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2024-07-12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精选十篇)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闻喜县薛店镇卫生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 其中男76例, 女80例;年龄 (43.8±17.7) 岁。纳入标准: (1) 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 且经颅脑CT或者MRI检查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2) 患者有一定神经精神症状, 且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 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疗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17分; (3) 患者依从性好, 能够配合相应护理工作及后期随访。排除标准: (1) 合并有严重的肝、肾、脾、肺及血液系统疾病; (2) 既往有颅脑损伤史或颅脑手术; (3) 既往有精神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编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AMD评分及既往史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注:*为χ2值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 主要包括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组织最佳的氧合和灌流、纠正低血压、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凝集、控制惊厥以及平稳血糖。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 (30mg/片, 国药准字H20003010,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1片/次, 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抗抑郁效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抑郁评分标准

HAMD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 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 包括14个项目[2]。分数越高, 抑郁程度越高。抗抑郁疗效按照HAMD评分改善情况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为减分率≥75%, 显效为减分率50%~74%, 有效为减分率25%~49%, 无效为减分率<25%。减分率=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抗抑郁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

ADL主要包括躯体生活自理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对于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得分以100分计算, 得分越高, 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神经功能变化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按照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将其治疗效果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以及无变化。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变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7%。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双侧) 。

2 结果

2.1 抗抑郁效果

观察组抗抑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9,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5, P<0.05, 见表4)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部分患者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均自行缓解。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种脑卒中病变后遗留的以情绪低落、睡眠欠佳、行动及思维迟缓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3]。其中轻度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缓及胃肠道等症状, 而中重度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则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症状为主[4,5,6,7]。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 这主要是由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较重, 导致在康复治疗上敷衍了事, 很多患者轻生意愿强烈, 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慢, 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甚至会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研究发现, 脑卒中患者的脑脊液中生长抑素释放抑制因子处于低水平状态, 这可能是造成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以及抑郁症的根源。尼莫地平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 其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 具有抗缺血和抗血管收缩的作用, 可提高生长抑素释放抑制因子水平, 进而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有临床试验证实, 尼莫地平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元钙超载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等作用,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疗效[8,9,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抗抑郁总有效率、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促进患者康复, 对患者和家属而言, 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闻喜县薛店镇卫生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抗抑郁效果、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抑郁总有效率、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较快改善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 改善抑郁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卒中,抑郁,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田治友.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23) :35-36.

[2] 黄干, 冯小燕, 陈绮妮.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4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 (4) :449-450.

[3] 郝琳, 沈霞, 马正磊.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9) :42-43.

[4] 谈鹰, 钮富荣.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8) :48-50, 54.

[5] 牛兴荣.尼莫地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7) :111-112.

[6] 聂容荣.针灸调肝固本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7] 晏廷念, 毛素芳.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1 (3) :526-527.

[8] 张玉琦, 钱富强, 顾君, 等.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5) :1541-1542.

[9] 孙玉妹.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综合康复的作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5) :743-744.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2

【关键词】 替米沙坦;硝苯地平;联合用药;高血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84-01

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压通常需要一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在广大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患者中,替米沙坦已经提供了经过证实的有效降血压和心血管保护的作用。现在这些新的降压研究结果表明,替米沙坦联合不同作用机理的其他降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的风险。

本文重点综述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临床研究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心内科,全国多位医生在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方面做出了多种尝试,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替米沙坦在联合用药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2010年10月至2011年l0月间,管养洪医生对收治入院的62例高血压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57.9±5.73岁。中度高血压43例,重度高血压19例)进行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的统计分析。服用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圣通平)10mgql2h联合替米沙坦40mg/d,对病人,固定专门的医师每周进行血压检查,如果患者的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加大药物的使用量,将圣通平药物加大用量至20ragq12h,在药物加大的情况下,血压如果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将替米沙坦(立文)的用药量调整为80mg/d,在持续治疗8个星期后,24小时内动态的进行重复的血压检测(AB,PM),每半个小时进行一次测量,同时对心电图、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层面进行再次的检查[1]。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62例患者中,显效40例(66.67%),有效19例(30.65%),无效3例(4.84%),总有效率达95.16%(59/62)。替米沙坦作为一种新药,药效很强,属于非肽类AnI受体拮抗剂,对于RAS具有较高层面的选择性,即使持续用药,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比较小,使用这种药物,能够很好地抑制ATI受体,进一步地扩张血管,减少醛固酮的分泌,最终实现降压[2]。硝苯地平缓释片,这种药物能够有选择地对血压进行阻滞,有效控制位于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部,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药效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对于高血压病症来讲,具有很好的抵抗性。联合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替米沙坦,降压效果可以被进一步的叠加,两种药物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因为动脉的扩张引发的踝部水肿,也可以得到减轻[3]。经过临床实践,还能发现,这两种药物的联合运用,不会明显地影响到患者自身的肝肾功能,对血管和心脏都具有一定层面的保护性。

