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

2024-07-05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精选十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标,素质教育

一、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 这种化学意识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自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的化学教育还远不能做到这些。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化学教育一直采取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 学生在台下默默接受的学习方式。更有甚者, 很多教师明确对学生灌输化学是“文科”, 只需死记硬背便可轻松拿高分的思想, 因此我们看到化学课堂上, 黑板写满了理论公式, 老师的粉笔一根接着一根, 学生们听的时而眉头紧锁, 时而一脸茫然, 完全没有互动交流和参与教学的机会。即使头脑中闪过一丝发现创新的曙光或者几点关键的质疑, 都被节奏紧凑的高中课堂所埋没, 久而久之, 学生们习惯了懒于思考和被动接受, 那些稍纵即逝的珍贵的自主创新意识也将不复存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 更不要说所谓的“创新意识”了。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 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二、提高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自主探究意识, 在课堂中有意识地采用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方式, 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上述文章所谈到的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 我提出了一些提高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对策。

1. 搞好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学习知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结果, 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施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教育的绝好契机。因此, 课堂环境的好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而言, 都显得至关重要。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教学民主”理念, 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课堂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师生关系良好, 师生之间沟通无障碍, 才有可能打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 有利于保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能够给予学生提出质疑、发展思维的舞台。

2.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能力型人才, 高中化学教育中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主, 而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高中化学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一般思维训练中, 求同思维运用得较多, 但是对于素质教育中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 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助于实现一题多解, 降低学习难度。求异思维指学生以不同的思维形式,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探索解法。例如, 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通常学生会根据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变换氯原子位置, 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发挥求异思维: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 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逆向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式, 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化学知识中, 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 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 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3. 鼓励学生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要求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化学知识, 学生能解答多少化学难题, 而且在于能否形成一种化学意识, 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现象和困难时, 能否运用自身积累的相关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生活中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让他们知道化学知识离现实很近, 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用。比如介绍常见的泡沫灭火器, 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的是什么溶液, 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能否用化学公式表达出来,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其次, 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做一些社会实践调查。再如学到“硫硫酸”一节时, 不妨让学生调查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空气中排放多少SO2, 能形成多少酸雨量, 治理酸雨的方法等。最后,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视野, 加深对化学理论的理解,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 这些题目可以生活为实验背景,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勤于动手, 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设计, 老师只需扮演一位引导者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自己选择化学药品与仪器, 没有化学药品的选用效果相当的其他试剂代替。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 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等。

三、总结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 篇2

以前,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这样的教学体验较差,教学成效较低,课堂氛围凝重。在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行双主原则,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领头人”为学生把好方向。另外需要教师很好的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和交换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启迪与激励。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可以对自我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达到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的目的,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不置可否,唯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素质教育提倡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其他天赋都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每个有特长、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起重视,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未完成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潜能,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的环境机会,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个体。

三、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粗狂和简单的以成绩为中心和核心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过程往往不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无法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高中学生的学后评价,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等有机的与考试成绩等结合起来,科学统一的进行考核和评价工作,推动新时代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终身教育

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成为制约高中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鼓励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用时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作为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形成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推动高中教学师资队伍的长效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每个教师需要去长期的坚持和培养的。实践证明,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个教师自身来说,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对于高中教育成效的提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与学的基础。在高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在地位上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在其身上表现为“官本位”的思想,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教师的“惧怕”和畏惧,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常常受到教师的训诫,对于教师常常比较忌惮,即使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敢与教师分享和请教。有时候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应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也无法做到沟通。所以,想要提高高中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切实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工作,让学生在师生的情感教育与沟通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每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不再惧怕与教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让每个教师充分的了解和倾听到每个学生的心声,也有利于学生向教师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学习成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一起成长和发展。

新课标下化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3

关键词:化学;创新教育;新课标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改变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只是单向交流,更应有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如,在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和《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情况;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索,探索新知。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现已不合时宜,因为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向交流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应大胆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开放的、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培养成的。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而且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知识、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化学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高分子材料、海水淡化、新能源利用、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如器皿、燃料、调味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总之,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篇4

