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机械设备管理

2024-05-17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精选十篇)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 篇1

1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属于电厂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定岗检修或定岗管理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 虽然该方式可以从设备监控、设备操作和设备维修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关注程度和管理程度, 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比如, 因没有第三方对管理工作进行监控, 常出现电厂设备事故或安全隐患等, 这是因为传统模式下的账目管理方式存在一些缺陷, 导致设备零件供应方面的管理力度较弱, 影响了电厂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因此, 必须不断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 改革措施和方针, 通过计算机条码技术等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 研发数据库中的数据, 以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从而保证电厂设备运营管理的日常维护效率和供电能力。

2 电厂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

2.1 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会对设备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需要从完善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 提升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 保证设备功能可有效发挥。我国的各大电厂管理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 对管理体系进行评测, 深层次掌握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 掌握设备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 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将测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根据现代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 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体系适应性等多方面原则, 对电厂原有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促使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可更加适应电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上述过程当中, 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责, 从职责的角度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 通过上述方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流于形式, 从而提升设备管理能力和设备运行效率。

2.2 引进管理技术

目前,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 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的方式引进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 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设备的管理效率。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实际使用, 在电厂设备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被许多电厂使用。该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电厂机械设备编码和所有类型的信息收集在数据库中, 并对信息进行逐步检查, 全方位控制漏检, 不会埋下安全隐患。对于计算机条码技术的使用, 需要使用使用条码对机械设备进行标识, 将设备的信息收集完整, 通过整理、录入等方式输送到电脑中,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针对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信息数据, 需要保证其实效性。

2.3 监控设备的运行参数

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智能系统发展的速度较快, 且在电厂机械设备线监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厂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先进设备的支持, 通过在线监控系统, 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设备状态和设备参数进行监控。该设备需要先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收集, 依据收集结果判定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设备运行中出现任何问题, 则可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析, 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也可以发出警报的方式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实际使用证明, 该方式可有效减少故障的产生, 排查隐患, 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概率, 即使因各种情况出现了意外事故, 也可以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减少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2.4 完善备件的管理工作

电厂机械设备的部件较多, 且设备内部结构十分复杂, 容易因内力影响或外部因素导致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 进而对设备部件造成损坏。一些关键位置的部件一旦损坏, 则会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 可通过更换整套设备或更换零部件的方式解决问题。更换整套设备的价格较高, 因此, 大部分电厂机械设备出现关键位置的损坏时, 都会采用更换零部件的方式, 且零部件的更换也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备件管理工作, 保证在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时, 可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更换, 缩短停工时间, 提高企业效益。要检查机械设备的数量, 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 对损坏部件进行深度检查, 收集零件的损坏情况和容易出现的各种磨损情况, 掌握磨损周期, 全方位明确部件备件的数量和购入量;通过提高人员工作的能力保证备件的正常使用。电厂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 且设备职能在不断发展, 因此, 必须完善日常管理和日常保养等工作, 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以设备管理技术为主, 融入管理理论和运行基础等, 从而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满足日新月异的设备使用要求。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明显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电厂传统的工作设备已与最适合社会发展的设备相差甚远, 因此, 需要通过不断更新设备、完善设备的管理措施, 以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行, 为供电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保障, 从而提升供电能力, 这对电厂适应社会发展、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 管理人员需要全方位掌握电厂情况, 包含设备的数量、性能、作用和运行方式等, 并综合电厂的实际情况, 掌握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 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保证电厂的经济利益, 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渠红昌.发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9) :130.

[2]童术.纯凝汽轮机发电机组的供热改造经济性分析及方案讨论[J].轻工科技, 2012 (12) :75-76.

[3]王建收, 申健.火电厂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05) :229-230.

[4]马国驰.电厂设备管理养护体系的建立与执行[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2, 07 (14) :99-101.

[5]贾春梅.电厂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 2010, 10 (22) :147-149.

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篇2

Q/JWRD-2.6.72-201

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006-1发布

2013-5修订实施

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

发布

前 言

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制度的起草部门:设备动力部。本制度的主要起草人:张守山

本制度的主要审定人: 时贞坤、孟广才、赵本制度的批准人:王允来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目的意义

为加强发电设备缺陷工作的管理,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规范缺陷管理流程,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力求实现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系统设备缺陷管理的各项工作,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中如有与上级颁布的有关规定制度和指标相抵触时,应按上级指标执行

三、设备缺陷管理内容 1.缺陷定义:

设备缺陷是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备用以及影响文明生产等异常现象。如设备的振动、位移、磨擦、卡涩、松动、断裂、变色、过热、变形、异音、泄漏、缺油、不准、失灵,附件的损坏、以及由于设备异常引起的参数不正常等。2.缺陷分类:

一类:需停机、停炉、发电机、变压组解列停用才能消除的缺陷。

二类:(1)需停辅机设备降低主机出力才能消除的缺陷。

(2)停用公用系统(水、煤、灰)才能消除的缺陷。(3)需解除主机主要保护才能消除的缺陷。三类:(1)需破坏主要辅机设备备用才能消除的缺陷。

(2)需切换设备、隔离设备系统才能消除的缺陷。(3)正常运行情况下就能消除的缺陷。

(4)生活系统停电、停气、停水才能消除的缺陷。

四类:指发电主、辅设备及公用系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质的缺陷,在机组运行中可以消除,消除时不影响机组出力及负荷,属于可随时消除的缺陷。

重复缺陷:是指同类设备或设施在厂家规定或规程规定的检修周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性质相同的缺陷。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设备缺陷管理的原则

3.1.1当设备存有缺陷时,不论是否影响到安全经济运行,均应及时消除,消缺率应达到100%。.一般缺陷不过天,大缺陷连着干。对于不能及时消除且威胁安全生产和设备完整的重大缺陷,厂或部门应制定监视措施,做好事故预想,以防止缺陷的蔓延扩大。

3.1.2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缺陷,现场运行人员应按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3.1.3在带电、带压或有爆炸危险的场合下处理缺陷时,必须严格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规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

3.1.4.运行中不能消除的缺陷,需停电、停汽、停水等方能处理的缺陷,按《安全规程》办理手续,处理缺陷必须要有监护人,消除后履行验收程序。

3.1.5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对设备的巡视检查要定期按路线进行,发现缺陷及时登录、汇报、联系处理,做到各负其责。3.1.6属于无备品或需要技术支持的缺陷,在备品到货后或厂家技术人员到位后,转入正常消缺管理。

