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科专业

2024-08-05

大学工科专业(精选十篇)

大学工科专业 篇1

而今,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普遍人文素质不高, 能学不能说, 能画不能写, 能操作不能思考创新, 能创新不能讲解传授等现象屡见不鲜。培养较高人文素质的工科大学生已成为当务之急, 培养“有话能说, 提笔能写, 有事能做, 无事能思”、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工科大学生, 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实际意义。

1 现状分析

新时期, 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表现在知识水平方面。工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 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知之甚少、了解不多。

第二, 表现在能力水平方面。很多工科专业大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强人意, 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素质不稳定。

第三, 表现在行为方式方面。不少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 淡漠政治的倾向比较明显。语言行为不文明,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感不强, 欠缺钻研探索精神, 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2 成因剖析

形成工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因素有很多, 大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类:1) 学生本身及其家长普遍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认为工科专业大学生, 只要专功理工科专业知识, 提高实践技能, 足矣。大学期间, 大学生更注重于工作能力的提高, 认为这是硬件, 必备的素质, 而往往会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2) 学校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初中、高中时期的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为主, 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导致学生对人文知识兴趣不浓、学习不多。3) 进入大学后,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课程结构围绕专业设置, 虽然设置了诸如《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但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只倾注于与专业相关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 以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3 解决途径

3.1 转变思想, 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面临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 高校要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 通过知识的传授, 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实践来转化、推动[1]。

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 是社会未来的脊梁,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转变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单一的教育为教与学有机结合。

3.2 强化理念, 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是高校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根本途径。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在授课对象、培养目标、知识创新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观念, 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 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 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2]。

在学生最重视、最投入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人文素养, 才能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一个教师讲授一门课程, 一方面传授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效果:一是促进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 创造性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二是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三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让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思维习惯[3]。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学习和理解, 大学生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3 加强建设, 营造校园文化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 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 重点做好三方面:第一, 拓宽第一课堂即主课堂范围。将文化素质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内容引入主课堂, 纳入课程体系。第二, 夯实第二课堂即辅课堂地位。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 开展“科技文化节”、“学术之星”等校园文化活动, 逐步夯实第二课堂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强第三课堂即社会大课堂作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完善、丰富、提高自己, 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中

参考文献

[1]王丽敏.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EB/OL].http://www.pep.com.cn/xgjy/gd jy/gd jy, 2006-06.

[2]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7) .

大学工科专业 篇2

【说明】

1、许多人想到京津就业,但是京津院校一般在各省招生学生数量都极少,所以现在为大家推荐部分在京津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来有可能到京津去就业的大学。

2、所推荐大学围绕华北地区高校加以推荐,根据学科实力推荐三所大学。第一名为学科实力占据全国排名前10%的学校;第二名学科实力占据全国排名前10%--20%的学校;第三名学科实力占据全国排名前20%--30%的学校.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考分酌情分档次报考。

一、土木工程

推荐院校:

1、天津大学

2、河北工程大学

3、河北大学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推荐院校:

1、燕山大学

2、河北工程大学

3、石家庄铁道大学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1

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推荐院校:

1、华北电力大学

2、河北工程大学

3、河北师范大学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AA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推荐院校:

1、燕山大学

2、河北师范大学

3、河北工程大学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管理人才。

五、通信工程

推荐院校:

1、燕山大学

2、河北工业大学

3、河北工程大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

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六、自动化

推荐院校:

1、燕山大学

2、河北工业大学

3、河北工程大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机电体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七、建筑学

推荐院校:

1、天津大学

2、河北工程大学

3、太原理工大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房地产业中前景看好。

八、车辆工程

推荐院校:

1、北京科技大学

2、河北工业大学

3、河北师范大学

主要就业方向: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及轻轨车辆、动车组、公路汽车的研究教育、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可以进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车辆相关的研究所以及汽车、机械相关行业各技术部门,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与检测、汽车营销和汽车制造管理工作;可在国家机关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也可在贸易和保险部门从事汽车贸易和保险业务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九、材料科学与工程

推荐院校:

1、太原理工大学

2、河北大学

3、河北科技大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能在科研、教学、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

十、环境工程

推荐院校:

1、太原理工大学

2、河北工程大学

3、河北理工大学

大学工科专业 篇3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专业素质;大学生

在教育部[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按专业进行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实施的载体,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建立责无旁贷。实践证明,工科应用型层次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夯实专业基础,抓好专业教育”,使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对于其就业和工作意义重大。

一、专业素质培养与建立的方法和途径

1.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始于通识教育。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起始于本科教育的基础教学(即通识教育)阶段,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与建立的。在通识教育及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中,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大学应用语文等课程的开设都在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打基础。使之初步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计算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科学与规范的语言,撰写工程报告的能力,并有待通过后续的专业教育进一步巩固与完善。