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杨斌等医生对收治入院的7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4]。治疗方法如下:①治疗组: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替米沙坦片40mg,1次/d,10周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10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避免劳累刺激,戒烟,戒酒,住院患者每天测量2次血压,门诊患者每周测量2次血压,每次测量血压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患者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尿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301例,有效7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74%。对照组显效202例,有效72例,无效98例,总有效率73.66%。硝苯地平缓释片为血管扩张剂,不仅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钙离子跨膜内流,而且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压,有研究证实长期服用CCB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替米沙坦作为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它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在转换酶作用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进一步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且可使血管对加压物质敏感性增加,使小动脉更易痉挛,而替米沙坦可以有效竞争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I结合,有效阻断RASS系统,控制血压,而且能抑制CCB类药物引发的反射性神经兴奋等一系列反应,是比较理想的降压组合[6,7,8]。

2009年5月-2011年3月肖守忠医生对医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45-76岁,平均<68.4±9.5>岁,病史8个月一17年,平均<4.3±5.4>年)。治疗方法如下:对照组:单纯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口服,30mg/次,1次,d,治疗2周后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口服剂量增加为60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口服,8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一疗程,8周为一疗程[9]。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明显优于治疗前(P

2 结语

在临床上,降压药物并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只要降压达标,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实现就可。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效,采用目标治疗原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当然,临床在关注其疗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不良反应,用药前应权衡利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筛选,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相信,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在治疗高血压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管养洪.硝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年12月第12期.

[2] 侯建芳,杨斌.硝苯地平缓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96.

[3] 刘建敏.他汀类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5,14(45):54.

[4]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5] 马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2010,5(13):98-99.

[6] 谭碧峰,杨天伦,黄友良,等.替米沙坦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1):52-54.

[7] 刘焕国.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2009,1(5):107.

[8] 杨斌,宋自朋,苏亚梅.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2月,第9卷第5期.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 共85例, 将其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43例。A组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龄51~72岁, 平均 (57.5±4.0) 岁;病程2~20个月, 平均 (8.5±2.0) 个月;B组中, 男26例, 女17例;年龄50~71岁, 平均 (57.8±3.5) 岁;病程2~19个月, 平均 (8.7±1.8) 个月。所有患者均排除抑郁症、脑积水、颅内肿瘤、糖尿病酮症或高渗性昏迷等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等基础治疗, 同时A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尼莫地平片, 口服, 40mg/次, 3次/d;B组应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尼莫地平用法同A组, 奥拉西坦注射液4.0g/次, 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疗程均为3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参照文献[2]制定标准如下:临床控制: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 定向健全, 回答问题正确, 生活自理, 能恢复一般社会活动;显效:主要症状恢复正常, 定向基本健全,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反应一般, 生活自理;有效: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 生活基本自理,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但反应仍迟钝, 智力与人格仍有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 甚至继续发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B组临床控制率为60.50%, 明显高于A组的38.10% (χ2=4.2535, P<0.05) ,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70%, 明显高于A组的81.00% (χ2 =4.6336,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n (%) ]

2.2 不良反应

A组出现头晕1例, 皮肤瘙痒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B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2383, P>0.05) 。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许多急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患者生命得到了挽救, 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某些后遗症, 其中包括血管性痴呆。任何影响脑内血管结构、脑血流、脑供氧的危险因素都可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概率[3,4], 一般于50~60岁发病, 病程短则2个月, 长则20多年。早期表现主要是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耳鸣等, 可有近期记忆力轻度受损、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情绪变化,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如发音不清、吞咽困难、肌麻痹、尿失禁、幻听、哭笑无常等[5], 研究中入选的85例患者均符合以上发病特点。治疗药物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神经元保护剂和改善脑部微循环药物。神经元保护剂尼莫地平在该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 血管性病变导致痴呆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往往处于缺血、缺氧等状态, 使神经元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应用神经元保护剂类药物能够对抗外界损伤, 修复神经元功能。奥拉西坦为脑代谢改善药, 能促进脑内ATP, 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并增强神经兴奋的传导, 具有促进脑内代谢作用[6,7];可对抗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对缺氧所致的逆行性健忘有改进作用, 可增强记忆, 提高学习能力。两者联合应用, 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能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由上可见,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安全可靠,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均进行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等基础治疗, 同时A组42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B组43例应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临床控制率为60.50%, 明显高于A组的38.10%, (χ2=4.2535, P<0.05) ;B组总有效率为97.70%, 明显高于A组的81.00% (χ2=4.6336, 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 B组为4.7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383, P>0.05) 。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安全可靠, 有利于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奥拉西坦,尼莫地平