3.1.为保证做到及时发现缺陷和消除缺陷,检修班组、部门领导、设备动力部应有专人负责兼管设备缺陷的日常管理,做好设备缺陷的分级管理工作。3.2设备缺陷管理程序:

3.2.1设备缺陷的发现、登录、分类处理

3.2.1.1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及时汇报运行班长,运行班长负责缺陷登录、并汇报值长、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缺陷通知单程序执行。

3.2.1.3在缺陷发现、处理过程中如认定有一类缺陷时应及时汇报值长、车间主任(副主任)、生产副总,有生产副总认定。

3.2.1.4运行班长在缺陷分类处理过程中,遇有二类缺陷时,应及时汇报当值值长和总工,有值长请示生产副总同意后,调度辅机或辅助系统运行方式安排消缺。

3.2.1.5其他人员在现场发现缺陷,均应及时通知相关运行人员,按上述程序处理。3.2.2一类缺陷处理程序

3.2.2.1经生产副总认定为一类缺陷后,应立即汇报总经理,同时安排检修、运行人员做好防止缺陷扩大或蔓延的防范措施,做好事故预想。

3.2.2.2设备部、生技部、相关车间及检修单位将缺陷记入设备台账。

3.2.2.3设备部、生技部协同相关车间检修单位制定消缺方案,提出备品采购计划,列入检修计划,检修时予以消除。3.2.3二类缺陷处理程序

3.2.3.1经值长或设备部认定为二类缺陷,应由设备部协同检修单位,立即制定消缺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3.2.3.2由设备检修单位向设备部提交检修申请。检修申请经批准后,提交当值值长办理工作票和开工手续。3.2.3.3运行人员按要求实施安全措施,并进行设备切换和系统隔离。

3.2.3.4消缺结束,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恢复运行或备用,缺陷注销。

3.2.4三类缺陷处理程序

3.2.4.1现场发现三类缺陷后,运行班长应立即通知检修班组进行消缺。

3.2.4.2检修班人员接通知后,应严格按照消缺程序进行消缺。

3.2.4.3消缺结束,经验收合格后,恢复运行或备用,缺陷注销。

3.2.5因暂时缺少备品备件无法消除的缺陷处理程序 3.2.5.1对上述三类缺陷,检修部门接到消缺通知后,经落实因缺少备品备件而暂时无法消除时,检修部门应及时向设备部、生技部进行说明,经设备部、生技部认定后,在缺陷鉴定栏上注明“缺备品”。

3.2.5.2检修部门根据缺陷情况,需要立即消缺的,应提交消缺备品备件材料计划,经审批后交总公司供应部迅速组织采购。

3.2.5.3消缺备品备件到齐后,按一、二、三类缺陷处理程序组织消缺。

3.2.6具有一定技术难度暂时不能消除的缺陷处理程序 3.2.6.1检修班接到消缺通知后,经缺陷分析认为存在一定技术难度而暂时无法消除,应立即回报车间,经车间认定后,向设备部书面报告说明。

3.2.6.2设备部接到车间暂时无法消除的书面报告,审定确认后报请分管总工批准,由生计部组织相关人员(或邀请厂家)进行技术攻关,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一周)制定技术攻关方案。由分管检修总工批准后,按一、二、三类缺陷处理程序处理。3.3缺陷消除时间规定

3.3.1正常情况下,二、三类缺陷计划消缺时间均在24小时内完成。如遇有困难或特殊情况在规定时间内确实无法完成时,检修部门应在规定完成时间前2个小时向消缺延期批准授权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延期手续。3.3.2列入技术攻关的缺陷应在一周内完成,技术难度较大,设备需更新改造方可处理的缺陷应由生技部向总工提出方案和处理申请,批准后按厂部安排时间安排消缺。3.4 缺陷验收

3.4.1对于重要缺陷(指对发电主、辅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列入停机消缺计划的一二类缺陷)消缺检修工作结束后,由检修人员通知运行班组、相关车间、设备部、生技部、厂部相关领导等人员共同参与三级验收,确认设备试运行正常合格后各方签字确认,消缺检修工作结束。3.4.2 三四类缺陷的验收由运行人员、车间共同参与车间验收,确认设备试运行正常合格后消缺检修工作结束。(交接验收手续在缺陷记录簿上按规定完成)

3.4.3对于动态验收不合格缺陷,运行人员在缺陷管理系统重新登录,检修班组按照缺陷管理规定重新组织设备消缺。4检查与考核

4.1公司总工对设备缺陷管理总负责,设备部负责缺陷管理日常工作,负责全厂消缺率的统计与考核。

4.2运行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及时、正确登录的缺陷被厂部职能部室发现后,每项扣运行责任单位50元。4.3缺陷消除未按期完成且未办理延期申请手续,每超一天扣检修责任单位50元。

4.4运行人员下达消缺通知不及时或检修单位接通知后安排消缺不及时,每发现一次扣责任单位50元。4.5需停机消除的缺陷,停机后未消除,属车间安排漏项扣100元。

4.6设备部因统计、考核、检查、监督不到位影响设备缺陷管理或工作正常进行,每发生一次扣部门50元。4.7 对于重复发生的缺陷,视具体情况在原缺陷考核的基础上加倍考核。

电厂电气设备故障与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厂电气;设备故障;管理

一、电厂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措施

(一)电机故障。高压电机故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电机引线造成的故障。故障原因是电机绝缘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电机受潮、线圈表面磁性物质脱落,击穿了定子绕组绝缘。此外,由于电机的引线正处于热风区域,很容易出现老化,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就会引起电机不正常工作。低压电机故障中,常出现的是电机的启动故障,电机通电之后,电机无反应。故障原因有通电的电源电压过低、定转子局部线圈错误链接、电机笼型断裂等。解决措施分析:电机中的定子绕组故障,可以在抽出转子的情况下,通过运用电压降法找到故障点,明确故障源之后使用针对性的修理措施。此外,可以局部修理定子绕组接地点的线圈,剔除热风区域引线的旧绝缘,重新设置绝缘,添加定子绕组和接线盒中的绑扎绳,避免引线和绝缘瓷瓶出现松动。低压电机出现启动故障,可以先测量电源电压,通过改善电压来稳定电机;检查笼型钻子断裂点、开焊点,若出现断裂情况,需要及时修复。

