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课程

2024-08-20

纳税筹划课程(精选十篇)

纳税筹划课程 篇1

一、课程的使命与目标

2011年, 依托《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精神, 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提出了培养具有“四通”能力的“全球通用商务人才”——即能够在“任何国家”与“任何种族”为“任何公司”工作的“全球认可的商业领军人物”。该课程的使命即在于培养具备“四通用”能力的高端纳税筹划人才 (Zhang, 2012)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掌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税法及国际税务协议和全球通用税务专业语言, 具备为跨国企业制定纳税筹划战略的能力和跨文化团队的适应力与领导力。

为了完成课程的使命, 课程目标应定位于: (1) 向学生传授纳税筹划专业知识与技巧; (2) 培养实务操作能力; (3) 增强纳税筹划执业素养; (4) 提高职业自信心。学生在熟悉和理解各国税法与国际间税务协定的基础之上, 需要掌握与纳税筹划方案制定与实施有关的一系列的税务专业知识与能力。

二、教学知识范畴

“跨国企业纳税筹划”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以税法和税务会计为基础向学生介绍以“纳税最小化”为目标的节税技巧, 而是培养学生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 对企业“税务优化”战略进行设计与实施的思辨能力与操作能力。纳税筹划是一种“纳税优化”方案, 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纳税最小化”方案。因此, 该课程并不仅限于税法与税务会计, 而是包括了更为广泛、深刻的专业知识。我们可以通过Karayan和Swenson (2007) 提出的“以增值为导向”的SAVANT纳税筹划框架来确定课程所需的知识范畴。

SAVANT框架包括四个步骤, 即企业战略、节税估计、税务当局协商、商业流程转型。首先, 纳税筹划方案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战略, 不能以牺牲企业整体绩效为代价降低其税负支出。其次, 根据当前与预期的税率、税基及企业绩效, 企业应对未来的节税效应做出估计, 即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先行为”,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再次, 在实施纳税筹划方案之前, 企业应当就设计的纳税筹划方案与税务当局及其他相关实体进行事先协商, 避免所谓的“纳税脱漏”问题。最后, 企业通过内部商业流程改造, 使其“价值链”转变为“税务有效”形式。通过以上四个步骤, 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在商业活动中节省税负支出, 取得额外的现金, 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按照SAVANT框架来构建课程, 意味着教学范畴与知识点就必须作大幅度的扩充, 不仅需要涵盖税法和税务会计的知识要点, 还要涉及到法律、商业分析、供应链管理、公司理财、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内容。为了紧密围绕“跨国企业”这一重点因此课程内容还应当包括计算机与国际商务, 同时向学生强调纳税筹划不能违背职业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简而言之, 该课程把税务因素与其他重要的商业因素结合在一起, 向学生传授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有效的纳税筹划知识体系, 让学生全面地、充分理解和掌握纳税筹划的理论与技巧, 并激发其依据规则进行思辨与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框架、知识单元与侧重点

如图1所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按照自下而上、由简入繁的教学思路, 我们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为相互支撑的五个部分, 即税法与税收协定、纳税筹划原理与技巧、纳税筹划综合方案、筹划后事项、与纳税筹划研究。

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各国国内税法及国际税务协议。首先, 针对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特性, 课程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内税法, 包括:英国、美国、日本、澳洲、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及避税天堂。其次, 为了阐述跨国企业各国实体间的纳税协调问题, 课程还包括主要的国际税务协定, 即:欧盟法令、东盟协议、亚太经贸协议、中美洲一体化体系、中欧自贸协议、东非与南非共同市场协议、G3自贸协议、大阿拉伯自贸区协议、海湾合作协议、北美自贸协议、南亚自贸协议、南非发展联盟协议、环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关贸总协议、WTO协议。再次, 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出发, 课程尽可能包括全球各国的主要税种, 即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公司税、社会保险缴费、劳工税、房产税、遗产税、移居税、转移税、财富税、增值税、商品与服务税、销售税、货物税、关税、执照费与民税。此外,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纳税筹划的商业环境与监管环境, 课程还涉及到各国国内与国际的反避税法、反递延税法、薄资本要求、转移定价法规。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税法细节, 此部分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关于法律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的第二部分主要向学生阐述“基于活动”的纳税筹划理论与技巧。该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紧密围绕企业的商业活动进行讲解, 这些活动包括控股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对冲活动、收购与重组活动、人力资源活动、研发活动、经营活动、与净值管理活动。此外, 教学还需要结合会计学与金融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利用金融工具及衍生品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

课程的第三部分重点向学生介绍整合纳税筹划方案。课程将税收优化方案与企业价值链及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即围绕“税务一致性”价值链管理与“税务有效”供应链管理讲解税务筹划的综合方案。由于转移定价的内容较为复杂, 涉及到一系列各国定价规定与国际间定价协定的内容, 例如:OECD指南、联合国规定、欧盟行为准则、正常交易价格、常驻机构、功能分析、事先定价协议等。因此, 课程将转移定价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进行讲解。此外,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还需要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基础知识, 包括商业管理、公司理财和博弈论。

课程的第四部分向学生介绍纳税筹划的后续事项。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实施纳税方案, 课程还包括如下一系列内容:税务会计、税务备案、税务报告、税务回执、税务审计辩护、争端解决。此外, 由于XBRL在纳税筹划和税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加, 课程还包括利用XBRL实施纳税筹划方案的相关内容。

课程的第五部分专注于税收政策与理论的研究专题。通过讲解、讨论学术论文与研究专题的方式, 向学生传授与税务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在此阶段, 学生须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便理解相关的知识。

