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隧道工程

2024-08-24

市政隧道工程(精选九篇)

市政隧道工程 篇1

1 工程概况

半山隧道位于杭州市石塘镇刘文村, 线路呈南北走向, 穿越半山, 东西向辅道与320国道、杭钢储运公司道路在平面上重合。隧道采用双洞单向行车三车道形式 (上下行分离) 。左线长1 110 m, 右线长1 118 m, 左线起止桩号为AK18+020~AK19+440, 右线起止桩号为BK18+000~BK19+420, 总长为2 228 m, 其中暗洞段总长2 196 m, 明洞段总长32 m。隧道出口较陡, 山坡覆盖层较薄, 植被为灌木丛, 较发育。左线出洞口位于N10°~15°W的山脊, 右线出洞口位于该山脊的东侧, 自然山坡稳定。

2 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理及技术难点

2.1 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理及应用范围

浅埋暗挖法是基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引入了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新理念, 可实现实时测量、实时控制。浅埋暗挖法施工中, 基本荷载由复合衬砌、初期支护承担, 利用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 特殊荷载可由初支、二衬共同承担。此外, 还采用多种辅助工法, 超前支护, 改善加固围岩, 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 采用不同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 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 大大地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 浅埋暗挖法主要应用于城市地铁、市政工程、城市地下管道工程、城市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等工程中。

2.2 管棚支护技术

浅埋隧道对预支护技术要求更为严格, 它也是浅埋暗挖法施工成败的关键。在超前预支护工法中, 管棚法由于施工便捷、造价低, 在国内外隧道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管径的大小, 管棚可分为3大类:

1) 小管棚体系, 管径小于129 mm;

2) 中管棚体系, 管径为129 mm~299 mm;

3) 大管棚体系, 管径大于300 mm。管棚直径大、刚度大, 当钢管的两端支撑梁的刚度足够大时, 开挖引起的变形量将会非常小。管棚起简支梁的作用, 两端支撑梁便是简支梁的弹性支撑。上覆地层的变形主要包括管棚的挠曲变形和端头支撑梁的变形。因此, 施工的变形控制可以通过提高管棚和端头支撑梁的刚度来实现。

要形成通俗意义上的“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管间的软弱围岩能形成微拱;

2) 具有足够数量能扩散或传递围岩压力的杆件结构。图1为一般管棚预支护正台阶施工示意图, 开挖面1前方的管棚埋入围岩之中, 能够约束已开挖区管棚的变形, 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体也能起到加固作用, 这样就使得开挖释放应力相应地减少。目前, 管棚法的设计主要基于经验和工程类比, 也即是采用锚固岩体法或等效梁法等。管棚法设计中要分析清楚在工况转换过程中, 管棚支护体系的受力转换及其工作特征, 尤其是在开挖应力释放阶段及拆撑施作二次衬砌过程。

根据经验, 主要设计控制参数包括:

1) 管径和间距;2) 初次支护的厚度;3)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

与设计参数相对应的施工参数包括:

1) 管棚的施作顺序;2) 分部开挖方法;3) 进尺量及台阶的长度;4) 注浆的初凝时间和初次支护的施作时间。对设计而言, 主要是控制钢管的挠度;对施工而言, 重点是解决管棚的施工精度。

2.3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浅埋暗挖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黏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质, 其施工原理是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上下左右6个小断面施工, 每一个小断面单独掘进, 最后形成一个大的隧道, 边开挖边浇筑。施工中, 利用土层在中短时间内的自稳能力, 采用网状支护形式, 使围岩或土层表面形成密贴型薄壁支护结构, 且用中隔壁及中隔板承担部分荷载。双侧壁导坑分部开挖施工方法虽然具有安全度高、适用于大断面开挖等优点, 但由于其工序多, 施工干扰大, 如何保证隧道开挖初支的进度、围岩支护的安全是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根据设计地质情况, 隧道施工的重点、难点在隧道出口Ⅴ级段、洞身Ⅴ级围岩、Ⅳ级围岩及Ⅲ级围岩加强地段。尤其是隧道洞身断层较发育, 断层附近岩体破碎, 次生小断裂与褶曲较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汛期对围岩强度有负面影响, 易形成坍塌, 故是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在隧道软弱岩层施工中本着“重地质超前预报、管注浆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早成环、二次衬砌紧跟”的原则进行施工作业。

3.2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

Ⅴ级围岩出口段、Ⅴ级围岩及Ⅳ级围岩加强段采用大管棚 (小导管) 超前支护,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中首先进行两侧导坑上部开挖及支护, 施工流程为:超前小导管预注浆→两侧上部开挖、每循环进尺0.5 m, 另一侧上部开挖落后4 m~5 m→初喷混凝土5 cm~6 cm→安格栅钢架, 挂钢筋网, 焊连接筋→二次复喷混凝土达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两侧下部施工流程为:一侧侧洞下部开挖落后, 另一侧侧洞下部开挖4 m~5 m→两侧下部开挖、每循环进尺1.0 m→初喷混凝土5 cm~6 cm→安格栅钢架, 挂钢筋网, 焊连接筋→二次复喷混凝土达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待两侧洞初支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 开挖中间土体, 落后一侧侧洞开挖初支4 m~5 m。中间上部施工流程为:施作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开挖土石方→初喷混凝土5 cm~6 cm→安设钢格栅, 焊纵向连接筋→钢架之间架设钢筋网→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检查中隔板、中隔壁支撑, 分析各部开挖支护后的变形收敛情况, 待基本稳定后, 开始开挖中间下部土体, 下部开挖落后上部30 m~50 m。中间下部的施工流程为:中间下部土体开挖→中间底部钢格栅和钢筋网的安装→喷混凝土封闭底部仰拱→下一循环。

3.3 其他施工措施

Ⅳ级围岩及Ⅲ级围岩加强段采用单侧壁导坑加分台阶法施工, Ⅲ级围岩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 以少产生干扰为原则。支护面紧跟开挖面, 衬砌面与开挖面距离不大于100 m。左右线均从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隧道洞身开挖时, 先让其中的一幅超前掘进50 m后, 左右洞平行作业, 隧道施工中采用地质雷达、超前钻孔、红外线探水仪并结合地质分析等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 及时分析处理数据, 调整支护参数, 以便指导施工。隧道开挖时, 采用凿岩台架结合YT28气脚式凿岩机钻孔, 光面爆破, ZL50C装载机装碴, 19 t自卸汽车运输。隧道衬砌配备12 m整体式液压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 喷射混凝土采用TK-961湿喷机。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罐车运输, 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隧道左右线各配备1台功率为2×55 kW的通风设备进行压入式通风。

4 结论与展望

浅埋暗挖法已在国内大中城市市政工程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显示了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但一般的浅埋暗挖法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水的影响往往是浅埋暗挖法施工成败的关键, 若采取大深度、大范围降水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同时造价也偏高。国外在采取一系列辅助施工措施后, 浅埋暗挖法的应用范围虽有所拓宽, 但施工速度仍然很慢。今后应重点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辅助施工方法, 将浅埋暗挖法技术推广应用于超浅埋、大断面、多种地层中。

摘要:结合杭州市秋石快速路二期半山隧道工程Ⅱ标段这一工程实例, 围绕浅埋暗挖技术在市政工程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原理和技术难点展开了探讨, 从而为同类隧道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隧道,浅埋暗挖,双侧壁导坑法,管棚支护

参考文献

[1]邓新成, 叶涛.芙蓉山隧道的长管棚设计与施工[J].岩土工程界, 2002, 5 (10) :40-41.

