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

2024-07-05

天府之国(精选十篇)

天府之国 篇1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南北长110公里, 东西宽80公里, 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 是中国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自古就用来形容成都平原, 而这个“古”不是指人类诞生以来, 是指都江堰的修建。

都江堰水利工程福泽成都平原两年多年, 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可以说是人类水利工程文化的鼻祖。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 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生产力极大提高, 大量私田得以开垦。原有的以“井田制”为核心的奴隶制社会瓦解, 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成都平原优越的地理条件, 温和的气候条件, 极大的有利于农业生产。然而农业种植需要的水却得不到保证, 还时常发生干旱。都江堰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

战国后期, 天下大势, 能统一中国的非楚即秦。公元前316年, 秦惠文王采纳了大将司马错“得蜀则得楚, 楚亡则天下定矣”的军事主张, 举兵灭掉了蜀国。

公元前280年, 大将司马错在蜀国的首府成都齐集10万人马, 以一万艘战船的浩荡之势从岷江上游出发, 顺水进入长江, 南下东攻楚国。然而在夺取了今天重庆涪陵后, 因后勤无法及时补给而告终。问题就出在成都到岷江50多公里是陆路, 需要大量人工搬运, 效率低下。

公元前272年, 30岁的李冰奉秦王之命, 一路艰险来到蜀郡担任郡守。把岷江改道, 引水经过成都, 使其真正成为一条战争补给线的计划实施, 最终历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肩上。约前256年至前251年经过李冰父子的努力, 终于建成这一世界性工程。

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 其中堰首包括鱼嘴 (分水工程) 、飞沙堰 (溢洪排沙工程) 、宝瓶口 (引水工程) 三大主体工程, 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

鱼嘴, 起到分水排沙作用, 其将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内江为引水河道, 将岷江部分水量引入地势较高的宝瓶口, 外江为泄洪排沙河道。由于鱼嘴作用:在冬、春枯水季节, 岷江水位较低, 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 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 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 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 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 岷江水位相对升高, 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 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 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 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

飞沙堰, 顾名思义, 作用就是排沙。为了进一步起到泄洪排沙的作用, 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 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一方面, 在水量较大时, 溢洪道自动泄洪, 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使内江不受洪灾。另一方面, 河道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漩流冲力, 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走, 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故取名“飞沙堰”。古时飞沙堰, 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 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天府之国的造句 篇2

1、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

2、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3、天府之国四川省的军阀感到农民不满的压力,也叫嚷要削减由长江水路运给陷于困境的蒋军的大米供应。

4、我们诚挚的邀请您来天府之国成都与我们共同度过一个关于飞盘与激情的周末。

5、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已经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蕴藏着无限商机,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6、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7、四川向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8、成都五星实业公司地处于美丽富饶、风景迷人的天府之国成都。

9、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供水来源,被称为是“天府之国”生命的源泉。

10、这许许多多场的出现,当然得益于“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饶的物产。

11、四川是天府之国,那可富庶得很哪。

12、天府之国四川是中国炭化乌木最集中的地方,其材质和数量堪称神州之最,是极其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13、以都江堰为首的水利设施建设,减少了川西平原的水患,更对蜀地起到灌溉的作用,使其成为“天府之国”。

14、天府之国——四川,这个四水泽川盆地的里,个个雄险幽奇,秀冠中华的自然奇观让它玉山金水,蕴宝含英;

15、精选天府之国优质原料,采用盈棚技术精工制作。

16、四川地处中国的腹地,广袤的成都平原水美田沃,古来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17、四川是天府之国,四川人是“天外来客”,因为四川人太不像中国大部分地方的人了。

天府之国珍品多 篇3

展台上体型肥硕、颜色青黄的芒果引来众人围观,芒果成熟时一般为黄色,但这个还有些发青,难道还没熟?记者心里正犯嘀咕,四川省农业厅宣传中心杨文介绍说,这是攀枝花的芒果,又大又绿,成熟时就是这个颜色,果肉很甜,个头比较大,大的有3-4斤,一般为2-3斤左右,目前在全国都有销售,但是北京还不多,难怪许多市民脸上会露出惊讶的表情。记者随手捡起一个,掂了几下,确实不轻,轻轻按有软软的感觉,闻起来有股浓浓的芒果香味。

展台另一旁,许多参观者正品尝已经剥好的鲜石榴。其果肉晶莹剔透,红如鲜血,仿佛已经熟透,吃起来比一般石榴甜,而且石榴籽特别软,可以食用。杨文告诉记者,这是四川凉山州的会理石榴,青皮软籽、果大皮薄,一般单果重400-500克。其实会理石榴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朝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编纂的《会理州志》中就有记载。会理石榴2002年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2004年经农业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再次审定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7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目前,会理的石榴种植面积达24.38万亩,果农收入超过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榴之乡”。

正当记者留恋石榴的美味时,一排黄橙橙的柠檬令人眼前一亮,嫩嫩的黄色,特别惹人喜爱。柠檬外皮贴着白色标签,上面清晰地写着“安岳柠檬”四个字。据杨文介绍,四川资阳安岳被称为“中国柠檬之都”。安岳柠檬引自美国,1929年在安岳县种植。在20世纪50年代,安岳柠檬主要作为观赏栽培;50年代末期,种植面积逐渐增大;1986年以后,安岳柠檬产量逐年上升。目前其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的80%以上,以其自然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赢得了“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这些排列有序的柠檬仿佛一张张笑脸,看得人心情舒畅,惹得众人垂怜。

