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工程

2024-07-23

农村饮水工程(精选十篇)

农村饮水工程 篇1

关键词: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饮水工程

一、关于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交通不便, 村寨分散, 文化经济比较落后, 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 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 水质一般较好, 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 以供人畜饮水之用。

二、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严重, 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 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 缺乏水处理设施, 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 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 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 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 供水保证率低, 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 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 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 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 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 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 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 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

1) 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 既要考虑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 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 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 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 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要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 建设资金要充足, 工程要配套, 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根据群众的意思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3) 要注意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水量水质并重, 防治结合,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 制定保护办法, 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 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 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 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 对于具备集中条件, 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 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 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 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 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4) 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 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在农村人畜饮水可靠方面, 也就是保证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 必须在工程建设上, 应采取以下措施:

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 以地面水为水源时, 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 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 (渗渠) 等。采用何种形式, 需按各地水源, 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 应力求简单适用, 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 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 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 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 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 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米的压力水头, 以保证连续供水, 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以上是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和供给程度上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下面我们就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方面作一些探讨: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人畜饮水工程, 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 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人畜饮水工程建成后, 必须加强管理。

(一) 建立管理责任制

根据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 谁建谁有, 谁用谁管, 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 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 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 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 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 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 签定承包合同, 明确责、权、利, 做到奖惩分明。乡镇供水工程, 应由乡镇水利管理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 社员个人所有的水窖、水池由本人管理。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或乡规民约。除个人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外, 一律要征收水费, 收费标准可根据工程养护、设备更新以及人员工资等开支情况确定。乡镇供水工程, 在自求平衡的原则下制定, 乡镇企业生产用水的水费标准, 可略高于生活用水。联户修建的工程是否收费, 由他们自行决定。

(二) 工程管理

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 必须进行维修养护, 确保正常供水, 发挥其效益。

1) 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 引水渠, 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 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 防止进入管道, 造成阻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冬季还应防止霜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的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 让水流畅通, 多余的水可放进调节水池内, 防止浪费。2) 净水工程的管理。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和一部分, 为了保持水质良好, 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 每年应清理一次, 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 特别是雨季引水, 应防止大量泥砂进入管道, 水渠。3) 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水池, 应保持不垮不漏, 在运行中发现问题, 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 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 池底每年清淤一至二次, 并防止牛马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 保持水质卫生。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篇2

一、因地制宜,创新规模供水模式。2013年以来,我镇立足全县各供水区域实际和水源条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规模效益,科学合理选择水源,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分门别类予以推进,积极探索规模供水新模式。

二、注重结合,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规模供水,资金投入是关键。近年来,我镇认真落实执行工程建设地方配套和群众筹资,走出了一条 “国家补助、项目带动、群众自筹、社会融资、多轮驱动”的规模供水工程建设筹资新路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规模供水工程建设筹融资新格局初步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镇以规模供水为主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建设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下一步会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争取继续完善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红心镇镇政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研究 篇3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其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尚存在一些制约影响饮水安全的因素,应对其加以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本文在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加以阐述。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要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我国农村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项政治和民生工程,其工程建设和管理状况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有序运转,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以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发挥其社会及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现状

我国农村在供水上较长时间都以自然状态为主,没有进行规划及管理的意识,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供水工程普遍以水池、水井等形式为主,一方面供水工程的建设指标较低,供水量不足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水质处理设备及程序,水质质量无法满足安全饮水的需求。此外,农村供水工程分布较为分散,在维护及管理机制上较为陈旧,共同导致我国农村供水工程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质质量较差,水源供应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基于这一现状,我国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制定了相应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投入了大量资金,基本解决了早期供水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效,我国近些年又开展了农村自来水建设工程,据相关统计,2005年以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批量实施,由于国家资金补助的限制,很多县财政困难,导致从设计时就没有考虑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很多山区村寨水源较远人均投资较大,工程供水很大程度从设计就得不到保障。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环节

1.原有的农村饮水工程无法满足新时期农村发展需求

我国农村的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一方面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另一方面工程运行过程中各类设施设备出现老化,导致工程水质及供水量都远远达不到安全供水要求,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造成影响。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建设进度不一

现阶段,我国各地农村在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建设上存在步伐不一致,建设进度不够统一的现象。在工程建设计划的批复上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由此导致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建设的周期被压缩,如工程建设批复时间在冬季,此时施工建设极易导致管道冻裂等施工危害发生,制约影响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质量。

3.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源稳定性有所欠缺

我国地形较为复杂,各地区农村的地质状况不均衡,一些山区及丘陵地区的农村村落在水源点的确定上较为困难,存在过度依赖地下水的情况,这就使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供应无法确保长期稳定,各地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保证率高低不等。

(二)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环节

在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上,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以下两点:第一,饮水工程的日常维护及水质监测等环节较常出现管理不力现象,既制约影响了饮水工程的水质质量,又不利于饮水工程利用率的提高。第二,饮水工程在水费收缴上较为困难。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群众没有树立起消费饮水的意识,外加饮水工程的维护不力,极易出现水源供应不稳定,不充足而又必须缴纳水费的现象,也加大了农村群众的抵触心理,损害了农村饮水工程的效益。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及其要点探究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机制要点

1.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组织建设,制定工程建设规划

农村饮水工程涉及到的各个县区,应成立专门的农村饮水工程组织建设部门,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加以规划,指派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部门间的沟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建设的进度相一致,推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组织化。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投资批复时间上,要加以缩短,做到尽快批复及下达,以便于为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施工周期,避免冬季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2]。

