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2024-08-17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精选十篇)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篇1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按理说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的。然而,很多音乐教师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有的学生上音乐课时耳朵塞着mp3;有的学生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我又不想成为音乐家,这么多的‘哆口来咪’,看到都害怕……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原来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音乐课失去了乐趣,同时也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如果我们将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理念上,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学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我想,这样的音乐课,学生肯定是欢迎的。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观念,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2.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学生们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无论你在课堂上给他们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

音乐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篇2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 ? 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

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幵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迚学生健全人栺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假如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上,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幵以此为切入口,以一种积枀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幵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栺和健康的个性,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我想,学生们是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的,“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是会得到扭转的。也只有如此,音乐教育才能够肩负起“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乊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幵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枀地参与迚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乊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乊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幵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乊,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栺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枀建设者。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篇3

新课标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形式下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尽快进入角色,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完善自己。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1具有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2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所以,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二、多元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

“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原来那种能“弹琴、唱歌”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是片面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这些活动团体进行排练的任务就不由分说地由音乐教师来承担。如果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鼓号队组建训练能力、舞蹈队编排能力、合唱队排练能力等这些复合的专业技能的话,怎么能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

三、广博的知识体系

1具有相关教育理论知识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歌唱家,歌唱得很好,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好歌;而音乐教师歌不一定唱得好,但能教人怎么唱好歌。”音乐教师从事的是音乐教育工作,只有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并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组织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科学化。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教育理论知识,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适应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2具有与音乐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

《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目的在于使人格完整和谐的发展。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很自然地就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联系到了一起。因此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音乐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讲得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3具有与姊妹艺术相关的知识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也强调:“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音乐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诗歌、戏剧、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四、综合能力

1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学会提出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在学生学会歌曲《法国号》后,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音乐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笔者设计用伴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先请同学们仔细听笔者是怎样伴唱的。笔者唱完后,大家马上说出了伴唱方法:在每乐句最后一个三拍音的后两拍,加了一个小尾巴“啦啦啦”。同学们很快设计创编出用“沙沙沙”、“嘻唰唰”等不同的方法饶有兴趣地演唱。在快乐地歌曲伴唱中,同学们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二声部音乐的合唱效果。

2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如果不上课。就不能称为教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广大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新

课标》的颁布给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大家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不断去探索、总结,努力提高自身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能力,才能从“教书匠”升华到“研究者”。出众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

3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很有哲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最多只能形成比较肤浅的知识同时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发展。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正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音乐学科今年已被列入升学考试的学科之一。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处在探索试验阶段。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在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还可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五、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篇4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 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 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 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人类需要音乐,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 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欢音乐的, 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 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 “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 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 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 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 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 老师竟然让我全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天才, 这么多的‘多来米’, 看到都害怕, 让我背下来, 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 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 长期以来, 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 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 于音乐的本质背道而驰, 我们更多的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 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的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这使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 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的欲望。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 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 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和感受生活, 并在一定的意义上创造生活, 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假如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和“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上, 通过教学, 才能不断培养出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并以此为切入口, 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在一定意义上去再创生活, 以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 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 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这样, 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较为宽松、和谐、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空间。我想, 达到这些, 学生们是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 使“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得到扭转。也只有这样, 音乐教育才能够肩负起“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二、教学实践中, 教师角色的定位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艺术的制约, 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 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 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入口, 因势利导, 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 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 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 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音乐的角度出发, 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的参与进来, 愉快的学习。这样, 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比如, 在教材第二单元《祖国颂歌》这节课, 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视唱片段、乐谱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 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以“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心声”为切入口, 同学们兴趣盎然, 在列举很多歌颂祖国音乐作品的同时, 唤起同学们热爱祖国的热情。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 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 让人愉快的受到教育。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使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演练下, 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 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音乐还是深沉的音乐, 都会有不少同学显出无动于衷或毫无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 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种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 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 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 鉴于这种音乐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 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 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 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 倾听他们的心灵, 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职责;多一些交流, 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 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 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变接受为参与, 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篇5

分类:教师考试

一、填空:(23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价值,()价值,()价值,()价值这四个方面。

3、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为核心,以()为动力,面向(),注重()发展,重视(),鼓励(),提倡()综合,弘扬(),理解(),完善()。

4、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5、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和了解音乐()和音乐()以及音乐()等基础知识。

二、简答:(15分,每题5分)

1、音乐课程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几方面?

2、音乐基本技能指哪些方面?

3、音乐教学包括哪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三、论述题:(9分)

学习了音乐课标,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一、每空1分

1、美育

2、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

3、音乐审美,兴趣爱好,全体学生,个性,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学科,民族音乐,多元文化,评价机制。

4、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5、基本表现要素,常见结构(曲式),体裁形式。

二、每小题5分

1、(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形式

领域二:表现

(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2)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三、9分

要点: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2)

一、填空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2.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

3.(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制)。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1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初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12.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13.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15.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二、简答题:

1.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答: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2.课程目标中的教学过程方法包括哪些? 答: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3.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

答: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领域二:表现,领域三:创造,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4.在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5.音乐课程有哪些评价原则?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答: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方式有: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想结合。

音乐常识题

选择题

1、古曲《阳关三叠》中的“三叠”所指。A A、用一个调变化反复。B、歌词经常反复。C、乐曲的结构运用的是回旋曲式。

2、古典歌曲《满江红》的词作者是。B A、文天祥。B、岳飞。C、屈原。

3、现代对“协奏曲”的理解是。C A、几件乐器的合奏。B、两组乐器的合奏。C、一件乐器与乐队。

4、众所熟知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是 民歌。B A、美国。B、英格兰。C、苏格兰。

