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作用

2024-08-01

园林作用(精选十篇)

园林作用 篇1

一、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

1.园林树木能改善温度条件

众所周知,树荫下会感到凉爽宜人,这主要是树冠遮挡了阳光,减少了阳光的辐射热并降低了小气候的温度所致。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降温能力,这主要取决于树冠大小、树叶密度等因素。树木遮荫效果的好坏,与其“荫质”优劣、冠幅大小成正比。

2.园林树木能提高空气湿度

杨树等树种具有很强的增加空气湿度的能力。如用各种树木或树丛进行大面积种植,则提高小环境的效果尤为显著,数据测定,一般树林中的空气湿度要比空旷地高7%~14%。

3.园林树木能自然净化空气

由于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占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1/20,这样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树木吸收,又放出氧气,具有积极恢复并维持生态自然循环和自然净化的能力。

4.园林树木能吸收有害气体

园林树木具有吸收不同有害气体的能力,可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5.园林树木能滞尘、杀菌、消除噪声

树木可以阻滞空气中的烟尘,起滤尘作用,而且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还可以减弱噪声。

此外,园林树木在城乡建设中还有防风固沙、美化绿化和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作用。

二、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众所周知,园林中没有园林树木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而园林植物又以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成为重要的美化题材。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随季节而五彩缤纷,香韵异呈。它们与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溪瀑、山石等相互衬托,再加上艺术处理,将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迷人美景,令人神往,因此就是要利用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改造环境,欣赏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一)构成各种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外貌形态,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空间是指由底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合成的具有暗示性的范围组合。由植物组成的空间和其它园林要素组成的空间相比,具有柔和的特点,没有生硬、冰冷的感觉。

1. 封闭空间

植物的叶丛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着空间的闭合感。

2. 覆盖空间

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一般来说,该空间为夹在树面和地面之间的宽敞空间,人们能穿行或站立于树干之中,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能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

3. 开敞空间

仅用低矮灌木及地植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这种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秘性,并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如草坪、灌木丛、月季园等。

4. 半开敞空间

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如草坪边缘的群落。

5. 垂直空间

运用高大植物组合成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这种空间给人以庄严、肃穆、紧张的感觉。

(二)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

园林树木的外形变化较多,构成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多用树木。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圆球形、伞形、垂枝形、钟形等,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以美的感觉。

(三)丰富多彩的颜色

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来源,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一般来说,树叶色彩是主要的、大面积效果的。对落叶树来说,树枝树干的色彩在冬季就成了重要因素。

(四)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是以视觉属性为依据代替视觉经验进行的判断。树木的质感:树皮的光滑与粗糙,树木的形状与叶面性质。树木的质感依植物被看到的距离远近而不同。近看时的质感是枝叶的大小、枝叶所占据的空间、树皮的表皮、叶的形状及叶面性质、叶柄长度和硬度所产生的效果,如毛白杨的皮孔,香樟树皮的裂纹等。质感细的有后退的感觉,恰当地布置于某些背景中可以明显扩大空间范围,抑或近距离孤植、丛植、林植欣赏,呈现出精美外表,完整光洁的表面,使建筑群的粗糙线条变得柔和、协调。质感粗的与粗重的材料协调,即使从远处看上去仍很醒目,不过有缩小区域面积的倾向,可与外观处理细腻的建筑物或小品搭配,如枇杷,麻荔等。

三、园林树木的经济作用

园林树木的经济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苗木生产,抚育间伐,旅游开发,生产植物产品。

1.苗木生产

要发展苗木生产,必然需要大量苗木特别是需要优质苗木,而只靠原有的苗木提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若能结合绿地设施,开辟若干苗圃地,则既可以扩大绿地面积,又可以从出售苗木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从中得到一部分园林养护资金。

2.抚育间伐

森林公园面积大,数目多,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抚育间伐,树木的生长繁衍能力就会急剧下降,树木的各种功能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抚育间伐。间伐下来的树木可以出售,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3.旅游开发

优美的园林树木景观,会吸引人们的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去享受无穷乐趣,这就可以搞旅游开发业,为园林事业提供大量资金。

4.生产植物产品

在不影响园林树木美化、绿化和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从园林树木生产的植物产品中创造价值。

论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篇2

论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要素,对园林景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园林植物的表现时序景观、表现空间变化景观、表现意境景观、表现景观美等美化方面的作用,同时又对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防护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 者:王芳  作者单位: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西安,710032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10 22(12) 分类号:X3 关键词:园林植物   景观   作用  

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园林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景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剖析园林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在实际工程操作中,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园林建筑的概念园林是人们模拟自然环境而创造的景观,或者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们加工过的空间。在这个环境里,人们身体可以得到休息,思想可以得到陶冶。自古以来,园林的形式很多,大到—个风景区、大型的苑囿和帝王的园林,小到一户人家的私家花园,乃至住宅之旁,居室前后,哪怕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布置几块山石,留 出一洼水池,种以花木,也是园林。

1.园林建筑设计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在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以及实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都需要认真分析。在照顾园林设计本身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如何才能对于园林景观建筑的自身特性进行突出强调。整个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论来强化风景园林的景观品质和花井效果。

1.2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给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环境,为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是通过施工材料以及结构的手法来结合经济历史等元素来实现的。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拥有自己个性特征的同时,又结合了独特的物质及精神元素,这些元素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园林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简单来说是:设计形态不拘一格、空间组织环境重视、建筑环境完美结合、休闲娱乐功能强调、结合自然遵从生态以及景观的强化效果等。

