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2024-07-07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精选八篇)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样本为信宜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共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5岁, 平均年龄 (1.8±1.5) 岁。患儿原发病分布情况:中毒性菌痢16例, 重症肺部感染24例, 暴发性流脑5例, 败血症8例。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两组, 两组患儿之间年龄、性别、诊断标准、病情评估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有可比性 (P>0.05) 。

1.2 分组和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儿首先均给予一般治疗性措施, 包括扩容、纠酸、抗感染等措施, 同时服用药物多巴胺1~10μg/ (kg min) , 治疗组30例患儿在用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对患儿按病情轻重以每次0.3~0.5mg/kg缓慢静注山莨菪碱, 每15~30min给药1次, 至患儿面色和肢端皮肤转好、呼吸改善、心跳有力后改为60min左右1次, 以后再适当延长至2~4h 1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2]

(1) 显效:患儿皮肤转好, 神志转清, 呼吸困难状况缓解, 同时尿量增加, 用药12h内收缩压回升至>10.7 k Pa或比原增加4.0k Pa以上; (2) 有效:患儿皮肤转好, 神志转清, 同时呼吸困难状况缓解, 用药12h后至24h内收缩压才回升至>10.7 k Pa或比原增加4.0 k Pa以上者。 (3) 无效:皮肤和神志无变化, 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恶化, 用药24h后收缩压仍在10.7k Pa以下或增加不到4.0k Pa。

1.4 统计分析方法

分类资料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其数据, 去除治疗组放弃治疗6例, 对照组放弃治疗10例, 统计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和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

治疗组301412486.67对照组309111066.67

注:经χ2检验,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组织器官灌注严重不足, 内脏器官缺血缺氧, 从而导致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山莨菪碱能迅速改善患儿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但是有的药物可加重内脏器官的灌注不足, 因此在临床上应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国外有研究认为, 山莨菪碱可扩张血管和改善肾脏血液灌注能力[3]。本研究数据分析显示, 山莨菪碱能提高患儿血压和氧输送水平, 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患儿成功的关键。本研究证实在患者休克微循环障碍的早中期, 我们应用山莨菪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山莨菪碱在临床应用上有如下作用: (1) 改善患儿心血管功能, 减轻心脏负荷, 增加心输出量, 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 调节患儿神经功, 防止患儿血管内弥散性凝血和血栓形成[4]。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的关键, 包括及早使用广谱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的早期使用, 尽快纠正患儿酸中毒等, 它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措施。本研究数据显示, 感染性休克加用山莨菪碱治疗休克纠正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山莨菪碱可作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药物。

总之, 血管活性药物山莨菪碱临床疗效确切, 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休克症状和血压水平,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毅, 邱海波, 谭焰, 等.多巴酚丁胺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绵羊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5 (11) :658-661.

[2]邱海波.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92 (14) :1006.

[3]Holm C, Meicer R, Horbrand F, 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gen delivery and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fluid resuscitation of burn-related Shock[J].Burns, 2000, 21 (4) :391-393.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2

3组患者的生活综合能力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总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1组、对照2组的总评分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牵引联合静滴山莨菪碱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好,不仅能直接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综合能力,可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山莨菪碱;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ction combined with anisod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Methods:Sixty three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treated with 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drip of anisodamine),control group 1(treated with traction)and control group 2(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drip of anisodamine),2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3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courses,7 days as a cours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 were asked to record the changes of dizziness and headache,and the function rating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daily comprehensive ability.Results:After treatment,dizziness,headache and other symptoms of patients in the

