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对策

2024-08-23

调节对策(精选十篇)

调节对策 篇1

(一) 收入分配存在差异的客观必然性。

现阶段适度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由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其合理性在于: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要倡导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 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又可以以巨大的社会示范效应, 激发全社会范围的勤奋劳动, 由此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让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 从而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 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 从我国的国情角度而言, 适度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是实现经济加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

存在适度收入差距的必然性在于:首先, 劳动者每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数量是不同的, 且其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效用也不同, 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个体间分配差距的存在;其次,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地区间的资源禀赋不同,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致, 经济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必然会出现先富和后富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区域之间分配差距的存在;再次, 从行业发展来看, 由于国家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必然要优先发展, 这就产生了行业的优先发展问题, 造成了行业间分配差距的存在。

(二) 重视财税政策在收入公平分配中的作用。

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但分配差距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如果这种差距过大, 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严重的还会引起国家政局不稳定和民族矛盾的激化。由于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综合性的, 既有历史、自然的原因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 也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实施非均衡经济发展政策的结果。因此, 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需要进行全社会范围的综合治理, 政府必须承担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的责任。政府的公共干预政策包括多种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 其中财税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税政策不仅可以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波动起到调节和“熨平”的作用, 而且对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也具有重要意义。财税政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政策工具来发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1、政府利用税收手段, 一方面调节初始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差距;另一方面聚积可供再分配的财政资金, 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分配。2、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保证公众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政府利用转移支付的措施来影响社会分配, 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提高劣势地区和个人的收入水平, 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二、我国财税政策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税收的调节功能存在缺陷。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税种, 其调节功能还存在很多缺陷:1、居民收入日趋多元化, 政府却未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 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收入监控体系, 特别是对一部分灰色收入, 更是显得无能为力;2、税制本身存在着制度缺陷, 对高收入阶层缺乏基本的调节和监控, 使得我国出现了穷人税负重而富人税负轻的“逆向调节”局面;3、征税模式不合理。我国目前采用的分类所得的课征模式, 不能反映纳税人的综合收入, 也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 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征税原则;4、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不完善。对于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遗产与赠与, 应当通过房产税、利息税以及遗产与赠与税等财产税税种来调节, 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个税所处的制度环境不成熟, 国际上一般采用的与个税搭配使用的财产税在我国被忽视。

(二)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小。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的历史欠账, 现有的社会保障财力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的压力巨大, 仅2008年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空账额就已达到146, 113亿元;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 但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保障仅仅局限在小部分城镇劳动者中实施, 农村劳动者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都没有完整的制度设计,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制约了财税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作用的发挥。

(三) 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不合理因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受到经济水平和财政资源总量的限制, 我国的转移支付在具体实施中往往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更多地转移到发达地区, 很多贫困地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从而影响了地方财政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第二, 转移支付总量偏少、结构不平衡。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早已超过千亿元, 但直接用于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总量明显偏少, 显然与其不成比例;第三, 转移支付的形式过于繁杂。当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形式包括:税收返还、专项拨款、结算补助、体制补助和过渡期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 这些转移支付形式繁杂, 且各自依据不同, 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功能弱化, 极大地限制了转移支付政策调节收入分配效力的发挥。

三、运用财税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路

(一) 完善个税的调节功能

1、合理分类, 简化税率。

综合所得税制比分类所得税制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有更大的作用, 但在我国完全取消分类所得税制可能会导致税源失控、税款流失。因此, 应着重完善以综合税为主、分类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 即对不同所得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并参照国际经验, 在税率结构方面向低档次、降低税率、拉大级距方向改进, 针对不同类别的应税所得设立一级或几级税率, 以此体现对低收入者免税、对中等收入者轻税和对高收入者适度重税的原则。

2、制定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笼统的“一刀切”的定额扣除费用的办法, 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个人所得税应以纯所得为课税对象, 对个人获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应扣除赡养、纳税人本人及家属的生计费用和其他必要费用;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 使法定扣除标准与纳税人实际生活负担相接近, 逐步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扣除, 考虑家庭人员的不同构成以及基本生活需求的实际情况, 同时增加教育支出等专项扣除, 使其更有利于低收入阶层。

3、建立辅助个税的财产税体系。

当前, 我国实行的财产税主要有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 而遗产税和赠与税、证券交易税等仍在规划中, 这也恰恰是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税种, 遗产税和赠与税直接面对高收入阶层, 可以有力地防止居民通过非个人努力取得的财富积累而暴富, 有利于缩小代际之间的收入差距, 应尽早推行该类税种, 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二)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加强基金的使用管理。

应当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合理确定保障的标准和方式, 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纳入法制化轨道, 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此加强基金使用管理, 提高统筹层次, 同时应探索建立预算管理尤其是支出预算管理制度, 规范基金使用办法。

2、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增大对贫困地区的保障力度。

应逐步将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职工都纳入社保税的征收范围, 从而均衡各类单位支出, 缩小职工收入差距。同时, 社会保障也应覆盖到农村居民, 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增加对低保和贫困人员的保障力度, 逐步建立针对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保障城镇贫困阶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要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财政支持力度,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三)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统一转移支付标准。

依法调整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 统一转移支付标准, 扩大因素法的使用范围, 以“因素法”代替“基数法”, 以此作为确定转移支付数额的尺度, 并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 尤其是加大对贫困县及城镇的转移支付, 加大对其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卫生医疗、生产项目等的财政扶持。另外, 要缩小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 同时扩大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

2、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当前, 转移支付的目标应为逐步调整各地区之间的横向不平衡、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国家可以通过规范和有效运用地区间的转移支付以及阶层间的转移支付有效调节过低收入, 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优惠政策倾斜, 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以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 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

摘要:本文拟在财税视角, 分析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制度缺陷, 并提出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财税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财税视角

参考文献

[1]苏明.财政现实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王雁霞.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政策[J].税务研究, 2009.3.

调节对策 篇2

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和现代医学构成了医学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全力以赴的解决患者生理病状,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种繁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医患关系逐渐紧张起来,医患矛盾便得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各级医院不仅具有治病救人的功能,还应具有及时、有效地解决医患矛盾的能力;医生不仅仅是一位治病救人的“工匠”还应该成为具备深厚人文医学素养的导师。本文从人文医学的角度来探求医患关系,找到解决医患矛盾的一条途径。

1.人文医学概述

1.1 人文(Humanism):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它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

1.2 医学(Medicine):在专业技术层面,医学是指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在专业等技术层面以外,医学更多地涉及了医生的气质里不经意流落出的气魄和言语。医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哲学层面、智慧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总而言之,医学是技术和道德的一个共同体,它除了关乎人的生命,更关乎人本身的价值。

1.3 人文医学(HumanisticMedicine):目前在国内,对于人文医学通常流行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把人文医学是医学的组成部分。即人文医学看作“医学人文学”(ze)的同义词。并认为现代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应用医学、技术医学和人文医学四大部分。第二种看法是把人文医学理解为“Humanistimedieine”即与“生物医学”(Biomedioine)相对应的一种医学体系。第三种看法是把人文医学理解为一种医学模式(Model)1。