2.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渠道投资机制

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困境,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国家财政部门要划拨相应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经费,适度提高经费比重。第二,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较大,受惠人群较多,应与省市区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第三,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建设中,补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前期建设资金。第四,强化宣传,鼓励农村基层民众开展资金自筹,根据工程建设具体情况,允许农村群众资金参股,一方面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其后期维护及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严格编制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由当地的水务局等部门进行工程的公开招标,挑选具备良好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开展施工组织,审查其编制设计及施工方案,保障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设备,如机泵、管材等,也要进行招标,确保施工材料质量合格。此外,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后期验收上,要参照我国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相关标准进行,提高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竣工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水平。

4.注重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加以保护,及时跟进水质监测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保护上,要严格遵守《村镇供水技术规范》中涉及到的各类标准,设置水源保护标识,通过定期及不定期检查以确保供水水源不受破坏。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中,要对相应的设备操作规范加以明确,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提高水源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上,应由水务局等部门加以统一部署,设置相应的水质消毒及处理装置,定期对水质情况加以监测,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质量。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保障机制要点

1.水管部门应探究农村饮水水权配置、水价调整、水质保障等机制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具备了公共属性,要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整体效益,作为水管部门来讲,其应对农村饮水这一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强化政府监管及服务职能[3]。在水权配置上要兼顾社会公平,以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行使相关管理职能;在水价调整上,既要充分参考市场要素,又要强化政府调控,将水价进行合理定位;在水质保障上,应做好水质监控服务,确保农村群众饮水真正“安全,放心”。

2.地方政府要發挥自身作用,强化管理职能

作为地方政府来讲,其应积极关注并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及管理中,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内容作为地方乡镇政府部门及乡镇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保障农村基层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促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能够有序开展。此外,在农村饮水工程的后期维护、水价制定、水费收缴上,地方政府要强化宣传,与农村群众代表,地方水务部门一道,对水价及水费的区间范围加以合理界定,转变农村群众的用水观念,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最优化发挥。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其在保障群众基本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极为显著。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方面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建设能够有序规范,另一方面要强化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以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参考文献:

[1] 范志.浅议当前农村饮水安全与工程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0,(26):24.

[2] 刘邦贵.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214.

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 篇4

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理一定要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管理的总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坚持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原则下, 对所建饮水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产权, 明确管护组织形式, 划清责、权、利, 确立供水设施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建立起经营、管理、运行的良性发展新机制, 在优惠政策的护航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让这项“民心”工程更好的服务群众。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太少

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的经济发展迅猛, 农民的基本饮水问题已经解决, 但是关于饮水的质量与安全, 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 水污染严重, 集中式供水设施不完备等问题比较常见。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资金, 除了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财政拨款以外, 农民自己筹集的资金占很大一部分。而农民本身的收入都很低, 仅仅能够维持自身的正常生活开支, 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很少, 这就导致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缺乏大量的资金, 从而使得农民饮水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对于比较偏远的山区。

1.2 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 上到党中央, 下到村委会, 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都是非常关注的。有很多地方已经引入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工程也初步建成, 饮水安全设施已经投入使用。然而, 人们只关注工程的建设, 并没有注重工程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好多设施出现了问题, 也没有人进行维修, 时间久了, 小问题就引发大的问题, 导致设备的整体崩溃。这不仅损害了农民自己的利益, 也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于饮水工程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管理方面的缺失, 就导致刚投入使用的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这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农民自己, 都是巨大的损失。

1.3 饮水安全工程入不敷出, 经营维护困难

由于农村的饮水安全用户比较分散, 与城市的饮水安全工程相比, 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铺设的管道更长, 需要的费用更多, 其建设后所需要的维修与管理的费用也比城市的多很多。而饮水安全工程本来就属于公益事业, 不能收取过多的费用, 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 这就造成了很多饮水安全工程入不敷出, 不能正常运营, 这样就导致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迟迟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农民的饮水安全性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1.4 参与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人员水平低

在农村, 大多数年轻人都到城市去打拼, 而负责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人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地的老年人, 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 不具备管理人员应有的水平, 在进行后期管理时, 不能够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降低了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 对饮水安全工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

2.1 加强对农村饮水水源的保护

首先要从水源上进行保护, 以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在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时候, 要做好实地考察, 水源选址时要选择远离排水沟、工业生产区的地方, 选择优质水作为水源。其次, 在水源附近要建立导流沟, 避免雨水或者污水污染水源, 做到从水源上保证水的质量。另外, 对于建立饮水安全工程的附近, 划定一个区域, 设立警示牌, 严禁人为污染水源, 以保证水的质量。

2.2 建立水质检测中心, 保证水质安全

为了保证水质的安全, 建立一个水质检测中心, 随时可以对水质进行化验, 一旦发生水质有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保证农民能够健康饮水。对水源的保护是最直接, 也是最有效的保证水质安全的方法, 因为水源一旦被污染, 再进行修复, 所要花费的费用要大大超过建立水质监测体系的成本。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 能够及时的发现水质的变化, 最大程度的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保证水源的安全性。

2.3 增强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宣传

对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 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们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人们自主的参与到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中来。宣传的时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到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时困境, 鼓励大家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力的宣传还可以增加工程项目的融资渠道, 解决工程资金欠缺的问题,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

2.4 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饮水安全工程的系统, 同时保证其工程高质量完成, 后期妥善管理, 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价的上涨,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也在增长, 这就要求加大对整个工程的投资, 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补助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公益性投资, 以保证工程中的资金需求。从而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和管理体系, 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2.5 加强饮水安全工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

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经理要对项目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将工程质量目标进行分解, 层层下放, 每一级的人员对项目实施终身制负责, 凡是工程中检验不合格的都要重新施工。施工时要进行自检和互检, 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项目经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从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以及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 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都过关。让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深入人心, 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可靠。