3 groups were relieved in different degree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scores of daily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lower.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ecrease of the total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1 and 2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drip of anisod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 has a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which can not only directly relie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but also improve their daily comprehensive ability,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traction;anisodamine;curative effect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是由各种因素挤压椎动脉,以致椎动脉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血流减少、供血不全引起头晕、头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为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1],属中医学“颈痹”范畴[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负担不断加重,其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牵引联合静滴山莨菪碱治疗CSA患者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门诊或住院CSA患者63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21例。治疗组男13例,女8例;年龄38~57岁,平均(46.32±7.56)岁;病程45~153 d,平均(65.28±17.75)d。对照1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6~58岁,平均(47.62±8.36)岁;病程37~171 d,平均(64.35±15.72)d。

nlc202309081548

对照2组男15例,女6例;年龄41~55岁,平均(45.67±7.56)岁;病程52~161 d,平均(67.82±15.62)d。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采用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3]对CSA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证型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标准;②患者有头晕、头痛等症状;③男女不限,年龄35~60岁;③近期未接受过任何颈椎病相关治疗;④愿意并能够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不能耐受牵引治疗者;②颈椎已严重畸形或合并有肿瘤等其他病变者;③不能配合治疗,无法完整评价疗效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1组 进行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牵引最主要的3个要素:角度、重量和时间。试验中的牵引器械采用石家庄华行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坐位颈椎牵引仪(产品标准Q/SHH016-1999)。体位采取坐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约10°~15°之间,应避免过度伸展。牵引质量一般从3 kg开始,然后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最大重量不宜超过自身体质量的10%~20%。在牵引的过程中,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同时,患者在牵引时要自我调整,寻求舒适的姿势。每次牵引时间约30 min,根据“重量大时间短,重量小时间长”的原则,调整每日的牵引力大小,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1.2 对照2组 给予50 g·L-1葡萄糖注射液(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3044)250 mL加山莨菪碱(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400)10 mg,静滴,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1.3 治疗组 给予颈椎牵引联合静滴山莨菪碱治疗,具体方法及疗程与上述相同。

2.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CSA最主要的症状头晕、头痛的变化情况作为评定标准之一,笔者改良如下:痊愈,头晕、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偶感头晕、头痛症;有效,头晕、头痛减轻;无效,头晕、头痛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同时,采用魏毅等[5]研究的CSA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定生活综合能力,主要从患者的功能状态(独自白天步行出门、晚上户外散步、做较重的家务、社交活动、外出活动、上床、起床和看书7项,每项分为“没有、有一些、有”3个等级)、心理功能(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担心病情和挫折感4项,每项分为“没有、有一些、有”3个等级)2个方面评价,以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降低反映患者的生活综合能力提高。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1组(85.71%)和对照2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3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S-CSA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患者的FS-CSA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CSA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率位于颈椎病类型的第2位,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6]。临床上有颈椎节段失稳致病机制、机械压迫致病机制、交感神经受刺激致病机制等不同的观点,但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有关[7]。当前,临床中对CSA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往往疗效不能让患者完全满意。

本研究中3组在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疗效亦有差别,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生活综合能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所以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山莨菪碱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从祛除病因、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2个方面入手治疗本病。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的重要方法之一[8],其对CSA的治疗机制如下:直接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少增生的骨质对周围组织、神经、血管的影响;间接缓解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使狭窄或扭曲的椎基底动脉得以舒展从而改善动脉的血供;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赵志勇等[9]通过观察颈椎牵引对CSA供血的影响,确定牵引能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部动脉供血情况,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山莨菪碱是阻断M受体的抗胆碱药,能拮抗5-羟色胺、儿茶酚胺,使血管及平滑肌松弛,解除痉挛,促使痉挛的血管平滑肌扩张;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局部血流重新分布,调节椎基底血液再灌流改善血供[10];对于不同类型的眩晕症状均能快速缓解[11]。王伟亮等[12]运用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CSA,与单纯运用利多卡因治疗相比,有效率显著提高,故认为山莨菪碱能扩张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颈椎牵引联合静滴山莨菪碱治疗CSA,能解除颈部动脉血管扭曲、狭窄的症状,又直接解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问题。同时,2种治疗方法又有协同治疗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王迪,谢学锋,张利侠.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2):17-20.

[2]李满意,王淑静,娄玉钤.颈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45-52.

[3]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9.

[5]魏毅,梁伟雄,蔡业峰.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功能评定量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219-221.

[6]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7]黄永杰.颈椎病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8]全香爱,赵树军,于涛,等.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49-450.

[9]赵志勇,王春林,胡鸾,等.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影响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10-13.

