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

2024-07-30

慢性重型肝炎(精选十篇)

慢性重型肝炎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治疗的9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其中, 对照组45例, 男23例, 女22例;年龄18~68岁, 平均 (42.3±5.1) 岁。观察组45例, 男21例, 女24例;年龄18~70岁, 平均 (43.6±5.8) 岁。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疗法:秉承保肝、退黄及对症的原则, 每天给患者静脉点滴20%的人血白蛋白50 ml, 输入新鲜冰冻血浆400 ml;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置换血浆进行治疗:间隔3~5 d对患者的血浆进行置换, 置换前为防过敏给患者注射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 (国药准字H51023153) , 每次置换3 000 ml的血浆, 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电、血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一个疗程对患者置换3次血浆。

1.3观察指标

(1)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2) 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得到缓解, PTA升幅达到20%, TB降幅达到50%, 病情得以好转; (3) 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 最终放弃治疗或者死亡[2]。

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有5例患者治疗显效, 显效率为11.1%, 有10例患者病情得以好转, 好转率为22.2%, 治疗总有效率为33.3%, 有30例患者治疗无效, 无效率高达66.7%;而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治疗显效, 显效率为26.7%, 17例患者通过治疗得到好转, 好转率为38.8%, 有16例患者通过治疗病情未得到好转, 无效率为35.5%, 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65.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出院时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如肌酐 (creatinine, CR) 、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TB) 、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白蛋白 (albumin, ALB) 、球蛋白 (globulin, GLB) 及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讨论

血浆置换是利用膜分离技术将血浆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病物质等分离出来并从人体中清除, 然后将过滤后血浆混合自身的细胞和正常人的健康血浆输回患者体内, 可补充患者体内缺少的凝血因子、白蛋白和电解质等物质, 使得患者的某些有障碍肝功能得以代替实现, 可是肝细胞得到再生[3]。人工肝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方式, 虽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但症状都比较轻微, 不会影响正常的置换过程[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之后, 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65.5%的患者治疗显效或病情得以好转, 大大降低死亡率给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 增强了治疗信心, 减轻了疾病带来的苦痛, 缓解了内心的不安和惶恐。出院时改善的各项指标,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向着美好生活又迈进了一步。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为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争取了时间,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世敏, 胡东辉, 张京伟.温阳健脾法与益气健脾法从瘀毒论治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3, 42 (5) :499-501.

[2]伍玉南, 孙克伟, 彭建平, 等.解毒化瘀温阳健脾与解毒化瘀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 21 (1) :4-7.

[3]孙静, 于红卫, 刘钊, 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离体肝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 (8) :603-607.

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业务查房 篇2

护士长:

大家好,今天我们查的是05床朱建勤,本次查房的目的是:

检查级别护理内容落实请况。检查病人现存健康问题的护理措施具体落实情况。了解病人现存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情况,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责任护士(王檀): “朱大娘,你好,今天感觉怎么样?”患者:“现在比来的时候要好多了。”“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将对你进行护理查房,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希望你能配合。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询问我们。”患者: “好的”,王檀: “ 谢谢你们的配合。” 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

责任护士(王檀):

05床,朱建勤,女,66岁,于2016年12月06日“腹胀1月余,双下肢水肿2天。”

为主诉平诊入院,步入病房,患者意识清,精神状态差,入院时测体温36.6C,脉搏101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8/87mmhg 入院后给予利尿(呋塞米注射液)保肝降低转氨酶(还原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补钾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腹水生成。

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3.41x10(9次方)/L,血小板76x10(9次方)/L,谷草转氨酶41U/L。总胆红素52.5umol/l,直接胆红素32.0umol/l,间接胆红素素20.5umol/l,白蛋白29.5g/l,球蛋白43.5g/l,彩超拒查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1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劳累,熬夜。2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肝性脑病时限制蛋白)易消化低盐食物,避免生冷硬酸辣粗糙坚硬食物。3 对症抗纤维化营养肝细胞药物治疗(还原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

腹水治疗:1限制钠水摄入(葡萄糖)2 利尿剂(呋塞米注射液)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或血浆).4,腹腔穿刺抽腹水术。

【观察要点】

1,有无厌食、恶心、呕吐等食欲减退症状,2、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蜘蛛痣、肝掌、肝臭、肝区疼痛,3、生命体征,有无出血倾向,如瘀斑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4、尿量、尿色。

今天是住院第2天,今晨7:00测体温36.6℃,脉搏8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7/63mmhg,自理能力25分,压疮评11分,跌倒/坠床评2分。

查体: 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食欲下降,大便颜色正常,小便颜色呈深黄色。

护士长:现病人入院第2天,诊断明确,下面请大家根据病人目前的病情变化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王檀

一、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减退有关、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水钠潴留有关

护理目标:腹腔液体量减少。

护理措施:1限制进水量,进水量限制在1000ml/d。

2限制液体量,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3必要时腹腔穿刺放腹水。

二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能合理安排饮食、维持营养平衡。

护理措施: 1 给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和易消化食物、严禁烟酒。限制水钠摄入,限制每日进水量,如有低钠血症进水量少于500ml。肝功能严重损害或肝性脑病先兆者,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加强支持治疗。

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木耳,预防低血钾。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搔痒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避免皮肤受损。

护理措施:1长期卧床病人,勤更换体位。

2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避免局部皮肤受压。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轻瘙痒。