2.注重专业素质教育,开展专业教学。我们强调,工科的专业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只注重专业知识,忽略专业素质。为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环节来保证,明确专业方向,围绕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建立,实施专业教育。

专业课教学,实际上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的教学。为使工科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更扎实地培养专业素质,教师不应只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启发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简化教材重点原理论证与推导,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结合工程实际,引入案例教学,突出专业知识、理论与工程实际的对接,对于专业素质教育帮助很大;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追踪专业前沿动态,既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减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3.加强技能训练,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一名工科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实践技能。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研究及从事其他工作都将受益无穷。技能训练,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在“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目标指导下,北华大学加快了实践教学建设速度,逐步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组成。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设计、集中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六种基本教学形式。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了下列几种主要形式:教学实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社会服务中深化专业知识;承接社会项目,以项目带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生在实习中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察,为就业打基础;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依托行业,开展学生实习。为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在08版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中,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将增大到35。

多年实践表明,教、科、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毕业生上手快,适应工作能力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更为学生提供了工程实践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探索并实践了“基地+项目培育+导师制”的大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参与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受到工程项目的培育,具备了初步的工作经验。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省、校级的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舰空航天比赛等专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5.专业指导辅助专业素质的养成。本科学习阶段,专业指导贯穿始终。从新生入学起就为自动化等专业各班配备专业导师。专业导师由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特点,引导专业方向,全过程陪伴与指导学生的学习、就业工作。同时,为大二学生设置专业导论课程,系统地引导专业学习。另外,每学期分专业开设专业指导讲座。这些举措,有力地辅助了专业素质的养成。

二、专业素质引领学生就业工作

1.以过硬的专业素质进行对口就业。对于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而言,提倡进行专业对口就业,鼓励学生依托行业就业。

引导、支持学生借助专业优势,凭借北华大学在有色、冶金系统的良好口碑,依托行业就业。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面向基层、面向民营就业,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国家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每年吸引、接待一定数量的有色、冶金系统的企业、公司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签约率高达40%左右。这其中,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保证。

2.依托专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本科自动化学科专业分为研究主导型、工程研究应用型以及应用技术主导型三类。各类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是不同的。依此类推,北华大学的工科专业应属于应用技术主导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对于部分就业困难的学生,我们提倡依托专业素质,突出专业背景,寻求边缘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例如,在具有一定专业要求的销售、管理等就业岗位,凭借专业素质与专业背景,其就业优势明显异于纯粹的学习销售、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积极的引导,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明显提高了就业率。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相关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专业素质的养成是今后工作的强劲动力与保证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建立,实践“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特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作风踏实,具有实干精神”的整体评价实质上高度肯定了我们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连续开展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本科阶段培养与建立的专业素质,为毕业生今后的工作积聚了强劲的动力,保证了其长足的专业发展。

大学工科专业 篇4

高校党建育人, 是指高校根据党的性质与任务, 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 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通过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为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开展活动的总称。育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工作目标承担着思想育人、过程育人和载体育人的基本职能, 近年来, 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学生党员比例和数量在逐步提高, 高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促进学风建设、锤炼大学生优良品行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已然成为进一步优化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育人抓手。笔者在长期从事工科专业学生党建工作中得知, 工科专业学生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专业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政治热情低、党员比例低、党建氛围不浓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工科学院的党建育人成效, 究其原因, 有学科背景特点和知识结构等原因, 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要将工科专业学生的育人工作落在实处势必要在育人氛围营造、育人队伍建设、育人载体实现途径等方面做重点工作, 重点探索高校党建工作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将高校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二、工科专业党建育人困境成因解析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社会影响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尤其随着网络的普及, 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和错误思潮、观念杂陈其间,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工科专业的党建工作困境除了受外在的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之外还有其自身专业和学科特点带来的影响。要保障马列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 党建育人作用不容小视。具体到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 其党建育人困境主要表现为入党氛围不浓厚, 政治热情度不高, 党组织活动单一等问题, 具体归纳起来, 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 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

工科专业学生求学生涯中虽然有大学语文和高中相关人文课程的学习, 但是初中、高中乃至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其都偏重于理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和训练, 对于人文素养学习不够系统, 更谈不上用理论指导实践, 他们更倾向于研究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实现效率较快的事物, 所以工科专业学生主要表现为政治热情不高, 欠缺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 或者学习只限于浅层次的学习层面, 更谈不上用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常说“理论为行动提供革命依据, 行为为理论提供革命实践”, 没有了深刻而系统的理论学习就难于将观念上的东西转化为实践, 加之社会转型期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科专业学生认识党、了解党和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工科专业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工科专业相较于其他学科专业来说学科门类涉猎广泛, 学习任务艰巨, 课业压力大, 除了专业知识学习之外, 还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逻辑思维、线性代数等抽象训练, 需要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学习之中, 繁重的课业负担给工科学生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压力, 使得他们无法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追求精神上的和政治上的诉求;同时, 沉重的课业负担下, 工科专业学生的成绩分流比较厉害, 成绩悬殊较大, 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难以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失去了向组织靠拢的信心;另外工科专业学生长期机械式的逻辑思维训练使得他们缺少足够的哲学思辨的精神, 在同样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个别官员和部分的施政问题不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进而影响了其对共产党执政的信任。

