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因素评价

2024-07-21

综合因素评价(精选十篇)

综合因素评价 篇1

在我国对课程体系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 很少有自己的理论, 大部分是翻译国外的理论。这种翻译的理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缺憾。第一, 翻译者对这些理论的理解程度, 直接影响了理论本身的质量。第二, 国外的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有它自身的应用范围和环境, 转介到我国这个环境里能否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是否应对这个理论进行内化处理?应该如何内化处理?需要创造哪些条件, 作些什么准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 不断改进。

本文在已有的课程体系评价理论的基础上, 以价值链流程分析寻找教育评价者在课程体系评价过程应遵循的路线, 沿着路线寻找、归纳、分类得到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关键因素。

一、因素寻找方法

课程体系评价所涉及的因素相当广泛, 各因素对课程体系的影响角度、时间、程度、过程都不同, 它们相互交叉联系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因素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对课程体系的影响角度可以划分为:需求影响因素、供给影响因素、竞争因素、风险因素等;根据因素作用的范围可以划分为:宏观背景因素、现实客观因素、微观项目因素三类;根据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历史因素、当前因素和后期发展因素;根据对课程体系的作用的过程 (价值链流程) 可以分为:课程体系设立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因素、课程体系规划设计因素、课程体系的运行及反馈因素、效能及效益因素等。

本文选择系统工程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初选。其初选程序就是将评价指标体系的度量对象和度量目标化分成若干个不同组成部分或不同侧面或子系统, 并逐步细分, 形成各级子系统及功能模块, 直到每一个部分和侧面都可以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实现。这是构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讨论课程体系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时, 通常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体系的评价?它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为更好地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依据, 提高指标权重的精确度, 以课程体系评价的价值链流程作为寻找因素的过程, 找出教育管理者应遵循的技术路线, 按各关键点分别找出影响指标, 但由于部分指标会重复作用于各关键点, 因此, 尽可能选择教育管理者应遵循的各关键点作为影响因素, 重复作用的指标按对课程体系评价的影响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得到影响因素。按照这种方法选择指标, 评价者可以更容易比较指标得出较为接近事实的结论。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为了达到其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 依据价值链流程理论, 我们知道从新专业设立出发, 经过制定、实施和反馈三个阶段。制定阶段, 是指当一个新专业设立, 必须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上课形式等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制定。实施阶段, 是指将既定的方案具体实施, 其中将涉及到师资、课程内容、实验条件、上课环境、教学安排等具体内容。反馈阶段, 既指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式等方面的反馈, 也包括用人单位对学生动手能力、接受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等的反馈意见, 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接受课程内容的反馈等。

综上, 我们得到课程体系评价将涉及到的单位如下:学校、院系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称他们为课程体系评价的内部因素。

除此之外,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评价还包括社会环境、行业需求、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课程体系评价的价值链的构成

课程体系评价综合了教育评价学与教育心理学两个理论体系的特性, 涉及到的价值主体较多。分析课程体系评价的影响因素, 首先要分析在课程体系评价的价值链中所存在的价值主体。概括起来, 课程体系评价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教育实践者 (教师、教育管理者) 、教育评价者, 在这个完整的价值链中, 三者参与了课程体系评价的价值创造, 这种价值最终通过教育评价者的评价活动得以实现。

学生:课程体系评价的直接作用的客体对象。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学生, 改变了以往以教育管理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需求及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 因学施教。这也是现代教育学的与传统教育学说在客体对象上的根本性不同。

教育实践者:即包括两大部分, 首先是教师, 其直接作用的客体对象是学生, 其次为教育管理者, 其直接作用的客体对象为教师和学生, 更多作用于教师。但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而论, 都具有其共性特征, 所以, 统称为教育实践者。

教育评价者:指以第三方的身份, 根据公开、公平、科学的原则, 直接对教育的全过程 (包括课程体系) 进行评价的人。可以是专业教育评价机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其评价可以是结果评价, 也可以是过程评价。

学生、教育实践者、教育评价者这三者所有的价值活动均来自于需求, 需求创造了目的, 一旦没有需求, 所有的评价活动都无从谈起, 课程体系的评价需求来自于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 或如何实现或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在整个价值链中, 每个行为主体的利益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 本文主要从教育评价者的角度, 分析教育评价者与各价值主体之间的意识活动, 进行课程体系评价的关键因素分析。

三、因素整理分析

根据对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影响因素的寻找, 即把课程评价体系作为一个价值链, 其课程体系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为一个体系的设立, 任何课程体系的设计, 都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什么?即课程体系要达到什么功能要求。学生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归于课程体系的目标要素。二是为达到课程体系目标需要使用什么课程资源、怎样使这些资源有机组合起来?即课程体系结构问题。三是如何评价课程体系的功效?即解决效果评价问题。

一言以蔽之, 这也是作为一个系统建立的普遍原则与基础, 根据当事人中心评价模式的说法就是内在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方式向非线性思维方式的转化。

