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物业管理

2024-09-06

社区物业管理(精选十篇)

社区物业管理 篇1

一、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服务性

1.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的服务性不强。

长期以来, 我国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传统, 即档案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档案材料的保管。社区档案部门也往往认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社区档案的保管工作,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档案的利用工作。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受社区档案工作水平有限所致, 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公众对传统社区档案的利用需求不高有一定的关系。总之, 种种因素导致了传统社区档案工作“重保管、轻利用”的局面, 而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必然导致传统社区档案工作的服务性不强。

2.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服务性较强。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同传统社区档案管理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社区行政管理类活动转到关系社区居民民生问题的各种活动上, 使得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 并且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服务作用更加突出。首先,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 担负着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凭证及考核指标的任务。如通过社区档案真实记录和反映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过程、效果等内容, 不仅能直接反映出社区工作的全貌, 还能为全面考核评估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其次,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管理服务于社区居民。一方面要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来指导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开展;另一方面作为社区与居民联系的桥梁, 起到沟通的作用。

二、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

1.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较弱。

传统社区档案工作的自主性, 主要是由我国档案工作一直以来形成的工作原则所决定的。我国传统档案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包括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原则等;同时, 我国的档案事业体制属于集中式体制, 即实行执政党和政府的档案、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的管理体制。这些工作原则和体制说明传统档案工作是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的, 在一定程度上就难以发挥档案部门的自主性。另外, 在没有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时候, 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保障社区顺利运行的各种行政管理活动上, 社区档案主要是在这些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转化而来的, 是社区日常活动的真实记录, 主要发挥凭证和参考价值, 档案工作自主性不强。

2.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较强。

由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是以社区为对象, 社区管理者为主导, 根据本社区情况开展的, 所以其活动本身的自主性就比较强, 也就使得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工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首先,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工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是由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所决定的。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很多变革,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既不是机关单位, 也不是企业事业单位, 而是城市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一方面接受街道办事处、政府部门的指导, 另一方面通过社区自治活动实施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因此,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的自主性使得其社区档案工作也相应具有了自主性。社区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上级主管部门, 未完全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集中式管理体制, 而是根据社区所处实际环境制定社区档案工作范围及各项工作制度, 通过自主性的发挥推动社区档案工作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进行。其次, 和谐社区建设中产生的社区档案属于社区居民委员会所有, 属于“社会其他组织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同时, 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情况, 如居民构成、地理环境、开展活动的种类与内容等都不尽相同。因此, 和谐社区建设中不同社区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体现出差异性, 决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而是应该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主动性, 找到适合本社区档案工作的方法。

三、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超前性

1.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不具有超前性。

以指导全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例,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以文件价值形态的不同分为不同阶段, 即通常所说的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传统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一方面, 非现行文件对于形成机关即社区的第一价值基本丧失, 如果还有针对其他利用者的第二价值, 则由社区移交给档案部门进行保管。另一方面, 随着整个社会档案工作的发展, 传统社区档案工作也逐渐包括了半现行文件, 通过对社区建设活动中的半现行文件进行管理, 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区档案具有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社区档案管理主要集中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 基本不具有超前性。

2.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具有超前性。

社区物业管理 篇2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异同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委员会通过选聘物业管企业,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遵守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干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掩护相干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运动。社区建设是指在街道领域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积极参与的既有区域性、又有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有何异同呢?首先,从性质上来说,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根基性工作,政府行径在其中施展着首要作用,带有明显的行政主导性;物业管理则是物业管理企业供给的有偿管理服务,具有明显的市场性。其次,从目标上来说,社区建设是要让生活在必然地区上的人群社会关系和谐、生活安定幸福、行径规范有序;物业管理则首要是满足业主对住房财产的应用、掩护、保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为业主及应用人创造和维持良好的工作居住环境。第三,从内容上来说,社区建设对比宽泛,是包孕户籍、治安、征兵、企图生育、环境掩护精力文明以及社会救助、退休、就业等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则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遵守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干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掩护相干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专门化运动。第四,从实行主体上来说,社区建设是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和居民、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众多主体参与的管理运动,其中,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国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施展着直接的指示作用,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施展着首要的和谐作用,各主体之间首要是行政管理关系和居民自我管理关系;物业管理的实行主体是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以及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的开发建设单位,各主体之间首要是经济方面的关系。

二、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不是截然对峙的,两者有相互依存、相互增进的接洽。第一,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首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所从事的保安、清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正是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根基的职能范畴。第二,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开展情势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运动,不仅有利于丰厚居民的精力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增进邻里和睦,加

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社区建设反过来影响物业管理的发展。社区建设得好,社区功效完善,居民素质进步,各主体自觉执行职责,这有助于物业管理制度的有效遵循和履行,有助于业主自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抵触和纠纷的减少,物业管理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在流动人口管理、企图生育、劳动就业等方面,虽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的领域,但在政府授权和有偿服务的前提下,物业管理企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赞助性工作,客观上也推动 了社区建设工作。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说,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全面进步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区稳固、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增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的关系,就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和而不同”,两者不能等同,相互之间既不能代替,也不能分手,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社区建设要为物业管理创造 好的发展环境,物业管理也要在社区建设历程中积极参与,供给服务,通过和谐和配合,以实现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维持条块联合、属地管理,施展社区对物业管理的领导和谐作用。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与监督,进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建设部《业主大会规程》明确街道办事处(乡镇国民政府)负有组建业主大会和规范业主委员会运作的领导责任。街道办事处(乡镇国民政府)该当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落实专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业主大会的召开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改选工作,施展居民区党组织对小区人员情况 充沛控制的优势,赞助 业主将热情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道廉正、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必然组织能力 的人员推荐为业主委员会成员,避免出现业主委员会脱离社区党组织领导的情况。同时,在日常的领导工作中,重视指示业主大会在充沛尊重 整个业主见愿的根基上,遵守法律法规的请求,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和自身建设的能力。二是充沛施展综合和谐作用,解决物业管理中的“急、难、愁”问题。物业管理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性。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案、绿化、市容环卫、公安、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国民政府)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具有无可对比的综合和谐优势。在社区内建立由街道办事处(乡镇国民政府)、区(县)房地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和相干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有助于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综合性问题,确保居民有一个祥和安定的生活环境。三是积极化解物业管理方面的抵触纠纷,创造安定团结的社区气氛。和谐社区该当是一个具有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的社区,一个治安良好和稳固的社区。但是随着革新开放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群众利益失衡、政府管理缺位等问题导致的抵触相对集中在社区,往往表现为群体性抵触、利益抵触,这其中不乏居民与物业管理企业、居民与居民之间在物业管理方面的抵触,需要社区、党组