三、工科学院党建育人路径探析

(一) 注重舆论引领, 营造党建氛围育人

在学生对入党的关注度不及其他相关学科背景学生的情况下, 营造党建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从外围营造党建在学院中的统领地位和中心发展地位。可以在全院师生中开展党员亮身份、争表率活动, 形成师生党员齐头并进的党建氛围;发挥教师党员师德师风的示范作用, 学生党员积极创先争优, 探索适合工科学生的党建舆论导向;扩大党建工作的宣传面, 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公寓和学生寝室, 在公寓宣传栏张贴党员联系制度和党员寝室挂牌, 在新生入学之际给新生发放入党导航手册等;其次, 在学生中培育和树立党员典型, 发挥榜样在立德树人中的导向作用, 形成“发展一个, 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最后, 充分利用新时期新媒体效用, 通过在网上开设理论学习园地、网上党校和微博、微信等红色阵地, 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总之, 在学院所及范围内大力弘扬红色主旋律, 营造良好的党建育人氛围。

(二) 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形成党建组织育人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建设的基层单位, 担负着凝聚团结大学生, 宣传组织大学生,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广大学生中去的重要职责。在高校基层组织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首要应当从选优配强党建干部队伍着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党务干部的素质直接体现了一个党组织的基本素质, 党务干部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组织形象, 所以选拔优秀党员从事党务工作是一个组织生命力和权威性最强有力的象征, 可以将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表现突出人员作为党务干部的后备人选, 以使其在从事相应工作时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更有工作权威带来的号召力;在基层党务干部基本由兼职人员担任的情况下, 要创造条件配备专职组织员和研究党建工作队伍的专职队伍, 加强对党建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 以保障党建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规范党员发展制度, 严格党员管理, 选代表, 树典型, 在学生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育人氛围, 在学生的心目中, 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是一种标尺和导向, 从而教育学生自觉地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选人育人过程本身也在深化学生对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理解;最后, 发展党员工作本身对发展对象本人是一次理想信念教育, 对参与发展工作的党员更是一次再教育和再学习的机会。在选苗育苗过程中, 要将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员标准的认定与工科学院学生工作重难点结合, 结合工科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相关要求, 特别对于在学风建设、公寓管理、文明自律和创新创业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其入党, 将党建工作的铺设和调动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创新上来, 潜移默化中深化和优化党建在工科学院的育人作用。

(三) 下移党建工作重心, 谋求育人覆盖面

十八大后, 中组部和中宣部就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提到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 之后, 各省市就高校党员发展规模等适度做出了调整, 在党员比例缩减的情况下, 工科学院在本身对入党积极性就不很高的情况下, 对照党员发展标准表现出了畏难情绪, 甚至少部分积极分子各方面表现还可以的学生放弃了入党的意愿和要求。在这样的情势下, 少数党员在广大学生中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我们实现党建育人工作十分不利, 在此, 要将党建工作适时下移, 主要几个工作着力点为:首先, 提升积极分子确立标准。提升积极分子作为党员发展重要源头的重要地位, 让广大学生将原有的向发展入党靠拢转为向确立为积极分子前进, 提升整个党员发展过程在育人中的带动作用;其次, 将重点发展对象的标准适时放宽, 给更多积极分子入党前答辩和接近组织、接受组织培养教育的机会, 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最后, 做好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不仅要在入党前对积极分子加强全方位考评, 更要在发展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为学生党员的立岗定责, 以保障党建育人的高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王兴杰, 陈小鸿.轮高校党建育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 7 (1) :46-50.