此外,圆形展台上的红苹果看着也格外可人,杨文拿起一个送到记者眼前,瞬间,浓浓的苹果味便扑面而来,这便是凉山州的盐源苹果了。由于当地早晚温差大等气候因素,使该种苹果水分多、果肉大。和山西的红富士相比,吃起来要更甜、更脆。 除了这些特色水果外,四川泡菜和苦荞茶也是展会上的畅销产品。现场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此次就是冲着四川泡菜来的,想在展区内买到纯正的泡菜,以前在超市买的似乎味道还差一点。

一圈走下来,记者看得眼花缭乱,样样堪称精品。杨文介绍说,此次参加展会,是由四川省组团进行统一的产品展示,共有一千多个品种,并将整个展馆划分为四大板块,通过这四大板块让我们对四川省农业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培育大产业。据介绍,近几年四川省大力发展以泡菜为主的蔬菜加工业,打造千亿蔬菜大产业;培育600亿元水稻产业,力争产量升至全国前3位;培育500亿元马铃薯产业,力争面积、产量全国第一;以柑橘、猕猴桃、枇杷等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培育300亿元的水果产业,培育300亿元油菜产业,实现面积全国第二、产量第一;重点建设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和川东北富硒茶等三大优势区,突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力争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二。

建设大基地。目前四川着重突出区域和产业优势,做强以川南和成都平原为重点的水稻,以川西平原及川中丘陵为重点的“双低”油菜,以凉山州及盆周山区为重点的马铃薯,以彭州等为重点的蔬菜,以宜宾、乐山、雅安等为重点的名优绿茶,以龙泉、双流、仁寿等为重点的特色水果六大产业带;做优川平原、盆周山区道地中药材,攀西蚕桑,以蓬溪、金堂等为重点的食用菌三大产业块;培育龙门山脉优质红心猕猴桃、川中柠檬、成德绵杂交水稻种子三大产业区。

打造大品牌。在市场上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塑造名牌产品。引导“大凉山”“大巴山”“川藏高原”“成都平原”“四川泡菜”“峨眉山茶”“广元七绝”“泸州桂圆”等区域公共品牌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川”字品牌竞争力;大力发展“三品一标”。

天府之国 篇4

佛国奇观——乐山大佛

乐山, 古称“嘉州”, 位于四川省西南, 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 乐山已经成为中国西南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 古称“凌云大佛”, 开凿于唐开元初年 (713年) , 完成于贞元十九年 (803年) , 历时90年。乐山大佛, 通高7米, 宏伟端庄, 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

相传唐代凌云寺海通和尚见凌云山前江水湍急, 水害频发, 于是发动人力物力, 在凌云山断崖处开凿大佛像, 以镇水患。这尊大佛为弥勒佛, 和中国传统的弥勒佛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不同, 这尊大佛端坐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汇流处, 虽慈眉善目, 却透着一种威严。

因为大佛与山同高, 所以有“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之说。不过, 你若以江对岸眺望大佛, 就会发现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和前后两座山刚好构成一尊大卧佛, 而乐山大佛仅是卧佛胸部的一尊小佛。但你如果沿着栈道靠近乐山大佛, 细看佛的胸部, 就会发现在靠近心脏的地方, 还刻着一个小的佛头。正是佛中有佛, 佛外有佛。

说到乐山大佛,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大佛的创建者——海通和尚, 为筹资建佛, 走遍大江南北, 四处化缘, 聚了不少钱财。当地一位贪官见钱眼红, 一再阻挠开工, 敲诈勒索。海通和尚忍无可忍, 毅然说道:“自目可剜, 佛财难得。”随即一手托盘, 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 递给贪官, 吓得贪官再也不敢难为他了。

大佛竣工时, 彩绘金身, 华丽无比。大佛头上还专门修建了一座高13层的楼阁, 遮风避雨, 时称“大佛阁”。可惜楼阁毁于明末战乱, 只留下了两侧石壁上的孔穴。

半身巨佛——释迦涅槃圣迹图

在重庆大足县宝顶山的石崖下, 横卧着一尊半身巨佛, 长31米, 开凿于南宋。

巨佛“右胁而卧”, “头枕北方, 足指南方, 面向四方, 后背东方”, 完全与《大般涅槃经》中叙述释迦牟尼80岁涅槃时的情景吻合, 称为“释迦涅槃圣迹图”。

涅槃, 在佛教中并非指简单的死亡, 而是人大彻大悟, 从“生死的彼岸”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 即“成佛”。这也是佛教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巨佛面部表情安详, 慧眼微闭, 似睡非睡, 怡然自若, 显得气度非凡。造像时未作全身, 而是让右肩陷于地表之下, 双脚隐没于南岩之中。前来探视的14个弟子, 也犹如从地下涌出一般, 仅露半身。他们躬身肃立, 垂眉志哀, 表情悲切, 依依不舍。巨佛胸前的香案上, 香炉云烟缭绕, 徐徐上升, 与龛顶祥云相连, 祥云上立着释迦的母亲、妻子、姨母等9个亲眷。其中有雍容贵妇, 也有窈窕淑女, 这组人像与弟子群像共同对巨佛起到以小衬大、以竖破横、虚实相济的作用。整个佛龛构图, 有“意到笔伏, 画外有画”之妙, 所以民间有此佛“脚踏泸州, 手摸巴县, 身在大足”之说。

巨佛身前, 有一条曲曲弯弯的水沟, 叫“九曲黄河”。传说释迦牟尼即将涅槃时, 众弟子痛哭流涕, 依依不舍。特别是最小的弟子阿难, 抓着释迦牟尼的衣角不放, 要随他而去。可是弟子功德尚未圆满, 怎么能带着呢?于是释迦一狠心, 摊开阿难, 挥手画出一条滔滔大河把弟子们隔开, 随即“涅槃”了。这条河就成了“九曲黄河”。