织进行指示、和谐。街道办事处(乡镇国民政府)可以充沛施展社区中国民调解工作委员会、司法所等专业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调剂物业管理中存在的抵触纠纷,做好社会稳固工作。

二、施展企业自身优势,形成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新款式。

和谐社区与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篇3

关键词:和谐社区;社区管理;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23-02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微观层次来看,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区。一个成功的、各方面关系都和谐的社区,从管理体制创新的方面来考察,应该是一个社区与政府之间以及社区各个主体之间互动都很好的社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要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基础,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一项就是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要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即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强政府”和“大社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机制,这种体制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这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的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管理秩序[1]。

一、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位于市区西北部,东起解放北路,西与盐都区张庄街道接壤,南至建军路,蟒蛇河,北至黄海路,皮岔河。街道自1983年成立以来,经过2003年社区区划和2005年街道区划调整,现下辖12个社区和2个村,区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余人。辖区内有商业大厦,第二实验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是盐城市区传统的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中心。先锋街道党工委下辖党委2个,分别市城西村,东河村。

先锋街道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三者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它所建立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是: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委会构成的街道社区组织的一个领导系统;由业主委员会、治安联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了街道社区建设的执行系统;由辖区内居民、志愿者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构成的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虽然先锋街道利用其准政府的力量在其社区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拓展了社区服务、发展了社区卫生、繁荣了社区文化、美化了社区环境,加强了社区治安,但是它仍然属于政府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必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没有转变

政府对社区的管理依然是以直接管理为主。街道办事处有明确的行政级别,是一级“准政府”,街道干部由上级任免,所以街道尽管意识到自己需要转变职能,但是从根本上还是很难转变角色,街道管理的事务较多,负担较重。街道不仅要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还要面对区委、办、局下放到街道部门的任务,例如市政管理科对应的区委办局有13个,具体的工作内容有28项。政府管理社区的手段还是直接干预,管得太死效果不佳,也导致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还不高。

(二)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公益性不足

从目前民间组织的活动状况来看,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发展存在公益不足的特征,当前慈善公益类民间组织只有3家,民间组织难以在社区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民间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结构不平衡,某些类型数量的相对不足而某些类型数量却相对较多。当前一些群众活动团体占民间组织的绝大部分,而慈善类、服务类的社区组织数量却较少,层次较低的传统型社区组织占社区组织的绝大多数,层次高的现代服务型社区组织比重较小,另外,绝大部分社区民间组织缺少专职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固定的活动场所、规范的组织机构等。而一些行业协会也因为资金短缺,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社区参与明显不足

我国的社区组织在民主选举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先锋街道以及大部分其他城市的社区还没有做到实行居民直选。在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名单事先已被确定,选举过程也不是真正的民主选举,大部分的居民不了解所在居委会的干部候选人的具体情况,另外因为居民在这些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们也不关心这些事。既然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做出社区相关事务决策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就难以提高,也就导致了社区参与明显不足。

二、和谐社区构建对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诉求

(一)社区服务多元化的诉求

和谐社区构建中对社区服务的质量的要求很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区服务的对象从原来的特殊困难群体,已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乃至社区内各类机构,社区服务的内容从简单的单项服务发展成为多元的、全方位的系统化服务,创造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设施服务与互助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服务形式[2]。另外,随着社区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与行政命令建立起来的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社区管理体制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快建立各种能够提供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的组织、团体,并鼓励个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这样调动各方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可以使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安乐、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社区居民自治的诉求

社区居民自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社区的建设有赖于居民的社区参与。居民的自我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和谐社区建设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障社区管理决策的民主性。社区居民自治,其实质是基层社会民主建设的发展,是居民在社区中当家做主人的体现,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各种社区组织,加强群众民主参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和团结有序,进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诉求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社区的稳定有序,只有社会的稳定有序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区是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城市社区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只有社区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和长治久安。目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也依然没有完全解决。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问题也比较多,存在着各个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果能把这些矛盾解决在基层和社区,那对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依靠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采取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充分发挥社区联系广大群众的作用。

三、以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为契机,构建新型和谐社区

正因为目前包括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在内的我国很多城市采用的政府导向型社区管理体制有不少的问题,所以需要转变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逐渐向自治型的社区管理体制转变。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一)转变政府职能,重新定位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妥善处理,就是要弱化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调控。一方面,要遵循“政社分开”原则,将社区综合治理的职能还给社区居民委员会来行使。清理、划分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以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属于社区居委会的权力还给居委会。另一方面,要按“政事分离”原则,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将行业职能类似的行业进行部门的合并,划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职能的边界,将街道承担的一些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交给改制后的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来做,不要再层层下放到到社区,街道负责做好指导性工作。同时,还要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权限,避免多头多层、交叉重复管理。