四、课程编排要点

1. 围绕国际商务环境编排教学内容。

由于该课程的定位在于培养“全球通用”纳税筹划专家, 该课程并非讲解某一国国内的纳税筹划活动, 而是讲解跨国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因此, 课程内容的编排需要体现国际商务环境与全球商务布局等“国际化”要素。课程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国际税收优惠条款来达到优化企业税负的目的, 例如:全球各国的特别经济区 (SEZ) 提供给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加速折旧、投资补助、税收减免、与免税期等税收优惠政策, 以及自由贸易区的重复征税减免协议, 双边预扣税协议, 双变投资条约、优惠贸易与投资协定等。此外, 课程还需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税收协定对企业纳税筹划活动所产生的限制, 例如:反有害税收竞争协定、纳税信息交换协定、反避税法等。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还会令课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学习, 学生将掌握可以用于纳税筹划的国际规则, 进而为跨国企业的全球税收优化需求提供更为简洁有效的纳税筹划建议。

2. 围绕企业商业活动讲解纳税筹划技巧。

企业的商业税负往往是由企业或个体的某种“活动”所产生的 (见后页表) , 例如:所得税取决于经营活动、投资与融资活动的水平, 而财产税又取决于控股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水平。这意味着,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一个或者多个商业活动达到优化整体税负水平的目的。围绕商业活动讲解纳税筹划技巧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纳税筹划是一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 统筹安排的税收优化活动;并不存在一种可将企业所有税种都降至最低水平的, “完美无瑕”的纳税筹划技巧。

资料来源:OECD, 1996.Definition of taxes.[4]

3. 围绕价值链与供应链管理讲解纳税筹划的综合方案。

多个单独的纳税筹划技巧可以组成一套完整的纳税筹划方案。换言之, 纳税筹划不仅是停留在业务层面的节税技巧, 更应当被视作为企业的一种整体战略规划。与“价值链”和“供应链”相结合的纳税筹划分别被称之为“税务整合价值链转型”和“有效税务供应链管理” (KPMG, 2008) 。前者的教学侧重于讲解如何通过改造企业内部的商业流程与功能实现税收优化的目的, 进而提高企业增加税后利润、扩大其内部资源、提升其战略能力。后者的教学则需要向学生讲解与“供应链优化”相结合的“税务优化”:一方面, 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化”活动降低其经营成本、创造商业价值;另一方面, 企业将“税务优化”方案整合到“供应链优化”之中, 从而保证“供应链”的整体税务有效性。

对于“跨国企业纳税筹划”课程而言, 结合“价值链”及“供应链”管理来讲解纳税筹划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纳税筹划本质的认知程度——纳税筹划是通过改造企业的商业活动、价值链与产业链以实现税收优化的企业战略规划, 而不是通过简单操纵纳税申报和税务会计以降低纳税支出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 该教学编排能够培养学生发掘各国税务机构所提供的“节税机遇”的能力, 并具备改造跨国企业价值链与全球供应链的能力。

五、教学实施要点

1. 采用与情境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跨国企业纳税筹划”课程是一门对实务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分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纳税筹划的原理与技巧, 使学生具备分析、判断和处理复杂纳税筹划任务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由简到繁的顺序, 我们可以将情景教学模式大致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即典型例题练习、纳税筹划案例教学和法律案件分析。

典型例题解析需要与具体的税收条款和商业活动相结合, 通过解答经简化的纳税筹划问题, 直接地、简明地、高效地向学生展示和传授相关纳税筹划模型与技巧, 让学生对典型纳税筹划问题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与思考。对于较为复杂的纳税筹划方案, 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以真实跨国公司成功的纳税筹划活动为蓝本, 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使学生从中总结出纳税筹划的原理与技巧, 进而对课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我们还向学生讲解经典与最新的案例, 向学生展示纳税筹划所带来的潜在法律风险,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纳税筹划转变成不为税务机构所接受的避税行为的原因。同时需要向学生阐述如何辨识纳税筹划的道德问题, 如何应对税务机构的调查与质疑, 如何与税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以降低或规避其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处罚。

基于情境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与背景, 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传授理论, 而是通过不断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思辨能力。

2. 在教学中使用全球通用的专业税务语言进行讲解。

纳税筹划领域的词汇、概念及表达方式可以大致归类为三种类:普通商业语言、税务专业语言和税务学术语言。不同类型的语言只有在各自适用的领域当中才能表达最准确的含义, 因此在实务操作中跨领域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语言容易造成“误导”与“误解”, 可能导致从业人员面临业务损失、行业处罚、甚至是法律起诉的风险。因此,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阐述, 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合理使用不同类型的税务语言, 使之具备正确使用税务语言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全球通用的概念, 谨慎使用中文税务概念。中文税务概念一部分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税务知识体系, 一部分为中式原创概念。前者的中外定义差异较小, 在双语教学中做到准确互译即可。而后者没有经过国际讨论与检验, 在国际学术和商业环境中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或者类似的概念, 例如“税链”在国际上并无与之相对应的英文概念。对于此类中式原创概念, 教师应当予以甄别并充分说明其性质, 告知学生在跨国商务活动中应谨慎或避免使用。

3. 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除期末考试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包括课堂讨论、课后习题、报告写作以及小组作业。课堂讨论侧重于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反应力与灵活度;课后习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报告写作侧重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小组作业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领导力。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考核,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目的。

六、总结

国际著名大学的法学院一般都开设有税法课程, 而纳税筹划是税法课程所包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建设跨国企业纳税筹划课程需要涉及到广泛的学科、涵盖大量的专业知识、设计精巧的教学案例, 是一项高难度的、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此, 只有在搜集、筛选和占有大量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 才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教案与讲义。

由于税法与税务协定的不断变更, 课程大纲与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与之对应的周期性地更新, 以便做到与时俱进, 保证课程时效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总结. 篇2

这门课程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在具体介绍我国的各税收种类及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每项税种,着重介绍了企业和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筹划,在国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减少税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以下具体展开本课程所授内容。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税收的含义,以及由含义延伸出来的四个注释中所揭示的税收的目的、主体、征收形式和外部特征;掌握税收制度的内涵,税法主要构成要素,我国的现行税法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特别是按税法征收对象不同和按税法职能作用不同进行的分类;掌握我国税收征收管理范围。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征税主体为了实现其职能(目的,向单位或个人(纳税