登峰造极——千手观音

在四川, 千手观音造像很多, 安岳、富顺、资中、夹江等地都有出色的作品, 但登峰造极之作当属大足宝顶山的千手观音。

这尊观音, 开凿于南宋, 造像崖面达88平方米, 通体施金, 璀璨夺目, 堪称千古奇观。观音面容慈祥, 慧目下视, 大有拯救众生于苦难的慈悲胸怀。她的左右两侧和头顶上方伸出的无数只手, 如孔雀开屏一般。每只手上都长着一只眼睛, 且各执法器。手姿或直、或曲、或正、或侧, 都是那么精致、圆润。

以宋代开始, 中国民间就有了千手观音的传说。古代印度的妙庄王有三个美丽的女儿: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和小女儿妙善。两个大女儿在家侍奉父母, 小女儿妙善出家为尼, 虔诚礼佛。因为妙庄王最喜欢小女儿妙善, 所以屡次劝说她回宫, 但妙善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命人拆毁寺庙, 赶走僧尼。不想天神怪罪下来, 使他全身长满脓疮, 久治不愈。后来, 有位医生说, 治此病必须用他亲生骨肉的手、眼合药, 才能有效。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妙银, 但两个女儿都不愿意, 只有小女儿妙善毅然献出手眼为父亲治病。果然, 不久妙庄王就痊愈了。释迦牟尼知此事, 深受感动, 于是赐妙善千手千眼, 命她到人间解救众生。从此, 妙善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观音。

因为传说观世音有求必应, 无所不能, 所以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日益扩大, 成为信仰最广泛的一尊菩萨, 许多寺庙都把她作为主神供奉。

近年来, 千手观音的形象被艺术加工, 搬上舞台。随着《千手观音》在世界各地巡演, 人们在惊叹舞蹈家精湛技艺的同时, 也领略到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佛教文化。

旷世杰作——十方普贤

在“高出五岳, 秀甲九州”的峨眉山上, 耸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大佛——十方普贤。

普贤, 即“普遍贤善”之意, 象征真理。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宝座上的普贤菩萨, 目光下视, 双唇轻翕, 嘴角微妆, 呈现出一种含颦欲笑的微妙神态。10个头像, 分了3层, 总高48米, 铜铸镏金, 是普贤菩萨的第一个十方艺术造型, 也是铜制巨佛的旷世之作。

普贤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本是男性的形象, 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化成女性, 这与中华民族“慈母严父”的观念有关。同时, 女性作为大慈大悲的菩萨, 更能迎合大众的心理。

峨眉山自古就是“普贤道场”, 与五台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并称“四大菩萨道场”。2006年, 中外108位佛教大师齐聚峨眉, 主持了十方普陀的开光法会。今天, 十方普贤已经成为峨眉山的标志。

历史的丰碑——四川的石窟石刻艺术

四川境内石窟石刻分布广, 规模大, 堪称“大佛”者约有10处, 除乐山大佛外, 还有荣县大佛、安岳卧佛、龙华立佛、禹迹山立佛等。还有不少10~15米的佛像, 石窟石刻400余处, 仅广元千佛崖一处, 就保存有从南北朝至清代佛像7000余尊。

大佛的出现与石窟石刻的繁荣有关。中国的石窟造像, 在北魏和隋唐形成两次高潮, 凿造石窟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新疆 (古代“西域”) 、甘肃西部 (古代“河西”) 、黄河流域和四川。公元755年, 发生“安史之乱”, 以后又爆发了黄巢农民起义, 北方战事连绵、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导致石窟艺术日渐衰落。而与此相反, 四川因“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而相对安定, 经济繁荣。随着唐玄宗、僖宗入川, 大批文人雅士、名僧高道和能工巧匠也随之涌入四川, 为四川晚唐以后石窟造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四川的石窟石刻艺术始于南北朝, 盛极于两宋, 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 将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 中国未再开凿大型石窟, 四川石窟石刻艺术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

今天, 乐山大佛、峨眉山、大足石刻都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爱天府之国――四川作文 篇5

华阳六11 孔繁乐

今年暑假,我随我们华阳小学的《天天打击乐团》去四川成都参加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的闭幕式演出。这次我们的节目是压轴,咚!一声中国鼓震撼了全场,小鼓手们精彩的鼓乐演出赢得了嘉宾们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演出非常成功,我们心里感到非常的激动与自豪!但是让我们更值得怀念而难忘的,就是我们游览了四川的名胜古迹,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

你想知道我们游览了那些好地方吗?接下来就让我慢慢和你介绍吧。

雄伟而秀丽的峨眉山

七月十七日早上七点钟,阳光灿烂,我们乘坐旅游大巴来到了有山、有水、有树、有古寺、有猴子,被称之为“天下秀”的峨眉山。在山脚下,我和几个小伙伴纷纷登上了缆车。在缆车上,我举目望去,山上的树木高大茂盛,苍翠欲滴。偶尔还看见一两只小猴子在树林中跳来跳去,欢快地玩耍。再往远处望去,树林像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美极了。

半山腰,有许多古树,比如桢楠树,枝繁叶茂,长了上万年了,被人们称之为“万年古树”.雄伟的峨眉山不光有参天古树,还有一潭潭如镜的湖水,秀美异常。最让我感到稀奇的是那里的山泉水,清澈透亮,而且十分冰凉。村民们把白里透红的水蜜桃和又大又圆的`香瓜、香蕉放在水池里泡着,导游姐姐说:“这就是天然的‘冰箱’。”我忍不住捧了一掬清泉泼在脸上,一股冰凉冰凉的感觉传遍我的全身。啊!真爽!