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积累的,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对知识表面的理解, 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为当前教育形势的必然要求, 只有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一、当前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弱

我国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 更多的是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学习, 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的重视对于重点难点或者是考点的讲解, 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强化, 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再加上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导致很多人都只会打字而不会写字, 就学生的日常练习情况来看, 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错字和别字, 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 二)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应对高考, 教师往往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 而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这就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十分的枯燥乏味, 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 语文知识是十分丰富的, 仅靠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是无法真正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的, 因此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 如果无法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就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 三) 表达能力较弱

由于高中语文的教育工作长期的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 而忽视了在实际中的应用, 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语文知识, 却无法对日常的表达能力进行提高。 表达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 这也是表达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日常人与人之间交流最基本的方式, 表达能力弱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一个方面就是文字表达能力, 也就是写作, 写作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弱会导致学生无法熟练的运用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所写的文章也缺乏主题、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和整体语文水平的提升。

( 四) 知识面狭窄

过分的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学习, 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 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当前我国高中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 每天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 课下还要面对繁重的作业和练习, 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 也就无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也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素材的积累, 而导致写出的文章始终是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 缺乏新意, 学生也无法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提升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策略

( 一) 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质

要想更好的开展高中的语文素养教育工作, 首先就需要高中的语文教师能够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 并且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 同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准确的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标准。 此外教师还应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的,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的运用当前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将语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 三) 将语文素养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 而应该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 让教学工作真正的走进生活。 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 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需要在课堂之外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并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积累知识, 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 语文素养教育对高中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 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强日常对于知识的积累, 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黄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D].四川师范大学, 2009

[3]涂树林.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5.03:173

[4]林亚普.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5.02:18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 篇5

基于以上原因,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对新课标下物理探究性实验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课改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1.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定义

物理探究性实验是为了探求物理知识,学会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等而进行的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它是物理领域中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分别是“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实验探究现己成为理科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理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

2.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2.1主体性原则。整个探究性实验学习活动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个研究活动过程来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点拨的指导、领路作用。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探究活动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各尽所长,充分发挥。

2.2目标的原则。做每个实验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具体到探究的每一步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当然具体到每个探究性实验,其目标可能有所侧重。只有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探究就有正确的方向,学生就能在探究过程中经受住困难或挫折的考验,从而对探究过程的艰辛与乐趣体验得更深刻。

2.3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原理科学、装置合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全过程都科学、合理,所采用的设计标准、方法、步骤等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或实践基础,得出的实验结论就可能是正确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宗旨。

2.4趣味性原则。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实验设计要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兴趣。

2.5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要用尽可能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器材,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日的。用简单易行的、合理的实验设计,冲淡学生怕实验准备工作麻烦的情绪;用新材料、新工具降低实验的操作难度。实验设计简约,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干扰,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目的上。简单就是美,恰当的实验设计既突出实验重点,又没有冗长的实验步骤。

2.6互动性原则。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信息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

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是实施物理实验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物理实验中蕴藏着极为活跃的因素,随时会出现许多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与活化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训练思维有很大的好处。在实际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3.1目标的全面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在目标上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取,包括一些具体的实验技能。而探究实验教学应具有更加全面的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而且应该包括态度、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

3.2内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引导应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否则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但也不能差异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对学习失去兴趣。

3.3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也可以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物理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4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的实验可以分成几类。

第一类是在表述上有“通过实验,探究……”等字样的实验,是一类基本的探究性实验,是课程标准规定了的。这样的实验的例子有以下一些: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第二类是在表述上有“通过实验知道……”“通过实验认识……”“通过实验了解……”“通过实验理解……”“经历……实验过程,了解……”等字样的实验。这样的例子有: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于这样的一类实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它们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有些课程标准上要求“通过实验演示……”等字样的实验,这类实验,也可根据情况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比如: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以粒子散射实验。

