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

2024-06-28

消毒供应中心(精选十篇)

消毒供应中心 篇1

消毒供应中心 (以下简称CSSD) 主要负责向全院提供无菌用品, 担负着全院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回收、发放等重要职责, 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 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对我国医院CSSD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CSSD管理的建议。本期特别策划对该调查的主要内容加以报道, 以期对我国医院CSSD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医疗安全水平的提高有所促进。

周军监察专员

周军, 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 先后在北京朝阳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及办公厅工作。2005年12月任原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2014年4月起任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正厅级) 。主要负责医疗、护理管理, 医院评审评价, 防盲治盲等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体会 篇2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应的业务素质。为了更好地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应了解一些手术室工作的相关知识,定期选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到手术室轮转,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手术室的业务流程,更好的配合临床工作。而手术室的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轮转,既可以协助进行手术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助于他们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这样,两个不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互相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互相配合,正确处理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在工作中重视信息交换,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总结经验,不断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与人际关系。同时,也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大事相宜,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长。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心情下推动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良性运行。

保证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采用标准化管理流程,将过程控制贯穿于整个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利于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下降,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减耗增效,合理利用资源

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统筹管理手术器械。不需要在手术室内再建供应室及再购置清洗消毒设备,节约成本;增加了手术房间,可以开展更多手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消毒供应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和专业特点。

促进科学发展,提高人员素质

要确立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位置,除了配备专用设备外,还必须培训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两科室在操作运行上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各取所需,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并推动着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

消毒供应中心教学查房 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实习生;教学查房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具有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现代护理学教材中缺乏消毒供应方面的详细及先进的有关知识。护理实习生在未到消毒供应中心学习之前,也认为消毒供应中心无可学习的特殊的技能,学不学无所谓,故在实习生进科学习第一天进行教学查房,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1],是解决护理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带教的常用方法 [2]。要求实习生在意识方面转变观念,更要体现在行为上,从而自觉完成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学习任务。

1组织

1.1教学查房的时间每批实习生入科第一天。有护士长主持,由科内一名高年资且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主讲。

1.2教学查房对象本批实习生。

1.3查房内容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区的分区及各区的工作流程;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及手卫生;灭菌器的使用及监测的相关知识;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医疗废物的处理[3]。

2实施

2.1由护士长讲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2.2由一位高年资护师带实习生现场讲解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环境。首先进入器械清点分类区:讲解器械回收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器械清点及分类工作及防护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进入器械清洗区:重点讲解器械的清洗流程、目的及意义,要求实习生必须要掌握。掌握进入清洗区的着装要求及目的;熟悉清洗剂、消毒剂、润滑剂、除锈剂的配制方法及使用时间;个人防护知识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各类器械清洗流程;特殊污染器械和外来器械处理流程[4];工作中所产生废物的分类及处理。进入质检区:讲解各类器械的质检要求及流程。进入包装区:讲解各类器械包装要求及注意事项;包装材料的选择,封包要求及各种不同封包材料的灭菌有效期;各类化学消毒指示物的使用;各类器械包装材料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进入消毒区:讲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基本构造、原理、使用及监测要求;灭菌物品的裝载要求、卸载要求。进入无菌区:讲解进入无菌区时的着装要求及手卫生要求;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各类包装材料的储存时限;各类化学指示物变色的识别;无菌物品的发放要求及原则。

3结果

通过教学查房,首先使护理实习生在意识改变了以往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看法,懂得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学到了在学校的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基本了解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工作中的要求、注意事项。

4讨论

通过教学查房,也促进了带教老师自觉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消毒供应室虽然不直接服务于病人,但其工作质量高低关系到医疗及护理质量特别是与院内感染控制息息相关,是医院的“肝脏”。通过本次护理查房增强了消毒供应室和临床科室的关系,加深了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两者之间密切合作才能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因此,消毒供应室切实树立以临床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全方位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合格的无菌物品。

参考文献

[1]梁涛,李峥.论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1999,33(3):167-169.