主体强制、无偿、固定(外部特征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其征收形式:实物和货币以及力役。

2、税收制度的内涵: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征收税款的各种法令和办法的总

称。

3、按税法征收对象分类:流转税法、收益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资源税法、行为税法

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理权限的不同: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根据税负是否转嫁,税负承担者与纳税人是否同一,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根据计税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根据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我国税制结构:基本上是以间接税(50%和直接税(25%,个税占6.7%为主体的结

构。

5、我国税收管理制度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具体包括立法权、执法权、司法

权的划分。

第二章个人所得税法

主要学习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概念和相应纳税义务;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范围、允许扣除范围,适用税率的选择应用,其中重点掌握工资薪金所得、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及相应成本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概念: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义务人: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3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比例税率20%;劳务报酬所得(一般情形:比例税率20%特殊情形:一次收入畸高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和50000元,对超过部分加成征收,考虑加征的情况后,税率变成了20%、30%、40%的超额累进税率。;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比例税率20%。

4、应纳税所得额规定

费用减除标准:工资薪金所得(定额扣除;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会计核算扣除;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会计核算扣除;财产转让所得(会计核算扣除;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不得扣除、全额计税

5、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每次收入额—800*20% 每次收入额在4000~20000元的;=每次收入额*(1—20%*20%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在20000元以上的;= 每次收入额*(1—20%*适 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每次收入额—800*20%*(1—30% 每次收入额超过4000元;每次收入额*(1—20%*20%*(1—30% 财产租赁所得每月收入不足4000元;=(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税费‒修缮费‒ 800*20% 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税费‒修缮费*(1 ‒

20%*20%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第三章企业所得税

主要学习内容:要求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纳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和不予扣除项目的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正确选择适用税率,其中特别注意掌握公益救济性捐赠、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标准、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等规定;掌握税前亏损弥补的规定;

1、企业所得税是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组织(纳税义务人组织形式,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

他所得(征税对象缴纳的一种税。

2、纳税义务人: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无限纳税义务

非居民企业:指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有限纳税义务

3、应纳税所得额确定概念: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

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

4、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 计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5、公益救济性捐赠、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标准、研究开发费用的

税前扣除等规定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除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扣除。

业务招待费: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当年销售收入还包括《税法实施条例》中的视同销售收入额。

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除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扣除。

第四章增值税法

主要学习内容: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学习税种,核心内容是增值税的计算。征税范围、纳税人及税率的规定是计算的基础,一般纳税人的计算是重点讲授和练习内容。掌握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适用税率;一般纳税人的销项税的计算、进项税的扣除标准和范围。

1、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义务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

3、征税范围: 一般规定: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特殊行为的征税范围:视同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4、基本税率:17%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除低税率适用范围和销售个别旧货适用低税率外,一律适用17%税率。

第五章消费税

主要学习内容:明确了消费的概念,与增值税的关系、征收的范围、目的、环节以及消费税的性质等,然后具体从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开始,详细介绍有关消费税的有关知识,这包括税目、税率,纳税环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1、对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税。

2、纳税义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进口和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

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3、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基本计税方法

从价计征:应纳税额= 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从量计征:应纳税额= 销售数量×固定税额

复合计税:卷烟:应纳税额= 销售额×56% /36% + 若干支×0.003调拨价格≥70元/条,56%;调拨价格<70元/条,36%

白酒:应纳税额= 销售额×20% + 若干斤/每500ml ×0.5(二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三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五进口的税务处理 第六章营业税法

主要学习内容:理解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种流转税在对生产经营行为课税时的范围划分,理解营业税的课税目的、范围和特点、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规定。熟练掌握征税范围、不同行业的适用税率,特殊业务的计税依据,以正确计算应纳税额。了解营业税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联系。

1、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

营业额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2、纳税义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

位和个人。

第七章纳税筹划概述

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纳税筹划的概念、目标和特点

1、概念:纳税人采用各种合法的或非违法的方法对涉税行为作出有利的事先策划和安排, 并谋求税后利润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2、目标:(一税后收益最大化、(二推迟纳税义务的发生、(三控制办税成本、提高

办税效率、(四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3、特点:1.事先筹划性2.非违法性3.权利性4.规范性5.收益和风险并存 第八章纳税筹划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

主要学习内容:具体学习纳税筹划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

1、计税依据筹划:将计税依据从某个纳税人转移给另一个纳税人;将计税依据在同一个纳

税人内部的不同应税项目之间进行划分和转移;将计税依据从某个纳税期间转移到另一个纳税期间;降低或控制计税依据

2、税率筹划:在累进税率下回避较高税率;通过税目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谋求税收优

对提升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税收筹划;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一、税收筹划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校中,税收筹划课程主要出现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根据适用专业和院校类型的不同,其课时设置也有所差别,教学侧重点亦不同。一般而言,税收筹划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税收类专业中的地位最高,其次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其他经济类专业等。现在,一些院校的非经管类专业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税收筹划课程,让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税收筹划课程不仅是财政学专业的核心限选课程,而且也是财政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同时,税收筹划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选修课程。对即将从事财会、税务类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财会、税收基础知识,所以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及实践工作质量的提升。

在课程效果评价方面,不同学校的做法也不同。大多数高校采取定量评价衡量方法,以综合分值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时主动选择的意愿明显增强,对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课程会认真学习,对没有兴趣、不实用的课程则会排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学效果不好。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热情程度和教学组织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检验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学生在相关实践工作中的税收筹划能力。