5、我国交响曲《长征》的作者是。B A、傅庚辰。B、丁善德。C、卞祖善。

6、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是。C A、冼星海。B、施光南。C、王莘。

7、著名钢琴曲《晚会》的作者是。B A、朱践耳。B、贺绿汀。C、殷承宗。

8、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舞曲,它源于。C A、法国。B、意大利。C、奥地利。

9、著名管弦乐曲《波列罗舞曲》的作者拉威尔是 人。C A、西班牙。B、德国。C、法国。

10、著名交响乐《大峡谷组曲》的作者格罗菲是 人。A A、美国。B、英国。C、法国。

11、在乐音体系中的半音是指。B A、两音之间的距离。B、两音之间的关系。C、相邻两音的距离。

12、乐音体系中的变化音级是指。B A、没有固定名称的音级。B、带有变化音的音级。C、带有升降记号的音级。

13、乐音体系中的主音是指。C A、音阶中主要的音。B、音乐中主要的音。C、音阶中的第一个音。

14、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指。C A、小调式结构。B、作品内容短小。C、地方小曲。

15、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 类。C A、小调 B、号子 C、山歌

16、两个音先后发出为:。C A、和声音程。B、分解和弦。C、旋律音程。

17、音乐术语中“Coda”用来表示。C A、活泼。B、渐强。C、结束。

18、音乐术语中“Piano”用来表示。B A、弱。B、钢琴。C、乐器。

19、音乐术语中“MezzoForte”用来表示。C A、渐强。B、较强。C、中强。20、音乐术语中“Vivace”用来表示。B A、快。B、活泼。C、急速。

21、音乐术语中“a Tempo”在乐曲中表示。C A、按原来速度进行。B、较原来速度慢些。C、恢复原来的速度。

22、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是。B A、《刘胡兰》。B、《白毛女》 C、《洪湖赤卫队》。

23、我国的国粹“京剧”大约是 年左右形成的。B 1840 A、1796 B、1850 C、1790

24、“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A、新中国建立初期。B、民国时期。C、清末民初。

25、基础乐理中关于三和弦的定义是。B

C 4

。A、将乐音以三度重叠。B、将三个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重叠。C、三个音以三度重叠。

26、音程中的大三度加上小三度等于。C A、减六度 B、增五度 C、纯五度

27、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无论是新、旧大纲,都主张在教学中使用 唱名法。A A、固定唱名法。B、首调唱名法。C、综合唱名法

28、音乐体系中的固定唱名法指的是。A A、音名与唱名同步。B、音名与唱名不同步。C、音名与唱名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

29、乐曲中,在什么条件下四三拍比八三拍慢。C A、无条件。B、在不同的乐曲中。C、在同一首乐曲中。30、简谱体系中,上加一个点的音符属于哪一组。B A、小字一组。B、小字二组。C、小字三组。

三、填空题。

1、我国的《国歌》原名为 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国歌。作品完成于 1935

年。

2、乐曲《翻身的日子》的作者,是我国老一代作曲家朱践耳

。其作品中还有至今广为流传的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得好

等。

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一生作品近三百件,歌曲中的代表作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只怕不抵抗、到敌人后方去

等。

合唱曲中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等。交响乐中的代表作有:民族解放

、神圣之战

等。

4、《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创作于1955

至 1956

年间。

5、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何占豪、陈钢,作品完成于1959

年。

6、交响诗《嘎达梅林》,是女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在中央音院作曲系时的毕业作品,其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曲:《草原组曲》; 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等。

7、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白毛女》,该剧的曲作者都是我国老一代著名作曲家,他们分别是: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

、向隅、陈紫、刘炽。

8、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描写的是,红军时期,我国湖北

省洪湖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对敌斗争的故事。曲作者是:欧阳谦叔、等。

9、歌剧《刘胡兰》,描写了我国人民的好儿女、优秀共产党员刘胡兰烈士,带领当地群众与敌斗争,直至最后坚强不屈、英勇就义的故事。曲作者是:

、、等。

10、李叔同(弘一法师),是我国音乐史上著名的“学堂乐歌”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送别

、祖国歌

等。

11、英国作曲家布里顿,为一部音乐教育片写了一首管弦乐曲名为《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耳

,为一部戏剧的配乐。

12、约翰、施特劳斯(小),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歌

等一百二十余首圆舞曲而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13、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被世人誉为乐圣。

一生写有九

部交响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有:NO.3 英雄交响曲、NO.5 命运交响曲、NO.6田园交响曲、NO.9 合唱交响曲。

14、舒伯特是奥地利

著名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多部交响曲。尤为令世人称道的是,一生还创作歌曲六百余首,其代表作有:魔王、圣母颂

等,为此,被誉为

歌曲之王

。小夜曲,摇篮曲,鳟鱼,野玫瑰,菩提树,致音乐

15、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了三部舞剧,分别是:胡桃夹子

、天鹅湖

、睡美人。

16、曲艺艺术中的著名鼓种之一“京韵大鼓”,流行于我国的北京,天津

地区。

17、黄梅戏,源于湖北的黄梅,成长于安徽的安庆

地区。

18、评剧始于河北滦县、昌黎一带的地方戏曲,1900年前后形成唐山

,而后逐渐形成现在的评剧。

音乐试题

一、选择题

1.莫札特及海顿为C(A.浪漫

B.巴洛克

C.古典)时期代表作曲家。2.简谱中的休止符以B(A.※

B.0 C.◎)表示。

3.将某一主题,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变化奏出与主题相似的新乐段乐曲,称为A(A.变奏曲

