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络电视建设

2024-08-19

教育网络电视建设(精选十篇)

教育网络电视建设 篇1

远程教育以其受众广、投入低、不受师资和校舍等办学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容易开展高水平教学、教学质量相对容易保证等特点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然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问题。而基于Web的远程教育系统也同样面临着安全问题,如被感染上病毒、数据库被非法访问、账号被盗、信息泄露、网络服务器遭到攻击无法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问题。不安全的网络环境给学习者带来诸多的不便。本文针对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与管理展开研究,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

1. 远程教育网络安全的概念

远程教育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数据受到指定保护,不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远程教育系统能正常、可靠地运行,或破坏后还能迅速恢复正常使用的安全过程。从广义上来说,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及信息资源的安全。对于教育部门的网络管理者来说,网络安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合法的用户能够正常地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病毒、非授权访问、远程控制、拒绝服务等安全威胁,能够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制止攻击行为等。

2. 远程教育的安全性分析

用于远程教育的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具有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作为一种特定的网络应用,它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2.1 网络普遍存在的问题

(1)网络固有的脆弱性

TCP/IP产生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开放的、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因此,其中的许多协议设计之初根本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如大多数低层协议为广播方式,网上的任何机器使用sniffer之类的软件均有可能窃听到情报;较易推测出系统中所使用密码,从而较容易从系统的“后门”。

进入系统,最终对系统进行破坏。这使得网络系统出现了许多漏洞和隐患。由于在每一层,数据存在的方式和遵守的协议各不相同,而这些协议在开始制定时也没有考虑通信路径的安全性,从而导致了安全漏洞。

(2)系统漏洞

漏洞(BUG)指由于技术和设计上的不完善而出现的程序缺陷或错误,这种缺陷或错误允许非法用户未经授权去访问系统或提高其访问系统的层次。系统漏洞主要存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程序之中。比如:Unix和Linux上的Sendmail、Windows上IIS等漏洞,往往会被黑客利用,对网络和系统进行恶意的攻击。

(3)病毒和网络攻击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电脑病毒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即产生和传播速度加快,与网络结合传播的“混种病毒”和“变异病毒”增多。

2.2 远程网络的安全性问题

(1)“双出口”带来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两条以上的网络出口:既拥有CER-NET线路,又拥有CHINANET的线路。为了保证远程教育所需要的带宽要求,当来访客户属于电信客户时,则直接访问放在电信网络上的服务器;当来访客户属于教育网客户时,则直接访问放在教育网上的服务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一台服务器同时跨越两个网络的现象,这样就使得网络边界不清晰,网站很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非法攻击,造成重要信息被窃取的严重后果。尤其是一机跨双网的结构,使得黑客可直接攻击入侵这台主机,成功后可非常容易地以这台机器为跳板,盗取内网的机密信息。

(2)Web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大多数远程教育网络采用Web作为远程教育的平台,Web允许将学习资源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的形式予以展现,从而提供完整信息的手段;Web可以将学习内容采用松散的组织结构,从而使学习资源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组织;Web可以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学组织者的动态交互与协作。然而,由于Web服务器在网络上是公开的,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

(3)敏感数据的安全传播问题

远程教育中许多事务性工作,如招生信息、网上报名、费用支付、考核系统、远程教育课件、数字图书馆等都需要借助Internet和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来实现。

因而必须考虑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要考虑网上活动的不可抵赖性和审查能力,以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3. 远程教育网络的安全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来增强远程教育的安全性。

3.1. 合理使用防火墙

在部署防火墙之前,首先要针对自己业务的特定需求而精心设计出防火墙的使用策略。因此,要根据本单位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斟酌各种因素,均衡利弊,最终制定出可行的连接配置方案。常见的连接方式是:把Web、Mail等公共服务器放置在军事停火区(DMZ);把关键业务放置到内网。

配置了防火墙之后,推荐的做法是定期对防火墙进行分析,检查其是否满足了预期设计的安全目标。此外,还要注意不要过分的依赖防火墙。

3.2. 增强服务器的免疫能力

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的最终目标是网络服务器。在使用网络服务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针对操作系统的漏洞及时安装补丁

目前,有许多病毒和攻击事件的产生是由于大家没有及时安装补丁。比如:于2003年出现的“冲击波”和“冲击波杀手”就是针对Windows RPC漏洞而编写出来的病毒。不幸的是:虽然早在病毒发作前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微软公司就提供了其弥补的办法,但是很多Windows用户根本就没有将补丁打上,最后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安装防病毒软件

安装防病毒软件的时候,最好是在安装完系统的同时就将其安装好,并且注意在安装时与网络隔离,以避免服务器被感染。杀毒软件要注意定期升级。

(3)加强口令管理

口令作为保护系统不被非法访问的一个手段,应注意定期更换。为了降低口令被破解的概率,要求口令不要使用常用的词汇,并且至少6-8个字符。

(4)独立VLAN

应将服务器按不同的安全级别分类后设置不同的VLAN,然后,对VLAN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

3.3 加强事务处理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远程教育中一些敏感数据的安全性,有必要对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层)是N ETSCAPE公司为了适应Internet安全的传送机制而提供的一种安全数据传输协议。SSL协议提供了数据加密措施、服务器认证、信息完整性以及TCP/IP连接的用户认证,其主要的作用是请求浏览器与服务器互相连接从而进行安全的通信。