大学工科专业 篇5

4月19日至24日,由河北工程大学和河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我校理学院承办的全国工科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资深专家座谈会在邯郸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二十余位资深专家参加了座谈会。我校副校长张永强会见与会专家,副校长何立新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会议期间,专家们就工科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教材建设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工科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评估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及工科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相关问题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4月24日上午,我校召开主题为“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吴从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胡毓达教授、同济大学徐礼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施吉林教授、天津大学马逢时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石生明教授等六位资深专家与理学院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座谈。与会专家和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数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如果长期不搞科研会导致教学水平落后,作为工科大学的数学专业应当与学校的优势学科联合开展研究工作,发挥数学专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大学工科专业 篇6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量化模型

本文讨论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运用EXCEL 和 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量化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

一、引言

就业竞争力也称就业能力,符合雇主或市场的需要,对其拥有一定的吸引能力。楼锡锦认为, 它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并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虽然两者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都有一个核心词,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又有多少。具备哪些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是可以具备最强的竞争力,这是本本研究的初衷。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前期文献的整合以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对本研究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工科大学生: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学生主要是本科工科专业的学生。

本研究中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能力、社会背景、学历、其他主观因素等五大项,用C1、C2…C5代表其权重;主要包含性别、学历、综合能力、就业态度、学生干部、奖励情况、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学习成绩、社会背景、科研竞赛、适应力强等十几个小项。

四、总结

从本次文献学习以及调查分析不难看出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自古便有“以德服人”,做事必先做人,因此大学生在大學期间除了扎实专业知识还要修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多把握机会来锻炼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最为初级的结果还是能看出一些现象; 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社会背景、沟通能力、求职态度和对环境的适应度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比较显著影响, 特别是适应性和求职态度对其就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多用人单位都在这两项上做了补充说明,也有不少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渴求度较大。研究也显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专业成绩和社会实践经作用并不别显著,特别是专业成绩,用人单位并不非常在意,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类型与学校教育人才类型不完全匹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虽然不显著,但是还是呈现正相关。

大学工科专业 篇7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失衡,生产实习机会少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此外,高等学校的教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虽然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增加了,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社会和企业相脱节,导致企业不得不对刚参加生产实习的大学生重新塑造。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学校在对工科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基础教学部分,然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由于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基础阶段学习无可厚非,但是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精力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学科的学习存在缺陷,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学生为了满足日后就业时一些企业对英语的要求,将基础阶段的学习大量用于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过程中,而忽略其他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

(二)企业接收工科实习生有限

工科学生实习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对生产流程的熟悉并且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工科实习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其进行生产实习的难度更大,企业的要求更高。企业在选拔工科实习生时自然希望他们能够很快找到位置,进入角色,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故,也不希望为此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由于我国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有时企业只是碍于合作关系接纳实习生,并不能真正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 因此,学生往往成了从事办公室端茶送水或者收发文件的文职工作者。工科学生实习不能接触到生产一线将使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降低。而企业在日后招聘的工科毕业生也只是形式上参加过“生产实习”而未真正接触过生产实习。这就在现实中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企业急需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学生难以找到真正愿意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

(三)对实习的认识有待提升

大多数工科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时能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学生一般会考虑实习单位的规模、岗位以及与专业的契合度等,也有些学生更看重在实习期间能否在生产一线真正参与实习。可见,大多数学生是理性的。但是,部分学生则是“眼高手低”,把眼光放在名企的实习上,忽略身边的一些实习岗位,出现一些公司被追捧,而一些同样需要实习生的公司被忽视。以至于仅有少量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大多数学生错过实习机会。另外,部分工科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准确。有的学生认为实习仅仅是一个过程,只是为日后找工作时能在应聘简历实习经历一栏有内容可填。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接受过早地参与车间生产一线实习,怕苦怕累。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首先,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的,接收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尤其是工科实习生, 对上岗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正是工科实习生所欠缺,需要在实习岗位上锻炼的。其次,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用人单位由于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也面临着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安全问题。第三,实习效果不理想。由于企业需求与学校在教学之间存在衔接上的不对称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2.学校:高校对实习管理不灵活,评价体系不规范。 实习效果是实习制度的灵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实习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单一选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多元化选择,理应对高校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学生存在“走过场”的心理,学校对于实习又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存在部分学生做虚假报告等不良现象。有的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存在缺陷,缺乏足够重视和长效机制,往往是派送一两届学生之后,就由于校方或者企业的原因而中止了合作。校方再联系新的实习单位后,一切工作都要重新开始,学校与企业又面临着熟悉、磨合的新问题。

3.学生:首先对实习认识不够明确。实习应该是在实践中应用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检验、丰富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然而,部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实习是“走过场”,在实习岗位上成了“看客”,造成实习的效果不理想。其次过于看重实习企业规模和实习岗位高低。一些学生盲目地追求实习单位的规模和实习岗位的高低,而忽略实习的本质,以至于他们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过程中错过很多能够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不足, 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差,不认真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还给实习单位留下不良印象,为以后实习工作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1]。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改进工科学生实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首先,学校应建立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学生实习进行宏观组织与管理; 二是制定专门的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和规章;三是建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各二级学院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且开展专门的实习教育课,可纳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认识教育,以及实习单位的选择和学生自身定位等方面的教育。