笔者比较赞同将人文医学理解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人文医学崇尚“以人为本”为其医学理念,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强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推崇的一种医学使命感及个人价值观。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仅仅拥有专业素养已远远达不到人们对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如今随着人文理念的深化,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人在医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人文医学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方法学、医学人类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医学逻辑学等学科,是对医学中的人文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群。人文医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群是医学走向成熟的标志2。

2.医患关系及其现状

2.1 医患关系:从狭义上讲,医患关系是指特定医务人员与特定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医治关系。从广义上讲,医患关系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之间发生的一种特定关系。

2.2 医患关系现状:根据广东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服务管理和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医患信任与控制机制探索”调查小组于进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患者就医的医院中,认为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占7.1%,认为和谐占48.8%,认为一般占34.5%,认为有点紧张占7.2%,认为非常紧张占1.2%,认为说不清占1.2%。从调查数据上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非常紧张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8.4%。但是最近几年来,恶性医疗纠纷案件的不断发生,职业医闹的出现,甚至黑恶势力的加入,媒体的宣传报道,把本该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甚至国家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来打击医闹及黑恶势力。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的医患关系,找出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

3.人文医学调节医患关系的探究及对策

3.1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滞后及对策:目前,各个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着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方法和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放在科学教育知识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学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培养。虽然也有部分院校开设了人文医学相关的部分课程,但师生都缺乏重视,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这样,培养出的部分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大多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不能换位思考。而较多地考虑各自的经济利益。随之而来的便是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态度生硬等现象的出现。客观上加剧了目前已经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克服上述弊端,大力推进并强化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功能,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使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明白,培养医学生的医疗知识、医疗技能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样重要。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医学专业教育之中,把医学生教育成既具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同时又是拥有丰富人文知识和高尚人文精神的医务工作者5。

3.2 将中医整体观统筹于人文医学理念,提高医者素养:祖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它强调形神的相一性、阴阳的气血平衡、五脏六腑的整体思维,而人的精神活动建立在身体的完整统一之上。将中医学的观点运用于人文医学的教育中,便是要求医务工作者要以一种全局的观点,统筹兼顾的视角来看待所学的零散医学知识。所谓全局观,就是指从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疾病状况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通盘考虑;所谓统筹,不是单纯的知识整合,还应该将整体中加入情感的成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对理性的知识加入感性的认识,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养。

3.3 “人机化”的诊疗技术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自动化设备层出不穷,大量的高新技术及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诊断、治疗、护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生通常通过仪器和设备获得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为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检查和检验费用,造成患者的不理解。另外,这种以机代人的趋向,加重了医生对高技术设施的依赖,淡化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忽视了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医患关系变成了“人机关系”缺少了人文关怀。因此,利用语言、文字等载体,加强医患交流,缓解目前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人文医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

3.4 人文医学在对待生死问题的策略:虽然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法则,但部分患者死亡之后,由于患者家属不同的生死观,对于亲友的离去,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继而引发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在对待生、老、病、死的问题上,医院和社会都要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个人明白:医生只能医“病”而不能医“命”当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病状时,医务工作者经过努力,可以治愈许多的.“病”;但在“命”快终结时,我们的医生却显得无能为力,医务工作者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让人不死。

就生死问题站在医学生教育的角度,笔者认为,将人文医学的理念引入医学教育中可以有效避免重蹈“玩尸门”的悲剧,认识到每一个即使是已经离开的人也会有“灵魂”的存在,而人文医学便是让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在医学入门时就将一种使命感放入心底,时刻感受到一种信念力量的督促,让初学者感受到那些大体不是玩具,更不是取乐嬉笑的工具,它们是为教育献身的英雄。当医务工作者触及他们的骨肉之躯,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是相信那些千言万语早已通过指尖连通,或许幻化而出的也就是两个字一“责任”所以笔者认为人文医学的根基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责任,只有当医务工作者懂得了责任之重,生命之贵的时候,才能真正走进患者的心理,去体察他们内心的那些感受,才能更好地学会懂得。一个人如果知道了生命终会有一个结局--死亡等待着我们,便会对生命的价值、宝贵生命的珍惜坚定很多。

调节对策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问题;对策

一、 引言

客观地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是经济运行本身的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这一制度下,利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来发展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同时也继承了了它的缺点。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日益明显,资本主义的诟病逐渐的侵入,使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出现了歪曲,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机制,不能根本解决这种既定的由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但是,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对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抑制和消减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不断的完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使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甚至还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它的再分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使社会成员都能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促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我国社会保障在收入分配调节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还较低,远没有达到基本全覆盖的程度。有众多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尚未被纳入低保范围,大部分的社会成员尚未享有社会福利,社会成员中有很多还未参加社会保险。私营民营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新老生代农民工等中的大部分还没有被包括到社会保障中来。就农村的社会保障而言,新农村合作养老保险以及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保障水平和标准却还很低,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另外,工伤、失业以及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最小。失地农民还未实行社会保障,对其还没有一套保障体系给予保障,游离在了保障体系之外。

2.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只有社会保障资金充足才是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根本保证,它保证社会成员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能够享受到切实有效的生活保障。但是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比重太小。城镇低收入群体以及农民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高收入群体收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得到的社会保障也越多,从而加剧收入分配差距。

3. 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我国社会保障统筹层次还太低,基本上都实行市(县) 级管理为主,社会互济性差。到目前为止,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仍然较低,并且还只停留在政策层面。失业、医疗保险目前还处在市级统筹标准,且县、市级统筹的调剂能力差。而省级统筹相对于县、市级统筹来说,调剂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这种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会影响社会保障资金在不同群体、阶层以及地区之间的正常流动,阻碍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作用的正常发挥。

4. 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由于社会保障“碎片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其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城乡、区域及群体分割现象。城镇保障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保障待遇优于一般单位。东部保障水平高于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另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涌现,但却在这种“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能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由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模糊性,使得在城镇化的大浪潮下,地方政府大量征用农民的土地,却不能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费用,由此产生了很多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但没有对收入再分配起到合理的调节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5. 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作用的正常发挥。我国社保资金监管体系不健全,出现了对社会保障资金滥用、套取等现象,这主要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领域尤其是医疗保险领域较为突出。其一,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实行国家或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缺乏专业化投资理念和能力,投资渠道较为狭窄,应对风险的能力差,基金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小,易造成基金投资损失,还易使具体操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和专业投资机构合谋投资高风险产品,从中牟取高额利润。另外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管理混乱,挪用情况时有发生。其二,医保方面存在道德风险:第一,医方过度供给,患者过度需求,造成高标准或不必要的医疗消费,高价回收药品等现象猖獗;第二,医生为谋取利润和提成,利用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水平能力,在不对患者生命造成危险的情况下,大量开似是而非的医疗保健产品,或者夸大病情,过度治疗,使患者身体健康状况面临极大风险;第三,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兼容性差,患者在不同医院对同一个检查项目要重新重复进行,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损害患者的身体。