“诗圣” 杜甫的草堂

来到成都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博物馆,我们迈步走进“花径”,两旁有茂密的竹林,有鲜花的香味荟萃扑鼻。让我心旷神怡。

著名的“诗史堂”,它的中央立着大诗圣杜甫的雕像,雕像两旁,写着“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原先我不明白,杜甫为什么要来成都建草堂,什么是“安史之乱”,参观了之后,我明白了,诗圣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在成都建立草堂,在简陋和艰苦中生活和工作,写了很多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的罪行的著名诗句,他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品质,让我十分敬佩和崇拜。

“我们可以略去他的生地和死地,但不能忘记成都的杜甫草堂。”

美食天堂――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有著名的四川麻辣火锅,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当地名小吃,这次来了,当然不能错过。

到了巷子门口,就有一股清凉拂面而来,仿佛是宽窄巷子在哨风欢迎我们,真凉快!宽窄巷子地处繁华的都市中,却保留了明末清初的古老建筑,灰白色的砖瓦上长出了油绿色的青苔,洁净的青砖黛瓦、旧式的木制门窗,老墙边的拴马石。巷子里有浓郁的梧桐树和古老的银杏树,还有碧绿的青藤迈上了屋顶。街檐下的老茶馆飘出淡淡的茶香,这些古韵明澈的物象与城市的喧哗隔了一道音墙,就显得格外幽香。

四川麻辣火锅是最著名的美食,我们一群吃货直奔它去。我们点的是鸳鸯火锅,因为有一些同学不吃辣,有一位不吃辣的同学被这香气诱人的麻辣味吸引,就吃了一块,结果他辣得跳来跳去,不停地说:“好辣啊!好辣啊!我生不如死啊!.”我们听着哈哈大笑。整个场面沸腾起来了……

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次让我亲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它的富饶和壮丽,还感受到了它的省会成都的悠闲与和谐,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们坚信,四川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天下粮仓: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 篇6

渭河催生了关中平原,也催生了华夏民族的农业文明。由于渭河支流浐河和灞河开拓了关中大地上第一片适宜人类安身、生产、生活的沃土,关中平原的第一代居民——半坡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我们不知道这些最早在浐灞三角洲安家的半坡村人来自何方,只知道他们的相貌、智力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方式,已经与曾生活在灞河上游公王岭的蓝田人,以及渭河流域的其他远古人类有了天壤之别。

半坡人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有了对生活和未来更多的憧憬和创造能力——这不仅是半坡人的开始,也是整个渭河平原人类史的开始。有了温暖的家园、肥沃的土地,半坡人将同渭河一起,创造出一种人类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黍和粟的脚步

从渭河走向华夏大地

半坡人从秦岭山林走到渭河平原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人类最早驯化的粮食作物的种子——粟,以及一些蔬菜种子。这些可以给他们更多营养、易于通过耕种获取的食物,让他们的生存更为轻松。

随后,他们在渭河边上发现了另一种叫“黍”的植物——它的根须就扎在较为干旱的黄土中,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它的耐旱性让它可以在渭河流域任何一处山坡上安身生长,并年复一年地和同样耐旱的野草混杂在一起,自由自在地开花、结果。

黍和粟对生存环境的包容性,让它们成为了未来渭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那时候的半坡人已经拥有了石磨,他们将收获的黍或粟用石磨碾轧脱粒,然后制成熟食,可以想象,饭点时候的半坡村一定是香气四溢。考古人员甚至还从半坡村出土的狗和猪的骨骼化石中,发现了半坡人也以黍和粟为饲料来饲养家畜的证据,这说明当时人们种植的黍和粟作物,不仅可以满足人的食用,还有了余粮来饲养牲畜。

就这样,半坡人种植的黍和粟,开始从渭河流域出发,向南方的四川等地传播。再后来,秦岭之下的黄帝部族蓄势东进,黍和粟又跟着黄帝部落东进的脚步,走向了整个中国北方。渭河,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农业文明的源头之一。

半坡人之后,出现在关中平原北部边沿的后稷后代周人,也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在关中平原北部安身立命,开始了开拓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的事业。对辽阔的渭河平原充满向往和好奇的周人,虽然从开始到最后始终盘桓在渭河北岸的台地上,但他们借助紧邻渭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所创造的农业文明,为后来关中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渭北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是威胁周人生存与发展的劲敌。西周末年,周人在来自西北的游牧部族胁迫下放弃故土,沿着渭河向东进入洛阳——不过,渭河农业从未停止发展,紧随其后到达的秦人,真正成为了这个平原的主人。遍野沃土,辽阔富饶的八百里秦川,从此开创了五谷丰登、富甲天下的未来。

中国历朝的粮仓

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当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夸赞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时,秦人已经利用关中的千里沃野创造了万顷良田,为诛灭六国做好了后勤保障准备。当“汉初三杰之首”张良说出“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的时候,渭河流域已然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后来的司马迁也用数据告诉我们:西汉时的关中面积仅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人口有全国的十分之三,却拥有中国十分之六的财富。

地理学家更是推论,在古代,从西府(今宝鸡)到东府(今渭南)的渭河两岸,应该到处都是粮仓。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中平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500年后,位于秦岭以南的成都平原,才姗姗来迟地登上“天府之国”荣誉榜。

这种推论是有依据的。有史料记载,公元前647年,秦国是一个丰收年景,而秦国东面的晋国,却在这一年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有九空。晋惠公只能向已经结为秦晋之好的秦国买粮食。为了维护两国关系,秦穆公决定向晋国输出万斛粮食——斛是古时候的容积单位,一斛为十斗,一万斛粮食也就是十万斗,即150万斤粮。随后,数百只大船首尾相接,浩浩荡荡沿渭水东进,到达黄河之滨时,船运的粮食又被车载马拉,运送到汾河漕运,装船北上直抵晋国都城绛城。