[2]李一明,应文娟,许若侨.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1):1279.

[3]何珍,陈少岚.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实习生带教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5).

消毒供应中心护工管理体会 篇4

1 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水平低7名工人中有3名初中文化, 4名小学文化, 甚至小学没有毕业, 许多汉字不认识或只认识不会写。

1.2 年龄偏大

7名工人中50岁~60岁有4名, 40岁~50岁有2名, 30岁~40岁1名。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都往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务工, 因此招工困难。

1.3 接受能力差因工人年龄较大, 文化水平低, 大多为放弃在农村务农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 因此接受能力差。

1.4 收入低

因我市地处山区, 非经济发达地区, 收入较低。而工人管理由医院承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 再由服务公司招聘工人, 服务公司需抽取部分管理费。

1.5 流动性大

因收入低、工作量大、管理较严、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常根据需要调整不固定、觉得医院工作场所较脏等原因导致流动性大。

1.6 主观能动性差因收入低、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奖励制度较少等原因导致主动性差, 常常需要“叫一下才动一下”。

1.7 沟通困难

因文化水平低, 常年居住在农村, 一开始大多不会或觉得说不好而不敢开口讲普通话, 或相对专业的名词不能理解。

2 对策

2.1 针对文化水平低、沟通困难、接受能力差等问题, 在培训时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次数, 工作分工明确, 将其工作安排按每周、每日、每个时间段均用文字方式记录或打印给工人。新上岗工人培训时的注意事项在工作过程中多次反复强调, 加强记忆, 使其在单独工作过程中对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有较深的印象, 并在其单独工作3 d、1周、2周、1个月时进行跟踪、查看其掌握情况, 并及时对其做得不对的环节进行指导、纠正。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沟通的态度语气, 尽量不要单纯斥责其行为, 因为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 许多环节如果工人做错不敢向工作人员反馈而有意隐瞒其行为, 后果更严重。尽量在沟通过程中让其知其然并知道其所以然, 有任何问题都应及时反馈, 由我们来寻求解决办法。以后每个月进修培训, 强调遵循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并加强对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2.2 因收入低、流动性大、招工困难、新工人培训时间过程长等因素, 所以, 在对待工人时应耐心、细致地关心工人, 对于自我防护意识差的工人给予劝解, 强调对其个人的保护。工人有病痛时为其介绍医生进行诊治, 受伤时为其处理伤口, 确实需要请假时尽可能帮助协调其他人员顶替其工作, 使工人感到集体的温暖, 用心留住工人。

2.3 针对主动性差的问题, 我们鼓励工人主动、热情完成工作, 制定激励机制, 对工作主动、认真的工人给予适当奖励, 肯定其工作成绩;对于接受能力强、工作负责的工人我们推荐其为小组负责人, 并出面与服务公司协调为其争取一定报酬, 使工人工作热情上升, 尊重其工作成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度 篇5

1、在主管副院长、护理部领导下及院控感科指导下负责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3、工作人员熟悉各类器械与物品性能、用途、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方法,并严格执行各类物品处理流程,保证各类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4、各个工作区人员相对固定,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职业安全。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防范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6、爱护科室财务,严格按照物品、器械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7、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本中心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域,各区工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区。

8、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质量管理制度

1、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由护士长、质检员、区域组长、A 级护士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责任到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质量管理小组会议。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具 体的质量管理措施。

3、加强质量管理。专人负责质量检查,同时对各环节、各流 程工作质量进行不定期专项或全面检查。

4、定期分析、通报和讲评质量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 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溯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 溯。灭菌质量监测资料保留期应≥3年,清洗、消毒监测资料保留期应≥6个月。

2、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记录。

3、灭菌标识要求: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包括物品名称、灭菌器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与核对者姓名或编号。使用者应检查包外和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4、临床使用科室质量反馈有全过程记录,并妥善存档。