(二)扶持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实现社区管理自治

社区管理的核心在于政府基层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个社区主体共同参与下的社区自主治理。因此,我国一方面要注重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增强社区自治组织自主管理的能力,使社区自治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社区民众参与社区事务的自治组织,真正成为社区民众利益的代表者;另一方面要提升全体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提高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有关部门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3]。

(三)转变社区理念,鼓励社区志愿活动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越来越渴望建立一种团结和谐、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崇尚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善的社会环境[4]。正是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使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达到了统一,使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得到了有机地结合,成为新形势下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的良好形式。当前我们所面对的诸如环境、社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和政府不可能全部解决,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而志愿者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可以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它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志愿者组织来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社区的治理。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能够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不但为社区增添了生机活力,而且改善了社区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使得整个社区不断向着繁荣、进步、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扩大居民的社区参与

社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发展社区事业,使整个社区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水平,扩大居民的社区参与。可以采取居民直接民主评议和选举居民委员会的领导人的方式;或者对所在社区的政府官员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出评价和监督,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这种可操作的参与方式能够极大调动市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广大居民的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娄成武.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9.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66

[3]尹维真.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8.

[4]史柏年.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48.

“熟人社区”与物业管理 篇4

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与现代熟人社区建构

广东省华南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主任周活宁:

城市化使住宅商品化,商品化的住宅产生大面积的共有物业区域和空间,这些共有的存在需要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提供保障,供给市场的出现需要市场甲、乙方甚至有第三方参与的互动与协调,其中所说的甲方就是《物权法》阐述为业主的一方。

基于住宅建筑物区分所有和住宅建筑物(即小区)内的业主之间组成的天然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小区业主大会,其执行机构为业主委员会。

随着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愈发要求小区业主、业主大会及其业主委员会等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甲方,与作为乙方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形成相互合作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在内的小区一切公共事务,需要全体业主共同参与决定和共同参与管理,这既是约定俗成,也是现行法定。

由此使人们发现:以住宅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基础,以住宅建筑物内相邻关系为依托,以住宅建筑物共有物权为纽带,以共同契约和规则为保障的现代熟人社区将应运而生,

现代熟人社区的基础网络

法国SciencesPo-CERI在读博士胡业维:

住房改革以后,现代商品房小区增多,很大程度上就打散和打破了过去以血缘、宗族、同事、工友等关系为基础的熟人网络,而是把产权者重新分配进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小区中去。

以个体的经验来看,在这个商品房小区中,一个业主接触其他业主的时间,就仅限于从他进入小区的大门到进入自家的大门之间,如无特殊的情况,业主之间关上门,彼此不相往来应该是这种“陌生人”小区十分常见的情况——这就形成一种在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体化”住户。

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这些商品房小区中,随着时间的增长,随着小区业主自身需求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小区开始形成以下四种基于不同关系的熟人网络:

网络一:基于小区中老年人休闲文化活动的熟人网络,例如,以小区广场舞、棋牌、美容和健身等活动为载体。

网络二:基于小区业主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成长而形成的熟人网络,例如,小区里面互为幼儿园或学校同学的小朋友与他们的家长。

网络三:基于业主身份,依托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小区业主熟人网络。随着小区业主的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业主们开始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对小区事务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建立业主委员会进行业主维权,业主自治,甚至业主自管,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住宅小区里面基于业主身份,参与小区业主自治等相关事务的小区熟人网络。

网络四:基于业主论坛、业主QQ群、微信群等一系列社交网络而形成的小区熟人网络。

在我看来,一个“现代熟人社区”,至少是以上四种网络的综合体。按现在很流行的“互联网+XXX”的说法,互联网将是这种现代熟人社区的基本配置,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则是理清小区权责权属关系、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余下的两种甚至更多种与业主各种需求相关的熟人网络将进一步丰富小区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代熟人社区里的伦理与法制

广东省华南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鸿:

熟人小区的话题,是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在2010年珠海一次小区治理研讨会上,我曾经分析,在旧的农村以姓氏血缘为纽带的熟人关系型的小区逐步发生变化后,新型的以共有物权为纽带的小区逐步变成主流形式。在这样的新型小区中,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从而形成对小区成员的行为具备约束力的纲领性或者法律形式的规约。

小区治理,仍然需要理清思路,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小区治理的依据,伦理习俗同样是。共同区域摆放什么?法律法规肯定不会明确规定,这样的法律空间需要使用伦理与风俗来共同约定解决,这个约定需要在熟人小区中,才能逐步完善。

说到底,在家里,只有爱或者在伦理中建立起来的权利规则才是最有用的。即便用爱或者伦理的风俗解决问题非常难,但是,这个是一条不得不选择的途径,除此之外,没有快捷方式。基于爱所产生的规范叫伦理,而伦理在小区治理中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我们基于爱的伦理原则,基于自愿服务的精神,保持善良的心态,在小区参与公共治理社会工作,这个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

我们工作需要爱的力量支持。你我的生存需要爱,人与人的关系需要爱。这个才是上天付给我们人类最珍贵的天性。其他的金钱、权力,都是身外之物。

参与小区治理,完善治理能力,构建熟人小区,达成小区治理的理念共识,就是百姓昭明,惟有百姓昭明,才能协和万邦,才能成就生态文明社会。

构建现代熟人社区迫在眉睫

广州市公益慈善书院执行院长陈江华:

当前,珠三角城市社会治理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有:

1、常住非本地户籍人口已达2600万左右,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5%左右,这使以户籍为本位的政府管理模式完全无法适应,只能被动地对户籍准入制度进行一些小修小补;

2、围绕新住宅小区共有物权以及老旧小区的维修和公共服务等问题的业主维权事件,已经成为最容易吸引眼球的公共舆论事件,并且经常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3、珠三角需要同时面对的三大群体如传统市民、洗脚上田的城镇农民、外来的有产者群体等的族群难以融合、社区难以融合、文化难以融合等问题。

