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事件

2024-08-05

低血糖事件(精选四篇)

低血糖事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87例。入选要求: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T2DM诊断标准,HbA1c<6.5%;目前均使用胰岛素治疗,近3个月未调整降糖方案;无急性并发症,未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无可能影响糖代谢的疾病。入选患者均生活稳定,原饮食与运动治疗方案不变。87例患者随机分为SMBG组和CGMS组。SMBG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6~69岁,平均(41.42±10.34)岁;病程1~19年,平均(8.27±4.50)年;HbA1c 4.6%~6.5%,平均(5.26±0.61)%。CGMS组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8~72岁,平均(43.53±11.96)岁;病程1~23年,平均(9.48±5.14)年;HbA1c 4.3%~6.4%,平均(5.39±0.85)%。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病程、男女比例和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CGMS组采用圣美迪诺医疗科技(湖州)有限公司生产的雷兰CGMS,监测系统由葡萄糖动态传感器、记录仪、分析软件、纽扣锂电池、数据卡、数据仪臂套、患者活动事件记录本组成[2]。按其操作规程将仪器固定在左上臂肱二头肌下端外侧,CGMS每3min自动记录1次血糖值。同时患者每天监测3餐前和睡前指尖血糖。3 d后取出传感器中的数据卡,通过雷兰用户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SMBG组患者每天测8次(空腹、早餐后2 h、中餐前0.5 h、中餐后2 h、晚餐前0.5 h、晚餐后2 h、睡前22:00和凌晨03:00)指尖血糖值。有低血糖症状发作时随时监测和记录。

观察期间,所有患者要求尽可能少地调整他们的日常行为,用药时间遵医嘱,用药剂量保持不变。所有患者均接受CGMS和SMBG相关知识和护理的培训,由专人负责。指导患者填写记录本,必须准确记录指尖血糖值、运动时间和强度、用药和进餐时间、餐次与进餐量、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和时间。指尖血糖监测统一使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在使用前取各血糖仪空腹血糖(FBG)值与生化仪FBG值对照,均在±10%的范围内。

低血糖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低血糖工作组定义的标准[3]:血糖≤3.9 mmol·L-1,其中无典型低血糖症状者定义为无症状低血糖。时间分为:0:00~4:00、4:00~7:00、7: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8:00、18:00~22:00、22:00~24:00,共8段,观察低血发生频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undefined表示,部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监测结果

所有T2DM患者经CGMS及SMBG相关知识培训后均能配合监测。CGMS组顺利完成72 h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均未出现报警现象;监测时间平均每人为(71.2±3.6) h。SMBG组均能自觉监测指尖血糖,在监测过程中未出现漏测现象。

2.2 两组无症状低血糖检测结果

CGMS组42例患者中,72 h共有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事件,其中23例出现无症状低血糖65次,占65.5%,以22:00~7:00最多见,占总低血糖时间的40.2%,持续时间3~230 min,即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发现65次无症状低血糖中有43次(66.2%)发生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

而SMBG组仅发现12例16次低血糖,其中无症状低血糖仅发现5例,为CGMS的1/13,说明即使频繁指尖血糖监测还是有绝大多数的低血糖未被发现,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

3 讨 论

低血糖对于机体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可使机体各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尤以大脑为著。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差,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可导致胰岛素和升糖激素失去平衡,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发作时,由于缺乏交感神经警告症状(如心悸、头昏、饥饿、出汗、手抖等),易导致昏迷和严重并发症。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4],并给患者的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低血糖症仍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所以对于那些HbA1C满意达标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低血糖的防治,尤其要尽可能地减少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

CGMS是一种新的血糖监测方法,它可持续监测受试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克服了目前临床上SMBG反复针刺采血、只能反映静态的某一瞬间血糖值、不能动态连续监测血糖等缺点。它以直观的图谱和数字的形式记录皮下组织液的葡萄糖变化,无监测盲点,消除了大部分单次测量的随机偏差,特别是对胰岛素治疗期间夜间血糖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地发现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事件。正如本研究的结果所示:SMBG仅发现16次低血糖事件,而CGMS发现了108次低血糖事件;无症状低血糖SMBG仅发现5次,而CGMS发现了47次,前者为后者的9倍左右。说明即使频繁的指尖血糖监测还是有绝大多数低血糖未被发现,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另外,通过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持续时间变异很大,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提示CGMS可揭示许多无法发现的低血糖,可作为监测无症状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还发现,CGMS组无症状低血糖大部分发生在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发生时间绝大部分在夜间。这可能与病程较长的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更差有关。这些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外源性胰岛素不受血糖下降的调节,而是以固定的模式吸收[5,6,7],因此,在血糖水平下降时胰岛素水平并不明显下降。同时病程长的T2DM患者普遍存在胰高糖素对低血糖的反应缺陷[8],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使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迟钝,最终导致低血糖发生时并不出现相应的症状。有研究[9,10]发现,无症状低血糖与睡眠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发现,无症状低血糖的好发时间在22:00~7:00这一时间段,也与睡眠时间基本相吻合。糖尿病患者睡眠时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比非睡眠时降低,加上睡眠时对自主神经的症状反应迟钝,因此,夜间睡眠时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而SMBG组由于监测时间短、监测次数少,发现低血糖的次数少,无法得出与CGMS组相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CGMS因具有操作简易、安全、结果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对于HbA1c<6.5%的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GMS能揭示SMBG未能显示的血糖漂移变化及波动趋势,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及时优化降糖方案,实现血糖的真正达标。

摘要: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1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自我血糖监测,无症状低血糖

参考文献

[1]吴国富.麦一峰,罗薇,等.动态血糖监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3-324.