5、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不合格物品召回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1、各类仪器设备设专人操作和维修。

2、根据科室情况做好仪器设备的申请购买工作。

3、所有仪器设备必须登记入账、定期清点,做到帐、物相符。

4、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由科室负责验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指导下进行。未熟悉该仪器设备的操作者,不得连接电源,以免接错电路,造成损坏。

5、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

6、设备损坏需维修者,轻便设备送维修中心修理,不宜搬动者,及时电话联系相关部门,不可擅自进行维修。

7、对贵重、大型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等应每半年申报设备维修部门检修1次。

8、建立设备维修保养登记手册,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清洁卫生制度

1、保持室内、外整齐清洁,工作台面随时清扫,保持整洁,平面清洁卫生每日一次,全面清洁卫生每周一次(每星期一)。

2、清洁卫生工作分区进行,先搞无菌物品存放区,再进修检查包装区、办公区的卫生,最后是污物回收区的清洁卫生。

3、实行湿式清扫,地面每日两拖,卫生工具分区使用,分池清洗,分开定位悬挂,标识清楚。

4、垃圾分类:医疗垃圾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及时倾倒,每天清洗一次。

5、消毒机、空调表面和出风口每日擦洗,里面的过滤网每周(每星期一)清洗一次,消毒机过滤棉网每季度更换一次。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篇6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内所有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等工作。其工作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感染发生和医疗护理有直接的关系,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精益管理

在进行精益管理前,应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精益管理的内容和内涵。精益管理的5S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掃、清洁、素养。在具体实施上,整理指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系统的现状分析,包括动作、流程、库存、时间等方面的分析。整顿指规范物品放置地点,方便查找,提供效率;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工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中心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清扫指在正常工作中,物品都实行“三级保养”政策,提高每台机器的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坚持与深入,确保前3项工作质量到位,必要时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奖惩制度,促进中心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素养指加强与各个科室的交流,重视各科室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自身错误,注重品质追求,主动发现和改正错误,不断完善中心工作

2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了应对各种危机情境进行的规划决策、行为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的过程,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其主要内涵包括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认证等。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上,管理者要不断收集病人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展示消毒供应中心良好的工作风貌。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如果缺少事先的预防工作,当危机来临时就可能手足无措。能够有效地预防危机,就能在危机产生时为医院和科室赢得信任和理解。在处理问题时遵循速度第一和尊重事实,承担责任的原则,及时向众公布问题处理结果,让大众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期的处理过程,接受大众的监督。与科室和患者坦诚相待,在组织内、外部进行积极、坦诚、有效的沟通,充分体现出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妥善处理危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达到维护和重塑形象的目标。

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即对风险预测和风险来临时进行的管理,用以规避风险的产生和解决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具体实施中,中心任务是加强人员素质评估,人的因素在消毒供应中心中起到支配作用。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比较特殊,中心职员必须做到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发展。树立患者优先的服务意识,加强自我技能学习和培训。强化中心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并按照操作流程工作。在工作中,可以定期选择部分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交换,相互学习和交流工作,使得手术室人员和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能够熟悉彼此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工作合作和交流,以此带动两个部门的同时发展,促进整体工作的最优化。两个部门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与人际关系。

4 质量监控

消毒供应中心的关键体现在对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上,工作的中心在于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通过对供应中心各环节工作的严格质量控制,尤其是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的集中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的管理,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以及使用周转率,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质量控制包括:下收下送过程中监控、清洗质量控制、清洗效果的监控、包装质量监控、灭菌、储存过程的监控、微生物检测监控、一次性物品的监控等。

5 结 语

医院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能获得重复利用的器械、器具、敷料等的稳定、可靠、均一的质量水平,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安全的器械、器具。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对整个医院的有效管理和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保证重复使用的器械质量安全,避免感染的发生,具有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经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做到预防为主、自我监控、承担责任、真诚沟通,严格把握工作流程中的细节,实施质量监控,切实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云玉,王琳,刘丽.精益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86.

