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传播现状

2024-05-13

手机媒体传播现状(精选十篇)

手机媒体传播现状 篇1

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 手机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隐私性、贴身性、网络化及用户的海量性, 从而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 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 越来越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传播与互动中的新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

手机媒体的特征

互动性强。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交流, 表达想法和意愿。传播者不仅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 也可以实现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论等多方面的功能。受众则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定制手机报、手机杂志等, 可以及时地向传播者进行信息的反馈, 还可以从受众的角色转换为传播者, 相互交流, 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信源内容多样。手机媒体是以实现个人的信息需求为传播核心的, 在打破制作周期、获取地点、利用公共信息等方面限制的同时, 更打破了信息采集者的限制, 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媒体的记者, 这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全面、快捷。而其信源内容则涵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实时的、海量的社会新闻播报, 也有随意的、娱乐性资讯快报, 有正式的、严肃的商谈沟通, 也有私下里的恳谈交流, 有目的明确的联络, 也有无聊的调侃。这直接导致在以后的新闻事件中, 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上, 手机将扮演重量级的角色。

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作为一种移动的数字化传播, 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手机媒体可以像互联网一样随时更新新闻动态, 可以向人们提供刚才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信息。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 机身小巧便于携带, 人们随时都是机不离身, 因此信息能及时抵达受传者。

传播形式多样。在3G业务的催生下, 手机媒体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 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 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觉。具体而言有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视频 (电影) 、手机电视、手机小说、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形式。

手机媒体的传播现状

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 其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的便捷传输、移动式的方便使用。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说手机就是一个流动的家园, 它满足人类边移动边交流的双重需求, 使人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手机媒体由于其便于携带、互动性强、资源丰富、传播更新速度快等特征, 很快受到人们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机上网以及和朋友联系、收发邮件、炒股、浏览网页、网上支付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底, 我国网民的规模突破4.5亿大关, 达到4.57亿, 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 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 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移动电话用户在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而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多, 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说明手机媒体渐渐成了网络媒体的延伸, 将服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集于一身, 形成一个新的大众化媒体。

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手机媒体依托3G无线网络和数字技术等手段, 使手机用户能随时随地地使用手机媒体上网获取信息, 加上手机小巧便于携带, 可以机不离身的随身携带, 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打开手机, 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系统来阅读新闻, 了解刚刚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从而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即时的交互性信息传递。

受传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手机媒体在传播信息时, 发送双方兼备传者、受者双重身份, 始终处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信息接受方式由静态向动态演变, 受众的自主性、信息选择性得到提高。个体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符号的还原者, 使传受主体多元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之间没有第三者的介入, 因此传送、接收、反馈的过程十分迅速, 双方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分众传播的信息更具有针对性。人们在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时, 有时会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 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时会眼花缭乱, 需要花费时间去选择所需要的和关注的信息。手机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定制各种服务, 如手机报、新闻资讯、股市行情等。手机内容服务商也可以为受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 针对不同的受众, 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移动、联通、电信掌握着许多手机用户的号码, 可以根据他们定制的各种短信服务和增值业务来细分目标客户群从而调整分众传播的范围和数量, 手机广告也可以有效地定位受众, 节约成本。

传播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的手机其功能仅限于语音通话和短信, 传播方式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多, 但信息的流向与选择往往是不受控和单向的。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媒介其传播模式增加了多对多的大众传播, 从而使手机从单一的人际交流向大众传播领域进行拓展。手机服务商可以搜集新闻资讯、股市行情、天气预报等信息, 进行选择、整理、加工, 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定时向定制这些信息的用户发放, 这样, 人们就可以在手机上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非浪费时间去网络中搜索或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天气预报, 也可以就此进行评价并参与到大众讨论中。

与传统媒介相融合的同时展示现代媒介的特点。现代手机除拥有传统媒介的特点和功能外, 还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新技术。在3G业务迅猛发展后, 手机媒体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到互联网上, 缩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手机媒体既可以像纸质报纸一样给人们提供新闻资讯, 如手机报、电子书、短信、网页资讯等, 又可以像广播一样收听节目, 还可以像电视一样传输图片、声音、动画。同时, 它也可以实现网上购物、交友, 充分展示着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快速和便捷。它融合了各种媒介的优点, 开创了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互叠加、有机结合而成的多维传播时代。

手机媒体的失范与负面影响

由于手机媒体便于携带、受众资源丰富、信源内容丰富多样、传播形式多样, 且丰富的信源内容以多种传播方式传到受众的手机上, 这个过程非常隐秘, 所受约束有限。有些传播过程甚至属于强制性的传播, 这样便导致出现垃圾信息泛滥、影响手机媒体的信息安全、手机媒体信息的可信度降低等负面影响。

垃圾信息泛滥。手机媒体里的垃圾信息是指手机用户被动接受的由行为人通过手机或网络平台向其发送的、干扰他们生活的各种短信息。垃圾信息一般采用群发方式, 不法分子使用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 在短时间内向大量的用户发出不良信息。垃圾信息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不请自来, 二是来了不能拒收。这些信息包括广告类短信、欺骗性信息、非法广告类和色情类信息、恐吓类短信、迷信类短信等。各种淫秽信息、欺诈信息和流言蜚语借手机流传, 败坏了社会风气, 误导公众,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影响手机媒体的信息安全。随着3G手机业务发展的壮大,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联系亲友、手机炒股、手机支付、移动商务等, 轻松地实现了互联网的功能。但是一些手机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 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手机病毒、流氓软件对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能使手机资料被删、向外发送垃圾邮件、将机内个人地址簿或手机里的私人资料自动转发, 在使用手机支付或者使用个人账户登录到互联网时泄露个人账户和密码, 对用户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手机媒体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手机媒体由于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二者角色可以相互转换。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 人们可以向熟知的人诉说自己的见闻, 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知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样的传播其来源无法确定, 其可信度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 虽然可以借此做到快捷地获取信息, 但是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手机媒体的管制

对手机媒体进行管理和规制刻不容缓。针对手机媒体的失范及负面影响, 可以从法律法规、技术监管、行业自律及增强用户自我保护意识等几方面来进行监管。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为了引导手机媒体向正确、有利的方向发展, 应该针对手机媒体的特征, 量身定制手机媒体的法律法规, 并明确如何处罚违规者, 这样才能有效制止手机媒体的失范。如对于群发的垃圾短信、广告短信和服务短信, 运营商应当设置把关人, 要求传者必须注明身份和电话, 其次对于传播内容进行把关, 否则通信运营商不允许传播。可以要求信息传播者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要注明身份, 注明信息来源, 禁止传播虚假信息欺骗受众, 受众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就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从技术层面来对手机媒体进行监管。在手机短信和浏览网页方面, 通信运营商应该从技术方面进行处理和监管, 可以制定一套判断垃圾短信和垃圾网页的措施, 例如可以对短信或者搜索的关键词进行过滤, 以减少垃圾短信和垃圾网页对手机用户的困扰。对于手机病毒, 应该有手机杀毒软件, 目前, 已开发出手机安全卫士、手机防火墙、手机反病毒软件、反入侵软件、信易安卫士等增强手机信息性的相关软件, 防止病毒的入侵。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研制。

手机行业的自律。对于运营商来说, 手机媒体的短信、手机上网等都能给运营商带来利润, 所以很难自断财路对手机短信和上网等进行监控, 在发现非法、垃圾信息及网页的时候, 很难立即停止接入和传输文字、声音、图像。这就说明, 手机行业在努力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运营商要主动规范短信、网络环境, 净化手机媒体的网络信息环境。

用户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手机用户在下载软件、收短信、收邮件的时候要注意进行相关的识别, 对可信度不高的信息或邮件不要轻易打开。下载手机软件之前最好安装杀毒软件, 先杀毒, 后下载安装。

