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吸引学生

2024-06-19

感染吸引学生(精选七篇)

感染吸引学生 篇1

一、用知识魅力吸引学生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数学尽管比较抽象,但并不枯燥。在数学的殿堂里,数与形的变化奥妙无穷,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构成了数学本身的美,即统一美、简捷美、奇异美。

1. 统一美

引入负数,有了相反数的概念之后,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得到统一,它们可以统一为代数和的形式。有了倒数的概念,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上它的倒数,于是乘法与除法得到了统一。例如平面几何中的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切线长定理均可统一到圆幂定理之中。在体积计算中有所谓的“万能计算公式”,它能统一地应用于棱(圆)柱、棱(圆)锥及棱(圆)台的体积计算。

统一美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在形式或内容上的某种共同性、关联性或一致性,它能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的美感。数学对象的统一性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理论的统一,数学和其它科学的统一。

2. 奇异美、简捷美

人们提起数学的时候通常会说“奇妙的数学”,数学的学习和解题中也有一些非常规的奇妙的解法等等。这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数学的奇异美。奇异美反映了显示世界中非常规现象的一个侧面,也是数学发现中的重要美学因素。数学领域中的一些新的观念的产生,就是来自对奇异美的追求。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问题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解、多变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寻求最优、最简捷、最独特的解法。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和成功的喜悦感,激励他们由一次成功去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科学之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用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教学艺术表现在方方面面,板书、教师的一个手势、教师的语言、情感、愉快的教学气氛等,教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成一个艺术品去创造。

1. 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感染性强的录像、投影、图片、实物、演示和操作等手段,创设鲜明的场景,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再经过理解和深化由“情”到“理”,启迪思维,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且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例如,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首先让学生用纸做圆锥的简易教具,请他们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观察展开图是什么?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动手做,可谓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踊跃发言,讲自己的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可见,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使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造成主动学习的气氛,给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2. 加强教师的情感修养

加强教师的情感修养,也是教学艺术的一方面。“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有着巨大的征服力和凝聚力,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学生最尊敬,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学生最爱听,以塑造灵魂为己任的教师,既要用知识和人品去折服人,更要用感情去感染人。

教师情感表现的方式,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声音表情,并常常与语言结合起来,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在教师的每一句语言中,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教师要予以鼓励和恰当的帮助,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管是哪类学生,包括后进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教室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的发明、发现,要悉心爱护、热情鼓励。

增强广播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 篇2

围绕需求, 服务留人。广播具有的传播最为迅速、受众广泛、移动性和伴随性强、无限的想象空间等特点, 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我们认为, 除了要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的优势外, 还要关注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和不同受众群的生活、工作的需求特点, 明确节目定位, 通过提供大量的有价值信息, 来留住老听众、吸引新听众。为此, 我们的记者采写的、编辑取舍的、总编室统筹的既要从全台新闻宣传的整体效果出发, 也要从某个子节目、某个专栏的小整体上去考虑, 努力寻找与不同听众的最佳“交流点”和“接近点”, 《直播莆田》和《新闻点击》是莆田新闻综合广播面向城市和农村开设的新闻服务性节目。前者侧重报道国内外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后者侧重报道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信息、市场动态;播报反映市民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趣事、好事、怪事,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对党委、政府关注, 有能力解决, 市民关心的, 急盼解决的问题, 展开舆论监督, 并邀请有关部门领导进直播间通过热线电话, 与听众进行平等交流, 增进理解。由于这两个节目定位明确, 与其它新闻节目互补互动, 有略有详, 动态的和深度的、广度的联成一体, 呈现层次传递性特点, 扣紧了听众, 又有较强的交流味, 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快速传播, 流动播出。广播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较, 最大的优势在于“快”。快采、快编、快播或进行现场口头报道和直播, 与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同步进行, 实现第一时间播出, 最能体现出广播的优势。为了争取新闻时效和提供更多的信息, 今年, 莆田新闻综合广播增加了新闻的播出次数, 对本地新闻实行晚上新闻当晚报早上重报, 上午新闻午间报下午重报和下午新闻晚上报早上重报制度。实现播出时间里, 每隔3小时都有新闻节目, 保证了新闻随到随播;由于各档新闻类节目注意到了时效性, 又较有针对性, 提高了新闻的语义信息和有效信息。今年我们还进行了在新闻节目中插入现场口头报道, 直接把记者耳闻目睹的事件与发生之间的时差缩短, 赢得“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效果, 受到听众的好评。