二、影响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

1.课程建设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后,税收筹划的理念才被引入中国并被吸纳,所以税收筹划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的时间并不长,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材选取困难、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高校教师一般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社会阅历较少,实践经验不足,有效开展案例式教学相对困难。河南工业大学财政学专业作为新专业,师资力量有些薄弱,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也比较滞后。

就税收筹划课程的教材建设来说,目前此类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知识不系统等问题。教材内容跟不上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惑,影响学习效果。另外,税收筹划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且效率低。大多数院校的税收筹划课程的实践课是在机房完成的,而一些高校的软件升级不及时,跟不上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步伐,往往使学生的上机操作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2.授课和考核方式僵化。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虽然多数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明了、易于接受,但是学生没有真实体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另外,税收筹划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而且卷面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较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误导学生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而忽视相关实践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三、提升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般而言,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但是其自制力较弱,且很多时候具有学习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教好税收筹划课?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有針对性地选取教材。同时,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授课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把握好教学节奏,多与学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专业导学。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导学这一教学环节,是专业导师对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思想、心理、生活、专业等方面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河南工业大学财政学专业为例,在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导学时,教师会详细讲解该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帮助学生理清税收筹划课程与先导课程、拓展拔高课程之间的关系。税收筹划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或大四的上学期。在此之前,学生要学习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会计课、财务管理课、税法课、经济法课等。教师通过专业导学让学生了解税收筹划课程与这些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扎实掌握先导课程知识,学生才能学好整个专业课程。

2.注重教材建设。教材的选取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好的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质量较差的教材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大多存在内容陈旧等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及时编写或修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培养方向的教材。另外,任课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多关注社会中的相关案例,从而为课堂教学所用。同时,任课教师要经常到知名院校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同行专家积极交流,积累教材建设经验。河南工业大学每年都有教材编写的相关政策出台,在制度和资金方面对任课教师编写教材进行支持和鼓励。所以,税收筹划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好好把握机会,用心研习,争取编写出国内一流的教材。

3.创新教学方式。除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外,税收筹划课程教师还应多采取实用性、亲临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税收筹划课程,掌握并综合运用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具体经济行为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案例。案例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当然,案例并不是随手可得的,是需要任课教师日常多关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并认真收集,然后适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来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活动,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然后,教师安排各组成员进行交流,各抒己见。此外,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内税收专业实验室或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宫义飞.能力本位下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综合),2011,(11).

[2]姜欣.对《税务筹划》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

纳税筹划课程 篇4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特点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是通过对众多教学方法进行混合, 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同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纳税筹划课程的学习, 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二、在纳税筹划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意义

纳税筹划课程属于会计学专业的必学课程, 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所以在对纳税筹划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大部分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 在进行教学时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法,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则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枯燥感, 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使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索, 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1]。所以, 在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并且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在纳税筹划课程中的应用

(一) 课前准备

在进行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前,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结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明确教学的目标, 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确定需要讲解的与纳税筹划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 并且进行条理清楚地罗列, 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 上传到学生可以进行下载的特定网站上, 在学生视频下载完毕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建议, 或是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标准, 自行的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2]。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 学生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 可以将其进行记录,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 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是与其他同学的讨论, 解答自己的疑惑。由此可以看出, 课前准备的阶段是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基础, 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认真进行课前准备, 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该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出来,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 课上教学

在学生通过课下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之后, 下一步就是进行课上教学。由于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已经对学习的内容有了相对来说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 所以教师在课上担任的作用就是进行引导以及解答疑惑。进行课上教学时, 首先学生提出自己在观看视频后所产生的疑问,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在学生进行交流后, 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如果在学生讨论后仍旧存在疑惑, 那么教师就应当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 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同时, 对学生的会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的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节目, 例如《税收天地》, 使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观看,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不能让教学方法变得过于僵化, 例如, 纳税筹划课程中关于小税种会计处理的章节, 包含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因此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会浪费制作视频以及观看视频的时间, 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不利的[3]。

(三) 课后讨论

在课上教学告一段落后, 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在课下关于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 并且使学生通过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的方式, 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清晰的认识, 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 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 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地位的当今社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所有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正是依托于此背景而产生。合理的运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铃琦.“翻转课堂”在“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11:6.

[2]欧阳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08:124-126.

《纳税实务》课程标准 篇5

课程名称:纳税实务

适用专业: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纳税实务》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八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各类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内容。税法是在整合“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课程。

1.2设计思路

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课程要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岗位实际需要、注重工学结合。

(1)侧重案例分析、习题及实务训练。将理论讲授辅之以大量的案例教学,在案例分析中讲解业务处理知识。

(2)随着税收法规的变化更新授课内容。

2.课程目标

通过《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块知识:现行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各种税收的计算及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要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税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具体目标为:

(1)知识要求

通过《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块知识:现行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各种税收的计算及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要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税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

(2)技能要求

① 通过《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企业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的技能。

② 通过学习《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独自向税务机关报税的技能。

③ 通过学习《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远程纳税的技能。(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要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税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课程内容

实训项目一:企业税务登记

1、教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企业税收的基本原理,为以后税收学习做准备。

2、内容概要

【内容一】税法因素。【内容二】开业税务登记 【内容三】变更税务登记 【内容四】注销税务登记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4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进行税收登记的能力。

5、考核要点 填写好税务登记表

实训项目二:流转税税法及申报

1、教训目的

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学生

具备准确核算企业较为复杂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业务的能力。

2、内容概要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税收法规,纳税申报过程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30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5、考核要点

准确填写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实训项目三:所得税税法及申报

1、教训目的

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所得税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学生具备准确核算企业较为复杂的所得税业务的能力

2、内容概要

所得税税收法规及申报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16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5、考核要点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实训项目四:其他税税收法规

1、教训目的

通过此教训项目使学生熟悉小税种的计算与申报。

2、内容概要 小税种的计算与申报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18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小税种纳税申报

5、考核要点

小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实训项目五: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

