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2024-09-07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精选十篇)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篇1

1 风险因素

(1)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 导致护理差错, 如用错药, 纱布、器械数目不符等。 (2)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致压疮、神经损伤及坠床风险。 (3) 医疗电子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及电刀灼伤风险。 (4) 手术护理记录不详具有很多潜在风险。 (5) 各级工作人员意外损伤风险。 (6) 残余麻醉气体、电离辐射、消毒灭菌剂、X射线对人体危害风险。

2 风险原因及防范

器械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未严格查对, 致使物品遗留体腔, 造成患者痛苦。药品摆放错误、静脉麻醉药品和大输液标志不清, 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责任心欠强, 标本保管不当, 未认真执行标本处理制度。防范:加强手术室的一般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清点查对制度。接患者时及手术开始前, 认真仔细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打包前器械护士清点器械, 认真检查各器械的完好性。术中精神高度集中, 配合手术做到耐心细心, 传递及时准确。手术前后, 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器械刀等用物, 并做好记录。切实做到药品三定, 放置有序, 随时检查使用情况。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应清晰复述医嘱无误后执行。术中切下的标本要妥善保管, 加强个人责任心, 避免标本丢失。

体位不当易导致压疮;约束带过紧、下肢过度外展, 易造成神经受压;止血带压力过高或长时间使用及衬垫不当易影响患者呼吸循环。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等患者易发生坠床。防范:合理安置手术体位, 既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及安全。体位安置要合理垫衬, 不可悬空, 术前做好约束。四肢不可过于外展, 上肢固定应<90°角。注意止血带使用时间, 上肢≤90min, 下肢≥120min。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新设备、新疗法和新术式的广泛开展, 增加了护理难度, 一些新设备无法得以正确使用。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滞留和无法取下的金属义肢、金牙、起搏器时,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易导致灼伤。防范:手术室的电器、设备仪器定期检查, 确保完好。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 操作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度;术中使用电刀时评估患者是否有金属物品在身, 调试电刀输出功率, 确定地线有否, 安全无误放置负极板, 以免灼伤皮肤。

术中护理紧张繁琐, 护理记录较多较细。很多时间紧凑的手术也许来不及书写护理记录手术已结束。防范:建立健全手术护理记录单, 使之简单易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单, 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因此,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书写手术护理记录时项目填写要齐全, 术语要规范, 字迹要清楚, 数据要统一, 准确记录手术中止血纱布、添加的器械、钛夹、银夹、引流管等。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手术医师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 随同病历归档, 使之有效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手术配合中, 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 传递频繁极易损伤手部而造成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后处理不当易引起其他人员的手刺伤, 增加感染机会。防范:正确使用和处理手术用物。手术人员正确、规范地装卸、传递、使用锐利器械, 术中术后锐器应与其它医疗垃圾分开处理, 以防刺伤。

手术室空气中存在残余的吸入麻醉药及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 但同时也产生了对人体有害可致癌的电离辐射。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中广泛应用, 污染手术或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消毒剂, 这些消毒剂或多或少对人体皮肤黏膜产生损害。X线摄片对人体生殖器官的功能危害很大。防范: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 手术间内装负压抽吸装置, 定期抽吸室内的污染气体。术中需透视的手术, 上台前手术人员必须穿好铅衣, 并在手术间的范围内, 设置铅屏风。合理安排好手术人员, 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 特别是孕期内护士要妥善安排好工作。接触消毒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 注意勿外泄扩散, 尽量将对人体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陈爱初.新编医院手术室护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32-35.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2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有效避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目的。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根据各因素制订相应的管理与防范措施,并对2013年1月~12月的手术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通过施予有效的防范措施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最常见的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护理环境因素等,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与整改后,2013年1月~12月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与2012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针对此类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范,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医院的手术室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作为承担各类救死扶伤手术的主要场所,该部门具有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1]。手术室具备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工作性质,特殊的工作团队以及特殊的协作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治疗失误。手术室护理要求严谨、科学的精神与技术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医疗法规的逐渐完善,人们对于手术室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本文就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订与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改善护理不良事件提供科学根据,具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实施手术2018例,其中男性患者1180例,女性患者838例,年龄为10~80岁,平均年龄为(55.0±10.0)岁。另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实施手术2298例,男性患者1010例,女性患者1288例,年龄为12~92岁,平均年龄为(56.0±12.0)岁。