四、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遵循休息和活动计划,活动耐力增加。

护理措施: 1 嘱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协助病人日常生活。

3与病人一起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

梁侠

五、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护理目标:

使病人意识清楚,防止出现肝性脑病。无出血现象,血压、脉搏、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意识状态,最好有专人陪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遵医嘱给予导泻剂或者通便灌肠(禁用碱性肥皂液灌肠),嘱医嘱使用降氨药、护肝药及肠道抗生素,慎用镇静催眠药。

遵医嘱给予补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遵医嘱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杨珺

六 焦虑:

与担心预后和经济负担有关。

护理目标:

使病人消除焦虑。

护理措施:

1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为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认真听患者内心的心理感受。健康指导

1休息指导:保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增强活动耐力。2饮食指导:向患者说明,遵循饮食治疗原则和计划。3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

4心理指导:精神上给予病人安慰和支持。

5家庭指导:让病人家属了解各种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基本表现,发现时,及时就医,定时复诊和

检查肝功能。护士长评价:

(1)责任护士病情汇报比较全面。(2)健康指导与疾病实际情况不相符。(3)基础护理不太到位。

护士长总结:

通过本次护理查房,发现我们的护理工作还存在着护理缺陷,针对上述护理缺陷,我们以现在整改、示教、与家属沟通交流,要求责任护士巡视指导病人。护士长将跟踪检查,持续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谢谢大家配合!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护理业务查房

护士长:

大家好,今天我们查的是床周爱玲,本次查房的目的是:

检查级别护理内容落实请况。检查病人现存健康问题的护理措施具体落实情况。了解病人现存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情况,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责任护士(杨珺): “周大姐,你好,今天感觉怎么样?”患者:“现在比来的时候要好多了。”“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将对你进行护理查房,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希望你能配合。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询问我们。”患者: “好的”,王檀: “ 谢谢你们的配合。” 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

责任护士(王檀):

11床,周爱玲,女,50岁,于2016年10月08日“纳差9天”

为主诉 入院,步入病房,患者意识清,精神状态差,入院时测体温36.6C,脉搏8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06/69mmhg 入院后给予保肝利 尿补钾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腹水生成。(药物有还原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呋塞米,氯化钾等。

既往史:有乙肝病史15年.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1.46x10(9次方)/L,红细胞3.09x10(12次方)/L血红蛋白104g/l,血小板66x10(9次方)/L,谷丙转氨酶1680U/L,谷草转氨酶138U/L。总胆红素40.3umol/l,直接胆红素17.2umol/l,间接胆红素素23.1umol/l,白蛋白29.3g/l,球蛋白39.1g/l,钾3.05mmol/l,氯89.9mmol/l,钙2.07mmol/l,彩超拒查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1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戒酒,避免劳累,熬夜。2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肝性脑病时限制蛋白)易消化低盐食物,避免生冷硬酸辣粗糙坚硬食物。3 对症抗纤维化营养肝细胞药物治疗(还原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

腹水治疗:1限制钠水摄入(葡萄糖)2 利尿剂(呋塞米)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或血浆).4,腹腔穿刺抽腹水术。

【观察要点】

1,有无厌食、恶心、呕吐等食欲减退症状,2、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蜘蛛痣、肝掌、肝臭、肝区疼痛,3、生命体征,有无出血倾向,如瘀斑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4、尿量、尿色。

今天是住院第5天,今晨7:00测体温37℃,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2/65mmhg,自理能力95分,压疮评21分,跌倒/坠床评0分。

查体: 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较前有所减轻,食欲有所好转,大便颜色正常,小便颜色呈深黄色。

护士长:现病人入院第5天,诊断明确,下面请大家根据病人目前的病情变化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王檀

一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能合理安排饮食、维持营养平衡。

护理措施: 1 给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和易消化食物、严禁烟酒。限制水钠摄入,每日进水量限制在1000ml左右,如有低钠血症进水量少于500ml。

肝功能严重损害或肝性脑病先兆者,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加强支持治疗。

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木耳,预防低血钾。二 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遵循休息和活动计划,活动耐力增加。

护理措施: 1 嘱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2协助病人日常生活。

3与病人一起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

梁侠

三 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护理目标:

使病人意识清楚,防止出现肝性脑病。无出血现象,血压、脉搏、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意识状态,最好有专人陪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遵医嘱给予导泻剂或者通便灌肠(禁用碱性肥皂液灌肠),嘱医嘱使用降氨药、护肝药及肠道抗生素,慎用镇静催眠药。遵医嘱给予补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

遵医嘱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杨珺

四 焦虑:

与担心预后和经济负担有关。护理目标:

使病人消除焦虑。

护理措施:

1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

为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认真听患者内心的心理感受。

护士长评价:

(4)责任护士病情汇报比较全面。(5)健康指导与疾病实际情况不相符。(6)基础护理不太到位。

护士长总结:

慢性重型肝炎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10-02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4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口服每日一次,平均治疗41.3天。结果:治疗组存活18例(81.8%),对照组存活6例(33.3%)。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肝功能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的一种危重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替比夫定为高度特异性抑制HBV复制的左旋核苷,其抗病毒效力强、起效快,可在短时期内抑制病毒复制,而对人DNA聚合酶无影响[1]。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4]。我们观察了替比夫定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对生存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在本科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0例,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28岁至63岁。平均(47.85±8.63)岁,除外妊娠及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HBV-DNA均为阳性,早期14例、中期6例、晚期2例。其中HBeAg阳性12例,两组年龄、性别、HBeAg阳性率、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别。