当3G业务发展扩大, 实现手机上网并且相当多的人都在使用手机上网的时候, 手机媒体的监管显得尤其重要。但由于手机监管的困难, 需要互联网网站、运营商、政府监管部门、手机用户等社会各方, 从内容、技术、法律法规和道德素质层面进行综合控制, 以便为手机媒体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姚争:《新兴媒体的传播性研究》,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版, 第31页。

[2].喻国明:《传媒指数蓝皮书系列——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 (2010) 》,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0年版, 第571页。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1年1月, 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在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同以往任何媒体的传播功能。这种新媒体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现有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分别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或手段加强行业内或行业间的联盟,并在多赢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知识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更是人类思想、行为、观念、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革新。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手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的基本功能,也是其被大众接受的基础,现在随着其功能的增强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讯的重要载体。

手机作为各种应用最终实现的工具,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是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便携性与多功能性的特点甚至让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4056.6万户,月均增长676.1万户,达到5.01648亿户,手机短信发送量为2790.2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37.5%。截至2007年12月30日,中国手机拥护达5.56亿。可以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它会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3G(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充分结合,对这种新媒体的深度解读,将有助于推动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一、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国内已在尝试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与出版活动,并积极实践手机媒体化,“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手机用户增长迅速

从媒体理论上来看,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数量,而对手机媒体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到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21亿的手机用户。手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但目前已经有五亿多手机用户,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而且,使用手机短信的人也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

与此同时,手机用户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可达6亿,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第四媒体——互联网,同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以及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一方面是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准入门槛较高,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大大高于手机;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机的原始功能是语音通话,这一功能居于较低的消费层级,因此相对于网络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分众传媒”进军手机媒体

分众传媒(Focus Media)是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旗下拥有商业楼宇视频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以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多个针对特征受众并可以相互有机整合的媒体网络,它以独创的商业模式,媒体传播的分众性、生动性及强制性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2005年7月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记录,目前市值超过30亿美元,是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的龙头股。

2006年3月8日,分众传媒以1500万美元现金及价值1500万美元股票全资收购北京凯威点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宣布以此为契机进入手机广告领域。凯威是国内最大的手机定向广告服务提供商,它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网络,运营着国内规模最大的WAPPUSH广告发送平台,日发送能力达1200万条。分众传媒主席兼CEO江南春说:“我们已制定了进入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策略,并计划针对单独客户建立起高端广告通道。在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开通后,预计我们客户的手机广告支出将大幅度增长。”至此,分众传媒进军手机广告业务的消息成为业界关注手机媒体的信号。手机媒体化的战略转变

在手机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运营商越来越意识到通话以外的收入将会慢慢成为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增长点,而原来的核心收入——话费,可能还将随着各种增值业务的发展而更多的让利给消费者。所以,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在积极推进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增值业务的发展,手机媒体就是其中之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若要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首先想到的是打开手机。”中国移动通信董事长王建宙曾经这样勾勒手机媒体的未来。同年7月12日,中国联通也宣布推出手机广告业务,主要通过WAP、短信、语音和置入等方式介入业务,并授权全资子公司来全权进行手机广告业务的实际运营。

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化”是现阶段运营商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移动运营商的媒体化趋势是一种阶段性的战略转变,这种转变是对传统价值链重新审视后的新价值观,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盈利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际上,内容市场的产业地位也将发生改变。作为转型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的运营商正在加紧新媒体战略的推进,也正是由于运营商的介入,仅仅几年的时间,手机媒体便实现了短信、手机上网、彩铃、手机电视等的全方位应用,比之当年的互联网风暴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全国人口38.3%的手机普及率,远远大干个人电脑的拥有率,带动了手机这个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成熟。

二、手机媒体发展瓶颈

当前手机媒体已经成了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但同时,它本身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手机硬件平台空间有限

目前中国移动的彩信和中国联通的彩E是运营手机媒体的平台。前者,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可是有些手机,如松下GD88手机在1400字之后文字就会自动切断。后者,中国联通彩E是通过网关邮件发送,理论上是支持5000文字,带有5个附件,每个附件100K,从新闻业对消息字数不成文的规定上来说,2200—2500的文字容量,可以一次发送5—8条信息,作为文化快餐也就刚刚满足需求。目前最大的手机屏幕(夏新AMOI N800)分辨率为480×640。屏幕约在2—3英时左右,也就刚刚能看清楚足球赛,手机硬件资源对于手机作为媒体来说刚刚及格。如果将用户深度需求量化,手机媒体对手机硬件设备资源,还有40%的发展余地。手机媒体所载的信息不只是文字,还有视频和音频信息。目前这部分技术有所突破,十几分钟的动画用RM流媒体格式压缩到手机上,需要占有8MB内存,而绝大多数手机容量为64MB左右(不包括手机存储卡),手机作为媒体的存储容量也仅是刚刚可以满足需求。随着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更高要求,手机媒体的硬件技术仍将面临艰巨的挑战。缺乏专业媒体从业人员

手机媒体是个综合媒体,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特点,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对于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手机媒体的业务刚刚起步,往往都是临时拼凑的人员,缺乏对手机媒体的深入认识和操作经验,而少了这种综合性的媒体从业人员就为手机媒体真正发挥媒体功能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尽早建立健全手机媒体自己的采编系统和运作管理体系。手机广告业配套服务亟需解决

有人说,手机媒体的广告业是一块比短信肥得多的肥肉。而事实上,目前运营商们并不开放手机媒体广告业,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业务经过百年磨练,它的经营有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而作为刚刚起步的手机媒体广告业务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配套服务,运营商们宁愿承受经济损失,也不愿冒政策风险来经营手机媒体广告。软广告与黄赌毒

目前许多软性广告(大多为垃圾信息)出现在手机媒体上,长期这样下去,会毁掉本来以短信新闻作为强项的手机媒体。如果说垃圾信息能埋葬手机,那么黄赌毒同样也是手机媒体的天敌。和广告业务一样,稽查手机媒体上的黄赌毒,手机媒体目前还没有配套手段,一些运营商为了竞争,将黄色图片发送到手机媒体,利用手机媒体进行赌博等情况并不鲜见。

三、手机媒体传播管理对策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手机传播的经济性、互动性和方便性,深受用户的喜爱,但要让它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整顿现有的棘手问题及传播环境。以手机短信为例,在韩国、日本以及欧洲很多国家,手机短信早就开始流行,在其短信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虚假短信、黄色短信泛滥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一些控制不良短信的对策,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手机媒体传播特性出发,参考国外治理不良手机短信的经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着手治理手机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手机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手机媒体的发展中,政府部门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是手机媒体的管理者,还应当是手机媒体发展的促进者。政府部门有责任净化手机传播环境,保障手机网络的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措施,使这一新兴媒体得到蓬勃发展。加强通信政策的监督管理

政府通信管理部门要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大监控力度,同时鼓励积极向上、健康的手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制定相应政策。重罚违规者。韩国对手机市场管理就非常严格,而且有法可依。例如2002年韩国情报通信部针对手机广告短信泛滥一事出台并制定了一项严厉措施:广告商在发布手机短信广告时必须注明广告字样和发送者单位的电话及手机号码,如果手机用户不愿意接收该信息,所产生的电话费将通过080免费电话讼告并由广告发送者承担。这一措施就大大降低了垃圾短信的产生。规范手机传播的伦理道德

政府的立法与监管属于一种硬性的控制手段,伦理道德规范则属于一种软性的控制手段,它属于防范于未然的一种控制。手机媒体作为现代人生存的第二空间,应该有自己的一套道德伦理体系。完善技术层面的防范管理