三、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调节的对策

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的性质就是在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以及弱势人群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时给予必要的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第一,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范围。首先,实现社会救助对城镇困难群体的全覆盖,尤其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方面。其次,实现社会保险在所有城镇人员中的全覆盖。再次,将全体老弱病残及低收入群体纳入到社会福利范围内,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第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及社会保险的全覆盖。第三,完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第四,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首先,提高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并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调整支出结构:其一,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在全部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中的比重,另外,国家还可调动各地方财政对财政收入较少的地区的政府间转移支付,调节地区、城乡间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性。其二,加大财政对中低收入群体、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比例,及对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

其次,政府可以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使筹资渠道多样化,如提高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红利上缴比例,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进而用这些基金去弥补养老基金缺口,帮助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可对国有垄断企业规定一种强制政策,作为对其考核的基本标准,即每一家国有垄断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都负责帮扶一个落后、偏远地区,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又可以缓解这个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资金筹集负担。另外,政府对私营、民营企业尤其是高利润的企业,实行变相奖励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譬如,如果这些企业愿意资助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则对这些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以确保其顺利发展。

再次,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事业,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利用社会服务事业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3. 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区域以及行业不均衡,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差异较大,要实现社会保险的全国统筹,较为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在养老保险方面,对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率先实行全国养老保险一体化。在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方面,首先实现省级统筹,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在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统筹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争取实现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4. 完善社会保障的多层次体系结构,确保社会保障从多层次体系向一体化体系的顺利转变。

(1)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其他各类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保持一致性。在社会救助方面,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慢的城镇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其救助标准。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保证城市贫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在社会保险方面,实行垄断行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人员统一的社会保险缴费义务不同的缴费比例,尤其是垄断行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收入群体的缴费比例应相对高一些,给付待遇标准相对低一些。对于医疗保险,建议对全体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统一的医保给付待遇。对于养老保险,提高一般企业的养老保险金给付标准,缩小其与垄断行业、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差异。对于失业保险,垄断行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对而言,失业的可能性较小,而一般的企业人员失业的风险较大,实行统一的失业保险缴费义务,用垄断行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费贴补一般企业人员失业保险给付。对于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城镇所有企业以及职工统一的缴费和给付标准。在社会福利方面,削减甚至取消垄断行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高福利政策,加强由于企业经营性质所决定的生产经营正规产品的却对职工身体伤害较大的企业职工的福利水平,增加福利项目。另外,还要将社会福利的重点定位在失业者、无劳动能力者等低收入、弱势群体,采取物质保障、服务保障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其生活水平,保证其过上体面的生活。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是农民对社会保障的最大需求。由于农村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种类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因群制宜,灵活调整医疗保险方案,设置灵活的缴费比例和医保给付待遇标准,保证农村农民都能看得起病,不会因病而陷入贫困、疾病、更贫困的境地,以致失去基本生活的能力,造成国家(社会)更大的负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救助对于城乡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都是最需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救助项目进行适度的城乡整合。对于社会救助中的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项目,应该根据需要实行统一的保障待遇。另外,农民种地,靠天吃饭,为防止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生活困难,则应加大对农民的自然灾害救助支出。

(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长期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根据其具体的职业性质,可以将其纳入城镇相对应的社会保障范围;而对于经常流动的农民工以及年老返乡的农民工,可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避免他们在不同的城市重复缴费,却又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个适用于他们的个人账户可以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缴费标准而自行调整,退还或补齐缴费差价,让他们享受到和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4)建立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须要建立专门的制度,提高保障覆盖率,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对他们的就业培训力度,让其尽快学的一门手艺,以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筹集资金主要由征用土地的大财团以及相对应的村委会及当地政府财政负责。由他们来为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买单。对于失地农民中再就业的人员,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到当地的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障范围内。此外,国家对西部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援大西部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相一致。

5. 合理使用社会保障资金,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管以防套取、滥用。在养老保险方面,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高度专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养老基金个人积累账户基金。一方面,可以防止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私自挪用基金以权谋利;另一方面,专业性强的投资管理机构,对投资基金进行组合,分散投资风险,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营。由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对养老保险基金合理运营,获取可观收益,以弥补制度转轨所带来的成本和资金缺口。

在医疗保险方面,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医疗保险监管队伍,减少甚至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道德风险,确保医疗保险的正常合理使用和给付。定期审计,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正常运行。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商业保险公司对全体公民的医保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医患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首先,医疗服务机构要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理念,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同时,要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进行严格监管,以保证医疗保险资金使用的合理和规范。对在医保范围的各种诊疗项目进行统一化、公开化、电脑化的全国联网管理,以确保医疗服务收费的规范及合理性,从而控制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的支出。其次,加强对患者必要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引导,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医疗消费观念以及合理的医疗保障意识,真正懂得“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合理使用医疗费用。同时,加大对违规医疗行为的处理力度。对违规者,根据违规程度的轻重和违规次数的多寡给予不同的处理办法,程度轻以及次数少的给予罚款处理,重者给予罚款甚至考虑取消终身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资格。还有,规范医院与医生的关系,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树立“白衣天使”的服务理念,确保患者的健康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

[1] 荣燕.社会保障与收入公平分配的相关性分析[J].学术论坛,2007,(2):98-101.

[2] 王延中,龙玉其.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J].学术研究,2013,(4):31-37.

[3] 谷成,李俊毅.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4):3-6.

[4] 张晓立,杜长宇,郭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收入分配差距研究[J].经济论坛,2007,(15):49-50,62.

[5] 王茂福,谢勇才.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存在逆向调节的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6):46-50,103.

[6] 丁少群,许志涛.社会保障水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3,(6):3-12.

[7] 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9,(4):19-24.

[8] 陈建宁.社会保障对收入差距调节的困境及对策[J].保险研究,2010,(12):87-90.

[9] 龙玉其.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J].东南学术,2011,(1):103-115.

[10] 邓大松,仙蜜花.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基于东部12个省市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6):3-9.

