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助学

2024-07-14

贫困生助学(精选十篇)

贫困生助学 篇1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救助,模式优化

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队伍庞大, 妥善解决贫困生助学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将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促进校园稳定、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贫困生助学模式的现行方式

1. 奖学金。

奖学金制度作为救助贫困生读书的一条重要渠道,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奖学金的救助方式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贫困大学生的欢迎。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 必须重视评选和考核的科学化和真实化。从而保证奖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做好奖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及事后的跟踪管理, 保证其应用的激励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1]。

2. 助学金。

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全日制的本专科院校家庭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国家都有明确规定, 依据月生活费额度确定是贫困生还是特困生。对这两类学生, 政府和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 使其生活和学习得到保证。其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 按照资助标准, 具体执行中, 最高可达每人每年4000元, 最低也可以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该项政策使一大批学生得到了救助, 体现了政府、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和扶助。

3. 国家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也是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救助的一种重要方式, 包括三种形式:学校学生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一般商业性贷款。而在这三种贷款方式中, 仍然以高校提供的无息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方式, 一般商业贷款则使用较少。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解决大学生上学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4. 困难补助。

目前高校中实施的困难补助政策, 是各级政府及学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 对在读大学生家庭困难和一些突发事件及特殊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给予的一定补助。其中包括两种补助方式, 一个是定期的, 一个是临时的, 补助标准可以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具体确定[2]。

5. 勤工助学。

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倡导和组织大学生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贫困生自我救助脱贫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际体现, 勤工助学的开展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 而且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6. 绿色通道。

所谓绿色通道就是让经济困难无法交纳学费的新入校的学生, 在不缴费的情况下, 顺利正常地进入学校读书。2003年7月, 国家颁布了这一政策, 高校在开学之际, 都要设立“绿色通道”制度, 确保困难新生顺利入学。

7. 减免学费。

减免学费也是国家对学生进行困难补助的一种方式, 是针对高校中家庭生活特别困难, 根本交不起学费的学生, 给予的一种救助。还包括烈士子女, 少数民族学生和孤儿等学生, 都是减免对象。

二、高校贫困生助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贫困生的认定缺乏科学性。

援助是要使真正需要援助的人得到帮助, 而这个需要帮助的人怎样确定, 也就是提高救助效率的重要内容。合理确定贫困生才可以实现救助的公平。但是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十分到位, 对于贫困生的认定缺乏科学性, 致使一些真正需要救助的学生没有得到救助。

2. 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难度大。

国家对于贫困生提供的助学贷款, 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 但是在实际实施中, 却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贷后管理的难度极大。有些学生毕业后, 由于就业及生活等原因, 导致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也有一部分学生故意拖欠或者有意违约, 不能或者不打算如期归还贷款。给金融部门造成损失, 影响了其为贫困生贷款的积极性。而在问题的背后, 则是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缺失, 后果非常担忧。

3. 勤工助学岗位的专业性不强。

勤工助学是学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脱贫的好办法, 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 为其寻找和提供专业对口的勤工项目。但是目前学生所从事的勤工助学项目主要有家教服务、钟点工、宿舍值班、教学楼保洁、校园环卫、市场保洁、校园绿化、餐厅服务、图书资料整理、阅览室值班等工种。对大多数人来说, 专业不对口。

4. 奖助学金的发放监管不到位。

目前在奖助学金发放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高校大都非常重视评选工作, 重视发放前的管理事宜, 对于奖助学金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常常被忽略, 特别是奖助学金的使用问题, 缺乏监督。奖助学金的不理性消费现象在一些学生的身上依旧存在。所以在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公平、公正同时, 要重视这笔钱的消费趋向, 帮助和指导学生, 正确使用和管理好这笔钱[3]。

5. 精神资助缺乏。

由于高校在对贫困生救助的措施方面更多地是注重了经济救助, 而对于他们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 因为被定位贫困生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不够重视。致使这一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尤其是社会捐助, 众目癸癸之下, 学生有一种接受施舍的感觉, 一些捐助者的作秀行为也极大地伤害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 使他们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纠结, 长期下来,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高校在这方面的管理恰恰有些缺失, 以为只要学生接到钱, 就完成了救助工作, 殊不知, 如果救助工作做的不好, 那么经济满足了, 心理缺陷了。学生读完大学也就成了一个心理严重不健康的学生, 等到他们走向社会工作以后, 不会有感恩的心, 相反会出现一些逆反心理, 畸形的奋斗发展, 导致出现大的错误。

三、优化高校贫困生助学模式的对策

1. 科学地认定贫困生。

对于贫困生的认定, 是做好救助的前提。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 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和调查, 科学认定贫困生, 避免一些不良人员钻政策的空子。学校的管理部门和辅导员等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力度, 使救助更有实效性。

2. 积极完善助学贷款的贷后监管。

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生的主要渠道, 要大力发挥其作用, 则要保障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其关键是要做好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在贷后管理工作中, 努力建立有效的催缴欠款机制。目前各商业银行对违约学生采取的催款措施主要是通过发放欠息、欠款通知书。如果能够取得联系, 则会通过电话等方式催款。除此之外, 对于违约学生的惩罚, 主要是以后不再对其提供任何贷款, 并且在高校校园网上公布违约学生名单。目前, 银行系统正在准备筹建个人信用系统。如果能够成功建成, 银行则会通过个人信用系统公布违约学生名单, 并且停止所有银行对其贷款。据了解, 各大银行虽然有意共同筹建个人信用体系。但是, 由于银行内部本身存在竞争以及银行之间需要充分的配合, 所以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 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手段, 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将非常困难。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对贷款学生及时跟踪去向, 掌握联系方式, 贷款到期提醒, 督促提前还款, 以减少违约现象发生。

3. 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勤工助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生活压力, 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但是学校还应该在这方面给学生更宽泛地提供助学渠道。增强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一些社会机构多取得联系, 给学生介绍更加专业对口的勤工助学岗位。

4. 健全奖助学金管理制度。

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 是对贫困大学生最好的救助方式。严格管理好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 并且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 使其发挥真正的救助作用。学院需要制定一整套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 保证公正和公平, 使真正需要救助的大学生得到资助。辅导员负有对获奖受助学生奖助学金的跟踪和管理的义务, 在认真监督下, 还要求学生自己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各方面总结, 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 由辅导员书写鉴定和跟踪意见, 并且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 同时和下一学年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联系起来, 考核结果合格者, 可以在下一年度继续申请, 如果不合格, 则取消申请和评选资格。对“国家奖学金”和“西部助学工程助学金”的评选和考核应更加严格, 因为国家规定, 获得这两项奖励的同学可以免交学费。所以在考核的基础上, 可以按照校内的考核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完善和健全奖助学金的考核机制, 是管理好奖金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极进性的有效方法, 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贫困学生实施救助[4]。

5. 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贫困生意志消沉,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自卑心理严重。应该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 使他们摆脱自卑的心理, 能够更加阳光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对于他们交往的边缘化问题, 应该积极引导, 正确对待贫困, 发奋图强, 以自己的努力改变面貌。学院可以通过组织讲座, 建立心理辅导室等途径, 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我国的高校领导都十分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 集思广益, 都纷纷开展助困工作, 并且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 (助) 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辅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解决了贫困生的读书以及日常生活问题, 但针对存在的问题, 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爱民.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构建新型助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7) .

[2]袁晓东, 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励志工作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1) .

[3]左惟.完善高校帮困助学体系[J].望新闻周刊, 2009, (2) .

贫困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申请书 篇2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是xx工程学院xx工程xx班的学生xx,xxx年出生于xx省、xx市、xx矿区、xx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我们四口和爷爷、奶奶住在同一个家里。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只能靠着家里的两亩来地勉强的维持生活,收入十分的微薄,为了我和弟弟能够好好的学习,家里一年省吃俭用的钱都供给我和弟弟上学读书用了。家里也欠了不少钱,所以从小我和弟弟俩个人就知道不乱花钱。

爸爸、妈妈没有文化知识,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从小他们就严格要求我们兄弟两要好好的学习,将来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不要像他们一样在农村没工作。我们兄弟两也很争气,在学校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在我们看来只有以优异的成绩才能使爸妈高兴,才能回报他们的苦心。直到14年的高考,我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xx理工大学。当时家里一片欢腾。

14年是高兴的一年也是家里爷爷奶奶不幸的一年,他们年过七旬,身体又不是太好,经常生病吃药。我知道我们兄弟两的费用增加了家里的负担,但是更不幸的是爷爷在六月份的时候摔倒在地,被家里人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结果是爷爷偏瘫,这一结果很让人意外,爷爷也哭喊着让医生帮忙治疗,医生用针灸的方法给他治疗,效果挺好,好点后考虑到家里的情况,还是决定出院慢慢锻炼治疗,锻炼了一段时间爷爷可以下地拿着拐棍走路了。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奶奶的心脏病犯了,又被送到了医院,家里又比得安宁,又得忙着去医院照顾奶奶,还得照顾爷爷,等他们的病都好点了后,家里也花了不少的钱。我知道爸爸犯愁了,他开始四处奔走到处借钱,在我开学的时候爸爸把钱借够了,我拿着钱来到了学校。上大学一年来,我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一直很刻苦,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学习,看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这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我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同学,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各门功课均达到优良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情帮助同学,在班里名列前茅。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当然,我也知道还有不少同学的家境更困难些,无论我是否申请到了这笔助学金,我都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培养,也衷心的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但我相信如果我能申请到这笔贫困生助学金,我将作出一定的成绩以无愧于这贫困助学金。

申请人:xx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二)尊敬的大学学校领导: 您好!

