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2024-07-12

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精选四篇)

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篇1

一、要想塑造角色, 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有境界自成高格”, 戏曲演员必须在加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 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为自身的表演增光添彩。我认为, 戏剧演员的艺术修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 思想品格的修养

首先, 情操的修养。情操, 是一个人的高尚感情的表现。作为一名戏剧演员, 应该将自己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感情, 倾注如于表演之中, 并以此为使命奋斗终生。其次, 情趣的修养。情趣, 是一个人的性情志趣。戏剧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 戏剧演员从事的是一种高级的意识形态的工作,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戏剧演员要努力培养一种高尚的情趣, 深入净化自己的意识, 进入纯粹的艺术世界, 以塑造更多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再次, 情怀的修养。情怀, 简而言之就是“职业道德”。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必须要有戏德, 在表演时要与音乐、舞台美术、灯光、道具、服装等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配角演员的协调合作, 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 使剧目更加精彩纷呈。

(二) 生活的修养

要想更加完美地塑造戏剧角色, 演员必须重视日常的生活积累。比如, 对于一些现代戏剧而言, 为更好地表现自己所要表演的对象, 戏剧演员可以深入到对象生活的环境中去, 观察其所生长的环境、周围人们的音容笑貌, 体验表演对象真实的思想感情;对于一些传统戏剧和古装戏剧而言, 由于表演对象及其生活环境已不复存在, 这时戏剧演员就要在平时多下苦功, 充分借助于有关历史资料、历史遗迹或其他艺术门类中的相关描述, 或其他人的转述进行仔细的揣摩。这主要是因为戏曲演员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艺术形象, 只有用真知灼见的眼光, 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 才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从而用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三) 文化修养

这里所说的文化修养并不单指一般的文字修养, 更包含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 以及一切与戏剧表演有关的知识。戏剧演员只有通过不断地文化知识, 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为自身的表演增添助力, 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要想塑造角色, 必须对戏剧的程式有严格而灵活的发挥

戏剧表演讲究程式, 这不仅是众多戏剧演员长年的经验总结, 更是生活艺术化的结晶。但是,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程式化也在不断的进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这一点, 广大戏剧演员必须能够严格而灵活地对其进行演绎, 从而塑造出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角色形象。具体来讲, 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动作的规范化

动作是戏剧表演的先行者。它能够把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行事目的用最直接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有利于戏剧演员的角色塑造。一个戏剧演员只有把握好这一点, 才能将剧情的跌宕起伏与表演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使自身的表演更加形象生动。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动作的规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动作之间就像一个链条节节互扣、环环相生, 戏剧演员在表演时必须要遵循表演的规定, 紧紧跟随剧情发展的线索, 合情合理地做出行为动作。与此同时, 戏剧演员还要在这种程式化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 使之更加规范、更加形象。只有这样, 才能在表演中塑造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二) 脸谱的模式化

在我国的戏剧表演中, 通常将角色按照性别、性格等条件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且每个行当内又根据年龄、职业、家庭出身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分为若干类, 这种对角色身份的划分,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戏曲艺术化装的程式化, 即脸谱。在日常的戏剧表演中, 演员必须要遵循所要表演的角色的脸谱及其隐含的角色特征进行规范化演绎, 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生动刻画角色形象。

(三) 服装的同一化

首先, 在一般的戏剧表演中, 演员的服装质地大多是同一的, 即绝大多数演员的戏装是由绸缎纺织而成的, 不管所要塑造的角色是九五至尊的皇帝还是流落街头的乞丐, 其服装的款式、纹样、色彩可能有别但质地都一样。其次, 由于种种原因, 在戏剧服装的设计和制作上, 同一戏装必须要尽可能地适应不同剧目演出的需要。再次, 不管戏剧演员要表演的是何朝何代的生活, 除旗袍外, 其他戏装均采用明代的服饰。最后, 中国戏剧舞台上演员的戏装不受传夏秋冬的限制, 不同的季节仍然要穿同一服装。针对以上几方面, 戏剧要想更好地塑造角色, 就必须在表演中根据不同角色的个性特征, 在遵循程式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创造和创新, 最终使塑造的角色既出人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