加强城市社会的基础细胞——小区的治理是当前突破珠三角城市治理困境的最佳选项,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共治理念下的小区治理框架设计,围绕现代熟人社区的创建和复制,值得在各个不同的社区进行有益的尝试。

创建现代熟人社区,需要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推动

南海市桂城基层社区干部苏志敏、王小姬:

随着社会转型发展,街坊邻里间相互的熟稔与关照开始渐行渐远,社区治理面临着社区碎片化、社区氛围陌生化、个体原子化等挑战,带来越来越多的“治安混乱”“有难无人助”“社区纠纷”等问题,影响社区及居民的正常发展。所以如何“创新社区治理、重塑邻里情怀”是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关键。

为此,桂城街道在上级党、下,人社区”为抓手,打造“邻里情深、居民参与”现代社区文化,培育公共参与精神,深化社区自治及共治,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破解了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如何理解创建“熟人社区”?我们认为,创建“熟人社区”就是运用社会工作手法去破解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难题,通过文化推动、社会参与、自治深化、项目支撑、分享共进、培训提升的途径,构建一个具有“关爱、包容、分享、传承、参与、互信、协商、共进”特征的“熟人社区”。

社区管理社区实践报告 (40) 篇5

班 级:2012级行政管理一班

姓 名:开赛尔·阿吾提

学 号:20121548

一、参观目的1、进一步了解城乡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文化、治安、建设设施等,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2、巩固社区管理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组织能力,达到锻炼及完善自己的目的,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参观概况

参观地点:

三、参观内容

1、听取相关社区委员会领导关于社区的现状、成员职务安排、社区事务处理程序的讲解。

2、进行社区居委会、警务室、服务站、医疗站等的参观。

3、总结社区概况及探讨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四、社区概况

长城小区

我们在戴老师的带领下,去了长城小区进行了参观活动。接待我们的是长泾社区居委会车主任,他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社区的大致概况,他分别带我们去参调解委员会观了群众工作站、信访工作室、居民代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厅、创先争优办公室、老年康复训练室等,该居委会进行党员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区服务相关工作。

长城社区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模式。长泾区是一个商业性的住宅区,业主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彼此间互不相识。长城社区是莱阳境内比较规范正规的优秀社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工作服务体系。该社区的社区服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青少年权益保护、失业登记、纠纷调解、妇女信访接待法律援助服务、社区妇女维权联系点职责、社区内交通车辆及事故处理等相关社区服务。

五、社区居委会及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错位,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

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交任务、下指标给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其具体表现有:(1)居委会超权限、超职能、超量工作。如社区治安、社区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社区消防安全等,这些都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工作,这些工作是带有政府行政行为的,必须具有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2)居委会承担了大量非“责”之责,并且是有责无权。目前各居委会内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子,有治安责任人、计划生育责任人等,这些项目的责任人都是居委会的主任。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有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派发,动不动就要居委会签责任状。(3)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应有的社会地位难以体现。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居委会规模的设置滞后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二)社区参与严重不足

居委会的生命力在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关系的最核心体现也是社区居民参与。可见社区居民参与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社区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再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居民比居委会更了解自身需要,有他们的参与,社区问题解决会更有效率。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彼此间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疏离感,居民对社区共同利益关心较少,社区意识不强,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而传统的参与模式过于狭窄死板,无法提高居民的认同意识。

(三)资金不足,资源“整合”不力

社区服务资金的严重短缺。目前,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其具体表现形式为直接的财政专项拨款、无偿提供场地、设施和税收减免等。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这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资金来源。三是有奖募捐基金投入,这成为我国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四是社区服务的自身积累。由于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自身积累能力相当弱小,积累的资金数量也十分有限。五是社区自身积累的投入,由于各个社区所拥有的资源有明显的差异,因而这部分投资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社区内可供服务的资源分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实行,社区内单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资源,主要用于自己单位内部使用,虽然随着管理体制的转移,一部分资源和职能己经归属社会,但是长期

形成的思维惯性决定这种归属是一种不完全的归属。因此,加强社区资源整合也是当前社区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六、社区居委会及服务站存在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减轻居委会不合理工作负担,明确社区组织的权力和义务 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各级政府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居委会的工作职能,让居委会有权拒绝不合理的摊派性任务。

(二)社区成员要树立社区参与的新理念

社区建设的主旨是建设社区,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区,也即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增强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归属感等活动,使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社区成员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参与。社区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序空间,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共活动,影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没有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在丰富的物资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谈不上社区与人的和谐发展。所以社区成员树立参与的新理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对居委会工作多方面的投入和帮助

1、多渠道解决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是保证居委会独立性和群众性的前提。一方面,应该把政府资助居委会的措施制度化,即基

层政府每月、每年给当地居委会多少钱的资助,应该固定下来,不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发生改变,并且不与任何条件挂钩。另一方面,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样化,政府应该考虑赋予居委会接受社会捐助的资格,并对捐助居委会的个人、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的优惠;国家和地方也可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资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服务项目。同时,应该培育居委会的“造血”功能,兴办一些经营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当然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其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这样一来,居委会的经费不但有了可靠保证,经费的来源结构将得到优化。

2、进一步加强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结合社区居民和实际居住人口的数量合理确定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的使用面积。

基层社区护理管理探讨 篇6

资 料

我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全县辖2区、4镇、8乡、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境内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团场,和静县也是新疆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县,有开采价值的矿区117个,规模较大的矿产地17处。全县现有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7.7万人),蒙古族约3万人,是巴音格勒蒙古族主要聚集区。农业人口11.95万人。建立了3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4个社区服务站,各乡镇团场9个社区服务站,矿区4个社区服务站。近几年对我县18余万人口进行健康调查,发现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为脑、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包虫病、肝炎病等多发,社区43.6%的居民自己承担门诊医疗费用,愿意接受社区护理57.8%。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职工68人,其中聘用16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44人,护理人员32人。服务中心与和静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门诊患者免各项治疗费,主要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主,为辖区居民提供较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點

