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2024-08-08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精选十篇)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篇1

问题一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如果减少资产操作有误,如何进行恢复?如图1所示,误把编号为00004的资产卡片减少。解决方法:

1、在“卡片—卡片管理”界面,从下拉框中选择“已减少资产”项,如图2所示。

2、选中已减少资产(如编号为00004),并在左边菜单中选择“撤消资产”项,即可恢复已减少资产,如图3所示。

问题二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固定资产部门转移操作时,系统提示“当月原始录入或新增的资产不允许做此种变动业务”,如图4所示。

解决方法:在“卡片—卡片管理”界面,找到相应的卡片,双击打开,直接对“使用部门”进行修改即可,如图5所示。

问题三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本期折旧数据发生错误,能否直接进行修改?如图6所示。

解决办法:在“折旧清单”界面,按“Ctrl+Alt+G”组合键,调出“修改”功能,单击“修改”按钮直接进行修改即可,如图7所示。

问题四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如果在进行初始化设置时,选择“在对账不平情况下不允许固定资产月末结账”,则必须对账平衡才能结帐。如果出现对账不平衡、不允许结账情况,如何解决?如图8所示。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计提折旧后又对账套进行了影响折旧计算或分配的操作,如图9所示。

解决方法:如果上次计提折旧已制单并把数据传递到总账系统,则必须先删除该张凭证后再重新计提折旧,如图10所示。

2、固定资产系统已记账,而总账系统未记账,造成对账不平。

解决方法:在总账系统对固定资产系统传递过来的凭证进行审核、记账操作即可。

问题五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如果结账后发现结账前的操作有误,如何解决?

解决方法:使用系统提供的一个纠错功能,即“恢复月末结账前状态”进行反结账即可,如图11所示。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篇2

1.与总账同步启用:系统管理(双击)-系统-注册-用户名admin-账套-建立-填写账套号;账套名称;账套启用时间-下一步-单位名称;单位简称-下一步-企业类型;行业性质-下一步-对于存货、客户、供应商是否分类,若分类打上对钩-下一步-是否可以创建账套?是-会计编码方案(根据企业情况添加)-下一步-数据精度定义-提示创建账套成功-是否启用账套?是-在固定资产和总账模块前面打对钩、选择日期。

2.与总账不同步启用:系统管理(双击)-系统-注册-用户名主管账号-账套-启用-在固定资产模块前面打对钩、选择日期.二.日常操作 1.如何初始化:双击 固定资产 提示 这是第一次打开账套,还未进行过初始化,是否进行初始化,选择 是 约定和说明选择 我同意 下一步 选择账套的启用月份 下一步 折旧信息,选择是否计提折旧,折旧方法,折旧周期 下一步 定义一下固定资产编码(建议使用自动,类别编码 序号)下一步 与财务对账,录入对应的科目编码,其他默认 下一步 完成 已完成了新账套的所有设置,选择 是。

2.设置资产类别: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资产类别 增加 录入编码,名称,年限,等信息。

3.设置资产存放部门:双击用友通T3 基础设置 机构设置 部门档案 增加即可(如果原来该档案已经完善,此步骤可以省略)

4.录入原始卡片: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原始卡片录入 选择资产类别 打开卡片录入名称、存放部门、增加方式、使用状况、开始使用日期、原值,折旧、已计提月份和对应折旧科目等信息 保存

5.如何增加新资产:双击用友通T3资产增加 选择资产类别 录入卡片信息(卡片录入的当月不计提折旧)录入名称、存放部门、增加方式、使用状况、开始使用日期、原值,折旧、已计提月份和对应折旧科目等信息 保存

6.如何减少资产: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资产减少 选择卡片编号、资产编号 增加 确定即可

7.如何计提折旧: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计提本月折旧 本操作将计提本月折旧,并花费一定时间,是否继续? 是 是否查看折旧清单? 是 可以打印当月的折旧清单 计提完成 确定

8.如何生成凭证: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批量制单 制单选择处选择记录双击打上制单标志 Y 制单设置处调整凭证分录 制单 保存(该凭证直接传到总账)

9.其他补充操作: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资产变动 可以针对部门调整,原值的变动等信息进行调整。调整后所有单据都可以在变动单里面查询。

10月末处理: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月末结账 开始结账 结果试算平衡后 确定。(前提是的凭证都已经记账,否则总账和固定资产对账不平)

三.反操作处理

1.反结账。双击用友通T3用业务的当月进软件 固定资产 登陆日期XXXX不是最新可修改月份,是否继续?是 选择固定资产菜单 处理 恢复月末结账前状态 是 确定.注:固定资产反结账要慎重,反结账会把其下一月份新增的资产卡片全部清除。

2.资产减少后如何恢复:双击用友通T3 固定资产 卡片管理 选择已减少资产 再打开固定资产菜单 卡片 撤消减少 是否确定减少?是

无形资产的主观评价——模块化视角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现在,公司的无形资产是公司成功的关键,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实践中,企业的经理人员对有形资本的会计处理方法、财务报表和有形资本的管理等可谓驾轻就熟,但对知识资本、组织资本等无形资产却知之甚少,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沿用习惯的有形资产管理思维来看待企业的无形资产。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无形资产常常分布、镶嵌在企业的员工、工作流程、信息网络中,不易看见和记录,其价值难以被计量。为此,学者们已经提出多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思路。

安德里森和蒂森(2000,p38)对已有的无形资产测量方法做了简要评述,他们认为,各种价值测量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在不同的指标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过于独立地去考察每一项无形资产,而实际上无形资产的优势总是相互加强;没有很好地说明各种无形资产对于公司过去和未来成功的重要作用。简言之,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无形资产的非物质性、动态性、异质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无形资产估价本身成为一项多重性的价值评估工程。

