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囊肿

2024-07-25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精选八篇)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6年5月~2009年5月本院骨科诊治的75例半月板囊肿患者, 其中, 男41例, 女34例;年龄22~59岁, 平均31.9岁。病程1个月~5年, 平均15.8个月, 随访时间7~41个月。该组患者中, 内侧半月板囊肿的有28例, 外侧半月板囊肿的有45例,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合并囊肿2例。所有患者都以膝关节的症状就诊, 全部有外伤史, 局部疼痛者73例, 疼痛伴髌前包块者38例, 交锁者29例,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股四头肌萎缩等症状。

1.2 手术方法

对患者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行腰丛神经干阻滞麻醉, 对关节进行常规髌下前内及前外侧入路的全面探查。在手术过程中, 如发现半月板撕裂, 则部分切除撕裂的半月板, 在靠近滑膜边缘时通常有黄棕色黏稠状囊液流出, 通过裂隙用刨削器入囊肿内, 切除囊肿壁, 进一步扩大囊肿和膝关节腔间的通道, 同时将胫骨侧的半月板进行切除。探查时未见半月板撕裂的患者, 由于其滑膜的覆盖, 不能直接地看到囊肿, 手术过程中, 应先将囊肿的表面滑膜开口, 发现有黄棕色的黏稠囊液流出, 然后以刨削器来扩大开口, 吸尽该囊液并切除该囊肿壁, 然后探查半月板情况。手术过程中, 半月板发现水平裂者, 将半月板行部分切除, 保留股骨侧的上半叶;未见有半月板撕裂者, 并且半月板比较稳定者, 不做处理。

1.3 疗效评判

在关节镜下治疗后, 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作为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本研究采用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来评价半月板囊肿手术效果。评分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有无疼痛; (2) 肿胀; (3) 跛行; (4) 交锁; (5) 不稳定; (6) 是否需要支撑; (7) 是否困难 (爬楼梯、下蹲等) 。评价满分为10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采用t检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手术后, 所有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及肿胀等症状明显消失或减轻, 基本能够恢复活动。整个手术过程没有出现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在手术前,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为 (39.24±8.35) 分, 手术后提高至 (89.26±8.96) 分。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的手术治疗有显著性效果 (P<0.05) 。

注:T=35.368, *P<0.05

3 讨论

半月板的血液运行能力差, 修复能力弱, 一旦被损伤, 则难以自行修复, 如不能及时进行治疗, 长期下去会引起损伤性的关节炎。因此, 对于半月板损伤和半月板囊肿者, 应及早进行治疗或切除。半月板囊肿大多在外侧半月板囊肿、一般为多房性, 内含胶质, 早期可能有血性, 有相当多病倒囊肿内衬内皮细胞层, 与覆盖在滑膜的相似.有的学者认为囊肿的细胞似起源于包涵在半月板中的滑膜[6]。但也有病例证据囊肿源自纤维软骨胶质变性, 囊壁内衬为变形的成纤维细胞, 认为系一种软骨源的腱鞘囊肿, Mabhoff借助发生病理学知识, 将囊肿的发生分为囊肿形成前期、组织溶解期和囊肿完成期。半月板的囊肿大小各异, 多数情况下, 膝盖伸直肿块增大、膝盖弯曲肿块缩小。也有报道指出, 肿块在屈膝时较明显, 此时患者会感膝部肿胀或疼痛, 并且活动越多越疼痛, 甚至转变为持续性疼痛。如果患者还患有外侧半月板的明显破裂, 则还会呈现出半月板破裂等症状和体征。单纯的半月板囊肿很少发现关节交锁与复发性关节积液, 但是常见有弹响。

半月板囊肿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有些仍有争议, 但对发病的有关因素似有公论: (1) 外伤:半月板由于受到外伤后发生囊性变。半月板软骨急性或积累性慢性损伤可以引起纤维变性中断[4]。局部渗出淤积, 且吸收缓慢, 形成囊性小腔, 随着渗液增加, 囊腔逐渐扩大, 大者甚至可于膝眼部隆起; (2) 先天性因素;有认为系胚胎发育过程中, 滑膜细胞在半月板内局部残留, 当该半月板受到创伤的刺激后, 滑膜细胞开始分泌液体并导致囊性膨胀。传统的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治疗方法为半月板囊肿与半月板一并切除, 以避免复发。然而, 半月板可以传递负荷、吸收震荡、润滑关节、营养和稳定关节, 一旦全部切除, 则会导致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功能失调。本研究中, 我院骨科基于关节镜技术, 进行了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囊肿内减压, 既做到保留撕裂半月板的血管缘和未损伤的组织, 又做到对膝关节影响轻、创伤小、降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通过综合比较, 在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部分的手术切除, 和囊肿内减压术能够保留半月板的组织功能、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 呈现出明显的优点, 因此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手术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关节镜技术对患者开展半月板囊肿手术治疗, 并将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为 (39.24±8.35) 分, 手术后提高至 (89.26±8.96) 分。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的手术治疗能够保留半月板的组织功能、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 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半月板,囊肿,关节镜术

参考文献

[1]王成, 胡跃林.膝关节半月板囊10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11 (9) :1032-1041.

[2]胡群辉, 龚向阳.半月板囊肿的MRI诊断[J].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05, 10 (3) :153-154.

[3]Lysholm J, 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Am J Sports Med, 1982, 10 (3) :150-154.

[4]张春礼, 徐虎, 范宏斌, 等.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附20例病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 (15) :1137-1139.

[5]张传军, 贾堂宏, 奚修全, 等.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加内减压术治疗半月板囊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9) :669-671.

