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贫困带

2024-07-08

环首都贫困带(精选四篇)

环首都贫困带 篇1

1.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是区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据河北经济年鉴显示, 2013年河北省的教育总支出为4 779 069元, 22个贫困县合计教育经费投入为371 661元, 远低于河北省。各贫困县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其政策指标不同, 导致教育经费投入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有了明显的差异, 例如, 平泉县的教育经费支出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3.58%, 而22个贫困县中, 教育经费投入最低的崇礼县其教育经费投入仅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2.28%。经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 教育经费投入的提高不仅需要使教育经费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增大, 使经费投入更多的倾向于教育投入, 还需要增加总的财政预算支出, 才能切实的提高人均教育支出。

2. 中小学生师比。

中小学生师比是区域师资力量的重要标志, 也是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如图1所示, 保定市贫困5县的小学和中学师资力量均较差, 廊坊市贫困6县的小学师资力量较低而中学师资力量较高, 整体水平一般, 张家口市的11个贫困县整体师资水平较高, 造成则中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地人口数量有关。2005年之后, 各地区中小学生师比均衡分布在15左右, 表明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升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3. 平均受教育年限。

2000年22个贫困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不大, 均匀分布在7年左右, 2010年22个贫困县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比2000年高, 约为8.5年, 表明整体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质量有了提高, 而且各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缩小, 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但总体上平均教育年限仍为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有所缩小但仍未消除。

二、人口素质状况

1. 文盲率。

即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数据显示, 2000年22个贫困县的文盲率分布差异不大, 其中较高的有涞水县和围场县, 其余各县分布在10%~12%之间, 以张家口市11个县的文盲率处于较高水平, 这种现象与该市受教育程度相关。而在2010年22个贫困县的文盲率中, 尤其以张家口市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和赤城县处于较高的水平, 文盲率为12%左右, 其余各县文盲率维持在2%~6%之间, 与2000年相比, 文盲率较大幅度下降, 表明教育水平提高, 受教育人数比重增大。总体水平上, 男性文盲率低于女性, 主要因为教育欠发达地区落后的传统观念。

2. 人才密度与人才资源总量。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值,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总量=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平均质量。人才密度是指人力资源占人口数量的比重。统计显示, 河北省的人才密度指数为11.51%, 环首都贫困带的人才密度均低于全省的人才密度, 表示当地的人力资源总量远低于人口数量, 但人才密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紧邻北京和天津的地理位置造成对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虹吸作用, 大量的高素质水平劳动力流入北京和天津等发达地区。

三、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 22个贫困县的受教育程度很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 教育资源有限, 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青壮劳动力减少, 导致贫困县的人口素质难以提升, 这也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但综合2000年和2010年22个贫困县的受教育程度, 2010年总体受教育比重要比2000年高, 这表明时代在进步, 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开放式的变化, 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这也与国家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实施和对教育资源的重点投入密不可分。

摘要: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 能够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关系民族生存与发展。因而环首都贫困带22县的教育现状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究, 这将对研究该贫困带的贫困原因和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22个贫困县的教育状况及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环首都贫困带 篇2

袁 刚,张 旭,吴学飞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我国环首都地区仍存在一些贫困县和贫困村,这些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情况具有典型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环首都贫困县农民政治参与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并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县;农民政治参与;抽样调查

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党和政府及其自治组织决策过程的行为。农民政治参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影响村级组织和政府决策,使之反映自己的意志,从而维护和保障自己的权益。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英国开放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赫尔德考察各种民主的模式后指出,“当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许他们要求民主参与并把民主参与视作一种权利的时候,民主才是名副其实的民主。”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反映了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我们通过人户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河北省涞水县B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环首都周边地区部分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带(“环首都贫困带”)农民政治参与情况,并对该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理论归纳和总结,力求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一、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

B村位于北京西南,距离县城15公里,属丘陵地带。全村现有人口2 380人,耕地面积2 000亩,人均0.7亩。全村没有集体经济和集体财产。村民除中老年人在家务农外,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地打工。201 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 000元,低于全县3 783元的平均水平,属于贫困村。多年来,该村治安情况良好,很少发生打架斗殴或邻里纠纷。

