29年的主观随意性和扩大化。但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仍与制度的不足有关。加强意识形态制度创新,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把党管意识形态和人民共建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尤其要为普通群众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其二,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为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相对完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善的意识形态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以适应当前意识形态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第三,必须大力培养意识形态工作的精锐从业者和理论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3](P526)引导党员干部夯实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当前,尤其需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他们在理论上分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在行动上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新风和正气。此外,还要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使命感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传播形式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作用的强化还必须与其内容和传播形式的优化结合起来。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扩张、开放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复苏、以及利益多元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的兴起,使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冲击不断加大;同时,信息时代的来临也带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更新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本身的内容和传播形式能否不断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是否能够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要在深入总结60多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和深入研究当今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而言,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科学性。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还体现在其对于时代发展的适应和推动上。因此,当前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要从时代精神的精华中不断获取其科学性的新的增长点。

首先,要对人们最为关注的时代问题作出理论反映。例如,贫富差距过大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意识形态上应对这一问题,便必须清楚地解释当前贫富差距的根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途径,进而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当前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困境,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市场经济“在价值观上具有天然的解构性”[14]。因此,一方面,要积极挖掘主流意识形态中具有强烈打动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因素,另一方面,则要对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低俗现象展开尖锐批判。其次,要结合时代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原有的某些理论进行新的阐释。如果我们拿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来比照,可以看到一部经典的历史其实就是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解释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有依据一百多年前的时代条件所作出的具体判断,也有到目前为止仍属于超前性的构想。对于这些判断和构想,都应当根据当今时代条件作出新的解释。如“共产主义”这一概念,在经典作家文本中存在着社会形态、社会运动及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等多种含义。在阶级矛盾缓和、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的今天,从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的层面发掘其丰富内涵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阐述,应是值得重视的解释向度。

第二,通过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和大众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是其大众性的内在根基,但“科学的”不一定就是“大众的”,而“只有当我们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感受不到任何对立时,即,在一种意识形态成功地决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体验现实时,这种意识形态才会真正地‘掌握我们’。”[15](P69)这就要求我们从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不断的创新。

从内容上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当代意识形态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频繁,以至于经济基础越来越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表面上很少做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深深渗透和体现在其经济生活之中。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就我国来说,“当人们享受到国有经济在实际生活中带来的好处时,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履行者。”[16]相反,如果理论与现实出现强烈反差,则必然加剧人们对理论作为“虚假意识”的判断。因此,根据时代条件逐步兑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诺,使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着实体验到主流思想的真实性,将是主流思想获得大众认同的必要途径。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从形式上来说,要努力创造大众化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和手段。首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应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应努力借助电视娱乐节目、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兴媒介。其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只有借助形式,内容才获得其独一无二性”[17](P193)。政治家、学者和媒体人尽管有时阐述的是同一个问题,受众得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正是因为同样的思想内容每一次与不同形式的结合,都会产生出不同的思想作品。因此,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时,面对不同对象,语言、文体、风格等都应有所不同。再次,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隐性教育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公式化、概念化的宣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西方国家通过体育、动画片、电脑游戏、网络等流行文化进行价值渗透的方法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传播形式的创新和优化之间还需要找到契合点,以使新的内容能与新的形式相适应和相结合。在目前的社会分工体系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优化和传播形式创新优化一般还只能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前者主要是理论家、学者和教师等,其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主要是理论内容的科学性。而后者主要是媒体从业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其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侧重的是形式的创新性和艺术性。这样,就容易导致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优化之间出现脱节。为改变这一状况,应当为上述两类主体制定更为综合、多元和灵活的评价体系,并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在二者之间的协调作用,从而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和优化,促进意识形态的安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侯惠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J].北京大学学报,2009,(1).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0]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龚育之.党史札记二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12][德]海克·霍尔比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重构:决定因素、进展和局限[J].国外理论动态,2009,(12).

[1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黄力之.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5).

[15][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6]王晓升.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主导地位的几个策略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6).

[17][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作者简介:罗嗣亮(1981—),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讲师;郭文亮(1953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男,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穆敏

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与轨迹思辨 篇6

一、古筝在演奏前的进行整调

当今, 古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 古筝演奏技术是至今演奏的中最为优美的曲风, 在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下, 在当代的古筝演奏中, 运用其多元化的演奏技术将古色古香与现代文明进行完美的结合, 最终, 达到了丰富古筝弹奏水平的持续化发展理念。在科技化的今天, 要想有效的使古筝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必须要在演奏技巧上和对古筝的传统观念进行相应的改善, 并且重新考虑古筝演奏创新, 最后在古典艺术上形成了继承古典风格的现代乐曲, 在古筝演奏的技巧上实现了相同与不同的并肩发展。在古筝与其他乐器中存在共性, 而共性其中含义是在原有的古典音韵的基础上, 进行具有实效性的革新, 同时规范其共性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古筝的曲风越发的被人们所认可, 所以, 近些年来, 在古筝作品的创作上更是丰富多彩, 古筝在各大大型音乐演奏中都会出现, 由此看来, 学习古筝并且进行演奏的人数在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古筝弹奏的技巧上, 需要掌握乐曲中需要古筝体现的情感所在, 又要兼顾人体生理特征的能力范围, 最终的演奏要被受众者所认可。在现代古筝艺术发展的道路上的必然, 同时也是传承与广泛应用的核心基础理念。 在西方的乐器中, 钢琴是普及率最高的乐器, 虽然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而且在乐器的演奏风格上也相差甚远, 但是, 联系基本功的方法都是具有统一性质的, 都需要从基本的点滴做起, 从这一点上, 确保了乐器的演奏体系的规范性和共同性质, 在古筝的演奏中, 也需要采取这一理念。为了国内外的演奏技术统一化和规范性,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艺术上, 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会有自己个性所在, 而古筝弹奏中的个性泛指, 不同地区对于演奏风格的保留。在时间推移中, 历史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在乐器的演奏技巧上没个流派都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演奏风格,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风格的存在, 才使得古筝演奏技巧多样化的现象。在之前强调过的共性上, 并不是要忽略个性, 相反, 是希望在共性的基础上让个性进行更好的发挥。只有共性与个性并存才能古筝弹奏技术的发展空间日益扩大, 结果, 有效的实现了共性和个性叠加的有机统一。