秦国一次向晋国出售如此多的粮食,肯定是在留足了国内所需口粮后才出口的。贮藏如此多粮食的粮仓,自然应该遍布秦国各地,且数量极众。后来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后,《商君书》里曾对秦国粮仓有所记录:“粟如丘山”、“万石一积”的粮草仓库随处可见,咸阳城的粮仓甚至“十万石一积”,连最初秦孝公因农业生产条件限制而放弃的故都栎阳,也建有“二万石一积”的大粮仓。

堆积如山的粮食养育了大秦帝国,也养育了后来的帝国掘墓人——西汉帝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最初不打算定都关中,最后在深谋远虑的娄敬和张良劝说下,才将国都移至长安。张良分析定都关中的优势时,特别强调了渭河平原的农业优势与战略优势:关中既有沃野千里,又有渭河及黄河运输便利,天下财货和贡品供给京师,十分方便。如果诸侯有变,既可沿渭河顺流而下征伐,又可保证军粮供给。

nlc202309021555

匈奴,曾让西汉最初几代皇帝受尽屈辱,最终汉武大帝按剑而起——大军出征前,他的爷爷汉文帝、父亲汉景帝已经为他积攒了大量粮食和钱财,渭河岸边为贮存官粮所建的太仓、细柳仓、嘉仓等仓廪随处可见。见证者司马迁如此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有了这么多粮食和金钱,汉武帝才有了底气和资本,让他能够连续17年向匈奴用兵,最终将匈奴人赶到漠北。

汉代之后的乱世三国,渭河的粮仓沃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蜀、魏两国曾以秦岭渭河为界展开持续争夺战,在渭河上游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右地区对垒。为了保障军队供给,魏将邓艾与蜀将姜维身披乌衣,手执耒耜,带领将士开荒屯田,“积谷强兵”。而到了唐代,大唐帝国在河西道和陇右道的屯田数量也颇为巨大,全国三分之二的屯田都集中在这里,粮食在田中蓬勃生长,从渭河源头开始,河两岸平坦的河川与向阳的坡地上,皆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舟楫之利

河流改变历史上的政治格局

当渭河流域成为天下粮仓时,这些能维持人类生存的食物,不仅改变了一个个帝国的命运,甚至连河流及支流的流向也都随之而变。

渭河河道第一次因为粮食而改变,是在秦嬴政即位之后——诛灭六国最少需要10年时间、百万大军。大军征战10年该需要多少粮食?渭河北岸广袤的台塬北高南低,虽然土质肥沃,土地辽阔,却远离渭河水源,十年九旱。如果能建起像都江堰一样的堤坝,将渭河最大支流泾河的水引向东部,与百里之外的北洛河沟通,浇灌渭北广袤土地,秦国是否就又多了一个巨大粮仓?

水利专家郑国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在他主持下,一条绵延150多公里的水利工程竣工,泾河水从泾阳县西北瓠口转身东流,途经泾阳、三原、富平、蒲城,将渭河北岸近4万公顷干旱少雨的旱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这个水利工程,就是著名的郑国渠。

郑国渠修通前,渭北许多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郑国渠竣工后,泾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不仅增加了土地肥力,还将大量盐碱地改造成了稳产丰产的良田。有资料显示,郑国渠灌溉区域内的粮食亩产量,是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平均亩产量的6倍多——郑国渠为秦国消除了后顾之忧,于是,在它建成6年后,秦国首先灭掉了韩国;15年后,秦王吞并6国,得以登上皇帝宝座。

郑国渠历经风雨,历朝历代又先后在郑国渠原址上兴建过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和现在的泾惠渠——也就是说,即使过了千年,郑国当年修渠的方向思路都没有变,泾河水沿着郑国渠的指向而浇灌关中北部万亩良田的功能,也从来没有改变。

是的,河流改变的不仅仅是方向,还可以改变中国大地的政治格局。郑国渠之后,改变渭河的水运航道和水运方式,仍一直是众多帝王费尽心思的问题。楚汉战争期间,正是有了萧何开拓的渭河至黄河的水运生命线,才让刘邦有了与楚军长期对峙的资本。汉武帝征讨匈奴期间,曾重建秦代已经开通的渭河漕渠,作为渭河航运的辅助——保障京师粮食和物资供应仅仅是汉武帝的目的之一,他还有一个更具雄心的目标:打造强大水师,击败东瓯、南越、统一尚处于割据状态的江南地区。公元前120年,汉军水师兵出长安,在唯一水路通道渭河上霸气亮相,《史记·平淮书》记载,这支水师拥有“两千余艘战舰,包括楼船、戈船等可用于近海作战的大型战舰,以及还比罗马帝国的海军战舰高将近一倍的巨型楼船……”

盛唐时期,被渭河及其众多支流环绕的长安城,已是拥有百万之众的国际化大都市。渭河水运,不仅将物资、粮食等生活资料从东方和东南沿海运送到关中,日本、朝鲜等地的众多使臣、学者、僧侣、商人,也都从这条河上而来。当时的长安城内外河道纵横,渠道相连,在隋代开通的渭河漕运基础上,又开通了浐河西岸长乐坡广运潭漕渡大码头,可供停泊商船和运输船。人们出行或者在城内游览,乘船如现在城市坐出租车或公交车一样方便,船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盛唐时期“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也确实并非文人空谈,那时候渭河支流洛河、泾河、灞河、浐河、沣河、涝河、黑河都可通航水运。虽然一些渭河支流由于水量制约,大船行驶多有不便,但一般游船和载人、运送适量货物的小船,还是可以随意航行的。