[11]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完善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研究”(项目号:09BJL003)。

作者简介:张小瑛(1985-),女,汉族,甘肃省泾川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及调节对策 篇4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指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 对项目整体规格进行策划、对预算和质量提出要求并进行控制, 使项目的最终费用目标、进度效率和质量都符合要求, 所有的把控点都得以实现。之所以所有的行业都需要管理, 是因为这样可以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建筑工程也是如此, 但是, 在建筑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和瑕疵, 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改进, 让建筑工程管理更加完善, 更加科学。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建筑行业中, 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依据的是管理体制, 体制不健全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进度。在国内有很多小规模的建筑企业为了节省开支, 把中间很多流程都取消了, 大幅度缩减管理人员的数量, 企业中的很多人都身兼数职, 以至于他们不能面面俱到, 不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作用, 导致项目不能顺利进行, 或者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 我国主要是以“劳务作业为主, 施工企业为核心骨干, 承包企业为先导”的实体操作模式来完成项目的。但是, 这种模式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 反而会因为劳务队的总体素质水平偏低, 专业度也达不到标准, 而影响后期的施工进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只有较特殊和专业性较强的施工流程是由施工企业管理的, 这样不仅浪费了管理人员大量的精力, 还很难发挥管理效果, 无形中增加了财力和物力去完成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 不仅无法完成后续的工作, 而且还会影响工程质量和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 以致最后无法完成整个项目。

1.3 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不高

在项目中, 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数不胜数, 但是, 技术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或者说是文化水平高者, 例如从西方深造归来的、懂多方语言、会经营成本预算、懂技术、懂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阶段, 社会上还普遍存在总体水平低下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 相关单位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与国际脱轨, 不但不能适应全球化发展, 还会牵制建筑工程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 劳务队中的大部分人员专业程度和素质都不高, 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管理人员的精力, 很难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1.4 建筑工程管理只强调进度, 忽视了质量

我国建筑工程遍布全国大小城市, 建筑企业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保证质量, 不要盲目地追求工程速度, 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 做出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否则, 不仅有损企业的声誉, 还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5 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核算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有关部门不重视核算问题。现在有很多企业中标后直接进行施工, 只是在施工过程中强调相关的施工方案和进度问题, 往往忽视了工程相关的预算问题, 只想着可以在预期内完成工程项目, 在工程核算方面出现了很多纰漏, 所以, 一定要重视工程核算问题。

1.6 安全管理方面问题重重

建筑工程一般都是露天作业, 很多机械有极大的危险性, 每年发生的工程事故案例数不胜数, 这也变相导致了建筑行业的恶性发展, 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得建筑企业深受影响。这说明, 相关管理部门没有落实好这一政策,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2 建筑工程管理调节对策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我国全面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漏洞和棘手的问题。现在急需得到系统、全面, 而且极具专业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进一步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加以完善。

2.1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完善的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框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要想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就要先建立建筑工程的核心, 只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才能带领整个团队更出色地完成任务。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单枪匹马地工作, 他要有一支出色的管理队伍, 还应具备不可忽视的专业技能和水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出色地完成项目。

2.2 资源优化, 提高管理水平

21世纪缺乏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才, 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或者企业的形象。所以, 在建筑行业中, 缺乏的就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建筑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技能, 还有懂得建筑上的关于经济、合同、法律和设计等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劳动者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长处, 把工作做到最好, 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

2.3 工程质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质量是衡量工程水平的唯一标准, 只有工程质量过硬, 企业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在施工方面, 当投标选定施工单位后, 在施工前应该向相关部门申请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检查其相关资质, 严格把控无证施工工程。在管理方面, 质量必须是检查和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必须将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一定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质量监管制度, 抓好质量工作。

2.4 加强成本管理

一个完整的工程, 其成本是从多方面体现的, 现场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 对这些成本都要合理、科学地进行分配和协调。成本的合理分配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周期, 所以, 在合理、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同时, 要和谐地分配预算, 完成施工项目。

2.5 安全管理不容忽视

安全施工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在这种多危险的建筑行业中, 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是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建筑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条例, 并向施工人员讲解关于工地施工的一些安全知识, 让他们可以认清危险地带的标识,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检查施工现场, 全面检查材料和环境, 排除安全隐患。在避免这些不必要伤害的同时, 也能保证项目在规定周期内完成。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 建筑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就是工程管理的结晶。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重要环节, 无论哪个建筑企业都要严格做好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 还可以让企业在建筑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做好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 加强对相关人员能力的培养, 提高管理水平, 只有这样, 各个建筑企业才能强大起来, 才能与国际接轨, 共同创造国家明日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韩向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2 (3) .

[2]罗晋.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情绪调节:如何用色彩来调节坏心情 篇5

情绪调节:如何用色彩来调节坏心情

驱赶坏心情,可以穿蓝色的衣服

以前我们一提及蓝色,我们会马上联想到英文中蓝色可以作“忧郁”的意思。但是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尽管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蓝色与消极因素有关,但这种颜色也能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和使人感到愉快。此外,这项研究还显示,蓝色能让人的思维敏捷。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研究人员让志愿者置身于各类颜色的灯光中。结果显示,置身于蓝色中的志愿者完成测试的速度提高了25%。他们的反应时间提高了12%,手眼协调和回想单词的能力也有所改善。

所以,心情沮丧,不好的时候,可以尝试穿一些蓝色的衣服,看看广阔无边的蓝天。

性别不一样,颜色影响心情的效果也不同

研究人员每次让志愿者置身于一种颜色时,都会记录大脑活动、心率和排汗的情况。他们发现,蓝色有助于使男人和女人心态平和。紫色使人放松,但只限于女人。蓝色和绿色使男人愉快,蓝色、紫色和橙色则让女人的精神好。

这项研究显示,在建立信心方面,蓝色和红色对男人有帮助,蓝色和紫色对女人的作用最大。参加这次调查的志愿者共有1000人。尽管红色提高了男人的自尊心,但它使人感到愉快或放松的可能性最小。

不同颜色对情绪有不同影响

黄色

黄色是人出生最先看到的颜色,是一种象征健康的颜色,它之所以显得健康明亮,因为它是光谱中最易被吸收的颜色。它的双重功能表现为对健康者的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

绿色

绿色是一种令人感到稳重和舒适的色彩,具有镇静神经、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改善肌肉运动能力等作用,自然的绿色还对晕厥、疲劳、恶心与消极情绪有一定的舒缓作用。但长时间在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影响胃液的分泌,食欲减退。

蓝色

蓝色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另一方面,它也是相当严肃的色彩。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蓝色的灯光在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和预防感冒中有明显作用。有人戴蓝色眼镜旅行,可以减轻晕车、晕船的症状。但患有精神衰弱、忧郁病的人不宜接触蓝色,否则会加重病情。

黑色

黑色具有清热、镇静、安定的作用,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起恢复安定的作用。

橙色

橙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也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同样也是代表健康的色彩,它也含有成熟与幸福之意。

白色

白色能反射全部的光线,具有洁净和膨胀感。空间较小时,白色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这样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但对于患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患者则不宜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红色

气动薄膜调节阀在调节系统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气动薄膜调节阀;调节系统;阀门定位器;流体控制;转炉炼钢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3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05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28

转炉炼钢厂在冶炼钢铁时通常会借助各种流动性的介质,比如氧气、氮气、氩气等气体来完成冶炼,同时冶炼生产的转炉设备需要冷却水来冷却,在生产时的不同阶段要对使用到的这类流动介质的流量与压力进行控制,从而优化钢铁的质量;另外要特别注意炼钢厂里面设施的安全性,因为此区域里面通常有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所以控制信号的选择通常是选择低压直流信号、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确保防爆的需要,在炼钢系统中转炉、连铸钢铁的生产,通常是借助气动薄膜来调节各类流动介质的流量调节系统。