[2] 朱德玲.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803—804.

[3] 雷瑶,高福梅.危机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5):1426—1427.

[4] 沈蓉蓉,严喆,陈菊红,等.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运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220.

[5] 隋庆华,汤晶玉,王伟.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监控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71.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策略的探讨 篇7

1 合理布局是控制病原微生物播散的重要屏障

我院拥有1000多张床位的以诊治肿瘤为主的综合性医院, 供应室建在两座病房楼的中部, 布局为辅助区和工作区, 工作区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 区域间有实际屏障, 有缓冲间, 感应式洗手池, 专用污物通道, 人流、物流分开, 物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工作单向流程, 去污区相对负压。

2 建立完善的三级质控体系

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护士长、质监员组成三级质控体系, 严把质量关, 抓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 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

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建立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完善各级人员各班职责规范, 制定岗位职责, 回收分类岗位职责、清洗岗位职责、检查包装岗位职责、压力容器操作岗位职责、无菌物品存放岗位职责、下收下送岗位职责。只有严格的工作制度, 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3 质量监控对策

3.1 重视专业知识培训, 加强人员素质培养管理

供应室承担全院医疗器械与敷料的集中洗涤制作、消毒灭菌、存储与发放工作, 一针一线一管一物关系着患者的健康。由此, 供应室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 还要有牢固的消毒灭菌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控制院内感染的知识, 熟练掌握供应室工作流程;了解国内、外供应室动态, 以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印发学习资料, 定期进行培训、提问、考核, 以达到人人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人员素质, 定期培训是最有效的方法。强调全员参与质量改进, 不断吸收新知识信息, 形成积极向上的理念。

3.2 下收、下送管理

灭菌物品的安全运输, 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送货车运送过程中防污染是无菌物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工作人员应遵守下收下送岗位职责, 洁车、污车分开并有明显的标识。使用专车、专线封闭回收, 下送后的车辆用含氯消毒液将内、外部环境进行擦拭消毒、干燥后备用。回收与下送车辆必须按照区域定点放置。

3.3 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管理

3.3.1 回收物品的分类处理:

工作人员的着装要符合工作需要, 应戴圆帽、手套、口罩, 进行污染器械的分类、清洗时应穿隔离衣、防护围裙;手工清洗器械时操作者应戴护目镜、面罩。对回收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供应中心污染区进行清点检查;要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进行分类。

3.3.2 洗涤质量:

器械表面洁净光亮、无血渍、污渍、无水垢无残留物质和锈斑为目测合格[2]。常规器械采用机械清洗, 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须经初步处理后手工清洗;精密复杂器械采用手工清洗。要按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的步骤进行清洗。回收的穿刺针先用酶冲洗针腔, 再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最后用高压水枪冲洗。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辅助的干燥处理。对洗涤质量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

3.3.3 消毒质量监测:

采用湿热消毒应监测、记录每次的消毒时间与温度或AO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采用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 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并记录;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检测3~5件, 检测方法和结果符号GB15982的要求。

3.4 包装质量

(1) 器械包装前应检查, 一般采用目测法, 精密器械使用带光源的放大镜。洗涤质量不合格应重新处理, 有锈迹应当除锈。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 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 功能完好, 无损毁, 配套使用;针尖锐利无钩、针梗通畅无弯曲、穿刺针配套;橡胶制品不粘连不变形。使用润滑剂对器械进行保养。 (2)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 摞放时器皿间应用吸湿巾、纱布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 保持管腔通畅;精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5kg;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3.5 消毒与灭菌管理

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待灭菌物品, 灭菌包之间留有缝隙;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 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材质不同时, 纺织类物品应置于上层、竖放, 金属类器械放置于下层;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 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大包摆放于上层, 小包摆放于下层装载容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容量不宜超过柜室容积的90%, 同时不应小于10%和5%, 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3.6 无菌室管理