(二)出现电弧、电火花。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设备导线的绝缘层会出现破损,引起电路短路,出现电弧。导体的接头出现松动时,接头电阻会增大,这会增加电路的负荷,也会产生电弧、电火花问题。此外,若使用的裸导线弧度较大,容易出现混线问题,也易引起电弧电火花问题。若设备处于正常状态下,也会产生电弧现象,电厂则需要加强对该设备的管理,要与其他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在有火源的场所,可以使用无延燃性电缆或者无延燃性绝缘导线。

(三)发电机碳刷冒火。发电机滑环碳刷冒火是比较常见的发电机故障。当发电机的滑环碳刷出现火花处理不及时,会延伸成为设备环火,影响发电机的使用寿命与安全运行。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是:运行中的发电机会因为压簧质量、压力和运用时间的不同,导致滑环与碳刷之间的接触点电阻不一致,在不均匀电流作用下,压簧容易产生形变,以致于出现火花。另外,若电厂使用的发电机碳刷质量不过关,碳刷在碳盒中会因为振动而磨损,情况严重时就会剥落碳刷边缘,出现非均匀性的集电环磨损,机组产生震动,碳刷架和碳刷盒的积垢会引起碳刷冒火花。解决方式分析:一,可以更换为同一型号的压簧,并对其进行压力测试,确保碳刷和集电环的压力一致。二,更换不符合发电机要求的碳刷,让碳刷的长度保持在新碳刷长度的2/3处,但碳刷的每次更换不能大于1/5。三,要研磨发电机的新碳刷,滑环表面与碳刷的接触面积要大于碳刷总面积的7/10,确保碳刷能够在允许范围内自由运动;四,检修人员要定期对发电机碳刷、滑环、压簧等设备的检查,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

二、电气设备的管理分析

(一)运用合理的设备故障检查维修措施。电气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主要有线路故障和常规性设备故障,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是线路短路、绝缘层劣化、导线松弛等。因此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检查维修人员需要从常规性检查入手,如线路之间连接是否灵敏、接触点是否完好,明确接触点并无问题时,可以运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如线路测试仪等。排除常规性故障后,再进行专业检查,层层深入,直到找到故障点,运用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故障问题。

(二)提升检修人员专业技能。电气设备故障检修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工作,检修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丰富的检修经验,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点,及时解决故障问题。因此,检修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高设备检修速度和检修效果。电力企业可以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丰富检修知识,了解新设备的检修技能,总结在检修中遇到的难题,分享和积累检修经验。在实际检修工作中,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设备故障,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确保电气设备的运行。此外,还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责任感和职业素养,防止出现检修上的失误。

(三)重视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电气设备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设备的分级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电气企业的设备管理质量,强化设备功能。结合工作系统中设备的复杂性、位置、维修难易程度、故障发生率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电气设备问题的检修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佳。在故障分级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设备的优劣标准、参照量、技术参数等评估其安全性能,分析出故障的发生频率以及设备检修的目标值,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结束语

电气设备是电厂运转的物质支撑,设备出现故障会影响到电厂的正常运行。文章分析了电气设备中经常出现的设备故障及解决措施,做好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频率,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水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其维护管理 篇4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水电事业取得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水电厂设备的使用, 其故障率也不断提高[1]。因此, 水电厂要定期对水电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降低相应的故障率。然而, 传统的水电厂设备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水电设备的维护要求, 需要采用现代的水电设备维护方法。本文以水电厂设备为研究对象, 分析现代化技术手段在设备检修和维护中的作用, 提高相应设备的管理水平。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水电厂机械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

水电厂正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发电设备, 不同设备需要不同的部件进行维护和更换。一般来说, 按照发电设备的功能划分, 可以分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两种。机械设备主要是指发电厂的发电机、调速器和水轮机等。机械设备的核心是机电系统, 构造比较复杂, 占地面积广, 需要大量的零件来维护其正常运行。水电厂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有很多, 主要为3种: (1) 机械质量不过关, 导致设备检修质量过低, 或者检修标准不完善, 使得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合理的检修; (2) 机械设备检修人员素质差, 检修技术水平偏低, 导致检修效果不明显; (3) 工作人员缺乏规范性的操作规范, 使其专业技术、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 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 检修质量低、检修人员素质差, 以及检修不规范等问题, 导致发电厂机械设备故障频发[2]。电气设备是机械设备的管理系统, 主要是实现发电系统的自动化。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可以有效地指示机械设备的故障位置, 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维护, 如图1所示。

2 检修水电厂机械设备的方法

2.1 预防性机械检修

机械设备长期使用, 必然会出现磨损和故障灯问题, 导致相应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为了避免机械故障导致发电厂不能正常运行, 应该做好预防性机械检修工作, 对其进行定时的、全面的检修。预防性机械检修的目的是为了让设备更好地运行, 避免出现较高的故障率, 达到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的目的。预防性机械检修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诸如, 工作周期、经济效应等, 然后采用现代化计算方法, 分析各种设备的参数和指标, 将故障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 水电厂要设置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监控, 并组织检修人员进行月检修、年大修。预防性机械检修可以及时发现受损零件, 以及潜在的机械故障, 有效保证水电厂的正常运行。另外, 预防性检修只是在零件要出现问题以后才进行更换, 避免了由于受损零件导致的其他机械问题, 间接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劳动力。预防性检修可以清楚地了解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 对机械设备各个组件的运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2 运行中的工作状态检修

水电厂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阶段为运行过程中, 所以状态维修是机械维修的必然环节。传统维修方式主要是停机维修, 这种维修方式影响水电厂的正常运行, 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是, 状态维修需要专业设备、专业人员, 所以维持条件比较高。状态维修可以在机械设备保持运行的状态下,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 对机械设备进行逐一排查, 了解相关零件的受损程度。另外, 状态维修可以清楚地知道受损元件的所在位置, 方面维修人员进行零件更换, 大大节约了受损机械的维修时间。

