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2024-07-29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精选十篇)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学生管理

1、引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舞斗志, 振奋精神等方面能够产生巨大的能动性。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 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全党全国人民才能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因此,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 我们要始终抓住这个核心不放松。

2、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 可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作为个人内在的具有持久稳定性的思想认识, 首先根据其指向, 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形态和社会理想形态, 个人理想形态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成长、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和期望, 社会理想形态则指一个人对其所在的社会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与期望。这两种形态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影响, 个人理想在社会理想的背景之中, 社会理想在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两种形态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都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两种形态在一代社会成员的头脑里以千差万别的姿态成熟起来、稳定下来以后, 这一代社会成员的所有理想指向的合力, 就在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始塑造一段新的历史。根据以上观点, 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 与其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等因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身心状况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有关;家庭状况最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稳定性与和谐性;个人的阅历积累千差万别, 但与一个时代的民风习俗及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个人的教育积累是影响一个人理想信念过程的最具可变性, 最有可操作性的因素, 因此也显得最为重要, 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之后的历史中, 教育积累在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因为个人对教育的可逃避性空间越来越小。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分析

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后, 是更复杂和深刻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是价值观的变化。这些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变化对社会成员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来说, 这种冲击更容易引发问题。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体系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 可以说价值观是形成理想信念的基础, 而理想信念又会对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毋庸讳言,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大学应该是社会精神的前沿。不论是以前精英式的高等教育还是现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对我国而言, 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意味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尺度之一。应该从这个高度来理解和定位高等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高等教育是个指挥棒, 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毕业生对将来的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还在于它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所以高校的教育理念对社会的影响有现实的一面, 更有潜在的, 长期的一面。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更深刻的思想斗争完成个人思想结构的初步确立与稳定, 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 这一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 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 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 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 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育的光荣传统, 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道德问题, 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实际上, 追求理想的过程, 就是进一步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 人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 得到了磨炼, 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 才知道理想之可贵, 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 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再次, 要关注时代榜样,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尤其对可塑性、模范型强的广大青年学生实行榜样教育, 时进行思想教育最有力的方法之一。我们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他们用自己的实践, 在不同的岗位上树立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感慨、让人心动的坐标, 为了使这些体现时代先进性的坐标成为学生精神的导引,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榜样, 从他们身上去追随历史的足迹, 寻望历史的进步, 检视共产党人的奋斗。学生们能在对英模的赞叹中找到精神支点, 这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有很好的作用。此外, 还要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始终是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构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石, 一方面要让学生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这样, 才可能把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社会实践是学生形成政治信念的“催化剂”,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理想信念一旦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意志, 在一定的时候便会外化为高尚的行为。总之, 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 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 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 注视新变化, 解决新问题, 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洪岩.浅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建军, 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篇2

摘 要:本文扼要论述了理想、信念、信仰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内在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措施。关键词:理想 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因为理想信念得不到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无从谈起。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党和人民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凝聚精神的需要,也是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战线亟须重视的一个严肃而又迫切的课题。

一 信念、信仰与理想的关系

(一)信念、信仰与理想的内涵

信念,是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坚信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的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并必能产生良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

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以信念为基础,信仰本身也是一种信念,是一切信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居于统摄、支配地位的最高信念。

理想,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理想立足于现实,又是对现实的超越。

(二)信念、信仰与理想之间的辨证关系

理想以信念、信仰为基础。信念、信仰决定理想的内容与方向,有什么样的信念、信仰,就有什么样的理想。理想和信仰都是主体最高的价值追求,这是二者的一致性。但信仰与理想又有不同:第一,从价值内涵看,信仰表现了主体的最高价值追求,而理想则着重揭示主体最高价值追求中的最高价值目标,理想比信仰更明确、更具体。第二,信仰主要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景仰、崇拜,而理想则是人行动的纲领,奋斗的目标。前者为一种精神状态,后者为一种实践力量,一种行动指南。理想的建构除了以上对真理的坚信、价值的认同、感情的融入三个条件之外,还需要使最高价值追求模式化、模型化、目标化。所以,理想较之信仰是更深层次的范畴。信仰指导理想,而理想体现信仰、深化信仰、强化信仰。

二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理想、信念、信仰是最高的价值追求,是居于支配、统摄地位的价值观念。因而,它们对人们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主宰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一)理想、信念、信仰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

如前所述,理想、信念和信仰都是主体最高的价值追求,对人们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二)理想、信念、信仰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依靠舆论、文化传统和自律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行为规范。道德的基本范畴是善恶。只有目光远大,有远大抱负,舍己为群的人,才有高尚的道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信仰的人,他就有高尚的道德,就勇于为社会、为人民、为祖国而献身。被金钱、女色、名利、权位所诱惑的人多是信念动摇、信仰失落、理想平庸的人。科学的理想、信念、信仰,能够拒腐防变,能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保持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这也是理想、信念、信仰是主宰人们道德灵魂的重要原因。

(三)有了科学的理想、信念、信仰,就有了坚强的凝聚力

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信仰,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就能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就有了铁的纪律。邓小平同志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四)科学的理想、信念、信仰是强大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动力,只能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远大的理想、信念、信仰,就会有强大的动力,就会满腔热忱地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去,就会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在和平时期,有了远大理想、信念、信仰,就会顽强地学习,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最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我们党就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宣传;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用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的红军战士,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打破了敌人残酷的多次“围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又通过建立民主主义革命的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使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成为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新中国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优势。