[2]孙令伟.管棚法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 2000, 25 (4) :15-16.

[3]彭宇民.浅谈长管棚在土介质中的失效及其预防措施[J].隧道建设, 2001, 21 (2) :29-31.

市政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篇2

1.钢筋骨架成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 1.1钢筋骨架成型中的质量通病 1.2钢筋骨架成型中发生通病的原因 1.3钢筋骨架成型中通病的防治措施 2.模板制作安装中质量通病的防治 2.1模板制作安装中的质量通病 2.2模板制作安装中发生通病的原因 2.3模板制作安装中通病的防治措施 3.砼浇筑施工中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3.1砼浇筑的质量通病

3.2砼浇筑中发生通病的原因 3.3砼浇筑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4.砼主体结构产生裂缝通病的防治 4.1砼主体结构裂缝通病

4.2砼主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4.3砼主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5.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5.1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5.2主体结构渗漏水的原因

5.3主体结构渗漏水的防治措施

市政暗挖法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第一部分:主体结构)

1. 钢筋骨架成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

1.1钢筋骨架成型中的质量通病

隧道主体结构底板、顶板、中隔墙和侧墙内均设置有钢筋骨架。钢筋骨架成型主要工序有钢筋连接(钢筋绑扎、焊接、直螺纹连接等)、拼装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通病有:(1)钢筋接头绑扎形式不符合要求;(2)钢筋接头搭接长度未达到规范规定;

(3)钢筋搭接接头在端部两根连接钢筋轴线不一致;

(4)钢筋焊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氧化膜、夹渣、过烧、未焊透、缩孔、接头区有裂纹等;

(5)直螺纹连接不到位,钢筋伸入长度不够,钢筋车丝长度不符合要求,钢筋丝头的螺纹与连接套筒的螺纹不吻合;

(6)钢筋骨架组成中钢筋规格、数量和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7)钢筋骨架有变形、松脱等现象;

(8)钢筋骨架中受力钢筋连接接头配置未错开,接头百分率超过50%;(9)箍筋、支撑筋漏放、设置位置或间距不准确,箍筋未与主筋垂直安放;(10)钢筋遇预埋件须割断部分钢筋处未按设计要求采取补强措施。

1.2钢筋骨架成型中发生通病的原因

(1)施工单位技术管理部门未向钢筋操作工人作技术交底或交底不详细,在施工中未能达到设计图纸要求;

(2)施工过程中有些工序未按规范要求操作;(3)施工过程中工序自检及整改不到位。

1.3钢筋骨架成型中通病的防治措施 A.设计方:

(1)对钢筋级别、规格等要有明确要求。

(2)对钢筋骨架成型、配置及连接形式,设计图纸要清楚、准确。(3)对结构复杂部位有特殊要求的钢筋配置应有详细的说明及详图。B.施工方:

(1)钢筋骨架成型施工前要按设计图纸的钢筋数量表核对钢筋类型、级别、尺寸,然后进行下料加工、拼装成型。

(2)结构梁、板、墙体主要受力钢筋连接必须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采用焊接接头时必须按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3)钢筋骨架的加工成型应在牢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固定绑扎,铁丝必须扎紧,不得有滑动、折断移位,对重点部位及易变形部位按设计要求施以点焊。

(4)成型后的钢筋骨架或网片,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在结构中安装及浇注砼时不松动、不变形,钢筋层间距不改变。

(5)钢筋骨架中札筋或支撑筋应按图纸要求配制,不得遗漏或错位。扎筋、支撑筋应保持与主筋垂直,并牢固连接。

(6)钢筋骨架在主体结构中配置后,其保护层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可取迎土面:5cm,背土面4 cm,内部结构3 cm。在钢筋与模板间应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垫块,垫块大小与保护层厚度吻合,垫块布置间距纵向1.0m,横向0.8m,呈梅花型设置,钢筋转角处适当加密,并与钢筋扎紧。(7)在浇筑砼前,应详细核对相应的结构预埋件图,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有否遗漏,已放置的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对需要割断钢筋处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C.监理方:

(1)钢筋材料进场时要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单,并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对钢筋焊接的焊接强度、直螺纹连接须见证取样、送检。

(3)钢筋组装时,应检查钢筋规格、数量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骨架在主体结构中配置后,严格按程序检查验收,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 模板制作安装中质量通病的防治

2.1模板制作安装中质量通病

(1)使用的钢模平面尺寸准确度差,板面平整度差或翘曲变形;

(2)模板拼装时连接节点位置不准,板面拼缝宽度不规则,拼缝不紧密;(3)相邻模板间表面高差超标;

(4)模板安装支撑不牢固,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松动,砼浇筑后发生脱模、胀模;(5)模板预留孔洞位置不准,预埋件错放、漏放;

(6)主体结构顶板、墙体模板变形、脱落而影响结构物形状和尺寸;

2.2模板制作安装中发生通病的原因

(1)模板制作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相关配置材质差;(2)模板安装施工操作不规范;

(3)模板支架连接节点松动,剪力撑不到位;(4)模板安装中缺乏严格的检查。

2.3模板制作安装中通病的防治措施 A.施工方:

(1)编制支架、模板制作安装专项方案报监理审批,通过计算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满足承重要求;

(2)对大体积砼结构通常采用钢模。对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按审批的图纸加工,必须保证结构形状、尺寸准确,对模板成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模板安装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其纵横向稳定性等均应进行检查与验收;顶模板底部标高应考虑预拱度;

(4)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如中隔墙双面侧墙可采用对拉螺杆,并采用斜撑保证模板稳定;

(5)模板的接缝尺寸必须准确,相邻模板表面平整,对重复多次使用的模板必须严格控制。两模板间拼装缝隙≦3~5mm,模板平整度≦2mm,相邻模板面的高差≦2mm;