参考文献

[1]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

[2]田金洲.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5) :16.

[3]边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24 (5) :294.

[4]REISBEG B, DOODY R, STOFLER A, et al.Memantine inmoderate to 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J].N Engl J Med, 2003, 348 (14) :1333-1341.

[5]李雪琴, 王致道.七福饮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3) :417, 431.

[6]张益.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J].中国药业, 2009, 18 (11) :64.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4

【关建词】 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丹参

尼莫地平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钙拮抗剂,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 它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从而有效降低脑缺血的程度, 改善神经功能,被认为是通过它的血管解痉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所致的脑损害。丹参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可以改善大脑微循环, 对缺血后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被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它脑缺血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痉挛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治疗脑血管痉挛所致脑的损害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痉挛的住院患者60例,全部经头部CT检查证实,并按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8~60 岁,平均52岁;对照组30例,男19 例,女11例,年龄在30~64 岁,平均50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治疗组从发病第3 天起, 口服尼莫地平片剂, 每次40mg, 每日3 次, 连续用药21d, 同时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6ml, 加入5%葡萄糖液500ml, 每日一次, 连续用药21d。对照组也从发病第3天起开始给药,只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剂,给药途径及用药时间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患者的其他基础治疗如脱水剂、止血药、能量合剂等均相同。

1.3 评价方法 按脑血管痉挛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1天分别进行评分, 计算脑功能恢复率, 两组进行统计学处理。脑功能恢复率=[(用药前分数- 用药后分数)/ 用药前分数]×100%。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脑功能恢复80%以上为恢复, 56%~80%为明显好转,36%~55%为好转, <35%为治疗无效。其中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包括:经治疗后疗效达到恢复、明显好转、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有统

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如表一:

【注】:将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疗效达到:恢复、明显好转及好转统计为治疗的总体有效。由表一可见,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33%。经检验,X2=2.75, 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是由于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和出现血流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应用CT及MRI 能了解颅内原发及继发性病变,而TCD检测既可动态观察了解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又无创伤性, 且重复性好, 对脑血管痉挛的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1]。尼莫地平为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血管及神经细胞,对脑血管有较强的选择性作用, 是目前同类药中脂溶性最强的。本研究单独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患者30 例, 脑功能的改善率为73.33%, 疗效较为显著。丹参的药用化学成分主要为脂溶性的多种丹参酮和水溶性的原儿茶酚醛、儿茶醛的衍生物、丹参素等。丹参酮Ⅱ- A有耐缺氧作用。药理研究发现丹参能缓解缺血脑组织单胺类神经介质和神经肽的紊乱,使脑血流速度增快, 流态改善, 红细胞不同程度的解聚, 从而改善脑的微循环, 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防止血小板凝结,减轻缺血后脑水肿, 增加脑内ATP 含量[2]。中医认为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作用,对于头痛、头晕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的尼莫地平和丹参联合用药组, 脑功能改善率达到93.33%, 与单独用尼莫地平组的脑功能改善率73.33%相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尼莫地平与丹参联合用药, 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方面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我们认为脑血管痉挛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微循环障碍, 缺血缺氧的不良状态。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通过改善脑循环血液流变学性质, 增加脑组织血流, 纠正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元代谢紊乱,脑的继发性损害。而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的诸多保护作用, 它具有许多尼莫地平所不具备的脑组织保护功能。所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各自从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作用机理作用于脑, 取得了更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晁迎九. 不同剂量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 2008 .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明确, 而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病史。观察组患者年龄21~45 (25.1±1.3) 岁;怀孕时间20~30 (24.3±1.2) w;怀孕次数:首次怀孕患者25例, 再次怀孕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9 (25.9±1.3) 岁;怀孕时间20~36 (24.5±1.3) w;怀孕次数:首次怀孕患者26例, 再次怀孕患者3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怀孕时间、怀孕次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上仅给予硫酸镁注射液 (2.5g/瓶, 国药准字H20033861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 具体用法遵说明书。观察组患者治疗上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 具体为:硫酸镁注射液 (2.5g/瓶, 国药准字H20033861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 具体用法遵说明书;硝苯地平 (10mg/片, 国药准字H13021315石药集团中诺药业 (石家庄) 有限公司) 口服, Tid, 10mg/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3]