(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3

摘要: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与高校党员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理想信念关系到高校党员的社会价值判断和社会认识,它是决定“中国梦”伟大构想实现的精神核心。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理想,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43-02

收稿日期:2014-12-22

作者简介:何桂玲(1985-),女,广东嘉应学院,副科级辅导员,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梅州/514000)

陈惠如,广东嘉应学院学生。(广东 梅州/514000)一、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201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图片展《复兴之路》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丽憧憬,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

二、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关系到高校师生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实现,它关系到高校师生的社会价值判断和社会认识,它是决定“中国梦”伟大构想实现的精神核心。高校党员的理想信念状况总体上是比较乐观的,广大党员对于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的认同程度是比较高的,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然而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东西方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多媒体网络爆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自于国际、国内、高校师生主体等诸多因素的挑战,制约了良好的信念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部分党员被某些不良的、消极的、落后的思想政治观点所迷惑,对我们国家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缺乏信心,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等趋向,把自身的利益摆在首位,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脱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高校党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 高校党员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之间的有机联系

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高校党员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一方面,“中国梦”体现着包括高校党员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每一个高校党员的命运,与中国梦能否实现紧密相关。从集体意识来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具有强大的指引、凝聚功能。另一方面,高校党员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高校党员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高校党员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因为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为此,我们应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理想,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四、当前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分析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党员的理想信念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校党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网络信息等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另外,一些高校党员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自利,对他人不关心,忽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和人民利益背道而驰。

五、“中国梦”背景下助推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中国梦为向导,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新时期推进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中国梦作为思想向导,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高校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并面向全体师生,将中国梦作为价值引领,分层次、分主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全方位育人目标。高校要加快完善课程体系,尽快构建和完善以爱国主义为原则,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理想信念为核心,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另外,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传统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研究式等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热点讨论、主题辩论、调查研究、师生对话型、自由发言及情景交流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辨能力。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主要阵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理想信念内容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结合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点和政策,全面深刻剖析当前国内外出现的敏感、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用我党最新的理论观念武装高校党员,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加强实践环节建设,内化理想信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想信念教育也强调“知”与“行”的统一。实践课程除了传统的观看视频、大讨论等外,应该积极引导大学走进社会,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如: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专业实践、参观考察等形式,通过调查研究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体验无数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为人民谋福祉的大无畏精神,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从而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激发起强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四)以红色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形式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认真研究决定,寻找文化教育与活动的有机结合点,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高校师生。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红色文化基地,将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展现于高校师生眼前。也可以根据特殊的日子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专题研讨会、文艺活动、班会及组织生活会。或者利用近年来备受欢迎的红色之旅的方式,将高校中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参观红色文化相结合,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灵魂震撼,从而激发高校师生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周长青.“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2).

[2]刘娜,王凯军.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模式探析[J].思政党建,2013(10).

[3]刘洪抵.以“中国梦”助推高校基层党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5).

[4]武进.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4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高校

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1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关心时政,关注国家民族前途;同时,他们思维活跃,自尊意识很强,成材愿望强烈。在很多方面,当代大学生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进步性,他们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不可否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互联网普及的推波助澜,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如潮水般涌入,不断冲击、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致使他们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东西,甚至消极的东西。有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对政治淡漠;价值取向错误,把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追求生活享乐,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经受不住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另外,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对于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社会理想、政治理想的关注程度。这些问题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当今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及他们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理想信念教育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正视问题,探索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薄弱的原因

目前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是不成功的。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的出现呢?原因如下。

2.1 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关部门和学校也受社会上流行的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多把重点放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上,而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政策方针落实不到位。由于有关部门和学校没能从思想上真正领悟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对其态度上漠视,“谈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没出问题不重要,出了问题才重要”,行为上显示出一时的激情,使政治思想教育者在教学上产生敷衍的倾向,学生在学习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沿袭旧的教育方式,而且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定位偏低,导致在教育过程中重实用性、轻方向性,大多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的教育,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远大理想的教育。大学生不再崇尚旧的、狂热的政治理想,而新的、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科学理想信念体系又没有建立,如果我们再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关于理性、科学等终极价值追求的教育,他们就会处在一种精神真空的状态下,也就不会有科学的理想信念了。

2.2 理想信念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崇尚独立思维,思辨性大大加强。而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方面灌输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能力,这样很难取得大学生的认同,教育效果也就非常有限。同时,我们的教育内容也一成不变,教育形式枯燥、单一,说教的东西多,联系实际的东西少,甚至是脱离实际,空讲理论。也难怪大学生纷纷表示,理想信念教育能不能新一点、活一点、实际一点。

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重规范、重公平,而忽视了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因此,我们的教育更多地表现出义务性和强制性,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人为本、学会关心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体会到社会、学校对他们的浓浓爱意,还要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意义,最终实现对人和社会终极价值的思考。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在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作用下,大学生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已经影响到了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从而极大地冲击了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家庭教育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更大,而大学生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不能保持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单靠学校的教育是很难取得明显效果的。

