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想象之途径

2024-09-07

作文想象之途径(精选七篇)

作文想象之途径 篇1

一、在观察中培养想象能力

在观察活动中, 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边观察,边分析、思考、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会更真挚、更感人。然而,有些学生虽然经过观察, 但写出来的文章依然不够生动,究其原因, 是学生写作时仅满足于细致的描绘,在观察时没有动脑筋思考,没有进行想象的缘故。写景物,若只是停留在一般现象的叙述和枯燥的记录上,文章就像个瘦弱的婴儿,仅有几根骨头支撑,缺少血肉,显得十分干瘪。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充分想象,由眼前景而至心中景,由言中意而至言外意,由相关的景物而想到相应的诗文与精神。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有充实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可见,想象是最美的花朵,学生只有在观察事物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文章。

二、在课文阅读中培养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想象丰富,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贴近。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 充分发挥挂图、幻灯片、课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让课文内容变成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另外,在阅读文章时,引导学生积极启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借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事、物等,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的感受。

三、在自由写作中培养想象能力

所谓自由写作,就是不受时间、内容及写作方式限制的一种练笔形式,日记、随笔、杂感、游记、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均属于自由写作。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要多留意,从不同层次进行自由写作,可拓宽写作思路。有的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能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又能拓展想象的空间。例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是开放式的结局,教师可把文章的最后部分作为续写的开头,引导学生自由想象,给故事续写结尾。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或内容进行想象作文,这样有助于与原文对照,加深对文章中心的体会,也能激发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改变原文的种类有:改变故事情节;改变人物所处的环境;改变人物的个性等。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想象能力

一部好的电视剧总会吸引很多观众,而其中大部分观众都会对剧中的人物品头论足,甚至还能预测出剧情的发展及结局。这是因为电视剧动用了图像、声音、文字等灵活多样的手段,激活了观众的思维。多媒体把音乐、图像、文字集于一身,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会把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就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又能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 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想象作文之探险记 篇2

2037年8月,我已成为一名探险家,这次我要到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去解开金字塔墙上的文字之谜。这回可要十分小心,因为住在金字塔里的玛雅人十分聪明,并 且有了高科技。我要多带一点装备:智能解码器、防御光壁、高科技激光枪和全球GPS定位仪。收拾好东西我就坐着海陆空光速飞机去埃及了。

“滴滴、滴滴。”GPS定位仪响了起来,我一看,已经到埃及了。这时飞机的报警器响了起来:“发现玛雅人飞机!机翼已损坏,需要跳伞!”我急忙按了紧急逃 生的按钮,“砰”,整个机舱被弹了出去。又听“砰”的一声,飞机炸了。“幸好我逃得早。”我心里想。我已经落到地面了,在我面前的是一道10米多高的城 门,门上有一个密码器,啊!我不是正好带了智能解码器吗!我打开解码器,解码器上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行数字:1234610 。我在密码器上输入了1234610,城门开了。

城里走出一个人,他有2米高,很胖,像日本相扑选手。只见他拿着一把激光手 枪,我就知道来者不善。他冲我连开了2枪,都没有打准,我急跑到一个角落,躲避 他的攻击。我用GPS定位仪呼叫了救援队。他发现我了,我打开了光壁防御。他冲着我打了好几枪,但子弹却被光壁挡住。这时救援队到了,他们制服了那个人。 我走进一看,不是玛雅人,而是一只变种大猩猩。

我接着向里走,又碰到了许多变种大猩猩。我拿着激光枪一一制服了它们。走到最深处,我看到了一个被激光包围着的电脑。我怎样才能打开电脑获取程序呢?我想来想去,对了,我可以用激光壁围着我,不就可以靠近电脑了吗!就这样,我顺利地取得了程序。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途径初探 篇3

[关键词]拓宽思路 创设意境 想象训练 生活积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利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拓宽写作思路

利用“形、声、色”的电教手段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表象,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物,或惟妙惟肖地绘景,或活灵活现地写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诱发了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课文第九册基础训练6的作文训练内容:描写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的一处景物,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如置身于繁华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兴趣盎然,浮想联翩,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因而作文时,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景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二、创设想象的意境,丰富想象的材料

