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报表

2024-07-01

资产报表(精选十篇)

资产报表 篇1

内部固定资产购销活动中, 销售方将集团内部销售作为收入确认并计算销售利润, 而购买方以支付的价款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入账。因此, 购买方固定资产原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固定资产销售成本 (即销售方销售该商品的成本) ;另一部分为销售方的销售毛利 (即其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的差额) 。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 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固定资产购销活动属于企业内部物资调拨活动, 既不会实现利润, 也不会增加商品价值。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第十五条 (三)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 (或提供劳务, 下同) 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的规定,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由于购买方以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作为原价计提折旧, 取得成本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相同的使用寿命下, 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要大于 (或小于, 下同) 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计提的折旧费, 因此还必须将当期多计提 (或少计提, 下同) 的折旧额从该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予以抵销。

(一)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购入当期抵销处理

首先, 将与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其次, 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按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 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例1]甲公司2008年6月30日将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子公司乙公司, 该产品销售价格为100万元, 成本为60万元。乙公司将该产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使用年限为5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 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2) 抵销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

乙公司当期计提折旧额为10万元 (100÷5÷2) , 而从企业集团整体角度看, 应提折旧额6万元 (60÷5÷2) , 因此, 应抵销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4万元 (10-6) 。

(二)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以后期间抵销处理

以后会计期间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仍以原价在购买方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因此必须将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金额予以抵销;相应地销售方由于以前会计期间该内部交易实现销售利润, 形成销售当期净利润的一部分并结转到以后会计期间, 在其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 因此必须将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该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其次, 由于以前会计期间以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依据而多计提折旧的抵销, 一方面必须按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抵销期初累计折旧, 另一方面由于以前会计期间累计折旧抵销而影响到期初未分配利润, 因此还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最后, 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本期仍然计提了折旧, 为此, 必须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的金额予以抵销;同时还应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累计折旧额予以抵销。

[例2]承例1, 2009年12月31日, 乙公司购买的固定资产仍然以原价于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甲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作如下抵销处理:

(1) 抵销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2) 抵销以前会计期间多计提折旧额

(3) 抵销当期多计提折旧额

二、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抵销处理

如果购买方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由于减值准备按原价为基础进行计算确定, 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情况下, 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中也必然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金额。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第十五条 (三) 的规定, 需要对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相应的抵销处理。

(一) 计提减值准备当期的抵销处理

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 要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从集团整体看固定资产并未发生减值, 则应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全额予以抵销;如果从集团整体看也发生了减值, 则只能抵销多计提的部分, 从企业集团看也属减值的部分则不能抵销。

[例3]承例1, 假设2008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85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从乙公司的角度看, 内部购入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90万元 (100-10) , 而内部购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85万元,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 乙公司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了减值准备5万元。从企业集团整体角度看, 该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为54万元 (60-6) , 低于其可收回金额85万元, 不需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所以, 乙公司计提的5万元减值准备应予全部抵销。

[例4]承例1, 假定该固定资产2008年末可收回金额为52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从乙公司的角度看, 内部购入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为90万元,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 乙公司期末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8万元 (90-52) ;而从企业集团角度看, 该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为54万元 (60-6) , 应计提减值准备2万元 (54-52) 。因此, 应予抵销乙公司多计提的减值准备36万元 (38-2) 。

(二) 计提减值准备以后期间抵销处理

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子公司当期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 随着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以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期初未分配利润为基础加总得出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上一会计期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金额之间将产生差额。为此,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必须将上期抵销的资产减值损失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 以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即按照以前期间抵销的减值准备金额, 借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三、固定资产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递延所得税处理

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不同, 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不同, 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 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一) 相关政策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 (二) 》中对此作出明确要求: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例5]承例1和例3, 2008年12月31日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且在未来期间预计不会发生变化。假设税法规定的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与企业相同,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扣除。

从乙公司的角度看, 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85万元 (100-10-5) , 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为90万元 (100-10) , 因此乙公司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万元 (90-85) 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元 (5×25%) , 同时在利润表中减记了所得税费用1.25万元。

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看, 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减值准备等金额后,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4万元 (85-40+4+5) , 而乙公司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为90万元, 因而两者之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6万元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 所以按规定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9万元 (36×25%)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时减少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9万元。由于乙公司已经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元, 因此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只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75 (9-1.25) 万元, 同时在合并利润表中只需调减所得税费用7.75万元。

(二) 会计处理方法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必须将上期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抵销的所得税费用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 以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金额。即按照以前期间抵销的所得税费用金额, 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电大作业财务报表资产运用效率 篇2

答题要求:

1.从提供的资料中选择一个公司,并以选定公司的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

2.除了题目提供的基础资料外,学生必须自己从各种渠道搜集选定公司的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同行业资料)。

3.根据各次考核任务的要求,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必要的指标计算及分析说明,并作出相应结论。

4.由于本课程的四次考核任务具有连贯性,因此学生第一次选定题目资料所提供的某个公司后,后面各次考核都必须针对同一公司进行分析。

作业二:徐工科技2008年年末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报告

一、公司简介

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原名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系1993年6月15日经江苏省体改委苏体改生(1993)230号文批准,由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以其所属的工程机械厂、装裁机厂和营销公司1993年4月30日经评估后的净资产组建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2月1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5,946,600元。1996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24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发行后股本增至119,946,600元。1996年8月至2004年6月,经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批准,通过以利润、公积金转增或配股等方式,公司股本增至545,087,620元。

公司是集筑路机械、铲运机械、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公司,产品达四大类、七个系列、近100个品种,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铁路桥梁、水电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公司主要产品有:工程起重机械、筑路机械、路面及养护机械、压实机械、铲土运输机械、高空消防设备、特种专用车辆、工程机械专用底盘等系列工程机械主机和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等基础零部件产品,大多数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其中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20%的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公司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以产品出口为支撑的国际化战略,工程机械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

公司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突破300亿元,年实现利税20亿元,年出口创汇突破5亿美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16位,中国500强公司第16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8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品种和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公司集团。

二、徐工科技2008年资产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

资产的运用效率评价的财务比率是资产周转率

根据徐工科技2008年12月31日利润分配简表的相关资料计算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周转额÷资产

(一)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 3354209316.93÷3638232589.15=0.9219(次)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天数=360÷0.9219=390(天)

(二)分类资产周转率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 3354209316.93÷2467656202.46=1.3593(次)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1.3593=264(天)

2.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期初固定资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余额)÷2

固定资产周转率=3354209316.93÷941195120.94=3.5638(次)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3.5638=101(天)

3.长期投资周转率

长期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长期投资平均余额

长期投资周转率=3354209316.93÷4353553.52=770.45(次)

长期投资周转天数=360÷长期投资周转率

长期投资周转天数=360÷770.45=0.5(天)

(三)单项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3354209316.93÷(66362503+419204292.57+89773696.43+289690530.73)=3.8776(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3.8776=93(天)