3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现实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转变态度,思想上高度重视

态度决定行动。只有我们真正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关系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从社会进步、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把它做好。

3.2 探索规律,寻找途径

要不断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巩固的规律,进而找到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育途径。特别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对他们的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的影响,研究信念对理想确立的促进作用。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才能搞好、搞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3 制订远大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以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并建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心理结构,以远大的社会理想、崇高的道德理想、科学的职业理想、艰苦的生活理想为主干,以对各科理想的认识、情感、行为为枝蔓,各部分相互结合,有机统一,实现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性和共产主义的方向性的统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永恒的青春。”

3.4 变灌输为引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大学生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感受着多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往单一的说教方式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无助于他们明辨是非。我们必须在正视利益差异存在和承认合理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我们应帮助他们识别各种观念和信息的正误,使生观、价值观。

3.5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结合实际,坚持知行统一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把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途径和方法等同于一般知识技能教育;二是重视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思想教育方法、途径的研究,导致思想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如何以新颖的手段和创新的形式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据报道,南开大学设立了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奖励金,华中科技大学把“支部建在班上”、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这些新举措,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思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缩影。

当今社会,发达的科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样其也引起我们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传统的教育方式丝毫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我们就要采取更多灵活的、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大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并适时加以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特点鲜明,贴近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品牌,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思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引导他们从自身的实践经历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真正理解把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重大意义,最终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3.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其敬业爱岗,以身作则。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教师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对新时期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的准确界定和概括。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理想信念教育材料 篇5

理想信念是立身处世的基石,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每一个人不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身份怎么不同,总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观念和想法,这就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确立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说共产党员是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格和坚强毅力的人。每个共产党员是我们党的集体组织中的一分子,必须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总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建设民主、自由、幸福的新社会,是我们党为实现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完成的一段重要的历史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些都是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远大目标,也就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解放全中国为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建国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具有坚强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通过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是1949年11月参加工作的,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党的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曾担任贺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银川市副市长,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政协常务副主席。是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代表。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我深深感到,人一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要树立坚强的理想信念。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忘记了前进目标,就会迷失奋斗的方向。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甚至严峻的考验,是一个不断学习修养、不断实践提高、不断磨炼成熟的过程。

一、理想信念是在不断学习提高中树立的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真正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通过刻苦学习,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具体地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它科学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进步最科学的理论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进的科学和革命的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就是从实践中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想信念是正确的思想,也需要在实践中确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我们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体现。因为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共产党人,必须置身于群众当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也就是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真正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统一起来。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虽是贫苦家庭出身,但也受到一些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比如那时的一个想法就是参加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努力工作是为了得到一官半职,这是一种世俗的肤浅的光宗耀祖观,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观。通过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志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思想觉悟,认识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包括个人利益,党员干部正当的个人利益只有在为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中才能得到实现。上述的三个观点是互为因果和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是树立和实现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必备条件,而学习是前提,实践是关键,为人民服务是行动。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经得住艰难险阻的锻炼和考验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解放全中国经受了艰难困苦和生死存亡的考验。在和平建设年代,共产党员当然也有面对困难危险的考验,但当个人意见与组织要求发生冲突并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尤其需要接受理想信念的锻炼和考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进行革命的目的和实现远大目标的根本途径。取得全国政权以后,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是我们党的首要任务,我们党的干部为此而努力是实现理想信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农村工作,后来在不同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注比较多。我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农民富不起来,我们这个国家就很难富起来,因此我很注重对农村问题的研究。我一直认为,农村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为政之要。1956年我在贺兰县担任县委常委和组织部长时,根据高级合作化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做了一些调查研究,针对当时高度集中的过死的做法,提出采取一些灵活宽松的政策措施,如农民自留地不能只准种粮食,也可以种经济作物卖钱,允许农民开小片荒和自己种树发展生产,允许农民多养家禽家畜和耍手艺挣钱等,并正式给县委写了报告。在“反右”斗争中我为此被打成了中右分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下放到一个大队担任队干部边工作边劳动一年。1962年我在自治区农业厅工作时,到固原山区调查研究,发现那里地瘠民贫,各方面非常落后,比解放前没有多大变化。我从山区的实际出发,向自治区党委写出报告,建议固原山区可以实行包产到户,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此把我下放到“五七”干校,受到严厉批判。在当时“左”的形势下,虽然受到上述挫折,但我相信我为农村治穷致富的想法是符合党的宗旨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坚信我们党总有一天会纠正这些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的问题得到平反,到贺兰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和县委书记。在“左”的错误路线下经受的严酷锻炼和考验,使我更加成熟起来,坚定了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心和决心,在贺兰县农村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贺兰县农村改革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这是最主要的保证。其次由于我是农民的儿子,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长期对“三农”问题比较关注和进行了深入研究,坚定了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理想信念。再者,贺兰县委一班人,能够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上,支持我坚持农村改革,这一点也很重要。正是由于党的路线正确、所在党组织的信任支持和自己的信念坚定结合在一起,我才能有那种敢想敢干的勇气,能够冒着风险、顶住压力,推动改革,成功地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