1.2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素α1、新鲜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基础治疗。②血浆置换,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256umol/L,加用血浆置换治疗。③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加用替比夫定600mg日一次口服。

1.3观察项目:治疗前检测肝功能,HBV-DNA定量(<1×103为阴性)凝血酶原轰动度(PTA);治疗后每周复查肝功能、PTA;分别于2周、4周复查HBV-DNA定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2.1±9.2天,对照组为48.2±8.4天。治疗组替比夫定应用时间38天~59天,平均41.3天。治疗组存活18例,继续服用替比夫定,18/22(81.8%),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肝性脑病。对照组存活6例(33.3%),死亡12例(66.4%)。其中8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性脑病,2例死于肝腎综合征。

2.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见表1。

3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

治疗组2周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以上16例,占16/22(77.8%);对照组8例,占8/18(44.4%)。4周治疗组HBV-DNA转阴14例14/22(63.8%);对照组6例6/18(33.3%)。不论是2周HBV-DNA下降超过2log10拷贝/ml例数还是4周HBV-DNA转阴率两组有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治疗组6例6/14(44.4%);对照组4例4/10(40%),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4讨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HBV感染的一种结局,发病机制复杂,与HBV复制,免疫激活等有密切的关系[5]。乙肝病毒感染是重型肝炎发生的始动因子,机体对HBV的细胞免疫反应过强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而HBV在肝细胞内的持续复制是诱导过强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原因,抗病毒治疗使HBV复制迅速得到抑制,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同时肝细胞膜上的靶抗原表达减少,降低了细胞毒T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攻击,从而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坏死[6]。在免疫的早期抗病毒治疗是中止剧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首要而关键的环节。主张对有HBV复制的重型肝炎进行抗病毒治疗[7]。邬小萍等认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病毒载量是一个衡量病情的重要指标,虽然与肝损伤无直接关系,但HBeAg和HBV-DNA阴转是病情得以控制的重要因素[8]。因此,早期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应用快速抑制HBV复制的药物,可使HBV-DNA载量下降,使已受感染的肝细胞复制病毒的能力受抑,并减少坏死后再生的肝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机会,减轻肝脏炎症,利于肝功能恢复。

2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慢性重型肝炎病人26例, 男20例, 女6例;年龄18岁~56岁, 平均36.8岁;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 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13例, 出现肝性脑病10例;进行人工肝治疗11例;住院7 d~60 d, 平均32 d。

1.2 结果

26例病人治愈5例, 好转16例, 转院1例, 死亡4例, 其中死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例、急性肝衰竭1例、多种并发症1例。

2 护理

2.1 一般性护理

2.1.1 基础护理

卧床休息, 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条件允许下, 安排住单人病房, 即可保证休息的质量也可减少感染机会。加强病房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意识变化等。基础护理以促进病人的舒适度为主。

2.1.2 饮食护理

此病病人的食欲极差饮食上应加强指导, 饮食护理需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食谱。提供清淡、软质饮食, 如稀饭、面线糊等, 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补充足量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避免油炸油腻饮食, 实行少量多餐制, 主要以糖类为主来补充热量来源。病情好转者可适当增加菜色。禁止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 腹水、水肿、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病人应低盐或无盐饮食。

2.1.3 消毒隔离

重型肝炎病人本身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加上某些医源性因素可引起病人的继发感染, 其中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减弱, 肠内细菌移位及通过血液感染、淋巴感染、腹腔穿刺消毒不严格等均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而腹腔积液又为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整个治疗期间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减少探视及陪护人员,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进入病房均应戴口罩。对病人的用物定期消毒。

2.1.4 口腔及皮肤护理

每日进行2次的口腔护理, 及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对于生活尚能自理不愿护士给予口腔护理者, 建议病人使用软质牙刷并且要彻底清除口腔残留物。病人进食后及时督促淡盐水漱口。长期使用抗生素病人用3%碳酸氢钠漱口。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 面部及身上有痘者不能抓破, 可给予涂抹抗感染软膏。注意会阴部皮肤的清洁。疑有感染者及时进行细菌培养。

2.2 针对性护理

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的应用为本病治疗提供了一线生机。我科收治的26例病人中有11例进行人工肝治疗, 效果良好, 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行结肠机治疗也可改善肠道酸碱性, 减轻毒素的吸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2.2.1 人工肝的护理

众所周知在常规的保肝护肝治疗中, 效果不理想, 采用人工肝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人工肝的护理也显得的尤为重要。做到充分的心理支持, 在告知不良后果的同时也要建立病人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人工前对人工肝室进行紫外线60 min照射及空气消毒机消毒40 min、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制度等, 降低感染几率。本组病人中无人因护理操作不当而用其感染者;在人工肝治疗中还应注意出血、低血压、变态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

2.2.2 结肠机治疗的护理

清除肠道内毒物残留、改善肠道内酸碱度, 减少氨的吸收既可以降低感染几率又可以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结肠机治疗首先清洗肠道, 在清洗液澄清无大便时, 在加入茵陈合剂、食醋配置的弱酸性盐水、乳果糖等进行保留灌肠。

