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管理

2024-07-23

心态管理(精选十篇)

心态管理 篇1

1. 以敬畏的心态走进学校

作为一名校长,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认清自己的角色, 校长是一个专业分工的首席, 一个团队的价值引领者, 一个为学校和师生发展承担责任的工程师, 面对自己的使命要有必要的职业敬畏。同时,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基因, 教职工对校长充满期待, 都有渴望尊重、实现自我、办好学校、发展共荣的愿望。对校长特别是新任校长而言, 接管一所学校, 不是去否定、批判甚至是颠覆, 而是倾听、继承和发展, 对学校抱有敬畏之心, 敬畏学校精神, 敬畏师生关系, 敬畏办学追求。当年, 蔡元培先生就职北京大学校长, 当他的马车进入校园, 一名普通的学校工作人员向他行礼时, 蔡先生急忙下车, 毕恭毕敬地脱帽鞠躬还礼。蔡先生礼贤师生, 民主治校, 广纳英才, 因而造就百世名校。蔡先生乃旷世师表, 为天下所尊崇。所以说, 校长要有真诚、谦虚和敬畏的心态, 才能赢取大家的尊敬和协力。也唯有如此, 才能正确把握学校的经脉, 把大家的想法变成共同的愿景, 激活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办成一所让社会、师生、家长满意的学校。

2. 以包容的心态成就师生

经济学上的包容性增长理论, 强调尊重、关怀、公平、共赢和共享的价值观, 对学校管理不失为一种新的启发, 学校同样需要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发展学校, 主要源于学校内生的力量, 也就是依靠师生本身来激发和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教师的发展, 才会有学生的发展;只有师生的发展, 才会有学校的发展。任何一位教师的发展都需要在长期的学习探索思考中积累智慧、历练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格又必然不同, 不能指望用一种模式、一个制度和一个时限, 就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团队。所以, 校长如果没有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管理, 是很难实现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的。学生同样如此,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潜能才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人生规划, 更需要一种“允公允能”的包容心态来管理学校, 始终坚守教育的精神, 恪守教育的规律,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才能“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3. 以道德的心态管理学校

仁者爱人, 校长是教师群体的精英, 首先应当是道德的模范。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纵观古今君国吏治, 无不以贤德而兴、失德败亡。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校长治校, 尤应以德为先。学校的建章立制、决策议事、推行改革、学校管理、聘任用人等, 都要从道德的立场出发, 坚持公平正义、民主公正、以人为本, 才能凝聚团队智慧和力量, 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 学校发展才会有动力之基、智力之源。校长以道德的心态管理学校还表现在:对师生的尊重和关怀上, 面对师生的困难, 能够热诚帮助解决;工作出现问题和失误, 能主动担责, 不随意推卸给下属;面对晋职、荣誉和奖励, 校长不争不抢, 留给做出贡献的人;办事公道正派, 对教职工一视同仁, 不偏爱、不冷待任何人;培养骨干, 用人唯贤, 不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善于虚怀纳谏, 倡导实话实说, 能够听进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 反思管理失误, 不打击报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教职工劳动贡献, 让想干事的有机会, 能干事的有舞台, 干成事的有地位, 不让老实人吃亏等。道德的心态是阳光的心态, 用达观的态度、尊重的管理、实干的精神, 鼓舞士气, 弘扬正气, 则一呼百应, 众志成城。相反, 心理阴暗, 心胸狭小, 专宠亲信, 揽功推过, 粗暴管理, 必定难成正果。“小成靠聪明, 大成靠道德”, 先贤之言, 后世之师。

4. 以理性的心态推进改革

在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 民众对教育的关注更加强烈, 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改革可以激发教育活力, 改革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于是, 机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培训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等各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毫无疑问, 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特别是在树立教育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成果举世瞩目, 开创了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同时, 在学校层面也充斥着大量伪科学、反科学的“假改革”, 如有的学校选拔尖子组建所谓的奥赛班、校中校;有的学校给学生戴绿领巾;有的学校打着改革旗号, 集中校长权力, 搞一言堂, 甚至通过制定各种条规律令, 整治教师, 等等, 这些足以引起反思和警惕。面对改革, 校长有必要保持理性的心态, 应进行理性思考和统筹分析。

教育改革必须遵循底线和原则:一是道德原则, 改革必须基于道德的前提, 一切违背公共道德的改革都是不正当的。二是法治原则, 任何改革不能与法律法规冲突, 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三是科学原则, 教育不同于企业、机关和其他组织, 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改革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要有利于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民主原则, 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决策, 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和认同, 才能形成自觉和动力, 要坚决避免和防止个别领导拍脑袋式的改革。五是兼顾均衡原则, 改革往往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是对传统常规的扬弃, 必然会带来一些不适应, 改革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方的要求和接受度, 不能冒进改革激化矛盾。六是创新原则,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须做好问题预测和风险对策, 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超越和创新。

管理心态 篇2

一个人要在企业中奋斗,首先要完全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完全相信企业的前途和未来;如果你不相信企业的价值观和产品,那么最好早点做出选择,边做边比较对双方都是不负责任的。而且,边工作边比较也会让你无法全力以赴,最终得不到结果。每个企业都有优势也都有弱点,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相信、热爱才能发现优点,包容发展。

个人好恶VS职业化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是对个人情感喜好控制的过程。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做任何决策都要理性。当很多思考与行动都出于个人情绪,偏离了基本的商业原则的时候,一定会出问题。

在团队中,人际交往一定不要凭个人好恶,我发现很多人的交往原则是我喜欢谁就跟谁在一起,而职业经理人的原则是我应该像谁学习,我需要和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和谁处理好关系。学会用职业化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友情,我们的团队才能走向成熟,走向职业化。

正确的沟通技巧

第一、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第二、用主动积极赢得注意力,而不是用负面的抱怨指责赢得注意力;第三、敢于接受挑战;第四、不私下抱怨;第五、配合团队的作业;第六、敢于承担责任;第七、善于分享与包容;第八、客观地接受批评;第九、营造氛围帮助上司解困。

有六种穷人思维

高校教师心态现状与管理对策 篇3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教师 心态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04-02

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新常态对高校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常态。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胜劣汰在商品生产领域已经得到公认,成为常态。

以市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设专业,以就业定规模,已经得到社会包括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不可避免地冲击着高校的内部管理。但高校既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也是计划经济的顽强堡垒。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高等教育与商品生产有本质的不同,高等教育不属于经济领域的活动。他们不赞成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高等学校,认为市场竞争以价值规律为准则,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而教育的目的在于使青少年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绝不能够用经济标准来衡量。如果以优胜劣汰法则引导师生追求物质利益,就会改变教育的性质,腐蚀人们的思想。我们不否认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针对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大环境的条件下,人们必然会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这不能不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新生代的高校教师。不管是不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也不管引入不引入,这种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会对高等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