2.本着专业对口原则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这样做一是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索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人员稳定、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可实战训练等特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探索良性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是科学组织实习的保证。第一,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接受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或进修,当企业遇到实际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 配合企业做一些研发、改进等工作。第二,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定制培养的方式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定期向企业输送能够适应企业生产实践要求的实习生,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实习基地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学校每次为联系实习单位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编写具有针对性实习大纲和实习讲义[2]。

4.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学校在将学生输送给实习单位后,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学校应协调好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如何融入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中。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实时的考察与考核,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虚假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前,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和学生一起举行座谈会,就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情况、实习效果以及今后实习安排进行沟通[3]。

5.科学制定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现阶段许多学校对实习学生以“实习考核表”和实习日志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其无法对一个学生的实习进行准确的评价。学生实习应该对有工科生产实践特点的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案例等进行综合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大学工科专业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背景教学,兴趣

一、引言

实验物理是相对于理论物理而言,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实验物理主要是从实验上来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并对物理理论课中的一些公式定律加以验证。大学物理实验涵盖了大量高等数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而此时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停留在高中纯物理知识的掌握上,物理知识不丰富,又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如何衔接,过渡,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物理理论的同时又能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知,物理实验教师如何上好实验课,使物理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刚踏入校门的工科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课有着无限的期待和憧憬。目前高校普遍采取一般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师只是照实验书本讲授实验。实验教师大都是理科背景老师,无相关工科专业背景知识,采用纯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无法结合相关的工科专业背景知识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是纯物理知识,只能起到对书本上一些物理定理公式的证明和验证的作用和效果,比较晦涩难懂,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无法和相关工科背景联系起来。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做实验像完成一次大作业,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大学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涉及许多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的同时,能联系一些专业知识,一起教授给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的实验兴趣,更能体现综合性很强的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理论联系时际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实验效果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实验课打好基础,同时又能解决学生对专业的憧憬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呢?本门我们总结了一些实验教学经验,探索了一种新型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本院物理实验室开设了力热光电三十多个实验。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一直致力于探究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教学与我院各专业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小博大,对同一个实验的教学,结合不同系部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设计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授实验的同时,即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了该堂物理概念知识,又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一步给学生阐释了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使物理理论知识承上启下,有繁化简,和各专业之间巧妙地链接起来,实验教学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学生做实验由被动转变成主动,学习兴趣高涨,和其他专业实验承上启下,起衔接的作用。该课程在培养工科人才的培养上重要的一环。对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验动手能力,如何针对不同的工科背景学生设计大学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目前高校普遍采取一般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高校实验教师都是理科背景老师,无相关工科专业背景知识,采用纯物理教学模式,无法结合相关的工科专业背景知识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是纯物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无法和相关工科背景联系起来。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这就要要求实验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的同时,能联系一些专业知识,一起教授给学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下面我们举若干个例子。

实验一用惠斯顿电桥测电阻

目的:(1)掌握惠斯顿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自己组合惠斯顿电桥测电阻

原理:

惠斯顿电桥是直流单臂电桥,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四个箱式电阻组成桥臂,检流计所在的支路为电桥,电源在另一支路上。当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时,电桥达到平衡。求待测电阻公式为

为消除比例臂电阻误差,交换比例臂电阻,电桥二次平衡,待测电阻公式为

两式相乘,有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通常,实验教师给学生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时,只讲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做法。学生做实验主观意愿不努力,“看”实验的人多,做实验的人少,小组里通常是一个人做实验,其他人抄数据,学生像完成一次物理大作业。即使实验教师多讲授惠斯顿电桥测电阻的重要性和方法,如箱式电桥的使用,要求测量精度的准确性等,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只是建立在物理理论知识的联系上,只按物理理论的思维来认知该实验,认为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只是配合物理理论教学,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多少联系。学生动手做实验就表现得比较消极。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确存在着实验思想单一,实验方法机械,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达不到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实验教学效果较差。

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我院各系专业的不同,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找到物理理论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讲授物理实验,就能提高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物理是一切专业课的基础,是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同是一个实验,学生做实验的主观意愿增强,“看”实验的人少了,做实验的人多了,通常是一个学生做完,另一个学生自己再重做一遍,掌握实验的结构和原理,力求记忆深刻,真真实实地学到自己的心里去。学生做实验的主观意愿增强,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例如:

(1)在给电气系学生讲授该实验时,在讲清该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后,再结合一些无线电的知识,讲授电桥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如果将电桥桥臂电阻换成二极管,电桥的电源支路接交流电端,电桥的桥支路改成输出端,外加电感线圈滤直。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理论上就能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直流电桥的桥臂电线不能过长。导线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分布电容,这就相当于各桥臂上并联了电容,不再是纯电阻电桥。因此,除了电阻平衡外,还需要电容能平衡。

