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2024-08-06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精选七篇)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6例肝癌病人中, 男374例, 女112例;年龄24岁~80岁, 平均50.17岁;共行TACE术686次;部分病人完成2次~4次治疗;原发性肝癌298例, 肝癌术后复发102例, 转移性肝癌86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 (改良) Seldinger技术在局部麻醉下经皮于右股动脉穿刺,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引导下, 经肝动脉超选肿瘤的血液供应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 使化疗药物聚集于肿瘤内, 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栓塞剂直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 使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常用化疗药物为表柔比星、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洛铂等, 一般2种或3种药物联合应用;栓塞剂主要为碘化油, 一般根据肿瘤大小和血液供应情况注入10 mL~20 mL。术后予保肝、补液、利尿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术后3 d左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1.3 结果

本组病人中术后有发热229例, 其中38.5 ℃以上55例, 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227例, 腹痛102例, 术日少尿3例, 术后尿潴留2例, 穿刺点出血4例, 包扎过紧5例。本组病人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肿瘤破裂、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人经治疗后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肿瘤病人心理负担重, 有焦虑、紧张等[3,4]负性心理, 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责任护士应主动多关心病人,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地做好疏导、解释工作。术前详细向病人讲解TACE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主要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配合治疗;对首次接受治疗、特别担心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病人, 介绍成功治疗后的病人与之交流, 减轻其顾虑, 增强其治疗信心;告知病人积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可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同时为病人创造有利的休息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 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术前准备及饮食指导

术前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术前1 d, 行碘过敏试验并做好记录, 常规备皮包括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 指导病人锻炼床上排尿, 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术前晚上嘱病人沐浴、更衣, 做好全身皮肤清洁, 以预防术后感染。加强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平时宜进食易消化的高植物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术前1 d正常饮食, 手术日无需禁食, 手术前后嘱病人酌情进食适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避免过饱。有文献报道, 术前常规禁食不能减少肝癌病人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术前、术后适当进食可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5,6]。

2.3 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

TACE术毕, 穿刺点压迫止血5 min~10 min后, 予自粘弹性绷带加压包扎6 h, 术后绝对平卧6 h~12 h, 穿刺侧下肢伸直、相对制动6 h。为促进术肢血液循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酌情允许病人平行移动下肢、按摩膝关节以下部位或活动脚踝。嘱病人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24 h内密切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血肿形成或渗血等现象, 如有此征象应及时更换绷带加压包扎, 保持穿刺点干燥, 预防感染。严密观察术侧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注意观察肢体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注意有无肢体疼痛、麻木,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置。本组有4例病人出现穿刺点渗血, 其中3例发生在过床时, 经重新加压包扎后未再出血。另外, 本组有5例病人因包扎过紧致疼痛难忍, 在加强观察的前提下将弹性绷带剪开或松开少许后缓解。

2.4 术后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化疗栓塞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有报道其发生率达100%[7]。主要表现在术后1 d~5 d内不同程度的低热甚至高热, 排除感染因素后, 绝大多数发热是由于化疗药物致肿瘤细胞变性、坏死, 其毒性代谢产物释放入血而引起的机体反应[8]。本组229例病人术后出现发热, 其中55例在38.5 ℃以上。术后常规遵医嘱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 向病人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发热是栓塞治疗成功的早期征象, 是治疗有效的表现[7], 对于肿瘤病人, 发热更有利于调节免疫机能, 对机体产生有利影响, 从而消除或减轻病人及家属的担心和紧张情绪。嘱病人多休息、多喝水,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对于38.5 ℃以上的病人给予冰袋等物理降温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并观察降温效果, 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2.5 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由于肝动脉栓塞时肝癌的血液供应减少90%左右, 造成肿瘤缺血缺氧坏死, 局部组织急性水肿, 肝包膜紧张度增加引起[9]。根据观察, 本组病人的疼痛程度与术中使用碘化油的量呈正相关。本组有102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疼痛多出现在术后1 d~3 d, 部位多在肝区, 性质以胀痛为主。其中58例轻度疼痛病人, 经过护士耐心解释和安慰, 并采取分散其注意力的方式处理后疼痛减轻, 无需药物处理。另外, 44例病人疼痛较剧烈, 经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等后, 遵医嘱使用曲马朵、哌替啶等镇痛药对症处理后疼痛才缓解。