2.3 事后故障检修

事后故障检修主要是机械出现故障以后, 要进行改正性的维修。事后故障维修方法适合于电气设备显示故障以后的情况, 要针对整个系统进行逐一排查。由于整个机械设备停止工作, 或者已不能正常运转, 所以检修的精力和成本要远远高于事前预防性维修。同时, 事后故障维修的时间比较紧, 拖延一分钟就会影响水电厂一分钟的经济效应, 所以要求维修人员具有比较丰富的维修经验。另外, 事后维修需要专业人员进入机械设备内部, 而机械设备可能会出现突然启动的问题, 进而对维修人员造成生命威胁。因此, 相对于事前故障维修来说, 事后维修是发电厂停止运行以后, 不得不采取的维修方式。

3 水电厂机械设备检修维护和管理方案

3.1 利用FEMA法进行故障等级分析

FMEA法属于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其分析对象是机械故障的模式, 以及故障等级, 帮助水电厂确定机械设备的可靠性。FMEA法首先分析机械设备中的潜在故障模式, 确定其对整个设备产生的影响, 并按照相关标准对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3]。因此, FMEA法从技术层面上, 帮助水电厂消除机械故障造成的消极影响。水电厂机械设备中的每一个子结构组都非常清晰和明确, 所以可以利用现有的结构树, 对每个基本单元进行排列分析, 列出其失效模式和故障影响程度表。然而, 依据水电厂多年的记录数据, 对每一个零件发生的故障率进行计算, 确定总危害程度。其中, 部件故障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代表故障总危害程度, α代表故障发生频率, β代表故障影响率, t代表工作时间。

3.2 在机械设备进行大修前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 水电厂要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然后存入技术档案中, 以供日后查阅。运行情况记录包括:运行日志、故障率、事故率和缺陷率, 以及机械设备长期运行中的负荷、温度和压力等数值。技术档案包括:设备出厂时候的试验报告、预防性指导意见, 以及各项维修记录等。依据上述报告资料内容, 可以有效地发现机械设备维修重点, 以及维修过程中的注意问题。水电厂应该依据相应记录内容, 制定有效的机械维修计划和内容, 包括:维修人员安排、具体维修内容、维修进度, 以及特殊维修计划、现场安全防护。施工人员按照维修计划, 列出维修材料表, 并绘制具体的维修流程图。其中, 维修材料表包括:维修工具、备用工具、安全防护设备、维修材料, 以及拆卸设备处理措施等。采购部门依据维修人员给的维修材料表, 进行相关材料的购买, 直接采购的材料可以进行招标采购, 无法直接获得的材料, 需要由相应厂家委托生产。水电厂维修材料采购需要按时完成, 以此保证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按期完成, 否则就会影响其设备检修, 甚至造成水电厂瘫痪的问题。因此, 机械设备检修前的设备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水电厂相关设备是否能按时完成维修。

3.3 加强机械设备监管

机械设备随时都可以出现问题, 所以要派专人进行不断监控, 防止出现整个发电厂的运行瘫痪。机械设备监控要从制度、人员和设备3个方面进行, 相关人员要按时到岗, 并按照相关规范完成监督工作。同时, 水电厂要不断完善安全监督制度,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另外, 水电厂要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设备, 保证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监督人员要全面了解水电厂机械设备的整体情况, 形成书面的监督管理报告, 为管理人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所以, 监控管理人员要全面分析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 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消除, 避免重大机械事故的出现。同时, 水电厂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或者鼓励其参加各种相关座谈会, 以此加强各个水电厂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 提高水电厂机械的维修水平。水电厂不仅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还要组织监督检查小组, 定期进行工作检查,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监督检查小组的具体内容包括: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流程的规范性, 各个部门按照制度的执行程度, 以及违规操作、违纪行为的出现率等。总之, 监督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领导对机械维修的重视程度, 相关人员对规定的执行情况, 以及水电厂安全生产环境等。

4 结束语

水电厂是国家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水电设备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使得设备故障率持续增加。因此, 水电厂机械设备维护成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机械维护不同于电气维护, 需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处理, 即事前预防性检修、事中状态检修和事后故障检修灯。机械设备检修不仅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 还需要丰富的维修经验, 以及相关的制度规范。因此, 水电厂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而且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发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义, 陈英.谈水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管理问题[J].企业家天地 (中旬刊) , 2013 (7) :91~92.

[2]谢经鹏, 丁璐, 游涛, 等.水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管理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 2014 (9) :151.

发电厂设备技术台账管理标准 篇5

3.管理职能

3.1职能分工

3.1.1设备台账分四类;既设备台账,设备检修台账,设备备品备件台账,设备运行台账。生技分部督促设备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分类分级建立以上四类台账。

3.14生技部应建立台账有:主设备台账,主设备技术台账。

3.1.5检修部门应建立的台账有:主辅设备台账,主辅机设备检修台账,备品备件台账。

3.1.6运行部门应建立全厂设备运行台账和所辖设备的技术台账。

3.17经营部土建工程师应建立生产建筑物的结构检查,沉陷观察及建筑物的检修记录台账。

4.管理内容与要求

对水电厂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6

关键词:水电厂;设备;管理

作者简介:舒采伟(1974-),男,湖南溆浦人,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厂,工程师。(湖南沅陵419621)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90-02

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厂(以下简称“电厂”)于1978年建成投产,共安装4台100MW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400MW。由于设备运行30多年,设备老化问题严重,机组发生了转子磁极阻尼条损坏、转子中心体及排水环开裂等一系列重大缺陷,电厂安全生产局面一度陷入“两多一少”(主设备问题多、机组强迫停运次数多、发电量少)的艰难困境。通过对设备进行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创新,电厂解决了因主设备先天不足而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在水电厂设备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设备管理的主要做法

电厂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科学决策、推行点检、优化工序、技术革新、国产化改造、从严管理六个方面。

1.科学决策,安全、效益两不误

在应对投产初期的主设备重大隐患时,电厂当初面临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其一,是4台机组全停不发电,逐年、逐台对隐患机组进行维修。其二,是预防重大设备损坏事故,边发电、边维修。通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电厂确定了“以建立预案体系为保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国家投资损失”的工作思路,在制定“重点设备定点定修措施”和“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前提下,科学做出了“边发电、边维修”的决策。针对阻尼条损坏、转子裂纹、排水环裂纹等系列问题,采取定点人工监测、定期停机检查等一系列重点设备定点定修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了大量主设备缺陷,避免了设备事故,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发电效益。