[10]Bezza A,Ouzzif Z,Naji H,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Rheumatol Int,2008,28(12):1205-1209.

[11]白志刚,张海燕,葛立群,等.山莨菪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6):85-86.

[12]王伟亮,周晓波,杨晓龙,等.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10):9-13.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住的7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在1~36个月之间。患儿病程最短者4h,最长者21d,腹泻次数在5次/d以上,大便性状呈现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者20例,有少许黏液、无脓血者54例,伴有或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入院时伴有呕吐者24例,伴有发热者24例;体温正常者50例;轻度脱水者22例,中度脱水者24例,重度脱水者2例;不伴脱水者26例,伴惊厥者5例。

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其中轻度脱水10例,中度脱水2例,不伴脱水12例;对照组38例,其中轻度脱水的12例,中度脱水12例,无重度脱水,不伴有脱水14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组成、平均年龄、感染病原体构成、腹泻性状比例、脱水类型和伴随症状构成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补液、纠酸、补充水电解质、抗炎、收敛止泻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丙嗪注射液1mg/(kg·d)肌内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0.4mg/(kg·d)肌注,3~5d为1疗程。对照组3均给予前述常规综合治疗,3~5d为1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用药经历时间大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来判断治疗效果。 (1) 显效:治疗24~48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 有效:用药后48~72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3) 无效:用药后72h以上,腹泻次数仍>5次/d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者。

1.4 统计方法

有序分类变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无序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数值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36例患儿中,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38例患儿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7.89%。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uc=3.476, P<0.05),经卡方检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χ2=13.416, P<0.05) 。

2.2 不良反应的观察

口干、颜面潮红,嗜睡,2~3h面部潮红、口干、嗜睡可逐渐消失。继续治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一直是危害我国城乡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引起爆发流行,其主要病因是轮状病毒,其次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好发生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系病毒及细菌损害胃肠道黏膜,致绒毛脱落,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绒毛糖衣上的双糖酶含量和载体减少,使胃肠道分解吸收功能减低,水分被动向肠腔转运而引起腹泻。另外,因病毒及细菌的毒力作用,使血管及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致使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肠壁黏膜受到损害,胃肠道腺体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而引起呕吐、膜痛、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临床可以表现发热、腹泻水样便,5~10次/d或更多,发病初期可有轻度呕吐。因本病可以侵犯呼吸道,有40%~50%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腹泻轻者影响孩子营养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脱水、酸中毒因而危及生命。多年来,常规采用抗感染及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支持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患儿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院儿科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异丙嗪注射液和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观察表明,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异丙嗪注射液具有镇静、止吐、抑制CAMP增加引起的分泌型腹泻,维持细胞正常分泌吸收功能:正常的吸收分泌功能是通过绒毛和隐窝的协同作用而维持的。隐窝肠细胞不断增殖,使得肠细胞不断更新,新生的细胞大约4d时间从隐窝底部移向顶部,然后脱落。细胞在转移过程中逐渐成熟,其生理功能也逐渐完善,即由分泌功能转为吸收功能,在生理条件下,吸收功能为主导作用。在细菌毒素作用下,导致肠细胞转移速度加快,隐窝分泌型不成熟肠细胞在1~2d移至刷状缘,导致分泌功能亢进,使腹泻加重,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因而患儿不能获取正常饮食。

在腹泻治疗措施中,采用异丙嗪可减慢肠细胞转变速度,既可减少肠细胞的分泌,又可促进吸收功能,为避免水电解质的流失和继续进食提供了保障。因为异丙臻有镇静作用,与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可对抗其引起的神经兴奋作用。

山莨菪碱注射液,具有抵抗乙酰胆碱、减少组胺等活性物质释放,缓解肠壁的痉挛,减慢胃肠道蠕动,抑制腺体分泌,从而有利于肠黏膜对钠、氯及水分的吸收;同时,可解除胃肠道血管痉挛,使胃肠道微血管扩张,肠壁缺血、缺氧,使肠黏膜抵抗和修复损伤的功能增强,从而改善其主动转运和吸收功能,使腹痛、腹泻得以迅速控制。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4