三、要想塑造角色, 必须恰当把握表演的分寸

其实, 戏剧角色个性特征的形成, 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 既有时代和历史背景的因素, 又有社会状态、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分析和把握角色, 一定要具体人物具体对待, 最忌类型化、简单化和概念化的主观判断。由此可见, 在戏剧表演中, 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要把握分寸, 一切从角色的内心出发, 真实地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 绝不能无中生有、娇柔捏造。只有这样, 才能演绎出生动而富有美感的角色形象。以《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为例, 此时的佘太君已年近古稀, 演员在表演时既不能雷同于中青年时期那个东征西讨、驰骋战场、挥刀舞枪的巾帼英雄, 又不能趋向于陶居安度或驼背折腰的等闲老妪, 而应塑造一位成熟老练、雄心不减, 具有将帅之才的老英雄形象。只有把握好这个分寸, 才能将人物个性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总之, 只有通过全方位提升艺术修养, 严格而灵活地遵循程式以及恰当把握表演分寸等方面的努力, 戏剧演员才能在表演时生动塑造角色形象, 展示戏剧的内涵并提升戏剧的艺术思想, 进而促进戏剧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戏剧冲突”透视》[J].剧作家, 2007 (03) .

[2]贾新光.《演员如何创造角色》[J].剧作家, 2007 (4) .

[3]汪克敏.《演员自我与角色创造》[J].民族艺术研究, 2006 (06) .

[4]冉常建.《戏剧假定性——戏曲演剧方法的哲学基础》[J].戏曲艺术, 2005 (04) .

谈黄梅戏舞台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篇2

【关键词】黄梅戏;演员;角色;塑造

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剧中的影视剧,人物形象都应当是典型的,人物必须能够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的共同属性,能够代表事物的本质。而演员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必须牢牢地把握人物,进而塑造人物,这对于剧本中的人物是否能够打动观众、深入人心,表达出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专业黄梅戏演员,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随着演出经验越来越多,越发热爱黄梅戏表演艺术,开始思考自己与所塑造的人物的关系:是否能够和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产生共鸣,是否能够在剧本的人物塑造的基础上,是否能够确切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发挥人物的作用,自己的表演是否能在舞台上立得住、站得稳,让整个戏剧作品因自身表演而出彩。

作为黄梅戏曲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一定拿捏好尺度,尺度拿捏出问题,不但人物形象难以征服观众,而且,会损害整个戏剧。以下是我总结出来几点的认识。

一 、熟读剧本、探索人物

在戏剧演出中,演员和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是一种微妙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不同的生活经历、人物性格心态、处事原则方法等等,都会造成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疏离感。黄梅戏大多是古装戏,现代人物与古代人物的生活经历更是相隔甚远,这更加大了演员理解人物的难度。

2010年,我在黄梅戏《千羽锦》中出演男主角季平的角色,这是一个古代的、神话中的角色,怎样和角色融为一体,这对我而言,绝对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演好季平,我就要了解季平,不但要了解季平在剧本中所做的一切,而要了解季平的内心与灵魂。

作为一个舞台剧演员,演活一个有血有肉有特点的人物,必须认真研究剧本,只有对剧本、对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把人物当成自己生命中最为熟悉最重要的亲人,朋友,这样才能深入到人物的血肉。

20世纪初期,俄国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表演体系指出了“体验派”表现方法,这个看法把表演堪称是一种“内心的”或“体验式”的表演从事,所谓内心的表演,是指表演是发自演员内心的,所谓体验,指的是它要求演员必须将刻画的角色的身体、情感和心智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这种内心体验法对于演员表现人物角色来说至关重要。譬如在黄梅戏《千羽锦》中,对于有时代隔阂的角色,如何能够根据剧本提供的各种线索,找到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习惯、兴趣等诸方面表现的性格特点,在深入分析、研究角色的基础上,进而找到形成人物性格特征的依据。该戏在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中获得专家好评观众喜欢,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因此,创造中演员要从自我出发,通过演员的身心情感来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完美形象。

分析精研剧本、对饰演的角色和与剧中其它人物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深刻认识,准确的把握、表达和传达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起伏,是演员塑造人物的最基本的要求。戏曲演员想要成功的塑造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人物,再创造角色,体现人物。并且要勇于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题,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只有塑造出上述所要求的人物角色,才能为戏剧戏曲添彩,才能得到观众对于演出的认可。