2.存货周转率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存货平均净额=(期初存货净额+期末存货净额)÷2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3090275677.40÷ 1144568200=2.6999(次)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平均净额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3354209316.93÷1144568200=2.9305(次)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平均净额×计算期天数÷主营业务成本或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2.6999=133(天)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平均净额×计算期天数÷主营业务收入或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0÷2.9305=123(天)

三、徐工科技2008年资产运用效率指标分析及评价

(一)历史比较分析

通过徐工科技2008年和2007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上计算得出各项资产周转率指标如下表:

财务指标2008年末值2007年末值差额

总资产周转率0.921.03-0.11

流动资产周转率1.342.66-1.32

固定资产周转率3.565.75-2.19

长期投资周转率770.452.10768.3

5应收账款周转率3.887.17-3.29

存货周转率(成本基础)2.73.19-0.49

存货周转率(收入基础)2.933.19-0.26

(1)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2008年末总资产周转率实际值稍低于2007年末实际值,说明该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下降,效率较低,可能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及时进行处理,以提高总资产的周转率。

(2)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企业2008年末流动资产周转率实际值低于2007年末实际值,说明该企业在这个时期内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较差,效率较低,可能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下降。但是,仅仅这一个指标不足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所以我们应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主要流动资产项目的周转率作进一步分析。

(3)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合理,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有效。从上表看出该企业2008年末固定资产周转率实际值低于2007年末实际值,说明该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充分利用,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不多,企业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较弱。

(4)长期投资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看该企业2008年末长期投资周转率实际值大大高于2007年末实际值,但是长期投资一般在实践中,投资额与收入增加额的关系很不稳定,因此对这个指标很难有效地进行分析。

(5)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2008年末应收账款周转率实际值比2007年末实际值低了

3.29,说明应收账款的占用相对于销售收入而言太高了,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下降,资产流动性弱。企业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如:注重信用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分析企业采用的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的账岭,同时加强应收款项的整合、加速对应收的款项的回收、合理计提应收账款的折旧等,以便于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7)存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看该企业2008年末存货周转率实际值与2007年末实际值相比较,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和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都较去年有明显下降。说明企业存货变现速度慢,存货的运用效率较低,存货占用资金较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徐工科技整体资产运用的效率与去年相比下降。该公司大多数资产周转率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其他资产、总资产等,都存在问题,说明公司应注意加强资产管理,注重整体资产的优化,特别是应收帐款,其占用较大,周转速度慢是主要矛盾,公司应加强对应收款的管理。

(二)同业比较分析

徐工科技属于专业设备制造业,下面根据同行业中的振华港机、中联重科、经纬纺机和柳工等几家企业同时期的财务指标计算平均值,各项指标如下:

财务指标中振华港机中联重科经纬纺机柳工平均值 总资产周转率0.861.290.852.041.26

流动资产周转率1.341.781.162.711.75

固定资产周转率2.434.693.188.254.6

4长期投资周转率2.913.753.513.193.34

应收账款周转率6.486.8712.5416.1610.51

存货周转率12.463.12.834.125.6

3通过徐工科技2008年资料,进行同业比较分析。如下表:

财务指标企业实际值行业平均值差额

总资产周转率0.921.26-0.34

流动资产周转率1.341.75-0.41

固定资产周转率3.564.64-1.08

长期投资周转率770.453.34767.11

应收账款周转率3.8810.51-6.63

存货周转率2.75.63-2.93

(1)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看,该企业总资产的周转率与同行来相比,比同行业低了-0.34,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较差,效率较低,可能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及时进行处理,以提高总资产的周转率。

(2)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该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占用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说明该企业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强,效率高,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均得以增强,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说明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弱,效率不高。

(3)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看,该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1.08,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就少,企业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就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4)长期投资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看该企业该企业长期投资周转率大大高于同行业平均值,但长期投资目的在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受人为因素比较大,再加上投资额与收入增加额的关系不稳定,因此这个指标和同行业相比较很难有确切的定论。

(5)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相差6.63。说明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资产流动性弱。企业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如:注重信用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分析企业采用的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的账岭,同时加强应收款项的整合、加速对应收的款项的回收、合理计提应收账款的折旧等,以便于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7)存货周转率分析:

从上表看该企业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2.93。说明企业存货变现速度慢,存货占用资金较多,存货的运用效率较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应该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从不同环节、角度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减少经营占用资金,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

通过同行业材料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08年年末徐工科技的资产运用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总资产周转率、长期投资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这些指

标都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存在差距较大。

四、概括结论

1、通过历史比较观察,徐工科技2008年末除了长期投资周转率大大高于2007年外,其他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低于2007年,其中固定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在差距较大。说明该企业整体资产运用的效率与去年相比下降,公司应注意加强资产管理,注重整体资产的优化。

2、通过同业比较观察,徐工科技2008年末资产运用效率中的各项指标与行业平均值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其中长期投资周转率最大,除长期投资周转率大大高于同行业平均值外,其他资产运用效率事项指标都低于同行业平均值。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徐工科技2008年年末资产运用效率较低。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较弱,而造成该企业总资产的周转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该企业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方面存在问题,长期投资周转率从2007年的3.34一下子增加到770.45,增幅太大,公司应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7年7.17降低到2008年的3.88,降低幅度大,与同行业平均值10.51相比,差距也较大,说明应收帐款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第三方面是存货的问题,存货周转率从2007年3.19降低到2008年的2.7,与同行业平均值5.63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说明该公司存货占用资金较多,如果企业要提高资产运用效率,就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五、提出建议

徐工科技如果想要提高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及时进行处理,以提高总资产的周转率。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注重信用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分析企业采用的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的账岭,同时加强应收款项的整合、加速对应收的款项的回收、合理计提应收账款的折旧等,以便于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资产报表 篇3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流动资产 管理

1 流动资产简介

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它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五个项目组成。流动资产有三个特点:①流动资产流动性大,不断改变形态;②流动资产的价值一次消耗、转移或实现;③流动资产占用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

2 利用报表数据分析企业流动资产管理能力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涉及偿债能力分析、管理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其中管理能力分析就包含了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指标予以体现: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2.1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也称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即一年内流动资产能够周转多少次。它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的含义是每一元流动资产所能支持的销售收入,这个数值大,表明该企业每一元流动资产能够支持的销售收入多,因此相同销售收入需要占用的流动资产就可以少一点。

2.2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称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销售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从理论上讲,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是赊销额,而非全部销售收入。因此计算时应该使用赊销额而非销售收入。但是由于企业外部报表使用人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使用销售收入代替,只要现金销售与赊销的比例是稳定的,不妨碍与上期数据的可比性。