B.轮旋曲

C.奏鸣曲)。4.音乐创作主要以「数字低音」的手法来作曲的是B(A.浪漫乐派

B.巴洛克乐派

C.古典乐派)。

5.非强起开始的乐曲,叫做C(A.强起拍

B.次强起拍

C.弱起拍)。6.奏鸣曲通常由C(A.一个

B.两个

C.三或四个)乐章组成。

7.继承前辈推展古典风格,并开启浪漫先声的音乐家是C(A.海登

B.莫札特

C.贝多芬)。8.通常包含四个速度不同乐章的交响曲,是由音乐家A(A.贝多芬

B.海登

C.莫札特)确立的。

9.贝多芬共创作了B(A.八首

B.九首

C.十首)交响曲。

10.公元1600年到1750年间,西洋音乐史上称为A(A.巴洛克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古典时代)。

11.违反正规节奏的音,叫做A(A.切分音

B.圆滑音

C.弱起音)。12.简谱都用B(A.固定

B.首调

C.音名)唱名法。

13.巴洛克时代的音乐起源于C(A.奥国

B.法国

C.意大利)。14.用数字来记谱,称为(BA.高音谱

B.简谱

C.五线谱)。15.神剧「弥赛亚」的作者为A(A.亨德尔

B.巴赫

C.海登)。

一、填空题

1.《国歌》的曲作者是聂耳

,《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

2.《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3.2/4拍子的意思是说以四

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 两

拍。4.《欢乐颂》是一首节奏欢乐,旋律优美

的歌曲。

5.你所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有掀起你的盖头来,桔梗谣

。6.声乐中分为哪几种演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

7.你知道哪几种节拍:2/4 4/2 8/4 2/2

等。

8.你所知道的民族乐器有: 二胡,古筝,扬琴,笛子,葫芦丝,笙,萧。

9.二胡曲《二泉映月》作曲家是华彦钧(阿炳),这首音乐给人的感觉十分。

10.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悲剧作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分,共40分)

1.下面哪种乐器不是西洋乐器:(B)A.小提琴

B.古筝

C.长笛

D.小号

2.音乐特点高亢宽广嘹亮的少数民族是:(B)A.维吾尔族

B.藏族

C.傣族

D.蒙古族

3、.下列哪个是维族舞蹈(A)

A.《掀起你的盖头来》

B、《碧波孔雀》

C、《飞鬃马 》

D、《康定溜溜》

4、被称为中国的“国粹”的是(C)

A、昆曲

B、越剧

C、京剧

D、豫剧

5、《拾稻穗的小姑娘》要求我们要(B)

A、认真学习

B、艰苦朴素爱惜粮食

C、团结友爱

D、孝敬父母

6、《浏阳河》是哪个省的民歌(A)

A、湖南

B、湖北

C、江西

D、江苏

7、许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声乐演唱形式(C)A、合唱

B、重唱

C、齐唱

D、对唱

8、《游击队歌》的作者是(B)

A、冼星海

B、贺绿汀

C、王酩

D、聂耳

9、湖南最具特色的戏曲是

(C)

A、黄梅戏

B、粤剧

C、京剧

D、花鼓戏

10、《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那里的民歌。(C)

A、江苏

B、河南

C、四川

D、湖南

三、判断题:(每题4分,计20分)

1、《新疆之春》是二胡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

2、《五月的今晚》是匈牙利民歌。„„„„„„„„„„„„„(∨)

3、《花之舞圆舞曲》的作曲者是柴可夫斯基。„„„„„„„„(∨)

4、排箫是我国古老的编管乐器 „„„„„„„„„„„„„„(∨)

5、钢琴四重奏是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二胡四件乐器分别演奏的。„„„„„„„„„„„„„„„„„„„„(×)钢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四、连线题:(每题4分、共20分)《十面埋伏5》

古筝曲 《赛马》2

二胡曲 《春到香江》1

钢琴曲 《广陵散 》4

古琴曲 《少女的祈祷》3

琵琶曲

一、填空题:

1、音乐是以_6___音作为标准音的。小字_一___组的C为中央C。

2、常用乐音范围内的各音叫做__音级_____。音级有_基本______和_变化____两种,基本音级在_是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______,_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所得来的音________称为变化音级。

3、_长短______相同或_长短______不同的音的有机组成关系称为__节奏________。

4、旋律包含着_节奏_____与__调式____和__音高____三个因素,__节奏________是旋律的骨干。

5、切分法所构成的强音称_切分音_____。两乐音间的高低距离叫_音程______,和声音程的转位规律是:纯音程转位后_纯音程______、大音程变成_小音程_______、小音程变成_大音程_______、增音程变成_减音程______、减音程变成_赠音程_______。

6、课程目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以_______________为根本。

7、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整合,才能符合______对________提出的标准与要求。

8、__音乐课_______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_实施美育_________的主要途径之一,是__基础教育_______的一门必修课。

9、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鲜明的_________,它包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统一”。

10、音乐课标把音乐课程的性质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音有四种物理属性,分别是(音高)、(音值)、(音量)、(音色),其中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物理属性是(音值)。

2、钢琴的音域是(A2-c5)。

3、写出基本音级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4、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常用的三种律制是(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

5、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定十二平均率的音乐家是我国(明)朝的(朱载堉)。

7、由(同一音级的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基本音级变化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8、由(同一)基本音级变化构成的全音,或(隔开一个音级)的两个基本音级变化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9、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10、高音谱号也叫(G)谱号,F谱号也叫(低音谱号),C谱号也叫(中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11、3/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三拍),6/16表示(以十六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六拍)。

12、每一小节只有(二拍子)或(三拍子)单位拍的拍子,叫做单拍子,其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

14、有(不同类型的单拍子或每小节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强拍的拍子)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

二、单项选择题

1、音有四种物理属性,在音乐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其中有两种属性在音乐表现中更为突出,分别是(C)。