2、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原则

2.1园林景观建筑自身的尺度感十分重要,需要注意推敲踏步、门、窗、廊道、墙身、栏杆等各个部分的尺度与建筑整体的关系,给人舒适感;对于规模大小不同的风景园林,由于园林建筑的尺度感要求不同,所以比例也有所不同;园林景观建筑存在观景和被观的不同,它的尺度处理在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联系方面,需要注意根据不同视角、视距的差异去设计。

2.2园林景观设计的总原则之一就是设计者需要有丰富空间层次与序列;需要注意园林建筑空间的流通和渗透,如相邻空间的流通和渗透、室内外空间的流通和渗透等;在建筑的布局与空间组合中需要注意加强对比,如体量的对比、明暗虚实的对比、形式的对比等。

3、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3.1观景方面的作用。观景指的是将建筑物设计为观赏风景的地方,观景建筑物的朝向位置等往往是由观景的需求决定的。作为园内观赏外景物的场所,点景往往是整个画面的主题,和游廊结合起来成景物的观赏线。

3.2组织游览的作用。园林建筑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在园林中,园林建筑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当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与人们的视线相互接触的时候,对于游览路线就会很自然的延伸。利用建筑物结合道路穿插的作用,制造出一种步移异景、一步一景、有着导向性作用的动态观赏效果。

3.3点景方面的作用。景观中的构图中心都是重要的建筑物,建筑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风景园林或城市景观风格。

3.4限定空间的作用。园林建筑可以被利用起来或结合一定的景观,形成一系列的庭院。如果再结合不同的山石花木或者水体,可以把景观分成不同的空进层次。园林景观给予人们的艺术享受往往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空间变化形成的。限定空间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建筑构成各种形式,比如游廊、花墙以及庭院等。

4、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运用

4.1生态景观理念的运用。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就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从这点出发,向深层次研究就是关于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问题。这意味着我们的设计需要尊重物种多样性、尊重自然以及顺应自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和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少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

4.2注重设计全过程参与。区域环境景观的规划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园林景观概念,其在时空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涵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当今的科学技术以及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渗透以及交叉的发展,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参与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设计师们都是具有园林专业化的,都给是会对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绿色景观元素的重视,设计师们就会把建筑融入到自然氛围中。

4.3环境场所空间的塑造。显示设计思想,体现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就是环境场所空间的创造,设计者要因地制宜,寻找环境和建筑的最美契合点。在考虑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清晰明确的整体设计理念,这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

5、 现代园林与园林建筑发展趋势

人类的思想、心理及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园林也与其他所有的文化一样在变。现代园林服务对象不同了,园林范围更加广阔,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随着人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现代园林不单纯是作为游憩的场所,而把它放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对待。因此,现代园林与园林建筑发展趋势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园林内涵在扩大

现代园林注重人们户外生活环境的创造,从过去纯观赏的概念转回重视园林的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游憩、娱乐等综合功能上来,现代园林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再不纯是为美观而设置。

5.2 园林的形式简单而抽象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古典园林中那种繁杂细腻的构图形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现代园林的设计讲求简单而抽象,所以在现代的园景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片的花、大片的树和草地。

5.3 造园材料更复杂

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科研新产品不断被应用在园林中。如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大量抗逆性观赏植物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材料;塑料、充气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现代园林中建筑物向轻型化、可移动、可拆卸的方向发展。

6、结语

浅析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篇4

1 园林建筑是构成现代园林的基础

1.1 园林建筑是建筑种类的形式之一。

园林建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 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方法, 充分利用原有天然地貌地形, 或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 构筑和建造建筑及设施, 创造成的自然观赏景观和游憩环境。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各要素的核心位置。黑格尔称建筑为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 是凭精神本身通过艺术来造成的, 具有美的形象的遮蔽物”。园林建筑是随着园林的出现, 产生较早的建筑种类和形式之一。

1.2 园林建筑具有审美和艺术内涵。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历史”、“文化的直接载体”, 而园林建筑则无疑是体现园林历史、人文、意境的主要载体和最佳形式。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 并且是园林精神和审美释放的主要载体。有无建筑是区别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升华成艺术, 区别于大自然的纯天然原始景色的核心要素。是人类对园林审美要求的高度浓缩与着力点。可以说, 每一个园林所想要体现的审美, 所要表述的意境, 主要是由园林建筑来反映和传达的。没有建筑的园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 一个与园林环境吻合, 相得益彰的、精美、贴切的园林建筑, 体现了整个园林的档次和水平。

1.3 园林建筑具有景观及审美功能。

园林建筑在园林发展的初级阶段, 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使用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但随着人们各种需求的不断提高, 在园林建筑实用功能的基础上, 越来越被赋予了更多的景观功能和审美内涵。随着逐渐注入和吸收其他艺术的元素, 使之成为集建筑、绘画、书法、文学、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是人类创造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园林, 其建筑风格和特点都能体现当地、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哲学理念。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建筑材料, 以“木”为主, 色彩以暖色调为多, 处处呈现“暖和”和“柔性”, 建筑与园林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中国古园林建筑被誉为“木头的画卷”。充分体现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理念;西方园林建筑材料则以“石”和“金属”为主, 颜色以冷色调或中性为主, 呈现出“刚性”和“冷硬”的特色。由于建筑用材不同, 中国建筑容易采取灵活的建筑设计形式和精巧的造型, 表现出极强的观赏性, 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精神享受。而西方园林建筑也因其用材的特点, 呈现出经久耐用, 风格简单流畅、宏大威严的特色。