1 气动薄膜调节阀概述

1.1 气动调节阀的构成和类型

通常是由执行设备、调节系统和附件电气阀门三部分构成气动调节阀。为了保证调节的准确性实现调节能力,要实现调节功能需要气动调节阀借助电气阀门定位设施来协作完成;在电气阀门定位系统中输入PLC控制设施里面的直流电流控制信号,然后经过电气阀门定位器进行放大之后再变成气信号后输出到执行器,借助执行机构的运作,带动阀芯移动,从而改变阀芯到阀座流通的面积,这样可以实现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调节阀运作部分的动力源通常选择压缩空气,因为选择压缩空气这种动力源便于控制,反应灵敏,并且比较安全,不需要再运用其它的防爆手段。

按照阀芯的形式不同可以把这种调节阀分成单座阀、双座阀、平衡套筒阀等,从而能够实现根据工艺场合的不同而选择合适阀芯种类的目的。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气开式、气关式调节阀,当输入气压的信号P0.02MPa时候,根据调节阀的开关状态来确定其是气开阀还是气关阀。调节型、切断型、调节切断型是根据运作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线性、等百分比、抛物线等是按照流量特点进行归类的。

1.2 选择气动波薄膜的原则

进行气动调节阀选择的过程中,要首先对调节阀运用的场地以及生产技术的要求进行分析,同时整理健全调节阀运作的要求与流体的参数,最大压差、最大与最小流量条件下的进出入压力、正常流量、最大最小流量、温度、密度等都属于流体里面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技术方面的要求就是要熟悉与调节阀自身的组成、流量特点、规定的流量系数、技术压差计算和选择允许机构、机构的材料以及机构组装等方面的内容。

调节阀的流量特点:经过阀的物质的相对位移与流量直接的关系我们就把它认为是调节阀的流量特点。调节阀选择的要求是调节阀的流量特征和调节对象的特点以及调节设施特点是相反的,这是为了让调节系统的整体特征与线性相一致。

要考虑到介质的温度、压力差、压力以及腐蚀性在进行调节阀的材料选择时。

调节阀运作系统的输出力:要与场地使用压差的需要相一致,刚度也要和系统的稳定的需求相一致;开关的型式要与系统安全作业的需要相一致。

选择调节阀过程中,不能忽视不同寻常的条件下,借助阀门的定位系统、电磁阀等别的装置保证阀门应该满足作业时间、分部调节等要求,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阀门定位器进行选择,在自然环境特别差的条件下,通常采用机械式的阀门定位设施,自然环境不差、可控制性比较好的地方一般是使用电子智能样式的阀门定位设施。

2 调节阀的使用

2.1 转炉顶吹氧气调节设施里面气动调节阀的使用

用氧枪氧气压力和流量调节、控制是转炉顶吹氧气调节系统最常用的方法,其与钢水质量息息相关。氧气是易燃气体,在预备组装氧枪调节设备的调节阀时,要对调节阀与氧气接触的位置做脱脂处理,要进行脱脂处理对调节阀和氧气接触的地方,在进行氧枪调节系统的调节阀安装之前,这样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爆炸的情况;因为氧枪通常安在转炉上面,现场的温度比较高,环境条件比较差,并且环境四周也不排除有煤气存在的可能,算是煤气危险地带,采用隔爆型、技术条件比较好的机械样式的阀门定位设施来保证此区域的安全。氧气是一种危险性气体,在出现停气或者停电的情况下,为了使设施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应进行切断氧气的操作,调节阀采用气开式的作用方式,防止事故扩大。自2003年投入生产到现在,韶钢转炉氧气调节系统的调节阀始终正常运行,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

2.2 在转炉底吹调节系统中气动薄膜调节阀的应用

转炉底吹气体调节系统主要用于转炉生产不同阶段调节氮气、氩气的压力与流量的高低与大小,通过搅拌炉内的钢水均匀成分和化学反应来完成冶炼生产,存在调节流量大小变化快、压力时高时低的要求,选用精小型高精度气动薄膜双座调节阀,通过多年的运行,调节系统良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3 气动薄膜调节阀里面转炉汽包补水控制系统的使用情况

转炉汽包的作用是回收冷却水,输出蒸汽,同时为了使汽包内水位平衡,在生产过程中,需按照汽包液位的变化不断向汽包补充新水。新水一般都是除氧设施面的除氧水,为了使其安全性得到保证需要气关式的调节阀与机械手枪,阀芯样式的套筒配合使用。选择阀座和阀芯为最高耐压设计为6.4MPa的不锈钢制造,具有耐高温高压的效果。为了避免受场地环境和夏季高温或者粉尘的影响,通常使用SMC半机械样式的电气阀定位设施。转炉汽包补水调节系统使用多年证明,该气动调节阀维护工作量小,运行情况较好。

2.4 在连铸机二冷水调节系统中气动薄膜调节阀的应用

雾化气是由连铸机二冷水与二冷气共同形成的,铸坯上喷上雾化气,可进行冷却。因为铸坯质量与二冷水、二冷气的流量大小及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准确地调节二冷水、二冷气的流量,管内压力比较低时,要用单座阀。通常是借助气关式的运作办法来选择调节阀,可以确保设施的可靠性,即使遇到停电、停气的过程,也可以提供冷却水;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流量调节,需配置智能样式电子类型的阀门定位设施的调

节阀。

3 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

(1)在进行动气调节阀安装工作时,要确保气动调节阀的位置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阀的上下也要有相应的余留空间,从而便于进行拆装阀和阀的修理工作;(2)调节阀上下要与管道处于垂直状态,在平面管道上安装,目的是可以使其牢固可靠,并且在阀的下面也要有支撑物;(3)为了保证流量的特性不受到直管段长短的影响,要保证在调节阀上下两面有管道直径长度大于10倍的直管段;(4)当调节阀的口径和工艺管道不一致时,要使用异径管连接;(5)为方便转换和随手操作,在继续行车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调节阀进行检查维修工作,需要进行旁通管道的安装工作;(6)要认真扫除管道里面的污垢、焊渣等杂物,在实施调节阀安装之前。

4 结语

从2003年进入生产至今,韶钢炼钢厂实施流体调节主要是在流量调节、流体压力区域运用薄膜调节阀等方面,给炼钢连铸生产过程提供了有保证的流体原料,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勤勤.控制仪表及装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蔡夕忠.化工仪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朱应丁(1969-),男,广东曲江人,广东韶钢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衡器工程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与计量。

调节对策 篇7

1我国天然气供需当前存在的问题

(1) 供需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2009年起, 我国天然气市场就一直存在供需缺口, 特别在进入天然气消费旺季前, 国内众多省市天然气纷纷告急, 媒体也对天然气紧缺氛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天然气缺口数据往往随着消费旺季的临近而不断缩水, 供需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大。以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缺口为例, 由于统计口径、信息来源渠道不同, 供需缺口在56.6-190亿立方范围内不断波动。供需总量透明度不够, 一方面渲染了紧张气氛, 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天然气供需双方的科学判断, 同时也不利于全球天然气资源的采购。