长期以来,研究者试图以定量的方式对其做出评估,会计领域的学者更是一直尝试着遵循会计汇报框架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的无形资产账户(曾洁琼和陈君宁,2006)。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鉴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价从来都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无形资产的模块化特征,原因是很明显的,如上文所说,无形资产并不是以单一简单的状态存在,其价值常常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与其依存的载体一起被分割出来,这就是无形资产的模块化。笔者的观点是,在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中,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务数据等量化指标提供给评估者一个评价的参考,但最终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还取决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无形资产的模块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评估者对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观评价。

二、无形资产价值评价简述

现有的无形资产价值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三类:总体评价方法、分项评价方法和系统评价方法。笔者对这些方法稍作介绍,并阐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揭示这些方法中评估者主观性的潜在内涵。

总体评价方法是对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总体进行计量和评价。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从企业总价值中减去非无形资产价值来计算无形资产价值,并通过各种财务指标来进一步衡量无形资产价值。此方法认为公司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其基本公式是:

企业价值=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

属于总体评价方法的有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托宾Q、无形价值计算方法(CIV)、经济增加值(EVA)等。经济学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大多采用此类方法,Atkeson & Kehoe(2002)采用此方法测量了上市公司的组织资本。总的来说,总体评价方法将无形资产作为一个黑箱,不能分析各类无形资产的内在机理和价值特性,测量结果难以为无形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资产评价的作用除了提供资产价值的记录外,更重要的是对资产的质量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于是无形资产分项评价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无形资产具有不同形式,不同形式的无形资产有着不同的性质、介质和特征,因此,可以将各类无形资产按照一定的准则加以分类,对每一类型进行分别计算,最后加总,就形成企业无形资产总值。从本质上讲,无形资产分项评价方法侧重于会计计量思路,它将各类无形资产视为可以分离的并列要素,公司价值也可以通过简单加总计算得到。但是,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类相互重叠式的不同类型无形资产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因而无形资产总体价值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过程,其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具有杠杆作用。此类无形资产评价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平衡计分卡(BSC,卡普兰和诺顿,1992)。这就是无形资产系统评价方法。

对管理者而言,上述三类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着不足之处。第一种方法,它将无形资产视为给定,不考虑其内在机理。同时,对企业价值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话题。上市公司的价值可以用市值来判断,对于大量非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本身就难以判断。进一步讲,无形资产全面评价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它关注的是存量,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期权价值。按照无形资产系统评价方法的观点,无形资产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具有杠杆作用,这种杠杆作用表现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增长期权,学者们已对此做了大量论述(Kogut & Kulatilaka,2001;Kylaheiko et al.,2002;庞东和杜婷,2004)。从上文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无形资产的系统评价方法还吸收了无形资产分项评价方法的思想,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对无形资产的分类以及作为分类基础的指标体系。在无形资产系统评价方法中,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被结合起来使用,这就意味着评估者的主观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非财务指标的打分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基于上述思想,安德里森和蒂森提出了他们基于竞争力价值的无形资产测量模型。他们的思路是:首先鉴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把企业的竞争力分解在无形资产中。安德里森和蒂森假设,如果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某种方式评估每项核心能力,对每一类产品组所做的贡献,那么他就能把毛利科学地分配到不同的核心能力,以便看看哪项核心能力产生的影响最大,其计算模型如下所示。

Vcc=[∑GP×(1+P)t/(1+i)t]×R,t

=1…s

Vcc=核心竞争力的现值

S=时间卡度(以年为单位)

GP=年利润

P=未来的潜力(以百分比表示)

R=健康力系数(以百分比表示)

i=资本的成本

在上述模型中,两个关键的主观评价指标就是P和R,P代表着经营者对该项无形资产内涵增长期权的判断,R代表着经营者对该项无形资产稳健性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主观评价来做出成本或价值判断是管理者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卡普兰(2005)在阐述他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时指出,公司可以通过估计的方法获得其所需要的参数,只要达到近似准确即可。

上述分析表明,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价中,评估者的主观评价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主观评价受多方面的影响,个体对风险的偏好、对未来的预期、对待无形资产的态度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无形资产的稳健性对评估者主观评价的影响。笔者引入模块化思想来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三、无形资产主观评价中的模块化思想

有形资产的物质形态首先意味着该类资产的稳健性,它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某个流程的修改就发生较大的变化,它可以在不同的拥有者之间进行转移。相比较而言,无形资产在流动性上就差很多。基于此因素,在企业并购中,尤其是依赖于人力资本的企业并购中,能否保持无形资产的完整性已成为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随着评估者对保持无形资产完整性程度的评价不同,在并购中对无形资产的股价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典型的就是我国国有企业转让中的无形资产定价(汪海粟和文豪,2006)。

该如何理解无形资产的稳健性与完整性呢?这里引入模块化思想来阐释。最早问世的系统研究模块化理论的著作是鲍德温(Baldwin)和克拉克(Clark)在2000年发表的《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何谓模块化?模块化是一种特殊的设计结构,其中参数和任务结构在单元(模块)内是相互依赖的,而在单元(模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任何设计来说,单元间的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可以通过设计或任务矩阵来确定(鲍德温和克拉克,2006,p77)。也就是说,“模块”是指半自律的子系统,通过和其它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模块)的行为,可以称其为“模块分解”。按照某种联系或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模块)集成起来从而构成更加复杂系统或过程的行为,可以称其为“模块集中”。

鲍德温和克拉克所说的模块化指的是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制造,可以将其称为产品模块化。Sanchez和Mahoney(1996)认为,产品的模块化导致了组织的模块化。当产品由可互换组件构成时,产品设计流程所涉及的各类部门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自治运行,并能被较为容易地重新配置。Schilling和Steensma(2001)证实了上述观点,在某些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一体化的层级组织正在被非层级的实体取代,即模块化的组织形式。他们认为,这些各自独立的组织模块建立了三种松散的耦合:契约生产、可替换的工作安排和联盟。更进一步,青木昌彦等认为,现代企业进行的拆分、权力下放、部门精简、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事实上就是“组织模块化”的过程。基于模块化思想,Langlois(2002)提出了企业的模块化理论(a modularity theory of the firm)。Langlois将模块化理论与产权理论结合起来,讨论了企业中权利分割的问题。在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拥有不同的权利,如决策权、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Langlois的意图十分明确,权利的分割在企业内之所以能够实现,就是在于企业的模块化内涵。存在着资源的模块化,对不同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才得以分割出来。存在着组织模块化,对不同组织的权威才得以界定清晰。

既然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组成部分,那么,模块化思想同样能够应用于无形资产评价。事实上,无形资产的分项评价方法和无形资产的系统评价方法已经内涵了模块化的思想,如果不能模块化,又如何谈得上对无形资产的分项和分类评价?