我叫今年考入本校(院),就读于专业。我来自xx省xx县(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农村,家有4口人—父亲,母亲,我和妹妹。我父母都是农民,因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全家以务农种田为生,没有企副收入,且由于母亲常年多病,家里开支几乎由父亲一人承担,家中一直过着清苦贫困的生活。但父亲为了让下一代有文化,有出息,改写家中历史,十几年来一直默默地劳苦耕作,给我们创造上学的条件和机会。从幼小的心灵开始,我感受到父亲和母亲的伟大—虽然他们是地道本分的农民。小学,初中,高中,我刻苦学习,努力奋斗,2015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双手捧到了父母面前,我们喜极而泣。我终于圆了大学梦!

但是,相比初中,高中,大学每年的学费成了天文数字。它远远超出了我们全家的总收入,这让我们全家高兴之余,也随之多了一份忧虑。几经周折,父母终于向亲戚朋友借来了我的学费,但我们却债台已筑。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我需要和希望得到学校经济上的帮助—兹申请贫困生助学金。大学,我人生中新的起点。今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我会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国家的有用人才,回报国家,学校和父母。感谢你们!

申请人: 年月日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三)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

我叫***来自计算机系15级软件开发专业0717班,我是一名喜爱读书、热爱集体并且性格温和的男孩。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村。家中有五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较差,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我还有一个哥哥正在在****大学读书,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哥哥读书,与此同时家里也欠下了一定的债务。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今年我圆满的完成了12年的学业,光荣的参加了高考。

当我得到了***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们俩是我那个家族里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才出的大学生。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两个大学生的学习费用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中实在是再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供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向学校证实我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我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申请人:xxx 申请时间:xxx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四)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xx系2006级信息管理班的学生***。首先,真诚的感谢班主任和校领导两年多以来对我的辛苦培养和谆谆教导。自我大学入学以来,在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我出生于xxx的一个小山村,家庭贫困。爷爷80有余,行动不便;爸爸在外做泥水,到处走,春夏秋冬暴晒于骄阳之下,农忙时又得回家帮割稻子;妈妈在家照看田里,闲了就去县城打短工,天天起早摸黑;妹妹已经读初三,学习成绩还可以,明年就参加中考,升入高中又有一笔很大的开销,家里更加的困难。可是自从今年年初,物价飞涨,我突然发现曾经饿肚子的时候那种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感觉又死灰复燃了。虽然在生活上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给予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但是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对改善我的生活来说几乎是无济于事。

“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爷爷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光是医药费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现在家里已经是债台高筑,家徒四壁了。面对这个祸不单行的残酷现实,我差点辍学,要不是全靠家里的亲戚们接济勉强凑够了上学的费用,说不定我早已瞒着白发苍苍的母亲独自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开始一种前途莫测的打工生活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关心集体,帮助同学,服务社会。我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帮助班级里在学习上面临困难的同学复习,利用双休日的业余时间打扫班级和同学寝室的卫生,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敬老院和孤儿院看望那些需要我们关心和爱护的人们。除了在学习与生活方面之外,我在思想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在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党课培训,在党课培训期间,我努力学习党章、党史,不断加深对党的认识,并确立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因此我努力提升思想,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党员,为人民服务做好准备,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党课的培训我知道了思想的重要性,我始终保持着思想上的先进,保持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时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那就是要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对待社会上不良的行为要敢于批评和改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大家,带动大家,树立起党员的光辉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自己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入党,在行动上更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正是基于以上事实,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贫困生助学金!希望学校领导批准!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五)

我毕业于XX中学,家现住在XX市XX区,家里有三口人,{我的母亲长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要照顾因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生活无法自理的父亲}(写自己家里的困难情况),家里的生活没有保障,只能靠政府救济。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能上学,日夜劳碌奔波,但是她那些辛苦赚来血汗钱抛去生活开支根本不够我的学费,只能向亲戚借。那时候真的太困难了,每天除了学习以外,我就会帮家里作家务,分担责任.为了也能够帮家里省钱,每天放学后我都要收集班里一天下来扔掉的汽水瓶和一拉罐补贴家用.由于当时无钱医治父亲的病,家里的学习环境很差,但是我也养成了在困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意志.上了初中后,家里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而且母亲由于奔波劳碌病情加重,还好有老师的帮助,我们才度过了这一段实为艰苦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里因为房屋的开销借了一笔债,日常开支,除去还债、所剩也就无几了。

所以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XX学校,这是一所专为品学兼优的贫苦孩子开的学校,学校在学费方面的资助帮了家里很多.在这所学校,大家都是因为上不起学而来的,从中我学到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大家在一起,除了互相帮助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学校得各种助学活动,自己挣得自己的一些生活补贴.高考已毕,几年的苦读终于换来了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一所一本的重点大学, 大家都在庆祝我,但是我也知道,由于学校在外地,我无法照顾家中两位病重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为了我的费用,他又要劳碌,又要照顾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父亲,这让我很担忧,为了完成我的学业,圆我的大学梦,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会努力拼搏,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感谢你们!

申请人:XX

X年X月X日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六)尊敬的院系领导:

我是XXX系XX级XXX班的一名学生,籍贯是XXX。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姐姐和我。爷爷和奶奶都是80好几的老人了,爸爸是个老实的农民,家里有四亩地,都是爸爸一个人在种,农闲时候,爸爸就会去离家不远的工地上打工。在家里从小到大,对于姐姐和我来说,爸爸一直充当着“爸,妈”两个角色。

我的家是个支离破碎的家。“妈妈”这个名词早已在我和姐姐童年的哭泣声中渐渐远去,直至消失,泯灭。那时候,我8岁,上小学二年级,姐姐上小学五年级。记忆中的那时候,妈妈离开家前,虽然家境很是窘迫但我和姐姐还是有着孩童该有的欢乐。那是一个深秋,天很冷,满地的落叶,突然有一天,几个穿着制服的人找到爸爸,交给了爸爸一张纸,而后就问我们愿意跟爸爸还是跟妈妈一起生活,当时我和姐姐都吓哭了。那些人要我和姐姐签字时,想起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的爸爸。之后很久才知道,那张纸叫“离婚协议书”;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妈妈;之后,就是一段我们和爸爸还有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艰辛岁月……

妈妈离开贫困的家,离开年幼的我们后,我和姐姐的欢乐童年就随之结束了。姐姐比我懂事,所以我流下了比姐姐更多的泪水。爸爸是个坚强的男人,他结实的胸膛给了我御寒的温暖,他对我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记下了这句让我一辈子鞭策自己的话。记得姐姐在那不久写过一篇作文,当时那小学校长在大会上表扬了姐姐,说姐姐很有骨气,内容我忘记了,但文章的标题我清晰的记得——《颠倒了的母爱》。从那以后,我知道,我该长大了,我不该再是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娃娃。然而,我的家,一贫如洗。那时候的我能做什么呢,什么都不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最优秀的成绩,让辛劳的爸爸,年迈的爷爷奶奶脸上有骄傲的笑容。于是,我更加发奋的念书,于是,家里的那土墙上面贴满了我和姐姐的荣誉。而爸爸,早出晚归的,只为供让他引以为豪的孩子上学,只为早日还清离婚后那欠下的累累的债。

什么叫祸不单行,很多人背过这个成语的解释。而我,和我那破碎的家,就身受了它的痛苦与煎熬。上三年级那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我面临死亡的边缘,让我那飘摇中的家差点彻底的崩溃。医院是在我入院一个月后给家里下的病危通知的,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能借的亲戚朋友爸爸都借遍了,救死扶伤的医院也不愿意再救没得效益的病人了。第一次见爸爸流下了眼泪,在我的病床前要我原谅他的无能,我哭得淅沥哗啦的,不为可能再无法呼吸新鲜的空气,只为让身心疲惫的父亲如此的哀伤。我当时好恨好恨自己,也恨那狠心的妈妈。可能是老天怜悯,一位好心的医生伯伯塞给了我一个红包,后来才知道那位正是我的主治医生。正是他,我才获得了重生。好人,愿你一生平安!