3.4 加强网络检测能力

作为网络的补充,在远程教育网络中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十分必要的。最好的做法是使用双重的IDS:即在网络的边界上使用网络入侵监测(Network based IDS,N-IDS)和服务器上使用基于主机的入侵监测(Host Based IDS,H-IDS)。N-IDS可以监控所有进入WAN的流量,H-IDS可以监控服务器与用户做的连接。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可以监测出异常流量,甚至判断出是否有人在对网络做出攻击,从而做出第一时间的响应。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远程开放教育赖以生存的重要载体,通过以上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防范策略,才能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校园网是学校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基础,保障校园网的安全是顺利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关键。作为网络管理人员存在问题应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解决。把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的保障远程开放教育顺利开展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参考文献

[1]张红宇.基于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与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 篇2

张澜宇,张翼飞 吉林大学数学学院

【摘要】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 网络教学可分为自主式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 各种类型网络教学所需要的条件不同, 网络教学从根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甚至改变整个教育思想, 突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灵活性。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现阶段国内高校的技术能力与基础建设水平,网络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资源,规划了三种可行的高校网络教学系统。

【关键词】网络教学 硬件环境 资源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起着积极作用。通过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快速获取课程资源信息, 增加教学容量, 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对知识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 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 网络教学可以通过校园网为在校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的方法, 突破传统面授教育的局限, 使教育与学习更具灵活性, 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 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新途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支撑平台才行。

一、网络教学分类

网络教学可分为自主式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自主式远程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文件方式存放在 W e b服务器上, 学生以点播的方式自主学习;实时在线远程教学是以通过网路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

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原则

首先, 要为教学服务, 满足教学需要, 实用为主。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目的是要为教服务, 所以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 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其次, 教学资源建设要有规范性。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对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来制定, 符合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在进行资源统筹、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各种类型网络教学对于硬件环境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所需要的条件是不同的。.自主式远程教学的网络教学方式, 要求用户在客户机上通过浏览器程序(如 I E , F i re Fo x等)访问应用服务器(W e b服务器), 再通过应用服务器调出在数据服务器(Data 服务器)中用户所需的视频文件(如图 1)。图 1 由此可见, 最重要的硬件为 Data服务器与 W e b服务器。其中 Dat a服务器是用来保存视频文件、模拟仿真素材库等资源的存储服务器, 而且需要保持较高的数据安全保障和读取速率, 又由于这些文件一般比较大。建议使用 RA I D5(Re dunda n t A r ra y of I ne x p e ns i v e D i s k s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以在保持较高磁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障和读取速率。RA I D 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而且在很多 RA I D 模式中都具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 / 恢复的措施, 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 从而大大提高了 RA I D 系统的容错度,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W e b 服务器则需要直接面对因特网, 因此最好配备外部防火墙设备以及防盗链措施。同时整个视频点播系统还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持才能够使用户达到较流畅的观看水平, 计算带宽的公式为: 文件比特率(kb p s)x最大点播人数 = 所需带宽(kbps)同时为了保障系统各个部分能够长久平稳的运行, 需要有熟悉网络、RA I D 及防火墙方面的专业人士维护整个系统。.使用实时在线远程网络教学方式, 将教师授课视频通过摄像头、视频播放设备、麦克风及采集设备采集下来后, 转换成数字信号, 利用 W i n do w s M e d i a编码器把从音频或视频卡中输入的音频、视频内容转换为实况WMV 流, 以数据包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W i ndo w s M e d i a编码器将实况音频和视频内容转换成 WMV 流以后将其通过某个端口进行分发。再通过W i ndo w s M e d i a服务器来接受发送出来的音频、视频信号。利用 W i ndo w sM e d i a 服务器的工作机制再发送给客户端。由于整个过程是实时的。客户端根据 mm s协议, 便可获得实况直播的信号, 以组播的方式发送到远程学生的电脑里(如图 2)。图 2 用户进入直播页面后, 可以通过视频窗口观看到直播画面, 并且可以通过交互系统对讲授者提出问题。主持人看到用户提交的问题后, 筛选摘取有针对性的问题提交给讲授者, 讲授者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这样就实现了用户、主持人、讲授者的互动功能。在直播结束后还可以根据情况提供点播功能, 允许用户点播回顾所有的教学活动, 可以对活动中的发言、提问及表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开展教学讨论和总结经验。从而实现了音视频、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动态的、实时的网络媒体教学环境。在所有步骤中摄像和采集的质量决定着整个直播的质量, 为了保证摄像的质量最好有专用的录播教室和高品质的摄像机以及专业的视频采集卡并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由于直播方式是通过组播将信号发送到学生的电脑里, 所以与点播相比占用的带宽资源比较少。同时如果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随时互动则还需要另外建立媒介来进行交流, 比如通过建立仅限校内使用的聊天室, 教师一边通过网络进行授课, 同时还可以一边通过聊天室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

3.基于P2P的网络教学

基于 P 2 P 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原则是用户既作为客户端又作为服务端而存在,视频点播系统的用户作为资源消费者的同时也是资源的提供者。