无菌室由专人管理,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 位置固定, 标识清楚, 无菌物品要求包装严密、整洁, 标有灭菌期限并有责任者签名;各种治疗包有明确标识, 物品齐全、器械完好;存放架或柜距地面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环境温度<24℃, 湿度<70%, 存放有效期7d。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储物柜、无菌储物架, 并开启空气净化机, 每月做空气、物品表面的细菌培养。控制空气菌落数200cfu/m3以下, 不得有致病菌生长, 并记录;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菌落数<5cfu/cm2、5cfu/m2。

定期质量监测:每日对浸泡各种穿刺针的消毒剂浓度进行有效含量测定, 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随机抽样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物理监测于每次灭菌过程中连续监测并记录;化学监测应对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进行监测, 并要存档。生物监测每周进行1次, 对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并存档。

4 营造各区适宜的温湿度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空调系统是保证适宜温湿度的前提。灭菌前手术器械上仍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 温度>20℃就有繁殖的风险, 如果温湿度适宜, 则必然开始繁殖, 因此必须控制温湿度。见表1。

总之, 管理水平决定工作质量, 注重环节管理及质量监控是关键, 措施得力, 制度落实到位, 使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一个合理规范的质量运行管理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秀銮, 曹力, 张芳, 等.无菌物品下送途径防污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92.

消毒供应中心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收201 4 年9 — 11 月临床使用后的简易呼吸囊47 套, 储氧袋和氧气连接管除外。

1.2 方法首先将简易呼吸囊 (患者呼出气不经储氧袋和氧气连接管, 使用后不必消毒) 拆卸至最小单位化, 如存在肉眼可见的血渍、污渍等, 用软毛刷在1∶270 全效酶预处理液面下刷洗, 先将单向阀、呼气阀、压力安全阀、储气阀、进气阀、储氧安全阀放入网纹框中, 再将面罩、球囊、网纹框装载于清洗消毒器的呼吸机管路清洗架上, 选择塑料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我院清洗消毒器设置消毒温度为85℃, 持续时间15 分钟, A0 值> 3000, 程序结束后在打包台上铺无菌中单, 形成一个无菌区域。操作者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按六部洗手法洗手, 将面罩、球囊、网纹框从清洗架上拆卸, 如个别存在潮湿情况, 用经过灭菌处理的毛巾擦拭面罩、球囊和各个阀门, 灭菌型的中单、毛巾每4 小时更换1 次。干燥后组装各部件, 按《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检查呼出活瓣、球囊、面罩、压力安全阀的安全性能, 再将患者端连接人工模拟肺, 挤压球囊, 模拟肺膨胀, 球囊回弹, 模拟肺塌陷。检查完毕, 其功能良好, 放入自封袋, 贴上标签。

2 结果

9、1 0、1 1 月份经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消毒达高水平的简易呼吸囊分别为17、14、16 套, 消毒后第90 天分别随机抽取未拆封的4、3、3 套, 48 小时后经检测均提示无细菌生长。

3 讨论

简易呼吸囊临床科室使用频率不一, 急诊基本每天都在使用。我院以前是科室使用简易呼吸囊后自己处理, 用1% 施康消毒液浸泡30 分钟, 再用清水冲洗后晾干, 放在清洁的塑料盒内备用, 无有效期, 但干燥较困难, 潮湿易引起热原质。此外, 科室自行处理、无有效期也容易导致病菌生长。

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科室使用后的简易呼吸囊进行集中消毒、管理效果良好, 具有以下优点: (1) 经清洗消毒器处理的呼吸囊各部件清洗、消毒、干燥到位, 组装时严格管理,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了二重污染; (2) 包装前做好检测工作, 防止临床科室拿到消毒好的呼吸囊再进行拆封、检测引起污染, 也减轻了临床科室的负担; (3) 使简易呼吸囊的有效期延长至90 天, 避免了频繁消毒引起的部件变形, 减少了物资的损耗; (4) 可实现规范化管理,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使临床科室切断致病菌的传播途径, 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江源源, 刘静兰, 曾珍, 等.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在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1, 22 (18) :141.