1、教训目的

通过本教训项目,使学生具备税收筹划的能力。

2、内容概要

增值税、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4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要求学生基本具备税收筹划的能力。

5、考核要点 分组讨论相关案例。3.2教学要求

1.项目一 企业税务登记

通过案例训练考察学生对本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把握。包括企业开业税务登记、企业变更税务登记、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企业年申登记。

2.项目二 流转税税法及申报

通过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流转税基础知识 ;(2)流转税的计算与申报(3)流转税的会计处理;(4)流转税的征收管理;

3.项目三 所得税税法及申报

通过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所得税基础知识 ;(2)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3)所得税的会计处理;(4)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4.项目四 其他税税收法规

通过案例训练考察学生对本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把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其他税种基础知识 ;(2)其他税种的计算与申报(3)其他税种的会计处理;(4)其他税种的征收管理;

5.项目五 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

能够利用税收知识进行税收筹划。3.3课时安排

1.项目一 认识成本会计 4课时 2.项目二 流转税税法及申报 30课时 3.项目三 所得税税法及申报 16课时 4.项目四 其他税税收法规 18课时 5.项目五 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 4课时

4.实施建议

4.1教学建议

《纳税实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目前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的重要素质。我国目前税法体系中的24个税种,几乎覆盖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所有环节,对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税收会计核算的工作量约占会计工作总量的1/3.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企业税收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各税种应纳税额计缴的准确性,也制约着税收征管效率。因为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税收会计核算差错率高,税务机关势必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申报资料分析和现场稽查。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分析,频繁的计税失误,不仅要补缴应纳的税款,还要承担滞纳金及罚款,增加了企业经营资金的意外支出。进一步完善税收会计核算,是加强税收征管和企业会计管理的双重课题。

以上事实表明要具有良好的税务会计人员素质,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求学生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中有良好的表现。4.2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高职高专教材要定位为技能性的要求,教材一定要深入浅出,突出实用。要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写作,做到好学易教。因此,建议教师使用自编的讲义,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又可以根据税收法规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教材内容。

4.3课程考核建议

《纳税实务》课程考核要以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导,全面推行等级分制,考核最终成绩由出勤、案例分析、实训、期末考核组成。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纳税筹划课程 篇6

一、税务筹划课程的设置宗旨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在内的一切优惠,以期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税务筹划课程是建立在税法、成本、投资及管理学等多门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设置该学科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及凸显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表现在通过税务筹划过程的训练,使学生从中学习、掌握并领悟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追求的成本费用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该学科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对学生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不同业务能力的人在处理同一项业务时常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二、现行税务筹划教学方法的缺陷

(一)教材建设开发薄弱 目前可供各大高校教师参考的税务筹划教材比较有限,仅有的税务筹划教材在四大主要模块,如投资税收的筹划、经营税收的筹划、筹资税收的筹划及分配税收的筹划安排上,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体系都很类似。另外,陈旧落后的教学案例也无法体现变化多端的市场现状,更无法体现结构庞杂的新税法体系。教材建设的滞后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税务筹划人才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教育使命,改革现有的教材建设体系势在必行。

(二)实训模拟及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从对重庆各大高校的调研结果来看,税务筹划学科的教学沿用了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从授课学时的分配上可以看出,实训模拟及实践教学学时总数占该学科授课学时总数不到15%,并且多数学校在课程实训环节,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实训的内容单一,仅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税务筹划。除此之外,粗制滥造的实训模拟教材以及简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都无法令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业务交易环境,更无法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有效平台。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 要想培养出一批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的税务筹划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目前,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承担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大多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往往只能照本宣科。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较强的应用能力,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的新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重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应用性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授课学时的分配上,除了注重理论教学以外,更要突出实践教学。具体而言,实践教学应遵循三条线,即以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集中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实训仿真模拟为重要补充,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整个教学授课学时的30 %左右, 使学生真正达到无磨合期零培训的就业目标。

(二)实训模拟仿真训练及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为了使新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在校内实训教学阶段,应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化模拟室,充分的将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渗透在模拟实训的各个阶段。在单项模拟实训部分,按照税务筹划的重要组成模块分别进行实训,如投资税务筹划、经营过程税务筹划、筹资过程税务筹划等;在综合实训部分,就处于仿真环境状态下的整体模块进行相应的实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税务筹划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着手建立实训与实习、就业与实习相结合的一体化实习基地。一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院与实习单位联合,构建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具体而言,在税收、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筹划课程的学习基础之上,将学生分批输送至用人单位进行跟踪学习、观摩,使学生在纳税筹划环节、核算环节及纳税申报环节有感官性的了解。二是观摩阶段结束之后,学生需要再次回到仿真环境状态下的校内实训模拟室进行整个综合模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对纳税筹划技能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之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是学院应主动与就业单位建立长期业务联系。在综合实训模拟结束之后,学生应能独立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由于仿真模拟状态的实习有其固有的缺点,而进一步的就业单位的实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对税务筹划能力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节约了税收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与此同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还可留在就业单位,从而实现了实习与就业联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混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税务筹划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基础之上的,而要使二者完美的结合必须辅之以 “混合型”师资队伍的搭建。而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专职教学人员除了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着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并定期的有针对式的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岗位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杜绝陈旧落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

第二,配备专门的课堂实训模拟人员。课堂实训模拟人员承担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实际技能。在实际开展课堂实训模拟教学之前,选择一本优秀的教学模拟实训教材至关重要,主要应以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会计领军系列教材等为重点参考教材。在课堂实训环节,课堂实训模拟人员应将本课程分解为重要的模块,并应将每一模块的理论知识进行串通,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实训活动。通过模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

第三,应主动积极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专家如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以专题报告的方式结合相关的案例向学生传输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高效率及科学化的梳理,促使学生对税务筹划知识真正的达到融会贯通,心领神会。

四、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检验

(一)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是否与实践教学目标相匹配,这需要相关的考核指标进行评价。