张扬个性, “声入人心”。广播是以有声语言来传播信息的。它可以把新闻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新闻的现场音响如实地、毫不走样地传播出去, 这种活生生的真实感是文字报道无法取代的。要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 就要在声音表现形式上努力做文章。在现代社会收听广播的群体中, 有很大部分人收听广播处于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 声音的重要性更凸现出来了。语言准确规范, 吐字清晰流畅, 声音朴实明朗, 节奏起伏变化, 是对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忠实地表达稿件内容的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自己声音准确反映稿件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逻辑关系, 把自己的感情、个性和文化素养、驾驭节目的能力等等, 都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做到声中含情、以声动人, “声”入人心。

要实现以“以声动人”的目标, 还要注意巧妙运用广播新闻内容涉及的人物和环境的音响。一般来说, 带有现场音响的报道, 比文字报道具有更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对进一步增强广播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播新闻的音响素材相当丰富:大自然的声音、人类活动的声音、人物采访的声音等等。所以, 将那些富有特色的音响用在该用的地方, 就能展示出广播新闻独有的魅力与优势。

创新机制, 激活人才。要增强广播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取决于广播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精神状态, 所以要积极推进管理机制的改革, 建立一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机制, 唤起全台人员同舟共济, 敬业爱岗, 勇于创新, 不断进取的热情。为此, 必须对现行内部体制进行调整, 建立充满活力的各种激励机制。冲破身份限制, 招聘人员与在编人员同岗同酬, 不同节目不同待遇, 形成适应者留, 不适应者走的用人机制;试行节目主持人领衔制, 由主持人根据节目的定位、需求进行组稿, 全面负责节目的策划、包装和采编播等工作;拉开收入差距, 底薪后的所有奖金待遇, 一律以节目数量和质量考评结果来确定, 体现多劳多得, 优质优待的分配原则;建立节目主持人对节目质量的自评、互评和台内质量评议小组的综合评议, 确定质量档次, 每月公示, 直接与工资、奖金、评先、评职等挂钩。有了完善的工作制度, 就能激发采编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节目创新工作就有了保证, 才能不断增强广播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

摘要:市级广播电台在广播新闻报道问题上应该注意发挥广播优势, 探讨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力争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广播新闻,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第二版