三、发扬事实求是的精神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是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多年来我体会到,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空想,而是实际的行动,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体现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就是我们实现理想信念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得1980年我在贺兰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有一位上级领导找我谈话,他说,你在贺兰县搞的农村包干到户责任制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你要好好考虑,不要犯方向路线性质的错误。我理解这位领导同志是在关心我,但这涉及到理想信念的问题,要慎重对待。当时我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是公有制,我们只是把土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民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土地还是集体的,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如果我当时为个人的安危考虑,改变自己的主张,不再推行农村生产责任制,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违背广大农民的意愿,最终违背了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奋不顾身的原则。

根据我的体会,做到实事求是并非易事。历史长河中的错误,大都与违背实事求是有关。实践证明,不按实事求是原则办事的人,权力越大,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越大。因此,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有的人不会实事求是,这种人不学无术,糊里糊涂,政治上麻木不仁,观点上是非不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的人不敢实事求是,怕说实话伤了别人,影响团结,影响自己,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有的人不愿实事求是,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不讲实话,不办实事,甚至弄虚作假,伤害别人,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因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坚持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既然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应当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处处事事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

四、理想信念要贯穿在人的一生中

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时向党表示,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因此,为了理想信念就必须始终如一,奉献一生。我是1998年从省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面临着退休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当时我考虑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但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则有不同的历史任务,比如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和改革开放阶段,任务都是不同的。就每个人而言,虽有各种职业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在职和离退休的不同等等,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理想信念始终是实现这些具体任务和要求的灵魂。当时我想,我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不能退,要继续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继续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我给自己定了三条:一是维护中央,在政治上坚决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支持地方,坚决支持和宣传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三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情,帮助党委和政府拾遗补缺。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退下来的这些年,我每年都在思考一些问题,写一点文章,刊登在有关报纸杂志上,宣传党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党的方针政策。还研究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问题,并向党委、政府写出报告,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参加了自治区党委组织的“三讲”等工作组、视察组,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做好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其他工作的检查指导等,自治区党委和所在单位都表示满意。特别是对慈善事业比较关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反响很好。我于2005年倡导并帮助组建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到2010年底,6年共资助困难大学生5000多人,资助金额达1840万元,在全区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宁夏电视台都曾报道过,得到了广泛的赞誉。2008年12月5日,我参加全国“中华慈善大会”,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

五、前人对理想信念的奉献可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

实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一代接一代的奋斗下去。每一代人的无私奉献所凝聚的巨大能量都会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所以,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想到自己身上的特殊责任,不仅要为个人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负责,向历史负责。古人说“以史为鉴”,我们这一代人为理想信念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应当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成为后代人用来鞭策鼓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比如我曾学习过伟大革命导师和革命前辈的事迹、著作、言论等,把这些奉为理想信念的经典,成为自己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党员干部是我们党的骨干队伍,是保证社会进步、事业成功、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党的新鲜血液,他们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自己的一生,把最宝贵的东西留给他们,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我想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一是要始终忠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忠于伟大的祖国,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理想信念的根本,必须一生兢兢业业地培植这个根本,使其在心灵的沃土中常青不衰,才能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重大事项当中,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严格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善于倾听各种意见,正确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政治氛围;讨论问题时,绝不能搞“一言堂”,防止克服“鸦雀无声”,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尤其是对决策上的失误,不能文过饰非,要勇于承担责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把工作做好。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能谈得上为理想信念奋斗,为事业献身,为人生添彩。二是坚持不懈地学习革命理论、政策法律和科学知识,汲取一切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营养,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观察当今社会的思想武器,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认准前进的方向。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提高政策和法律水平,坚持按政策办事、依法办事,不能做违反政策、违反法律和违反纪律的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年代,不学习就会落伍,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接受新事物,显得比过去更为重要。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一切发展将会失去目标,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探讨有效的执政方式和政策措施,我们的观念和工作也要适应形势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权利与责任的关系,以奉献为荣,以攫取为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被群众尊敬的人,让历史记住的人。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要求真务实,对人要真诚相待,处理问题要调查研究,特别是还要公正无私,敢于坚持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五是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这种精神,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但其光彩是永远不会泯灭的。它不决定于财富的多寡,而是表现为精神的贵贱。现在我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不发达国家,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会增益其时代的光彩。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既是党性的要求,也是其理想信念的晴雨表。

六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给我们开辟了解放思想的航道,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个人的成就和社会的辉煌总是在创新中实现的。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努力做创新型人才是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客观要求和具体表现。只有在开拓创新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才更有希望。

七是要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团结一致的优良传统。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运用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式,即团结—批评—团结,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使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注意运用这种民主方式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针对党内和干部队伍内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中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善于开展积极的、有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增进感情,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矛盾表现的新形式、新特点,探索有效澄清是非、化解矛盾和有利于党内和谐的新方法。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就一个单位和一个组织而言,没有团结,一盘散沙,就会一事无成,甚至贻害事业,这种教训屡见不鲜。要牢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并为此而积极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始终保持先进性,为群众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自觉保持先进性,走在群众的前面,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对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要积极带头去做并努力做好;对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要带头抵制,并与之进行斗争。千方百计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主动关心群众的冷暖和疾苦,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做到深怀爱民之心,履行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殚精竭虑地做好党的工作,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

