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鉴赏与分析

2024-08-08

古典音乐的鉴赏与分析(精选七篇)

古典音乐的鉴赏与分析 篇1

一、古典音乐鉴赏的意义分析

(一)能够体会到古典音乐的艺术之美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之美,古典音乐在韵律、意境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在古典音乐中对于韵律和节奏的独特处理,以及独特的结构,使音乐的韵律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古典音乐中的韵律美,常常使欣赏者能够感受中其中深刻而又细腻的味道。例如古典音乐在音韵具有比较突出的节奏,表现出一定的和谐、宁静以及生动活泼的审美特点。在古典音乐中具有栩栩如生的色彩,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处理,能够使音乐表现出独特的神韵,从而能够使欣赏者体会到音乐的美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在古典音乐中具有独特的气氛,能够表现出音乐的精神,从而体现出音乐的情感色彩。古典音乐在韵律方面的独特表现,能够使音乐体现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从而增加了音乐的魅力。在古典音乐中具有特有意境美,在古典音乐中特别注重对意境的塑造。意境美能够使古典音乐经历时间的淬取,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此外意境美也是古典音乐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是古典音乐的灵魂。在古典音乐中比较重视朦胧意境的塑造,使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想象的作用,不断地丰富意境的内容,从而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是由于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之美,所以能够在鉴赏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欣赏古典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当学生产生了对音乐的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够主动地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样对于音乐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兴趣作为最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古典音乐的鉴赏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别具一格的感受,使学生能够暂时地摆脱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沉浸到音乐的世界中,对于学生情感的抒发以及压力的释放等都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安排合理的古典音乐鉴赏形式,能够使学生了解古典音乐,进而增加对固定音乐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带着兴趣来探索,从而有利于音乐教学。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欣赏古典音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最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实践中对于人们的思维培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例如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物理学大科学家,都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他们不仅喜欢欣赏古典音乐,而且还参与到古典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在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能够给触动人们的思维和情感,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同时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理解能力。在研究中也发现通过接受古典音乐训练的群体,不仅具有比较好的旋律感,而且能够增加他们思维的敏感度,使他们的大脑得到锻炼,从而使大脑的思维更加活跃,最终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促进古典音乐鉴赏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古典音乐的鉴赏活动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最终通过个人的体验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例如教师可以加强学生与作曲家的交流,将作曲家作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就是和朋友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例如作曲家的创作的目的是什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表达。通过不断地欣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最终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触发,例如能够引起学生的某段经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带着感情融入到古典音乐的氛围中,最终就能够达到古典音乐鉴赏的目标。古典音乐的内涵和文化都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其时代感和厚重感,与学生之间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比较少,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打开古典音乐之门。近年来在古典音乐的鉴赏方面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探索,丰富了古典音乐的鉴赏方式,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古典音乐作品

虽然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色彩,但是如果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加选择,就可能导致学生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或者感到枯燥,达不到古典音乐鉴赏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在古典音乐素养方面积累有限,难以理解比较复杂的古典音乐,即便是这些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美感,但是他们也体会不到。因此在选择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要依循渐进的过程,由浅及深,逐步地积累。在入门阶段,应当重点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节奏相对比较简单的古典音乐,例如可以考虑《天鹅湖》,《天鹅湖》作为古典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耳闻,特别是以此为背景而比较有名的芭蕾舞蹈,很多学生都会在不同的场景中接触到;而且该乐曲在旋律方面也比较柔和优美,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能够快速地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通过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古典音乐着手,能够使学生发现古典音乐距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拉近了学生与古典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古典音乐鉴赏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

(三)丰富古典音乐的鉴赏模式

在传统的古典音乐鉴赏中,主要依靠听力来完成,这样单一感官的刺激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鉴赏需求。在新时期下,应当丰富古典音乐的鉴赏模式,从多个角度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带来更好地艺术美感。在古典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纯理论的鉴赏,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育技术,丰富古典音乐的鉴赏模式,从而为学生塑造更加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塑造比较好的欣赏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到古典音乐的世界中,更好地体会古典音乐旋律的美感。在古典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视频的形式,这样能够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理解古典音乐的意境和思想情感,这样能够提升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古典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提高学生的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对于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以后的音乐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古典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古典音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古典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上古典音乐,这对于古典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应当丰富古典音乐鉴赏的形式,要充分地应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欣赏渠道,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古典音乐鉴赏教学。

参考文献

[1]林瑾.试论古典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4,08:135.