1.4 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园林建筑的发展。

世界从未达到像21世纪的今天, 这样程度的交流与融合, 园林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演变, 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世界各种风格的园林包容并蓄: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不同文化, 不同民族特色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远古的审美追求、哲学理念与现代审美时尚的交汇;古老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与日新月异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巧妙搭配;精美绝伦、令人赞叹的传统工艺、施工方法与现代社会人类空前的科技水平和创造力的完美接轨, 推动园林建筑艺术发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园林建筑的功能、作用及内涵, 得到了空前的完善与丰富。

2 园林建筑是促进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表现方式

2.1 园林建筑营造园林主景的功能。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构筑主景, 成为园林中的代表景观, 成为园林标志性符号, 是园林建筑最为重要的功能。在现代园林中, 各类园林建筑的造景、成景的功能和作用, 日益突出, 是园林设计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的体现, 也是满足人们观赏要求、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主管要求。随着历史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中国皇家园林、景观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国外宫廷及贵族园林、自然风景园林和国家公园式园林等多种风格的园林, 在保留传统观赏游憩功能的基础上, 呈现出向综合性、多功能两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一是园林的分类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细化, 以满足人们更高标准, 更高审美的需要;二是在原有园林类型的基础上, 不同园林类型中的各种功能, 相互借鉴, 功能更多元化。各类园林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相互融合。

2.2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具有造景、成景的功能。

中国传统园林可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不论是众所周知的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中万寿山的佛香阁, 亦或是昆明湖畔的欧式石舫的造景的杰作, 还是私家园林中如:北京恭王府花园中, 中路主山上的“绿天小隐”, 及“寿”字亭;杭州西湖湖畔的雷峰塔等等, 多不胜举。近年来建造的中国传统风格精品园林中, 如:西安大唐芙蓉园中侍女馆中的宝塔, 厦门园博园中岭南风格高塔“杏林阁”, 以及连接三大景区、九个岛屿的十五座造型各异的桥。沈阳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号称亚洲最高的帆船造型。要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要么构成一幅浓彩重墨的中国山水画, 有如摄影等。

2.3 园林建筑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并提供了休憩及活动的空间。

首先,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 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 路边桥头都可建亭。总之, 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去丰富它的造型, 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其次,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 弯曲而空透, 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 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 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 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 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第三,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 只是正面开设门窗, 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 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 有用作会客之用, 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 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 相互间不尽相同。第四,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 供游人休息品茗, 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 形体比楼更空透, 可以四面观景。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 前后分作三段, 前舱较高, 中舱略低, 后舱建二层楼房, 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 与岸相连, 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 使人更接近于水, 身临其中, 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 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舫这种建筑, 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知道, 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邀游, 泛着不系之舟”之后, 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 表示园主隐逸江湖, 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 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 对现实生活不满, 常想遁世隐逸, 耽乐于山水之间, 而他们的逍遥伏游, 多半是买舟而往, 一日千里, 泛舟山水之间, 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 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 如苏州狮子林, 本是佛寺的后花园, 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 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 由于石舫永覆不了, 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结束语

园林树木的作用 教案--内页 篇5

一、园林树木的色彩美

(一)叶色

1.绿色叶类: 绿色是叶子的基本特色。浅绿、鲜绿,浓绿,黄绿,蓝绿,墨绿,暗绿等差别,将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妙的色感。2.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春色叶树:对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如 臭椿、五角枫新叶呈红色,黄连木春叶呈紫红色。

新叶有色树:不论季节 只要发生新叶就具色彩。如铁刀木,石楠。

3.秋色叶类: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称秋色叶树种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如鸡爪槭,五角枫,枫香,爬山虎,南天竹。

秋叶呈黄色或黄色:银杏,鹅掌楸,悬铃木,金钱松,水杉等

4.常色叶类:有些树种其叶常见为异色,而不必待秋季来临。如紫叶小檗,紫叶桃,金心黄杨等。

5.双色叶类:有些树种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显著不同,如 栓皮栎、红背桂。6.斑色叶类:绿叶上具有其它颜色的斑点或花纹,如变叶木。

(二)花色

花色的显著与否决定于花期,花型,花朵蔬密及着生部位 1.红色系花 2.黄色系花 3.白色系花 4.蓝紫色系花

(三)果

1.果实呈红色:小檗类,山楂,枸杞,樱桃,构骨,金银花,南天竹等。2.果实黄色:银杏,杏,金桔,木瓜,梨 3.果实兰紫色: 紫珠,葡萄,李,桂花。

见书

松、柏、四季常青,象征长壽永年

松,柏,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

四、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

(一)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 1.净化空气的功能(1)植物制造氧气(2)吸滞烟尘和粉尘(3)吸收有害气体 2.调节气候的功能(1)提高空气湿度(2)调节气温

(二)园林树木的保护作用 1.减少噪音功能 2.杀灭细菌功能 3.监测环境功能

浅论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 景观 运用 用途

一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二、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去,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栽出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在《冬景》一诗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指一般的总体季相演变)。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三、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3.1 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3.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我市体育公园的植物配置,较好地采用了这一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3.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我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3.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如昭山风景区在大片的马尾松林内混交檫木,林下有长蕊杜鹃、白继木等,初春时节,远望,林冠线上嫩绿的松针衬托着淡黄的檫木花,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林下火红的杜鹃、雪白的继木花,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四、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材料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及雕塑、喷泉等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4.1 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景观的作用