[2]陆爱武, 王媚, 聂志强, 等.四种消毒方式对简易呼吸囊的灭菌效果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 (7) :1067.

消毒供应中心 篇9

纤维支气管镜是检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专用工具,是一项内窥镜检查技术,已在国内普及应用[1]。但这项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给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严重问题———清洗、消毒不到位,管腔内污染微生物容易形成生物膜,给清洗消毒带来困难[2],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国家卫生部2004 年颁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年版)》、2009 年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介指南(试行)》、2012年颁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年内镜微创装备清洗消毒管理委员会和培训基地成立,这些为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规范内镜清洗、消毒、灭菌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和操作指南。

2013 年,我院对分散在各科室的纤维支气管镜进行了包括清洗、消毒、储存方面的质量调查,发现很多科室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消毒、储存等质量控制认识参差不齐,这给医院院内感染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对其清洗消毒的管理越来越受到本院领导及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视。目前内镜消毒方法较多,各有其特点,但普遍存在消毒时间长、与临床使用率不相匹配的问题,这是造成支气管镜灭菌时间符合率下降、灭菌效果不达标的主要原因[3]。采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是发展趋势[4]。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我院对纤维支气管镜集中管理前后的清洗、消毒、储存使用进行了调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有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6 个科室,3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纤维支气管镜共计7 条,收集科室意见、使用规律、预处理方法、下收下送交接等问题,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并初步制订工作流程。

1.2 方法

1.2.1 集中回收

分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采用专用纤维支气管镜密闭箱到使用科室回收。回收过程中,注意纤维支气管镜的固定,防止运送途中损坏。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后,在接收台检查其外观性能,核对科室、数量、型号并做好记录,进行测漏,发现配件数目不符、漏气等现象时立即与临床科室联系。

1.2.2 清洗消毒

统一清洗、消毒流程。要求使用科室使用后,立即用一次性纱布蘸含酶清洗液反复擦洗镜身及附件上肉眼可见的污物。清洗护士将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再次初步处理,去除肉眼可见的污物,将纤维支气管镜按钮和阀门取出,拆分出小件,放入密球内和纤维支气管镜同按要求摆放好放入WD425 清洗消毒机内,按操作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每锅次最多可洗3条,也可单条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步骤为:启动机器消毒、清洗程序→酶洗3 min→漂洗1 min→20%戊二醛消毒5 min→漂洗1 min→干燥55 ℃吹风(20 min)。待机器程序运行工作完毕,取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洁度与干燥度。

1.2.3 包装

核对科室、型号、配件数目。如使用频率高的科室,用宽度为30 cm纸塑袋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包装;用宽度为10 cm纸塑袋单独包装纤维支气管镜配件,并在包装袋上贴上条码。条码上显示该条内镜清洗消毒日期、清洗员代码、检查包装员代码,归属科室名称、可追溯条码等,便于使用科室核对信息。

1.2.4 储存与发放

已包装纤维支气管镜,立即由下送员下送到使用科室。如使用频率低的科室可将清洗消毒后的纤维支气管镜集中储存在消毒供应中心贮镜柜内,需要时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于4 min内下送到科室;若科室基数使用完毕后急需,可领用消毒供应中心贮镜柜里的纤维支气管镜进行使用。