从课程体系内容上看, 要解决好德、智、体等各育的课程门类、课时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从课程范畴上看, 要解决《寻枪》并不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性格矛盾, 也不探讨人类情感与理智的二维背反, 把正义和邪恶, 错与对分得相当清楚, 用邪恶衬托正义, 强烈地表现出个人为集体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警察形象, 而这个形象也就是整个警察形象的缩影。影片意在弘扬正义, 舍己救人, 多为他人着想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七宗罪》是想说明作为渺小的人类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在情感, 理智, 邪恶这三个层面, 并没有哪个层面征服哪个层面, 它们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因素, 人们希望时时刻刻保持理智, 但情感会永远向反方向拉动理智, 当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时, 就激发出人性本“恶”。影片不是树立警察正义无谓的形象, 也不是描写杀戮和恐怖, 而只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人类面对现实的无奈以及面对宿命时的无可奈何;在影片中沙曼塞警官说道:“在这里, 人们把冷漠当成一种美德。”影片通过沙曼塞之口想激发人们“轻功利, 薄算计”的审美精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人们道德价值缺失, 希望人们多一份对历史的内疚和反思。

6.其他方面的比较

在这两部影片中还有一些细小的差异, 但也能体现出文化的差异。《七宗罪》中警察上司和两位警察说话是一种商量和建议的口吻, 如果两位警察不同意上司的观点可以直接驳斥;而《寻枪》中上司是一种怒斥和下命令的口吻, 下属警察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敬和反驳的神情。这就表现出西方人自由平等的社会理念和中国对等级制度的在意和重视。《七宗罪》中有一个细节就是米尔斯的妻子单独和沙曼塞谈话, 但是却不告诉米尔斯, 这也体现出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感受。这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发生也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例如, 《寻枪》中马山单独和一个女的见面就被妻子认为是搞婚外恋, 对马山而言, 没有个人空间也没有保留个人隐私的权力。这正恰恰体现了中国对家庭的重视, 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任何个人隐私,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 其实还是集体意义上的人要重于个体意义上的人。当个人与集体发生冲突时, 个体要无条件地服从集体, 这是中国文化中亘古不变的人生信条。

三、结束语

综合因素评价 篇2

本文在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的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评判,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最大因素,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

作 者:王良印 宋淑艳 作者单位:王良印(沈阳化工学院,信息分院,辽宁,沈阳,110168)

宋淑艳(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几个因素 篇3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当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遇到的障碍首先是思想认识定位、教育观念陈旧、思维单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一些同志,包括不少领导同志,口头上也讲素质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应试教育那一套。片面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名义上是搞新课程改革,实际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的唯恐学生考试成绩差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或者因此而丢了“乌纱帽”,信奉的仍然是“不管上级怎么强调,我还是我的那一套,只要学生成绩好,榜上有名,荣誉自然跟上”。这样即使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二、传统招生考试办法的影响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虽然有很大的改革,但基本上还是沿用过去文化考试的老办法。虽然有些学校改变了初中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探索试行“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升学办法,但只是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报考重点学校的一种资格或者是参考项,综合素质评价其实还是形同虚设。有些学校和教师仍把课程分为“主课(科)”与“副课(科)”,还有部分学校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或者“快班”、“慢班”。对考试科目,学校、教师、学生都很重视,非考试科目则课程开设不全,或明开实不开,流于形式,教师持应付态度,学生抱蒙混思想。而考题又往往存在偏、难、怪现象,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使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变一张试卷定高低,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办法。

三、评价制度的影响

历年来,上级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般是看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校,统考成绩如何;学校评价教师也是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并进行奖惩。这种评价办法严重挫伤了教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机构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力求做到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四、用人制度的制约

目前,在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善的形势下,不少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在就业招工时,一味要求高学历,而不考虑实际能力,致使好多无真才实学但高学历的“高学历、低能力”的人被用上了,一些学历低而有实际工作能力、有技术、有工作经验的人反而用不上。这种不良用人制度导致了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越演越烈,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遥相呼应,致使一些人为取得学历而弄虚作假,败坏了学风,这样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改革用人制度,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风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确定等级比例不科学、欠合理,降低了评价效能。二是操作不规范、不切合实际。有的学校面对教育行政部门拟定的方案,不知如何入手。有的学校在评价时,加重了家长与学生的负担。三是等级评定单纯与升学挂钩违背评价初衷,随意性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四是等级评定的副作用比较多。根据主观印象人为地把学生分成综合素质优劣的四个等级,对学生的心理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为此建议:一要建立科学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要具体,便于操作。二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与考试挂钩。三要规范操作,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

六、教师素质的问题

综合因素评价 篇4

一、教育教学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因其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具有重视过程、综合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所以很受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不少困难: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领导口头上讲素质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应试教育那一套, 致使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流于形式; 二是传统招生考试办法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三是受评价制度的影响,无论是上级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 都是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定奖惩,严重挫伤教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四是社会用人制度制约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五是教师本身有抵触情绪,不利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六是综合素质评价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

1.研 究的目的

通过开展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可以理顺不协调的关系,绕开不利因素,克服实施中存在的困难,有效解决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转变教育观念,逐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改革用人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和责任感,不断探索和创新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模式。

2.研究的意义

开展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有利于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切实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变革考试评价制度,有效遏制择校现象,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教育的公平、公正;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整体工作, 促进学校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挥自身优势,自身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研 究的价值

开展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不仅是实施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需要, 而且是顺利开展教育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需要, 更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会从根本上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是我们研究当前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寻求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途径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的措施

1.研究的对象

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及相关的理论与政策; 一些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部分班级或学生;部分学生家长。

2.研 究的内容

(1)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科学内涵。

(3)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细化、指标的权重与等级标准的界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日常操作模式。