1.2 方法 对本院2012所有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护理风险因素。

1.3防范措施

1.3.1预防手术对象与部位错误 制订相关的规定,严令禁止手术对象错误、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①在接患者入手术室前,首先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与核对,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②进入手术室前,应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再次查对;③进入手术室后,与麻醉师进行查对,确保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一致;④进行麻醉之后,与主刀医生进行核对,再次确认术式及部位。在进行切肤前,首先由主刀医生、手术护士对手术部位进行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进行手术。

1.3.2预防输血、输液、用药错误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应对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对,并严格遵守医嘱使用药物,在术前应要求患者接受过敏测试,避免用药过程中的出现过敏现象。用药前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物是否正确;在输血前,首先与血库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签名取血。回到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还需和麻醉师、主刀医生进行再次核对,确保血型与血液指标无误后进行输血。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将输血量、血型等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历资料中,以便于日后进行核对。

1.3.3预防手术室物品遗失与缺损 在对患者进行体腔关闭前、关闭后、皮肤缝合前、缝合后,护理人员应对所有手术器具进行清点与查阅,严格禁止出现任何手术器械或相关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特别针对医用纱布、纱垫、缝针等物品,应反复检查,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对器具的清点结果进行随意更改。

1.4评价方法 比较2012与2013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了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改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本文所有数据由2名专业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再次利用。结果

2.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对2012年1月~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可得,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5例,其中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共29例(44.6%),由于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造成共22例(33.8%),由于护理环境因素造成共14例(21.6%)。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主要情况为:①患者手术部位错误;②患者的体位安妥不当;③手术过程中发现物品准备不充分;④手术后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管理条例不完善的主要情况为:①护理人员年轻化,护理经验不足,护理技能掌握不完全;②管理力度不大;③护理培训不到位;④手术物品未定期检测。环境因素的主要情况为:①手术室自身特殊性;②手术操作时设备存在一定损害;③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多种意外损伤。

2.2护理不良事件比较 比较2012与2013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得,2012年发生65例,发生率为3.25%,2013年发生16例,发生率为0.86%,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手术室作为执行患者救治、护理的重要场所,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疏漏,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难免发生护理差错或者护理风险[3-4]。在对手术室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与护理时,应注意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行护理操作,并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进行培养与提高。在安排人力资源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化弹性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的出现,以降低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怨气,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与耐心[5]。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以及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等,而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针对性防范管理后,2013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2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应该采取针对性防范管理,使护理人员更有责任感,并对护理环境进行改善,做好三查八对,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到最为安全的治疗。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调查;处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3-01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特点决定了手术室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1]。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特殊和不可预知性使手术室存在很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需要很强的协作能力以应对复杂变化的病情。为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我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1.1 管理不当的因素 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当管理制度出现不足时,容易出现以下现象:①由于院内自己的发展、改革制度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长时间的手术室人员配备不足,加上护士趋于年轻化,经验不足,方法不得当,技能掌握不熟练等,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风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制度,防止因手术室护士配备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②管理意识淡薄:有的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风险识别能力,没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护理操作流程,导致给患者输错液、输错血等差错。导致手术室护理出现一定的风险。③管理不当导致的标本不慎丢失,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殊耗材的使用不当导致遗失等,都会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的风险[2]。

1.2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手术室内的工作质量。①新的医疗设备更新时,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护理人员在培训学习当中有个适应的过程,容易出现操作不熟练或者操作方面的违规等,造成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手术室设备不会用等,影响了手术时间的延误和风险。另一方面,当护理人员的技术达不到医疗发展水平时,能力提高不足等,也会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护理人员为了追求书面的整洁性,对护理文书进行从新的抄写记录,导致一部分原始护理记录的丢失,或者有些护理人员为了方便,随意应付文书等,都会导致护理记录的失真等,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③在术前访视,有些护理人员比较年轻、经验不足,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病情、既往史的掌握不全面,导致患者增加了痛苦,使家属对其产生不满等情绪。也会影响手术室的护理[3]。

1.3 环境因素 手术室内长时间处于高压紧张的氛围,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加上手术时,残留的化学消毒、麻醉药剂、手术室设备产生的烟雾、噪音干扰等,都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空气消毒不达标,导致手术室污染等。都能增加手术室事故发生的风险程度[4]。

