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途径

2024-07-29

课外途径(精选十篇)

课外途径 篇1

一、兴趣, 激发阅读动力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兴趣能调动内在潜力, 提高阅读效果。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了, 读书就会越读越多, 越读越会读, 越读越喜欢读,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能使学生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推荐, 引领阅读方向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的,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 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所以,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 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 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我们不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之乎者也”, 也不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 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众所周知, 诸如《童话大王》《天天爱学习》《小哥白尼》《小读者》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 均是学生爱看的“花”。我们要让学生在这样的“花丛”中健康成长。

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 选择有关书报或其有关部分让学生阅读, 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海伦·凯勒》一课, 为了更深刻地感受海伦不向命运低头, 不屈不挠, 向往光明的精神, 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又比如, 我们学习了《梦圆飞天》后, 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 以培养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方法, 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 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从事阅读活动, 使学生朝设计好的目标发展, 选择好阅读书目后, 必须做好阅读前的各种指导工作。在要求学生养成动口习惯的同时, 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 圈、点、勾、画、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及时记下自己稍纵即逝的感悟、理解, 做好读书笔记。归纳起来,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1. 读一读, 圈一圈。

要求学生养成习惯, 把阅读过程中印象最深的词、句、段划起来, 并细心琢磨这些词、句、段的意思, 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等等。

2. 划一划, 想一想。

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思索在旁边记录下来。

3. 抄一抄, 写一写。

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 摘抄好词佳句, 多积累一些优美的句段, 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 还可以练练笔, 写下心得体会, 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 语段仿写。

四、活动, 促进丰富阅读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 学生除了在学校图书馆借阅, 还可以利用开放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畅享阅读。在班级开展师生每人“捐献一本书, 班级图书漂流”活动, 建立班级图书角。选择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 负责图书的管理、借阅工作, 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书可读。另外, 我们可以建议家长一个月左右与孩子逛一次书店, 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自主选购书籍, 与孩子一起读书, 以营造亲子读书氛围。

我们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起后诵读古诗已成习惯。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古诗词积累一多, 语感不断得以积淀, 语文素养也就自然形成。我们每月都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 表现特别突出的推荐评选学校“阅读之星”, 乃至市级“阅读之星”。在学校开展的“读经典的书, 做美丽的江畔娃”集体诵读比赛中, 我们班的学生发挥出色, 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班还被评为校“书香班级”, 并被推荐参加市“书香班级”的评选。看到自己的辛勤努力, 换来了甜蜜的收获, 学生个个欣喜若狂, 也对自己更有信心, 也更喜欢阅读了。

浅谈课外识字的方法和途径 篇2

孩子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大量汉字,因此,识字教学不仅存在于课内,更存在于课外。家长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认识身边的汉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培养对汉字的敏感性,应是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开放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同学、班级,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这时候,家长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引导他们认识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汉字,如:任课教师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同学姓名、教室内标语……当熟悉班级的一切事物之后,进而带孩子参观校园,认识校园内门牌、标语牌等。学生认识一些汉字后,还可以引导他们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沙坑、跑道等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文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教学中,教师适度拓展文本中相关内容,借以引导学生识字也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有效途径。如:学习《操场上》一课,让学生认识操场上的一些体育设施、活动器材名称;学习《自选商场》一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常用的商品名称等等。家长可以不失时机的配合教师的意图,对孩子进行生字学习。

三、走出校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

家长引导孩子坐公交车的时候,认识站牌名,认识公交车内的各种告示;引导孩子逛街的时候 ,认识店铺名;引导孩子到饭馆吃饭的时候,认识菜谱上的.字;引导孩子在旅游的时候,认识旅游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引导孩子在走亲访友的时候,认识与亲戚朋友有关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与身边的汉字交朋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识字潜能。

四、引导积累,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

积累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家长在家中开设“识字乐园”。让学生把自己认识新字的方法和过程讲给家长听,再把所认识的字贴进“识字乐园”,让孩子有量化积累,增强自信和学字兴趣。