两年的诊治和修养,在医生伯伯的帮助和努力下,在爸爸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我终于又重返了久别的校园。而此时,我才知道家里已经负债好几万。那是多么沉重的债啊。不知道为此,爸爸求了多少人,流了多少汗和泪。而爸爸给我的总是一脸微笑和那句“孩子,把病养好,认真读书”。我清楚的看到,爸爸清瘦了,头发了脱落很多很多。

我上初中那年姐姐上高中,爸爸跟着熟人踏上了远行的列车,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不知道爸爸是去哪,他不肯告诉我们,只是说他会赚很多钱回来。一年,整整一年,爸爸回来了,“黑得像非洲黑人,头顶都秃了,瘦得像大病初愈”这是我当时见到爸爸的第一印象。我很想哭,但我没有。后来,我终于知道,爸爸是去了新疆,在一个矿地运矿石,五十块钱一天,从早到晚的干活。爸爸还是那样的微笑,他说,以前的帐经过他这几年总算快还清了。爸爸像如释重负般,而我心情却异常的沉重……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七)尊敬的银行和学校领导: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xx级xx班的学生xxx,家住湖南省xxx,地处偏远的湖南西部山区,当地交通不便,经济极不发达。2015年8月,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6000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可是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仍然还欠600元学费没有交清,是伟大的母校以她宽容的胸膛接纳了我这个寒门学子。之后三年中,我获得学校一次性减免学费2400元、湖南省政府奖学金2000元及减免学费1550元、校奖学金500元、考研奖金1000元以及每年500元师范专业奖学金,并且通过自己平时做社会工作获取报酬,我不但圆满完成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还考上了久负盛名的华南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可是如今,父母不再年轻,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8000元的学费以及广州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和科研工作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读研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向学校、向一贯以来支持寒门学子成长成才的中国银行提出助学贷款申请。

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各类奖项,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对社会工作尽职尽责,并于2004年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我希望在华南理工大学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获得助学贷款会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贫困生助学 篇3

笔者是一名政治辅导员,每年新生一入校,贫困生助学金的认定和发放就是一个摆在笔者面前无法绕开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如何公正、公平、公开地解决贫困生助学金评选问题,是学生关注的热点,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学生集体认同感和感恩精神的一个有利时机。这件事做得好,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地顺利发展;处理得不好,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因此,有关部门和身处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深入思考,花大力气解决好贫困生助学金的认定和发放问题。

一、贫困生助学金政策是一项非常好的利国利民政策

贫困生助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目的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贫困生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25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1~3档,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了大致的评定框架,各高校又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了申请条件和评审范围以及一些细节要求:如申请条件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笔者所在的贵阳中医学院规定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为农村户籍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50~200元),生活俭朴等。发放贫困生助学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安心学习,学校也借此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感恩精神,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因此,贫困生助学金政策确实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

二、贫困生助学金在评审和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人情化、同情化的问题,导致结果不一定准确

笔者担任政治辅导员已有8年,每年新生一入学有一项例行工作就是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笔者发现地方民政部门、居委会和村委会出具证明时都不太认真,存在开人情证明、同情证明和随意性大的问题。笔者带的新生每年都有200~300名,这些新生一入学大都会向学校提供盖有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此表是随录取通知书一道发给学生的)。2012级中西医临床(1)班新生报到时,一个班92名学生,从《高等学校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反映的情况看,竟然有41名学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50元,其中还有一名家住开阳县龙岗镇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20元,笔者找其谈话,问:“你家这点钱每月恐怕只够买盐了”时,该学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笔者做了一个统计表,能很好地反映出这种情况: ■

笔者认为,这与当前我国正大力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不相符,水分太大。

学生信息填写随意,有的地方有关部门甚至只加盖公章不填写内容,内容由学生自行填写,致使一些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也加入其中,随意开取贫困证明,造成大量“伪贫困”学生,这使得贫困证明在评审过程中缺乏了参考价值。

2.个人提出申请,在班级上台讲述中存在“比穷”和口才的问题

新生刚入学,辅导员对新生的衣食住行无法详细了解,也没有学习成绩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评定分数做参考,因此大一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很多辅导员采取的模式是个人申请和上讲台讲述。学生提交相应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后,辅导员会组织申请人上讲台为全班同学讲述家庭基本情况,然后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初步确认贫困生。

但在讲述过程中,一方面,会出现申请同学“比穷”的情况,将个人家庭描写得凄惨无比,负债累累,有的描述就跟小说中情节差不多,有的甚至在讲述时痛哭流涕;另一方面,有一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因面子问题而羞于启齿,反而错过了助学金,直到很久后才被教师发现,这样的例子每年都有。

3.将学生日常生活表现作为助学金评定的依据也会出现偏差

贵阳中医学院一直重视将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表现作为助学金评定的依据,要求辅导员从新生军训开始就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日常生活表现。虽然掌握的情况基本准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错误评判。每年都会有一些个例出现,如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虽然经济贫困,但有爱面子和虚荣的心理,日常花费也是很大的;而一些家庭相对富裕的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节俭、穿着朴素,给人以家庭贫困的印象。如:有一个来自贵州省石阡县农村的学生,穿着比较光鲜,出手大方,班级活动时还出50元为班级买了水和工作人员的早餐,2年多后因该学生旷课达到30节,笔者请她的父亲来校时才了解到她的父亲务农,母亲瘫痪在床,四个兄弟姐妹中她是老大,最小的弟弟才读小学3年级,家庭经济很困难,她在校的生活来源是靠父亲农闲时打工的收入和自己旷课打工的收入维持。

4.是否拥有高档消费品的标准也难确定

以前,贵阳中医学院将学生是否拥有高档消费品作为认定贫困生的一项内容。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消费品与生活必需品已经很难区分了。如2010年以前,只要学生有手机,我们就可以认定其不是贫困生,现在全班同学100%都有手机,这种认定方法就不可取了。现在,学生普通拥有电脑,学生有电脑也不能准确反映其家庭是否经济困难。现在,学校在认定贫困生时已将学生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排除在外了。

5.辅导员和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也会使贫困生认定出现偏差

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最大,如果辅导员道德意识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力,就会出现打人情分甚至索要回扣的情况。据笔者了解,某大学就出现过个别辅导员因操作助学金发放获取数千元回扣而被取消辅导员资格的事件。这方面更多的情况是获取学生赠送的物品而不是现金。由于助学金数额较大,一些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也会想方设法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去获取,如贿赂有发言权的劳动生活委员,拉帮结派获得助学金后平分等。

6.贫困学生的档次划分也是一个难题

根据《贵阳中医学院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中医学院学生日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贫困学生助学金要划分为三个档次:一档3500元,二档3000元,三档2500元。有多少个一档名额就有多少个三档名额,因为人均3000元是固定的。操作的方法主要是看学生自己递交的《贫困学生信息登记表》,参考学生平时的消费水平以及学生干部的反映等。由于信息表提供的信息是不准确的(前面已经论述过),因时间短促也很难准确观察到学生的真实消费情况,一般都是新生9月入校,11月就评定和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由于信息相对不准确,往往会导致学生中产生怨言,出现一些影响团结的因素。为化解矛盾,有的辅导员就只好采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生在校的4年中助学金轮流获得,但这又违背了贫困学生助学金发放的要求和初衷。

三、解决贫困生助学金评审和发放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1.加大贫困生助学金有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知晓政策

既然贫困生助学金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就应该大力宣传,让地方有关部门知道这一政策的内涵和严肃性,从而严肃认真地操作和执行,让学生充分知情,避免有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贫困生没有去申请和争取,从而与获得贫困生助学金的机会失之交臂。政策宣传好了,宣传到位了,能使学生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对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输入信息库中的资料尽量是第一手资料,筛选办法为:地方有关部门出具的《贫困学生信息登记表》上的证明和加盖的公章,只能视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生的短期表现也只能视为参考。