笔者认为,模块化思想在无形资产评价中普遍存在,除了上面谈到的无形资产评价方法的模块化内涵,模块化思想对无形资产价值测量的更深层影响在于它对无形资产评价者主观评价的影响。

在安德里森和蒂森的模型中,R是健康力系数,代表着经营者对该项无形资产稳健性的判断。引入模块化思想,我们来考察无形资产的稳健性。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都已得到了清晰界定,如联想收购IBM的ThinkPad品牌,它们属于高度模块化的无形资产,因此,在对此类产品的股价中,评估者的主观判断所存在的差异相对来说较少。我们再考察另一类无形资产,如邮购公司拥有的客户名录,这类资产属于信息产品,对信息的数量、质量都能有一致的判断,也就是说,它的模块化程度也较高,不论它在谁手里,信息产品的内在联系不发生变化。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场,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出售信息,同样的信息,获得时间不同,对其定价也不同。

对企业而言,更多的时候,无形资源本身的模块化程度难以界定,如流程、依附于人而存在的技能、市场渠道等。这种情况下,无形资源所依附载体的模块化程度,就成了影响评价者主观判断的重要指标。典型的例子就是企业的组织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独特生产资源,组织资本被视为公司绩效和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本质是企业拥有的信息和专门知识,它嵌入在企业的流程中和人力资本身上。这就意味着,在评价组织资本价值时,必须考虑到其所依附载体的模块化程度,也就是组织的模块化。组织的模块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在该组织模块范围内,组织资本表现得越稳定,在转移过程中,由于组织模块的完整性容易得到保持,组织资本的完整性也就随之保持,因此,评价者就会对组织资本有较高的评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无形资产的主观评价中,模块化思想深入普遍存在。它通过两种方式反映出来,首先是无形资产本身的模块化程度,再者是无形资产载体的模块化程度,它主要表现为组织模块化。

四、结束语

从总体上说,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还很不成熟。传统会计计量方法和标准过于拘泥于资产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和确定的历史成本,以至于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是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它极其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无形资产的模块化是影响评价者主观判断的关键因素。笔者对已有无形资产评价方法的简要综述表明,模块化思想在无形资产评价中已普遍存在。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篇4

1 质量问题介绍

过程监测发现:2014年8月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出现扭矩不合格,9月份合格率也很低,连续八周不达标(如图1所示),总体合格率为84.0%。

2014年8、9月份扭矩不合格前三位问题中,CN112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均为首位问题,如表1、表2所示。

2 现场问题调查

针对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扭矩不合格问题进行调查(如图2、图3所示),按照装配零件有以下六种缺陷模式。

2014年9月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扭矩不合格故障模式统计(如表3、图4所示)。

经过现场调查及数据统计发现,影响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扭矩不合格的主要故障模式为螺母扭矩超上限、前螺栓扭矩超下限。

3 问题原因分析

依据现状调查,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对可能导致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扭矩不合格问题进行充分论证,绘制鱼骨图(如图5、图6所示)。

通过鱼骨图分析,得出如下8个末端因素(见表4)。

4 要因确认

4.1 要因确认一:空间受限,螺母被遮挡,员工停止施加扭矩延迟

(1)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对员工操作过程确认发现,由于空间受限,且施加扭矩的螺母被遮挡,员工完全看不到螺母,仅凭经验进行打紧及判定拧紧终点,出现过拧情况,导致螺母扭矩超上限,如图7所示。

(2)验证:小组成员安排专门员工进行螺母扭矩施加以验证,三班次共30台车进行扭矩施加验证,验证结果见表5。

结果:使用设定值为22 N·m的工具,进入受限空间,施加螺母扭矩,三班次共验证30台车,扭矩100%合格。由此可知,空间受限,螺母被遮挡,员工停止施加扭矩延迟为螺母扭矩超上限的要因所在。

4.2 要因确认二:风枪输出扭矩偏大或偏小

(1)现场调查:小组成员使用动态扭矩检测仪对拧紧工具进行动态扭矩验证。

(2)验证:小组成员安排专门员工进行螺母扭矩施加以验证,三班次共30台车进行扭矩施加验证,验证结果见表5。

(2)验证:小组成员对5辆车进行扭矩施加验证,查看输出动态扭矩,结果见表6。

结果:风枪输出扭矩稳定,符合要求。由此可知,风枪输出扭矩偏大或偏小不是要因所在。

4.3 要因确认三:螺栓焊偏、螺纹内有焊杂

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对装配前及装配后扭矩超上限零件进行确认,查看螺栓焊偏、螺纹内有焊杂情况,如表7所示。

结果:螺栓未出现焊偏、螺纹内有焊渣的情况。由此可见,螺栓焊偏、螺纹内有焊杂不是要因所在。

4.4 要因确认四:工具设定值过大

(1)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对风枪设定值及工艺要求进行查看,发现风枪设定值为22 N·m,工艺要求范围15~22 N·m,如图8、图9所示。

(2)验证:①使用设定值为22 N·m的风枪进行扭矩施加,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使用设定值为22 N·m的风枪进行扭矩施加,结果整体偏上限。②使用设定值为19 N·m的风枪进行扭矩施加,结果如表9所示。结果:使用设定值为19 N·m的风枪进行扭矩施加,结果整体居中。