2.    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定期与小伙伴交流、展示,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3.    建立“识字储蓄罐”是收集孩子识字成果的主要形式。孩子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 ,装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定期复现,互相检测。这样的活动,使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既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又使他们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阅读氛围;广泛的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97-01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抹亮丽的色彩。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提升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我结合自身教学的一些经验,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同时,我设立好班级图书架,每个星期开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者交流读书收获,从学生中列举一些爱读书的榜样,经常予以表扬。在班级内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读为爱读。

此外,我在每个学期还举行两次阅读考级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閱读成果,并由选出的小评委给予评定,登记在期末的素质报告册上。通过阅读考级,有效地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激发了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进行必要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如果不加指导,往往会事倍功半,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开学初,我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在第一天就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和体会写下来,通过阅读交流课与大家分享、讨论,并给予积极肯定。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其次,我们还应当向学生及时地、有目的地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多读,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的课外时间绝大部分都在家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下,让家长全力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其实是很难的,有不少学生向语文老师抱怨,课外一读课本以外的书,家长就极力反对,说什么又在看闲书了,将来考试又不考,白浪费时间。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自己的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四、必须谨防学生走入阅读误区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为了什么,只是闻道罢了。让无知变得有知起来,然后越有知,就越无知。如此反复。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或鼓励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时,切不可过分强调课外阅读是为了学生在考试时写作文,否则,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种版本的、无用的作文书了,家长也会把作文书奉为圣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失去了意义。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 陈桂芳.浅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12)

谈课外阅读交流的有效途径 篇4

一、熟悉内容是前提

熟悉内容是指师生阅读同一本书,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是有效交流的前提。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有可能体会学生读书的感受;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有可能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可以在交流课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在读五年级读物《撒玛女巫的魔咒》时就产生过与学生同样的阅读感受。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文章有点乱,内容跳跃性大;文章很有特色,以自助探险远胜于其他同类小说;多元选择, 如果选择错误,容易误入歧途……读罢此书,既是刺激,又是有趣。这些都是阅读者最本真的感受。师之所感与生之所感越接近, 越有利于课外阅读工作的开展。反之,师对生所阅读的内容一无所知,在交流课上只会是一筹莫展。

二、定准目标是关键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若目标含糊不清,则只会缘木求鱼。交流课的核心目标在哪?以《撒玛女巫的魔咒》的交流目标为例:第一, 交流阅读的感受,激发阅读兴趣,促进个性化阅读和合作阅读的融合;第二,在交流中感悟自助探险小说的写作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也是为了提高其阅读兴趣,促进其积极阅读课外书。全国名教师蒋军晶在组织学生对《疯羊血顶儿》进行交流时也说:“看完一本书就是跟同学交流自己想问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交流也应当是简简单单,不要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一课一得才是真正的朴实的课堂。因此,笔者把交流课的核心定位为“阅读兴趣、阅读融合”。

三、选准聊点是保证

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最重要是有交流的话题,这些交流的话题笔者把它称作聊点。这些聊点可以是书中的人物、故事中的情节、写作上的特色、精彩的片断、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感受等。聊点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聊点畅所欲言。聊点选对了, 学生阅读的激情容易被调动出来。

为了把课设计好,笔者已不止一次的担当了“探子”这个角色。每到课间,笔者喜欢到学生当中走走,了解他们阅读的感受。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开始读《撒玛女巫的魔咒》的时候感觉有点乱,读了两三次之后觉得文章的内容有点恐怖,面对选择时的心情此起彼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设定了三个聊点:第一, 你认为这本书最能吸引你读它的是什么?第二,你最容易判断错误的地方在哪?第三,结合“选哈姆”片断和“二人被吊”片断谈谈自己在选择的时候的心情变化与收获。第四,书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印象?结果,学生在这一次的交流课上表现得最为积极,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都举起手来。实践证明,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四、引君畅言是妙招