2.6 化疗药物相关毒性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化疗药物引起的相关毒性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等。本组最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 是由于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本组有22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为减轻胃肠道反应, 本组病人术前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 常规应用甲氧氯普胺20 mg肌肉注射后再送手术室;术中使用化疗药物前再常规给予5-羟色胺受体3 (5-HT3) 拮抗剂止吐。90%的病人胃肠反应较轻, 表现在手术当天或次日轻度的恶心、呕吐, 一般3 d~4 d后反应基本消失。护理上注意关心、体贴病人, 告知病人及家属恶心、呕吐为治疗药物的正常反应, 不必紧张。指导病人避免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呕吐后及时协助病人漱口、清理呕吐物,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同时做好术后饮食指导, 鼓励病人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可少量多餐, 进食后勿马上躺下, 避免食物反流加重不适, 忌油腻、煎炸、辛辣等食物。对呕吐严重的病人, 除加强观察护理外, 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止吐药物, 防止因剧烈呕吐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加强静脉输液, 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化疗药物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 为预防或减轻其肝肾毒性, 术后常规予护肝、补液水化、碱化尿液及利尿等治疗。指导病人术后尽早排尿:一般术后2 h~3 h病人感觉有尿意就鼓励其床上排尿, 若男病人床上排尿困难, 指导其坐起以健侧下肢用力支撑站立排尿;鼓励病人多饮水, 准确记录尿量, 每天保持2 000 mL以上尿量, 以加速药物排泄。本组3例病人术日出现尿量偏少, 经加快补液、加强利尿处理后尿量正常。2例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 经诱导排尿无效后给予留置导尿, 次日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尿。为预防化疗药物及止吐药引起的便秘, 术后常规给予服用乳果糖软化大便, 指导病人进食多纤维的蔬菜、水果, 适当增加活动促进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另外, 术后应注意观察肝区皮肤情况。有文献报道[10,11], 化疗栓塞术后化疗药致肝区大面积皮肤损伤。本组病人未出现肝区皮肤损伤。

3 小结

TACE术是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该方法使用了大剂量化疗药物及栓塞剂, 术后易出现一系列毒副反应及并发症, 并且有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2]。为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尤为重要。本组病人通过充分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后, 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病人具备良好的心态是配合接受治疗的重要前提;加强饮食指导能有效减轻胃肠反应、促进康复;术前加强练习床上排尿、术后重视首次排尿指导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过床活动是导致术后穿刺点出血的关键环节, 搬运时掌握技巧, 即用手压住穿刺点, 先移健侧腿再移术侧腿, 能有效避免出血的发生。总之, 护理工作贯穿于整过治疗过程, 切实有效地做好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病人术前、术后护理经验, 减少病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86例共接受686次TACE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术后密切观察化疗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486例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动脉栓塞术抢救大咯血 篇2

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症、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的并发症,多为高压力的支气管动脉破裂所致,来势凶猛,出血多、发展快。临床上一般将24小时咯血量大于300毫升定义为大咯血,大咯血常因呼吸道阻塞窒息或失血性休克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有时一次出血不多,但是若全部进入气道,即可立即导致窒息死亡。一般内科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易反复发作。

医生根据陈大爷病情,决定立即为他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外科紧急手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一种方法,但是创伤比较大、手术风险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用栓塞剂把导致出血的支气管动脉进行堵塞,以达到止血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高效和相对安全的特点,是目前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进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日渐成熟,止血有效率可达84%~100%。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适应证包括:①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大咯血。②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治疗,但正值咯血期,手术风险较大,可先行栓塞术控制出血,然后择期手术。③无外科治疗指征的反复咯血,虽然咯血量不大,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④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大咯血。⑤隐原性咯血(指经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仍然不能明确出血来源者),可先做诊断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然后酌情做栓塞治疗。

同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也有一些禁忌证:①存在支气管动脉造影的禁忌证,如严重出血倾向、未能控制的全身感染及重要脏器衰竭等。②导管不能插入靶血管,或者导管头端位置难以固定。

医生根据陈大爷的病情,对他进行了紧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手术进行顺利,术后,陈大爷的大咯血被止住,经过术后巩固治疗,不久便痊愈出院。

(作者为南京市鼓楼医院集团胸科医院 主任医师)

(刘宁春 俞洋 整理)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9例肝癌病人中, 男31例, 女8例;年龄35岁~81岁, 平均5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区疼痛、腹胀、食欲不振、乏力、进行性消瘦;术前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综合确诊。

1.2 治疗方法

39例肝癌病人均在放射科于局部麻醉下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右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术中选取右腹股沟韧带下0.5 cm股动脉搏动明显处为穿刺点, 经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插入5.0F RH导管, 然后选择性插管至肝癌所在的肝段动脉, 行灌注化疗及栓塞, 根据肿瘤大小及血液供应情况灌注化疗药物, 之后用碘油+吸收性明胶海绵栓塞, 栓塞完毕后再次造影, 异常网状迂曲血管明显减少, 见碘油沉积病灶中, 拔出导管, 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15 min, 观察无出血时, 送回病房。