一是从源头治理不良信息的传播,采用人网实名登记。例如韩国采取用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度。在韩国,外国人购买手机时不仅要登记护照号码,还要登记外国人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韩国人买手机时也必须出示身份证,然后由售货员将顾客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输入电信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二是要加大信息过滤技术。普及手机过滤软件。如何在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前提下,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大量通信设备公司都在加紧研制禁发、屏蔽黄色、违法短信的管理平台。高科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手机传播中的不良信息屏蔽在用户所能获取的范围之外。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管理

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手机使用基本道德知识,使之家喻户晓。手机是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手机传播。

手机媒体的传播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任何手段都只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而不能全部解决手机媒体负效应传播中的问题。不管是硬性的法律手段、技术手段还是软性的道德伦理和自我约束,不管是他律还是自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是百分百的“万能药”。所以,手机媒体的传播管理应该是一种综合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应该有一个相互管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管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管理,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手机媒体信息交流环境。

四、手机媒体前景展望

在2004年出版的《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一书中,保罗·莱文森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人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虽然这种感性的评论不乏片面,但是它却形象地描述了手机媒体为人们提供的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

台湾学者温世仁、庄碗华在其著作《媒体的未来》中曾写到“媒体传播的终极产品就是无线宽频网络加上大哥大影像电话,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捷,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就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式传播工具,它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补充,而是一个全新的大众媒体。

纵观手机的发展历程,短信的出现使手机有了第一媒体(报纸)的功能;彩信的出现使手机更加全面地接近第一媒体,并有了第二媒体(广播)的功能;手机电视的出现使手机有了影响力更大的第三媒体(电视)的功能;WAP和宽带网络使手机有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功能。在这些功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手机的“媒体”地位也逐渐得以体现,已经开始通过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形式展开了大范围的商用。由于手机短信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因而在社会新闻的传播中,往往能够抢先传统媒体一步,容易使其成为新闻传播的首选媒介,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关部门选择的第一信息发布方式越来越多的是手机。手机在功能上已经具备了媒体应有的潜质,并在实际中发挥了媒体的作用。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随着手机技术迅速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受众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和人机交互功能。更为重要的是,3G时代的到来将会为手机媒体的“大进发”提供无限可能。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互联网可以看作手机媒体化过程中的资源基石和支撑。“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3G时代的来临将使手机媒体具有网络媒体的所有特征,成为一种小巧的特殊电脑。“终端制造商诺基亚公司最近在全球11个国家(包括中国、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国)进行的一项深度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正热切期待移动多媒体电脑时代的到来,认为未来的手机应该成为一台移动多媒体电脑。”

目前中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47%,面对多样化的手机需求,面对手机超越语音和短信的基础功能,融合3G、数据传输、移动计算等多方面的业务功能,GPRS手机、WiFi等手机市场上已经启动了。“手机媒体”的催长剂和发展方向是3G,它代表了移动通信发展的新趋势。随着3G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的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8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到2009年,3G多媒体手机销量将达到3.8亿部,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媒体”以及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

手机媒体将逐步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并最终成为“第五媒体”。

手机媒体传播现状 篇3

关键词:3G;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187-02

引言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3rd一generation),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其具有卓越的便携性、分众性、个人私密性及内容和形式的多媒体融合性受到广大使用者的欢迎与青睐[1]。在这背景下,手机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应运而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一、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手机媒体作为3G背景下最主要的新媒体形式,其所特有的便携性、分众性、广普性、私密性、强制性以及多媒体融合性等新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手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过程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目前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得以更新

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比,以手機为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角色由传统的主导者、权威者转化成引导者、参与者,教育中赋予学生话语权,成为学生信息处理的组织者。另一方面,它要求大学生从被动的教育客体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新时代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能主动获取信息,还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员和反馈者。实现了双方沟通地位的平等,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充满了互动性和融合性。

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得以扩展

手机媒体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信息传播使用的便携性、即时性和共享性。这样不仅利于个人信息的应用还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而且手机媒体还可通过通讯信号,以短信或互联网形式实现远距离思想政治教育,这极大扩展了思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随时随地开展教育工作。

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得以丰富

手机媒体的应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已显露出传统“灌输型”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原有的互联网基本通讯方式延伸出即时通讯、手机微博客的方法,丰富发展了原有的教育手段。此外,手机媒体的运用产生出新的教育手段,如设计以思想教育为主题的手机报、手机校园等将其发送到每个客体。也可以依托通信网络,建立有利于教育主体的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二、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人类的影响曾被形象地比喻为一把“双刃剑”,而在3G背景下产生的新鲜事物,手机媒体在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

1.大学生对手机媒体不良信息抗干扰能力低

手机媒体在提供大量优质信息的同时,也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了主流思想。他们正处在人生特殊阶段,“三观”尚未完全成熟,对辨别真伪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抗干扰能力有待提高。

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西方发达国家就牢牢掌握网络控制权与话语权,虽然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3G作为新兴媒体的出现,国家法律法规对其监管力度薄弱,这使得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手机媒体传播反动言论、煽动政治宣传,散播西方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从而渗透削弱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新疆“七五”事件发生后,以“饭否”为代表的手机微博成为了各类真假信息的传播工具,从而引起部分国人对政府处理新疆问题的误解[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色情、暴力信息也通过手机媒介简单方便地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些同学深受其害,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上手机淫秽色情网站;个别同学长期沉溺其中,荒废学业和青春,迷失人生方向,甚至走上歧途。受到网络黄色信息的侵蚀,大学生进行诈骗、强奸、抢劫的犯罪比例逐年提高。

2.大学生思想工作者使用手机媒体的素质较差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的能力不强。在手机网民年龄结构上,10-29岁年龄段的手机网民占到手机网民总数的73.2%,而30岁以上年龄段群体只占到了手机网民总人数的26.3%,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年龄阶段就集中在30岁以上[3],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他们对手机媒体的认识与应用水平都低于在校大学生,这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和效果。

在具体思想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表现也存在不足。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手机媒体相关知识欠缺,不熟悉技术,手机媒体的载体优势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4]。此外,其运用手机媒体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较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经常使用或是从不用手机媒体语言,他们对诸如“杯具”、“HIGH”等时尚用语往往不知其意,使得在与大学生的沟通中存在一定障碍。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手机载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育主体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适应手机载体带来的变化;有的对运用手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有顾虑而不愿意使用;有的对掌握的手机载体的技术不足,担心影响自己教育风格而不使用。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手机载体的积极性[5]。

三、3G背景下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手机网络的道德引导

在理论方面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大力度构筑3G主流文化。在实践方面要做到通过手机媒体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使之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手机媒体,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提高大学生遵守手机网络规则的法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利用3G手机网络交互功能,使其倾吐烦恼,引导其发泄,定情绪;把科学理论灌输、渗透到他们脑海中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6]。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对信息进行处理、筛选、鉴别和使用的实际能力[7]。面对手机媒体广泛使用的大学生人群,面对纷繁庞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意识的敏锐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时有效地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手机媒体新信息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视野,增加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启迪思维,促进其“三观”的形成。

(2)树立高尚的信息道德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除要承担传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做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之外,更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做到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于手机媒体的发展,使人类信息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主体接收到各种各样渠道的思潮,因此树立高尚的信息道德,是向客体传递积极进步的信息的前提条件。

(3)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

3G时代,沟通工具已突破电脑的固定区域限制,实现了交流的便携性,掌握手机媒体的新技术已成为交流沟通的必然要求。作为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3G延伸出的交流软件的使用应成为教育主体学习的重点,如飞信、手机QQ、手机MSN、微信等手机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彩信、手机视频等手机多媒体工具等。此外,充分重视博客、微博的力量,建立班级或教育主体的博客、微博,使之成为教育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平台。

结束语

手机媒体的出现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成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教育主体中的广泛推广、教育者信息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学生必要的网络道德引导,高校思想教育方式将会落上新时代的烙印,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邢黎闻.3G时代,给我们带来什么?[J].信息化建设,2009,(3):14-16.

