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

2024-07-14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精选十篇)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 篇1

一、全方位开放式分析实验的实施

1. 加强学生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使学生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意义有充分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通常在本课程的第一次课就对学生讲清楚: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什么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做哪些工作, 应该注意什么等。

2. 实施全日制实验室的开放

传统型教学模式的课时限制和进出实验室的时间规定, 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实践, 学习兴趣较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 实行全天候开放制, 学生签名后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实践时间。

3. 分阶段、多层次实验内容的开放

根据实验教学具体情况, 我们将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分为4个阶段: (1) 基础训练实验阶段的开放:以基础实验为内容, 重点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 (2)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阶段的开放:学生通过系列实验和各种实验操作, 掌握各项实验技术与方法, 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科研型实验阶段的开放: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课题, 如何搞科研工作,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风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4) 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型实验阶段的开放: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或选择由老师给定的课题, 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料, 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撰写论文。每个阶段都全面实施开放式教学。由于我校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 学生可跟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 使学生首先有扎实的实验技术, 然后由浅入深逐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将知识逐渐转变成能力。

4. 教学方法的开放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着重于启发、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基础训练实验阶段的开放实验教学中, 采用观看录象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规范基本操作,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阶段及自选研究课题型实验阶段的开放实验教学中, 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 相互讨论。最后老师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点评。这种互动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许多问题, 同时也锻炼了其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另外, 每阶段的开放实验由不同的老师分别指导, 既减小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特长。

5. 实验室管理的开放

建立了一套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验室将现有的仪器、药品、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老师的科研项目及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在校园网上公布, 学生可在网上选题, 并根据实验室仪器及药品的情况设计实验方案, 避免了因实验室仪器及药品不具备造成实验方案无法具体实施, 提高了实验效率。

6. 实验成绩的考核的开放

实验成绩的考核办法好似学生学习实验课的指挥棒, 全面、正确、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和科研态度[6]。开放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等, 为此, 我们将实验成绩分为四部分:平时成绩20%+基本操作技能20%+实验报告及小论文30%+综合能力 (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30%。加大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效果

近几年来对我校药学、生物、环境、化工等专业实施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来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非常赞同这种教学模式, 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尤其是实施分阶段、多层次实验内容的开放,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 这样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与提高,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2. 真正使学生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 在具体的实验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又使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因此,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过程。

3.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觉、自主实验过程。从选题、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到具体实施方案、撰写实验报告或科研论文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学生既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和乐趣, 又逐渐建立起了自信心、增强了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

三、结束语

实施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实验室缺乏、大型分析仪器较少、教师工作量较大等。在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实验的力度, 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怀侠, 蔡火操, 黄建林, 等.研究型设计性分析化学实验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8

[2]徐雅琴, 付颖.开放式化学实验的研究和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

[3]王英华, 魏士刚, 程新民, 等.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 2006, 4

[4]杨小凤, 叶发青.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10

[5]赵秀英, 王平军.高校实验教学的开放模式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6, 6

开放式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篇2

【摘要】如何在高校内理顺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重要的课题,也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行高校实验室的四种管理模式分析,在遵循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基础上进而得出建立一种集权和分权相协调的开放导向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开放导向;创新

现如今随着高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不断攀升,实验室硬件装备得以更新换代,实验环境不断提升。和不断提升的硬件相比,高校实验室在软件方面即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是延续原来的管理模式,明显是落后于硬件建设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所以高校实验室必须走一条软硬件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 篇3

【关键词】半开放式实验 设计性实训 综合能力

《仪器分析检测技术》是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计、电位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对测定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学,实验项目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来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与原理,但缺乏分析、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1-2]。在前期教学改革中,“项目化”教学法已相当普及,它对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推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一体化课程”模式正逐渐走进职业教学教室。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3]。在《仪器分析检测技术》一体化课程中,我们结合《仪器分析检测技术》的课程特点,在部分教学内容里提出并尝试了半开放式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即在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时,我们没有直接给学生某项具体任务,只规定使用指定的分析仪器类型,并采用课程大纲要求的定量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样品由学生实验小组自行决定,学生选择好样品后制定出其分析检验方案,在指定的仪器上用规定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比如,在教学气相色谱分析法时,我们对学生的工作要求是用归一化法进行样品定量,在此前提下,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可自选检测样品,自己准备样品,并查阅资料制定出样品的取样量、处理方法、标准样的制备、分析条件与步骤、结果计算方法等内容,然后按方案完成工作任务。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是学生自选分析样品,学生往往选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样品进行检测,如在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要求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金属离子含量时,有些同学选择了测定茶叶中的钙,有些同学选择了测定自己家乡产的矿泉水,有的同学在市场买来番茄、香蕉、木耳等来做样品。由于这些样品都在我们的身边,都是学生自选的,因此都想知道最终的检测结果如何,从而大家乐在其中,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能力范围