1.3 清洗效果检测

蛋白残留测试法:采用3M清洗监测棒进行蛋白质残留量监测。检测时按使用要求滴4~6 滴专用增湿剂湿润棉签,在器械轴节、齿槽等难清洗处来回旋转涂擦采样,采样后将棉签放入3M清洗测试棒内,振荡后置37 ℃培养容器内培养45 min。培养结束,对比标准色块,记录棉签或溶液的颜色(绿色为清洁,标记“-”;灰色为轻度污染,标记“±”;淡紫色为中度污染,标记“+”;紫色为高度污染,标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 χ2检验与t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集中处理前后纤维支气管镜消毒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纤维支气管镜集中管理后,对7 条纤维支气管镜实施集中管理,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9.08%。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检查中,不同患者之间使用清洗消毒不合格的纤维支气管镜,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这是一直困扰着卫生保健行业人员的问题。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显示,内镜清洗消毒存在设施不完善、清洗消毒员相关知识缺乏、操作不合格、质检合格率低、质量管理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内镜相关感染风险日益增高。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对纤维支气管镜实行集中管理后进行流程标准化管理[5,6,7,8,9],使用先进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处理,人员培训后上岗,质控员监督检查,合格后再发放使用,使得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安全上有了更好的保证。

3.1 规范清洗、消毒、管理流程,确保纤维支气管镜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戊二醛消毒作用,并且在临床广泛使用。戊二醛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会引起吸入性哮喘;残留的戊二醛对患者造成腹部绞痛、肠炎和出血性腹泻等不良反应[10]。各科室自行手工清洗、漂洗易受水质、水管、人员等因素影响,不易保证内镜消毒质量。在消毒供应中心用清洗消毒机采用纯净水执行标准漂洗流程,在清洗时能全自动进行全程测漏,保证纤维支气管镜安全;用高浓度(20%)戊二醛快速进行消毒,消毒后用纯净水进行充分漂流,使戊二醛的残留达到最小。内镜储存是再处理程序的最后一个步骤,如果软式内镜储存不当,即使内镜已接受高水平消毒,细菌仍会生长。纤维支气管镜在储存中用专用贮镜柜进行垂直悬挂式储存,垂直悬挂式储存会使纤维支气管镜管道内的残留水分流出,并在贮镜柜内设置定时紫外线消毒及恒定温度,避免内镜残留水分或储存环境潮湿,保证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后储存质量。最终保证患者使用安全,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3.2 减少设备采购,提高设备使用率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解决了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配置问题,如有的科室一年仅使用几次,而有的科室不够周转;有的科室纤维支气管镜配置低,功能不够使用,有的科室而又用不上等。集中管理后科室医生可以根据需求在3 种不同规格的纤维支气管镜间选用,减少了购买纤维支气管镜的资金,节约了医疗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消毒硬件建设和质量控制比临床科室更优越,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集中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清洗消毒管理,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实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的特点及管理流程合理性。方法:选取某院有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6个科室,3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纤维支气管镜共计7条,收集临床科室意见,制订工作流程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CSSD对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的集中管理,使其合格率达到99.08%。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CSSD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可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设备采购,提高纤维支气管镜使用率。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感染

参考文献

[1]燕真锋,高燕,昌奇.经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4(1):77-78.

[2]邱侠,沈瑾,邢书霞,等.人工生物膜的制备及其清洗消毒特性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3):244-249.

[3]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3-425.

[4]董小峰,高红梅,张志成.两种消毒剂在内镜消毒机上对内镜模拟现场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3):286-287.

[5]杨海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初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

[6]徐岚,徐薇,韩颖,等.内镜消毒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17-121.

[7]杨锦玲,杨怀,黄山,等.贵州省10所综合医院内镜消毒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1):53-55.

[8]Spinzi G,Fasoli R,Centenaro R,et al.Reprocessing in di-gestive endoscopy undoscopy units in lombardy:results of a regional survey[J].Dig Liver Dis,2008,40(11):890-896.