作为视频点播系统的用户他提供的共享资源为一个对等点(Pee r),以I P多播方式对网络上的任何用户发送 自己的共享资源,这个发布包括了本机地址、主机名 以及一个通信 端口等信息。凡是对此信息有兴趣的其他对等点(Pee r)从服务器获取到该信息后,便可以取出其中包含的信息(主机名、端口号等),并与该对等点建立一个通信通道实现数据流 传输,从而实现视频播放。但 由于通过I P多播方式发送的数据包是非正式的、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对等点之 的互相发现并 交互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在设计时仍需设定一个服务 器端,服务器端收集各个注册用户共享的视频资源信息以及该机相关其他信 息,在其 他用户点播该机资源时提供相关信息,使点播某视频的用户和提供该视频的用户群之间形成交互。当然,服务器也存放一定数量的视频向用户提供视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如用户注册等传统c/s结构中服务器端的功能。(如图3)

这样,整个系统由于视频服务的分散化而不至于给服务器端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我们可以从服务器和 Q o S(服务质量)最好的其他用户获取自己所需的视频资源,并且能够保证本机播放视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解决 了视频点播系统的片源、稳定性及瓶颈等问题

总的来说点播对于电脑技术专业人员, 服务器质量, 网络带宽方面以及影音资料的累积、素材库建设要求比较高。而直播则在这些方面要求较少, 但是同点播相比需要对摄像方面的要求则比较高。而P2P系统的性价比则是最好的,同时它对于服务器安全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三、结束语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建设 篇3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教育目标也是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塑造。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先进教学媒体的引进,对于传统高职教育方式进行了极大的补充,推进了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一、网络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现状

教育硬件设备建设不够全面。做好高职教育关键就是健全教育硬件设备,而齐全的硬件设施是一切教育工作开始的基础。尽管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都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室。但是计算机的使用需要网络的维持,做好高职院校网络管理工作,提升网络速度也是网络背景下做好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而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速度和教学设备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网络背景下教师教育能力有待提升。如果说教学硬件设备是影响高职院校关键,那教师就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关键。网络背景下做好高职教育,实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不但需要良好政策的制度和教学设备的辅导外,更需要优秀的高职教师,高职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更是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现在我国高职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高职教育信息化理解还不够深刻。网络背景下,教师们将传统的粉笔、板书换成了电脑和PPT,尽管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处理文档或制作教学课件的方法,但却没有真正的掌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更没有凭借先进的设备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网络背景下教育资源不够全面。网络背景下高职教育除了优化教育设备,还要做好高职教育资源整合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站上都建立了数字化的校平台,建立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实现了高职教育资源共享。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育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的,覆盖的专业还不够全面,还出现了课程建设较早但是课程的内容更新严重不足,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出现了就是高职院校部分课程资源平台中没有建立师生沟通的部分,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教师教育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地的反馈,也是影响教育资源不全面的关键。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不到位。网络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的关键就是实现高职教育的信息化,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对高职教师能力进行培训,这样就造成很多高职教师能力很难满足信息时代下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另外就是网络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也都有针对的开展了信息化教学的活动,但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活动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弱,不能起到很高的激励效果,也影响了高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网络背景下高职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健全高职院校硬件设备。 网络背景下想要做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促进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就是做好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工作,为广大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需要高职院校都建立网络教学技术和服务中心,做好教育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和网口等基础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高职院校硬件设备的投资工作,丰富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其次就是要做好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工作。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全方位的掌握资源下载、PPT制作和资源共享的能力,并严格的按照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要求,建立一个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资源的库。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资源查找提供方便。

(一)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网络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完善教育制度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指导机构,尤其很多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还不是很了解,想要做好高职教育就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也只有教师得到专家的指点,才能够更有条理的开展教学工作。但高校除了让指导机构进行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外,还需要做好教师培训和指导的交流反馈工作,为教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背景下,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技术和水平才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而为了确保高职教师教育过程的顺利,帮助高职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改革的出现的问题。网络信息时代下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全面了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掌握的程度,集合专业和教师自身的实际状况,定期给高职教师展开培训,让教师基本的了解信息化教学技术,学习课件制作和投影仪的使用。这样才帮助教师有效的解决教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提升高职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建设分析 篇4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国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逐步凸显出区域绝对不平衡性。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下,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及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且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建设也成为人们日常讨论的话题[1]。如何解决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及管理平衡性问题成为现代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出发点与归宿分析

教育信息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教学信息以及与教育相关的教育信息, 它是促进社会发展、人类延续不可或缺的中介。教育资源是指在教育领域中被开发和利用的信息资源, 其核心要素是教育信息, 主要包括教育内容信息与教育本体信息, 其发挥着教育系统的重要功效, 是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也是保障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要素[2]。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将广泛的教育资源信息集中共享为教育领域学者、教师、学生服务, 将教育、教学、学习、教师、学生全面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资源信息库为载体, 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活动, 如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检查、教学效果反馈等操作[3], 通过逐步安排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其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分析教学现状, 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组织教学资源并形成教学学案, 划分教学基本内容, 实施相关教学设计, 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从而开展下一步教学, 其逐步演化过程可直观表示为如图2所示。