②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准确性问题。由于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偶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将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③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直接使用报表数据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已扣除了减值准备,因此会影响分析效果,甚至得出错误结论。例如某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很多(这说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那么报表上应收账款的金额就越小,这样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时的分母,即应收账款就越小,周转次数反而越大,周转天数越少,这样的结果不但不是业绩改善的结果,反而是因为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2.3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为存货周转次数,是销售收入与存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计算和使用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计算存货周期率时,根据分析目的确定实际使用对象。在计算时,相关负责人员必须明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即使用销售成本还是销售收入进行计算。若要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就要使用销售收入,以科学分析企业的资金变现能力。若要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并找出影响各周转情况的具体因素,就要使用销售收入,使得各项流动资产统一口径,便于比较。如果分析的是企业现有存货管理情况,就要使用其销售成本计算出存货周转率,以保证其分子与分母口径的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有效。

②科学控制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量。对企业而言,其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量并不是绝对的,并非其周转天数越短,其存货量越少,企业的销售情况就越好。因此,在日常销售环节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必须科学控制其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量。一般地,最佳的存货水平是综合考虑占用资金、缺货成本等因素的存货量。

③应总体把握存货量、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的关系。一般地,随着企业销售量的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以及应付账款总额会随之提高,而资金周转率则无明显变化。但有时企业为了提高其销售量,常常采用订单的合作的方式进行销售,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先进行采购,补充原材料才能却保证整个销售环节的正常进行。在此过程中,企业先增加存货量,再增加应收账款和实际账款,最后总收入额增加。而在下订单之前,企业的存货量会有一个增加的过程,同时周转天数也会相应增加,但这并不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④应做好各存货项目的分析工作。在分析报表数据时,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注意各项目间的联系,如产品与与原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对各存货的明细情况以及一些变动作出及时处理与解释,以防止出现资金周转波动情况。需注意的一点是,有时可能某一存货项目出现较大变动,但其存货总金额保持不变,或其存货周转率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在实际分析时,相关负责人员必须狠抓细节,防止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3 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分析

3.1 货币资金管理不善的原因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一般来讲,货币资金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人员的舞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制造假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表,贪污企业资金并且不容易被发现,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②缺少风险意识。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将大额闲散资金投放给非金融机构以获得高回报,但是这样的资金投放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方若经营不善而倒闭,企业将会承担巨大的损失。这种行为一方面说明企业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同时也说明企业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决策方面缺少必要的集体协商机制。

③缺少管理机制。有些企业对于闲散资金的管理完全凭操作人员的爱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和管理方案。如果操作人员个人比较喜欢股票,他也会将企业资金投入股市,一旦股市下跌或存入证券公司的保证金被证券公司非法挪用,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

3.2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原因

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以及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没有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应收账款的形成是因为企业的赊销,赊销的好处是有利于扩大企业的销售额,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哪些企业能够给予赊销资格以及这些企业的赊销额度是多少,都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避免盲目进行赊销。

②销售人员舞弊。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通过应收账款虚作收入,使企业达到盈利的目的。这种虚构的应收款项是不可能收回的,企业相关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考核目标拿到了奖金,但是企业却白白的多缴了增值税和所得税。

③企业财务负责人权力过大,随意拆借资金、挪用资金,并且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给企业造成巨额损失。

3.3 存货管理不善的原因

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保管不当导致的盗窃、毁损或报废。

②由于质量问题或技术落后被淘汰。

③企业为了完成预定的利润指标,对存货的发出方式随意改变。例如在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或者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4 流动资产管理的策略

从理论上讲,流动资产管理的最佳状态是需要多少流动资产就持有多少流动资产。如果能实现这种状态,那么流动资产总额可处于最低的水平,流动资产结构也最合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准确预测流动资产各项目的需求量,因此必须制订不同的流动资产管理策略。

4.1 谨慎型策略

所谓谨慎型策略,就是指流动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其流动负债水平较低,这样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即净营运资金就高,变现能力强,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强,偿债风险和资金短缺的可能性就小。采用谨慎型策略,企业会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重比较大,同时持有的流动资金中,货币资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比重较大。这样就能使企业保持较高的变现能力,从而能够应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但是谨慎型策略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收益率较低。所以,这种策略只适用于企业外部环境不稳定的情况。

4.2 激进型策略

激进型策略针对的是流动资产所占比较低而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高的情况。在激进型策略中,企业的净运营资金量较少,有时甚至为负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风险,严重时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流动资产所占用的资金来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最大缺点是企业的偿债风险很大。所以激进型策略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管理策略。通常该策略适用于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

4.3 适中型策略

适中型策略是一种介于谨慎型和激进型策略中间的流动资产管理策略,它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占比例均高和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占比例均低两种情况。这种策略的本质是使得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匹配,较高的流动负债对应较高的流动资产、较低的流动负债对应较低的流动资产。这是一种适中的流动资产管理策略,通常大多数企业都选择该策略。

5 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途径

5.1 货币资金管理策略

企业在管理货币资金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定期制定出科学的现金预算方案,并计算出最佳现金持有金额,严格控制企业现金持有量。当企业实际现金持有量超出最佳先进额时,企业必须通过积极的资金管理政策,及时调节现金余额,避免资金量过大。

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现金收支管理规定,以提高其货币资金管理质量。对于一般的日常性开支,应交由专门的职能部分审批负责;而对于一些涉及金额较大的开支,则必须通过董事会、财务部以及总经理一致通过后,方可审批。另外,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即企业的一切资金收支都必须由财务部门管理,严格资金管理,避免出现资金体外的资金循环;认真贯彻钱账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明确责任;严格资金查库制度,企业必须明确每天的资金库存情况,并在月底核对存款,确保账实一致。严格遵守现金收支规定,不得滥用现金;定期检查,在检查时,要将检查的重点放在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上,同时还要注意支出项目的节约性分析。

5.2 应收账款管理策略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其它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它应收款等。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由于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付。这种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

第二,商业竞争。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现代市场经济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赊销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的常用手段。企业的竞争除了依靠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之外,赊销也成为了扩大销售的方法之一。在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赊销的销售额会显著高于现金销售的销售额。这种由于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合理管理应收账款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确定合理的赊销总额。可以按照企业上年末净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年度赊销总额,然后将年度赊销总额按照一定标准分配给不同的客户,所有客户享受的信用额度之和不能超过年度赊销总额。

第二,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机制,提高客户信用管理质量。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以进一步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工作,通过对客户的基本情况、信用分析、经济预测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信用方案。在制定方案时,企业一定要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承受能力,明确信用有效期、收账政策以及信用标准。选择信用工具时,尽量使用票据信用,少用挂账信用,最大程度地掌握索账凭证;制定信用期间时,要考虑将长期赊销和短期赊销相结合,处理好信用期限和赊销量的关系。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例如,某企业采用顾客在购货后的30天内付款的信用政策,则信用期间为30天。信用期间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无法有效扩大销售额;信用期间过长,虽然有利于销售额增加,但是资金占用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等也会同步增加,所得的收益会被增加的费用抵消。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确定恰当的信用期间。