由以上结果可知,工具设定值过大是螺母扭矩超上限要因所在。

4.5 要因确认五:测量工具偏差

经查验,该检测工具经校验后合格且尚在有效期,不是要因所在。

4.6 要因确认六:测量人员未经培训上岗

查看检测人员上岗前培训及考核情况,所有检测员均经培训后上岗,且考核成绩合格。同时,经现场查看所有检测员连续检测5台车,操作均满足要求,不是要因所在。

4.7 要因确认七:员工停止施加扭矩过早

(1)现场调查:该工位员工在施加扭矩时,终点不容易判定,受其他工作的影响而稍早停止施加扭矩。

(2)验证:用正常情况下进行抽检数据与提醒员工特别控制后数据对比,如表10所示。

结果:正常抽检情况下出现扭矩超下限,特别加强控制出现扭矩超上限,由此可知,是前螺栓扭矩超下限要因所在。

4.8 要因确认八:软连接,扭矩衰减

经查看,该零件为铸铁件,材料为SPHC,采用标准BQB 302,且连接处不存在橡胶等,未造成扭矩衰减,不是要因所在。

4.9 要因确认九:工具设定值过小

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对风枪设定值及工艺要求进行查看,发现风枪设定值为22 N·m,工艺要求范围为15~22 N·m,如图所示。

结果:工具设定值为工艺要求上限值,未过小,不是要因所在。

5 制定解决措施

针对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扭矩不合格问题的三个要因,小组成员制定如下对策,见表11。

6 效果对比

对策实施后对2014年10月~2015年1月第一周的CN112 ABS模块固定螺栓、螺母扭矩不合格问题进行跟踪,如图10所示,2014年8—9月合格率为84.0%,10月为96.2%,11月为98.1%,12月为98.4%,证明以上措施有效。

7 结语

通过对该车型扭矩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建议在新车型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装配工艺尽量考虑到人机工程及受限空间的作业,在选择工具上尽量减少对人员技能的要求,工具简单化,易于控制。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ABS模块固定过程的5M1E(包括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分析,然后提升装配扭矩质量。

关键词:扭矩,螺栓,螺母,拧紧,空间受限,设定值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日)ABS株式会社.汽车制动防抱装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周志立.汽车ABS原理与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企业行政管理六大模块 篇5

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按照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特点,按照建设和服务的职能,一般分为六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企业行政管理六大模块”,这六大模块是指流程制度、会务外联、文印资质、档案资料、采购资产、后勤安保六大类管理及服务工作,具体工作清单有三十项以上。

企业行政管理六大模块的具体任务清单为:

一、流程制度管理

涉及内容:流程建设、制度管理、经营计划、目标责任签订等;

二、会务外联管理

涉及内容:秘书服务、会议管理、活动管理、文书文稿、公共关系、党团工会妇联工作等;

三、文印资质管理

涉及内容:发文公告、印鉴管理、资质办理、信息管理等;

四、档案资料管理

涉及内容:档案管理、资料管理、图书管理、企业证书管理等;

五、采购资产管理

涉及内容:资产管理、采购领用、办公设备用品管理等

六、后勤安保管理

涉及内容:车辆管理、安全保卫、食堂管理、办公室工位管理、宿舍管理、钥匙保管、名片印制、卫生事务、接待预订服务、报刊信函收发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劳动关系。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包括:文秘管理(包括文件会议印章等)、公共关系(含对外的公共关系及对内的员工关系)、主管服务、安全保卫、环境管理(含清洁绿化)、后勤服务(吃住行及医疗)、社团管理等。二者基本上都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所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专业一些,而行政管理更杂一些。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将二者统一在人事行政部之中。

标准化管理的四大模块 篇6

那么,如何做好连锁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呢?

做好连锁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标准,二是训练标准,三是执行标准。

首先是建立标准,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知识导入,确立需标准化的模块:了解标准化运营体系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及相关基础知识,确定企业需要标准化的模块;第二,分工明确,制定作业计划进度表:指定负责各模块的责任人和参与人,确定标准作业推进计划;第三,过程指导,及时跟进:根据实际操作经验、结合先进的复制思想编制各手册,要求顾问组或指导人对编制过程进行指导、跟进;第四,实践验证,评估确认:关键流程进行实践验证、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浪费,形成标准。

那么,连锁企业的标准有哪些?标准化管理模块又有哪些呢?这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连锁企业的标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的管理标准化,它可以通过四个手册来搞好标准化管理,这四个手册分别是店长手册、导购手册、收银手册和顾客/会员服务手册。第二是物的管理标准化,它可以通过五个手册来搞好标准化管理,这五个手册是商品管理手册、促销手册、集客手册、用品礼品手册和门店财务手册共五个手册。第三是环境管理标准化,它可以通过三个手册来搞好标准化管理,这三个手册是门店陈列手册、卫生手册和安全手册。

连锁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模块分为四大块,这四大模块包括,第一大模块是连锁扩张链模块,它包括展店——招商加盟手册,选址——门店科学选址体系,建店,开店——门店作业指导手册。第二大模块是市场营销链模块,它包括营销策划手册,市场推广手册,销售促进手册和顾客服务手册。第三大模块是商品供应链模块,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采购,二是产品开发与生产,三是商品管理,四是物流配送调配。第四大模块是连锁企业支持活动模块,它包括总部和分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和后勤管理、连锁训练与督导管理、品牌和信息管理,以及公司基础设施管理共六个方面。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标准和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管理模块的体系建立,一个连锁企业的标准化运营体系就开始走上了第一步,这就是明确标准化管理模块,接下来,连锁企业要做的是做好进度控制,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及时跟进,并做好效果评估确认工作。