感染吸引学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 女29例, 男13例;年龄20~70岁, 平均 (40.2±3.4)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 机器绞伤11例, 重物砸伤7例, 高空坠落伤4例。研究组中, 女25例, 男17例;年龄23~74岁, 平均 (43.1±4.6)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 机器绞伤13例, 重物砸伤5例, 高空坠落伤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 如待患者创面伤口肉芽组织长出来后再给予植皮和伤口缝合, 根据创面具体情况更换敷料, 同时给予抗菌药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创伤较大且较深患者需常规放置引流条。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患者创面进行清创和扩创, 同时将脓液和坏死组织清除, 随后根据患者创面形状和大小裁剪封闭负压引流材料, 然后将泡沫放置于创面, 创面与材料需充分接触, 并使用间断缝合, 同时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采用生物半透膜将封闭负压敷料和创面进行封闭, 手术时接通中心负压以便吸干净渗血, 封闭负压压力维持在125~450 mm Hg, 负压压力标志以薄膜下无液体聚集以及敷料表面塌落为宜;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负压引流3~5 d后, 开启创面, 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行植皮术和缝合, 若肉芽组织未长好时继续采取封闭式负压技术进行治疗[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15.6±4.2) d, 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20.1±3.5) d,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342, P=0.0000)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预后情况, 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传统的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时不仅延长患者创面治疗时间和增加患者疼痛, 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5]。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VSD) 由Fleis-chmann创造, 并在1992年被应用于临床, 主要被用于严重软组织损伤和骨折开放性创伤并发大面积感染。多项研究报道,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具有以下优越性: (1) 封闭负压引流属于一种高效的引流方法, 其高效性主要体现在引流的全方位和彻底性上, 可及时和彻底地将所要引流区内的脓液、渗液以及坏死组织引出体外, 不会受到创腔在“低位”的限制, 可充分确保骨科创面的清洁[6]; (2) 采用医用薄膜材料进行包裹可确保引流管在较长时间内的畅通, 从而保障其引流效果; (3) 封闭式负压引流可随时引出创面渗出物, 降低感染创面的细菌数, 消除细菌的生活环境, 从而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抑制作用, 进而预防毒素吸收和感染扩散, 此外封闭式负压引流还能明显促进感染创面恢复以及腔隙的闭合, 对于浅表创面来说封闭式负压引流可以起到靠拢组织, 减少创面面积的作用[7]; (4) 封闭式负压引流可明显地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预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而且该技术属于纯物理治疗方法, 有效地避免了多种化学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同时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5) 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少, 护理简单方便, 特别是透性粘贴薄膜的使用有助于观察伤口或创面的恢复和愈合情况, 护理人员无需为患者天天进行换药, 同时患者也不要遭受频繁换药的痛苦, 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患者的心理压力; (6)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 整个过程所要求的手术条件不高, 特殊情况下可在床旁为患者实施该方法, 同时经过处理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旺盛, 便于二期手术的进行。但是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早期合理应用; (2) 必须清创彻底, 不留死腔, 注意血运的重建; (3) 配合抗感染治疗; (4) 指导患者加强全身营养, 防止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以及负氮平衡; (5) 虽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与传统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该方式仅是一个过渡治疗手段, 最后还需进行二期手术——植皮治疗。

研究报道, 持续性的VSD技术可加速骨科创面的愈合机制包括增加创面血流供应, 加快创面血管化程度, 改善微循环, 诱导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等[8]。VSD技术有助于缩小感染创面, 清除坏死腔道, 而且患者不需天天换药, 这不仅可减轻患者疼痛感, 还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另外, VSD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时给予薄膜密封能有效地阻挡外来细菌入侵, 进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15.6±4.2) d显著短于对照组 (20.1±3.5)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渗出物的排除和负压刺激有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结果也说明VSD技术的应用可极大地减少患者伤口化脓、感染和疼痛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患者采用封闭引流术治疗, 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且具有创面愈合时间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骨科创伤和创面感染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军, 邱林, 傅跃先,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 (7) :875-878.

[2]丁晓红, 张艳芝, 金晶.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中的疗效和护理[J].安徽医学, 2012, 33 (2) :234-235.

[3]闵廷瑜, 高建军.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3, 19 (27) :107-108.

[4]程涛, 胡祥, 代睿,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4) :59-60.

[5]詹宪玲, 张威.急诊损伤感染创面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 (5) :183.

[6]朱玉花, 王俊波, 张全英,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109-2111.

[7]张桂珍.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30 (7) :665-666.

感染吸引学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 平均分成两组。两组均为75例。对照组男61例, 女14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4岁, 平均 (34.6±4.2) 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1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重物砸伤8例, 其他伤24例;皮肤缺损最大面积42 cm×34 cm, 最小面积3 cm×10 cm。观察组男60例, 女15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76岁, 平均 (35.1±4.5) 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3例, 高处坠落伤14例, 重物砸伤6例, 其他伤22例;皮肤缺损最大面积44 cm×35 cm, 最小面积4 cm×9 cm。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和抗生素等治疗, 换药依据患者的渗液情况为准, 一般为每日换药1次, 直至肉芽组织生长, 对于感染创面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治疗, 定期监测药敏和病原学情况, 直至肉芽组织生长丰满后予以二期植皮或植皮术。观察组则予以封闭式负压吸引 (VSD) 技术, 首先彻底清除创面, 坏死组织和脓液, 修复受损的创面, 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VSD材料, 将泡沫置入创面且充分接触后间断缝合, 引流封闭硅胶引流管, 对引流管较多则采用三通头进行串联和引出皮肤, 用酒精将创面及周围皮肤去除油脂后用纱布擦干, 采用生物透性薄膜将创面密封。为了防止血块凝集堵塞管路, 手术时先用中心负压将渗血吸净后维持引流, 术后予以抗生素口服预防感染。1周后拆除, 若创面为生长则继续应用, 否则停止使用VSD。