(2) 进口天然气和国内天然气价格倒挂。过去为鼓励天然气消费, 国内天然气价格一直偏低 (见图1) 。每年天然气缺气的部分原因是“选择性气荒”, 即市场上缺的是低价气, 进口高价气不为消费者接受, 致使缺口数量绝对值增加。来自中亚或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通常采取与原油或石油产品价格挂钩的方式, 使得进口天然气价格伴随国际油价不断上涨。进口天然气和国内天然气价格倒挂, 造成企业进口天然气业务亏损, 不利于调动企业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

(3)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2002到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7.56%, 而天然气国产产量复合增长率仅有12.56%。国产产量的供给明显跟不上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 只能靠进口天然气解决供需缺口。2012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 对外依存度高达28.9%;预计2013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50亿立方米, 对外依存度为32%;2020年将达到4000亿方左右, 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 (见图2、图3) 。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 将不断提高我国天然气使用成本。

2建立我国天然气供需调节长效机制的建议

(1) 建立天然气供需协商制度。天然气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居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战略性物质, 处于政府定价范围之内。因此, 应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 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供需协调机制, 通过会议协商, 年初制定出合理的供需预测量, 年中对供需预测量做出准确调整, 不定期根据需要对重大供需变化量进行及时商讨, 确保供需动态平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着力清除市场壁垒,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鼓励天然气供应企业在同一省份或不同省份管网互联互通, 保持紧密联系, 互相补充, 资源共享, 在个别地区资源出现紧急情况时候, 充分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 通过串换管道气的方式, 满足该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不断提高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整体保障能力。

(2) 推动天然气定价体系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 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需要通过一定的价格浮动机制引导合理消费, 平衡政府管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当前, 进口天然气和国内天然气价格存在严重的倒挂的问题, 需要通过区别、合理提高居民用气与工业用气的价格, 激发企业获取全球天然气资源的积极性。同时, 应加快推动天然气增量气与存量气并轨, 进一步提高供需总量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 逐步解决供需缺口不断增大的问题。

(3) 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储气设施。随着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以及各地政府正在开展的大气污染治理, 都将促使我国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天然气消费领域及方式不断扩大和转变, 如城市供暖、工业原料、燃气发电、车船加气、城市燃气、冷能综合利用等。天然气消费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 其中东南沿海、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消费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见图4) 。由于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加快, 峰谷差距不断加大, 需要建立更多的调峰储气设施。随着未来内陆经济,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管道气资源会有相当大的比例用于满足本地区的需求, 沿海发达地区的天然气消费将则会更加依赖海气和LNG (液化天然气) 资源, 这就要求进一步扩大和完善LNG接收终端和天然气管线设施的建设, 特别要在沿海建立LNG储备中心、中转中心和资源保障中心, 构筑一条纵贯我国沿海地区的LNG产业动脉。

(4) 鼓励通过不同渠道加大国际天然气资源采购。我国天然气储量只占世界的1.5%, 人均天然气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7%, 人均消费量不足世界人均的十分之一。从全球市场获取天然气资源, 将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天然气资源获取涉及国家政治、外交、安全等诸多不确定要素, 是一项复杂的国际贸易, 交易金额巨大, 谈判周期长, 诸多商务条款以及价格谈判困难, 单一渠道天然气采购风险日益加大。因此, 企业应扩大资源来源渠道, 与周边及外延能源输出国建立互通管线, 确保管道气的稳定供应。同时, LNG由于运输方式相对灵活, 生产、运输、储存成本降低, LNG贸易的增长速度已高于管道气 (见图5) , 企业应不失时机参与到国际LNG贸易中, 从不同国家购买LNG资源, 不断扩大LNG的进口渠道, 并努力与上游资源供应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提高稳定获取LNG资源的能力。

(5) 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 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天然气特别是LNG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 对改善能源结构, 缓解煤炭运输压力, 减少污染物排放, 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天然气特别是LNG进口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改变目前LNG进口环节税收征收方式, 将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全额征收后部分返还方式调整为即征即返, 全额返还, 以达到降低LNG成本, 促进LNG进口和消费的目的。二是在LNG产业发展初期给予合适的扶植政策, 以引导消费为目的, 鼓励煤锅炉改用天然气, 船舶、汽车加注天然气, 提高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等一系列措施, 加大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三是简化LNG项目审批程序, 支持企业建设布局合理的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 鼓励发展周期短、投资低、占地少、安全高的浮式LNG接收终端等新型设施。

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各地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天然气供需曲线将长期处于上升的态势, 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 调节天然气供需关系已成为一项常态工作, 建立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天然气供需调节长效机制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清.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有可能超过石油[J].中国能源, 2004, (6) :19.

[2]陈捷, 胡晓军.从“政府定价”走向“市场定价”关于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0, (07) .

[3]周志斌, 汤亚利编著.天然气定价体制及相关政策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4]张海滨.目前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7) .

[5]林伯强.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J].价格与市场, 2010, (01) .

调节对策 篇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我调节学习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自我调节学习是适应教育变革的手段,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教育中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师范专科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任。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关系到国家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研究师范专科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沧州青县幼师五年制师范专科2004级到2008级共101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使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基本学习情况调查表》,分四项内容: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共50道选择题,选项均量化,分别为非常不符、基本不符、无法确定、基本符合、非常符合,分值分别为1、2、3、4、5。

三、调查结果

(一)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四个学业调控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比较。

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四个学业调控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学习动机维度、学习环境维度、学习行为操作维度、学习方法维度。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年级差异。

为了考察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否存在年级差异,作了非参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5)。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呈V型曲线。08级与04级得分较高,而06级与07级得分较低,呈现出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08级较高,07级下降,06级达到最低点,05级、04级上升的趋势,并且06、07级与08级存在显著差异(p<.05)。

四、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造成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学习方法最低的重要原因。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运用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本身也很少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很少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此,今后还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有效而轻松地进行学习。

(二)年级不同是造成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总趋势呈v型曲线,而不是直线上升趋势,原因是08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有一种新奇感,对所学专业充满好奇和期望,充满热情,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从打鼓另开张,争取有好的开端。所以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从学习动机到学习方法,从学习行为到学习环境都有很高的得分。而07级和06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学习,对学习环境已经适应,没有了新奇感,加上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所以随着理论知识的加深,在学习中有了畏难情绪,信心不足,惰性越来越强。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抱着玩的心态的学生多了,混文凭的多了,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师范教育又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管理虽说很紧,但学生考试上却相对较松,考好考差没什么区别,对考差同学的惩罚不够。学习上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因此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有所下降。2004级和2005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就业和升学(专升本)的压力使得他们有了紧张感和压迫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自我调节水平逐步回升。

五、教育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研究。

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的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需要未来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培养人才的需求。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师范专科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在学校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活动安排、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既要考虑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需要。

(二)抓住培养关键期,有针对性地施加干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二、三年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二、三年级是教育的重点,也是关键期。所以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密切注视学生自主性的变化,探明变化的原因,以促进有利的变化,减弱或防止不利的变化。同时我认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注重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具体的动机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便激发进一步的学习动机。

(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策略培养。

应切实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是学校应专门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程;二是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问题表征策略和监控策略等),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成功地解决问题。此外,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1. 改革教学与考试方法,制定适合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

这一点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动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目前,在师范学校的考试中,确实存在考试前划范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突击,考后就忘掉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没有发挥出考试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真正发挥出考试对学生的督促、提高和检查的作用。

2. 衡量教师的授课质量要向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方面去努力,转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预习、自学及总结方面的训练,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及时检查。学校应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开始,由浅入深地加大学生自学训练的难度,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训练目的。低年级的自学题目设计侧重了解、掌握知识,高年级自学题目设计应加强对现有理论、教材的批判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敢于向教师、权威挑战,找出其不足之处。

摘要:作者通过对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现状, 进而探讨在我国教育教学条件下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调查结果,原因分析,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1]孟威佳, 李晓东.自我调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版) , 1999, (1) .