必须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才能进入贫困生信息库。(1)学生高中时期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要有相关证明);(2)学生是社会福利院收养或靠亲友资助的孤儿;(3)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且经济收入难以维持本人在校学习和生活需要;(4)学生属于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的军人子女;(5)父母年老多病(凭病历卡、诊断书等证明)或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凭当地民政部门核发的残疾证);(6)学生属于城市低保家庭(凭当地核发的低保证);(7)学生来自多子女家庭且还有未成年弟或妹在读书(凭户口复印件);(8)学生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凭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及时撤出“信息库”:(1)学生实际生活费用明显高于400元/月的(这是根据贵阳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贵阳中医学院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得出的参考数据);(2)学生在校期间购买电脑,非正常原因一次性更换价值超过800元以上手机,生日宴请,购买高档化妆品的;(3)在校外租房的。

3.提高辅导员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尽力加强政治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群体的道德、纪律教育,提高政治辅导员和学生群体的道德意识水平,对收受学生财物、投感情票、拉帮结伙平分国家助学金等情况的,发现一起就要严厉处置。

4.完善贫困生助学金评审制度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贫困学生助学金评审委员会,以5至7人为准,人少易导致不民主,多则形同虚设。学生提出贫困生助学金申请后,由辅导员牵头组织评议小组参照“贫困生信息库”的资料,结合该生的平时消费表现进行评议,确定名单后张榜公示3天,无异议才最终确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量不要采取全班学生当面举手表决的方式,因为当着申请人的面,有些学生碍于情面而举手赞成,不能准确反映出真实情况。

5.完善贫困生助学金档次评定

笔者在实际中总结出的方法是“先定一、三,后定二”。因为在一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家庭经济最困难的那几名学生是容易发现和确定的,最难划分的是第三档次的学生,因为这部分人最多,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差不多,必须花大力气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虽然第三档与一、二档只相差1000元、500元,但这项工作如果做不好就会成为助学金评定工作的阻力,产生许多事情,使辅导员白花大量精力。一、三档的学生名单确定了,第二档的名单确定就相对容易了。

6.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新生一进校,就要利用军训、班会、团课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助学金评审的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包括申报材料、家庭实际情况等,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教育学生知道党和政府在国家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这笔钱来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是党和国家对莘莘学子寄予的殷切希望,因此一定要大力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饮水思源,感恩社会,这样才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稳定、和谐的氛围。

在助学金评审过程中还要严把关,防止那些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钻空子获得助学金,这种道德意识差的人不仅不会感恩社会,反而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思想品质,对其的成长、成才均不利。

7.加强受助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许多贫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山区,心理上一般都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封闭的问题,在贫困生评审时可能会将其家庭实际情况暴露出来,加上年轻人自尊心、虚荣心强等原因,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生活和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见到同学获得较大数额的经济资助,会产生心理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和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心理疏导小组认真观察和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贫困生助学金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与关怀,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帮助,也是一种爱和信心,它给学生送去了温暖,送去了感动。因为助学金的存在,给无数家庭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希望,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由于这项政策产生的时间不长,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一线的同志去摸索和完善,如助学金评定过程时间短和时间紧的现实性(一般新生9月进校11月就需要评定出第一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同志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难。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政治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和重视助学金评定中产生的问题,国家利好政策的效益化就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独立学院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探析 篇4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特殊性

(一) 贫困生身份的特殊性。

1.贫困生在经济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具有普通公办院校“非贫困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学费比普通公办高校的学费高得多, 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的贫困生相比其他普通公办高校经济困难生经济上富裕得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经济上这些学生在普通公办高校具有“非贫困生”的特点。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是相对于大多数家庭收入颇高的学生来定的, 如果按照当地的经济贫困标准或者普通高校经济困难生统一标准去界定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身份, 那么势必导致会出现独立学院贫困生很少甚至没有贫困生的现象。

2.贫困情况掩饰程度高, 界定难度大。由于独立学院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双重性, 他们昔日的非贫困身份在今日独立学院中成了贫困生, 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难以接受, 自卑感更强, 从而导致他们的贫困情况的掩饰程度更高, 为此贫困生界定的难度更大。

(二) 贫困生勤工助学的迫切性更强、主动需求量更大。

受独立学院周围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环境影响, 个人内心具有严重的自卑感和外在表现为强烈的掩饰性, 生活在独立学院内的贫困生更愿意为了早日摆脱贫困现状, 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而倾向于已被广大同学可接受的勤工助学工作, 因此他们勤工的迫切程度更高、勤工需求更强。

(三) 学生创新能力强, 注重科技含量, 勤工途径显现多样化。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相比, 综合素质并不差, 他们的优点是思想活跃, 自我意识强, 敢于实践创新。他们非常注重将勤工岗位与自己的所学专业相结合, 学以致用, 将传统劳务型为主转变为劳务与科技相结合的勤工助学活动。

(四) 为缓解经济压力, 贫困生热衷校外勤工。

相对于独立学院昂贵的学费, 校内勤工的酬金对缓解经济压力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而校外岗位酬金相对丰厚, 为此很多贫困生都倾向于校外市场, 从校内所在部门的勤工转向从事校外开拓型经营活动等, 校外勤工异常活跃, 这也给独立学院的勤工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对策

(一) 完善管理, 使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趋向科学化、规模化和制度化。

1.强化管理机制。

独立学院应建立学校党委领导、行政负责, 同时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勤工助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科学有效管理体制。

2.健全管理机构。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下设学生勤工助学办公室, 具体负责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指导、管理;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提供各项服务等, 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3.完善管理办法。

独立学院应针对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开发、申请审批、工作考核、经费管理、权益保护等重点环节,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

4.规范勤工流程。

规范对校内外各勤工单位设立勤工岗位、贫困生参与勤工助学申请等流程。学生一经勤工单位录用, 须参加岗前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同时各勤工部门要按照各单位事先制定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对勤工学生每月考核。

(二) 摸清情况, 确定贫困对象, 做好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前期工作。

1.多方了解、及时调整、确认贫困生。

基于独立学院“贫困生”身份的特殊性, 需要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贫困还是特困、家庭是否发生突发性事件、资金周转不灵还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这些情况可从新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学生自身的消费表现、当地政府部门信访、周边同学的反映、学生伙食的开支情况方面, 多途径去了解, 以便根据调查所得及时调整贫困学生名单。

2.建立贫困生信息库, 使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有的放矢。

只有及时建立贫困生信息库, 才能较快又准确地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 并根据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资助计划, 有步骤、分层次地安排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建立贫困生信息库, 还可以实现对贫困生资助活动的有效监督和评估, 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 广开渠道, 拓宽勤工助学岗位。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增设学生勤工岗位。

配合高校的学风建设, 可以在校内开设一部分文明监督岗, 如大堂副理、校风督察队、宿舍卫生监督员等;高年级学生可以安排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学生助教工作, 比如学生导师、督导、学生实验室助管等, 让这些贫困学生在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 学院可鼓励贫困生依托学院资源进行校内自主创业给贫困生提供多方面的勤工平台。

2.积极创造条件, 拓展校外资源, 支持学生参与校外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由校园向社会开放转变, 也是高校勤工助学的发展趋势, 更是独立学院勤工助学的旺盛生命力所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 增加知识含量高、充分发挥学生知识和能力优势的勤工助学岗位。

3.不断深化改革, 建立和逐步健全勤工助学保障体系。

高校可以建立勤工助学学生的个人档案, 将学生的基本信息、特长、参加勤工意向、勤工时间、勤工考核情况等存入信息库, 既能供用人单位任用时做参考, 又能保持对勤工学生的动态了解, 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学工作的反馈机制。高校也可以建立勤工助学发展基金, 用于鼓励或者奖励那些能充分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给社会带来良好效益的学生在外从事经营创业。

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 贫困生勤工助学作为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紧密配合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其他系列工程, 学院统一归口管理, 切实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使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 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考虑, 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更多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锻炼品格毅力, 提高综合素质。为此, 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时, 高校老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应做好对所在部门勤工学生的岗前培训和日常工作的管理, 在勤工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引导, 言传身教, 为学生成才服务。

(三) 贫困生勤工助学不仅仅只是学工部门的工作, 要把勤工助学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应同内部教学、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机制的转换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切实抓紧抓好, 同时要推进工作创新, 利用网络等新载体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四) 为提高贫困生对参与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定期对在勤工助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予以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14号.

[2]初青松, 王明波.高校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9 (5) .

[3]蔡福兴.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若干思考.高教论坛, 2003, (3) .