什么是膝关节半月板受损? 篇2

2、临床病史: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3、诊断:大多数患者有明确膝扭伤史,受伤后,膝关节有剧痛,走路可伴有弹响声,不能自动伸直,关节肿胀。膝关节间隙处的压痛是半月板损伤的重要依据。

4、治疗:

急性期

如关节有明显积液(或积血),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然后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周。石膏要妥为塑型,病人可带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间和去除固定后,都要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肌肉萎缩。

慢性期

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 篇3

半月板囊肿临床较为少见,但由于MRI在基础医院的普及推广应用和对半月板囊肿的认识提高, 在对其他膝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时可偶尔发现半月板囊肿[1]。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经关节镜手术病理组织切片证实、具有完整临床和MRI资料的膝关节半月板囊肿23例,与关节镜对比分析,探讨半月板囊肿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提高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和伴随征象的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笔者收集整理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经关节镜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囊肿2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2~59岁,平均43岁。 5例因发现膝部肿块就诊,8例有膝关节骨关节病病史,近期出现膝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障碍就诊,10例因膝关节外伤进行MRI检查,偶尔发现半月板囊肿。

1.2方法

1.2.1MRI检查

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C 0.35T开放式磁共振诊断仪。扫描参数:矢状位与冠状位层厚4.0 mm,间隔1 mm,横断面层厚3~5 mm,间隔1~2 mm, 矩阵128×256。

患者仰卧位,两腿自然伸直,患膝置于膝关节专用线圈内,腘窝处衬海绵垫并固定膝关节。常规矢状位行Pd WI和T2WI扫描,再行横断面T1WI和T2WI扫描。根据病灶位置选择矢状位或冠状位压脂。

1.2.2关节镜手术

患者仰卧,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采用美国Smith关节镜手术操作系统,膝关节髌下前内侧、前外侧入路探查关节腔,依序检查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间隙、髁间窝和外侧间隙,了解囊肿大小与位置,探明半月板的形态、损伤程度与范围以及其他伴随病变。

1.2.3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关节镜术后疗效判定

半月板囊肿手术前和手术后,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关节镜术后疗效随访中,采用Glasgow判定方法。

1.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组间比较,应用配对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

23例半月板囊肿均为单发囊肿,其中右侧膝关节13例、左侧膝关节10例。位于外侧半月板17例, 其中前角10例、半月板体部2例、后角2例、半月板内3例;内侧半月板6例,其中前角3例、后角2例、 半月板内1例。半月板囊肿形态呈类圆形及圆形14例,不规则形9例。可见窄带样与半月板长T2信号相续17例,其中有分房10例。

关节镜见囊肿位于半月板前角12例,体部4例, 后角3例,半月板内4例,其中见撕裂半月板与囊肿相通13例,4例囊肿与关节囊未相通,半月板增厚、 表面毛糙与隆起6例。半月板撕裂18例,其中水平撕裂15例,纵行撕裂3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关节滑膜增生15例,关节软骨龟裂19例,关节游离碎片1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现滑膜增生。

2.2诊断类型

内型半月板囊肿4例,旁型半月板囊肿19例。

2.3MRI表现与关节镜诊断比较

23例半月板囊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T2WI压脂呈明显高信号, 边缘光滑。半月板囊肿小者体积约10 mm × 10 mm × 15 mm,大者体积约30 mm × 25 mm × 43 mm。

内型半月板囊肿:内侧半月板内见硬币样类圆形或类三角形长T2信号(如图1所示),位于半月板内,与半月板分布一致,半月板膨隆,形态异常,边缘清楚。横断面显示伴有膝关节腘窝囊肿。

旁型半月板囊肿:外侧半月板前角周围见卵圆形长T1T2信号,边缘清楚,其内分隔,矢状面显示囊肿呈现吹气球样改变(如图2所示);外侧半月板体部旁见卵圆形长T1T2信号,边缘清楚,有鸟嘴样与半月板内稍长T2信号相续,呈现吹气球样改变(如图3所示)。

图2 外侧半月板前角旁型半月板囊肿 T2加权成像

图3 外侧半月板体部旁型半月板囊肿 T1加权成像与 T2加权成像

MRI显示半月板囊肿部位与关节镜结果见表1,有些差别,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半月板囊肿伴随征象进行检查,结果见表2,对半月板撕裂和骨软骨损伤进行卡方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镜优于MRI。对韧带损伤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半月板囊肿关节镜术后随访

对本组23例半月板囊肿术后随访,其中3个月临床随访23例,5个月临床随访21例,9个月临床随访20例,12个月临床随访17例。术前Lysholm评分为61~84.5(69±5.8)分,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为86~98.5(93±6.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应用Glasgow方法进行判定,优级11例,良好8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2.61%, 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5伴随征象

合并半月板损伤18例:(1)水平状撕裂15例, 其中外侧半月板前角7例、后角4例,内侧半月板前角3例、后角1例;(2)纵形撕裂3例,其中外侧前角2例、内侧前角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骨关节病8例。1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腘窝囊肿7例。伴随征象MRI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比见表2。

2.6关节镜手术

刨清增生滑膜组织,探查囊肿大小、位置及囊肿伸入半月板实质部的情况,根据囊肿大小和位置,决定手术方法。本组13例囊肿较小者,同时位于半月板滑膜缘,应用刨刀伸入囊腔予以打磨,并将囊肿壁切除,扩大囊肿与膝关节腔的通道,打磨半月板边缘, 防止切口闭合后囊肿复发;囊肿伸入半月板实质部10例,先用关节镜探勾探查囊肿与半月板之间的通道,再用关节镜勾刀在囊肿表面切一小口,使囊肿内液体流出并吸净,再进行囊肿切除和半月板成形术。

3讨论

3.1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病理基础

半月板囊肿的机理目前尚未明了,可能是半月板损伤,其次可能与膝关节滑膜增生及关节滑液增多相关。关节滑液通过损伤半月板进入半月板滑膜缘粘连包裹或半月板内,形成半月板囊肿。综合文献[2-7],对半月板囊肿形成病因有以下几种观点: (1)创伤学说。半月板外伤性撕裂后,发生炎症反应或组织增生性修复,刺激滑膜增生,发生囊样变。(2) 先天性胚胎学说。胚胎发育过程中,在半月板内局限性残留滑膜细胞,一旦半月板创伤,刺激滑膜细胞分泌较多液体,在半月板内积聚,导致半月板囊性膨胀;另一方面,在半月板内残存较多滑膜细胞,不断分泌黏液,在半月板内积聚,导致半月板囊样变。(3) 其他原因。半月板囊肿与半月板自身慢性劳损、变性, 导致黏液样变性[2,7]。本组病例中,有11例具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史,占47.83%,提示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发生与外伤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3]。