A.音高和音量

B.音高和音色 C.音高和音值

D.音色和音值

2、所谓全音与半音,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下列属于变化半音的两个音级是(D)。A.B-C

B.#F-#G C.E-F

D.A-#A

3、五线谱低音谱表下加二线的音是(D)。

A.A1

B.c C.A

D.C

4、相同时间片段的强与弱,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B)。A.节奏

B.拍子 C.变换拍子

D.节奏型

5、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被广泛采用CDEFGAB来标记。标记音级的这些字母叫做(C)。A.音列

B.音阶 C.音名

D.唱名

6、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十六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两个(B)。A.四分音符

B.二分音符 C.八分音符

D.十六分音符

7、五线谱高音谱表上加二线的音是(D)。

A.大字一组的C

B.大字组的C C.小字组的C

D.小字三组的C

8、等于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是()。

9、5/8 拍子是(D)

A.复拍子

B.单拍子

C.变换拍子

D.混合拍子

10、乐谱前的 =72的意思是(B)。

A.全曲72小节

B.每分钟演奏72个

C.第72小节处有

D.中有72个

三、写出下列音乐术语及符号的中文含义。(每小题1分,共10分)1.Allegretto(小快板;稍快的,活泼的)

2.Adagio

(慢板;缓慢的)3.Prest

(快板)

4.Mezzo-piano(中弱)5.Cresc.(渐强)

6.()

五、写出下列全音、半音的类别(10分)

C——bD

G ——#G

B——#C

#A——C

D——E

(变化半音)

(自然全音)

(变化半音)

(自然全音)

A——#A

B——C

#D——F

E——#F

G——A(变化半音)

(自然半音)

(变化全音)

(自然全音)

(自然全音)

六、写出下列各音的等音(5分)

F=(#E)#C=(bD)

D=(bbE)(#D)

#G=(bA)

全曲

bE=11

(自然半音)

九、音乐常识填空。

1、我国国歌原名为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作曲,聂耳

作词,初为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

2、《黄河大合唱》作者是冼星海

,他一生写了四部大合唱。

3、《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名

八路军进行曲,郑律成作曲。

4、阿炳原名华彦钧

,他最著名的乐曲 二泉映月。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这首歌的歌名是《送别》。词作者是李叔同。

6、刘天华是著名的 二胡

演奏家,他创作的作品有《光明行》、空山鸟语。

7、列举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三种弹拨乐器:古筝、琵琶、古琴。

8、贝多芬一生共写了九部交响乐。最著名的有:第三交响乐,又称英雄交响曲

;第五交响乐,又称命运交响曲

;第六交响乐,又称田园交响乐;第九交响乐,又称合唱交响曲

9、“钢琴诗人”是肖邦,国籍 波兰

。他的全集由叙事曲、圆舞曲、玛祖卡、前奏曲、夜曲。

10、约翰▪施特劳斯曲是圆舞曲之王,国籍奥地利,他的圆舞曲有蓝色多瑙河。

11、人们称生于1732年的 海顿

是交响乐之父,人们称生于1756年的莫扎特

是音乐神童,人们称生于1770年的贝多芬

是乐圣。12俄国“强力集团”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

等5人组成。第一部分:音乐试题

1.(D)歌剧、神剧在开演之前,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器乐曲称为?

(A)奏鸣曲(B)间奏(C)变奏曲

(D)序曲

2.(C)中国戏曲开演前的「锣鼓」也可视为开场乐,其目的为何?

(A)暗示剧情

(B)暗示角色(C)招揽观众

(D)彩排。

3.(B)「序曲」,又称为?(A)开场白(B)开场乐(C)开场曲

(D)开场秀 4.(A)十七世纪的序曲分成两种,请问「慢-快-慢」三个乐章是属于

(A)法国式序曲

(B)意大利式序曲

(C)

英国式序曲

(D)美国式序曲。

5.(B)被誉为爱国的「钢琴诗人」是哪位音乐家?(A)贝多芬

(B)肖邦(C)巴哈

(D)莫扎特。

6.(D)E大调第三号钢琴练习曲《离别》是一首旋律极为优美的曲子,表达出感伤与珍重的心情,此曲是哪位音乐家所写?

(A)巴哈

(B)韦伯(C)贝多芬

(D)肖邦。

7.(D)吉他是由几条弦所组成?(A)三条

(B)四条

(C)五条

(D)六条。8.(C)适合自弹自唱民歌、流行歌曲或美国乡村歌曲的是何种吉他?

(A)西班牙吉他

(B)古典吉他(C)民谣吉他

(D)

电吉他。

9.(A)在琴身配置电子扩音装置,使用时必须搭配音箱扩大机的是何种吉他?

(A)电吉他

(B)西班牙吉他

(C)古典吉他

(D)民谣吉他。

10.(A)音乐剧是一种结合音乐、戏剧和舞蹈的表演,又称?

(A)歌舞剧

(B)戏剧

(C)话剧

(D)粤剧。

11.(D)下列哪一出歌剧是安德烈.洛伊.韦伯的作品?

(A)魔弹射手

(B)卡门(C)魔笛

(D)歌剧魅影。

12.(B)歌曲《乡村路引我回家》是谁的成名曲 ?

(A)麦克杰克森

(B)约翰.丹弗

(C)玛丹娜

(D)保罗安卡。

13.(C)谱下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享有「歌曲之王」者为何人?

(A)贝多芬

(B)巴哈(C)舒伯特

(D)肖邦。

14.(C)《爱的罗曼史》一曲曾为哪部电影的主题曲?(A)卡门

(B)猫剧

(C)禁忌的游戏

(D)歌剧魅影。

15.(B)《回忆》一曲是哪部音乐剧的主题曲?