[4]曲巍, 魏国柱.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思考.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4, 2 (1) .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 篇5

我叫 今年考入本校(院),就读于 xx专业。我来自xxx(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农村,家有4口人—父亲,母亲,我和妹妹。我父母都是农民,因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全家以务农种田为生,没有企副收入,且由于母亲常年多病,家里开支几乎由父亲一人承担,家中一直过着清苦贫困的生活。

但父亲为了让下一代有文化,有出息,改写家中历史,十几年来一直默默地劳苦耕作,给我们创造上学的条件和机会…… 从幼小的心灵开始,我感受到父亲和母亲的伟大—虽然他们是地道本分的农民。小学,初中,高中,我刻苦学习,努力奋斗,2010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了 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双手捧到了父母面前,我们喜极而泣。我终于圆了大学梦!但是,相比初中,高中,大学每年的学费成了天文数字。它远远超出了我们全家的总收入,这让我们全家高兴之余,也随之多了一份忧虑。几经周折,父母终于向亲戚朋友借来了我的学费,但我们却债台已筑。

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我需要和希望得到学校经济上的帮助—兹申请贫困生助学金。

大学,我人生中新的起点。今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我会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国家的有用人才,回报国家,学校和父母。感谢你们!申请人:

贫困生助学 篇6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 地方高校 贫困生 助学体系

[作者简介]孙兴洋(1964- ),男,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工学院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盐城 224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6AIS0090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47-03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基本特点

1.“地方重视,投入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基本特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一般位于省属地级市,管理体制原则上属于“以省为主,省市共管”的类型,但当地政府对高校的投资一般不作规定外的投入。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做大、做强、做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也不例外,但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条件较差,学校的名气较小,社会的信誉度和认同感也较低,可获得的发展资金相当有限,面临着亟须发展但经费不足的困难。

2.“贫困生众多,助学压力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工作的基本特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学生生源大多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地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又远远高于其他同类高校。但由于学校所处地域地理条件、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地方政府不可能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予更大的投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省会的老牌高校,难以顾及地方高校。加之地方高校本来底子就比较薄,获得政府和社会助困资金来源少,贫困生资助压力极大。

3.“贫困不只是经济困难”——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贫困生的特点。目前,各高校中贫困生面临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共性。首先是经济上的困难,这种困难不仅仅表现在支付学费上,更多体现在缺乏一个良好的教育物质环境上。由于面临以上的困难,贫困生一般都会有着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就已经处于不利的地位,使得贫困生在获取社会帮助时也处于弱势。他们即使有了问题也不知道到哪里、通过何种途径去解决。同时,贫困学生社会关系相对较少,工作、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助学帮困信息相对闭塞,这就更加大了贫困学生自身脱贫的难度。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已建立起“奖、贷、勤、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体的传统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并且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也已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但相当多的高校因其特殊情况,助学体系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资助体系设计和操作中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

1.奖学金性质与资助初衷不相符。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奖”的资助主要来自“国家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高校内部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类型大多都有“重优重贫”的双重标准。而大多数贫困生往往处于经济和学习的“双贫”状态,因此,贫困生在获得奖学金的人数中所占比例不高。同时,由于国家和政府奖学金奖励数额大而奖励面窄,在贫困生中形成了新的贫困差距。同时,奖学金和补助之间缺乏整合,从而造成了资助过程中的“贫富不均”。

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非长效机制”的矛盾。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色彩很强。但由于助学贷款还款激励机制不均衡、金融风险控制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助学贷款作为高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工作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地位尚未建立,实际操作过程中贷款难的现象仍然存在,助学贷款在助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能真正建立起来。

3.勤工助学岗位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1)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偏少、薪酬低。(2)勤工助学岗位功能的单一,不符合大学生知识型特点。(3)贫困学生寻求校外的勤工助学机会并不多。

4.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的无偿资助育人功能的偏差。高校中,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都属于无偿资助的项目,在这些资助项目的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走上资助政策的另一面,如困难补助会使学生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二是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愿意接受补助;学费减免上一般来说操作起来较困难,难以把握尺度,学生之间会形成攀比的风气,而且还会给部分学生造成恶意欠费的理由;宗旨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绿色通道,其实会有意无意地助长一些学生的依赖心理。

(二)助学经费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需要

高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所使用资金的主渠道是各级财政拨款和学校学费划拨,再加上有限的社会捐助。由于贫困面大、学生贫困程度不一,與实际需求相比,能够得到的资助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学校难以在资助过程中做到全部“解贫”。很多高校只能通过降低对贫困生资助力度,采取“撒大网”的形式,加大对贫困生“面”上的关注,把有限资金用于大多数贫困生的“缓贫”上。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经过资助后的贫困生依然是“贫困”的。

(三)资助中存在着无序操作现象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工作模式是“学生报—教师定—学校批”,这种工作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部分高校中,由于助学工作的面广量大,再加上部分从事助学工作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愿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不去熟悉和掌握基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资助工作简单化和随意性地处理,有的采取经济困难学生“轮流享受”和“平均享受”资助,甚至于采取“公开选举”或由“辅导员(班主任)指定”资助对象的错误做法,使表面上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公正和不公平。

(四)片面强调经济助学,对贫困生的发展规律关注不够

高等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这当然也包括实现贫困生的自由和谐发展。高校的贫困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他们还需要其他方面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具体资助都要有针对性。加强贫困生教育研究,关注贫困生“弱势”群体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使贫困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大。

(五)受资助的贫困生个体存在思想认识差异

有的学生能正确面对贫困,主动准确地向学校说明实际情况,积极寻求支持;有的完全依靠个人能力,自己打工挣钱,努力完成学业;有的由于强烈的自尊心理,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拒绝让他的贫困事实公开,更加拒绝接受公开的资助;有的则抱有“不要白不要”和“等、靠、要”的思想,片面夸大贫困程度,“使不该资助的学生得到资助”。资助个体对资助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会改变社会主义高校助学工作的宗旨,影响资助的本质效果。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有地方特色的助学体系建构的探索

(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现有助学体系的实施

1.坚持统筹安排、合理资助。高校要对所有资助项目和名额进行合理使用,坚持保障性资助与激励性资助相结合,重点资助与全面资助相结合,切实有效地帮助每一个需要资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保证资助的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

2.坚持逐级审核、审批制度。即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学生辅导员组织同学进行评议、推荐,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审核、公示,学校学生工作处依据“贫困家庭学生档案库”复核、公示,最终确定受助对象。保证资助真正能够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在申请资助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学生、获得资助后有超前消费行为和违反校纪的,除追回所获资助外,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于在资助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或给学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的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创新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助学体系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即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地方特色的助学体系——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勤、补、减、借、资、险”和“绿色通道”多元化的助学体系。

1.借。即学生家庭借款。在很多高校由于校内资助措施没能开展或资助措施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通过社会借贷(部分还是高利贷),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学生家庭的借贷在很长时间内将是学校资助体系的补充。

2.资。即为爱心资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已开始参与资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从全国范围看,企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高校贫困生还属自发的行为,尚处于一种自愿、非义务、缺少激励机制的状态,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受资助的高校也不平衡,重点高校由于自身名气大,社会提供的资助经费也就多,这些学校的贫困生问题基本能够得到解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名气小,社会影响力相对不如重点名牌高校,因此社会力量愿意向其提供奖、助学金的比较少,但这些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却又大多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高,所以贫困生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在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上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政策,以促进我国高校勤助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险。即医疗保险,由公费医疗保障转为医疗保险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应采取一种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强制保险模式。一是广覆盖与特殊照顾相结合。保险范围应包括所有在校大学生,另外对贫困大学生学校应给予特殊照顾。二是需要政府予以补贴。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固定的收入,由政府、学校、个人共同负担是比较合理的。三是采取商业运作模式。保险公司有自己经营团体健康险的经验和优势,而且大学生在校时间固定,不存在个人积累的问题,交由保险公司作定期经营比较合适。四是半强制实行。

(三)创新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体系中各资助项目实施的层面性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应严格贯彻相关政策,确保助困的各项经费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勤、补、减”五位一体联动的助学体系,加大奖学金的奖励力度和覆盖面,适当增加经济困难学生获取各项奖学金的比例;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途径和范围,努力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继续坚持给特困生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

对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国家(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等各项助学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建立助学工作体系实施的层面性。减免学费是高校助学工作体系的第一个层面,对勤奋而有才华的贫、特困学生在减免学费时要不同程度地考虑;国家助学贷款是助学工作体系的第二个层面,学费减免工作结束后,学校应及时启动助学贷款工作,对未能全部解决学费问题的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费贷款申请。勤工助学和学校及国家(地方政府)奖学金是助学工作的第三个层面,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业上的进步才能最终获得。困难补助经费主要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基本生活问题,则属于助学工作的第四个层面。

(四)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体系的经济资助与精神引导的综合功能

1.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坦然面对贫困。要关心和爱护贫困家庭学生,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思考人生,正确看待求学过程中的困难,懂得自己在困难时如何获得政府及社会帮助,以缓解困难;引导贫困家庭学生坦然地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不因经济问题影响学业。

2.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正确对待资助,珍惜机会。要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提高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摒弃“坐、等、靠”的思想,自强自立,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珍惜得到的每一份资助,并将其真正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必需上,不互相攀比。教育学生助人自助,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3.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要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牢固树立成才意识、自强自立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贫困境遇的暂时性和他人帮助的有限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尊,把因贫困导致的压力转化为生活的动力,积极乐观向上,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4.引导贫困家庭学生用行动回报学校、社会。以“以真情回馈他人,用知识报效社会”为主题,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立足于校园、奉献于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积极参与社区、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性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心、信心和责任感,在服务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自身素质的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5):77.