引君畅言,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有话可说。在交流课上,学生能打开话匣子,课堂已成功了一半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敢说,或者说话不多,这都可能跟教师的提问语有关。比如通常听到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遇到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十分痛苦,或者感到十分茫然。是因为这些问题不但指向性不强,而且提问时,语气听起来是挑衅、有威胁感的,不表示赞同而且有点拷问的意思。英国的艾登·钱伯斯曾经提出“说来听听”(tell me)这一探寻式的句式作为阅读讨论的教学方向。其主旨是:相信所有看法都弥足珍贵,教师真心想得知学生的体验,包括学生想说出的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还是回忆或好恶,要让学生有勇气也有权力说出“这是我读过的最烂的一本书”。因此,笔者认为“说来听听”还体现对发言者的一份尊重,这样亲切的口吻孩子心情才会放松,才会愿意说。

课外途径 篇5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的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作为大学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够使体育达到100%的合格率,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1.2 体育课的特点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掌握、改进提高、动作定型等几个阶段。大学每次体育课100分钟,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动用自如的是难以办到的,再者每个动作都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提高反复练习形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

1.3 体育活动的互补性

学校所有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高等学院的绝大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上体育课应该有一定运动量,学生疲劳恢复后需要时间、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宽松的环境,在这方面课外体育与体育课有很强的互补性。

1.4 社会的需求

1995年国家频布实施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大的宣传声势,使全民健身得以顺利启动,要建立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普通高校应该有能力和条件担负起培养社会指导员的任务,应成为培养社会指导员的基地,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主要途径。

2 课外体育活动的尝试

2.1 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2 抓两头,带中间

每个班都有些特别爱好体育,体育成绩特别好的人,应该成立院代表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中来。

每个班也有些体育成绩特别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对这些学生应该实施基础工程,有耐心讲道理,通过运动处方等形式使他们从中获益。

2.3 体育宣传的作用

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形式宣传的结果,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4 培训学生骨干,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训学生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个班都有钵育委员,每个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应该是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在课外集中培训,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等。

2.5课外体育的影响力

笔者在我院一个系成立了篮球队,集训人员分别来自该系不同年组的篮球尖子,要求参加培训的有70多名,最后通过选拔15名队员组成了系篮球队。每周辅导2次,学生的训练热情极高,每次训练的时候,该系许多同学都是在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篮球热情,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丰富。

3结论:

巧借文本,探索课外阅读超链接途径 篇6

【关键词】巧借文本课外阅读超链接

【正文】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教育大辞典》)《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都与课文的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阅读活动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狭窄,阅读的层次较浅。小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无外课内与课外,教材是流,课外文本是源;课内文本是沧海一粟,课外文本则是浩瀚汪洋。教材与课外阅读资源互通声息,互相呼应,如花与叶,枝与根一般亲密,两者不可割。只有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围绕文本做超链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才会让语文素养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一、找准时机,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增色

1、铺垫情感时巧借课外阅读

课文是课外文本资源的引入,有着众多的文章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或许跨越许多年代,学生与之很陌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而不做深层的挖掘,学生的思维认知就被禁锢于课堂,如无源之水。这时就要结合课文内容补充课外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作品距离,铺垫情感基调。教学《永生的眼睛》,上课伊始,我便补充一首小诗:我用你的眼睛/看见了无数/我想看到的/未曾想到的/平添了几番阅历/你用你的眼睛/把我到了/崭新的时间/崭新的空间/生命由此延续。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读诗时,就已经为课文的学习垫定情感坚石。教学《梅花魂》,我引入余光中的《乡愁》,一边背诵,一边感受,既进行了语言积累的训练,又奠定了浓浓的思乡的情感基调。

2、突破重难点处巧借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是保证学生提高认知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适当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有助降低课文难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感悟文章。理解《种一片太阳花》中的句子:太阳花的事业,这样的兴旺发达,这样的繁荣昌盛。学生很难由花的事业想到献身事业,此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教材一些删除部分,牵着学生迈上知识台阶就容易多了。

3、课文空白处巧借课外阅读

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这是学生练笔的好时机。学生平时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在教学课文《草帽计》的尾声,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称快,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总之,课堂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地教,课外阅读要丰丰富富地读,课内牵手课外,学生就能遨游知识的海洋。

二、选对类型,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助力

1、向相關阅读材料拓展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的需要进行课外扩展,有时最能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之目的,就好像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

如:学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后,以课文详略得当这一点为基点,向课后“阅读链接”拓展,通过阅读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让同学们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从而扩展节日习俗信息。