[2]李乔枫.品中国古典音乐之韵[J].艺术品鉴,2016,11:291.

古典音乐的鉴赏与分析 篇2

一、聆听

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 聆听必然是获取音乐感受的最直接手段。只有全身心地进行反复聆听, 音乐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如果违背音乐感受的客观规律, 不进行聆听就直接过渡到其情感生活, 这样也就从根本上抹杀了音乐的本质。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聆听的重要性, 遵循音乐感受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清晰、由整体到局部的客观规律。在接受之前, 作为客观存在的音乐作品, 只有经过全身心的聆听, 才能将其转变为感性、感悟的对象。

1. 多听。

经常听是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关键。多听不仅为一般意义上的对某一音乐作品反复听, 还应该包含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初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其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扩大其音乐欣赏的范围, 使其能够全面地认识音乐。

2. 有所选择地听。

经过多听阶段后, 应有所选择地听。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尽量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非洲《鼓乐》、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保卫黄河》等一些优质音乐作品, 让学生对其进行聆听、体验、感受和欣赏, 有利于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积极性、较快形成正确音乐感知、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3. 有分析地听。

仅仅只是听还不够, 应学会分析音乐。分析所听作品使用音响、人声和乐器的音色类别、音乐的节拍旋律、和声、和旋、音程以及音乐题材、基本要素、表现手法, 等等。如聆听《保卫黄河》, 可事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分析作品的主题、节奏特点等, 这样学生有目的地去聆听,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在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中亚细亚草原优美的风光, 使学生在听的同时展开想象, 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二、鉴赏

音乐鉴赏指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的聆听来感悟、体验音乐, 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从整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角度看, 音乐创造接受阶段的音乐欣赏是音乐表演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识记。

音乐欣赏要对音强、音高、音长、音色等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还应有旋律、节奏、和声的感受和记忆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与作品形成情感共鸣。音乐教学不但要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还应注意对学生音乐记忆力、创造力的培养, 使其在以后音乐欣赏中对一些陌生音乐也能瞬间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不仅只是对音乐音响的感受, 还可通过对音乐语言、情感的感受体验产生相关联想和想象。如在聆听《伏尔加船夫曲》前, 教师可先展示一些列宾的图画, 鼓励学生在听的同时积极想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有利于其音乐作品识记能力的提高。

2. 自主感受。

音乐欣赏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活动, 但实际欣赏的过程中, 人们将自身主观意识融入音乐使其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 每个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体验。有时同一个人听同一音乐作品, 不同时期、环境、心情条件下, 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音乐欣赏后可让学生表达其不同的音乐感受。如听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以后,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这样在活跃气氛的同时, 可以使其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3. 理解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应以学生对所听音乐敏感度、感受力的培养为目的, 使其对声音能够自主识别和筛选。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感受、识别, 使其能够自主分析理解音乐作品, 将音乐与其自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音乐作品, 来提高其自主理解的能力。例如让学生从演奏方式、主题、情感等各个角度, 通过自主思考体会对《春江花月夜》和《野蜂飞舞》进行对比, 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古典诗词鉴赏解题分析 篇3

在中考语文中, 古典诗词鉴赏题分值稳定地保持在5分。怎样使答案准确贴切, 是每位考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紧抓关键词, 准确审题。下面举例说明。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街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前人评说这首诗的第二句中“敌”字用得“险而稳”。假如不用“敌”字, 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字?试结合全诗说说, “敌”字与你所用的字比较起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险而稳”、“结合全诗”、“表达效果”, 也就是说答案必须符合这三个关键词的要求。

参考答案:还可以用“对”字。“对”字偏重于客观的描述, 而“敌”字则偏重于主观感受, 情景交融, 主观色彩浓, 似乎是“险”, 其实正突出了游子孤独寂寞、不堪相思之苦的悲凄情状, 所以说又很“稳”。

学生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 往往不注意审题, 导致失分。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答案1:还可以用“对”字。信和梦都已经很遥远了, 剩下的只有空床对着寒冷的秋天。街下的青苔和红树, 在雨中月下显得非常“愁”, 全文冷色调, 正写出了作者的愁。