1.3 结果

39例肝癌病人肝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治疗后, 经B超检查, 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恢复较为满意, 住院期间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对于癌症有较多的顾虑, 压力大, 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护士应给予心理支持, 主动关心病人, 加强巡视, 介绍成功病例,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做好家属及病人的解释工作, 讲解肝癌插管化疗栓塞的必要性、优点、操作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1],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1.2 术前准备

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做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阴性者术前0.5 h给予静脉注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 (76%) 1 mL。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 术前8 h给予禁食, 嘱病人适当减少进水, 术前10 min使用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1 mg肌肉注射) 。

2.1.3 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脐平面以下至大腿上1/3, 包括会阴部, 尤其特别注意双侧腹股沟区皮肤, 检查有无皮肤疾患、破损及感染。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并打圈标记。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及伤口情况

术后给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绝对卧床24 h, 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缩短卧床时间。穿刺侧下肢保持伸直制动位, 协助床上大小便, 不可用力大便或咳嗽, 沙袋持续压迫股动脉穿刺处3 h~6 h[2,3,4,5], 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

2.2.2 肢体观察

注意观察术侧下肢皮肤温度、肤色是否正常, 标记处足背动脉能否扪及, 搏动强弱是否与术前一致。

2.2.3 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特别注意体温变化, 本组30例病人于术后8 h内体温升高, 9例24 h后升高。31例病人在37.5 ℃~38.3 ℃, 8例病人体温达39.0 ℃以上, 最高达39.7 ℃, 37例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周左右, 有2例病人持续时间在3周左右。通过给予物理降温, 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药物对症治疗,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但应注意禁用乙醇擦浴, 以免皮下出血, 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6]。

2.2.4 胃肠道反应观察

本组病例中, 有21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 给予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 mL及静脉输注泮托拉唑后, 19例病人症状缓解, 2例病人未好转, 给予肌肉注射蒽丹西酮注射液4 mg后, 症状缓解。呕吐时让病人头偏向一侧, 以免呕吐物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性状。

2.2.5 腹部症状观察

本组有25例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24例病人经按摩腹部, 转移注意力, 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症状好转。其中1例病人出现剧烈腹痛, 急查床边B超、CT, 均未发现异常, 肌肉注射吗啡后, 效果仍较差, 给予行镇痛泵持续镇痛, 腹痛缓解, 于12 h后拆除装置。

2.2.6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2 h进食, 以流质饮食为主, 少量多餐, 不宜过饱, 给予高维生素、低脂, 忌辛辣、刺激食物。

3 小结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切除可使部分病人获得根治性治疗。由于大部分病人发现肝癌时已属晚期, 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因此肝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在我国应用已日趋广泛。此法可使肿瘤缩小, 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 配合精密的护理, 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疗效、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对39例行肝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治疗的肝癌病人加强术前准备, 做好心理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病人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恢复较为满意, 住院期间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顺利出院。认为对肝癌病人行肝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前、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利平.原发性肝癌栓塞介入术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4) :174-175.

[2]张桂华.李文珍.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的配合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 :150-151.

[3]刘思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7B) :1822.

[4]张霞.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6C) :1658-1659.

[5]张美玲.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8, 6 (12B) :3227-3229.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B超确诊。本组患者均接受过剖宫产术, 年龄为22~43岁, 平均 (32.4±2.3) 岁, 产次1~2次。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 所有患者均有停经症状, 停经时间约为42~56 d。同时, 阴道少量出血7例, 其中有3例在出血同时下腹坠痛, 另外3例无任何明显症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需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具体操作为: (1) 动脉穿刺:在DSA监控下进行, 穿刺部位位于右侧股动脉; (2) 插管:穿刺后将4F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和左侧髂内动脉; (3) 栓塞:插入成功后若子宫动脉造影显示为扭曲, 且明显变粗, 则可以用1~3 mm的明胶海绵颗粒对左侧的子宫动脉进行栓塞, 直至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减慢, 然后再使用明胶海条进行栓塞。然后对子宫动脉及其末梢闭塞再次造影, 位于右边的子宫动脉克使用导管成襻技术完成插管, 并采用左侧动脉的方法完成栓塞, 手术完成后拔管, 在局部采用10~30 min的加压包扎; (4) 用药:手术当天需口服150 mg的米非司酮, 并于用药2 d后的清晨在阴道内塞入0.6 mg的米索前列醇; (5) 手术:在B超监控下采用负压吸宫术治疗。

2 结果

10例子宫瘢痕妊娠通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药物流产后在B超下清宫, 完整排除组织同时, 术中出血少, 出血量约为20~60 ml, 且无大出血病例, 全部保留子宫, 保留了生育功能, 术后无组织残留。其中3例采用药物流产, 孕囊自行排出, 但仍接受清宫术。