通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 有针对性地启动教学计划, 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信息, 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反馈的教学信息的研究与内化, 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 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工作, 更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及管理的发展[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体性自我发展, 学生继续在学习前人所创造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即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有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实现学生自我全面发展[5]。目前, 对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较多, 但很多是基于部分模块的, 如阻碍分析、关键技术分析、局域网络分析、教育领域分析等, 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夯实了基础。

2 资源共享网络框架构建分析

2.1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结构

构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首先需要考虑资源库的构建模式。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采取分布式教育信息资源库、学科信息资源库、自我实现资源库与资源库中心有机集合的模式, 实现区域、学科、个人的全面资源共享的多级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资源库中心不局限于一个网络站点, 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网络站点组成, 形成在广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6]。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结构有效地实现各资源站点的交互式检索, 实现地区区域间的资源站点互动, 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学科信息资源库分为详细的学科数据库, 如通信工程教学资源库、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等, 便于有效查询。通过网络站点互动, 在网络的浩瀚海洋里实现资源库共享。

2.2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结构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如图3所示。各资源库数据元素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资源库核心元素组成主要包括集合优质教育教学内容的网络课程, 如国家精品课程等;集合教育领域信息资源的教育资源目录索引;集合具有示范性质属性的文献资料;集合各类课程的优质课件;集合常见的教学领域问题解答;集合具有测试性质的各类课程试题;集合具有经典教育意义的教学案例等。通过这些元素的集合构成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将大大提高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7]。

2.3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实现分析

2.3.1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具体实现过程

教育信息资源库具体实现过程是分多个部分来完成的。从整个系统来看需要很多年的数据支撑, 即信息支撑, 主要包括图像、文本、视频、网站、音频等教学信息资料, 将传统的教学资料数字化并进入资源库中心进行信息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库具体实现过程如图4所示。在教育信息资源整理、关联、维护平台上通过网络、资源库、文档库获取相关教学信息, 完成教学信息采集。相关教育信息资源进入教育信息资源索引库与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库, 通过资源库可进行教学信息资源的教育信息浏览、检索、发表等操作。其中, 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库包括用户管理、流程管理、计费管理、更新管理、维护管理等管理方案与措施, 用户信息与管理库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互联网的作用, 用户可以基于Web服务器进行资源共享的人机互动, 从而有效地使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8]。

2.3.2 校园局域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小型框架结构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现状分析资源共享的出发点与动机, 构建分级的资源共享, 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 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化教育服务, 校园局域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小型框架结构如图5所示。校园局域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小型框架中将校园分为办公区、教学区、网络中心。其中,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的教育信息将在办公区的办公楼被教育工作者使用, 在多媒体教室被学生使用, 在电子阅览室被使用;在教学区可以通过卫星电视、教学广播、Web服务器、课件点播等项目实现远程教学, 实现教育资源使用最优化[9]。

2.4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难点在于有效的教育信息资源难以挖掘, 同时教育性资源具有一定的离散性, 在资源共享网络框架构建中需要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 同时资源共享的内容组织上也要进行科学规划, 介入框架评价体系, 从而保证资源共享网络框架的优越性[10]。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中各资源库是自相关过程, 其有效优化评估服从水平分布如下:

在式 (1) 中, et~ (0, ht) , 在资源共享库中各资源的相关性没有建议观测的性质, 因此, 资源共享库框架的序列优越是不可预期的。所以, 对于框架评价需要介入分解描述, 在这里为p级与q级来进行相关描述, 记为 (p, q) , 具体评价模型如下:

式 (2) 中, ht为在t时et的条件方差, α0为常数, αi是将资源共享库残差的过去值e2t-i与当前资源共享库有效利用的科学评价规划联系起来, βj则是将当前资源共享库有效利用的科学评价规划系数与过去一段时间里资源共享库有效利用的科学评价规划系数相连。在本文中, 当p级与q级都为1时, 可以证明当前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是一个优化的模型, 具有很高的拟合度。

3 结语

现代化教育需要实现专门为教育服务的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教育应在面向现代化的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与固有类型特征按照教学需要构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 通过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框架评价有效挖掘离散的教学信息, 集中优良教学资源并及时共享, 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具有教育性、整体性、及时性、互动性与服务性。

参考文献

[1]顾海峰.教育学院系统网络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0 (2) .

[2]李更良.阻碍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6) .

[3]郁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分析与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1) .

[4]丁佩芬.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 .

[5]刘艳莉.孙雨耕.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 (2) .

[6]黄昌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网络教育服务系统建设之基础问题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马树才.宏观经济统计量分析方法与模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8]刘毓敏.梁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9]胡晓玲.网络教育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教育网络电视建设 篇5

——xx学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不足

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院高度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做好对接需求、掌握规律、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各环节工作。逐步构建了网上网下、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我院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引领、文明创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在工作中,学院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学院党委书记每天通过微博了解学院整体情况,为师生答疑解惑,做好思想疏导和引领工作,并通过微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高了学院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水平,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他的微博获得2012年新疆十大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榜第七名。各部门、各系院负责人也在学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下纷纷开通了微博、微信,加强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师生所盼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做好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网络思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单位为主体的网站和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在网络上形成网状交互式的微博矩阵,力求做到全面覆盖。学院现有新闻主页、白杨青年思政网、心理健康网、就业信息网、招生信息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网和部门系(院)等网站26个。同时,开设了学院官方微博、学院团委官方微博、系(院)官方微博等16个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也全部开通了微博。学院新闻网、官方微博等网络媒介及时发布学院的重点工作和各类新闻信息,开通了“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专题网站,开辟不同专栏,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学习利用,同时严格落实专人编辑、专人审核、专人发送的制度。学院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力求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畅通政令、增强师生参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三)完善制度,把控风险,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学院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学院网络传播媒介管理章程》等相关制度。学院和系(院)网站、QQ群等由专人负责,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形成 和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建立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