信用标准,是指公司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或者说企业愿意对什么样的客户提供信用,代表公司愿意承担的最大的付款风险的金额。如果客户达不到该信用标准,就无法享受现金折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企业执行过于严格的信用标准,虽然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会降低,但是也会限制企业的销售机会。如果企业宽松的信用标准,那么销售量会因此增加,但是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同样会增加。

企业为某一客户设定信用标准时,可以采用“5C模型”,即考虑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与条件。

品质:品质指的是顾客的信誉,指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可以通过调查客户以前的付款记录来加以评定,分析客户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以及与合作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要素。

能力:能力是指客户的偿债能力,通常以流动比率作为衡量客户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而流动比率的计算方式是将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作比。一般地,企业的流动资产量越大,其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越强,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但是使用该指标时应注意分析流动资产中的存货比例,如果存货比例过大,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那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

资本: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反映了客户的长期偿债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客户的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加以衡量。

抵押:抵押是指当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偿债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太了解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客户的款项,可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客户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

条件:条件是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比如,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会对顾客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不会按期付款等等,这可以通过了解顾客在以前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加以确认。

现金折扣:又称销售折扣。是企业为了敦促顾客尽早付清货款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现金折扣的表示方式为:2/15,N/60,表示如果客户在15日内付款,只须付98%货款,折扣是2%,如果在60天内付款,则须付100%货款。现金折扣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对于销售方,现金折扣可以缩短收款时间,减少坏账损失。但需要付出一定的折扣费。

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催收制度,并明确责任到人。企业应制定较为系统完整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催收制度,并实行责任到人,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范围与具体职责,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于故意拖欠不还的客户,要有明确的行政、经济或者法律手段;对于已经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要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冲销,避免出现长期挂账的情况,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第四,加强企业账务核算工作。企业必须明确其账务核算工作,并交由专门负责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在进行核对时,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那些涉及到收入确认问题的账务应该进一步明确其确认时间,以有效杜绝收款受阻和长期挂账等问题的出现。

第五,科学编制账龄分析表,科学预测账务管理。在进行账务管理时,相关负责人员还要根据企业当前的账务情况,科学编制账龄分析表,以明确企业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是否在信用期内。同时,相关负责人员还要根据账务的回收和变化发展作出科学预测,以提高企业账务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5.3 企业存货管理策略

①建立健全企业存货管理制度,严格存货管理。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现有库存情况,制定存货明细,以供管理人员及时查阅。

②做好采购控制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当企业的存货量不足时,仓管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存货,做好采购控制工作。同时,采购人员在填写采购单据时,一定要详细填写采购物品名称、采购数量、采购时间、采购价格及结算方式等。

③把好验收关。在进行验收时,仓库管理人员要认真对照采购合同的具体内容,做好存货验收工作,并将验收无误的货物及时入库,防止出现丢失和破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贺利婧.对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的新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2).

[2]贾志强.浅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流动资产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4).

[3]张垓.关于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中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

[4]尹海平.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策略初探[J].财会月刊,2000(18).

[5]刘言昭.企业流动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0(31).

[6]张丽珍,胡静.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7]李颖.用“比率分析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8]张素如.浅议企业财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瓶颈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35).

[9]雷小凤.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下高校财务报表变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10]李晶晶.论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05).

基金项目:

资产报表 篇4

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交易当期的抵消

例1:P、S公司为母、子公司。2010年6月,P公司将成本为270万元的商品以300万元的价格卖给S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S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编制2010年度P集团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分录:

消除P公司:未实现收入300万元、未实现成本270万元,即未实现利润3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固定资产原价30万元。若上例中,P公司将账面价值为270万元的固定资产以300万元的价格卖给S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则抵消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30万元(消除P公司未实现固定资产处置收益);贷:固定资产—原价30万元”。

消除S公司:因虚增固定资产原价30万元,导致虚增本期管理费用与累计折旧5万元。

上述抵消分录也可合并为:

消除P公司:未实现收入300万元、未实现成本270万元,即未实现利润3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5万元、管理费用5万元。

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的抵消

例2:资料见例1。编制2011年度P集团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分录如下:

消除P公司:2010年未实现收入成本即未实现利润,结转为虚增2010年末即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3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固定资产原价30万元。

消除S公司:2010年虚增管理费用即虚减利润,结转为虚减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5万元:消除S公司:虚增2011年管理费用1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累计折旧15万元。

抵消规律1:对于个别报表虚增的前期损益,合并报表可直接抵消“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因为会计期末,前期损益均结转为前期末即本期初未分配利润。

上述抵消分录也可合并为:

抵消原理: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中的5万元,通过S公司虚增2010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转为已实现或自动相抵。因此,只需抵消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25万元;相应抵消S公司虚增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万元、虚增2011年管理费用10万元。

经济后果:抵消P公司虚增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与S公司虚增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万元,同时,通过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即减少P公司2010年利润与贷记管理费用即增加S公司2011年利润10万元,将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转为S公司2011年已实现利润10万元。P集团角度:这10万元内部交易利润不是2010年P向S销售商品时、而是S公司2011年计提折旧时实现的。

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消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提前清理的抵消

例3:2012年6月,S公司将上述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以120万元的价格对集团外销售。其他资料见例1。编制2012年度P集团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分录分析如下:

1.S公司固定资产清理前,P、S公司个别报表虚增的项目有以下两组:

P公司“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方:虚增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30万元;

S公司“固定资产—原价”借方:虚增固定资产原价30万元。

S公司“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方:虚增累计折旧25万元;

S公司“未分配利润—年初”借方:虚增2010至2011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15万元;

S公司“管理费用”借方:虚增2012年管理费用10万元。

2.S公司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成本

注销固定资产原价,增加清理成本,减少营业外收入。

注销累积折旧,减少清理成本,增加营业外收入。累计折旧高,则账面价值低,注销资产的损失少。

3.S公司固定资产清理后,P、S公司个别报表虚增的项目为以下两组:

P公司“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方: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30万元;

S公司“营业外收入”借方:原借方虚增的固定资产原价,因清理从贷方转出,转入营业外收入的借方,表示虚增资产因处置结转为虚增成本,即虚减营业外收入30万元。

S公司“营业外收入”贷方:原贷方虚增的累计折旧,因清理从借方转出,转入营业外收入的贷方,表示虚增累计折旧因处置结转为虚减成本,即虚增营业外收入25万元;

S公司“未分配利润—年初”借方:虚增2010至2011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15万元;

S公司“管理费用”借方:虚增2012年管理费用10万元。

4.P集团合并报表抵消分录:

消除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3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的固定资产原价因处置结转为虚增成本,即虚减营业外收入30万元。

消除S公司:虚增的累计折旧因处置结转为虚减成本,即虚增营业外收入25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2010至2011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15万元、虚增2012年管理费用10万元。