3 讨论

3.1 瘢痕妊娠的发病因素分析

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术之后, 若再次妊娠时孕囊恰好在术后瘢痕处着床的异位妊娠称之为子宫瘢痕妊娠。导致该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剖宫产率的上升。目前医学界对该病的发病因素尚无定论, 但不少专家认为其和子宫切口的愈合不良有密切关系[1]。

3.2 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分析

该病在临床上并没有特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在停经后有不规则的出血现象, 类似于不完全流产或者是先兆性流产的临床表现。目前, 对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主要以B超为主。若患者有引导出血史或停经史, 且血尿β-HCG检验结果呈阳性即可确诊[2]。

3.3 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分析

3.3.1 子宫动脉栓塞术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因为血管损伤而导致的引导大量出血。和传统控制大出血的子宫切除术或髂内动脉结扎术相比, 不仅创伤较小, 而且安全性更高,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在本组研究中采用了双侧的子宫动脉栓塞术, 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闭塞出血动脉, 还能够有效切断出血区的血液供应, 有效降低血压, 减缓血流的速度, 并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 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还能让胚胎组织因为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坏死。

3.3.2 米非司酮片

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抗孕酮药物, 内含甾体结构, 并具有较强的抗糖皮激素活性。该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就是在分子水平内和内源性的孕酮相互竞争, 和受体结合后就具有较强的抗孕酮功效。这是妊娠的蜕膜及绒毛组织变性, 内源性的前列腺素释放促使LH下降, 黄体溶解, 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产生流产, 对早孕绒毛的作用是直接的[3]。用米非司酮可抑制滋养叶细胞增生, 使宫颈软化, 易于清宫。清宫前配伍米索前列醇, 进一步促宫颈软化、促组织排除。因双侧子宫动脉已栓塞不仅可预防大出血, 而且可止血, 即使组织排除, 出血也很少。

不论是否有组织排除均在B超监测下清宫。子宫动脉栓塞加用药流后胚胎已处于缺血坏死, 宫颈也软化, 在B超监测下行清宫非常安全, 减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提高安全性, 可预防子宫穿孔的发生, 也减少组织残留至术后点滴出血, 或持续性宫外孕发生。

安全性子宫动脉栓塞的并发症包括子宫大面积坏死、术后疼痛、盆腔感染、膀胱或直肠局部坏死, 卵巢功能早衰和闭经。选择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 因明胶海绵颗粒只栓塞至末梢动脉, 不栓塞毛细血管床, 保证了毛细血管小动脉平面侧枝循环的通畅, 是子宫、直肠、膀胱等盆腔器官可获得少量血供、不致出现盆腔器官坏死。子宫动脉栓塞后药流, 促胚胎死亡排出因为栓塞后2周左右明胶海绵颗粒溶解吸收, 子宫动脉可再复通, 子宫血供恢复, 再行药流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 对于子宫瘢痕妊娠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药物流产后在B超下清宫的方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子宫瘢痕妊娠通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药物流产后在B超下清宫, 完整排除组织同时, 术中出血少, 保留了生育功能, 术后无组织残留。结论 对于子宫瘢痕妊娠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药物流产后在B超下清宫的方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关键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瘢痕子宫,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戴钟英.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6) :339-340.

[2]曾飞, 薛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分析[J].吉林医学, 2008, 29 (6) :929-930.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室从2010年6月起的肺癌患者注册表中, 有279例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 (均为确诊后患者家属签字行此治疗) 。我们回访其中168例年龄在39~82岁的原发性肺癌或转移性肺癌患者, 平均年龄67.6岁。鳞癌101例;腺癌41例;小细胞癌及小细胞伴肺内转移13例;混合性癌4例, 转移性肺癌9例。其中男性106例, 女性62例, 治疗前均行CT平扫等检查, 均采用造影后予以相应敏感化疗药物行灌注化疗, 聚乙烯醇颗粒 (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 PVA) 、明胶海绵栓塞, 治疗后复查胸部CT等, 3年内随访患者, 根据对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情况评价其远期疗效。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行BACE治疗的16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取组织病检明确诊断。术前常规明确肿瘤部位、大小及有无转移。一般经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 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肿瘤血供动脉后注入相应敏感的化疗药物 (注意避开共干的脊髓动脉前干) , 以PVA颗粒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再次造影了解栓塞后肿瘤血供情况。术后随访。

1.2.2 疗效评价:

对此次随访的168例肺癌患者的远期效果评价主要依靠主观疗效、生存时间。主观疗效评定:主要根据症状表现评定 (疼痛、各器官症状等) :0度:无明显症状;Ⅰ度:有轻度症状, 患者能耐受, 但无须处理;Ⅱ度:患者症状较重, 难于耐受, 需作适当处理;Ⅲ度:患者症状较严重, 不能耐受, 需对症治疗;Ⅳ度:患者症状严重, 危及生命, 需作特殊治疗[1,4]。生存时间评定:在这16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中, 根据治疗后是否生存达3年及此期间生活质量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此次随访的经BACE治疗后的168例肺癌患者, 目前135例患者已死亡, 33例患者仍存活, 3年生存率为19.64%, 平均生存年限2.78年, 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症状。结合此168例患者不同病理组织细胞类型、不同病理分期的患者于术后反复复查胸部CT、生活质量及3年生存率等均明显不同, 表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BACE治疗后, 在安全性、经济性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但由于此次随访时间有限, 有待继续观察研究。见表1。

3 讨论

3.1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 (BAI)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BACE) 、经肺动脉灌注化疗术 (PAI) 及经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术 (DAI) 。目前已研究证实, 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支气管动脉灌注后予以栓塞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而外周药物浓度并不明显增加, 且使肿瘤组织内药物较长时间保持一定浓度, 但其疗效可能与灌注次数、血管选择、药物选择及个体差异有一定的关系[7]。

3.2

肿瘤组织局部药物浓度超过全身化疗上百倍, 致病灶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 且局部药物浓度高, 作用持久, 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但是否需要更多种类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3.3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 在全世界总发病率居于各类癌症之首, 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低。临床上肺癌早期少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因此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就诊者多属中晚期, 部分患者已不适宜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 放化疗不良反应大, 大部分患者不能承受放化疗。目前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在治疗上近期疗效较为肯定, 根据目前我科室随访肺癌患者情况看, BACE治疗中晚期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治疗[8]。

3.4

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一个重要方法, 近期疗效显著, 远期疗效也有所提高, 但部分患者往往在停止治疗3~5个月后肿瘤又继续长大, 说明肿瘤内癌细胞没有完全彻底消失, 为了巩固疗效, 若能手术治疗应给予手术, 实在不能手术者可作反复多次BACE、放疗等, 提高和巩固疗效。

目前BACE治疗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已得到国内外的肯定, 我科将继续随访观察中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等远期疗效情况。

摘要:目的 评价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bronch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BACE) 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年龄在3982岁的原发性肺癌或转移性肺癌患者168例, 其中男性106例, 女性62例, 平均年龄67.6岁, 鳞癌101例;腺癌41例;小细胞癌及小细胞伴肺内转移13例;混合性癌4例, 转移性肺癌9例, 均采用Seldinger技术, 一般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 运用4FCobra导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后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造影后予以敏感化疗药物灌注化疗, 予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栓塞, 3年内随访患者, 根据其主观疗效、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情况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 1随访168例不同病理组织细胞类型、不同病理分期的患者于术后反复复查胸部CT、生活质量及3年生存率等均明显不同, 表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术后3年期间, 随访168例肺癌患者目前135例患者已死亡, 33例患者仍存活, 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症状。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根据既往文献及本科室研究观察, 近期疗效已较为显著。随着我科室对此类患者的随访, 初步考虑BACE治疗肺癌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疗效评估

参考文献

[1]代文静, 姜轶, 孙建, 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10例[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2, 5 (3) :282-283.

[2]张福君, 吴沛宏, 顾英葵, 等.CT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 (9) :906-909.

[3]胡大武, 陈君辉, 段天红, 等.体外留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3, 22 (2) :140-142.

[4]Mal H.Immediate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life-threatenig hemoptysis[J].Chest, 1999, 115 (4) :996-1001.

[5]张电波, 肖湘生, 欧阳强, 等.碘油化疗栓塞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 20 (10) :796-798.

[6]常恒, 肖湘生.肺癌的介入治疗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 (7) :571-572.

[7]马起民, 高顺卿, 李立国.中晚期肺癌的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0, 9 (2) :113-114.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41名患者均有停经史, 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者血h CG升高, 38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其中5例在外院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下段切口妊娠。CSP的超声诊断标准按照Godin等提出的标准: (1) 宫腔空虚, 宫颈管内无妊娠囊; (2) 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位于子宫前壁峡部宫颈内口水平或既往剖宫产瘢痕部位; (3) 妊娠囊或包块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4]。将患者分为介入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 介入组患者年龄23~42岁, 平均 (31.2±3.6) 岁;停经时间6~14周, 平均 (8.3±2.6) 周;阴道流血持续2~42 d, 平均 (16.4±2.6) d;患者术前血β-h CG 308.5~28734 U/L, 平均 (4983.9±1883.7) U/L。对照组年龄22~44岁, 平均 (30.8±3.2) 岁, 停经时间6~14周, 平均 (8.1±2.8) 周;阴道流血持续5~39 d, 平均 (17.2±2.3) d;患者术前血β-h CG 422.8~29611 U/L, 平均 (4882.4±18893.2) U/L。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停经时间、出血时间、血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介入组