此答案的失分在于没有认真审题, 把诗句的翻译当作了题目的答案。但事实上本题根本没让你翻译, 只是分析“敌”字与你所用的字的区别而已。

答案2:还可以用“配”字。“敌”字用得恰如其分, 只有空床敌素秋, 思念妻子, 青苔和红树等物像借景抒情, 表达思念, 而“月亮”字更引发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答案同样犯了不认真审题的毛病。题目要求分析“敌”字与你所用的字的区别, 你却在分析青苔、红树和月亮, 根本就没有分析到“敌”字上去, 也没有分析到你所要用的字。

答案3:还可以用“配”字。“配”字表达了一种很平稳的心情, “敌”字表达了作者内心一种激烈的矛盾, 在深秋时节思念远方的妻子, 却只能用书信来传达, 既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不满, 又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此答案注意到了“敌”字与你所用的字的区别, 却没有分析出本句体现的周围凄冷的环境, 没有分析出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也没有分析出为什么“敌”字用得“险而稳”。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本文三四两句描写很有特色, 试简要分析。 (4分)

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的是三四两句的描写特色, 答题时必须紧紧把握三四两句和描写特色, 参考答案如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力,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 气象宏大, 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 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 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下面是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几个有问题的答案:

答案1:西湖的六月风光与平时不同,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 荷花映着太阳, 显出不同寻常的红。

此答案的错误在于它将句子的翻译当作了题目的分析, 完全没有领会答题的要点, 所以很难得分。

答案2:本诗由感受到景色, 借景抒情, 三四两句描写非常有特色, 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的喜爱之情。

此答案的错误在于它只泛泛分析了全诗的艺术手法和内容, 却没有具体分析三四两句的描写特色, 所以很难得分。

古筝音乐鉴赏的内涵与意义 篇4

一、古筝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

从古筝鉴赏的角度看, 对一首古筝作品的把握首先要依赖听觉, 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鉴赏。古筝创作和表演归根结底是以广大古筝鉴赏者为对象的, 古筝鉴赏者是古筝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赏心悦“耳”是音乐艺术的直接目的。也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第一需要。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演奏家的表演, 这些活动的价值只有通过鉴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的实现。古筝音乐的美首先为人的听觉所拥有, 音响感知是鉴赏音乐的基础。

二、古筝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鉴赏是人们观看艺术表演时对各种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审美。音乐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 是一种包括人们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 情感深入体验, 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不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音乐鉴赏, 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 可以陶冶情操。

作为古筝习奏者、弹奏者, 其审美能力可以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 并得到强化。音乐的鉴赏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声音感性形象也即形式美的接触, 然后是在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联想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比较好、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是有自己探索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盲目接受、完全听任教师灌输, 而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方法。那么我们探索性的学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拿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讲,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奏技法、技巧, 乐曲意境内涵, 乐曲的音乐表现等方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纸乐谱, 将乐谱上的音符与音乐等同起来。作为弹奏者, 我们的任务是把乐谱转化成乐音的流动, 转化成活的音乐。而这单靠勤学苦练还不够, 更需要深刻体验、领会乐曲的内涵, 在弹奏、练习中不断探索、试验, 将某首乐曲所适合的音色、力度等拿捏好。在习奏的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加入鉴赏的环节。鉴赏是人们欣赏事物的高层阶段, 其中存在着鉴别、对比的环节。

在鉴赏的过程中, 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音乐感觉呈现出来, 而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感觉与个人鉴赏的能力有很大关联。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的到位与否。鉴赏能力高, 往往对乐曲的演奏、演绎更生动贴切。

三、鉴赏古筝名曲所表达的音乐内涵

俗话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古筝不能仅仅局限于古筝这一门乐器的弹奏方面, 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由此我们需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古筝名曲, 或者名家名曲。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 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 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学习者可以通过鉴赏过程, 培养了对音乐艺术鉴赏力, 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通过欣赏优秀作品, 可以让我们能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 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耳朵。

鉴赏是不能盲目的选择作品的, 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所擅长于表现的一类乐曲, 每个古筝流派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代表人物, 我们用来鉴赏和学习的也往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优秀的作品。

