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

2024-07-18

动物寄生虫(精选七篇)

动物寄生虫 篇1

1材料与方法

1. 1采样

根据西宁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的种群和珍稀程度差异,采取全面普查的方法,数量少的且独居的动物全部采样,群养的动物每个群按照动物数量随机采3 ~ 5份新鲜粪便,体型较大的动物采集粪便50 ~ 100 g,小动物采集粪便10 ~ 20 g,按种分类,装入保鲜袋,并且逐次编号,间隔5 d用同样的方法第2次采集同一种动物的新鲜粪便,将所采集的样品放置于4 ℃ 的冰箱中保存,待检。

1. 2检查方法

1. 2. 1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在500 mL水中加入650 g蔗糖溶解后,即得到饱和蔗糖溶液。称取2 g粪便,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蔗糖液至试管的1/2处, 充分搅拌后,加饱和蔗糖液至略隆起于试管口,静置30 min,镜检,计数。

1. 2. 2水洗沉淀法取粪便5 g置于烧杯( 或塑料杯) 中,加100 mL清水充分搅匀,再用金属筛或纱布滤过于另一杯中,滤液静置20 min后倾去上层液,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拌、静置,如此反复水洗沉淀物多次,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倾去上清液,用吸管吸取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镜检。

1. 3虫卵的鉴定

在低倍镜下观察虫卵的形态特征,根据参考文献[3 -4]进行鉴定。

2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知: 所有检查样品中均未发现吸虫虫卵。有19只猫科动物感染蛔虫,有3只动物感染球虫;7只犬科动物感染蛔虫,感染率为50. 0%; 4只浣熊科动物感染蛔虫且交叉线虫,感染率为44. 4%; 2只熊科动物感染蛔虫感染率为40. 0% ; 11只鹿科动物感染球虫,感染率为55. 0%; 2只牛科动物感染线虫,感染率为40. 0%; 1只灵长类动物感染线虫,感染率为25. 0%。小熊猫、袋鼠、长颈鹿没有检测出虫卵,感染率为0。

针对17种46只感染寄生虫的动物进行了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强度调查,发现危害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寄生虫主要是蛔虫,尤其是雪豹,危害最严重的雪豹其粪便中的蛔虫虫卵高达24 955个/g。危害草食动物的寄生虫主要是球虫,危害最严重的盘羊的粪便中的球虫虫卵53个/g,见表2。

3讨论

1) 动物园中的野生动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尤其是处于散养或半散养的野生动物园。游客、工作人员中的饲养员和兽医与野生动物接触比较密切,患人畜共患病的概率较高; 因此,对野生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进行寄生虫的调查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寄生虫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的消化道内普遍存在,这与赵金凤等[5]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法对郑州动物园的猞猁等11种48头( 只) 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调查结果( 感染率高达52% ) 相近。在野生动物寄生虫的防治方面,必须要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搞好野生动物笼舍内外环境的卫生,并要根据调查的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制订出科学的驱虫方案。

2) 本次调查的这24种94只动物涉及到9个科, 基本上是本园珍稀动物的代表( 除野生禽类外) ,也是每个科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出全园动物( 除野生禽类外) 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本园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主要以感染蛔虫为主,草食动物主要以感染线虫、球虫为主,灵长类动物主要以感染线虫为主。蛔虫和球虫具有易重复感染、生活史简单、 繁殖快的特点,同时本园在驱虫过程中经常使用单一的驱虫药( 阿维菌素) 进行驱虫,对寄生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3) 本次抽样时,对同一种动物间隔7 d两次采样,采用饱和蔗糖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虫卵的计数, 以2次平均值作为动物感染寄生虫的感染强度,这是由于加大样本量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动物的感染强度和感染寄生虫的种类。例如,1只雪豹在第1次监测时只发现蛔虫虫卵,第2次监测时除了发现蛔虫虫卵外,还有部分球虫虫卵。