(A)卡门

(B)猫剧

(C)禁忌的游戏

(D)歌剧魅影。

16.(B)在英国伦敦剧院首演,并创下连续演出十五年的纪录,被称为「世纪音乐剧」的是哪一部?(A)卡门

(B)猫剧

(C)禁忌的游戏

(D)歌剧魅影。17.(A)下列哪首曲子是以民谣吉他弹奏?

(A)乡村路引我回家

(B)爱的罗曼史(C)歌剧魅影

(D)猫剧。

18.(D)《回忆》一曲是由谁演唱?

(A)黑白相间的公猫

(B)小偷猫(C)25磅重的肥猫

(D)年华老去的猫。

19.(C)「祈祷小米丰收歌」是哪一族的歌谣?(A)卑南族(B)阿美族(C)布农族

(D)排湾族。

20.(A)「祈祷小米丰收歌」是几个声部的合唱曲?

(A)八部(B)九部(C)七部(D)十部。

填空题

1.巴赫的《

》被称为西方音乐史上的《

》的《

》部分,和它并称为《

》的是贝多芬的《

2.海顿被世人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3.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强力集团的成员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鲍罗丁)(居伊)和(科萨科夫).4.在音乐创作领域中,柴可夫斯基有(旋律之王)的美誉.5.贝多芬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1.后人尊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两者在他的栽培下从草创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2.1830年初,柏辽兹在爱情的痛苦和失望中写了一部自传性的作品

<< 幻想交响曲

>>,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3.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三部著名芭蕾舞剧是:

(胡桃夹子),(睡美人)和(天鹅湖)。

4.贝多芬被世人称为“乐圣”,他的交响乐多为人们所熟识: 如他的<<第三交响曲>>又称为(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又称为(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又称为(田园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又称为(合唱交响曲)。

二、单选题

1、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都应该贯彻以教师为的教学思想。(B)

A、中心

B、主导

C、主体

2、音乐课的类型是根据音乐教学基本任务而划分的,目前大致可分

两种基本类型。(A)A、单一课和综合课

B、唱歌课和乐理课

C、综合课和混合课

3、在音乐才能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B)

A、先天素质

B、环境与教育

C、遗传

4、《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于

颁布。(B)

A、1999年6月

B、2000年6月

C、2001年6月

5、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产生于

。(B)A、美国

B、德国

C、匈牙利

6、德国美学家,被称为“美育之父”。(B)

A、海涅

B、席勒

C、夏夫兹博里

7、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A)A、蔡元培

B、叶圣陶

C、鲁迅

8、音乐教育从性质上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

音乐教育,它们从属于不同的教育目标。(C)

A、职业

B、业余

C、国民

9、越剧是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发展而成的吸取剧种。(A)

A、浙江

B、江苏

C、上海

10、评剧是由的“对口莲花落”和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C)A、陕北

B、西北

C、河北

三、多选题。

1、“浪漫乐派”的代表任务有(CD)。

A、巴赫

B、海顿

C、舒曼

D、门德尔松

2、下列作品中,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有(ABCD)。A、《命运交响曲》

B、《月光奏鸣曲》 C、《致爱丽丝》

D、《爱格蒙特》

3、下列作品中,属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有(ABC D)。A、黄河颂

B、保卫黄河 C、黄河船夫曲

D、黄河之水天上来

4、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ABCD)。A、审美价值

B、创造性的发展价值 C、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

5、下列曲目属于民歌的有(AB D)。

A、《茉莉花》

B、《兰花花》 C、《花非花》

D、《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四、填空题。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指的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昆剧)。

2、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是指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和中国的(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

3、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4、京剧音乐由(唱腔)、(管弦乐)、(打击乐)所组成,伴奏乐器“三大件”指的是(京胡)、(京二胡)和(月琴)。

5、我国的民间器乐独奏分:吹管乐、弹拨乐、(拉弦乐)三类;合奏音乐分为: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三类。弦索乐

6、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7、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一般可分为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