在半开放式设计性实训中,由于每個实验小组的样品不同,有固体的、液体的、生的、干的等等,如在用酸度计测定样品pH值的任务中,学生就准备了纯净水、可口可乐、牛奶、牙膏、茶叶等样品。在实训课前首先由每个小组同学设计检验方案,实训前要求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测定方法陈述,并由同学讨论、提问,明确方案,最后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全面能力,并通过多个不同样品的检测方法的陈述及答辩,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半开放式设计性实训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的,每小组7-8位学生,受时间与设备限制,每组只允许选一至两个项目,因此组长必须协调并确定最后项目,在检测方案设计及具体实验过程中,还须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半开放式设计性实训中,教师只规定了仪器的种类及定量方法,样品及分析方法都是学生设计确定的,因此在实际分析检测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沙姜中的微量元素时,高温消解后还有黑色颗粒物,或样品测定液的吸光度过低等等。当出现问题时,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最终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

通过这两年多的教学试行证明,半开放式设计性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好。

一是学生自选的样品范围受到检测设备及化学试剂的限制。学生选定的项目,可能会用到各种辅助的检测设备,如微波消解炉、玛瑙研钵等,也会用到各种化学试剂,但受实验室现有设备与库存试剂种类不多、不全的影响,很多项目还不能满足学生自选的要求。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提前介入对学生自选项目的指导,看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要决定项目的取舍。

二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开放式设计性实训中,教师不但要把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践教学中,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工作经验,以便及时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学生自选项目多而杂,在设计分析方案以及在分析检测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难题,这就要求教师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能指导学生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这方面来说,这种设计性实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

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实验模式下可以实现自主选题、 自我训练和主动学习。而我们根据《仪器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尝试了半开放式设计性实训,在保证完成基本技能储备(即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有自由发挥、 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家齐,李玲. 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与管理,2009,11( 6 ):124-127 .

[2]张学龙.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教师,2010(18):48-49.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 篇4

分析化学是我院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很强, 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具备适度、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正确、规范的化学检验的操作技能, 培养诚信、敬业、责任等综合素质, 提高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要求的零对接。本文通过以往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基于职业岗位构建开放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的具体措施及改革的初步效果。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 我院的《分析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教学中, 注重理论, 只强调每种分析方法的原理, 而忽视了分析方法在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实训教学缺乏明确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 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有违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 (2) 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文化基础差, 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 (3) 分析化学实验对基本操作要求比较细致, 但由于一个教师往往要指导多个学生实验, 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 成了摆在眼前的迫切问题, 这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2 基于职业岗位构建开放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职业教育应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 直接为受教育者的就业需求服务, 应当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所以在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思路是通过职业岗位技能的调研工作, 明确环境类学生在《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专业技能, 贯彻“实用为主, 必需、够用和管用为度”的理念, 适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教学内容与方向,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 教学评价方法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 不断调整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3 开放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要结合具体实际应用, 在课程设计之前深入走访调研具体岗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要求, 结合分析检验岗位要求, 参照相关国家标准, 制定了各模块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1]。

模块化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具体框架如下:

(1) 教学内容分为2大技能模块:滴定分析操作、重量分析操作。 (2) 每个技能模块又分为3个实训模块:基本操作实训、强化操作技能的单项实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训, 实现进阶式教学。 (3) 将产品质量标准及标准检测方法渗透到单项实训的实践教学中, 例如, 在综合实训中安排了食盐的分析, 学生的兴趣就很高, 教学效果很好。

3.2 构建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

3.2.1 更新教学理念

要以更新的教学理念带动教学模式的转变, 切实注重教学效果的实际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载体扩展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育形式。

3.2.2 教学过程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针对学生的特性来进行选择, 例如可以面授、专题探究、组织活动小组;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热爱学习,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习效果[2]。

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交流, 重视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的动态化, 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通过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 可以创设学习情景, 增强课堂气氛,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例如:在规范学生基本操作的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观看相关幻灯片和视频后, 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教师来回巡视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把学生操作过程拍摄下来,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 让学生找出不规范的地方, 由于视频中的人和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 所以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很高, 通过提出意见, 就加深了印象, 下次操作的时候就会规范自己的操作。

课堂之外, 教师可利用大学城空间等网络途径, 面向学生进行网络的辅导答疑, 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作业和进行测验。

3.2.3 开放式考核评价体系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教学评价也是开放的。针对分析化学特点, 除了要求基本操作技能按照计量化评分标准进行单独考核逐一过关外, 在考核过程中还增加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4]。学生的考核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设计了团体分和个人分。学生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分70%+终结性评分30%, 过程性评分=Σ项目考核分/项目数。

3.3 探索开展第二课堂和开放分析化学实验室的方法和途径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去探究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具体问题, 比如测定饼干中Na2CO3、Na HCO3的含量、蛋壳中碳酸钙含量、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等, 要求学生详细周密地制订出可行性方案, 包括如何处理样品、配制标准溶液、标定标准溶液和选择指示剂等。通过这些方案的制定, 学生明白所学课程的用途以及它的重要性。