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进行治疗。主要措施: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DSA监视下进行。化疗栓塞术全过程均在DSA设备监视下进行,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用Seldinger技术对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安置5 F动脉导管鞘, 经鞘送入5 F导管, 再经右髂外动脉、腹主动脉对侧髂内动脉选择性进入左侧子宫动脉, 对髂内动脉造影, 了解子宫动脉粗细、开口走行、迂曲度及供血范围等情况, 通过造影确认靶血管, 经导管对两侧子宫动脉分别缓慢灌注甲氨蝶呤50 mg, 注入成功后再注入1 mm×1 mm×1 mm明胶海绵颗粒直至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灌注栓塞完成后进行造影复查, 确认双侧子宫动脉完全栓塞, 手术进行中和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如出现下腹疼痛加剧、阴道流血增多等症状应紧急处理, 子宫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束72 h后, 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清宫术。

1.2.2 对照组

采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 配合口服米非司酮后联合清宫术治疗。主要措施:对患者实行甲氨蝶呤50 mg/m2化疗, 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25 mg/次, 2次/d, 连服3 d, 每3d复查血β-h CG, 每周复查经阴道彩超, 待血h CG小于500 U/L行清宫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血β-h 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血β-h 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介入组均顺利进行清宫手术, 成功率为100%, 手术出血量 (45.3±8.4) ml, 住院 (16.4±6.8) d, 住院费用为 (15039±1435) 元;血h CG恢复正常时间为 (17.7±8.6) d。对照组13例顺利进行清宫术, 6例清宫术中大出血, 其中2例清宫术中出血大于500 ml行紧急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 3例行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后, 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术;1例出血大于1000 ml, 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成功率为68.2%;术中出血量为 (290.3±19.4) ml, 住院 (26.8±13.2) d, 住院费用为 (5607±786) 元, 血β-h CG恢复正常时间为 (28.6±7.2) d。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血β-h 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月经均来潮。介入组2例术后出现发热, 最高体温39.5℃, 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腹痛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对照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由于CSP最终可发展为致命性出血, 一旦确诊, 应尽早干预治疗。治疗目的是杀灭胚胎, 排除妊娠物, 保留生育功能[5];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资料报道, CSP直接清宫, 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子宫出血, 子宫切除率达14.2%[6]。故给予适当干预, 降低绒毛活性, 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减少局部血供, 促进妊娠组织与子宫肌壁分离, 做好手术准备, 再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 可有效减少子宫穿孔及组织残留的危险[7]。

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剂, 在人体内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形成不可逆的结合, 进而产生抑制作用, 对四氢叶酸的生成产生巨大影响, 从而对细胞DNA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甲氨蝶呤主要通过对细胞型滋养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对中间型滋养细胞及合成体产生抑制的效果, 最终影响切口妊娠胚胎的正常发育, 使其发育过程终止, 进而导致其死亡并被吸收。米非司酮可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 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 从而使绒毛组织和蜕膜变性, 引起胚胎死亡。两者联合运用, 可加速胚胎死亡, 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及单种药物的用量, 可减少药物副反应。本研究中对照组19例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 血清β-h CG均有明显下降, 降低了胚胎活性。但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孕囊着床于子宫瘢痕处, 肌层菲薄, 清宫难度大, 清宫术中容易出现子宫穿孔及组织残留等并发症。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 根据妊娠物种植部位, 重点吸刮病灶部位, 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且一旦发生穿孔等情况可及时发现和处理。本研究中41例患者均待血β-h CG下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 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大大减少了清宫并发症。对照组19例给予药物预处理后, 13例成功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清宫, 成功率为68.2%;6例清宫术中大出血, 其中2例清宫术中出血大于500 ml行紧急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 3例行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后, 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术;1例出血大于1000 ml, 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药物虽然能降低了胚胎活性, 但因为瘢痕妊娠病灶处血供丰富, 清宫术中仍存在出血风险, 对照组6例清宫术中大出血, 5例均采用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紧急止血, 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可见子宫动脉造影栓塞可作为清宫术大出血有效止血的补救措施。

