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

2024-07-28

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精选四篇)

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 篇1

关键词:慕课热,微课,翻转课堂,SWOT分析,教学模式

“慕课”, 即英文“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 意为“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 慕课甚至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 呈现出“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曾经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此后, 慕课平台的建设便风起云涌。美国的Udacity、Coursera、ed X慕课平台成为慕课运动的“三驾马车”, 它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为了开发高质量的专题学习内容, 而且还将其作为“秘密武器” (白晓晶、李胜波, 2013) 。备受瞩目的慕课浪潮在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也加入了慕课平台, 向其免费提供中英文教学的在线网络课。 还有的高校的基础教育机构也闻风而动, 着手筹划自己的线上课程。中国的“慕课热”已经刚刚开始。

1“慕课”对外语教学改革的SWOT分析

1) SWOT分析法简介

SWOT分析法, S (strengths) 是优势、W (weaknesses) 是劣势, O (opportunities) 是机会、T (threats) 是威胁。该方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 将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的各项的优劣势和机会威胁, 通过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要素相互匹配起来, 进行综合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2) 优劣势分析 (SW)

慕课的优势是规模宏大、开放透明、个性交互、要素完整、免费易得等, 这些都是慕课热的主要内因。目前, 国内多所重点大学纷纷加入了慕课平台的建设, 外语学习方面的资源也日益丰富多彩,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选择不同的课程。而且, 慕课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完整性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更全面的学习内容。此外, 学习者只需要网络和链接网络的设备, 就可以获得慕课学习资源,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增进学习者互相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另外, 慕课的评价系统使同学间可收到即时的评价结果, 老师也可依据学生互评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一良好的交流平台便于学生、教师, 以及学生间的充分交流与沟通。

慕课的劣势是对外语教学模式的冲击和挑战。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相比, 慕课将会改变外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 使教师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但这些都需要师生进行较长时间的适应。但是, 在没有学分和教师监控等条件的约束下, 如果学生仅凭兴趣而选课, 那么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很容易因为兴趣消退或跟不上课程的难度和进度等原因而放弃学习, 致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系统的知识构架。

3) 机会与威胁分析 (OT)

慕课发展的机会是它可以提供全球性的、低价的、优质的教学资源, 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表示,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 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政策推动下, 慕课作为新兴的课程开发模式, 可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同时由于网络全球性的特点, 慕课还可缩短各区域之间外语教育资源的差距。

慕课的威胁源自财力和人力的投入。目前, 我国只有清华、北大等几所高校申请加入慕课平台, 慕课在其他高校的引进和构建均需要大量的基金支持, 能否获得大量的基金同样属于潜在的威胁。此外, 中国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国外的优质课程, 国内同类课程可能就面临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 “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演讲”最受欢迎, 两者占了观赏人群的86%, 而“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 因此, 慕课在我国的推广仍具有很大的难度。

2慕课热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 慕课将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上海交大副校长黄振认为, 在线课程模式将会引发“学习的革命”, “一个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 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 全国高校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其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课堂教学质量抓起, 我们应该以慕课这一大课堂为平台, 探索实施“探究式-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改革, 鼓励互动式教学, 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能够启发式讲授、评价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 真正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此外, 慕课平台会弥补外语教材建设方面的滞后状态, 让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最新的外语教学资源, 开阔视野, 提高兴趣。

总之, 慕课热使我们可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精巧的“微课”设计为基础, 采取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 提高对学习成果评价的即时性和科学性。 慕课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与方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缓解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解决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 还也可以有效地减缓我国优质生源大量外流的现象。

3微课的特征分析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 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学经验、方法传授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讲解具有“启惑”作用, 既注重教师的教, 更注重学习者学习, 区别于一对多课堂教学。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 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有学者认为, “慕课”的出现, 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微课”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 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 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探讨、分享与问题解决, 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4“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 其含义是教师让学生在课件主动地学习线上微视频的内容, 并完成进阶作业;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在课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强化、梳理总结、拓展深化或创造探究等。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 对基础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较大挑战。 翻转课堂有“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学习流程得以重新构架”, 及“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等鲜明的特点 (杨伟杰, 2013:93-95) 。

5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方式的创新, 它具有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为现代外语教学改革带来活力。其基本要义则在于“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 (赵兴龙, 2013: 66-68) ”。王海啸教授表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把教师从繁琐的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 而且对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冯瑗, 2014:78)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曾指出: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授环节转移到课外, 课堂教学成为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索新知、培养能力的积极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成败取决于两个环节, 其一是要“翻”得过去, 其二是要“转”得起来。前者指教师与技术人员通过密切合作, 制作出严谨、生动的知识讲授视频节目, 使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有效的知识习得。后者, 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启发式、互动式学习活动, 如苏格拉底式问答、演讲报告、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有效的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