分析化学实验室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 平时对学生开放。在学生的方案经过课题小组的讨论、论证、老师的指导后, 由学生申请, 任课教师同意, 主管实验室的教师批准后, 就可以根据设计好的方案配制试剂, 做实验。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 因为平时教学中实验条件是确定的, 而且很多试剂都是实验老师配好的, 实验都是按部就班的来, 而通过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操作, 学生会发现自身操作的一些问题, 并不断改进。

除了开放实验室外, 我院分析测试中心对外承接了各类产品质量控制分析项目检测、农残及有毒有害成分的分析检测、分析仪器的维修维护及实验室的组建等项目, 可以安排学生做老师的助手, 参与到真实项目分析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结束语

基于职业岗位构建开放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是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教学改革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工作, 不能一蹴而就, 要不断地摸索和解决开放性教学中的问题[5], 弥补传统分析化学教学的不足, 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杨合, 赵永福, 毛献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分析检验岗位零对接探讨[J].大学化学, 2010, 25 (2) :20-22.

[2]王志涛, 徐敏, 于晓辉, 管桂芝.试析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手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 (4) :65-66.

[3]陈宪明, 李家贵, 罗济文, 陈渊.分析化学立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广东化工, 2010, 37 (2) :177-178.

[4]蔡自由, 李永冲.基于行动导向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 2011 (3) :71-73.

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5

21世纪是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众所周知,科学实验在科技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的发展又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所以实验教学在培养现代科技人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等教育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培养出既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又能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较强的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以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来,我们在环境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基础性实验内容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开展“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原理,又使学生熟悉研究方法,掌握技术技能,提高创新能力。本文就我们在“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做一下介绍。

一、“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环境化学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环境化学实验来验证理论,加深理解;通过实验来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弊端分析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应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原有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时的实验内容,存在下列缺点与不足:

(1)实验学时少,内容陈旧。教学计划内环境化学实验的学时只有16学时,每个实验内容为四学时,因此按照教学计划,仅能安排四个实验内容。另外,在规定的实验内容中,没有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和有限的实验内容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根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的实验内容来自于教学参考书,不能反映环境化学最新发展,也没有联系身边的环境问题。实验内容和实践脱节使学生很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缺乏实际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漠不关心。尽管学习了许多高深的理论,却没有能力对身边的简单现象和实践中的问题作出解释,结果学生纯粹为考试、就职而学习理论,学了一些死理论,这不仅是实验教学的悲哀,也是整个环境化学教学的悲哀。

(2)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对实验内容没有选择权。在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由教师统一规定。所有学生都进行一样内容、一样要求的实验,实验课结束后,实验室统一关门。实验能力强的学生没有机会做一些深入的探索性的实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不能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而规定的实验内容中所没有的实验。这种无视学生能力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自然调动不起来。

(3)实验教学方法僵化。在传统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所需仪器、设备材料以及实验过程都是由教师规定的。实验前教师通常准备好实验器材、调试好仪器设备,一般还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实验讲义也把实验原理、步骤甚至某些实验现象都写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实验中没有失败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无法领会环境化学实验的真谛。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没有摆脱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生机,使实验教学根本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环境化学实验室集中了一批高级的进口的仪器设备。但是,在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仅能在固定的实验课中使用这些投资巨大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便无权使用。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四个基础性实验教学内容中,学生可能还接触不到某些高级的仪器设备。因此,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无形中造成了隐性的资源浪费。

(二)“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不光指实验室的“开放”,还指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不可缺少的内涵。所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一定要充分深刻理解它的内涵。

(1)实验时间开放“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首先意味着实验时间的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又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开放;第二,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时数开放,也就是每项实验在时间长短上没有限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开放从实验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关系分析,“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及时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而发展,以先进的实验内容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教学内容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教师要经常参与来自社会的实践课题,并使其及时转化为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也参与到实践课题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实验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3)实验教学评价开放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等。对学生的环境化学实验考核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在开放实验中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的应给予较高的评价。这样不仅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公开公正,并且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针对以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从内容层次上、教学模式上、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改革,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从实验内容层次上将环境化学实验划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类。在计划的16学时内,完成环境化学基础性实验的教学。

(2)从教学模式上,实验教学采取“双主”模式。通过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发实验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变为导师。为实现以上目的,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一个既能起到老师导学作用,又能实现个别化交互与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双主模式,它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计划内实验和开放实验两部分。基础性实验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在第七学期安排四周时间进行。我们在环境01级的开放实验教学中,教师拟定了若干题目,学生每5-6人为一组。学生自由选题后,即进行文献查阅的工作。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之前,每组同学需要先提交开题的一个综述报告,然后由教师统一组织同题目的同学在一起,进行开题研讨。指导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讨论,对方案进行指导之后学生便可以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经过这样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收集与检索、综述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的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学生即进入开放实验论文的撰写及答辩阶段。答辩是根据题目按小组进行的。每个组派一个同学自述5分钟,答辩10分钟。开放实验的成绩考核要考虑到学生的出勤、实验表现以及论文和答辩情况。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开放实验的重视,我们把开放实验的成绩纳入到环境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占环境化学总评成绩的15%。

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通过两年来的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们对今后教学应加强的方面进行了深思。