还有些实验是不适合被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的,主要是仪器使用、操作训练等类型的实验。比如: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以多用电表为测量工具,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大容量电容器是否断路或者漏电。

4.展望

新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科学探究作为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实验是物理探究的重要科学方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当关注探究思想的介入,改变将实验的功能仅归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动作技能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升展是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如何安排实验探究的内容、时间,如何对物理探究性实验进行评价,如何开发物理实验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实验室资源、教师人力资源,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诺.巩固成果、开拓进取,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工作——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月1日.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7月第1版.

[3]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2月第1版.

[4]张永娟.浅谈中学物理三种水平的探究性实验.现代物理知识,,第4期.

[5]吴建军.论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6月.

[6]吴建军.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4月.

[7]林秀仪.小议探究性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教学,华南师范大学.

[8]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M].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3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标 素质教育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與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工科也在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的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教师要重构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合作学习和教学反思,造就科研型和实践型的教师人才。

二、面向全体学生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中应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划分等级界限,要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特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其次,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方面,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如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也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可采用分层次教学。在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的同时,鼓励高中等学生赶超优等生,加大转变学困生的力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能力型人才,高中化学教育中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主,而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高中化学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一般思维训练中,求同思维运用得较多,但是对于素质教育中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一题多解,降低学习难度。求异思维指学生以不同的思维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探索解法。例如,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通常学生会根据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变换氯原子位置,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发挥求异思维: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逆向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式,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方面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驱动力的作用,又对学生学习科学具有控制调节的反作用。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五、渗透绿色理念,强化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在粮食、能源、人口资源和环境五个方面,其中环境问题更是必须加以妥善解决的课题。化学教学内容中涉及能源、环保的问题很多,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氯代烷、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办法、垃圾处理特别是废弃电池处理方法等知识都涉及环境教育,教师应以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延伸点,向学生系统介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现象相关信息,并结合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等概念渗透环保理念。化石燃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结合全球粮荒问题,讨论人造汽油的利与弊,当前全球能源紧缺,研究、开发新的可替代能源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总之,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有益于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潘雪梅.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J].河南科技,2010,(22).

[2]刘莉静.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12).

[3]张安莉,童占荣.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 篇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反之,消极被动的情感可能会阻碍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丧失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成绩的一路下滑。因此,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以英语教学为媒介,在对学生情感关注的过程中,一方面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另一方面通过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达到形成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

1. 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情感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具有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等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内化,是有效英语教学的催化剂。所以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要变知识的单一传授为知情并重,有效扭转只重视英语知识传授、轻情感素质培养的教学现状。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上课时只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对于学生如何学则不够重视,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少;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造成了语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情感素质发展明显滞后的严重后果,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厌倦、两极分化严重等极端现象的出现。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为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性。情感因素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备课中情感因素可有可无,即便有也很难看到有具体的措施落实。课堂教学基本按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评价依然看中最终考试成绩,忽视对情感因素的评价。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英语教学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来认识英语、掌握英语的过程。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应该实施爱的教育。一个英语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对英语这门学科有一种执着的爱,还必须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据此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好感,最终从这种好感中培养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了解每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教师可利用档案袋管理、家访、与学生谈心等多种途径了解每一位学生。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用愉悦的神态、期待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多使用亲切的鼓励性的课堂用语。比如,“I wonder if I can help you./You did a great job/I am sure you can do.”等。