(1)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的景观有着明显的衬托作用。首先是色彩的衬托,用植物的绿色中性色调衬托以红、白、黄为主的建筑色调,可突出建筑色彩;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衬托用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建筑形体。另外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

(2)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有着自然的隐露作用,“露则浅,隐则深”,园林建筑在园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可以形成“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问路鸟先知”的绿色景深和层次,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理追求。同时从建筑内向外观景时,窗前檐下的树干、树叶又可以成为“前景”和“添景”。

(3)植物造景能改善园林建筑的环境质量。以建筑围合的庭院式空间往往建筑与铺装面积较大,游人停留时间较长,由硬质材料产生的日照热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高温与污浊空气均可被园林植物调节,为建筑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另外,园林建筑在空间组合中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须借助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

4.2植物造景对山石水体的作用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虽然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还须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植物覆盖山体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还如同华丽的服装使山体呈现出层林叠翠,“山花红紫树高低”的山地植物景观。丰富的空间层次将山上的建筑和道路掩映在绿荫.之中。在园林中,为求登高之乐或得自然之趣而篑土叠石成山,唐代画家王维说“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同作画一样,不能忽视。裸露的假山石既无生气,而且四季毫无变化,如点缀一些文苔小草、紫竹伏松,立刻感到添上了生机,如同画家绘石点绿,顿增美感。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是水体和陆地的融合媒介。如湘潭市第二中学小游园中,在规则式水体中放置几株睡莲,片片圆形小叶散飘在水面与红花相映,使平淡规整的水池活泼生动起来。又如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前的池塘水面上种植几处荷花、蒲草,既可增加水面的绿色层次,又有“荷花映日红”的自然野趣。另外,在雨湖公园蜿蜓的湖岸旁斜植垂柳,林木倒映在水中;水面上下两层天,使公园更显得秀丽多姿。

4.3植物造景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自然式园林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自然式园林化。曲折的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不能有空间实分,就只有曲折之趣而无通幽之感。虽然可用山岗、建筑物进行分隔,但都不如园林植物灵活机动。而且可以用乔木构”成疏透的空间分隔,也可用乔、灌组合进行封闭性分隔。这也说明园林植物还是障景、框景、漏景的构景材料。

四、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正如郑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千磨百击还坚韧,任凭东南西北风”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等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因此,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五、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诸如:以蔷薇、杜鹃、牡丹、梅花等观赏植物为内容的专类园。在大型园林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如樱花、月季、荷花、槭树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自己的景观特色。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造景,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淮兵.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J].中国花卉园艺,2004(12): 58-60

[2] 谢晓蓉,董丽.浅谈岭南晚清四大古典庭园植物景观. 中国园林2004,10:67-74

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分析 篇7

关键词:园林建筑,现代园林,作用,分析

1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就广义层面来说, 园林建筑就是园林里具有造景、游览、观赏和休息等作用的各种建筑物, 如公园、风景区、建筑庭院等等。此外, 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小型建筑物也可以归纳在园林建筑的范围内。但结合实际而言, 园林建筑通常就是指亭台、走廊、花架等具有景观作用的建筑物, 以及售票厅、小卖部等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物, 而不是功能复杂且占地面积宽广的大型建筑物, 如展览馆、茶楼、餐厅等。

2 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2.1 打造现代园林主景

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 园林建筑承担着构筑主景的重要责任, 这也是现代园林的代表性景观和标志性语言, 更是现代园林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 各种风景画面的亮点和重点都是园林建筑, 缺乏园林建筑也就缺乏了“景”, 就别谈实景了。也就是说重要的建筑物通常都是园林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范围的主景, 是园林的标志, 代表着园林的整体形象。如著名园林西安的大唐芙蓉园, 其主景就是侍女馆里的宝塔, 这也是其标志性景观。

2.2 园林建筑的实用功能

2.2.1 观景作用。

园林建筑通常都是处在园林景观的最佳观赏点, 周围的环境十分优美, 让处在其中的人们可以观赏景色、陶冶性情, 或是登高望远, “一览众山小”;亦或是陶醉在奇花异草和怪石嶙峋里, 犹如身临其境。拉近人们跟这些景色的距离, 仿佛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2.2.2 休憩作用。

园林建筑种类很多, 通常都位于便捷之地, 如道路附近的亭台、走廊等。当人们欣赏周围景色疲乏时, 就可以在亭台、走廊等处休息, 而且视线开阔, 休息的同时也能观赏景色。

2.2.3 连接作用。

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 园林建筑还能很好地连接各个景区, 构成供人们观赏的路线。园林建筑的连接作用体现在对整个园林进行科学的布局、规划和设计, 确保园林里每一个建筑都有存在的价值, 而且跟其它建筑的衔接浑然天成, 共同构成审美价值高和实用价值高的现代园林。在现代园林里各个建筑物之间不能是相互独立的, 都有各自的作用, 而且排列也疏密有致、交相呼应。如著名风景区太阳岛, 其门框与步道的设计就将园林里各个建筑物完美地“串联”在一起, 赋予了园林景观一种朦胧美, 给人以“园中有景、景中有园”之感。