(1)实验内容的灵活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活、教学方法活也是“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和环境化学、社会等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指导开放实验的教师应加强学习,关注学科前沿,才能把最新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既然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来自学生生活,形式多样,这就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灵活多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举办实验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最新动态、实验的最新成果,系统介绍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手段。这样一来,既可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2)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考核。“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到实验室来,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实验考核制度。根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学生必须要有真本领才能通过。实验考核的成绩必须与升留级和学位的获得相挂钩。“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要加强实验课程结束后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也要加强学生平时每次实验的考核—从实验预习准备、出勤情况、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实验设备尽可能现代化、多样化。“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固然要新,要与时俱进,实验设备也必须同时更新。先进的实验设备也是“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越丰富多样,学生选择的空间就越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受设备的限制就越少,学生的实验方案也就越容易实现。所以,“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力求现代化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摄影摄像实验室开放问题与对策分析 篇6

【摘 要】文章分析了摄影摄像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包括实验室器材数量有限、学生实训时间安排不灵活、缺少专职指导、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并提出了实验人员专业化发展、灵活机动安排实训时间、创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等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摄影摄像 实验室开放 对策

实验室开放亦称“开放实验”,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又称“自由实验”“可扩展实验”“开放式实验”等,是指各类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场地、设施等资源,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与能力培养机会的管理运行模式。

一、摄影摄像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1.实验室开放是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需要

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验才能内化为他自身的技能。摄影摄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理论上掌握摄影摄像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操作,理论结合实践。一般来讲,课程教学中安排的实践课时间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实践时间,理论成为空谈,学生对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不能切实领会本课程的内涵,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了。

2.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提供后备支持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等各类全国甚至全球性大学生赛事,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参与。而他们其中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DV或摄像机,极少数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数码相机。虽然数码相机也具有摄像功能,相对于专业的摄像机,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比较低级,不具备很多专业操作,如使用数码相机摄像时不能焦距等。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更专业的摄影摄像录音设备。

3.校际交流,提高知名度

实验室开放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帮助学生真正地开展专业实践,针对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实验室开放将更加便利、高效的开展教学和实践指导,鼓励学生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参与各种专业赛事,并积极参加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与其他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交流,提高本专业和学校的知名度。

二、摄影摄像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1.与学生人数比,实验室器材数量有限

摄影摄像实验室创建以来,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器材设备数量仍然有限。一个30人的班级仍需分组使用机器,6—8人一组共用一台摄像设备,如同时拍摄,容易造成互相争抢增加矛盾彼此不和的情况;另外,由于设备种类有限,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数较少,像室内用光、较复杂的运动拍摄、多机位同时拍摄等受到硬件的制约,实验项目难以实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拍摄实践活动。

2.学生实训时间安排不灵活

目前来讲,各个专业班级的实习实训统一安排在各学期课程结束后,也就是每个学期的第十八、十九周。而各类摄影、影视DV大赛一般是在学期中期(十五、十六周)。如果学生参加比赛,势必要在课余才能完成作品拍摄,而造成时间紧张和精力不足,而真正的实训时间因没有比赛只能做一些基础训练。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3.缺少专职指导,学生积极有余,能力不足

制作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从构思设计、剧本创作、写分镜头脚本到实地拍摄、剪辑合成以及特效制作,整个过程工序繁多,工作量很大,需要学生们组成团队,以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需要有一个核心组织者,需要一个具备与人为善、领导组织能力强的人来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而这对于刚刚接触影视拍摄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没有专职的老师指导,创作一个作品往往会中途而费或前功尽弃。

4.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评判一个教师年终能否优秀或合格档的标准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方面。在科研方面:包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区级国家级课题、出版了多少书刊等等;在教学方面:包括授课课时量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多媒体课件是否获得奖项等。

在我校文科的竞赛项目内,只有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广告大赛才得到校方的承认,才有相应的报酬。而对在全国范围影响广泛的ITAT大赛、金犊奖、全国大学生一分钟DV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大赛以及各类层次的摄影比赛完全没有纳入工作量考量体系。指导老师花费了大量的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课外的开放实验,最终的回报很小甚至得不到相应的认可,这大大影响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摄影摄像实验室开放相应的对策分析

1.摄影摄像实验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摄影摄像器材的寿命更大取决于正确的保管。如,镜头的保管对空气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摄影摄像器材使用完毕后要及时的清洁,电池要正确充电,才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实验人员不仅仅要求会保管器材,还需要懂得如何正确地保管器材。同时,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实验器材,摄影摄像器材更专业,有很多设备不是日常能接触到。器材的使用以及器材常见故障的维修都是要求摄影摄像实验人员所掌握的。加强与影视制作公司和广播电视台的接触,了解业界的运营模式,掌握前沿技术,提高专业设备的操作技能,结合理论,反思教学,促使在实验教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是专业化要求的发展方向。

2.灵活机动安排实习实训时间

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情况下,根据各类各层次的竞赛或项目活动,灵活机动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在实习实训时间期间完竞赛或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不至于影响教学,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我校的知名度,让学生了解了其他高校大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