2 采取防范措施

2.1 护理管理的加强 针对手术室内出现的风险及隐患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操作流程。培养护理人员的良好的责任态度,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流程操作。认真对待手术室工作和手术中所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避免在手术室内薄弱环节出现风险。并专门组织有经验的、责任心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将存在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扩大。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①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加强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定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进行业务学习,可采用座谈会、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的经验分享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态度意识、工作经验等。②做好各项登记、记录、记载工作,如:手术室内环境清洁情况、空气中细菌的监测记录,手术中的器械的清点,核对工作,输血、液、药物等各项记录。并严格规范文书的书写格式。要求字迹清晰,书写工整。③术前随访病人: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所关心的问题,让患者和家属做到对手术有个了解,缓解患者及家属因手术带来的心理恐慌和压力,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患病史、过敏情况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手术单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情、手术部位等。避免接错病人等。

2.3 环境风险控制 ①护理人员在长期高压的情况下,对心理、生理都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护士长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做到闲时能安排休息,忙时有人帮忙。关心护理人员,加强工作中的沟通,通过参加一些活动缓解心理压力。②做好特殊感染患者的安全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和自身感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③手术室内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容易感染的物质,因此护理人员要熟悉手术步骤,防止刀、剪等弄伤皮肤,造成感染。做好自我防护的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强化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依法执业,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种手术室规章制度,强化护士素质教育,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及细菌监测,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2] 陈莉莉.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8):151-153.

[3] 朱巧梅,杨会萍.手术室护理分先因素分析与防范[J].延安大学学报,2009,7(2):69-70.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对策 篇4

1 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

1.1 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健全,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手术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造成患者伤口感染, 危害患者健康, 且不能及时监督、纠正;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导致接错患者、弄错手术部位、给错药、输错液或血液制品;接送患者途中不慎致患者坠床、各种导管脱落;术前手术物品准备不充分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中物品清点不及时, 遗留在体腔或切口内;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都会给手术带来严重的后果, 导致手术失败。

1.2 整形美容手术涉及的专业知识广

对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高, 特别是刚入职的医护人员知识面较窄, 临床经验不足, 专业基础理论不够扎实, 专业技术操作不够熟练, 临床应变能力不强。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未遵循美学原则[1], 导致术后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对手术器械设备不熟练, 如术中高频电刀使用不当致患者甚至术者灼伤, 手术过程中器械、缝针、缝线等的传递不紧凑, 或是传递过程中操作不当使缝针弹出造成寻找困难, 手术医师配合手术不熟练, 应变能力差,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增加了手术风险, 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3 法律意识淡薄, 对手术风险预见性评估差

手术过程中护理记录字迹不清楚, 记录客观数据不详实, 医疗时间有争议等均是举证不力的关键因素;手术中出现越职行为, 如麻醉医师外出术间请巡回护士帮忙照看患者, 上台医师人员不足让器械护士帮忙拉钩、剪线, 一旦发生差错事故护士都难免其责。另外, 医护人员不能及时的预估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 并在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初期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也是手术不能顺利进行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

1.4 缺乏有效沟通

未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未能与其进行个性化的沟通。整形美容手术患者通常可分为3类, 即单纯美容手术患者、先天畸形美容手术患者、后天获得型美容手术患者[2]。就单纯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而言, 由于此类患者自身条件比较好, 无明显缺陷, 希望术后可以锦上添花, 因患者对整形术后的期望值过高, 医护人员如不深入了解患者的手术动机和要求, 不详尽介绍手术过程、特点及术后并发症, 未与其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就容易导致术后患者过多挑剔而产生不满情绪, 易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完善整形美容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遵守操作流程, 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监察, 强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护士长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使每一位护理人员牢记职责, 并建立有效地奖惩机制, 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必循, 违章必严, 违章必究。手术室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中之重, 强化手术室细节管理[3], 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杜绝医疗纠纷发生的源头。建立健全手术风险告知制度, 尊重并维护好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逐渐完善医疗护理系统的保障制度和护理安全讨论制度, 制定手术室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完善各种仪器设备的检修保养制度。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要严格执行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安全防护制度、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的管理制度、病案书写管理等制度。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整形美容手术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将制度贯穿落实于整个手术流程, 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熟练掌握整形美容手术操作流程, 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整形美容手术的目的是使受术者“伤者不残, 残者不废, 健康人更英俊、美丽”, 在整形美容专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它不仅要求医护人员要有较高的事业心责任感, 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有爱心、同情心。整形美容知识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手术复杂, 医护人员特别是刚入职的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扎实全面的基础理论、加强专业技能操作训练, 加强美学、人文科学、心理卫生、沟通技巧、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协调合作, 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3 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教育,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服务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患者的满意,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 确实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让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并让其意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告知患者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做好整形手术前的谈话工作, 学会及时与不同类型的患者沟通交流, 尊重患者的权利, 保护患者的隐私, 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要求, 对情绪紧张者必要时可进行一些心理测试、心理疏导等。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要仪表大方、态度诚恳、语气平缓。主动和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 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2.4 做好整形美容手术全过程的防范

