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2024-07-28

提高政治教学实效(精选十篇)

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篇1

一避免大量事例堆积, 选择应有针对性

随着思想政治课改的逐步推进,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 更加注重开放性, 为了能调动课堂气氛,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往往会结合大量的事例素材, 来丰富课堂内容, 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但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 使得冗长的事例成为了课堂的主要部分。如在讲授“为坚强喝彩”时, 教学过程中会结合教学知识点不断延伸各种坚强人物的事例, 提出了大量的感动中国的坚强人物事迹, 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某某是谁吗?学生回答也仅限于知道或不知道, 然后教师再将这个人物的事迹叙述出来, 或是平凡人伟大的壮举, 或是伟大的人平凡的举动。这些事例再三重复, 学生们能做到的也仅是麻木机械地回答各种低效的问题, 最后教师在完成各种事例叙述后, 以一句话进行总结, 课堂就此结束。学生长时间面对未经过整合的材料, 也逐渐丧失了新鲜感, 最终导致各种先进事例和典型人物事迹丧失了其原有效用。为此,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 教师应避免将大量的材料堆积在课堂上, 尽管能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但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选择事例时, 应反复拿捏、慎重筛选, 确保所选材料可达到丰富思维和促进积极思考的重要目标, 成为通向目标的桥梁。

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应注意驾驭

小组讨论作为当前课堂教学较普遍的环节, 初期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打开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言论的课堂, 同时还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学生在老师的一声令下, 纷纷投入到了热烈的交流探讨中, 课堂讨论氛围非常浓厚, 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发言, 其他人仔细倾听。但当教师选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 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雷同的, 无任何创新可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学生本身并无较大关系, 主要原因还应当归结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若不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那么学生也就无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当然所获得的答案也就没有较大差别, 这就使小组讨论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显然, 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问题结果, 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其能够提出切身感受到的问题才是当前课堂的迫切需求。为此, 教师应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 易使合作流于场面形式, 失去原有意义。

三避免各种问题满堂飞, 设置问题要慎重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并且在课堂中多进行有效设问来调动学生思维。但在新课程改革之后, 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但不少教师将“学生答疑”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等了, 认为给予学生的问题越多, 学生的参与也就越多, 自然而然就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出来, 因此, 让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课堂。就实际情况来看, 课堂提问仅仅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或者说一种载体、一种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但形式却能表达和反映内容。而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得到有效的锻炼, 并不局限于通过“提问”这种方式, 也不在于提问的数量, 而更多的是如何设置问题, 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如果问题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究、辨别和验证;在设置问题时, 若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的可能性和问题深度的把握;若问题设置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或严重低于其认知范围, 特别是一些要求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若问题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那么这些问题无疑成了无用功。教师应本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原则, 对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内容精挑细选, 确保问题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为帮助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胆猜疑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而实现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也是新课标大力实施的本质所在。而提升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首先要认清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误区, 针对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积极去反思, 从而跨越误区,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 感受思想政治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初中政治课堂才能有效率、有质量。

摘要: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学误区始终存在, 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某些误区的严重制约。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措施, 希望能更好地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化解思想政治教学误区。

关键词:初中政治,实效性,教学误区

参考文献

[1]李艳.有关初中政治课中实效性的研究[J].大观周刊, 2012 (14) :58~59

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篇2

科学设计“学案”,提高中学政治教学实效

作者/ 林松波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陶行知先生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给我们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应用这一思想,更加科学设计“学案”,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根据知识产生过程来设计“学案”

从宏观层面思考,高中思想政治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这一概括性的表述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也符合高中学生政治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的实际。这明确告诉我们,高中政治课的内容是由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中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生活中,高中学生应该做一名正确认识自我的人,做一名有责任、有自尊心的人,做一名认识中国国情、热爱祖国的人,这些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自己到他人,由个人到国家民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各层次间,逻辑联系紧密。这就是高中政治课知识产生的过程。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这个过程,那就是“做”――在实践中反思与体验。

这就确定了“学案”设计的思路:案例――反思与体验――提升与领悟。这种设计,把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科知识的学习、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行动等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根据学习目的与目标来设计“学案”

从微观层面来说,具体一节课的学案设计,也要注意凸显学习的实效性。

1.明确学习目标,初步感知教材知识

每一课都有它的学习目的与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目标是根据学习目的决定的。如高一年级“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认识中国为何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而,“学习目标”是:(1)掌握世贸组织的作用和基本原则、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及其意义;(2)明确“引进来”要注意什么问题、“走出去”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3)学会辩证看待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4)理解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然性。