通过以上的努力,连锁企业可以建立好一个较好的标准体系。接下来,必须训练标准和督导标准。

很多连锁企业在发展初期不太重视训练,而规范的连锁企业一定会重视训练,做好连锁企业训练要建立5T架构,即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职能,一是要有完善的训练课程和培训师,包括店长训练课程和店员训练课程,二是要有完善的工具,三是要进行测试考核,四是要作好训练实施,五是要有制度标准配合。做好这五点,才能很好地做好连锁训练。

标准训练之后,要真正落实到终端,落实到每一个门店和每一个人,还要加强督导体系,它包括总部督导体系、分部督导体系和门店/终端督导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篇7

在水利工程施工模块中, 影响其质量控制及其管理控制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工作人员的重视, 展开质量控制环节及管理环节的协调, 以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应用需要, 提升其应用效益, 满足现代化的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

1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块的分析

水利工程的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模块, 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 以此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 确保其应用效益的优化。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模块的优化, 可以实现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 进行国家相关施工应用原则的遵守, 按照施工的技术要求, 展开施工模块的优化, 积极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 实现施工环节中各个模块的协调。进行严格的管理、科学决策模块的优化, 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开展, 使其满足施工项目的各项质量应用要求。这就需要进行水利工程整体施工体系的健全, 分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方法。最后得出: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监督和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在水利工程施工应用中, 很多条件都影响该环节的正常开展, 比如施工人员的自身施工素质, 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等, 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的变化, 也影响了正常水利工程施工的开展。在有些工程施工模块中, 设计方案的经常性变更是常见的, 受到施工费用的影响, 施工周期也不能得到有效确定, 再加上不断变化的工作条件, 也就不利于保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做好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引导工作。也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 中国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 一味强调施工进度, 没有考虑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意识淡薄问题主要体现在, 质量与进度发生冲突时, 经常以进度为主, 质量和费用冲突时, 经常以降低费用为主,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在当下施工环境下, 很多施工人员的自身应用素质比较低, 过低的技术水平也不利于水利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比如在我国当下施工背景下,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成本的节约, 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 缺乏必要的管理理念,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多数不过关, 这就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及管理环节的正常开展。造成工程质量低下, 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施工过程经常出现设计方案变更的现象。施工过程中经常变更设计方案是水利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当然, 有的时候设计方案的更改会优化设计, 但也经常把合理的方案改到了错误的道路上, 也经常打乱施工的顺序, 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影响很大。

2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模块的应用

2.1 为了满足当下水利工程施工的应用需要, 展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落实责任应用建设, 保证施工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 积极进行监理工作的开展, 实现施工体系的健全, 确保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 进行进度及其施工质量的良好控制, 实现水利工程投资模块及其材料采购模块的正常开展。实现对责任制度的落实, 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健全。这需要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进行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从根本上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 层层落实责任制, 并加强监督和检查。一旦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都要进行责任追究, 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质量问题进行负责。只有这样, 才能对施工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 才能避免类似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由此可见, 从根本上落实责任制对于加强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进行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是必要的, 这需要施工企业节能培训的定期开展, 实现对管理人员良好的培训管理, 通过对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块的教学, 保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 在该模块中, 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保证其应用技能的提升。除了要让施工、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素质, 能够进行持证上岗也是必要的环节。单位也要为内部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其能够相互的沟通及进步, 从而保证施工水平的优化, 以满足当下施工工作的需要。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 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 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抓好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不能把控制点仅仅设到验收这最后一关, 必须对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实施控制, 从人员到材料再到施工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协调好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质量和进度的关系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对最主要的关系。

2.2在日常施工管理过程中, 进行水利工程投资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这与其施工质量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进行各种新型技术的协调, 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 及时更新, 从而确保资金利用率的优化, 保证水利施工质量的控制优化, 这需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追加投资, 保证采购材料的合格。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质量, 所以比较加强材料的采购工作, 因此, 质检人员必须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而且能做到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对于所有进库的材料, 均应依据严格规范的报检制度进行抽样检验, 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 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以此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 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展开水利质量控制工作体系的健全, 针对这些水利工程应用因素展开监督及管理, 从而满足水利工程的质量应用需要, 保证符合国家的施工规范需要, 进行积极的监督及管理, 提升应用效益。

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同时, 施工单位和基层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 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 加强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单位的约束, 以便实现保质争优的目标。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质量及管理模块的优化, 需要长期的转换过程, 在其应用程序中, 相关人员要把握好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应用, 保证水利工程的积极管理, 实现其综合应用效益的提升, 以满足当下工作环境的需要, 保证水利工程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展开基础经济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在模块应用中, 水利工程应用是重要的模块,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可以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工作需要, 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控制, 实现应用策略的优化。文章中, 笔者就水利工程施工模块的质量模块及其管理模块展开分析, 按照工程的施工标准, 展开施工体系的应用, 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解决问题,总结优化,规范标准

参考文献

[1]田惠珍, 潘晓燕, 云江普, 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内蒙古水利, 2011 (2) :32-35.

[2]谢坚.浅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1 (15) :85-88.

[3]张芳.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河北水利, 2006 (7) :12-14.

房屋维修管理模块的优化 篇8

关键词:房屋维修,管理问题,总结优化,解决问题

1关于房屋维修概念的分析

在日常工作场景中, 影响房屋正常使用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比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 都影响了房屋的正常维护, 这就需要进行房屋查勘鉴定模块的开展, 实现房屋的完好性控制, 这是房屋维修管理的基础工作模块。通过对房屋的查勘鉴定以有利于房屋维修模块的正常开展。在房屋查勘鉴定过程中, 相关的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 进行房屋结构及其装备的检查, 要按照日常的装修标准展开测试及其验算优化, 保证其完好无损性。在房屋查勘鉴定过程中, 通过对房屋维修设计模块及其维修方案的分析, 为下序房屋维修计划的开展, 做好准备。