2.3 心理护理

病情反复并趋于恶化, 长期的心理心理压力造成病人出现抑郁、偏执、焦虑等心理问题。本组的护理人员接近病人了解实际的问题, 与病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通过鼓励、诱导发泄不良情绪、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氛围等方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讨论

重型肝炎是各种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 同时带来的护理问题也相当繁重, 这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以及病人的积极治疗。护理人员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从而有效地防治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慢性重型肝炎 篇5

1、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2、1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3、2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4、3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

5、对辖区内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6、服务对象是指辖区内岁及以上高血压和型糖尿病患者。

7、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提供每年至少次的面对面随访。

8、对连续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 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9、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 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10、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

1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100%。

12、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 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13、重性精神疾病服务对象是辖区内诊断明确、的重性 1

精神疾病患者。

14、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中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

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的治疗方案,个月时随访。

15、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中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

力缺乏,社会功能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内随访转诊情况。

16、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控制的情况,对患者

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和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和。

17、体质指数(BMI)=/。

18、对筛查发现的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

者需要及时、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资料完整且及时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管理。

19、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0、一份完整的慢性病患者档案包括、、、、等五项内容。

培训试题答案

1、≥140mmHg和(或)≥90mmHg。

2、140---159mmHg90---99mmHg3、160---179mmHg100---109mmHg4、≥180mmHg≥110mmHg5、35一6、35原发性27、48、两29、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

10、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

11、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

12、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

13、在家居住

14、执行上级医院制定315、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16、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心理支持帮助

17、体重(Kg)/身高的平方(m)

18、建立健康档案每年4次随访每年1次全面体检 19、23.3%

慢性重型肝炎 篇6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16-01

慢性重型肝炎(chronic serious hepatitis,CSH)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型肝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1]。我们通过对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岁。HBV感染69例,HCV感染5例,重叠感染6例,药物损伤3例,酗酒5例。88例患者經治疗后死亡35例(死亡组),存活53例(存活组)。另取90例健康体检人群做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22-70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普朗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由(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总胆红素(TBT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BUN)、肌酐(Cr)和胆碱酯酶(CHE)。患者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总胆红素(TBTL)采用重氮法,甲胎蛋白(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清蛋白(A)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尿素氮(BUN)、肌酐(Cr)用化学比色法,胆碱酯酶(CHE)用速率法。

1.4 统计学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慢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TL)、肌酐(Cr)、尿素氮(BUN)高于存活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指标死亡组低于存活组(P<0.01),详细结果,见表1。

*与存活组和对照组相比,P<0.01;△与存活组相比,P<0.01。

2.2 胆酶分离者与预后的关系 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56例,存活31例,死亡25例,死亡率44.6%;32例未合并胆酶分离的患者,存活22例,死亡10例,死亡率31.2%,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总胆红素(TBTL)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胆红素升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总胆红素(TBTL)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TBIL的水平可反映CSH的预后[2]。

临床上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和肌酐一样,在肾功能发生损害时,尿素氮升高。本研究显示,死亡组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随着患者肝功能的衰竭,肾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综合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

清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均可导致清蛋白降低。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清蛋白明显降低,说明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清蛋白降低,易引起感染而致病情恶化[4,5]。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ug/L。检测血清AFP主要是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或鉴别诊断,可以动态观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疗效及预后评估。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7]。

胆碱酯酶(CHE)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患者肝脏组织遭到破坏时,影响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存活组[8]。

“胆酶分离”通常是指在肝炎发展过程中,由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进行性下降,因此出现上升;同时转氨酶由于已经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从而进行性耗竭,因此出现ALT下降,转氨酶不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较未合并者预后差[9]。

参考文献

[1] Hada T,Kondo M,Yasukawa K,et al.Discrimin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y measuring the ratio of Aleuria aurantia lectinreactive serum cholinesterase to immunoreactive protein [J].Clin Chim Acta,1999,281(1-2):37.

[2] Georgej M,Webster,Stephanie R.Incubation phase of acute hepatitis B in man dynamic of celular immune mechanisms[J].Hepatology,2000,32(5):1117-1124.

[3] Yuen MF,Sablon E,Hui CK,et al.Pro9gnostic factors in sever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J].clin Infect Dis,2003,36(8):979-984.

[4] 唐中權,郭静雯.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20-1021.

[5] Yang SS,Cheng KS,Lai YC,et al.Decreasing serum alpha-fetiorotein levels in predicting poor prognosis of acute hepatic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ms B[J].J Gastroenterol,2002,37(8):626.

[6] 陈美鸿,林庆东,吴多荣.血液淋巴细胞计数、HBV-DNA载量、血清总胆固醇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66-168.

[7] Choi J,Oh JH.Mechanisms of liver injury.Ⅲ.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C virus[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6,290(5):847-851.