1.3 观察指标

参考有关的标准进行评定:对住院天数、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 (0分为无痛, 1~3分为患者有轻微疼痛, 能忍受, 4~6分为患者疼痛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 而7~10分则为患者疼痛显著难忍, 影响食欲和睡眠) , 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上的变化情况[2]。另外, 总结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并从年龄、合并症、负压值、清创情况等运用Logistic回归总结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在住院天数、日引流量等方面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末次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在VAS疼痛评分和创面愈合、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情况比较

两组在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表3。

例 (%)

2.3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Logistic多因素情况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患者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为影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各种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创面感染, 创面缺损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很容易造成创面反复感染, 皮肤迁延不愈, 大量的渗出液很难通过常规的换药解除[3], 且换药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对于创面较大者控制感染成为治疗上很棘手的问题。

例 (%)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我国在近些年由国外引进的新技术, 通过VSD材料对创面持续的负压引流, 可在很大程度上清除创面组织间的渗出液, 坏死液和细菌, 对消除死腔、减轻局部组织水肿, 降低组织间细菌感染, 为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了机会[4]。且研究指出,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促使细胞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促进细胞增殖[5]。文献[6]通过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后得出, 适当的负压可将多余细胞间质液体吸出, 促使组织充盈度降低, 减轻血管后负荷, 促进毛细血管的循环和血流速度, 对创面周围局部循环和血氧保和度的提高提供临床有效的机会。而文献[7]通过持续负压引流可促使炎性引流液及时引出, 创面组织的水肿加速消退, 在创面产生机械应力, 促使修复的细胞增殖, 肉芽组织生长明显。而报道[8]指出, VSD技术可使得创面组织的免疫蛋白酶活性增加, 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增强, 加速了创面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看出, 采用VSD技术治疗腹部创面和感染创面后, 不仅在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上显著得到改善, 且在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也有明显提高。这和报道[9]的结果是一致的, 这足以说明VSD技术在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上的临床效果是显著有效的。

而笔者对影响VSD技术效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得出, 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 而这也是在运用VSD技术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清创要彻底, 必须将失活组织全部清除, 确保创面无死腔, 且对于创面特别大的区域, 要选择合适的VSD敷料根据形状来剪裁, 确保创面和创腔充分接触[10];且要避开血管和神经, 且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治疗需要保持密封有效负压状态, 确保管腔通畅及VSD敷料潮湿, 要将负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然这也结合患者的体重等综合考虑, 一般在40~60 k Pa左右。同时在持续负压期间, 要注意观察引流情况和肢体末梢血运情况。而糖尿病是感染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故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影响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德谦, 吴碧涛, 蔡喜传, 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3) :18-19.

[2]杨军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9) :105-106.

[3]陈校明, 刘忠, 唐新桥, 等.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3) :1425-1426.

[4]陈大志, 董松林, 王富贵, 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 2009, 21 (1) :63-64.

[5]桂剑英.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0) :1586-1587.

[6]李超, 宋丽君.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8) :936-936.

[7]李晓勇.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腹部创伤感染中治疗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0) :7375-7376.

[8]陈嘉凯, 潘晓华, 张晓明, 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6) :190-191.

[9]曹大勇, 陈绍宗, 汤苏阳,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10, 8 (2) :264-265.