[2]李玉朝.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双重影响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7-23.

[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

[4]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5]杜亮.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0,(1):84-85

[6]杜亮.3G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37-45.

[7]吴朝阳,贾伟杰.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短信载体[J].今日南国,2010,(3):20-21.

手机媒体传播现状 篇4

手机媒体的定义: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的承载体, 二是信息存储、处理、传播的桥梁。手机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 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经具有媒体的普遍属性。广义上手机媒体是指:一种承载信息的视听终端, 它是一种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平台, 具有广泛的传播受众和精准的传播效果, 诉诸互动的大众传播媒体。最初手机被发明的时候, 只有简单的通讯功能, 随着短信的出现, 手机发明了手机报;随着彩信的出现, 手机植入了广播技术;随着视频的出现, 手机发展了手机视频;而现在手机俨然成为集图文处理和视频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信息载体。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移动媒体, 发展迅猛。曾有业内人士认为, 手机媒体强势的劲头将颠覆传统媒体, 甚至使传统媒体消失殆尽。但笔者认为, 手机媒体非但不会促使传统媒体消亡, 反而会与传统媒体优劣互补, 融合发展。不可否认, 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极大的冲击, 但传统媒体人的思想是灵活的, 他们意识到拥抱新兴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是科学之举。

(一) 手机媒体与传媒媒体的差异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 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以其不同的传播特性为我们提供媒介信息的服务, 可以说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再加上手机媒体已经覆盖了我们信息传播和被传播的各行各业。

“传统媒体依靠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 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 依然在媒体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 , 尽管受到了新媒体强烈的冲击, 但传统媒体有自己的独特性, 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 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和媒体决策仍然处在“龙头”老大的位置上。

手机媒体虽然发展迅速, 但手机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互联网, 伴随着移动应用软件的大量开发, 手机媒体的信息可谓是繁冗复杂, 无法统一管理。而微信、手机QQ和手机微博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媒体信息的碎片化效应, 促使媒体的内容趋于同质化。不同的媒体, 若想要健康共存, 一是要取长补短, 融合发展。

(二)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近年来, “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 又不断地将之超越, 在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息终端的过程中, 手机越来越媒体化。” (2) 目前,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主义有以下几种。

1. 手机报纸

传统的报业受到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凸显了很多问题。对于受众来讲, 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创新的阅读方式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也能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 将他们牵引到新媒体的阅读潮流中来。但传统报业不会消亡, 数字化时代, 传统报纸可以借鉴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 发挥自己在内容和营销方面的优势, 加快传统报业的媒体化转型。

2. 手机广播

诉诸听觉的广播媒体, 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 因为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和互联网以及手机的多重冲击。早期的广播在广电网的掌控下只能进行单向传播。而现在, 依托“三网融合”的平台, 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 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和发布者。手机广播与大众的生活联系紧密, 推动了广播业的快速发展。

3. 手机电视

电视媒体与手机的融合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手机电视具备“传统电视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 (3) , 其发展的潜力之大, 已经受到了传统电视行业极大的兴趣, 各大电视台纷纷投资手机电视, 获取更大利润。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 手机用户不断增加, 手机媒体的发展空间巨大。然而, 处于发展初期的手机媒体, 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信息传播的虚假性和安全性问题, 还存在个人隐私、媒体功能不充分、媒体化发展不完善等重要问题。

(一) 手机媒体面临的问题

多媒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给手机媒体带来了多功能的网络体验, 图文处理、视频娱乐为手机媒体带来了广大的用户。依托互联网技术, 手机媒体可以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 发展成为移动的PC。

尽管手机媒体为人类带来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 但作为手机用户我们不能忽略手机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受众群体比较局限, 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门槛, 大部门的手机用户集中在经济基础好、知识水平高的年轻一代,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传播进程。手机媒体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 这导致媒体信息大同小异, 媒体内容缺乏创意, 导致手机媒体只是媒体的一种延伸, 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二)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虽然手机媒体发展势头强劲, 但毕竟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 在面对其它媒体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的不足时, 手机媒体应当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总结营销策略, 以期更好的带动媒体产业的发展。

1. 发展手机广告营销模式

一个独立的营销和盈利模式为媒体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手机媒体在独立运行的过程中, 应当与通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和技术平台做好沟通, 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媒体产业链。在整合资源的同时, 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为用户和广告主做好服务。“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 要达到理想的广告效应, 必须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同时进行定向的信息传播, 以期更加有效地发挥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 (4)

2. 挖掘手机媒体潜在的价值

近两年, 移动APP发展火热, 这为手机媒体带来很多潜在的价值。除了满足手机用户的基本功能以外, 手机媒体还可以挖掘电子营销和手机购物的商业模式, 通过建立品牌价值导向,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相信不远的将来, 随着手机媒体的商业化发展, 将会掀起一场新的营销革命。

3. 增强手机媒体终端功能

手机媒体之所以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 是因为手机实现了移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移动是手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主要特征, 然而手机是否做到真正的移动了?互联网的网络已经覆盖了大江南北, 然而移动通讯数据服务并非如此, 偏远地区仍然是通讯传播的荒漠地带。其次, 手机屏幕小但像素不高, 做大屏幕又影响携带, 提高手机终端的功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只有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 手机才实现了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价值。

总结

手机是沟通人类情感的纽带, 使人和人之间变得更加亲近。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属于互联网, 而未来的十年是属于手机。手机新媒体无疑是发展顺利的, 尽管新生事物都有一定的缺点, 但已经形成了一种传媒产业并开拓了独特的盈利模式。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但同时也促使传统媒体进行媒体转型,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将会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

摘要: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 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 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 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注释

11赵桐羽:《3 G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及发展探析》, 《东南传播》, 2014年1期

22赵力维:《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内江科技》, 2011年7期

33杨柳:《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新闻世界》, 2010年5期

浅谈手机传播特性论文 篇5

关键词:手机传播;信息;特性

1技术角度解读手机传播

1.1手机传播信息的原理

手机通信的过程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地台,再由基地台把代表语言电信号变成电磁频谱,通过在距地面高度为3 600m的通信卫星辐射漫游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受话人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无线电波,转换成语言信号。从上述手机通讯过程可以看出:手机通信时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简单点说,手机把声讯号转成电磁波再回归声讯号。手机这个载体的工作主要是转换和搜索工作。电磁波是手机工作的最基本形态,不管是最简单原始的通信功能还是如今炒得火热的3G功能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

1.2手机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话、无线电和因特网起源于军事研究机构随后转移到学术圈,并快速进入市场,都代表了自由的市场资本主义的逻辑。手机虽然并非源于军事研究机构,但却完美地体现了这个逻辑——从1C(模拟蜂房-Analog Cellular)发展到2C(多元数字系统- Multiple Digital Systems)再到3C(CSM革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只有声音的传播到90年代短消息、数据交换和声音兼容再到目前高速数据通信、无线上网、高清晰录像、收看电视等新功能的开发。

2传播学角度解读手机传播

按照传播学里传播的基本分类的思路展开探讨,传播范围由窄至广的进行。在每一种不同的情况里讨论手机传播学意味上的特点。由点及面的铺开手机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2.1手机的人际传播

手机的人际传播克服了时间空间的距离,使得人际传播变得便利且唾手可得,加大传播的效率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换与贮存。这里主要是研究手机通信业务,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这个部分的传播比较原始,传播的内容和效果与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史比较类似。

手机的可移动性解决了空间的问题,手机通信的即时性也缩短了以往在书信传播过程中时间的损耗。在手机传播中信息的传送和接受都变得随时随地。

总的来说手机的通信业务是传统的人际传播克服了时间空间的技术上的进步,就传播的效果和内容而言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