护士的区别:我国目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士称为社区护士,在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所、慢性病防治院工作的护士称为公共卫生护士。但无论是公共卫生护士和社区护士都与临床护士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

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对象是健康人群,部分高危人群和少部分患者,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相对较固定。服务范围:除个人、家庭外,还包括各种群体,如社区内的幼儿园的儿童、学生、工人等。护理时间:对护理对象的照顾是长期的,服务是全程的、连续的。护理的目标: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可针对社区、人群、家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服务方式:社区护士走进社区,迈进家庭,将服务送进患者家里。

工作中心: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管理是基层医院护理部的重要工作职能,重视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将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和基础。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质控工作在我县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组,制定量化表格和考核标准,每个月在经管部门监督下进行核算;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监督卡,了解服务质量;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效益、个人奖金结合起来,目前我院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高,各岗位人员均能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了个人价值。

监督、指导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到位: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奖惩分明。每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社区主任、护士长、财务科等进行督导,每个月进行1次全面盘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操作和理论考试,并结合服务对象满意度,综合评价护士,对于工作优秀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一定处罚,必要时将其返还原科室。

注重抓好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转变观念: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从社区护理的特点来进行人员教育。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护理工作,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

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耐心仔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理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设立定点定时的免费医疗咨询站,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与功能,从而自愿接受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讨论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社区护理活动实践分析探讨后,认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护士角色及技能,强化护理的安全管理,做好适合社区需要的护理培训。结果显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为社区的健康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红.社区护理管理面对的困境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426.

2 黄素芳,方鹏骞.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17):7577.

3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社区物业管理 篇7

一、“社区人”的属性呼唤检察进社区

首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人口状态已经由过去的“单位人”、“组织人”变成了自由流动的“社会人”, 这种运动状态无疑给管理带来了诸多难点。但必须看到是, 无论白天人员是如何的流转, 到晚上总会在一个楼区、村落落脚歇息, 成为社区中的一员, 作为“社区人”处于社区管理当中。可以说, “社区人”是当今社会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和基本属性。抓住了这个属性, 就抓住了当今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提出检察进社区的举措, 首先源自这一理性思考。

其次, 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也发现, 各种社会矛盾的萌生、发酵、鼓胀以至爆发为涉法问题, 从地理和区位源头上看, 很多都可以追踪到社区。检察工作要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与社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需要基层检察机关改变过去坐在办公室“等案”上门的工作方式。

再次, 社区里刑事犯罪案件比例上升。近年来近郊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了大量市中心的居民选择到郊区来定居, 一些外地人也把城市的近郊区作为置业养老的优先选择, 区域内众多大型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脱离土地的农民来此务工、定居, 人口构成呈复杂状态。大量高档社区的出现, 少数被征地农民因失地补偿一夜暴富, 吸引了各种流动作案的犯罪人员的关注, 他们把犯罪的黑手伸向这里, 使这里流动作案呈上升态势。总结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 可以发现, 其中有很多重特大案件就是在某一社区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策划才实施的, 如果能提前发现就可以及时防止后果的发生。

第四, 社会矛盾源头社区化态势增强。农民土地大量被征用, 改作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 引发了新的利益冲突, 许多农民开始群体性越级上访, 增加了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往往是由一两个有组织能力的人在社区内有意无意地做工作, 最后形成有一定参与数量的上访群体。如果能在社区中及早发现苗头, 做好协调、化解矛盾工作, 就不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此外, 社区特殊人群帮扶管理亟待解决。由于老城区和近郊村大量拆迁, 在管的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等罪犯居住地发生变化, 使得法律机关对这部分人不能实行有效管理监督, 他们中的一些人又陷入重新犯罪或严重犯罪的泥潭。同时, 社区矫正的推广实施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消除社区群众的抵触情绪, 更需要检察机关适时跟进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有序进行。

二、“三个嵌入”把检察进社区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检察院, 要将社会管理的创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就要紧密依靠地区党委政府, 充分利用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 以驻社区检察室为载体, 立足监督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社区矫正、接待群众举报申诉、参与矛盾化解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四项职能, 把打击犯罪与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服务与接受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职能。

(一) 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检察院工作的机制中去

建立健全检察工作室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 成立协调小组, 检察长任组长, 侦监、控申、民行、监所、未检、预防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 对检察工作室涉及业务职能的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转办。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基层情况熟悉等优势, 由老同志帮助青年干警尽快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推动检察工作室健康发展。力求改变检察工作室“等人上门”的被动局面, 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宣传检察工作。通过版面展览、现场接待、法律咨询以及发放宣传资料、检民联系卡等各种形式, 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检察工作的职能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申诉, 拓宽立案监督、民事行政申诉等案件来源渠道。主动听取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检察队伍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新要求新期待, 不断改进检察工作。

(二) 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社区网络日常管理中去

在工作中, 通过与社区进行对接, 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的信息技术条件, 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和信访情况通报制度, 发挥联络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 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的作用, 使检察工作室干部迅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融入当地群众中, 帮助检察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对现有的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业务培训, 进一步明晰社区工作者协助检察机关做好化解矛盾、配合检察机关办理案件, 支持和协助检察机关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