(四)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院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学院组建了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积极整合学院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扩大正面教育力度。

学院官方微博也力争做到每日更新,即时发布重要新闻和信息。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复,并围绕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和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让官方微博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官方微博相继举办了“直播开学”,“军训日记”和“我的梦想”等话题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发数量和微博有效粉丝都大量增长。在重要宣传节点,及时播送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如在“中国梦、学院梦、我的梦”、“光盘行动”活动期间,以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宣传效果。官方微博 发送的“我院最美大学生”,报道了我院哈萨克族大学生阿娜古丽主动为一名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双胞胎孕妇献血的事迹,转发量和评论量达到260多条,并被新疆教育厅、昌吉发布和一些网络名人大V转发,让正能量教育入脑入心,成为学生喜欢和受益的宣传方式,微博提供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院新媒体的使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学院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新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院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学院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范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渗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国内外“三股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尤其是手机网络的渗透严重,特别是一些宗教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QQ、微信等网络信息中,学院对此方面的防范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内容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院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如我院“白杨青年思政网”的内容比较单一,更新也比较滞后。大多网络思政内容在编排和组织上均缺乏个性化,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走在时尚、潮流最前端的大学生来说,现行的网络思政内容,大多是转发或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内容教条僵化,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制度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学院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但是网络宣传平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部门官方微博更新不及时,内容缺少新意。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让每一个网络宣传平台都发挥效果,让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和影响社会的新工具。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和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思政综合门户网和微博等新媒体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娱乐等各类栏目“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信息服务之中”,“润物细无声”,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使思政综合门户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包括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一是要包括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 部和党委宣传部、党办、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各校园网站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更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队伍,全面覆盖课程教育途径和非课程教育途径。二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要把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平等的双向交流,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三是“专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学院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网络育人的理念,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思政平台

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篇6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一、如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学校机关干部队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学校的宣传部、计算机网络中心、保卫处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支持,才有可能把此项工作开展好。

2、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课在大多数高校都是一门基础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当然目前有些课题教育可能与当代网络教育的全方位接轨还需不断改进和加强,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件等简单教学手段,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

(1)建设网络课堂。目前,高校建设网络课堂的方式普遍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材导读、网上党校团校、远程教学等,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网上理论课教学的成效

(2)设置网络精品课程,如果能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集讲授、辅导、答疑、测试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搬到网络上,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一定深受学生喜爱。

(3)开通校园论坛贴吧,引导大学生传递正能量的时代信息。思想政治课教师及时将有关国家政治时事新闻等放到贴吧上,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视角了解国家时事,并积极进行具体了解和讨论。

3、学生工作管理人员队伍

高校学生工作处(部)和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事务,和学生走的近,了解学生动作最快,掌握学生资料最多,由他们负责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可以更加便利地掌握原始资料,为工作开展提供对象基础。因此学生工作管理人员队伍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尤其是辅导员被称为“大学生的保姆”,虽有夸张之嫌,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辅导员是相当依赖的,他们比较愿意去听辅导员的话。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辅导员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劝告,学生较易接受,从而采取更为有效的网络行为,这样就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较容易达到。

另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一般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这些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无疑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各大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都明确提出要求是党员的身份,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并考查其反应能力、沟通能力,这些素质也是在信息时代所必须的。辅导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素质和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4、学生干部队伍

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文化开展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明显特点。目前,各大高校纷纷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这就需要学生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依靠学生办网站、管理网站。是很多高校采取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方式,学生办网官网的过程同时也是受教育的过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过程。并编辑形成《学生关注话题》、《网上信息直通车》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反映学生要求的刊物,为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作出各项与学生相关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有些高校在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干部队伍过程中,较为有效的开展网上谈心谈话、政策宣传等工作,撰写反应关系国计民生、政府政策、学校学生动态等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如何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多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维护学校的稳定和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较大的成绩。但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各地、各高校要像选拔、培养学术骨干队伍一样,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花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首先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规划,要确保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的力量不被削弱,按国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要求,要求各高校按照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按照学生数200:1定编。

为了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质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网络技术运用水平,还要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管理办法》,对加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人员在准入条件、程序、步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单独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从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报名择优选拔的办法,既管理部门通知组织考核、考察,层层筛选、优中取优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科交叉的队伍结构和合理性,又重视辅导员的个性和特长。使网络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明显变化,政治觉悟、思想作风、组织能力、群众威信、工作实效都要有明显的提高。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应如何开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搭建沟通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职业,相对于传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每一名网络思政工作者只能延续“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方式,边探索边实践。但是如果可以有效地搭建起网络思政队伍的沟通平台,为其提供一个开展工作交流、交换工作心得的空间,则可以极大地降低工作经验缺乏造成的各种困扰。目前,为网络思政队伍搭建沟通平台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網上论坛。在网上开辟“学生工作之家”等形式的工作交流论坛,集通知发布、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让网络思政工作者拥有一个可以充分开展工作讨论的网络家园。