2.2.4 空间构造作用。

现代园林的建设使用了很多回廊、花墙以及仿古墙, 构成了巧妙灵活的空间结构, 给人以“若隐若现”之感。这些小型建筑物的使用, 通常都是为了给功能变化创造独立的空间, 能够为人们的观赏或是休憩增加雅趣。

2.2.5 导向作用。

现代园林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拓展, 园林里树木茂密、山势起伏、道路复杂, 要保证人们能够很好地观赏到园林的景色, 而且还不会迷路, 在设计时就要充分发挥园林建筑的另一作用———导向作用。如著名景区北海公园, 其高高耸立的白塔不仅是标志, 也是“指南针”, 具有导向作用。

2.3 园林建筑的服务作用

2.3.1 教育、学习和纪念作用。

在现代园林里, 通常都有科技馆、纪念碑、展览馆、名人字画和雕塑、历史名人文化墙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人们观赏的过程中还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学习作用, 或是教育人们爱国和谨记历史, 或是丰富人们的知识库, 亦或是传授人们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思想。如南京著名景区雨花台, 其中就有纪念英雄人物和先驱的纪念雕塑及纪念碑, 这样人们在观赏时就会潜意识地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3.2 游戏、健身等作用。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在飞速发展, 要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现代园林在服务内容方面也要更加丰富和现代化。园林里有可以健身锻炼的场所, 可以参观展览的场所, 可以召开会议和研讨的场所, 可以供儿童嬉戏的场所等, 这些园林建筑物能满足人们对娱乐和学习的需求。

2.3.3 满足人们其他需求。

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一些传统功能上, 除了有观赏价值和休憩功能之外, 还要能满足人们对多样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如园林里供人们购买纪念品和餐饮的地方, 就像北京植物园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沈阳植物园建设的大型餐饮广场等。更重要的是, 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使用, 除了能最大限度展现其自身的价值, 还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观赏的要求, 甚至还可能成为独具特色的一景。

3 园林建筑的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设计时, 不单单只是停留在美观的基础上, 还应该不断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朝着园林生态效益、园林娱乐休憩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未来, 园林建筑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其他艺术元素的影响, 在建造时也会更加凸显现代化的线条美与造型美, 各种实用设施也会逐渐抽象化。科研技术也会逐渐应用到园林, 如培育新型植物品种。也就是说, 在未来园林建筑的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和轻型化。

总之, 不管园林建筑未来的发展会怎样, 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会变的, 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会变的。

参考文献

[1]姚海燕, 范丽丽.浅论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19)

浅论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游憩,景观,作用

1 园林学、园林工程与园林建筑小品

1.1 园林学、园林工程概念。

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

园林工程主要研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 包括地形改选的土方工程, 掇山、置石工程, 园林理水工程和园林驳岸工程, 喷泉工程, 园林的给水排水工程, 园路工程, 种植工程等。

2 从各方面分析园林工程与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特点

2.1 园林建筑小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园为基本形式, 以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等主要造园手段将四要素组合成有机的园林整体,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因此园林建筑和建筑小品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小品是一种独具特点的建筑小品, 它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 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 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 与自然融成一体的建筑。因此, 在各种情况下, 都应将功能与园林景观要求恰当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统一构思, 以体现不同园林环境中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小品。

2.2 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

2.2.1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 也是供人们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由于人们在园林中各种游憩、娱乐活动的需要, 就要求在园林中设置有关的建筑小品。

2.2.2 园林景观要求。

(1) 点景。即点缀风景。园林建筑小品要与自然风景融汇结合, 相互成景, 建筑小品常为园林景致的构图中心, 或主题。建筑和建筑小品在园林景观构图中, 常具有“画龙点晴”的作用, 以优美的园林建筑小品形象, 为园林景观增色生辉。 (2) 赏景。即观赏风景。以建筑小品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 一个单体小品, 往往为静观园景画面的一个欣赏点:而一组建筑小品常与游廊连接, 比如经常出现的:花架廊、回廊等, 往往成为动观园景全貌的一条观赏线。 (3) 引导游览路线。园林游览路线虽与园路的布局分不开, 但比园路更能吸引游人, 具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往往是园林建筑和建筑小品。“步移景异”就是一种视线引导的表现。 (4) 组织园林空间。园林设计中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 中国园林常以一系列空间变化起、结、开、合的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

2.3 园林建筑小品的特点。

园林建筑小品的特点:要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情景交融, 园林建筑小品应情景结合, 抒发情趣;在园林空间处理上, 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园林建筑小品在造型上, 更注重美观的要求, 形体、轮廓都要有表现力, 要画面的美, 建筑小品体量的大小, 体态或轻巧, 或持重, 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在细部装饰上, 应有更精巧的装饰, 要有层次, 如: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3 以南湖风景名胜区会景园景点为例分析

会景园为南湖景区新建的主入口, 新建于2003年6月, 园内有游客接待中心、醉仙楼、渡船码头、望湖楼台、钓鱼台、烟雨桥、月印亭、游船码头等。作为整个景区的主入口, 会景园的主要功能是接待、疏散、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因此, 除了大体量的仿古建筑群外, 园林建筑小品也主要是以回廊、凉亭、和亲水平台为主。