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篇2

一、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 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 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 以加强实践教学[1]。随后, 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95学时 (理论65学时, 实验30学时) , 另增加两周教学实习[2,3]。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积极推进学分制, 降低必修课比例, 减少课堂讲授时数,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 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 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 (理论30学时, 实验18学时) , 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 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 赋予学分 (30学时, 2学分) , 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 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4,5]。2011年, 依据6号文件《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2007级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 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办学特色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启动并推行兽医专业“4+1”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自2001年至今已完成14届900余人670多学时的实验课教学, 这期间经历了很多, 随着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熟悉, 传承的同时, 也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2004年, 补充了严重短缺的玻璃仪器, 并订制了玻璃标本展示柜, 使尘封于柜中的许多标本得到很好的展示, 极大地方便了实验教学;2005年, 校资助建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动物医学实验室-寄生虫室) , 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2007年, 为了缓解学生实验课中虫体形态标本短缺问题, 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可以说, 自2005年至今, 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除了具有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设备外, 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贵重仪器, 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当然, 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 也会碰到一些问题, 如2007年至2009年间, 因实验室改造, 原有显微镜室不再作为《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实验教学之用, 实验课只能挤在不足20平米的准备间里进行, 这无疑增加了教学压力, 为保证实验课质量, 教师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明确作业。实验课开始前3~4周即把所有实验课内容纸制版发放给学生, 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研习。 (2) 空间不足采取时间补。严格执行分班分小组实验, 延长实验课时间, 用以缓解空间上的不足。 (3)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或病变样品带到课中检查, 清楚记得实验课中有位学生把一堆“芝麻粒”带到实验室, 检查确诊为犬复孔绦虫, 我们当时非常惊讶, 至今那个装着“芝麻粒” (犬复孔绦虫的孕节排出到外界干燥后的形状) 的小瓶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标本柜里, 成为寄生虫实验课中弥足珍贵的“宝贝”。 (4) 课中充分与学生交流。实验课中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粪样检查格外认真, 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兴奋, 此时, 则与学生进行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防治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加深学生记忆。

三、教学实习改革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实习始自2002年, 至今已经开展12届, 约800余人参加。教学实习期间, 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 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 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 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 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为了保证教学实习质量, 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 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 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 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 仍以组为单位, 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要求和格式提交一份纸制版实习报告, 并且要求报告中附有每一名学生的实习总结, 学生自评分及组员间互评分。为了保证教学实习质量, 严格制订考核方式, 主要采取口试加笔试的形式, 实习期间随机抽测, 被抽测同学的成绩将代表小组成绩, 并且被抽测过的同学不被排除在下一次抽测之外, 这就意味着有些同学可能会被抽测到两次, 甚至是三次。对于考核方式的评价, 引用一位同学对我说的话:“老师, 我觉得你这种考核方式特别好, 我们宿舍某同学, 从来没见过她主动学习, 这次实习期间, 为了不给大家拖后腿, 竟然破天荒地主动看书了, 小组讨论时也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不会的问题。”可以说寄生虫的教学实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分小组的形式更是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且学生在查阅资料、执行实验操作、拍照、制作PPT或录制DV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 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更是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科研训练改革探索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自2002年 (1998级) 至今共有52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 自2009年至今, 已指导四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寄生虫实验室开展并完成。经过科研训练, 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信这会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当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如教学实习中, 有学生提出分小组应该再多些、笔试应增加综合病例分析试题、组长应该轮流做, 等等。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后的教学实习中加以完善。现在, 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 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 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 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实行“4+1”培养模式, “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 “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 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6]。在这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 《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寄生虫实践教学的特点, 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锻炼, 有所收获, 还需要课程师生的共同努力。

摘要:实验教学是整个动物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结合新形势下的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发展, 对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 本文综述多年来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些成绩和经验。

关键词: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秋明, 沈红, 孙英健, 李焕荣.都市特色农业环境下《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2) :32-34.

[2]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教学一览[Z].北京农学院, 2002.

[3]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动物科学技术系分册[Z].北京农学院, 2003.

[4]杜晓林, 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M].北京农学院, 2007.

[5]范双喜, 董跃娴, 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1 (1) :44-46.

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肠道寄生虫调查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鸟类及粪样的采集

2014年7月至9月, 采集福州动物园圈养的禽类新鲜粪便样本共31份, 包括红金刚鹦鹉、双脚犀鸟、东方白鹳、花冠皱盔犀鸟、戴冕鹤、兀鹫、巨嘴鸟、丹顶鹤、火烈鸟、孔雀、鸸鹋、鸵鸟、白鹇、鹦鹉、黑天鹅、火鸡等。

由于鸟类居无定所, 排出的粪便自然也会洒落一地, 这就需要认认真真不定时多次查看才能确保采集到的粪便是新鲜粪便, 见到粪便后采集每份约10 g, 置于干净的自封袋中, 做好标签记录。

