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城堡

2024-08-15

神秘的城堡(精选四篇)

神秘的城堡 篇1

世界能量工厂

我画了一幅名为“能量工厂”的画, 全长16米, 有500号人。画面里面活跃着人类的各种生存状态, 包含“七宗罪”里面讲的人类的各种欲望的隐喻, 同时这个工厂生产的“房子”又是我的装置作品的草图。画面从各种各样的“能量工厂”的隐喻出发, 勾连出很多无厘头的叙事情节, 覆盖从传统工业到知识经济的变革, 同时把知识分子之间自我组织的“共同体”描述成社会转型的内在力量。

核心关注:能量的转换。能量是一个非常常用和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 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难定义的物理概念。我试图在画面里实现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包含能量的生产、传输、分配等各个环节, 并成为具有工业化的生产、劳动、创造的“能量转换”过程, 通过绘画来研究“能量的转化”。从运送燃料的程序, 到锅炉, 再到蒸汽驱动汽轮机, 汽轮机驱动发电机, 再到冷却和残渣处理的整个系统。其中每个过程都可以从隐喻的角度来理解为“精神能量”的激发。我知道很难做到用作品在物理空间上一一对应, 但是概念上的对应, 依然是很吸引我。

16米的画面, 从早晨到中午, 再到落日、黄昏、直至星空。当观者一路走过16米的画面, 因为有一定长度, 所以会产生电影的视觉效果。这张画耗用我两年时间, 其实也是一种修身的过程。无论技法还是生命体验的变化都会在画面里留下痕迹, “能量转换”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可是从自我修身的活动中寻求活力的源泉, 而不是向外猎取生存所需的资源。画面里着装统一的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能量, 统一的着装意味联合, 而每个人的创造又存在差异, 这种“能量工厂”是“差异者联合体”。依靠每个个体的内在运动以及生存状态的转换中的进行无限思考。也许“能量”不是聚合在一起的终点, 而是通往各种可能性一种运动过程, 一条通途。

神秘的城堡教学反思 篇2

童话中的世界是神奇美妙的,童话中的城堡更加迷离诱人。为了打造一节生动的课堂,导入部分运用了公主和王子寻找城堡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美妙的未来世界。故事情节的主人公遇上迷路之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城堡”一词,学生并不陌生,但对真实城堡的知识有点缺乏,于是在故事延伸里的水晶球出现世界各地的城堡,让学生从视觉上一亮,给予他们视觉上新的冲击。同时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和发现城堡的基本特征,与现在的房子相比有何差异。引出城堡的基本特征之后,主要引导学生如何用废弃物制作城堡。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废弃物,学生首先根据废弃物的形状进行分类,提高学生对物体形状的`一种认识,并根据城堡的外形特征来选材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探索、善于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和行为素质。制作时安排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培养小组长的工作分配能力。体验到了发挥大家的智慧所产生的最佳作品。

评价部分,运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的环节。自评: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作品,并发现作品的优点,感受喜悦的成果。发现不足,是为了下一个作品完成得更好。互评: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发现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老师在最后也进行了简洁的评价,让学生更增加了对美术这一学科的浓厚兴趣。

为了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局,突显学生的成果表现,公主来到现场感谢大家的精心设计的城堡,并把学生制作的每个城堡都做了简短的评价。为了表示公主的愉悦之情,公主决定邀请全班学生一起高歌欢舞,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成果的愉悦,在结尾也为下一节课做了铺垫。

珊瑚城堡里的神秘居民 篇3

善于伪装的居民

珊瑚虫的嘴巴周围长着一圈环形触须,触须上黄色的小斑点里有些带刺的细胞,能麻痹猎物使其身体瘫痪。珊瑚虫是个夜猫子,只在夜色的掩护下活动,当太阳升起时,就会退回珊瑚礁的缝隙中躲藏起来。

当珊瑚虫退隐时,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就开始活动了。最早醒来的是蓑鲉(suō yóu),它无精打采地在黎明的微光中觅食。蓑鲉身上长有长长的鳍条,形状酷似古人穿的蓑衣,故名蓑鲉,但那看起来更像是京剧演员背后插着的护旗。