感染吸引学生 篇5

贴近本地, 增强理论版的吸引力

理论宣传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版是向广大读者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和提供理论知识的园地。作为地市党报进行理论宣传, 必须贴近本地, 才能增强理论版的吸引力。

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 每周一期, 每期一版, 为了把理论版办好、办活, 笔者作为理论编辑,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努力做到“上接‘天线’信息灵、下接‘地线’情况熟”, 认真搞好策划、协调、联络、组织、宣传工作, 加强与邵阳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市委党校、邵阳学院以及邵东、新邵等12个县 (市、区) 理论工作者的联系, 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本地、本单位实情的理论队伍网络。同时, 加强与本地理论工作者的联系, 动员他们积极为《观察与研究》理论版供稿, 要求他们的来稿紧密结合邵阳实际, 紧紧围绕邵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运用, 着眼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

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 开展广泛深入的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 精心组织、科学策划好每个理论宣传战役, 使理论武装工作更好地融入到邵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理论版刊发的理论文章力求不过玄、不过虚、不过远, 既论述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又推出更多应用性、策略性、地方性的研究成果, 形成理论宣传强势, 更好地把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为邵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家谈》、《重点工程建设论坛》等一系列有奖征文活动, 本报与协办单位给获奖作者颁发奖金与证书, 不仅激发了社会各界人士为理论版投稿的积极性, 而且增强了理论版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

兴工强市, 振兴邵阳。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开设“兴工强市论坛”专栏, 围绕邵阳市委提出的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组织保障进行深入分析论证, 提出新的理论成果。《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刊登近百篇有深度、有分量、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关于实施兴工强市战略, 加快邵阳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 把理论视角直接对准了经济建设主战场, 形成了历史上参与面最广、研究最深透、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理论研讨热潮, 有力地推动了邵阳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

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出以后, 为了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 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开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 围绕邵阳市委以及12个县 (市、区) 党委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调研活动, 选登了一批优秀论文和调研文章, 认真回答邵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努力探索符合邵阳农村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邵阳日报刊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构建和谐农村的良方妙策》等调查报告, 湖南省委《内参》、《人民日报》相继刊发;《新宁县以村为主构建和谐农村36策》荣膺“中国中小城市管理创新奖”。

联系实际, 增强理论版的说服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 也是我们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保证。作为地市党报必须联系实际, 才能增强理论版的说服力。

众所周知,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十分重要。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开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 围绕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整合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活动场所进行论述;围绕大力实施净化工程、不断巩固和扩大“扫黄打非”网吧整治成果进行论述;围绕大力实施中小学德育工程、组织协调中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庭读书活动进行论述;围绕广泛开展小公民道德评议、“代管家长”、家长学校、青少年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和文明少年评比等道德实践活动进行论述;围绕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以及建立长效思想道德教育花红果硕。新宁县“代管家长制”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成果奖;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研讨现场会在新邵县召开, 出席会议的省教育厅、省关工委领导和学者、教授一致认为:新邵县创建“拓展家庭教育试验县”,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笔者及时采写《新邵县在全国首创“拓展家庭教育实验县”》一文, 获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 第二十一届中国地市报新闻作品一等奖。

随着邵阳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成为邵阳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随即开设“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论坛”, 以提高公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 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龙头, 以深化“改陋习、树新风”夯实社区建设为载体,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 大篇幅、大版面刊登理论文章和科学生活知识、公德知识、法制知识等, 通过广泛宣传,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院落、文明家庭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 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理论专栏刊登的文章, 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 用群众的鲜活语言, 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 围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 推动了社会实践, 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邵阳市委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加快邵阳发展的“生命工程”来抓, 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及时开设“优化经济环境、促进邵阳发展”专栏, 针对邵阳现实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作风简单粗暴、社会环境较差等问题, 明确“主体在机关、重点在干部、关键在作风”的目标, 着力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统一稳定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团结鼓劲的舆论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论述, 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懂得:优化经济环境,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深化政务公开, 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顺应民心、维护民利的客观要求, 是转变职能、创优服务的重大举措。特别是通过大力宣传邵阳市委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12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和《干部辞职办法》, 将公众评价和干部辞职制度有机结合的做法进行论述,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四项辞令直指“太平官”———湖南邵阳整治干部不作为》的文章;《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头条刊登题为《邵阳当不好“官”就下台———聚焦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新华社《国内动态》刊登邵阳在全国率先推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的专稿;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中国改革报》、《湖南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相继进行报道, 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国家人事部和湖南省委对邵阳市推行的公众评价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这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有益尝试。