[2]刘邦祥, 姜大源.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3, (1) .

[3]张旭东, 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宝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

调节对策 篇9

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能在汽轮机启动、停止、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 调节控制器、电液控制系统, 通过控制汽轮机主汽门和调节汽门的开度, 实现对汽轮发电机组转速与负荷的实时控制。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为液压装置, 其原理如图1所示[1], 液压调节装置及其抗燃油系统对汽轮机调节装置的性能影响比较大, 对于大容量的机组一般采用工作压力为12 MPa的高压抗燃油作为工作油的独立系统。同时, 汽轮机的安保系统也通过电磁阀控制高压抗燃油系统, 实现OPC和ETS保护功能。

抗燃油调节系统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对汽轮机的正常启动、运行、停机以及安全保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机组正常运行时, 汽轮机的调节、安保系统应具备:调节系统动作平稳, 无卡涩、突跳、晃动现象;安保系统动作正常, 动作后, 高中压主汽门、高中压调节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关闭[1]。为了提高汽轮机调节和安保的精确度和快速响应能力, 一般选择的工作油压力相对较高, 电液转换伺服阀等调节、控制零部件间隙很小, 对油质、油压要求较高。油质的清洁度 (要求油质颗粒度达到NAS5级或MOOG2级, 且含水量<0.1%) [2]和油压稳定程度对调节系统的工作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甚至会出现机组安全事故, 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或正常生产。多年来, 因汽轮机油系统导致机组故障的现象屡有发生。

2 抗燃油调节系统故障实例

印度某项目2台300 MW的汽轮机机组, 由于当地业主的电厂中有经验的运行人员不足, 没有完善的机组运行规范, 导致#1、#2机自投产以来, EH油再生装置一直没有投用过, 且EH油质也没有进行定期化验。结果EH油酸值超标, 造成油动机、伺服阀及卸荷阀的腐蚀, 出现油质清洁度降低, 调门晃动, 伺服阀及卸荷阀卡涩等现象。甚至出现#2机的#1 TV阀突然自行关闭, 机组负荷由300 MW突降至200 MW, 后手动减至150 MW, 估计该阀VCC卡或伺服阀出现故障。经手动打闸停机进行消缺, 先更换VCC卡后, 该阀开、关正常, 但抖动非常剧烈, 而后更换了伺服阀, 该阀门状态恢复正常。经检查, 伺服阀锈蚀, 内部存在不少杂质, 这主要是由于抗燃油不合格, 含水量增大导致酸值增大, 杂质增多, 颗粒度增加而造成的。因此, 需要对投用再生装置进行净化, 并控制运行时油温不超标。如果再生装置也不能使油质重新达到合格标准, 则需要考虑更换新的合格抗燃油[3]。

另一国外项目, 调试时, 该项目的#2机ASP油管油压建立不起来, 中压主汽门不能开启。手动打闸卸去低压安全油重新挂闸后, ASP总油管油压正常, 阀门能够正常开启。后经仔细检查, 发现是隔膜阀因卡涩没有关闭而造成ASP总油管油压失压, 这时应重新调整隔膜阀, 保证隔膜阀开关正常, 以免导致不能正常开机或机械超速保护失灵的重大安全事故。试运行期间, 该项目的#1机#2 IV阀DUMP VALVE EH油块突然漏油, 大量的EH油流入#2 IV阀体及其保温层内, 现场浓烟滚滚。实地查看, 漏泄无法控制, 立即将机组负荷由300 MW减至150MW, 手动打闸停机, 炉MFT。拆下EH油块, 检查发现该油块上高压油口O型圈破裂并缺失约4 mm弧段, 检查残存的O型圈未发现异常, 检查该油块上的大O型圈已松弛变形, 判断应为EH油块固定螺栓松弛导致高压油冲破O型圈, 于是更换2个O型圈, 重新紧固EH油块的固定螺栓, 重新试压, 不漏油。

通过上述几个在电厂项目的实际调试和运行中出现的抗燃油调节系统故障和问题可以看出, 抗燃油调节系统对汽轮机组的正常启动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轻则不能正常启动, 重则必须手动打闸停机, 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行。如果进一步影响汽机安保系统, 则可能会出现重大设备或人员安全事故。为了减少汽机抗燃油调节系统出现故障, 在油系统的安装、冲洗、调试、运行中应给予特别关注, 采取严格的措施, 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每一阶段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根据电厂抗燃油系统工作实践经验, 总结出如下一些措施。

3 抗燃油调节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3.1 抗燃油质不良造成故障

油质不良主要是指油中的含水量、颗粒度等指标超过规定标准, 引起系统中的伺服阀、卸荷阀、隔膜阀、油动机等锈蚀、堵塞、磨损等, 进而导致主汽门、调门卡涩, 伺服机构节流孔堵塞等故障。

3.2 设备质量不良造成故障

设备质量不良是指设备及附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工艺未按有关规定执行, 致使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设备质量不良是油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其他原因造成故障

除油质和设备质量不良外, 安装工艺不精、技术措施不完善等也是造成油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

4 避免抗燃油调节系统故障的措施和对策

通过故障原因分析可知, 为了防止汽轮机抗燃油调节系统事故的发生, 应从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多方面入手, 既要有精良的制造、安装工艺, 又要有完善的技术方案措施, 才能保障油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在实践中, 需要合理地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和对策。

4.1 严把设备质量关、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设备的高质量是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 没有设备质量的保证是无法谈及机组安全运行的。从设备制造厂来说, 要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 杜绝不合格产品投入市场;从发电厂来说, 要选好设备生产厂家, 加强设备制造期间的质量监造力度, 必要时聘请有实力的设备质量监造单位, 把好设备验收关, 确保安装上去的设备, 其质量符合要求, 能够满足运行指标。