又如:学完老舍的散文《草原》后,以课文作者移步换景这一写作手法为基点,向课外“阅读链接”拓展,通过阅读席慕蓉的《夏日草原》和艾青的《草原上》,是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同是草原不同的作者抓住不同的特点写,草原也就别有一番景致了。

可见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是一个拓展延伸的好环节,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的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2、向该作家的其它作品拓展

学了著名作家的某一篇著作后,学生往往有全面了解该作家,想进一步读他的作品的愿望,这时只要我们抓住有利时机,拓展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向同一题材作品拓展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在教学中,我选择与教材同题材的阅读内容,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读写能力。

例如:学习《山雨》一课,在课文导入时补充朱自清《春》中雨的片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这是怎样的雨?这样由朱自清的文章引入课文的学习,既是对课外阅读的拓展,又创设了情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而且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一开始,学生就比较投入。

又如:《金钱的魔力》学习中,出示了《红楼梦》里各种人物的一组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笑。通过各式各样的笑的对比,一则,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想象托德的笑究竟是怎样的难看,从而从这恶心的笑走进托德丑陋的灵魂与内心。二则让让学生深入明白作品的言说形式,形象理解马克吐温笔下的托德的“笑”的文学魅力,

4、跨学科拓展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7

一.大量阅读———营造书香校园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王国。1.“书香校园”, 营造阅读氛围。读书要有氛围。校园里应当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书香校园。早晨, 学生一踏进校门, 广播里迎接他们的是《三字经》《诗经》《弟子规》等中华经典;课间, “小学生古诗新唱”的音乐代替了传统的铃声。教室、校园的墙壁上、宣传栏里空洞的口号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经典名言、读书格言、古诗词、手抄报、精彩习作等, 每个班级有图书袋、阅读墙。学生徜徉在经典中, 沐浴在书香里。2.“书香教师”, 学生读书的助推器。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 培养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明灯, 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学生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当每一位老师都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 学校的书香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3.“书香班级”, 营造班级读书氛围。以儿童文学人物形象命名班级, 比如“夏洛班”“草房子”“魔法教室”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兴趣, 诱导学生广泛阅读。除此, 利用部分课余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 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 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培养阅读兴趣, 给学生读“最好”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 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 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1.从休闲阅读入手逐步提高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最喜欢的是科幻故事、笑话幽默、童话、漫画等休闲轻松类读物。休闲读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休闲读物为现代人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 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图书阅读、订阅《语文学习》《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 向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 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深广及读书的迫切感。2.传诵经典美文提升语文素养。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学生需要从这些脱颖而出的经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而不同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的学生, 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三.以科学方法指导阅读, 开展分层次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1.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关注儿童阅读批注习惯的养成。从低年级开始, 就教孩子们用“心情符号”学做批注———读到高兴处画张笑脸, 读到伤感处勾个苦脸, 表达感受;中高年级可以把阅读中最想表达的情感随时旁批在书上, 在“感触最深、最震撼的地方”动笔。比如想对书中人物说的话, 比如你是书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想?有了更多想法可以用随笔形式表达。2.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 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 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拓宽了视野, 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景阳冈》一课后, 学生对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武松佩服得五体投地。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说, 像这样精彩的故事, 在《水浒传》一书中有很多, 引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教师要认识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凭借教材, 激发阅读兴趣。3.指导分层次阅读。a.师生共读。小学阶段是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开展“师生共读”。师生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同读一本书, 读后共同研讨。孩子们对于和老师一起阅读兴趣会很浓, 在这同时也可以适时点拨读书方法。b.自主性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又有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高年级的阅读训练目标可向自主性阅读转化。即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自主地阅读。

探讨课外听说途径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篇8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为吉林农业大学2009级和2010级非英语专业的全校各个专业, 含文科、理科、工科和农科的500名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的, 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2份, 有效率为98.4%。调查结果如下: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习效果。调查结果 (见表1) 。

表1显示, 认为自己听力最弱的学生人数为257, 占52.5%, 认为自己口语最弱的学生人数为125, 占25.4%。听说两项占77.6%, 可见大部分学生听说水平低, 听说能力差。