3.建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

实验室所需材料包括常备的器材,也包括一些消耗器材。建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用于统一支付实验开放所引发的系列经费,如灯泡、纸张和道具等消耗费、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津贴等。

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也可以包括各类赛事活动基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赛事,参赛所需的报名费或参赛费用从专项基金中给予。而对于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参加并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大赛获奖情况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功能,对评价实验教师来讲,不应仅仅以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依据,应当建立以过程取向为中心、肯定其实验结果的评价体系。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的指导过程做及时记录,与开放实验所完成的作品的质量、获奖情况等一起做为最终考评的依据之一。

四、结语

毫无疑问,实验室开放是培养独立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熟练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是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保证实验室全面而有效的开放,为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营造出健康有序的实验环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统一。

【参考文献】

[1]黄嘉豫.对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改革的建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79(2):133-140.

[2]张林.实验室开放问题探析及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89-1292.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 篇7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自2003年为化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 通过学习, 学生们较好地掌握了分析测试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 先进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大型仪器由于价格昂贵、台套数少、操作复杂加之实验学时相对较少等客观因素使得实验教学形成了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只能以学生软件模拟, 教师演示为主的局面, 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 对实验的本质感受不深, 实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如何使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跟上先进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步伐, 挖掘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益, 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是这门课程开设以来始终需要重视的课题。

一、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突出前沿技术应用

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介绍常规的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气象色谱分析等, 课程内容符合研究生培养大纲的要求, 涵盖了化学类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研究方法。但是作为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 不仅要注重传统知识点和研究方法的培养, 更应让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最前沿的应用和技术, 为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拓展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发展现状,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调整, 将理论学时内容进行了删繁就简的归并, 适当增加了实验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色谱、光谱等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了现代仪器分析领域较热门的表面分析技术, 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氧化锌粉末样品、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光栅的表面形貌、二氧化钛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

二、突破演示教学模式, 实施分阶段多项目教学

以往的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涉及到大型仪器的教学内容多以教师演示教学为主, 其原因是大型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台数少, 操作复杂, 实验周期长, 加之实验学时相对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

根据上述情况,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开展了分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的授课主体为研究生入学新生,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引导新生参观大型仪器实验室, 现场介绍仪器概况, 使新生了解仪器的特性、应用、设备组成, 了解仪器在本学科研究领域所能实现的功能, 展示往届研究生利用该仪器取得的科研成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进入课题展开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引导。第二阶段的授课主体为研一学生, 通过第一阶段的介绍, 学生对大型仪器并不陌生,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采取理论讲解结合仪器演示的方式, 准备了涉及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分析化学及表面分析等5~6个实验项目, 将学生按照每组3~4人分组。针对每个实验方案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预先提出思考题, 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预习, 教学中由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分别就理论内容和仪器原理、操作进行边讲授边演示, 学生边练习, 教师边指导。然后由学生从样品制备、仪器操作到数据采集、分析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先由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由教师面向各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再由学生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将教学重点由理论课堂转向实验室, 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 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实验仪器使用效益, 开展学生操作技术培训

研究生在前期仪器分析课的基础上, 对大型仪器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题实验阶段, 还需要掌握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技能。因此,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形式由授课改为技术培训[4]。针对研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开展不定期的短期仪器操作培训, 内容包括应用讲座和实际操作训练, 所有培训研究生均经过严格的考核, 考核合格后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使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 为以后大型仪器设备面向科研开放、研究生自己上机测试奠定基础。

1. 制定规范, 保证大型仪器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规范性的仪器管理制度, 是减少大型仪器损坏, 保证大型仪器正常使用与运行的有效措施[5]。以透射电镜实验室为例,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根据透射电镜实验室的特点和仪器的基本要求, 制定了《透射电镜实验室管理规范》, 明确了电镜实验室要求、学生实验预约规则、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的应急机制、规范化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拷贝等事项。制定了《透射电镜标准操作规范》供学生随时查阅该仪器的操作方法, 避免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因忘记操作方法而造成仪器损坏。

2. 基本操作培训与严格考核。

大型仪器基本操作培训采取导师推荐的原则, 对于大型仪器使用机时较多的课题组, 导师可以推荐一位责任心强、实验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培训, 测试中心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全程指导, 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对出现频次较高的共性错误进行先行提示,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大型仪器, 直至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能够独立上机操作[6]。以场发射扫描电镜SUPRA 55 SAPPHIRE为例, 基本操作培训包括:扫描电镜的应用范围、操作注意事项、样品制备以及基本操作步骤。包括: (1) 开机。 (2) 调试与观察。 (1) 选区。 (2) 选择放大倍数。 (3) 反复调节粗调。 (4) 像散消除。 (3) 拍照、取图。 (4) 观察完毕, 关闭高电压, 卸载真空, 取出样品等操作步骤。操作培训结束后, 由测试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考核小组, 就培训内容进行逐个严格的独立上机考核, 学生单独操作, 考核通过的学生, 颁发大型仪器独立操作上岗证书。持证学生可以预约晚上、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进行单独加时测试。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了学生独立操作, 促使学生快速提高实验技能, 达到了应有的实验教学效果。