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 意味着教师要学会承担多重角色。第一是知识的呈现者, 即对课程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归纳、提炼, 并运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示。第二是活动的设计者, 即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促进学习的发生和发展。第三是合作的探究者, 即引导学生在课堂开展互动式学习, 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第四是学习的管理者, 即对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管理,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翻转课堂度知识想课程的教学尤为适用, 有利于培养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预期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 付诸实践的翻转课堂大都集中于科学、数学、经济学等学科, 如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的外语教学并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精髓完美结合, 将是外语教育界学者以及高校外语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6结论

慕课热正冲击着大学外语教学, 高校外语教师教应从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崭新视角,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外语精品课程的整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通过分析可知, 微课的诸多特征使其适合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问题的难点在于微课的设计以及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新鲜事物, 我们要积极研究和实验, 既不能盲目追风, 轻易“翻转课堂”, 又不能一概排斥, 忽视现代化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证研究, 在后期的教学试点结束后, 笔者会做进一步的论证。

参考文献

[1]白晓晶, 李胜波 (译) .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6) :18-19.

[2]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电视广播大学学报, 2014 (1) :33-42.

[3]冯瑗.外语教育技术初建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的机遇与挑战[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1) :78-79.

[4]姜明文, 李兴洲.“慕课热”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 :110-115.

[5]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育与管理, 2013 (30) .

慕课与翻转课堂学习体会 篇2

张剑虹

最近学校给每位老师准备了一本书《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里面讨论了也许能改变中国传统课堂的新型教育模式——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

经过两个周的阅读和网上查询资料,我接触了两个新名词,“慕课”是首次听说,“翻转课堂”听说过但不知道是个具体什么东东。于是百度一下解疑,惊叹于现代网络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巨变之余,在思考,它们可以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什么变化?它们离我们有多远?期待着教育革命性的变化——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课程范围

MOOC 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翻转课堂的优点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这样做可以实现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2、“翻转”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下视频学习中,可以跟同学进行充分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的疑惑

1、如果每门学科课前都有视频学习和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有哪些时间看视频?何时小组合作交流?何时完成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从听课来看,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弱化知识与技能,而数理化等理科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训练量和反复次数,学生才会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不能实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标值得商榷,这与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也不一致。

思考与建议

1、翻转课堂可以作为我们现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翻转”来实现边缘生、尖子生的成绩提升;

2、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课的中心,课的中心应该还是课堂。

3、课前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明显加大,甚至超过学生原来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长期下去,学生能不能吃得消,会不会课业负担过重? 除非,每节课所有知识点全部在课堂上消化落实,课下不留作业。

2015/3/25

读《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后的感想 琼山中学 杨飞 对于翻转课堂,我是读了《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这本书才有了相对详细的了解。这本书有六章。第一章“概论”主要讲,慕课是数字时代业态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的要求和趋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还提到了慕课和翻转课堂在国外的实施情况,如美国是其发源地和实施重地,在加拿大得到了深度时间,在新加坡得到政府推动,成效显著。第二章“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讨论了学科知识图谱及其构建方式。包括知识图谱与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知识图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与要求:是学科而自身逻辑与学生认知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安排学习行程的依据;还讲到了知识图谱编制的一半程序。第三章“教学微视频制作”谈到了微视频教学的优势;优质微视频的标准(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微视频制作的技术与方法。第四章“进阶作业与诊断性测验”讲到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如何设计进阶作业和编制诊断性测验。第五章“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明确指出了翻转课堂的定位是让学生自己对其学习负责,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也辩证地提出翻转课堂中教师要从“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到“走到学生旁边”;作者还指出翻转课堂要围绕巩固强化、系统梳理、拓展加深、探究创新几项任务。第六章“翻转课堂与现代教育生态改变”指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把必然要求包括教学管理在内的教学流程做出相应的变革,如即时走班、课下先学基础上的课时调整、与多样性相关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对于这本书个人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后来就在网上找了可汗学院的相关视频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可行吗?随着我对翻转课堂的了解越来越多,我逐渐觉得这是可行的,虽然看似困难重重。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指学生在课下自己观看讲座和视频课程,而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和解决问题。而这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课堂上学,课下写作业的模式相反。那么这样一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我们很多的问题。下面我把我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观点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