[2]李霞,朱艳秋.如何使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更加准确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999.

[3]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a report from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J].Diabetes Care,2005,28(5):1245-1249.

[4]陈名道.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5):312-314.

[5]RAJU B,CRYER P E.Loss of the decrement in intraislet in-sulin plausibly explains loss of the glucagon response to hypo-glycemia in insulin-deficient diabetes:documentation of theintraislet insulin hypothesis in humans[J].Diabetes,2005,54(3):757-764.

[6]GOSMANOY N R,SZOKE E,ISRAELIEN Z,et al.Role ofthe decrement in intraislet insulin for the glucagon response tohypoglycemia in humans[J].Diabetes Care,2005,28(5):1124-1131.

[7]CRYER P E.Mechanisms of sympathoadrenal failure and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J Clin Invest,2006,116(6):1470-1473.

[8]ISRAELIAN Z,GOSMANOV N R,SZOKE E,et al.Increasingthe decrement in insulin secretion improves glucagon responsesto hypoglycemia in advance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Care,2005,28(11):2691-2696.

[9]CRYER P E.Mechanisms of hypoglycemia-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and its compoment syndromes in diabetes[J].Diabetes,2005,54(12):3592-3601.

低血糖事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儿90例 ,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儿中 , 男性患儿23例 , 女性患儿22例 , 年龄1~14岁 , 平均年龄 (7.62±2.83) 岁 , 病程2~28个月。对照组45例患儿中 , 男性患儿24例 , 女性患儿21例 , 年龄1~13岁 , 平均年龄 (7.14±2.57)岁 , 病程1~28个月。两组患儿空腹血糖均超过7.0mmol/L, 餐后2 h血糖均超过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均超高8.50%。两组患儿均因为感染酮症或出现酮症酸中毒。两组患儿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 , 给予观察组患儿循证护理 , 方法如下。

1.2.1循证问题提出临床问题 ,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对患儿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 , 与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全面收集患儿资料 , 找出问题的关键 , 为患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1.2.2循证支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 , 通过“万方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 , 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在科学的基础上为其制定出符合病情的护理措施。

1.2.3循证观察通过对患儿进行入院评估 , 了解患儿自身情况。了解患儿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患儿家庭情况等 , 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患儿的护理措施。

1.2.4循证应用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方法如下 : 1循证护理小组 : 由该院护士长、优秀护士和护理部主任组成循证护理小组。2血糖监测 : 患儿年龄较小 , 自理能力较差 , 血糖得不到很好的监测 , 从而导致患儿病情的控制出现问题。所以在患儿空腹 , 早、中、晚餐前 , 夜间均对患儿进行1次血糖监测。3胰岛素的使用 : 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 (ISPAD) 对儿童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进行了明确 ,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胰岛素注射时均采用持续的血糖监测 (CGMS) 及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法 (CSII) 对血糖进行控制。4饮食控制 : 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患儿血糖值 , 另一方面是为了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保障。5适当运动 :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 , 运动计划运动量不应过大 ,运动主应以快走、散步、跑楼梯等不疲劳、中等强度、微出汗的运动为主。

1.3 判断标准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 ,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组患儿低血糖事件 ( 血糖<3.1mmol/L)、感染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儿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 以(±s) 表示计量资料 , 组间比较使用t进行检验 , 以 (%) 表示计数资料 , 组间比较使用 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经过循证护理后 ,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情况

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 主要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紊乱为主 , 患儿空腹及餐后出现高血糖及尿糖[4]。临床症状主要为多饮、多尿、消瘦、多餐。小儿糖尿病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 后期会造成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肾脏受累 , 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5]。目前小儿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 , 患儿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 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正常人[6]。