综观市场经济对高校管理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重视信息,讲究效率和效益。这些反映在思想观念上,注重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信息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它有利于推进高校工作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在高校管理中正确地引入竞争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高等教育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很难想象在今天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高校还能无视效率和效益,继续采用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的管理模式,采用党政机关的行政命令方式。当然,市场经济的商品与货币关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准则,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甚至弱肉强食等,容易诱发人们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一切向钱看,用等价交换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甚至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是市场经济影响高校的消极方面。因此,高校在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同时,应大力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高校教师心态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高校教师的心态容易产生失衡,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职称之比。职称相同报酬不同的心理不平衡,看到职称低于自己收入却高于自己心理就更加不平衡。(2)职务之比。看到职务比自己低的收入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高心里不舒服。(3)工龄之比。我干了30年,你才干了25年工资却比我高心理不平衡。(4)院龄之比。我在这个学院干了那么久,没有功劳有苦劳,你才来了那么几年,好处你却占得比我多,心里不是滋味。(5)能力之比。我上课比他受学生欢迎,论文发表比他多,但收入却比他少,心里愤愤不平。(6)工种之比。我上理工科的要做实验,你教文史类的只是卖卖嘴皮子,报酬不拉开,觉得不公平。(7)行业之比。这是把教师的收入与党政机关人员、与工商、与税务、银行人员等相比,心里充满失落感。

三、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作为学校领导,首先是必须具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和一种宽容的心态。有牢骚就让他发,有不平就让他宣泄。这种牢骚和不平往往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最多也只是站在一部分人的立场上说话的,很难引起大多数教职工的共鸣。领导者千万不能一触即跳、采用训斥的态度,不能激发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再者,在本着让人说话的宽容心态的基础上,领导者应该集思广益,倾听方方面面的意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在决策时尽可能地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不公平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一,要坚决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是最不公平的,它无视人们在工作时所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效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无从谈起,开拓性和创造性就更不用说了。在现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平均主义无疑会使单位走向衰亡。

第二,要采取多要素综合标准,力求做到相对公平。要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的科学的工资报酬评价标准,在考虑工资、津贴与奖金分配标准等收入比例时,应考虑风险与安全性、劳逸性、技术性、职称等级性、职务责任性、工作工种特殊性、发明创造、难易、工龄职龄、综合素质、贡献性及效率和效益性等要素在分配中的作用。在做决策时,还必须做到公开性、透明性、接纳性。公开与透明是前提,暗箱操作是不会被群众接纳的。

第三,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市场经济本身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追求高效率。邓小平之所以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倡导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正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因此,作为领导,当面临效率和公平发生矛盾时,必须优先考虑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公平,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精神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必须坚决抛弃“不患贫、只患不均”的传统思想。

第四,必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平衡作用和激励作用。学校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现在执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一般基础性绩效工资占财政拨款的绩效工资总额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可见,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起到平衡作用,这财政划拨的70%切不可随便减少,减少了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但大家心里明白,光拿这30%来做激励进行二次分配,是难以调动起大家积极性的,作为学校领导,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增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量。

第五,要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竞争条件,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氛围。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教职工的思想也能与时俱进,破除“吃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投入”与“收入”的比例,减少不公平感,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另外,还要从制度、环境等各个方面为每个人参与竞争创设良好的、公正平等的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竞争氛围。在这一方面,一些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强.公平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2011(20)

[2]张琪.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J].学园(教育科研),2013(9)

【作者简介】覃志航(1958-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培养明智的管理心态 篇4

校长管理学校, 需要怎样的管理心态?尽管很难进行准确描述, 甚至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 但是, 我们仍然可以从优秀管理品格中提炼出共性的心态特征, 获得成长反思和学习借鉴的启迪。

以敬畏的心态走进学校。作为一名校长,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认清自己的角色, 校长并非是权力授命的官长, 他是一个专业分工的首席, 一个团队的价值引领者, 一个为学校和师生发展承担责任的工程师, 面对自己的使命要怀有必要的职业敬畏。同时, 任何一所学校, 无论原先基础状况如何, 都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基因, 教职工对校长充满期待, 都有渴望尊重、实现自我、办好学校、发展共荣的愿望。对校长特别是新任校长而言, 接管一所学校, 重要的不是去否定、批判甚至是颠覆, 而是倾听、继承和发展, 对学校抱有敬畏之心, 敬畏学校精神, 敬畏前任成就, 敬畏师生关切, 敬畏办学追求。当年, 蔡元培先生就职北大校长, 当他的马车进

孙世杰

入北大校园, 一名普通的校工向他行礼时, 蔡先生急忙下车, 毕恭毕敬地脱帽鞠躬还礼。蔡先生礼贤师生, 民主治校, 广纳英才, 因而造就百年名校。蔡先生乃旷世师表, 为天下所尊崇。蔡先生尚且如此, 所以无论校长有怎样的威望和尊荣, 走进一所学校, 首先要学会敬畏, 没有任何理由以主宰的身份, 妄自尊大、趾高气扬、一言九鼎。因为, 只有真诚、谦虚和敬畏, 才能赢取大家的尊敬和协力。也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把准学校的经脉, 把大家的想法变成共同的愿景, 激活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办成一所让社会、师生、家长满意的学校。否则, 一进学校就摆架子、逞威风, 上来就失掉了民心, 摧毁了团队, 管理还没有开始, 就已经失败了。