许多小豚鱼都会被蓑鲉绚丽的鳍条吸引,并向它游拢。这时,蓑鲉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一口把小豚鱼吞下。但奇怪的是,它又会以同样的速度把小豚鱼吐出来,因为蓑鲉知道,这讨厌的小东西不仅有毒,还会在自己肚子里胀成一个刺球。

与蓑鲉的招摇过市不同,比目鱼喜欢伏击。比目鱼两眼都长在头的一侧,因此古人认为需要两条鱼并肩才能行走,也由此产生了著名的诗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实际上,比目鱼除了外形有些特别外,其他一切正常,而且它还是伪装高手。比目鱼常常把身体埋在泥沙中,伪装得十分巧妙,待猎物经过时才发出致命一击。

而双髻鲨则是捕杀伪装高手的高手,它拥有一套特殊的电场检测设备。我们知道,所有活的生物体都会在身体周围产生一些微弱的电场,但这种电场不易被察觉,需要特殊的设备才能侦测出来,就像我们在黑暗中用红外线设备侦测物体一样。双髻鲨的头前部向两侧突出,眼睛位于突出部分的顶端,如同古代女子梳的发髻。它怪异的头型下有一排排小孔,具有电子扫描仪的功能。当它接近隐藏在沙子底下的动物时,对方产生的微弱电场由小孔传到神经系统,这就相当于给双髻鲨绘制了一幅具体的方位图,像黑暗中的明灯一样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对于体长最多可达4.5米的双髻鲨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食用的,包括人类,甚至还有泄漏出微弱电场的海底电缆。

既然能感应电流,那是否可以利用电流呢?电鳐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它拥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放电。在它头侧与胸鳍之间,具有一对卵圆形的发电器官,那里最高可以产生220伏的电压,别说小鱼小虾,连人都可能被它电昏。不过,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鳗,它可以释放800伏~900伏的电压,足以致命,因此渔民常常对其敬而远之。但电鳗与电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次放电后都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恢复放电的本领。

海底的食肉动物促进了珊瑚礁周围生物的进化,是生态平衡的维护者,但也是嗜血的杀戮者,因此,弱者要想在这里生存,必须要学会伪装与合作。

互利合作的生存之道

珊瑚礁里处处都有危险。因此,要想在危机四伏的珊瑚城堡里活得更好,弱小者必须找到合作伙伴。

珊瑚虫的伙伴是体内的海藻。海藻利用阳光制造出糖分,那是珊瑚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为珊瑚虫提供能量,从而制造出珊瑚礁;而珊瑚虫的刺细胞反过来会为海藻提供保护,避免它被其他鱼类吃掉。像珊瑚虫与海藻这样同生共死的关系较为少见,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才是海底最流行的。

虾虎鱼找到了一只小虾,虽然对方怎么看都像是为别人准备的点心:细小的双钳、缓慢的速度、易碎的外壳。但小虾有个特长:挖洞。在小虾挖洞的时候,虾虎鱼就守在它身边。如果有敌来犯,虾虎鱼就摆动尾巴,挡在不速之客和小虾之间,意思是向来者表明:“小虾有我罩着,不许动它一根触须!”当然如果对方实在不好惹,那虾虎鱼就会和小虾一起躲进洞穴里。如此一来,虾虎鱼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个完美的避难之所,而小虾则得到了一个贴身保镖。这种关系的另一对典型是小丑鱼与海葵,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庇护之所,小丑鱼则及时清理掉海葵身上的残渣碎屑。

珊瑚礁里还有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隆头鹦哥鱼常常挺着硕大的嘴巴四处寻找海藻吃,表面富含海藻的珊瑚自然是隆头鹦哥鱼的食物。隆头鹦哥鱼咬断富含海藻的珊瑚,把海藻和珊瑚碎石一起磨碎,摄取食物,排出沙子。沙子越积越多,为其他动物提供了栖居之所,更多的鱼类被吸引过来,最终促进了珊瑚城堡的繁荣。同时,隆头鹦哥鱼还清理掉了珊瑚外部的海藻,如果外部海藻过于茂盛,珊瑚就会被闷死。判断一个珊瑚群是否健康的依据,主要就是看它上面是否覆盖着正在生长的海藻。