2.推行点检制,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2009年,公司大力推进点检制管理,水电厂以此为契机,在设备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了点检制。

第一是建立点检制度体系。建立了包括组织体系、点检管理标准、点检技术标准、定修策略及各类支撑文件在内的点检制度体系。设备管理按照机械、电气2个专业分工。点检技术标准在“八定”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日、周、月点检工作卡和日、周、月点检路线,并以定期试验、维护标准、检修管理标准做补充。设备定修策略在按照预防检修、预知检修和事后检修进行设备A、B、C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发电设备检修导则》检修等级界定、技术监督周期及运行经验后,以表格形式制定。设备定修策略注重以“状态检修”为主,各辅助设备的检修以开展D级检修与定期检查保养为主,机组等主设备的检修,在满足技术监督周期要求的同时,计划检修与定修相结合,并对每个设备的检修进行三年的预安排。

第二是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推行点检制的初期,发现由于检测点列得过多过细、点检数据大而杂等原因,存在点检走过场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点检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对点检标准体系中的点检部位和点检项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选取其中能准确反映设备健康状况的关键点进行长期重点监控,并逐步建立点检监测数据库系统,以便于统计分析和观察变化趋势。目前已经结合设备健康状况开展调速系统漏油量、GIS微水含量与压力变化、排水环振动等10多个重点设备关键参数的运行趋势分析。通过对重点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运行趋势分析,较好地掌握了重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为机组运行工况的调整、机组检修计划的安排、检修项目的确定以及设备隐患的排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埋“地雷”抽查等形式,对点检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点检不到位、点检数据不真实、消缺不及时等现象及时进行考核,督促点检制的有效执行。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点检走过场的问题。

第三是注重设备缺陷管理的检查、监督与考核。将全厂所有设备的管理责任细分到每个岗位,要求设备缺陷处理不过夜,对不能立即处理的重大设备缺陷必须采取预控措施,进行挂牌督察处理;汛期坚持开展设备缺陷周分析,布置、落实防范措施;每月坚持开展设备运行分析,检查设备缺陷处理情况,总结设备缺陷分布规律,不断改进;将设备消缺率、非计划停运率等指标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畴,特别是对重大缺陷的处理实行重奖重罚、考核兑现。通过采取这些严格的管理措施,使设备缺陷得到及时消除,保证了设备健康水平。

第四是加强过程控制,提高设备检修质量。按机组检修级别,分类清理检修项目的W、H点,建立完整的W、H点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W、H点的关闭流程,点检员严格按标准进行现场签字验收。通过执行W、H点验收制,高质量地完成了水轮机轮毂解体大修、受油器解体检修、组合轴承局部解体检修、主轴密封衬套修补等一系列重大检修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设备检修质量。

第五是强化培训。人员素质是保证点检有效性的必要措施。针对点检制的推行,长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第二专业培训活动。电厂成立由厂领导任组长,部门负责人、综合部培训专责及分部培训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和第二专业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分部和个人绩效考评挂钩。通过强化培训,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为点检制的推行提供了人员保证;另一方面加快了新学员的成长,充实了后备技术力量。

通过点检制的推行,电厂各部门职责界限更加分明,设备日常维护更加到位,设备检修更加规范。实践证明点检制是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设备寿命,保证安全生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优化工序,提高检修工艺水平

为尽快消除主设备重大缺陷,采取不断优化检修工序,缩短维修周期的措施,集中解决主设备问题。2009年进行1#机磁极处理,厂家制定的维修工期为60天,电厂通过认真研究,自制专用工具,创造性将“拆尽重装”工序改进为“拆一装一”工序,有效解决了磁极更换过程中转子不平衡、盘车困难、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将处理一台机组的工期缩短到了20天。2001年至2009年,先后完成了4台机转子磁极临时处理和永久更换、4台转子中心体裂纹处理、4台机排水环裂纹处理等维修工作。

2008年1#机轮毂首次进行解体大修,对两道关键工序进行了优化。一是在导叶套筒的安装过程中,套筒磁力钻定位钻孔和定位攻丝是关键工序,怎么做得更好更快?经过反复研究,打破常规的钻孔方式,采用自制的定位钻孔工具,创新了“全定位攻钻法”,通过此道工序的改进,保证了攻钻的质量和同心度。二是采取受油器局部解体的全新施工方法,省掉了受油器与大轴延伸轴间隙调整的工序,至少节省7天工期。这两道关键工序的优化,不仅减轻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几率,保证了检修质量。

4.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高设备可靠性

为改善投产初期二次设备不可靠、机组非计划停运频繁发生的不良状况,采取到同类电厂、制造厂家、科研单位进行设备调研,征集合理化建议、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召开技术革新方案研讨会等措施,实施了大量技术革新项目。成功解决了机组辅机电源不可靠、机组自动化及保护元件误动作、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调速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设备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机组非计划停运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主轴密封衬套磨损严重问题,大胆采用高科技新型材料贝尔佐纳超级金属进行修补,修补后的主轴密封,其强度和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这种局部修补的新方法与整体更换衬套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既节省了人工,又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5.探索国产化改造工作,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电厂机组及其辅助设备都是进口设备,其关键备品备件的价格昂贵,有的甚至已经停产。为降低维护成本,采取多项措施实施国产化改造工作,一是组织人员考察国内生产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对进口关键备件进行测绘、试制,打通直购渠道。二是对于一般的易损易耗件、对材料无特殊要求的机加工配件以及外围、辅助系统的设备优先实施国产化,对材料特殊、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根据技术条件和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国产化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部分仪器仪表、自动化元件、机组同期装置、机组PT、CT、水轮机调速器、励磁变压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大幅度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6.从严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执行力

再好的设备管理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将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从严管理是提高设备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手段。电厂从严管理是指要求严、制度严、考核严。首先是树立和强化“严”的意识,强调“服从也是硬道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让员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从严管理的必要性,培养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其次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流程,努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用制度管人管事。三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违章下岗,严格考核。多年来,电厂在设备管理方面一直坚持从严管理的工作作风,为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设备管理的成效

多年的设备运行管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避免了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在主设备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系列重大设备隐患,截止到2011年9月24日,电厂连续安全运行3000天,没有发生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2.设备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提高:2004年为74.83%,2006年为94.5%,2010年为96%。

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大幅度下降:2004为24次,2006年为4次,2010年至今为0次。

三、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推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管模式的新形式下,电厂需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以达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汤晓华,邓正鹏,周德平.水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实现[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3,27(2).