天府肉鹅 篇7

生产性能成年父代种鹅体质量为5.3~5.5千克, 成年母代种鹅体质量3.9~4.1千克。开产日龄200~210天, 入舍母鹅年产蛋80~90个, 蛋质量140克, 受精率80%以上。配种比例以1∶4 (雄∶雌) 为宜。

在放牧补饲饲养条件下, 60日龄商品代肉鹅体质量 (活体) 3.25~3.50千克, 70日龄体质量 (活体) 3.92千克, 成活率在95%以上。

千佛之国——泰国 篇8

一、一个“象”的国度

泰国地处热带, 热带森林里多大象。泰国人喜爱大象, 并且习惯将他们的国家地图比作大象的头部:北部是“象冠”, 东北是 “象耳”, 暹罗湾似 “象口”, 而南方的狭长地带则是“象鼻”。 而泰国的国宝即是亚洲象。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 西南濒安达曼海 (印度洋) , 东南临泰国湾 (太平洋) , 西部和北部与缅甸接壤, 东北与老挝交界, 东南与柬埔寨为邻, 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

泰国境内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变, 可分为西﹑中﹑东﹑南四个部分。北部山区丛林、中部平原的广阔稻田、东北部高原的半干旱农田, 以及南部半岛的热带岛屿和较长的海岸线。

泰国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年均气温24~ 30℃, 常年温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 毫米。

泰国国土面积为513, 120 平方公里 (居世界第51 名) , 水域率:0.4%。人口数量为67, 091, 120 (2014 年, 居世界第20 名) ;人口密度为137.5人/ 平方公里 (2013 年) 。

泰国全国分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五个地区, 现有76 个府。府下设县、区、村。首都曼谷, 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大都市, 人口约800万 (2014年) 。

二、从暹罗到泰王国

1. 文明古国

泰国旧称暹罗 (Siam) , 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公元初年, 今泰国北部和中部出现一些独立的部落。1238 年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 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殖民者先后染指泰国, 17世纪暹罗开始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和商业关系。

1782 年, 查库里王朝的第一世国王 (即拉玛一世) 将王室都城从吞武里迁到河对岸的曼谷, 并建造了大王宫, 开始了曼谷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 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泰国人颇引以为豪。

2. 君主立宪

1939 年6 月, 暹罗更名为泰国 (意为“自由之地”) , 开始实现民主政治制度。1946 年6 月9 日拉玛八世在王宫遭枪击身亡, 年仅19 岁的王弟普密蓬继位, 成为拉玛九世, 即现任国王。

泰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 国王是至高无上的, 在泰国国旗 (三色旗) 中, 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宽度相等于两个红色 (代表民族) 或两个白色 (代表宗教) 长方形的宽度, 而且居中, 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和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3. 军队干政频繁

泰国宪法规定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虽然泰国皇家军队也效忠国王, 但泰国军方素有干政传统。自1932 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 泰国共发生大小军事政变19 次。最早的一次是1932 年6 月, 一批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军官和文官组成的革命团 (民党) 发动政变, 废除君主专制, 实行君主立宪制。最近的一次是2014 年5 月, 陆军司令巴育发动军事政变, 称为了避免更多人员伤亡以及局势升级, 军方从看守政府手中接管权力。

三、民族与宗教

1. 民族

泰国全国人口6700 万 (2014 年) , 共有30 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 占人口总数的75%;其余为华族、马来族、佬族、高棉族, 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

华人是除泰人之外最大的族群, 约有900 万, 占全国人口的14%。多为潮州和客家人, 祖籍海南、广东、福建的居多。华人大批移居泰国是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30 年代。现在, 华人主要居住在曼谷和半岛的中部地区。华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由于20世纪之前移居泰国的华人和华泰混血大多已经融入当地社会, 因此并不计算在华人人口之中。华人华裔在泰国的经济和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工商、金融、旅游业、传媒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泰国国王具有中国血统, 前总理他信、阿披实、英拉和最大商业集团正大集团的董事长等, 都是华裔。

高棉人是第三大族群, 占总人口的7%。泰国境内的高棉人可分为古老居民和新近移民两类。20 世纪70 年代, 由于柬埔寨爆发旷日持久的内战, 几十万高棉人越过泰柬边界进入泰国, 80 年代时泰国境内的高棉人约有60—80 万。高棉人的同化程度也很高, 主要讲泰语, 或将泰语作为第一语言。不过, 新移民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高棉人的宗教信仰与泰人相同。

马来人是第四大族群, 约有200万, 占总人口的3%, 信奉伊斯兰教。大多不会讲泰语, 保持着马来的传统文化。

泰国的官方语言是泰语, 少数民族有他们各自的方言。

2. 宗教

泰国是世界上的佛教强国之一, 连历法 (泰历年) 都是佛历年 (以释迦牟尼去世当年度为计算基准, 换算方法为:泰国的本国纪年—543= 公元年) 。90% 以上的泰国人信奉上座部佛教 (部派佛教的一个分支) , 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 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泰国全国有佛寺3.6 万座, 僧侣约27 万人。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文学、艺术和建筑, 几乎都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削发为僧一段时间, 连王室和贵族也不例外。在泰国, 富丽堂皇的寺院处处都有, 到处可见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因此, 泰国又有" 黄袍佛国" 的美名。

佛教对日常生活产生强烈的影响。无论在城乡, 寺庙都是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泰国人有定期坐禅的习惯, 性情温和、注重礼仪, 尊重长辈。人们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 互致问候。因此, 泰国这个礼仪之邦又被誉为“微笑国度”。

四、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1. 矿产

泰国矿产资源分为三类, 即燃料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燃料矿有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油页岩。天然气的最大储量为5465 亿立方米, 石油 ( 包括天然气冷凝液) 的最大储量为1.64 亿吨。在已发现的15 个气田和油田中, 天然气的总储量3659.5 亿立方米, 石油 ( 包括天然气冷凝液) 总2559 储量万吨。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烟煤, 总储量15 亿多吨。