抵消规律2:对于个别报表虚增的已清理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合并报表可直接抵消“营业外收入(清理净收益)”或“营业外支出(清理净损失)”项目。因为固定资产清理后,个别报表中已无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均转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

上述抵消分录也可合并为:

抵消原理: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中的15万元,通过S公司虚增2010至2011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转为已实现或自动相抵。因此,只需抵消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2年初未分配利润15万元;相应抵消S公司虚增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处置结转为虚增成本即虚减营业外收入5万元;抵消S公司虚增2012年管理费用10万元。

经济后果;通过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即减少P公司2010年利润与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即增加S公司2012年利润15万元,将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转为S公司2012年已实现利润15万元。P集团角度:这15万元内部交易利润不是2010年P向S销售商品时,而是S公司2012年计提折旧、对外处置固定资产时实现的。

(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到期清理的抵消

例4:2013年6月,S公司将上述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报废注销。其他资料见例1。编制2013年度P集团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分录如下:

消除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3年初未分配利润3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的固定资产原价因报废结转为虚增营业支出30万元。

消除S公司:虚增的累计折旧因报废结转为虚减营业外支出30万元;相应消除S公司:虚增2010至2012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3年初未分配利润25万元、虚增管理费用5万元。

上述抵消分录也可合并为:

抵消原理: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3年初未分配利润中的25万元,通过S公司虚增2010至2012年管理费用即虚减2013年初未分配利润转为已实现或自动相抵。因此,只需抵消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即虚增2013年初未分配利润5万元;相应抵消S公司虚增2013年管理费用即虚减利润5万元。也就是,将P公司2010年未实现利润转为S公司2013年已实现利润5万元。

(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超期使用的抵消

例5:资料见例1。编制2013年度P集团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分录如下:

例6:资料见例1。编制2014年度P集团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分录如下:

资产报表 篇5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资产占有、使用、变动以及管理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标准化学校,属于全额事业单位、社会信用代码为:**********,法人代表为:***,隶属罗庄区教体局、、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共有教职工***人、学生***人,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合理兼顾运转支出和发展性支出,预算收支平衡,财务运行良好。

二、资产情况分析

(一)结合预算收支、债务以及资产盘点情况分析资产总量、分布、构成、变动情况。我单位2017总收入******元,总支出*******元,结余*******元。其中,资产构成情况:流动资产*******元、固定资产********元、无形资产*****元、在建工程******元,固定资产占比**%。

(二)分析本单位主要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情况。我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房屋建筑物构建物,包含两座厕所、一处操场及其附属设施,其总价值*****元,通用设备新增******元。其中,资产配置情况:总资产增长率6.9%、固定资产增长率4.7%、无形资产增长率为为0%、人均占有办公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人均占有大型设 备数量为0%、在编车辆2辆、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100%;资产使用情况:出租出借资产占资产总额比0%、对外投资占资产总额比0%;资产处置情况:本期处置资产价值占资产总额比2%。

(三)本单位没有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或处置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情况。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一)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本单位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细则,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落实现行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工作机制、管理方式等。加强人、财、物的规范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按时清查,做到财、物、账、实相符。

(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设置专用办公室、专人、专用资产平台电脑,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资产管理信息化,增加、报损资产一律经过资产平台查验、上报、减损。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本单位将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管理。

(二)资产配置方面。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执行,严格享用的一律安排,不该多用一律不用,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使其效益最大化。本单位没有公车。

(三)资产使用方面。本单位没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情况,所以也就未有不履行审批程序的问题。

(四)资产处置方面。本单位本没有不履行审批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处置收入均及时上缴国库。

五、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等具体事项,便于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划和管理落到实处。

六、数据差异情况

对本单位的资产报表与决算报表进行数据对比:

(一)账面数与实有数没有差异情况;

(二)与决算数没有差异情况。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本单位不存在财产损失、重要资产权属不清晰的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资产报表 篇6

举例:某集团内母公司2008年12月出售一台全新设备给其子公司, 售价为120万元, 成本为96万元。子公司购入后作管理用固定资产, 使用年限为3年, 不考虑净残值,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与税法规定一致) 。2009年12月31日经减值测试, 设备发生减值, 其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8万元。2011年12月设备报废, 清理费用2000元。两公司所得税率为25%, 不考虑其他因素。2009年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1) 抵交易产生的内部利润24万元 (120-96)

(2) 抵消当年计提折旧包含的内部利润8万元 (120/3-96/3)

(3) 抵消个别报表多提的减值准备:个别报表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2万元[ (120-40) -68], 但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68万元却高于合并报表按原始成本计算的账面价值64万元 (96-32) , 对合并整体来说没有发生减值, 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应将个别报表计提的减值准备全部予以抵消。

(4) 应补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个别报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3万元{[ (120-40) ~ (120-40-12) ]×25%};合并报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4万元{[ (120-40) - (96-32) ]×25%};应补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万元 (4~3) 。

建议学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分拆, 这样容易理解。如果上例中设备在期末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 合并抵消的金额应为个别报表计提的减值准备20万元与合并报表应计提的减值准备4万元的差额16万元。另外, 由于合并报表抵消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与个别报表的账面价值相等, 个别报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就是合并报表应确认的金额, 不需抵消。

在固定资产连续使用年度, 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应根据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算折旧额, 因此,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要重新计算应抵消的未实现内部利润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进行相应的抵消处理。

沿用上例, 2010年母公司应作如下合并抵消分录:

(1) 抵消交易产生的内部利润:同上例。

(2) 抵消当年计提折旧包含的内部利润:分录同上例, 金额为2万元[ (120-40-12) /2-96/3]

(3) 抵消以前年度计提折旧包含的内部利润

(4) 抵消个别报表以前年度多提的减值准备

(5) 当年应补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个别报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5万元{[ (120-40-40) - (120-40-34-12) 1×25%};合并报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2万元{[ (120-40-40) - (96-32-32) ]×25%};当年应补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0.5万元 (2-1.5) 。

固定资产报废年度, 在个别报表中, 由于固定资产随着报废其账面价值全部注销, 因此, 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时, 内部利润、减值准备的抵销不能记入“固定资产”项目, 而应将清理净损益记入营业外收支项目, 并转回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3]沿用上述资料, 由于子公司对该电子设备报废清理的结果是净损失0.2万元 (120-40-34-34-12+0.2) , 对此, 母公司在编制2011年度的合并报表时, 应作抵消分录:

(1) 抵消交易产生的内部利润

(2) 抵消当年计提折旧包含的内部利润2万元 (120-40-34-12-96/3)

(3) 抵消以前年度计提折旧包含的内部利润

(4) 抵消个别报表以前年度多提的减值准备

资产报表 篇7

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以后各期的合并抵销处理

固定资产交易的当期,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必须将交易所形成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及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销, 使合并报表上反映的固定资产原价是内部转让企业的原价。而在以后的会计期间, 交易所形成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及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仍然会在个别会计报表中反映。相应地以前年度交易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 形成了销售当期的净利润结转到以后各期的期初未分配利润, 在个别会计报表中列示。以后各期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第一、应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与销售企业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予以抵销;第二、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与期初累计折旧和期初未分配利润予以抵销;第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而增加的累计折旧与相关的费用项目予以抵销。