1.2 试验方法

1.2.1 饱和食盐水漂浮

取粪便2 g, 置于10 m L试管中, 先加少量饱和盐水调匀, 然后加满饱和盐水, 盖上盖玻片, 静置15~30 min, 取盖玻片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

1.2.2 自然水洗沉淀法

取粪便5 g, 加清水100 m L, 搅匀, 40~60目铜筛过滤, 滤液静置20~40 min, 倾去上层液体, 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匀, 再沉淀, 如此反复直至上层液体透明后倾去, 吸取沉渣检查。

2 结果

2.1 鸟类肠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

采集、调查福州动物园饲养的16种鸟类共31份样品, 其中23份样品有肠道寄生虫的感染, 感染的寄生虫种类有线虫、绦虫、纤毛虫、吸虫、鞭虫、球虫, 其中以球虫感染最为严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4% (23/31) , 除了鹦鹉的寄生虫感染率为0和丹顶鹤的寄生虫感染率为33.33%, 其余鸟类的寄生虫感染率都在50%以上。孔雀有4种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分别为线虫、绦虫、鞭虫和球虫;东方白鹳有3种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分别为球虫、吸虫和绦虫;兀鹫有2种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分别为球虫和吸虫;黑天鹅有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分别为吸虫和线虫;其他均为单一寄生虫感染。本次调查到的鸟类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见表1-表2。

2.2 鸟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感染寄生虫的鸟类中, 孔雀的感染强度最高, 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 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 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100个/g。本次调查到的鸟类寄生虫感染强度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3.1 福州动物园鸟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种类

从园内16种鸟采集到的31份粪便样品中, 共检查出消化道寄生虫6种:吸虫、线虫、鞭虫、绦虫、纤毛虫、球虫。感染寄生虫的鸟类中, 有单一感染也有混合感染。其中, 孔雀的寄生虫感染最为严重, 同时有4种寄生虫感染, 分别为球虫、鞭虫、线虫、绦虫;其次是东方白鹳, 总共有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分别为吸虫、绦虫、球虫;第三则是火鸡, 有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分别为吸虫、线虫;兀鹫也是同时存在2种寄生虫感染, 分别为球虫和吸虫。剩下的均是单一寄生虫感染, 例举如下:红金刚鹦鹉感染线虫;双脚犀鸟感染绦虫;花冠皱盔犀鸟感染球虫;戴冕鹤感染吸虫;巨嘴鸟感染球虫;丹顶鹤感染绦虫;火烈鸟感染吸虫;鸸鹋感染纤毛虫;鸵鸟感染吸虫;白鹇感染球虫;黑天鹅感染纤毛虫。结果还显示出一个特别的地方, 那就是所有的鹦鹉均没有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以上结果在国内的调查报告中都得到了证实[1]。而且, 鸟类感染的寄生虫大多数都是球虫, 这与肖映珍等[2]对长沙市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这或许与球虫的生理特性及传播方式有关。球虫感染的传播方式为土源性传播, 而福州动物园里的鸟类大部分都是在广袤的土地上栖息, 所以也就为球虫的感染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另据国内有关报道, 鸟类寄生虫感染情况与季节也有一定的关系[3,4]。该项调查的时间在夏季, 所以该结果与国内有些学者调查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3.2福州动物园鸟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

调查结果显示, 阳性样品数有23份, 占总样品数的74%。总共检出6种寄生虫感染, 按感染例数从大到小排序为球虫 (9例) 、吸虫 (7例) 、绦虫 (6例) , 线虫 (5例) 、鞭虫 (4例) 、纤毛虫 (3例) 。寄生虫感染率为100%的有红金刚鹦鹉、双脚犀鸟、东方白鹳、兀鹫、火烈鸟、孔雀、鸸鹋、鸵鸟、黑天鹅、火鸡。寄生虫感染率为50%的有花冠皱盔犀鸟、戴冕鹤、巨嘴鸟。感染率最低的是丹顶鹤, 为33.33%。所有寄生虫中, 球虫感染占比为29%, 吸虫感染占比为23%, 绦虫感染占比为19%, 线虫感染占比为16%, 鞭虫感染占比为13%, 纤毛虫感染占比为1%。感染寄生虫的鸟类中, 孔雀的寄生虫感染强度最高, 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 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 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 100个/g。以上结果表明福州动物园鸟类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比国内一些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还要严重[5]。