二 、练好戏曲表演基本功

演员创造一个成功的丰满的角色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唱是主要的艺术手段之一,根据剧目的需要,从人物本身的性格,情绪发展的需要会需要演员的唱腔,自古以来,在戏曲舞台上,受到人们关注最多是演员的声音。在古希腊的时候,给悲剧演员颁发的奖项中,有一项是专门奖给发音出色的演员的。利用演员的声音,塑造强烈的戏剧效果,能够让人产生令人震撼、或柔和悦耳,或诗意或引人入胜的效果,好的声音能够像施了魔法一样,使观众着魔痴迷。而黄梅戏的唱腔对于戏剧的演出尤为重要。

因此,不同的演员根据自有的条件有不同的唱法,这甚至能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可以说,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都必须在音乐旋律中,能够按照戏曲基本程式,一气呵成,清晰流畅的去完成。演员应当打好基本功,用综合手段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展现出戏曲舞台表演艺术所特有的表现形式。

我在2012年安徽省小戏、折子戏调研中表演的黄梅戏经典小戏《打豆腐》饰演主角王小二,这是一个顽劣、诙谐、充满市井气息的丑角形象,一举一动都令观众捧腹大笑,因此,一招一式都不能含糊带过。如何能把人物塑造到位,就对演员的形体表演、唱腔等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为将“王小二”生动形象的搬上舞台,除了苦读剧本,琢磨人物,更重要的就是“练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众所周知的道理,是演员成功的宝典。作为一名演员,一定要时刻训练自己的专业,切记偷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怕吃苦,通过刻苦的专业训练,才能在舞台上更好的发挥和展示自己,这是做演员的基本常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艺术极致的完美,才可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专业演员。

三 、演好戏,必须有“魅力”

除了令人信服的演技,表演的最重要的一项要素被人们称之为“台风”,也就常说“魅力”。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黄梅戏名角韩再芬女士。演员的“魅力”是抓住人心的一把利器,它无法用精准的语言解释却令人慑服。

作为演员,必须时刻牢记,演员不仅仅是戏剧中演技娴熟的表演者,还代表着某种超验的无法解释的力量。演员的台风,营造出魔幻的氛围,往往并不完全来源于技艺的高潮和才艺精湛,而是内在自信的反射出一种打上个人印记的“魔力”。

作为演员要想获得“魅力”,那就首先要从学会做“人”开始。除了精湛的技艺,人品则是一个演员获得别人尊重更为重要的元素。纵观中外载入艺术史的艺术家,都是德艺双馨的大师。所以,学“做戏”先学“做人”。

黄梅戏是我国的经典剧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塑造出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并为理想而勇敢奋斗,具有一切不可重复的个性特点的鲜活的人物,创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立体艺术形象,这本身就是意义重大的新世纪文化艺术工作。作为黄梅戏专业演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投入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时代洪流。只要我们认真继承,勇于创新,戏曲艺术将迎来又一个百花争艳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张鑫. 浅谈肢体语言对演员创作角色的作用[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篇3

一、鲜明的人物性格体现红色戏剧中人物台词的特点

红色戏剧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群众性艺术活动, 它体现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写实是它的重要表现形式, 所以红色戏剧中角色台词的特点主要是经典性、严谨性和形象性。总之, 鲜明的人物性格体现红色戏剧中人物台词的特点, 需要演员将此特点作为台词艺术处理的前提。

经典红色戏剧《红色娘子军》中, 写出了众多革命代表人物, 但却没有一个雷同的。即使吴琼花与红莲都属于旧中国底层社会的劳动妇女, 但一个是敢怒敢言敢爱敢恨的侠女, 一个是儒弱温顺的矜持少女;而洪常青与南霸天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出身、经历、职业和所处环境不同等等原因, 使他们说话的方式、所用语言、造句遣词等等也都不一样, 因此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在我们改编与排演的《红色娘子军》中, 我们查阅大量革命史实, 调查采访当时革命情况, 做到感情充沛,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听到吴琼花立志发奋图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悲愤交加的大段独白时, 观众的心情也为之激昂、振奋……