2.6 增加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和管理的费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尤为重要, 但是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不容忽视。为了使其后期管理有效的进行, 需要增加维修和管理的费用。可以由政府提供专项的财政补助, 也可以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资助。当然, 因为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经济比较富裕的地方, 可以让村民负担一部分管理费用;对于经济落后的地方, 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总之, 要加大饮水安全工程的后期管理费用的投入, 使其安全管理步入正轨。

2.7 提高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

关于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进行科学的管理, 根据不同的地区,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以期达到较好的管理状态。最主要的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尽量选择年轻人实施管理, 还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培训后进行成绩考核, 符合要求者才能上岗。另外, 可以制定明确的奖罚制度, 对于成绩突出者, 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于不能完成任务者, 做出惩罚。这样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达到更佳的工作状态。此外, 要鼓励当地村民对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实施监督, 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责任到人, 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饮水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 因此, 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是我们迫切的希望, 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水安全的问题, 才能保证每一个农民喝上放心水, 才能促进农村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少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8) :32.

[2]何万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12) :3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学习 体会 篇5

结合实际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足高效发展

——在村镇供水资质管理培训会上的心得体会

张春捷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通过本次农村饮水安全培训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虽没有如此夸张,但其带来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

五天的时间,我们在水利部教授们的带领下,系统的学习了《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自动化技术在集中供水厂中的应用》、《村镇供水厂水处理工艺及消毒方式》、《水源及输配水运行管理》、《村镇供水工程经营运行中的水价机制及其作用》、《水厂水质监测及检测》共6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课,认真笔记,认真思考,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学习,系统的梳理了一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进一步强化了理论素质,更重要的是通知学员们之间的交流,我发觉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这对未来如何确保水厂高效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积极探索,完善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体制 集中供水工程具有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对管网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如不很好的明确这一点,那么出现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也增加了供水厂的运行成本。如果将运行成本转嫁到用户身 上,必然使水价过高,难以使工程得到长足高效发展。

只有坚持在供水单位和用水户之间搭建起平衡、公正、合理的平台,树立其不偏不倚、不袒护、不包庇的部门形象,才能建立高效、透明的管理体制,才能取信于民,维护社会和谐。

作为水厂的一名职工,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两点来抓:一是抓各水厂单位的监管。对水厂职工的工作态度、擅自停止供水、未按规定时间组织抢修等行为,我们要加大监管力度,严肃工作纪律,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用水户监督。二是抓对用水户的监管。对于损坏供水设施、擅自改装供水设施等问题应予以处罚或者追究责任。对于盗用供水、阻挠或者干扰供水工作正常开展的,处责令补交水费外,并加以处罚。

二、科学定价,建立完善的收费体系

虽然我们的水厂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我们是自负盈亏的单位,因此,水厂人员的工资、电费、维修费等运行管理费只有从水费收入来保证。

如果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的发展下去,水厂必须进行成本核算,水价必须要覆盖运行成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将大修费、折旧费都包括在内。如果水价不能够覆盖运行成本,那么就需要财政对我们有相应的补贴,解决水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负差。

三、加大力度,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一方面是对各水厂职工的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化 2 水平,打造一支职业化的供水职工队伍,是水厂能否得到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全面的提升职工队伍职业化技能,规范职工职业化行为,培养职工职业化道德,加快知识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职业化建设水平,才能满足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是对各村水管员的培训。水厂管理人员以乡为单位,集中把各村的水管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平时出现的常见的、技术性不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教,这样也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水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我站职工的工作压力,更是方便了用水户,对我站的形象也是一个提高。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 篇6

关键词饮水安全水利工程现状措施问题建议

中国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18-02

王庄布依族苗族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发展较为滞后,农村小型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发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管理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光荣任务和基本职责。

一、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农村饮水困难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王庄乡位于清镇市西北部,全乡总面积77平方公里,辖15个村,96个村民组,现有4958户,20890人。在王庄乡全乡范围内,由于地处暗流河与鸭池河分水岭地带,受河谷切割较深,年均降雨量虽有1200mm,终因岩溶发育,基岩破碎,绝大部分径流都在雨季中流失,雨过枯竭,造成该地区水资源极为贫乏。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发展较为滞后,造成该乡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①地区属典型岩溶地带,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水难以集蓄。饮水困难群众多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地方,较为分散,解决这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投资较大,但效益较差。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对解决西部群众饮水困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村饮水困难地方群众较为贫穷,自身无力投资建设,所以至今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农村群众饮水困难。③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干旱引起水源变化及水土流失、工程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得一部分群众饮水出现了返困现象。

由于缺水,一是这些地方的群众一是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担水,二是造成这些地方卫生状况较差,导致病疾的产生和蔓延,三是严重滞后了地方经济发展,所以这些地方人饮工程的解决,从社会效益来讲,是非常显著的。

二、水利建设情况及解决饮水困难的主要措施

(一)由于受地形、地理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原大多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由人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建成大小山塘24座。但进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以来,该乡紧紧抓住以“百村人饮”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工程。在“十五”期间,该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相继实施了“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具不完全统计,在“十五”期间,全乡投入各项水利资金650余万元,建成30余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4862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建成小水池330个。特别是王庄水厂的建成,大大缓解了王庄乡政府所在地及周边邻近村寨的用水困难。