3. 落实管理责任制。

为了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 必须落实仪器管理和使用责任制。在上岗证上明确具体仪器的操作注意事项和持证学生的责任, 持证学生每次实验要出示上岗证, 在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学生测试结束离开实验室时, 教师就仪器状态、卫生安全等事项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为了避免个别学生因长期不做实验而忘记仪器操作步骤, 要求持证学生在规定工作日内要完成一定的测试频率, 否则上岗证失效。此外, 在实验过程中, 还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要衣冠整齐, 严肃认真, 保持室内清洁, 学生实验时, 要求每人从制样、上机操作到结果分析, 要独立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对制样室、电镜室进行清洁。要求仪器管理人员根据大型仪器的使用机时数对仪器进行定期保养, 保证大型仪器性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使大型仪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7]。

四、结论

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是化学类科研工作者的“眼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理解仪器工作原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 为化学类研究生开展设计型、研究型实验, 构建一个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 是这门课程的首要任务。大型实验仪器是这门实验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灵活开放运用大型实验仪器, 挖掘其使用效益, 不仅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开发出了更加丰富、综合、先进的实验内容, 更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提供了实习的平台。

摘要:针对目前燕山大学化学类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大型仪器培训及完善考核评价环节等改革措施,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独立思考和从事科学实验的能力, 为其开展课题研究和圆满完成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化学类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发昕, 王振军, 贾婴奇.论高等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方向[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1 (5) :122-124.

[2]张学军, 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1) :4-6.

[3]汪建军.加强技能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7) :106-108.

[4]董发昕, 王振军, 孙伟, 等.拓宽研究生的实验技能,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2) :148-149.

[5]陈双华.浅谈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9 (7) :686-687.

[6]周云, 阴金香, 张四纯, 等.大型仪器设备在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1) :274-277.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 篇8

当今社会,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变化。现代社会注重培养能力和素质, 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实验室, 是进行实验教育、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基地。开放式的实验室教育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实验室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概述

1.1 实验室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的概念

开放式实验教育, 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提供更大思考空间的, 先进的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育把实验教育的各个环节, 从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和实验课有限的时间进一步扩展出来, 使实验设备和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目前, 大多实验室的设置是依据学科分类进行的, 实验室的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 限制了实验室的服务功能。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应按照积极慎重、充分论证、稳步实施的原则, 调整合并实验室, 将相同或相近的基础实验室, 集中建设成开放式的实验中心, 由学校统一管理。院系之间、院系内各学科之间, 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 增强学科之间、学科内各知识体系之间的融合性和交叉性,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以及实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2 实验室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的内容

1.2.1 时间与空间开放

时间与空间开放是指按照教学计划, 实验室对相关实验项目进行全天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时间, 到实验室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 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教学内容开放

以往的实验教育课, 受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课时数的制约, 采取各实验项目间断式开设的方式, 相互间隔的时间比较长, 淡化了各实验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开放式实验教育的过程中, 合理整合、精选和更新实验项目, 针对专业、基础、兴趣、能力不同的学生, 做出相应的实验要求, 设置基础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性不同类别的实验。

1.2.3 教学方式开放

教学方式开放, 要求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实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将学生学习与老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老师只重点讲解相关的实验知识、操作规程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 进行补充相关, 以此了解实验原理、目的、步骤, 完成预习报告。并由学生决定实验时间, 独立完成实验过程。这种教学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完善的实验室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图

2 完善实验室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的措施

2.1 改革实验教育方法, 优化实验教育内容

实验教育除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以外, 更重要的是,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思维得到启迪, 科技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对课堂学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事实证明, 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应用过之后, 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 记忆更加牢固, 应用更加灵活。所以, 制定实验教育改革的方案时, 要遵循夯实基础、优化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实验能力的原则, 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 不断更新实验教育的内容。可以将实验课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基础型实验, 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增加感性认识, 另外是综合设计型实验, 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实验内容要覆盖到多门学科, 对学生的实验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系统有序的培养。由于对实验教育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改革, 整个实验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 可以独立进行学术思考, 自由进行实践, 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平台。

2.2 规范实验教育管理, 积极稳妥地进行实验室开放

2.2.1 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

1) 考核学生操作仪器的能力

这需要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一起开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参加考试, 获得资格证书。

2) 毕业设计完成后, 进行集体答辩

每个学生必须向指导教师逐项汇报自己的设计成果, 然后参加全体同学的答辩会, 汇报设计题目、构思、实验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并对教师的提问给出回答。这样的考核方式, 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 定期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由教研室和实验室, 具有丰富实验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 制定考核评分标准, 学生需要课后在实验室反复练习, 为技能大赛做准备。

2.2.2 采取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式培养模式

在开放式实验教育过程中, 要按照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辅助作用的原则, 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 鼓励选修实验的个性发展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形成以专业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确保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顺利进行, 满足各个类型的学生的需要。