[2]周加锋,章志图.温州高校贫困生现狀及解困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0):81.

[3]朱灿平,王胜平.全方位构筑帮困助学政策体系——兼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J].教育与现代化,2003(4):77.

[4]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39.

[5]徐传新,王平.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社会阅览,2002(7):16.

[6]郑勇.高校贫困生群体社会支持中的学校责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62.

[7]刘礼明.关于构建贫困生社会化资助体系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3(6):39-41.

贫困生助学 篇7

本刊讯10月9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2013年度金秋助学金捐赠仪式在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助理董焰、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冯宇等领导出席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冯宇向省通管局长期以来对学院的指导和帮助以及捐资助学表示衷心地感谢。董焰代表机关和专用通信局党员和干部职工, 将9600元捐款交到受资助的四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手里, 勉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 进一步加强身体锻炼, 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贫困生助学 篇8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贫困生?贫困生是指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和大学所在城市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行等基本需要)的大学生,但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个人情况复杂,学生的经济来源情况很难把握。所以认定谁是贫困生是最重要而又最难的一部分。

一、认定基本方法现状

1. 班级同学评选认定法

主要通过班级民主评选、民主评议的形式确定,优势在于认定结果能够为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所接受。但突出问题有三:一是容易形成私底下拉票的不良风气;二是容易给学生造成商量均分资助金的机会;三是宣读申请书陈述贫困原因的过程涉及大量学生隐私,造成贫困生较重的心理负担,且让性格内向的贫困生不敢开口或碍于面子不递交申请。

2. 教师横向比较认定法

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对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观察和了解,参考调查表格,深入宿舍走访等形式认定,此法操作简单,但局限性有二:一是看到的有可能是假象,贫困生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担心被其他同学瞧不起,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二是教师在判断时难免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易受个人喜好的影响,导致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

3. 证明材料认定法

主要通过学生所出具的各项证明材料来进行认定。这个方法在各高校普遍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生源地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工作不是都那么认真负责,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

4. 基于AHP的贫困生综合认定法

简单地说就是先搜集学生家庭情况、民主评议、院系综合意见等相关资料,然后利用专门设计的贫困度综合评价递阶层次模型求出贫困度最后分值。此法得出的结果较准确,但操作起来工作量巨大,要求学生认真配合调查工作,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作用仍然较大,而且对学校学生资助管理的人员配备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二、认定方法评析

1. 认定方法的可操作性

现有认定方法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操作性欠缺。例如班级同学评选法过于公开学生的个人隐私,容易引起贫困生的反感和抵触及心理负担,基于AHP的贫困生综合认定法又过于复杂,工作量巨大。

2. 认定标准的科学性

现有的认定方法的标准难以有效地定量定性。例如,家庭人均年收入要考虑各省市地域的差异、农村和城镇的差异、高校所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等情况,一些开支如何界定是必要的还是高消费,具体标准怎样做到随着物价上涨、学生需要的变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诚信教育

基于目前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困境,基于所有评定方法的前提都是本着自觉、诚信的态度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等一系列材料。那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显而易见。

1. 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及表现

(1)社会因素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确实出现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这给大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使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动摇,而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再加上成才动机和学习目标的被功利化,往往会让学生把持不住,不顾及道德的约束,做出失信的事。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父母失和,或重言传轻身教、重智育轻德育,会导致孩子畸形品格的形成。

(3)学校因素

在重升学重成绩的教育体制下,诚信教育被边缘化,且诚信教育方法单一。

(4)自身因素

独生子女的劣根性,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成为常态,且个人主义思想泛滥,个人主体意识过分强化。而在该有独立意识时为与群体行为一致又过于从众,例如在学习、消费、恋爱等方面盲目从众,也会使个人的失信行为迅速在校园中蔓延甚至成为流行趋势。

2. 诚信修养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要让他们不断接受社会的道德教育和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大学生应该从遵守契约、履行责任、积极奉献等方面去自觉加强自身诚信修养。

(1)从学生自身因素来说,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自觉性。

(1) 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自我修养观。

自我修养的实质是要实现人的自我改造或更新。它既是人类成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而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需要,又是人类能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进而能动地改造社会所必备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符合人的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规律。

(2) 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善于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承认错误并且勇于改正错误,清醒地掌握自己思想变化的情况。

(3) 努力做到慎独。

首先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从小处着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做到防微杜渐。

其次要强调实践,增强修养时效性。

(1) 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就是说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能使自身的心灵受到熏陶,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3)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我们的思想每天都会沾染灰尘,必须经常打扫和洗涤。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抵抗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从学校因素来说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把系统教学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突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问题的教育,可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及现实性;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更深刻的社会背景下、更丰富的理论知识视野中,了解诚信的本质、社会价值及修养方法等知识,启迪学生的思想;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2) 在学生中建立信用档案,并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个人信用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表明,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自由流动,却有一个终身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作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建立档案方式可参考各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如学习期间考试作弊、找工作中任意更改简历中的成绩、毕业后不还拖欠的学费等,均记入档案中,一旦失信就会有相应的后果出现,也就是惩戒,使失信者在受到惩罚后逐渐学会守信,诚信优秀者进一步守信。这份档案还可与个人银行信用等挂钩,方式可参考发达国家信用体制。

(3) 结合专业特点,寓教于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如果仅仅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则诚信教育的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目标。所以学校要不断创新开拓新思路,围绕诚信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活动,每个院系根据自身不同专业特色、学生特点打造出有特色的并具品牌效应的诚信教育活动。比如临床系可模拟未来职业医师签订职业操守的相关倡议书,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护理系学生在授帽活动的同时还可举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宣誓仪式。学校社团亦可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话剧社可进行与诚信主题相关的话剧演出;书法社开展诚信主题的书法比赛;心理学社可进行诚信心理问卷调查或者编排相关的心理情景剧;晨读社团可集中诵读诚信为内容的古现代名篇;志愿者协会将诚信宣传进公园进社区;文学社坚持文章自创杜绝抄袭的社团精神并在校刊上发表诚信相关文章,等等。

在目前助学金评定工作困境重重的情况下,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诚信教育,从各个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着手,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诚信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体勤, 牟思伦.大学生诚信修养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8.

[2]桂富强.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0.

[3]杨振斌, 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4]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2005-1-17.

[5]张文安.论诚信的作用与道德实践[N].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8) .

贫困生助学 篇9

一、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中“助学”和“育人”管理的重要性。

1. 提高资助效果的需要。

以“奖、助、贷、补、减、勤”为主体的传统资助模式,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随着资助工作的开展, 该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体系内部构成不尽合理, 缺乏逻辑性;贫困生认定模式单一;资助后期的教育管理没有和学生成长成才有效衔接。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 解决经济困难, 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只是最初目标, 最终目的是激励贫困生成长成才。[1]没有教育只有帮困, 或者脱离帮困只谈教育的方式, 都会影响资助的效果, 达不到资助的目的。因此, 独立学院要树立助学和育人相结合的理念, 合理有效地使用资助资金促进学生发展。

2. 促进贫困生成才的需要。

贫困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被动或主动地放弃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但他们对成才的渴望并不亚于其他学生, 甚至更为强烈。无论是经济解困还是思想解困, 都是帮助贫困生能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有的某些资助模式强调解决经济困难, 而忽视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和能力提升, 不利于贫困生真正实现自强自立, 一定程度地制约了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独立学院的资助工作要在关注贫困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搭建合适平台, 创造有利条件, 增强成才动力, 激发其自信心和自强意识。

3.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需要。

学生个体差异的复杂, 他们有年级、专业之分, 还有学习困难、生活困苦、心理困惑的区分, 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性。[2]对贫困生而言, 他们面临着生存、求学、就业等压力, 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就会对这些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甚至危及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的思想实际, 选择不同方法, 对症下药, 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在经济、精神和能力上获得成就感, 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