安全可靠的医疗保健

当珊瑚礁形成一定规模后,前来珊瑚城堡的定居者就会大大增加。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的总面积为28.43万平方公里,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海底生物生活在它们的周围,小隆头鱼就是其中十分受欢迎的一种鱼儿。

在色彩斑斓的珊瑚城堡“一条街”,每条小隆头鱼都有自己的店铺,生意很忙,它们是十分专业的“保健医生”,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来这里就医的鱼类,不分亲疏,不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就连黑斑石斑鱼这样的众鱼天敌也不例外。它们为过往的“客户”梳洗,这是一种十分周到的服务:清除寄生虫和病菌,不伤一根毫毛。

隆头鱼以“顾客”皮肤上的黏液、寄生虫和破损的细胞为食。巨大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爪子就是它们的工作装备,通过掐、捏、刮、洗等程序,把顾客清洁得干干净净。

隆头鱼晚上还会出来加班,有时是为海鳝清洁口腔。海鳝长相凶恶,有满嘴的尖牙利齿,它只有见到隆头鱼时才会变得和蔼可亲。但清洁口腔是一份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隆头鱼必须全神贯注,即便如此,风险依然存在。当顾客安静地准备接受清洁服务时,它们就游到顾客嘴里捕食,不过看上去,它们似乎只是随着水流漂动。要在顾客的嘴里游来游去,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如果顾客的腮突然闭合,就意味着隆头鱼夹捏得太过猛烈了,但通常顾客会让隆头鱼继续工作。与海鳝一样,需要隆头鱼清理检查的还有魔鬼鱼、鹦嘴鱼等,它们一般都会排队等候。

nlc202309012139

以灯笼为诱饵的“小丈夫”

城堡深处,珊瑚礁的最底端,往往是漆黑一片,看起来死气沉沉。但当阳光隐去,真正的黑夜来临后,那里将有一番别致的景象。

在海底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会出现一些光亮微弱的“灯”,它们晃来晃去,像是在发出回家的召唤。小鱼们被吸引了过去,但当它们游到“灯盏”旁时,一张布满了牙齿的大嘴巴猛然张开,小鱼们还没从惊吓中回过神来就已丧命。

这种打着“灯笼”的鱼就是琵琶鱼,“灯笼”是它的“钓饵”。琵琶鱼的头部比较大,其嘴巴张大时甚至可以吞下一个篮球,因此显得十分狰狞;而且,它还能发出像老人咳嗽一样的声音,漆黑的夜里发出这种声音的确非常恐怖。最奇特的是,它的背部有一条鳍棘向前伸展,就像一根长长的钓竿,钓竿顶部还吊着一个发光的小囊。琵琶鱼常常潜伏在海底,用沙土掩埋住身体,然后伸出它的钓竿引诱活动的小鱼,一旦小鱼被“钓”到嘴边,它就可以饱餐一顿了。

与琵琶鱼“钓鱼”一样有趣的是它们的交配方式。雄性琵琶鱼的消化组织在成年之后便失去功能,因而必须寄生在雌鱼的下方。在暗不见光的海底,雄性琵琶鱼要随着特殊的气味寻找雌鱼。找到雌鱼后,这个体形相当于雌鱼四十分之一的雄性就会用嘴咬住对方,死死附在它身上,最后两条鱼的组织和血管逐渐相通,雌性琵琶鱼就成了“小丈夫”吸取营养的来源,而它唯一能做的贡献就是献出精子进行交配。最后雄鱼的身体器官会逐渐消失,变成雌鱼身上的一个肉突。如果雄性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雌性,那么它最终会被饿死。