坚持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讲党性、讲修养、讲奉献,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先进性,以自己的良好思想品格、政治素质和模范行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团结人,爱党爱国爱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捍卫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到常怀利民之心,常思为官之责,不以物惑,不以利移,一心一意跟党走,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弘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不辱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奋敬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帮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困,一切为了群众利益。任何时候都要讲党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愿吃亏,乐于奉献,不贪不占,奉公守法,廉洁勤政,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求实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

发挥骨干作用,立好“标杆”,树好形象。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80万党员的执政党,党员遍及社会各个岗位。每个党员都要一心为民,奉公守法,廉洁从政,自觉履行党和人民交付的责任,对党的事业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倾注爱心和感情,满腔热忱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困难。无论任何时候,共产党员决不可忘记自己的“身份”,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工作业绩树立好党员形象。当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要敢于亮出党员身份,敢于喊出“看我的、跟我来”,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系和发动群众,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广大党员要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联系群众,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群众意愿,以真挚的情怀和真诚的行动去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千方百计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心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党、拥护党,形成整体合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警察,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名词,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职业。警察岁月是夜空的点点星光,警察岁月是令人难忘的生命旅程,警察岁月是无私奉献的化身,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是我们的根本。

如果说岁月是一条弯弯的小河,那警察岁月一定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肩负着祖国大地的繁荣昌盛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我们在忠实地履行着一个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大街小巷一个个便民窗口凝结了警民间关系融洽的鱼水深情;街头巷尾的常年巡逻造就了国泰民安,刑侦、治安民警的日夜工作使犯罪活动无法匿形,千里缉凶、“网上追逃”、斗智斗勇、除暴安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熔化了一块块罪恶与死亡的坚冰。

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主力军”,人民警察作为公平正义的化身,秉公执法,除奸斩恶,擎正义之剑,扫魑魅魍魉于无形。国富民强支撑起我们的坚强信念,国泰民安是我们的永恒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我们“言必信、行必果”的真实行动。

面对孤独无助的群众泪眼,警察牢记群众的事无小事,必须及人所及、想人所想,时刻把百姓的冷暖记心上;面对体弱多病的父母,面对经济拮据的家庭、面对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警察的心有着太多的脆弱与无奈。面对犯罪分子的穷凶极恶,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挺起胸堂,勇敢面对,充分运用法律赋于的权利去缉凶除恶、除暴安良、惩治犯罪、捍卫法律的尊严。

一路风雨,一路血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义无反顾,人民警察脚步匆匆,前进在维护一方平安,解救一方苦难的风雨路上,人民警察名字里凝刻着无悔,换来了今日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重压下的繁重工作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身体,面对狡猾的罪犯和凶狠的歹徒,我们更需要冷静、专业和顽强。只有从严治警才能强我素质,壮我体魄,才能提高我们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超强的个人能力,专业的实战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默契的队伍配合是我们手中的武器,锋镝之所向,打击一切犯罪。

警察队伍是一个整体,要发挥其战斗力,就必须保证队伍的高素质。我们这支队伍虽然也有一些黑暗和腐败,少数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的确破坏了千千万万民警用自己的鲜血在群众中建立的形象,让英雄的英灵不得安息,给我们的警徽蒙上了阴影,可这个别人不仅是人民群众痛恨的人,同样是所有好警察痛恨的人!想对那些伤害过人民群众感情、损害过群众利益的同行们说声:珍惜自己头上这块警徽吧,珍惜牺牲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荣誉吧,尊重这些养活着我们的人民群众吧,他们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人民警察的尊严,我们要用钢铁般的力量保护着人民不受黑恶势力的欺凌,我们要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着罪犯分子一次次的张牙舞爪,我们要用自己的忠诚编织着万户千家的欢乐祥和,我们要用自己的赤子情怀守卫着身边一方土地的繁荣昌盛,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庄严承诺,我们要用无私的奉献书写着无怨无悔的警察颂歌,我们要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警察而自豪!因为我们是铁肩担道义的热血男儿,因为我们是新时期最可敬可爱的人。

2.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通过推进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在这四个方面 的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前提,而坚定理想信念则是思想建设的根本内容。党能否保持先进性,说到底,取决于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取决于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如果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执政意识、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就会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就谈不上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更重要的是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特别是理想信念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其先进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从思想上建党的成功之路;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中央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之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有了立身之本,才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更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

1.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个政治集团也好,一个人也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第二种是人民的敌对分子的利益。第三种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864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我们只能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为别的什么人服务。

2.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但为人民服务不能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命题,并没有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他提出的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就包括对个人利益的兼顾。在实践中,共产党人把坚持党的宗旨和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统一起来,不能以追逐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为人民作贡献中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

3.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既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甚至骂群众、压群众的官僚主义。要求共产党人绝不能搞官僚主义,而要密切地和群众结合在一起,和群众建立鱼水般的关系,在群众中生根、开花,了解并反映群众的情绪、群众的疾苦、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4.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谋利益。毛泽东反对只向群众要这要那的做法,要求首先要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他指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诸如油盐柴米、妇女生孩子、小孩子要读书等等实际问题。这是为人民服务最具体、最实际的体现。