(6)主体结构暗埋段顶板和侧墙,内模均采用满堂支架支撑。为保证支架稳定性,在纵横两个方向按一定间距都要设置通长剪刀撑,纵向在两侧每5米左右连续设一组剪刀撑;同时,沿纵向每间隔5米左右的隧道横截面上安装3组剪刀撑。

(7)模板和支架应在砼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对跨度较大的承重结构模板(如跨度在8米以上的顶板)应在砼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对侧墙模板可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拆除。

B.监理方:(1)对模板和支架方案和验算资料要严格审核。

(2)对模板制作和安装均需按相应规范标准进行检查。

(3)对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要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经签认后方可进行施工。(4)模板拆除过程中,监理要监督实施。

3. 砼浇筑施工中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3.1砼浇筑的质量通病

(1)砼振捣出现漏振、欠振和过振现象;(2)砼浇筑不连续;(3)砼离析;(4)砼不密实;

(5)砼表面渗水过多;

(6)砼外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气泡等。

3.2砼浇筑中发生通病的原因(1)砼原材(水泥、骨料)、外加剂及其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2)砼在拌制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

(3)砼浇筑前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净、有积水;

(4)砼浇筑施工操作不规范,对大体积砼浇筑未能做到分块、分层和连续浇筑;(5)砼浇筑完成后过早拆模或拆模操作不规范;对砼未按要求进行养护。

3.3砼浇筑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A.设计方:

(1)提出砼所用各项材料品种、等级及质量要求;(2)明确对大体积砼浇筑施工的要求。B.砼供应方:

(1)按设计要求选用配制砼的各种材料;

(2)确定砼的配合比,外加剂品种及用量等,并随外界条件变化适时进行调整;(3)严格控制砼的拌制工艺,保证砼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4)必须保证砼的供应和泵送作业的连续性。C.施工方:(1)砼浇筑前要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自检,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模板内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及时清理并冲洗干净;对模板缝隙应严密填实,模板内要均匀涂刷脱模剂;

(2)砼浇筑前,应检查砼的和易性及塌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主体结构采用防水的预拌砼时,入泵塌落度宜控制在16±2cm,出厂后严禁在现场加水;

(3)为防治砼离析,砼浇筑应做到:控制砼的浇筑高度,砼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应控制在2cm以内;

(4)砼应按一定厚度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cm;

(5)振捣必须达到砼密实为止。对振捣器施工的移动间距、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等均需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6)顶板、侧墙应一次性浇捣完成;

(7)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超过规范标准时间应预留施工缝;大体积砼浇筑施工缝位置应预先确定(一般设置在结构物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可采用分段跳仓浇筑方法施工,分段浇筑时分段长度宜控制在15m左右。D.监理方:(1)检查原材(水泥、骨料等)质量及审核砼配合比设计;(2)在浇筑前检查砼的和易性,要检测砼的塌落度;

(3)对砼浇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旁站监控,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4)按要求对砼试块见证取样、制作、送检;(5)拆模后及时检查结构物尺寸、外观质量。4.砼主体结构产生裂缝通病的防治 4.1砼主体结构裂缝通病

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砼结构常产生裂缝,一般有;

(3)收缩裂缝;(3)温差裂缝;(3)沉降裂缝。

根据设计要求,砼结构裂缝宽度允许值为:迎土面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2mm,背土面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3mm。施工时应尽量控制不产生允许值的裂缝。4.2砼主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21)施工不规范,有漏振、过振或欠振,导致砼不密实、离析;(2)砼配合比、水灰比控制不严,掺合料、2外加机添加不当;

(3)砼浇筑散热不畅,表里温差过大,造成不均匀收缩;砼浇筑完成后未及时样护,使砼内部干燥收缩;

(4)主体结构底版、侧墙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发生裂缝;

(5)砼龄期不足既行拆模、落架或承受外载作用。4.3砼主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A.设计方:

(1)明确砼分块、分层浇筑的要求;(2)提出有效的防裂措施。B.砼供应方:

(1)设计砼的最佳配合比,适当控制胶凝材料和水灰比;(2)合理配置砼中各种集料,保证集料在砼中形成密实骨架;

(3)选用合适的外加机、低水化热水泥,并控制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4)严格按审定的砼配合比和外加机拌制砼。C.施工方:

(1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提出的防裂措施施工,不得省减任何一道施工工序。

(2)对大体积砼浇筑要求做到分层、分块进行、分块布置、浇筑层厚度合理;砼浇筑应尽可能安排在气温较低的夜间进行,砼的入模温度可是气温而调节,在炎热气候下控制在32以内;

(3)加强砼养护工作:在砼浇筑完成时,应在收奖后尽快予以覆盖和保温养护;对抗渗要求较高的砼,保温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尽可能做到蓄水养护。当气温在5以下严禁洒水,并采取覆盖保温措施;

对大体积砼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砼入模后构件内部与表面温度温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一般不超过20(4)主体结构底版浇筑后,可覆盖胶水养护; 中隔墙浇筑完成后,两侧墙面处于带模养护状态,在墙顶部分

采取胶水养护的方法,使墙面保持湿润;对顶板的养护,基本同底版养护方法,对地层面采取保温养护措施;

(5)施工期间施工荷载、临时堆载,必须严格控制,在砼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使结构物承受外载作用;

(6)加强结构 物地基处理,底版基层应确保原壮土不受扰动,防止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D.监理方:(1)审批施工方有关砼浇筑专项方案及砼配合比设计;

(2)检查砼原材料是否合格,砼配合比及外加机是否按要求配置;

(3)加强对各项砼防裂措施的检查与监控;在砼浇筑过程中对砼浇筑温度检测进行监督,并按要求和控制砼塌落度;(4)砼浇筑完成后需及时检查和监督砼的养护措施是否到位;在养护过程中对砼结构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检测进行监督。

5.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5.1主体结构防水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通病(1)施工缝、变形缝有渗、漏水现象;(2)底版、顶板、侧墙渗水;

(3)主体结构内细部结构与预埋件、抗拔壮头、立柱桩、降水井连接处渗水。5.2主体结构渗、漏水的原因(1)主体结构有裂缝;

(2)施工缝、变形缝施工处理不当;止水材料及设置不符合要求 ;

(3)主体结构外防水施工处理不符合要求,防水涂料、细石砼保护层未按要求施工;(4)主体结构采用的防水砼,其组合材料及配合比等不符合要求。5.3主体结构渗、漏水的防治措施 A.设计方:

(1)明确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及其标准;

(2)提出防水砼的配合比及其使用的材料、外加机的要求;(3)提出防水砼的施工要求;

(4)提出主体结构外防水层的材料及其施工要求;