危机四伏的珊瑚城堡

珊瑚虫及其祖先一共经历了4次灭绝事件,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的时代。之后,经过5000多万年的进化,它们终于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每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般大小,它们生活在赤道周围,那里的水温常年在20℃以上。就是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小小的珊瑚虫的骨骼构成了珊瑚礁。6500万年来,珊瑚礁一直在旺盛生长,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活体建筑保护了几乎所有的热带海岸。珊瑚身上的碳酸钙以及珊瑚礁里的化学成分,可以治疗人类很多骨科疾病。全球超过3亿的人口依靠珊瑚礁中的鱼类为生,它几乎和人类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

但如今,大片的珊瑚已经死亡,我们所发现的大多数珊瑚礁也可能在未来30年内死去。海水温度上升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个星期之内,2℃的温差变化就能使海藻死掉,而海藻是珊瑚的主要食物来源。缺乏食物的珊瑚会逐渐变白,直到被饿死;过度捕捞也会破坏珊瑚礁周围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珊瑚死亡;而当热带雨林被大肆砍伐后,河流中会夹杂着许多淤泥,这些泥沙流到海里会封堵住珊瑚生长所需要的阳光。

珊瑚或许能与其中一种伤害相对抗,但显然,它面临的不只是一种难题。棘冠海星是珊瑚虫的天敌,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几乎毁掉了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堡礁;海上暴风的一次袭击,可以毁掉珊瑚虫100年的辛劳,但它们最后总能坚强地东山再起。不过,这次珊瑚面临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如果无法摆脱困境,珊瑚城堡终将变成一座华丽的海底坟墓。希望人类可以做一次珊瑚的“救世主”!

寻找城堡背后的故事 篇4

在海克利尔城堡造访“唐顿庄园”

电视剧《唐顿庄园》在2010年首播后,立即在全球掀起观剧狂潮,国内的观众大多通过网络率先欣赏了该剧。电视剧的拍摄地正是海克利尔城堡。

车子驶出伦敦市区,便进入漫无边际的英格兰绿色乡间,那感觉仿佛给眼睛做了一次绿色按摩。100多公里过后,就可以看见一片青翠之中的城堡,这里已经是南部的汉普郡。海克利尔城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唐顿庄园》一模一样,连剧中老爷车驶过的小路也都在这儿,城堡怎么这么像英国的国会大厦呢?身边的朋友告诉我,因为这两栋建筑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查尔斯·巴里。

自从《唐顿庄园》热播后,想来海克利尔城堡参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至少要提前半年预约才可以,否则即使亲临城堡,也会吃到闭门羹。

我去的时候天气实在是太好了,天空蓝得透亮,大朵儿的云飘在空中。城堡占地约20平方千米,到处都是诱人的草坪和树林。人们在绿地上休憩,在咖啡馆小憩,在城堡商店选购纪念品,也在唐顿庄园的氛围里享受着和谐的自然。

海克利尔城堡建于13世纪,最初为温切斯特主教所有,直到1679年起方为赫伯特家族所拥有,而后经历了多次扩建与整修。1842年,国会大厦的设计师查尔斯·巴里接受卡纳文伯爵三世的邀请,对海克利尔城堡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扩建,才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还记得《唐顿庄园》里的格兰瑟姆伯爵站在门口迎宾送客吗?就在海克利尔城堡的正门。门的两侧各放置一尊双足翼龙雕饰,堡顶飘扬的红蓝家族旗帜上也有这个盾徽标志。

进入海克利尔城堡内部,则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注重细节的装饰,摆放有序的古董家具,红蓝大理石柱支撑着的拱形屋顶,皮革材质的壁布,虽然有些已经略显陈旧,却满透着岁月的沧桑。据说《唐顿庄园》的编剧费罗斯就是从海克利尔城堡的许多历史碎片中汲取了许多灵感,写出了一段风靡全球的伯爵家族故事,那故事亦真亦幻,引人入胜。