3 实验室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果

3.1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开放式实验室教育, 有机结合了实验教育与科学研究,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 根据实验教育的要求, 改进了实验方法, 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 系统的学习实验课程, 并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实验内容。

3.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克服了眼高手低的缺点

过去学生不重视实验的操作技术, 认为操作很简单, 一看即会, 但真正动手时, 因为技术不过关, 在实验的过程常常遇到问题, 导致实验失败。在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懂得了整个实验的完成会受到各个环节的影响。开放式的实验教育模式, 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把知识积累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

随着开放式实验室教育的完善和落实, 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科研设备充实到教学中来, 增加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

4 结论

开放式的实验室将会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改革的过程中, 要将实验室的体制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实验室的师资队伍, 营建开放式的服务环境, 对实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建立切实可行的开放式的管理制度, 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智能化等。开放实验室, 将优化实验教育体系, 提高实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使实验教育管理更先进, 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和实践能力, 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晓敏, 等.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3) .

[2]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育关系, 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18 (6) .

[3]郭英, 杜娜.基础化学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 5.

[4]凌亚文, 华中文.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5.

[5]白雪峰, 李沛.关于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7.

电子电工开放实验室管理分析 篇9

1硬件条件不断改善

不断改善开放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于2008年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 学校将各系部电子电工类实验室调整组合, 组建了电子电工实验中心, 面向全校开展实践教学。4年来, 共投入资金近800万元, 建立了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和创新研究3个实验平台。使现有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达31个, 实验室面积近3400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达1340余万元, 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学生需求。

2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学校与软件开发公司共同研究并安装了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Verslon5.0) 网络板。以校园网做平台进入该网站, 随时方便学生在网上预约实验项目, 了解开放实验室的有关信息, 包括开放时间、开放实验项目及类型、实验班级及人数、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完成情况等基本信息, 随时下载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和实验教学有关内容, 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建立了专门的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网站, 能随时进入网站了解各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大纲、视频教学范例、动态新闻以及实验室管理模式等。

课题组成员在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加强网络化管理的同时, 对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得到采纳, 如新进的设备必须要经过专家组的安装、调试和试用, 对仪器设备及技术资料进行验收, 建立设备分类帐, 建立仪器设备卡片。对购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制定操作规程, 建立专人使用管理档案制度, 不定期抽查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加强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日常管理。还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参观学习和知识讲座等途径不断提高现有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几年运作, 仪器设备的帐、物、卡基本相符, 丢失和人为损坏的现象明显减少;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掌握良好, 设备的维修及时, 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 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已成雏形

低值品的特点是数量大, 品种多, 用途广、低值耐用品的损坏率高, 维修难度大等, 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 现我们采取的管理方法是:第一、不断完善实验室低值品的管理制度, 并监督使其落到实处。第二、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网络管理办法, 通过建立数据库, 把低值品原有的数量分类编号导入该数据库。对新购置的低值品, 在验收、入账、入库时就给每件物品分类按顺序编号并导入该数据库, 将它们全部链接到内部规定的网站上, 师生们可以便捷地浏览和查找所需器材的“编号”、“名称”、“型号及规格”、“购置日期”、“厂家”、“管理人”、“存放地点”、“库存数量”等基本信息。还随时建立领用人档案信息和网络信息, 并分别设有帐号, 领用者一旦从自己的帐号进入该系统, 对自己所领用和管理的各种低值品的信息一目了然。这样增强了每个人的责任感,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重复购置、品种不齐和长期闲置不用的现象。

4实验室管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规范化

对它的收集和整理, 一方面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合格评估不可缺少的佐证材料。通过实践研究, 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第一、以实验室为单位建立仪器设备领用、借还、报损等手续的电子文档和技术资料的档案盒管理。第二、以学期为单位分实验室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保养维修登记、设备的完好率、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卫生情况记录等档案盒管理。第三, 以学年度为单位建立审批文件、采购合同书、协议书、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的领借用手续清单等档案盒管理。第四、实验教学各类资料的电子文档和档案盒管理, 按学期分类整理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等报告、计划、总结、作品、成绩等;统计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实验人时数、三性实验比例等等。

5积极与外界联系, 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水平

2008年以来, 邀请国内外的同行专家传授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经验。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到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学及大型工厂实地考察,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回来后参考活用, 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

通过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规模和条件基本储备, 顺利承担了所有工科系的电子电工类的开放实验教学任务和各种课程设计、各项竞赛、课外创新科技活动等组织、培训、竞赛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近几年, 参加国家或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 省一等奖3项, 省二、三等奖5项;获挑战杯省级奖2项, 飞思卡尔智能小车华南赛区奖1项等。上述成绩的取得凝聚了老师们五年的智慧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然而, 全面开放的多元化实验室管理模式, 校企结合的基础课实验创新模式和完善制度体系的“二级”管理模式, 还存在很大的探索和实践空间,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

