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系统设计

2024-09-04

支撑系统设计(精选十篇)

支撑系统设计 篇1

关键词:电网规划,辅助决策,规划建设,GoogleEarth信息化

1 前言

近年来, 电网也加速发展, 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某供电局建设了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系统对地区电网规划工作从数据、工具、管理三个层面形成支撑。系统结合相关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 固化了电网规划管理流程, 提高了电网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效率和能力, 为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支撑。

2 研究内容

“地区电网规划支撑软件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思想, 从各业务系统数据和外部数据中识别、集成满足地区供电企业“电网规划”工作所需关键数据, 采用基于先进“工作流技术”的软件系统平台, 以地区供电企业关键指标数据为核心, 对电网规划、综合统计、综合计划及项目前期、经济技术等工作形成支撑, 最终目标是对地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采用B/S模式, 基于J2EE架构。系统通过接口程序和数据维护工具采集、汇总业务数据, 支撑电网规划、项目前期、综合统计、综合计划及技术经济等工作, 并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和图形展现功能。

3 电网规划管理的过程分析

电网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趋势, 地方资源及工业经济运行历史, 电网现状、电力需求预测、电源规划、电力电量平衡、电气计算、电网结构论证、输变电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等, 做好电网规划所需的底层数据量异常庞大,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给规划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该供电局电网规划工作归口计划发展部管理, 其特点如下:

1) 职能管理集规划、综合计划、综合统计、技经管理于一个部门, 从纯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企业的决策层将本企业PDCA循环中的P及A的职能管理放到一个部门, PDCA循环的D和C关键过程管理分布于安监、生技 (调度) 、营销、工程等关键职能部门。

2) 计划发展部是本企业KPI (关键指标) 的汇集点, 部门各管理流程是一个分布的数据汇集的集中点, 数据主要流向为地方政府、企业, 职能对口管理部门。

3) 电网规划工作本身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撑, 计划发展部数据接口十分复杂, 需要收集、整理众多的数据、信息, 涉及供电局内部多个业务系统, 并且要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唯一性。

4) 电网规划具体工作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 计划发展部作为电网规划的责任部门, 重点是对规划结果做验证、审核。电网规划具体工作涉及的电气计算有负荷预测、潮流计算、短路计算、N-1计算、无功平衡计算等, 除N-1计算、无功平衡计算外曲靖局SCADA高软应用中都能提供相应计算, 计划部对规划结果做验证、审核主要是基于预测负荷的容载比、电力电量平衡来做。

5) 电网规划历史及各个阶段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文档、数据、图纸以及本企业运营数据的归档等方面, 电子化程度不高, 甚至满足不了地方政府项目审批对文档报告电子化的要求。

6) 综合计划管理在管理职责、管理界面、管理流程及与专业计划管理的协同等方面还不是十分清晰。

7) 目前建设、设计单位的电网规划工作基本在基于二维的平面地图上进行, 手段单一, 应用及结果展现不够直观。

8) 在网省公司各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大集中的模式下, 短期内各专业系统不能满足供电局层面电网规划工作数据支撑需求, 对供电局层面数据应用考虑较少, 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 综合统计、综合计划、电网规划工作所需数据支撑主要依靠传统方法。

4 系统建设的目标

1) 数据支撑:

使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统计、分析方便快捷, 提高了信息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 降低了规划的收资工作量。通过基于googleearth的三维GIS的数据叠加、分析与展示功能, 降低了数据分析处理的难度, 使电网规划精度达到十米级的新高度。

2) 工具支撑:

画图功能:直接在系统中编制规划的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查看电网的现状和待建网络。负荷及负荷分布预测:进行多种路径负荷预测的结果校核, 并将负荷总量预测与负荷分布预测结果相协调。变电站选址与定容:基于空间负荷预测结果, 大范围全自动确定各高压变电站、配电站、开关站目标年及中间年过渡的站址及容量方案, 计算各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3) 管理支撑:

系统集成了“电网规划、项目管理、综合计划、综合统计”等业务平台模块, 涵盖了计划发展部所有的主要业务。

5 系统建设内容

1) 目标、指标、计划的垂直闭环体系, 支撑目标实现;

2) 以规划为龙头, 带动各项基建工作的开展, 实现工作闭环;

3) 整合全面的数据, 对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4) 以基于googleearth的三维GIS为核心平台, 支撑数字化电网规划;

5) 借助先进的辅助规划工具, 提高规划作业的效率与质量;

6) 通过辅助投资决策, 确保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

6 系统技术实现方式

1) 本系统将提供业务数据通用接口, 实现各个业务系统 (主要包括营销、生产、调度、工程、财务等系统) 指标的采集。对于无法提供接口的指标数据和外部数据, 提供手工录入方式。同时数据维护模块可以对接口取过来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校正和维护, 从而搭建供电企业统一的数据平台。

2) 提供电网规划过程记录管理、电网规划基础数据支持、中长期负荷预测、电网现状及规划成果基于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展现, 对规划修编过程及相关记录管理。图形平台中输电线路各杆塔GPS数据均经过现场实测, 收集整理后导入本系统得到误差20m内的电网地理接线图。

3) 提供项目前期基础数据支持, 项目前期过程及相关文档分项目分类别管理、项目计划管理、技术经济全过程管理、在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和Google Maps平面地图上定位分析项目所处地理环境。

4) 提供对综合计划的编制、下达、分解、跟踪分析、调整、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以关键指标为核心, 与各业务系统各有分工, 对关键指标的结果做统计汇总和事后分析。

5) 对供电局内部的指标数据做统计分析, 同比和环比, 生成报表和图形曲线等。对于企业外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例如下级供电企业之间做比较分析, 对政府部门发布的历年数据做趋势分析。

6) 可以很方便地在地理接线示意图和变电站主接线图的基础上, 建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变电站的模型。在规划图形上分层显示电网规划结果, 及查看各个规划水平年的电网结构情况。

7) 基于三维Google Earth接口, 可以将电源点、线路和变电站按照地理位置, 标注在虚拟的三维地球模型上;可以将负荷分布、资源、大用户信息等地理相关信息标注在地球模型上。

8) 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到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施工进度、资金进度, 很快捷的检索出项目各阶段的相关文档;提供超计划、超预算项目查询;并自动生成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完成及工程进度情况表。

9) 利用Google Earth三维地图与Google Maps平面地图, 可以更直观的展现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城市规划信息, 为电网规划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路径的选择提供更加合理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

10) 提供转换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将相关CAD工程图纸转换成KML地标文件, 从而将图纸上的内容直接显示在Google Earth上, 以便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观察, 辅助决策, 同时也可以将KML地标文件转换成CAD工程图纸, 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

11) 支持直接在系统上对项目KML文件进行编辑, 包括画点、画线、画面、在三维地图上选坐标、项目多个KML文件的相互叠加合并等。

7 结论

综上所述, 地区电网规划软件系统的建设, 不仅能支撑计划发展部的日常工作, 对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规范化集中管理, 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辅助决策形成支撑。

参考文献

[1]魏威.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电网规划软件[J].继电器.2003, 31 (3) .50~53.

[2]王鹏.基于GIS的电网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 29 (22) :5741~5744.

大攻角动导数支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篇2

大攻角动导数支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在对飞行器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时,需要有关的动态气动参数,这些参数值不能用理论方法计算,必须用风洞实验方法确定,为此,设计了在风洞实验中用于测量动态导数的支撑系统及研究了影响动态导数变化的因素.此系统采用强迫振动法,利用正弦发生器,使模型产生单自由度的滚转、偏航、俯仰、升沉或平移振动,进而求得模型在各种姿态下的动导数,此数据可为研究飞行器在大攻角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装置角度变化范围大,精度高、风洞的`堵塞度小、支架干扰量小,提高了实验的测量精度.