演员对红色戏剧中角色台词的处理, 包括演员对台词的理解、体验、表达和体现, 就是对红色戏剧中角色台词的深入理解。首先就要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入手, 只有把握人物的准确的语言行动, 才能把角色的台词说清楚, 让观众听得懂, 听得明白。所以在我们看红色戏剧剧本时, 就应该做到能“听”到不同人物说话时所运用的不同声音色彩、语调语势以及他们的呼吸状态和速度节奏;并能“看”到不同人物的不同音容笑貌和精神气质。而我们在处理角色台词时, 除了掌握人物的语言行动外, 还要创造出富有鲜明个性的性格化台词。

二、情绪体验元素激发演员丰富的情感世界, 把握准确的红色戏剧中的人物台词

红色戏剧中人物及情节远离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塑造角色之前, 做了大量的情绪体验元素训练。比如:“战争之后”的元素训练, 将自己置于战争结束后的一片废墟之上, 漫无目的的游走, 周围寂静无声, 一阵大风呼啸而过, 鼻腔里充斥着血腥味, 我下意识的抱紧了胳膊, 看着漫山遍野的残尸, 想哭却发不出声音, 仿佛身体被抽干了一样, 瘫软无力, 就连睁眼都成了需要耗费经历的事, 演员砰然倒地, 闭紧了双眼, 泪水终于溢出眼角。像这样的大量的情绪体验训练, 能够激发演员丰富的情感, 才能表现准确的人物台词。

我们深入到广大受苦人民群众之中, 感受他们的苦难与无助, 从生活当中凝练出真情实感, 再经过艺术加工, 才能做到让观众看到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时, 产生一种惊雷荡胸、撕裂肺腑的感受。

三、感受规定情境, 把握准确的红色戏剧中的人物台词

红色戏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要求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深的含义, 又要做到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振奋感人, 我们势必要做到将生活与艺术相融合, 既要弄清、弄懂台词的真实含意, 又要品出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既不能千篇一律的朗诵, 也不能只像生活中说话那样自然口语。要两者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处理才能使观众听得清楚, 听得明白, 而又感到亲切自然。

红色戏剧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群众性艺术活动, 它体现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表现形式多以写实为主。所以红色戏剧中角色的台词受着规定情境的制约。

我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大连本土的抗日英雄董秋农, 根据他的英雄事迹改编红色戏剧《董秋农》并进行演出实践。在此剧中改变传统的戏剧模式, 对规定情境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董秋农》分为三幕, 从现代到抗日时期, 在时间上跨越几十年。演员需要认真感受规定情境, 才能塑造准确的人物台词。在排演中, 我们从纪念馆、书籍中寻找时代特点, 具有代表性的道具, 帮助演员寻找人物感觉。一般以胸腔、头腔共鸣为主, 平时训练应以远处喊人为主, 加强开口训练, 注意抬软腭。

四、结束语

红色题材鉴于其严肃的教育意义、深刻的历史背景,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 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与熏陶, 红色戏剧文化应当由我们传承下去,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摘要:台词是剧作家刻画人物的基本手段, 也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据。演员对角色台词的处理, 就是要把剧作家写在纸上的死的文字, 通过演员自己的声音色彩、气息运用、语调语势、速度节奏的处理, 把它变成舞台上活的、富有性格化的语言。因此演员对台词处理的好坏与他塑造的舞台形象是否鲜明、生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影响演员塑造角色的主客观因素 篇4

一、影响演员塑造角色的客观因素

演员自身客观现实条。假若这个演员可塑性比较大, 他可能能够扮演多种角色;假如在某一方面有特别可塑性, 他可能能够扮演一类的角色;但他以上这些都没有, 也许他只能适应某一种角色。因此演员的自身客观条件直接决定着其对角色的把握。如在日常的表演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对外国知识不那么了解的中国学生非要扮演别国的角色, 一个身材很胖的女孩子要演气质女子的角色, 显然这是与自身客观条件不相符合的。