做活文章, 增强理论版的感染力

以科学正确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吸引读者, 满足他们陶冶情操、获知理论知识的需求, 是报纸理论宣传追求的目的。作为地市党报进行理论宣传, 必须做活文章, 才能增强理论版的感染力。

习氛围, 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邵阳日报在《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及时开设“创建学习型社会”专栏, 加大科学理论的宣传力度, 刊发各级党政领导的调研文章和学习心得体会, 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 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形成了学科学理论、爱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的良好风尚。湖南省委宣传部、邵阳市委宣传部成立联合调查组以《科学理论的巨大力量》为题总结推介了大祥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经验, 笔者及时撰写《从推介大祥经验谈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文章刊发在《观察与研究》理论版显著位置上, 提出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求乐、学以致用, 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邵阳日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化解矛盾的作用, 宣传党的政策, 正确引导舆论。同时本着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则,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开设“热点新闻调查”专栏, 按照“弘扬社会正气, 通达社情民意, 引导社会热点, 疏导公众情绪, 搞好舆论监督”的要求, 搞好理论宣传, 及时、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反映群众呼声。对于极少数群众消极的、落后的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 积极加以引导, 而对绝大多数群众健康的、合理的、正当的理论需求, 则通过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优质的理论服务予以满足, 针对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进行科学辩证的透视剖析, 并运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语言来阐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传播法律等有关知识, 释疑解惑, 倡导社会正气。正因为这样, “热点新闻调查”专栏获湖南省市州报好专栏奖, 为邵阳日报获得湖南省“一类报纸”、“十佳报社”等殊荣增了光、添了彩。

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围绕邵阳市委推行“走出去热心服务, 迎过来热情办事, 经常性热线联系”为主要内容的“三热”工作机制, 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难、帮民富、保民安的“四民”活动, 激励干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涌现了一批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详细推介了邵阳市推行“三热”机制的做法和经验。近些年来, 通过邵阳日报组织策划一系列专栏, 理论宣传不断加强,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社会风气发生了积极变化, 涌现出新邵“5·31”英雄群体、勇于牺牲奉献的好战士黄勇、“80后”戴碧蓉式的好青年吕曦东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6月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宋文博抗洪抢险以身殉职第三天, 《邵阳日报》就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了这个全心为民的典型。而后, 《邵阳日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深入跟踪报道, 包括开设“向宋文博学习”理论专栏宣传, 声势之大, 报道之广, 开拓之深, 社会效果之好前所未有。通过广泛宣传, 宋文博感动了邵阳, 震撼了三湘四水与神州大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宣传因公殉职的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 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宋文博同志“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作者为邵阳日报社副总编辑)

摘要:地市党报如何办好理论专版, 以增强理论栏目的指导性、贴近性、可读性和影响力?邵阳日报开设《观察与研究》理论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在贴近本地实际、做活理论文章上下工夫。

感染吸引学生 篇6

一、对农民宣传“中国梦”的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仍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大国,农民还是一个众大的群体,农民凭借其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地位的重要性,成为在农村宣传“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所以,“中国梦”要有持续的社会生命力就注定需要“接地气”,而不只是作为“形而上”的国家主义梦想,如果只是针对上层人士、精英而存在,不顾农民群众,中国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农村宣传“中国梦”,有助于解决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的“国家梦”,民族振兴的“民族梦”,更是人民富裕的“人民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因此,作为中国的农民群体,他们不仅有着与国人同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农民的梦。农民更多的是希望过上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收入多一些,生活更富裕,家庭更幸福。农民的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也许对农民来说,他们并不能具体回答出“中国梦”的含义,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梦想都构成了更生动的中国梦。

二、宣传“中国梦”精神,增强农民的认知、认同感

在农村推进“中国梦”思想,必须始终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切合农民的心理和习惯,准确把握和抓住农民的心理和习惯,多维度、多渠道地探索推进农村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在农村宣传中国梦,要注重宣传内涵的丰富性,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宣传内容的通俗性,做到宣传全覆盖,农民易接受,听众不枯燥。