对于学习目的与目标,课程标准作了严格规定。(政治教学论文 )教师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出发,既要体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利于能力的培养,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学习活动,明确了学习的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2.学生依案自学,体验自主思考魅力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运用质疑而导其思。

在学案的“自学指导”里,教师把本框题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教材的逻辑体系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它的设置要求教师要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只有这样,“自学指导”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才能成为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

如在学习“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框中,其“自学指导”是:(1)世贸组织有什么作用?它有哪些基本原则?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2)加人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3)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这一格局的形成有什么意义?(4)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5)什么是“走出去”战略?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我国企业应如何走出去?(6)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什么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怎样?

学生对照“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自主学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这期间,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他们有的会对自己自学过程中读不懂、不理解的字句进行质疑,甚至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

3.完成分层训练,深化巩固学习成果

分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要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能力要求低的问题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等,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如笔者在高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框中,设计了如下课堂练习:

(1)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这一举措( )

A.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体现

B.是为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有利于我国在世界资本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D.表明我国商品生产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2)辨析: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相互排斥的。

(3)近年来,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新的贸易壁垒形式,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请你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学生完成上述习题后,教师要当堂进行评讲,并对答题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指导,如果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或想法写在作业本上,课下交给老师批改后再进行个别辅导。

三、根据师生教学互动过程来设计“学案”

学案是供学生学的,因而,学案的设计,不能由教师一手包办,更不能只是体现教师的意志,要调动学生“做”,促进学生参与学案设计,达到师生相互释疑,共享探究交流乐趣的新境界。

1.教学相长,共享探究交流乐趣。

知识源于生活。现实中有很多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突出重难点知识的事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他们喜闻乐见、有所感悟的新材料,充实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如笔者在讲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框题时,以新疆乌鲁木齐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为例,要求学生围绕这一事件,通过媒体、报刊、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耳闻目睹“三股势力”的暴行,自觉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行为习惯,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高度。

另外,教材里所设置的各个活动框中的内容、“专家点评”、“名人名言”、“相关链接”等栏目,是对正文疑难问题和相关概念、术语的运用、解析与拓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有选择地把这些材料所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以扩展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如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框中,我让学生分析课本97页虚框中的“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的一组图片,在学案里设置了两个探讨问题:

(1)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这些材料反映的情况,请你为我国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言献策。

学生在探究、讨论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使学生在新旧知识融合重组和内化中,获得更积极、更深层次的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分析分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挑细拣,演绎知识内在联系。

教师在学案设计中,也要体现主导与指导作用,要注意在学案的适当所在进行精要讲解,演绎知识内在联系。

经过课前的自学与探讨,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困惑”进行释析。怎么办呢?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平台,直观地展示该节课所讲内容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然后联系生活,有意识地穿插结合本地实际的时政要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充实课堂,明辨知识,精讲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易错易混点;通过分析、探讨,变抽象为形象,化晦涩为通俗,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辨析过程中,学会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加深对教材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知识的整合。

如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框中,我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如下:

学生根据老师的精要讲解,再回味自己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并在学案上作适当的记录,就可以使本节课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外到内,清楚细致完整地加以把握了。

总之,用学案导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炼、练习、巩固、归纳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重在培养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知识的掌握融入到听、思、做的活动中,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灌”进的,而是通过思考“悟”出来的,是通过活动“生产”出来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篇3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了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以时事新闻中的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中考、高考或平时教学测试中,很多考题都会设置一些情景材料,而这些情景材料很大一部分又来自时事政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把丰富生动的时事事例和教材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准确把握题意,提高应考能力。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识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教材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就设计:①货币是如何产生的?②金银为什么最适宜做一般等价物?通过启发学生思维,结论就很容易理解:由于金银在货币产生之前在自然界中就已存在,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由于金银具有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易于携带等天然特性,使它们天然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以及货币与金银的辩证关系。

三、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实践不仅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把知识转化成最终产品,转化成他们的成果,这是学生最快意的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对我国政府取缔“法轮功”组织这件事,可以引导学生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实施国家专政职能、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去考虑,还可以从本质上去看问题,从而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和“探究与实践”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应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对课本知识就容易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我在温州工作期间曾开过一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媒公开课,既结合温州实际,又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在讲到非公有制经济时,介绍了温州的正泰、奥康、红蜻蜓等知名公司并下载了大量图片;介绍到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兑争中其地位与公有制经济平等时,列举了德力西等全国十多家大公司(含国有公司)在竞争中胜出,其电器产品助神舟五号升空,以及德力西董事长被邀请到发射现场享受激情一刻等材料,这些材料当中既有网上图片,也有《温州都市报》有关文章,使学生对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个大概了解,以便加深理解,同时把相关的问题显示在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矿务局第四中学)