(5)对特殊部位(施工缝、变形缝等)的防水处理提出要求。B.砼供应方:

(1)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编制防水砼配合比方案并报审;防水砼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并按规定取样实验,其试件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2)严格选用配制防水砼的水泥、骨料、外加机和掺和料;防水砼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含碱量(NA2O)不大于0.6%;骨料要求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粉煤灰的级别宜选用一级,掺量不超过20%,外加机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质量要求;

(3)防水砼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并根据外加机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4)对防水砼运输应编制专项方案,对防水砼运输过程、运输时间控制提出要求;必须保证供应,连续作业;防水砼到场后出项离析或当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禁止使用,现场严禁直接加水。C.施工方:

1)对防水砼的施工要求

(1)防水砼结构内的各种钢筋,不的接触模板。模板的固定不应采用对拉螺栓的型式;(2)加强到场砼的检查,入塌落度控制在16+20;;

(3)砼施工时必须保证无水作业,必须时采用降排水措施,以整个施工过程基坑水位均在垫层下50cm;

(4)砼浇筑自落高度不得大于2m。分层浇筑厚度不应大于30cm;

(5)砼浇筑后必须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和振点间距根据振捣器功率预先综合确定,以砼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

(6)砼的入模温度可视气温而调节,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30℃,砼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一般不高于20℃,新浇筑砼与邻近的已硬化的砼的温差不大于20℃;

(7)隧道顶板砼浇注完成后,应立即收水,初凝后及时覆盖胶水养护不少于14天,保证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8)顶板的底面及侧面墙要做到保温、保温养护。2)对外防水层的施工要求

外防水层应采用膜防水层等耐水、耐裂和耐腐蚀性材料。本工程主体结构防水层:顶板用聚氨酯涂膜材料,侧墙用聚合物沙浆,底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层施工前,应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均施工完毕;对基层表面的突出物应凿除并找平处理。基层处理完并经验收合格后,可开始进行大面积的防水层施工。

(1)防水层应采用多遍(一般2~3遍)分层涂刷,涂刷应待前层干燥成膜后进行;(2)每层涂料顺向均匀涂唰,上下层方向应垂直;同层涂料的先后搭接宽度宜为30~50mm;

(3)侧墙的聚合物沙浆应连续刷至底板,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表面,并与其搭接不小于25cm;聚合物沙应连续刷至顶板外表面以上5cm的高度,并进行临时封口处理;

(4)聚氨脂防水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

#细石砼,在浇注细石砼前需在防水上覆盖一层隔离层(本工程采用350纸胎油毡),立面防水层上覆盖厚度不小于5cm的聚乙烯炮沫塑料或聚苯板进行保护。

3)特殊部位防水处理(1)施工缝防水处理

浇筑砼前,应在施工缝表面凿毛并将浮将和杂物清楚干净,使其表面坚实;施工缝采用预水膨胀治水胶时,应根据其膨胀性能确定适宜的涂唰时间,并保证连续均匀,宽度、厚度符合要求,位置准确。在施工缝表面靠迎土方向1/3处设置镀锌钢板(板宽350mm,厚度5mm),钢板应牢固,沿施工缝通长设置,不能间断,采用搭界法进行连接,有效搭界张度不小于100mm,并要全断面焊接。该处砼浇筑时,应有专人负责,砼振捣时整训先下后上,先外后内的原则,却保密实。(2)变形缝防水处理

变形缝采用中置式橡胶止水带、背贴失式汁水带进行防水处理。

① 汁水带应采用热接法对接,保持焊缝平整、严密、不透水。汁水带设置应居中,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汁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② 砼浇筑应做到:浇筑前应校正汁水带位置,并将表面清理干净;顶、底版汁水带 下侧砼应振实,汁水带应压紧;侧墙处汁水带需固定牢靠,内外侧砼应均匀、水平冠注,保持汁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③ 中置式橡胶汁水带注将管的设置间距,预留长度能够符合要求,并做好保护。

④ 顶板无法设置背贴式汁水带,可采用结构外侧变形缝内嵌缝蜜蜂的方法与侧墙背贴式汁水带进行过度连接形成蜜蜂防水,同时在结构内表面变形缝两侧预留凹糟,设置镀锌钢板接水盒。⑤ 底版和侧墙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厚度不同后嗣,需将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做成等厚度处理,以便设置背贴式汁水带,在距变形缝不小于30cm以外的部位再进行变断面处理。(3)穿墙管汁水环的防水处理

查墙管汁水环和翼环应与主管连接满焊,并做防腐处理;穿墙管外侧涂刷防水层,每层防水层应保证严密,不留接茬;在涂刷防水层前,应将翼环和管道表面清理干净;预埋防水套管的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在两管间嵌入防水填料,端部用蜜蜂材料填逢;内侧用法兰压紧。

(4)抗拔桩防水处理

抗拔桩桩头深入底版10cm,在底版浇筑前将垫层及所有桩头露出部分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在涂刷防水涂料前应将桩头上的污物清楚干净。桩头与底版砼接头处理。防水涂料要涂刷均匀,不得有漏涂。(5)管理封堵处理

浇筑垫层前将降水井管顶敲平同垫层顶标高;浇筑垫层时,将一定尺寸钢掏管插入垫层内,钢管外壁焊两块钢质止水翼环,并浇筑在底版砼内,在深入垫层内的钢管四周用麻丝加油膏包封住,并浇筑在垫层内。封堵降水井管用C30、S8微膨胀砼浇筑在套管内,并用钢盖板与钢管焊接,周边要连续满焊,最后在钢板上浇筑砼与顶板顶面相平齐。D.监理方

(1)严格审核防水施工方案、防水砼配合比及供货方案等;

(2)检查防水砼原材料、防水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各种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3)见证各种原材料抽样送检,砼抗压、抗渗试块制作、试验,并平行抽检;

(4)监控防水砼的制配、运输及其浇筑施工过程,并进行各工序验收;

(5)检查验收外防水层与基层应粘贴牢固;防水层涂刷均匀,不得有露底、开裂等缺陷以及脱皮、皱折、鼓泡、露胎体等现象,涂膜收口部位应连续、牢固,不得出现翘边、空鼓;

市政隧道工程 篇3

关键词:隧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1市政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特点