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以满足学生主体的好奇心。材料作文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式。它通过向学生提供一段话或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细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故事情节,揭示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思想内涵。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提供的情节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挖掘教材因素,展开想象训练

作文时展开想象,可使所写的内容思路开阔,形象具体、丰富、生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着严密的推理和丰富的内涵,情节上富有可供想象和补充的天地。因而,作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开展想象性作文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授之以渔”。

1.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或引导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细节,丰富内容。

2.进行推测性想象训练。可以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假设,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紧紧抓住诱发因素,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向“未知”的方面或从实境方面向虚境方面展开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余味无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

3.进行假设性训练。可以要求学生想象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言行和表情。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就“小女孩生活在吃人的罪恶社会,最后冻死街头”这一悲惨结局,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她又会怎样呢?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呢?

4.进行组合性想象训练。即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例如,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横冲直撞”、“车水马龙”、“声泪俱下”、“谈笑风生”等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学生会不断变换词语的排列组合顺序,以想象为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长期坚持如此反复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构思力。

5.进行逆向性想象训练。要求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见他人之未见、发他人之未发,生发出全新的思想观点来。我就结合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训练,以《一次春游》为题,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逆向立意,标新立异。许多学生不写春游的美景,不写春游的愉快心情,而是写春游中的不良现象。有的同学写春游地点白色垃圾污染现象,呼吁“保护环境”;有的写春游途中见有人直闯红灯,指出“蔑视警告=走向生命的深渊”;有的写了车站停着五、六十年代的汽车,提出“科技为本”、“科技兴国”的思想。这种另辟蹊径的想象如雨后彩虹,令人耳目一新。

四、进行生活积累,发展想象思维

想象要以事实为依据,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的。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生活积累,有助于发展其想象思维,使学生在写想象作文时,能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例如,让学生参加扮演动物过河的活动(当时只有一只小船,有老虎、狐狸、小兔等动物),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张开想象的翅膀,最后写出了《聪明的小兔》、《狐狸变好了》等较有特色的作文。又如,给学生两个半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两根短的线段,让学生任意拼组。学生兴趣盎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拼出了许多图形,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中学生作文想象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4

首先, 营造轻松愉快的训练气氛。发展想象力是没有框框的。想象力的开展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的过程。压抑、沉闷、了无生气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是不利的, 教师要把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课堂气氛营造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生气勃勃, 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沉浸在一种轻松活泼、兴奋愉快的环境中, 让学生的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 思维一下子舞动起来, 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要达到这个效果, 老师当然要注意“导人”。想象力训练开始前, 教师要恰当而巧妙地讲述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兴趣浓郁的范例, 让学生的思维兴奋地集中到想象的空间来, 然后把那些训练想象力的原始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自由发挥、展开联想。这样, 使想象力的训练与学生的兴奋与兴趣结合了起来, 学生的想象力也就自由和自然地展开了, 想象力的内容也显得更新颖、更丰富了, 连原本作文底子薄, 联想、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 在全班同学热情高涨、意趣横生的气氛影响下, 自信心也来了, 他 (她) 也不甘人后地摇起手中的笔杆, 荡起想象的秋千, 让神思飞向那遥远的天际。

其次, 安排丰富多样的训练内容。想象力的训练仅有轻松的气氛是不够的, 训练的内容对想象力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几年来的训练实践中, 我的体会是:训练内容要有丰富多样性。既可变换体裁对提供的材料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 也可对编撰故事进行承接串讲等等。想象力的培养的确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收到实效。训练学生想象力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是结合课文续写故事情节或结尾。这些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 脍炙人口, 学生爱读, 以之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对培养作文兴趣, 提高思维能力, 开启想象力, 效果很好。如讲授《陌上桑》后, 学生对“秦罗敷”这一人物续写故事, 充分展开了想象力, 把这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女, 置于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 形象鲜明, 令人在捧腹大笑之余颇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二是填补故事。教师给出一个故事的开头或结尾, 然后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想象, 把这一故事完整地填补上来。教师在设计这些故事的开头或结尾时, 最好选取贴近生活、有积极意义、便于展开联想的内容为好。第三是口头串讲故事。这种训练方法由于故事情节变幻莫测, 思维方向飘忽不定, 并且联想时间紧迫, 又要通过口头表达, 因此这种类型的想象力训练方法特别刺激, 学生参与热情特别高涨, 学生既紧张又兴奋, 每每把一个故事串讲得有声有色、曲折离奇, 令人叹服。