参考文献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需求分析 篇10

在管理创效益的今天,一个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一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设置正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现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大力需求和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校方和教育界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课外活动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外活动,从广义上讲,就是教学活动之外的活动,是与课堂教学有着本质区别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学生在学校教务部门根据本校统一安排的上课时间、个人日常生活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体有自学、社团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等形式。由于大学时期教育方式的自身特点,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只占总在校时间的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充裕,因此,他们对课外活动的种类和具体内容及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已经由以前选择体育活动居多转变为选择更加注重内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学术类课外活动。这对于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务部门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基于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选择也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相关投入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开放性实验等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各类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其具体表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实验的种类和内容的构建;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校方对于实验性课程的师资力量投入越来越大;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和学术报告;校团委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并注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形成

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各级教学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等学术创新性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各年级各类学生参与这些课外活动,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并增加了课外活动的深度和层次,有效地营造了课外活动的学术氛围。有的高校还专门为创业计划等大型课外活设立基金,并邀请有此方面经验和实力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型课外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校级选拔赛的大力开展

高校的教务部门和各级管理部门,如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大力联合,组织学校开展关于某些课外活动的校级选拔赛,并推选优秀选手的优秀作品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让学生不再束缚于课堂上所讲的条条框框,使他们的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三)校方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氛围

各高校通过积极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环境和氛围。讲座一直都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以往报告的专业性不同,现今,各高校更加注重学术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报告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是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相互交流,从直面沟通中增长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气氛。

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大量投入必要资金,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特别是科技学术类的课外活动,使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涌现出大量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型科技成果。但在全社会资源有限的今天,各高校还存在着显著地发展不平衡现象,如国家在经费投资方面,各高校的投资经费相差甚远,重点院校的投资经费远远高于一般院校的投资经费。各个高校的实验设施、重视程度、奖励措施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根据对西安某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从未参加过课外活动;18%的学生参加过大学生创业大赛;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课外学术论文大赛。因此,目前高校中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是很有限的,高校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从内容、规模、功效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一面。

二、大学生对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分析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世纪,管理类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全国各个高校的重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重视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使管理类开放性实验得到了迅速发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是各高校在不断推进以理论为依据、实践为基础、创新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重点为管理类学生设立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实践类教学模式[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财务软件应用的高速发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也逐步具备了其存在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硬件平台,以应用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为软件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室或中心,开展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2]其主要形式有ERP模拟沙盘实验、证券投资对抗实验、管理仿真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投资决策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模拟等。在该模式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地位的作用,通过对具体环境下具体实验内容的操作来解决自己书本中的疑惑,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虽然它在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教师和管理人员配备上还存在有很多方面上的问题,但从国家及学生对其需求来看,管理类开放性实验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现今大学生对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才需求和自我完善需求两方面。

(一)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界定需要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作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工作中,管理类学科相对于理工类学科来说引进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对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只是侧重于对知识原理和案例的讲解,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只限于其能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为主,不要求他们进行技术设计和管理创新活动。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快,企业的管理活动也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用人单位眼中的人才不再是只懂得管理知识和原理的学生,他们越来越注重所用之人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潜能,这在客观上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引入无疑为这种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有着经营管理经验的职场人士之所以可以在如今这个商场如战场的大投资环境下拥有立足之地,主要原因是他们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以来,他们充分意识到了在管理中引进技术经验成果的重要意义。同样如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实验中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甚至可以在一个现实、真实的环境中大胆思维,不受约束,充分发挥个性,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当今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二)开设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是管理类学生完善自身的需要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代化的人才要求知识全面并具有个性。[3]所以,管理类学生对于自身各方面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开放性实验作为一项新的课外活动,受到了全国各管理类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且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日益丰富,他们对于开放性实验内容和类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开放性实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它一方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各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和凸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各高校都很风靡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验,模拟了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过程,把企业的内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规则,由受训学生分为六个模拟企业,在5至8年内互相竞争,最后看哪家企业营运得最好。在此实验中,每个人都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企业内部的协作和与其他公司的沟通,使学生对企业中角色的责任和企业的总体运营情况有了真实的了解。据某大学管理学院开放性实验问卷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75%的认为此实验是相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投资决策模拟等开放性实验最有吸引力的。他们认为ERP模拟实验可以营造一个紧张、刺激、有趣的气氛,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并具有对抗性和仿真性,对于了解企业运作有良好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和人、材、物、产、供、销等各环节对于利润的影响,培养他们计划、合作、控制和协调的能力。开展开放性实验已经是大学生用于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工具,是大学生的自身需求。调查中还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管理学院应定期举行开放性实验培训活动;45%的学生觉得课内实验的量过少,需每两周增加一节课外实验,并有9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加管理学院工程实验中心开展的开放性实验活动。可见,在学校加强开放性实验的开展以满足其巨大需求是现今各高校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推动力量,其发展现在还正处于初级阶段,建设和实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这对于提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校方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新的鉴定和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对于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各管理类高等院校应在符合国家政策和保证自身正常发展的条件下,大力开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当代标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婉鹛.高校经管类开放性实验课程建设及管理方法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12):26-29.

[2]宋壮基,郭琳高校经管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9,(5):167-168.

上一篇:FLASH动画教学下一篇:国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