近年来市政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屡见不鲜,从裂缝发生的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①均为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有防水要求,钢筋混凝土须控制裂缝开展及宽度,一般不存在承载力不足问题。②结构形式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温差和收缩变化复杂,约束作用较大,容易引起开裂。③超静定的地下和半地下构筑物,凡能满足工艺和构造要求的截面尺寸,一般都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有较大的安全度。因此,掌握温度收缩作用是控制裂缝的主要因素。④混凝土标号较高,水泥用量较大,壁厚较小,收缩变形较大,常见收缩裂缝。⑤控制裂缝必须考虑钢筋作用,其构造配筋率约为0.2%—0.5%。⑥水化热温升较高,降温散热较快,因此收缩与降温共同作用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其次,不均匀沉降及抗震问题都须适当考虑。⑦控制裂缝的方法不象坝体混凝土那样采用特殊低热水泥及复杂的冷却系统,而主要是靠改进构造设计、合理配筋及改进浇筑、加强养护等方法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2市政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市政隧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主要在于:

2.1外界气温度化的影响。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而如外界温度下降,又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减慢及混凝土的不断散热,大体积混凝土由升温阶段逐渐过渡到降温阶段。温度降低,体积收缩。由于混凝土内部热量是通过表面向外散发,降温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仍然存在差值,如果过大,同升温阶段一样产生表面裂缝。

2.2混凝土配合比。实际证明,水泥用量大,水泥发热量大,造成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过高,内外温差剧烈:水灰比大,造成混凝土收缩量过大:原材料性能不良,造成混凝土强度低,本身抗裂能力差。

2.3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有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浇筑不合理,混凝土内部形成施工缝。

2.4混凝土养护。主要有混凝土养护不及时,风吹日晒,内部与外表温差过大,外界气温骤降时混凝土表面无保温措施。

2.5混凝土结构型式及构造上的问题:几何尺寸大,超长超厚;形状突变处未合理处理;配筋不合理。

2.6地基问题:基础约束面受强约束;沉降不均匀等。在上述众多因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水化热释放引起混凝土内部剧烈的温度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这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3市政隧道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

3.1混凝土浇筑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选用以下三种方法:

3.1.1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3.1.2分段(块)分层。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3.1.3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荐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捣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一般为20—30cm。插入式振捣器应伸入下层50cm为宜。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m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差在25℃以下时进行。为了加强分层浇筑层间的结合,可以采取在下层混凝土表面设置键槽的办法。键槽可用100mm×100mm的木方每隔1m左右留设。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的峰值以后,一般为3—5d,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d为宜。

3.2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拌和物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正常硬化创造必要的温度、湿度条件,防止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d。养护方法分为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养护原理:塑料薄膜养护是将塑料溶液喷涂在已凝结的混凝土表面上,挥发后,形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蒸发,内部保持为湿润状态。

3.3混凝土用料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中通常采用如下几点措施:①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尽量减小水泥用量;②尽量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③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④选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和较大的骨料粒径;⑤预冷原材料;⑥合理分缝、分块,减轻约束;⑦在混凝土中预埋冷却水管;⑧在混凝土表面绝热,调节表面温度下降速率;⑨抛投石块。从上面通常采用的措施可看出,这多种措施中,除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外,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角度看,主要应从①—⑨着手,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注意:①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②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水灰比应≤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要求严加控制。

3.4混凝土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施工经验证明: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监测与试验,是控温、防裂的重要技术措施,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信息化施工。隧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测试,每昼夜应不少于2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①温度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块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湿区(对长方体可取较短的对称轴线),在测温区内温度测点呈平面布置;②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块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③在基础平面半条对称轴线上,温度监测点的点位宜不少于4处;④沿混凝土浇筑块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⑤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⑥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市政隧道工程 篇4

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承重、基础或者是转换层的建筑材料,大体积混凝土已在我国广泛推广和应用。不同国家对大体积混凝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当混凝土基础边长大于20m,厚度大于1m,体积大于400m3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就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尽管我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简单的规定和简介,但实际上,国内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结构尺寸比较大,当发生水化反应时,热量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较大,与外界气温的温差最高可超过25℃。所以在施工时,必须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开裂。

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最早把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到市政隧道工程中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所建的某重力坝,其混凝土浇筑量高达250万m3,一直至今,重力坝的坝体都没有出现裂缝。而我国所建的三峡大坝,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方面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施工时,其物理性质、化学反应以及所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和普通的混凝土是不同的,加上市政隧道建设工程的作用和一般大型建筑建设项目不同,也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变。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的混凝土相比,后者的块体较厚,而前者的混凝土设计强度较高,水泥用量大,进行整体性浇筑时,对于浇筑的连续性要求较高。此外,在工程规模、结构形式、配筋构造以及负荷情况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3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某隧道为两孔双向六车道隧道,隧道结构净宽12.75m,标准横断面采用单箱双室折板式结构,每仓混凝土浇筑按15m划分,主体混凝土为C35P8,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隧道总长1600 m,结构尺寸为顶板最大厚900 mm,底板最大厚1100 mm,侧墙厚1 100 mm。在进行该工程项目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3.1 水化过程热量影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但是大体积预拌混凝土由于断面厚度较大,加上预拌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导致热量在散发时难以扩散到外部,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当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不断增加时,大体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会变大,令混凝土内部产生大拉伸力,由于混凝土内部不能抵抗这种拉伸应力,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2 外界环境气温影响

市政隧道施工项目一般建设在群山之中,施工环境的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当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较大时,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如果外界气温出现较大的差异变化,那么混凝土的外层和内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加大,从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所以这种天气环境下是不合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尤其是当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加上浇筑工作中所产生的热量,再加上结构物散热温度这三种温度的叠加,形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这种温度的骤变所造成的温差容易引起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此外,高温情况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散热,因为高温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小,无法顺利散热也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产生温度应力。所以,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合理控制,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3 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条件

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共同构成了混凝土的约束条件,外部约束条件是指混凝土的支座等其他外部条件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而内部约束条件是指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质点等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制约影响。上文中提到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所以工程设计时就要考虑约束条件,通过设计来选择适当伸缩缝间距,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完整度。

4 大体积混凝土在市政隧道施工中的要点

4.1 准确完成选材和配比工作

水泥的种类和水灰比的比例都会直接影响在配比过程中,因此,在选择水泥种类时要谨慎细心。一般地,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选材时,大多会选择热度适中的硅酸盐水泥,或者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当的粉煤灰,因为适当份量的粉煤灰可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正确选材才能防止水泥在进行配比时有较大的绝热升温。而在进行配比工作时,尽可能正确计算合适的水灰比,尽量避免再添加额外减水剂等,可有效预防裂缝出现。

4.2 正确进行浇筑工作

尽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和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工序相似,但两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单凭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而是应对施工场地等外界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加上相应的准确、科学计算,正确选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式。一般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时,会选择推移连续浇筑法,或连续分层浇筑法进行浇筑工作。而在进行浇筑过程中,若选择泵送的方法进行浇筑,那么混凝土摊铺的厚度应小于60 cm,如不是选用泵送方式,大体积混凝土摊铺的厚度不超过40cm。如选用连续分层浇筑法进行浇筑时,要注意必须在前一层摊铺的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作,并且要尽可能缩短每一层之间的间隔时间,及时除去每层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分,否则将影响施工的质量。