1. 贫困生认定模式单一, 缺乏严密性、完整性。

独立学院都有区分贫困生的一套标准,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首先, 生源地贫困证明标准不同, 其次, 没有具体量化考核的认定指标, 现有的衡量贫困的标准有:单亲家庭、下岗或失去劳动能力;孤儿;低收入家庭等。这些标准确实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贫困标准是动态发展的, 家庭经济情况也是变化不定的, 学生家庭收入和消费状况无法准确统计。另外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由于受到较大利益的驱动, 有相当数量并不贫困的学生, 冒充贫困来获取各种资助。他们在填写家庭困难认定表时虚报、瞒报、谎报, 而且有些民政部门对当地的每户家庭并不了解就开具证明, 给贫困生信息的甄别带来困难。某些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不光彩的事情, 不愿意透露真实困难情况, 结果不能把有限的资助资金合理利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2. 资助工作存在观念误区, 资助与育人环节脱离。

在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中, 工作重点多放在日常事务的操作如贫困生信息库更新、助学贷款申请程序管理、救济性资助的发放等方面, 而对贫困生的精神扶贫、能力扶持关注较少, 资助与育人环节处于脱离状态。例如:有的贫困生把贫困当做耻辱, 过度自尊而导致心理自卑严重;有的贫困生把贫困当成理由, 总是抱着“等、靠、要”思想;部分贫困生为了获得更多资助弄虚作假;还有的习惯享受“免费午餐”而丧失自立能力等。通过经济资助可以解决物质之需, 但不可能解决因贫困产生的其他问题。

3. 奖助学金解困作用不明显, 心理资助薄弱。

奖助学金是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 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够, 不能获得奖助学金。虽然奖励资助面比较广, 但是获得奖励的贫困生人数不多, 奖助学金解困作用不明显。另外在调查中发现, 独立学院贫困生要面对周围出手阔绰的同学, 消费反差很大, 他们有比普通高校贫困生更强烈的自卑、自尊、焦虑、攀比和幸福感缺失等错综复杂的心理特点。心理上无形的压力, 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同学交往中非常拘束, 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采取冷淡、回避的态度, 不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

4. 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 能力提升困难。

独立学院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比较少, 主要集中在担任学工助理、图书馆协管员、实验室助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等方面, “粥少僧多”, 勤工助学岗位明显供不应求, 同时这些岗位范围窄、稳定性差、技术含量低, 不能有效提升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独立学院的弱势群体, 贫困生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独立学院贫困毕业生与非贫困毕业生相比, 择业竞争意识不强、职业风险意识较低、求职行为模式单一, 因此, 出现了贫困生就业能力比较低、专业能力基础弱、实践与创新能力不突出等若干困境。[3]

三、对独立学院贫困生“助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资助体系的思考。

1. 创新完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

贫困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部分, 直接影响到资助的效果。鉴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动, 学校可采用每学年重新认定、动态管理的“全过程”认定模式, 结合学生入学档案、与家长联系, 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成立以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代表为主的民主评议小组;还可以利用校园卡数据流的信息, 如就餐费用、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月平均开销、考试成绩记录等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率。针对在认定中部分证明材料不可靠等因素, 从入学开始, 加强学生诚信观教育, 引导学生据实申请, 而且将其信用度纳入评奖评优范畴。要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 分类指导。对于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确保他们享受到资助政策带来的温暖;对部分发展受阻型的贫困生, 可提供学习特有技能的机会, 提高综合能力。

2. 激励助学与实践育人双管齐下。

首先要给予物质激励, 建立学费减免与贫困生学习及日常行为表现相挂钩制度, 不仅能解决学费减免对贫困生之间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的公平性问题, 更能有效激发贫困生争取进步的动力, 消除“免费午餐”的思想的影响。其次进行精神激励, 注重表扬, 对贫困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适当的表扬, 甚至在其成绩突出时, 给予一定的荣誉或嘉奖, 增强其进步的动力。教育者应该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有偿”性质的社会资助项目, 以不同的形式亲身实践, 从中了解社会并体验经济资助的来之不易;还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等各种载体, 通过组织活动, 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专业技能, 让他们不再感觉力量单薄, 而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3. 探索合作教育模式, 实现学习、资助、就业一体化。

独立学院贫困生除了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外, 对就业前景的忧虑, 也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隐患。因此, 独立学院应该尝试引进一种“合作教育”的模式, 帮助贫困生实现学习、资助、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的理念最初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提出, 它的内容是, 部分专业学生一年中必须有一定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实习, 这种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被称为“合作教育”。[4]长期以来, 在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 那么是否可以运用合作教育的理念, 尝试与企业定单式的开展合作呢?企业与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将企业资助与贫困生实习、就业相结合, 让贫困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 既能获得经济收入又能得到实践锻炼。

4. 关心贫困生的内心世界, 提供心理资助。

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要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 更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服务, 帮助他们解除精神压力和心理困扰, 提高自我认识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塑造健全人格。首先要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对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及个性特点、心理素质有准确的了解。其次尽力消除单纯因经济原因而导致的心理焦虑。考虑到贫困生敏感的心理特点, 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 注意保护其隐私和自尊, 避免造成无意的伤害和刺痛。再者, 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技巧。最后, 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 独立学院应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其进行辅导, 教会他们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的方法, 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敢于面对和正视困难, 真正实现从精神上脱贫。

5. 拓展勤工助学渠道, 着重能力培养。

对贫困生而言, 经济贫困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而个人能力的单一和欠缺, 则有可能成为导致他们终身贫困的威胁性因素, 只有在能力提升上对贫困生实施关怀与扶持,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勤工助学正是帮助贫困生自立成才的重要渠道, 贫困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自我解困、自我资助, 同时还学到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得到全面成长。[5]一方面, 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延伸, 从单纯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智力型转化, 开放后勤管理、文印中心、实验室等场所, 鼓励贫困生从事助研、助教、辅导员助理等助学岗位,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勤工助学岗位还可以向校外拓展,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广泛联系, 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鼓励贫困生参与其中, 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及早拓宽就业渠道, 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总而言之,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继续实施“奖、贷、助、补、减、勤”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基础上, 独立学院要坚持济困助学与教育引导相结合,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 通过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方式将“育人”内化到资助工作之中。

摘要:当前, 部分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以何种物质形式救助贫困生, 对他们因经济窘困造成的成才困难认识不足, 不能很好地将助学政策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作者通过阐述“助学”和“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性, 分析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健全、助学育人脱节、心理扶助薄弱等现实问题, 从经济资助、心理扶助、能力提升方面寻找对策, 进一步完善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 全面教育帮扶贫困生。

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助学,育人

参考文献

[1]庞俊.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何祥林, 谢守成, 等著.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3]朱艳丽, 李庆波.制约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河北企业, 2008.07.

[4]李有观.美国的合作教育[J].世界文化, 2000.3.

贫困生助学 篇10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帮困助学模式,角色发挥

随着国家助学奖学金制度的设立,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教育的公平、公正, 保证了高等教育的稳定, 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据统计, 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 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贫困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普遍现象, 高校助学帮困工作也已引起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普遍重视。陕西师范大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为助学根本目标, 把以贫困生为重点工作对象的助困育人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不仅对贫困生资助机制、方式进行创新探索, 而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国家、学校助学帮困的“奖、贷、补、勤、助、减”等政策实惠贯彻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较好地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同时注重把助困与育人相结合, 积极推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创新贫困生资助机制, 优化“奖、贷、补、勤、助、减”资助体系

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 依托国家的资助政策,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 创新开展助困工作, 逐步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 以奖 (助) 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辅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资助体系, 基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但是, 这种体系在高校资助工作实践中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提高资助效益、充分发挥各项资助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各类奖 (助) 学金的激励功效;如何发挥勤工助学的导向功能;如何完善贷后管理, 降低违约率, 保护经办银行的积极性;如何在发放困难补助的同时克服贫困生“等、靠、要”的心理, 如何把帮困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必将影响到高校资助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我校在助困育人的工作实践中, 积极优化“奖、贷、补、勤、助、减”资助体系, 进行资助机制创新, 在提高助学效益上下功夫, 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奖 (助) 学金的考核机制。

奖 (助) 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学生的欢迎, 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每一项奖学金都有严格的评选制度, 保证了奖 (助) 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一些高校在奖 (助) 学金管理中大都非常重视评选等发放前的管理, 而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 大学生用奖 (助) 学金的不理性消费也频频见诸各大媒体。我校在保证各类奖 (助) 学金评选、发放的公平、公正, 严格管理的同时, 非常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 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 办法要求辅导员负有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的责任, 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全面总结,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和学生的总结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如“国家奖学金”和“西部助学工程助学金”要求各高校对获得此项奖学金的同学减免学费, 我校从2002年起就采取把减免学费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在考核的基础上, 按照考核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加强了对各类奖 (助) 学金的管理, 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 减轻了学校减免学费所带来的财政压力, 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2. 困难补助基金的诚信贷款制度机制。