[8] Saxena A,Sun W,Luo C.Human serum butyrylcholinesterase:In vitro and in vivo stabilny,pharmacokinetics,and safety in mice[J].Chem Biol Interact,2005,(157-158):199.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9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45.5岁, 其中男74例、女21例。临床表现为重度黄疸、腹胀、恶心、呕吐、明显乏力、肝功能明显异常及明显的出血倾向。其中病情好转82例, 自动出院8例, 死亡5例。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长时间卧床患者给予定时翻身防止褥疮;肝昏迷前期的患者要加床栏防止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定期吸痰, 防止肺部感染发生;出现呕吐或呕血时应注意防止窒息。

2.2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时肝脏的循环血量可增加约50%, 这有利于营养肝脏, 促进肝细胞再生。忧虑和失眠可加重病情。故对于失眠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 给予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做好晨晚间护理, 为促进睡眠创造条件。

2.3 密切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状态, 如有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或烦躁、嗜睡等, 要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及形状等, 注意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有无改善及黄疸的变化;观察体温的变化, 以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及适当蛋白质的饮食, 每天供给热量1500-2000卡。消化道症状明显时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有肝昏迷倾向的给予低蛋白饮食;昏迷者给予鼻饲流质;有消化道出血时禁食;肾功能不全、腹胀、浮肿明显的给予低盐饮食。

2.5腹水的护理

严格限制盐的摄入, 每天测量腹围, 记录24h出入水量。在使用排钾利尿药时应注意补钾, 防止低钾血症诱发肝性脑病。重症病人可抽腹水以减轻腹胀症状, 但放液速度不宜过快, 量不宜过多, 首次不超过1000ml, 每次不超过3000ml。慢重肝合并细菌性腹膜炎通常是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 感染不易控制且进展迅速, 所以一旦有腹膜炎的症状体征, 要尽早使用抗生素, 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不能完全待腹水培养出结果后才使用。

2.6 肝性脑病的护理

早期监护非常重要。应及时发现肝昏迷的先兆, 如患者出现睡眠颠倒、定向力及行为异常, 应专人看护, 防止发生跌倒、走失和坠床等意外;最好设单人间, 病床加床档保护。若患者狂躁时可用宽布约束带限制其四肢活动, 以保证静脉给药通路, 防止液体外漏和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引起穿刺困难;密切观察和记录脑昏迷的深浅变化, 经常呼唤患者, 检查角膜和压眶反射, 以及时判断患者昏迷程度和转归。

2.7 出血的护理

当患者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 可出现呕血和吸氧、输血, 准备三腔二囊管、急救药等, 安慰患者,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监测血压、脉搏, 若患者血压脉搏不稳定、感觉烦躁、心慌、出冷汗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并嘱患者暂禁食。

2.8 心理护理

病情的严重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对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显得极为重要。向患者传授相关的医学知识,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 间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 起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且可同时发生多种并发症, 因此病死率高[2]。由于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因此细心观察, 掌握疾病发展的规律, 对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精心护理, 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对于临床上好转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详细的出院指导, 如定期门诊随访, 坚持合理膳食, 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过劳等各种诱因是降低本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慢性重型肝炎 篇8

1 护理难点

1.1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因没有能够做到系统的检查及治疗, 在最佳的治疗时期而很多时候被延误或者错过, 因疾病迁延不愈最终发展成慢性重型肝炎。

1.2 广西是肝病患者的高发区, 特别某些常食鱼生史的区域, 广西在目前经济还是比较落后, 而药品价格相对比较昂贵, 老百姓收入相对比较低, 造成老百姓看病困难主要原因之一, 以及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时期过长, 而且抗病毒药物的价格相对比较贵以及容易出现耐药现象, 容易出现失去治疗的信心:或者忙于工作, 部分人群不能按时服药, 医从性差。

1.3 由于农村群众知识缺乏, 没有得到相关知识的宣教, 在很多贫困的山区仍然没有自来水饮用水, 更多的时候食用了从水沟挑回的水, 因为这些水质没有得到消毒处理, 在农村很多地方人们排出的污染物及排泄物没有统一得到的处理, 而且绝大部的污染源排到了水塘及水沟里, 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家中有慢性病毒性肝炎, 生活用具没有做到专人专用, 或者餐具没有得到充分的消毒, 而且相互公用餐具及生活用品, 在发病早期不重视病情, 到了病情发展成慢性重型肝炎才就医, 不但花费更多的费用, 而且愈后差, 病死率高。

2 慢性重型肝炎健康宣教对策

2.1

首先我们应做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病”, 从最根本、最早的落实到人人得到最基本的健康普查, 这需要我们广大的医务人员下到基层, 对各类疾病进行宣教, 尤其是传染类疾病的宣教, 宣教方式可为:示范、讲解、宣传单、图片等;宣教内容:对疾病的认识、病因预防、就诊指导、心理护理。

2.2 针对慢性重型肝炎健康宣教的对策分为以下几点

2.2.1 心理护理

因本病目前治疗费用较高, 病程长, 往往预后效果差, 患者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 而半途而废, 患者会出现心情浮躁, 情绪低落, 甚至会有可能轻生, 在这个时候患者最需要的是心灵上安抚, 需要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融入到患者的心声, 去理解和体会他们的心情,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宣教奠下基础, 患者才能以平静的心态和我们进行沟通。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常存在焦虑、烦躁、抑郁、躁动等精神障碍及入住传染科给予相应隔离措施又使病员易产生孤独感, 护理人员应作好解释工作, 减轻其思想负担主动与家属联系, 向家属讲解本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及本病的治疗好转率, 因本病发病的时间较长, 同样治疗过程也是一样花较长的时间, 不要一味跟患者及家属承诺本病最终的治愈, 据目前临床之观察, 能够治愈的病例是极少的, 而在很大程度趋于好转的状态居多, 应该让家属知晓本病治疗的结果, 能够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告知患者家属多陪陪患者, 让患者感受到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时间里不会感到孤独, 让其感受到还有那么多的人都在关爱自己。