英国是为数不多的、至今还保留着严格社会等级的国家之一,虽然现在的法律不再支持新进的世袭爵位,但原来的各种爵位仍按旧时法律沿用着世袭制,贵族就是贵族。

《唐顿庄园》中仆人们居住的房间在海克利尔城堡里已然寻找不见,今天的侍者也都不住在这里,电视剧里的仆人房是在伦敦的伊灵电影工作室完成拍摄的。其实,管理这么庞大的城堡早已不是当年贵族消费得起的,那个阶层也面临着衰败与没落,对公众开放、接纳影视剧组,已经成为维持城堡庄园运营的一种办法,这期间还要接受英国法律的监督,合理的门票费、定期开放、不能随意改动城堡的结构甚至是涂漆的颜色等等。海克利尔城堡随着《唐顿庄园》的热播而名声大噪,许多人都会为剧而专门安排一次旅行来到小镇。

在安尼克城堡窥探“哈利·波特”

正如《唐顿庄园》带火了海克利尔城堡,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让安尼克城堡(Alnwick Castle)一时间炙手可热,特别是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在城堡内的直接取景拍摄,都让许多哈迷前来寻找电影中的原景。

1309年,亨利·珀西购得了安尼克城堡。当时同苏格兰人的战争已经断断续续地坚持了几百年,珀西家族也因战功显赫被封为诺森伯兰郡的伯爵,安尼克城堡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按英格兰的继承法律,包括伯爵头衔及城堡庄园都只能由一位继承人继承,这样可以使城堡连同其内部古董、家具、装饰等珍贵的物品完好地传承下去,避免了多位继承人同时继承而造成物产的割裂与流失。所以今天我们在英国仍可以看到许多完好的城堡庄园,虽对公众开放,仍然有人居住其中,而成为活的文化遗产。

在入口处便发现城墙上有一些真人大小的骑士雕像,近处看雕刻得非常逼真,导游讲那是为了迷惑入侵的敌人。

安尼克城堡见证了珀西家族的荣耀与辉煌,也经历了家庭在英格兰的衰败和没落,自17世纪以后,城堡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1682年,最后一位安尼克城堡的继承人诺森伯兰伯爵伊丽莎白嫁给了索默赛特公爵六世Charles Seymour,之后,城堡就理所当然地属于索默赛特家族了。

1740年,Elizabeth Seymour与Sir Hugh Smithson结婚,出于对家庭居住的浪漫想法,两人组织了许多建造师和园艺师对城堡及周边的景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城堡差不多仍是那个时候的样子,规模浩大,被长长的城墙环绕,城堡外的护城河早已不见,视线所及之处,除了绿色,还是绿色。1750年,休获封诺森伯兰郡伯爵,16年后,休和伊丽莎白受封诺森伯兰郡一世公爵和公爵夫人。

城堡主体由城墙和庭院两部分环绕,城墙内也是一座小型的院落。这座被誉为英格兰最美的防御工事,吸引了许多电影前来取景,其中主要包括1991年凯文·柯斯特纳的《侠盗罗宾汉》,2007年凯特·布兰切特的《伊丽莎白》,以及2000年的《哈利·波特》第一、二部。

城堡内部高贵不凡,装饰精致,尽显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宫廷式风格,冷峻的外表与奢华的内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19世纪重建的会客厅是城堡中的最奢华的地方,每年只有公爵生日和贵族聚会才会在这里举行宴会。前厅陈列有许多诺森伯兰公爵收藏的艺术品,提香的作品也赫然其中。

1995年,现在的诺森伯兰十二世公爵Ralph继承了安尼克城堡,他和公爵夫人Jane的照片就在城堡的入口,每年冬天,公爵一家都会回城堡居住上一段时间。

花园是Elizabeth Seymour当年精心规划的结果,经过上百年的精心培育,不断引进世界各地的稀奇花草,花园同城堡一样吸引人们驻足。

在查茨沃斯庄园体会“傲慢与偏见”