作 者:杨恩霞 孔凡凯 刁彦飞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223(5)分类号:O133关键词:动导数 风洞试验 大攻角 强迫振动

移动行业营销支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篇3

關 键 词:营销支撑系统; .NET ;B/S三层架构

1 引言

在移动行业,随着卡类分销渠道的扁平化和原有服务厅渠道的规模发展,渠道的资源分配、统计分析、流程执行与监控等信息量有了数量级的增长,建设一个营销支撑系统,对卡类营销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在规范流程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是解决现在渠道密集发展与管理精细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移动行业营销工作的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的基础上,采用.NET技术对营销支撑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 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

系统要实现的生产能力包括:将服务厅建设成为卡类销售区域分销中心,实现卡类销售渠道的扁平化;为分销渠道的运作、管理建立分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有效的卡类资源管理,实现卡类资源管理信息化;由此确定营销支撑系统主要完成卡类分销管理和卡类资源管理功能。进一步将统计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从分销管理和资源管理中分离出来,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清晰,库表设计合理,系统操作方便。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把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卡类分销管理子系统,卡类资源管理子系统,报表统计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

2.1.1卡类分销管理子系统

卡类分销管理子系统负责为各类购销商提供全面服务;同时监控全区、各购销商的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卡类资源分配、调配和管理;辅助公司管理者主动应对市场动态做出合理决策。包括:购销商资料管理、直供点星级管理:激活量统计及预警、分销管理、积分及兑奖管理、 投诉处理。

2.1.2卡类资源管理子系统

卡类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对移动公司所有卡类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仓库基础资料管理、入库管理、退库退货管理、库存报废管理、库存盘点管理、出库管理、卡类测试管理、卡类发放。

2.1.3报表统计子系统

报表统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统计销售信息,生成各种业务报表,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营销业务的运营情况。

2.1.4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支撑软件运行的工号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系统备份等功能。

2.2非功能需求

营销支撑系统需要适应分布式环境特征;业务的可扩展性强,为达以上目标,系统基于.NET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保证了程序代码的复用和功能的无限扩展能力。本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开发均使用面向对象技术。

3 总体设计

3.1系统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基于.Net的三层架构模式,三层B/S架构模型将软件功能分成显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三部分。显示层负责与客户交互,逻辑层主要响应显示层的请求,执行业务逻辑,数据层响应逻辑层请求,负责数据的存取。

三层模型将系统分成逻辑独立的模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增强了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2组件设计

组件划分实现对系统进行纵向分割,每个软件模块均由这些组件组成,组件的划分体现系统的三层架构模式,分别是:page类、认证组件、绘图组件、业务组件、数据导出组件和数据服务组件。

显示层组件包括各个Page类,业务逻辑层组件包括各个数据表的逻辑类(Table)Biz,数据层组件包括(table)DB和baseDB,baseDB管理数据的存取,(table)DB实现数据表的操作。绘图组件包括绘图类,直接调用baseDB取得绘图所需的数据。数据导出组件包含一个Excel文件类,并为其它格式留出接口。典型类图如图1所示:

图1典型类图

4结论

营销支撑系统满足了移动行业卡类营销业务的迅猛发展,系统基于.NET技术框架、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和面向对象技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移动公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建.ASP.NET编程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Rebecca Wirfs-Brock,Brian Wilkerson著,张金明,陈少卿译.面向对象软件设计经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CMMB运营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思考 篇4

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OSS, Busine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的建立, 旨在整合系统网络资源, 支持全网业务开展,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需求, 以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运营管理。

移动多媒体广播B O S S系统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 (BSS) 与运营支撑系统 (OSS) , 是一个综合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OSS/BSS主要由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和客户服务等部分组成。系统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的规划和考虑, 对各种业务功能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和整合, 使BOSS系统成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支撑系统。

2 建设思路

BOSS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和目标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中化:实现电视广播、声音广播、数据广播以及其它增值业务在BOSS系统的统一支撑与集中管理。

(2) 标准化:系统兼容开放, 在实现业务数据模型、业务功能模块、对外接口的标准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业务支撑网络化和产品化。

(3) 可扩展性:支持将来业务功能的扩展与重构。

3 系统结构体系概述

3.1 体系架构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采用两级架构体系:一级为中央BOSS系统, 负责总部一级的业务支撑;二级为卫星BOSS系统和地方BOSS系统, 面向用户完成计费、结算、营业、帐务和客户服务等业务功能。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和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共同构成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支撑网, 如图1所示。

在业务支撑网的两级架构中, 中央BOSS系统具有管理、实体和枢纽功能, 实现全网信息的交换和管理, 为移动多媒体广播进行全网业务管理和业务运营提供支撑和保障。卫星和地方BOSS系统具有管理和实体功能, 为区域内业务管理和业务运营提供支撑和保障。中央BOSS系统与卫星和地方BOSS系统共同支撑业务的运营与协作。

经营分析系统提取BOSS和其它系统的相关数据, 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 为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经营决策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实现在业务支撑网生产运行过程中对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进行集中监管, 提供故障处理、配置数据处理、性能监控、稽核核心应用环节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以及异常告警等功能。

3.2 逻辑结构

BOSS系统从应用领域的角度出发, 采用三层系统逻辑结构, 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灵活性。三层结构为接入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核心层 (图2) 。

接入层是BOSS系统与外部系统 (包括上下级BOSS系统、第三方合作伙伴、银行或其它结算平台等) 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接入层由接入逻辑构成, 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界面逻辑, 实现对业务逻辑和数据的共享。

业务层是BOSS系统业务处理的逻辑平台, 业务层通过调用业务组件组成若干业务流程, 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它通过对数据访问子层的调用访问业务数据, 完成相应的业务功能, 为接入层提供业务服务, 实现业务逻辑的共享, 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数据层是BOSS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组织、集中管理的平台, 它通过数据访问子层为业务层提供规范、高效的数据服务, 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 是整个BOSS系统运行的基础。

3.3 功能框架

BOSS系统功能域主要划分为:客户管理、客户服务、营销管理、业务与产品管理、融合计费、综合帐务、结算管理、资源管理、渠道和合作伙伴管理、报表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具体功能部署如图3所示。

卫星和地方BOS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卫星和地方BOSS系统与中央BOSS系统协同运营合作, 以实现全国性业务的开展和跨区域客户信息、业务管理信息的共享。

(2) BOSS系统与经营分析系统互动, 利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技术和分析挖掘工具, 为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3) BOSS系统作为网络监控的数据源, 为BOSS网管系统提供系统监控数据, 以实现对BOSS系统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卫星和地方BOSS系统业务功能主要包括营销和服务、业务开发与运营、资源和系统管理、合作伙伴管理以及接口管理等部分。

(1) 营销和服务:包括业务受理、集团客户管理、客服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域, 侧重实现面向客户的前台业务功能。

(2) 业务开发与运营:包括产品管理、信控管理、计费管理、结算管理、工单管理、帐务管理等功能域, 对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业务开展进行统筹管理。

(3) 资源管理和系统管理:包括设备管理、虚拟资源管理、票据管理、资源查询、工号管理、应用参数管理、系统监控等功能域, 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管理以及对BOSS系统运行的管理和维护。

(4)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包括渠道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功能域, 通过合作伙伴管理, 规范与合作伙伴的合作, 提高合作效率。

(5) 接口管理:包括网元接口、应用接口、银行接口等功能域, 实现BOSS系统与外部的数据交互。

4 业务模型

业务实体信息概念模型是针对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运营支撑范围的业务信息按主体域的方式进行的概念抽象和归类。BOSS系统采用“三户模型” (“客户-用户-帐户”的业务模型) , 界定客户、用户和帐户等业务实体之间的关系, 如图4所示。

在“三户模型”中, 一个客户可以同时是多项业务的用户, 也可以是多个同种业务的用户, 而每个用户的服务使用记录都可以分成多个帐目, 帐目与最终付费的帐户是一对多的关系。由此, 形成了用户与帐户的多对多的对应关系。例如同属一个单位 (客户) 的两个用户, 由单位负担其一部分费用, 个人承担另一部分, 这在业务模型中就是两个用户对应三个帐户。这种业务模型建立后, 随着业务种类的逐渐丰富, 对于多种业务和服务的组合, 可以满足灵活的业务服务策略, 充分地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 小结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立, 借鉴了其它运营商 (如电信、广电等) 的BOSS系统建设经验, 并结合移动多媒体广播自身业务特点, 形成了满足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要求的BOSS系统。