1.重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对农民宣传中国梦,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划拨专项宣传经费,落实到人。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由于工作需要,会经常联系和接触村民,可以利用村组干部联系和接触村民的机会,向农民进行宣传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由于村组干部和农民都是乡里乡亲的,对农民的情形比较熟悉,农民也不会反感,便于接受。对从事宣传教育的村组干部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2.三下乡活动

文化下乡。以“中国梦”为主题,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积极挖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抓好现实题材创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中国梦”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第一,文艺汇演。给农民送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地文化广播局通过诗歌、快板、歌曲、舞蹈等各种文艺节目形式,以“共享文化成果、艺术奉献人民”为主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演方式,组织文艺院团深入各个农村进行优秀剧目展演。让群众更具体、更形象、更客观地了解到“中国梦”的实质内涵。第二,优秀电影进农村。通过电影下乡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传播到广大农村,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选择一些集娱乐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优秀国产故事片、影片, 深入到农村开展巡回放映活动。例如优秀红色经典影片《建党伟业》、《开国大典》等等。第三,开展文化室创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每个文化活动室都要选配一定数量的农村实用的图书,并要配备电脑。有条件的乡村还可以在文化室设置乒乓球、棋牌、健身等休闲娱乐设施。在重大节日期间,可以组织村民进行比赛。第四,举办“农民大舞台”才艺展演。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举办“农民大舞台”才艺比赛,给有梦想的农民一个机会,让农民自己当主角,把舞台交给农民。

科技下乡。第一,科普知识进万家。组织科普志愿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山区开展科技传播活动,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果树丰产管理、蔬菜反季栽培管理等实用技术, 把先进实用的科技送到农民手中。第二,建立科技示范村。利用农闲时间,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农业局、区畜牧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县、乡镇两级科技人员到农村举办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对农民开展科技大培训。在普及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再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村。第三,建立农业产业示范村。农业局、区畜牧中心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全区选择几个有特色的重点村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择致富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第四,电视台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利用当地电视台黄金时段举办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果树丰产管理技术、肉牛养殖技术及卫生知识等科普讲座,并播放科技录像片。

卫生下乡。第一,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健康水平。组织当地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防疫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专家开展义诊和防病治病、卫生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传染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活动。第二,建立长年定点定期义诊服务点。卫生局、区疾病防控中心要结合各地区医疗资源的实际情况,每个乡镇要选择1~2个定点村组织区、乡镇两级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和专家,深入到点上定期上门为群众看病。第三,实施帮扶创建工程。在全区新建设或帮扶多所(每个乡、镇一所)设施基本齐全,能够正常开展诊断治疗的村级卫生所。

3.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教育是推进“中国梦”的基础路径,主要包括利用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进行集中报道和推介,通过张贴标语、制作横幅;利用政务公开栏,在展板、墙报中张贴相关的宣传内容;利用赶集日组织工作人员发放传单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老百姓耐心细致地讲解“中国梦”。

培养基层宣讲团,尤其是组织大学生村官或志愿者深入农村,对农民详细讲解中国梦。

4.政策、利益保障

宣传“中国梦”思想,就是要让农民认知当前的现状,最主要的是看党和国家制定的涉农政策,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言论。只有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言论在维护、保障和代表农民的利益时,农民才会自觉地认知和认同有关“中国梦”的思想。这就要求在政策方面,要善于将“中国梦”的各种思想转化为良好的涉农政策,还要建立政策执行机制,目前在农村,各方面发展不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口号做到了,但是在行动和实践上没得到农民的认同。

农民感受不到实际的变化,宣传“中国梦”只能是空谈。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保证宣传的思想与农民利益诉求之间是平衡的,党和政府及其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积极为农民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疾苦,解决农民面临的具体困难,是他们深刻而又真切的理解什么是“中国梦”。