此次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行护理 , 通过循证的方法发现 , 在儿童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中问题较多 , 主要有心理负担、运动指导、饮食指导、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并发症等。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胰岛素方案、运动、饮食的方面为患儿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护理。结果显示 , 观察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住院时间、不良事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低血糖事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4 月—2016 年4 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儿童糖尿病患儿100 例, 其中在对照组患儿中有28 例男患儿,22 例女患儿, 平均年龄为(6.98 ±2.24 )岁;平均病程在(14.57±4.95)个月,血糖平均值(18.6±6.7)mmol/L; 实验组患儿中有27 例男患儿,23 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6.87±2.92)岁;平均病程在(14.37±4.42)个月,血糖平均值(18.8±6.2)mmol/L。 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儿童糖尿病,且符合1999 年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3]。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护理,心理疏导、日常生活护理等基础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其家属告知情绪会对血糖的波动产生影响, 因此嘱咐患儿日常生活需确保情绪的平静及稳定; 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怀与关心,常与患儿交谈,使其心情保持愉悦;还可让家长将患儿喜欢的玩具带入病房,供其玩耍;(2)健康教育:依照患儿个体化的差异,给予其一对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或者通过集体讲座、小组教育向患儿及其家长宣教糖尿病有关知识,内容可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性、常用治疗药物及使用方式,血糖检测的方式,还可发放有关糖尿病知识手册,开设电话以供咨询,耐心及时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3)饮食护理: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对其每日营养需要量进行估算,确保膳食热量的平衡摄入;同时结合患儿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状况,选取患儿所需食物。 饮食原则严格遵循制定的饮食计划进行,由护理人员督促执行;(4)运动指导护理:依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制定出对应的运动方案,主要运动形式有爬楼梯、小跑及快走等,运动的时间尽量选择于饭后1~2 h进行。 防止激烈运动,以此控制患儿的体质量,避免过于肥胖,此外,还要指导患儿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与睡眠习惯,避免熬夜,按时休息,以免造成血糖波动剧烈。

1.3 评价指标

(1)对患儿空腹时的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同时记录患儿住院时间;(2)观察并详细记录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主要记录低血糖(即血糖<3.1 mmol/L)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方法

通过对SPSS 20.0 统计学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研究得出,实验组患儿空腹时的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经研究得出,实验组患儿出现2 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14 例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28%,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控糖尿病需从儿童抓起, 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使病情的进展得到延缓的主要措施在于将血糖的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需患者重视病情,并通过不断努力,使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得到较好转变[4]。

健康教育为临床护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其通过系统化、目的性的传播疾病有关知识与技术,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行为干预, 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及教会其应对疾病的措施, 从而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改善不良习性[5]。 经该次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血糖各时期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要低,且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好,可有效控制血糖,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张燕,陈苗.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45(17):2337-2338.

[2]马绍芳,白丽萍,尹瑞,等.浅谈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5,27(1中旬刊):356.

[3]刘春妍,崔晓晶.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应用于儿童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3048.

[4]刁婕.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心得[J].医药前沿,2014,25(14):312-313.

低血糖事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②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做平静或者平板运动试验时出现水平型或者下垂型的ST段,或出现T波倒置等的变化;③有或无心绞痛的症状;④无急性冠脉综合征;⑤一般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具有过敏史;②有急性感染或者外伤;③有恶性疾病或者出血性疾病;④一般状况较差。整个研究在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所有病人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氯吡格雷以及冠脉介入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特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批号:20130107,剂型:注射剂)治疗,起始剂量为(0.1~0.2)U/kg,后根据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地特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批号:20130107,剂型:注射剂)治疗,起始剂量为(0.1~0.2)U/kg,后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批号:20130203,剂型:丸剂,规格:每丸重9g)剂量为每次9g,2次/日,分别于早晚使用温开水于饭后口服。以上两种方法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冠脉搭桥术)情况。心电图的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心电图已恢复正常或者大致恢复正常;有效:降低的ST段有回升,其幅值达到0.05mV及以上,但是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其主要导联的T波倒立有变浅,幅值改变大于25%,或者其T波已由平坦转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比较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1.5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等级资料的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疗效分析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详见表2。

例(%)

2.2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

在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mmol/L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例(%)

3 讨论

糖尿病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6]。糖尿病发生过程中,机体脂代谢以及凝血系统均会发生功能异常,其还会致使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引发血管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在长期合并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危险性将会增高[7,8],冠状动脉会伴有弥漫性小血管病变,且发生病变的血管长度通常较长,这也会导致实施介入手术的难度加大[9,10]。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中医范畴中属中医“真心痛”、“胸痹”等的范畴。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为的消渴病绵延依旧且经久不愈,出现“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久病入络”,因虚致实,导致虚实夹杂,最终以心阴虚、心气虚为本,心脉的瘀阻为标的复合本虚标实之证[11,12]。对于该病症的治疗目前主张益气养阴以及活血化瘀,有效缓解瘀阻,滋补阴虚气虚。六味地黄丸是祖国传统医学当中行之有效的经典补肾阴方剂。近年来,对六味地黄丸联合合适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以及基础研究不断推进与深入,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够维持胰腺组织的形态,还能够对抗胰岛的β细胞发生凋亡,有效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的糖耐量发生改善[13]。

六味地黄丸中的黄芪具补气固表功效,熟地能够发挥滋肝养肾的功效,山药可以补益脾阴、益肺固肾的功效,赤芍能够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当归可发挥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桑叶能够凉血止血、平肝明目以及清肺润燥,荷叶可以发挥升发清阳、清暑利湿的功效。上述诸药的合用,其可以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14]。生地以及黄芪不但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以及降低血糖,还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有效改善微循环的功能。赤芍能够扩张血管,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纤溶系统发挥功效。荷叶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本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疗效更好。在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更好。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均低于单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单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病人。

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血糖控制良好,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所有病人均给予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肠溶阿司匹林以及冠脉介入术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病人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所有病人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冠脉搭桥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86.67%(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良好,且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上一篇:相关机制下一篇:专业外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