电信政企项目支撑系统介绍 篇5

电子运维系统实际就是移动所用的EOMS系统,实施工单的上传和流转。售前:产品经理通过电子运维系统任务单发起项目支撑需求。

售中:实施人员将项目的客户信息、项目信息等信息提交至相关维护人员,相关维护人员在电子运维系统中录入详细的电路、业务等维护信息。

售后:故障受理和恢复回单均在电子运维系统中实现,故障处理报告也需要在电子运维系统中上传。

综合电子运维系统功能包括:运维门户、业务开通管理、工单管理、运维管理、系统管理。

电子运维管理系统由个人运维门户、作业计划管理、考核管理、大客户工单管理、工程管理、运维成本管理、综合接口平台等模块组成。

个人运维门户相当于电子运行维护系统的“桌面”,主要是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针对个人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的一个网上工作平台,用户只要进入电子运 行维护系统,所有最新的信息,包括待办事宜、已办事宜、公告通知、日程安排等等都一目了然,而且通过个人运维门户就可以办理所有未办的事情,极大地提高系 统使用的方便性,所有与自己有关的相关工作通过该模块可以得到统一的处理,同时本模块也是进入其它功能模块的“快捷通道”。在个人运维门户中,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设定,如待办事宜、已处理事宜、日程安排、便签、个人信息管理、工作提示等等。

运维成本费管理:主要提供维护成本申请,运维成本相关配置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

工程项目管理(含大修理):该模块主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管理、流转、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包含以下子模块:项目管理、项目建立、项目查询、合同查询、项目统计、KPI和报表管理、维护成本管理和组织架构管理等。

工作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审批、分发确认、执行反馈、审核和归档等全过程,是对运维各部门在维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为考核提供依据。

大客户工单管理: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及客户对运营商的响应速度的满意程度越来越成为拉动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为留住对

企业提供更多贡献的大客户,必须加快实现大客户故障处理的响应时限,以提高大客户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考核指标管理:运维管理是对服务开通、服务质量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主要提供各类考核指标和报表的查询、统计功能。应提供灵活、全面的统计方式,满足工作量统计、工单统计等各种考核指标相关信息的统计。

主要提供工作量统计、工单完成情况统计、考核指标和报表等功能。系统管理电子运维管理系统本身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了多个功能模块和应用程序。为了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确保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应用程序的性能,因此引入了系统管理功能对系统功能进行管理,同时系统管理功能也是电子运维管理系统中起支撑作用的重要功能。

电子运维培训材料.ppt

CRM系统

CRM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电信提供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的系统,及时把握顾客对通信产品及业务的需求和消费特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量身定制的通信服务,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忠诚度。东莞移动也有使用此系统,估计使用操作和流程、作用差不多。

各级项目实施工程师负责集团CRM系统中业务工单信息的填写,应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客户响应系统

客户响应系统可加强和规范各电信前端部门和后端部门互相协作的工作,加强对前端大客户、商业客户的支撑力度,加快对市场的响应。系统适用于所有电信本地网,提高客户满意度。

系统全面支持业务从需求提出、资源确认、方案组织、资源配置、业务开通全过程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各项业务流程的时限按节点进行分解,强化工作流的可操作性,并为KPI考核提供数据基础;系统实现业务流程闭环化管理,采用主流程和子流程相结合(则流程嵌套)的运行模式,采用岗位为处理角色,在各个处理节点支持多种处理机制(竞争机制、指派机制、转派机制),实现工作可追

溯和可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管理部门的协调监督和管控职能。

系统特点:

1)建设业务管理一体化的管理平台,为BPMS业务提供流程的支撑平台;

2)实现省市及业务流程的互连互通,符合省电信信息化统一规划要求;

3)将需求、调度、响应等工作相应的工作流和信息流通过IT系统实现闭环化、可追溯和可量化;

4)通过IT系统实时掌握资源、故障、工程、网优和规划方面的信息,强化管理部门在售前、售中、售后环节的协调监督和管控功能;

5)通过IT系统获取KPI指标统计相关的原始数据,以便进行指标监控,也使考核依据更加量化,更具科学和客观性。

6)以业务为单位,以流程为主线,以岗位为角色,以工单为载体,强化时限的概念。

系统功能:

1.派单功能:当相关工作人员接到用户的投诉或咨询时,可以在系统客户界面里录入内容,提交后系统自动将该派单发送到相关的负责人。

2.工单短信通知:系统在收到派单后通过短信功能将派单到达信息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工作人员之间也可以相互流转协调解决用户问题,在派单处理完毕后,系统也可以通过短信告知客户人员,将处理的结果反馈给用户。

3.工单WEB批注:对于那些已经快过期或急需要处理的派单系统可以通过短信提示相关负责人也可以在派单后加注提示,以增加处理的强度。

4.工单到达限时预警:对于那些有时间要求的处理工单系统也可以做一个限时提醒。

5.系统自动退出功能:因为本系统具有随时随地工作的方便性,为了安全着想,工号进入系统工作时,如果一分钟内没有任何响应系统将自动退出登陆。

6.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对派单情况可以按时间 按号码进行统计分析

复开系统

服务开通系统

服务开通系统定位于要求能快速处理来自CRM系统的订单,以自动调度和人

工调度方式处理资源配置和服务配置过程,从而实现业务从客户端到网元端的全程全网调度。

服务开通系统可以协助电信各业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运营商自身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最终提高其整体运营服务能力。

系统功能:

业务保障:服务于业务管理和运营层中的业务保障的流程,提供业务故障管理、业务质量管理和业务测试的功能;

业务开通:服务于端到端的业务开通流程,提供业务的配置和激活的功能; 网络开通:服务于端到端的业务开通流程,依托于厂商的网管,实现网络资源的配置和激活;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于端到端的业务开通流程,依托于厂商的网管,实现网络资源的配置和激活;

网络质量保障:服务于端到端的业务保障流程,在资源运营与管理层提供网络资源的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资源测试的功能。

综合调度系统

支撑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平板电脑教学;互动分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52-04

对研究者而言,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应用缺乏理论的指导,其效果究竟如何,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中,设计了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系统,期望通过该系统分析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况,为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一、编码工具的设计

美国学者弗兰德斯曾提出了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语言进行交互的行为进行分析。该系统要求每3秒钟对课堂教学录像采样一次,并按照编码系统里的规定进行编码,作为记录。FLAS将互动分为“教师的语言”、“学生的语言”、“沉默”三大类,又具体分为十种编码符号[1],通过这一分析系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分析框架。2004年,顾小清教授通过对FLAS的研究,认为运用原始的编码系统无法反映出现代课堂中丰富的教学互动,对其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FLAS被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2]。

针对平板电脑自身的技术特性,本研究对ITIAS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了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系统(TIAS,Tablet-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以期能更好的反应出平板电脑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互动情况。改进后的编码系统编码变为20个,具体如表1所示。

首先,将技术维度按教师和平板互动及学生和平板互动重新分类。互动就是某一特定环境中几个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3]课堂互动就是在课堂环境下,教学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穆尔认为,互动的类型分为三类:学生与教师之间、与学习内容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互。[4]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是通过与学习界面交互而引发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3]在平板的技术环境下,与学习界面的交互即与平板的交互。在本研究中,将技术维度按教师和平板的互动与学生和平板的互动分开。

其次,将原来的“技术作用于学生”的分类按操作者划分到“教师和平板互动”中,将师生和平板的互动进行了细化。考虑到互动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在平板环境下,将教师和平板的互动分为教师通过平板和学习内容的互动以及通过平板和学生的互动,将学生和平板的互动分为与学生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的互动、通过平板与教师的互动以及通过平板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三类。由于在师生和平板互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言语表达,在统计的过程中,伴随技术应用产生的言语表达,不再另行计入师生言语信息维度中。