如:《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 旋律流畅, 先慢后快, 先松后紧, 情绪层层叠进, 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出水莲》音乐含蓄柔美, 清新舒展, 韵味无穷。

《高山流水》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音乐浑厚深沉, 清澈流畅, 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 洋洋流水。曲义为展示古筝的特长, 提供了充分的天地。从低音到高音, 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 惟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 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林冲夜奔》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 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 气势壮烈, 情绪激昂。

《侗族舞曲》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 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汉宫秋月》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 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雪山春晓》主旋律优美, 有着藏族风情。

《寒鸦戏水》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 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 显得柔媚动人, 别有韵味。

《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香山射鼓》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 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井冈山上太阳红》根据江西革命歌曲征集小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 乐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的主题曲。此曲刻画了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 保护集体羊群的音乐形象。旋律抒情优美, 情景交融, 十分感人。

总之, 在古筝教学中, 应坚持因材施教, 开发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 培养音乐素养, 同时注重通过古筝名曲鉴赏陶冶情操, 构建和谐、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满足学生对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教育需求。这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摘要:通过古筝音乐鉴赏, 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 可以陶冶情操;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 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 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古筝音乐鉴赏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鉴赏力;古筝音乐鉴赏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通过欣赏古筝优秀作品, 可以让学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 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耳朵。

古典音乐的鉴赏与分析 篇5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音乐,鉴赏教学,必要性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 鉴赏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提升学生体验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好音乐鉴赏教学, 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将乐谱、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形象的展现出来, 这不但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简单。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音乐鉴赏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然后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鉴赏教学做了阐述。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可以让读者对我国高校音乐鉴赏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 老师除了要让学生欣赏音乐以外, 还必须讲解不同音乐产生的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生平、音乐的风格和曲式等内容。而这些内容, 若单是以口头叙述或是根据书本讲述, 必定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将与乐曲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曲谱、声音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 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还可通过互联网络在课堂上及时搜寻相关的音乐曲目和视频, 为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 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将多媒体技术用于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 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生动直观、资源丰富的优势, 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将音乐曲目通过音效设备播放出来, 能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能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此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乐器的形式、声音特点、演奏动作, 还可以反复鉴赏倾听, 加深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仅仅只在于听觉上。

(三)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

对于高校音乐老师来说, 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项信息容量大、知识面广的课程。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 多使用录音磁带、CD机等方式开展, 这不仅耗时费力, 同时工作成效也十分不理想。而通过多媒体技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对音频、音乐视频等进行编辑, 这便大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 提升了音乐教学的工作成效。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Word、PPT等形式将下堂课讲授的教学内容提前制作出来, 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仪等设备展现出来, 使老师的板书更加整齐、清晰、富有层次感, 更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

(一) 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要一个环节就是制作丰富多彩课件。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 老师往往都是通过在黑板上板书进行教学, 这种方式显得枯燥无味,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音乐、图片、文字、视频等充分结合起来, 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丰富多样的教学课件,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能包含更多的信息,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二) 利用声画结合的形式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重要的不仅仅只是“听”, 还有“看”。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要充分将“听”和“看”相结合, 学生听到的声音与看到的画面必须要协调统一, 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才能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才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三) 强调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虽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老师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技术代替自身讲解教学, 仍然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辅助的角色, 老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及时对课件进行深刻的剖析, 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若是仅仅只依靠多媒体设备将课件播放一遍, 这是完全达不到教学目标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时, 必须要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以此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毛秋思.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音乐鉴赏课程[J].青春岁月, 2012, (18) :144, 143.

[2]王璟.多媒体环境下的高校音乐鉴赏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 2011, (8) :98-99.

[3]武岚.多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0) :182-183.