8、刘德海擅长(琵琶),李云迪擅长(钢琴),谭盾擅长(作曲)。

五、连线题。

1、《拉德茨基进行曲》G

A、舒伯特

2、《雪绒花》C

B、贝多芬

3、《欢乐颂》B

C、理查德、罗杰斯

4、《鳟鱼》A

D、舒曼

5、《卡门》E

E、比才

6、《梦幻曲》D

F、穆索尔斯基

7、《图画展览会》F

G、约翰、施特劳斯

8、《小天鹅舞曲》H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浅议 篇6

新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 教学策略 情感体验 教学重心 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一方面,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的安排着重于“学科本位”,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则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甚至在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方面也存在着武断、单一的缺点,从而使初中音乐的教学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中学生的客观需求,一定程度地阻碍了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也使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模式,积极促进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初中音乐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所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在围绕音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结合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修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将音乐学习的过程,当成一项艺术化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欢乐颂》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欢乐颂》交响曲的演出盛况的片断,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欢乐颂》为现场听众所带来的强烈震憾,还可以向学生简述这首由贝多芬创作的并于1824年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热烈的盛况:现场听众对贝多芬的热烈鼓掌和欢呼竟多达5次,其礼遇甚至超过当时的国家元首出场所能够得到的,以致于警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并使得《婚礼进行曲》的创作者瓦格纳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顶峰的无人可以超越的欢乐交响曲”。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说明《欢乐颂》的创作背景,使得学生了解到,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其困苦的日子里创作了这首充满欢乐的交响曲,其实也反应了当时在反动政府残酷镇压下的广大民众对于自由和欢乐的极度渴望的心声,这也是引发现场听众强烈共鸣和心灵震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的正确引导,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情感,教师再因势利导,提醒学生在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过程中,认真体会曲子的音乐风格与旋律的特点,并注意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等,诱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进行丰富的想象。听完后,教师提出问题串:“这首交响曲的风格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出示待选答案)……这首曲子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呢?(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给出待选场景)……”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同学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学唱过程中饱含深情,全神贯注,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情感和音乐的节奏、音准、切分音等,并能仔细辨别和配合使用交响乐中的碰铃、沙锤、铃鼓、双响桶、三角铁等小乐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精感体验,不仅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还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音乐修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重视音乐教学重心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演唱和演奏,还要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个人的情感,并通过音乐与他人沟通和融洽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享受到音乐之美……”鉴于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著重体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成功唤起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情感,以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时,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进入“角色”,即在带领学生学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指导同学们根据《黄河大合唱》的多媒体音乐画面,分别扮演“我方”和“敌方”,参与“角色”体验,然后指导学生跟随多媒体呈现的动态画面进行齐唱和轮唱,鼓励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正在参与战斗的中华优秀儿女,在万山之下、丛林之中、青纱帐里,愤怒地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大海汪洋之中。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表演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使用数码摄像机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当即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屏幕播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强烈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亲身体验音乐之美的过程之中,陶冶了性情。此外,教师在教唱大合唱时,要求同学们要明确自己的“声部”所应负的责任、所处的位置、进入和退出的时间,以及力度的把握和音色的调节等,以营造良好的合唱效果,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重视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中,往往是教师让学生唱一首音乐教材上的一首歌曲来给学生打分,甚至是凭着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观臆断或大体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简单武断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对音乐失去学习的兴趣,并误以为音乐学习不过是唱唱歌曲、打打节拍而已,不必学习其他的内容,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性评价,可以让中学生在不断地“品尝”到成功和喜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即学生在综合评价机制下所得到的愉悦感,可以成功唤起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过程的浓厚兴趣,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鉴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的要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而不是把教学评价仅仅着眼于音乐成绩的考核上,即教师不仅要将中学生的日常音乐学习状况和态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还要把中学生的音乐特长的展示作为额外的评价标准进行累加,以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日常音乐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发挥音乐特长,积极提高综合音乐素养。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变,有效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篇7

一、音乐教师的心态和定位要进行转变

1. 要有宽容之心

面对孩子犯错, 教师应该怎么做?郭沫若先生曾题诗云“经师易遇人师难”, 为人师表就难在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有时时处处理解孩子, 把真情奉献给孩子, 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时学生是会淘气、顽皮, 但学生毕竟是一群活泼可爱, 朝气十足的孩子。因此, 要宽以待人, 学会宽容他们,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2. 要有平等之怀

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学生潜在向上的一面挖掘出来, 帮助并引导内向的学生从阴暗消极的一面中摆脱出来。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不负责任的话, 就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 教师不能动不动就讽刺、挖苦、指责学生,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那样只能断送学生们的未来。应该让学生从教师善意的批评、指正中得到安慰和鼓励。

3. 了解学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

了解学生关系到教师每一节课的成败, 更关系到教育教学的生命价值。教师要能了解学生所想, 知道学生所需, 才能“投其所好”, 发挥教师育人的特长。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今天的教师不能像工匠一样去雕刻每一个学生, 而要像伯乐一样去发现每一匹千里马, 仔细观察并发现学生各自的优点, 在学生迷惘与困惑时给予理解与问候、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点上一盏盏明灯。

二、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要进行转变

“活到老、学到老”, 教育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已经决定了教师不但要教, 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培训。近年来, 各地都在进行音乐新课标的学习培训活动, 这些学习与培训加强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可以使老师更新观念、改变角色。

1. 新课标出台后, 很多音乐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了解不多, 或者只是很肤浅的理解, 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标的改革, 只是要在以往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忽略掉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 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听曲子, 这就是提高审美能力。还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改革就是让课堂热闹起来, 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舞蹈课、绘画课等等。把非音乐性的内容或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 从而淹没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 冲淡了音乐教学本身的艺术个性, 导致在音乐教学上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原则, 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积淀学识。音乐教师要对教学实践做出严肃的思考和反省, 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同行的成果, 提炼有价值的精华, 使学生喜爱音乐课堂教学、喜爱生活、喜爱艺术。

2.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开聪启智、挖掘潜能的开发者, 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素质, 激发全体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和兴趣。音乐教师要抛开偏见与偏爱, 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 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展示音乐才能的均等机会。教师应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设特定、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提倡学生标新立异, 自主创新。

三、音乐课堂教学形式要加以转变

教师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甚至可以说学生将来的形象气质, 即古人所谓的“上施下效”, 这也更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发挥才干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的教师就无法受到学生的欢迎, 而敢于开拓创新、思维活跃、胸襟广博的教师就能以他那大胆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激情饱满的气质引导与感染学生, 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1.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历史方面的资料, 和关于《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的一些资料。一上课, 同学们都主动地、踊跃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每位同学短暂的展示, 显示出极高的积极性, 观看的学生也很投入。整个过程老师除了协助学生操作外, 就是当一名观众, 让学生自由展示、解说、相互评价, 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教师就创设了一个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 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的氛围。在进行完教唱歌曲《黄河大合唱》之后, 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用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情景, 学生们通过绘画、改编歌词、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虽然可能不是很专业, 但是给同学们带来创作的乐趣和合作的兴奋, 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2.《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课堂教学以音乐教学为主线, 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互通, 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音乐是门表演艺术, 音乐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学生的表演。在学习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整个过程中, 从开始学生的展示到学生学唱, 再到后来以多种艺术形式表演, 教师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时, 无论好坏、简单复杂, 都给予肯定。“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 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 势不可挡的。”在音乐课上, 教师与学生在零距离接触中, 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钥匙, 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 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3. 在这节课上, 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整合了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 构建了一种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学生们对自己预先收集的资料显得很兴奋, 而且很自豪, 比较投入。后来在教唱歌曲时, 没有前面的那种劲头了, 显得不够兴奋。但在以多种艺术形式表演这一环节, 分组准备的时候, 又回到前面那种激情了。由此可见, 学生对自己通过劳动所产生的作品都是很在乎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常常被人们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音乐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呢?可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前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的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案和教学流程图的制定等等, 进行一一的反思, 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教学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深入、活动展开等等, 进行及时、细致的反思, 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 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音乐, 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在教育中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有它特殊的功能, 自古以来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这种功能, 并且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传统。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对音乐功能的阐述中, 就很强调音乐中的善与美的统一, 道德与音乐的统一, 尤其是善与美。他强调了这些音乐特性, 其实也是为了感染人、教育人。柏拉图也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 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在心, 传于后人”。而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 一定也要通过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转变思想, 转变角色, 成为一名“全新”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尹红.音乐教学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师 篇8