[9]黄茜,盛小燕,邓凌,等.内镜清洗清毒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深度访谈[J].护理学报,2012,19(2A):6-8.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篇10

1 潜在的职业性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都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清洗、消毒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及污水溅到眼、口、鼻、黏膜, 被感染的概率较高[1]。此外, 锐利器械在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极易对护士造成损伤。消毒室布局不合理, 人、物、气流交叉逆流等, 都是职业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1.2 理化性危害

高温、潮湿、噪声、辐射、粉尘及纤维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接触的。高温环境操作, 易发生中暑、烫伤;洗涤区的潮湿加上冬天的寒冷环境可使工作人员患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噪声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昏等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器官的损害;制作棉球棉垫、折叠包装敷料等产生的纤维絮、粉尘, 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对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 对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 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1.3 生理性及社会性危害

医疗用品下收下送工作, 工作量较大, 且每天要搬运整箱较重的注射器、输液器、敷料包、器械包等物品, 有时因姿势不当或物体过重、长期站立操作等, 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 脚腕的扭伤, 下肢静脉曲张, 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的科室, 不直接创收, 长期以来待遇不及临床科室, 而且工作繁琐、复杂, 劳动强度大, 职业危害因素较多, 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 易导致心态失衡。

2 防护措施

2.1 规范建设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和完善基础设施是消毒供应人员防护职业危害的基础条件[2]。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离手术室、临床科室较远, 不便于器械的回收和下送, 所以, 应增加下收下送人员。室内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有实际屏障隔开, 避免人流、物流及气流交叉、逆流, 减少污染。配备全自动清洗机、高压水枪、无菌下送车、污染物品回收车等仪器和设备, 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 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工作人员的运动性伤害。通过空调系统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 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尘、纤维絮在空气中的漂浮, 保证工作环境的洁净。

2.2 规范操作流程

制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各环节的操作程序。压力蒸汽灭菌器、器械清洗装置等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说明规范操作, 对高风险的仪器设备, 设专人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管理部门要经常抽查、考核工作人员的操作, 不断提高操作质量, 降低锐器伤、烫伤、烧伤以及病原体暴露的危害。建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档案, 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及安全检查, 减少噪声, 消除安全隐患。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表每半年检测1次, 安全阀和灭菌器每年检测1次。

2.3 强化专业技能,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消毒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 持证上岗。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管理部门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的特殊性, 制定系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计划, 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 每月理论考试1次, 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 掌握防护方法和措施, 减少不安全因素。科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严格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回收、清点、清洗污物时, 根据工作的需要, 合理穿戴帽子、口罩、隔离衣、防水围裙、袖套、手套、防护眼镜、面罩、防护鞋等防护用品, 减少感染机会。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时, 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 避免紫外线直射到人体裸露的皮肤和眼睛, 以免引起损伤, 及时发现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

2.4 加强手卫生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 在每个工作区均安装方便、适用的脚踏式水龙头、干手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取消重复使用的擦手巾, 并配备足够的快速手消毒液。有调查显示, 不规范的随意洗手合格率仅为31.25%, 因此, 应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 正确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洗手质量, 确保洗手或手消毒效果。

2.5 正确使用消毒剂及洗涤剂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毒剂、洗涤剂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清洗剂时, 应根据不同消毒剂或洗涤剂的特性, 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避免污水溅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导致伤害。配备有盖的消毒容器, 使用时应注意加盖, 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 引起呼吸道损害。

2.6 锐器伤的防护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觉性不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教育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技术, 减少不安全操作。回收人员要戴加厚橡胶手套, 有资料显示, 戴手套后被污染的针刺伤, 其感染率较未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 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锐利器械, 清点、清洗时坚持用持物钳夹取, 使用容器盛装器械传递, 保持工作区光线良好, 降低误伤概率。同时, 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 合理排班, 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通过经常培训和抽查提问, 可以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 减少锐器伤导致感染的机会。

2.7 强化专业意识, 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专业性强, 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医院应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在业绩分配上实行相应的倾斜政策。近几年来, 我院经常选送消毒室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学术培训, 不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同时, 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拓展知识面, 提高业务素质, 增强自信心, 正确认识自身价值, 消除心理疲劳。

参考文献

[1]王美容, 朱秀兰, 方东萍, 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9) :1125.

上一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下一篇:优质眼镜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