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前者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后者使用的媒体主要有电话、交互电视、计算机网络、书信等,它可以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高了传播的效率。手机的出现无疑更加是传播的效率上升到另一个阶段。

相对于传统的人际传播模式,手机最显著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在传播媒介上。以前我们用声音和听力口口相传,之后我们学会用手势、符号、文字等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问题,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见的广泛。

2.2手机的组织传播

手饥里的组织传播更多体现在与相关团体交流上的特点,最明显是以短信群发的功能为例。

这里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传播学理论传播活动覆盖的范围而定义的,所以将短信群发和统一信息的多方致电归为这个部分。他们的传播内容都是一致的。

一般说来,没有人能够离开组织而独立生活,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组织,如工厂、乡村、学校、机关等所构成的,而组织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传播这个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在手机传播里你的组织就是与你产生联系的那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又一个而组成的有结构有秩序的集合体。我们会常常将手机里储存的信息进行整理,把某些人划入某一个群组,这个是最典型的手机组织传播了。

我们时常在手机里收到的各种群发的促销广告或者骗钱的短信我都把他们归为一类。这种情况的准人标准比较低无非是大量可靠手机用户信息和一个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这种传播方式和内容比较幼稚低级,最高级也就是个在大街上贴发小广告的级别。但是相对于小广告而言,成本可是下降了不少,而信息的到达率和准确率却是提高了很多。

2.3手机的大众传播

在手机中也不例外,大众传播的体现才是最让人有兴趣研究的。因为它的复杂,也因为这种复杂才真的可以研究出新的.有实用价值的理论。

按照传统的意味来划分我们大家至少都认可现存四大媒体的理论。第一媒体报纸,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网络。移动网络的动物媒体的地位还在讨论中,但从手机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形态,传播内容以及影响,等到相关理论完善起来的时候,移动网络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可以列入第五大媒体的。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印刷品、机械的、电子的媒体,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预期的意念,并试图从各方面影响受传者的活动。简言之,大众传播是传播机构利用大众媒体与广大受传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2.3.1传播者是一个组织

传播者是一个组织,而非个体。例如,报社、电视台、开放学校,而不是某个人。利用高效传播的通道,如印刷媒体的报刊、书籍,电子媒体的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不受时空限制。像这样,手机媒体的传播者可以分为3个部分:咨询内容供应商、广告商和信息通讯商。其中信息通讯商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平台优势和技术的垄断经营地位。现阶段这3个方面还处在相互合作的模式下并未形成一个整体。而看看其他的传统媒体,他们传播者的组织结构已经被看成了一个整体也很少有人拿来研究。从手机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在传播信息上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参照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手机的发展也必将慢慢走向自由和监督,我们也会对手机的传播者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报纸有自己的印刷厂,这里内容提供商就比如信息提供商,通信公司就像印刷厂。现在已经没有人会拿印刷厂和报社的合作盈利模式为议题。

2.3.2受众复杂

大众传播传出的信息能为千千万万的人获取,其效率极高,影响面极广,受传者必然多、杂i散、匿。电视和报纸的传播应该算是点对面的传播,对于受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你无法收集今日这则新闻是谁看到了,也无法强迫观众去看某个节目。因为在信息到达之前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必须要受传者主动去获取信息,由于这主动权掌握到了受传者手里,对于传播者而言信息的有效性就变得非常不确定。

对于手机的功能而言有一部分也是受这个限制的,比如手机的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如果用户没有意愿去使用,那么信息就是白费的。另一部分基于手机最基本的功能,电话和信息功能。首先,对于信息。现在的手机用户一般还是会先浏览一遍再删除的,这个是电视无法克服的弱点,电视是不可以重复播出即时查阅的。

其次,手机的通话功能高度的要求了受传者必须在“在线”的状态下完成信息的传播。这个霸王条款估计也只有网络的视音频功能可以比拟了,但是我们通常会拒绝网上陌生人的邀请,却很少拒接陌生的电话号码。

2 3.3信息反馈有效

传统媒体的反馈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是由于信息传播范围太广泛而不能克服的问题。发布信息量大,那么反馈的信息必定也很大,其真实性和有效性都令人质疑。以往以来所有媒体收获反馈信息的都不仅使用自身所在这一媒体的方式。想象一下报纸只用读者来信和民意调查或者电视靠收视率说话,估计结果出来的时候那个栏目都撤了。电视报纸也常用手机和网络来收集反馈信息,自然是因为它们的方式很简单而又有效。

手机传播 篇6

关键词:手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手机是典型的“三网融合”的产物。在当前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剧的趋势下,它从一个单纯的通话工具变成了一个多媒体的大信息量的且使当代大学生难以放手的、用于实现人际交往和表达个人意志的贴身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

2008年中国高校迎来了第一批90后一代大学生。这些生长在数字化时代的大学生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新特点,已成为做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手机所具有的全新的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方式以及各种新颖时尚的功能,恰恰满足了大学生展示自我和张扬自身个性的心理需求,不仅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还大大扩张了人际交流、信息互动的空间,迎合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趋同心理和对同辈文化的崇尚,使其迅速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时尚新载体。手机凭借着上述特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社会个体的文化取向、审美取向和价值定位,影响着大学生信息道德素质的养成和塑造。

一、手机传播的特性

第一,手机提倡体验式和共享式的传播。传统媒体特征是模拟性、单一性和广播性,对体验和共享的传播方式的推动力非常小,而处于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的手机传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第二,手机强调交互性的传播。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量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从理论上说,未来人人都可成为新闻发布者,成为新闻媒体,甚至成为“电视摄像机”。这是信息社会必然的产物。

第三,手机彰显跨时空性的传播。手机让我们在不同的空间下实现了在同一时间上的信息同步与互动,一切的一切都与过去生活截然不同。如果说互联网在某种意义上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那么由于手机轻小便于携带的特点,则打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第四,手机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传播。这使信息传播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手机就是数字化的双向互动的传播媒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端,他们积极参与大众传播,主动采集自身需要的信息,自由地发布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方式休闲娱乐。由一点到多点变成多点到多点,注重互动性和及时性,融合高技术和多媒体,正是手机传播形式和状态的改变。

二、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改革成果令人瞩目的90年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非常丰富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人们思想观念日益解放,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在90后大学生身上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信息与科技普遍应用的时代, 90后一代对高科技的理解与应用较为广泛。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新鲜事物和多元化的信息;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无时无刻不受到外来文化和全球化信息大爆炸的影响。所以他们不愿意被淹没在群体中成为没有特点的人。他们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

但是,90后大学生受到的关怀爱护也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他们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呵护甚至溺爱,在大学之前处理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是在家长的眼中完成的,私密空间基本上是建立在网络等数字化的通讯工具中的。而过多的关怀也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受到了更多的禁锢,这就激发了他们渴望独立的一面,也促成了他们叛逆的一面。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反对他人的说教,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在行动上有很强的反抗性,但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的实际应变能力并不强,甚至可能因惧怕失败而走入极端,这种被动独立和假性成熟势必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

三、利用手机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手机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了解了手机传播的特性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之后,就应当利用手机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一)建立手机微博课堂,创造集体学习氛围