(二)根据多年解决农村人饮困难的成就和经验,针对农村人饮点多面广、规模不大以及地区地形地貌特点,解决缺水地区农村人饮困难的工程措施原则一是以小型、微型工程为主,尽量集中连片进行解决。为了工程的长期稳定进行和便于管理,保证水质长期良好,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工程措施主要以自流引水、泵站提水为主、没有自流引水及泵站提水条件的地方辅以集雨工程进行解决。对于打井取水,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工程进行费用较高,一般不用于小型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自流引水工程由水源工程、引水管、高位水池、输配水管网等组成。工程水源尽量选取泉水,水源高程满足自流引水要求,工程主要建筑物高位水池的位置选取要高于居民居住区,能控制整个供水范围,同时选取地质条件好、便于管理的地方修建。供水管网的选定,要保证管网末端有足够水量和压力,从而做到运行平稳、经济合理。

泵站提水,水源可以是已建水库、山塘渠道、河道、也可以是地下暗河。其系统主要由泵站、输水管路、高位水池、供水管网等组成。水库提水泵站,应选在岸坡地质条件好,水库淤积范围外和远离支流入汇口处。输水管路管道大小直接影响到建站投资和抽水成本,设计中应确定经济管径,供水管径需计算选定,要保证管网末端有足够水量和压力,从而做到运行平稳、经济合理。提水站的管理,一般要收取一定水费,用于管理人员的开支和设备维修或更新,并落实好管护制度。

集雨工程项目主要是由集雨系统(集雨场)、输水系统(汇集雨场的水引入沉沙池)、蓄水系统(水池、水窖等)和取水系统(将水引入农户的提水设备或输水管道等),在兴建过程中,一是选点,选在庭院附近,土层深深厚,不易被洪水冲刷,且远离厕所、畜圈、坟墓等,二是选好集雨场,三是建好沉沙池、拦污栅等附属设施。兴建小水窖、要保证窖体窖顶有1m以上土层,以保证水质,小水窖一般一户一窖,视其所建大小给予一定材料补助,便于管理,对于小水池一户一建,也可将水池串联供水,提高用水保证率。

三、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情况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能否实现,同时也是中国在世界尊重人权问题上最有力的说明,是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该乡在2005年开始对我乡人饮安全工程作出了详细的规划,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计划解决279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水量不达标473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286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1039人。

规划批复后,于2007年开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根据贵阳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要求贵阳市3年之内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该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到早安排、早定点、早设计、并积极同上级水利部门联系,因此在2007年至2009年中,一共实施12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00万元解决327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成提水工程2处,雨水集蓄工程l处,搭接王庄水厂供水8处,搭接原建工程1处。

四、工程管理运行情况

(1)搭接王庄水厂供水的8处供水工程水量满足群众用水需要,原水经过净化加药处理,定期进行反冲洗,水质通过化验符合农村饮用水标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王庄水厂管理规范,财务账目清楚,群众较满意。

一是成立了王庄水厂,实行企业管理,自负盈亏,人员岗位设置规范;

二是制定了王庄水厂供水管理制度,制度经乡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以王府发(2001)10号文件下发到各村、各用水大户。

三是明确了水费的收取和使用,水费的收费标准进行了反复的核算,并结合当地群众的年经济收入,生活用水量,用水户初报装费按农业户口50元一户,居民户口按100元一户,单位及其它临时用水户按200元一户收取,每户每月3吨水起,按2元每吨收取,月最低收6元一户,水费实行专人管理,水费主要用于电费、人工工资及维修费用。

(2)2处新建的提水工程和1处搭接原建水厂的供水工程主要由受益村组进行管理,由受益村组推选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进行管理,按期收取水费,管理人员工资由用水户讨论决定,目前工程运行良好。

(3)1处新建的集雨工程由于点多面广,且较分散,故由各受益农户进行管理。

五、全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护主体要明确。个别地方以村为单位建设的,主体没有明确。造成了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大多数群众认为:水是天上自来的,集体建饮水工程、村干部免费管理、国家对饮水工程补助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没必要收费。使得重建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多数自流引水的安全饮水工程不收水费,是吃“大锅水”,同时,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小维修不能及时解决,大维修又无钱修建,最终导致工程因失修报废。

(2)经营方式要转变,没有真正将饮水安全工程推向市场,全乡除乡镇供水的王庄水厂外,其余村寨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实行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造成了资金筹措难,加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可以说是“十村九空”,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增收渠道单一,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能投入到饮水工程修建中来,致使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

(3)水费核定要合理,要充分考虑水厂在正常运转情况下要有结余,以保证维修。

六、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议水利部门汇同物价部门对其水厂经营成本进行核算,保证维修费用,否则随着时间推移,机械运行老化,如没有费用维修,水厂将面临关闭的地步,到时农村饮水安全将出现反困现象。

2、产权情况

该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规模较大的比如王庄水厂这一类的跨村供水工程,建议由乡政府统一管理,对于投资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对单户或联户建的供水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

3、由于农村饮水安全数据为一可变数字,比如人口变化、水源受污染、水源枯竭、兴建企业造成居民搬迁等,都可能出现新的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的加大投入。

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及对策 篇7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丘陵山区自然条件恶劣, 群众居住分散, 远离水源。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分散、工程量小、建设条件差、单位投资大, 国家投资和地方补助资金有限, 且地方补助资金一般很难到位, 所以, 夏秋两季虽然降雨量大但却难以存蓄, 导致饮水困难。而且因投资原因, 只有少数行政村建立了饮水工程。饮水困难问题不仅是山区群众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 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1]。

2 农村饮水安全对策

2.1 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整体规划是要在认真调查统计的基础上, 对某个区域或各个乡镇所有的饮水困难问题全盘考虑, 因地制宜, 再制定解决期限和任务目标以及工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和年度方案。而分步实施, 则是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工程建设, 前者要科学慎重, 合理兼顾, 切忌纸上谈兵, 前涂后改。后者必须以前者为纲, 有计划地实施, 使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2]。