3.3 小结

为了鸟类的健康, 同时也为了人类的安然劳作, 必须重视动物园内鸟类的寄生虫感染预防。除了动物园自身的防疫规程外, 动物园管理者还可以借鉴以下人类在家畜养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动物疫病防疫措施: (1) 要严格做好日常检查, 尤其是国家级保护鸟类。以便在感染初期就能够获取第一手资料, 为第一时间治疗患鸟和制定防疫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 做好鸟类的饲养管理工作, 平时要经常对笼舍进行清理, 维护好笼养鸟类的笼舍卫生; (3) 从外面新引进园内的鸟类要做好隔离检疫, 同时禁止饲养人员或者游客将自己的爱宠带入饲养区; (4) 有些寄生虫依赖中间宿主进行传播, 因此, 可以将中间宿主进行杀灭而起到阻断寄生虫在鸟类中传播的作用; (5) 因疾病死亡的鸟要进行合理处置, 然后送当地检疫部门进行检验, 切勿随意丢弃。

摘要:为调查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采集16种禽类31份粪便样品, 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 麦克斯特计数法对采集的粪便样本进行虫卵测定。检查结果显示, 寄生虫感染阳性样品数有23份, 占样品总数的74%。总共检出6种寄生虫感染, 按感染例数从大到小排序为:球虫 (9例) 、吸虫 (7例) 、绦虫 (6例) 、线虫 (5例) 、鞭虫 (4例) 、纤毛虫 (3例) 。感染寄生虫的禽类中, 孔雀的感染强度最高, 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 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 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 100个/g。该调查结果为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寄生虫病的防治以及制定科学的驱虫程序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寄生虫,鸟类,动物园,感染率,感染强度

参考文献

[1]菅复春, 韩德鹏, 张龙现, 等.郑州市动物园鸟类寄生虫感染调查及驱虫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10) :104-105.

[2]肖映珍, 鲁清桃, 刘毅.长沙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调查[J].湖南畜牧兽医, 2001 (1) :25-26.

[3]顾建宏.红嘴相思鸟体内现嗜气管线虫[C]//华东地区动物园论文集.上海: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地区组委会, 2002:142.

[4]陈永红, 李国清, 陈红玲, 等.我国出口观赏鸟血原虫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 2004, 21 (1) :21-22.

动物寄生虫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

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选取濮阳市动物园25种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10种移地野生动物,收集64份粪便样品装入干净的袋中,并编号登记,每份样品大约25g,以备检测先保存在4℃冰箱中。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离心沉淀法抽样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3]。

1.2 虫种鉴定

在显微镜下对阳性样本中寄生虫进行观察,其特征有卵壳和内容物以及虫卵和卵囊的大小、颜色、形态结构等,再按照规定方法对寄生的种类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总体感染情况

经调查发现64份粪便样品中有肠道寄生虫有6种,总感染率为60.9%,其中阿米巴原虫染率为21.9%、球虫感染率为23.4%、圆线虫感染率为14.1%、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7%、鞭虫感染率为25.0%和蛔虫感染率为17.1%,其中球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较高。濮阳市动物园以鞭虫感染率为14.1%、球虫感染率为17.1%和蛔虫感染率为17.1%,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移地野生动物阿米巴原虫染率为9.3%、鞭虫感染率为4.7%和球虫感染率为4.7%,如表1所示。

2.2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选出10种移地野生动物,经过测验分析后,发现5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66.7%(12/18),其中草食动物感染率是62.5%,肉食动物的感染率70.0%,阿米巴原虫感染率为38.9%、球虫感染率为22.2%、圆线虫感染率为16.7%、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6%和鞭虫感染率为33.3%,寄生阿米巴原虫和鞭虫的感染率最高。阿米巴原虫感染除了猕猴和金丝猴外,草食动物也会感染,鞭虫感染主要在骆驼、猕猴和金丝猴体内发现,隐孢子虫只在骆驼体内发现,但未发现有蛔虫感染情况。

2.3 濮阳市动物园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对濮阳市动物园25种移地野生动物经过检测调查后,发现6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感染率为58.7%,其中鸟类动物感染率占有37.0%、草食动物感染率占有30.4%、肉杂食动物的感染率占有32.6%,寄生虫阿米巴原虫染率为13.0%、球虫感染率为23.9%、圆线虫感染率为23.9%、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3%、鞭虫感染率为28.3%和蛔虫感染率为30.4%。隐孢子虫仅在骆驼体内,本次研究动物种类较多,所以把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列出,如表3所示。

3 结语

经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共发现6种类型,寄生虫为阳性的占有率58.7%,肠道寄生虫主要的感染虫种是鞭虫和球虫,在结果中两种寄生虫感染率最高。所以为保证移地野生动物的安全,应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各项工作。