手机微博不同于手机短信平台,手机短信是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信息传递,而手机微博则是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我传你受的传输关系,它可以就一个话题实现在不同的地点随时进行群体性在线即时讨论,分享心情,传播见闻,符合现代人由信息传播向信息沟通转变的习惯。通过微博,我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做出反应。因此,将手机微博应用到我们的高校思想教育中来,建立手机微博课堂,充分发挥微博适当的距离感和自由随意地交流的优势,将传统课堂上学生理解不深入或者是碍于情面不愿当面与教师或同学讨论的问题,通过手机微博拓展开来并加以解决。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课堂中,辅导员必须蹲下身子与学生共同组成微博小组。在这个共同活动的虚拟空间里,辅导员在其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最新的社会动态设立讨论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及时引导。辅导员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微博,成为学生的“粉丝”。越是具有内涵和创造力的微博越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拥有的粉丝也会越多,这种成就感远比各种奖状更容易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在微博课堂中,教师起的是一个后台监督管理的作用,而更多的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动的。微博课堂使得传统的个体学习转变成一种集体学习,同学们在相互的讨论过程中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会自发地查找资料,踊跃发言,学习热情将会更加高涨,相关知识的获取会更加丰富,参与社会的能力会得到更快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课堂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后,又进一步延展到了比计算机更加便携的手机,真正体现了教育走进生活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二)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利用手机短信可以开展行之有效的“一对一”活动,比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群体性动向,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量把一些大的矛盾、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利用手机短信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觉悟程度、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只有这样准确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起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共性的问题,要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进行教育解决;对个性问题,则要进行个别教育指导。手机短信的隐秘性可以消除广大学生的顾虑,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给他们宣泄思想情绪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调查问卷,我们看到,84%的大学生思想波动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曾通过手机短信与朋友或家人交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纽带。手机短信的非传播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在思想交流上无法表达、不愿表达、不敢表达真实思想的“要面子”心理,因为教育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充分表白自己的意见。另外,学生还可以自由地有选择性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相对于以往单调枯燥的讲座宣传、教师谈话等形式,手机短信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学校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

四、克服手机传播的不良影响,让高校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意见领袖”

手机短信、微博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同时,也由于其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和即时性的个体传播特点容易导致传播过程中的控制缺失。在原来的校园网络中,学校还可以通过监管网站对信息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但是手机短信、微博及手机博客的传播载体是手机,只要是开通了手机网络功能的手机,都是不受约束的个体,而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角色。这种传播和接收平等的地位,在实现了信息传播即时互动的同时,也意味着传统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弱化。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也称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美国传播学者卡茨与拉扎斯菲尔德认为,意见领袖是某个群体关系的轴心。二级传播理论指出:人际关系是影响传媒和受众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变量,它往往处在传媒和受众之间,传播的过程通常是大众传媒的意见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受众中的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二次传播给受众人群中不太活跃的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见领袖既是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同时又是传播者。

面对手机这个新的传播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的一线辅导员老师,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意见领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学生所推崇的意见领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对学生展开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工作,本着尊重、爱护和关心的精神,采取平等的原则,与他们交友、谈心。要学会使用他们习惯的谈话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与学生意见领袖构建良师益友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在平等、融洽的心理氛围中进行的教育,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因而我们对通过沟通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并将其统一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共同的目标上来加以重视、沟通,并化解矛盾,通过教育传播和辅导员意见领袖的共同作用,形成大学校园信息传播中的主流意见,将符合各方利益的“意识流”作用放大,从而使其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浅谈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篇7

我们现在都生活在信息社会当中, 媒体是我们在这个信息社会生存的必需品。报纸、广播和电视代表着传统的三大媒体, 因特网特别是万维网一经出现, 立即被称为“第四媒体”。而如今, 一个新的媒体正在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 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这就是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

手机是无线互联网的终端, 它和有线互联网的电脑具有同类功用。其既是重要的技术平台, 又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 既具备通信功能, 也具备媒体功能, 是我们可以随时携带的媒体平台, 其信息可以有指向性地进行定向性插播。而手机短信服务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 是一种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是1992年在英国Vodafone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 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 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 给我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以至于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生活要件”, 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2003年2月1日晚上10时,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 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当新浪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第一时间把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发送给广大手机用户时, 人们开始意识到手机除了简单的通讯功能之外, 还可以传播新闻信息。这种手机短信非常短小简洁, 一般只有几十个字, 但是却能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新闻要素交代得简洁明了, 非常方便现代生活在快节奏下的用户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随着这种短信新闻的试用成功, 2004年, 《中国妇女报》推出了中国第一份图文并茂的彩信版手机报纸, 以后, 几乎所有的报业集团都涉足了手机报纸, 在2005年掀起了一次手机报纸的小高潮。2005年5月,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和浙江在线网站联合创办《浙江手机报》;8月, 广东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南方手机报》;10月, 中国移动推出《中国手机报》。另外, 《辽宁手机报》、《江西手机报》、《“深圳晚报彩e版”手机报》、《鲁中手机报》、《华西手机报》声讯版、《青岛手机报》、《泉州手机报》等各地的手机报纷纷面世, 形成2005年一道亮丽的媒介景观。手机还可以用来看小说、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手机的“信息”功能已经超越“通信”功能, 开始扮演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新角色。

手机媒体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迅速, 主要的原因在于手机媒体具有令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比电脑普及、比报纸互动、比电视便携等其自身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其一, 手机媒体的自由性很强。手机短信不需要语音支持,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不会影响别人, 扩大了发送双方的空间, 易储存, 可以反复传播, 谁都可以是发送者, 谁也都是接收者。其二, 覆盖面积非常广泛。每个行业、每个阶层的用户都可以自由挑选和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功能多样, 可以看热点新闻、股票行情、投注彩票、用短信息拜年、学习英语等。其三, 丰富了传统报道手段。2005年第5期《南方新闻研究》所刊南方新闻网陈谷川的文章认为, “作为用户大部分时间都会随身携带的通讯终端, 手机无疑是当今和未来的新闻传播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手机可以与其他媒体相互融合, 进一步向新型的媒体迈进。流媒体已经成为近几年传媒业的关键词之一, 它在手机上的应用更加丰富了手机作为媒体的功能。其四, 手机媒体非常迅速便捷。信息业内人士认为, 手机短信比其他媒体甚至网络更有优势, 它不仅超越了地域和时间, 而且还超越了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 几乎可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 其传播效率具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不能比拟的优势。而短信的收发也非常方便快捷, 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按, 一个短信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给你想发送的任何一个人。

手机媒体的教育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篇8

手机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初的语言沟通的需要而出现的, 但是随着手机制造业及通信技术的发展, 手机已不仅仅只是具有最简单的通话和短信功能, 能用它来上网及观看视频已经是人们购置手机的最基本的考虑要素之一了。

手机媒体以手机为中介, 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 将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突破性创新。它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 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命。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及性和即时性

信息产业部日前发布最新统计显示, 到2007年11月底, 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712万户, 手机用户数超过5.39亿户, 手机的普及率达到39.9%。也就是说, 拥有它的人比拥有电脑的人更多。

手机媒体在即时性方面的优势已彰显无疑, 不用打开电脑或电视, 许多观众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媒体看到权威媒体机构提供的实时新闻、现场图片等视频片段。例如, 不少观众通过手机领略“神六”升空的壮丽场景。特别是当遇到台风、地震、山洪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 手机媒体即时报道, 沟通信息, 有利于紧急避险。

2.个性化和互动性

传统媒体发布信息面对的是不特定的人群, 信息不具有专门化。我们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 必须花费一定时间去选择最关注和急需的信息。手机媒体则可以订制各种服务, 例如,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发信息和登录相关网站的方式订阅手机报纸, 获取各种新闻资讯, 并且, 服务商也为受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 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例如, 参加电视会议、欣赏电影以及即时炒股等等。互动性则是手机媒体的一大亮点。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或者手机上网的方式对所获取的信息作及时的反馈或点评。

3.可存储性

编辑功能是手机所必备的, 用户收到感兴趣的信息则可以在手机中长久保存, 其他的信息可以即刻删除。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使普通手机随时都可以接收并储存所需的新闻及其他信息, 也可以转发和编辑这些信息。