(4)丰富、创新、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

3.研 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了解一些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数据和一手材料。

(2)个案研究法 :选择部分班级或学生为研究对象 ,为课题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和数据,有利于追根溯源,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及纵向比较的研究,分析、论证、总结规律。

(4)观察研究法 :在自然状态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考查,以揭示本质性的规律。

(5)文献法 :学习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教育专家的有关论著及报刊上刊登的相关经验型文章,提高认识,指导课题研究。

(6)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以课题研究为基础 ,及时将研究所获提炼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4.课题研究的计划步骤

(1) 研究准备阶段 :2013年9月 , 课题酝酿、论证 , 设计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所研究的课题,5月提交申报,等待审批。

(2)研究实施阶段 :2013年10月—2014年11月 , 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首先,学习领会研究教育部关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河北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文件;制订实施方案,课题开题论证。其次,参加省市有关的课题培训,参加有关课题研究内容的研讨会,提高研究能力;组织课题研究经验现场会,听取专家讲座和进行课题经验交流。同时,定期和不定期调查了解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结合学校、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实事求是地对实验班学生实施评价,积累资料,收集实验数据,验证效果,并不断完善有关评价办法。

(3)研究总结阶段和交流推广成果阶段 :2014年12月 , 整理实验材料,汇总分析实验数据,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在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发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推广、交流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预期要取得的成果

广泛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并发表专题论文。通过开展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理顺不协调的关系,绕开不利因素,克服实施中存在的困难,有效解决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转变教育观念,逐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改革用人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和责任感,不断探索和创新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模式。

摘要:针对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作者开展了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首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然后就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及课题研究的计划步骤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就课题研究预期成果进行了概述。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篇5

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初中生xx大赛x等奖。在初中期间我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初x暑假到xx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由于晚上学习较迟睡,早晨上课有时迟到。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

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3)

我是xx中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性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我的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操作技能强。是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大学旅程的莘莘学子,我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成功。

初中三年来,思考、书籍和社会实践使我不断走向成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人际关系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更,造就了我日趋成熟的思想,培养了我务实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思想方面:我积极上进,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在社会工作方面:我历任班长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业余方面:我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个性特长,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活跃在校内的各种文艺舞台上。此外,擅长打排球等各种球类,担任过长时间的排球队长,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4)

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

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每天坚持锻炼,正确面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一定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5)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关于党知识的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6)

时光流逝,丰富多彩的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里程,它将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

我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热爱蒸蒸日上、迈着改革步伐前进的社会主义祖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积极参加学习小组,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班长,我能以身

作则,严于律己,在同学中树立了好榜样,并能团结好班委,处理好班级的一切事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高二年我们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班级而自豪。三年来,我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xxxx年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高三年被评为校三好生。

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学习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习效率高。三年来学习成绩优异,半期考、期考等重大考试均居年段第一。在学科竞赛中也多次获奖,高一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市三等奖;高二年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厦门赛区表扬奖,高三年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体锻达标擅打篮球。

通过高中三年生活的锤炼。在德智体方面,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逐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但我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锻虽然达标,但还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成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7)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8)

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性发展过程我在学校特别喜欢踢足球,所以我们每周3都和学校的老师比赛,在比赛中虽然我们从来都没有胜利过,但是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

在踢足球的过程中我和同学建立的很好的默契,和老师也建立的很好的师生友谊个性发展特长与成果展示本人个性良好,缺乏特长,所以在今后要提高自己学科方面的特长、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和艺术方面的特长等;争取做到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9)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

时间转瞬即逝,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下期的学生了,回顾五年,我在各方面都受益匪浅:自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和父母就教导我们都应该争当“新三好学生”。所以,我处处按照“新三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在老师的辛勤培育和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加之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五年来我在各方面终于不负众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行为道德上。我认识到个人形象代表班级形象的道理,处处为班级着想。因此,我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品行优良,尽力做好同学们的榜样,并立志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热电企业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篇6

关键词 热电企业 能源消耗 能源因素识别 因素评价

引言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据BP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3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0.3%。而中国2010年GDP总量为397983亿元人民币,虽居世界第二,但单位GDP能耗却是美国的2.7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较大比例,因此现阶段对工业企业进行能源管理意义重大,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是能源管理的关键环节,运用能源管理体系对热电企业进行能源利用的全方位控制,不仅能够帮助热电企业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还能够减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一、热电企业能源因素识别的意义

通过对热电企业业务活动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可查找出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过程和环节,减少能源的无谓损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在识别的过程中,寻找节能机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工艺流程改进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等创新活动以降低能源强度,此外还可寻找可利用的余能余热,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损耗。

二、热电企业能源因素识别的步骤流程

确定能源因素识别范围—→依据标准对企业作业活动进行划分—→确定热电企业能源使用类型—→确定企业用能过程/环节/设备—→分析当前用能环节能源的利用或管理情况—→识别影响能源消耗,能源使用效率的可控的或可施加影响的因素—→确定能源因素。

三、能源因素识别的考虑因素及方法

3.1热电企业能源因素识别应考虑的因素

在热电企业中进行能源因素识别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且应当注意的是,某一能源因素可能由一个方面的原因构成,也可能由多方面原因构成。