改进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篇4

一、改进政治课堂教学,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 不少老师习惯于轻车熟路, 较普遍地沿用“讲解———接受”的单项灌输教学模式。主要特点: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念, 学生记;老师布置作业, 学生做习题, 教师钻研考试题目。老师成了真理的传声筒,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难以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发, 不适应知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必须做到:

(1) 把“自我醒悟”的时间留给学生。很多学生反映政治知识太抽象, 不易理解。而教师总习惯于“我讲你听”, 老师讲得满头大汗, 学生未必深刻理解所讲内容。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影响学生智力开发, 不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能否真正掌握知识, 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去用心思考、领悟所学知识。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所以教师在讲课引导过程中, 一定要留给学生“自我醒悟”即“想”的时间, 学生在这个“想”的过程中, 大脑思维充分运转, 注意力高度集中, 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不仅掌握所学知识, 而且使思维空间得以开阔, 开发思维潜能, 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2) 把“问”的机会留给学生。有些教师认为调动学生主动性, 重视其主体地位, 就是教师多提问, 让学生多回答问题。而实际上这还是把学生放在了一个被动地位,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去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让学生提问, 忽视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问, 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教师应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中学生对未知事物和未知世界有强烈好奇心。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质疑, 质疑对于推进认识的深入与拓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提出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思考其答案的过程, 这必然拓宽了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随时观察、注意并发现学生对哪些问题有好奇感, 及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提出自己的设想。尤其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加以鼓励, 适当表扬。我们应遵循“让学生自己提问—激励其他学生尝试解答—查阅教材—修正自己答案—教师精讲”这样一道程序。教师要有种“不怕学生问倒, 就怕学生不问”的心理。

(3) 把运用知识的机会让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接受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实践中, 指导实践, 从而深化已有认识, 发展认识。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运用所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剥夺了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帕金曾说过:“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 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有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可采取如下措施:将有关时政的报纸杂志带进课堂, 让学生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 应用知识解决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习题。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应不定期扩展课堂教学空间, 开放课堂, 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讲《经济常识》中“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去访问、参观附近的企业, 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经济效益情况。然后让学生把所想所见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让大家共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验,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思维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4) 注重非强制性影响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以往的强制性教学管理下, 学生对老师产生服从、敬畏感,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而非强制教学, 可让学生产生敬佩、亲切感。在它的作用下,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主动参与。教师优秀的品格、真挚的师爱可使学生产生敬佩和亲切感, 用情感激励学生自由发言, 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对学生不能以罚代教, 应以礼相待。只有这样学生才喜欢政治教师, 从而喜欢政治课, 喜欢在政治课上自由发言、大胆提问。

二、点燃知识的火花

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去点燃知识的火花。学生身在校园, 亲身了解社会的机会极少, 而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紧密联系时政热点, 分析国内外大事。所以, 让学生了解社会时政的重任就落在了政治教师身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传播现代科技, 适时讲解国内外重要时事, 介绍专家名人事迹, 讲述成语、寓言、故事等。尤其是介绍现代科学知识, 不但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 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向现代科学进军, 如介绍使用电脑诊断、在宇宙飞船上种植蔬菜、激光的逐步广泛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等。教师要注意点燃知识的火花,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篇5

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切实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篇6

【关键词】实效;兴趣;语言艺术;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必须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而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是所有政治教师所面对的,现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衡量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只有有兴趣的学生才会勤于思考,自主学习,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不断去创新。各门学科都是如此,政治尤是这样。

1.精心设置导入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好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从而为整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时,播放十七大报告相关视频材料,使学生进入相关教学意境,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歌曲、古诗文、广告语、名言警句、讲故事、实物展示等。总之,精心设计一个形式新颖、具有新意的导语,是一堂好课的首要环节。

2.充分利用乡土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适当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素材。因为学生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兴趣,这使得学生参与的热情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使课堂活动的主体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占领,成了课堂的主人。