为了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项目的实施进程, 要在计划安排上做到早动手, 凡新到项目在计划下达前应全部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为具体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所有申报立项的工程前期项目储备都必须到位。先启动有条件的工程,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增强群众自觉投入的积极性, 使群众早日受益。

2.2 工程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有些农村饮水工程上马很快, 但闲置停用也很快, 甚至新建工程没多久便被毁, 几近报废。因此, 必须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饮水工程实施前或实施的同时, 把工程建成后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纳入工程施工建设中, 把科学管理作为搞好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农村人饮工程建设项目与行业管理体制统一起来, 变“福利水”为“商品水”, 明确规定工程建设投入运行划归行业管理, 重点集镇供水直接由县级水利部门实施管理, 农村面上供水委托基层水保站实施承包、租赁、拍卖等统一管理, 并成立农村供水协会, 使农村安全供水管理由传统向市场转型, 达到“前管后建, 建管并重”的目的, 切忌“重建轻管”, 确保工程永续利用[3]。

2.3 行业指导与群众选择相结合

水利部门作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业务部门, 加强行业指导十分必要, 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群众, 为群众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但是由于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 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部分地区群众思想传统, 还存在等、靠思想。因此, 处理好部门的行业指导与群众的自主选择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要通过合适的工作方式、方法, 努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迅速加快供水工程建设进程。有的地方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委会拟定出来的工程管理办法、收费标准进行集体表决, 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 颇有成效。

2.4 资金筹措与资金管理相结合

仅靠国家投入, 地方配套投资不到位, 会导致工程规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为加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 地方政府可召开专题会议, 把工程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 坚决进行兑现。同时对工程物资进行严格管理和配送, 所有物资购入全部实行公开招标程序, 杜绝一切违规违纪行为, 积极会同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工程预算、分步决算、竣工决算, 要严格把关, 严防畸形工程的出现, 让有限的资金为群众办更多的事[4]。

2.5 市场化管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目前, 有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 采取了市场化管理模式, 如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 以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但村民缺乏自治教育, 有些农户为了省钱, 大吃嘀嗒水 (水表不走字) , 导致许多乡 (村) 级供水公司难于管理, 经营亏损而消亡。为了防止这类问题出现, 要加强村民自治, 实行供水区内分级计量和户外安装水表, 全力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2.6 供水建设与其他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相结合

农村供水工程, 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济性。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乡镇和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量逐年增加, 一些城市、村镇供水紧张, 缺水严重, 原有的供水工程因水源不足或规模较小已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 要依靠政府调控, 将财政、计划、扶贫、民政、扶老的人饮项目进行捆绑, 把农村供水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新村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加大工程投资力度, 努力开展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保护植被, 涵养水源。使集、蓄、引相结合, 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保证建一处精品工程, 富裕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刘洪波, 张春荣.依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301-302.

[2]帅丽丽, 袁志平.新干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浅析[J].江西水利科技, 2008, 34 (3) :211-213.

[3]徐永亮.灵武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33) :36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研究 篇8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 、水利部、原卫生部等共同编制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 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 , “农村饮水安全, 系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亦称农村供水或村镇供水, 系指向广大农村的镇区、村庄等居民点和分散农户的供水, 以满足村镇居民、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用水需要为主。”其中安全的饮用水, 系指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长期饮用不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是国家确定的一项为民办实事、改善民生的公益性政策, 旨在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取水困难、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

公共产品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而不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叫准公共产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收益的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 其本质是准公共产品[1]。这一特征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一方面,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 追求社会公众效益, 但其准公共产品特征决定了它的供给方式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互为补充, 按照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通过吸收多元的投资主体, 形成公对公、公对私、私对私的竞争格局, 确保高效率地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在这个多元投资、建设和运营体系中, 市场主体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 如果政府不加以规制, 就会出现垄断高价的现象, 农村居民将不能真正获益。另一方面, 由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对立而引起的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源污染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 必须赖于建立合理有效的政府规制, 由行政机构直接制定和执行各种具有约束力的政策和规范。所以从宏观需求层面来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准公共产品,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是确保工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研究, 能够确保工程建设与运行在合理的政策指导和调控下顺利进行。

同时, 从工程运行的实践需求来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服务对象的独特性使其在建管过程中势必会面临一些特殊问题, 如水费收取困难、管理难度大等。所以, 政策制定者有必要通过相关政策研究反馈的信息, 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体系, 解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使之更加符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久发挥效益。

综上所述, 无论是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宏观需求, 还是推动工程持续健康运行的实践需要, 都有必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进行研究。

2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及成效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建好并使老百姓真正获益, 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 使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能够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2. 1 相关主导性政策相继出台

从2000年开始, 国家开始加大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工作力度, 相关工程最初致力于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2003年, 水利部农水司提出, 今后农村饮水工作重点要逐步转向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并研究制定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以此为评价标准, 评价确定全国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从2006年开始, 农村饮水工作由饮水解困开始转入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国家计划用两个“五年”分别解决1. 6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到2015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十一五”规划 ( 发改农经[2005]) 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 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减少一半, 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55% , 工程实施范围涉及15万多个行政村。为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 国办发[2005]45号) ,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工作给出了详细的意见, 要求充分认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认真组织规划编制工作; 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和城市供水设施建设;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改造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 建立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以应对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2005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制订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并于2006、2007年分别作了修改完善, 同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 发改农经[2005]920号) 和《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 发改农经[2007]1752号) ,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有关政策的要求, 制定了工程前期工作计划、资金筹措、项目实施和建后监督检查等环节的管理办法。为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并发挥工程卫生防病效果, 2008年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 ( 试行) 》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 卫疾控发[2008]3号) , 要求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做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工作。这一期间国家累计完成投资1 053亿元, 解决了2. 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58% ,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但是, 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不少地区水源短缺, 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仍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要、生态之基”, 并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提出到2013年要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并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 确保土地供应, 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 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也促进了后续用地、用电和税收方面优惠政策的出台。