5.依靠群众的力量去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另一种是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毛泽东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坚决反对第一种办法而选择了第二种办法。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选集》第4卷,1318页)人民群众对自己利益的认识,人民力量的团结,又离不开党的宣传、教育和组织。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避免了恩赐的观点、包办代替的做法,又防止了崇拜群众自发性的错误观点。

6.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来检验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究竟对还是不对,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定。那靠什么来检验呢?从认识论的角度,他提出的检验办法是实践标准;从价值观的角度,他提出的办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经过检验,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7.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用好权。毛泽东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为人民用好权的要求。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呢?他郑重地指出,是人民给的。他要求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用这种权力来为人民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他号召共产党员在政府中成为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做到勤政、廉政,是党的宗旨在党员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公安部党委对上述表述方式具体内涵的理解:

1、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

忠诚: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为民: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时刻牢记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公正: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办事,维护公平正义;

廉明: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时刻注意拒腐防变,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廉洁、清明;

奉献: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

2、忠诚、公正、服务、奉献

忠诚: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公正: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办事,维护公平正义;

服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时刻牢记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奉献: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

3、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勇于奉献

忠诚可靠: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服务人民: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时刻牢记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正执法: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办事,维护公平正义;

清正廉洁: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时刻注意拒腐防变,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廉洁、清明;

勇于奉献: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无所畏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

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这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深刻认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义

“三个至上”从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线,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指明了 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三个至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本质要求。“三个至上”的提出,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精神,有利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

三、准确理解“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党的事业至上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必须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始终做到党在心中,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干扰、破坏党的事业,同干扰、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把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放在各项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人民权益,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

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兼顾不同利益,必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宪法法律至上是人类社会特别是近代社会巨大进步的思想结晶,是对治国规律的宝贵总结,是建设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

“三个至上”的提出,肯定了宪法法律至上这一现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内核,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探索执政规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四、正确把握“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 成因

一、引言

当前,民办高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现状与教育比较重视。特别是90后大学生具有较为敏感的心理特征情况下,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强,容易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大学生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江西科技学院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关心大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崇尚优良道德,在教师和优秀人才的引导下健康成长。江西科技学院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但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且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和采取正确的方式追求理想信念。例如,学院举办了“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我的团”事迹巡讲首场报告会,邀请优秀青年典型等,赢得了大学生的共鸣。此外,各学院相继开展了“探寻先烈足迹,重温党的历史” 等主题教育活动,如:前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大学生能用心体会革命岁月里,先烈们为国家、为理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的困惑

当前,一些民办大学生对为了理想而献出年轻生命的雷锋产生了争论。有的认为这样追求理想方式超出了个体承受能力,不应该鼓励,然而,更多的大学生仍然将雷锋视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榜样。大学生对雷锋式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从未改变,热情、善良、朴素、刻苦的品格,能够凝成高尚的精神,使大学生具备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智慧。雷锋追求理想的方式源于我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也反哺着当代大学生。

有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追求理想的方式就是堂吉诃德的方式,堂吉诃德式的理想就是那些充满理想,只按理想行事而不顾现实,为梦想而疯狂的做事方式。但是,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也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难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现实到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大学生应有心理准备,不能觉得理想遥不可及而迷茫,也不能为了实现理想而盲目地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追求理想要采取现实的积极向上的方式。

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了理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感受到理想信念带来的动力,而是面临着迷茫与困惑。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体自身的问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科技急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个时代的人们都会产生对未来的不安全感,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就要将原有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与其进行结合,甚至转变。民办高校大学生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脚踏实地学习和工作,才能逐渐建立对生活和工作的自信心,也才能不断获得成绩。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方面,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的兴趣。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受到各种西方文化、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这些因素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道德准则。有的大学生就变得偏重功利,对社会责任比较淡漠,没有积极地团队意识和协作观念。这些大学生只看着个人利益得失,不愿意努力学习,而期望能找到好的工作,得到好的收入。这与应试教育有着关联,社会与高校的德育整体环境缺乏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这对高校德育教育有着要求。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对大学生产生实效性作用。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受到网络文化的严重影响,沉迷于网络世界,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交流沟通,对外界缺乏感情,也使道德责任弱化,对别人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对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依赖于网络方式,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就比较差。他们都是90后大学生,经常表现出意志薄弱、 感情脆弱问题,容易产生低沉消极的生活状态。这些都阻碍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偏差,不能顺利定位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民办理想信念教育就要进行转变。

四、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措施

一方面,民办高校要营造良好健康的人文环境。民办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弘扬刻苦学习、团结友爱、真诚奉献等校园文化,让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言行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德育教师要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波动,消除具有倾向性的言行,避免负面价值观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提供导向。民办高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鼓励民办高校大学生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有现实的土壤。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通过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方式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民办高校高校与家长构建起德育教育体系,鼓励家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德育教师要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举办理想与信念的培训、 座谈、 经验交流等活动,并以优秀的大学生的榜样去激励民办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鼓励民办高校大学生积极上进。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力思想保证。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和动摇的现实。 民办高校首要任务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金兰; 彭幽兰.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03)

[2] 吴京京.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3,(05)