汽车行驶在英格兰山峰地区,就像钻进一个绿色世界,我半闭着眼,享受着这不凡的景致,虽然天空飘着濛濛细雨,却让那满眼的绿色更加葱翠。正如电影《傲慢与偏见》(2005年版)里的那样,伊丽莎白坐着马车去达西先生的府邸,绕过了一道山梁,眼前忽地一亮,一座美丽的庄园就出现在眼前。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查茨沃斯庄园到了,而刚才还有一大群鹿从眼前划过。

在德比郡的那些私人庄园中,查茨沃斯绝对是最宏伟的一个。正因为所处的山峰地区风景如画,加之庄园内那些曾经的故事所带来的沧桑感与历史感,都让这里成为英剧的重要取景地。除了最有名的电影《傲慢与偏见》(2005年版),还有根据庄园内的第五世公爵夫人乔治·安娜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公爵夫人》。

走进庄园,感觉像是进了宫殿,难怪有人将查茨沃斯庄园称为“山中的皇宫”,到处都是精美的壁画与石雕。庄园始建于15世纪,1553年起经Bess之手,规模渐大。Bess去世后,庄园由长子亨利继承。再后来,亨利的兄弟,德文郡一世伯爵威廉卡文迪什购得此宅。1694年,德文郡四世伯爵成为德文郡一世公爵,几经扩建,终于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查茨沃斯庄园。

查茨沃斯庄园奢华无比,穷尽人的想象,这可是私家府邸,连图书馆也是这样典雅。上班族实在难以理解贵族的生活,反正要是让我睡在这样的房间,估计我会一直睁着眼睛到天明。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许多外景地都极具英范儿,电影里达西先生向伊丽莎白求爱被拒的那场戏是在斯托海德公园拍摄的。长满青草的古石桥,看在眼里都觉得柔软。

走过查茨沃斯庄园,像是自己也演了一场电影。

在萨尔茨堡倾听“音乐之声”

很多时候,在对一件事物的认知上,人们都希望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相同,至少也是相近,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就拿50多年前的那部电影《音乐之声》来说,在美国、在中国、在日韩等许多国家,一直被奉为经典,对许多40岁左右及更年长的人来讲,哼唱出电影中的旋律再正常不过,而在电影的拍摄地——萨尔茨堡,乃至奥地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这部电影。直到某一天,当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兴致勃勃地谈论着《音乐之声》时,这部电影才算正式进入萨尔茨堡人的视野。

一位萨尔茨堡的朋友这样告诉我,她是20多年前在欧洲旅行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城市还拍过这么有名的一部电影。我跟她讲,《音乐之声》在中国太有名了,那时的国人能接触到的资本主义电影太过有限,想想我在大学练习英语听力时,就经常听这部电影里的许多片段和歌曲。我和她开玩笑,《音乐之声》对于萨尔茨堡如此重要,干脆城市的名字改成“音乐之声”算了,尽管“sound of music”有点儿长。她很认真地大声讲,“No!No!No!”那只是一部电影,一部美国电影而已,萨尔茨堡还是萨尔茨堡。我暗想,中甸能改成“香格里拉”,德都能改成“五大连池”,思茅能改成“普洱”、徽州能改成“黄山”,萨尔茨堡为什么就不能改成“音乐之声”呢?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萨尔茨堡的一个真实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的贵族特拉普上校已经和太太养育了7个孩子,1920年,妻子不幸辞世,沉重地打击了特拉普上校和原本幸福的家庭,次年,全家从维也纳搬进了萨尔茨堡的别墅。后来修女玛丽亚来做家庭教师,与7个孩子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同时也捕获了特拉普的心。玛丽亚与特拉普上校结婚后又生了两个女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特拉普一家几乎丧失了所有财富,正是家庭合唱团在欧洲的巡演拯救了一家人的经济窘状。

1938年希特勒纳粹吞并了奥地利,特拉普和玛丽亚一家人被迫前往美国,并在次年生下最小的儿子约翰。现实中的一家人并不像电影中通过瑞士逃亡的,而是通过火车经意大利逃亡。1965年上映的电影《音乐之声》共获10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得5项大奖,电影里的插曲流传至今,成为永恒的经典。