观众的审美水平。观众的审美水平对于观众来说是主观的, 但用在演员角色的创造上, 却是客观的。演员创造的角色是建立在观赏者的审美经验基础上的, 用文学的话说就是“一百个观众眼中, 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观众在看演出时, 呈现眼前的, 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虚拟性表演传达出的根据客观物象提炼概括的超像的具有象征意味的“角色”, 观众作为审美主体再从这种“角色”的领略中, 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在自己头脑中复现出客观物象, 再进而达到认识生活、理解人生的“意”。我们同样看一部电影戏剧, 对电影好坏的评价却大不一样。我的本科毕业大戏《我是海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演出的过程中, 舞台上的所有布景都是用我们手中的白色箱子堆积而成, 而我们想要传达的思想很多也是通过夸张或者虚拟的手法, 传达给观众的只是演员表演时极具写意性的虚拟性动作。从这些写意性动作中, 观众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等, 仿佛真的可以看见到剧中的花开月圆情景, 而有的人看出的却是虚伪懦弱、迷失梦想或更为深层的物象背后的角色意义。可见观众的审美水平直接决定着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当然演员创造的角色好坏还深受观众对这个演员的“喜爱”程度影响, 那个时候我眼中的演员对作色的把握, 甚至与她们的作品表现无关。

二、影响演员塑造角色的主观因素

1. 艺术责任感。

想要作为一个好演员, 没有高超的艺术责任感是难以使演员与角色高度和谐和统一的。作为一个演员首先要对广大观众满怀热爱之情, 对艺术要有献身精神, 演员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崇高和责任, 他就不可能一丝不苛、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艺术, 也就不可能以所把握的角色来感染观众。记得《我是海鸥》公演的第3天, 我们的男主角因为家里的突发状况不得不中途放弃演出赶回家。可是他的离开, 就预示着他所饰演的角色格利果林空缺, 那么一组同学的演出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就是在这个时候, 我们的班长毫不犹豫的担当起责任, 用最快的时间适应剧场, 适应环境, 没有时间休息, 更没有时间耽误,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场谢幕。或许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情, 可我却铭记于心, 并且深深感动。这就是一个专业演员应有的专业素质。优秀的演员就是应该对观众抱着高度的责任感。

2. 演员二度创作的能力。

谈及在戏剧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每个演员都应该深有体会。在创作中运用一定的表现技巧、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将已在头脑中形成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肢体、表情、语言等在舞台上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来,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每一位优秀的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 二度创作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演员塑造的“角色”, 也是考验演员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种秤杆!

3. 演员对观众心理的良好把握。

一个艺术作品表演的成功与否, 要靠演员同观众共同合力完成。演员无论登上什么样的舞台, 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入情入戏, 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鲜花和掌声, 观众也才能得到满足。演员要善于抓住观众的心理, 并以投入的状态打动观众的心灵。每个演员对自己角色的认真对待是对观众的负责。观众对演员的精神面貌视其可爱;对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视其可信, 这些就是表演追求的情的交流, 情的共鸣。就拿我所饰演过的外国名著片段《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来说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 克里奥佩特拉在剧中的角色演绎, 她的行为动机, 与安东尼的自我和本我的冲突迥然不同, 她因为太爱安东尼, 以至于将他一步步引向了毁灭。当克里奥佩特拉最终满足的时候却发现她一手造就了他的毁灭, 对此, 除了和他一同毁灭之外, 别无他途。人都有感情, 我感受到女王对于爱情的那份不安全感, 而在莎士比亚看来, 女王是真正的恋人和性情中人, 尽管喜怒无常, 却都是表象。最终, 在爱人死去后, 女王亦选择随他而去, 那个时候对于女王来说, 死是一种升华, 她是骄傲的离去, 没有丢弃自己的爱人, 没有沦为俘虏, 所以她喊出“我的丈夫, 我来了, 但愿我的勇气为我证明我可以做你的妻子而无愧!”我因为饰演女王这个角色, 而深深的感受到了一把爱情。也正是因为融入了爱里, 我把自己当成了女王, 我在被毒蛇咬死的那一霎那, 在爬向安东尼的那一刻里, 我听见了来自观众席的抽泣与掌声。虽然故事凄美, 但真情最美。演员真心感受到了。观众势必也一定会感受到。

总之, 作为一个演员不管他用什么方法, 只要能够正确的看待自身现实,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把握好以上主客观两大方面因素, 我相信, 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朴实、独特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我们就会自豪的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

参考文献

[1]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

[2]于是之.见我演程疯子[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7.

[3]龚明华论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0 (7) .

上一篇: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下一篇:绿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