以包容的心态成就师生。经济学上的包容性增长理论, 强调尊重、关怀、公平、共赢和共享的价值观, 对学校管理不失为一种新的启发, 学校同样需要包容性发展的理念。靠什么力量来发展学校?积极的要素可能很多, 但最直接、最关键、最具持久力的, 应当是源于学校内生的力量, 靠师生本身来激发和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教师的发展, 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只有师生的发展, 才会有学校的发展。所以, 梅贻琦先生讲, 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春晖中学因其有了经亨颐、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名师硕彦, 因而英才辈出、名满天下。但名师不是天生俱来、横空出世的, 也不是靠升学成绩、名誉称号包装而迅速蹿红的投机暴发户, 他需要成长的空气、环境和土壤。真正的名师, 并不在于某节课堂多么精彩、技法多么娴熟、光环多么炫目, 名师的普世价值在于其育人的贡献、渊博的学识、乐道的精神、专业的建树、超群的智慧、执著的探索、崇高的品格, 如章太炎, 如刘文典, 如黄侃, 如傅斯年, 正因其如此, 名师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甚至特立独行, 他们坚守知识分子的操守, 专注学术教学研究, 不擅处理关系或者不愿场合交际,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主张, 与世俗的急功近利、投机逢迎格格不入, 因而常常备受争议, 不为当道者所赏识。培养名师, 就要有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道, 创造宽松的环境、专业研究的自由和资源支持的保障, 重要的是, 给足时间和信任, 而不是规定要求一年之内达到什么名次、出多少课题、获多少奖, 换取所谓效率的虚长。普林斯顿大学允许安德鲁·怀尔斯九年不出一篇论文, 潜心研究费马猜想, 最终攻克了世界难题, 这样的管理让人尊敬。其实, 何止是名师, 任何一位教师的发展, 都不可能一夜成就, 需要在长期的学习探索思考中积累智慧、历练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格又必然不同, 不能指望用一种模式、一个制度、一个时限, 就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样的发展过程, 校长没有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管理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同样如此,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潜能才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人生规划, 更需要一种“允公允能”的包容心态来管理学校, 始终坚守教育的精神, 恪守教育的规律,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才能像哈佛那样, “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用道德的心态管理学校。仁者爱人, 校长是教师群体的精英, 首先应当是道德的模范。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纵观古今君国吏治, 无不以贤德而兴、失德败亡。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校长治校, 尤应以德为先。建章立制、决策议事、推行改革、学校管理、聘任用人等, 都要从道德的立场出发, 坚持公平正义、民主公正、以人为本, 才能凝聚团队智慧和力量, 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 学校发展才会有动力之基、智力之源。道德的心态还表现在对师生的尊重和关怀上, 面对师生的困难, 校长能够热诚帮助解决;工作出现问题和失误, 校长能够主动担责, 不随意推卸给下属;面对晋职、荣誉和奖励, 校长不争不抢, 给做出贡献、应该获得的人;办事公道正派, 对教职工一视同仁, 不偏爱不冷遇任何人;培养骨干, 用人唯贤, 不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善于虚怀纳谏, 倡导实话实说, 能够听进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 反思管理失误, 不打击报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教职工劳动贡献, 让想干事的有机会, 能干事的有舞台, 干成事的有地位, 不让老实人吃亏等。道德的心态是阳光的心态, 用达观的态度、尊重的管理、实干的精神, 鼓舞士气, 弘扬正气, 则一呼百应, 众志成城。相反, 心理阴暗, 心胸狭小, 专宠亲信, 揽功推过, 粗暴管理, 必定难成正果。“小成靠聪明, 大成靠道德”, 先贤之言, 后世之师。曾经听说在一所学校, 新任校长在班子会上, 一语雷人:“人性本恶, 所有人都会偷懒, 千万不要相信教师, 不逼不行”。于是, 全部推翻学校原先的做法, 制定了220多项新规定, 推行所谓精细化管理, 严格管控教师, 监督教师, 检查教师, 不厌其烦地用各种条框考核教师, 强令加班加点、题海训练、追求分数, 结果虽然在一段时间内, 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但终究难以为继, 教师不堪重压, 人心涣散, 怨声载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这位校长却通过与政府部门、上级领导某些裙带关系, 得到了提拔, 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非议。这样的学校管理和校长管理, 不能不令人深思。

以理性的心态推进改革。改革是当今最时髦的热词。在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 民众对教育的关注更加强烈, 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靠改革激发教育活力, 靠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靠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是时势必然。于是, 机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培训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等各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毫无疑问, 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 特别是在树立教育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改革成果举世瞩目, 开创了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同时, 在学校层面也充斥着大量伪科学、反科学的“假改革”, 有的学校选拔尖子组建所谓的奥赛班、校中校;有的学校给学生戴绿领巾;有的学校抢时间压作业不说, 还在午饭后设立一节午课;有的学校以军事化管理为名, 推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 把学生关锁在教学楼上, 晚自习结束才开锁放人;有的学校打着改革旗号, 集中校长权力, 搞一言堂, 甚至通过制定各种条规律令, 整治教师;有的校长剥夺教师研究成果, 集中荣誉成果包装自己, 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有的学校不顾实际和师生教学个性, 强令推行一些所谓的教学模式, 限定教师讲课时间不准超过15分钟等, 足以引起反思和警惕。面对改革, 校长有必要保持理性的心态, 改革改什么, 为什么改, 依据什么改, 怎么改, 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如何, 怎么规避改革的风险, 如何评估改革的效益, 如何矫正改革的偏差等, 这些, 都必须理性思考和统筹分析。尽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现实背景, 有不同的改革思路, 有不同的组织文化, 但是, 改革必须遵循底线和原则: (1) 道德原则, 改革必须基于道德的前提, 一切违背公共道德的改革都是不正当的。 (2) 法治原则, 任何改革不能与法律法规冲突, 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3) 科学原则, 教育不同于企业、机关和其他组织, 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改革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要有利于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 民主原则, 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决策, 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和认同, 才能形成自觉和动力, 坚决要避免和防止个别领导拍脑袋式的改革。 (5) 兼顾均衡原则, 改革往往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是对传统常规的扬弃, 必然会带来一切不适应, 改革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方的要求和接受度, 不能冒进改革激化矛盾。 (6) 创新原则,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须做好问题预测和风险对策, 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超越和创新。

基层员工心态管理 篇5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点评 带听众一起辨别 原始情绪:恐惧让我们远离危险,忧伤让我们沉入自己的世界进行修复,愤怒让我们充满能量„„ 高级情绪――美感、道德感――提到,为后面做铺垫 *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信息和数据,随时会有人挑你话里的毛病,反驳你的观点。惠普的技术专家艾伦??凯(Alan Kay)说得很精辟:“撇开会议室的场景,我们就是带着公文包的穴居人类,渴望智者给我们讲故事。” * 《企业不是机器》,为什么人喜欢玩游戏? 规则公平,追求公平是人的本性。规则清晰,什么是输,什么是赢,很简单。(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绩效,达到绩效后能有预期的收益,这个收益是我愿意要的。)反馈很及时。(打牌必须每盘清算,否则兴趣下降不玩。人很想马上知道 自己行为的结果)(海尔员工下班后,有个人的记录,我做了多少产品,收益是多少)(过程是可以监控的,结果可以计量的。)自己和自己较真。(人有向自己极限挑战的本能冲动)鼓励纵向较真,不鼓励横向较真。否则易出现紧张的气氛。鼓励纵向比较,较和谐、互相帮助的气氛。允许失败。* 严格要求 感悟: 1,开始就要运用制度管理总结章可循,有的制度软弱无力.制度!是组织和执行的保证!2,保证制度得到每个人的知晓和遵守的承诺 3,处理吃”螃蟹”的人,从亲信入手更具有威慑力.――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火炉原理 关于制度管理,有一个著名的“火炉原理”形容得十分帖切:一是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若试必灼烧无疑;二是一致性原则,每次碰到热火炉,每次肯定都会被灼伤;三是即时性原则,当碰到热火炉时,就立即会被灼伤;四是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火炉,谁都会被灼伤。

“火炉原理”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经营管理者必须紧记的制度管理原则。有人抱怨制度执行不力,除了制度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外,说到底是“火炉原理”的四项基本原则落实不佳。

警告性原则要求所有制度都要有严肃性,都要严于执行;一致性原则要求制度前后连贯,不要朝令夕改;即时性要求奖赏和处罚都要及时,这样会因无时间差而更有效果,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正强化和负强化;说到公平性要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你是部门经理也好,下属公司经理也好,不要自认高人一等,不要狂妄自大,而要以身作则,以品德示人,以业绩服人,俗话更是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人家认为你老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样制度如何能够顺畅执行?