最后,将原沉寂中的学生做练习指标进行修改,该指标特指非技术环境下的练习。为了研究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平板环境下,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完成的练习通常是为了将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因此被被归入学生和平板间的互动中学生通过平板与教师的互动中。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交互情况分析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测量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交互分析系统的编码信度,通过常用的kappa系数进行测量。由于交互分析编码系统是每3秒钟对教学录像采样一次,编码过程耗时较多,在信度分析过程中,本研究是采用10分钟的视频长度,200个编码的样本进行kappa系数分析的。在进行重测分析时,为了避免受记忆的影响,笔者前后两次编码的时间相隔两个星期。在做评分者信度分析时,笔者先对其他编码者进行了培训,持续时间约为一小时,随后让其对5分钟的视频进行编码,将编码结果和笔者的编码结果进行对比,对于分歧较大的部分,两人协商讨论,核实编码。确定另一评分者对编码比较熟悉后,让其对另一段10分钟的教学视频进行编码,作为信度分析样本。在本研究中测出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如表 2所示,均高于0.8,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编码信度。

二、统计工具的设计

FLAS和ITIAS都是采用编码和矩阵分析表对课堂教学交互行为进行分析的。[5]借助FLAS的互动分析矩阵,本研究中也将采取分析矩阵的方式对所记录的编码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利用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交互分析编码系统,得到数据序列为2,6,8,7,则依次取相邻的两个数作为序列对,(2,6),(6,8),(8,7),然后,前一个数字作为行数,后一个数字作为列数,在互动分析表中计数1次,如(2,6)表示在第2行第6列计数1次,其他的依次类推。

互动分析矩阵中的数据代表前后两个连续的行为在平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频次,根据表格的含义,可以统计出相应的教学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对平板电脑课堂教学的教学交互情况进行比较客观、有实际意义的量化分析。课堂交互行为比率的统计方法如表3所示。

三、结果的表征

1.课堂教学过程主导权分析

教师言语和学生言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行为,教师言语的比率反应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学生言语比率反应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教师言语比率和学生言语比率二者的大小关系反应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权,是为了验证平板电脑引入学科教学后是否导致了师生关系发生转变,教学方式是否由指导式向建构式偏移。如果前者远大于后者,则说明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导权,教学过程更偏向于讲授式,若两者相差不大,则说明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偏移。

2.师生互动分析

对师生互动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平板电脑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况以及对教学的影响。师生互动的分析主要是从师生互动比率、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教师提问比率、教师实时发问比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3.生生互动分析

对生生互动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平板电脑和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了解生生互动的现状。生生互动分析重点从生生言语互动、生生操作技术两个方面来考虑。

4.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

对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其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即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的技术特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主要从人机互动比率、教师和平板互动比率、学生和平板互动比率、及时反馈比率几个方面来分析。此外,从教师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可以看出平板电脑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内容呈现的作用,从学生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与教师的互动可以看出学生和平板间的互动关系,平板在学生学习时起到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

笔者选取了三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案例进行分析,分别是某小学三年级语文新授课《小蝴蝶花》,某中学初二地理新授课《黄土高原》以及某中学高一物理复习课《运动的描述》。

按照TIAS对选定的三个典型课例进行手工编码,每隔3秒钟记录下视频内容所对应的编码系统中的编号,得到一系列的编码。新授课《小蝴蝶花》课例教学时长为39分45秒,共得到795个编码;新授课《黄土高原》课例教学时长为43分57秒,共得到879个编码;复习课《运动的描述》课例教学时长43分3秒,得到的编码数为861个。根据互动分析矩阵,对三个课例分别进行统计,形成的编码结果如表 4所示。

此外,根据表3的公式,对得到的分析矩阵的结果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 5所示。

根据编码分析统计的结果,结合笔者对教学视频的观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课堂教学过程主导权分析

由图 1可以看出,三节课的教师言语比率都低于45%,低于课堂总时间的1/2,远远低于常模68%,这说明平板类课程已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课上学生的言语比率除了《小蝴蝶花》课例在22.29%,高于常模13.25%,另两门课例都低于10%,这说明《小蝴蝶花》这节课上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多,另两门课上学生发言的机会相对少一些。通过观察发现,《小蝴蝶花》这节课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学习,《黄土高原》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进行学习,《运动的描述》主要是学生通过画图理解所学的知识。由三门课师生言语比率的关系可以看出,教师言语比率还是远高于学生言语比率的,说明课上还是主要由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权。

2.师生互动分析

师生互动分析主要从师生互动比率、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教师提问比率、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蝴蝶花》、《黄土高原》和《运动的描述》这三节课中,师生言语互动比率分别为61.34%、40.66%和48.49%,表明这三节课中课上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比较充分。其中《小蝴蝶花》这节课是言语互动是最多的,这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三节课中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的比率分别为89.47%、29.09%和48.32%,表明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施加直接影响。通过观察发现,课上教师主要通过布置任务、提问等方式控制学生的课堂活动。三节课的教师提问比率分别为10.08%、3.19%和7.91%,和常模26%相比,教师提问所占的比率很低,这说明课上教师提问所占的时间并不长。三节课中,教师实时发问比率分别为70.59%、66.67%和77.78%,均远高于常模44%,这说明教师在课上对问题的把控比较好,能适时的用问题响应学生的话语,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3.生生互动分析

生生互动分析主要从生生言语互动、生生操作技术两个方面来考虑。如表 4、表 5所示,《小蝴蝶花》、《黄土高原》和《运动的描述》三节课的生生言语互动比率分别为1.76%、5.81%和5.00%,学生间通过平板与其他学生的互动比率分别为0.00%、4.9%和3.26%,比率都不高。这是因为在应用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生生互动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一些互动。

4.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

平板电脑的应用情况主要从人机互动比率、教师和平板互动比率、学生和平板互动比率、及时反馈比率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蝴蝶花》、《黄土高原》和《运动的描述》三节课的人机互动比率分别为35.39%、54.67%和48.84%,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率比较高,特别是《黄土高原》这节课,技术的应用比率已经超过了50%。其中,教师和平板的互动比率分别为2.90%、5.92%和15.81%,学生和平板的互动比率分别为32.49%、48.75%和33.02%,从图 2中可以看出,学生和平板的互动时间要远远高于教师和平板互动的时间,这说明课上更多的学生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只是提供适时的引导。此外,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平板的互动更多的是通过平板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教师使用平板主要是通过平板的及时反馈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而学生和平板的互动更多的是集中在通过平板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更多的是交互式电子书和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

五、结束语

当前,由于平板电脑良好的互动性、便携性、丰富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化服务,其教育应用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研究结合平板课堂的特点,设计了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系统。通过案例分析,笔者发现这个工具针对性较强,适于现在的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但该工具还缺少广泛的实际应用,其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今后,笔者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对该工具进行试用,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改进该工具。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5.

[2]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8-21.

[3]王陆.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1-17,21.

[4]Moore,M.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2):1-6.

[5]王陆,张敏霞.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6-112.

支撑系统设计 篇7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高层建筑,整体分为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应用剪力墙结构,施工中采取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2 准备阶段的审核工作

2.1 资质的审核

分为对承建企业的资质审核,以及一线施工人员的资质审核。作为一项有危险性的特种施工技术,操作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以及资质认定证书,符合国家各项管理条例与规定的要求。在进行正式开工前,需要有专业人员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讲解。

2.2 方案的审核

要综合对方案的编制、条件准备、采取的工艺以及各类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技术进行审核,方案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并且经过承建企业的负责人签字,每一个独立项目都需要有专人签字才能进行实施操作。

2.3 原材料的审核

高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根据工程需求的标准进行入场检查与验收。类似轴承杆、连接件等支撑系统的重要组件,都需要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明与报告证书,在此前提下进行抽样调查。而且为了保证材料的安全性,抽样样本要大于30%的材料总量。只有在100%的情况下才能正式应用;对于固件安装还需要对螺栓拧紧力矩紧固检查。

3 高支模施工过程及技术

3.1 基础处理

根据整个工程的实际需求情况,在工程的地下室部分,需要对底部混凝土进行压实达两公分。西侧的高模板支架在建筑时,就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连接到楼梯上,保证建筑整体性。对垂直和水平间距九公分的极点进行系统配置,把用来形成顶支架的底梁中部增加不同类型的支架,然后沿梁方向铺设相应的承重构件,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在地下室顶板进行高支撑系统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将钢管接入混凝土表面,可以进行模块化铺设。