通过对房屋查勘鉴定结论的分析, 再进行房屋维修模块的开展, 从而确保房屋原有状态的恢复及其使用功能的恢复。这需要按照房屋的不同性质, 展开房屋维修模块的优化, 按照不同的维修对象展开非结构性维修及其结构性维修模式的协调, 以满足不同性质的维修需要。所谓的结构性维修就是实现房屋结构的耐久性。对老朽、破损或强度、刚度不足的房屋结构构件进行检查、鉴定及修理。非结构性维修是指为保障房屋的正常使用和改善居住条件, 对房屋的装修、设备等部分的更新、修理和增设, 其主要作用是恢复房屋的使用功能, 保护结构构件免遭破坏, 延长房屋的使用年限。

在房屋维修过程中, 我们可以按照其完损程度, 展开不同程度的维修, 比如翻修、中修等, 做好房屋日常的零星维修维护工作, 确保房屋原先等级的维护。在中修模块中, 其展开的是建筑结构的局部修理, 尽量减少房屋主体构件的应用, 保证房屋在原有应用规模上进行建设。这就需要根据其房屋的结构部分展开维修, 实现房屋整体安全性的提升。在全面修理模块中, 如需牵动其他主体构件的修理工作, 就要做好该修理模块的整体修理观念的应用。在翻修模块中, 其主要针对房屋主体结构模块展开优化, 避免其丧失正常应用功能, 避免其出现倒塌的风险, 从而保证其房屋拆除环节的正常开展。在设计模块中, 针对其原地进行更新建造也是必要的, 这需要按照其经营管理的性质展开不同模块的维修, 比如进行恢复性维修环节、赔偿性维修环节、返工性维修环节等的协调。

2关于房屋维修特点及其相关模块的分析

为了实现房屋维修效益的提升, 要了解到不同房屋维修的差异性, 受到外界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 房屋、设备等使用功能的影响, 房屋所处位置、环境、使用用途的影响, 其房屋的损坏程度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结构的房屋其功能减弱的速度及其损坏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 房屋维修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其房屋维修量是比较大的, 呈现零星分散量的特点, 涉及到房屋维修的各个模块。所谓的零星分散就是收到其房屋的固定性及其房屋损坏性的影响, 其维修队伍及其维修场地会随着修房地段的变化、位置的改变产生差异性。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开展, 房屋维修技术要实现房屋维修效益的提升, 实现其原有的建筑风格的保持, 进行设计者的意图的明确要想保持原先房屋的建筑风格, 进行房屋维修技术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房屋维修独特设计模块的优化, 保证其施工技术环节、操作应用环节等的协调, 从而根据其建筑结构、不同形式的房屋, 展开相关维修标准的应用。

在房屋建设应用过程中, 进行其使用情况及其完损情况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以此进行管理模块的优化, 实现用户居民的安全性, 保证房屋的使用价值的提升, 从而进行房屋使用寿命的延迟。这对物业管理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查勘鉴定要求。保证房屋的整体完损程度的控制, 实现其管理基础工作的优化, 以满足后期房屋维护及其房屋修理的需要。这需要做好定期查勘鉴定、季节性查勘鉴定及其工程查勘鉴定等模块的工作。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财力、物力, 调节好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关系, 使企业生产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房屋维修计划管理是物业管理公司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是指为做好房屋维修工作而进行的计划管理, 是整个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修计划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房屋维修计划的编制、检查、调整及总结等一系列环节, 其中积极做好计划工作的综合平衡是房屋计划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在房屋维修过程中, 如何保持房屋的质量, 是应用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进行保障产品质量的开发, 确保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在房屋维修质量管理模块中, 要抓好企业管理的工作, 确保维修工程质量的优化, 这是当下物流管理公司的重要责任, 进行房屋维修质量的保证, 确保企业维修工程质量的优化, 实现质量管理基础体系的健全。在建设模块中, 我们要明确到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自重状况及其承受荷载状况都是通过地基基础来进行协调的, 保持地基的良好的承载能力, 实现其稳定性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从而避免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过分沉降, 避免由于局部沉降情况而导致的建筑物上部分的裂缝, 避免其出现倾斜的情况。通过对建筑物应用环节的分析, 得知地基及其应用基础的完整性, 对于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是必要的。

3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开展, 进行砌体的管理及其维护保养是必要的, 从而避免其受潮或者受腐蚀, 这需要进行侵蚀介质及其环境腐蚀因素的考虑, 切实提升砌体的耐腐蚀能力, 针对外墙、加厚墙体等展开维护, 对于比较大湿度的房间进行防水层、排水设施的维护, 避免被水所侵蚀。实现防水层的积极维修, 养护好已有的防水层;保持室外场地平整和排水坡度, 防止建筑物周围积水;禁止墙上任意开洞, 或直接无组织的排放污水、蒸气等, 以防侵蚀墙体。

在混凝土应用过程中, 通过对钢筋及其混凝土的有效混合, 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自身抗压力的优化, 这就需要进行这两种材料的协调工作, 以提升工程结构的受力性。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的裂缝, 展开构件质量的提升, 比如非预应力受弯, 受拉构件, 确保预应力构件预应力的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裂缝, 要进行性质及其产生因素的分析, 保证其维修模块的正常开展, 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装饰中的抹灰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按建筑物的部位不同内外抹灰之分。对保护体结构, 阻挡雨雪、风霜、日晒对主体结构的直接侵蚀, 这是房屋维修也必须要明确的内容。

4在房屋顶维护过程中, 其是房屋建筑承重结构非常重要的部分, 具备支撑荷载的作用, 需要进行屋顶自重及其其他荷载重量的承重, 比如雨雪等。屋顶也具备围护的功能, 能够进行风雪等的抵御, 保证室内温度的控制。也能进行房屋景观的绿化, 保证其供热节能性等。在屋顶维修过程中, 无论是其物质应用还是装饰功能, 都是房屋建筑所必要的一部分。按照建筑屋面的样式可以将其分为几种形式, 比如圆屋顶、坡屋顶等。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房屋设备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在房屋建筑内部装设日趋完善的设备, 所以房屋设备管理得好坏, 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居住水平, 是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大事, 也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篇9