无论是生产、研发、营销等业务部门,还是财务、行政、人力等职能部门,在谈论经营战略之前,甚至在谈论执行力之前,先好好地夯实身边最基础的制度管理吧,以规矩画方圆是企业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有效途径。(完)

* 结婚送礼,互惠 * * 什么是方向盘?方向盘就是宏观目标。发动机呢?发动机就是需求,是我们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的家庭,是我们的亲人。要想做好思想工作,第一步就是宏观导向要经常提,经常讲,要让大家都认同。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就是这样,说的多了,讲的多了,我们也就真的相信了。――梁山“替天行道”大旗的作用。水泊梁山大旗一出,众人欢欣鼓舞,在山寨的人,感觉生活有了新气象,有出路了,从强盗强人变成了正义的守护者,不在山寨的人,感觉选择有了理由,从上梁山当强盗,变成了上梁山维护正义天道,搞后勤烧火喂马的人,感觉生活有了意义,伺候别人变成了为正义而伟大的事业做贡献,山前开黑店的,行动有了决心,从劫道变成了行道。不但是梁山好汉这么办,太平天国也是这么干的,所以才一路打到了天津,差点把清王朝彻底埋葬了。但是是不是有了方向盘,执行起来就不会有问题了呢? 两个不同的教练对于队员的不同激励方法。远大目标不是发动机,因此无法提供更多的驱动力,谁见过只有方向盘没有发动机的汽车?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幸福是什么?幸福就像一块臭豆腐,别人闻着臭,自己吃着香。有人说,工作是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你是否觉得这太庸俗?没关系,这不是理想,不是方向盘,这是发动机,是驱动力。我们要向做好执行,就必须为自己找好发动机,关注下属的发动机是什么?共产党为什么能把队伍发展那么快?抗战时期,我们说要打土豪,分土地,这就是发动机啊,所以执行力强。董卓给吕布:赤兔马一匹、黄金1000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曹操给关羽:豪宅、偏将军、小宴三日、大宴五日、丝锦、金银器皿、美女十人、战袍、赤兔马并马鞍 * *

1、不堪重负:工作时间越短越好;工作越轻松越好;经受不了小小的委屈;需要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

2、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我是打工的,开心就干,不开心就走;上了班就应该拿钱;其实做不做都无所谓

3、谁也不能限制我的自由: 一定得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不喜欢别人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从来不问自己到底能做做什么

4、觉得上司不如自己: 很多时候看直接上司不顺眼;懒得和上司说话;对上司提出的意见或批评不发表任何看法、过后甚至会和上司暗暗较劲;想走的时候从来没有实活;有机会请他做班长他又不干;认为上司的学历不如自己

5、错误面前拿借口当理由:开始是你自己没有说请楚;我看他们也都有是这样做的;这个东西一点不好用,我跟你说几次了;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说, 自己做还不一定会做成什么样子

6、冲动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后果:今天受气了,明天就不上班;想通了再回来;想不通就这样再也不会回来了;大不了不稀罕这点工资 探询意义对管理者的意义 个人从工作中获得的精神满足同他获得的薪水一样重要,让同事明白投身其中的意义。知道每个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获得满足感。因为有了意义,下属从周一到周五不再精神游离,而是为了实现自我追求而工作。幸福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要让下属感觉到幸福。头脑风暴:我留在目前公司工作 的理由 企业的企怎么写? 人没有完美 的,组织也 没有完美的 成功的人不仅能改 变环境创造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 坚持和适应 加薪,升 职要求 一定要有筹码 ――你对组织 贡献的是什么? CASE:一个基于 报复心理留下的 员工 我们的收入和 职位是随着我 们的筹码,也 就是对组织的 价值一步一步 提升的 通过预测确定需要做的工作,理解企业及部门目标,预测人员配备需要 评估员工的长处、动机和发展需求,使这些与他们要做的工作相匹配 经常指导员工,跟他们沟通,以保持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最大限度的一致 为了员工与组织的共同目标,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足感、1、越是糟糕的经历越能够引起对方的共鸣,更能够打动听故事的人。晓琳还说,“糟糕的故事,就象大骨熬汤时间越久,汤才越有营养。如果糟糕的故事记忆深刻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有很多的感悟值得分享。

2、功来自不断的积累。我早就忘记是谁说的了,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的正确程度以及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那些信心满满的人站在讲台上,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讲述最荣耀的故事,从而证明自己的坚持、自信、勇敢、善良和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

心态管理 篇6

我刚接手一家企业的营销中心时,向销售人员布置任务:拿几天时间回访新老客户,把能卖货、卖得好的终端找出来,该进行资源倾斜的就倾斜,把单店销量做大;将那些货品上架三个月后走得慢甚至是不走货的终端清理出来,如果和陈列没有多大关系,该撤场的就撤场。

任务安排下去的第二天,销售经理就打电话来了:“李总,有家店答应退货但不结款。”一番了解下来,却发现主要责任在我们。原来,这家店是在10个月前铺进去的,但是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去回访过、料理过这家店。本来这家店开始是非常重视我们的产品的,产品上架的前半个月就走货不错,店主一看销量比较好就来劲了,就希望我们能多给点宣传资料,能上促销。可是打给业代的电话不通,电话打进销售部后,又一直不见人来。店家一气,三个月不到就把我们的产品从好位置挪到了货架低层,再后来就直接丢进了仓库。

将近一年过去了,才见到厂家来人,店家就气不过——“把你们那几十块钱的货款当上柜费了”。

一个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非常恼火的。比如你会因此丢了客户,流失网点,丧失形象;有销售力的网点会变得做不上量;没有销售力的网点还会积压保质期一天天临近的产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等等。但是类似这般重开拓轻维护的问题,在许多的企业却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渠道大动脉,既通畅又跳得健康有力呢?