3.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对于施工模板所需支架的要求:首先就是根据工程的负荷水平,将模板设计为1杆或2杆,杆必须是双向水平杆,而且刚度与韧性一定要考虑负荷上限,两杆间距要保持在1.1米左右。其次是对剪力墙的设计,这时候需要考虑每一面墙的剪力大小,根据计算数据去做角度设计,要对水平的底面与顶部进行水平剪力撑设计。对于系统顶部的支架设计就需要考虑立杆的位置,通常会选择树立在钢筋上,间距两公分为适,还要考虑轴向压缩。

作为一个大型工程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需要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参数,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在实例工程中,工程师限定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同为九十公分;支撑杆的支撑点长度为十公分。模板支架搭设高度49.2米;对于钢管的规格也有专门限定;板底支撑选择的材料为方木,尺寸为4公分×8公分,相隔30公分。

3.3 工艺要求及验收要求

对连接结构的安装,高模板支架必须提交给工程师批准,并符合资格标准,可以梁板模板安装。梁板安装的程序和要求应满足支架设计的要求。同时,支持系统的要求,并已投在西侧和南侧的结构柱拉结,需要在两个步骤间进行一次拉结。在对模板高支撑架进行拆分的时候,根据施工经验,在梁板混凝土浇筑后至少2周才能够进行拆除整体架构。模板拆除时,应先做同等条件养护强度试验,根据混凝土强度控制结构的测试报告,确定拆除模板和支撑的时间跨度范围,并填写申请表模板拆除工程师批准。

3.4 预制板吊装

首先要保证施工现场没有杂物,没有非操作人员,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计算,得出支护模板的施工数据,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对预制板进行定位。由于在回填土上的浮板上安装支架,在杆的建立之前,应保证回填的质量,以避免拖延工期。在满足相应质量后,就可以进行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3.5 混凝土的浇筑

可以用快插慢拔四个字概括整个振捣的要点。通常要注意振动器的排列要保持均匀,安装固定的方式排列、移动与使用。选取振动棒时要考虑其直径、功率等参数,合理选择。通常振捣工序是分层进行的,先下层,后上层。振捣时要注意不能漏振或者错振,还有就是振捣时要控制振动器的单次工作时间,通常在半分钟左右,否则会损伤振动器,减少其使用寿命。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浮渣出现的时候就需要停止振捣,清理浮浆。监理人员在对振捣工艺进行监管时,需要对振捣器选择进行查验,以及对振捣是否均匀、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检查。不符合条件的话一定要立刻返工。浇注过程应满足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并保证支撑系统要均匀,避免高模板支撑系统的不稳定性。浇筑过程应是一个高模板支撑系统的观察,发现松动、变形等,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疏散工人,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 结论

显而易见,这种技术在施工操作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进而导致整个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和安全事故。所以说,参与设计与施工的所有工程人员,都需要严谨对待整个模板体系,将设计做到精确,施工做到安全,验收做到严格。在这种前提下,能显著发现,整个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一个很优良的施工技术与系统,对于大型土建工程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和长远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闻松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5,2.

[2]程烁.浅析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

高支模板系统的支撑设计与施工管理 篇8

浙江某“毒品检验检测中心、第二代身份证厂房”工程, 总建筑面积14674M2, 场地土类别为三类土, 建筑物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建筑结构安全为二级。地上七层, 建筑总高均为35.00M, 场地平整开阔。工程七层屋面梁 (标高为28.80米) 处 (1) 、 (8) 轴线外各有一超大雨棚, 具体为:

轴外雨棚大小尺寸为3200×30400mm。

雨棚由悬臂板和悬臂梁组成。

悬臂梁尺寸为350×700, 檐口梁为200×700, 板厚100, C30砼。

(8) 轴外雨棚大小尺寸为4400×16200mm

悬臂梁尺寸为300×700、350×700, 檐口梁尺寸200×700, 板厚100, C30砼。

层高均为4.2米。

2 梁下立杆稳定计算

永久荷载:立杆自重+混凝土自重+模板自重

活荷载:施工均布活载+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倾倒砼产生的荷载

永久荷载:5.34+2.45+0.043=7.83kn

活荷载: (3×1+2×1+2×1) ×4.2/2=1.225kn (即此活荷载由梁下的12根立杆来均匀承受)

按不组合风荷载时

查表:λ=139, ψ=0.353

组合风荷载时

满足要求。

3 施工管理

3.1 搭拆工序

安全、技术交底→地基基理处理→铺50板→搭立杆→扫地杆→横杆→水平、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处拴水平安全兜网→验收合格后→上一段立杆……按此循环……至相应标高后支梁、板的模板。

竖立杆时应先对照方案与工程实物, 进行预排。优先确保梁下立杆间距。

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

拆模时需待悬臂板区域的砼强度达到100%后才能进行拆模。

搭拆时划出相应区域, 区域内应设有警示标识。

未尽事宜按现行《架子操作规程执行》

3.2 构造措施

3.2.1由于高支模在目前没有相应的规范, 通过上述的架体设计后, 立杆满足要求, 但由于计算模型是静力学的, 结构分析仍较简略, 受力工况差, 荷载变异较大, 加之钢管、扣件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需从构造方面入手以增强架体的安全储备。

3.2.2剪刀撑的设立

(1) 水平剪刀撑

每4步架 (4名米) 沿架体整个水平面设一道剪刀撑, 作水平加强层。

架体顶部、底部必须设水平剪刀撑构成水平加强层。

(2) 竖向剪刀撑

沿架体四周外立面满设剪刀撑, A B C D轴梁下架体增设剪刀撑, 剪刀撑应从底部扫地杆起搭至28.8m标高板或梁底模下。

支架顶部伸出板模下顶层水平杆的悬挑立杆的长度不宜超过400m m, 按1.2的步高距搭至板模下时, 若上述悬挑立杆长度大于400m m。时应增设一道横杆, 使之满足400m m以内的要求。

连墙件由于架体横向的约束较差, 需在 (4) 、 (8) 、 (6) 、@或@、回轴柱处用钢管扣件为柱箍, 将柱与架体作刚性拉结。每步架均拉结, 即竖向距离为1.2m。水平方向的拉结由于柱距8.4米大于7米的要求, 可采用楼层梁内预埋拉筋与架体拉结, 再用钢管抵至主体结构梁侧面硷上后用扣件将钢管与架体扣紧。

(3) 立杆基础

基础应进行夯实处理, 先夯实碾压后, 铺20cm厚碎石层, 分层夯平。并在立杆底脚再设五o板。使承载力标准值能达到200~300kPa。另基础应作排水处理、设坡度和排水沟避免雨季下雨后雨水浸泡。

(4) 安全网

由于架体较高, 需设安全网, 但由于架体的各楼层标高与步距不符合, 故在架体每4.8m设水平兜网, 架体外四个立面设密目安全网。

相邻两立杆的接头应错开, 避免在同一平面上。

3.3 安全措施

搭设架体前应逐级进行交底, 特别是对操作人员的交底。

操作工人应具有相应的技能 (特证上岗) , 满足相关的技能、身体的要求。

方案中所选的钢管、扣件、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均为合格产品, 特别是钢管扣件, 在用于架体前应严格认别。认为有疑议的不能用于架体搭设。

搭设应严格按方案中的各参数进行搭设, 不能私自改动, 有问题时应及时向工长反馈。

严格按搭设顺序的步距进行。

架体应分段分步验收, 先验收立杆基础, 扣杆杆高度才能进行下一步搭设每4.8m高架体作一次验收。

在搭设过程中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工程处、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信息反馈。

未尽事宜按《架子工操作规程》进行。

浇28.8m标高处硷时应尽量减少泵管对模板、架体的冲击荷载。此时七层主体的内架横杆可与高支模架体连成一体, 以作侧向约束。

浇雨棚砼时, 泵管应垂直于雨棚长方向。

浇砼时, 马凳、砼泵管等杂物应尽量避免堆放在高支模架体上。

此外, 七层屋面板悬挑雨蓬 (正立面 (1) ~ (6) 、背立面 (1) ~ (6) ) 的支撑搭设参数如上述, 其余参数 (水平、竖向剪刀撑、刚性拉结点、地基处理等) 均与A~D/ (1) 处雨蓬的支撑架的参数相同。

4 结束语

在项目的高支模设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近几年的脚手架的坍塌事故来看, 高支模占很大的比例。由于现阶段尚缺高支模的相关技术规程,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I30-2001) 计算, 其实际承载力与计算承载力有一定的误差。