B村现有村委会干部3人,全部为男性,2人为小学文化程度,1人为高中文化程度,村主任现年54岁;党支部成员3人,全部为男性,其中一人与村委会交叉任职,党支部书记现年64岁,小学文化程度。村民代表共有26人,其中党员10人,女性代表1人。

该村于2003年举行了第一届村委会选举,到我们今冬调查时已选举三届。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包括村委会选举在内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得到多数村民的认可,60%左右的群众愿意在没有误工补贴的情况下参加选举;50%以上的群众认为通过选举,能够把大家公认的人选选进村委会;约65%的村民认为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干部能够听取群众意见,认真为群众办事。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对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调查也发现,虽然该村村委会选举公正性、公平性能得到保证,没有出现过贿选现象,家族或亲戚因素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也较低,但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较低、集体经济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制度化参与渠道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村民在民主决策、村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参与度还不高,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村民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B村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对选举的积极性不高

在抽样调查的82名村民中,有33人参加了投票选举,占40%,其余的49人委托他人投票或未投票,占60%。委托投票虽然符合《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但未参加或委托投票的比例如此之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举结果的全面性,也反映出村民对于选举的积极性问题,很多村民对于谁当选持无所谓态度。同时,村民对选举的相关知识也了解甚少,在受访的82名村民中,有53人不清楚农村“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内容,占65%;有29人不清楚是否实行了公开计票,占35%。

(二)村民决策主体意识还未形成在B村的村务决策中,高达70%的受访村民不清楚具体决策办法和过程,多数村民认为既然选出了村委会,村里的事务就应该由村干部负责,自己可以置身事外,这说明村民对于自身作为主体参与民主决策的认识还相当模糊。此外,村民对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通过这两个会议来对涉及村民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决策。

(三)村民民主管理主体意识匮乏

从调查来看,村民对于如何参与村务管理、管理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管理等方面并不了解,也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和热情。(论文范文 )比如,在村民最应该关注的财务收支上,竟然有高达85%的受访者不知道村里的财务开支应该由谁来审批。有80%的村民不清楚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同时,村里对村民参与民主管理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程序和办法,作为保障村民行使管理权力的村民自治章程,只是由村委会拟定,没有提交村民大会研究讨论,许多村民并不知道章程的存在,因此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四)民主监督环节相对薄弱

由于B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加之在日常事务监督中村民没有经济利益可寻,所以村民在民主监督过程中缺乏动力。在受访的82名村民中,只有1人能够经常给村干部提意见或建议,9人偶尔提过,其余的72人从未给村干部提出过任何意见或建议。此外,村民对如何行使监督权力也不清楚,如90%以上的村民不清楚本村应该多长时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也不清楚如何对村里自有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进行监督。

三、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薄弱

B村由于没有集体经济,缺乏公共积累,再加上多年来没有得到上级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欠账严重。村内道路狭窄、崎岖,大部分没有实现硬化,雨水天气泥泞难行;村容村貌差,垃圾满地;村街规划乱

和村民代表三方交流日,并将其上升到制度的层面;让村民代表列席村、乡镇政府的有关会议,了解基层经济、政治发展方向和目标,村民代表回村后可以进行广泛宣传,这样有利于村民及时掌握反映社情民意及国家政策方面的信息,为他们发展经济、参与政治提供便捷。同时,注意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公民意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民的个体文化素质和政治参与关系密切,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现代政治学研究表明,“教育层级与参与程度成正比”。为此,一是要在农村浓厚学习科学文化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农民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为村民创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条件。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村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办公和教学条件;通过开展夜校、举办培训和讲座、利用喇叭广播、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广大村民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素质。三是要教育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其现代公民意识。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来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让公民认识到自己在村务管理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村委会举办相关讲座,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农民塑造新的政治意识和观念,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村民自治。另一方面,可通过表彰、奖励等手段,提升公民理性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强化公民的公共意识,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来维护和促进自身利益。