二、手机媒体的教育应用现状

1.手机短信

手机除了通话功能外, 最常用的便是短信可以随时随地发送, 不影响别人, 并给双方更多的思考空间, 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像每日英语、电脑小常识之类的内容, 大都是用户确认订购以后, 服务商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 用户存储到手机中, 适当的时候便可以拿出来翻看阅读, 并可以转发给其他用户学习。

2.手机上网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登录到wap学习网站中, 例如, 手机英语学习网站爱词霸http://wap.iciba.com/, 有最常用的英汉双向翻译功能, 有在线英语文章阅读, 甚至还有听歌学英语, 在娱乐中轻轻松松学英语, 这就好比随身携带了电子词典, 但是功能却比电子词典大得多。搜狐教育http://wap.sohu.com/edu, 有关于考研、高考、公务员、四六级等考试信息和各类教育信息,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源, 方便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到最新的教育信息。

3.手机报纸

2004年7月18日, 《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同年12月, 重庆各大报纸也联手推出《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手机网络版。

2007年4月12日,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中国移动召开“手机报——中国国家地理”开通仪式发布会, 通过手机, 中国移动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到《中国国家地理》的精彩内容, 还可以下载美术图片、与地理专家沟通。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人文地理类手机媒体, 它以纸质杂志作为强大的内容基础, 拥有独特的地理哲学视角、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丰富的地理资讯。

4.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通过手机终端收看的视频节目, 通过WAP门户网站, 手机用户可以浏览在线直播或点播的流媒体音视频节目。国外的手机电视在技术上发展较快。2003年5月日本KDDI和日本放送协会开发了数字手机电视终端。2003年11月, 美国Idetic公司推出了MobiTV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收看ABC新闻、CNBC和MSNBC等电视节目。国内也有相关业务的开展, 2004年, 中国联通与国内12家电视频道达成协议, 使得一些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观看, 2005年上海移动与文广传媒集团联手推出手机电视业务试点, 并推出中国第一部“手机短剧”。

5.手机图书馆

2005年5月30日至6月5日是图书馆服务宣传周, 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通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 以方便读者, 满足读者需要。读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 发短信至服务号码, 就可以享受到咨询服务。目前已开通的内容包括:开馆信息、书目检索、文献请求、参考咨询、讲座咨询等。上海图书馆还将根据读者需要, 在今后不断拓展此项业务的服务领域, 让上海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和市民的随身图书馆和随时图书馆。

6.手机博客

博客在某种程度上类似日记, 它可以记下你的见闻、感悟以及想法。往往是突然闪现的灵感最叫人激动, 但想记下它时却发现身边没有电脑, 此时手机的便携性则发挥了它的最大功能, 你可以登录到你的手机博客众, 记叙关于生活或者关于学术的想法, 随时随地发布信息。

三、手机媒体的教育应用前景展望

手机作为新一代的媒体, 目前在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网络带宽不够、手机本身的存储有限、电池的持续时间有限、小键盘和小屏幕导致的输入不便以及视觉压力、手机价格和网络费用压力等等。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即“3G”的推出以及手机技术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手机媒体的功能也会表现得越来越强大。

1.传输速率

要保证用户登录到手机网站后传送的信息质量和效率, 如页面打开要迅速、流媒体应连续、要有较高的清晰度和色彩质量等等。随着3G时代的到来, 高带宽和大容量可以满足用户直接在手机上登录图书馆, 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 它是会随着人们走动的图书馆。

2.大容量

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带有大容量扩展存储性的手机已比比皆是。随着存储介质日益变得低廉, 容量已不再是存储的瓶颈, 特别是一些智能手机, 已经相当于一台微型电脑, 可以安装相关软件以及存储卡, 电视节目的保存已不成问题。

3.兼容性

播放多媒体或其他文件要用统一的格式, 这样可以避免在手机上装大量的播放程序, 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手机存储容量小的问题。用户在收看远程教育的直播或录播视频时, 只需用通用的播放器打开即可, 不用为下载各式各样的播放器而发愁。

4.互动性

互动是数字媒体的重要特性, 目前互联网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观众对信息的控制程度, 二是观众的反馈。手机的互动也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随着3G技术的推进, 手机媒体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 而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日渐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当前较多的便是移动学习, 即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利用手机媒体来进行学习似乎也为移动学习开创了新的空间, 并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机媒体将对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以及个性化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摘要:手机作为新一代媒体, 随着3G技术的推进, 它的功能也表现得越来越强大, 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学习也为移动学习开辟了新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机媒体将对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及个性化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手机媒体传播功能的演变 篇9

(一) 手机媒体概念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 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二) 手机媒体的特点

(1) 便携性。手机媒体和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媒体相比来说, 具有更强的便携性, 手机可以随身携带,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身上携带的手机来获取信息。报纸、杂志虽然也可以随身携带, 但相较手机来说体积会比较大, 不易携带, 所以在这一点上手机媒体更占优势。

(2) 互动性。互动性是手机媒体所拥有的一个极大的优势。互动性是传统四大媒体所缺乏的, 传统的四大媒体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传播。如报纸、电视, 它们都是将信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受众的反馈是很有限的, 受众没有很好的渠道和方式来反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就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大多是一种传播者的单向传播。但手机媒体不同, 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快速地对传播者发出的一个信息进行反馈, 这样, 信息一来一回就使得手机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是手机媒体的一个手势所在, 信息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 单纯的信息传递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受众的需要。

(3) 多媒体融合。通过手机媒体我们可以获取到多种媒体的信息, 可以看报纸、看杂志、看电视、上网等等,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多种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一种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 手机硬件方面的提升, 手机媒体在多媒体融合方面将会变得越来越完善, 功能越来越强大。

二、手机媒体传播功能的演变 (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到多媒体融合)

(一) 手机媒体的人际传播功能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互相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是社会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手机从诞生的开始就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息传播活动, 没有电话和手机之前我们只能通过信件或言语相传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手机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让人无论身处哪里都可以方便的与他人进行沟通。

手机人际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语音通话另一种是手机短信。这两种方式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每个人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都免不了用到这两种方式。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在目前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手机人际传播出现了另一种基础网络的沟通方式, 其代表也就是“微信”, 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具体讲解。

(二) 手机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

其实, 手机媒体在一直发展到智能手机之前的大众传播功能并不明显, 因为旧式的手机的主要功能停留在语音通话和短信交流上, 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进行人际交流。但是, 自从智能手机出现之后, 手机媒体在大众传播方面可以算是有了一个质的突破, 从最初的智能手机发送给用户的手机报开始, 发展到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看报纸、电视、电影、上网等等。手机媒体已经成了在四大传统媒体之后在大众传播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和影响的一种新媒体。

手机媒体在大众传播方面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 它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了一种双向多对多的传播, 传统媒体在大众传播方面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没有办法快速、便捷的让受众进行反馈, 这就影响了信息的传递以及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沟通。手机媒体的出现更方便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例如, 微博、微信来与传播者沟通, 可以手机上网发送电子邮件来反馈, 而且, 手机媒体的体积比较小, 便于人们携带, 所以这进一步使人们摆脱了接受和发布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让人们在各种环境、各种情况下来获取和发布信息, 这一系列的方式都使得手机媒体能更好地进行大众传播。