架体越高其重心越高, 架体越不稳。架体的侧向约束越重要。在本例中“架体只有靠建筑物一面才有约束、其余三面均无约束”。通过构造措施来加强架体的纵向刚度;同样采用“构造措施并利用建筑物本身的刚度”来加强架体的横向刚度。避免架体整体和局部发生失稳。

本例中构造措施除采用架体剪刀撑外, 还采用水平剪刀撑、纵向剪刀撑。特别是水平剪刀撑对立杆的约束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这使得计算模型更趋于实际受力状况。

水平剪刀撑、纵向剪刀撑的设置要与实际受力相对应。纵向剪刀撑主要设在荷载较大的悬挑框架梁下 (或荷载较大的次梁、檐口梁下) ;水平剪刀撑的设置间距≤6米, 针对立杆的柔度, 采用4步水平杆 (4×1.2米=4.8米) 设一道水平剪刀撑;扫地杆、模板下第一道横杆等部位均设水平剪刀撑。

在搭设立杆分次进行沉降观测。

支模时需考虑持力地面的影响, 考虑到本例中工程地处广福路旁由于原是水田, 甲方回填时回填土厚度过大, 我方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但其碾压应力只能影响表层及受碾压区, 我方支模时将模板面标高提高5cm.并进行了地面持力层的处理, 在夯实的回填土再铺20cm碎石垫层, 并垫50木板。在浇混凝土后由于土体压缩, 除一角有2cm的沉陷。其余均在±3mm范围内。

在搭设过程中, 为消除架体顶端模板上混凝土泵管出混凝土时对架体的冲击作用, 水平面架体钢管的对接接头率≤50%, 1米范围内不允许有两个水平对接面。立杆采用长钢管, 至少3米以上。

经过该项目的实施, 该高支模的设计是有效的、成功的、安全的、经济的。

摘要: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诸环节对高支架的影响, 提出了通俗易接受、运算简便、操作可行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验证且不断进行完善。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优质高速地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支模板,设计,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嗣信主编.模板工程现场施工实用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9.

[2]糜嘉平.近年来国外建筑模板、脚手架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同业的启示[J].施工技术, 2004, (6) .

营销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9

1.1 系统现状

目前单一的面向用户的业务受理, 业务操作入口众多, 菜单繁杂;现有的推荐系统, 受理方式单一, 需要大量人工干预, 推荐成功率低, 效果不明显;营销方案的任务量下达不及时, 导致错失了黄金营销期;基于3G等业务的飞速发展期, 没有营销活动的整体规划与支撑, 将会严重影响业务发展的速度, 并增加运营支撑的难度。

1.2 建设背景

随着公司全业务经营的全面开展, 当前的营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体化营销系统来支撑精细化网格营销管理模式。

针对系统支撑现状, 需要从资费、赠送、营销物资 (终端、礼品) 、目标客户群、销售奖励、网格化管理等方面, 建设一套系统支撑营销活动管理和营销过程组织。

2 建设目标和总体说明

2.1 建设目标

湖北联通通过营销管理市场化、颗粒化、信息化、一体化探索, 全面提升有效承接经营、财务、资源配置一体化管理的能力。

(1) 建立营销一体化体系。实施营销一体化运营是公司市场管理体制的一次变革, 横向实现无缝到边的管理, 纵向实现垂直到底的调度。

(2)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在量身为客户打造合适产品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各种渠道资源对产品的支持程度以及客户对各渠道的偏好程度, 在客户、产品和渠道之间架起一条通畅的桥梁。

(3) 营销活动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通过规范售前、售中、售后的操作流程, 统一输入输出模板, 实现营销活动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提升营销执行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提升整体管控能力, 并助力营销活动向公司战略看齐。

(4) 提高业务产品运营效率。通过基于营销一体化运营平台, 加强对业务运营的精耕细作, 并实现基于客户、产品、渠道匹配的营销模式, 通过整合第三方的相关数据深度分析和挖掘, 为前端的应用提供及时的、有效的数据支撑;并逐步实现由简单增值服务提供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实现的经营模式转变。

2.2 总体说明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

本营销一体化运营系统是省公司领导, 省市场部、销售部、客服部、产创部、集团客户部等各管理部门, 与省分、地市, 乃至到最端其它支撑系统协作, 承担省内管理、营销、服务、维系、生

图2各角色及系统间流程图产一线的功能, 并为一线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提供支撑平台。

3 关键流程设计与实现

营销活动执行分为服务&巡检类与发展业务类。其中, 服务&巡检类包含日常的渠道经理巡店及服务类工作;发展业务类包含上级下达的营销活动的宣传与受理。

3.1 系统整体流程及角色

一体化营销活动的制定与实施, 需要考虑整理流程中存在的各个角色负责的具体工作和任务, 整理流程与角色如图2所示。

3.2 营销活动生成

营销活动生成主要涉及4个系统:OA、BSS、营销一体化统一门户、手机终端系统。其营销活动生成流程如图3:

3.3 营销活动排产

管理者明确了发展量之后, 需要对任务的完成量下达到网格或末梢渠道, 通过逐级排产的方式对任务进行分解和下达。营销活动排产流程如图4。

3.4 营销活动执行

3.4.1服务&巡检类

各级管理者、客户经理或渠道经理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或电脑终端的方式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进行查看和操作, 执行的结果会有统一的报表展现及排名。其流程如图5所示。

客户经理或渠道经理每天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进行查看, 执行和反馈。排产管理模块功能可以记录以上操作过程。

手机终端上可以方便地查看县级、地市级的结果排名及各种报表展现。

实现方式上, 手机客户端和web服务端采用一套业务逻辑处理服务, 来响应不同的请求, 保证了事物的完整性, 后台数据统一存储实现。

3.4.2 发展业务类

营销活动制定完成后, 管理者使用排产系统对营销活动任务进行任务下达。

同时, 营销活动制定发布之后, 对应的执行渠道可以在CRM导购系统中看到对应的营销活动, 当用户到营业前台进行业务办理时, 可以进行相关的业务推荐和宣传。其流程如图6。

根据任务量的完成情况, 会产生业务排名报表, 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端或WEB端能看到相关的数据, 来指导对人员的管理以及指导绩效考核和评估。

4 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从CRM导购受理、产品统一管理、网格化管理、营销管理、排产管理、工分管理这几个方面重点描述具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采用成熟的J2EE技术, 实现B/S框架的搭建, 提供相关业务功能;以Tapestry框架处理业务的表现及逻辑层, 使用其框架技术调用Tuxedo中间件, 从而调用后台LCU服务;WEB中间件采用weblogic, 数据库采用oracle。

4.1 CRM导购受理

功能总体描述, 进行四大类整合, 五大类的新增, 重点改造如下:

(1) 基于现网CRM现状39个业务功能, 整合归并为9大类, 基于2个菜单办理。整合“移动&固网开户, 4类产品变更、三户资料变更、6类服务状态变更”等功能。整合“4类用户”缴费界面为统一的缴费界面。新增“营销活动一体化融合受理”, 对全省营销活动融合一体化受理及推荐接入管理;新增“促销礼品资源管理”及促销礼品进行统一受理及资源管理;新增“亲情业务、积分业务”购物车版本, 整合5种亲情业务, 改为单一模式, 简单清晰;新增“融合业务”购物车版本, 基于购物车受理, 改变原多步受理模式;新增“集团业务”购物车版本, 基于购物车受理, 达到集团成员一体化订购集团产品目标;新增“固网专线业务”可订购增值业务功能, 基于购物车统一受理。CRM购物车_业务受理工分展现。

(2) 优化“业务推荐”功能, 进行二大类整合、二大类新增。优化“本地推荐指标”指标项、分类及其关系管理模块;进步加强推荐引擎服务, 使“业务推荐功能”更加高效、合理。

4.2 产品统一管理

4.2.1 功能总体描述

产品进行统一管理, 打通与湖北本省MSS的产品设计流程, 完善产品内部管理流程;改造现产品开发管理、产品测试、产品商用管理;新增产品制作流程监控、产品配置预演、产品360视图及产品营销预演。