(1)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各种资料, 专科资料必须备案, 术前签字及术前、术后的拍照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术后患者改变初衷引起纠纷, 可有效的证明。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在安静融洽的气氛下与患者进行谈话:告知手术风险, 细心讲解手术过程及手术中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困惑, 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4]。依照手术通知单, 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前用药、术区备皮等情况, 核对无误携病例等术中用品接患者进入术间,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 术前清点手术物品, 并认真记录护理记录单。 (2) 术中舒适护理[5]术间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50%左右, 注意患者保暖,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略介绍准备进行的工作, 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动作要稳、准、快, 尽量减少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 解除其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术中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减轻患者手术体位的不适, 如在体位架上加上软垫, 防止压迫神经血管的同时, 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术中为患者系固定带, 保证术中安全。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常规, 防止压疮的发生。手术植入物要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术毕关体腔前清点物品。 (3) 术后再次认真清点手术物品, 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 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术后废弃物严格按照医院感控处理。术后还要严防患者发生意外, 全麻患者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护送回病房, 并向病区护士交代患者术中情况。 (4) 密切观察术后病情, 做好术后指导, 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整形手术术后最重要的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患者术后情绪稳定时应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用温和的语言宣讲正确的术后情况, 并进行康复工作的指导。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6], 询问康复情况, 观察患者远期疗效, 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3 结果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改善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完善并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 设立奖惩机制, 严格监督制度, 加强了安全管理,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防风险意识, 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减少了护理风险、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4 结论

近年来, 我国整形美容外科得到飞速的发展, 要求做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也在逐年上升, 随着全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 患者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整形美容手术不仅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 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此, 要有效的规避手术护理风险, 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就必须完善和落实手术室的规章制度,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严把整形美容材料质量观, 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法律教育, 加强护患沟通, 营造和谐的手术室工作氛围,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为科室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关键词:整形美容手术,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 杜太超, 汪立川.面部美容手术应遵循的美容原则[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 7 (4) :208.

[2] 裴玉萍, 孙敏.整形美容就医者心理状态及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12) :1823.

[3] 宋淑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2) :89-90.

[4] 朱映霞, 马育漩, 罗桂元, 等.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3) :76.

[5] 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论文 篇5

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方法对南阳市中医院203月-月期间发生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中,以对患者病史掌握不充分、护理技术操作错误、无菌操作观念差、手术器械管理不仔细的发生率最高。结论通过对医院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真分析,然后针对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为患者、医院,也是为护理人员自己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3-01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及诊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手术室环境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的一部分[1]。为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高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对策十分必要,为此,我院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40例,其年龄范围为(26~44)岁,平均年龄为(31±2.1)岁,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工作年限为(3±1.1)年。本科学历19名,大专15名,中专6名。

1.2 方法

1.2.1 加强手术室管理

严格遵守物品、器械的消毒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器械务必定时保养,保证器械完好。加强手术室的一般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交接班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从而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服务水平。

1.2.2 手术严格遵守清点制度

手术前后,护理人员包括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均应仔细清点纱布、手术器械、缝合针等相关用物并加以记录。

1.2.3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针对性地加大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意识到手术室的各种风险存在,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安排“安全周”或“安全月”讲座计划,由资深人士或专业安全小组负责人發起,开展培训,尤其是年资低的护士。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每位护理人员均应知晓针刺伤的应急措施以及防护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各种专业操作能力,深刻无菌观念。除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掌握较好的理论知识,丰富学习经验,以提高应变能力。同时,护理文书规范化也很重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记录功底。另外,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为高素养的护理人员目标奋斗。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水平