2. 注重的语言能力。调查结果 (见表2) 。

表2显示, 342人最想提高听说能力, 占69.5%。表明多数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弱项及听说这种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3. 学习状况。调查结果 (见表3) 。

表3显示, 247人主要靠课内学习英语, 占50.2%, 表明半数的学生主要靠课堂, 靠老师,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课外时间没有充分利用, 因此, 需要加强课外学习的管理。

4. 课外学习状况。调查结果 (见表4) 。

(单位:小时/天)

表4显示, 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为0≤1的人数为372, 占75.6%, 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 用在听说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 有必要改善课外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课外学习的潜能。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1. 课堂时间局限性。

各高校开设听说课的学时不尽相同, 大多院校的教学计划修订后, 课堂学时减少, 每学期30学时左右, 四个学期共计120学时左右, 而个别院校砍掉听说课, 听说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听说水平低, 能力差。

2.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现行的高校英语教育已经意识到听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传统教学方法对听说能力提高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来, 中国的英语教学重视语法、句子分析、课文翻译等。尽管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考试增加了听力部分, 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阴影, 严重地挫伤了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听力的积极性, 导致了教学中轻视听说的倾向, 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欠缺[2]。

3. 听说学习环境不理想。

虽然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教学设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受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大部分教师仍沿袭“教师放录音—学生做练习—教师对答案—教师再放录音”的机械的重复活动[3]。因此,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只靠教师课堂的几句英语和几盒磁带, 是远远无法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的。

五、解决问题的途径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 听说课堂时数只能减少不会增加, 只靠课堂时间提高听说水平是难以做到的。学习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 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学生沉浸在语言交流的氛围中, 可以增强大脑对语言的语感[4]。为了克服课堂教学时间短、周学时少的困难, 给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增加了学生参与及实践的机会。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课外听说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 组织英语角。

英语角是学习英语最传统的活动, 为广大爱好英语的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 展现自己的机会,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带动更多的人热爱英语,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扩大英语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突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帮助大家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 提供给学生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及实际交流应用能力。因此, 定期组织英语角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起到巨大的作用。

2. 开设影视欣赏选修课。

语言是活生生、有情景、有场合的思维概括活动和交际活动的统一体, 因而语言学习也就具有了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有所提高的特点。影视是一种视听并用、音像同步的媒体, 利用英文影视学习英语, 直观、新颖、生动、有趣, 比单一的有声资料更具有强烈的感观印象。学习者通过观看英文影视片, 可以复习学过的英语知识, 获得更持久的记忆。英文影视对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能促使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3. 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推广,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如BBC/VOA无线电广播节目, CCTV的电视新闻节目 (World Wide Watch) , Sunday Topics, Crazy English, Super Listener等。教师遵循真实性、渐进性、多样性、趣味性等原则, 在内容、语速、题材、体裁等方面, 尽量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网上资源进行筛选[6]。然后, 教师可以通过公共邮箱, QQ群或BBS向学生推荐这些资源, 学生则必须每日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后听音, 并做一定量的笔记, 如摘录关键词、写大意、段落听写或改写等, 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听说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系统作用。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 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成为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方向[7]。作者所在学校在听说教学方面进行大的改革, 目前使用《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进行听说教学, 该系统包括0~6级, 0~2级学习流程:这一阶段每个级别包括16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是以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场景为主题, 如:打招呼、购物、去医院、谈论天气、求助等等, 共计32个主题。每个单元包括五段对话, 收纳了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环境中的表达方式。3~6级学习流程:3~5级每一级别包括20个单元, 6级包括18个单元。各级别中的每个单元包括词汇任务、听力任务、真实世界的听力、听力填空、口语任务、热身及角色扮演等学习环境[8]。因此, 要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听说训练和人机对话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六、结语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听说教学中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依据目前的教学状况, 从课外听说找出路来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可以加快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学生的听说水平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

[2]王敏志.浅谈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82-83.

[3]王琦.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林区教学, 2009, (4) :68-70.

[4]童彦.论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 (3) :258.