(2)在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授该实验时,在讲清该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后,再结合微机接口原理的知识,讲授电桥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因为计算机系统要把外设与微机连接起来,只能通过接口电路。如果信号随交流电的正半周输入,负半周截止来传输的话,计算机的频幕上就会出现“黑屏”现象。如果将电桥桥臂电阻换成场效应管,电桥的电源支路接信号的输入端,电桥的桥支路改成信号输出端,使信号随交流电正负半周都有输出,计算机就不会出现“黑屏”现象了。

(3)在给工程类的学生讲授该实验时,在讲清该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后,再结合工程机械的专业知识,讲授电桥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如果将平衡电桥的桥臂一端换成电阻应变片贴在大桥受应力最大处,电桥的桥支路中的检流计换成警示元件(如灯具,闹铃等)。应用电阻应变效应,在载荷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即当桥上的车增多时,桥梁受到的应力增大从而改变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就破坏了电桥的平衡,警示元件会发出相应报警警示,提示大桥管理者及时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以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种种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案例,阐明了物理与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还没有上专业课之前教授给学生,能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启迪了他们对自己各自专业的认识,学生做实验热情高涨,主动性增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实验二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目的:(1)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金属丝的正应力F/S和产生的线应变0L/L成正比,即

式中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

实验证明,弹性模量与外力F,物体的长度L和截面积S的大小无关,它只决定于材料的性质,它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在公式中F,L和S可用一般的仪器和方法测得,唯有o L是一个很小的量,要用光杠杆法测量。

光杠杆就是一固定在T形架上的平面镜,支架下部的三个尖角构成一个光杠杆,它和带叉丝的望远镜配合使用。当金属丝受外力而伸长后,光杠杆的主尖角随金属丝下降0L,平面镜转动一角度@,根据光反射定律,在望远镜中观察到叉丝变化0n,由数学公式推导,得

代入上式公式,得

由上式可见,只要测得F、L、D、d、b和l,就可算出待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通常,实验教师给学生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时,只讲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做法。学生难理解杨氏弹性模量这个物理量,对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原理也不重视。“看”实验的人多,做实验的人少,甚至有个别学生做一些不该在本实验上该做的事情。实验测量误差大,做完实验学生也不能理解杨氏弹性模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

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方法:

强调杨氏弹性模量这个物理量的名词解释,再根据我院各系专业的不同,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教授学生杨氏弹性模量这个物理量的用途。

在给电气系和机械系的学生讲授该实验时,在讲清该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后,首先重点解释杨氏弹性模量这个物理量的概念,然后阐述测量杨氏弹性模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和它的用途。它用在结构选型当中,设计机床的主传动轴时,不能随便拿种材料做主传动轴。这就要选型。根据这根轴在运转的过程中,受到的应力计算出应该选用什么型材的钢来做主传动轴。

二、结论

大学工科专业 篇9

1 依据专业特点,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物理在多数工科院校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就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此时, 由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应该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以后的发展方向等, 以此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专业思想, 这样才会有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积极性和思想动力。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当把物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潜移默化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例如对石油工程专业, 可以把石油的性能参数测定与热力学知识相结合;对于计算机专业, 可以把光盘的工作原理与激光的知识相结合, 把硬盘的存储记录原理与磁性材料知识结合, 把鼠标定位原理与光学知识相结合等等;对电子技术专业, 可以将常用的电子设备比如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工作原理与电磁感应涡电流的知识相结合。通过这样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加强前后知识联系, 让学生预先了解他们将要学习的有关专业内容,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大学物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反过来讲, 学好物理也是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的理论基础。

2 依据专业特点, 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对于工科大学物理的内容选择, 要在大学物理水平上, 精选那些能为学生切实打好物理基础的内容。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仍然沿用几十年前的教材体系, 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的少数部分内容组成, 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的比例差别比较大, 现代物理技术和物理前沿内容涉及很少, 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 特别缺乏与专业相配套的应用内容, 缺乏与各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这种状况已难以适应高校工科不同专业对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针对缺乏与大学物理相适应教材的问题, 首先可让一些有专业功底,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 结合物理教学经验编写一些介绍物理与专业相适应的专题教材, 可以采用先自编教材, 经过几届学生的试用, 再最终修改完善出版;其次, 以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也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有利于拓展视野, 拓宽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依据专业特点适度调整教学内容, 合理规划教学侧重点