(1)考虑热电企业当前的煤源选择及质量,从煤源价格、煤源稳定性、运输难度、煤源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另外着重分析当前质量的煤源在电能、热能生产过程中的燃用效率是否合理,是否造成更多的能源损耗。

(2)考虑热电企业用能设备的运作状态,首先考查当前的设备是否属于落后淘汰设备、极端影响能源使用效率,考虑更新或改进;若否,则从当前用能设备的生产效率,设备的维修状况等方面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

(3)考虑热电企业的能源配置是否合理,即煤炭的掺烧、配比比例是否合理。

(4)考虑热电企业当前的工艺技术、流程设置是否合理,采用的技术是否适当。

(5)考虑热电企业组织生产的状况,作业班次的轮换是否合理,各班次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等。

(6)考虑热电企业的能源管理现状:如输水管道、蒸汽管道、送风管道等是否出现滴漏、泄露的状况;煤炭存储控制的合理性或安全性。

(7)考虑热电企业余能回收状况。如余热、余压是否回收,回收之后的使用是否合理。

(8)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计量监测状况,如:计量监测失准、缺失的环节、计量器具的配置情况。

(9)员工操作及节能意识。

3.2能源因素识别的方法

本文利用过程分析法对热电企业进行能源因素识别,即是将企业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工艺过程, 对照能源的类别,识别每一个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的能源因素。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分析,识别影响能源利用率的能源因素。先了解热电企业的生产过程。(如图1)

在运用过程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可通过现场观察、查阅文件及记录、测量、水平对比、纵向对比、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头脑风暴 、对碳排放的数据结果和碳足迹信息进行分析等方法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

四、热电企业能源因素评价

本文选用以下五个评价准则进行能源因素的评价:

(1)运行安全性。运行安全性是指两个方面,第一,能源因素的发生将会带来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第二,对能源因素控制后,尤其是在大型用能设备进行重置或改进后,是否会导致系统没法协调运行,或系统运行不稳定;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的目标,因此要全面的考虑这两方面。

(2)合规性。如果某个能源因素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强制性要求应评价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如对已列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6》中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或) 限制类产品引发的能源因素。某些用能设备的热效率未达到标准, 测试结果表明某些用能设备的运行未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造成能耗过高可直接判断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3)发生频次。是指能源因素发生强度,若能源因素发生较为频繁,那么将会极大地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效率,所以对于频繁发生的能源因素应给予优先控制,降低或杜绝该类能源因素的发生率。

(4)节能潜力。控制能源因素产生的节能量大小,是用能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评判标准,主要通过对标分析,来确定能源因素的节能潜力。即是将该类能源因素与其他热电企业的先进指标进行对比,若差距很大,分析原因并优先控制。

(5)成本收益。在能源因素的控制上还要考虑成本收益的合理性,如热电厂有些能源因素的控制手段是停机进行检修,机组停机将会带来各方面的成本增加,因此,是否进行停机检修,成本收益也是其考虑的重要方面。

五、结语

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热电企业在连年亏损的状况下,进行扭亏为盈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能源因素识别,查找影响企业能源消耗的因素,或者寻找节能点,充分考虑各个能源因素的节能潜力、成本收益的合理性、发生的频次,以及能源因素是否合规,是否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几个方面情况下,已识别的企业能源因素进行评价,从而优化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质量协会编写组.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J].上海质量,2010,(8):44-48

[2] 陈志田,崔华,朱春雁.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能源因素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9):4-5

[3] 杨建伟.如何进一步在东热电厂节能降耗[J].石河子科技,2007,(4):11-12

[4] 夏晓宏.热电联产企业能耗考核方法的探讨[J].梅山科技,2005,(4):37-39

综合因素评价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扩展为人才的竞争。旧的人才管理体制被打破, 人才市场逐步规范, 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企业留不住人才, 则在竞争中失去了优势。人才流失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 造成经济损失。因此, 研究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对策和策略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是保证企业正常、快速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从影响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中选取关键因素, 并对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企业制定有效的人才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人才流失影响因素识别

(1) 确定备选相关影响因素。在利用Delphi法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26位专家进行循环调查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 选出了影响企业人才流失的20个备选因素, 构成评价因素集合U。

续 表

(2) 确定备选因素重要性评语集。根据定量分析方法中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确定备选相关因素与企业人才流失关联性评语集:

V={V1, V2, V3, V4}={攸关, 重要, 一般, 无关}

(3) 专家讨论确定权重集。在诸因素中, 人们的侧重点不同, 这就是权重, 该权重通过两两比较法确定权重集为A={0.8, 0.6, 0.4, 0.2}。

(4) 评估相关因素重要性。利用Delphi法, 在26位专家进行循环评估的基础上, 把每个影响因素选定为相关评语集的人数进行汇总。

(5) 确定备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矩阵。构造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矩阵R, 即这些备选因素隶属于“影响企业人才流失因素”各评价语Vj程度。

R=[r11r12r1mr21r22r2mrm1rm2rmm]m=20

其中, rij表示从第i个因素着眼, 作出第j种评语的可能程度。

(6) 综合评价,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A·R, 可得各备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值。 (具体计算过程略)

根据识别结果分析, 结合2~8定律筛选去掉评价值小于0.6的备选因素, 剩余12个因素即为影响企业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 见表2。