3.2半月板囊肿部位与类型

半月板囊肿右侧膝关节多于左侧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多于内侧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关节旁型多于关节内型。本组23例半月板囊肿中,右侧膝关节13例,左侧膝关节10例。位于外侧半月板17例,其中前角11例,内侧半月板6例。本组病例显示,外侧半月板前角囊肿11例,占47.83%。原因为:(1)外侧半月板容易发生损伤;(2)外侧半月板囊肿,影响关节功能;(3)外侧半月板囊肿在膝部外侧容易出现体表包块。本组半月板囊肿中半月板旁型19例、半月板内型4例。

3.3半月板囊肿MRI表现

半月板囊肿多为圆形或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 边界清楚。较小的半月板囊肿位于关节囊内或半月板周围,大的囊肿则位于关节囊与深筋膜之间,向关节囊外突起。本组病例中,典型的半月板囊肿在T1WI呈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序列和T2WI压脂序列呈均匀高信号,与高场强磁共振表现相一致[1,3]。半月板囊肿伴有出血或凝胶状的液体时,在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可呈中等或中高信号[5]。 囊肿内见分隔,但较为少见。多体位方向观察,可见囊肿有鸟嘴样尖角与撕裂半月板相续,呈“吹气球征”外观,称为“吹气球征”,为半月板囊肿特征性表现[3,4,8,9]。

3.4半月板囊肿MRI诊断与关节镜对比

本组病例中,MRI对半月板囊肿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所见相一致,但对半月板囊肿部位的诊断与关节镜的诊断结果有一定差异(见表1),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对半月板撕裂、 关节软骨变性等伴随征象检查结果见表2,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可提高半月板囊肿术前诊断准确性, 而且可提供半月板囊肿类型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 对关节镜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日常诊疗工作中, 通过MRI检查结果与关节镜对比分析,可提高对半月板囊肿伴随征象认识,减少误判,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3.5半月板囊肿鉴别诊断

半月板囊肿主要与关节腔积液相鉴别。膝关节积液是膝关节病伴随征象,多见于外伤、退行性骨关节病和关节炎等。膝关节积液时,关节囊扩张,关节腔增宽,积液多位于髌上囊,多体位观察,结合关节其他异常改变,容易与半月板囊肿鉴别。

4结语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体位与多参数成像的优势,对术前判定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部位、 大小、范围及其与关节内部结构的关系有重要作用,成为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经关节镜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患者2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2~59岁,平均43岁。术前经MRI检查,治疗采用关节镜手术,并作病例组织诊断,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结果:23例半月板囊肿患者中,内侧半月板囊肿6例(26.09%),外侧半月板囊肿17例(73.91%),MRI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一致。伴有半月板水平撕裂15例(65.22%),纵行撕裂3例(15.05%)。内型半月板囊肿呈硬币样类圆形或类三角形长T2信号,位于半月板内,与半月板分布一致;半月板旁型囊肿位于半月板周围,呈类圆形或卵圆形长T1T2信号,边缘清楚。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患者,男62例,女2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1.2+5.43)岁;病种:急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2例;慢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均在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修复或部分切除术,9例盘状半月板患者经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再行小切口盘状半月板切除术。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膝关节功能恢复优71例(82.6%),良15例(17.4%)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易受到伤痛的困扰,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患者对于手术能否解除疾病,恢复关节功能心存顾虑,所以在患者住院后,术前应及时评估患者心态,向患者介绍膝关节镜外科手术的方法、优点及半月板的结构和功能甚为重要,同时给患者观看既往关节镜手术时拍摄的图片和录像资料,让患者了解关节镜手术的基本过程,向患者解释手术切口小,痛苦轻,功能恢复快,不影响美观这一特点,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并客观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膝关节镜的优缺点,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理解,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该手术一般在连续硬

膜外麻醉下进行,术后需禁食、水6h,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尿潴留,可行小腹热敷、按摩及诱导排尿;仍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导尿。在麻醉作用消失前,要注意皮肤护理,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突起处皮肤,避免压疮发生。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用非术肢撑起身体,以减轻背臀部皮肤受压,患肢予抬高位。因术中应用空气止血带,故必面严密观察肢体皮肤色泽、温度、肿胀及运动感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 手术切口的护理

保持创口敷料干燥,如有渗血、渗液应在无菌操作下及时更换。每日换药1次。如术后关节肿胀明显,为术后关节积血,可进行关节穿刺排出积血。换药后用弹力绷带缠绕患膝,术后第5天可停用。严密观察患者体温情况,手术1~2d后如体温超过38.5℃,伤口处有针刺样疼,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并及早处理和控制。

2.3.3对症处理

关节镜手术创口小,疼痛较轻,一般不需用止痛药,疼痛剧烈者,可对症处理。有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于术中应用止痛泵,使止痛药于术后缓慢匀速进入体内,达到止痛效果:疼痛严重时,可按压泵阀门以增大止痛药剂量止痛。如患者睡觉时不慎压住泵阀门,可能导致大量止痛药进入体内引起药物中毒症状甚至严重后果,应特别注意。

2.3膝关节功能锻炼

关节镜手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关节和髋关节的主动运动及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组20次,每日3组。术后24h患者即可扶拐下床行走,术后3~5d患者扶拐下地行走,拐杖的高度应与使用者的身高和臂长相适应。第1天指导患者作股四头肌等张收缩锻炼及足踝关节屈伸活动,以利静脉回流;第2~3天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作下肢直腿抬高肌肉等张收缩锻炼;第4天拆除厚棉垫,换药后恢复术前患侧小腿绑敷沙袋的膝关节伸屈锻炼,以锻炼股四头肌,口绳肌肌力。膝关节腔内注透明质酸钠,利用泵机制促进关节软骨营养及关节积液吸收,同时可平地行走。本组患者术后7d均顺利拆线出院。

2.4 注意事项

关节肿胀是早期康复训练后的常见症状,我们在训练后膝关节局部常规阱以冰囊冰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组织渗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训练后关节肿胀和疼痛的发生。术后早期指导患者避免超负荷的训练,注意运动时的用力方向和速度,负重时不能突然旋转膝关节,训练时膝关节用护膝弹力带保护。指导患者行负重时选择足后跟宽、软、高低适度的鞋,鞋跟过细、过高者、身体重心升主同,支撑面积减少而稳定度降低,行走时容易出现不平衡而跌倒,摔跤,增加半月板再损伤的概率,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强,李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6):429~431.