关键词:化脓性耳软骨膜炎,切除耳软骨,皮瓣回植整形,山莨菪碱

化脓性耳软骨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多由耳廓外伤、手术、耳廓血肿等继发感染所致, 也可为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所引起[1], 其主要病变为软骨膜感染, 在软骨膜与软骨间形成脓液, 进而引起软骨的缺血缺氧坏死, 愈后引起耳廓畸形, 对患者外形美观造成影响。笔者采用切除软骨、皮瓣回植, 术后配合应用山莨菪碱静脉点滴治疗化脓性耳软骨膜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2008年本院就诊的21耳化脓性耳软骨膜炎患者, 年龄18~70岁, 男12例, 女9例。发病原因:机械外伤9例, 冻伤3例, 耳廓手术激光损伤5例, 昆虫叮咬后感染4例。术前行细菌培养绿脓杆菌感染13例, 药敏试验对羧卞青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变异杆菌感染5例, 药敏试验与绿脓杆菌基本相同, 金葡菌感染3例, 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敏感。发病时间在一周以内。

1.2 方法

术前患耳反复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全部病例局部麻醉, 在耳廓前面、耳轮内约0.5~1 cm切开皮肤和软骨膜直达软骨, 提起切口边缘向前在软骨膜下分离, 形成蒂在前面的皮肤软骨膜瓣, 在软骨膜下根据病变情况, 将坏死软骨全部切除, 如果软骨没有全层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削除、保留与软骨膜相连的健康的部分软骨, 有感染性肉芽时, 要切除坏死组织和肉芽, 尽量保留耳轮缘0.5或1 cm软骨, 对以后耳廓外形的恢复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耳轮处软骨有感染时, 可将该处软骨用圆型刀片小心刮除, 尽量保留该处软骨的连续性。清除完感染灶后先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擦洗术腔和皮瓣, 再用碘伏和生理盐水交替消毒冲洗术腔和皮瓣, 最后再用敏感抗生素浸泡冲洗术腔和皮瓣。清洗消毒完成后回植皮瓣, 使皮瓣对位, 缝合切口, 为恢复耳廓正常的耳甲腔、舟状窝等自然外形, 相应部位用不同形状的“铆钉”适当加压固定塑形, 其余部位用消毒棉垫固定, 保证前后两层各处皮瓣贴合紧密, 最后无菌包扎术耳, 术后选用敏感抗菌素抗感染治疗。

山莨菪碱的应用, 术后立即采用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g中静脉点滴, 1次/d, 连用1周, 改善皮瓣的血液循环。

1.3 治愈标准

耳廓肿胀消退, 切口愈合, 耳廓外型恢复满意。

2 结果

所有病例12~14 d拆线, 17例一期愈合, 4例二期愈合, 主要因为老年患者,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 经过局部换药愈合。观察在3个月内耳廓有增厚现象, 半年后耳廓形状逐渐恢复。随访1~3年, 局部炎性反应未再复发, 耳廓外形基本正常, 弹性恢复。

3 讨论

3.1

切除耳坏死软骨、皮瓣回植治疗化脓性耳软骨膜炎, 其主要目的是彻底清除炎性病灶, 术中术腔的反复双氧水、碘伏擦洗和敏感抗生素浸泡冲洗对清除病灶杀灭细菌很重要。

3.2

保留耳轮0.5~1 cm的软骨和没有全层坏死的软骨软骨膜对以后的耳廓外形很重要, 本组病例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 耳廓软骨有一定的修复, 弹性有一定的恢复, 耳软骨的修复可能来源于保存的软骨和软骨膜。

3.3

术中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 特别是术中的清创和反复双氧水、碘伏敏感抗菌素冲洗浸泡, 杀灭了病灶控制了感染。

3.4

耳廓的皮瓣较薄, 炎性反应、手术均易造成局部血管的损伤。山莨菪碱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滞性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3], 并具选择性扩张微血管, 解除微动脉痉挛的作用有助于调节、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2]。术后应用山莨菪碱, 解除了炎性反应和手术刺激引起的毛细血管痉挛收缩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促进了耳廓的血液循环, 保证了局部抗菌素的有效浓度, 保证了皮瓣的成活, 更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4 总结

该手术是一种清除炎性病灶彻底, 且能恢复耳廓形状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0-191.