3.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多,受表扬的机会多,学习积极性高,但作为英语教师,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鉴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部分学生会在高中阶段愈加感到学习英语的困难,他们暂时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相对偏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作为外语本身固有的学习困难。第二,对学生过高的学习要求,以及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第三,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学生自身的某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任务的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为此,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来消除英语学困生的情感障碍。教师要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布置难度相对较低的任务,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准备,并提供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启发学生自己纠错,同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放大表扬。同时,教师更应在学习方法上多加指导,告诉他们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如何进行预习、复习,如何根据语音规则和构词法来记忆单词和扩大词汇量等,只有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成效,进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坚持学好英语。否则,他们就难以经受挫折,最终导致厌学。另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差异,对英语学困学生应适当降低要求。比如作业可以采取分层布置的办法减轻他们的负担等。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的困难,分析困难的性质和程度,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并在课堂上多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他们会逐渐改变原来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归因,如没有兴趣、记忆力差、基础差等,从失败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确信只有努力才能带来成功,从而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一种感情的交流。忽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势必会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待英语情感教育问题,就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做到情感教育目标与认知教育目标的互动统一,我们应时刻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的情感沟通。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沟通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把情感教育真正融入高中英语的日常教学中,使师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情感共鸣,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思考 篇8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意味着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教学方式必须进行革新和改进,以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代替之。本文根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与分析了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2.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原则

2.1 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实际的原则

在高中课程新课改的框架下,教学的重点更加注重学生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通过亲身的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化学知识和原理。教师不能再坚持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应在课堂教学中将化学引入生活实际,把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原理和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2.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评价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学生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适时加以引导和补充。因此,在新课改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应占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3 培养学生独创性思考能力的原则

化学学科以其注重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而著称,学生在体验和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其创新思维和研究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应得到逐步增强。在改革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时,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考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首先,教师可通过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或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设计若干情景及问题;其次,教师应适时增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和思考,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独创性思考能力在思考与观察中不断增强。

3. 新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析

3.1 用绿色化学教育引导实际教学

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化学领域,可纳入环境友好化学范畴。其核心内涵是在化工生产和反应过程中,注重清洁生产,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其关键之处在于把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合成过程和生产工艺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秉承绿色环境友好的概念。绿色化学教育的新颖性和与生活相关的紧密性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绿色化学教育又反映了当前世界化学发展的方向,非常适用于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掌握当今最先进的化学理念。

例如,笔者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认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壤流失等环境变化造成的或将要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在工业合成氨、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等工业流程中如何进行循环操作,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防止酸雨的形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同时向学生渗透了绿色环保理念,介绍了绿色化学对于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保护土壤、防止酸雨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3.2 用化学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化学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等特点,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应用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化学演示实验,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动翔实地向学生讲授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物质的变化规律。此外,化学演示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对现象细微或瞬间即逝的实验,教师应使演示实验现象清晰可见,使每个学生耳濡目染。下面是笔者常用的一些能使实验现象突出并且清晰的方法:是利用幻灯片放大实验图像,提高其可见度和清晰度。例如,课本上的胶体电泳实验,通电后,氢氧化铁胶粒定向移动,将其放大投影,现象明显,便于肉眼观察。利用对比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在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对于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教师需要做空白实验予以对比;进行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实验时教师也可用对照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是把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让学生去或让学生轮流到演示台前观察。

3.3 创建情景式探究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不仅教授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原理或理论,而且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积极地观察、认识和探索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现象,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自我思索、解答,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引入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利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知识。化学教学非常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因为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意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科研探究的态度。

3.4 把化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为现代课堂教学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可利用网络提供的多种资源实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使用教育教学软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给课堂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主体性学习之中;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元素的强大功能,将化学中原子、分子等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与合成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驰骋的空间,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深,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认真研究、实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其进入科学的美妙殿堂。

参考文献

[1]赵燕杰.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师能力的新要求[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04) :12-13.

[2]杨艳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06) :77-78.

[3]汪天萍.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考试命题改革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 , 2005, (Z2) :44-45.

[4]戚淑姣.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开放式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5) :44-45.