4.2.2 产品设计

营销政策、产品设计文档上传:基于“设计文档模板”上传。实现从MSS转PM的支撑方案。

在OA系统进行营销活动申请, 利用页面调用技术内嵌在OA系统中, 在申请营销活动时, 调用BSS产品管理模块的“营销活动申请表格”。

4.2.3 产品开发

通过产品申报模板、模板配置流程、产品构成配置三个方面内容的配置与录入, 来引导制定开发新的产品。

4.2.4 产品测试

资费测试将订购关系模拟数据和模拟话单分发到计费系统, 并调度计费进程执行测试。测试结果分析展示批价后的清单记录, 对比预期费用与实际费用, 以确定资费配置是否正确。

4.2.5 产品预演

实现预演受理界面 (含查询、子群定义与配置、绑定政策、订购产品) 。

预演分析报告展现, 展现连续三个月的预演前、预演后的总费用与ARPU值。

4.3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营销系统的建设, 总体方案采用“建网格集中管理”模式, 分三条线管理:区域 (含网格区域、目标市场) 、行政线部门、专业线部门进行管理, 同时各部门下对应各自的人员。数据准备完成后, 形成区域树、行政线部门树、专业线部门树三条线的管理。

4.3.1 网格管理

系统可以按地市、区域树形结构进行网格基本信息的查询, 或输入网格属性条件对特定属性下网格执行信息查询, 点击某网格编码, 可查看特定网格下详细信息, 包括网格基本信息, 网格人员信息, 网格目标市场信息, 网格团队信息, 基站信息。

4.3.2 资源入地图管理

资源分为:营销资源、移动资源和固网资源。

(1) 营销资源入地图; (2) 移动资源入地图; (3) 固网项目资源入地图。

4.3.3 地图经纬度录入

利用mapbar的开源接口实现地图及图层展示功能。渠道信息录入经纬度后, 可以在地图上直接展现坐标位置, 支持对经纬度信息的录入。主要展示信息有:渠道编码, 渠道经度, 渠道维度。

4.3.4 地图展示

利用mapbar的开源接口实现地图及图层展示功能。根据类型, 网格展现已映射的块状网格、渠道、资源等信息。

4.4 营销活动管理

4.4.1 功能总体描述

营销活动的要素为:资费、预存赠送、用户群、佣金、工分、礼品、终端、区域、发展量。

4.4.2 营销活动模板

在OA系统进行营销活动申请, 利用页面调用技术内嵌在OA系统中, 在申请营销活动时, 调用BSS产品管理模块的“营销活动申请表格”, 选择填入BSS库中的“资费、赠送、礼品、终端、区域、用户群”, 人工录入“工分、发展量”。

营销活动申请表选择填入之后, 走后续审批流程, 各级审批人员基于OA审批的同时可以查看营销活动申请单的详细信息, 以便做出合理的审批决策。

4.4.3 营销活动流程

营销活动整理流程是从OA发起, 涉及BSS系统, 营销一体化系统, BI系统, 下图展示了各个环节中各个系统的处理步骤。其流程如图7:

整个流程从OA发起创建, 经过审核后, 形成营销活动实例, 在BSS生产域中配置实际营销活动, 涉及产品管理和营销物资管理。产品配置完成后,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产品预演, 同时可以指定产品的销售渠道。营销活动配置中, 可以指定客户群, 客户群有以下两个来源:CRM客户群和第三方客户群。通过客户群的设置后会自动生成目标客户。目标客户是客户经理实际执行营销活动的对象。

4.5 排产管理

4.5.1 功能总体描述

排产任务可由系统自身建立, 也可由外部数据导入或根据营销活动、产品关联建立对应任务进行后续排产。

任务创建是排产管理流程的始发,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制定详细任务计划, 建立任务的执行时间、任务类型、描述任务的目标、意义。

4.5.2 排产任务创建

功能说明: (1) 新增任务界面包括两个信息区:任务基本信息、任务指标; (2) 任务ID、任务状态 (新增) 、创建人、创建时间等是自动生成的, 其它信息人工选择或录入; (3) 新增的任务责任人默认是自己;4、任务名称、任务类型、任务等级、责任团队或责任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是否提醒等是必须选择或输入的 (默认不提醒) 。

4.5.3 排产任务派发

任务派发界面包括三个信息区:任务基本信息、部门人员选择、任务量设置。

任务基本信息默认是继承上级任务信息, 其中归属区域、团队、责任人可以另外指定;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一般是默认同与上级任务, 但可以修改。

4.5.4 排产通知

短信通知:任务修改、任务派发等维护操作时, 可以把任务变化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责任团队排产员, 系统支持短信的自动生成, 由短信发送模块统一发送;发给团队的默认是发给团队排产员。

公告管理:任务修改、任务派发等维护操作时, 可以通过增加相应任务公告信息, 通过公告栏进行信息告知。

4.6 工分管理

为体现一线营业员及二线管理团队的业务, 为财务考核员工绩效提供量化依据, 特此提出以下几类工分计算类型:按量计件类、按质达量类、管理组合类。

工分计算原则:全省按专业线, 工分统一 (即同业务、同服务、同受理、其工分一致) , 增加角色概念, 明确角色与工分的关系, 全省同一角色工分一致。

根据实际情况, 引入区域类型概念, 体现地域差异, 实现工分数据和人员地域属性关联。

按量计件类: (1) 发展工分:根据发展用户情况计算工分, 每发展一个用户计算固定分值; (2) 操作工分:根据营帐业务受理计算工分, 按照受理类型计算固定分值; (3) 缴费类工分:按照缴费金额乘以比率计算工分; (4) 管理派单类工分:根据任务下达的完成情况进行工分计算。

按质达量类: (1) 出账激活类:根据开户的用户实际激活情况, ARPU值, 出账等实际用户指标来计算工分; (2) 达量类:根据上级给下级指派的任务量和完成情况来计算工分。

按管理组合类工分:管理组合类工分适用于网格级或以上的管理人员的工分计算, 该角色的工分来自于同级或下级管理团队的人员工分的总和乘以固定比率, 每天或每月计算。

5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本文对营销一体化的功能做了详细的介绍, 分析研究了营销一体化在当前行业发展下的重要性与全面性。

CRM导购及业务推荐, 实现业务受理模式简洁化、高效化。购物车式的销售理念使业务受理简化, 达到办理多笔业务, 一次提交, 一单打印。

统一进行产品规划与管理, 评估产品价值, 使推动新产品快速销售成为可能。

网格化的管理应用, 使管理、营销、服务、维系、生产等全营销流程纳入精确管控, 并为一线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提供支撑平台。

通过产品导购、产品管理、网格化营销管理、工分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 打造出符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营销产品。

至上而下的排产管理, 信息可以无衰减的方式直接从最高级管理部门垂直下达到最末梢的执行渠道, 大大加快了生产和经营的效率。

通过工分管理, 对营业员或代理商进行工分计算和考核, 对人力薪酬发放提供指导意见, 能够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 从而扩大生产收入。

总之, 营销一体化在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中, 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充分利用好各个模块, 并能够较好贯通起来, 才能实现最大效益的创收。

5.2 展望

本文介绍的营销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 源于通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结合湖北联通市场的实际需求而设计和实现。事实证明, 系统的使用大大促进了营销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和营销组织的效率, 是值得在联通系统内乃至整个通信行业进行推广的。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未来, 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系统, 适度超前地完善系统框架和主要功能, 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个人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索的方面。

摘要:通过运用B/S框架设计理论和CMMI5标准, 结合电信运营商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 介绍了营销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 描述了系统的整体功能架构和系统各模块间、营销活动生成、营销活动排产、营销活动执行等关键流程的设计与实现方式, 阐述了系统的CRM导购模块、产品统一管理模块、网格化管理模块、营销管理模块、排产管理模块、工分管理模块等主要功能和技术实现模式, 并对系统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和优化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ZP495Y支撑转盘液压系统设计 篇10