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将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以海南省为例, 海南省目前较发达地区音乐教师出现饱和状态, 而且在对专业音乐教师选择上, 较发达地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层次要求也相对较高, 多选择本科音乐院校的毕业生, 因此专科层次的音乐教师就业方向更多是面向农村基础教育。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诚信敬业、积极进取、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掌握初等教育基本理论和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具备教育技能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能力, 胜任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及兼教一至两门其他学科和组织课外文艺活动工作,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音乐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并要求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基础平台+专业拓展+分向辅修”培养“多能一专”人才的培养模式

据调查, 目前我国部分专科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普遍模仿本科音乐院校课程设置的样式进行, 导致课程设置繁杂;教学内容层度较高、学生学习吃力;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应用能力差、综合音乐素养不高等不良现象。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 这就决定了它与本科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该有着根本的区别, 它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要从培养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角度出发, 培养既能胜任小学音乐教学、兼任其他学科教学, 又能开展音乐活动的全方位的“多能一专”人才。专科音乐教育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综合培养与突出专长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日常训练相结合, 多种实践形式相结合, 专业与辅修相结合, 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拓展+分向辅修”的培养模式。

三、完善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多能一专”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要根据音乐教育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已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分析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 来确定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主修课) 和教育类课程模块。根据课程模块划分课程层次, 理顺课程开设顺序, 分清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的连续性, 体现出专科层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递进。学校要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各个学科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课程之间要加强沟通, 促进课程衔接的有效性、连续性、整合性。具体做法有: (1) 整合优化必修课程。把有关联的或同类能合并的课程简化、整合, 以此精简必修课程, 如, 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合并为乐理与视唱, 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可以合并为中外音乐史与欣赏等, 使必修课程成为内容精、覆盖面广, 能反映学科前沿信息的基础课程; (2) 捆绑式主修教学模式的创新。单一的主修课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只具备某一项专业技能, 不能适应小学音乐课堂对教师“多面手”的需要, “捆绑式”教学是对主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即声乐、舞蹈、器乐的主修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方向 (如舞蹈) , 上小课的同时, 还继续另外两门专业大课 (声乐、钢琴) 的学习, 这样不仅突出学生的特长还兼顾了学生专业的综合性。同时开设如:朗诵与主持、化妆常识、小乐队配器常识、电子琴、手风琴等专业辅修课程, 在音乐专业上做到“多能一专”。

四、完善教育实习机制、促进教育实习成效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育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是面向基础教育,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教育实习周期短且流于形式、单一且不严密的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实习成效。因此, 我们要完善教育实习机制、促进教育实习成效。具体做法有: (1) 尽早转变“学生”到“教师”的角色。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未来的角色与现在学习的关系, 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这个角色, 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认识较晚; (2) 加强教学观摩、教育见习等实践环节。从学生入校的第二年开始, 每学期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时间, 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印象, 体验、领悟音乐教师的专业特征与角色特点; (3) 学生实习前一个月应开展实习短期培训班, 强化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组织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教学、试教等教学技能训练课, 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使学生接受教学情境的熏陶, 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更快适应实习工作。

五、对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专业问题的一些思考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颁布对小学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重新反思和调整。面对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 我们要将一些无法纳入正常课程体系, 但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起到很好补充作用的知识纳入到讲座体系, 使他们眼界更为开阔, 思维更为活跃。

音乐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得以展示水平, 从而提高专业技能。要想培养“多能一专”的小学音乐教育人才, 我们应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 定期开展声乐、舞蹈等各种专业比赛活动;要求各班级每学期举办班级专场晚会,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登台锻炼, 学会组织文艺活动, 掌握舞台表演经验;鼓励学生举办个人音乐会;每个学科要开展专业教学观摩、学生专业汇报等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增强专业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 还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与教学方法等内容的集中概括和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真正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只有实施科学的、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融为一体, 所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就业, 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使职业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颁布对小学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重新反思和调整。面对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 我们要重新思考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教学模式, 为此,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根据海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实际需要, 依据小学《课程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新反思和调整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培育目标、课程设置, 构建以教师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培养“多能一专”的小学音乐教师师资, 对于落实《纲要》和教育部通知精神、提高海南省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专科层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S1) .

[2]岳喜腾.优化课程设置, 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构建科学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J].文教资料, 2012 (28) .