评定指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 (头痛、水肿等) 用药后全部消失, 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 检验未发现尿蛋白;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 (头痛、水肿等) 用药后明显减轻, 血压稳定在140/90~160/110mm Hg;无效是指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改变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局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改善情况对比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 对照组的各相关检测结果 (24h尿蛋白定量、血细胞压积、血黏度) 的改善情况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的, 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改变和孕妇年龄的增长, 重度子痫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4]。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上以全身的小血管发生痉挛作为主要的临床特点, 因此采取任何的治疗方案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减少并控制患者小血管发生痉挛[5]。以往采取单药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 效果不明显。硫酸镁是妇产科治疗重度子痫的常用药物之一, 其药理为通过抑制神经肌肉和血管连接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而达到松弛血管和肌肉平滑肌的目的, 有效舒张血管缓解小动脉的痉挛, 从而可进一步的增加重度子痫患者其心脏、脑组织、子宫等部位的血液供应。硫酸镁还能抑制中枢神经, 在舒张血管同时有效改善体液循环, 使外周血管得到松弛, 进而加强利尿作用、降低血压、使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另外最新的科研数据表明, 硫酸镁对患者的子宫的血管和平滑肌能够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这样能够明显减少血管内的阻力并缓解患者子宫肌纤维的拉力, 在改善子宫血液供应的同时保护胎盘功能。硝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目前被广泛的用于治疗重度子痫前期,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其阻止钙离子跨膜内流,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细胞内所贮存的钙离子释放, 从而降低钙通道的敏感性和激活, 同时使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下调而而起到降压的治疗作用。从此次研究可以看出, 对照组患者不仅治疗效果不如观察组患者, 且其结果改善情况也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充分证明临床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治疗时选择硫酸镁和硝苯地平联合的治疗方案,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健萍.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30例[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下旬刊, 2014, 11 (15) :32-33.

[2]卢琼.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1) :168-169.

[3]王九丽, 秦小娟.硫酸镁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84例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1) :100-102.

[4]罗宇迪, 肖海燕, 覃清华.重度子痫前期临床预警信息程序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 2013, 35 (8) :155-157.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1年4月的门诊和住院高血压患者50例, 其中男38例, 女12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 (62.5±3.78) 岁, 病程3~12年, 平均病程为7年, 50例患者在临床上已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加本次实验的50例患者全部停止使用降压药物2周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 患者口服复方丹参片, 每次3片, 日3次, 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早餐后口服, 日1次, 2周以后, 根据患者的血压检测情况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 调整为2.5~5.0mg口服, 4周做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患者不得服用其他药物。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血压进行监测, 监测值详细记录,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都要进行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电解质等项检测, 检测指标记录。

1.3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 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mmHg, 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或者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或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检测没有明显的变化。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 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 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标准, 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 5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6%, 见表1。

2.2 降压效果

对50例患者血压进行监测, 监测值显示自服用药物开始血压一直平稳下降, 治疗结束后, 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表3) 。

对50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的血糖、总胆固醇、血尿素氮、三酰甘油、血肌酐及血尿酸等检测指标相对比, 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 有1例患者出现了脚踝部水肿现象, 1例患者出现了脸部潮红的现象, 14d后不良反应消失, 对治疗效果没有产生影响。

3 讨论

从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出,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较轻, 对心功能并没有产生不良的作用。有资料报道[2], 非洛地平缓释片剂量使用合理的情况下, 对心肌正常的收缩不产生影响, 产生作用的只是小动脉的平滑肌。对静脉的平滑肌没有产生作用, 这样避免了因为血压下降而导致了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不良后果。