[2]阮秋蓉, 宋建新, 邓仲端.山莨菪碱抗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0, 29 (3) :212-215.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6例患儿, 全部符合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满足以下条件:病程在3d以内;大便腥臭味, 呈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或频泻不止;无里急后重及脓血黏液;临床伴恶心呕吐及尿少、眼窝下陷等脱水症状;大便常规镜检无血细胞或白细胞。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消旋卡多曲联合山莨菪碱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73例, 对照组73例,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表1) 。

2.2治疗方法

2组患儿治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 进低糖或无糖饮食。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补液, 口服或静脉滴注, 肌内注射利巴韦林, 口服次碳酸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和山莨菪碱, 山莨菪碱片婴儿1.5mg, 幼儿2.5mg, 3次/d, 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次, 3次/d, 均使用3d。2组患儿体温>38.5℃者给予对症处理, 中度以上脱水给予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补液纠正脱水治疗。

2.3 疗效评价[2]

(1) 显效:用药24~48h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次数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次数, 大便性状正常; (2) 有效:用药72h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每天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以下或正常, 大便性状较前有所改善; (3) 无效:用药72h症状无明显改善, 甚至加重, 需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2.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问比较采用X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显效53例, 有效19例, 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7例, 有效26例, 无效20例。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止泻时间和纠正脱水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2) 。

3 讨论

秋季腹泻在我国多发生在l0~l2月。60%婴幼儿腹泻由病毒引起, 且主要为轮状病毒 (Rotavirus, RV) 。儿童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 经过1~3d的潜伏期开始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发热 (体温在38~39℃之间) , 继而出现腹泻, 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 个别人可达到20次。早期可有粪便, 经过无数次腹泻后, 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 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患者大量失水, 很快发生脱水现象, 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 常常导致死亡。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季节、水样大便无脓血等特点, 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关键是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消旋卡多曲是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 可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脑啡肽酶, 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 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 进而抑制水和电解质过度分泌来发挥其抗腹泻作用[3]。消旋卡多曲吸收后, 在外周组织中可被快速水解为更有效的脑啡肽酶抑制剂醋托芬, 醋托芬对脑啡肽酶的抑制作用增加了阿片类物质的利用。激活了肠道的阿片受体, 导致cAMP黏膜水平减少。从而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且该药口服仅作用于外周脑啡肽, 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 并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 显效快, 服用安全。另外, 消旋卡多曲可与食物、水或母乳一起服用, 应用方便。

消旋卡多曲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总有效率高达98.6%, 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说明消旋卡多曲联合山莨菪碱药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是行之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符合条件的146例秋季腹泻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73例。2组病例常规治疗相同,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和山莨菪碱。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消旋卡多曲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疗程短、见效快、简便安全、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山莨菪碱,秋季腹泻,小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疑似流感样研究者工作手册[M].2005:4.