其一,制定和坚定不移的执行电话回访、人员拜访制度,为规范理货及陈列工作,不妨建立实施表格。

其二,对客户开展分类定级。把A、B、C类店中每类里面销量及贡献比较高的终端找出来,建立特别档案特别对待;同时就终端的客情关系及影响销量的关键指标——陈列位置、排面大小等单独定级,以便维持及改善。

其三,多用绩效说话。维护是做客情、做排他……归根结底就是做销量,只要维护及维护中的市场改进得法,销量提升往往都是比较快的。比如,产品陈列位由差到好,销量就可能出现30%、50%甚至是几倍的增长。

其四,让我们的销售团队明白:自己越重视自己的产品,客户才能重视你的产品。要实现这点,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去帮客户多做点事。

其五,以身作则养成多临终端的习惯,既可掌握市场一线信息又可带动自己的团队,何乐而不为呢?连宗庆后每年都会把一两百天的时间花在市场上,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

这条路子行不通?

与这句话所对应的是:主意多易摇摆,尤其是在稍微碰到一点挫折的情况下。有这么一家做休闲性功能食品的企业在这个方面体现得非常典型。

先说价格。团队中有人说零售价要定到12元,有人说10元是一个坎要定在9元多,还有人说最好定在8元,争论得一塌糊涂。最后按9元定了,找了几家小店做测试,发现价格还是偏高,于是就参照某大竞争品牌的价差利润体系把零售价回调到7元,基本上是对手给终端、给经销商多少个点的利润,我就给终端、给经销商多少点的利润,尽管自己企业实力、市场投入都远远不如对手。但成本影响定价,这个价格还是比对手高了许多,所幸的是该产品无论是在概念、成分、品质、包装等方面都比对手强。价格回调后,走货量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但是,面对铺货过程中部分终端因嫌零售价高暂时性的拒绝进货,和对手走量红火等原因,团队中又有人说价格要继续下调,可如果在成本不减的情况下再降,这个产品连分销渠道也做不了了。说到渠道,也正是因为少量终端嫌价高铺货遇到了一定阻力的原因,销售团队有保健品药品从业经历的人又摇摆了,就从商超转向了OTC,尽管前者才是产品的主渠道。可是OTC和商超渠道完全是两种运作模式,你要不想交高昂的进场费做高毛利产品的话,通常是30扣、25扣……根本就没办法做。这么折腾下来,商超没做深、OTC也没做深,自然是没有形成铺货面上不了量,还耽搁了宝贵的时间。

要想避免自己的销售团队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多管齐下。

其一,确保自己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这即意味着自己在做决策下命令的时候,要为自己找到更多的依据,要科学;又意味着凡事安排下去必求结果,而不是跟着大家一起摇摆。

其二,寻找容易出成绩的突破口。比如什么渠道什么售点容易进入,能比较好的起量,在物料、活动及其宣传上的支持,都能够帮助大家树立及坚定信心。

其三,分清责任。什么样的岗位就对应着什么样的责任与权力,制定任务和规则是管理者的事情,就销售团队的普通成员来讲,他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在既定的方针下如何做好铺货和陈列,而不是越俎代庖的替代管理者的位置。也就是说要让销售团队的成员明白,只要他们把铺货、陈列做上去了,不起量,责任是公司的而不是他们的。

其四,立场坚定并不是说就要压制大家提意见、提建议的积极性,该参考的、该采信的还是得参考、得采信,只是需要提高自我的辨别能力。

其五,提高执行力。既然制定了目标,就应该在行进的道路上有保障的制度与措施,有负责督导的人。我(我们)的好处在哪里?

只要涉及到大家的任务、收入,哪怕销售经理、营销总监本身就是公司的股东,也会条件反射般维护自己及自己部门的利益。

记得我有一次抽查公司营销中心的业务报表时,发现多数业代的报表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一天中所开发的售点天南地北的。以某负责A区的业代为例,他在A区东边或者是某条街、某个社区拜访的店不会超过三家,其它的有A区南边的、西边的、北边的。也就是说,这个业代整天都处在东南西北的长途跋涉中,如此,会有多少时间真正的用在终端开发上?为什么就不在A区的东边做地毯式扫街,精耕细作呢?

刚好要组织开会,如何加快与此相关的铺货进度问题正好可以作为一个议题。会上跟营销总监一讲,他就条件反射般的说:一、公司定的铺货任务不轻松,业代要加快搜寻才能完成任务;二、同一地方,不少店并不是你一去就能找到负责人,等等。

可是,作为一个适应渠道多的产品,作为在一个片区的一个社区周边、一条街都可能存在几十上百家终端的产品,这样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们的营销总监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刚散会就督促销售经理加强报表审核和铺货管理。

类似的事例,及其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高于整体利益的潜意识,应该说在众多企业都存在着。如何才能减少因为这种意识而造成的销售问题呢?

其一,销售团队的利益不是公司给的,是在市场上找的。这样的理念要坚持不懈的灌输。

其二。做对事、做好事才会有回报。与此相关的奖惩措施要坚定的执行。

其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少姑息,而不是让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主导下的问题一点点累积成大患。

其四,加强核查和督导。因利己心态造成的销售问题,背后所隐藏的都是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只有对公司的销售、市场、人员情况了解越多,才越能发现问题的所在,梳理好个人和个人、部门和部门、个人和团队、小团体和整体的责任及利益的纠纷。

其五,多试着转变营销管理者的角色意识。销售经理也罢,营销总监也好,他首先是公司的一份子,是一名管理者,而不是以一个普通销售成员的心态来考虑问题。

社会心态与涉税舆情管理策略探讨 篇7

纵观近年来所发生的涉税舆情事件, 有如下现象和趋势: (1) 对涉税观点的片面理解频出。主要表现为民众对税收政策调整、政策解读或涉税言论极为敏感, 往往对部分信息过分反应过激, 导致片面理解和误读, 比如关于“馒头税”等事件; (2) 高度关注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的言行。在监督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 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作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不当言行经曝光后往往发展成为涉税舆情事件, 比如陕西某税务工作人员对纳税人爆粗口等事件被媒体报道后, 引发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3) 对涉税暴力及群体性事件较为敏感。2011年, 河南某大厅税务工作人员杀人案、江苏某处长办公室殴打打工妹等事件先后发生, 被网络媒体及传统平面媒体报道后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声势; (4) “税感”时代的“税负焦虑”现象凸显。围绕“月饼税”“加班税”的讨论表明人们对税越来越敏感, 折射出民众对于税负及其背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焦虑情绪。

涉税舆情是民众对税务部门和税收工作认知和行为的外化表现, 而认知和行为又由社会心态影响或直接决定, 所以涉税舆情管理首先要了解和把握社会心态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

1. 社会心态主流及存在问题分析

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通过舆论、集会、时尚与流行等形式表达和表现。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 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 也是社会建构中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

改革开放30年来, 社会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总体而言当前社会心态的主流正在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主要表现在: (1) 成熟自信、开放包容、理性平和、务实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在逐渐形成; (2) 促进社会进步、倡导新风正气成为社会心态主流; (3) 人们对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现状比较满意, 对未来充满信心; (4) 社会心态在多元、多样、多变中形成更多共识, 价值观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与此同时, 当前社会心态也存在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正是诱发涉税舆情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综合学术界和网络媒体对当前社会心态的论述, 当前社会心态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4种观点:焦虑论、弱势论、浮躁论和仇恨论。