2 企业人才流失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 薪酬福利水平低

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企业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一个重要因素。生老病死有保障是中国人很注意的一个就职因素。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 住房、医疗等制度的改革措施一系列的出台和劳动力的市场化及失业保险的力度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 薪资高和福利待遇好成为人们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

生存需要是人们需要结构的基础, 而薪酬和福利是满足生存需要的根本。当员工生存需要相对满足后, 才会进一步追求高层次的满足;当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受挫时, 人们又会回归到追求生存需要的满足, 而薪酬福利待遇是基础。人才得到承认的直接方式是人才价值体现, 人才价值的认同通过人才的待遇体现出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同待遇不可分割, 当一个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生活质量受薪酬福利待遇的影响时, 自然就会产生“跳槽”的想法。

2.2 利益分配模式缺乏科学性

利益分配缺乏科学性一方面是指企业利益分配不当, 积累和消费不均衡。另一方面是指同类工作岗位论资排辈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有失公平;优秀人才、关键人才的待遇与贡献不相称, 打消了工作积极性。根据J.S.Adams的公平理论, 如果人们认为在与其他人的比较中自己的投入产出与其他人的不相等时, 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改变这种不公平状态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投入、产出或者离职。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会使员工在组织中感到强烈的不公平感, 觉得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继而懈怠了工作热情, 甚至离职。

2.3 领导认可度低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在一个组织中作为社会人, 员工必然希望得到重视和信任。领导对于人才的重视、使用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企业里不能做到人尽其才, 得不到充分发挥, 员工便会选择去重视人才、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企业内部由于领导者在组织活动中的人格因素而导致员工离职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领导认可度低有多方面原因:如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业绩不认可;领导对于下属的不信任导致其不给予下属应有的工作权限;对于有能力的下属不委以重任。导致员工认为无法得到领导的信任, 丧失工作热情。

2.4 人际关系不和谐

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 在《管理学》中就曾提出:在组织或群体中, 交流与沟通可以控制员工行为, 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加强有效沟通, 可以改善群体关系, 使人际关系和谐。

融洽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员工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 会产生改变现状的行为。人际关系在企业组织中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缺乏融洽的人际关系, 或者个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那么, 人才流动就成为必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加强有效沟通与交流对于留住人才有重要意义。

2.5 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人在企业中如果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机会, 会选择离开,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人才在工作岗位上, 如果感到工作缺乏挑战性, 才能得不到发挥, 专长得不到利用, 便会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自然不会安心于本职工作, 一旦有机会就“溜号”。“良禽择木而栖”, 一流的人才总是在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追求的是社会角色, 人的层次越高, 需求的档次也就越高, 当感到发展空间狭窄, 难以得到发展的契机, 看不到个人的前途时, 必然要“另谋高就”。

2.6 规模小、资金少、企业知名度低

中小企业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 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规模小、资金少、企业知名度低的窘境。这些企业不管是规模、人员、资产拥有量及影响力都小于大企业, 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维持生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 缺乏了吸引优秀的人才的经济条件。企业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价和地位, 人才的流动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怎么让自己“身价倍增”。以后想“跳槽”的时候, 知名大企业工作的经历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筹码。这也是大多数人愿意选择去那些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就职的原因。

2.7 绩效考评、激励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 所造成的原则不明、方法不当、目的不清、标准单一、考核不准、奖惩不严问题将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模糊工作不能量化考核, 不能有效地根据职员的个人能力及所承担工作的性质做出相应的薪资安排, 未能体现收入差距与劳动差距之间的相对应关系, 最终将导致人才流失。企业目前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人才一方面缺乏创新动力, 另一方面设法寻求新的能满足其激励需求的环境。

2.8 企业文化建设缺失

一些单位, 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官僚主义盛行, 领导与职工少有沟通。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够, 缺乏对于任职企业的忠诚度。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 不仅指缺乏企业文化建设, 同时也包括企业虽然进行文化建设, 却停留在仅搞一些吹、拉弹、唱的文体活动, 或是大张旗鼓地搞CIS导入的表面文章上。

2.9 人力资源观念落后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也是迫使员工离开企业主要原因。企业没有把人力当作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人才在这样的环境里, 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 历史的观念和传统的人事制度管理, 压制人才的发展。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领导不重视员工的培训, 用人机制僵化, 论资排辈, 激励机制不健全, 竞争机制未形成, 把人看作管理的对象, 在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企业处于支配的优势地位, 权力失衡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又一重要因素。

2.10 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一些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困难, 而领导者又没有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员工往往会把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的职业生涯计划联系在一起。每个员工都希望得到发挥所长、施展才能的机会, 如果他们感到缺乏建功立业的舞台, 必然会选择离开企业。

2.11 信息时代的便利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才流失提供了空前的信息便利。在传统的人才流失理论中, 个人能够获得的用人信息十分有限, 信息构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限制条件。这一点在March和Sinmon的“参与者决定”模型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该模型认为员工可以看到的企业数目是人才能否顺利流失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在信息社会中, 这一约束几乎荡然无存。猎头等中介机构的兴起为人才流失提供了服务便利。他们不仅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信息, 提供日臻完善的服务, 从而极大降低了流失者的离职成本和机会损失, 加快了人才的流动。