大学物理是工科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承担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师往往缺乏对高校其他各专业知识的了解, 因此, 大学物理教学中, 对每个专业的学生统一采用相同的授课计划, 相同的授课内容, 相同的授课重点, 而且物理教师在强理科知识背景下, 在教学内容取材和设计上, 往往又会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 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理工科专业在保持内容体系基本完整的前提下,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联系情况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应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对物理学的各部分内容有所侧重和增减教学内容。例如, 化工专业的学生认为热学与专业课程联系最为紧密, 而力学和电磁学往往与专业联系不大;电子电气专业的学生认为电磁学联系最为紧密, 而力学、热学、近代物理与专业的联系相对较低;机械机电等专业学生认为力学和电学联系较为紧密。电子工程专业用的电磁学光学需求多一些, 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可加强这两部分的教学;信息专业的学生认为电磁学联系最为紧密, 振动和波动联系最低;理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近代物理是联系最低的, 其他内容与专业联系程度差别基本一致。大学物理同时还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 也应该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增减教学内容。例如对电子电气化专业的学生可以减少热学中部分内容, 而增加热敏、光敏传感元件和收音机接收原理等内容, 并运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知识介绍示波器及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结合带电导体表面电荷分布规律及静电屏蔽, 增加仪器仪表的静电屏蔽等内容。对机电自动化专业可以减少光学中部分内容, 而增加刚体力学知识通过对教学内容有所增减和侧重, 使学生觉得物理与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 使物理教学兼顾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技能的需要。从近代物理角度, 通过在近代物理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中添加普物化、工程化的内容, 给学生初步建立近代物理的思想和方法, 而不是像传统上一样, 直接从假设概念出发进行数理逻辑推导。例如狭义相对论不仅需要新的数学公式, 而且需要新的物理思维, 可以首先通过对参照系和以太做些预备性的介绍, 借以从经典思维过渡到相对论思维, 从时空观相对论能量和动量来论述狭义相对论, 可以使学生摆脱用经典思维来看待相对论问题的困扰。另外, 从相邻学科中研究收集物理学的分支学科, 例如粒子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固体电子学等, 和天体物理、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前沿内容, 及时整理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并编入教学内容, 作为与专业相关的专题介绍。

4 依据专业特点适当把握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条件, 好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举例式教学法, 工科专业离不开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 专业课教师和基础理论课教师都应具备将本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的能力, 从生活中发现和收集大学物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具体事例, 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给材料类专业学生讲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内容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材料中的分子链受到外力的作用, 其内部产生抵抗外力的内应力。外力与内应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对比式教学法, 所谓对比式教学法, 即通过假设与所得结论相反的结果得到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种专业的教学, 很多情况下书中的推导按部就班进行,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适时地采用对比式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时事教学法, 结合时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果;在给机电专业学生讲授动量守恒的内容时, 可以介绍我国的嫦娥计划, 突出讲授火箭飞行是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为确定火箭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假设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或者是火箭在没有空气及地心以外的自由空间运动, 求出火箭飞行速度理想速度或特征速度得到火箭飞行速度的上限, 学生对与时事结合的事例讲授尤为感兴趣。拟人式教学法, 在给材料类专业学生讲授热能部分的内容时, 可举例如下, 高聚物的链段在玻璃态时是被“冻结”的, 加热给以热量, 连段运动汲取了能量在Tg附近就开始有少许活泼的链段“蠢蠢欲动”、“迫不及待”, 再加热至Tg以上温度, 热能足以使全部的链段运动起来, 链段就开始“为所欲为”、“自由得不得了”, 温度越高, 能量越大, 链段运动得也就越“活跃”, 拟人式教学法生动形象, 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更易于理解。

5 依据专业特点适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依据专业特点, 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习题库系统, 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调整, 因此不同专业的习题库内容也略有不同。

通过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结合, 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为大学物理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树立专业学习目标, 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S

参考文献

[1]姚青荣, 潘顺康.工科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学研究, 2009, 32 (3) .

[2]郭建军.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物理特色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8) .

[3]赵凯华.首届“全国大学物理教学优秀论文奖”的组织和评选情况汇报[J].大学物理, 2002 (08) .

[4]许安涛, 申小海.试论大学物理课堂提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10) .

[5]史建新, 陶平.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 2010 (34) .

大学工科专业 篇10

一、对理工科的观念认识

“学了数理化, 走遍全天下”是否已经过时?通过调查部分理工科专业大学新生, 笔者发现71%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前听说过这个说法, 其中17%的新生认为这个说法有意义, 并在填报志愿时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涉及是否还相信此说法的调查中, 36%的新生表示不相信;约60%的新生表示不清楚、没有实际意义。还有调查显示, 80%的新生认为理工科将来在社会上是有用的。对于理工科观念认知的迷茫性和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是按照自身对理工科的认识来选择专业, 而是听从老师、家长、朋友建议等外界因素来选择, 甚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去填报志愿。有调查表明, 大学新生被所填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为45.12%。“依据自己兴趣爱好”填报志愿者的比例仅为22.12%。填报志愿的非意愿性、第一志愿录取比例偏低、依兴趣填报志愿比例偏低的趋势导致新生群体对所学专业没有充分认知, 兴趣不高, 学习压力较大, 进而影响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水平, 增加学习压力。