明日之屋想象作文 篇5

在未来,人们居住的房子可以缩小也可以变大,而且是悬浮式的呢!既环保,又节能,它的名字就叫“明日之屋”。

“明日之屋”完全是由柔软材料制作而成。缩小时是一个可以放进口袋的小小“提包”,上面有一红一绿两个按钮,绿色按钮可以把“提包”展开,变成一座巨形的阳光别墅,还有宽敞的花园,别墅可以按照主人下达的`命令自动更换颜色,还可以根据室外的风向,风速,温度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调整;红色按钮则能把它缩小成“提包”,上面还有指纹识别和密码保护装置,就算你知道密码,指纹不对,也要受到电机的高电压惩罚。

进了“明日之屋”的大门,看到的是金币辉煌的会客厅,让人感觉富丽堂皇:微纳米等离子电视,超智能空调,极亮吊灯,金刚石茶几等。

在卫生间里,洗澡只要在热水器的开关输入水温就行了,一秒过后,热水就会自动喷出来。

卧室里有一张豪华的智能床,床上有红黄蓝绿四色按钮,一按红色按钮,床就会自动移开露出一个地窖通道,地窖里头能放任何东西;黄色按钮可以打开电视机尽情的看电视;蓝色按钮可以调节床的温度;绿色按钮可以调节床的湿度。

浅谈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篇6

一、描绘带动想象,激活已有感知

构成想象的基本材料是人脑中的已有表象,如果没有记忆表象,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形象,而想象就失去了它产生的基础。没有对山、火的感知表象就不可能想象火山,没有对水的感知表象就不可能想象出大海等。只有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感知,才能更好地带动想象,才能打开想象的“盒子”。

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让学生回忆东方神话故事(已有感知),讲说其中的重点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孙悟空等,再牵引到西方神话谱系,跟随着老师的描述,让学生原有的思维世界接到文本中的众神。借助学生的想象,老师的叙述,那充满玄幻色彩的西方神话情景就能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通过这样的描述,激活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神话世界,引发学生的想象,激起了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学习兴趣,能顺利让学生走进神人的心理,去感受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二、对比引发想象,提高理解力度

对比即把两件或多件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可把它放在不同时间、地点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变化与异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场景进行对比,可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

如在小学课文《少年润土》里,作者只描写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特点,而对“我”的外貌特点只字未提,于是,我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对闰土生活经历的描述来想象出“我”的外貌特征。学生们经过想象,在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过着少爷生活,白净的脸,腆着大肚子。还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小礼帽,穿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通过想象,学生对那个时代及我与闰土的感情的理解更加深了。这样的对比想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去感受、还原语言文字背后的鲜明形象,触及文本的灵魂及内在意蕴。

对比想象,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心理,去探寻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作品,体验阅读学习的愉悦,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三、拓宽延伸想象,叩动情感之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它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人占有的感性材料越丰富,想象也就越丰富越开阔,想象力越是能拓展,情感就越能丰富。

在现代,我们有多种途径去拓宽扩充学生的想象空间,扣动情感之门。如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月光曲》时,优雅曼妙的钢琴曲《月光》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感情世界;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播放的《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让学生在诙谐的笑声里,体验那家族深院里的人情世俗……

要扣动学生的情感之门,最为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用自己火热的情感,丰富的阅历去扩大学生的想象世界,去触动学生的情感。

四、感悟迁移想象,提升发展空间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感悟体验,获得启迪,享受文本带来的美感。在学生理解文本、有所感悟后,通过迁移想象,可以巧妙地将课文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相联系,与主人公进行对话,与故事的未来发展相联系,与文章所处的时空相对照等时,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领悟文章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认识,获得全新的体验。当再回文本时,学生获得的对文本的美感认识,无疑将大大增强。