1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任务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其中包括城镇地籍测量数据 (包括宗地、地形、地类入库) 、纸质地籍档案数据检查整理及手工录入、原发证纸质档案影像扫描及入库、地籍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连接;保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影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良好的数据转换;就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与外业测绘承担单位做好一切相关衔接工作。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目前应用系统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和B/S模式。

C/S (Client/Server) 结构, 一般运行于局域网, 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B/S模式属于瘦客户端应用模式, 其系统维护较为简单, 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进行, 缺点是在系统反应速度、界面可操作性、对系统底层资源的访问等方面不如C/S模式。结合该城镇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的情况, 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采用以B/S结构为主, C/S结构为辅的技术架构。一般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 对应用性能、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图形处理部分的应用系统, 采用C/S模式来构建。

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长沙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包括有土地登记管理、图形数据管理、属性数据管理、资料扫描、公告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统计、地籍档案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组成, 其中各个模块有包含多个子模块, 考虑到篇幅限制, 后面将详细阐述土地登记子模块,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 土地登记管理模块设计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地籍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模式, 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管理工作, 其中实行高效的土地登记管理是系统主要目标之一。按照新土地登记办法, 从土地登记发证业务流程上分析, 土地登记管理包含的流程如下: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土地登记需要增加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地役权登记等业务流程。

3.1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土地总登记应当发布通告。公告期满, 当事人对土地总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 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3.2 初始登记、变更登记

地籍调查前置:申请人通过自我举证提供申请材料, 在土地登记受理前预先将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预处理, 处理的内容包括图形空间数据及地籍属性数据。

窗口受理:窗口办理主要是接受客户设定宗地的申请, 客户填写《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办理人员收取相关的办件材料后, 对客户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的在界面上选择类型新建一个电子办件, 系统转至窗口受理界面上, 流程开始办理。审查不合格的, 开具土地登记不予受理或暂缓受理决定书。受理时, 联系方式最好填写手机, 便于缮证后通过短信来通知用户领取证书。

资料扫描:将申请人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高速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进行扫描, 并导入扫描资料库。

地籍经办:经办人进行权属审核, 符合登记要求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录入, 如果有图形处理要求的转到图形处理环节, 最后填写经办人意见。

初审:审核提交的材料, 在审批表中录入初审意见。审核:局领导对经办人和初审人的意见进行审核, 并录入审核意见。公告:对于需要公告的项目, 地籍公告人员对所办理的项目进行公告, 可以直接输出打印, 或导出公告列表在外网或报纸上进行公告。

核准:公告无异议后提交市人民政府核准。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填写土地登记簿。缮证:在经过审批后, 系统生成一本新的证书, 缮证人员在证书上录入相关的工本号, 并将其打印成册, 移交给窗口发证环节。同时通过短信通知功能, 通知用户可以来领取土地证书。收费发证:窗口发证人员在收到缮证环节传递下来的证书后, 进行收费并将其发放给领证人。

3.3 商品房分割登记

商品房分割登记, 主要针对竣工的商品房项目进行复核, 复核的主要指标有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本系统主要是对商品房复核通过后的结果进行土地登记, 输出分割凭证, 以便用户在后续的土地登记中申请办理土地证书。主要办理过程如下:地籍经办:开发商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时, 应同时提供电子的分户明细信息表 (按模板要求录入) 。经办人员经办项目时, 对项目资料进行初步查阅, 录入项目相关数据, 导入分户明细信息, 并填写相关意见。发证:复核验收合格的, 如属房地产开发用地, 颁发房地产用地复核验收合格通知书。并根据房屋买卖情况发放土地证书。已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 直接对买房者发放土地证书;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 土地证书上权利人为房产开发商名称, 并将土地证书发放给房产开发商。

3.3.1单套住宅当场办结

此流程具体要依据国土资源局的实际情况展开, 本方案仅提供解决方案。

单套住宅主要包括商品房、二手房、房改房等。单套住宅的当场办结指对于单套住宅的快速办理, 申请后半个小时内可以发放证书, 提高工作效率, 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实现快速办理的重要前提是保证系统数据库中的登记信息完整。主要办理过程如下: (1) 受理项目:行政审批中心受理房产商申请的土地登记项目。 (2) 经办项目:经办人员对项目对象进行快速办理, 因为地籍办理的很多信息已经包括在分户明细表中, 经办人可以节省很多查询、录入的工作, 只要对项目资料进行初步查阅, 补充录入项目相关数据即可。 (3) 项目审批:局审批人员对项目进行审批。 (4) 窗口发证:窗口发证人员将土地证书发放给购房者。

3.4 抵押登记

3.5 地役权登记

3.6 注销登记

3.7 其它登记

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

4 图形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图形数据建库后, 要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确保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图形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地籍图形数据日常更新, 为建立图形数据日常更新机制提供工具。图形数据库包括宗地和地形数据二大部分内容, 采用统一更新机制, 在地籍数据的日常更新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地籍库中现有数据的修测更新、一种是对新测或补测数据的入库更新。

4.1 地籍数据修测过程

选择一定的空间范围 (如街道范围、街坊范围、划定范围等) , 将该范围内的指定地籍数据进行下载, 系统在下载的同时将每条要素都打上了一个标签, 下载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籍库中的地形数据、宗地数据 (包括界址点、界址线) 、登记数据等, 下图是下载过程图;利用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对从地籍库下载的数据进行修测, 在修测的过程中该软件同时可以结合权属核查内容进行更新;利用地籍系统中的上传功能, 选择上一步更新好的地籍数据, 根据下载和编辑过程中数据的标签状态进行更新。

4.2 新测和补测过程

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通过接收DXF、DWG、MDB等格式或者新建项目, 生成一个本地测量数据库文件;测量人员可以通过该项目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宗地数据的绘制、权属核查数据的录入和修改, 同时可以打印宗地草图、权属核查表等内容, 处理好的数据最后必须经过杰思科地籍采集更新软件进行综合检查;利用地籍图形系统的上传功能将上一步处理好的地籍数据进行转换, 生成一份预入库数据, 这个时候可以先对预入库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利用图形子系统中的上传功能将检查好的预入库数据进行上传。

5 结语

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于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系统及内外网络环境, 构筑强大、高效、开放的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形成以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管理业务流程。用管理信息系统代替手工工作, 完成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修改、变更登记、日常统计, 实现地籍管理业务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体现了地籍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等优越性, 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 加快决策速度, 实现快速动态监测, 最终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并通过地籍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综合利用, 极大提高了地籍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姚艳敏, 金思, 程昌秀.关于国外地籍数据标准化建设的现状[J].北京测绘, 2006 (4) .