[例1]B公司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公司将成本为35000元的产品以售价50000元销售给B公司, B公司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5年, 预计净残值为0, B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B公司每年计年的折旧额为10000元, 多计提的折旧额为 (50000-35000) ÷5=3000 (元) 。

第二年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分录为:

(1) 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15000

贷:固定资产15000

(2) 将第一年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累计折旧3000

贷:未分配利润3000

(3) 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累计折旧3000

贷:管理费用3000

第三年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分录为:

(1) 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15000

贷:固定资产15000

(2) 将第一年、第二年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累计折旧6000

贷:未分配利润6000

(3) 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累计折旧3000

贷:管理费用3000

若涉及企业所得税时, 如果A公司和B公司所得税率相同或者B公司所得税率高于A公司,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不必调整企业所得税;当B公司所得税率低于A公司时, 那么A公司应当将B公司所得税的差额补上, 借记“所得税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而在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差额时其应纳税所得额应该以B公司剔除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虚增利润为基础。

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清理期间的合并抵销处理

(一) 使用期满按期报废清理的合并抵销处理

在固定资产按期清理报废的情况下, 固定资产的折旧已经提足, 固定资产原价及其计提的折旧均已注销, 而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和多计提的折旧在个别会计报表中也会出现了, 也就不必再抵消了。只将本期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消。

[例2]承例1资料, B公司购入的固定资产第5年使用完毕按期报废, 则第5年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消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3000

贷:管理费用3000

(二) 使用期未满提前报废清理的合并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未满提前报废进行清理的情况下, 购买企业将固定资产原价与计提的折旧已转账注销, 而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和多计提的折旧也不存在了。但由于固定资产提前报废, 购买企业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清理净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 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原价中一部分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 应该与期初未分配利润相互抵消, 另外, 本期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就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多计提的折旧费用也要抵销。

[例3]承例1资料, 假如B公司购买的固定资产在第4年末提前报废清理, 则第4年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消分录为:

(1) 抵消当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未分配利润3000

贷:管理费用3000

(2) 抵消多确认的清理净损失

借:未分配利润3000

贷:营业外支出3000

(三) 超期使用的合并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超期使用时, 该固定资产在其预计使用期限内的最后一年, 仍然要计提折旧, 同时, 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及其已计提的折旧仍然在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因此在最后一个会计期间, 还要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与期初未分配利润予以抵消;同时还要将以前各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并将本期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多计提的折旧费用予以抵消。

[例4]承例1资料, 假如B公司购买的固定资产在第7年末报废清理, 则第5年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消分录为:

(1) 借:未分配利润15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15000

(2) 借:累计折旧12000

贷:未分配利润12000

(3) 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累计折旧3000

贷:管理费用3000

第6年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虽然在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超期使用的会计期间内, B公司不再计提折旧, 但由于固定资产仍然在使用, 并反映在当年的资产负债表中, 因此A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必须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和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应编制的抵消分录为:

(1) 借:未分配利润15000

贷:固定资产15000

(2) 借:累计折旧15000

贷:未分配利润15000

第7年该固定资产进行了报废清理, 因A公司将固定资产原价与计提的折旧均已注销, 故不用做抵消分录。

参考文献

资产报表 篇8

与存货的情况不同,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较长, 往往要跨越几个会计年度。对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 不仅在该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的当期需要进行抵销处理, 而且在以后使用该固定资产的期间也需要进行抵销处理。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通过折旧的方式将价值转移到产品价值之中, 由于固定资产按原价计提折旧, 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情况下, 每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也必然包含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 由此也需要对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进行相应的抵销处理。

(一)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购入当期的抵销处理

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对于销售企业来说, 以其向购买企业出售该产品的价款确认营业收入, 按产品的成本结转营业成本, 从而确认该产品销售的损益并列示在其个别利润表中。对于购买企业来说, 则以其支付的价款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列示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相当于自产自用, 它不能产生损益, 应以其生产成本计入固定资产原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这部分销售企业作为损益确认的部分, 称之为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如果将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简单相加, 则虚增企业集团固定资产的价值;如果将母、子公司个别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简单相加, 则虚增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因此,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必须抵销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 抵销购买企业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编制抵销分录时, 按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的金额, 借记“营业收入”项目, 按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成本的金额, 贷记“营业成本”项目, 按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 即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不仅要考虑购买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 还必须考虑到购买企业计提折旧时多计提折旧对整个企业集团合并损益的影响。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 购买企业需要按其确定的原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即按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折旧, 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 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 则按该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计提的折旧额及其对损益的影响也应当抵销。编制抵销分录时, 应按多提折旧的金额,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 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净利润反映的是扣除这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及多提累计折旧形成的管理费用等后的损益, 固定资产原价反映的是抵销这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后的原价。

例1:2007年12月31日, 甲公司能够控制A公司, 拥有A公司80%的股份。甲公司2007年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75 000元为从A公司购入的固定资产。2007年1月1日, A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给甲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 A公司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00 000元, 销售成本为80 000元, 甲公司以100 000元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预计可使用年限为4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为简化抵销处理, 本文假定甲公司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2007年按12个月计提折旧。

甲公司2007年 (第一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 抵销内部购买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借:营业收入100 000

贷:营业成本80 000

固定资产———原价20 000

2. 抵销内部购买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

该固定资产折旧期间为4年, 原价为100 000元, 预计净残值为零, 当年计提的折旧额为25 000元, 而按抵销其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后的原价计提的折旧额为20 000元, 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为5 000元。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

(二)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以后会计期间的抵销处理

1. 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由于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仍然以“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列示于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由于销售企业以前会计期间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构成销售当期的净利润的一部分并结转到以后的会计期间, 以“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列示于其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因此, 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和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以调整固定资产原价和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即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 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2. 抵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的折旧额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

对于该固定资产在以前会计期间使用并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累计折旧, 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列示于个别资产负债表的期初余额中。由于以前会计期间按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依据而多计提的折旧额, 计入计提折旧当期的管理费用等, 构成折旧当期净利润的扣除部分并结转到以后的会计期间, 以“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列示于其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因此, 应当抵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和由其影响的期初未分配利润, 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通过这一抵销, 使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以前会计期间的累计折旧恢复到以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累计折旧的金额。即按照以前会计期间抵销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3. 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本期多提的折旧额。

对于该固定资产在本期使用, 按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依据而多计提折旧, 导致本期有关资产或费用项目增加并形成累计折旧, 为此, 一方面必须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的金额予以抵销;另一方面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累计折旧额予以抵销。通过这一抵销, 使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本期计提的折旧恢复到以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累计折旧的金额。即按照本期该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额,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 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例2:沿用例1。