3.1 入口假山与建筑小品。

景区入口其实是一个大门的概念, 是南湖景区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建筑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建筑文化是一种“门”制文化, 是门的艺术。在风景点的入口, 它也不光是单纯的实用功能, 还有其营造景观的要求在内。首先是一个小型的广场面积约2500平方米, 可供游客逗留, 等候检票, 广场成半圆形, 弧形花坛连着一个弧形的水池, 其背景是高度为7-10米左右的黄石假山, 假山上有三叠人工瀑布。在使用功能上讲, 水池、假山有着阻隔挡景的作用是会景园划分景观空间的需要, 使人在此入口不会一眼就看到里面的园景和远处湖景。另外此景为传统的山水景观, 园林中大大小小的水系和假山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园林中几乎无园不山, 无山不水。孔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这是一种以道德眼光去寻找人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契合的山水审美观。它既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求, 同时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里还有“着开门见山”的寓意。广场两侧是入口和出口, 分别有两间明清风格的亭式建筑作为管理用房, 在建筑与假山间用弧形单面廊连接连廊的外侧是围墙的形式, 开有漏窗 (传统的花格窗) , 人们通过花窗可以相互借景, 在景观处理上有挡有漏, 体现在传统园林景观布局中的含蓄和构思的巧妙。

整个入口的设计把江南园林建筑小品的“秀美”与雄浑的黄石假山合理巧妙的组合在一起, 加上水景能表现的灵动, 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旅游接待的要求, 在景观功能上也体现了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同时, 它截然不同于北方园林建筑在风格上的艳丽多彩。刘敦桢在《苏州古园林》一书中说“园林建筑的色彩, 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 配以黑灰色的瓦顶, 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 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 衬以白墙与水磨石砖所制成灰色的门窗框, 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建筑小品的白墙黑瓦也体现江南园林的“雅淡”, 避“艳俗”, 与自然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清雅而疏朗, 遵循了江南园林一贯的儒家思想。但跳出园林景观的概念, 在南湖特殊的政治概念上说, 有人批评此入口缺少标志性景观, 此为另一种声音。

3.2 游憩连廊、湖石驳岸。

廊本来适应中国木结构需要附于建筑周围, 作为防雨防晒的室内外过渡空间, 后发展为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接通道, 更广泛地应用于中国园林。它一般有统一的模制, 一“间”为单元组合而成;又能结合园林环境布置平面, 有富于变化的可能。

会景园内的廊为“空廊”的一种形式, 它只有屋顶用柱支撑、四面无墙的廊。能够自由组合, 在园林中既是通道又是游览路线, 能两面观景, 人在廊中可避日晒雨淋、休息赏景, 近处又有坐凳, 挂落自成框景。如果在细雨霏霏的雨天, 我们坐在廊里透过廊柱和挂落框出的“烟雨南湖”让我们的精神和思维去浏览, 这就是一种“化实景为虚景, 创形象以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的具体化, 内在化”。其次, 在空间的划分上, 廊既把单一的空间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局部空间, 而又能互相渗透丰富空间景观的变化。反之, 廊也围合空间并且围中有透, 形成围透结合的空间效果。人在廊中游憩、行走, 能够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加上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红灯笼, 特别在夜晚真是别有一翻韵味。

整个会景园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型地块, 怎样处理好水面和驳岸的关系, 防止泥土流失以及防洪功能要求, 同时还要满足人们亲水性要求, 这些是一个湖岸景观处理的技术关键。在设计会景园湖石驳岸时上面用太湖石布景曲折自然, 配以临水植物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河岸景观。在考虑人们亲水性方面, 设计了一些伸入河中的“河埠头”台阶, 使人们可以亲近自然。

4 分析意见

近年来, 南湖景区有了巨大的变化, 环南湖和西南湖都建起了许多景点, 恢复了许多名胜古迹。南湖景区的园林建筑延续了原来烟雨楼、湖心岛上的建筑风格, 传承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与文雅。不光是大体量建筑的飞檐走壁, 精巧华美, 吸引人们观赏、留恋, 在小体量的建筑小品上也充分体现了精雅得体, 与周围氛围相一致, 与嘉兴的地方特色相协调, 成为丰富景区园林景观的重要表现手法。同时, 游客在欣赏南湖美丽的湖水风光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时, 各个景点内的建筑小品为其提供了休憩、交流和体验感受的空间和场所。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

园林花坛的分类及其功能作用 篇9

1 花坛的分类

花坛的类型很多, 按照形式和功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花坛组合方式分类

1.1.1 独立花坛。

单个花坛独立设置, 为单独存在的局部构图主体, 一般设置在广场中心、交通道路口、建筑物的前庭, 其外形呈对称状, 轮廊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但也可有些变化。它属一种静态景观, 但花坛内的植物随着四季更换不断产生色彩和动态上的变化。

1.1.2 连续花坛。

独立花坛相互协调, 不要求形状完全划一, 以一定的规律布局, 远眺时连成线。较长的连续花坛可以分成数段, 其中除使用草本花卉外, 还可点缀木本植物, 形成数个相近似的独立花坛连续构图。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或宽广路面的中央, 达到既允许花坛轮廓有一定的变化, 又有统一的韵律, 随着人们移动视线才能欣赏到花坛的整体效果, 这种利用连续景观来表现花坛的艺术感染力, 是花坛美的延续。

1.1.3 花坛群。

为群组花坛, 是由多组单体花坛所组成的大型花坛。群组花坛形状富有层次感, 主体造型明显。纵横轴可对称也可不对称。花坛可高可低, 可大可小, 既可形成主景也可成为配景。作为主景构图时, 常与大型喷水池、雕塑或纪念性建筑物相融合, 作为配景可与山石小品及水池结合设置。通常设置于需要四面观看的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及立交桥周围的环境。