2.2.2 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喜好调整自己饮食谱。在临床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多出现纳差, 纳呆, 不思饮食, 厌油腻感, 应给予高糖、高维生素、优质蛋白、低脂肪饮食, 宜少量多餐, 饥饱适度, 切忌饱饮饱食, 戒烟酒, 根据病情采取少量多餐, 或者根据喜好色香味俱全, 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忌食坚硬、油炸、粗糙、辛辣之品, 进食宜细嚼慢咽, 防止食物机械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处。合并肝硬化腹水或胸水的患者, 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每天含盐食物以不超过2g, 包括腌制食品的摄入也应严格控制, 烦躁、睡眠昼夜颠倒、神志改变、高血氨患者或者神昏者慎用或禁用高蛋白饮食, 少食或禁食肉类, 注意饮食清洁、有节。或者根据证型给予不同的辩证施食。疑是传染性疾病时指导患者行消化道隔离。

同时, 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 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如有出血倾向者, 应补充足量维生素K等, 注意调节饮食的色、香、味, 以增强患者食欲, 保证营养摄入, 并每周评估患者营养改善情况。

2.2.3 用药护理

(1) 中药汤剂宜浓煎温服, 宜饭后1h温服, 既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有利于中药的吸收; (2)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出现肝区隐痛者或者胀闷不适等症状给予中药烫疗肝区以达到舒筋通络, 增加气血运行。 (3) 遵医属于维生素B6注射液在足三里穴位上进行穴位注射, 告知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有疏肝健脾, 调理气血的功能, 可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纳少、寐差、胃脘不适等症状。 (4) 穴位贴敷治疗可疏肝解郁, 健脾益气。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缓解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 (5) 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啶、阿德福韦等时, 应坚持, 告知患者不能擅自停药或滥用药, 以及使用利尿药如呋塞米、螺内酯、布美它尼片时, 教会患者或者协助患者准确记录24h尿量并做好记录, 晨起时称体质量和测腹围。 (6) 中药灌肠治疗:大黄煎剂, 由医院药剂科煎制成100~200mL/瓶的灌肠液, 应用时加温至39~40℃, 通过本科室专用的结肠透析器进行结肠清洗配合结肠用药, 先给予清洗肠道内粪便并排出体外后, 再将中药通过结肠透析器药物压力泵输入肠道内, 使药物在肠内尽量保持2h以上。可有效清洁肠道、减轻内毒素血症、减少肠道内氨再吸收, 改善重肝腹胀等症状。有效预防和逆转各种类型的肝性脑病, 并具有保肝护肝、减毒增效的作用。

2.2.4 生活护理

(1) 对重型肝炎患者急性期尽量卧床休息, 中医学认为“卧则血归于肝”, 所以卧床休息可以保证肝脏的血液供应, 有利于肝脏的修复。 (2) 黄疸重的患者因胆汁淤积, 引起皮肤瘙痒, 可用温水洗浴, 并用中药外洗或用甘石洗剂涂擦。嘱患者不可搔抓, 以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穿着衣物宽松柔软。

2.2.5 并发症的护理

2.2.5. 1 出血

预防出血, 注意观察针眼有无渗血, 皮肤、牙龈出血、黏膜有无出血点、淤癍, 鼻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先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告知患者注意避免碰撞、损伤, 不宜用手挖鼻、用牙签剔牙等以免诱发出血。

宜用软毛牙刷刷牙, 在严重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 告知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勿紧张, 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如患者在家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 尽量不要过多地搬动患者, 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家属在这个时候要镇定, 不要过于慌张, 应及时安抚患者以免吓到患者。

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 如有咖啡样颜色等。观察大便颜色是否柏油样等, 如有异常疑有出血立即送检, 以便采取及时的止血治疗。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差,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各种穿刺、导尿等, 必要时给予留置深静脉置管, 减少每天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 也可减少患者长期输液引起的穿刺疼痛,

监测凝血相关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结果提示异常及时报告进行处理, 必要时给予同型血浆或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 给予预防性出血。

2.2.5. 2 感染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体温高于正常值, 自觉发热、整个腹部辣热感、疼痛, 遵医嘱定时抽血查血象, 尤其注意腹腔穿刺放腹水后穿刺点的护理, 避免穿刺点受到污染。合并肝硬化腹水, 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术时, 告知患者术前排空膀胱, 并给予心里疏导, 告知其放松。术后宜卧床休息6~8h, 避免洗浴时污染腹部的穿刺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易并发感染, 必须重视与加强基础护理, 同时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与呼吸道隔离;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 应协助其保持皮肤与口腔的清洁卫生, 以及加强肺部护理, 勤翻身、叩背、鼓励并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防止呼吸道感染。最好将患者安置于单间, 减少对患者探视。操作者操作前后严格进行手消毒, 必要时穿隔离衣, 防止交叉感染。

2.2.5. 3 肝性脑病

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肝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使用安眠镇静药、便秘、感染等。医护人员应遵循治疗原则和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尽量避免和减少诱发因素以防止肝性脑病发生。