一、如何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这是最大的难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学、自觉能力要求甚高,怎样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及效率呢?校领导和班主任每学期花很大力气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等设备,但总是屡禁不止。如果现在再主动给学生一个平板电脑,可以想象,他很大可能会打着学习的幌子去玩别的,或者看会儿学习视频就以看过了、学会了、累了等各种理由,给自己找个玩玩游戏放松放松这样心安理得的机会。这会不会反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平台,增加了他们偷懒不学习的机会?问题还不止这些。到了第二天的课堂,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会写相关的作业,对于那些没有好好看视频的学生,作业必然不会写,老师发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指导目前,我只能想到,翻转课堂其实对于自觉性强的学生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而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不仅不能起到督促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不见得所有课堂都适合翻转

理科学科的知识规律性强,显性知识较多,比较适合学生自学,翻转效果较好。而情感性的东西,由于每个老师对同一事物的解读方式和演绎方式都会不一样,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是回归到课堂比较好。而文科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对于文科学科,想要搞好翻转课堂难度比理科要大得多。具体到英语学科,怎样实现翻转为宜?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当然考虑更多的问题就是英语课堂怎样翻转会比较合适。对于英语学科微视频的录制,我认为,比较适合的课型是词汇课和语法课。语法课自不必说。很多语法知识都是固定且有规律可言的。学生可通过看视频牢记相关语法知识,再通过课堂上的做题加以巩固,从而记住并掌握语法。我想重点说说词汇课。可以把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进行挑选,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重要词汇的基本用法,还能够通过微视频的呈现,通过图片的展示及有趣的例句等激发出学习本单元词汇的兴趣,提前为第二天的课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微视频,可以将丰富的图片或趣味的动画,甚至是一些经典的小视频穿插其中,学生能更直观地获得信息,学到知识。但是高中阶段每个单元词汇量一般较多,所以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可以进行挑选,一个单元以2-3个视频为宜,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将知识点讲解及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起来,甚至可稍微偏重于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会学得更有效率。

三、怎么拍摄微视频

从可汗的视频可以看到,他是用一个手写板和一个话筒就完成了所有视频的录制。但是我认为他的方法更适用于理科。文科的内容不需要呈现大量的解题步骤或运算过程,更重要的,正如上文提到的,在于通过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我觉得,文科的视频没有必要用手写板,用ppt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就可以了。采取哪种拍摄形式?个人认为,老师可以自说自画的模式,不用露脸,以一种亲和、没有过多老师腔的语气娓娓道来,以此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即可。

视频容量不宜太大,8分钟以内足矣。个人认为,拍摄视频主要还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而最精华的东西还是要回归到课堂,千万不要让学生有看了视频就可以无视课堂的思想。那么,这么多知识点,怎样取舍,这会给老师出个难题。要让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老师的要求会非常高。微视频展示的是老师的思维及对教学的解读。老师的理念会直接决定课的高度及效果。

四、翻转形式可以多样话,不必照搬照抄

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 篇3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独立学院;英语专业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目标,其英语专业需要采用一些切合自身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目前不少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新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加以指导。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来自信息化的严峻挑战。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课时偏少。以本院为例,新修订的教学课纲对各个专业的课时学分均作了压缩,英语专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减少了一些核心课程的学时、学分。这势必导致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不足,教与学的效果欠佳。

2.教学方法传统。学院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仍基本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如教师惯于将中英文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简单地加以对应,并使用脱离真实语境的语言进行课文讲解,以致师生互动交流很少,学生成了纯粹的“听众”,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持消极态度。

3.教材内容陈旧。本院英语专业课程多年来所使用的是在“一纲多本”指导下出版的通用教材,实践证明这种通用但无个性且内容略显陈旧的教材,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任务是不相适应的。为此,亟待修编实用性强的新教材,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4.评价方式单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依然是以测验、考试、论文等形式作为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性多元评价,有碍于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其全面发展。

二、慕课与翻转课堂模式简介

慕课( MOOC) ,指的是将时长为 5 到 10 分钟由多位名师主讲的视频录像组成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本低、精品化和开放性,则是其显著的特点,因而要让地球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便是它所秉持的理念。慕课通常包含视频、练习、论坛讨论和考核四个核心部分,其中视频提供重要知识点的讲解,练习用以检验和巩固学习内容,论坛为解答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提供了途径,而考核则最终确定学习者对本课程是否完全掌握。“翻转课堂”,其雏形源于美国化学教师 Bergman 和 Sams。2007 年,他将其讲解的教学课件录制成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供缺课学生补习使用。 2011 年,美国学者 SalmanKhan 则据此提出了“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创建的 7-12 分钟在线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自主进行新的知识建构后再回到课堂,由教师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并通过研究型、探索型的任务不断巩固、内化所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全球网络化的文化语境下,以其碎片化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的实践体系和面向过程的评价体系,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和再生性,满足了“碎片化时代”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