[2]赵梅君,刘学英,李淑珍,等。膝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23-824.

[3]吴培秀,裴素菊,张海英.182例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4。10(6):574~575.

[4]张先文,申丽英.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128例围术期护理[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20):1770-1771.

[5]陈海霞,饶珍宝,杜杏利.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6):72-73.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护理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关节镜技术是微创骨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关节疾患的诊断和治疗中。关节镜在膝关节疾患诊治中应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切开膝关节腔进行半月板的修复或切除, 有切口大、创伤大、病程较长的缺点。近代高清晰光学内镜和高分辨真彩色电视摄录系统的应用, 使膝关节疾病和损伤的诊断、治疗更加直接、准确和可靠、检查治疗同时进行的优点[1]。本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开展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64例, 并注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相对创伤小、手术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后遗症少等效果, 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 左侧23膝、右侧25膝、双侧膝16例。其中男性42例, 女性22例, 年龄16~50岁, 平均35.14岁。外侧半月板破裂39例, 内侧半月板破裂25例, 病程1周~2年, 本组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 其中训练运动伤39例, 交通伤15例, 其他伤10例。临床症状:膝关节肿胀、疼痛, 弹响、关节绞锁等。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大腿根部放置充气止血带。常规关节镜检查, 以明确诊断, 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其中半月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48膝, 半月板修补缝合26膝。术后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玻璃酸钠2m L润滑关节腔, 膝关节加压包扎, 弹力绷带固定。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干预

2.1.1 心理干预

对于手术能否解除疾病、恢复关节功能, 患者多心存顾虑, 所以多数学者均认为在患者住院后, 术前应及时评估患者心态, 向患者介绍膝关节镜外科手术的方法、优点, 同时给患者观看既往关节镜手术时拍摄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让患者了解关节镜手术的基本过程[2], 以增强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并介绍手术后有疼痛、功能暂时受限等现象,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有一个康复过程,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功能锻炼

(1) 股四头肌锻炼。半月板损伤2周后股四头肌即可发生萎缩, 故患者入院即行股四头肌运动训练:将大腿平放于床上, 大腿肌肉绷紧, 坚持10~15s后放松, 20次/组, 3~5组/d。以促进患肢静脉血回流, 减轻下肢肿胀, 降低静脉栓塞发生率。训练请勿过量, 避免引起患者疼痛。 (2) 踝泵运动。踝关节背伸, 膝关节伸直, 收缩股四头肌。有效的指标是髌骨有向上运动的动作, 持续3~5s后放松1次, 50次/组, 4~5组/d。以增强患肢肌力, 促进血液循环。 (3) 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卧位, 足背伸, 膝关节伸直, 慢慢抬高使腿与床面成30~40°角, 空中停顿3~5s, 20~30次/组, 3~4组/d。以增强患肢肌力, 促进血液循环。教会患者股四头肌及相关关节锻炼的方法及要领, 为术后功能锻炼做好准备, 根据患肢情况调节好膝关节功能锻练。

2.2 术后护理干预

2.2.1 体位干预

关节镜治疗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后6h内取平卧位, 术肢膝关节伸直抬高位, 膝下不能垫枕, 防止关节挛缩, 膝关节处放冰袋6h防止关节内渗血渗液。

2.2.2 功能锻炼的干预

早期功能锻炼对于患者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术后麻醉清醒后,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足背伸—跖屈活动, 直腿抬高练习, 终末伸膝锻炼, 以上练习5~10次/d, 5min/次左右。并根据膝关节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终末伸膝锻炼的顺序进行。练习时每个动作要缓慢停留3~5s, 直腿抬高不超过45°为宜, 研究证明[1]若超过45°角, 股四头肌则失去张力强度, 而成为锻炼屈髋肌的力量。术后第2天, 关节无明显肿胀疼痛, 对半月板游离体部分切除的病例可在护士的指导下下地活动及部分负重, 对半月板较复杂的术式3~5d可借拐下地行走, 活动量应控制在2~3次/d, 10~15min/次。术后3d可行CPM被动练习, 3次/d, 1h/次, 活动度从30°开始, 慢慢增加到120°。CPM可以增加关节滑膜对关节液的吸收, 有利于关节肿胀消退, 改善关节软骨面的营养, 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同时可以改善膝关节的伸屈功能, 防止关节僵硬[2]。CPM活动后, 可在床上行足跟滑床面主动伸屈膝关节练习, 协助患者坐于床旁, 双腿下垂, 练习膝关节屈伸, 屈曲角度应与被动活动角度同步。术后3周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耐力练习, 术后6~8周可独立行走, 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 要达到完全康复约需6个月时间。

2.2.3 功能锻炼应注意事项

(1) 功能练习前, 要向患者讲清楚锻炼的目的及重要性, 每一次CPM练习后膝关节处冷敷30min, 以防止关节腔内渗血渗液; (2) 肌力练习和关节活动练习同等重要, 不可偏废, 练习的强度、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调整; (3) 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康复时期功能恢复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符合个体差异的功能锻炼方法, 及时调整锻炼时间、方式及强度, 同时应鼓励患者持之以恒, 坚持练习; (4) 肌力练习时, 用力的等长收缩可导致明显的血压升高、闭气等, 对心血管造成额外的负荷。因此, 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血管疾病患者禁忌过分用力的等长练习, 运动时要注意避免闭气动作[3]。

3 结果

64例应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 术后随访1~1.5年, 随访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 膝关节肿痛及弹响、绞锁、卡压征等术前症状消失, 关节内血肿, 感染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均未出现。半年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患者均能参加各项工作, 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4 讨论

膝关节是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关节, 半月板损伤在膝关节运动性创伤中最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切口大, 制动时间长, 并发症多。而关节镜下半月板除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锻炼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 锻炼难度不大, 可较快地恢复功能。半月板切除后加强膝屈伸肌的训练十分重要, 是巩固手术疗效的关键。在术前做好心理干预, 教会古四头肌及相关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要领,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 因人而异制定行之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 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本组64例患者经细心护理, 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无1例发生并发症,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0.