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学科认识问题、学习难度问题、社会认可度问题、就业问题等。在调查中, 当笔者没有引导新生思考对理工科的认识时, 他们对心理压力的排序为: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一般认为大学生对于所选专业应该有一定认识, 主要包括学科特性、交叉学科的发展情况、学习兴趣、学习难度、社会需求度、就业情况、发展深造前景。了解这些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专业方向、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扩大就业面、获得较好发展深造机会。当学生对此有一定认知时, 笔者又做了一次调查, 大部分新生认为, 首先应该加强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约有22%的新生表示会重新选择专业。

二、专业认同与人际关系适应

专业认同指大学生对所选专业接受、认可的心理过程, 通常表现为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课程的专业性强,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认同度。但由于种种原因, 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缺乏了解, 无法产生较高的认同度。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显示, 有35.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认同度的降低会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产生人格心理上的不良变化, 使人际关系适应出现问题。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 理工科新生中有5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一般, 仅有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很有兴趣。同时另一项调查显示, 如果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则80%的学生认为即使专业学习有难度、心理有压力, 也愿意克服。可见, 就业因素是影响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 多数大学生对于专业认识多是从就业层面考虑, 很少有对专业本身的深入认识。

人们普遍认为, 文科生更富有感情, 善于思考社会现实和精神世界, 更容易宣泄感情;理科生严谨、沉闷、执著, 更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 感情宣泄渠道较狭窄。在对部分理工科专业新生入校8个月后的调查发现, 35%的新生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出困惑;65%的学生只认识一小部分所在院系同级学生;55%的学生认为和本专业小部分同学关系不错。在有关课余时间人际关系调查显示, 在课余时间55%的学生和室友待在一起;20%的学生和本院系关系较好的同学待在一起, 只有5%的学生和其他院系或专业的同学待在一起。在接受调查的新生中, 多数人认为产生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学习压力, 54.54%的新生因为学习问题觉得压抑和烦恼。专业认同度偏低导致理工科新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 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适应方面出现问题。

三、网络伦理和网络游戏

据统计, 截至2009年年底, 中国青少年上网人数达1.95亿人, 占总体上网人数的50.7%。可见, 青少年是我国最主要的网络群体,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二空间”, 上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网络里, 大学新生要面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网络等多重伦理关系和矛盾。部分大学生因为上网而变得孤僻、寡言、疏远群体;当心理压力需排解时, 往往会选择沉溺于网络世界, 被动消极地调整自我。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和大学新生身心成长的特殊阶段性, 网络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信息存量的巨大、交流可以跨越多种限界、信息交换的自由性都会引起大学生心理失调和伦理失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意识又会对网络所体现的社会和人的关系标准产生冲击。某些时候大学生无法区分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 会造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混乱。

调查显示, 理工科新生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的比例分别为7.4%、25.92%, 85%的新生认为玩游戏会影响学习。上网的最初动机主要是减轻学习压力和查询所需信息。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 上网逐渐成为转移压抑心理情绪的方式。由于缺乏对排解压力方式的正确认识和经验以及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不高, 理工科新生容易受到误导和干扰, 往往就以玩游戏、看视频来消磨时间和排解不良情绪。网络的积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反而加重了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

四、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 新生尚未建立完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着很强的可塑性。除了保持原有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还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 健全价值观教育体系

人的主体活动受价值观念影响很大, 尤其在现阶段社会普遍呈现价值观虚无、扭曲倾向的时候, 加强对理工科专业新生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尤为重要。引导大学生向外关注社会、向内自省, 提升精神境界, 培养明辨世事、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

2. 引入专业认同教育

专业认同是大学生学好本专业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较高的专业认同度必然增加大学生在所从事的科研、工作领域取得更多成果的可能性。

3. 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做到文理交融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理工科大学生应该首先完善自我,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其次培养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人文精神与专业技术能力应该有机结合, 不可顾此失彼。

4. 加强网络时代伦理教育

网络生活是“数字生活”理念的突出表现之一, 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网络问题的关注应上升到社会伦理心理高度来看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网络伦理教育, 培养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及其带来的观念冲击, 形成正确的网络伦理心理, 指导自身的网络行为。

5.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要多体现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不宜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市场化。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科学技术进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社会需要大量理工科人才。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过硬的科学技术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理工科专业大学新生曾经具有的优越感受到了冲击。他们面临着专业、学习、就业等压力, 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 深入研究理工科专业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工科新生,心理健康,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勤, 童腮军.高考学生专业选择与专业兴趣相符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9) .

上一篇:企业会计监督的完善下一篇:装备制造企业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