[3] 蒋刚.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7

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 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 愿意为国家兴旺和发展做贡献。但是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 缺乏社会责任感, 考虑问题、做事情比较功利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政治理想模糊、重视个人理想, 忽视社会责任、没有认识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业压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追求四个方面。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众多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 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却显得相对滞后[1]。第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薄弱。比如“两课”教育并没有发挥实效作用。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之中很少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其中, 不能做到寓教于乐。第三, 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学生们对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有正确的认识, 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感兴趣[2]。

3 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方法与途径

3.1 以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先导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想实际相结合, 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使他们明确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 并积极地将之转化为一种自觉意识, 转化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3]。

3.2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史能明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经验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在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 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 努力把个人的学业与国家民族的大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然后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3 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必须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新生教育。新生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新生入学伊始, 学校通过传统教育、党课思想教育、形式政策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并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 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若着眼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就应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发展与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 踊跃地参加到国家经济、科教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行业以及国家重点发展地区就业中。引发毕业生对择业标准的深入思考[4]。

参考文献

[1]杨清忠.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的核心[J].社科纵横, 2009, 24 (10) .

[2]耿昕, 董俊, 乔颖.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视界, 2010 (2) .

[3]陈嫦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究[J].中国成人研究, 2009, (24) .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8

2011年4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 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年代, 都是我们民族、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把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看做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优势所在。

2005年1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必须清楚地看到, 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 我们决不能丧失警觉。我们必须下工夫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他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 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

当前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很好的条件和环境, 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 国际社会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 投向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国际社会减少了对不同国家和民族间文化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对立的关注。这种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导向力来说, 是一次深刻的冲击, 致使一部分人弱化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

东欧剧变后, 西方敌对势力凭借自身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先发优势, 不断宣扬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转型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西方敌对势力趁机强迫或引诱其认同西方价值, 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观念, 达到对其进行文化渗透、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2011年最初几个月发生的“阿拉伯之春”所导致的中东北非19个国家严重政治动荡很值得我们警惕。

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社会的急剧变化必然带来不同价值诉求之间的碰撞, 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追求功利、追求实效的价值理念在催生新的价值观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复杂背景下, 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 这些阶层和群体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 来选择和评判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与我国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分歧和冲突。不仅如此, 有些群体也开始稀释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宣扬西方式的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在某种意义上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混乱。

社会思潮的交锋也在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者, 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深深扎根于祖国的土壤,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青年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自“五四”以来, 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天下为己任,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不朽的诗篇。

然而, 进入到新世纪新阶段, 青年学生在公众的视野里呈现出双重的形象。一方面,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中, 人们看到了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感召下的青年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 社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年轻一代的批判。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 高校学生似乎失去了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与集体信仰的信心和勇气, 这种精神的失范和情感的空白被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形容为“价值悬浮”。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 是关系到做什么样的人, 走什么样的路, 为谁学习, 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 是关系到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核心问题。为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有新的思路迎接挑战。高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 首先应体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怎样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思潮, 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又批评和抵制错误思想观念, 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是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需要积极探索和回答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和抓手

面对新形势,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和抓手是: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化程度,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理论是非的辨别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师风带动学风, 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生中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实现这一目标, 在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第一, 处理好主渠道和全方位、多样化的关系。思政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和理论修养。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许多变化往往是时代变化的直接反映。许多大学生既有追求理想的勇气, 又有目标迷失的烦恼和痛苦, 诸如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 理想憧憬与现实观照, 外在功利与内在精神的矛盾冲突, 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在进行价值选择时的困惑和迷茫。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一种渠道, 认清人生发展的道路, 得到认识上的升华。为此, 思政理论课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 学会用理性的态度思考问题, 明确自身的人生方向。此外, 高校的其他课程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也应发挥自身学科特点, 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引导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同时, 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结合重要纪念日、社会热点事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 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知, 提高觉悟。

第二, 处理好知识传授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理想信念教育说到底是个人追求信仰的教育。哲学社会学科同时存在着三个体系, 即知识体系、科学体系和价值体系。如何有效地推进哲学社会学科这三个体系的有机结合, 进而向学生自我的信仰体系转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以高校学生踏入大学面对的第一门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科学体系是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的, 同时也存在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价值体系。正确且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教学内容要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 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来说要求就更高。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 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是社会的主人, 培养社会责任感,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形成自己对理想、权力、金钱、生存、幸福等问题的理解, 学会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让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的素质修养在认识上得以贯通, 在行为上自觉践行。

第三, 处理好正面引导和批判错误思想观念的关系。历史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很多错误思潮、错误倾向不断比较和批判中发展壮大的。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 正面灌输、正面引导是主要手段, 但也要正视形形色色的观念和倾向。思想观念的价值, 只有在竞争中才会彰显, 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场赛跑, 是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赛跑。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不同阶层之间利益的调整与博弈, 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深入, 不同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理想信念教育要有生命力, 高校教育者就需要学会正视多样的个性表达, 需要学会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 提高学生辨别理论是非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 明确在阶级社会中, 凡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和历史的烙印, 具有特定社会形态的特点和阶级规定性, 是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的。

第四, 处理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操直接制约着教书育人效果。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就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引导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心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 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要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坚定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自身就要首先做到, 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时, 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的诉求, 倾听学生的利益表达, 充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关系到“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需要充分认识到它需要通过长期艰巨的实践才能实现。《劝学》云:“守志如行路, 有行十里者, 有行百里者, 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 行百里者寡, 行终生者鲜。”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 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 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激发青年斗志, 引导他们奋勇向前, 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是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目的。为此,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把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切实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 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4-25.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 (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3]谈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12) .