[2]黄国祯.广州蓄能水電厂运行与管理的现代化[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2,26(1).

(责任编辑:刘辉)

电厂设备管理平台的建设 篇7

金湾公司现有2×60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其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主机均由上海电气集团供货,2台机组于2007年2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设备管理是发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发电企业来说,大多数发电企业都会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来满足各自的管理需要。同时设备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进化,从传统的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到目前国内很多电厂尝试采取的点检定修、状态检修的设备管理模式,而采用哪种设备管理模式最优、最合理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目前,很多电厂在设备管理中存在部分设备维修不足、部分设备维修过剩、点检项目针对性不强、点检周期不够合理、各种设备管理系统彼此独立、基础数据缺乏统一规划、设备相关信息分散等一系列问题。为主动实现更高的设备可靠性、更高的设备安全性及环保要求、更合理的维护成本、更规范的管理,以及融合各管理系统的设备信息,打造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金湾公司基于原有的资产管理系统Maximo、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SIS)、点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P6,打造的设备管理平台,以设备为核心,将设备相关信息集中管理、分析,使设备的维护策略最优化,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1 设备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设备管理平台总体设计分为4层:设备数据层、设备分析层、策略执行管理层、设备管理分析层。设备管理平台包含主要模块有设备台账、设备状态分析、设备维护策略管理、巡点检管理、大小修项目管理、资产管理(Maximo)、费用管理、班组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2 设备管理平台实施

2.1 建立设备树

底层数据整理,根据管理需要整理位置树,定义设备。设备是连接各管理系统核心,所有设备相关的活动均以设备关联,设备信息主要在Maximo系统中维护,以Maximo系统的位置树为基础,按机组、系统划分,系统可分子系统,系统下面定义专业设备管理单元;以机械树为主干,热控、电气设备跟主设备,对于单独成树的电气开关、热控DCS等设备从便于分析管理出发,将系统中同一类的设备作为管理单元。同时专业设备管理单元定义时,应考虑是否方便大小修项目的分解、设备台账、文件包等信息的管理,建立起便于查找、维护的设备树状结构。

2.2 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

设备台账主要包括设备的技术规范、相关备品、定检记录、日常缺陷记录、大小修记录、设备异动、技术文件等信息。以Maximo系统的设备为基础,设备管理的相关活动均在系统流转,通过管理需求设计底层基础数据字段信息,实现设备的检修记录、设备异动、备件更换等数据自动归集到设备台账中,保证设备台账的完整性和减少重复的手工录入工作。通过细化Mamimo系统中的设备信息字段,实现按位置、部门、设备敏感度等多种方式查询设备,最大程度地方便开展设备管理。设备树如图2所示。

2.3 建立设备状态分析平台

通过Maximo系统、点检系统、SIS系统接口,以设备为核心,从各系统中抽取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设备检修记录、备件更换记录、技术规范、点检记录、实时参数等信息,在设备状态分析平台集中展示出来,大大方便了设备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维修历史及状态信息,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修正设备的维护策略,对于重要设备定期形成分析报告。

2.4 设备维护策略优化

设备管理成效主要体现在设备维护策略的合理性上,合理的维护策略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控制合理的维护成本。在通过定期的设备状态分析来修正维护策略的同时,还引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理念来优化设备维护策略,通过RCM分析设备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模式、故障影响,以及采取合适的任务预防或降低其后果,最终来优化设备的维护策略,同时,根据设备故障的影响来识别关键敏感设备,将设备分为A,B,C级,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2.5 设备维护策略实施管理精细化

首先通过建立针对单个设备的维护策略任务库,根据设备维护策略任务的频率,将任务分解到Maximo系统的定检工单、点检系统任务、大小修项目、运行巡检任务、定期试验等系统中。系统按照频度自动触发任务工单。

其次,通过任务过程管理精细化,将检修任务分解到设备,所需人工、物料关联到设备,检修文件包对应到设备,检修进度通过文件包工序跟踪,工作票的安全隔离必须从标准票库中调用,并且检修设备、检修任务必须一一对应等方式实现检修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管理,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规范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最终使设备维护策略得到有效实施。

2.6 设备管理效果分析

通过对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对标管理、成本统计报表、设备消缺报表、重复性缺陷报表、任务完成情况等考核指标反映出设备管理成效。定期对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较大偏差的指标进行分析修正维护策略或修正策略任务的实施方式。持续改进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完成设备管理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ion)。

3 结语

通过建设设备管理平台,将彼此独立的各种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备相关的信息在设备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形成了以设备为核心,将各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设备信息集中展示分析,优化设备的维护策略,并将设备维护策略分解到各生产管理系统中,形成一个信息自动归集、任务自动反馈的智能化设备管理平台,使金湾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得到稳步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台帐、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科学的设备管理平台、规范的设备管理体系,使设备的维修周期更合理,延长设备寿命周期,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确保了机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邱仕义.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贺小明.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余热电厂加强设备管理新思路 篇8

1. 专责管理设备现场

首先, 把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具体措施落实到人, 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纳入厂推出的个人绩效量化考核。同时, 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对设备现场管理的职责,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要求设备副主任对设备的管理、正确使用、检修、消除设备隐患负领导责任。厂技术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包括润滑和卫生) 及防止跑冒滴漏和设备点、巡检 (重点、关键设备) 负管理责任。厂一把手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领导责任。对操作人员明确设备操作、维护和设备巡检、交接责任。其次, 设备现场管理实行专业服务承诺制, 要求专业人员“四到现场”, 即设备管理到现场、设备检查到现场、设备工作协调到现场、设备问题处理到现场。如化水班针对除盐水水质超标频繁的问题, 对制水工实行现场24h专业承诺服务, 逐渐杜绝了水质超标现象, 确保了锅炉等设备的安全运行。