子宫动脉栓塞术自1997年用于治疗产后大出血以来, 被认为在治疗妇科出血疾病中已取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疗法。Nawroth等[8]最早报道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CSP, 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成功, 并认为该方法可以替代子宫切除控制盆腔出血的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介入在妇科疾病上的运用越来越多;文献[9]认为, UAE联合清宫术与直接清宫术比较, 降低了清宫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剖宫产后瘢痕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后再行清宫术治疗具有以下优点: (1) 子宫动脉栓塞后阻断了子宫的主要血供, 达到了止血的目的; (2) 瘢痕病灶局部缺血缺氧促进胚胎及滋养细胞坏死、萎缩; (3) 避免了清宫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 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4) 栓塞同时子宫动脉灌注MTX, 局部血药浓度高, 更能有效杀死胚胎及滋养细胞并使其萎缩, 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中, 介入组22例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 均取得了成功, 治愈率为100%, 无1例清宫术中发生大出血, 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其血β-h CG恢复正常时间、清宫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 说明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比药物治疗后清宫对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更安全有效。但介入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介入术后可能出现下腹痛、低热、阴道流血、月经过少甚至闭经等严重并发症[10], 本研究中介入组22例中, 2例术后出现发热, 最高体温39.5℃, 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腹痛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22例均在术后1~3月内月经来潮, 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认为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具有手术出血少、住院天数少、创伤小、可有效保全患者子宫,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等优点, 尤其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意义重大;但介入组费用 (15039±1435) 元,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对设备及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在基层医院推广尚需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向阳, 李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4) , 241-243.

[2]Zhang B, Jiang Z B, Huang M S, 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results of a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Vascular&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Jvir, 2012, 23 (12) :1582-1588.

[3]Holland M G, Bienstock J L.Recurrent ectopic pregnancy in a cesarean scar[J].Obstetrics Gynecology, 2008, 111 (2) :541-545.

[4]Godin P A, Bassil S, 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aesarian section scar[J].Fertility&Sterility, 1997, 67 (2) :398-400.

[5]Roberts H, Koblenber C, Lanzarone V, et al.Ectopic pregnancy in lower segment uterine scar[J].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 1998, 38 (1) :114-116.

[6]张英, 陈义松, 王佳佳, 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9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 (9) :664.

[7]Zhang Y, Duan H, Cheng J M, et al.Treatment options to terminate persistent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Gynecologic&Obstetric Investigation, 2013, 75 (2) :137-138.

[8]Nawroth F, Foth D, Wilhelm L, 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 in a cesarean section scar with methotrexate:a case report[J].European Journal Obstetrics Gynecology&Reproductive Biology, 2001, 99 (1) :135-137.

[9]Zhuang Y, Huang 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compared with methotrex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egnancy implanted within a cesarean scar[J].American Journal Obstetrics Gynecology, 2009, 201 (2) :1-3.

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病人58例, 年龄26岁~58岁, 平均49岁;均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不能手术的中晚期病例1 6例, 不能控制的肿瘤出血1 2例, 妇科手术前栓塞术化疗30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平卧于血管机床上, 在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行股动脉穿刺插管, 先用超选择导管插入一侧子宫动脉, 注入造影剂, 充分显示髂内动脉分支的位置、形态、分布情况, 再利用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髂内动脉分支处, 显示肿瘤染色动脉的来源范围, 缓慢注入化疗药物, 最后用PVA颗粒或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栓塞后造影显示子宫动脉闭塞, 常规包扎压迫止血穿刺点处, 制动术侧下肢24h。

2 结果

住院期间本组病人出现少量阴道出血5例, 2d~3d后自行缓解;发热8例, 均在38℃以下, 未做特殊处理;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痛, 经热敷、理疗对症治疗后缓解。本组无一例病人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并发症, 如穿刺部位血肿、继发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45例病人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阴道出血停止, 从而争取了手术时机。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全面评估病人, 做好心理护理

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技术有一定的风险, 病人难免有些紧张和恐惧, 护士应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了解病人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等, 了解病人对介入治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适时做好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解释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解除病人的恐惧;列举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的信心, 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2 预防并发症, 做好行为训练

为预防术后穿刺点出血, 病人要卧床, 24h内避免下蹲、使用腹压等动作, 避免血痂脱落, 故术前要指导病人合理膳食防止便秘, 并指导病人学会床上使用便器。

3.1.3 完善各项检查, 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3d行阴道擦洗预防感染;术前1d沐浴更衣并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皮肤准备;做碘过敏试验;术前6h禁食、禁饮;术前30min留置导尿管以免术中膀胱充盈影响手术视野。