[4]居继清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9) .

[5]王岩等.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 2011-5-9.

[6]李廷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实现中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12) .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9

1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抓住理论教学不放松,突出理论的科学性,让大学生信服。

1.1加强课堂理论教育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总是在与腐朽落后的资本主义甚至封建意识形态斗争中相互激荡、脱颖而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也从来都不是空白的,正确的、 积极的、健康的思想不去占领,反动的、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要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程。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大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 难点和深层次问题,既不丢 “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

1.2实施以人为本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 “填鸭式”教学,教师的作用不过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了大学生,大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自然也就调动不起大学生的积极性,更别提什么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自身课程的特点,如果采取单方面灌输,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再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 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还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自省。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大学生通过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一个正确的看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答疑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实际问题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造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剃头挑子一头热”、“你讲你的,我想我的”这种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推动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普遍关心而靠他们自己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有计划地选定课题,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 进行集体攻关。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 “供给”和大学生 “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2要发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2.1应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的职能

高校的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使大学生明白社会实践在自身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协调,组织形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 “三下乡”志愿活动、商务实践、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社区服务等。

2.2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目前,在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着社会实践没能纳入到教学内计划安排的情况。在这些高校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是作为教学计划外的补充,没有以学分制的形式出现,加上实践考核的不完善,所以实践活动很难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把大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成绩考评、 工作量激素、奖惩办法、组织指导及有关政策都做出说明。

3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3.1建立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利用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从正面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思想撒播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阵地上去。同时,还要在BBS上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沟通,及时答疑、澄清观点、化解矛盾,帮助他们抵制各种错误信息的引导。

3.2制作一系列大学生喜闻乐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学习资料

利用多媒体的广泛性、形象性、实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制作成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大学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好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教育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和素质, 对于受教育者能否接受其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4.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在 “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晰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

4.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篇10

一、高校辅导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把关人”意识隐退。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工具的普及, 新媒体已经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学习, 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新媒体的出现也极大的冲击着辅导员的权威, 削弱了“把关人”地位, 部分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 过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面对各种复杂多变, 鱼目混珠的信息不进行筛选、加工、修改就直接发给学生, 导致学生接收信息困难, 信息理解发生偏离, 直接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效果。

(二) 主体能力缺失。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老师, 除了在做好本职工作常常需要身兼数职, 经过多年的工作都会收获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也因为工作繁琐常常忽略了自身学习, 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常常只依靠经验, 而缺乏理论指导。另一方面, 面对新媒体信息流通迅速、信息量大、检索快捷等特点, 在极大扩展了视野的同时, 也加深了对新媒体的依赖, 削弱了主动创新的意识。

(三) 主体身份迷失。

现实自我和虚拟自我的矛盾, 在当今新媒体的冲击下, 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新的交流平台, 人们可以从现实社会跳出来进入到虚拟的社会中进行交流, 在新的交流方式的形成中, 辅导员出现了两个自我———“现实的自我”和“虚拟的自我”。

二、高校辅导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

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学生管理工作是无相关的, 具有思政教育管理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极少, 更多的为理工、艺体、文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虽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专业指导性是不够的, 受到专业的限制, 教师缺乏意识形态和政治研究的理论基础, 这点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教师在开展思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即使自身加强了相关理论的学习, 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候只能停留在对学生工作表象的描述。

(二) 工作繁忙, 投入学习提升时间不足。辅导员的工作包含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 日常的管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密不可分。而思想教育更是一个通过长期对学生的引导教育逐步建立学生的人生世界道德观。每项工作都需要提前规划, 精心准备, 耐心组织一边进行一边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三) 专职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教育也受到市场需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当专业需求量变大时, 会扩大学生和教师的招收, 但当专业需求量受到就业市场影响减少时, 教师出现闲置, 一些老师就会被迫走上辅导员工作。而在已有的辅导员队伍中, 也会有个别辅导员, 希望通过辅导员这个跳板, 将来转为教师或者到达其它行政岗位上去。

三、高校辅导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自觉性的培养。

思想为行动的先驱, 辅导员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前, 需要增强主体自觉性, 实时更新观念, 认识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思维、行为的影响, 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认识到新媒体对辅导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而找到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

(二) 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提升。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 辅导员唯有建立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 在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才可以从容面对, 才可以抓住各类思想信念问题的本质, 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 解答他理想信念方面的困惑。

(三) 加强主体意识。

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 所以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同辈群体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鉴于此, 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应合理运用多媒体平台, 建立积极地舆情反馈和疏导机制, 引导价值取向的积极化, 做好同辈群体理想信念网络环境的净化器。

辅导员本身也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易班积极参与网络对话等方式, 成为学生心中的主心骨, 强化辅导员自身身份意识, 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4-9-10.02.

[2]董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9, 10:91-93.

[3]刘左元, 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 2014, 5:94-96.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机房管理下一篇: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