新课标下的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 篇6

音乐感受能力是指学生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 是一切音乐能力的核心与前提。而情感是音乐的生命, 只有在感受中才能得到渲泄。音乐教学作为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载体, 没有情感就无法让学生感受音乐, 更谈不上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教学的主导者身份, 用自己的激情来带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心灵在音乐学习中感悟升华,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 很多时候都会忽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共振, 下面我们来看同一教学内容的两个片段。

(一) 音乐欣赏《瑶族舞曲》———片段1

1. 组织教学。

师:今天,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 (板书课题———《瑶族舞曲》) , 请同学们安静地听, 边听边思考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可分几个乐段, 每个乐段分别是什么样的情景。

2. 整体欣赏。

(1) 教师放录音, 学生欣赏。 (同时教师手拿指挥棒, 随乐曲充满激情地舞动双手。学生坐在位上, 一边听录音一边欣赏教师的指挥。)

(2) 欣赏后谈话,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乐曲的结构及其所表现的内容 (教师加上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朗诵词, 随音乐朗读, 学生听) , 并拿出挂图让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 (这时学生很兴奋, 纷纷按照自己的想象说出一件件乐器的名称, 包括民族乐器) 。教师在明确答案后, 在黑板上写出了乐器名称。

3. 分段赏析。

教师用钢琴流利地范奏各旋律的主题, 让学生随琴视唱。

4. 小结, 下课。

从这节课中, 我们看到教师无论是在语言、教态, 还是专业基本功上都得到了尽情发挥, 教学过程富有激情, 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在欣赏, 没有投入到音乐之中。但当学生在表现出对乐器的兴趣时, 教师又只一带而过, 没有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二) 音乐欣赏《瑶族舞曲》———片段2

1. 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 投影美丽的瑶家山寨景色。

2. 聆听与感受。

师:今天, 我们一起到一个美丽的民族去看一看, 和那儿的人民一道载歌载舞来欢庆他们的节日。 (有感情地直入主题)

(1) 整体感知 (初听) 。多媒体再次播放音乐, 投影美丽的瑶家山寨景色, 学生边听边看。听赏完音乐以后, 请学生自由谈感受。师:大家都说得很好, 我们再想一想, 在整首乐曲中, 都是采用的相同的情绪和速度吗?生:不是, 有一段是优美抒情的, 还有一段变得很欢快, 后面又重复了一遍。师:这样说来, 你们一共听出了有几个部分, 是吗?生:是的。师:很好, 这首乐曲就是三部曲式构成的。那么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的分别是什么内容?我们再听听好吗?

(2) 分段赏析 (复听) 。教师用电子琴模仿对应的主奏乐器音色, 让学生边听边用打击乐伴奏或自己用竖笛吹奏, 每听一段, 就一起交流感受。

通过两个案例的比较, 可以看出:音乐教学中必须强调师生的情感互动, 只有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加上音乐这种有效的催化剂,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驱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获得真正的体验?我认为: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空间,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 通过师生双边活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学习音乐文化, 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因为人的体验不是从认知加工系统得来的, 而是个体在同音乐相适应的切身体验中发展而来的。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 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才会有所体验。教师通过开放课堂教学, 保持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 利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强调学生的“六动”, 使学生在音乐魅力的驱使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 在体验音乐中加强自己情感的主动性。如我在上《中国民歌》欣赏时, 其中的《澧水船夫号子》采用了一种综合体验环节, 让学生创造性地通过体验来切身实地地了解旧社会船夫们的悲惨生活。我用多媒体剪辑了一些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 加上船夫号子有力的吆喝, 放给学生欣赏。同时, 学生在许多影视中也都看到过, 旧社会船工行船, 是以吆喝来指挥的, 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我在教学中, 把全班按照座位顺序分成几个音乐小组, 进行音乐情境的活动体验, 让学生自己设计与行船有关的情节, “当一回船工”, 随着音乐边律动, 边跟着吆喝, 不仅仅是让学生聆听旧社会船工痛苦的呻吟, 感受他们所在时代给予的沉重压力, 还很自然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音乐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场所, 既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又使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两节课, 一两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欣赏《饮酒歌》结束后, 我先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剧情, 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各小组的展示让我赞叹不已, 有的小组在这首歌之前配上深情的朗诵词, 有为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讴歌的, 有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盛赞的, 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 有的小组用打击乐中的小碰铃伴奏, 还解释说:“这是人们举杯相碰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且不说他们是否听懂了歌剧, 但这样美的创意, 便是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最好理解, 我十分激动地表扬了这几个小组:“你们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些创意连我都没想到, 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对所听音乐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音乐课堂学生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前提——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才能使之喜欢音乐, 充分感受音乐魅力并积极去探究音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 教师本身就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信息源。音乐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对学生兴趣的生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 教师赏心悦目得体大方的装扮、生动幽默的言语、有趣的导入、声情并茂的范唱甚至教师上课的心情及个人喜好等都会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所以, 音乐教师在个人修养及安排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时, 不能以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为中心, 而应多考虑学生, 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获取广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种与学生相关的音乐实践, 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运用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兴趣, 使之喜爱音乐, 愿意参与并主动走进音乐, 去深入了解和获得更多的音乐营养。