领会新课程标准,激活音乐课堂 篇9

关键词:激活,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如何激活音乐课堂, 应从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谈起: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不以求其专为目的, 而求其全;不以求其深, 而求其正。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 而求其根本质量。

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从具体内容来实践:应优化核心课程, 建立少而精, 容纳量大, 实用性强的主干课;应扩大选修课程范围, 增加课程设计和课程编制的灵活性, 确立扩展课程;要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艺术和社会实践, 形成隐性课程;三种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形成新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方面, (1) 强化教育类课程, 一是增加教育课程门类时数, 二是加强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可开设跨学科课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研究等课程; (2) 拓宽基础课程, 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应减少原公共基础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 如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等课程, 有利于学生的选择,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 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 将音乐表演、音乐技术、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 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 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 即音乐审美类课程, 音乐表现类课程, 音乐创造类课程, 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 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以音乐审美为统领, 音乐表现为载体, 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 音乐教育为基础, 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调整必修课、选修课门类, 精减课程内容, 压缩课时, 通过合并, 新设,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重, 这样便会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加快音乐学科的教材建设, 充实课程内容, 及时反映音乐学科的最新成果。变粗放式教学为科研式教学, 变讲授式教学为主体式教学, 变注入内化式教学为生成建构式教学, 改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专业水准, 使之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这样不但不会降低专业水平, 而且有利于形成高师学生合理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近年来, 一些师范院校从实际需要出发, 适当地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在加强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 增设了中学所必需的选修课程, 技巧课也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形式转为小组课或集体课, 虽然这种课程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但这些有益的尝试, 必将有力地推动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 如果停留在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的单纯目的的话, 那么, 课堂教学必定变成呆板的照本宣科;学生的兴趣必然降低, 因而就不能达到“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 萌芽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的能力。使其在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的教学目的。这样, 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花大力气去挖掘音乐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给他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使他们产生愉快、满足的情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欲望, 使他们兴致勃勃, 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 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发展学生实践交流能力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出积极的反应。在教学中, 使学生既听 (欣赏) 且动 (反应) , 能够讲诉出曲表达的意思、奏出乐曲的内容、体验到内在情感、吟唱出音乐主题, 编配出较好的伴奏……同时, 使学生在具备较好的课内学习能力同时, 具备组织、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通过组织合唱队、乐队、舞蹈队、创作小组、开展文艺演出、歌咏比赛、音乐欣赏会等活动,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实践交流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促进个性和全面发展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 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音乐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艺术。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 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 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 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音乐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即“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 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音乐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 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 掌握用音乐表达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学 篇10

一、挑战·认识你自己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一改长期以来内容单一的欣赏教学模式, 加入了表现与创作的模块。将1994年以来的《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扩展为《音乐欣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模块, 这一变化是一大创新和突破, 是高中音乐新课改的一大亮。它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拓展了教师的发挥空间, 它呼吁音乐教师应该具有全能型素养。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内心的欣喜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 它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它挑战着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观念, 冲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许多固有思维, 挑战着音乐教育教学观念。新课改实施以来, 高中音乐教师普遍持困惑、悲观的态度, 提出:领导不重视, 课时太少, 设备跟不上, 学生没兴趣或轻视, 师资力量单薄, 工作量加大等问题。出现这些教师反映的客观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这与新课改实施的背景有关。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改革如同革命, 没有不流血的革命, 也没有不遇到困难的改革。新课改的成功最最需要的, 就是我们在面临这些困难的时候, 所能给出的那一份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单是一份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 更是一种使命感、一种才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换句话说, 我们面对的困难, 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真正困难的是, 我们自己, 是否敢抛开脚下的桎梏, 迈开脚下的这一步。

二、创新·万变不离其宗

俗话说:“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曾听人说《音乐鉴赏》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在音乐中重获得幸福快乐的能力和素养, 也能够给学生此时此刻的幸福和快乐, 我很赞同。其实,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音乐家, 都能够领略到音乐中所蕴藏的美, 只是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 对音乐的感悟也就各不相同了。学生也不例外, 再顽劣的学生, 在自己喜爱的音乐面前也是能够面带笑容轻轻摇摆的。苏格拉底有云:认识这个世界, 首先要认识你自己。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如今, 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我们应该端正态度, 正视这一现实。我们只须投学生之所好, 再加以适度的引导, 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乐于接受其他形式的音乐。从而让学生真正接受并给予《音乐鉴赏》所应得的尊重。

而在新课程标准教程中, 通俗音乐和大众音乐也被设置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 虽没有古典音乐的生命力强, 但它之所以会被学生所接受热衷, 源于其节奏简洁明快, 歌词语言生活化, 易于被听众所吸收, 表达了青少年的真实情感。音乐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时, 应注重端正自己对流行音乐的态度, 正确认识和把握青少年的身心特征,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其进行鉴赏, 从而引导他们深入学习音乐知识。

三、审美·一个新的开始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识, 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水平。这是实现“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如今的高中生大多都是接受着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的“90后”。他们所涉猎的事物十分广泛, 对审美的追求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陈旧而被动的教学方式, 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追求。学生对音乐课堂没有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反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 而思维游离于千里之外, 已致学生完全不明白教师所介绍的音乐作品中的内在含义, 对音乐的审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 我们的音乐审美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学也应从学生入手, 把握住审美的规律, 进而进行教学创新。注意设备的补充, 从旋律节奏入手, 拓展音响感知的体验, 音乐鉴赏过程中注重对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激发。同时, 教师也因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注重自身的审美标准的提升,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进行教学, 将新课标真正地落实到学生身上。

总而言之, 传统的音乐教学课程已不能代表时代发展的需要, 难以跟上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 在新课标指导下音乐教育的今天, 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 完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值得深思的课题。高中音乐教师应秉承先辈的精神, 进一步探索创新, 开阔视野, 善于打破常规、克服保守、开拓进取, 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迎接素质教育真正春天的到来。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力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增进身心健康, 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每个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也发出了挑战。本文笔者就高中音乐鉴赏课为切入点,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挑战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下一篇:反思中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