在前几年我校困难补助的发放都是无偿的, 这种无偿发放机制使得有的贫困学生因认为无偿地接受资助相当于受人施舍而羞于申请困难补助, 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也得不到及时资助;而有的非贫困生反而钻政策的漏洞, 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方式获取困难补助金。这样, 有限的资助经费就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 这种资助方式容易助长某些特困生的依赖、懒惰心理, 也有个别学生不珍惜这种补助。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困难补助金的效用, 学校从2002年起对这种发放方式进行改革, 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 实施贫困学生诚信贷款制度。学校设立“陕西师范大学诚信助学基金”, 基金管理条例对获奖条件有严格的要求, 以诚信为获奖条件和担保, 实行无息贷款制度, 要求毕业两年内还清本金。对于到边远地区就业、获校级三好标兵、省级荣誉 (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 、考取或保送研究生等五类学生实行免还政策。这种助学金管理方式的改变, 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的生活压力, 解决了部分学生生活费问题, 增强了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提升了贫困生的学习动力, 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推动了贫困生的发展。

3. 创新勤工助学的管理机制。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 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 是受到各高校普遍欢迎和重视的助学之路。我校从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开始, 就面临着岗位种类单一, 数量不足的问题, 家教和校内固定岗位是勤工助学的主要方式, 长期得不到改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学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 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岗位公开招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加大校外助学岗位的开拓力度等形式, 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机制。

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资助体系中的主渠道。为了有效解决首批工商银行贷款学生违约率较高的问题, 学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诚信教育, 如“两课”教学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助学贷款, 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及毕业生离校教育中专设诚信教育。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 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倾情报恩, 首先把尚欠的贷款还完, 这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成熟的表现。其次, 在学校的就业网中可为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专设助学公告、友情提示栏目, 提醒所有贷款同学按时还本付息。同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根据不同学生可提前半年分别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去信, 以提醒督促学生按时还本, 开展“1+1”结对子活动等形式, 加强贷后管理。

二、帮困育人新模式中辅导员的角色发挥

在高校助学的工作实践中, 我们发现, 高校许多贫困学生因为经济原因伴生了很多问题, 根本无法和普通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贫困学生成才路上充满艰辛。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宁愿在外边做兼职也不接受各种资助, 严重影响学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守承诺, 严重失信;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对各种资助形成依赖;还有部分贫困生心理负担过重, 形成自我封闭等。这些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影响到高校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对高校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 我校学工部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帮困育人, 加强对受助贫困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思路, 贫困生资助工作以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为助学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坚持以自强自立教育为核心, 育人工作以“获奖思进、获助思源、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线, 取得了良好的助困育人效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机制创新,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助学资源的效用, 同时也为贫困生的教育创造非常好的时机。在贫困生的资助实践中, 结合每项资助的特点和贫困生的实际, 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笔者认为, 要充分实现育人与帮困的结合, 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帮困助学工作中充分发挥渗透精神关心、教育和管理的艺术性, 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促进贫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使之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1. 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注重帮困助学的自强效应。

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 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 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 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帮困助学工作中, 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贫困生能坦然接受现实, 奋发图强, 而有的则认为贫穷是可耻的, 怨天尤人, 不思进取, 自暴自弃;同样是受到资助, 有的贫困生心怀人志, 力图回报社会, 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受资助理所当然, 消极无为。由此可见, “物质贫困”只是表层, “精神贫困”才是贫困学生内心深处的“硬伤”和“痼疾”。

因此, 在帮困助学工作过程中, 辅导员要广泛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教育, 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收益来解决经济困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同时减少了学生不劳而获, “等、靠、要”的想法, 培养学生积极“自我造血”的自立自强精神, 形成人人力争上游的自强效应。

2. 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 注重帮困助学的诚信效应。

2000年开始, 国家助学贷款在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中全面启动, 是贫困生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个人信贷投资。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受益面宽, 申请方式相对简单等优点, 已成为贫困生学习生活费的资金来源。当前, 全国助学贷款学生违约率平均接近20%。国家助学贷款是用来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 以自己的身份和信誉为担保, 贷款完成学业的。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却被少数不讲信用的学生抹上了一层阴影。

辅导员可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 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诚信评估机制、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等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 以信立身, 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理解诚信, 提高诚信立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逐步养成学生“诚信待人, 诚信处事, 诚信学习, 诚信立身”的素养, 提高学生贷款履约率。

3. 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注重帮困助学的感恩效应。

当前, 在私人交往中更有甚者, 少数学生向老师借款不还;有的贫困大学生“月月领取救助款, 从不写信给恩人”;有的贫困生心安理得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稍有不如意就还父母以“脸色”, 甚至不顾父母感受而离家出走, 甚至自杀。这些都是不懂感恩的表现。

因此, 辅导员在帮困助学工作中不能缺少的是感恩教育。贫困生只有知恩识恩, 才能感恩报恩, 才能诚信为人。要培养贫困生的奉献精神和感恩意识, 使贫困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资助的同时, 能够孝顺父母、感激社会, 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 帮助他人。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 可积极开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题的贫困生教育活动。如我校通过开展针对西安市贫困家庭的义务“一帮一”家教活动、知识援助活动、陕西三原敬老院贫困生帮扶活动、贫困生关心孤寡老人活动, 使贫困生把自己的受助与对社会的回报结合起来, 把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增强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学生纷纷表示,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一定量的公益劳动是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一种良好途径, 在回报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可见, 公益劳动将育人与帮困得到了良好的结合, 也教会学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4. 把“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 注重助学帮困的情感效应。

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 心理敏感而脆弱, 同学甚至老师间有意无意的言行伤害, 学习成绩优势的丧失, 经常冲击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 使他们生活在挫折的阴影里, 甚至产生悲观绝望情绪。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心理疾患率已达20%以上, 而这其中尤以贫困大学生为主。我们需要完善贫困生“心理救助”和“物质救助”机制, 将“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 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心理双脱贫, 尽力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帮困助学不是可怜学生, 更不是向学生施舍。辅导员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以真情关爱感动学生。辅导员要主动、热情地关心贫困生, 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使帮困助学工作富于“人情味”, 充满亲切感和温暖感,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晓之以情, 使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积极温暖的情感体验, 才能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情感效应的共鸣。另外, 辅导员可以通过贫困生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 增强他们的情感归属感, 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友谊, 要尽量避免对贫困生状况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当众颁发困难补助等容易伤及贫困生情感的言语和行为。

5. 把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 注重帮困助学的创新效应。

辅导员要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开拓学生科研助学岗、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立项申报等方式, 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同时积极协助制定和完善《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项目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 加大对学生的科研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 对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和发表文章等方面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我校旅游与环境学院为例, 2002级黄芳、张奕君两位同学积极参与赵景波老师、葛淼老师的科研项目, 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学院不仅为其报销了调研、打印等费用, 而且分别给予个人鼓励300元。从2005年到2006年9月, 学院学生共有13篇科技论文发表, 其中在《中国沙漠》、《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中国岩溶》等核心期刊发表的篇数占80%以上。通过科研奖励、科研助学等方式, 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问题,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 把困难认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注重帮困助学的求是效应。

贫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辅导员往往主要依据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出据的贫困证明及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来判断其是否为贫困生, 是否应该受到资助, 以及资助的程度。当前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一些“贫困证明”含有一定水分, 难以认定学生是否真正贫困和贫困的真实程度。因此, 辅导员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 进行动态跟进, 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如建立贫困生动态登记档案, 把贫困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思想、工作等形成记录, 随着贫困生活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 经常地、及时地做好他们的贫困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不断更新和补充资料, 确保贫困档案的准确和完整, 避免内容老化和资料残缺。

通过动态跟进, 辅导员可以深入、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准确地判断其困难程度, 将帮困助学优惠落到最需要的同学手中, 避免“假贫困”现象。同时, 也可避免将各项补助措施都集中到某一位同学身上, 造成“困难贵族”, 使每一位困难同学都有机会享受到国家的助学政策, 最大范围地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真正为困难学生雪中送炭。

帮困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育人又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支持, 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成才, 是帮困工作的宗旨。然而,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只是帮困工作的最低目标, 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 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即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 高校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帮困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起完善的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爱民.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构建新型助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7) .

[2]袁晓东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励志工作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

[3]左惟.完善高校帮困助学体系[J].暸望新闻周刊,2005, (2) .

[4]魏百军.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现状及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 (3) .

[5]王民忠等.完善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6) .

[6]赫连华巍.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5) .

上一篇:四证书下一篇:防灾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