[2]辛海霞, 赵艳.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3 (22) :73-74.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100例, 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8~53岁,平均(35.5±0.1)岁;损伤半月板共102个,其中左膝65例,右膝37例,2例为左右膝均损伤,外侧半月板损伤76例,内侧26例;病程10 h~ 13年2个月,随访时间均为1年以上; 患者职业: 运动员46例,干部25例,工人10例,农民12例,学生3例, 其他4例, 运动员多见于篮球、 体操、 足球、 铁饼、排球等项目;受伤原因:急性外伤76例,慢性劳损24例;损伤机制:外翻伸屈膝致伤46例,内翻伸屈膝致伤36例,姿势不当18例;并发症:创伤性滑膜炎20例,退行性骨关节炎18例,内外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撕裂18例,滑膜皱襞综合征12例,脂肪垫损伤9例, 其他2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外科学》[1]第7版关于半月板损伤的症状、体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常规X线正、侧、轴位片、MRI检查,半月板损伤征阳性率为100%。 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合并损伤;无股骨髁或胫骨平台骨折;无交叉韧带断裂等,伤前无膝关节其他病史,如膝内外翻畸形,膝关节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等[2]。

1.2 治疗方法

1.2.1固定方法

急性期可用夹板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休息位,并鼓励患者同时进行下肢肌肉的主动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固定4~6周。去除固定后,可指导进行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和步行锻炼。 半月板边缘型损伤的大部分可以自愈。

1.2.2手法治疗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在患者患侧。 先在髌骨周围往返推揉十几遍,再在损伤的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寻找压痛点和酸胀点,抓住重点,持续用揉法、滚法、拇指推法施治,使局部有温热感,再在股四头肌用滚法、按揉法、拿捏法,手法宜深沉而缓和, 往返3遍。 以近端取穴位为主,取双膝眼、血海、梁丘、 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曲泉、阳关等穴,点穴治疗。 再用擦法施治于髌骨周围与关节间隙, 以温热感为度。 以轻巧柔和的手法旋转小腿,患者屈膝屈髋90°, 术者一手握患腿踝部,另一手掌托患腿窝处,拇指、 中指分别置于内外关节间隙,旋转小腿,托窝上提, 拇指中指配合捏挤关节间隙,旋转的次数可随治疗次数与患者耐受程度而增加, 然后尽量使患腿屈膝屈髋,再伸直下肢,反复3次,随后用轻柔的手法揉膝关节周围数遍,以解除手法后之不适[3]。 然后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 先在患膝窝及两侧用掌根滚法,手法宜深沉而缓和,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随后捏拿股二头肌、腓肠肌数遍,重点弹拨足太阳膀胱经及窝处。 取足太阳膀胱经, 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等穴点穴,随后擦窝处及两侧,以温热感为度[4]。 有膝关节交锁患者,属患者正坐床边,第1助手用双手固定其大腿下端,第2助手一手握其足踝部,另一手拿住伤肢前足部,两助手缓缓用力相对拔伸,医者半蹲在伤肢外侧,一手轻轻握住伤肢小腿下端,另一手握空拳,拳眼在上,嘱第2助手轻轻向内、外侧旋转小腿,当足尖向上时,医者握拳之手的拳眼迅速向上,击打窝部,并同时撤除第1助手,拿小腿之手与第2助手配合用力,将伤膝屈曲, 使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再将伤腿拉直,用捋顺、揉、 捻法按摩、舒筋。 每次20 min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5]。

1.2.3针刺治疗

针刺可以促进已撕裂的半月板修复,无论对急性期损伤还是慢性损伤,针灸均有止痛、消肿、改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作用[6]。 主穴:内、外膝眼、阳陵泉、曲泉,配穴:悬钟、侠溪、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等。 每次选4个主穴,2~4个配穴。 每次20 min,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7]。

1.2.4康复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分两个阶段,前阶段以加强患侧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力为主,从而改善髌股关节接触面外侧倾斜,降低外侧接触应力[8];后阶段目的是提高股四头肌与绳肌的肌力,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全面增强其他肌群力量。 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有: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靠墙静蹲等[9]。 患侧大腿其他肌群训练方法有:大腿内收肌群训练、大腿外展肌群训练、髋关节屈伸训练、膝关节屈伸肌群运动训练。 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0]。

1.3临床观察指标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为所有患者建立病历,记录其个人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 化验结果及治疗方案。 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复检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 详细观察并纪录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11]。 2012年完成规范化病例观察30例,2013年完成规范化病例观察38例,2014年完成规范化病例观察32例,并对结果分析,确定疗效。

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 优: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 参加日常工作无复发;良: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消失,功能正常,但遇风寒时疼痛;可:膝关节屈伸有轻度障碍,屈伸有疼痛;差:治疗前后无改变。

2结果

2.1总体疗效

10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 分析比较疗效。 优:23例,良:29例,可:36例,差:12例,总有效率88%。 治疗结果:10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手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效果满意。