2. 规范管理设备现场

余热电厂根据长期的设备管理经验, 结合公司5S活动的开展, 对设备现场管理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对现场设备做到“五懂、四会、三好”, 即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工艺、懂用途, 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 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严格执行设备的“五项纪律”, 即实行定人定机, 凭操作证操作设备;经常保持设备整洁, 按规定加 (换) 油, 保证合理润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管好设备附件和工具, 不损坏、不丢失;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 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对设备现场巡检要遵循定人 (定点检人) 、定时 (定点检时间) 、定点 (规定的检查点) 、定项 (规定的检查项目) 、定标 (规定的点检标准) 这五定以及“听、摸、闻、查、看”五字现场巡检法, 在巡检过程中要求携带“三件宝”, 即扳手、抹布和听针, 设备运行必须做到“四不准”, 即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确保设备现场“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 即场地平整, 门窗玻璃净、四周墙壁净, 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 无垃圾、无杂物、无废料、无闲散器材, 保温油漆不缺、螺栓手轮不缺、门窗玻璃不缺、灯泡灯罩不缺、地沟盖板不缺。

3. 动态管理设备运行

设备运行管理是指由操作工人在设备运行中进行的设备管理。设备一旦投入生产, 操作工人就显示出其在设备运行中的主体地位, 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和缺陷, 给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 使设备在可控状态下运行。

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管理 篇9

1设备故障预防和排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电厂输出电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对电压的要求也比较高。电厂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保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是电厂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电厂电气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厂的供电效率。目前,在实际供电过程中发现,因为电厂供电设备故障引起的供电问题很多,为了保证社会生产和电厂的经济效益,加强对电厂电气设备故障的预防和排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分析

2.1碳刷冒火问题

作为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之一,造成发电机碳刷冒火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为发电机存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问题,无法保证在同一级滑环每个碳刷上产生的电流缺乏均匀性和平衡性,最终导致部分碳刷出现火花。此外,某些电厂内使用的发电机碳刷存在质量问题,碳刷型号不符规格;碳刷研磨不良,碳刷接触面积过小;在发电过程中,因为碳刷长期使用导致磨损,碳刷边缘脱落,使集电环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再加上刷架和刷盒上积垢过多,碳刷无法在刷握内自由活动等。这些问题都会有一定程度上使得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出现火花或火环。如果冒火现象处理不及时,将会直接威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并导致发电机紧急停机。紧急停机不但严重危害发电机的使用寿命,会还直接影响企业的连续工作。

2.2绝缘层失效而出现短路问题

在电厂日常运行的过程中,部分绝缘层多多少少会因设备老化、磨损和受潮、设备缺乏维修等出现导线绝缘层破损甚至脱落的情况。如果检修人员不重视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或不及时更新设备,不注重保持电厂工作环境的干燥和卫生,经过长期的使用,就会使绝缘层发生严重损害,进而发生短路的问题。

2.3导线温度过高,导致导线故障

在电气设备运行使用的过程中,电厂供电量大、电压高。通常情况下,导线温度的高负荷运转会导致温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导线的电阻值,造成电池损耗,使导线电阻值进一步增大,形成温度过高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线路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甚至燃烧。究其原因,主要是电线直径过小导线其不能承受过于集中的电流,而长期高负荷运转最终导致导线温度过高。另外,电气设备选用不当,设备型号与实际供电量不匹配。当供电量超过电气设备规定的容量时,就会因为导线温度过高而引发故障。

3电厂电气设备的故障处理措施

3.1碳刷冒火问题处理措施

要想有效解决问题,就要加大检修力度,加快检修频率,及时更换不符合规定的环碳刷。在使用新的环碳刷前,需经过打磨,保证新的环碳刷与滑环的接触面积占环碳刷整体表面积的60%左右,同时,要确保环碳刷的光滑度,及时清理刷握日常积垢,使碳刷在刷握中和允许接触的范围内能够自由活动,进而降低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防止冒火的情况发生。另外,要加大对检修人员的管理力度,要求检修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逐步检修发电机环碳刷、滑环、压簧等零件,检查刷架的摆放位置,清洁刷握积垢等,确保其性能和质量,从而使发电机能够正常工作。碳刷冒火的详细原因和消除方法如表1所示。

3.2绝缘层失效而出现短路问题的处理措施

电厂应做好防腐、防潮等工作,在安装设备和布置线路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导线磨损。同时,要做好日常检修工作,及时更换绝缘层磨损甚至脱落的导线。

3.3导线温度过高的处理措施

电厂需选用安全、有效的保护装置和信号装置,当导线温度过高时,这些装置可准确、及时地切断有故障的线路,并发出警报,及时反馈给监控中心。同时,要选用匹配供电量的电气设备,避免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

4合理化建议

4.1提升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检修人员需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检修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将电厂因电气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鉴于此,必须加强对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所在岗位的重要性,改变工作态度。另外,还应制订严格的追责制度,使检修人员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和发生问题时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提高其责任心和问题防范意识。

4.2采取分级管理方式管理电气设备

将电气设备分级检修和管理划分为“设备的类型”和“系统的升级”两类,要求检修人员要根据不同故障和故障的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系统分级时,电厂管理人员基于电气设备在整个供电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到故障发生的频率和紧迫性,将电气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分组安排相应检修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检修。此外,电厂还需要分析重要系统和关键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数据、检修状况记录等,为以后的故障防范和设备检修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电厂可以有效预防电气设备故障问题。当发生故障时,可以规则、有序地进行处理检修,掌握排除故障的主动性。

4.3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灵活高效、分工明确的电气管理细则;建立管理中心站,分配各级检修人员的日常电气设备管理职责,责任到人,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制订合理的管理规范流程,从而改善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水平。

5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我国生产生活的需求,发电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先进电气设备被运用到电厂中来,这也增加了电厂日常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气设备的工作性能是保证电厂稳定发展、生产成本控制,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所以,加强电厂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定期检修,可以实现电厂运行的现代化,使社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杜育文.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的技术要点[J].自动化应用,2015(09):18-19,61.

[2]李阿利.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及处理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5(11):19-20.