(三) 手机媒体多种传播功能的融合

我们经常会提到媒介融合一词,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 以信息技术为中介, 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 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 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 不通过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 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这里媒介融合提到的是一种技术的趋同, 目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多媒体融合的终端, 拿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智能手机来举例, 不论是报刊、电视还是互联网, 都可以一齐存在于手机媒体上, 可以说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满足我们所有对信息的需求, 而且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受众可以在任何想获取信息的时候获取信息。并且这种信息的获取是可以跨媒体获取的。过去通过传统媒体我只能单一的接受到一种平台上所传递的信息, 这样的信息获取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在信息时代, 每天产生的信息量都是十分巨大的, 那么在单一的媒介平台上所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 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就需要将各个媒介进行联通, 这样不同媒介上的信息能够得到传递, 受众也就可以从多种媒体上获取信息。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这样一种媒体, 并且在另一方面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也产生了改变, 由于技术打破了多种传播的界限, 使得多种传播功能可以同时存在。在手机媒体中, 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类型。也就是说手机媒体集合了这所有传播类型的传播功能。这其中最典型的应该就是微信, 一个人在朋友圈看自己发的消息产生反思, 这是人内传播, 信息传给朋友, 这是人际传播, 公众号可以是组织传播也可是大众传播。也就是说, 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集多种传播功能于一身的信息传递工具。

三、手机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 内容缺乏创新

手机媒体目前主要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它作为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和获取信息, 手机媒体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其他媒体上信息内容的移植。例如, 手机报、通过手机上网、看视频等都是提供给受众一种接触的渠道, 它只是起到了一种帮助传递信息的作用, 手机媒体自身缺少自己独有信息、内容。

(二) 硬件成本高

对于手机媒体来说, 受众要通过手机媒体获取信息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拥有一部手机, 所以受众必须投入一定的金钱在上面。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越是功能多的手机其价格要更高, 这也就意味着接触手机媒体的门槛会比较高, 不像传统的纸媒那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成本就可以获取信息。

(三) “低头族”的产生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 手机成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样东西, 几乎人手一部, 随时随地都带在身上, 所以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所谓的“低头族”, 注意力全在低头使用手机上面。这也是手机媒体所带来的一种负面的影响, 它在方便了人际传播的同时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说, 手机弱化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人际交流, 大部分人都依赖于通过手机来与别人交流, 忽视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这在一方面会影响人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 对于青少年来说, 如果长期依赖这种间接的沟通方式, 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手机媒体的发展建议

(一) 依靠科技手段, 提高自身性能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 手机媒体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 对信息传递以及社会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科技的发展。如果科技水平不够, 智能手机没有出现的话, 那么手机媒体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未来手机媒体的发展来说, 首先应该着眼于技术方面, 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降低硬件上的成本, 这样一来, 就可以使更多的人接触到手机媒体。

(二) 借平台优势, 多媒体联合发展

通过手机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媒体的上的内容, 手机媒体所拥有的功能是多媒体的功能, 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所以手机媒体在发展中应该继续加强这一优势, 联合传统媒体来进行发展。

(三) 增加内容的独创性

在问题中说到手机媒体上大部分内容都是转载自其它媒体, 手机媒体独创的内容很少, 如果手机媒体只是作为一个中介性的平台, 那么它将无法与其它媒体竞争, 所以手机媒体一定要增加内容的独创性。

五、结语

手机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其优势也有存在的不足, 根据过去媒体的发展来看, 不同的时代都产生了突出发展的媒体, 所以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满足受众的需求, 这样的媒体才是合格的媒体。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 还有许多的发展空间, 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自身的功能, 发挥自身的优势, 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彭健.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2]孙珉.论手机媒体的大众传播特征[J].新闻界, 2007 (6) .

论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 篇10

1. 其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 而对手机媒体化来说, 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眼下,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2.7部。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 它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成为一种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完善、手机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 手机媒体会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2. 信息传播方式更自由

保罗·莱文森所著《手机》一书中, 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他认为, 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只是,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 这两个功能就是分开的, 直到手机的出现, 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集合起来。手机之前的几种媒介, 都把说话和走路分开, 只有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 实现走路和说话的结合。

3. 传播功能极其全面

手机短信, 是一种很好的传播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很少的字节传递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 而且只要在开机的情况下, 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可以说是同步的。

彩信,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 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录像、拍照等多媒体功能, 都为手机媒体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 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均可以实现, 而这些传统、新鲜的功能结合在一起, 能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 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4. 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从传播的角度看, 手机短信的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 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内容的扩大。手机短信、彩信的这一特点使它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较的优点。新闻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 更新快, 要求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 这正是手机短信的优势所在。据报道, 美伊战争爆发后的4个小时内, 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浏览量比平时暴增5~10倍, 用户短信订阅量超出平时4倍以上。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网站发来的新闻短信, 感受了短信业务的方便快捷。

5. 互动性强

手机媒体在“交互性”方面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较的优势。我们知道, 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 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滞后的、延时的, 这一特点导致传播者和接受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而电话则可以实现传受双方即时沟通, 及时地进行交流。

手机彩信在传播体系过程中, 传递双方是平等的, 被传方也是这个传播体系中的一环, 双方之间没有明确不变的界线。因此, 手机报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 为读者和报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 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二、手机媒体与大众传播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掀开了手机与报纸联姻序幕, 引起各类媒体的骚动;2005年5月17日, 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2004年2月24日, 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 首次实现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

前面这些例子正如我们所知道的, 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才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是跟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 这些相关领域的技术的发展是手机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的保证。毫无疑问, 手机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 我们不妨称之为手机媒体。有人把手机媒体定义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四大媒体”而言, 手机媒体就是不折不扣的“第五媒体”。

手机作为媒体模糊了传统的大众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地位。由于手机短信的技术优势, 传统传播媒介开始开辟手机短信平台, 受众通过手机短信向这些传媒发送新闻线索, 甚至直接发送新闻, 任何受众都有可能成为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这样使受众直接参与大众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 由公众流向大众传播的信息的数量和机会将大大增加。

三、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介, 手机具有易存储、易复制、随时交流沟通以及多媒体型媒介的优点。

大众媒体发展到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使用到现在还有许多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比如, 其有线连接的方式造成了获取信息的时空限制。手机媒体的出现, 正弥补了互联网的这个缺陷。现在手机网络的稳定性还不是很高, 时常有“掉线”现象。“三网合一”是以后的发展趋势需要时间和努力。目前的数据传输速率还在千字节每秒, 3G手机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得达到兆字节每秒。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 用户只要接上互联网, 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用户如果进行预定, 就可以每天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避免了在信息的海洋中搜寻的烦恼。因此, 网络是电视和广播以及报纸的“补偿性媒介”。而手机的方便性和手机无线网络的遍布性使其占有优势, 使其克服了网络不能随身携带、不能随时随地沟通的弊端, 从某种意义上说, 手机就是互联网的“补偿性媒介”。

今天, 手机继互联网之后成为“第五媒体”的事实已经得到了认同,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已经有了很好的联合。2004年6月, 上海文广新闻集团、上海移动和江苏移动在上海电视节上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将共同开发移动流媒体及相关增值业务内容服务。这一举动, 打开了国内媒体集团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之门。同时, 《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等也纷纷与手机联合, 它们都认识到要和手机联合, 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 使报纸媒体得到很好的延伸。

四、结语

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传递信息的工具, 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成了人类的“影子媒体”。其传递信息的快捷、便利、准确超越了以往的任何媒体。实现了精确的分众化传播———到达每个受众, 同时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者。但是“手机媒体”必须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手机作为媒体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 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从未来发展看,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大众化, 手机媒体也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媒体。手机作为传播媒介, 由于它的价格等种种原因使手机越来越大众化, 手机也必将以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形态普及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媒介消费中。

摘要:手机媒体与不同的传统媒体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手机媒体类型, 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 手机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 它开始承担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欣赏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功能, 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简述手机这种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手机媒体,信息传播功能,手机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祁聿民.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玉东.传媒有声语言实验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6.

[4]阮海红, 王志华.信息传播与文献检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5]张晓锋, 王新杰.传播协同发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6]张秀兵.不一样的传播之道[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黔中地区下一篇:教学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