2工作研讨会。定期开展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讨会,将实际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做法加以推广,对实际困难加以讨论,真正达到一种集思广益的效果。

3.充分利用博客、QQ群等相信的沟通模式,畅通沟通渠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基础,合理有效地进行队伍组成建设、队伍目标制定以及建

设途径建构等工作,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好、工作能力强、自身修养优、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于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进行网上强势营造,用先进的、正面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2、将国家、教育部和学校的方针、政策进行网上宣讲,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把握文件精神,正确认识自身使命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合理设计自身生涯。

3、网上的党建、团建及班级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党员教育、团员教育,建立班级主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平台。

4、网上心理咨询指导、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平时要利用qq、msn、博客等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工作,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对其进行心理咨询知道、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发挥答疑解惑的作用。

5、网络舆论引导。辅导员要经常关注网上舆论,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积极参与到学生关注、对学生影响较大的话题讨论中去,以一个网民的身份合理引导网上舆论,将讨论的方向引入正确的轨道中。

因此,广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利用网络,把握大方向,采取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有网络意识,时刻关注网络,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云芳,《“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中国当代教育文学 2003.5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見》.教职成[2001]2号

[3]郭凤志 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路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10

[4]李忠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之我思 理论观察 2013.10

[5]王纪鹏 对目前高校“两课”改革的若干思考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高中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一、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高中英语的优势

(一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学习英语节省时间和金钱 。

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 家长往往会选择给孩子报补习班。补习班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学生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交流,不会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但是课外补习班也有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费用比较昂贵,而且去补习班不是很便利,可能要转多种交通工具,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这便凸显出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英语的优势,其一,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其二,网络上的远程学习资源不会浪费太多费用,甚至有些是免费分享给大家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在这样的比较下,何乐而不为呢?

(二 )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强化 。

无论是正常上课也好,还是上课外补习班,都难以避免课堂教学的弊端,即学习英语有时效性。老师讲的没听清或者没听懂,过了那个时间就没有了,往往一不留神,就会落下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无论什么时候它都存在,想什么时候看用鼠标点开就能重新浏览。针对网上的教程,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倒回去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也方便复习学过的内容,更好地强化和提升。

(三 )形式多样更能吸引学生 。

形式呆板的学习,学生难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就像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环境更轻松,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内容可以丰富化。比如可以设计练习题库、模拟考场、错题本等,方便学生学习和纠错。

纵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有这么多优势, 可父母大多还是决定给孩子报昂贵的补习班,细细思考其中的原因,也可发现网络资源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弊端。

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高中英语的弊端

(一 )网络教育资源内容较杂 ,不够全面系统 。

网上的信息量过大,关于高中英语学习的资料很多,缺少统一的整合,较为零散,往往不能系统全面、丝丝入扣地介绍英语知识点。如今存在的许多网校,如北京四中网校,黄冈中学网校,都开有名师英语课程,但内容不够全面,而且,系统更新不是很完善, 可能资料还是几年前的。没有详细的分类汇总,学生学起来不是很方便。

(二 )在虚拟的网络中 ,老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少。

在网络资源中,无论是录制好的授课视频,还是文档版的PPT、知识点 ,都是老师提前录好的 ,然后学生上网观看。在这儿便不得不提课堂教育的优势,老师都是活的,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当下就能展开讨论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学习英语是需要互相沟通交流的,这样仅靠电脑屏幕,学生和学生之间很难互相发表观点,从而共同进步。在英语学习中,整体性的一起学习进步是很关键的。

(三 )各大高中自身网络资源信息不够完善 。

课堂教学有课堂教学的优势,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高中英语也有自己的优势,实际上,二者是互补的。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会,把两种学习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只是一味地抓课堂、抓听写,一味地满堂灌,只会适得其反。

三、针对这些弊端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 )国家政策支持 ,全面系统整合网络资源信息 。

在信息较杂、不够系统的情况下,整合需要政府部门派出一批IT高手和英语精英, 对网上有关高中英语学习的资料知识来一次大的整理,把知识系统全面化,这样做不仅方便了同学们参阅资料,还净化了网络环境。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大力促进资源共享,以及远程教育,尤其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其可能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可以通过远程跟着名师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二 )网络平台上师生增强沟通互动 。

远程网站上可以开设一些论坛,供学生沟通交流,老师可以在论坛上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 或者复杂的语法小知识,激起同学们的讨论热情。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家互不认识,才能更好地讨论学习问题,大家谁有不会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在论坛上提出来,每天有固定的老师值班,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 )高中学校要创建自己的网络共享资源 。

传统课堂教学有其自己的优势, 而网络资源教学也有它独特的优势。高中学校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创建自己学校的网络共享平台。老师可以把自己的课件、PPT、优秀的资料书籍等 上传到公 共的资源 中 ,方便同学 们下载阅 读。采用两 者结合的 方式 ,既可以利 用课堂教 学的优势 ,又可以利用 网络资源 的优势 ,把二者融 为一体 ,全面提高 学生的英语成绩。