(四)加强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探索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今年全国多数地区将完成新一轮村委会换届工作,为推动这样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强对村委会选举、村务管理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一方面,县、乡领导班子要周密部署,可通过专项巡视、抽调干部蹲点指导、设立换届举报电话、进行换届风气测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支持探索司法介入、设立选举监督小组或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委会选举工作、村务重要决策的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上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尊重选举的结果,充分尊重选民的意愿,不能对合法的选举加以干涉,对选举结果加以更改。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干部下基层活动,各乡镇要充分利用下乡干部的力量,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等工作加以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探索建立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环首都贫困带 篇3

一、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还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2.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能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要以土地适当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二、加快丰宁县城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县域面积8765平方公里,辖9镇17乡,309个行政村,2011年总人口40万人。地貌由西北向东南递降,形成坝上高原、坝缘山地、冀北山地3牤

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境内发源有潮河、滦河、牛河、汤河、天河5条河流,是供北京、津唐等地区用水的水源地。认真分析丰宁城镇化发展条件,具有“四大优势”。

优势之一:自然资源丰富。丰宁具有环首都各县最大的国土面积,建设用地相对充裕,水资源总量5.3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93万千瓦,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钼矿储量占全国5%,奶、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优势之二:人文底蕴深厚。丰宁历史悠久,亿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了“热河生物群”,“华美金凤鸟”的发现改写了世界鸟类起源史,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生息繁衍;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设立丰宁县,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满族自治县。丰宁的文化厚重,是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故里,满族传统文化浓郁,滕氏布糊画、丰宁剪纸等艺术异彩纷呈,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优势之三:生态环境优良。丰宁是首都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46.2%,主要地表水体基本为Ⅱ类水质,坝上草原是京北第一大草原,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丰富,是天然氧吧。

优势之四:政策优势突出。丰宁既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又是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特区,可享受优惠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享受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和工商行政管理服务。

三、加快丰宁县城及小城镇建设的重大举措

2012年召开的七届县人大、政协会议,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总体目标,以持续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为追求,突出“跨越发展、绿色崛起”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旅游兴县、文化活县”四大战略,沿着打造承德交通次枢纽、山水园林中等城市、绿色产业聚集发展先导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际旅游名县五大定位,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绿色有机农业、清洁能源、稀贵金属、商贸物流五大主导产业,紧密围绕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两大目标,加快建设生态丰宁、富裕丰宁、文化丰宁、和谐丰宁。

明确今后五年城镇化建设目标是:县城扩容至中等城市规模,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5万人以上;山水园林特色凸显,公园、水系、广场建设升级,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城市功能更加完备,路网结构合理,公共服务健全,集中供热供气率达到85%,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90%。园区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和居民就业的有力支撑,对北京、内蒙和张承周边县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吸附效应,在环首都城市群中占据重要位置。大滩旅游风情小镇、凤山历史文化名镇和胡麻营、黑山嘴等特色经济强乡强镇的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实现城乡发展空间同谋划、基础设施同建设、资源要素同配置、发展成果共分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5%。

一是加快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和小城镇步伐。以发展县城为主导,按照“一主两副,三区四轴”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进行规划,一主即丰宁县城;两副分别为大滩镇和凤山镇;三区分别指西北部生态产业区:包括大滩镇、窟窿山镇、四岔口镇和外沟门镇,中部综合经济产业区:包括黄旗镇、大阁镇、汤河镇,东南部工贸旅游产业区:包括黑山嘴镇、凤山镇和西官营镇;四轴包括对接北京的双通道、联系承德的东向通道,联系内蒙古的北向通道。近期抓好全县城镇的总规、详规、控规修编,狠抓规划落实。

二是启动县城新城建设。通过新城建设,着力改变城市功能不全、承载力差、低水平发展现状,满足居民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购物休闲的新需求,以大规模商住开发实现房价合理回归。引进大集团、大公司进行筹融资收购储备土地,统一实施路网、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住宅新区。本着新城建成后居民生活休闲更加便利的原则,合理摆布商业网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先期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北新区地下管网工程,积极推进五星级酒店和影视基地建设。