2012年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 发改农经[2012]) 对原有规划有了进一步的补充, 要求“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2. 98亿农村人口和11. 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 左右。此外, 相关部门就项目申报与审批、资金筹措与管理、工程验收与监督、水质卫生监测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 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 2 配套优惠政策逐步落实

为更好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政府出台了土地、电价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2011年, 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适当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规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具体电价类别和执行时间山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截至2011年年底, 除西藏由各市县直接执行优惠电价外, 所有省市 ( 包括自治区、直辖市) 均出台政策文件, 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该政策的执行至少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费支出降低30% 以上, 工程运行成本平均降低10% ~ 15%[2]。

2012年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国土资发[2012]10号) , 要求各地将工程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列入县 ( 市、区) 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尽可能利用农村现有存量建设用地, 不用或少用新增建设用地, 不占或少占农用地; 项目选址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 应使用国有建设用地; 项目选址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 原则上使用集体土地, 不实行征收, 但日供水千吨万人以上饮水项目用地可实行征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政策的通知》 ( 财税[2012]30号) ,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给予税收优惠, 规定以下5种情况享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 对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为建设饮水工程而承受土地使用权, 免征契税; 为建设饮水工程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及签订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免征印花税; 对管理单位自用的生产、办公用房产、土地, 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向农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取得的自来水销售收入, 免征增值税; 对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饮水工程新建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些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此外, 一些省、市在中央有关政策出台之后, 相继出台或调整了相关配套优惠政策, 确保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 也极大了促进了饮水安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成效

国家从2000年开始加大饮水解困工作力度, 2001—2005年期间, 国家共投入资金223亿元, 解决了6 700万人的饮水问题, 饮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至此, 基本解决了我国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从2006年开始, 农村饮水工作中由饮水解困进入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 累计完成投资1 053亿元, 全国实际投资建设了各类农村集中饮水工程约20多万处, 解决了2. 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平均每天新增供水能力达1 680多万m3, 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58% , 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工程建设所解决的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上也连创新高, 2011年解决了6 398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2年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人口首次超过7 000万, 两年累计解决了规划不安全饮水人口的44. 6% , 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2010年的58% 提高到2012年的68%[3]。另外,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科学组织施工, 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 不符合施工程序的不予开工,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坚决返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可靠, 材料和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管网设施配套齐全、布局合理、达到设计要求。在工程验收中, 没有发现因质量问题造成断水、停水、无法正常运行等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实施以来,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保障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存在的不足

从实际看,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在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立法滞后

虽然国家出台了税收、土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但是政策执行效果并不明显。就工程电价而言, 某省对多处工程进行调查发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用电价格普遍高出农村生活用电价格, 只有9.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能够得到优惠, 其电价等于或小于生活用电价格; 其次与农业排灌用电比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价小于农业排灌电价的工程为零[4]。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优惠政策的非强制性, 相关优惠政策的执行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障, 再加上没有统一的操作方法, 导致优惠政策的执行效率受到影响。除此之外, 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相关法律保护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专项立法尚属空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条例尚未出台, 导致工程的运行和管理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 监管体制不统一。

3. 2 工程运行经费保障政策不足

运行经费保障政策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国家水质监测经费不足。国家虽已建立并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出台了具体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对水质卫生和水性疾病进行监测。但是调查显示, 部分省市的水质卫生状况并不理想, 如: 郑州市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显示, 出厂水合格率仅为46. 85% , 末梢水合格率仅为44. 63%[5]; 在工程实施效果显著的江苏省, 对泗洪县水质监测结果显示, 仍存在21. 51% 的不安全饮水[6]。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水样监测费用较高, 导致较落后的地区水质监测频次不够, 国家规定一年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2次检测的要求存在不达标现象, 有些地方管理人员甚至仅凭肉眼观察, 感官良好便不进行水处理和检测工作; 其次是引入高标准的水处理设施和净化设备的费用较高, 许多地区无法承担这笔费用, 从而导致水质监测的结果不理想。2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专门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许多县 ( 市、区) 也没有落实工程维修养护基金, 工程维修养护缺乏资金保障, 当供水设施老化或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时, 常常因缺乏资金保障而得不到解决, 甚至造成工程停滞, 严重影响农村居民日常饮水。

3. 3 工程技术援助政策缺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建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 物质条件和工资水平较低, 无法吸引到高技术人才, 再加上工程量多面广、规模小且分散等特点, 以及工程本身经费有限, 难以配备更多的专职技术人员。尤其是在人口居住较分散的山区, 地势较为复杂, 存在更多的技术难题, 然而这些地方往往技术力量最为薄弱, 技术人才最为匮乏, 现有条件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目前专门的技术援助政策尚未出台, 导致很多工程常出现的机、电、管路、设备等技术故障问题无法解决, 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维修不及时、技术更新缓慢而导致停水现象, 许多地区就由村干部或指定村民担任管水员, 这些人大多缺乏专业管理和工程维护知识, 只起到简单的看管和运行操作的作用, 对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根本无法着手。另外, 供水单位本身也缺乏人才意识和科技意识, 没有建立专门为工程提供技术援助和支持的机构或组织, 也忽视了对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4 国外相关政策经验

4. 1 美国

美国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较高,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不突出, 这与美国完善的政策措施密不可分。在美国, 有专门的技术援助政策鼓励设立像农村社区援助组织 ( RCAP) [7]这一类的非赢利性技术援助组织, 组织内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 主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或直接提供技术援助, 为居民在处理饮用水和废水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确保农村和小社区居民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并完善废水处理系统, 以满足工程当前和未来需求, 这些组织大多收费低甚至有些免费提供服务。