高校网络教育的系统规划与建设 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1. 前言

近几年, 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 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 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 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 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 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 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 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 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 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 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 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 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 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 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 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 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 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 课程的交互程度低, 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 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 却多是收费资源;

(4) 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 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 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 我们不难发现, 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 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 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 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 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 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 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 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 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 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 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 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 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 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 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 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 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 (以下简称"建设部") 。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 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 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 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 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 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 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 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 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 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 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 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 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 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 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 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 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 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 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 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 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 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 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 (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 有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 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 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 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 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 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 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 事实说明, 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 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 据资料显示, 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 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 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 最近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 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 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 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 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 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 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 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 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 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 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 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 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 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 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 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 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 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 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 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 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 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 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 正在规划中的学校, 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 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 (格式、组成) 、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 上载课件的界面, 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 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 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 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 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 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 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 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 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 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5. 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结合网络技术知识, 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建设、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管理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概述了建设一个功能完备、可发展性强的网络教育系统所需进行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M].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3

浅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 篇9

1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1.1 不受重视, 建设目标不明确

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思想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课程, 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活动的总和[1]。但目前, 由于网络课程概念不明确, 人们往往将其与一般多媒体课件、网上辅助教学资料、电子书等混为一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网络课程建设不受重视, 从教学管理人员到一线教师都缺乏对网络课程建设意义、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认识。因此, 网络课程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缺少教学策略、评价方式、教学活动等要素的设计, 偏离课程建设主旨, 整体运行效果不佳。

1.2 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 与传统课程没有良好衔接

很多高校都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积极架构适合本校实际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大量必修课和选修课, 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很少有高校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 没有建立相应课程建设标准, 这就使得网络课程建设呈零散状态, 缺乏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机制[2]。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衔接, 出现两者脱节甚至不相关状态。

1.3 投入不够, 课程建设举步维艰

很多高校对网络课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常常只是在申报精品课程时给予一定支持以丰富申报内容, 多停留在上传课件、电子教案、一般性教学资料层面。因此, 网络课程内容编制不太理想, 不能很好地体现网络教学的特性和价值, 网站设计创新不足, 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 没能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此外, 网络课程师资培训投入较少,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课程建设难以深入推进。

2 大学生网络学习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特征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由于大学生个人差异性及学习需求不同, 对其网络学习特征主要从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方面进行分析。

2.1 缺乏深层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习效果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一些高校开设了文化素质类网络课程, 但不少学生在修读时, 并没有从自身发展规划角度出发, 思考自己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通过哪些课程为自我成长寻找更多资源。一部分学生是从授课模式新颖角度出发选课, 还有一部分仅是为了拿到学分而盲目选课, 并没有真正将网络课程学习当做促进个人成长的途径。说到底, 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认识不足现象, 不能从自身寻找深层次学习动机, 因此难以保持网络课程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2.2 自主学习能力差

很多大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 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如何调整学习方式以适应网络学习需要。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约束, 就变得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 不能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也懒于向教师询问, 自主学习效果不佳。

2.3 自控力不强

面对网络课程新颖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部分大学生难以抵制网络纷杂信息的诱惑, 无法对课程内容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边学边玩, 甚至只将网络教学视频打开以保证学时的正常计算而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 不能真正保障高质量的网络学习, 学习效率不高。

3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途径

针对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和大学生网络学习特性, 结合现阶段课程建设从传统以知识教授为重心向以课程学习为重心的转变、从传统关注结果向突出学习过程的转变以及从传统重视资源向强调教学环境的转变[3], 架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体系, 注重提升网络课程的内涵, 增强吸引力,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 设计结构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 以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

3.1 明确网络课程建设目标, 优化课程设计

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作为与传统课程并行的一种课程类别, 首先, 要将其与传统课程同等对待, 提高广大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认识, 明确对其要按照正规课程规范建设的思路, 避免将网络课程建设简单等同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其次, 确定每门网络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到底“教什么”问题,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设计相应课程结构和活动。在此基础上, 再研究“如何教”问题, 确定教学计划, 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3.2 注重与传统课程的衔接, 完善课程体系

很多高校都通过开设众多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此类课程在实际运行中常常不受重视, 大学生修读积极性缺乏, 学时也在不断压缩。对此, 高校应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及长远发展需要, 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调研, 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类别划分、结构框架和课程方向等做出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方面要精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发网络课程, 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 在架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 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比如, 不少高校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分模块建设, 网络课程也要按相对应的模块进行整体设计, 注重与传统课程的衔接补充, 体现其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而对于要开发建设哪些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 就要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而定, 但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些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有要求, 但希望通过网络教学扩大学习主体和影响力的课程实行完全网络教学, 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来获得该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针对某些因学时限制难以在课堂上完成授课任务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 通过网络学习完成该课程所要求的部分教学任务。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网络课程, 都应在文化素质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之下进行开发和建设, 以更好地形成网络与课堂的互动。