2.12 宏观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规律驱使商业实体走出国门, 拓展海外市场, 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以寻求最大效益。世界各国和地区也通过相互协作与分工而增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国外企业招聘人才的优厚的物质条件, 将对我国企业的优秀人才产生冲击和影响。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 人才资源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国内外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 尤其以人才的竞争最为猛烈, 企业之间相互的“挖墙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3 结 论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确定了诸多备选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文中的应用, 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提高了关键因素的可信度。分析发现, 导致人才流失的因素从外部环境、企业、个人等多方面产生, 因此人才政策应本着降低这些因素发生的可能制定。人才流失的减少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摘要:影响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影响企业人才流失的关键要素,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才流失,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黄文富, 胡秋菊.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应对[J].现代企业, 2008, (4) :16~17

[3].张旖旎, 徐爽.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07, (4) :42~44

[4].刘少冲.国有单位人才何以流失[J].中国统计, 2006, (10) :52

[5].张建华, 杨作海.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探析[J].经济师论坛, 2005, (3) :270

[6].张秋云, 金彦龙.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J].企业经济, 2005, (12) :140~141

[7].张向前, 黄种杰, 林虹.试析我国新时期民企人才流失[J].经济问题探索, 2005, (2) :74~75

[8].程森成, 刘珊珊.浅析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与对策[J].当代经理人, 2006, (21) :949~950

[9].朱新艳, 秦远建.信息时代企业人才流失的博弈分析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12) :259~261

[10].段雪辉.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4) :210~211

综合因素评价 篇8

一、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要素,根据系统性、科学性、简明性、可行性等原则,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具体指标Uijk指:U111股东大会,U112董事会,U113监事会,U114管理层;U121职业道德,U122胜任能力,U113风险偏好;U131部门设置,U132岗位分工,U133职责权限;U141团队精神,U142激励机制,U143约束机制;U211战略目标,U212运营目标,U213报告目标,U214遵循目标;U221合同风险,U222信用风险,U223筹资风险,U224投资风险;U231规避风险,U232减少风险,U233转移风险,U234接受风险;U311职责分离,U312授权审批,U313限制接近;U321经营预算,U322资本预算,U323财务预算;U411真实性,U412完整性,U413简洁性,U414相关性;U421内部沟通,u422外部沟通;U511日常管理,U512例行监督,U513常规性事后监督;U521执行控制人员的能力和经验,U522持续监督的评估。

二、确定模糊集合

(一)评价指标集合U={U1,U2,U3,U4,U5}

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3={U31,U32},U4={U41,U42},U5={U51,U52};U11={U111,U112,U113,U114},U12={U121,U122,U123},…,U52={U521,U522}

(二)评价评语集V={v1,v2,v3,v4}

v1,v2,v3,v4依次表示“优”、“良”、“一般”、“差”,对应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有效”、“基本有效”、“不够有效”、“无效”。

三、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从而量化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具体步骤:

第一,建立多因素递阶层次结构图,这是AHP最重要的一步(见图1)。

第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本文采用1-9比例尺度(见表1)。

第三,用方根法或者和积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1.计算判断矩阵各行元素的乘积得:

2.计算Mi的n次方根Bi并提出新的向量B:

3.求得特征向量(权重)为:W=(w,w2Λwn)T

第四,进行一致性检验,具有满意一致性的评价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分量即为各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一致性比例:CR=CI/RI;最大特征值:

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2),此值与矩阵阶数有关;

CI:一致性指标。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当CR≥0.1时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记:Uijk对Uij的权重为aijk,且Aij=(aijlaij2aijk);Uij对Ui的权重为aij,且Ai=(ailai2aij);Ui对U的权重为ai,且A=(a a2Aai);(i,j,k分别为判断准则层、子准则层、次子准则层中含有的指标个数)。

四、确定评价隶属矩阵

运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制定等级标准,对照标准评定等级,得到Uijk对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Rijk,Rijk=(rijk1 rijk2rijk3 rijk4),其中rijkh=Vijkh/n (h=1,2,3,4;n为参评专家人员总数;vijkh是参评专家中认为指标Uijk属于vh等级的人数),最终得到评价隶属矩阵Rij。

五、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第一步,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即:对各次子准则层指标的评价隶属矩阵Kij做模糊矩阵运算,得到子准则层指标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ij:

第二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即:对子准则层指标的评价隶属矩阵Ri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得到准则层指标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i:

第三步,三级模糊综合评价。即:对准则层指标的评价隶属矩阵R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得到目标层指标对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

第四步,评价结果的处理首先判断向量B是否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用加权平均法,将评价集V中各因素量化,得最终评价结果V=BVT。

六、实际运用

A上市公司于2000年上市,作为电器行业的大型高科技企业,现为中国彩电龙头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彩电和视听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上市开始,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实施内部控制,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两年前A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因涉嫌盗取公司资金被拘捕起诉,集中暴露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公司2007年3月份季报显示营业额为125.60亿元,市盈率20.22。

本文运用前述方法对A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具体过程如下:

(一)确定指标权重

(二)确定评价隶属矩阵

我们聘请若干专家,首先依据他们的知识、信息、智慧、经验和价值观,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的权值,然后经过多轮调查,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集中处理,最后得到各相应向量:R11,R12,…,R52。

(三)模糊综合评价

我们先后运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分别得到子准则层指标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ij和准则层指标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i,最后得到目标层指标对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B:

(四)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数据,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的隶属度为15.6%,执行基本有效的隶属度为35.5%,执行不够有效的隶属度为36.9%,执行无效的隶属度为12.0%。因此,可认定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并不非常令人满意如果判断集V中各因素的量化值V1=100,V2=75,V3=50,V4=25,则最终评价结果V的值介于100与25之间,越接近100,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越高;越接近25,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越低。对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量化,实际结果为:V=BVT=63.68%,表明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较低。

综合因素评价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城市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 在调整年龄、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和控制其他混杂因素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得到了表1中各相关因素与肺癌的关联 (OR) 值[1], 以此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1.2 统计方法

将表1中的OR值混合编秩并计算秩和比, 不同地区患病率水平的比较采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2], 不同相关因素与肺癌关联性的分析采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3]。

2 结果

2.1 编秩并计算秩和比

将表1中不用地区肺癌相关因素的OR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编秩, 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次, 见表1观测值后括号内的数字;之后, 按照公式RSRR=ΣR/m2n (R表示秩次, m表示不同地区数量, n表示相关因素数量, 下同) 计算行秩和比, 按照公式RSRC=ΣR/mn2计算列秩和比, 见表1。

2.2 不同地区患病率水平的比较

将表1中的RSRC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 将代换值y按照公式y±uαsy (设原检验水准为0.05, 则调整后检验水准α=0.05/6=0.01) 计算其95%的CI, 见表2。比较不同地区y的95%CI可知, 除北京与天津、北京与重庆和上海与重庆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外, 其他两两直辖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同相关因素与肺癌关联性的分析

确定RSRR的分布:见表3。经试k=13, 相关系数r=0.9334 (P<0.05) , 回归方程为RSRR=-0.8084+0.2552Y。

*用 (1-1/4n) ×100%估计

RSRR的分档:按合理分档数表分8档保留4档, 见表4。

经Levene检验各档方差一致 (F=1.8428, P=0.2032) , 经ANOVA检验各档秩和比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64.9752, P=7.34×10-7) , 经q检验各档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表4为最佳分档。

3 讨论

3.1 关于不同地区肺癌患病率水平比较的讨论

限于病例对照研究本身的缺陷, 对于肺癌的不同相关因素, 并不能直接计算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的患病率 (或发病率) , 当然也不能获得相对危险度 (RR) 的具体数值, 但是可以比值比 (OR) 来估计RR。所以, 以各相关因素的OR值编秩所得到的不同地区的秩和比可以反映其患病率水平的高低, 且其数值越低, 患病率相对越高。由表1可以看出, 天津患病水平最高, 上海最低。同时, 尚可以利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 进行两两城市之间患病水平的比较 (表2) , 消除了单纯依据其数值大小判断的缺陷。

3.2 关于不同相关因素与肺癌关联性分析的讨论

如上分析, 所得肺癌相关因素的秩和比可以反映各因素危险性的高低, 且秩和比数值越小, 危险性越大;高者可能是或成为肺癌的保护因子。本文巧妙运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处理表1计算得到的行秩和比, 将肺癌相关因素分为高危险因素、中等危险因素、可疑危险因素或难以判断和保护因子4类 (见表4) , 与文献[1]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 体育锻炼, 原文献为保护因子,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 本文还提示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危险因子, 与Doll等[4]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一致。

关键词:肺肿瘤,秩和比法,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俞敏, 饶克勤, 陈育德.京、津、沪、渝四城市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34 (4) :227-231.

[2]孙爱峰, 宋险峰.秩和比法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 2 (4) :247-248.

[3]孙爱峰, 刘吉霞, 林艳华.秩和比法在教师整体素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1, 19 (9) :80-81.

综合因素评价 篇10

开发区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重点区域,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但在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西北地区开发区受区位及自然条件影响,存在降低门槛招商引资、重扩张轻挖潜等情况,导致开发区用地结构不合理、环境质量下降及土地浪费等问题[4,5],阻碍了开发区“用地集约”先导模范作用的发挥。

目前,全省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模型、评价指标或单个开发区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涉及区域及全省范围内的量化分析较少,因此,研究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明确全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可为制定差别化政策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概况

甘肃省经国家三部委批准公告的开发区共36个,公告面积为14800.05hm2,分布在除甘南州外的13个市州。从开发区所在县市区的分布情况看,36个开发区分布在35个县市区,占全省县级行政单元总数的40%(如图1所示)。

文章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省级审核与汇总分析”项目。

2研究方法

2.1评价指标权重

通过特尔菲法(专家三轮打分),同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6~8]综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2.2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评价目标、6个评价子目标及13个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15个评价指标)[9],详见表1。

2.3评价指标标准化

指标标准值通过三种方法设定:一是极值法和目标值法;二是通过《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等规范设定;三是通过计算、省内对比和专家咨询方式设定。

评价指标标准化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以指标实现度分值进行度量,按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S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X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现状值;T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理想值。

2.4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分值,按公式(2)进行计算:

式中S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ω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相对j子目标的权重;ωij为i目标j子目标相对i目标的权重;ωi为i目标的权重;F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

3土地调查结果

3.1土地建设状况

参与集约利用评价的全省开发区土地共14706.70hm2,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8528.52hm,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57.99%,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4733.11hm,占32.18%,不可建设土地1445.07hm,占9.83%,详见表2。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规模最大,所占比例为53.32%,高于2009年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其他土地占48.28%,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其他土地占51.72%。