[2]陈珂.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l0:5.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9例, 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订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29例均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溃疡感染, 按照Wagner分级法, Ⅱ级14例, Ⅲ级12例, Ⅳ级3例;其中男16例, 女13例;年龄52~74岁, 中位年龄63岁;糖尿病病程3~28年, 中位数8.18年;糖尿病足病程57d~7年, 中位数21个月;入院时血糖波动在14.2~26.8mmol/L之间, 平均血糖21.2mmol/L, 将2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2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包括抬高患肢, 限制下床活动, 局部清创、清除坏死组织, 放置引流, 常规消毒换药, 局部分泌物较多的患者给予胰岛素湿敷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 预防心脑肾肺等器官并发症, 避免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出现。积极抗感染, 入院后提取病灶组织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待培养结果后改用敏感抗生素, 加用抗厌氧菌药。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严格糖尿病饮食, 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 治疗组另给予法舒地尔30mg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2次, 山莨菪碱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 每天1次, 2周为1疗程, 用药期间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患足血液循环及血糖的控制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侧足部坏疽组织范围逐渐缩小, 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足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改善>20%。有效:患侧足部坏疽组织不再继续发展, 范围无扩大, 足部血液循环改善, 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改善5%~20%。无效:足部坏疽无改善或进一步发展扩大, 感染加重, 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无变化甚至需要截肢。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4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 (6.9±3.2) mmol/L, 餐后2h血糖 (10.1±2.8) mmol/L, 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 (7.1±2.6) mmol/L, 餐后2h血糖 (9.8±2.7) mmol/L,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 糖尿病患者下肢的截肢几率比普通人群高15~40倍, 糖尿病足人群截肢率高达40%[1], 重视糖尿病足的合理用药治疗将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 从而降低致残率。糖尿病足溃疡发病主要与外周神经病变、缺血病变和局部感染等危险因素相关。山莨菪碱是一种活性生物碱, 由植物古特山的地上部分所提取, 临床上多利用其抗乙酰胆碱、改善微循环、调节血液黏度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 可用于降低全血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微循环血流状态, 增加红细胞变形, 保持血管腔通畅, 减少渗出。李会义等[2]对5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给予限制活动、严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创、有效控制感染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每天给予山莨菪碱0.5~1.0mg/kg/d全身给药, 同时山莨菪碱局部湿敷给药, 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显示联合使用山莨菪碱全身及局部用药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山莨菪碱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面红、视物模糊, 剂量过大将出现尿潴留、抽搐昏迷甚至心律失常等。李彦玲[3]选用灯盏花素、山莨菪碱联合治疗22例糖尿病足患者, 30d总有效率为86.4%, 治疗过程中有2例男性首次治疗时出现短暂性尿潴留, 经下腹部按摩、物理刺激后能够自行排尿。徐立国等[4]采用山莨菪碱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并下肢动脉硬化59例, 经治疗后彩超复查动脉管径、血流量、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动脉管径、血流量、血流峰时度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灯盏花素注射液中所含的灯盏乙素具有减少血小板计数、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内凝血功能及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存在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血小板聚集力和血液黏度增加导致的中小动脉管腔阻塞, 灯盏花素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并可以降低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 调节血脂, 促进纤溶活性, 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血液流变性, 还可清除自由基, 降低血管阻力, 抑制组胺介质的形成, 扩张微血管。山莨菪碱有解痉, 改善微循环作用, 二者联合治疗糖尿病足, 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缓解疼痛, 活跃和疏通微循环, 使聚集的血细胞解聚, 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 从而改善下肢缺血、缺氧。吴冬梅[5]用血栓通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患者30例, 总有效率90.0%, 对照组有效率51.9%, 血栓通注射液具有直接或间接清除氧自由基, 抗血液高粘、高聚和高凝,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缺血组织, 活血祛淤, 阻止钙离子内流, 扩张周围血管, 改善微循环, 促进血管新生, 降低血管阻力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加强侧支循环的建立, 对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起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血栓通使糖尿病足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效果显著。魏洪波[6]使用山莨菪碱与胰激肽原酶对70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45.7%,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胰激肽原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 从而发挥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以及调节血压等, 作用;同时其还具有活化因子的作用, 能够激活纤溶酶原, 增强纤溶系统以及胶原水解酶活性, 具有防血凝、防基底膜增厚、抗血栓等生理功能。胰激肽原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 在生物体内与其抑制剂激肽原组成激肽系统, 从而使激肽原降解成肽, 起到扩张血管、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防止血凝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7]。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 通过增加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的活性扩张血管, 降低内皮细胞的张力,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同时可拮抗炎性因子, 保护神经抗凋亡, 促进神经再生。董树兵等[8]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硫辛酸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治疗组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明法舒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提高治疗疗效, 改善临床症状。吴瑜娟[9]采用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20例, 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组根据创面面积, 用敏感抗生素稀释液适量, 加胰岛素8U与山莨菪碱 (2~5ml) 混合滴于创面后, 用神灯照射15~30min, 再用湿润烧伤膏直接均匀涂抹于创面, 厚度不超过1mm, 然后外敷2~3层无菌纱布, 每天换药2次, 20d为1个疗程。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罂粟壳, 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功效, 有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溃疡愈合的作用[10]。本组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 试验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 疗效确切, 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治疗Ⅱ级以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山莨菪碱联和法舒地尔全身静脉滴注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4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 (6.9±3.2) mmol/L, 餐后2h血糖 (10.1±2.8) mmol/L;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 (7.1±2.6) mmol/L, 餐后2h血糖 (9.8±2.7) mmol/L, 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用药治疗糖尿病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山莨菪碱,法舒地尔,糖尿病足