在教《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对于文中的“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句理解。我让学生先来谈谈课文中“我”和“爸爸”做法的对错,然后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等行为,再结合“我”和“爸爸”的说法,让学生在反复联想里,充分地理解道德这一概念,接受高尚道德的熏陶,并由此引导学生去重新认识文中“爸爸”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有所理解和感悟后,我们还可以作这样的迁移想象,如在教学故事性文章的结尾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以后的故事发展,给主人公写封信,与主人公对话等。这样的迁移想象处理,既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还能在设想、交流里受到主人公言行的感染,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文想象之途径 篇7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描述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纵观小学美术课本全册, 其在内容的总体设计上, 已把默写、记忆画、想象画和创作画作为独立的课题, 分设在教学程序当中, 构成一个规律性的教学程式。想象作为绘画中关键的一环, 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是学科发展的源泉。要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得以发挥发展, 就必须要从学生尚已存在的想象思维入手, 仰视发现, 因势利导, 以培养想象能力着眼, 指引启迪, 递进引深, 方能激发灵感、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摄取知识之大成。

一、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1. 提供形象信息, 扩展想象空间。

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与其本身对外的捕捉、分析、摄取、定位形象信息能力有关, 从此意义上讲, 想象也是一种思维素质。大量为学生注入形象信息, 为学生扩容孕育在头脑中的“信息库”, 必将为学生拓展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 我充分依托郊游、写生等户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形象空间。面对一池水, 一片云, 一棵树, 一缕炊烟, 一条小径……不失时机地讲解它的美的所在, 扩大他们的生活视野, 启发他们的认知, 形成更多的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 并基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发现和表现事物的美。根据这些具体形象得到的信息, 他们有的画了《我给家乡拍张照》、有的画了《明天会更好》、有的画了《手拉手心连心共建常熟》……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构思的基础上, 去创作想象画, 作品就生动诱人得多了。这个道理在画“水果”的教学中尤为通透, 因为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信息。我拿出橘子问孩子:“橘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 (学生抢着答:太阳、星星、皮球……) “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得差不多了, 我就剥开橘子, 请学生吃, 同时问:“橘子瓣像什么?” (尝到了甜头, 学生争先恐后地答到: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 这时, 学生的作业纸上又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用这种递进引入式提供形象信息的方法, 自然地引导了学生的发现, 激发了他们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也极大地保护了其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自然、大社会是学生形象信息的源泉, 根据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尚浅的特点, 我还在提供具体而形象的信息前, 给予必要的指导, 这也是赋予知识、增强素质、一劳永逸之举。

2. 培养审美情趣, 增强欣赏能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说明了欣赏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欣赏能力的形成与人的思想所处的态势有关, 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上的审美情趣。小学生欣赏能力的起点是比较低的, 或者说审美情趣是朦胧的、简单的。只有当他们的审美情趣品位提升了, 他们的欣赏能力和画想象画的水平才会随之而提高。注重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融地进行逐步引导,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欣赏能力的稳步发展。因此, 小学美术在课程安排上, 应与学生的即时生活贴近。如教材第十册把《我的梦想》安排在新学期第一堂课, 而随后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我喜欢的体育活动》、《我知道的职业》、《外貌有特征的人》等, 与其保持连续,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增添情趣, 锻炼思维, 培养想象能力。在课题选择上, 也应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贴近。如在上《我的梦想》一课时, 我感觉到单纯地临摹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学生必感单调, 不能全面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因此课堂伊始我索性把创作想象画课改为欣赏课, 启发学生作“自由想象画”。由此引发他们或以自己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创作出《我成了奥运冠军》;或以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憧憬, 创作出《我要当科学家》等一系列紧扣教学主题, 个性化、积极性很强的作品。同时,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要与学生的发散思维贴近。在想象画教学中, 我有时刻意安排故事情节, 让学生去“想入非非”, 使思维活跃多变。如《想象的乐器》引导他们使各类的乐器人物化;《我设计的飞机》引导他们使异型的飞机动物化;《奇思妙想》更是引导他们集中的思维发散化, 让学生充分运用色调忽艳忽单的表现效果, 充分发挥想象, 结果, 其作品色彩强烈, 造型夸张, 构图不拘一格, 时空不依常规。要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只有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才能使其创作的想象画维度多姿、技法多样、妙趣横生。