如患者出现头晕, 嗜睡, 睡眠时间昼夜颠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期症状,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精神、性格、行为发生异常, 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 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 但吐词不清或缓慢。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 (如搭积木、用火柴摆五角星等) , 可有扑翼样震颤。如果患者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幻觉、恐惧, 言语不清、举止反常、计算能力和定向能力下降, 此时应注意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 以防意外发生。或者前一期的症状加重, 说明患者已进入肝昏迷Ⅱ期, 需立即给予抢救治疗和护理措施。

如患者在家中发生疾病, 在当前条件安全的情况下, 护送患者及时就医如患者已出现昏迷, 应平卧头偏向一侧, 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救助, 或者患者出现烦躁时, 注意避免患者出现自残, 牙关紧闭者, 避免咬伤舌头。

2.2.5. 4 肝肾综合征 (HRS)

肝肾综合征是发生于严重肝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在肝功能障碍下出现的肾功能衰竭。HRS是重型肝炎晚期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重型肝炎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之一。

出现有腹水, 嘱患者应用低盐或无盐饮食, 钠限制在<500mg/d, 限制水的入量, 饮水量相当于患者前1d的小便量加500mL左右, 以减少腹水生成。认真做好出入量的记录工作, 服药前后要测量体重、腹围、脉搏及血压, 并做好记录。逐水药的服用一般于清晨患者空腹时进行, 服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同时记录腹泻次数、时间、大便的性质、排泄量及尿量的总和, 防止患者虚脱。

防治肝肾综合征的诱因:HRS诱发因素包括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及使用肾脏损害药物等, 上述诱发因素可导致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肾血管收缩而促进HRS的发生。患者出现腹水、浮肿时使用利尿剂要适量, 避免过度利尿, 同时要避免大量放腹水, 每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1000mL, 以免因电解质紊乱或血容量减少而诱发HRS。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 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 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以免因血容量过低或出现休克而诱发HRS。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 而细菌感染所致的内毒素血症可诱发HRS, 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肝肾综合征的先兆症状,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若每日尿量<400mL要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出现精神淡漠、嗜睡、烦躁、厌食、恶心、呕吐、呼吸深大, 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2,3]。

3 小结

健全的健康宣教让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家属及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的各种并发症, 减少病死率, 减轻患者的经济的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掌握各种并发症的诱因可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 为及时、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在治疗上,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慧琴, 梁茹.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5) :86-88.

[2]高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5) :164-165.

慢性重型肝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 (西安) 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9]。以此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 男59例, 女6例, 年龄25~50岁, 平均年龄 (36.3±6.) 岁;按重型肝炎分期:早期54例, 中期8例, 晚期3例。对照组42例, 男38例, 女4例, 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 (36.2±8.0) 岁;全部为乙型肝炎;按重型肝炎分期:早期35例, 中期5例, 晚期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病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卧床休息, 补充营养因子、水、电解质及血制品,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肝细胞生长素、积极防治并发症等)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 PGE1, 商品名凯时, 98卫药准X-62号, 10 μg/支, 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0~20 μg,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4周。

1.3 疗效观察

两组均填写统一的临床治疗观察表, 每周观察并记录1次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体征、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血清肌酐 (Cr) 、尿素氮 (BUN) 、电解质、血常规及肝脏B超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并发症治愈, 总胆红素 (TBIL) 和丙氨酸转氨酶 (ALT) 较治疗前下降三分之二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并发症治愈, TBIL和ALT下降50%以上;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病情加重, 死亡, 放弃治疗, 自动出院。各项指标均有可比性 (P>0.05) 。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BIL、BUN、Cr、TBA 、r-GT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PTA明显上升, 但两组治疗后ALT、 AST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TBIL、r-GT下降和PTA升高的幅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05) , 见表1、2、3。治疗组65例, 有效46例, 总有效率为70.76%, 对照组42例, 有效15例, 总有效率为35.71%, 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表4) 。

注:*χ2=12.793 P<0.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65例静脉注射Lipo PGE1, 其中4例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痛, 减慢静滴速度后消失;2例出现静脉炎, 予热敷后好转, 均未中止治疗。对照组42例中3例出现低热、皮肤发痒等症状, 对症处理后消失, 亦未中止治疗。

3 讨论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肝脏Kupffer细胞功能的严重受损, 对内毒素的清除与解毒能力减弱, 加之肝内淤积的胆汁酸和胆红素抑制Kupffer细胞的吞噬功能, 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入体循环, 形成内毒素血症, 激活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 , 将内毒素转运至Kupffer细胞膜上与相应受体CD14结合, 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 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 如细胞因子TNF-α、IL-6等和氧自由基, 从而激活内毒素诱导的以TNF为核心的炎症反应[10]。PGE1不仅可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使胆汁分泌增加, 加速肝内毒性物质的排泄, 保护肝脏, 且具有舒张肝脏血管改善肝微循环及免疫调节作用, 能够与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导致肝细胞内c-AMP含量增多, 可抑制磷酸酶活性, 从而保护肝细胞膜及溶酶体膜, 防止肝细胞坏死, 并能抑制TNF的释放而保护肝细胞[4,5,11]。还具有疏通淤胆, 促进胆汁排泄, 促进肝细胞在损伤过程中的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增强肝细胞对内毒素的抵抗能力。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大量坏死, 肝功能进行性恶化, 黄疽持续上升的过程。因此, 减少肝细胞损伤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肝脏功能恢复和黄疸消退是治疗的关键[12,13]。据邓红等研究发现[14],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PG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或急性肝炎患者, 患者体内PGE2水平的明显下降, 反映了Kupffer细胞调节功能缺陷, 产生PGE2不足, 不能发挥其肝脏保护作用。因此肝炎时补充前列地尔对恢复肝功能是有益的。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PGE1治疗包括爆发性肝炎在内的多种疾病[1,2,3,4,6,7,8]。据张成平等观察[5], 3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PGE1治疗两周后, 23例病好转,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病例血浆内毒素、TNF-α、PGE2和TBIL指标改善非常显著。认为PGE可调节枯否氏细胞活性介质的合成、阻止更多TNF-α释放, 从而有效调节枯否氏细胞活性介质的释放, 减轻继发性肝损害。