金属矿有锡、钨、锑、铅、锰、铁、锌、铜及钼、镍、铬、铀、钍等。锡储量150 万吨, 居世界之首。

非金属矿有萤石、重晶石、石膏、岩盐、杂盐 (光卤石) 、磷酸盐、高岑土、石墨、石棉、石灰岩和大理石等。泰国是世界萤石的重要产地, 萤石储量约1150 万吨。重晶石储量3553 万吨。岩盐储量29 亿吨。

泰国还有大理石、长石、白云石、叶蜡石和方解石等。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黄玉尖晶石、电气石、锆石、石英、翡翠等。以红宝石和蓝宝石最为著名。

2. 森林

面积达1722 万公顷, 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5%。

3. 鸟类

泰国有记录的鸟类多达982 种。其中3 种为特有种, 1 种由人类引入, 45 种稀有或罕见。7 种已在泰国绝灭的不包含在上述数字中, 另有49 种为全球性受威胁鸟种。

五、工业

泰国是世界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 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已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且成为主要出口产业之一。制造业主要门类有采矿、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车装配、建材、石油化工等。

汽车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 是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 是世界第二大货车消费者 (仅次于美国) 。2015 年汽车产量约200万台, 国内销售约76 万辆, 出口约120 万辆, 在汽车出口方面保持世界前列地位。据预测, 2016 年汽车出口总体仍将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增长区间为2-6%, 出口量约125 万-130 万辆, 乘用车在汽车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将达40% 以上。

六、农业

农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泰国全国有耕地面积1413 万公顷,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5.8%。农产品是泰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 是泰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泰国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 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主要农产品有稻米、橡胶、木薯、玉米、甘蔗、热带水果等。

大米:泰国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 自1979 年泰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以后, 蝉联冠军达33 年之久。全国稻田面积共1078 万公顷, 占国土总面积近五分之一, 占全国耕地总面积一半左右。2014 年泰国水稻种植面积达7, 647.4 万莱 (1 莱=1600平方米) , 稻米产量3, 733.70 万吨, 出口1, 007.60 万吨。

橡胶:泰国还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种植面积230 万公顷左右, 约占国土总面积4.5%, 在世界上排第二 (仅次于印尼) 。所产橡胶绝大部分供出口, 年出口量占全球橡胶出口总量的40-45%。2013 年, 泰国可割胶树种植面积共计1, 513万莱, 总产量达386 万吨, 出口的橡胶343.7万吨。主要的橡胶市场依次为中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和美国, 其中售至中国市场的出口额占了近半 (达到45.8%) 。此外, 泰国的橡胶制品出口额达到85.11 亿美元。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和越南, 中、美所占比例为27.2% 和18.3%。

木薯:泰国是世界第三大木薯生产国 (仅次于尼日利亚和巴西) 和第一大出口国。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120万公顷。2011 年木薯产量2510.8 万吨, 鲜木薯和木薯干出口373.5 万吨, 出口金额9.69 亿美元。木薯淀粉出口271.2 万吨, 出口金额15.73 亿美元。

棕榈:泰国是世界第三大棕榈油产国。2014 年泰国棕榈树种植面积为415 万莱, 棕榈产量1, 333 万吨。棕榈油及其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371, 396 吨和118.15 亿铢。2015 年泰国棕榈种植面积预计为435 万莱, 产量约1, 364 万吨。

兰花:泰国兰花和香米、橡胶一样, 长期以来一直是泰国出口国际市场的知名农产品之一, 是世界市场上兰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泰国兰花种植面积约20, 000 莱, 年产量约4.5 万吨, 其中不到半数供应国内市场, 超过半数外销, 每年出口创汇约25 亿泰铢左右。中国大陆是泰国兰花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占泰国兰花约出口量的30%。

渔业:泰国海域辽阔, 泰国湾和安达曼海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洋渔场, 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渔产品集散地。泰国是世界市场主要鱼类产品供应国之一, 也是位列日本和中国之后的亚洲第三大海洋渔业国。

七、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 欣欣向荣的泰国旅游业

泰国是世界最为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旅游业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贡献。1999 年, 曾经遭受经济危机的泰国经济开始得到恢复, 其主要动力就是出口和旅游业, 旅游业在GDP中占到了10%。

2014 年, 入境外国游客人数达到2, 800 万人次, 带来的收入达到1.33万亿铢。2015 年, 泰国入境游客达2980 万人次, 为泰国带来1.4 万亿铢的收入 (国人旅游消费支出仅约为8000 亿铢) 。

2016 年旅游总体目标是入境旅游人数增至3278 万人次, 游客人均在泰消费支出额为5000 铢/天, 总收入达到1.42-1.43 万亿铢。

最近十多年来, 中国游客逐渐成为泰国外来游客的主流。2015 年, 入境的中国游客接近800 万人次。其次为马来西亚游客。

为进一步扩展市场, 泰国旅游局拟进军新兴市场, 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计划到2018 年开设5 个新的海外办公室。

2. 丰富的旅游资源

泰国旅游资源丰富, 全国有500多个景点, 5 处世界遗产, 包括3 项文化遗产和2 项自然遗产。3 项文化遗产是:素可泰历史城镇和相关历史城镇群、阿瑜陀耶历史城市和班清考古地点。2 项自然遗产是:通艾—会卡肯野生生物禁猎区和栋巴耶延—考爱森林综合体。此外, 泰国和柬埔寨的边界的柏威夏寺也是世界遗产, 但其所有权处于双方争议中。