主要以护理差错、纠纷和锐器损伤的发生率作为代表,根据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登记查阅得知手术室某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纠纷或锐器损伤等例数及其占比。

1.3.2 满意度

根据手术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责任心、沟通能力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60分评“差”,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患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对策前后护理水平情况分析

实施对策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纠纷和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护理水平提高,与实施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情况

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3.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面对着众多仪器的搬运以及昏迷患者的翻身等大力度护理操作,使得护理人员身体疲乏,肌肉损伤等常常发生。某些特殊手术为确保手术的准确,需要X射线的辅助,这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带来电离辐射的危害[2]。另外,噪声的危害在手术室较为普遍,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电动吸痰器吸引时的声音等,长期的声音干扰可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植物神经紊乱和造成心理的不舒适。

3.1.2 锐器损伤危险

手术操作时,护理人员接触各种锐利器械,如手术刀、缝合针等,在传递器械过程中、术后清点器械以及拆卸刀片时均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的锐器伤害,有相关研究表明,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发生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须受关注[3-4]。

3.1.3 感染性危险

手术台上,护理人员与患者是一种零接触的方式,这是相当危险的,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极具传染性的组织,若稍有防护不当即可发生感染。

3.2 个人因素

手术室中护理人员存在部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救治理念,尤其是年资较低、临床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弱,应变能力不强,与手术医生的配合默契程度差,均属于护理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368-369.

[2] 雷岩凤,周朝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0):218-219.

[3] 吴慧.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85-87.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篇7

1 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

1.1 护士原因

(1)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依法施护、安全救治的理念,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收集和管理,且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2)专业知识缺乏,有些护士不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对患者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较差,不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从而出现不应有的操作失误。(3)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患者治疗和抢救,引发护理安全问题。(4)言语不当,部分年轻护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态度消极。谈话涉嫌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时简单、生硬、含糊等,均引发与患者及家属之间言语纠纷。

1.2 医院护理压力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决定着护理质量,国内护士工作压力源较多,如工作量、时间分配、护理专业方面及患者护理问题是护士主要压力源。工作压力有利有弊,适度压力可起到激励员工、增强工作效率的作用,而压力过大则会造成不良身心反应,对护理造成影响,增加护理风险。

1.3管理工作缺陷

管理者缺乏经验,造成护理管理制度松散,责任无法落实。而监控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增加了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缺陷主要存在:(1)护理缺陷:如接错患者,“四查八对”工作不到位,易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放错房间。(2)器械准备不足:术前未调试仪器,术中易发生故障,如电凝器电极松动,引起脱落或污染,钳端夹持不牢,刀剪针等器械易顿,结扎线不牢,管道堵塞等,均延误手术。(3)体位不当:两上肢外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导致神经压迫,诱发各种并发症。术中应用止血带、驱血带时,忘记记录时间,未通知主管医生,造成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及肢体神经受损。(4)没有遵守消毒要求:个别的工作人员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不按工作流程办事。(5)患者护送不细心:全麻患者术后尚未清醒,医护人员即先离开手术间,搬动患者时动作幅度大,导致各种插管及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等。

2 管理对策

2.1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抓好及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防范差错事故,健全手术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手术室的一般制度、器械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标本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设备保管制度等。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倡导护士学习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增强其护理安全意识。同时,为预防医疗纠纷发生时能“举证倒置”,护理记录应尽可能做到客观、准确、完整。为降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应采取以下手段:(1)手术室护士应自我减压;(2)改善福利待遇、工资待遇;(3)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2.3 遵守医院消毒制度的规章流程

做好手术室工作的第一环节,就是对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经常进行消毒和管理,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无菌工作的培训,讲解消毒灭菌的重要性。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4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定期举办护理知识讲座,订阅护理刊物,开展护理知识交流。对手术室购置的新器械要求护士全部掌握。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增强其手术室护理质量。加强临床护理实践及有关法律知识学习,如《护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2]。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手术质量,其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危,因此对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对待。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防范需要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素质及法律意识,使手术室护理安全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风险的措施分析。方法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近年来的护理工作,分析危险因素,总结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 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众多,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的事先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率。结论 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减少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振芳,高玉平.手术室护理工作质控标准的改进与检查方法.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18.