(1) 焦虑论。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 由于生活压力加大和社会支持不足、社会诚信缺失、安全感不足等因素, 导致焦虑感成为民众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 突出表现为生存焦虑、发展焦虑、情感焦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焦虑心态影响下, 民众更加关注自身安全和保障等问题, 因此对涉及民生的各类话题高度敏感, 对税收问题高度关注, 甚至出现“税负焦虑”现象。

(2) 弱势论。不公平感增强和弱势心态蔓延。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民众对公平公正的心理预期提高, 比以往更加关注公平问题, 但经济社会的巨大反差却形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 加剧了民众的心理落差, 造成不公平感增强及弱势化感觉。弱势心态的蔓延导致底层认同现象日益明显, 进而引发“仇官”“仇富”的社会情绪, 对公权力、公职人员以及掌握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富人不信任, 甚至是仇视。

(3) 浮躁论。社会存在较普遍的浮躁心态。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取向, 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志, 而不断攀升的住房成本和生活成本更使人们赋予财富以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价值追求物质化的趋向、激励机制和价值回报错位的社会现实导致浮躁心态在社会中悄然滋生并日渐蔓延, 人们开始盲目攀比、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各种炒作和“围观起哄”现象频出。在浮躁心态的作用下, 民众面对与自身相关的事件不再理性平和, 往往要求对事件真相的即刻了解和对自身利益的有效维护, 他们的情绪容易被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件所激发, 导致事件迅速升温引发舆论热潮。

(4) 仇恨论。社会“群体性怨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些民众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 这些有相似感受的人聚集在一起会产生相似的想法和情绪, 表现出共同的反应———“群体性怨恨”, 由开始的不满积累到怨恨, 有时候可能上升到愤怒。“群体性怨恨”的存在, 使得具有相同心理基础和相似情绪体验的民众容易聚集起来, 针对某一事件共同宣泄心中积怨和不满, 酿成舆情危机甚至是群体性事件。

2. 涉税舆情事件的社会心态作用机制分析

在涉税舆情热点事件中, 社会心态起着酝酿、发酵、助推的作用, 而社会心态对涉税舆情事件的影响又通过民众的行为动机得以更清晰的体现。因此, 分析社会心态的作用机制可考虑从民众行为动机方面进行。而由于网络时代带来涉税舆情媒介生态的变迁, 又使得民众行为动机对涉税舆情事件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具有很强的网络偏好。

(1) 经济动机。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导致民众对自身安全和保障问题非常关注。而税收作为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自然会受到广泛关注。经济人假设认为, 人的行为决策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因此在涉税舆情事件中, 民众作为纳税人是直接利益相关者, 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出发, 积极参与税收政策调整和收入分配等事件, 通过发表看法、表达心声、传递意愿等方式呼吁税负公平;同时, 新闻媒体、网络推手等间接利益相关者一直密切关注或积极主动推动事件进展, 除维护纳税人正当权益外, 还期望从中获取属于各自的间接和潜在利益, 如提高关注度、点击率、曝光率及知名度等。

(2) 权利动机。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意见领袖对民众维权行为产生的示范和引导效应, 民众的权利和维权意识正不断觉醒, 并积极通过意愿表达维护自身权益。概括而言, 民众在涉税舆情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权利动机共包括3个层次:a.维护基本权。在涉税舆情事件中主要表现为维护财产权、获取报酬权及作为纳税人的尊严和荣誉等方面, 在房产税、婚前房产加名税、西安某税务干部骂人等热点事件中表现较为突出;b.争取知情权。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民众“核查事实”的偏好日益明显, 部分政府信息不公开的现状与民众要求知情权的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在涉税舆情事件中, 知情权集中体现在探求事实的真相上, 这集中体现在关注税务系统三公经费开支、要求了解涉税事件的真相及借由“馒头税”“加班税”等事件要求知悉在间接税的税制下中国的税负究竟有多重等问题;c.抢夺话语权。网络时代, 民众借助网络的力量, 主动争取自身传播权和媒介接触权, 通过网络媒介影响传统媒体, 进而肢解官方话语地位、积极抢夺并树立草根话语权, 构建由民间主导的公共话语平台。他们关注涉税事件并将之作为契机, 集中表达对“CPI高涨”“房价居高不下”“收入增长缓慢”“贫富两极分化”等现实弊端的不满, 传递来自民间的呼吁关注民生和要求公平公正的呼声。

(3) 宣泄动机。宣泄动机同样也是民众在涉税舆情事件中的一种心理动机。近年来由于物价、房价、教育、医疗导致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生活压力倍增, 而涉税事件中涉及的税负、民生、三公经费支出等诸多话题与造成民众心理压力的现实因素同质甚至重合, 再度刺激了民众的心理压力, 成为民众集体围攻、奋力宣泄的临时性对象, 导致涉税事件热度不减, 酿成舆情热点事件甚至是舆情危机。

(4) 道义动机。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 由于贫富差距加大、权力过度集中和官员贪腐、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的存在, 使得在民众看来作为社会默认主体的政府并没有完全肩负起道义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鉴于此, 民众借由网络等媒体平台, 一方面通过自身价值取向对涉税事件进行转发和评论, 引导舆论走向, 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道德伦理;另一方面, 由于道义审判主体的“不合格”和道义维护者的角色缺失, 民众在道义动机的驱动下, 对相关涉税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道义审判后, 主动扮演道义审判者和维护者的角色, 呼吁对涉税事件公正处理, 甚至作出“裁决”。

3. 涉税舆情管理策略

(1) 把握干部心态, 理顺干部情绪, 建设内部和谐的税务干部队伍。

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税收的前提, 也是从源头上切断负面涉税舆情的必要措施。在进行涉税舆情管理时, 税务部门首先应从内部着手, 关注税务干部, 深入了解税务干部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措施, 帮助和引导税务干部舒缓压力、排解情绪,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税务干部中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确保税务干部能与纳税人建立良好的征纳关系, 真诚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2) 正确履职, 优化纳税服务, 做好税收宣传、政策解读及舆论引导工作。

作为公共行政部门, 正确履行职能是人民群众对税务部门的基本要求, 在依法行政、正确履职的同时, 税务部门要突出与民生相关的政府微观职能建设, 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服务民生, 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民生的问题, 树立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形象。由于税务部门为国聚财的特殊职能, 直接面对的是为国家创造财富的纳税人, 因此要重视纳税服务工作, 以优质的服务换取纳税人的高满意度和高纳税遵从度。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完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政务微博和网络咨询平台、建立纳税人维权中心等方式拓宽纳税人意见收集和反馈渠道, 及时解决纳税人的疑问和困惑并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另外, 税务部门要做好税收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税务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广泛的税收宣传工作, 善于借助微博等网络咨询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税收政策和涉税信息传递给纳税人, 用足量、优质的信息影响公众、引导舆论, 避免税收政策被民众误读或媒体误导。