3.营造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高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心去和学生进行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兴趣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很快得以提高。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凡受欢迎的教师,教学语言讲究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说话是一门很大的艺术。同样的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给人的感受有所不同。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说得人跳起来;一句话可以是暑天甘露,一句话也可以是九天冰霜。因此,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政治教科书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述的,文字虽然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音调和语速。音调和语速的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重要的地方,声音应当较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放低。另外,教师讲授的语句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就会对句子的全意不能精确把握和理解。

三、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语句、语调等语言特点,集中注意力去抓听课的要点和重点。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就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了听课的效率。还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用圆圈或旁注眉批记重点、问题、感悟、见解等。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很多学生习惯于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所以要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归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既便于记忆,又能够在需用时信手拈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指导学生学会做题。漫画题是近年来政治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它利用漫画的形式,对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褒扬或讽刺,但是有些学生由于方法不当而失分。而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懂得漫画蕴涵什么道理,讽刺什么社会现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教学生四句口诀:“字画要看全,褒贬明心间。主旨要看清,回归教材中”。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又把政治知识的学习和做题方法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把课堂效果落到实处。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篇7

一、联系热点,体现时代性

热点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结合热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材料要广泛、典型,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的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二、善用媒体,增强形象性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必须考虑的。计算机多媒体己在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结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三、相信学生,调动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形成知识优势;二是师道尊严,形成心理优势。这两大优势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不能临下。有些教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四、讲透知识,强化科学性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讲清相关、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三要讲清理论和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随意地扩大或缩小其适用范围都容易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五、培养能力,坚持发展性

根据《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又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在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二)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靠临时突击。(三)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把它们分割开来培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四)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六、重视学法,发挥主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大量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象,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七、提高觉悟,坚持思想性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一个品行俱优的教师无疑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疑点问题。再次,教师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没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教师的教学就很难使学生信服;没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师纵有满腹经纶也无济于事。

八、严格要求,牢记人文性

浅谈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篇8

一、优化课堂预设, 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做好课前预设。预设即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对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但是预设不是事先设定, 不是必然发生;而是有利于课上生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好的预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着眼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预设的内容是教学的素材, 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创作。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规定的内容, 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整合, 使教学成为开发创新课程的过程, 使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同师生的主体性与生命力的张扬和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2. 要着眼于课堂结构的优化

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 教学预设应该是多维、灵活、开放、动态的板块设计, 要留有弹性空间。预案宜粗不宜细, 只需设计话题、活动板块、主问题等, 为学生探究交流提供一些思路。这样的预设才能使课堂结构收放自如, 既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也给了教师一片张扬教学个性的天空。

3. 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预设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留足余地, 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 以学生自主建构的良好认知结构为终点, 循序渐进, 让学生自主吸纳, 自主建构, 力求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二、优化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教师在上课时抓好开头, 把握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未上新课, 心有所向, 对一个课堂来说至关重要。视频、小品、歌曲、重点时政资讯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激发兴趣。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情境、方法, 始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主体教育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它必须由学生的参与来实现, 因此,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评价机制, 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 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提高教学实效。现在的中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 长时间的处于某种状态会有厌烦心理。如能适时地使用多种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甚至因人而异地组织教学, 必将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热情, 提高教学实效。讲授、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模拟、辩论、案例剖析都是不错的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 如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必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 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 诱发求知的欲望, 激起创作的灵感;反之, 心情就会郁郁寡欢, 智力活动便会减弱, 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能力减弱, 降低课堂效率。新课程呼唤充满快乐、生动、活泼、竞争的课堂环境。只有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互信、愉悦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被调动起来, 学生才能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 释放个性与潜能, 愉悦地学习, 提高课堂实效。为此,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 教师应尊重学生, 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宽容学生的错误。第二, 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第三, 创设情境, 提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中增进师生、生生情感,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按照“以学定教, 精练达标”教学流程的基本步骤, 可将课堂教学流程分解为五个重点环节进行研究:一是学生自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引导问题的设置、学生自学的引导及方法的指导, 自学的形式, 学生自学时教师的行为, 实验演示时学生的观察, 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二是定教内容的确定。包括学生自学效果的反馈、反馈的方式, 反馈问题及练习内容的设置, 怎样确定定教内容, 以及定教内容教师的处理策略;三是课堂练习。包括练习方式、练习层次、练习内容的设置, 题型结构, 试题的难度, 矫正方法及策略;四是课堂达标作业处理。课堂达标时间、内容、方式、方法, 问题或试题的难度, 达标检测人数比率, 效果情况, 是否具有学科特点;五是课堂整体流程。课堂结构的完整性、缜密性和集约性是否科学, 教学环节流程的过度、衔接是否自然, 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发挥到位, 优、中、学困生问题是否处理恰当,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等等。