摘要:分析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选取濮阳市动物园25种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10种移地野生动物,对共64份粪便样品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发、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离心沉淀法抽样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经调查发现肠道寄生虫有6种,总感染率为60.9%,其中阿米巴原虫感染率为21.9%、球虫感染率为23.4%、圆线虫感染率为14.1%、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7%、鞭虫感染率为25.0%和蛔虫感染率为17.1%,其中球虫感染率和鞭虫的感染率较高。根据此次研究的数据显示,濮阳市动物园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发现较多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其中肉杂食动物的感染率分别是73.3%和70.0%,整体观察感染率较高,因此为降低移地野生动物的寄生虫感染率,应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移地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蔡娟,乔继英,张旭等.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9,44(3):63-69

[2]杨楠,齐萌,菅复春等.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3):154-157

动物寄生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篇5

1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和其它病原体相似, 也表现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感染了某种寄生虫的动物有时可以抵抗再感染, 而且后天获得性免疫能够减轻寄生虫对宿主的病理损伤, 这些现象说明了寄生虫和其它病原体一样, 可以用免疫预防的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但由于长期的进化, 寄生虫和宿主之间能够和平共存, 这就使得寄生虫免疫呈现一些自身的特点。寄生虫的虫体结构复杂, 抗原组分繁多, 分为功能性抗原和非功能性抗原。非功能性的抗原, 可以刺激抗体的产生, 但没有保护作用, 因此这种抗体的滴度水平和保护作用无相关性。功能性抗原可以刺激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2 寄生虫的免疫防制

(1) 与细菌病和病毒病相比, 寄生虫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十多年来, 经过动物寄生虫学家们的艰辛努力, 还是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如1994年10月抗微小牛蜱的重组亚单位疫苗T ick2 gard (Haeh st) 在澳大利亚注册生产, 另外羊带绦虫、细颈棘球蚴, 肝片吸虫等一系列重要的牛羊寄生虫也有了相应的候选疫苗。 (2) 寄生虫疫苗的研究策略和细菌、病毒差不多, 最初也是通过致弱的方法进行, 如巴贝氏虫、泰勒虫等原虫都可以通过致弱的方法制成虫苗。但由于制备苗用的虫体来源紧张, 致弱的虫苗其保存和运输有一定困难, 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使得这些致弱虫苗的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随着重组DNA技术的不断成熟, 虫苗的研究开始转向基因工程苗, 新候选抗原基因的筛选工作主要用慢性感染动物抗血清或用特定抗原提取物制备的抗血清进行。1987年Balloul用重组的Sm 28GST (曼氏血吸虫28k Da——谷胱甘肽2S2转移酶) 免疫大鼠获得成功, 随后, Johnson等于1989年也克隆到具有保护作用的羊带绦虫的45W (分子量为47—52k Da) 抗原基因。日本血吸虫已有许多候选抗原基因相继被克隆。 (3) 国内动物寄生虫苗研究的总体水平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研究较早的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通过国际合作, 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辐照童虫苗、冻融苗的研究。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条件的成熟, 在日本血吸虫候选抗原基因的筛选、表达及免疫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已拥有6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候选抗原基因。 (4) 在国内养禽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鸡球虫苗的研究也比较热门, 如北京农业大学蒋金书等用E.tenella、E.m axim a和E.necatrix制成的混合活苗, 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吴兆敏用钴60辐照的方法研制的DLV致弱苗,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勤用早熟虫株研制的致弱苗, 北京农学院段嘉树等人研制的混合早熟弱毒苗, 这些球虫苗结合药物防治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Emery DM.V accinat ion against worm parasites of animals.V et Parasito l, 1996;64:31~45

[2]Wrigh t IG.Immunodiagno sis of an immunoprophylaxis against the haemoparasit is B abesia sp and A nap lasm a sp in domest ic ani2 mals.Rev Sci Tech, 1990;9:345~356

[3]庞银华, 翁心华, 尹有宽, 等.肺吸虫病14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 2000, 17:308.

[4]王崇功.全国食物传播性寄生虫病学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 1997, 36:709.

[5]杨占军, 王传兵, 侯新芳.恶性肿瘤病人中弓形虫感染结果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1, 1 4:135-136.

[6]吴毓东, 姜唯声, 衣方誉, 等.肿瘤病人弓形虫感染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16 (3) :108.