[3]郭磊.考虑输电设备可靠性的电网风险分析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电厂设备检修动态管理系统的应用 篇10

当前, 随着电厂设备数量与种类的不断增多, 对其进行相应的检修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设备管理被发达国家定义为“将组织中的人和工作协调为一个工作整体的实践”。顾名思义, 它们将人在设备检修管理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看得非常重, 它们注重研究的就是人在检修管理中应该如何去协调工作以及提高质量和效率。基于这样的一种理念, 近年来, 它们在检修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仍然在某些地方存在不足, 例如检修管理过程就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我国在设备检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 从开始引进国外经验, 积累创新, 一直到有自己的机制、目标, 也一直在不断的完善进步。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使设备更好的工作, 保证良好的工作时间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计划, 采用相应的技术, 对设备的生命周期即从开始投入使用一直到最后损坏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纵观检修技术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经验等都将决定设备的检修机制, 进一步也将决定设备检修管理的方法和检修管理所采用的系统。检修机制的发展史如表1所示。

其中, 事后维修就是对发生事故后的事故设备所仅进行的检修管理, 这种检修管理机制相对比较简单。预防性计划检修机制则必须对全厂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在国外流行的检修机制就是状态检修机制, 时刻监控着设备的运行状态, 以便进行调整, 进行检修管理。相对而言, 可以明确目的, 节约资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就是加入了一个判断过程, 即需要先判断设备运行是否可靠, 然后在通过检修管理系统来分析决定是否检修。在我国所呈现的现状是普遍应用了状态检修机制, 但在该机制下的检修管理系统则显得不够成熟, 虽然近年来研究出了一些检修管理的方案, 但效果却不是很好, 因此在我国现在必须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研究检修管理系统。

1 系统设计

首先一个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先确定一个它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动态, 顾名思义就是实时而准确, 因此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 具体归纳如下:

1.1 将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技术想结合, 为电厂设备的检修提供一个信息平台, 并保证检修信息的与时俱进。

1.2 保证软件平台的开放性, 确保信息流程重组。

1.3 第一要务是需要保证安全性, 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以降低检修成本为目标。

1.4 调动电厂的知识资源, 将知识应用到电厂的管理当中, 为检修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1.5 在整个检修管理系统中, 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共享。

1.6 将企业门户系统, 例如DCS、SIS、MIS进行集成, 以确保检修管理的知识化与数字化。

明确了一个检修管理系统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接下来就要完成一个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当前有基于两种平台的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 一种是基于.Net平台电厂检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还有一种是基于J2EE平台电厂检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1]。两种平台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前一种使得Internet环境下的应用开发程序变得简单, 从而也简化了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另一种是基于Internet上的Web技术特征加以设计开发的。在该平台下, 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装配和部署都是通过组件的方式来完成的。这样的话, 它就能够实现将商务设计逻辑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离出来, 从而也就能够更好的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商务逻辑需求, 这样也可以使得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及使用更加的方便。

本文所采用的是后一种即J2EE平台, 并结合国外正在研究的SOA技术来加以设计开发的, 具体过程不在这里一一论述, 所设计的检修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图中, 检修计划管理指的是检修过程中的工作、计划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该系统中, 检修管理的各个功能模块都被整合到了一起, 这样使得以后系统的升级以及信息的更新将会方便很多。同时, 由于该构架是由SOA设计而成, 其本身也是一个服务, 有利于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立, 也有利于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该系统的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电厂检修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检修前、检修中、检修后四个阶段。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的检修系统的功能子系统分别被命名为:检修计划、检修策划、检修实施以及检修总结。如图3所示。

下面将对这四个功能模块加以介绍:

(1) 检修计划:主要包括未来1到3年的检修计划编制, 检修计划编制主要用于对检修计划内容的定义, 主要内容有检修计划的名称、检修项目的等级、计划编制的时间、检修项目开展的时间以及项目所处的阶段等。其中检修项目是整个检修管理系统的核心, 也是所有业务的根本出发点。

(2) 检修策划:主要包括在该阶段各部门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当然它需要根据具体电厂的电厂检修项目计划任务书所给定的内容章节并结合相关检修管理手册的规定做具体安排。一般来说主要内容有组织的结构和职责维护、检修目标的维护、管理制度的维护等。

(3) 检修实施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检修日报的登记, 监理日报的登记、设备异动报告的登记、监理日报登记等。它的目的主要是对基础员工进行日常工作记录, 还有就是方便管理人员了解检修管理的进度, 如果出现问题, 好及时进行调控。当然最重要的是使全部工作人员共享工作信息, 方便各专业小组进行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完成质量。

(4) 检修总结:这个阶段主要是做一些后期工作, 包括检修项目完成情况的登记, 以及对资料整理归档。

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为了保证一切均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我们还需要引入PDCA的管理理念, 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的逐步完善, 提高系统的使用价值。

2 应用成效及回报

本文以某火电厂的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 按照上述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开发, 经过了近3个月的测试表明, 该系统取得了明显的投资回报, 现归纳总结如下:

(1) 通过动态的检修管理, 能够更好的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如果某设备出现故障, 方便及时作出调整, 对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有了很大提高。

(2) 强化了设备台账的核心价值, 充分发挥了设备台账的信息共享的功能, 保障了设备检修信息的完整无误, 不但提高了安全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避免了少检与过检的发生。

(3) 对定额有了定制, 使的检修计划有了参考依据, 降低了检修成本。

(4) 可以监控发电机组运转时的数据, 如若偏离正常运行状态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提高了机组的使用寿命。

(5) 更加重视了平时维护的作用, 通过定期检修等措施来缩小设备发生事故的频率, 也杜绝了事后消缺, 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也降低了维护设备所需要的费用。

(6) 定时对检修成本进行计算, 方便对资金进行管理, 对企业经营也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随着电厂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多, 电厂设备的检修管理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本文先在简要总结了国内外检修管理研究的现状之后, 介绍了检修机制的发展史, 进一步详细介绍了一个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步骤, 并对各个功能模块简要加以概括。通过最后的上线测试证明了本文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可取的。虽然状态检修体制在我国发展已比较完善, 但研究出一套符合状态研究体质的检修管理系统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是现阶段电力企业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国民, 宋雨, 周庆杰, 屈国际.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分析[J].电力信息化, 2012 (1) .

上一篇:个性化护理工作下一篇:广播电视台的互联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