在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法全面开展之前,学院应组织负责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师对该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可将两组班级当作实验对象,其中一组班级(含有4个班级)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法即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常态教学,而另一组班级(含有4个班级)按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指导。学期之后按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分及相应的业务技能得分对两组班级进行对比检验,以此方法判定该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否全面展开。

(二)教与学考评体系建立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机制上,应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单一考核方式,凸显能力与就业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采取分项比例考核的方式,如可实行5:4:1的考核模式,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业务模拟实训及校外实习考核占40%,作业等平时成绩占10%,充分突出技能考核,即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与学生成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能力与就业为本的导向作用。而合理的教学考核指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手段。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上,应废弃只看卷面成绩的陈旧落后的考核方式,而应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结果,可遵循3:3:4的比例进行考核。在教学态度方面,可依据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开展备课工作的及时性等指标进行考核,而在教学内容的考核上,可设置反映理论前沿性、实训实习难易度的指标进行考核;而在教学效果方面, 应从理论知识得分、实训实习表现等多个指标进行考核。这样, 通过细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4期。

[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会计研究》 2006年第2期。

[本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编号: 10

YJC630059)、 西南大学2010年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SWU10335)资助]

纳税筹划课程 篇7

一、《纳税实务》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纳税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前导课程是《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和《经济法》等, 后续课程是《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等。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税收相关知识以及各个税种的基本要素的学习, 学生能够按照《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完成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税额计算和税款等办税岗位的相应工作。通过各个实际项目的训练,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中小企业的开票、报税等工作, 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的基本技能的同时, 也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实现课堂所教、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学生就业的直接对接。

二、《纳税实务》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1. 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本课程设计以模拟完成企业办税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 课程培养目标直接面向企业办税员职业岗位, 将办税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 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 每个学习项目设计多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过程也依照办税员的工作过程来组织。

2. 设计原则。

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在内容的取舍上重点考虑了税务部门和企业对办税员岗位的知识以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课程内容主要是侧重于税款的计算、会计处理和税款的申报, 而不再是枯燥的一系列的税法条文。此外, 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充分考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课程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为学生将来参加证书考试打下基础。

3. 设计思路。

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进行项目教学。根据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打破学科体系, 按税务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和归纳, 按培养目标进行内容的取舍。按照“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完整的工作过程 (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3], “纳税实务”课程以培养中小企业各种税种的税额计算、会计业务处理、税款申报和办税员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完成“各种税种的税款的计算、会计处理和税款申报”任务、具备胜任“办税员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由学科结构向工作过程结构的转变。

三、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点教授为主的方式, 每个学习情境设计都以办税员工作任务为载体, 将该课程进行了重构, 以办税员工作过程为主线, 根据办税员的工作过程以及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选取办税员岗位认知、涉税事项的处理以及中小企业涉及的主要税种的核算和申报为主要任务, 构建“纳税工作岗位认知、增值税办税、消费税办税、营业税办税、城建税及附加办税、关税办税、其他税办税、企业所得办税和个人所得税办税”九大学习情境, 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以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 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6个工作步骤进行设计, 其内容编排的依据是办税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即税款的计算、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 而不是税法学科知识体系。在任务驱动下, 通过完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活动。

四、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与传统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有着较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目的是侧重学生认知目标的实现,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 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教学的组织也是按照课时节次进行,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 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 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按照学习情境进行, 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的实施遵循“六步教学法”, 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遵循这六步法展开教学。本文选取了“增值税办税”这一学习情境, 按六步骤展开, 给学生以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六个步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下。

资讯:教师下发任务书, 提供具体任务信息;与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目标;教师下发学习资源, 包括参考教材、引导文、课程标准、课件和课程网站等, 引导学生分析教学资源, 观看课件, 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资源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同时通过课程教案, 明确了每个项目或学习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法。

计划决策:下发引导文,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根据教学任务单、实践教学方案、电子课件、案例等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的内容;填写小组任务分配表;小组讨论制定增值税计算与申报组织方案。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实施:采用模块教学, 四节连排的上课方式;学生根据任务单中的要求以及该任务的实施说明等, 分组完成任务, 包括判定增值税纳税人身份, 填制增值税纳税人身份认定表、计算增值税税额, 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检查评价:填写评价表, 学生小组按照工作要求进行自评和互评, 来完成对各税种税额计算的检查、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建议, 并综合评价学生各项能力, 完成对整个工作任务的评价。

总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设计仿真的企业生产学习情境, 通过“六步法”进行组织和实施教学, 使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尽可能的与企业工作岗位相接近。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职教通讯, 2008:33-36.

[2]赵蓉.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J].企业纳税实务, 2010, 4 (3) :89-92.

纳税筹划课程 篇8

《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方面

现行国内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会计学等经济管理专业对《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税法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主要有三种方式:(1)分属于不同学期,先后开设《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2)将《税法》作为先修课程,再将《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整合后作为一门课程选修;(3)《税法》《税务会计》选其一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税收筹划》作为扩展学习,设为选修课。

2.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方面

《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中,《税法》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18个具体税种为主的实体法和以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为主的程序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加之程序法内容枯燥繁琐,往往只重点讲授具体税种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税额计算等,其他内容则一带而过。

《税收筹划》教材的编排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以18个税种作为筹划对象,比如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消费税的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等。这种方式以《税法》中的实体法作为编写依据,有利于学生对《税法》课程内容的巩固和深入理解。另一种则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作为筹划对象,比如企业筹资活动的税收筹划、投资活动的税收筹划、企业收益分配的税收筹划等。这种方式以企业涉税事项的资金流向作为编写依据,便于学生对企业具体业务操作的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税法相关选修课程的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教材。