3.3 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及活动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脱离了课堂束缚,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互动方式都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延伸。 (1)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 保证网络课程顺利开展。在网络课程界面要专门开辟“学习指南”板块, 告知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必备条件、操作方法、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步骤、教学活动开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等, 并且最好在学生修读该课程前告知, 让其提前做好接受网络教学的准备, 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 充实、扩展学习资源, 增加网络课程信息承载量。高校学生由于高中文理分科, 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文化素质差别较明显, 学习需求不一致。因此, 可以将大量学习资源上传、链接到网络课程平台上, 供学生自主学习, 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性地学习, 以体现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较好满足其不同需求。 (3) 鼓励师生自由交流,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网络课程平台上, 教师可选择主题进行专题讨论,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也可以就自身关注的某个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帮助其内化知识, 深刻体会课程内涵和精神,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突破传统教学知识灌输的局限性, 使互动更加深入, 更加有针对性。 (4) 创新网络课程表现形式, 提升吸引力。网络课程不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内容形式, 都要灵活多样, 力求新颖性和创新性, 既要全面、准确表现课程的内容, 又要顾及网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用生动、美观的界面来展示文化素质课程特色, 用贴近大学生的语言来表现课程的内涵和精神, 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 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 在网络教学视频资料基础上, 增加试题测验、网上相关资料阅读等环节, 加入大量生动直观的PPT、图片资料, 增强网络教学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5)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程在设置上要力求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 视频教学、资料查询、试题测验以及师生互动讨论等环节穿插设计, 比例恰当, 给大学生呈现清晰的网络学习步骤。培养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和喜好, 自主选择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或做试题的习惯, 通过自我检测调节学习进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由“课程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 (6) 建立通畅的反馈渠道, 不断提升课程内涵。教师可通过师生网络交流互动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 解答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听取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 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3.4 完善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监管力度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本身难以像某些可以量化的学习一样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各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基本都是根据学生所修读文化素质课程的成绩来确定, 考试要么开卷, 要么教师划定考试范围。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不能真正评估学生文化素质课程学习效果。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更多地在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教师只能监管课堂学习部分, 对于课后学习无从监管。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要大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有效监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局限性。

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主要根据学生考勤、平时表现和最终考核成绩测评教学效果, 还要考虑学生网络学习时数、网络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网络互动参与情况等。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监管也需要不断通过网络技术来改进, 如当学生打开一个网络教学视频后, 不能再打开其他窗口;在视频学习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计若干问题, 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继续观看后面的视频, 否则需要重新学习该部分知识, 直到回答正确。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控数据, 实时掌握学生网络学习时间、进度、相关资料阅读情况以及问题回答正确率等, 全面掌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 提高网络学习实效性。

3.5 加强管理, 保证网络课程的良好运行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配备基础设施和专门工作人员, 统筹管理全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 落实各授课教师的任务, 将网络课程建设纳入日常教学工作范畴。制定详细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案、计划和实施步骤, 科学、合理地计算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学分和成绩, 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用于师资培训, 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网络应用技术。改进网络课程后台管理系统, 补充教学资源, 确保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

3.6 优化学生课程修读引导机制, 鼓励学生修读网络课程

高校应对大学生的选课行为予以积极引导, 鼓励其认真做好自我规划和大学生涯学习规划, 引导其反思自身文化素质结构中的缺项或弱项, 确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修读计划。鼓励大学生主动了解拟选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价值, 正确把握课程近期有用性和长期有益性之间的关系, 根据自身特点、兴趣和硬件环境, 合理修读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 切实提高综合能力。

摘要: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及自控力差等特征, 高校应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目标, 优化课程体系, 探索新教学方法、手段, 加强管理, 引导大学生合理修读, 推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 :17-20.

[2]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性机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1) :8-9.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篇10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都产生了影响,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问题。所以, 在新时期要认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牢牢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加上网络在高校的普及, 社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比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其在思想上以及政治上跟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贯彻当的大政方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忠于教育事业。

其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要有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专业知识过硬, 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修养。除了专业学科的知识和理念之外, 也要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教师要向“多能型”发展, 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再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取, 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和新理念, 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第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还要有合作意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 新型教师除了要在课堂内教书育人, 还要加强与人的沟通和协调。能够从别处吸取有益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的水平。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途径

1、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

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树立网络意识, 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得以拓宽。网络打破了现有的课本知识的框架, 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只依赖课本中的内容, 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新的知识点, 这些信息分布比较广泛、数量也比较多、成本低廉, 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加上信息良莠不齐, 那些充斥着暴力、色情以及反动思想等的信息是难以控制的, 这些形形色色的信息让一部分高校学生痴迷。由于高校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都不是特别成熟, 在面对一些信息诱惑的时候自制力不强, 把美好的幻想寄托在网络中, 导致荒废了学业。还有的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酷爱游戏中的暴力情节, 还尝试着在现实中模仿, 产生恶劣的后果。网络信息的混乱和泛滥, 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大学生心理教育出现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于网络带来的挑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抓住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摸索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

2、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民主意识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白网络交流的平等性, 不但是信息接受内容的平等性, 还有交流方式的平等性。引导大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 体现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关注他们的爱好, 并给予积极的指导, 坚决抵制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终身。此外, 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创造条件满足大学生对个性化的追求, 不断延伸他们人格成长的台面,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观念, 树立民主意识, 用诚恳的态度跟学生交流,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工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 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 职称结构等都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改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改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培训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 实施在职培训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培训能够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补充, 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高等院校来说, 可以鼓励一些网络思想政治教师在职进修, 拓宽专业知识面, 加强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让教育主体真正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三、结论

上一篇:语文学习过程研究下一篇:兰新第二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