4.3 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易因温度变化出现裂缝,所以需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经振捣后,其表面下10cm的温度为浇筑温度。浇筑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工作人员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大体积混凝土从塑性状态转化成弹性状态时,温差越大,出现裂缝现象的几率就会增加。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浇筑温度每降低6℃,混凝土的温升值就会减少3℃。在我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的主要措施是加冰或加冷却水进行搅拌,或是对骨料实行预先冷却。但总体效果最好的是使用预冷石子进行配比,其次是预冷砂,效果最普通的则是对水泥进行预冷。完成浇筑后,后期保温养护工作需多加留意。良好的保温养护工作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约束力。但需注意的是,不可采取强制方法实施降温,否则会物极必反,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裂缝的概率。

5 结束语

施工队伍要明白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存在一定差异,在进行施工时要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而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裂缝是致命伤,混凝土出现裂缝,将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实际使用情况,甚至会对过往车辆、驾驶者和乘客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严重的危害,因此施工队伍一定要熟练把握大体积混凝土在市政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和要点,尤其是针对市政隧道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优良,具备应有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曹宝栋,朱丽丽.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城市建筑,2014(6):111-112.

市政隧道工程 篇5

1.1 工程概述

2014年我司承接福建厦门市万寿路 (文园路路口—万寿宾馆) 沥青路面维护工程, 该工程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造, 重新铺设沥青路面, 施工面积不大约为10000㎡, 为沥青道路施工工程。但做为我司去年取得市政工程施工资质以来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公司领导极为重视, 做为公司技术负责人, 组织公司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参与观摩学习, 为日后类似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积累经验。施工路段方面, 为城市人流较为密集地区, 周边交通繁忙, 无法进行封路施工, 只能利用夜间10点至次日凌晨6点施工, 初步计划为单向逐步施工。

1.2 工程特点

首先, 该道路为我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涉及范围较大, 施工工期要求紧, 夜间施工作业多, 且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利益关系, 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其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往往会涉及到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市场价格、施工环境等, 且由于本工程处于城市人流密集地区, 很可能会在施工中出现突发情况;再次, 本工程具有着一定的公共属性, 会直接关系到城市以及市民形象, 所以在施工招标时对于该工程具有着较高的建设标准;最后, 对于该项工程来说, 其在施工管理方面具有着繁琐的特征, 具有着较多的内容, 无论是对于施工任务的落实、施工前准备还是承包合同的签订都需要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这部分情况的存在, 都使得本工程需要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效果。类似市政工程施工, 如何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在今后的施工中, 将采取如下做法。

2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1 施工前的准备

对于该条道路的施工, 需要保证以技术无障碍为基础, 对道路施工所具有的技术协调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首先, 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对道路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熟悉, 并做好设计的交底工作, 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施工管理人员方面, 也需要能够对自身协调功能进行良好的发挥, 通过对设计人员的组织使其同道路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以此保证班组以及施工队能够对设计意图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避免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道路中涉及到不同工种结合施工的部位, 更是需要设计、施工以及建立几方能够做好相关的研究与讨论工作。此外, 还需要针对该工程明确项目领导与责任人, 根据实际需求做好监理方以及施工方的管理工作, 对重要的岗位提前指派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2.2 施工进度管理

对于工程进度管理来说, 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着长期特征的工作, 需要施工方能够通过工程进度会议的开展对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进展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良好协调与解决, 并通过针对性方式的应用对本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个更好的施工环境。同时, 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能够通过对现场人员跟踪的方式对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进场情况、是否严格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开展工作等情况进行监督与把握, 如果发现问题存在, 就应当及时的将该问题提交到监理方, 并由各方共同商议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2.3 施工合同管理

对于施工合同管理这项工作来说, 主要由三方面所组成:业主方面, 需要对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对于合同的执行情况做好检查工作, 并对审查符合支付等报表工作进行审查, 看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是否及时, 保证合同执行情况的及时、正确。

2.4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对于施工材料来说, 可以说是市政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砂石、水泥以及沥青等等, 将直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对此, 就需要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需求对相关材料进行采购, 保证所选择材料的规格、性能以及型号等等都能够满足施工需求。而在实际采购环节中, 则应当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对其所具有的经济性做好控制, 保证材料的各项质量证书的齐全性, 在材料进场时, 也需要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查, 如果经过检查不合格, 则坚决不得进场。而在材料进场之后, 则需要指派专人对其做好管理工作, 通过对材料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5 提升机械化施工水平

本市政道路的施工中, 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压路机以及碾压设备等, 以此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化的提升工程质量。而在具体对设备进行选择时, 也需要避免对设备进行盲目的选择, 而是要通过对工程性质以及规模进行良好掌握的基础上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设备的种类以及型号进行选择。

2.6 现场施工管理

2.6.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整个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要求, 尤其是对于在城市密集地区进行施工的道路工程来说, 更是需要施工企业能够严格树立起安全施工的理念, 对安全管理各类制度做好完善工作, 进而在整个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都能够对该安全管理理念进行贯彻执行。此外, 市政宣传部门也应当能够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和施工的宣传工作进行加强, 并通过强化施工人员操作技术、安全意识的方式和夜间施工作业注意事项保证该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

2.6.2 成本管理

对于成本管理来说, 其则要求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起以成本为基础的观念, 通过对自身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施工方案的优化来做好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而在现场施工作业中, 也需要能够将成本管理工作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心中, 避免在施工环节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 结束语

在上文中, 我们对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需要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把握重点, 更好的完成该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强.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8) :77-78.