2008年 (第二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抵销其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 000

2.抵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和由其影响的期初未分配利润, 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5 000

3.抵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本期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和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 以调整本期净利润的金额。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

(一)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期满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期满进行清理时, 购买企业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实体已不复存在, 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内的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已全部转移到用其加工的产品价值或各期损益中, 因此不存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问题。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 随着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届满, 其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也转化为已实现利润。但是, 由于销售企业因该内部交易所实现的利润, 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结转到购买企业对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为止, 为此, 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另外, 在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 如果仍计提了折旧, 本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仍然包含多计提的折旧额, 因此需要将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销。但由于清理后固定资产实体已不存在, 则该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科目已随固定资产的清理而核销, 因此需要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来核算应当抵销的相关项目。

例3:沿用例2。假设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第四年即期满时被清理。

1.2009年 (第三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当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 000

(2)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 000 (3)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2.2010年 (第四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编制如下

抵销分录:

(1)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营业外收入20 000 (2) 借:营业外收入15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 000 (3) 借:营业外收入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以上三笔抵销分录, 可以合并为如下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

(二)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超期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超期清理是指固定资产超过尚可使用年限或者折旧期满后仍继续使用, 然后再予以清理的情况。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及以前的会计期间, 仍然将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固定资产原价, 以及将按该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通过固定资产列示于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销售企业因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所实现的损益, 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列示于销售企业的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因此,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超期使用, 在没有清理之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首先, 由于该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之中, 并列示于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须抵销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其次, 由于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仍然是按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 须抵销其多计提的累计折旧, 但是超期使用期间的本期不用抵销多计提折旧。清理超期使用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当期, 其实物已不存在, 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将随固定资产清理而核销, 同时, 原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 随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清理而实现, 因此, 在编制清理该超期使用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会计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 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

例4:沿用例2。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期满后的第五年仍继续使用。

1.2009年 (第三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当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 000 (2)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 000 (3)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2.2010年 (第四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 000 (2)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5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 000 (3)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3.2011年 (第五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编制如下

抵销分录:

(1)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 000 (2)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上述抵销分录1、2相加之后“固定资产”、“未分配利

润”项目相互抵销, 即在编制清理该超期使用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会计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 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

例5:沿用例4。假设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第六年被清理。

编制清理超期使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会计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 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

(三)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提前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前清理的当期, 其实物已不存在, 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将随固定资产清理而核销, 因此不存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和多提累计折旧的抵销问题, 但由于固定资产提前报废, 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随着清理而成为现实的损益, 应转入营业外收支。销售企业将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所实现的损益, 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结转到购买企业清理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会计期间, 为此, 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另外, 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未满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仍须计提折旧, 本期计提折旧中仍然包含有多计提的折旧, 但累计折旧已随固定资产清理而核销, 因此需要将计入管理费用等的多提折旧额予以抵销。

例6:沿用例2。假设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第三年被清理。

2009年 (第三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000

贷:营业外支出20 000 (2) 借:营业外支出1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 000 (3) 借:营业外支出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

资产报表 篇9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是指在企业集团内部发生的交易中, 其交易的一方涉及固定资产的交易。根据企业销售的是产品还是固定资产, 可以将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企业集团内部一方企业销售自身使用的固定资产, 另一方企业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二是企业集团内部一方企业销售自身生产的产品, 另一方企业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1. 集团内部企业间固定资产变卖交易的抵销处理。

集团内部固定资产变卖交易对于销售一方来说, 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的减少, 在个别利润表中表现为固定资产变卖处理损益。对于购买一方来说, 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增加。但是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 这一交易既不产生收益也不产生损失, 即固定资产既没有发生增值也没有发生减值。因此, 需要将销售一方因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收益予以抵销, 同时, 也需要抵销购买一方固定资产原价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在做抵销分录时, 若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转让价格大于其原账面价值, 按照二者之间的差额, 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科目;若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转让价格小于其原账面价值, 按其差额, 借记“固定资产原价”科目, 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2. 集团内企业销售产品作为其他企业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集团内部企业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其他企业作为其固定资产的交易, 对于销售一方来说, 在其个别利润表中确认其向成员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 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对于购买一方来说, 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以其支付的价款确认固定资产原价。但从整个集团来说, 这项交易不能产生利润。因此, 需要抵销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 同时也需要将购买一方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销售一方确认的损益部分抵销。在编制抵销分录时, 借记“营业收入”科目, 其数额为销售一方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 贷记“营业成本”和“固定资产原价”科目, “营业成本”科目的数额为销售企业销售产品过程中结转的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科目的数额为销售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两者间的差额。

3.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本期计提折旧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对购买一方来说, 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计提折旧。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需要考虑购买方在计提折旧过程中多提的折旧对整个集团合并损益的影响。因为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中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 当以固定资产原价为依据计提折旧时会导致计提的折旧额中包含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故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需将本期多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在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 应按照本期多计提的数额进行抵销处理,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在以后的会计期间,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仍然以其原价在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其原价中包含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 因此首先需要将其抵销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即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金额, 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科目。

其次, 对于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以前会计期间多计提的期初累计折旧, 由于是以前会计期间按照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固定资产原价为依据计提的, 因此需要抵销期初累计折旧, 同时该抵销会影响期初未分配利润, 还需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即按照以前会计期间抵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因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而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最后, 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本期使用中需要计提折旧, 该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中包含有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 会导致本期多计提折旧, 故应予抵销。即按照本期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额,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期间的合并处理

1. 期满清理。

首先, 需要根据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同时也必须将以前会计期间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多计提的折旧额抵销, 即按照期初累计多提折旧额, 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贷记“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其次, 在固定资产清理会计期间, 固定资产在进行清理前仍处于使用之中, 仍需计提折旧, 在本期计提折旧中仍然包含因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而多计提的折旧, 因此必须把本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贷:管理费用。

2. 超期清理。

首先需要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销, 并相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金额。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固定资产原价。其次, 将以前会计期间因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多计提的累计折旧抵销, 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抵销分录:借:累计折旧;贷:期初未分配利润。最后, 将本期因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多计提的折旧额抵销, 抵销分录为:借: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

3. 提前清理。

首先需要根据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同时也必须将以前会计期间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多计提的折旧额抵销, 即按照期初累积多提折旧额, 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贷记“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其次, 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未满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 固定资产仍需计提折旧, 在本期计提折旧中仍然包含因内部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而多计提的折旧, 因此必须把本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贷:管理费用。

四、案例分析

例:甲公司2009年1月1日与另一投资者共同组建乙公司。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5%的股份, 从2009年开始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 甲公司2009年6月15日从乙公司购进不需安装的设备一台, 用于公司行政管理, 设备价款192万元 (含增值税) 以银行存款支付, 增值税税率为17%, 于6月20日投入使用。该设备系乙公司生产, 其生产成本为144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2) 甲公司2011年8月15日变卖该设备, 收到变卖价款160万元, 款项已存入银行。变卖该设备支付清理费用3万元, 支付营业税8万元。假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不考虑合并现金流量表抵销分录的编制。