3. 物化创作情境, 营造学画氛围。

情意的物化是想象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 使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完成的工作变成了现实。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能够更广更深地认识宏、微、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想象画要求运用大量的夸张、拟人等手段去表现事物, 是源于表象事物, 又使其个性化、美学化的艺术。所谓物化情境, 就是使静态的情境生物化, 有动感。我利用校园里自然的生态设施、人物景象、城市景观、山水风景, 把令人赏心悦目的人文环境, 通过我即情的描述, 辅之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音、色渲染, 使学生发现静态条件下动感的美, 激发学生由事物表象的发现到抽象思维的延伸。在这种情境下, 学生的心里才会呈现出“万物皆有灵, 唯有画抒情”的情怀。

4. 引入激励机制, 培植不竭动力。

当前, 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个性比较强, 逆反心理重, 对新鲜事物普遍具有猎奇心理, 其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 要根据少年的心理及思想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引入激励机制, 大力鼓励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 努力培植持久向上的健康心理, 使学生纯真的天性、聪颖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发挥。激励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个体荣誉激励。我在课堂内外总是积极地肯定学生的想象部分, 用“你想象得真美、画得真棒、色彩运用得真好”这一类的鼓励语言, 这样会使学生的想象更夸张和扩容, 在潜意识中肯定和修正了他们的无忌的意识和创新的冲动。我感觉只要多加赞美和鼓励, 孩子们的思想定会像美丽的白天鹅一样, 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二是集体荣誉激励。适时地引入小组合作评价与奖励机制, 让学生在评价和奖励面前, 每个成员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 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三是成长历程激励。可结合学生成长档案记录, 及时进行跟踪,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 包括他们的特长、优点、缺点等, 为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发展提供依据, 学生也通过历史的记录去发现自己在不断进步中的提高, 同时为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保持了连续性。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教学实践, 在保护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前提下, 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创作想象画的灵感, 也提高了他们画想象画的基本素质与实践能力。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习作画, 有依形写实的, 也有离形写意的, 更有似是而非主观编造的……混杂交错构成了自由想象的各种画面。像而不像, 似而不似, 真而不真, 童趣十足, 稚气迷人, 这正是儿童想象画的特点。它不像是纯粹的默写, 也不像是纯粹的记忆, 更不像是纯粹的想象和创作, 它只是纯粹的自由。在他们的笔下, 天上地下, 皆有灵有情, 是充满爱的自由, 是理想的、属于自己的王国。

二、想象画教学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想象画教学除了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安排内容和选题外, 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启发引导想象, 保护个性发展。

在想象画教学中, 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让教师费解的画面和不合情理的画面, 这正是儿童想象生动活跃的反映。我们应允许这些“不合情理”的东西存在, 不能对之加以斥责和摒弃;实在不理解的可向学生对等地“请教”, 使其天真纯朴的想象不至于被扼杀。

2. 拓宽知识界面, 积累实践经验。

想象的基础是经验, 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 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 在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教学赋予知识的因果关系,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之不断地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唯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不断地促进学生思维、想象的创新, 令其创作出出乎意料乃至惊世骇俗的想象画作品。

3. 捕捉绘画语言, 提高造型能力。

在想象画教学中, 光有丰富的想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想象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不少学生想象极为丰富, 说起来活灵活现, 而到画面上具体表现时, 却因缺乏线条运用和造型能力, 画不出、画不好。因此, 教师应根据形象需要指导绘画语言运用, 进行造型训练, 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 通过绘画这种有型的艺术表现出形象的想象思维。

人的大脑具有极大的想象潜力, 丰富的现代社会生活从多种渠道为孩子们提供了知识来源, 这一切都为开展想象画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让我们带领学生开启想象的航船, 去探索开辟无限幽深的审美“航线”吧!

上一篇:班级管理教育艺术下一篇:高速光纤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