本次实验中对高血压不同程度的患者治疗时, 2.5~5.0mg非洛地平缓释片日1次口服, 总有效率在96%, 说明本品在临床治疗上减压效果非常理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有2例, 1例为踝部水肿, 1例为面红, 其他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出现, 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患者都可忍耐, 没有出现因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的现象, 2周后症状自行消失。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 检测值没有发现有异常现象。因此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较轻, 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指数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4) :1894-1895.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划分成A组、B组和C组,3组例数均40例。A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21±3.42)岁,平均病程(7.1±1.6)年;B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24±3.38)岁,平均病程(6.9±1.8)年;C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23±3.4)岁,平均病程(7.3±1.4)年。3组患者在平均病程、性别构成以及平均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心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范围分别在140~180 mm Hg、90~110 mm Hg,取得同意,本次试验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动脉狭窄、心肌梗死、严重急性感染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临床资料不全面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差的患者;近半年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或者中风患者;不能坚持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

方法:A组患者单用卡托普利片,10~20 mg/次,2次/d。B组患者单用硝苯地平片,20 mg/次,2次/d。C组联合应用卡托普利片和硝苯地平片治疗,药物使用方式和A组、B组一样。3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降压药物,若出现异常须及时停止用药。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关于高血压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制定本研究治疗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降低≥20 mm Hg或收缩压降低≥30 mm Hg,但是没有在正常范围内;②有效:经治疗,舒张压降低<10 mm Hg或降低范围在10~19 mm Hg,未在正常范围内;③无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未达到上述要求[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软件类型为SPSS 19.0。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经t予以对比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经χ2予以对比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和A组、B组相比,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可达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明显,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目前关于高血压发病机制尚未给出明确的标准,多认为在遗传背景下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和作用造成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出现异常而引起[5]。高血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很容易造成器官出现病理性损伤,导致其他器官衰竭而致死亡。临床中所用降压药有很多,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卡托普利作为代表性药物,其对附近以及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下降,且对激肽酶发挥出抑制作用,以此减少肾上腺素以及前列腺素的释放,降低血压。硝苯地平作为钙拮抗剂,对心肌细胞膜的钙内流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够扩张机体外周小动脉,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继而降低血压,此外,该药还可增加心肌供氧量和冠脉血流量。本次研究就上述两种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单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药物的C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用药物的A组、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和A组、B组相比,*P<0.05。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临床中,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所获效果明显比单用两种药物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拯,姚冬梅.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45.

[2]黄玉环,薛盛龙,林金银,等.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45例[J].中国药业,2012,21(19):78-79.

[3]徐立,陈刚,张友章,等.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4,9(4):506-508.

[4]蒋嘉烨,王现珍,栗源,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进程中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干预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6):954-958.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接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收缩压 (SBP) ≥140 mm Hg, 舒张压 (DBP) ≥90 mm Hg, 其中Ⅰ级高血压21例, Ⅱ级83例, Ⅲ级16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60例。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 男性43例, 女性17例;年龄31~82岁, 平均 (中位) 年龄68岁;治疗组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男性41例, 女性19例;年龄26~82岁, 平均 (中位) 年龄6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血压平均值及其分级构成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 均提前7 d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

1.2.1对照组:

每日早餐后温水送服贝那普利1次, 每次10 mg。之后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整服用剂量, 初始剂量必须在5~10 mg以内。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 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 每日温水送服1次, 每次20 mg。之后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整服用剂量, 服用剂量控制在40 mg以内。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项目:

用药前后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个疗程后, 2组患者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综合《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确定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或≥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 (2) 有效:治疗后, 收缩压下降<30 mm Hg, 舒张压恢复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20 mm Hg。 (3) 无效:舒张压和收缩压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组内观察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同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完成, 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见表1。假设检验表明,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比治疗前血压均有所下降 (P均<0.05) , 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 判定的两组患者各等级治疗效果的例数和总有效率见表2。假设检验表明, 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中, 6例头痛, 2例踝关节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治疗组患者中, 1例头痛, l例踝关节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卡方检验表明,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高于治疗组。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3]。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 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 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靶器官损害, 老年人血压变动缓冲、调节能力和心脏应激能力等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显著降低[4], 血压波动更为明显, 是高血压诱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或致死的高危人群。因此, 积极探讨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将联合用药列为最推荐治疗策略。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及欧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会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均明确指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降压药物[5]。

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经代谢后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 能有效阻止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换, 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浓度, 达到控制血管阻力、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该药对缓激肽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降压效果明显。口服贝那普利可在0.5 h内迅速达到血药峰值, 其半衰期有效时间在10~11 h, 故其效果持久, 降压效果平稳, 同时可改善心血管重构[6], 效果较为理想。