50多年过去了,暖心的歌曲和故事依然动听,当剧中的演员与特拉普家族再度相遇,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电影中特拉普别墅取景的列宫旁边,现在建有一个列宫酒店,宫殿只对住店客人在早餐时段、或有宴会活动时开放。今天的列宫很热闹,扮演两位儿子及二女儿、三女儿的4位“小”演员,和约翰·冯·特拉普一家人重回萨尔茨堡,我在努力地分辨着4位演员在电影中的样子,模样依稀可见,只是岁月太过无情,50年的光阴在演员们的脸上留下沧桑的印记,其实又何止是演员,我们不都是一样嘛。

萨尔茨堡艺术节演出大厅内座无虚席,音乐剧《音乐之声》准时开演。当熟悉的音乐渐起时,怀旧的气氛弥漫开来。当特拉普用口哨呼唤孩子们时,一下子列队走出来11个孩子,4位“小”演员夹在其中,一片雷鸣般的掌声顿时炸响。约翰·冯·特拉普一家人走上舞台,电影、现实、与舞台终于有了完美的交集。演员们和特拉普一家感谢《音乐之声》,感谢萨尔茨堡,让他们一生拥有幸福的回忆。

这一时刻,坐在台下的我也被这种形式的相逢而感动,感谢《音乐之声》,感谢萨尔茨堡,让我的年少时期有好歌可唱,给了我们对幸福的无限憧憬。

杜塞尔多夫,莱茵河畔的童话

杜塞尔多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尚之都、工业及展览之都,这里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地方,车子驶出老城,便犹如穿行在一片片的森林之中,方圆80几公里内,坐落着30多座风格各异的城堡,置身于其中,仿佛游走在童话中一样。

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心情似乎都跟着清透了,那是一种莱茵河边独有的惬意。树荫下的柏油路,静逸的小镇,都与杜塞尔多夫老城稍显不同,眼前忽现的湖水,连同波光粼粼,还有悠然的天鹅,一起并入车中的柔暖,本特拉宫(Schloss Benrath)到了,这里距杜塞尔多夫才20公里。

淡粉色是本特拉宫的主调,这在城堡中并不多见。洛可可式的主殿倒映在湖面之上,与一只只天鹅完美成图画。保存完好的本拉特宫建于1755~1769年,最初是选帝侯卡尔·泰奥多尔的行宫,夏季避暑、狩猎于此,从屋顶的雕塑便可知晓。

除了主殿,本特拉宫还各有独立的东西两翼,现在分别为欧洲园艺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本拉特宫占地巨大,大片的草坪、修剪整齐的树林、以及精美的雕像,会让人一下子联想起德国许多其他地方的城堡宫殿,更像一座大花园。正门现在不开,参观时需要由地下室进入,并且需要套上一双大大的、可爱的棉拖鞋。

夏宫的金碧辉煌自不必说,神奇的是宫殿内有许多门,有的门直通内室,或主人的浴室,有的背后则通往仆人工作的区域,或是一段楼梯。如果不是导游提醒,倒还没有注意到,自外面看是两层的本特拉宫,实际上是一座3层建筑,秘密都在宫殿内部。

在本特拉宫内钻来钻去,有一种探秘的感觉。时而是主人的两层居所,宽敞舒适、富丽堂皇,并充满了田野情趣,时而又是3层的阁楼及仆人的居所,并不太狭小,与主人房间双向通连。走到最后,竟然来到主殿穹顶的下面,如此近距离地欣赏穹顶还真是头一次。

莱茵河河畔的凯撒斯维特(Kaiserswerth)在杜塞尔多夫以北8公里处,与本特拉宫的方向正好相反。从名字里的凯撒得知,这定是一个与皇帝相关的地方,他便是罗马神圣帝国时期的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皇帝。凯撒斯维特建城于12世纪初期,是杜塞尔多夫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古老的区域,如今成了环境上佳的居住之所。

上一篇:高职英语赏识教育下一篇:路桥施工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