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用完善的生活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水电路网等生活设施的供给。如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处理农村垃圾问题,推广“户集、 村收、镇运、市(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政府对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农村网络化建设,着力抓好电视、电话、广播、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总之,“中国梦”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具有伟大的力量, 承载着许多使命。“大众化”不是理论的终结,是验证理论真理性的必经阶段,只有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体现它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农村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摘要:“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实际上也属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因此,宣传“中国梦”有助于解决农民的现实需要,有必要探索对农民宣传的路径,增强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感。

吸引学生注意须有度 篇7

一、精彩导入须有度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在课堂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从课间活动的状态转到注意力集中的课堂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 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迅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比如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 听说我们班有同学去看过大海呢?想知道是谁吗?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总是很感兴趣, 又因为好奇的心理, 注意力一下子就能集中过来。接下来用课件展示烟台海各季节的图片, 再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 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到烟台的海中来。当然, 为了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课前我已经帮这位同学精心准备了介绍的内容, 只是其他同学并不知道。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去过海边的学生还有几位, 他们看到的实际景象也是各不相同, 任由学生介绍, 必会使导入变得冗长, 这样反而冲淡了主题, 迁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本课内容的教学。据研究表明:儿童连续注意的时间较短, 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0分钟, 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所以, 精彩的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后, 教师要紧抓课堂前20分钟的最佳时间, 引导学生直奔课堂重点、难点。如在《烟台的海》教学中, 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导入, 开始和学生讨论学习第2自然段, 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冬日烟台海的蔚为壮观。

二、多媒体使用须有度

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左半球主要担负着语言、逻辑推理等功能, 右半球则担负着视图、音乐、空间知觉等功能, 多媒体中有大量的声像材料, 能协调学生左右脑功能, 合理地将其运用于课堂, 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比如在教学《草原》这一文时, 对没有去过草原的学生来说, 仅从语言文字中还不能充分体会那里的美, 一味地读书想象, 效果并不好。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草原的图片、录像, 将学生一下子吸引了, 再伴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美的旋律, 使学生彷佛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很快进入到课文, 在愉快的音乐和迷人的画面中, 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这样的课堂有几个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呢?

虽然多媒体的运用能使课堂形式丰富起来,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是不恰当的使用会适得其反, 如在《草原》这一文中, 教师过多的使用草原图像, 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 在一阵阵惊叹之后, 渐渐失去刚开始的兴趣, 也就影响了对语言文字美的想象感悟。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来精心设计, 合理使用好多媒体, 才能真正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课堂。

三、动静结合须有度

我们的课堂要“动静”结合, 合理调节, 把认知和实践活动统一起来,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活动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很多, 如做运动、游戏、唱歌、表演等, 其中表演是语文课中常用的方法, 精彩的设计能将活动与认知学习充分地统一起来,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活动, 同时也能注意力集中地掌握课文内容。

比如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 教者安排学生分组合作, 将课文内容改写成简单的剧本, 再分角色表演。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分析人物特点, 接着在表演中比一比谁演得最像。学生就如在课间玩游戏似的, 热热闹闹地表演起来, 没有一个学生不投入的, 他们在有声有色的表演过程中, 很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 在此基础上再体会少年的劝说之妙就十分容易了。

课堂中的活动,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但动起来的学生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使课堂变得散漫而无法集中,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要把握课堂状态, 及时调节。如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 教师在设计表演时要考虑学生编写剧本的能力, 在课堂中及时指导, 不至于浪费时间, 还要注意是否有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无事可做, 变成了“课外人”, 也要注意是否有学生没有投入, 避免让表演成了不带学习任务的打闹等。

四、有效检查须有度

对所学内容及时检查, 既是对知识的巩固, 又是一种督促。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注意状态, 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压力造成的情绪紧张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对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小学生来说, 也是培养他们有意注意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 完成了识记、理解等教学环节后, 我会及时进行检查, 如听写, 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就会自己发现问题, 而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并在以后的生字词学习中提醒自己要认真。再如, 在完成某个教学环节后, 安排一个小结, 但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 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检查的方式多种多样, 要因课、因学生而异。

上一篇:网络资源信息下一篇:文学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