参考文献

[1] 曹高忠, 梁晶.糖尿病足的药物治疗[J].海峡药学, 2010, 22 (1) :127-129.

[2] 李会义, 郭慧荣.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 (9) :49-50.

[3] 李彦玲.灯盏花素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糖尿病足2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4) :62-63.

[4] 徐立国, 吉淑敏.山莨菪碱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并下肢动脉硬化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3B) :7-8.

[5] 吴冬梅.血栓通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 2012, 25 (5) :755-757.

[6] 魏洪波.胰激肽原酶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7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3) :336-337.

[7] 王归真, 马宝玉, 江绍荣.口服胰激肽原酶并胰岛素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 (12) :1479-1480.

[8] 董树兵, 张玲霞.法舒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4) :62-63.

[9] 吴瑜娟.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9) :82-84.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7

关键词:灌肠汤,山莨菪碱,小儿肠套叠,临床疗效,安全性

小儿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属的肠段脱套入临近远端肠管的一种肠梗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年龄多为2岁以下,约占85%[1]。小儿肠套叠临床症状主要以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为特征。小儿肠套叠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2种。大部分患者家属比较易于接受非手术治疗,山莨菪碱在治疗小儿肠套叠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4]。也有文献报道,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5]。本研究采用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治疗100例小儿肠套叠,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0例在本院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肠套叠,符合儿科学[6]中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标准。符合纳入的研究对象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46例,年龄(14.6±3.4)月,病程(18.7±8.6)小时,体重(13.4±3.2)kg;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4.2±3.2)月,病程(18.2±8.8)小时,体重(13.4±3.2)kg。两组男女比、平均年龄、病程、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符合伦理委员会规定。

1.2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腹部炎症等;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正在参与其他研究项目。

1.3分组

对照组100例,小儿给予空气灌肠复位,同时给予补液、镇静、抗感染等治疗,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128,规格:10 mg/支),每次剂量0.2 mg/kg,将符合剂量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10天。

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灌肠汤,药物汤剂(广东一方制药厂,生产批号:20140116,药方即冲即用,处方成分: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枳实5 g、陈皮5 g、大黄5 g、厚朴5 g、甘草5 g,生理盐水500 m L,开水500 m L)800 m L,使用50 m L注射器将冲调好的温度在36~38℃之间的中药汤剂通过注入管缓慢注入肠腔,注入压力为50~90 mm Hg,注入量约700~800 m L。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给予口服活性炭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效果评价标准[3]:(1)显效:患儿肠套叠复位成功,临床症状全部消退,情绪稳定,8~12小时排出含有碳粉的稀便,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2)有效:患儿肠套叠复位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4小时内排出含有碳粉的稀便;(3)无效:患儿肠套叠复位复位失败,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检测及记录复位压力、复位时间、碳粉排出时间(口服食用碳粉到肛门排出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复位压力、复位时间、碳粉排出时间对比