[5]陈伟.英语影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 2008, (11) :73.

[6]叶慧瑛.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新探[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8) :7-11.

[7]孙曙光, 宋玉梅.教学改革形势下的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227-229.

课外途径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课外培养

体能又称为体适能, 是指人身体各部位、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体能包括的范围比较广, 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等。职业体能是与职业 (劳动) 相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的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力, 是在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确定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 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 以及人体对湿热工作环境的忍受程度等能力, 我们将这种不同职业对人的身体素质 (包括心理) 的不同要求, 称之为职业体能。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意义

体育锻炼对人的机体有着良好的影响, 系统从事身体锻炼的人很少生病, 对职业活动的适应比一般人快, 能够态度明确、意志坚定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职业工作的劳动强度、频度和抗疲劳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持续性。

强化职业体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事业的资本, 近年来,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 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以培养社会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 要以强化学生职业体能为突破口, 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 在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同时,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强化职业体能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利用现在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职业能力的发展已从单一的专业能力发展转向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职业体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 学生许多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利用, 都必须以相应的职业体能作为保障, 譬如, 电工专业人员要有一定的攀高、平衡能力, 否则就不能胜任电工高空操作。所以, 在学校期间加强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本职工作。

强化职业体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随着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能的日益重视, 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外, 更多是考虑企业单位招聘的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所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 学生若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 无疑可增加就业竞争力, 因此, 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就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职业体能有助于缓解职业怠倦, 提升工作质量, 适应职业能力要求据调查, 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现象正袭扰我国, 职业人员出现工作倦怠现象与职位、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很大关系, 工作年限不足4年的出现工作倦怠现象的比例最高, 前苏联专家马特维也夫在《体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曾明确提出:“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水平是缩短掌握期限的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对掌握职业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现在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强化职业体能水平有助于提高职业工作的效果, 可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寿命。

学生职业体能课外培养的途径

调整学校体育课程结构, 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职业体能教学内容, 为职业体能课外培养打下基础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特点和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可划分为三个教学模块, 即以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主体内容为核心组成基础理论模块、运动项目单项动作技能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 如图1所示。 (1) 基础理论模块是由多个理论知识模块组成的模块体系, 包括职业体能运动知识和职业体能卫生保健知识。 (2) 运动技能模块由若干个单项运动项目组成。 (3) 职业能力模块由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体能训练组成。同时, 职业体能的课程设计应根据各职业的特点, 结合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素质设计职业体能训练课程, 如图2所示。

结合学生素质训练, 推进职业体能训练在课外活动中的开展学校素质拓展训练的很多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职业体能的提高,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找出与职业体能训练的共同点, 还可根据不同专业对职业体能的要求, 结合学生身体素质,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 如攀岩、自行车、远足、野营拉练、“铁人三项” (游泳、自行车、越野跑) 等;多开展有利于发展职业体能的学校运动会;还可紧扣专业特点, 开展各式各样培养职业体能的职业文化节等。只有经常性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 通过学生身体力行的运动锻炼及参与, 养成经常自觉锻炼和有目的锻炼的习惯, 才能有效地把职业体能训练, 从体育课堂上, 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 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职业体能水平。

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人文环境, 为开展课外职业体能训练提供服务学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重要作用, 相关部门应给以大力支持, 根据开设专业的特点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改善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 优化办学条件, 增加职业体能训练的场地和设施, 以满足实施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同时, 要加强对职业体能教学教师的培养和业务进修, 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技术学习和职业体能的提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大力培育有利于提高职业体能的学生社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特点, 组织并开展多种适应学生身体要求和职业技术体能要求的体育社团, 统一指定指导教师, 对社团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训练各方面的指导, 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 逐步实现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承办各种活动。要鼓励支持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能发展职业体能的体育社团, 为学生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职业体能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建特色, 树品牌, 将社团活动做大做精, 同时, 加大对社团职业体能训练技术的指导, 提高经费投入, 坚持管理到位, 完善管理制度, 采取积极有效、科学规范的管理对策, 倡导“百花齐放”, 实而不华, 活而不乱, 使其健康地发展, 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体能的提高。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具体工作,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深入到各个企业实习、实训, 通过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增强岗位适应性。但学校与企业合作大多集中在职业技术方面, 学校与企业为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合作还比较少。学校对人的教育与企业对人的使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校要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和教育功能, 根据企业对人的身体素质 (包括心理) 的不同要求, 有针对性地与企业进行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 大力宣传职业体能对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职业体能训练对将来就业、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的认识, 使学生参与职业体能训练的观念, 从“要我练”, 向“我要练”的转变。