2.2 典型病例

2.2.1病例一

患者,女,49岁。 首诊时间:2012年2月26日;末次时间:2012年4月10日。 主诉:右膝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2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喜爱从事体育运动,非运动员。 两年前运动量增加,每日晨起跑步3 km左右,并经常参加扭秧歌。 后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疼痛,且活动后膝关节疼痛肿胀。 给予维骨力和抗炎药物治疗,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半年前出现膝关节疼痛加重,上楼时明显,休息及药物治疗后不好转,右膝关节屈曲度较键侧膝关节减少15°。 2011年1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膝关节封闭,休息后症状缓解。 1周后疼痛再次出现并有加重趋势,在当地医院进行针灸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 近日卧床休息,不能下地行走,疼痛难忍,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间歇性早搏1年,口服丹参滴丸治疗,效果尚可;曾测血压高压为150 mm Hg (1 mm Hg=0.133 k Pa),未经治疗;否认其他病史、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 查体:右膝关节活动度:。 右髌骨活动度减小,压髌、磨髌、扣髌、髌缘指压痛均(+),单足半蹲痛、伸膝抗阻均(+),内侧关节隙凸、压痛、挤压痛、摇摆、麦氏征均(+),伸直及屈曲痛(+),右股四头肌萎缩(+),过伸痛(+),余(-)。 左膝关节活动度:。 左髌骨活动度差,压髌、磨髌、单足半蹲痛、伸膝抗阻均(+),内侧关节隙凸、压痛、挤压痛、K.S征、摇摆均(+),麦氏征(-),伸直及屈曲痛(+),左股四头肌萎缩(-),过伸痛(+),余(-)。 辅助检查:风湿三项:正常。 血沉:27 mm/h。 双膝关节X线示:双侧膝关节骨质增生,双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双膝关节MRI示:双侧膝关节积液,右侧膝关节积液较多,左右侧膝关节前后十字韧带形态可,内、外侧副韧带走行、形态可。 内侧半月板前角损伤。 诊断: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

2.2.1.1手法治疗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在患者患侧。先在髌周往返推揉3遍,再在损伤的内侧关节间隙寻找压痛点和酸胀点,持续用揉法、滚法、拇指推法施治3遍,使局部有温热感,再在股四头肌上用滚法、按揉法、拿捏法,往返3遍。取穴位双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曲泉等穴,点穴治疗。再用擦法施治于髌骨周围与关节间隙,以有温热感为度。患者屈膝屈髋90°,术者一手握患腿踝部,另一手掌托患腿窝处,拇指、中指分别置于内外关节间隙,旋转小腿,托窝上提,拇指中指配合捏挤关节间隙,然后尽量使患腿屈膝屈髋,再伸直下肢,反复三次。然后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先在患膝窝及两侧用掌根推揉,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随后捏拿股二头肌、腓肠肌三遍。取足太阳膀胱经,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等穴点穴,随后擦窝及关节两侧,以透热为度。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1.2针刺治疗

取穴:内、外膝眼、阳陵泉、曲泉、悬钟、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进行针刺治疗,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1.3功能锻炼

第1个疗程以加强右侧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力功能锻炼。第2个疗程是提高股四头肌与绳肌的肌力,全面增强其他肌群力量。训练方法有: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靠墙静蹲、卧床空蹬车等。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1.4治疗结果

经第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右膝关节肿胀明显减退,疼痛减轻,可下地行走,膝关节活动度有轻度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右膝关节肿胀消失,无明显疼痛,行走自如,可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膝关节活动度:。疗效满意。

2.2.2病例二

患者,女,19岁。首诊时间:2013年5月11日;末次时间:2013年8月6日。主诉:右膝关节外伤疼痛,活动受限6周。现病史:既往体健,运动员。6周前,在地区举行的对抗赛跆拳道比赛中,左腿踢空,右膝部支撑时屈曲外翻着地受伤,当时即感疼痛,不能站立,被迫停止比赛。伤后右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活动受限。去往附近医院就诊,拍右膝关节MRI片示:右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右膝关节积液。为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我院。予以石膏后托固定制动,口服活血化瘀、止痛药物治疗。伤后5周拆除石膏外固定,现为拆除石膏外固定后1周。右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行走时膝关节仍有疼痛,不能长久站立,功能受限。右膝关节活动度:。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右膝轻度肿胀,右膝关节活动度:主动。被动活动此范围外疼痛,无畸形。浮髌(+),压髌(-),磨髌(-),髌缘指压痛外上(±),髌骨活动度可。内侧关节间隙压痛不明显,内侧半月板挤压痛(-),外侧关节间隙压痛(+),外侧半月板挤压痛(+),摇摆试验(±)。胫骨结节无塌陷。抽屉试验(-),垂腿位抽屉试验(-),拉赫曼试验(-),无抵抗,内外侧副韧带张力可,内外翻开口感均(-)。辅助检查:生化、B超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右膝关节X线示:右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右膝关节MRI示:右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右膝关节积液。诊断:右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右膝关节积液。

治疗方法:

2.2.2.1固定方法

予以石膏后托固定膝关节于休息位,并嘱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肌肉的主动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石膏固定5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和步行锻炼。

2.2.2.2手法治疗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在患者患侧。先在髌骨周围往返推揉3遍,再在损伤的外侧关节间隙寻找压痛点和酸胀点,持续用揉法、滚法、拇指推法施治3遍,使局部有温热感,再在股四头肌上用滚法、按揉法、拿捏法,往返3遍。取双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曲泉、鹤顶穴,点穴治疗。再用擦法在髌骨周围与膝关节内外侧治疗,以有温热感为度。尽量使患者屈膝屈髋90°,术者一手握患腿踝部,另一手掌托患腿窝处,拇指、中指分别置于内外关节间隙,旋转小腿,托窝上提,拇指中指配合捏挤关节间隙,然后尽量使患肢屈膝屈髋,再伸直下肢,反复3次。然后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先在患膝窝及两侧用掌根推揉,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随后捏拿股二头肌、腓肠肌3遍。取足太阳膀胱经,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等穴点穴,随后擦窝处及两侧,以有温热感为度。在膝关节周围用拍打的方法放松肌肉。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2.3针刺治疗

针刺内、外膝眼、鹤顶、阳陵泉、曲泉、悬钟、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2.4功能锻炼

前阶段以加强患侧肢体股四头肌肌力锻炼为主,后阶段以提高股四头肌与绳肌的肌力为主。患侧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有,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靠墙静蹲、卧床空蹬车等。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2.5治疗结果

经第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右膝关节肿胀基本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可下地行走,膝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右膝关节肿胀消失,无明显疼痛,行走自如,右膝关节活动度:。疗效满意。