心脏手术后ICU护理风险因素探讨 篇8

关键词:心脏手术,ICU护理,风险因素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困扰绝大部分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1]。为了了解护理风险因素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本研究将对心脏手术后ICU护理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护理风险

所谓的护理风险就是指住院患者被护理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2]。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 其在手术治疗具有病情复杂、难度大以及风险高等特点, 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与手术同样重要,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引发医疗纠纷案件。近年来, 心脏手术在基层医院也得以广泛开展, 由于软硬件差异较大, 因此, 心脏术后ICU护理风险也变得较高[3]。为了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 医务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都格外谨慎、小心, 不过, 医疗护理的最终结果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护理的结果以及预后情况仍存在许多一系列的风险。

2 引发心脏病术后ICU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2.1 人员方面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改的深入, 绝大部分医院在选择ICU护理人员时, 开始对其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技能进行了严格考核, 并采取针对性培训来提高其工作能力, 但此类护理人员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4,5,6]。心脏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因此, 在术后必须对其各种参数以及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 并进行准确记录, 严格执行医嘱, 并做好相应的后续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在对心脏病手术患者进行ICU护理时, 一般是1个护理人员负责2~3个患者, 在工作中通常会由于护理人员忙于护理以及治疗工作, 而忽略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对于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终形成严重的不良后果[7]。由于心脏术后ICU护理人员相对较少, 且夜班较多, 绝大部分护理人员都存在休息不足的情况,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事故以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 引起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2.2 仪器操作以及常规护理因素

目前, 绝大部分医院在开展心脏病术后ICU护理师, 通常是借鉴同等级医院的护理方式或直接采用上级医院的常规护理模式, 而不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来开展相关护理工作[8]。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时, 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习惯以及理解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例如,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 部分护理人员习惯关闭输液管上的阀门后再对药液进行更换, 换药后忘记将阀门打开, 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回流的情况。此外, 患者在行心脏病手术治疗后通常会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 在给药过程中必须对其滴注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一旦因操作失误而停药, 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血压突然降低以及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情况, 发现后匆忙将阀门打开, 就会使得药液迅速进入患者血管内,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3 技术原因

有研究资料证实, 心脏病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大, 且对患者身体的危害较大, 有25%左右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 10%的患者因术后感染而死亡, 8%的患者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30%左右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心包切开综合征[9,10]。通过对大量研究进行分析发现, 导致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ICU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技术不过关, 或对相关护理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 这就使得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危机重重, 稍有不慎就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 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性命, 最终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案件[11,12,13]。一般情况下, 心脏病ICU护理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3~6个月的培训, 部分医院虽然开设了心脏手术, 但没有设立ICU监护室、配备专门护理人员, 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培训也有限, 且未参加过专门的进修[14]。绝大部分医院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后ICU护理时, 绝大部分护理人员是从其他科室抽取的骨干, 仅在护理前进行短暂的相关知识培训, 这就使得其护理水平参差不齐[15]。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得护理人员对心脏病相关知识的看法不同, 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导致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 影响其预后, 并引发医疗纠纷案件。

2.4 管理缺陷

一般情况下, 心脏病患者的体质较弱, 且病程相对较长, 对于此类患者, 手术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不过,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 绝大部分操作具有入侵性, 手术的创伤面也相对较大[16]。目前, 部分医院的ICU消毒设施不达标, 缺乏相应的消毒用品;部分医院的设备以及相关用品均齐全,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此外,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 未对探视人员的数量进行控制, 导致ICU病房的人员出入较多, 且绝大部分为非工作人员, 且在进入病房前未进行消毒处理,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部分医院对于心脏病术后ICU护理未进行严格规定, 其护理流程也是根据护理人员的喜好而定, 缺乏统一规定, 这就使得护理质量难以控制。部分护理人员在对心脏病术后ICU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 未能及时发现相关仪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引流管是否通畅,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

2.5 其他因素

近年来, 医疗事业的发展十分迅猛, 一些医院只顾眼前利益, 完全没有考虑医院的硬件条件是否能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部分医院接收心脏病患者的人数相对较少, 护理人员缺少足够的实践, 导致其临床经验匮乏, 难以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 增加了患者的护理风险。

3 风险管理措施

3.1 强化安全教育

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后ICU护理时, 为了降低护理纠纷案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就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即相关负责部门在对日常护理工作时, 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变被动为主动, 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时, 不能只讲授大道理, 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并对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的相关因素以及常见不安全事件进行讲解, 并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以便讨论出最佳的防范措施。临床实践证明,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 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的安全度。