(三) 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架构中去

借助社区管理平台, 建立健全与基层综治部门、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的资源共享、协作联动机制, 为地区维稳和社会管理提供职能服务。一是积极参与社会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群众信访接待、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 形成社会化大调解的工作合力。尤其是针对辖区内房屋动拆迁、土地征用补偿、劳资纠纷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 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群众法律政策的解释工作, 引导群众按照正当途径合理诉求, 避免矛盾激化。二是对情况的分析研判, 对案件易发、频发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堵漏建制、加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发生。三是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领域区域的服务管理, 积极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就业等方面的困难, 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社区物业管理 篇8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基层生活的微型窗口,囊括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内容更是错综复杂,与政府许多部门都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与管理关系,因此,社区活动的顺利运转离不开其他各部门的支持,而社区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更离不开上级专业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社区内部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伴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档案行政部门也会越来越多的下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工作,社区档案管理人员应利用这样的机会,加强学习与交流,拓展业务知识面,提升职业能力。此外,社区档案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寻找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机会,发挥档案的效用价值,使档案走进千家万户,更好地响应社区“大服务”的基本要求,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例如在社区健康档案类别的建立利用上,社区档案部门可以同社区卫生部门进行配合,将社区居民群众的相关信息同其健康信息匹配,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库,这样既有利于居民对自己身体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更有利于对本社区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使档案观念深入到百姓心中,推动档案意识发展。

二、加快社区档案管理工具的更新换代,提高社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笔者查阅各地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发现,目前对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要求较低,多为高中文凭,这对塑造社区档案工作专业性无疑是不利的。社区档案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文档资料整理,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延续档案文化事业发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档案专业培训。针对社区档案的工作人员,档案部门要积极组织其学习,遵循“以干代训,边干边学”的原则,实行现场指导、参观学习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应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新观念、新认识。在档案服务理念上,要进一步转变重机关团体、轻个人特别是轻普通个人的观念和认识,像重视为机关团体服务、为重点人物服务那样,重视为个人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树立“群众至上”“人民最大”的新理念。应时刻关注政府方针政策对居民群众集中关心的问题及时开展活动提供利用服务,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比如政府要求评定某先进人物提供计划生育档案证明,此时社区档案部门应迅速重点整理计划生育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满足民众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对社区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有一定的考核机制,在平时的社区档案工作中,还可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与档案知识竞赛、档案作品展评、案卷评比等活动,以提高社区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加强社区档案宣传,普及社区居民档案意识

社区档案部门可以联合社区其他组织定期举办与居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活动,做好宣传活动。对于居民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开展如社区记忆展览、健康讲座、知识竞答等活动,还可以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制作社区记录宣传片等进行宣传;在社区设施及街道两边可设立档案橱窗,传播档案知识;社区工作人员要敏锐观察到社会热点并与社区的档案资源开发相结合,发掘民众的档案需求,吸引居民对档案的注意力,如举办现场咨询活动,由档案工作者现场演示关于房产、教育、劳保等档案的查询利用方法,吸引民众参与;在开展社区档案工作中,对于有关本社区范围内的民俗风情、社区面貌变迁的档案及重大事件的相关记录,出现的名人趣事的档案等,社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意积极收集归档,通过发掘社区档案的文化精髓,继承社区的文化传统,建设体现社区特色的档案,展现社区特色,引起社区居民共鸣,增强居民档案意识;未来农业发展将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因此,农场作业将更多地把社区居民及资源集约化发展,因此,在农村社区档案部门可把握这一时代大趋势,及时建立致富带头人、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种植、小城镇建设、家庭农场等接地气、有特色的档案,辅助丰富社区其他农村居民的知识体系,记录历史,相关档案的建设还会起到一定精神鼓舞的作用;对社区当地的老人进行深入访谈回顾当地发展历史,从个人经历的角度联系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建设口述档案也有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本身及社会变迁历史的了解,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只有对社区文化深入的了解认识才能真正体会到社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家庭档案是社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家庭档案既能增强居民家庭的个人满足感也能极大丰富社区档案信息资源,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摘要:区档案工作对社会经济的推动、社区的发展与建设、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都起着积极作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以消费内需来驱动,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将有重大潜力,社区经济水平提高必将带动整个社区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进一步推动整个社区经济的发展。文章从社区本身入手,以社区为主体寻求解决社区档案工作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社区,自身角度,优化,社区档案

参考文献

[1]余英,刘霜.街道办事处代管社区档案的思考[J].山西档案,2008,(4).

社区物业管理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户籍在花木社区,目前接受社区管理的92名甲状腺癌病人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由上海市二三级医院确诊,并填报《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至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由市疾病控制中心按户籍交由所在社区管理。最早的患者为1991年开始管理,被调查者中男性25例,女性67例,年龄24~81岁。排除标准:(1)告知研究目的拒绝调查者;(2)言语交流有困难、无法正确应答者;(3)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接受调查者;(4)患有老年痴呆或其他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临床数据资料采集方法为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评估,具体如下:(1)一般情况调查,包括甲状腺癌患者的基本状况、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等;(2)甲状腺癌治疗情况、随访情况和用药情况;(3)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者经过系统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征求患者同意后,两个量表均由患者根据近1周内的实际感觉自行填写。以张明圆[1]提出的“国内常模”作为对照,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对焦虑的主观感受,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对抑郁的主观感受。(4)睡眠状况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评判睡眠障碍,总分>7分为睡眠障碍的标准[2],≥2分者判定为入睡困难。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校验,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25例,女性67例,年龄24~81岁,平均(56.30±12.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小学以下者占17.39%,初中占34.78%,高中及中专占20.65%,大学及以上占27.17%。收入状况为月收入<1 000元的占2.17%,1 001~2 999元的占32.61%,3 000~4999元的占46.74%,5 000~9 999元的占9.78%,10 000元以上的占8.70%。

被调查者中患有高血压的占38.04%,糖尿病的占9.78%,冠心病的占10.87%,脑血管疾病占2.17%,慢支哮喘占2.17%,骨质疏松症占13.04%。有甲亢史的占6.52%,甲状腺结节占72.83%。有吸烟史占17.39%,目前仍在吸烟的占14.13%。有饮酒史占22.83%,偶尔饮酒的占17.39%,经常饮酒的占2.17%,每天饮酒的占3.26%。