二、基础——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魅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歌唱教学时, 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

由于音乐的弥漫性, 无意识聆听和主动有意识聆听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教一首新歌时, 学生经常没等教几句就一起唱了, 这样, 往往形成对歌曲理解不透、音调把握不好、似唱又不会唱的局面。此时就要引导学生先静心聆听、有意识地聆听、通过对歌曲的充分聆听, 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他们的共鸣, 许多的难点如歌曲的节奏、情绪把握等也会在聆听中迎刃而解了。这对随后学生准确学唱歌曲, 创造性地表现歌曲也起到了很好地铺垫作用。

例如, 在学唱《大海啊故乡》时, 因为这首歌曲学生比较熟悉, 所以往往在教学之初即聆听环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跟唱, 以至于忽略了对歌曲节奏、旋律、情感等要素的体验和把握。此时就需要教师设计各种教学方法 (如在聆听时给学生一个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设计以下问题: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歌曲为几拍子?) 吸引学生注意力, 达到静听的目的, 培养学生形成聆听的习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倾听旋律, 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感情, 还能使歌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欣赏教学时, 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

音乐心理学家戴维森说:“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产生无限的遐想。”音乐作品往往是多义的, 让学生学会完整地聆听, 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他们的欣赏过程, 也是他们对作品的接受理解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创设一种聆听音乐的氛围、条件,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关注音乐。例如, 感受、体验音乐要素——音乐作品的情绪、节奏、力度、音色、曲式、主题、由此产生的联想与想象等。教师必要的讲解是可以的, 但过多的铺垫说明和分析讲解却会干扰学生的聆听活动,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被束缚。例如, 聆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 作品本身凝聚着强烈的民族精神不需教师多言就已引起学生强烈共鸣。那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此起彼伏的轮唱效果, 激起了大家真挚深沉的爱国之情, 感受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声。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整聆听“黄河大合唱”, 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又如, 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聆听过程中启发学生注意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 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 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早晨的景象, 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 最终联想这是苗岭的早晨。再如, 欣赏《春天来了》时, 不用教师过多讲解, 通感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中自然而然地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样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让学生自己去品位、想象, 培养 “音乐的耳朵”, 才能使他们从中真正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3.在其他教学中, 引导学生用心聆听

《中国音乐教育》主编吴斌老师在名师大堂中说:“学生最初接触音乐的时候你一定要给他一个正确的观念, 这个正确的观念不是理性的, 它包括声音的观念、音准的观念、节奏的观念、韵律的观念、音乐的表现等。”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就要学生学会用心聆听, 特别是在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及演奏教学中更是如此, 学生通过用心聆听获得的是一种直接感受, 有了好的感受才能更深层鉴赏。

三、动力——重视学生的模仿、表现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 学生在聆听音乐时, 一般是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 通过回忆、想象及联想等加以丰富补充, 可以算是一种个人的再创作;通过切身的感受, 音乐被内化为学生身上一种潜在的东西, 这比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学生注意聆听音乐, 或长篇大论地讲授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 不知要深刻和有效多少倍。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 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融化学生体内, 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但是, 教育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而不是痛苦, 让他们对高尚的音乐产生渴望, 这样才有学习效率。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位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 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时能动起来, 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因为听到音乐动起来是人本能的反应。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成功机会, 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应该鼓励、肯定学生的模仿、表现, 不管他 (她) 是否具有音乐天赋、歌声是否悦耳、舞姿是否优美、模仿是否标准、表现是否出色。教师调动的是学生的热情与自信, 鼓励人人积极参与, 这样学生参与机会大、兴趣高, 主动性也增强, 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享受的同时, 他们更有兴趣关注音乐学习, 从而也推动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自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教学领域之一, 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 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音乐课堂中, 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重视学生在感受鉴赏过程中的模仿、表现, 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上一篇:语文活动教学下一篇:区域品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