《税务会计》教材的编写体系主要囊括了具体税种的计算、账务处理及税收筹划。与《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相对比,容易发现,“具体税种的计算”属于《税法》的重点内容,“税收筹划”是需要单独开设的一门课程,而“账务处理”则是《财务会计》中强调的内容,比如所得税会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税务会计》课程的边缘性、综合性,导致无论如何安排《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都会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缺失。

(1)《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同时开设时,由于三门课程的边界很难划分清楚,内容存在交叉,势必出现两种教学效果:一种情况是重复讲解,造成课时浪费;一种情况则是“踢皮球”,认为其他课程中有类似内容就省略讲解,造成学生学习内容盲点。(2)先修《税法》,再修《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的整合课程,无法突出《税务会计》的重点,同时由于课时紧张,容易将《税收筹划》变成摆设。(3)《税法》《税务会计》选其一,再修《税收筹划》。只修《税法》,无法让学生理解财税关系,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欠佳。只修《税务会计》,如果不给予足够的课时,则使学生无法熟练掌握税额计算,进而不能理解涉税事项的账务处理;如果给予充足的课时,内容的繁多同样不利于学生对税法相关知识的吸收掌握。

《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的教学整合

1.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有关《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研究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姚爱科(2009)最先提出将《税法》与《税务会计》整合为一门《税务会计》课程,以税种作为主线,将基本税制要素与会计处理联系在一起,并指出整合后的课程安排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苏强(2011)强调采用“多元立体化理念”的教学模式,设计整合后的《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胡春晖(2014)认为《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应合并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二)》,提出以18个具体税种为纵线,横向讲解每一税种的税额计算、账务处理、税收筹划的内容。整合课程加大课时后,分两个学期进行讲解。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分量和学生的接受水平,笔者认为,将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其一,内容面面俱到,易使学生对税法相关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杂而不专;其二,学习周期长,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消磨与学习内容的遗忘;其三,内容繁冗细碎,无法使学生对税法相关课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合来看,《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的整合思路并不是将其简单合并,而应合理划清界限,突出各课程的重点。即《税法》《税收筹划》的内容不变,主要以税额计算、具体税种的筹划为主,而《税务会计》则应取消与《税法》《税收筹划》重复的部分,加入《纳税实务》的实践内容,并强调其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如此整合可以使学生在《税法》《税收筹划》中掌握税法相关知识,在《税务会计》中理解财税关系,锻炼实务操作能力。

2.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方面

(1)教材建设方面

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税法相关教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考试用书,比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应试指导书;一种为高校的教学用书。考试用书由于其应试用途,理论性较强,与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符,而教学用书因其编写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需求刚性等因素,导致权威性、时效性欠佳。另外,本科院校的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强。鉴于此,会计教育界、企业实务界、税收征管界的税务、财务管理、会计人才应联合建立教材编写团队,以高校教育建设为平台,从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设计、编写与培养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理解程度的教材。

(2)教学内容方面

整合后的《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中,《税法》侧重对法律条文的解释,《税收筹划》主要针对不同税种的案例进行筹划分析,《税务会计》则强调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在具体教学操作时,《税务会计》可加入仿真实验课,比如采用与《财务会计》相同的资料,将其中税法与会计准则处理方式不同的涉税事项进行调整,让学生理解税法规定与会计制度的不同。也可以将“纳税申报”部分的实务操作案例转换为更为直观的会计账册与纳税申报资料表,同时练习“电子报税软件”,让学生掌握手工申报纳税、网上申报纳税的具体操作过程。

综上所述,《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程的整合思路应以人为本,从合理划分《税务会计》与《税法》《税收筹划》课程的边界着手,辅以实务操作内容,区别于《财务会计》,最终达到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财税人才的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对税务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校税法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程的整合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财税人才。

关键词: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姚爱科:《试论〈税务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的整合》,《会计之友》2009年第6期。

[2]苏强:《基于多元立体化理念的“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模式设计》,《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纳税筹划课程 篇9

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根据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较弱、适于“做中学”的特点, 结合《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内容和会计专业“岗证一体、德能双精、企业嵌入、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培养目标, 以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为切入点, 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 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活动, 形成了“项目导向、实境育人”的教学模式。

1.1 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采用的是在教师布置项目的基础上,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项目中注重分工协作, 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研、企业实训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获得与报税岗位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 学生行动的过程就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项目过程中, 设置了必要的工作过程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学生完成工作任务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学生明确报税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获取与完成纳税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师生共同设想纳税工作的内容、程序、工作阶段和所需条件;师生共同从纳税的工作计划中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以小组合作或个体学习形式, 在教师指导下或参考税法等相关资料, 按照确定的计划开展工作;在纳税工作实施中,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纳税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纳税工作过程和纳税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案。

1.3 校内实训仿真化

为了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经营环境中, 更好地学习企业纳税实务知识,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通过营造仿真场景 (如金槟酒店财务实训室) , 配备模拟的企业纳税申报软件, 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 让学生动手操作申报软件, 完成从门户管理、发票采集、填写报表、发送报表到申报查询整个税务工作。

2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层次水平, 在教学中, 突出了“学生本位、能力中心”的思想, 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 灵活运用了多种适合于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

2.1 项目教学法

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工作任务, 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查询信息资料, 分组讨论并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其次学生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工作经验积累和自主学习, 以及专兼职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指导, 获得与完成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最后对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2.2 分组讨论法

使用该教学方法的目的是, 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引出问题-展开讨论-观点梳理-教师评析”。

2.3 情境教学法

为增强学生对报税岗位工作的认知,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或顶岗实习, 体会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过程, 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