浅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篇9

一、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制定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计划。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放在教学的首位。因此, 我们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 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师不应该教授死的教材内容, 要能够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例如, 在人教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中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内容。在备课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新的教科书中简化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 并且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以及与物质质量有关的计算题。如果我们不注意到这一点, 那么后边的教学就无法进行, 因为在教材中的“学与问”中却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能够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加以简单介绍与讲解, 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就能够有所认识。由此可以得出:我们应要灵活运用教材, 设计好教学目标。

2.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 我们的教学应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 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出发,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若能主动学习, 教学效果便会很好。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前就要有意识地设置好教学环节,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教师仅仅是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死气沉沉。教师提问, 学生也没有反应, 这样的教学何谈发展, 何谈能力呢?我们一定要使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 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主动地学, 这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学生自己想学时, 便主动地找教师、找同学帮助, 上网、查资料, 会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 要备学生, 备出的课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去思考、判断和创造。教师要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明确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 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基础学科。我们的教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教学可以实验为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 易于学生理解, 更可以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技能, 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实验教学正是可以达到这一点。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随着高考实行理综考试的形式, 实验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 我们每一名化学教师都应重视实验教学, 不仅要做演示实验, 还要组织学生多做探究型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 自己发现知识, 掌握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 而且还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最注重的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被灌输到中学教学中。我们化学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教育的长远化。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创造温馨、愉快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 更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并且能够放下思想包袱, 积极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 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回答,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仔细分析,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要积极对待学生回答的问题, 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 要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切忌冷嘲热讽。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对发展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学习也非常需要这两种能力。因此, 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上, 还是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 化学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化学中有的内容是很抽象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微观的内容和宏观的内容结合起来, 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微观的内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现象。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速度, 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接受、理解知识。这样, 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微探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出现较大的改变, 主要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调, 强调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与对话, 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一次科学系统的整合。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而具体地确定了化学每一个专题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强调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具体化学现象, 具备一定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化学新课程中三个维度的主线, 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化学理念, 教给学生研究化学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策略, 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进行小实验, 学会查阅资料, 用各种方式去获取化学方面的信息。

第二,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 不再从结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现在按照化学元素表来介绍化学知识的讲法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课程发展, 针对这个改变, 教师要将相关的化学元素依据学科、社会和教学的线索来进行合理布局, 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从这个层面上说,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程更注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第三,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了解化学中各类物质的性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常见的物质, 并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有关的生活问题, 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 运有过一段新教材的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发现, 新教材更偏重于采用主题式的编排方式, 有利于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紧密相关。教材中有很多活动探究、交流与探讨、拓展视野等内容, 这就是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 并抛出其不能解决的问题, 然后再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自主地去运用已有的经验, 激发探究的欲望。将大量活动引入课堂, 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它让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 在“做中学习化学, 在学习中感悟化学”。交流与讨论则是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以此为契机展开讨论, 既锻炼了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全面把握新教材的体系与思路, 及时修改教学方式方法, 明确各个板块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强化“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这一目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 应该怎样来做呢?为此, 笔者总结了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如下几点:

首先, 教师要因材施教,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 也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其提供发展的路径。为了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高中化学教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课程版块, 这就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教学内容选择空间。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依据课程要求, 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还要求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

其次,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说生活有多大, 化学就有多大。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密切关系, 结合一些时事来讲化学知识,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要善于设置一定的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讨论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技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教师还可以把多媒体引入课堂, 把动漫引入课堂, 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可感, 把一些危险系数高的实验用动画来呈现, 既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活泼, 又便于学生理解。

再次, 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探究学习,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学生可以通过做小实验、收集某一专题的资料、举办一个小小辩论会等多种方式, 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 高中化学教师还要改进习题教学。学生不做习题是不可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 但是教师要摆脱以前的“题海”战术, 要将典型的习题进行深刻剖析, 让学生透彻理解, 再把这一能力迁移到其试题的解答方面。教师在留作业时, 应对习题进行合适的筛选, 大量枯燥的、重复的习题训练, 导致的是学习热情的枯竭, 阻断了学习建构的过程, 应选择那些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全体学生的、难度梯度合理、适合本班学生练习的试题, 达到有的放矢地做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十二五期间下一篇:招投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