2.2 治疗随访情况

2.2.1 治疗情况

病程最长的患者25年,最短的仅有半年。病程≤5年的占63.04%,6~10年占25.00%,11~15年的占4.35%,16~20年的占5.43%,超过20年的占2.17%。病理类型为乳头状腺癌的占65.22%,滤泡状癌的占3.26%,髓样癌的占0%,未分化癌的占0%,不清楚的占31.52%。

2.2.2 危险因素

主要为有含碘药物、食物摄入史的占38.04%;有家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病史的占10.87%。从事的职业有重要放射源以及个人防护不佳的占5.43%;有电离辐射接触史的占2.17%。所有被调查者均无暴露于核辐射污染的环境史。

2.2.3 随访频率

自2014年6月开始,近2年1~3个月随访1次的占22.83%,4~6个月随访1次的占36.96%,7~12个月随访1次的占22.83%,>12个月随访1次的占9.78%,不随访的占7.61%。不随访原因主要是认为没必要告知医生。在定期随访者中复查甲状腺功能的占97.65%,复查甲状腺B超的占83.53%,复查胸片的占25.88%,复查CT的占9.41%。

目前服用优甲乐或类似药的占95.65%。患者希望社区医务人员能够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方面:配药(45.65%)、进行用药指导(31.52%)、心理辅导(17.39%)、督促随访(47.83%)和联系上级医院(16.30%)。

2.3 焦虑、抑郁自评分析

甲状腺癌患者焦虑自评分数为(40.71±10.72)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张明圆[1]提出的“国内常模”焦虑指数为(33.80±5.90),抑郁指数为(41.85±10.57),有20.65%的人存在焦虑情绪;抑郁自评分数为(40.27±11.25)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2.83%的人存在抑郁情绪,见表1。

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轻度焦虑占52.63%,中度焦虑占36.84%,重度焦虑占10.53%;在患抑郁症的患者中,轻度抑郁占28.57%,中度抑郁占57.14%,重度抑郁占14.29%。结果显示焦虑与抑郁情绪并存,其中单焦虑的患者有5例,占5.43%;单抑郁的患者有7例,占7.61%;既焦虑又抑郁的14例,占15.22%。

2.4 睡眠障碍

PSQI得分大于7分者26例(28.26%),其中男性4例、女性22例,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5),入睡困难者33例(35.87%)。

3 讨论

3.1 甲状腺癌患者管理亟待加强

本社区的甲状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68,病程≤10年的占88.04%。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在当年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的比例逐年增高,与全国研究一致。甲状腺癌全国的流行趋势为东部高于西部,沿海省份高于内陆省份,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3]。中国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5]。闵行区2013年回顾性调查显示:2010年与2012年相比,2010年男性和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增长了3倍以上,2010年甲状腺癌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分别达9.31/10万、35.79/10万。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在当年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的比例逐年增高,2012年男性甲状腺癌位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3位,2010年上升为第11位;2002年女性甲状腺癌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0位,2010年上升为第3位[6]。

随着肿瘤病人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社区医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甲状腺癌患者中有慢性病的占38.04%,这一部分患者对社区的医疗服务比较熟悉,其他患者对社区的医疗接触不多,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缺乏督促。手术后完全不随访的人有7.61%,其中还有一直服用优甲乐而不做甲状腺功能检查,不能规范的定期复查,就无法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3.2 甲状腺结节患者是高危人群

本次调查甲状腺癌患者中有甲状腺结节史占72.83%,有含碘食物、药物摄入史者以及有家族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等病史者,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陆晔斌等[7]研究认为,目前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患者早期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刚开始就诊时都是因为颈部出现肿块或者结节,而且恶性甲状腺肿瘤在前期和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

3.3 甲状腺癌患者心理、睡眠状况

本调查显示,甲状腺癌患者的焦虑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与患者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生命的担忧及疾病预后有顾虑相关。多数患者出现反应性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是由癌症的危机、术后各种复杂痛苦的治疗、外表形象受损或残缺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致[8]。

虽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期长,但还需要心理疏导。这就要求社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随访管理中,耐心细致,善于聆听,经常和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和社会支持体系。家庭、医护人员、社会的关怀和希望,可以帮助患者找到精神寄托,从而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良好的情绪状态协同治疗效果,利于临床康复。

本次调查显示,28.26%的甲状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有密切的关系。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多数患者以睡眠质量差为首要症状,及早对睡眠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因此,在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时关注一下患者的睡眠状况,患者可能会否认或意识不到存在情绪问题,但是对睡眠的状况一般不会隐瞒,睡眠状况不佳常常提示存在情绪问题,这有助于全科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只有患者、家庭、医护人员及社会各方面的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和积极配合,才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建议进一步普及、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加强心理护理,从而消除或减轻患者孤独无助,绝望悲伤的情绪。

3.4 甲状腺癌患者社区管理的难点

目前,国内关于甲状腺癌长期随访的研究十分有限,社区在长期管理方面有优势,但也有难点。甲状腺癌AJCC/UICC分期及2009年ATA指南风险分层对甲状腺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版指南更加注重淋巴结转移的范围,甲状腺癌基因突变状态,以及特殊的组织类型等对甲状腺癌风险分层的影响[9]。

但是,患者在医院就诊结束回到社区,相关的手术资料大多不完整,本次调查拟收集资料准备对患者进行低、中、高风险分层,但因患者资料不全无法分层。手术医院与社区管理机构之间缺少资料共享,需要政府机构针对不同的肿瘤采集不同的管理指标,手术医院提供相应的资料,社区医疗机构负责后续管理。

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社区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在肿瘤管理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全科医师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病人必要时进行转诊。患者对社区医疗的需求主要在配药、督促随访以及联系上级医院。目前,上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制,做到人人有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保持良好关系是开展肿瘤管理的良好基础。当然,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仅靠医务人员的管理是不够的,本社区患者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以上,能够自我管理。因此,在健康教育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共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甲状腺癌,社区管理,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2]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3]孙嘉伟,许晓君,蔡秋茂.中国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13(9):690-693.