(3)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性面对涉税舆情。

舆情是社情民意的体现, 舆情背后是民生更是民心, 税务部门要理性对待涉税舆情, 发挥正面舆情的宣传、引导作用, 有效处置和应对负面舆情, 解决好负面舆情所反映的涉税问题, 从而提升税务部门在纳税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税务部门而言, 在对待负面舆情时, 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刁民”故意闹事, 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而应视为民众对税务部门工作的期待和有效的监督。要从部门内部查找主观原因, 如宣传是否到位, 解释是否详细, 是否影响群众的合法利益等, 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负面舆情, 并有效引导。在应对涉税负面舆情时, 税务部门应在尊重纳税人的财产权、知情权、话语权等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以理性、平和、真诚的态度面对纳税人。在处理负面舆情事件时, 向纳税人澄清事实真相固然重要, 澄清时的方式、态度和情感表达更要重视, 要关注涉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情绪疏导工作, 加强同纳税人的互动和沟通, 平复纳税人情绪, 让事实真相更易理解和接纳以达到舆情应对目的。

(4) 增强媒体意识, 开展媒体公关, 共同营造良好的涉税舆情环境。

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作为舆情信息捕捉、聚焦和扩散的载体, 是涉税舆情的主要传播载体。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要树立和增强媒体意识, 注意自身形象和言行, 避免因言行不当引发舆情事件。同时, 在面对舆情事件时要克服怕媒体、怕曝光的畏惧心态, 对事实真相不能“捂、盖、瞒”, 面对媒体不可“怕、拒、躲”, 而应借助媒体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 防止媒体因偏听偏信引发更大的舆情危机。此外, 税务部门应重视媒体公关工作, 与传统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等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善于借助媒体进行税收宣传、政策解读、服务民生等正面信息的宣传和引导, 发挥正面舆情的影响力。当负面舆情出现时亦可借助媒体和意见领袖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 及时澄清真相和化解矛盾, 避免舆情事件升级。借助媒体营造良好的涉税舆情环境, 不仅能减少税务部门的外界舆论压力, 还有助于提升税务部门的对外形象。

总之, 涉税舆情反映税务部门行政执法、税收背后的民生等热点和焦点问题, 需要引起税务部门高度重视。新时期涉税舆情管理工作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社会心态的特点、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舆情管理策略和途径, 提升涉税舆情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辑胡峰)

摘要:自2011年起, 税收问题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 涉税事件不断出现, 涉税舆情管理工作日渐受到税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对当前社会心态的主流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 对目前涉税舆情呈现出的现象和趋势进行归纳, 并结合涉税舆情事件分析了社会心态的作用机制, 进而探讨税务部门进行涉税舆情管理的针对性策略。

关于企业管理中的职业心态打造 篇8

关键词:职业心态,珍惜感恩,进取超载,乐观担当

企业成员的职业化心态是一个企业发展、成员培养的根本核心, 如何应和企业成员心灵的律动, 以最浅显的价值观剖析着最深刻的现实困惑, 如何唤醒沉睡的自我意识, 让企业成员明确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工作尤为重要。在企业管理中应努力培养企业成员的三大职业心态, 使每个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在生命深处奔流,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佳效。

一、珍惜感恩

工作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二是创造有利于个人的需要, 即获得物质上的报酬, 成为精神上的支柱。工作是生存最直接的保障。人生年复一年的维系, 主要依靠于工作轨道的运转。因为工作, 解决了衣食住行, 生计得以维持;因为工作, 养老育幼, 生命得以延续。工作便成了生存的最直接标签, 生命的最重要状态。然而, 工作的意义决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为获取生活开支的必须不得已而为之的状态, 如果如此, 人生的乐趣荡然无存, 人生的意义也就黯淡无光。许多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 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 到头来连本应得到的薪水都没有得到。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可悲之处。

工作不仅为糊口, 它还是成长的一个机会, 更是追求“自我实现”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如果不工作就不是完整的人生, 而努力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约翰·洛克菲勒说:“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企业成员寒窗苦读来的知识, 企业成员的应变力, 企业成员的决断力, 企业成员的适应力, 企业成员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 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生命是需要价值来体现的, 当生命的旅程充斥了充实的忙碌、足够的认可, 企业成员才觉得此生无憾;而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常使企业成员的生命支离破碎, 因为工作着才是企业成员真正的理想。每个人可能有诸多的渴望, 但唯一能真实把握的便是眼前的、手头的工作, 把握住现在的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真实, 因为它给人生带来物质与精神上的丰足, 所以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倍加珍惜。“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 心地坦荡, 胸怀宽阔, 工作愉快, 生活幸福”。

二、进取超越

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社会发展时空的无限性总是一对永恒不变的矛盾。在短暂的人生征程中, 每个人自当有尊严地活着。尊严来自于能力, 能力源自不断的进取与超越。企业成员得到的薪水只是工作中的一种回报方式, 还有超出薪水更重要的报酬。比如, 艰苦的任务能锻炼企业成员的意志, 新的工作能拓展企业成员的才能, 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企业成员的人格, 与服务对象的交流能训练企业成员的品性, 工作单位是企业成员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 工作丰富着企业成员的经验, 增长企业成员的智慧和才干。在工作中得到工资报酬与在工作中得到的技能与经验比, 后者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工作赋予企业成员的是可以令企业成员终身受益的能力。“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 有攀上顶峰的兴奋, 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 但最终能重返事业的巅峰, 俯瞰人生”, 原因何在?是因为永远有一种东西伴随着他们, 那就是能力。他们拥有的能力决非一开始就拥有, 也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磨砺而得, 别人可以控制企业成员的工资但无法阻止企业成员为将来所做的努力, 也无法剥夺企业成员因此而得到的回报。企业成员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 对自己的未来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 工作是一个人成长的机会, 是企业成员发展的最重要平台。