在现代海洋钻井作业中, 转盘不再承担主要钻井作业, 而是用于活动钻具、辅助MWD定向钻井[1], 或者为液压动力卡瓦在上卸扣时提供反扭矩。目前, 在国外, 美国NOV公司有RST495型支撑液压驱动转盘, 德国WIRTH公司亦有此类型的液压转盘。这两种形式的转盘, 无论是在结构上, 还是在液压系统回路组成及控制方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都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但是结构相当复杂, 液压系统及控制方式也不同。在国内, 1977年, 胜利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所研制出了第一台用于修井的YZP液压转盘[2];2003年, 南阳石油机械厂同样开发了用于修井作业的液压驱动转盘[3]。这两种液压转盘的结构形式是在常规转盘输入轴端安装高速液压马达和减速器装置。2010年,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海洋钻井用ZP375型液压支撑转盘[4], 结构形式也是在常规转盘的输入轴端安装径向柱塞马达以直接驱动转盘。2012年, 兰州兰石石油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在用于南美秘鲁热带雨林的1 500 HP直升飞机吊装钻机上曾经开发使用过。总的来说, 国内液压转盘的设计思路都是在常规转盘的基础上进行液压驱动设计。相比国外的支撑液压转盘, 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上, 还是在使用性能上, 均处在落后的阶段。笔者所在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支撑液压转盘——ZP495Y, 其结构形式不同于常规转盘, 实现了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操作, 能充分用于海洋钻井作业, 满足配套顶驱钻井的需求。

1 转盘基本结构、特点及技术参数

1.1 基本结构[5]及特点

1.液压马达;2.支撑转盘轴承;3.机座;4.润滑装置;5.制动装置;6.液压管汇

如图1所示为液压支撑转盘ZP495Y基本结构形式, 由机座、支撑转盘轴承 (外啮合) 、液压马达、制动装置及润滑装置等零部件组成。转盘旋转是由四个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直接驱动, 具有省空间、传动紧凑的特点。制动装置用来对转盘进行制动, 并配套PS21/PS30使用, 能承受大扭矩。转盘采用管路集中润滑的方式, 并设有手动润滑和自动润滑两种模式, 便于维修保养。

1.2 技术参数

机械系统:通孔直径为1 257.3 mm (49.5 in) , 最大静载荷为10 000 k N, 最大工作扭矩62 560 N·m, 最高工作转速24 r/min, 齿轮传动比为7.05。

液压系统:最大流量680 L/min, 最高工作压力21MPa, 液压马达排量940 cm3/r (57.4 in3/r) , 液压泵型号A4VSO, 电机功率110 k W, 电机转速1 500 r/min。

2 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该系统采用开式液压系统, 运用先进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对转盘旋转速度和所需的扭矩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电位器实现转盘速度无极变速和扭矩调节满足释放反扭矩的需要。

1.泵站;2.扭矩显示装置;3.比例节流阀块;4.插装阀及盖板;5.先导电磁换向阀;6.比例溢流阀块;7.电磁换向阀;8.减压阀;9.液压油冷却装置

2.1 转盘旋转系统液压回路设计

转盘旋转是通过四台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进行驱动, 其转速和扭矩是通过电液比例技术进行控制。安装在四个液压马达上的齿轮驱动回转支承大齿圈, 从而实现钻杆的旋转工作。

2.1.1 转速控制

转速大小与其所要实现的功能有关。根据设计要求, 为使调速精确、稳定、节能, 采用恒压变量泵、比例节流阀和加装压力补偿阀构成的控制回路[6]。根据恒压变量泵的工作原理, 在其正常工作阶段, 只排出适合工况需要的流量, 再采用电液比例技术, 通过控制速度电位器, 使PLC控制器产生占空比可变的PWM脉冲波来控制比例节流阀的阀口开度, 从而控制进入液压马达液压油的流量, 达到对转盘速度的精确控制, 以满足转盘所要实现功能的速度要求。通过控制两个比例节流阀和先导换向阀, 就可以轻松实现转盘的正、反转且能平稳运行, 无冲击。

2.1.2 扭矩控制

系统压力决定转盘的扭矩, 通过调节扭矩电位器, 使PLC控制器产生占空比可变的PWM脉冲波来控制比例溢流阀的阀口开度来控制系统的压力, 从而控制转盘的扭矩。通过电液比例控制, 使扭矩调节范围宽, 可以从0%到100%变化。调节的系统压力越大, 则转盘扭矩就越大, 当调节系统压力接近恒压变量泵的调定压力时, 恒压变量泵将以小排量输出, 则转盘的转速将减小, 因此, 转盘可以低速大扭矩进行工作。

2.1.3 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由于系统流量大, 为使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则在液压马达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连接两个插装阀, 由先导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进行控制。进油管路插装阀相当于溢流阀, 防止液压马达工作时外负载突然增大压力升高造成对液压元件的损坏, 回油管路插装阀产生背压, 不至于大流量的液压油直接回油箱, 从而保护回油管线, 防止冷却器及过滤器的损坏, 维护系统的稳定性。

在先导型比例节流阀进油口和出油口安装压力补偿器, 使其进油口和出油口两端压力为定值, 不随负载或泵源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保证阀正常工作, 从而保证了该阀流量的稳定性, 使调速精准性得到大大提高。

2.2 制动及润滑回路设计

2.2.1 制动回路设计

制动回路由二位四通方向阀和液压油缸组成, 液压油缸不承受外负载, 作用只是带动锁紧装置进行往复运动, 考虑系统工作压力大且压力的可变性, 故采用减压阀与其串联构成了制动基本回路。

2.2.2 润滑回路设计

润滑回路由二位四通方向阀、润滑脂泵及润滑分配器构成润滑单元, 在PLC控制器中设置润滑周期, 控制方向阀换向, 使控制润滑脂泵往复运动向递进式润滑分配器供油, 再由分配器对支撑轴承、齿面和制动装置进行统一润滑。由于制动装置所需润滑脂量较少, 故设置返回润滑泵油箱回路, 由二通电磁阀进行控制, 当不需要对制动装置进行润滑时, 直接控制电磁换向阀使润滑脂返回润滑脂泵油箱。

3 液压动力站

液压动力站包括泵组电机单元、泵站冷却单元和泵站油箱单元。泵组电机单元里有三台恒压变量泵和三台配套的电动机, 启动采用“软启动-软停止”的工作模式, 系统正常工作时使用两台, 另一台备用, 以防止正常工作的泵出现意外情况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泵站冷却采用风冷的方式, 对系统液压油进行冷却, 以防止油温过高使油液粘度降低, 从而影响系统工作效率。泵站油箱经过专业设计, 在油箱里设有液温计、液位计、过滤器及加热器。温度计适时监测油温, 当油温超过设定安全值时, 启动冷却装置对油温进行冷却。液位计监测油液液位, 当油液低于油泵所需的最低油位时进行报警并停止主泵工作, 以保护油泵。过滤器过滤油液中杂质, 保证油液的清洁。加热器用于油液加热, 防止油液过冷, 增大油液的粘度, 影响系统性能。

4 结论

(1) ZP495Y支撑转盘液压系统的设计, 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完成了转速、扭矩的精确控制;

(2) 运用恒压变量泵、比例节流阀或比例溢流阀、压力补偿阀组成的转盘旋转回路, 节能效果明显, 转盘旋转平稳;

(3) 采用手动、自动集中润滑, 便于维修保养;

(4) 采用防爆液压元件, 满足海洋钻井平台作业于0-2环境A区域的防爆安全;

(5) 对阀组模块化设计, 使系统结构紧凑、配置灵活。

通过本次对转盘液压系统设计, 为今后更深入研究海洋用系列支撑转盘 (通孔直径1 536.7 mm) 液压系统性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如恒.破除旧观念创造新钻机 (五) [J].石油矿场机械, 2008, 37 (7) :1-10.

[2]章媛君.YZP液压转盘[J].石油钻采机械, 1978 (04) :32-34.

[3]应保连, 余利军, 杨森.转盘的液压驱动设计[J].石油机械, 2004 (03) :11-12.

[4]王学义, 黄悦华, 赖笑辉.海洋钻井用旋转支撑转盘液压传动设计[J].石油矿场机械, 2011, 40 (5) :53-56.

[5]杨西萍, 魏孔财.4台液压马达驱动的海洋钻井支撑转盘研制[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3, 26 (3) :114-116.

上一篇:作文拟题的原则与技巧下一篇: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