3.2 术中护理

(1) 心理疏导。由于介入治疗的病人使用的是局部麻醉, 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对手术室庞大的血管机难免有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病人心理安慰, 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 使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手术。 (2) 协助病人平卧于介入手术台上, 双手置于身体的两侧充分暴露手术区, 告知病人术中制动的重要性, 避免导管脱出而影响手术进行。 (3) 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术中持续心电监护, 尤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 倾听病人的主诉。使用造影剂后若出现胸闷、胸痛加重、意识改变、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 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 正确配制化疗药物, 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5) 保持留置导尿管的通畅, 避免术中因膀胱充盈影响栓塞效果。 (6) 穿刺点的护理。拔管后采用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一般以右手食指、中指、示指指腹在动脉穿刺部位稍上方压迫股动脉, 压力以能触摸到股动脉搏动而不渗血为标准;穿刺点采用弹力绷带包扎, 并放置重量为1kg的沙袋进行加压止血。

3.3 术后护理

3.3.1 穿刺点的护理

术后平卧位, 穿刺侧股部制动即穿刺侧下肢不能屈髋24h, 术后用绷带和1kg重的沙袋压紧股部穿刺点6h~8h,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形成, 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喷嚏等使用腹压的动作, 术后24h内避免下蹲, 以免引起血痂的脱落。一旦发生皮下淤血、肿胀或小血肿则延长加压时间并给予冰敷。

3.3.2 栓塞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 尤其观察下肢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感觉情况。血栓形成是造成组织器官及肢体缺血坏死危害较大的并发症之一, 血栓形成多于术后1h~3h出现。主要表现为盆腔非靶器官的栓塞及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术后平卧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及制动24h, 保持血流通畅;术后至24h, 每小时触摸足背动脉1次, 密切监测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注意有无“5P”征发生, 即疼痛 (pain) 、麻木 (parasthsia) 、运动障碍 (paralysis) 、无脉 (pulseless) 、苍白 (pale) , 是动脉栓塞的典型症状。若出现术侧肢体发麻、疼痛, 给予安慰和鼓励, 缓解其紧张情绪;若出现下腹部疼痛需首先评估, 难以忍受和影响睡眠者可给予镇痛剂。若出现运动障碍、无脉、苍白则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因输尿管供血特点是节段性, 与邻近动脉形成共干, 根动脉细小, 有报道介入治疗引起输尿管坏死的病例[1], 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尿的颜色及量, 及早发现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

3.3.3 预防压疮的护理

宫颈癌中晚期病人因反复阴道出血常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 加上介入治疗术后术侧下肢制动24h, 病人由于恐惧不敢翻身, 如果护理人员指导不到位易引起压疮。护理人员应将制动的具体要求告知病人, 就是要求术侧下肢不能屈髋, 身体可以平行移动, 臀下可垫软枕, 术后6h可翻身, 用手按压穿刺部位向健侧转身, 鼓励病人24h后下床活动。

3.3.4化疗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本组病人均在介入时给予动脉顺铂灌注化疗, 观察术后5d内有无出现恶心、口腔溃疡、体温升高等药物反应, 并定期复查B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反应轻的给予饮食指导, 嘱其少量多餐, 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反应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并补充水电解质。若出现口腔溃疡, 告知病人用软毛刷清洁牙齿, 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 局部用药物治疗。若出现高热, 观察有无疼痛等伴随症状、血常规是否正常, 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4 讨论

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常规的治疗是手术和放疗。巨块型 (≥4cm) 和中晚期宫颈癌病人发生转移的几率高, 手术切除难度大, 而放疗剂量受到正常组织所限, 常规静脉化疗难以达到局部肿块所需的药物浓度, 不能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致使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无法手术或手术不能切除干净;中晚期宫颈癌治愈率低, 中晚期宫颈癌病灶一旦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量阴道出血, 传统上用纱布阴道填塞, 效果差。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一方面能将供血动脉栓塞, 达到止血目的;另一方面因阻断血液供应, 缺氧、缺血癌灶将缩小, 且动脉途径给予化疗药物, 直接致肿瘤组织坏死, 缩小局限瘤体, 为手术彻底消除肿瘤创造条件[2]。介入治疗具有简便安全、快速有效、损伤小等优点[3]。精心的护理使病人在住院治疗及手术期间得到了满意的照顾, 减少了介入并发症及各类风险的发生,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总结中晚期宫颈癌病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58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术前做好全面评估, 加强心理护理, 重视行为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术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5例, 发热8例, 腹痛6例, 无一例病人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并发症;45例病人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阴道出血停止, 从而争取了手术时机。[结论]加强中晚期宫颈癌病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宫颈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

参考文献

[1]欧仕洪, 颜学贤, 杨洪斌, 等.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子宫动脉栓塞致输尿管坏死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2, 6 (11) :229.

[2]瞿仁友.肿瘤介入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5.

上一篇:远程入侵检测下一篇:防爆与防爆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