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可选择性抑制Ca2+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 并抑制Ca2+从细胞内库释放, 血浆Ca2+浓度保持不变。同时舒张正常供血区和缺血区的冠状动脉, 拮抗自发的或麦角新碱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 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心肌氧的递送, 解除和预防冠状动脉痉挛, 并可抑制心肌收缩, 降低心肌代谢, 减少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能舒张外周阻力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 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 减轻心脏后负荷[7]。硝苯地平缓释片在服用后12 h仍然能够保持最低血药浓度, 故每天服用1次即可持续控制血压, 避免过多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 在抗氧化应激、动脉硬化的同时, 还可有效保护肾脏和心脏等脏器, 避免不良反应。但应当考虑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 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好效果。综上所述, 在高血压治疗中, 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是高血压患者有效安全的降压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Kikuya M, Hozawa A, Ohokubo T, 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ies:the Ohasama study[J].Hypertension, 2000, 36 (5) :901-90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579-616.

[3]宋红霞.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J].河北医药, 2008, 30 (10) :1577-1578.

[4]吴寿岭, 郝冰.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 8 (5) :395-397.

[5]张宇清.2011年美国老年高血压共识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6]王伟, 牛凡, 宋洁.贝那普利及卡托普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3) :294-297.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9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胶囊;尼莫地平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73-01

血管性痴呆一般是由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所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功能性障碍综合症,该症状发病率为1.1%~3.0%[1]。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43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胶囊;尼莫地平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73-01

血管性痴呆一般是由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所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功能性障碍综合症,该症状发病率为1.1%~3.0%[1]。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43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胶囊;尼莫地平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73-01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篇10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跟多种功能系统严重疾病相关,控制不佳可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对患者影响大,预后差[1]。本研究对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5例患者分为单用药组和联合干预组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无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停止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后1周开始给药。

42例联合干预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低至61岁,高至82岁,年龄平均值(70.34±4.34)岁。病程短至5.2年,长至31.8年,病程平均值(13.67±4.32)年;体重低至45kg,高至82kg,体重平均值(63.62±11.38)kg。

43例单用药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低至61岁,高至81岁,年龄平均值(70.89±4.13)岁。[下转70页][上接69页]病程短至5.3年,长至32.1年,病程平均值(13.82±4.28)年;体重低至44kg,高至83kg,体重平均值(63.56±11.31)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 方法

单用药组用药为单纯缬沙坦,80mg/次,1天1次,治疗1个月;联合干预组用药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缬沙坦80mg/次,1天1次;氨氯地平5mg/次,1天1次,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舒张、收缩压的差异。

显效:收缩压降低>30 mmHg或舒张压降低>10mmHg,血压水平复常;有效:收缩压降低>30mmHg或舒张压降低10-20mmHg或降低幅度低于10mmHg,血压水平复常;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1.0软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统一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舒张、收缩压均统一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衡量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较

联合干预组相比于单用药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如表1.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舒张、收缩压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舒张、收缩压相似,P>0.05;治疗后联合干预组相比于单用药组舒张、收缩压改善更显著,P<0.05。如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单用药组治疗后相比较,*表示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联合干预组跟单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仅出现个别轻微头晕,血糖、肾功能、血脂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健康水平整体下降,其中作为危害较大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高血压控制不佳可并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危害大[3]。

缬沙坦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药,可对AT1受体亚型进行选择性作用,将AT1受体跟AngⅡ的结合阻断,对醛固酮释放、血管收缩进行抑制,发挥降压作用。每天只需给药1次,即可保持血药浓度相对稳定,降压平稳,老年患者若存在中度肝损害或肾功能不全也无需对剂量进行调整,不干扰胰岛素分泌[4]。

氨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之一,可实现平稳降压,且降压作用持续长久,可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冠脉和全身血管,促进冠脉血流量增加,从而降低血压,可单独用药或结合其他降压药物。半衰期长,吸收缓慢,可预防血压迅速降低所致重要脏器血流量减少等副作用,安全性高[5]。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两者联用可发挥协同降压作用,促进血压维持在平稳水平。另外,联合用药可降低对心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毒性,减少不良作用,安全性提高,耐受性良好[6]。

本研究中,单用药组用药为单纯缬沙坦;联合干预组用药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组相比于单用药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仅出现个别轻微头晕,血糖、肾功能、血脂等均无明显变化,联合干预组相比于单用药组舒张、收缩压改善更显著,说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作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润峰,袁毅,金迎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2):259-262.

[2]黄建波.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比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24(9):26-27.

[3]王月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2):61-62.

[4]乔永胜.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24.

[5]曹希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45-346.

上一篇:产业转移理论下一篇:胸部外伤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