[4]沈永洲,沈高飞,祝丽娟.海宁市1977—2010年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03-204.

[5]历有为,张莉梅.大连市甘井子区1991—2010年甲状腺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9):650-652.

[6]许慧琳,周洁,赵立昀,等.2002—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甲状腺癌发病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4):251-253.

[7]陆晔斌,王志明,孙维佳,等.甲状腺癌487例的手术方式及预后[J].广东医学,2010,31(5):14.

[8]李武,胡春风,邓云龙.癌症抑郁患者抑郁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19-21.

社区管理创新—铁西网格化管理 篇10

1 铁西街网格化建设指导原则

铁西街党委最初在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 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紧紧围绕乌兰浩特市委提出的“五地一区六个红城”建设总战略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铁西街开展了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试点工作。铁西街在建设网格化管理之初就提出了:“坚持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 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 以整合资源、创新方法为手段, 不断创新城市服务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 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为推进我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总体目标”。

2 铁西街网格化管理工作方式

乌兰浩特市铁西街将其所辖的钢花、矿泉、青松、吉庆社区的居民, 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 将其辖区内的7800余户以50—100户为一个单元网格的原则划分为128个单元网格, 聘请网格员128人。形成了一级网格团队+二级网格团队+三级网格团队的团队服务管理模式。像铁西街在组建一级网格服务团队, 为了使服务团每一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在人员配置上采取了选优配强的原则, 建立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党小组长、居民代表、民情顾问、辖区政协委员等组成的网格服务团队, 每个服务团队一般10人左右, 设正副组长各1名, 从团队构成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多元化、专业性强的团队, 有效的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能力;其次明确服务团队的类型。铁西街网格服务团队共分为民生保障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法律服务、人居环境卫生服务、宣传教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化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政协委员服务等9个团队;最后明确每个团队的工作职责。对于每个团队铁西街网格化管理小组首先对其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如民生保障服务队其是由以民政为主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共同组成, 其工作职责有宣传有关帮扶救助的政策法规, 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居民及时审核上报等, 这些都是明确的硬性的规定, 每个团队都是这样一条条, 一款款的明确指出了其应该完成的每一项工作;据铁西街负责人介绍, 其对服务团队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如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开展经常性走访, 主要是通过日常联系、沟通交流来掌握社情民意并进行积极的信息反馈;积极开展生产、生活、环境、安全、党建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 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通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

3 铁西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铁西网格化管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网格化管理, 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效率。在对铁西街的走访过程中我发现铁西街的每个社区都绘制了网格区域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标明每个网格的具体位置;制定了网格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考评奖励机制;在实地醒目位置设置了小区网格标识牌;并按铁西街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下发了网格员联系的通讯服务卡, 方便服务对象联系。每个网格管理员必须每天深入其“责任田”,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当社区居民有什么问题也会马上找自己的网格“管家”, 像楼道灯不亮、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了……都会立刻得到合理的解决。像在钢花社区, “网格化”管理员每周五有个座谈会叫“相约星期五, 有话大家说”网格管理员将自己“责任田”中问题反映给社区, 使社区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处理问题, 无法解决的梳理出来向街道反映的。目前在钢花社区反映问题共39件, 涉及到民生类问题16件, 已解决15件, 卫生类18件, 全部解决, 社会劳动保障类4件问题, 已解决。文体类2件, 已解决。正是铁西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真抓实干, 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使得其在社区服务上取得了具大的进步, 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其次网格化管理, 提升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由于铁西街地处城乡结合部, 人员构成复杂, 流动人口多, 社会治安差, 自从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后, 铁西派出所在组成了由各社区民警、二三级网格员组成的网格巡逻队, 不定期在各自网格单元内巡逻防范, 如在一次巡防过程中网格巡逻队发现一形迹可疑的男子, 便对其进行秘密监控, 在其实施撬盗时民警及网格员在辖区群众的协助下, 成功将其擒获, 使得治安案件明显减少,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再次, 网格化管理, 提高了行政效能, 铁西街在实行了“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以来, 街道机关干部都有了自己的管辖区域, 促使他们转变了以往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得过且过的工作作风, 现在铁西街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其管片群众中, 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 对群众提出的实际困难, 想尽一切办法给予解决。像在钢花社区, 网格党员杨凤琴在入户巡查走访时发现, 低保户李恩琴的儿子外出打工不慎将右踝骨摔断, 因无钱治疗回到家里。李恩琴夫妻都已80高龄、行动不便, 经济拮据的老两口看着可怜的儿子, 除了心痛流泪毫无办法。杨凤琴就把这一情况在“相约星期五, 有话大家说”的服务平台上及时反映给了社区和街道, 老人的儿子得到了网格员、网格服务团队和来自社会各界的积极帮扶和救助。在矿泉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行两大服务模式即:健康关爱模式和志愿帮扶模式, 网格员志愿者、网格服务队主动上门帮扶150余次。网格化管理密切了我们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而且优化了我们机关的整体的工作环境, 提高了我们的行政效能。

网格化管理是提升社区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今后,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的契机, 来关注民生、为民谋利、为民造福;来密切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

摘要: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等原则, 将辖区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并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的管理, 对格内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从而达到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 从而提高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交机制的目的。该文主要是通过介绍乌兰浩特铁西街社区网格化建设, 来阐释网格化管理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矛盾和问题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上一篇:思乡诗词下一篇:防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