4. 2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水卫生研究, 在1987年颁布的联邦水政策中就确定了两个专门的目标, 即“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水质”和“促进明智和高效地管理和使用水”[8], 在此背景下由政府出资设立了专门的国家水研究所和国家水质实验室, 并配备先进的自动化仪器设备和高水平技术人才, 领导全国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国家和省政府按各自的权限开展工作, 分级进行水质监测, 经费分摊, 其中国家级水质监测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

4. 3 日本

日本在“二战”后, 全国供水服务覆盖范围仅为30% 。1952年, 日本政府建立全国补助计划, 对各类供水工程给予补助, 并建立各项资金补助制度, 用于支持小型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供水服务开始延伸到农村和山区, 至2005年全国供水服务覆盖范围已增长至97% , 政策效果显著。日本存在许多小型供水设施, 主要分布在乡村和城镇社区, 管理上存在困难同时也缺乏人力资源, 针对这一问题, 政府采用合并区域性或小型供水设施的措施, 避免了小型供水设施管理成本过高[9]。

5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政策的建议

5. 1 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 税收、土地和用电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出台, 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视和支持, 但是要保证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受益, 相关优惠政策绝不能打白条。通过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实施条例》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执行的统一标准和具体操作办法, 各地方物价局、水利和电力等部门要对工程电价问题进行协商, 制定出详细的电价征收条例,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电价政策; 各省市地方税务局应当发布饮水安全工程税收征收减免的申报条件和审核程序, 并严格执行。其次, 要尽快出台《农村饮用水安全法》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条例》, 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特别是对农村饮用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水质监测工作, 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管理范围、管理权限、利益以及相互关系的准则,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管体制。

5. 2 落实工程运行经费保障政策

一方面,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投入机制, 明确所有市县必须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 资金来源主要由各级财政拨款,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还可以按一定比例提取工程收取的水费作为工程维修养护基金, 所得款项交由市县维修养护基金存储, 用于工程维修和设备养护, 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项目区, 中央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上应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另一方面, 增加水质监测经费补贴, 用于建立统一标准的水处理设施, 尤其是独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要按照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相同的标准来进行水处理和水质监测工作, 确保饮水质量, 对于水质合格率较低的地区, 要增加对饮用水水源、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检测频次, 并引进高效净水设备。各市县出台详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 严格做好资金使用申请和审批工作, 做到专款专用, 资金取之于哪个项目区, 则只能用于该项目区的工程运行。

5. 3出台工程技术援助政策

针对工程存在的技术薄弱问题, 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技术援助政策鼓励建立专门的技术援助组织和培训机构, 要求省级或市级技术中心针对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特点给出技术攻关和技术援助计划, 并下达至各市县, 由各地技术援助组织代为执行, 帮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机、电和设备等技术故障问题。相关部门应出台工程技术指导手册和培训材料, 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形成专门的技术服务体系, 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荣, 吴晓婕, 谢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 2013 (11) :69-72.

[2]水利部农水司.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成本降低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农村水利发展[EB].[2012-02-28].http://ncsl.mwr.gov.cn/infomationlist.do?method=showDetailInfoList&catalogid=14&formId=14663.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 卫生部, 等.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

[4]颜成贵.农村饮用水工程电价政策执行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5) :62-67.

[5]董志伟, 武文方, 邵声波, 等.郑州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2008-2012年水质监测结果[J].中国工程卫生学, 2013 (4) :127-130.

[6]张明访, 顾军.江苏省泗洪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 2013 (9) :1122-1123.

[7]BURLINGHAM A V, TOWNSAND W N.Rural Development Issues[M].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8.

[8]DAVIES J M, MAZUMDER A.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ssues in Canada:the role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sustaining clean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t surface sourc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3, 68 (3) :273-286.

农村饮水工程 篇9

1.1 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建设严重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九五”末, 我国农村年平均人均总收入已达3000元, 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 我国农民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的发展速度向小康迈进。2000年, 全国农村有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79.8%的乡镇设有邮电局、所, 8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目前农村的吃、住、电力、交通普遍得到改善而且进一步改善, 与农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家庭生活用水发展和改善速度较慢、相对滞后。

我国现有4.5万个乡镇, 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镇企业—直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对GPT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但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 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以来, 我县已解决了近7.0万人饮水难问题和2.7万人饮水应急的不安全问题。从2006年起我县已转入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阶段, 根据调查复核, 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31.42万人。

1.2 农村供水水源

农村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交通不便, 村寨分散, 文化经济比较落后, 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地下水及降水。

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 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 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 细菌含量亦骤增。山区沟水, 流速较快, 流量一般不大, 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 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 水质一般较好, 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 水源与水位及地形, 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 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 水位急骤下降, 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 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 一般无色, 硬度偏高, 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 水量充沛且较稳定, 水质大多无色透明, 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 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 水质较好的, 常与地层含的某些化学元素有关。

降水因地区降水量不同而各异, 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 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 以供饮水之用。

1.3 缺乏排水设施, 卫生条件差

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持续发展, 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 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家庭废污水的增加。但目前在全国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居住区缺乏排水设施, 更谈不上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2.1 总体思路

根据《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 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改善我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确保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的特点, 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分两阶段 (即“十一五”和“十二五”两阶段) 逐步开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至2015年全面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性饮水安全问题。

2) 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相结合, 防治并重。

3) 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 合理选择方案。

4) 建管并重, 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 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前, 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征求群众意见, 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 要让群众广泛参与, 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5) 扶持引导, 多渠道筹资。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引入市场机制, 吸收社会资金,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2 农村饮水工程规模