3.2 强化术前培训

由于心脏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对其进行护理时,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 降低护理风险, 就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通过培训让她们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以便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对护理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 以便于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3.3 培养专业的护理队伍

实践表明, 护理事故、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与护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质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 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已经成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基于此,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时, 一定要让其认识到提升自身能力以及素质的重要性, 强化其学习力度。让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遇到难点时, 学会分析、观察、思考、判断, 并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让护理人员明白,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方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服务, 保证患者的安全,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3.4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医院在开展心脏病术后ICU护理工作时, 必须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撑, 否则一切免谈。在对心脏病ICU患者进行护理时, 一定要强化管理, 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探视规定, 对探视人数以及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在执行相关制度时, 一定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无论是对患者还是护理人员, 都必须进行人性化管理, 对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给予适当关注。通过对护理人员给予关心、肯定、重视, 遏制其负面情绪, 以便于让她们以最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 并对其休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降低护理人员因作息不合理而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通过对建立相关制度, 不仅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而且还可以避免不规范操作所引发的风险事件。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篇9

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老年手术患者护理风险:

(1) 有跌倒、坠床、烫伤的危险。因老年患者行动缓慢、自理能力差, 如没有陪护, 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加之患者年老体弱、肢体感觉迟缓, 使用热水袋保暖易发生烫伤。 (2) 有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储备能力有限, 自身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 术后活动少、长期卧床, 护理存在某些缺陷, 易发生上述并发症。

1.2 泌尿外科的护理风险:

泌尿外科术后患者引流管多, 护理也特别复杂, 如导尿管、肾窝引流管、输尿管旁引流管双J管、膀胱造瘘管、引流皮管等各种管道均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些引流管起到引流通畅、压迫止血、手术切口积液外渗引流、促进切口愈合, 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漏尿及防止尿路狭窄的作用, 一旦发生滑管或脱管, 就有可能引起出血、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而手术失败, 造成第二次手术, 增加了感染机会,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也给患者带来痛苦。

1.3 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1)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 缺乏自我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明建设的发展, 患者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明显增强, 而我们护士不认真学习却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如: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 没有及时告知患者, 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带来的隐患。 (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 专业知识不全面。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 工作经验不足, 技术水平低或操作不熟练, 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不能单独完成复杂的操作。特别是老年手术患者, 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 术后如果护理不到位, 观察不及时易出现并发症, 加重患者病情, 加之护士的操作不熟练而延误抢救, 造成医疗纠纷。 (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护理各项制度。护士上下班未执行交接班制度, 未做到班班交接, 不床头交接班, 只口头交班, 未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不履行自己的职责, 大而话之, 对新患者、危重患者、待手术患者、术后患者及特殊患者的病情不了解, 观察不到位, 而发生病情变化引起并发症。在治疗护理时粗心大意, 未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而导致隐患。 (4) 护患沟通不良。护士每天接触患者较多, 见怪不怪,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 避而不答, 尤其是老年患者, 因年龄比较大, 耳朵又听不见, 在沟通上缺乏耐心, 态度冷淡, 生硬, 这些行为会让患者及家属产生不信任, 没有安全感, 而容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 (5) 设备、抢救物品的管理缺陷。当前我院存在设备, 器材、药品不能满足于临床,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不定期检查核对, 抢救药品用后不及时补上、设备坏了不上报科主任、护士长, 也不及时进行维修等。一旦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急救时, 设备、物资不能保证完好状态, 延误抢救时机带来严重后果, 造成医疗纠纷。 (6) 护理记录不规范缺陷。护理记录书写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记录不及时、与医师病历记录有出入, 病情描述杂乱、重点不突出, 不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 运用医学术语少, 未能体现专科知识水平。书写字迹潦草, 有错别字, 使用刮、粘、凃等现象。执行医嘱时间不及时, 无签名等。一旦患者发生意外, 护理文书不规范、不及时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2 护理风险的安全防范

2.1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 通过考核并落实到工作中。科室设安全监控小组, 护士长层层进行质量监督监控, 尤为重要的是护士自我监控。明确各自职责, 定期分析判断。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每天巡视病房2次, 对老年手术患者重点质控, 对护理提出要求, 要求护理人员评估危险因素[2]。