1.2 按花坛构图形式分类

1.2.1 规则式花坛。

规则式花坛具有规则的几何式外部轮廓, 内部植物配置也是规则式的, 属于完全规则式的园林应用形式。规则式花坛讲究整齐一致, 均衡对称, 一般具有明确的轴线, 构图讲究几何体的组合和搭配。

1.2.2自然式花坛。

自然式花坛是相对于规则式花坛来说的, 轮廓为自然曲线, 以不规则形式布置的一种花坛, 一般没有轴线, 设计中注重把自然美跟人工美巧妙结合, 这种自然风格的花坛称之为自然式花坛。

1.2.3 混合式花坛。

将上述2种规则式和自然式的花坛组合起来的花坛构图形式。

1.3 按开花时间分类

1.3.1 时令花坛。

时令花坛是指在某一季节特定设置的花坛, 重点展示这一季节植物的景观特点, 包括春季花坛、夏季花坛、秋季花坛等。主要植物材料采用当季的时令花卉。春季开花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组成的春季花坛, 植物材料丰富, 成景时间较早, 因此规模比较大、色彩绚丽, 展现了春季万象更新的景象;秋季常用各种菊科的植物组成花坛, 金黄色为主要色系的花坛营造出成熟、丰收的喜悦氛围。

1.3.2 四季花坛。

四季花坛是指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的花坛类型。随着季节的更替, 植物的姿态、株型、花色都有变化, 营造的氛围也不相同, 充分展示了花坛植物的季相美, 而且在秋冬也可结合观果、观干的乔灌木来延长其观赏周期。

2 花坛的功能作用

尽管常绿植物对营造四季常青、浓荫宜人、生气勃勃的景观功不可没, 但是观花植物对色彩丰富性及景观多样性则更为重要。尤其以观花植物配置形式构成造景元素的花坛, 以其色彩的丰富性及景观的多样性, 在短期内能够创造出绚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观, 给人们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城市绿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美化观赏和点缀装饰作用

在现代园林中, 应用于装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花坛种类多样, 称得上是千姿百态, 艳丽动人。景观花坛以其独特美观的造型艺术、绚丽协调的色彩构成、巧妙灵活的布置形式, 显著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协调了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提高人们艺术欣赏的兴趣。盛开的花卉 (有春季开花的, 也有夏秋季开花的, 还有四季赏叶的) 给现代城市增加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更能产生形态和色彩上的丰富变化, 具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和欣赏心理效应, 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一年中随着春去秋来, 花开花落产生的季相变化, 不仅给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以自然美的启示, 更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的美感, 接受到一种生物文化的熏陶, 也使得凝固的建筑物更富有活力, 丰富了城市环境色彩。花坛这一植物配置形式, 表现在园林构图中常作为主景或配景, 布置在街头绿地、道路两旁、广场、公园、滨河绿地、庭园及建筑物前, 不但大大延伸扩展了植物的丰富表现力, 也为美化城市环境增色添彩;再加上与喷泉、灯光、音乐等现代技术的配合, 营造出较高的文化品位, 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城市建设中具有独特的美化装饰作用。

2.2 标志、宣传作用

景观花坛绚丽多彩、醒目抢眼, 常常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成为视线的焦点。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可以凭借其生动的造型和鲜明的主题意义, 寓文化教育于观赏之中, 从而获得一种时代气息的感染, 对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一个单位、一件事物以花坛的形式表现其标徽或吉祥物, 可以使其形象效果深入人心, 也可很好地起到标志作用, 而用花卉组合成的字体、标语图示更能直接起到宣传作用。如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广场的花坛, 通常代表着一个城市环境, 起着对外界宣传的橱窗作用, 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城市印象和艺术面貌十分重要。

2.3 基础装饰作用

花坛的基础装饰作用是将花坛作为配景, 用以装饰和加强园林景物。花坛和硬质景观搭配组合, 如建筑物、纪念碑、雕塑、水池、山石小品等, 可以增加其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在建筑物的墙基、屋角等处设置花坛, 不仅美化了建筑物, 而且使硬质墙体与地面衔接的线条不那么生硬, 显得生动有趣, 又加强了基础的稳定感;用花坛装饰一座雕像的基座, 会软化硬质雕像的视觉效果, 使雕像富有生命感;水池旁布置花坛, 不仅能丰富水池的色彩, 还可作为喷水池的背景, 使园林水景更显亮丽;花坛和山石相结合, 可使山石与鲜花质的感对比强化, 从而创造出刚柔结合, 相得益彰的效果。

2.4 分隔空间作用

花坛在特定环境中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用花坛分隔空间也是园林设计中一种艺术的处理手法。花坛的形状、大小、特别是花木枝叶的浓密度, 花卉栽植的密度及其生长的高度等, 可作为划分和装饰场地、分隔空间的手段, 还可起到一种隐隐约约、似隔非隔、通而不透的生物屏障作用。如设置在交叉路口、干道两侧或街旁较开阔的广场上的花坛, 在增添环境美的同时起到了充实空间、分隔空间的作用。

2.5 组织交通的导向作用

设置在城市街道的安全岛、分车带、道路交叉口等处的花坛 (花坛群或带状花坛、连续花坛, ) 可以分流车辆或人流, 强化分区, 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 增加车行、人行的美感与安全感。