4.2 提高工艺水平、保证设备安装质量

油系统设备、管道安装的环境卫生一定要干净。设备安装前应进行解体检查和清洁, 要求伺服阀、油动机等关键设备在制造、储存、开箱后一定要做好设备防护。

管道安装前必须要进行化学清洗和管表面钝化处理, 封闭好各管口, 并保存在环境干燥的地方, 严禁让石棉、焊渣、管子断面毛刺、灰尘等物进入油管路, 否则易造成伺服阀、油动机中含有水珠, 进而导致生锈。管道安装时必须要严格按油管道的安装工艺要求进行氩弧焊打底, 若为套装油管道的话, 还要对其表面进行焊渣清除, 并把焊缝磨平清干净。安装相应的系统管道时, 要注意保证无泄漏且清洁。因为如果管道有泄漏的地方, 就会使相应的系统油压不够, 导致相应的滑阀活塞不动作。另外, 清洁程度不好也会导致滑阀活塞卡涩。抗燃油管路上的活结一定要仔细安装, 装好O型圈, 以免因“跑、冒、滴、漏”问题而导致停机或降负荷处理。加强机组安装质量验收, 保证设备、油管道的安装质量。要保证油系统的清洁度必须要从安装工艺上入手, 进行预先控制。

4.3 完善技术措施, 提高油管路系统冲洗质量

(1) 抗燃油系统正式投运前, 必须要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进行油循环冲洗和过滤, 以使油质达到规程标准, 符合设备运行要求。抗燃油成套装置和虑油机的区域范围在虑油时要搭设隔离棚, 以减少周围施工对抗燃油的污染。油系统中加装临时滤网, 以清除油中的颗粒物和铁磁性物质。采取升降油温并击打管道等措施, 以提高油冲洗效果。油循环冲洗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油流量 (正常运行的油流量) 保证系统得到充分冲洗并带走杂质, 油循环期间经常采样化验分析, 待油质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后, 才可将油倒入正常的系统中运行。管道弯头、接口和设备内拐角是杂质的集中处, 因此对系统中的弯头和死角等处更要认真检查, 彻底清理前轴承箱系统内残留的杂质, 因为该部位设备 (油动机、错油门) 布置多、热工线路多, 关键部件 (滑阀、转动盘) 多, 油循环死角多。运行中经常手摸调速油管路, 感受温度变化, 使用设备轻轻击打振动以疏通可能堵塞的管路。抗燃油循环过程中, 在油质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对油动机活动冲洗, 以保证冲洗全面、有效。抗燃油系统伺服阀恢复前的油质必须全部冲洗到位且合格。冲洗完毕后不得直接加入新油, 补加新油前其油质必须化验合格。而且每次用虑油机加油时, 都应将充油管清理干净。

(2) 加强油样化验, 并保证取样的可靠性和样品的代表性, 经连续2次及以上化验合格后 (保证颗粒度和含水量合格) , 方可进行汽轮机冲转。

(3) 系统所属阀门应尽早进行静态试验, 以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

4.4 加强设备定检管理,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抗燃油系统投运前, 应全面检查整个系统的内部清洁度, 以确保油系统中不留杂物, 清洁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对调节抗燃油系统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设备中的部件在正常周期内运行是正常的磨损, 不会产生过量的铁屑, 也不会对设备构成威胁, 但当超周期运行、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 其劣化速度会大大加快, 从而给设备的安全带来损害。应根据设备的运行特性、设备特点, 在以往运行、检修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起合理的定期检修、维护周期, 避免由于欠检修、欠维护带来的油质劣化或者设备磨损、灵敏度下降、紧固件松驰等故障。

5 结语

汽轮机的调节、安保抗燃油系统关系到汽轮机组能否正常、安全、经济的运行, 因此笔者建议从油系统设备、材料的选择、加工制造、储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各个环节均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质量管理, 从而保证整个油系统的各部分、各环节都能够满足必须的质量标准, 确保机组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摘要:以国外2个电厂项目为例, 对汽轮机在调试、运行过程中抗燃油调节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了介绍, 进而分析了汽轮机抗燃油调节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原因, 最后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以避免因抗燃油调节系统故障而影响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汽轮机,抗燃油调节系统,故障,对策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电力公司.火电工程调试技术手册 (汽轮机卷)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2]魏春枝.抗燃油系统冲洗及调试[J].发电设备, 2010 (3)

调节对策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葡萄糖耐量试验

为探讨冠心病病人糖调节异常的患病情况, 单纯空腹血糖 (FPG) 是否存在着糖调节异常诊断不足的现象, 提高心血管医师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和水平, 我们对12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血糖状况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1]的住院病人128例进行血糖检测。其中男89例, 女39例;年龄34岁~79岁;其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42例 (32.8%) , 急性冠脉综合征62例 (48.4%) , 陈旧性心肌梗死24例 (18.8%) , 合并两种以上20例 (15.6%) 。

1.2 方法

128例病人先测定空腹血糖, 对其中FPG<7.0 mmol/L 病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1.3 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①糖尿病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②糖调节受损 (IGR) 的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标准:5.6 mmol/L≤FPG<7.0 mmol/L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 ;7.8 mmol/L≤OGTT 2 h<11.1 mmol/L诊断为糖耐量受损 (IGT) 。在本研究中:IGR指IFG和IGT两种情况, 而糖调节异常包括IGR和糖尿病。

2 结果

128例冠心病病人中, FPG≥7.0 mmol/L的病人26例, 占所有测定血糖病人的20.3% (26/128) ;IFG病人54例, 占所有测定血糖病人的42.2% (54/128) 。对FPG<7.0 mmol/L的102例病人进行OGTT检测, 结果发现, IGT病人18例, 占17.6% (18/102) ;41例2 h PG≥11.1 mmol/L, 占40.2% (41/102) (其中IFG病人33例、FPG<5.6 mmol/L的病人8例) ;OGTT 2 h<7.8 mmol/L病人43例, 占42.2% (43/102)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病人合并糖调节异常率高达66.4%, 其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52.3%, 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达30.5%。如果不进行OGTT检测, 32.0%的病人将不能被诊断出糖尿病;14.1%的IGR病人将被漏诊。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冠心病住院病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3%, IGR患病率为30.5%。入院后通过单纯检测FPG诊断的糖尿病为20.3%, IGR为16.4%;结合OGTT方法诊断的糖尿病为52.3%, IGR为30.5%, 说明若不进行OGTT试验, 单纯FPG检测将有32.0%的糖尿病病人和14.1%的IGR病人被漏诊。由此可见, 冠心病住院病人中大多数合并糖调节异常, 单纯检测FPG会漏诊多数糖调节异常的病人。欧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高达2/3的冠心病病人合并高血糖 (包括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 如果单纯检测FPG会漏诊2/3的高血糖人群[2]。在我国进行的冠心病病人糖代谢情况调查显示, 在所有入组病人 (共3 513例) 中, 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 如果单纯检测FPG, 而不行OGTT检测, 会漏诊57.3%的新发糖尿病和IGR病人[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 FPG为5.6 mmol/L~6.9 mmol/L的病人有必要作OGTT[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血糖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仅筛查空腹血糖是一个过时的概念, 必须规范检查OGTT, 才能大量减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病人的漏诊, 更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 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病人中普遍存在着血糖异常, 包括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冠心病病人进行OGTT检测能够及早发现血糖异常情况, 从而及早进行干预, 对于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2-299.

上一篇:飞机液压系统下一篇:武术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