泰国是佛教之邦, 庙宇林立, 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国”、“千佛之国”、“微笑之国”等称誉, 以其美丽的景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为许多旅游者度假计划中的选择。

泰国的主要旅游点有曼谷、普吉、清迈、芭堤雅、清莱、华欣、苏梅岛等。

在首都曼谷, 著名景点有泰国大王宫和玉佛寺。

普吉岛是泰国最大的岛屿, 被称作安达曼海的“珍珠”, 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度假胜地。

芭堤雅以阳光、沙滩、海鲜名扬天下, 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是世界著名的新兴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3. 泰国的奇葩旅游产品——人妖

说到泰国的旅游业, 不能不提到“人妖”表演。所谓“人妖”, 指的是专事表演的已经女性化的男人。他们本是男人, 但由于从小服用雌性激素而发育成为了“女人”, 胸部隆起, 腰肢纤细, 为游客表演女子歌舞节目。大多数“人妖”都很漂亮, 人妖表演成为泰国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以至于有了“不看人妖就等于没有到泰国”的说法。泰国人妖主要集中在芭堤雅和普吉岛附近一带。

千湖之国走单车 篇9

笔者初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还以为这么富有的国家无疑是车轮上的国家。见到不少居民骑自行车上街, 就有点少见多怪了。其实低碳出行的理念在芬兰早就深入人心了。芬兰虽然地处北欧, 冬季漫长, 自行车的利用率没有西欧国家高, 但整个夏季, 街头巷尾随处都可看到自行车。自行车专用道上随时都有自行车骑手骑车而过, 特别是芬兰不少城市和旅游景点, 都推有自行车旅游、自行车探险游及出租自行车等业务。

芬兰旅游有两大特色:一是内湖乘游船, 观赏湖光树影;二是自行车游, 可以随心所欲, 不受时间限制。夏季的芬兰, 自行车游是十分受欢迎的。因为芬兰的道路大多平缓, 而路面交通又宁静顺畅, 大多设有自行车专用道, 所以, 骑自行车者根本不需太多与其他交通工具争路。不同自行车路线的风景各有特色, 由湖泊到森林, 由宁静乡村到大城市, 每处都有别致韵味。很多酒店、度假村、营地青年旅社和游客中心都有自行车租赁, 城镇中也常有出租自行车的店铺。你可以一整天租自行车游, 也可以根据需要和特点, 分段租自行车游。

导游向我们介绍, 普通自行车的租金每天为7~20欧元, 或每周70~100欧元;山地车每天为12~25欧元。有资料显示, 2003年, 芬兰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75万欧元, 以芬兰人均收入水平看, 租自行车出游只是花小钱而已。每个自行车出租点都备有《自行车旅行指南》的小册子, 详细列出自行车路径地图, 沿途各种旅游设施、住宿资料及景点介绍。此书中亦有十分多的插图, 方便使用者识别不同地方。自行车路径绝大部分为乡间小路, 以避开繁忙交通。在城市里则显示专用自行车道, 所有路线也十分容易寻找。

芬兰当地市场新自行车每辆200欧元左右, 二手自行车花30~50欧元就可买到手。芬兰是世界闻名的廉洁国家, 相对社会治安也是最好的国家, 一般人家的自行车都不加锁, 但却很少有人报案丢失自行车的。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10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作者连续四次写到“这才是真正的荷兰”, 从四个角度写出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美。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 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乳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 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 形象传神, 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本课教学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课文最具特色的语言是拟人化的描写和运用排比句去渲染情境、表达情感的句子, 让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 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 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数据, 以便使学生对荷兰有个整体的了解。

2.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2分钟)

(一) 师:孩子们,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 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

(二) 师:读了课题,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 发挥想象, 简单描述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三) 师:你们的想象是多么美妙, 让我们带着对牧场之国的向往, 走进课文吧!

二、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 (3分钟)

1.自由读文, 读通句子, 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语, 相机板书。)

2.你知道课文中所指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自读自悟, 交流讨论 (22分钟)

(一) 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印象特别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 多读几遍, 细细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的独特魅力。开始默读、勾画、体会吧!

1.学生自由默读, 品味课文,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适时适当地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师: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能把你的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和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

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 有时站立不动, 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 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无比尊严。极目远眺, 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理解体会:什么是“专注”? (指专心注意) 指导体会这一拟人的写法。师: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想象, 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

(2) 播放课件, 感受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3) 指导朗读:读出牛群的若有所思的专注, 语调轻缓平和;“丝绒般的碧绿草原”读出轻柔。

语段二: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成群的骏马, 匹匹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1) 理解“镶嵌”“膘肥体壮”“公爵”, 感受马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感叹这草原与骏马的和谐。

(2) 指导朗读:读出自由的闲适与快乐。

师:除了尊贵的马儿, 还有其他的动物也在自由的王国里享受着它们的快乐, 你能读出来吗?

(抓住关键词:羊———悠然自得, 猪———赞许, 鸡———安闲)

(二) 感受荷兰牧场夜晚的祥和宁静

师:你同意将荷兰称之为牧场之国吗?那么, 当夜晚来临, 牲畜要归圈了, 牧场之国又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语段三: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 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 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 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理解体会:抓住“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言”“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等体会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2) 师: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让我们带着憧憬与向往, 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指导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三) 对话作者, 体会写法

师: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潜心读课文, 也能够用心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 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能够理解“真正”的含义吗?

(四) 朗读品味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热情的心, 到荷兰牧场上走一走, 去欣赏美丽的画面, 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 最诚挚的情感朗读出来。

五、拓展延伸, 领悟中心 (3分钟)

(一) 师: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 (播放课件)

(二) 引导学生课后交流资料了解荷兰的其他特点

上一篇:西部三大经济发展区下一篇:班级环境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