市政隧道工程 篇6

1关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概述

1.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定义是比较广泛的,它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联系,确保市政工程整体环节的有效运行。一般来说,施工管理环节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对材料设备采购环节的掌握,离不开对竣工验收环节等的掌握,施工管理是在施工运行过程中,具有安全管理职能的处理方式,对施工工程系统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进行及时处理,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1.2针对与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我们要改变其传统单一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进行市场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完善。及时的汲取新科技技术,进一步扩展其施工过程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在此过程中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保持优良的市场信息流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从容应对日益上升的市场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市政工程施工环境逐渐发生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更新施工工程的管理观念,确保新型的施工工程管理理念的形成,以有效实现与市场经济形势的吻合,以有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对工艺技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促进施工工程的有效改革,促进企业质量效益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有效实现企业的整体环节的成本节约,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1.3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特征与内容的分析。目前来说,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我国市政工程施工特点是重要影响原因,其具有施工环节复杂化的特点,造价成本比较高,利益划分比较复杂,对市场政策的依赖性比较强。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它稳定发的因素是很多的,其施工环节也是比较复杂,对于施工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天气特点、地形地貌等,在内部管理中,如果不能实现对相关环节成本的有效控制,也是难以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环节的稳定运行的。其施工利益划分比较复杂,因为其参与者较多,不能有效实现对市政工程施工相关环节的稳定进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市政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它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市政施工管理环节的有效进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建设稳定进行,有利于促进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因此我们要提高日常市政工程施工的标准,确保其市政工程的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性,有效性,促进其市政工程准备工作的完善。

2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施工事故,使施工单位快速并有效的组织施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2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效益。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使施工人员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能够保证市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还能够提高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的效益。

3关于我国目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集中问题与应用解析

为了确保市政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剖析,以解决问题,实现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1旧式管理方式思维落后,单一封闭,拒绝接纳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工艺技术。它不利于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进程的优化,为了确保实现施工管理的质量效率,需要彻底改变封闭落后的管理思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汲取优秀的管理文化,实现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施工管理机制的不规范性。要不断优化施工工程的综合管理,它是整个施工工程的重要环节、关键部门。为了确保施工工程的综合管理,需要从基础做起,逐渐完善整个施工工程的管理体制。

4关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改革与应用解析

4.1为了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其工作实践能力,同时相关管理阶层的技术人员要及时掌握所用施工图纸的详细内容,明确基本的专业术语以及相关原则性法规,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计划布置,以实现施工过程的综合发展。

4.2需要与后期施工管理相互协调。市政施工工程的基本环节完成后,并不是整个施工工程的作业完毕。市政工程后期管理具有补充性与预防性的特点。有利于施工作业总体的规划。

4.3施工管理要不断更新,积极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并且要适合本国国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体,提高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人才资源的储蓄,确保施工管理的优化,适应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竞争力。

4.4在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中,实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结合,在后期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阶层可以采用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管理工作的协调推进,以促进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创造性。从而实现施工工作的各环节和谐优化的目的。

结束语

根据本文所陈述的观点,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市政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建设,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对市政施工工程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与模式创新,确保整体系统的建立健全。

参考文献

[1]李德元,靳方倩.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概述[J].价值工程,2011(3).

[2]崔强.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8).

隧道注浆加固工程方案 篇7

保山 (大官市) ~龙陵 (龙山卡) 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汉滚塘段起点K575+800, 起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汉滚塘村西南方处;向西K576+002设8-30m 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K576+399设73+130+73米连续刚构跨越深沟 (该桥将被变更为其他类型的桥梁) , 路线往大谔村西南方穿过;K576+919左幅设1-18+5-29.5+1-18米、右幅设5-29.5米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K577+099左幅设4-19.5米、右幅设3-19.5米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K577+256设5-29.5米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K577+476左幅设1-18+4-30.5米、右幅设3-30.5+1-20米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到达汉滚塘村, 进入汉滚塘1号隧道:左幅K577+725~K578+285, 隧道全长560米;右幅K577+765~K578+345, 隧道全长580米。左幅K578+500设1-20+4-29.5+1-20米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左幅止于K578+600;右幅K578+433设6-29米T形连续梁桥跨越深谷, 右幅止于K578+590;本合同段路线综合里程2.79公里。

1、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处于怒江支流三岔河与回欢河分水岭地带, 属构造剥蚀中等切割中山陡坡地貌区, 两侧地形较陡, 自然坡度30~40度, 较大沟谷中常年流水, 植被覆盖良好。

2、地质构造、地层岩性

本合同段位于怒江大断裂西侧, 怒江大断裂距隧道200~500米, 影响相对较弱, 除此之外, 未发现断裂。

合同段内均为时代不明花岗片麻岩, 常见片理产状85>73。下行线进口及上行线出口段位于三岔河上游沟谷中, 地形陡峭, 部分基岩出露, 覆盖层为第四系, 残坡积含碎石砂土, 松散, 厚度3.4~7.3米。基岩为块状花岗片麻岩, 强风化, 节理裂隙发育, 风化程度不均, 岩体呈角 (砾) 碎 (石) 状松散结构, 围岩易坍塌, 侧壁不稳定, 洞口端易诱发工程滑坡或沉陷至地表。

二、施工方案设计

(一) 、施工目的

本工程主要以改善地层松散的性状为目的, 以及止水, 使隧道顶部及侧面增加抗压强度和粘结性, 实现加固目的, 保证隧道掘进时, 拱顶土体不产生塌落从而保证暗挖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

(二) 、施工方法选择:

本工程采用双重管无收缩注浆工法, 对隧道作业面前方的起拱线以上3米部分土体及侧面2米部分土体的范围进行辐射型注浆加固处理,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复合地基, 以达到稳固土体的预期目的。

三、注浆加固

(一) 注浆材料:

1、其特性对地下水而言, 不易溶解;

2、对不同地层, 凝结时间可调节;

3、高强度、止水;

4、注浆材料配比:

A液B液C液

硅酸钠130L水70L Gs剂8.5%P剂4.5%DHP剂6.7%GOX剂7.1%水水泥47%DHP剂5.6%GOX剂4.2%XPM剂5.4%水

注:溶液由A、B液组成;悬浊液由A、C液组成

注浆时, 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加入特种材料以增加可灌性和早期强度。

(二) 注浆范围的设计:

经计算, 出线沟暗挖隧道土体注浆加固范围确定如下:

a、隧道结构外轮廓线:左右两侧各2m以内的土体;拱部以上3m以内的土体;底部不加固。位于回填土内的隧道全段面加固, 位于天然土层内的隧道仅加固隧道开挖范围外的两侧各2米, 上部3米的范围。

b、断面纵向每次加固长度12m。

c、采用垂直、水平和斜向成孔、注浆加固。

(三) 注浆孔的布置:

根据隧道结构及地质状况, 注浆孔于开挖断面上呈正方形布置, 间距0.7米。

(四) 施工布署及工艺流程:

1、施工布署

(1) 加固区长度每段12米, 开挖时预留3.0米, 以防下一次注浆时浆液外溢。

(2) 水平加固区采用由中心部→外围或外围→中心部, 并采用隔孔注浆施工。

(3) 如现场地面施工条件具备, 为缩短工期, 采用地面垂直注浆方案。

2、工艺流程

(1)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 对准孔位, 根据不同入射角度钻进, 要求孔位偏差不大于2cm, 入射角度偏差不大于1°。

(2) 注入浆液:成孔后, 开始注浆, 注浆压力0.3~0.5Mpa;

(3) 拔出注浆管, 封堵注浆孔:采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封堵注浆孔, 防止浆液流失。