三是推进旧城改造。在符合县城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抓好旧城改造与提升工程,坚持“区域开发、连片建设,成熟一片、推动一片”,杜绝违规无序开发。实施好投资1.3亿元的集中供热二期续建工程。谋划推进九龙山公园提升、东山公园建设和潮河橡胶坝群、引水入城西延等工程,扩大城区绿化面 积,保护好绿化和景观建设成果。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抓好城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下大力整治环境卫生,规范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实施集数字城管、天网工程、应急处突等为一体的数字丰宁工程。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指导性建议

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重点中心镇要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县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制做一批经济实用,新颖美观的设计图纸,以成本价提供给建房户。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县里应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环首都贫困带 篇4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理论

(一)贫困带范围的界定

环首都经济圈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并把这个地域范围向四周延展,以市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将毗邻北京的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和唐山市包涵其中的这部分地区。

在明确了环首都经济圈范围后,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就是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首都经济圈范围内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共二十二个,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保定三市,这二十二个县集中连片分布在冀西北呈带状环绕北京周边,即为本文所指的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9年提出一个权威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实际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形成。

二、贫困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贫困分布普遍化

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共包含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2个,占全省贫困县总数的41%。根据2014年河北省各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可知,贫困带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值(博野县11%)也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和河北省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7.2%和8.5%。由此可以看出该地区贫困普遍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二)发展水平低差距大

据2013年河北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人均GDP为210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9元,财政收入平均值2522元。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22个县分布在张家口市、承德市和保定市。这三个市都属于河北省范围内,通过和河北省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直观呈现出贫困带发展水平处于非常落后状态的客观情况。河北省人均GDP为38651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9102元,财政收入平均值4996元。贫困带人均GDP明显低于河北省人均GDP水平,贫困带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平均值仅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省财政收入平均值的一半,可见两者差距之大。

三、贫困带致贫原因

首先是由于贫困带地区开放开发晚等历史因素引起的。此地区紧邻我国首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等多方面原因,开放开发比其他地区晚很长时间。基础设施简陋,政策管制严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发展的脚步。

其次是自然因素。贫困带虽然处于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如今只有少部分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多仍深埋地下,并未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力量。贫困带地处燕山-太行山腹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最后是体制和经济因素。贫困带紧邻京津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京津发展的后盾保障,基于维持良好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国家对贫困带实行严格限制开发的政策,再加上贫困带地区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匮乏,客观上不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四、贫困带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一)人口要素分析

贫困带人口稀少,从贫困带的人口集中系数和人口不均衡指数可以看出贫困带人口稀少的特征,加上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迁移流动,对贫困带的人口结构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贫困带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文盲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人口受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但与全省县域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要实现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可支撑本地区持续发展的人口体系。针对本地区人口分散,劳动力匮乏的人口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例如优化布局,就是按照人口和产业集聚趋势对县域镇村体系进行的空间结构调整,即引导人口集中又加快了城镇建设。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带动社会向更高的社会模式发展,以实现最后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贫困带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文章之前提到过由于贫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并未对该地区进行大量的开发,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但也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保存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深埋于地下的财富需要人们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贫困带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和开垦导致植被资源破坏,土壤风化、沙化、碱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我认为贫困和环境破坏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贫困导致人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以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是人们不得已的现实之法。但是环境是支撑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又陷入贫困的境地。面对贫困带的环境现状,重建和恢复生态环境对改善脱贫,增强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要素分析

贫困带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增长乏力。第一产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生产条件差,生产结构单一;第二产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但是没有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体滞后。对贫困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证经济发展在数量上的增加,还应注重质量的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贫困带的结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建立起经济繁荣的中心城镇。第二壮大产业基础,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武义青,张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80.

[2]张云,赵一强.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J].生态经济,2012(4):69.

[3]姜石良.河北省环首都地区与北京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11(9):89-91.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下一篇:模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