试论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篇6

1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

1.1 传染源

传染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等。病原体(虫卵、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血、粪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到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方式或途径侵入易感动物,造成感染。

1.2 传播途径。

来自传染源的病原体,经一定方式侵入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寄生虫感染宿主的主要途径如下。

(1)经口吃人感染。即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采食、饮水,经口腔进入宿主体内的感染方式。

(2)经皮肤感染。即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皮肤进入宿主体内的感染方式。

(3)接触感染。即寄生虫通过宿主之间互相:自接触或通过用具、人员等间接接触,在易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属于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外寄生虫。

(4)经节肢动物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而传给易感动物的方式。

(5)经胎盘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胎盘由母体感染给胎儿的方式。

(6)自体感染。某寄生虫通过胎盘产生的虫卵或幼虫不需要排到宿主体外,即可使原宿主再次遭受感染,这种感染方式称为自身感染。

1.3 易感动物

是指某种寄生虫可以感染、寄生的动物。

1.4 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年降水量、土壤酸碱度等;地理条件。气候和地理不同必将影响到植被和动物区系的不同,后者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及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1.5 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畜的饲养管理条件等。社会因素对寄生虫病传播和流行的基本环节和自然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同,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

2.1 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2.2 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中吃入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2.3 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2.4 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

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3 防治措施

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的发生和传播同环境卫生、动物饲养卫生、饲养管理制度、人的卫生习惯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成效。

3.1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按照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在计划的时间内用药物驱除或杀灭寄生虫。

3.2 切断传播途径

杀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包括虫卵、幼虫、成虫等,防止外界环境被病原体污染;同时,杀灭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和无经济价值的中间宿主,防止其传播疾病。

3.3 保护易感动物

动物寄生虫 篇7

1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库应运而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合、编辑和存储资料是教学资源库最大的优点,不但规范了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开放了教学资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了公共网络平台。该网络平台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分类、共享、师生互动、信息更新等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教学,可以有效指导学生专业课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构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2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2.1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全面性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方向一致,依据专业体系要求建立建全教学资源库。例如课程标准、案例库、试题库、图片库、教学课件、合作企业动态、专业文献等。

2.2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独特性

根据专业特点建设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开发教学课件及教学素材,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库。

2.3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行业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团队成员不断完善该课程教学资源库,创建自主学习平台,提供完整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相关案例、教学答疑辅导系统等,以满足行业内各类人员自学和培训需求;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所有教学资源的制作、管理和交流。

3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

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是开发课程资源,主线为教学改革,依托先进的技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服务能力,最终建成设计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行业共同参与、信息存储容量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公共管理平台。

素材类资源建设是建设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重点。课程组成员在以各种方式搜集资源和素材的过程中,审核及整合资源也要同步跟进;在建设资源库和课程的过程中,网络平台建设同时进行,从而规范课程和资源库建设。

4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念

通过调研,基于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及企业技术员等多方需求,有效设计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根据设定的学习情境或项目的具体要求,利用真实或虚拟场景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更多、更好、更新的信息,真正做到科学、直观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5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5.1 课程资源建设

该课程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根据我国东北地区寄生虫病的特点,设计了7个项目;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了学习情境,根据具体的工作过程确定了教学任务。项目资源库建设主要以项目或学习单元为单位进行开发,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案(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案例库、图片库、参考资料、教材等。

5.2 素材资源建设

素材库依据素材形式可分为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文本库、教学课件和模拟作品等;依据子库可分为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蜱螨及昆虫、原虫等。由此可见,素材库建设是边建设、边使用、边充实、边完善,逐渐丰富的过程,伴随着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

5.3 社会服务资源建设

社会服务有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同时满足中等职业教育需求和企业人员培训需求,建成一个综合性网络平台,满足行业内各类人员自学和培训需求。

6 高职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骤

6.1 获取资源的途径

获取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查阅并搜集互联网、图书资料及企业技术资料等;本团队专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搜集典型病例资料;企业教师提供临床真实病例资料;团队教师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与相关院校共享、交换;购置。

6.2 资源库建设的过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动物寄生虫】相关文章:

动物寄生虫病学08-07

动物寄生虫病教学08-06

寄生虫评价08-31

体内寄生虫07-26

寄生虫感染09-13

人体寄生虫总结06-18

人体寄生虫教案06-24

寄生虫实验总结07-04

寄生虫学教学06-04

人体肠道寄生虫06-05

上一篇:讲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下一篇:海岛生态修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