(4) 冲洗注浆管:注浆完毕, 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浆管, 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废水, 搞好清洁工作。

(5) 转入下一孔位施工。

(五) 工程质量措施:

1、钻孔施工:开钻前, 严格按照施工布置图, 布好孔位。钻机定位要准确, 开钻前的钻头点位与布孔点之距相差不得大于2cm, 钻杆度不得大于1°。

2、配料:采用准确的计量工具, 严格按照设计配方配料施工。

3、注浆:注浆一定要按程序施工, 每段进浆要准确, 注浆压力

一定要严格控制在0.3~0.5MPa, 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 应立即停止注浆, 每段注浆量应严格按设计进行, 跑浆时, 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

4、注浆完成后, 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 篇8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即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 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 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 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 在这一阶段, 本人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招投标活动, 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 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 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 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 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我省应随着浙江省2003版计价依据的出台, 配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 制定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指引, 首先在几个较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 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 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 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 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 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 弄虚作假, 以少报多, 蒙哄欺骗, 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 结算时搞突击, 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 地下隐蔽工程较多, 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比如,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 石碴方量的计算, 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 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 或监理人员不负责任, 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厘米, 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平方米的道路工程, 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立方米, 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立方计算, 则只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又如, 某市政管道开槽铺设工程, 在预算编制时, 沟槽开挖工作面按每侧1∶0.75放坡系数考虑, 沟槽底宽按定额规定进行计算, 但实际施工时, 由于地质、施工方案等因素, 沟槽开挖工作面每侧仅按1∶0.3放坡系数考虑, 沟槽底宽也比原来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这样以来, 土方开挖量及回填量都比原预算方量少了很多, 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 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 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 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 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 则只须修改图纸, 其他费用尚未发生, 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 不仅需要修改图纸, 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 除上述费用外, 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 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 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 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 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也应全面考虑, 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 加以比较, 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 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 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4、把好结算审查关。目前我市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 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 考虑变更工程量, 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 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 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 把好工程结算关, 对合理定价, 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深远的意义。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 篇9

市政道路工程, 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体现, 作为社会公益性项目, 道路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个经济建设。工程主要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域, 市政道路易受周围环境和地质情况及人气等因素影响, 一般具有“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工程实施后, 注重政治、工期、承诺、忽视技术、质量、监督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

2 现状成因分析

2.1 技术标准问题

随着市政行业的不断拓展,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已经滞后, 质量责任制有待落实, 还有很大一部分引用了公路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 存在理论、规范、标准与实践不一致现象很多, 存在较多出入, 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造成先天不足。另外, 施工队伍技术力量的薄弱, 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和设备手段材料的落后, 也给市政工程留下了大小不同的缺陷。

2.2 质量管理不到位

质量工作没有计划、缺乏目标, 质量责任制没有做到责、权、利的统一。部分地方领导, 对市政道路工程还缺乏深入研究, 对项目质量监管存在模糊熟悉, 忽视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在不少的地区, 一些新的招投标办法还未得到有效实施, 甚至有一些县市区还存在政府部门直接组织招标定标, 或者内定之后再补手续等极不规范的现象。此外, 施工单位素质差别较大, 施工管理的粗放, 施工管理中难度增大很多, 或者说难于管理。

2.3 建设单位招标投标管理问题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 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 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 建筑市场管理行为极不规范。有些地方在工程建设中仍有建设项目没有在市场中进行招投标, 或在市场内暗箱操作、幕后交易, 这些行为其结果不能选出低价格高质量的施工企业, 使工程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

2.4 设计问题

目前, 施工、监理能得到的设计图纸可谓“百花齐放”, 漏洞百出, 再加上由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原因, 而导致设计方案被改动, 而这种经常被改动的设计又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设计单位的认可。现在有些市政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不足, 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设计人员对现在国家新上的项目设计缺乏应有的知识及经验, 使得在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时, 出现图纸自相矛盾, 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扯皮, 设计变更程序不规范。设计单位应深化设计,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 确保市政工程质量。

2.5 监理环节松散

目前, 建设监理市场比较普遍地存在监理徒有虚名现象, 监理在工序质量控制方面往往力度不够、手段不多。在实际工作中, 常规的工序验收制度是监理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条件。另外, 有的业主对监理的工作干涉较多, 使监理很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直接决策。某些地方建设部门对国家在建设领域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一重大改革没有正确的熟悉, 没有看到近年来监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不相信监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只是应付建设主管部门检查, 顺利通过验收关口而已, 这也就从主观上决定了建设监理市场存在先天不足的隐患。

2.6 地下管线复杂

市政道路原有地下管道、管线敷设没有详细的设计、规划, 随意性很大, 未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的统筹衔接, 管线布置冲突, 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重复施工, 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若盲目的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 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提高市政工程政府监督的实效, 要建立健全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机制, 使此项工作更有透明度, 要完善质量标准, 加大监督处理力度, 同时监督和管理部门要实施对招投标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杜绝一切机械性和形式上的监督, 以确保质量监督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 使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按照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开展。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规范

组织人力、物力,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特点, 发挥技术专家、业内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尽快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规范, 弥补因标准滞后、空缺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水平先天不足, 技术发展速度慢的现象。

3.3 重视质量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积极落实市政工程质量的责任制, 增进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设计质量, 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还要具体细化, 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 项目管理职员要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标准、规范, 据目标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 组织, 管理, 协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做好三大控制, 尤其重视对于进场工程原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复试, 采取措施监控主要质量控制检验项目及频率, 有效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3.4 狠抓监理环节

目前, 国家推行了建设工程监理体制, 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但个别人的思想观念对监理还是存在一些排斥现象, 因而导致目前的建设监理市场秩序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建设监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与开展, 甚至对建设监理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 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监理单位有效监管是关键, 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要提高工程质量, 监理就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 安全客观实际, 采用法律的手段进行控制。

3.5 设置补救措施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所受到影响质量因素比较多, 出现问题的频率也比较大, 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要制定好补救措施, 使之消除于萌芽状态。因此, 在处理质量问题前, 应及时对问题的性质做出判断, 进行分析, 要认真观测记录, 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 对那些表面的质量问题, 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 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恶性的事故, 更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4 结论

综上所述, 为保证工程质量, 使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 我们应该建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管理, 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 从根源抓起,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科学性、公正性, 使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 秉公办事, 为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家和各级政府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市政道路项目的质量控制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实上, 市政道路工程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 使得工程的复杂性和施工难度骤然加大, 相应地也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所以, 对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探讨是适时而迫切的。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建堂, 茅哲烽.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 2010, (16) .

上一篇:绿色作业实践下一篇:媒介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