自引入“慕课”、“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以来,上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到不少教育科研院所均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讲座或竞赛,这既扩大了其在基础教育与高等院校的影响,也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此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领域,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慕课”或“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更为鲜见。

三、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的构建

如前所述,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规模大、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低成本、精品化、开放性等诸多优势,可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弥补独立院校现存在的以上弊端和不足。为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可把“慕课”与“翻转课堂”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并在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拟采取的实施思路为:

1.利用慕课平台细化分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与设置本专业的慕课教学资源,并实现名校名师慕课院本化和本院资源慕课化。

2.通过慕课形式积极开展合作,引进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换取最大化的回报,进而建立积极的自学体系,实现课堂的翻转。

3.利用慕课教学平台,建立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多元联系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4.利用晚自习、晨读等课外时间,结合慕课资源进行课堂的翻转。

5.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及时发布教学视频、知识点讲解、学习计划、晨读美文等学习资源,充分发展多元化的慕课平台。

四、结语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比,以微课﹑慕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虽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性﹑更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特点,但因其一时还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现场的点拨和指导等局限,所以只有将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开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高蕊. 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4): 110—112.

[2] 王璐.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初探[J].高教学刊,2015,(9):22—23.

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 篇4

一、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概述

慕课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慕课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对慕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质疑, 在巨大的争议声中, 教育界对慕课的理解得到了提高, 目前, 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能够科学的认识和定位慕课教学。我国正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教育界对慕课的重视程度很高, 但是, 我国不同教育领域对慕课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我国很多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引进了慕课教学, 但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因此, 我国的慕课教学还处在重要的探索阶段。

二、慕课的实质及应用

慕课的英文缩写是MOOC是Massive, open, 0nline, course四个英文词语的简称。慕课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出现之后就伴随着较大的争议, 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 反对者认为微课只是在很多人的过分宣传下才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并不能将慕课彻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慕课教学的支持者却认为, 慕课充分的利用了现代科技改良传统的教学方法, 必然会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因此, 在慕课教学的实际应用中, 应该多方面听取意见, 既不能将微课彻底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 也不能完全放弃微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要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有机结合, 共同发挥两者的积极意义[2]。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制定一个星期的教学规划, 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短片, 视频的时间在三分钟至十分钟为宜。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过程要被慕课管理平台充分的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管理平台的记录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还要寻找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的相似之处, 将传统教学的特点融入微课教学当中。在教学工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 将一些尚未得出最终结论或是存在多种可能的课题作为研究的重点, 利用微课的形式将多种观点和多种思想聚集起来, 并利用新型教学技术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高水平的思辨能力, 从而具备创新思维, 并且能够全面准确的对课题进行理解。

三、微课的实质及应用

微课的实质是根据固定的知识点而制造的微型视频课程, 这种教学形式较为多样, 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 并且具有灵活多变的性质, 是学生进行自学的理想学习形式[3]。教师在制作微型视频的过程中, 要将视频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大脑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 前十分钟是最佳的记忆时间和理解时间, 另外, 缩短视频的时间也便于学生寻找知识的重点, 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微课视频课件制作技术的重视, 虽然不必像制作影视作品那样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 也必须将课件制作成形式新颖, 视觉效果较好的视频资料, 教师绝不能将传统的讲课内容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制作成微视频, 那样不仅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反倒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四、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慕课与微课的合理性充分结合的教学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微视频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 上课时间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解之处进行解答的时间, 因此, 学生可以不仅仅将学习范围局限在课堂之上, 并且在选择学习方式的时候拥有较多的选择性。例如, 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 学生可以首先通过微视频对计算机操作的知识进行多次自主学习, 强化对基本操作程序和操作方式的记忆, 在课堂上将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教师进行询问,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计算机操作实践。这种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的场所, 也不再需要教师对其学习方式进行策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高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职责仅仅是解答疑惑和辅助实践。

五、结语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 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改良传统的教学形式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至关重要, 分析网络教学中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是实质和应用, 对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教育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网络教学成为了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本文深入的分析了网络教学活动当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和具体应用, 对提高我国的教育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实质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文仁.教学模式的变革与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J].体育学刊, 2014, 9 (2) :21-22.

[2]黎世法.异步教学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4.

上一篇:环境融合性下一篇: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