将学校专业运动队纳入职业体能培养范畴学校运动队的队员大多是专业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兴趣爱好的学生, 所以, 学校在成立田径、篮球、排球、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以及足球等运动队时, 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成立一些能突出职业体能与技能训练因素的, 既可以培养职业技能, 又可以培养职业体能的运动队。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职业体能水平, 需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仅靠每周两节体育课要完成全面提高学生体能的任务是不现实, 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 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外 (社会、野外) 活动以及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才能切实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学生社团广泛成立各类体育协会 (俱乐部) 组织, 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 通过身体力行的运动参与, 养成经常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和职业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魏琳洁, 李慧民.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06, (6) :33.

[2]陈金雄.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体能训练的渗透[J]. (2005-1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IY200510020.htm.

[3]陈凤荣.试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 (10) .

[4]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7) .

[5]卢晓文.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8, (11) .

浅谈增强小学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篇10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小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初级阶段, 但同样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担心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让学生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课堂作业和课下习题。很多小学生喜欢看一些童话故事和寓言, 但是学校和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禁止学生阅读童话和寓言故事等书籍, 只能看作文书。在这样的情况下,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 导致学生只能学到课堂知识, 而不能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量, 眼界非常狭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言: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因此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小学生处于刚刚接触知识的阶段, 正是开拓视野和培养品格的重要时期, 适当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是课外知识, 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起到教育作用。而且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小学生从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课外书籍, 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 兴趣很重要, 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 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愿意看书, 继而发现阅读书籍过程中的乐趣。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比如:好词好句的课前分享,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积累, 并且将成果展示出来,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感染周边的学生;其次, 优秀课外书籍的推荐, 小学生在阅读书籍时, 不知道什么样的书籍更适合自己, 所以, 需要教师将内容生动的书籍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在阅读初期就能对书籍产生兴趣。

2.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校需要重视的, 更是家长需要重视的,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多在家里度过, 因此, 父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支持非常关键。在增强小学课外阅读时, 需要教师和家长配合, 教师在学校引导学生去阅读, 课下时间则是由父母进行指导和督促。

3.学校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完善。图书馆是每一个高校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可见图书馆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是很大的, 但是图书馆的建设在小学却不受重视, 许多小学的图书馆很少开放, 甚至有些小学没有图书馆, 学生即使有看书的想法, 也没有便利的条件。为此, 学校应该完善校内图书馆的基础设施, 多购置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教育, 例如:带领刚入学的新学生参观图书馆, 并且讲解一些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 从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4.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班级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庭, 在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班级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可以在班级建设“图书角”, 例如在教室的后方设立黑板报, 将板报的一半建设成学习园地——图书角, 学习园地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教师选出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列在黑板报上, 并且定期更新;第二:将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学生名单列出来, 阅读一篇, 贴一朵小红花, 做为鼓励, 将课外阅读发展成为一个班集体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课堂内的阅读延伸。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不是光是小学生自发的去阅读, 也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上课期间,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的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

6.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的举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 学校可以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理, 希望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为了取得好成绩, 就会自然而然的去阅读课外书籍。

总而言之,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更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方式。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 学习成绩已经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 课堂内能够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丰富的课外读物能够让学生遨游在广阔的书海之中, 了解丰富的知识, 学习做人的道理,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摘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书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不被重视,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关注, 为了增强小学课外阅读的途径, 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健全学校的图书馆基础设施、课堂内的阅读延伸等办法来增强小学课外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慧珠.浅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J].阅读教学, 2010 (18) .

[2]孙桂珍.浅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种有效途径[J].神州, 2014 (05) .

[3]刘惠芝.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04) .

上一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下一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