2.2 更新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不断学习和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科业务水平, 建立不同层次的在职教育, 定期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技能操作训练遇到疑难病、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业务, 应进行讨论, 制定护理计划, 做好病情观察,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培养在职护士深造学习, 发展专科护士, 促进护士专业队伍建设,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3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专科应急预案。

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 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制定泌尿外科专科疾病的应急预案, 以业务考试、质控检查提问方式检查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早预防、早救护[3]。

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提高人性化服务。

作为一名护士, 必须了解患者的职业、社会地位及家庭背景、风俗习惯, 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 护士应将对患者的尊重、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 切记不可伤害患者的尊严, 更不能侮辱患者的人格, 应以真心诚意的态度, 从爱心出发, 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 努力做到态度谦和, 语音温柔, 使之感到亲切感, 信任感、安全感,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护患纠纷。

2.5 确保仪器设备、药品的使用安全。

指定专人对科室仪器设备、药品进行管理。仪器设备每周大检查及保养一次, 班班检查并严格交接, 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确定完好后放回固定位置备用。药品应合理储存, 定期检查、清理, 保证无过期、无变质。护理人员要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 做好用药指导, 让患者了解不按医嘱服药的危害性。老年人记忆差, 容易漏服或多服, 所以发药时要做到药到患者手中, 看患者服药到口, 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确保用药安全。

2.6 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护理记录书写必须客观, 真实、可靠、准确、及时、完整,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病情描述确切、简要、动态反映病情变化, 重点突出, 运用医学术语。字迹要要清晰端正, 无错别字, 不得用刮、粘、凃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字迹。体温单绘制清晰, 不间断、无漏项。执行医嘱时间准确, 双签名。科室应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 加强对危重患者及手术患者, 特别是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 护士长做到日质控,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 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和专科护理知识培训。

摘要:目的 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6078岁老年手术患者50例, 针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如何做好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结果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范意识, 减少或避免了现有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 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何进行防范,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障了老年手术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安全。

关键词:老年手术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49.

[2]刘春乔, 李亚红, 王晓玲, 等.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0) :4890.

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因素研究 篇10

关键词:骨科,老年人,外科手术,危险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外科手术涉及的病种以及手术范围越来越广, 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患者增加了一定的风险[1]。因为, 任何形式的手术对于患者本身的机体而言都是一种破坏, 只不过是这种破坏的强度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与创伤风险成正比。相关的研究结果与病例报道综合显示,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而对于骨科老年患者而言这种高风险依然存在, 所以对于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因素的分析,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研究对我院骨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期间, 经过中等以上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 (年龄>60岁) 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疾病类型、围术期准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旨在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中的风险因素, 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期间, 经过中等以上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 (年龄>60岁) , 其中男75例 (75%) , 女25例 (25%) ;年龄61~98岁, 平均年龄 (74.1±12.4) 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氧分压、血尿素氮、血清清蛋白、呼吸系统疾病史、肾功能不全、意识异常、心功能、饮食状况及体力状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过程中, 首先进行的是单因素分析。也就是针对一些潜在的因素变量与术后结果, 逐一的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究有无死亡和有无并发症的二值化因变量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将那些与术后不良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单因素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然后要根据结果进行排除, 排除那些对于整个方程的影响较小的因素。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 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逐个引入方程, 逐个评估他们对因变量的统计关系。从中筛选发生作用的变量 (P>0.05的变量予以剔除) 。

2 结果

2.1 与死亡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

对经单因素分析, 年龄、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氧分压、血尿素氮、血清清蛋白、呼吸系统疾病史、肾功能不全、意识异常、心功能、饮食状况及体力状况等因素经单因素χ2检验和t检验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的分析, 结果显示骨科老年患者术后与死亡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心功能、肺功能、体能、肾功能、意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与并发症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与并发症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心功能、肺功能、高血压、饮食情况、手术大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老年患者接受骨科手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高了, 但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因此,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科学地对待这些风险因素, 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东平.骨科手术前重要器官功能评估与手术危险性预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12 (9) :21.

[2]Torrington KG, Henderson CJ.Preoperative respiratory therapy (PORT) .A program of preoperative risk assessment and individual-ized postoperative care[J].Chest, 2009, 32:946.

上一篇:低碳环保环境监测下一篇:化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