图2、3为全省各市(州)开发区土地建设状况,可以看出各市州开发区土地建设状况差异较大,金昌市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最高,为86.01%;临夏州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白银市开发区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可建设土地。

3.2开发区土地供应状况

全省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9112.81公顷,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61.96%;尚可供应土地4148.82公顷,占28.21%;不可供应土地1445.07公顷,占9.83%,详见表3。

各市州开发区土地供应状况与土地建设状况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比例高于70%的为嘉峪关市、天水市、金昌市和张掖市,比例低于50%的为庆阳市、平凉市和临夏州。

4土地集约利用结果

就甘肃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4个指标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全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如图4~7所示。

结果表明:(1)全省开发区土地供应率为89.21%,地区差异不显著,陇中地区略高于河西地区,反映出全省各地开发区用地需求较为一致,发展势头均衡;(2)河西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率普遍较高,且与其他地区开发区差异显著,这与开发区设立时间关系较大,河西地区开发区多在2006年设立,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陇中地区设立时间较早的开发区目前多已融入城市范围,面临“出城入园”和“退二进三”的形势;(3)开发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和建筑系数与地区自然状况、地形、地貌特点有关:陇中和陇南地区受地形因素制约,可用土地较少,可扩展空间有限,开发区建设充分考虑了土地的立体利用;河西地区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但风沙较大,开发区建筑楼层以3层以下为主,土地利用强度不高。

5评价结果

学术界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界定观点认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低于60为低度利用,介于60~80为适度利用,大于80为集约利用。表4可以看出,全省土地集约利用的开发区共30个,占开发区总数的83%。

通过进一步分析,分值介于80分~85分的7个开发区中,有6个设立时间较晚,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或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分值介于85~90分的11个开发区中,有4个设立较早,最早年份为198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开始承载所在城市的部分社会功能(如商业服务、居住等)。

6结论及建议

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利条件较大程度影响了甘肃省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带动作用,加之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定位不明晰,部分开发区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附加值较低、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低投入、低强度、低产出”等问题逐步显现,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开发区土地价值的充分发挥。

6.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问题

1)开发区空间布局差异显著。陇中、河西地区开发区分布较多,陇东及陇东南较少,各市州经济、人口指标与开发区数量不平衡,如兰州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14.1%、27.1%和25.9%,全市共有6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占全省16.7%,开发区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例的关系较为协调;天水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例为12.8%、7.1%和5.1%,但仅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与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不相称。

2)开发区产业主导特征不明显。一是实际主导产业与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不匹配;二是部分开发区工业用地比例偏低;三是存在产业冲突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兰州新区的发展势必会改变陇中地区人、财、物的配置现状,会给周边的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带来潜在影响。

3)建设用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集中体现在开发区内工矿仓储用地比例过低,住宅用地比例过高。35个开发区中,有7个开发区的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低于30%,有12个开发区的住宅用地与商服用地比例高于20%。

4)土地利用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土地综合容积率为0.46、建筑密度为20.19%、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为0.37、工业用地建筑系数为48.83%,前三项指标均低于2012年全国国家级开发区0.83、29.28%、0.83的水平,挖潜空间较大。

6.2对策建议

为充分体现开发区土地价值,发挥开发区“用地集约”的先导模范作用,全省开发区应在以下方面强化工作:

1)加强用地结构控制,强化产业主导特征。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需突出东、中、西区域内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按照甘肃省“13685”战略和“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陇中地区开发区应充分利用兰州新区的产业、政策优势,做好产业链的延伸与配套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

2)严格执行供地政策,制定差别化供地门槛。严格执行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对限制性产业严把供地关,控制资源消耗高、环境危害大的项目用地,严禁向国家及地区淘汰类工业项目提供土地;综合衡量地区区位优势、财政收入水平、招商引资条件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级别、区域开发区,制定既能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又能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差别化供地门槛,约定企业投入强度与产出强度。

3)严格落实用地标准,加强土地内部挖潜。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标准,强化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价工作,确保新增工业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并引导开发区通过资源整合、规划实施、提高用地强度等措施深度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各类潜力;采取收购、转让等形式探索针对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和粗放利用土地企业的退出机制,发挥存量土地价值。

4)发挥土地市场化配置作用,构建用地监管长效机制。一要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政策,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用地企业;二要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三要强化合同约束与管理,加强土地供后的监管力度,避免土地低效利用。

5)强化开发区发展规划,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对发展方向定位不准、无主导产业或产业结构趋同、竞争力弱的开发区,及时开展论证研究,找准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链,特别是要确保“兰白经济区”和“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开发区的统一协调发展;二是要组织编制全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对各开发区的发展规模、区位指向、产业布局等进行原则性定位,协调各开发区梯次发展、错位发展,形成产业门类互补,切实发挥开发区的产业带动作用,提升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EB/OL].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406/t20140606_1319656.htm.

[2]朱庄瑞,吕萍.中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有效性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全国105个城市地价监测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129.

[3]吴建强.我国西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策略———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知识经济,2009(16):81-81.

[4]牛星,欧名豪.青岛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47-51.

[5]邵晓梅,王静.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75-81.

[6]吴郁玲,曲福田.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的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703-707.

[7]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毛蒋兴,闰小培,王爱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3):48-57.

上一篇:儿童创新能力下一篇:紫砂壶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