2.6 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作用

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各色花坛, 以其成景迅速、效果显著的巨大优势成为节假日欢乐气氛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近年在我国南北方城市, 各式各样的花坛是装饰盛大节日和喜庆场面所不可缺少的。每到节假日在广场、绿地等人流集散地的地方, 设置各式花坛, 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增加了热烈的节日气氛。缤纷的色彩, 争奇斗妍的花卉及千姿百态的花坛造型, 为城市增添无限风光, 使游人赏之雀跃。故在节假日的花坛, 尤其是具有一定主题的花坛, 经常作为城市环境美化的主角, 成为最受游人欢迎的一项生态形式, 在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烘托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2.7 生态保护作用

谈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篇10

1 园林绿化对环境的改善

1.1 调节温度

绿地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当今, 城市中各种生产活动和市民生活所散发的大量热源提高了城市的温度。研究表明, 市区气温通常比有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气温高2~5℃, 出现“城市热岛”效应。而园林绿化能够有效地调节气温, 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植被利用叶面来蒸发水分, 不但可以降低自身的温度, 同时还可以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因此, 夏季绿地附近的气温比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低3~5℃, 植被覆盖区内的建筑物气温可降低10℃左右。因此, 园林绿化好的地方让人感到空气清新, 夏季可为人们提供一个防暑纳凉、消暑降温的美好环境。到了寒冷的冬季, 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公园、庭院地区, 受到树木降低风速、阻挡冷空气侵入的影响, 这些地区可比没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区域温度高1~2℃[1]。

1.2 调节湿度

园林植被是空气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把大量的水分从地下释放到空气中, 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据调查, 有森林覆盖区域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地区可高30%左右。树木永不停息的蒸腾作用, 能使周围水汽大量增加, 空气变得湿润, 因而城市绿化区域内的空气湿度比没有绿化的区域高10%~20%, 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生产气候环境。

1.3 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分布着大量工厂, 存在着很多建筑工地, 在工厂生产和工地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噪音;此外, 大量的汽车、人类的生活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这些噪音, 不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损害, 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导致出现各种不良的精神反应, 如精神不振、极度疲劳、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而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 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研究表明, 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嘈杂的街道上, 噪音强度比很好地覆盖了树木的街道的噪音强度高5倍以上。在沿街建筑与街道之间, 修建一个宽5~7 m的树林带, 能够明显减轻车辆发出的噪音。测定表明, 在一个结构合理的9 m宽周围, 噪音实际可以有效降低11~13 d B, 而35 m宽的绿带能够让噪音降低25~29 d B。因此, 园林绿化是减弱噪音的“消声器”, 可以减弱和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1.4 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或全球整个生态系统、基因和物种的总称, 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要想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来调节环境的变化, 需要有大量的森林植被。在一个稳定区域内, 各种群对整个区域的时空、利用资源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 总体趋向于相互补充, 而不是简单的互相竞争, 区域内的系统越复杂也就越稳定。生物的种类成分数量越多, 区域内的生态分化和种群间结合的结构就越复杂, 自我调节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因此, 由很多植物群落组成的区域, 比单一群落组成的区域更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2 园林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是人类集中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方式。人类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人工建设和改造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贴近自然, 利用人为手段将与自然环境已经分离的城市紧密的融合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园林绿化的规划、建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在城市中营造园林等, 能够把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入到城市环境中, 建成一个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间。

2.1 美化市容

城市景观包含众多内容, 园林绿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植物千姿百态的造型和美丽的外表, 极大地丰富了生活环境中的空间变化。树木的高低错落、各式各样的树形、树冠的不同差异等, 能够打破城市建筑物的单调造型, 让城市面貌变得生动、多彩和活泼, 明显地加深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感和远近层次感。随着季节的变化, 各类植物能够呈现明显的季相色彩差异, 如三角枫、五角枫、红瑞木等树木到了秋季树叶或枝干变红。到了冬季, 金银忍冬、荚蒾等树木的果穗会布满枝头, 形成寒冷中的独特景观。花卉更是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因此, 在城市中进行科学的绿化, 能够把城市打扮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 园林已不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 同时还可以满足和实现城市居民对生活的需求[2]。园林绿化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创造出美景的同时, 还能给予城市居民健康、舒适的享受。

2.2 提供很好的城市景观

园林绿化能够健全城市生态美, 有着明显的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园林绿化采用不同的景观空间与艺术化设计, 可以让这些区域形成特色景观, 如都市森林、城市花园、郊野风光等。当这些植物长成时, 就会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在城市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让人目不暇接[3]。从城市的景观构成去分析, 园林绿化经常渗透到其他优美的城市景观中, 可以有机地组成城市广场的景观、城市街道景观、城市名胜古迹等典型的城市景观。把城市文化和历史融入城市园林绿化中, 在园林绿化上进行创造性的布局, 能够优化城市中历史文化遗存的景色并美化其环境, 形成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独有特色的城市景观[4]。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 城市建设呈现出生态化发展的趋势, 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 是建设和谐美好城市的重要体现, 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将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居民的关注。

摘要: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包括园林绿化对环境的改善、园林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等, 以期进一步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景观,作用

参考文献

[1]严玲璋, 陶康华.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 (上) [J].上海建设科技, 1999 (5) :24-25.

[2]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园林, 2000, 16 (6) :19-22.

[3]李锋, 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 2004, 2 (5) :4-8.

上一篇:定向医学下一篇:政府职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