二、古筝课程深入教学

伴随着教育革新的不乏, 目前, 在各大高校中, 对于古筝课程的学习, 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 使高等院校引进古筝课程的表现为, 课程学习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并且, 对于国粹的教学质量自然不敢怠慢。在高校中, 使古筝教学得到良好的巩固并且将古筝教学列出可持续化发展的规划当中[2], 同时, 对古筝课程教学的整体传授过程进行重视, 以便古筝在教学中有效的发挥其自身的效益。系统的说明教学流程, 首先, 要明确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部分院校已经将古筝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公开教学, 在学校教学中, 古筝教师通过多元化, 从而培养了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上的显著效果, 在古筝课程针对学生的培养上, 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才能使学习古筝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在艺术类院校中, 教学都均有较长的办学历史, 这里同样, 也是古筝名师的汇聚场所, 在培养学生进行古筝课程的同时, 也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是否能够跟得上教学所需要的要求, 只有高质量, 高效率的古筝课程传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从不同程度上获得不同的教学体验, 从而使高校的古筝专业为国家输送全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师范院校就读的学生, 大多数都承担着教师的责任, 而从师范院校走出的学生不部分所选择的职业都是教师, 而音乐专业的的学生未来从事的相关岗位就是承担着教育工作着的重任。在高校的教学上, 只有明确了对学生培养的针对性, 才能使培养人才完整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从教学上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教学的过程中, 单纯的适用一种教学手法是肯定得不到学生教学需求的满足。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将一些创新的教学元素添加到课堂教学之中, 最终在教学环节结束时, 正是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结果的好时机,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大多数古筝学习的学生都普遍缺乏实际锻炼的机会。即使再日常课程上表现的很好, 但是, 在实践操作中就会问题百出, 并且演奏水平也达到理想标准, 这种问题的出现很明显是实践匮乏的表现。所以, 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 要认清舞台对于学生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并且为学生在古筝的学习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好机会, 让学生在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针对古筝作品的创作方面进行完善

古筝演奏作品的增多时代表了古筝艺术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从古至今, 在古筝作品的创作上, 许多优秀的乐曲创作着都留下了大批量的古筝佳作。而在当今科技发展中, 古筝的乐曲还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在时代的推动下, 艺术作品的内在永远都不会是空白[3], 而是与人们身边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历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中, 在每个时代都遗留下来许多的优秀作品和名家名作, 而古筝在乐曲之中更显突出。在古代生活中, 古筝乐曲被闲人雅士所青睐, 不过, 当时音乐色彩匮乏的情况下, 听众人群对与古筝所弹奏出悠扬的琴声所深深吸引, 由此, 古筝便成为了这个时代音乐的象征。在众多优秀作品之中, 每个古筝作品在做着创作时都赋予了生命, 所以, 在弹奏的过程中, 乐曲中的情绪能够被演奏的淋漓尽致。古筝本身就是具有民族代表的艺术乐器, 在国际上古筝整被世界所学习, 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相对较好的坚守其民族风格, 并且, 使我国古筝艺术文化逐步在国际上进行推广。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古色古香的古筝艺术历经千年的悠久历史流传至今, 同时,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下也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 能够影响艺术发展的因素, 正是古筝自身所突显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存在的价值。所以, 在古筝演奏者的背后, 都负担着古筝艺术文化的传承义务, 之所以, 古筝艺术文化在现代中的延续, 证明了当代人仍然对古筝的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千年以来, 古筝在历史的发展趋势上不难看出, 古筝的演奏技术, 处于先进的科技时代, 经过各种的磨练与打造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古筝艺术在不失去原有韵味的同时, 又有了质的跨越, 在专业也水平上有了跨越性的提高, 古筝是古老的非物质文化, 但是, 它却是在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古老的艺术文明在现代突出体现。如今, 我国的国粹已经于世界所接轨, 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中都不乏古筝爱好者, 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世界所瞩目的经典文化。

摘要:在古代的中国, 最具民族象征的乐器就是古筝, 古筝的流传历史悠久堪称国粹, 其传承下来的艺能够术文化独具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 历史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重写, 发展到了先进技术随处可见的今天, 回顾这颇具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 更叫人应接不暇, 对于古筝现代人要对这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艺术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使古筝的弹奏技术在中国代代相传, 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中, 予以更好的发展, 并且在原有的古典艺术价值上进行技术性的创新, 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得到有效的传承。文本以术文化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与轨迹思辨为主题, 将古筝艺术从几点角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第一, 古筝在演奏前的进行整调;第二, 古筝课程深入教学;第三, 针对古筝作品的创作方面进行完善, 使中国的古典文艺在当今社会中持续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古筝,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蔺荣龄.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思考和建议[J].音乐时空 (理论版) , 2015, 14:119.

[2]周璐.试论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J].教师, 2011, 02:123.

上一篇:行政指导的分类下一篇:相关利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