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之原则, 所以我们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 活化教学流程。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在统一模式下, 既有学科教学流程操作的基本步逐, 又具有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 符合每个班级实际的教学流程, 提高教学实效, 这是每个一线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优化课后作业, 激发学生热情

作业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的作业迫切需要优化。表现为:

1. 作业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天天在感知社会中的各种现象, 天天要参与社会中的活动。随着知识、年龄的增加, 他们需要逐步学会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掌握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的正确原则。如果我们教师能把作业设计得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有关, 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事实证明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2. 作业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教师应适时地与时俱进, 采用多样化作业形式, 让不同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但是教师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 故作业的布置应分层次, 既照顾到学困生, 又兼顾了学优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 作业要人文化

无论做作业还是批改作业都是一种人文活动。学生从教师的批改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才华、修养等;教师从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感知学生的心灵。师生共同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氛围。同时, 通过批改作业, 学生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借鉴, 体会到同学间合作交流的乐趣。

总之, 提高课堂实效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 唯有不断的“活”水, 才有源源清渠。让我们一线教师更新观念, 大胆探索, 力争找到一条高效课堂教学之路。

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篇9

1. 把握一个“关键点”———营造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愿学、乐学,我认为与课堂教学氛围密切相关,这也是一节课好与坏的关键点。不同的教学氛围,学生总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者兴高采烈其乐融融,或者冷漠呆滞消极应付了事。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名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面发展呢?我尽力去关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情绪反应,竭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在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赖,让他们乐意和你交流、探究问题。二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加赞扬;对于难得一次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极力鼓励。三鼓励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一些课题。每个学期,我都让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问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作好充分准备,然后利用1-2节课时举行辩论赛或者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感染、互相传递积极的情绪。功夫在平时,潜移默化,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愿说、能说、会说,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自然水到渠成。

2. 培养一些“兴奋点”———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理论把知识定义为一种探究活动。即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于是,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怎样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学习知识、自主探究问题。

在实践中,为了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政治枯燥乏味的简单看法,我注意寻找和培养一些“兴奋点”,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让他们感到教学中的问题是自己面临的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而非教师强加的,自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对现实生活中不满意的方面,学生哗啦啦地像放开闸门的水一样说了一大堆:贪官污吏、自私自利、乱摊派……末了,学生颇为疑惑:我们这不是在发牢骚吗?这些现象暂时无法杜绝,我们应该怎么办?于是很自然地便导出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创新的精神来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拥护和支持改革事业。问题迎刃而解了。

3. 抓住一些“亮点”———关注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有人担心,陶冶人格、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要花费一些时间,如此一来,一节课可能完成不了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毕竟知识技能是可以量化的,而人格教育是隐性的,短时间内难以看到会给学生带来些什么。这种担心确确实实有一定道理。但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学中的道德因素,寻找教育中的“亮点”,把它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能够做到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变得更有爱心、更有同情心、更有责任感、更有教养。

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篇10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所以必须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差异性。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更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 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也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最佳方法。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组织师生互动教学, 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 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典型材料

进行互动式教学要选择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材料, 它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或是社会上的具体事例, 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具体事例引出疑问, 设计不同的问题, 设置不同的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比如讲我国经济发展时, 让学生们列举身边发生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说明经济发展了, 可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的说“河流被污染了”, 有的说“树少了”, 还有的说“天气反复无常, 自然灾害多了”等, 接着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吗?学生对我国一些企业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获得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同时也指出我国急需发展科学技术,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注重可持续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的迫切性。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树立科学发展观, 让学生们懂得发展经济不能单纯追求GDP的增长,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 借助多媒体充分开发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用丰富多彩的影像代替抽象的语言, 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加大了信息容量。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所带来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正是我们所想要的, 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习“诚信经营”对企业的作用及“诚实守信”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时, 鼓励学生列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德基快餐含苏丹红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所造成的恶果。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三鹿集团生产的牛奶产品中因含有“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身体健康受损的图片, 学生看了非常震惊, 气愤难耐。接着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三鹿集团宣告破产, 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的图片和资料以及整个中国奶制品严重滞销的资料。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不会真正取得成功, 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借助于语言,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 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所以教师要用平和、鼓励的语言, 提出启发式问题, 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就应该让学生阅读教材时, 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 反复地去体验和思考, 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四、优化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 因此, 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 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 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 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上一篇:广西肉牛产业发展对策下一篇:对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