3讨论

中医认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多由于外伤所致,属中医“膝痹症”“伤筋”“膝痛”等范畴。 因外伤后络脉随之受伤,致使气滞血瘀,经络不通。 故早期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数周后患肢肿胀消退,但因气血凝滞,血不荣筋,筋骨失养,故患侧肢体易出现筋肉痉挛萎缩,膝关节不稳,疲软乏力。 保守疗法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贯彻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

半月板损伤多由外伤、关节退变、炎症及慢性劳损引起,常见有半月状撕裂、半月板分层破裂及半月板嵌顿等。 国外文献报道半月板损伤以内侧居多[13], 而国内文献报道则以外侧多见。 半月板损伤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边缘及周围组织增生、肥厚、水肿等,膝关节失去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功能,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半月板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使其成为膝关节内最易损伤的组织之一[14]。 引起半月板损伤的外力因素有撕裂性外力和研磨性外力两种。 半月板损伤可通过旋转挤压试验及研磨试验进行诊断[15]。 影像学检查中,X线平片对半月板损伤诊断意义不大, 但有鉴别诊断意义,可以排除骨折、骨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内游离体等其他病变[16]。 半月板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有肯定的作用。 边缘撕裂的半月板可以愈合, 应先行保守治疗。 严重破裂的半月板将会干扰膝关节的稳定和正常运动,导致膝关节软骨的损伤和反复的关节积液,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17]。 因此寻求一种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18]。 保守疗法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已成为目前治疗的方法之一[19]。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篇7

1 X线平片及碘水造影

除非半月板大面积撕裂并填充气体, 否则X线平片对半月板损伤无诊断价值。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 医学界采用膝关节内注射碘水后进行拍摄正位、内旋45°及外旋45°位X线片, 对半月板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Dumas等[2]报道用该法与关节镜对比发现该法对诊断半月板损伤正确率为66%~90%。梅希成[3]用改良膝关节造影即膝关节分离、空气及碘水双对比造影发现半月板损伤符合率高于单纯碘水或空气造影。但造影剂的量少、浓度低、分辨率低、重叠多及缺乏透视下动态观察等会出现假阴性, 半月板周围及隐窝造影剂积聚、增厚的滑膜、腘肌腱等的重叠会导致假阳性。

2 普通CT扫描及造影

20世纪80年代, 螺旋CT开始应用于诊断半月板损伤, 能通过半月板形态变化及出现异常低密度带来推测其是否损伤。Manco等[4]报道HRCT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5%、81.3%、91.0%。章跃武等[5]通过CT与手术对比发现前者诊断半月板损伤符合率为88%, 征象有半月板体积增大、边缘毛糙、裂隙痕、局限性密度减低区、半月板体部与内侧副韧带分离, 并认为扫描方向与半月板不平行及半月板厚薄不一造成的容积效应和内侧半月板后角的滑液囊肿造成假阳性, 而水平撕裂及撕裂无移位会出现假阴性[6]。

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 部分学者采取膝关节内注射空气后再行CT扫描。李炎等[7]报道该法对82例半月板损伤诊断正确率为87.8%, 除了普通CT扫描所见征象外, 还能发现半月板损伤区纵向、横向或多发泡状充气征, 5例出现假阴性可能是充气量不够、扫描体位不正确的缘故。张通等[8]通过膝关节腔内注射25~30 m L空气后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 再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及容积再现技术 (VRT) 从不同角度观察半月板撕裂, 并与手术结果对比, 认为该法诊断半月板损伤正确率为86.6%, 并提出重视扫描方法及参数的选择, 否则会出现漏诊或误诊。螺旋CT结合空气造影, 能多角度显示半月板形态及边缘情况, 减少重叠因素造成的假阳性, 随着分辨率的提高, 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也就相应提高[9]。

3 超声检查

1986年, Selby等[10]首次报道用5、7.5 MHz及10 MHZ探头实时高分辨率B超清楚看到正常的半月板及损伤的位置。Taubert等[11]认为膝关节纵切面能比横切面更能良好地显示半月板的轮廓, 并可在损伤的部位出现强回声反射, 部分强回声中有低回声暗带, 少部分可为不规则无回声光带, 但回声强度与手术中所见半月板损伤的程度无显著相关。牛克松等[12]将半月板损伤分为4级, 1、2级为半月板退变, 表现为半月板内部出现斑点、带状强回声, 边缘不光滑, 3、4级为半月板撕裂, 除了形态失常, 还出现强光团及暗带、强光点, 但损伤类型的判断准确率仅为76.5%。Petersen等[13]学者报道超声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差异较大, 为44%~97.5%, 这与半月板撕裂的形态有关。Alizadeh等[14]发现超声对30岁以下患者内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88.9%, 与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符合, 认为超声检查对这个年龄段的内侧半月板撕裂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无需再作其他检查。Sandhu等[15]通过对51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 高分辨力超声对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很好, 达到100%, 但特异性只有54%, 认为超声检查并不能确定撕裂的具体位置、大小及程度。

超声诊断半月板的准确性与仪器的敏感度、分辨率及探头频率有关, 与X线及CT扫描方法比较, 具有无创、无辐射、简便、价廉、可重复性强、无副作用的优点, 可作为一种半月板损伤筛查的手段。

4 MR检查

MRI对半月板有很高分辨力, 敏感性高, 且属于无创,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方法, 但假阴性及假阳性率亦较高。假阳性的原因有半月板变形、边缘不光整、表面的异常信号误为半月板内信号影与关节腔相通及周围脂肪、血管、神经等误判为损伤。假阴性原因则有部分容积效应如程度较小的撕裂会被掩盖及MR场强不稳、伪影较多而掩盖小撕裂[16,17]。