ERP费用管理模块实施建议 篇10

一是科目设置要事先科学规划。费用管理模块是一个费用报销审批管理平台, 不仅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报销可以通过其进行报销审批管理, 而且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中不涉及物流单据而直接核销支付的支出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管理。因此费用管理模块涉及的内容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甚至待摊费用等科目中直接报销支付的各项支出。由于会计科目一旦在系统中使用后, 其相关设置无法修改, 因此在ERP系统启用之前必须结合费用管理的需要, 在对企业进行详尽了解后进行科学规划。首先, 规范设置各项费用的明细科目。启用费用管理模块前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规范各项费用的明细科目设置, 确保企业各项费用能够分门别类地加以归集, 使得各项费用的明细构成情况一目了然;同时要保证明细科目设置一步到位并保持长期的一贯性, 以利于费用的纵向比较分析;此外, 各项费用的明细分类设置好后, 也为根据各项费用明细分类的特殊属性制定的审批流程打下基础。同时系统启用后, 费用明细科目即使是因出现新情况而需要新增明细科目, 也必须经过一定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以保证费用明细科目体系的一贯性。其次, 科目核算项目设置齐全。借助计算机系统, ERP系统可以方便地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核算到所需要的粒度及维度, 各费用的明细分类所需要核算的粒度及维度需要靠明细会计科目核算项目来实现。ERP系统支持将部门、职员、供应商、客户等甚至自定义的基础资料作为会计科目的核算项目, 因此在设置明细会计科目的核算项目时, 应根据企业核算的需要设置一个基础资料或多个基础资料的组合作为会计科目的核算项目, 以达到一次凭证可以取出多维数据;一次核算同时满足个人、部门及公司等方面需求的目的, 从而减少相关人员的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规范费用报销流程及审批权限。为加强费用的审批管理, 在规范各项费用明细分类的基础上, 根据各费用明细分类的属性定义相应的控制策略 (包括是否属于严格控制费用、各级审批金额权限等) , 以确定具体明细分类费用报销应执行的审批流程。属于严格控制的, 如业务招待费、中介费等, 要事先进行费用申请并启动相关审批流程经相关人员审批后才可以支出;业务发生完毕并取得发票后, 根据费用申请单下推费用报销单, 最后启动费用报销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当然, 为提高审批效率, 如果实际发生的费用金额未超过原已审批金额, 则不用再提交原审批人员审批, 而仅要当事人申请、其直接领导审核后报相关财务人员及财务总监审批即可;如超支则还要将费用报销单报原批准人员审批。不属于严格控制的, 可直接填写费用报销单启动审批流程审批后报销。此外, 为简化审批流程, 体现权限下放, 对某些明细费用项目一定限额的费用报销可以授权分管领导进行审批, 授权限额之内的报销, 分管领导审批完就算完毕。

三是差旅费报销单自动计算。大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单中差旅费报销单占相当大的分量, 而且一般企业均有自己的差旅费报销标准, 报销金额根据各项标准计算结果汇总而成, 计算过程较为繁琐复杂。ERP费用管理模块虽然有专门的差旅费报销单, 但只是简单地模仿手工形式, 并未减少繁琐的计算过程, 但其在BOS系统中可以开发相关插件, 通过插件的开发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差旅费报销单相关报销金额的自动计算。该功能实现后, 只要填入相关出差行程并选择相应的报销标准后, 各项差旅费补贴就会自动计算出来, 并汇总出最终的报销金额, 大大提高了填制差旅费报销单的效率;另外, 审核人员也仅要核对相关行程及报销标准是否正确即可, 相关计算过程只要经过初期几次检验后就可以了。

四是费用核销与款项支付实行两条线。由于ERP费用管理模块中, 支付类费用报销单的每一条记录均生成相应的付款单记录, 而且一般多数职员的报销单均有多条报销记录, 为节约系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付款费用, 建议实行费用核销与款项支付两条线, 即相关报销单据经报销审批后不直接付款而作为核销类单据, 而另行填写借款单支取报销款。当然对支取报销款的借款单审批手续可以在审批流程设计上予以相对简化。另外如果一次报销仅有一条记录的情况下, 可允许直接支付报销款, 不用另行提交借款单。

五是表单项目设计齐全。ERP费用管理模块支持凭证自动生成功能, 各项费用明细科目的核算项目均可以根据报销单上的相关内容生成, 因此只要科目核算要求的内容都要尽可能地利用BOS系统设计到费用管理模块的相关表单上, 以减少凭证生成时的数据录入量, 尽量根据相关人员输入并经过各级人员审核的内容直接生成记账凭证, 并最终形成核算结果。

六是数据授权。实施费用管理模块后, 几乎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有费用管理模块相关单据的录入、查询权限, 如果不加以限制, 将不利于相关数据的保密性。因此, 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数据授权, 以保证一般人员只能输入和查询自己的单据、部门主管只能查询和审批部门所属人员的单据、分管领导只能查询和审批所分管部门所属人员的单据, 而最高领导及其他获授权人员可以操作全公司的数据。

上一篇:学校形象文化下一篇:信息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