观察组复位压力、复位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碳粉排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复发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为3.0%,对照组为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小儿肠套叠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容易导致完全性肠梗阻,1~2天就可能发生绞窄性肠坏死。小儿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钡剂灌肠、空气灌肠和B超监视下水压复位等。山莨菪碱是一种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能松弛平滑肌,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肠道内微循环[4]。山莨菪碱为茄科植物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M胆碱受体阻断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或稍弱,毒性较低,可有口干、面红、心率增快、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5]。大量研究证实,山莨菪碱在治疗小儿肠套叠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6,7,8]。其主要作用机制为:(1)山莨菪碱能促使巨噬细胞清除机体肠道内毒,减轻肠炎发生的风险,有效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2)肠道蠕动力度适中,促使受损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修复与再生,加快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恢复,进一步解压松弛出现痉挛的肠道平滑肌,降低肠套叠的复发[9];(3)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中医角度认为小儿肠套叠是后天脾胃不足,肠套叠发生后导致肠管蠕动受阻,引起气机运行不畅导致,造成复位后肠功能恢复欠佳导致大便难下等症[10]。中药灌肠汤主要以生理盐水为汤剂,药汤主要含有黄芪、党参、白术、枳实、陈皮、大黄、厚朴、甘草等,该方剂具有益气升阳、健脾益气、降气通便等功效。同时中药灌肠汤可利用汤剂的压力辅助套叠肠管复位,也可以促进肠道对生理盐水的吸收起到补液的作用,同时通过肠道吸收中药汤剂有效成分,促进小儿肠套叠复位后的肠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用山莨菪碱复位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复发仅为3例,而对照组治疗6个月内复发10例,远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的治疗效果显著,对小儿肠套叠的复发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研究结果明显优于钱程等[11]进行的山莨菪碱联合中医按摩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的临床效果。主要原因分析:山莨菪碱联合中药灌肠汤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增加了临床效果,弥补单种药物使用存在的缺陷。观察组复位压力及复位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碳粉排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中药注入量的增加,水压逐渐增高,一方面中药汤剂促使肠套叠逐渐向回盲部退缩,一方面可促使中药汤剂进入乙状结肠上段,增加中药汤剂在在肠管的保留时间;虽中药灌肠的复位时间较空气灌肠复位时间长,但肠管中的上皮细胞能吸收中药汤剂中的有效成分,有效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故灌肠组碳粉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为3例,对照组为4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药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单药相比,并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2,13]。主要原因分析:单纯使用山莨菪碱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面红、心率增快、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而中药灌肠汤药物不良反应也比较小,两种药物共同使用未增强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0例, 均经X线、CT等检查确诊, 排除脏器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营养不良等患儿, 本组患儿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气促等, 听诊在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5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3个月~7岁, 平均年龄 (2.6±1.1) 岁;病程16~71 h, 平均病程 (43.4±19.5) h。实验组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2个月~8岁, 平均年龄 (2.8±0.9) 岁;病程14~72 h, 平均病程 (42.9±22.3) h。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 包括止咳化痰、吸氧、补液等治疗。

实验组患儿在其基础上给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进行治疗, 将0.1~0.3 mg/kg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融于3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为8~10滴/min, 1次/d, 持续治疗3~5 d[2]。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7 d后, 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复查X线结果显示肺炎发生明显吸收;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复查X线结果显示肺炎发生好转吸收;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肺炎症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患儿中显效21例, 有效13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为 (6.11±1.34)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7.22±1.24) d;对照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为 (10.07±1.45)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11.10±1.52) d, 实验组显短于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866, P<0.05;t=11.702, P<0.05) 。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亦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儿童支气管肺炎高发的主要原因为: (1) 婴幼儿的咽部生理解剖结构尚未发育完全, 缺乏防御能力, 且黏液分泌较少, 纤毛运动能力较差, 因而易受病毒、细菌的感染等。 (2) 婴幼儿抵抗能力较低, 若伴发佝偻病及营养不良等, 会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 (3) 婴幼儿缺乏免疫能力, 易受传染病的威胁, 从而削弱体质, 增加细菌入侵几率, 使病情更加严重[4]。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为微生物感染, 常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常见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 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喘憋、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 应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具有显著效果, 能加速肺部炎症的消散, 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促进患儿的恢复。因此,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5例, 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儿在其基础上给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应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效果确切, 能促进患儿炎症的消散, 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肖朝霞, 潘映茹, 王小春, 等.山莨菪碱辅佐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韶关学院学报, 2013, 34 (2) :43-45.

[2]何建勋.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93例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10, 32 (12) :1510-1512.

[3]吴卫东.山莨菪碱辅助治疗124例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4) :403-404.

上一篇:傻子下一篇:贪污贿赂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