20世纪末开始, 学者们开始通过间接法关节造影诊断半月板损伤, 造影剂通过膝关节滑膜的血管弥散至关节腔, 再渗入半月板裂隙处, 该法信噪比提高了, 敏感性及特异性得到很大提高, 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MR扫描[18]。Drape等[19]的一组研究中有8例MRI平扫诊断不明确在间接法造影中得到了证实。但该方法的关节腔内造影剂浓度较低, 半月板撕裂处信号强度仍较弱, 而且临近滑膜及半月板外周带出现强化, 导致假阳性。现在国内外兴起直接法膝关节MR造影, 它是通过关节腔内直接注入造影剂, 使关节液呈高信号, 由于该方法造影剂浓度高, 半月板撕裂处可以看到明显的高信号造影剂充填, 因此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最为明确, 且对机器的要求不高, 低场MR机可以开展检查。直接法MR造影的优点在于: (1) 增加信号强度, 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 明确半月板内异常信号是变性还是撕裂; (3) 有效消除周围韧带、肌腱、脂肪、神经等假阳性因素的干扰; (4) 特异性的在压脂相T1WI序列中, 显示出低信号裂隙内呈高信号的造影剂。王文广等[20]通过对比常规MR及关节镜, 证明直接法MR造影其诊断正确率达96.7%, 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提高, 接近关节镜的准确率, 可替代关节镜检查, 但由于费用高、微创及基层医院缺乏MR机而推广受限。

5 关节镜检查

20世纪70年代关节镜技术开始应用于膝关节内疾病的诊治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为避免半月板由轻度损伤演变为严重撕裂, 应对其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传统的半月板损伤治疗创伤大易导致远期膝关节不稳定继发骨关节炎。关节镜有着“把眼睛和手指放入关节内”的称号, 能在减少对关节囊及周围肌肉影响的前提下达到诊治关节内疾病的功效, 且切口小、康复快, 所以临床上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已基本倾向于关节镜下手术[21,22]。即便如此, 关节镜仍不能脱离临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筛选手段, 只有结合这两者, 才能有目的性地开展关节镜检查及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23]。

关节镜普遍被认为是半月板损伤检查的金标准。但关节镜的检查效果受关节囊滑膜增生程度、关节液清晰度及关节松弛程度等影响, 且有盲区。王文广等[20]统计关节镜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同MR相似, 亦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 且创伤性较大, 并发症多, 有检查盲区, 不利于普及应用。另外, 关节镜要求患者住院、麻醉、复杂、费用高, 不可能作为临床筛查或排查的手段, 只有在症状较重、诊断明确、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才应用较多[24]。因此, 目前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检查手段是当临床怀疑半月板损伤时, 可通过超声或MR平扫或MR造影进行筛选, 若仅是退变或轻度撕裂, 则只需采取保守治疗, 如果撕裂程度较大, 则需关节镜进一步检查并进行治疗[25]。

6 总结与展望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罗定市人民医院骨科随机选择3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57岁;体重52~75 kg。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按髌上囊→内侧间隙→髁间切迹→髌股关节→外侧间隙的顺序进行常规关节镜检测进一步明确关节内病变情况,然后根据半月板损伤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半月板破裂缝合术、半月板成形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全切除术。

1.2.1对照组在手术后为患者提供康复锻炼的相关宣教资料,按照相关情况予以活动,21 d后开始一般性的功能练习。观察组在手术前为患者予以关节镜技简介,其中内容有关节镜的基本构架、使用广度、手术环节等,讲解手术原理、方法和术后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关节镜手术时拍摄的影像资料,在心理上疏导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情况,同时为患者讲解手术后的一些常见反应及感觉,要从根本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感,让患者可以主动的配合手术以及治疗。

1.2.2拟定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第1天始由责任护士实施康复训练方案,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分四个层次实施。(1)康复训练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深化组织速率。首先要佩带支具、活动髌骨、踝泵运动、肌力训练等。(2)康复训练是确保修复位置关节活动度不受影响的训练。要予以支具设定,支具活动范围设定为伸/屈0~30°,疼痛耐受极限内提高屈曲角度至超过120°;髌骨运动,尽量超出正常范围,予以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运动;肌力练习;深化股四头股内收肌以及肌肉绳加强练习[2]。(3)康复目标是获得健全的关节活动度,完善肌力练习;支具活动范围设定为伸/屈不得超过135°,14 d后去支具;深化座位屈伸膝关节练习,患者能够在没有痛感的情况下进行大幅度关节活运动,慢慢加入弹力带抗阻练习,30 min/次,2次/d;微蹲练习;游泳练习;体感觉练习。(4)康复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肌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水平。弹力带抗阻练习;负荷高腿抬高;游泳练习;慢跑练习。

1.2.3具体康复训练 干预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患肢足趾及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被动锻炼可在术后立即开始,主要通过CPM机进行,以缓解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消除关节活动角度,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最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法:术后处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肢即可在CPM机上开始锻炼,2次/d,1 h/次,角度从30°开始,每日增加10°,直至120~130°为止,速度也逐渐增加,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在创口愈合、主动活动膝关节无疼痛时即可停止。通过CPM锻炼,可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从而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的角度,缩短住院时间。

1.3 评估标准

评定ROM,使用M.R.C肌力分级对患者肌力进行评定;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使用Lysholm和Gilquist膝关节评分;使用计时起立行走(Time up and go test)测试患者的步行功能,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以上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ROM、疼痛、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1

3 小结

半月板损伤后关节活动能力降低,是关节功能受损的核心标志,所以是损伤后康复的重点检测指标[3]。膝关节受损,在组织学的纤维化发生初期,若没有得到活动,在4 h后就发生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损伤的关节固定14 d就会造成结缔组织纤维融合,这样会导致患者的关节失去功能,所以初期功能锻炼十分重要。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对病变位置予以有指向性的切割、治疗,进而防止了对附近正常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在降低创伤的时候,也最大化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为第一时间予以功能锻炼给出了理论依据。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步行能力及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采用系统、完整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明显缩短了康复周期,减少了住院时间,且安全有效,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的疗法及疗效。方法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在手术后为患者提供康复锻炼的相关宣教资料,按照相关情况予以活动,21 d后开始一般性的功能练习。观察组在手术前为患者予以关节镜技简介,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及系统训练。随访时对膝关节疼痛、肌力、关节活动度(ROM)、步行功能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的疼痛、肌力、ROM、步行功能等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恢复期短、疗效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系统完整的康复训练方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明显缩短了康复周期,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陈凯,车红英.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537.

[2]周伟清.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全科护理,2010,8(6):1640-1641.

上一篇:幼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下一篇:导航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