本研究通过对65例慢性重型肝炎在常规内科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PGE1的临床资料观察发现, 应用PGE1治疗组治疗后TBIL、BUN、Cr、TBA 、r-GT比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 PTA明显上升, 但两组治疗后ALT、 AST、r-GT、TBA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程结束后TBIL下降和PTA升高的幅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治疗组65例, 有效46例, 总有效率为70.76%, 对照组42例, 有效15例, 总有效率为35.71%, PGE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PGE1可能通过抑制TNF-α释放, 降低血清TNF-α的水平, 从而降低IL-6等炎性介质的水平, 提高患者存活率。

需要注意的是, 普通PGE1副作用较多, 容易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荨麻疹、血管炎、瘙痒和腹泻、腹胀, 不愉快感等, 有时甚至出现胸部发紧感, 血压下降, 可使心力衰竭加重, 罹发肺水肿、休克等意外, 使其临床应用大受局限。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为近年投放临床的一个全新剂型, 它将药物包裹在脂微球中, 采用0.2 μm的脂肪微粒, 既实现了“靶向”作用, 又防止了肺代谢的失活, 可使PGE1选择在病变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释放, 防止“盗血”现象所引起的一系列不适, 大大减少了PGE1的静脉内注射用量, 也缓解了静脉注射的副作用和长期应用的肝损情况。本组65例Lipo PGE1用药过程中仅6例出现注射局部不适反应, 经减慢滴速后消失提示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可以耐受, 不影响疗程, 值得进一步验证。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 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应用甘草酸制剂、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血浆等) ,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20μg,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的有效率为70.76%, 对照组有效率为3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TBIL、r-GT下降和PTA升高的幅度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结论前列地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及早给药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尤其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 可作为内科综合疗法的主要药物之一。

慢性重型肝炎 篇10

关键词:恩替卡伟,肝炎

拉米夫定的长期应用所导致的耐药是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中突出的新问题, 急需探索政策[1]。恩替卡伟 (ETV) 是新一代抗HBV药物, 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具有比国内其他核苷类似物更强的抗HBV作用, 已得到肯定, 对已经产生YMDD变异的耐药病毒亦有良好的作用。我院自2007年至2010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恩替卡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重型肝炎的标准, 年龄18~52岁, 男性25例, 女性5例, 肝炎病程1~30年, 按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分类, 属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 慢性肝衰竭20例[2]。所有病例符合下列条件: (1) HBV-DNA 104拷贝/m L; (2) 入院前至少6个月未行抗病毒治疗; (3) 排除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4) 治疗组病例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恩替卡伟治疗, 治疗的依从性较好。

1.2 治疗措施

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如:能量和剂、复方甘草酸苷针 (美能) 、还原性谷胱甘肽针、促肝细胞生长素针、白蛋白、新鲜血浆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 基础上, 加用恩替卡伟口服, 0.5mg/d (商品名:博路定,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所有患者治疗每1周观察下列指标变化:HBV-DNA、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血常规、血糖、胆固醇。连续观察4周, 对患者的病毒学及肝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2 结果

经平均80d治疗后, 30例患者中有5例死亡, 死亡原因均为治疗期间, 肝功能进行性衰竭, 出现严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或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中死亡2例, 慢性肝衰竭20例中死亡3例。患者治疗后第2周HBV-DNA呈明显下降趋势;ALT从治疗第1周开始明显下降;TBIL在治疗后第1周明显升高, 第2周升高趋势减慢, 第3周开始缓慢下降;PTA在治疗后第1~3周变化小, 第4周略升高。在治疗期间患者服用恩替卡伟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耐受性较好。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生肝功能衰竭, 病情重、急、死亡率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但HBV复制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病理反应是其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因此, 若能快速抑制HBV复制, 可能减少免疫病理反应的发生, 从而有效阻断病情发展。美国AASLD新版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急性暴发性和病程迁延的重度乙型肝炎, 推荐应用核苷 (酸) 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优先选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伟[3]。核苷类似物中因拉米夫定致病毒变异率过高,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起效慢, 亦非治疗的首选药物。所以首选恩替卡伟, 其具有快速抑制HBV复制的特点, 其耐药率低, 故非常适合这类病情急、重而今后又长期应用的患者。这类患者使用核苷 (酸) 类似物抑制HBV复制, 使患者体内HBV-DNA载量快速下降, 机体的超强免疫应答有望缓解, 阻止肝细胞进一步破坏, 并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姚光弻, 王宝恩, 崔振宇, 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年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382~387.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6, 6:422.

上一篇:北斗信号捕获下一篇:备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