2.4 角色扮演法

从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来看, 学生的主要角色定位是办税员, 现实工作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承担不同的职责, 完成不同的任务。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小组中的不同成员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 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在小组角色中的责任, 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 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企业纳税实务》成绩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平时成绩4 0%, 综合实训成绩20%, 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40%中知识鉴定占20%, 能力鉴定占20%, 平时知识鉴定成绩, 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学习态度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考勤情况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平时各项目能力鉴定成绩, 主要根据各项目的实施操作过程及结果、实训报告、实训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反映学生对各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成绩20%由学生评定和教师评定两部分组成, 其中学生评定占10%, 包括小组自评分4%和各组互评分6%, 教师评价除实训结果外, 还注重实训过程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期末成绩40%中基本知识占20%, 操作能力占20%, 在操作能力中, 注重的不只是结果, 还注重熟练操作程度。

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及效果

4.1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为了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改革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操作演示, 直观生动, 使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先进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 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精简了授课学时、提高了授课质量,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2 开放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课程组教师将项目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项目实施指导书、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学生工作页、学习指南、综合实训大纲、综合实训题、习题及试题、职业资格测试等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浏览、查阅,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的模拟练习题全部上网, 以方便学生考前复习, 提高通过率。

4.3 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课程组教师都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QQ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邮件或以聊天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这种手段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高效、快捷, 而且使双方的交流环境更为宽松, 发言更加从容。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的掌握。并且通过在线交流, 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互动。

摘要: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会计工作中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税务会计人员。《企业纳税实务》的课程教学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体系进行改革, 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6.

纳税筹划课程 篇10

1财税信息化与金税工程

1.1财税信息化

当前时期,信息化已全面渗透到社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它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对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用好互联网,政府和人民都受益。李克强也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 +”行动计划,把“互联网 +”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财税工作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加强信息化与财税工作的结合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互联网+ 财税”论坛,彰显了税务部门以国家税务总局推广应用“金税工程(三期)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互联网 + 财税”行动计划的一个开端。

1.2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电子政务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之一,是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自1994年开始建设与实施,为我国税收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和不断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金税一期、二期的顺利完成,金税工程也正式进入三期建设及实施阶段。借助“互联网+财税”计划,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将打造更好的纳税服务平台,给纳税人带来很大便利:所有涉税事项都有可能实现网上申请、网上流转、网上办结, 不受物理形态限制,全流程无纸化办税——一个便捷的互联网税务局将我们走来。

2财税信息化与金税工程三期给纳税实务教学带来的影响

财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是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融合了互联网应用、金税工程三期、税银联网和数据交换等技术。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加强了在信息处理及应用方面的关注力度。想要真正实现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强化在网络硬件建设及基础软件建设等两方面的工作,对于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税收实务教学重点基本是放在教会学生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及税务会计处理上,纳税申报也大多流于形式,就是填写一些纸质的纳税申报表,较少有涉税实务网上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及时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对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来说,应在强化纳税实务教学基本项目的基础之上加强财税信息化技术、意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

3纳税实务课程教学的思考

纳税实务是财经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财经类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财务工作,他们将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纳税事务工作中,而企业税负、纳税成本的高低都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在财税信息化背景下将金税工程三期的具体要求渗透于日常教学与培养当中,使学生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快速地达到国家、社会、企业在税务处理上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3.1完善教学目标,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纳税实务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和对企业各税种的具体计算、账务处理、纳税申报工作等能力。在“互联网+财税”环境下,我们要根据财税信息化建设和金税工程(三期)项目推进要求来对教学目标加以补充完善。在强化纳税实务基本技能教学基础上,应提升学生在财税信息化知识以及金税工程三期要求技能方面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与实际要求有机结合。

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财税信息化建设和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的主要工作设定为提升财税征收率、计算机网络化覆盖和降低财税成本三方面,因此,财税队伍正由传统型的数量型队伍转变为新型的质量型队伍,这就要求综合提升财税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操作技术。因此,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不能单纯为了算税而去教税,要结合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实务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国家税收政策改革及“互联网+财税”的建设目标, 融会贯通,讲清原理,让学生真正掌握的是财税知识的根和魂。万变不离其宗,今后工作了,不管国家政策如何变化,原理通了,方法也就顺了。通过有针对性的财税内容教学,加强学生对于财税信息化建设及金税工程项目的了解与学习,我们的学生才不会永远是一个只会做做账、理理票据的小会计,他们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经营之中,促使企业长远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管理型会计。

3.2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改革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教师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作为任课教师来讲,也需要加大自身学习,以适应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税务老师应及时关注国家最新税收政策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如正在推行中的“营改增”政策,消费税的变动,迟迟尘埃未定的房产税,遗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研究开征等。同时,为了要在日常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体现财税信息化建设及金税工程(三期)项目推进的具体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操作相关财税软件的操作方法,如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中的开票系统、网上认证系统、远程抄报税系统、自助办税终端、开票接口软件、发票查询统计系统等。

面对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财税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改革旧的教学思路,更多地重视实践活动对教学工作的积极影响,从书本为主、实践为辅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的教学思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以致用。

3.3升级教学手段、重视财税信息化实训

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能够让教学工作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在财税信息化背景下,在纳税实务的教学活动中也应增加专业化、科技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公共社交网络平台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带学生走进税务局,走进企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置身于不同的教学环境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对财税工作的要求,激发学生想学好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税务实训是历来财经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但是税务实训工作很多是停留在常规的税务会计分录、计算应纳税额、 填制纳税申报表操作上。而在金税工程(三期)打造的互联网“税务局”中,这些涉税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完成:网上申报各种税费、网上办理涉税事项、网上采集财务数据、网上税源直报、涉税查询和纳税咨询等等。因此我们应重视财税信息化实训及实践。对于税务实训,我们学院已经配置了相关的财务系统及软件,如网中网中的七大实训模块,基本能够全方位地进行财税相关工作内容的实训。 但仅仅依靠校内实训活动仍显得不足,毕竟校内实训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操作环境,学生也未能真正接触到实际发生的纳税实务工作及相关问题。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学院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积极争取真正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到纳税实务技能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把握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也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综合实力,可谓一举多得。

4结语

上一篇:抢救能力下一篇:医疗保险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