只有不断的进取超越, 企业成员才能真正找到飞翔的翅膀, 发现真正强力的自我, 看到触手可及的目标, 感受到深入肺腑的快乐。

三、乐观担当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 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是空虚的, 除非有热望;所有的热望是盲目的, 除非有爱”。有爱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体化, 那么让企业成员怀着爱工作吧!企业成员不应该仅仅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 养家糊口的一种讨厌的“需要”, 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应该把工作当作一座锻炼能力的熔炉, 一个训练建造品格的大学校。一个人当他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时, 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如果一个人把思想指向光明, 就会吃惊地发现生活变得光明。因为人“最大的监狱是自我之狱”, 从自我之监狱中释放出来时, 才是真正的自由。“一个人除非喜悦地接受了兴衰荣辱的变化, 不是简单地放任和逃避, 而是喜悦地服从, 否则无法获得这一自由”。如果企业成员对于工作能带来浓郁的趣味而贯注热诚, 则企业成员对于工作就不致产生厌恶或痛苦的感觉。一切全视自己的精神和自己的态度。颓废的精神, 可以使人对于最高尚的事务, 产生厌恶的感觉。乐观的精神, 可以使最卑微的工作变得趣味横生。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 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 认识到企业成员是为自己工作, 也就意味着自我激励、自我负责, 这是一种担当, 一个人能认识到自我激励、自我负责, 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否则只能一事无成。因为工作企业成员才能真正触摸到自己的使命。人生总是呈现辐射状的, 一个人所直面的是多个人, 一个个体直面的是整个社会。个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都承担着某种使命, 而这种使命是社会认可个人最直接的理由, 是个人屹立人群的资格。而这一切都体现在工作中, 企业成员只有通过认真工作, 才能真正体会履行使命后的自豪与温暖。

参考文献

[1]黄鸣.做企业要“思无邪”.理财.2008年10期

[2]王育琨.中国企业家的人性危机.经济展望.2008年12期

心态管理 篇9

《资治通鉴》有语:“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意思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 (作经师) 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 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 (作人师) 就不那么容易了。可见, 播撒阳光的人, 自己首先必须是阳光。不可否认的是, 作为生命的个体,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 人情交际、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家长里短难免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惑。体现在教育教学中, 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本着“不打不成材”的教师大都手持“严是爱, 松是恨”的所谓“尚方宝剑”, 但这其中, 教师的心理失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心态, 并以良好的心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探索

所谓“阳光心态”, 其实就是感恩、乐观、知足、积极的心态, 它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当一个人的心态健康时, 他看到的天是蓝的, 草是绿的, 人也是和谐的。教师一旦具有了这样的心态, 在他面前的孩子, 就不再是淘气、让人生厌的小学生, 而是一群性格各异、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小精灵。为此,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

树立正解的教育教学观。《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时, 做了一个专题讨论。通过讨论,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 真正的教育, 不仅仅是光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 不能光注重学生的分数, 还应该让学生在品德、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真正的教育, 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全部成材, 不是一定要培养伟人, 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心智良好、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所以, 我们把本校的校训确立为“尊重生命、热爱生活、阳光人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营销学中, 把“顾客就是上帝”奉为金玉良言。同样, 在教学中, 也可以引用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埋怨学生为自己带来的各种麻烦, 不能抱怨你为学生付出了多少, 而要常常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童年, 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一个人一生有两次成长的黄金时光, 一是自己的童年, 二是陪伴孩子的童年。陪伴儿童一起成长, 是儿童为我们创造的成长良机。

一旦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师就不会再“唯分数论”, 就会把对分数的关注, 转移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来。师生不但体验了教学相长的成功, 更体会了参与、合作的快乐,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 领导示范, 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教育环境

应该说, 现在的学校管理中, 各种制度的制订都是比较科学和全面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 领导是否做到了率先垂范, 是否做到了身先士卒;在执行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 比如评优评先、绩效发放、职评调资等工作时, 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对于教师良好心态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常有教师说, 制度严一点不要紧, 关健是领导是否带头遵守了;工作累一点也没关系, 关健是领导是否带头操作了;先进评不上不要紧, 关健是制度是否暗箱操作了。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一一对应, 找准突破口。学校所有的制度, 领导带头严格遵守;凡学校布置的工作, 领导全部参与, 绝不当甩手掌柜;所有的考评标准开学初全部公开, 一周一小结, 一月一汇总, 一学期一总结。让所有教师均能在平等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来。现在, 我们在教师中提出的“用职责诠释师德、靠汗水赢取尊重、凭成绩换取尊严”的口号已深入人心。

(三)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良好心态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 是否阳光,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校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每学年开学初, 我们就邀请有关专家来我校, 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既注意理论的导引, 又注重实际的操练。每次周前会, 我们都利用多媒体, 与教师分享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一些有趣的心理健康故事。

同时, 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各个层面的教师送去温暖和关怀。如针对全体教师的“阳光教师评选”、“阳光趣味运动会”, 针对年轻教师的“我与阳光共成长”的特长展示, 针对女教师的“最美女教师”评选等。学校力争通过这些举措, 以此引导教师善待自己, 掌握自我情绪的调控, 修正自己的认知理念, 提高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 增强心理耐挫力,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学、对待学生。

三、成效与反思

在“阳光心态”的引领下, 我校教师深深地认识到, 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 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的本身。

心态管理 篇10

一、学会冷静,换位思考

面对学生的过分言行,你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冲动是魔鬼, 冷静是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重要前提。火上浇油只能把事情越弄越糟,使自己长时间地陷入无休无止的后续问题之中。冷静之后是换位思考, 我们的惯性思维总是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我认为“换位思考”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日常思维方式。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激动,逆反心理强,易说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如果你换位思考, 你就能真正从自我的立场中跳出来,懂得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言行,也才能真正地调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

二、分清是非,正确归因

一味地换位就是对学生的纵容, 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越来越狂妄,使自己越来越委屈。所以,分清是非、正确归因是解决好问题并能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步骤。充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出问题所在。做到对事不对人,正确的地方要加以表扬,错的地方也要给他指出来,在这种“三明治”式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希望”的谈话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问题自然就会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既消除了不良的情绪,也缓解了师生的关系。教师在遇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时也可以采用归因法来调整心态。例如,你上了一堂公开课,效果比预期的差,你应该怎么样归因呢? 如果把原因归于自己教学能力有问题, 以后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将其归因在不够努力或运气上,那么就会预期通过努力改变以往局面。所以,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归因,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三、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人们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心跳会加快,血流会加速,难免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教师也不例外。这时不妨到户外走走,进行深呼吸。或者到操场上跑几圈,以缓解心中的压抑和愤怒。常言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想一想对学生发怒,于生不利,于己不利,也许就能放松很多。

四、同行帮助,宣泄苦闷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委屈时和一位你信赖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交流,谈谈心、诉诉苦,是一种很不错的解压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性格内向、闭塞的人常常会得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所以,当自己有了苦闷、烦恼时,要寻找合适的人来宣泄。只要愿意说,压抑的心情就会得到缓解,心理也能恢复正常。

五、学会幽默,和谐快乐

幽默是精神健康的调节剂, 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 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可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他们却应付得轻松自如。用幽默来处理烦恼与矛盾, 会使人感到和谐愉快, 相融友好。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重大的原则总是不能马虎,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要有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俗套,使幽默能够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提供真正的养料。

上一篇:法治精神下一篇:中国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