甲公司2009年、2010年、2011年编制的与内部固定资产 (设备) 交易相关的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1) 2009年度与该设备有关的合并抵销分录:借:营业收入164.10;贷:营业成本144, 固定资产——原价20.10 (164.10-14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51;贷:管理费用2.51 (20.10÷4×6/12) 。

(2) 2010年度与该设备有关的合并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10;贷:固定资产——原价20.10。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51;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1。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03;贷:管理费用5.03 (20.10÷4) 。

(3) 2011年度与该设备有关的合并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10;贷:营业外收入20.10。借:营业外收入7.54;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54 (2.51+5.03) 。借:营业外收入3.35;贷:管理费用3.35 (20.10÷4×8/12)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以期对会计实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集团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销

参考文献

资产报表 篇10

对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 我国会计准则经历了数次的修改与完善, 最终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 明确要求企业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由此告别了传统的利润表法, 实现了与国际会计的接轨, 这是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也给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提供了更多的指导与监督。

(一)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更加准确合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递延所得税的反映与处理。在运用资产负债表法编制财务报表时, 要求逐项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及负债账户中各个报表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是否存有暂时性差异, 然后分析发生的差异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种核算方法避免了根据权责发生制运用配比性原则确认收入与费用时统计口径不一致的缺陷, 更加符合企业当期实际发生业务的反映, 恰当地核算了属于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和与之匹配的成本费用, 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更加客观准确。

(二) 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决策价值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信息需求者可直接从中得到决策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每一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恰当而全面地体现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 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全面、更具体。决策者在综合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状况时, 能够得出更客观的企业发展状况, 企业未来发展决策也会有更多可靠的信息依据, 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避免盲目投资, 使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 有利于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操作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驱使企业财务人员比较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本身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一种监督与约束, 能够促使财务人员认真做好每笔业务的财务处理。同时, 递延所得税的运用刺激了企业研究和开展纳税筹划的意识, 尤其是如何运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做到合理避税。可见, 递延所得税的出现成为了一种鞭策力量, 有效地监督了企业财务处理活动的规范性与合规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净利润的关系

(一) 从规范的财务会计处理角度考虑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首先直接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然后改变企业所得税费用总金额, 进而影响财务报表中企业净利润。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负债, 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收益, 降低了递延所得税费用, 减少了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相对地提高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 反之则会降低企业净利润。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净利润的关系可以从两点思考:第一,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单一影响。该情况是指递延所得税资产只影响一个与净利润有关的项目, 如企业资产折旧计入车间的制造费用, 此时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而税法却规定, 此类别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不同, 导致折旧费用税前扣除不一致, 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 通过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改变企业的净利润。第二,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多重影响。在该种情况下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 影响到了两个以上与净利润计算有关的项目, 如固定资产因折旧方法不同而使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外, 企业同时在该期间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 那么很可能在重新计算所得税费用后, 企业的净利润不发生变化, 因为此时会形成两种性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假设因折旧方法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减值准备的计提又产生另外一种递延所得税资产, 共同影响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但同时计提的减值准备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上的企业净利润, 这样由递延所得税资产带来的增量净利润很可能被计提的减值准备完全抵消, 净利润不发生变化。或因为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消减金额不足以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净利润的增长贡献, 那么最终递延所得税资产会间接增加净利润。所以, 在核算和运用所得税资产影响企业净利润时需要注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多重影响。

当然, 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一定都对企业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计入非利润表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无法影响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 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降低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这样就无法通过所得税费用影响企业利润。

(二) 从非法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角度考虑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定需要足够科学的财务预测与评估, 是通过未来期间是否可能实现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来确认的, 在这一主观判断的过程中, 就会产生个人主观主义并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受到影响, 出现很多企业管理层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操纵利润的现象。有些企业故意创造条件, 选择有利的会计处理方式, 使正常的经济业务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以抵扣当期所得税费用, 提高企业净利润;或者违背企业会计准则, 更改已经过严密推测做出的会计指标体系, 改变递延所得税资产实现的可能性, 来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 从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净利润, 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严格做好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工作。

(一) 企业提高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的重视程度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企业应该重视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首先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 明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能够结合企业的经营条件和财务状况, 发挥专业分析能力, 确定是否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次, 正确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概念, 财务报表核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发生额, 不是期末余额, 所以,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而言, 税法认可的税前会计利润等于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合计, 为避免计算错误, 递延所得税资产无需折现。此外,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应该单独详细说明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方法、核算程序和相关责任人员, 以保证净利润的准确核算。

(二) 政府加强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和计量的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在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普遍存在确认可能性问题。一方面, 政府应该在相关细则、法规中加强对该部分的指导与说明, 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对递延所得税确认的判断, 避免出现递延所得税资产无法实现的风险;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技能, 如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明确添加专项的递延所得税审计, 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严格审查, 既可以提醒企业财务管理负责人改善和加强对递延所得税的核算和管理, 又可以通过审计报告中的强调说明事项等恰当地反映企业递延所得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注意事项, 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和企业状况信息。

(三) 恰当处理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事项

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要比一般报表复杂, 本文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介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方法:

第一, 调整减值准备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会随企业集团内部应收账款的抵消而抵消, 因此, 计提坏账准备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必须进行抵消处理。企业母子公司之间因购销产生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 如果计提的跌价准备小于企业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 那么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要全部抵消, 同时需要抵消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购销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大于企业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 则仅需抵消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部分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超过部分不予抵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方法与此相同。

第二, 调整减值准备转回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转回减值准备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需要先进行比较, 相对比较复杂。例如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后的递延所得税处理, 若存货跌价准备在计提会计期间发生转回, 可根据抵消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处理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如果存货跌价准备是跨年度发生, 在转回时应根据计提时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金额小于或等于超过的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金额时, 对转回不进行任何处理; (2)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金额大于超过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金额时, 则需要将转回的大于超过的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根据计提情况进行相反处理。

第三, 调整内部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时常发生,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要全面收集内部交易的数据信息, 确认因抵消内部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导致的合并报表账面价值与其纳入合并范围的各企业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准确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调整所得税费用, 客观反映企业净利润。

参考文献

[1]王龙, 曹建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探讨 (J) .商业会计, 2011 (18) .

[2]大沼宏.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J) .企业会计, 2004 (4) .

[3]靳利军.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问题探讨 (J) .会计研究, 2011 (2) .

[4]张志凤.合并财务报表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确认和计量 (J) .财政研究, 2008 (4) .

[5]邵颂豪, 马悦.合并报表中递延所得税问题浅析 (J) .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11 (11) .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下一篇:教学改革中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