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其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分述如下:

1) 水源

保障饮水安全, 首先应保护好饮用水源。水源布局要合理, 既要考虑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 又要考虑水质。水源的选择应符合我县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 水源水质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2) 饮水工程建设

饮水工程的类型主要有新建水厂、扩网、引水陂。供水方式主要采用集中供水点、打井和引水, 打井取水主要采用分散供水。由于在水源选择中优先考虑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以节省净水工程的投资, 此类工程的净化措施主要以一般净化工艺为主。

2.3 工程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 投资较大、回收期长, 要以政府为主导, 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 扶持引导, 资金筹措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筹措,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资金投入大, 大部分的自筹资金须由当地自行筹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我县各乡镇采取分期实施、逐步解决, 在资金筹集上, 通过大力宣传, 社会各界积极投入, 形成多方投资机制, 引导、组织、动员受益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在资金管理上, 加强资金管理的指导,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设立专项资金财政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 严格资金支付手续, 厉行节约, 提高投资效益。

2.4 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工程管理结合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我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意见》和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要求来进行工程管理。同时要吸收现有供水厂的管理经验, 行业管理应制订各项严格的管理办法,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偿供水, 形成以水养水的运行机制, 确保工程良性循环, 群众长期受益。

一是项目法人或工程受益区用水户负责工程运行管理。水价根据工程成本和运行费用, 公开、公正、合理核定, 核定的水价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拟实行分类计价。积极培育农村供水服务市场, 明确水价水平和水费征收方式。

三是按时化验水质, 以确保供水安全。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建设工程之一。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为适应农村饮水的需要, 配合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设管理, 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 实现饮水安全目标, 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 须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 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关键词:现状,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饮用水质量,建后管理

参考文献

[1]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

[2]李代鑫, 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5) .

[3]李仰斌.采取措施努力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 2005 (3) .

[4]陈雷.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J].中国水利, 2007 (10) .

农村饮水工程 篇10

一、我市各乡镇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南部, 农村人口25.89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65.6%。长期以来, 我市北部沙坨地区饮用水存在含氟高, 砷高, 苦咸水, 微生物侵袭严重等诸多因素, 严重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对9个乡镇72个自然屯的72份水源水样品抽查中, 水砷、PH、硝酸盐氮、硫酸盐合格率均为100%, 水氟合格率为97.2%,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 是影响我市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尤其在我市的北部乡镇资源性、水质性缺水严重带来吃水难问题, 水质不达标, 高氯、高砷、苦咸水及污染水的长期饮用已造成一部分村民出现氟斑牙、骨质疏松, 弯腰驼背现象进而逐渐丧失劳动能力。

由于缺乏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措施, 一些乡镇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水源建成的水厂的净化和消毒没有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 大部分是投放一些凝聚剂、消毒剂等, 没有检验设备, 也不进行日常检验, 有的乡镇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后就没有再次进行过水质化验。随着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不断恶化和问题的不断的加剧, 进一步完善农村各乡镇饮用水检测体系, 加强水质的检测工作已十分重要。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农村的人畜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乡镇人畜饮用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确保我市各乡镇村的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让农民能够饮用达标水。

(一)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 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目标。我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把搞好部门协调与配合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因地制宜, 水量水质并重, 防治结合, 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第一, 解决饮用水中高氟、高砷及苦咸水的问题。

寻找好的水源为首选工作措施, 如本村没有达标水源, 可利用外村的达标水源, 建造联村、联片供水工程, 确保达到饮用水安全的目标。如在附近没有达标水源, 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以实现饮用水达标。

第二,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 打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

以我市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 健全和完善水质监测;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 分区域设立监测站, 做到机构、人员、任务、责任、设备及经费的落实, 并确保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分析准确及时。对于集中供水厂, 要加强水源、出水厂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化验及监测。对于分散供水的水厂, 也要定期进行水质化验及监测。截止2008年, 全市共完成了108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256万元, 共涉及11个乡镇58个村108处自然屯, 总受益人口达596万人。近几年来我市逐步加大了对农村饮用水的建设的投资力度, 以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喝上放心水, 达标水。

(二) 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的管理

一项民心工程重要的不在建设, 而在管理, 管理好饮用水工程, 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 做好工程规划和技术指导, 加强服务和监督。

第一, 要建立工程管理责任制

农村饮用水工程要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实行岗们责任制。以确保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的, 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 根据乡镇供水工程特点, 做到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 明确责、权、利, 做到奖惩分明。实行建、管、用一条龙的管理机制, 以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促进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有力的保证了农村济的稳定发展。实践证明, 截止2000年就单含氟量而言, 水含氟量就由原来的4—7毫克/升降到0.8-1.5毫克/升, 含氟量的明显下降, 使全市基本消灭了氟骨病患者和氟斑牙现象。

第二, 做好水质监测, 保护好水源

饮水工程建成投产后, 要加强水质检验及监测, 保证供水安全。要加强农村的河流、水塘的管理;加强生活污水、养殖业及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及固体污染物的堆放;加强农用化肥及农药的管理, 提倡安全施肥用药及使用农家肥。

第三, 供水设备和管网的管理

供水设备和管网要经常进行养护, 检查各个零部件是否牢靠, 保证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以免人为因素影响正常供水。

第四, 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在基层, 基层水利人员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水质检测及卫生防疫知识缺乏, 饮水安全意识淡薄。应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办度, 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以保证饮用水工程能正常安全运行, 发挥长效机制。

三、结束语

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 让农民喝上放心水、达标水是农村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城乡一体化, 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长期任务。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并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及饮水工程的管理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上一篇: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下一篇:网络隐私安全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