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称代词+的”

2024-08-05

汉语“人称代词+的”(精选九篇)

汉语“人称代词+的” 篇1

一、三身代词

1. 单数形式

“我、尔、其”是三身代词的单数形式, 作主语、宾语时没有格的变化。如:

(1) 我曼得彼气担来。 (我等会去那里拿来)

(2) 尔看介是哪行啊? (你看怎么办好啊)

(3) 其个鬼人又跑了。 (他又走了)

(4) 跟尔说话, 尔又懒听得。 (跟你讲道理, 你又不听)

(5) 把彼本书担得我哈。 (把那本书拿给我一下)

(6) 尔堪啊气惹其。 (你怎么惹他)

通山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有两套, “稳”和“我”一样也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也有复数和相应的领格形式, 其语法位置和“我”完全一样, 所不同的是, “我”较正式, 不带个人情绪和情感倾向;“稳”则更口语化, 也更亲切一些, 一般用在关系比较密切的面对面的对话之中, 言谈之间透着说话人的主动暗示, 暗示对对方的信任和亲近, 暗示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亲近。这种亲近只限于二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小范围的对话。言下之意是“你我什么关系啊”。如:

(7) 尔到底有冒得介回事撒?说介话来, 稳有事还瞒尔? (你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啊?什么话, 我有事还能瞒你?言下之意是:“你我什么关系啊?我有事还能瞒你吗?”)

作定语时, 一般情况下, “我、尔、其”可直接修饰一般名词。如:

(8) 莫草我头发。 (别动我头发)

(9) 哪个吃急死个担了我书。 (是哪个要死的拿了我的书)

(10) 尔个书包在哪俚? (你的书包在哪里

(11) 其在我背底。 (他在我后面)

(12) 介是我办公室。 (这是我的办公室)

(13) 我头把其打了。 (我的头被他打了)

当需要强调所属关系时, “我、尔、其”后要加“个”。如:

(14) 彼是其个新车。 (那是他的新车)

(15) 尔个包在介边。 (你的包在这边)

“我、尔、其”还可直接修饰指示代词或疑问代词。能被“我、尔、其”修饰的指示代词只有“介”和“彼”, 这种情况下的“介”和“彼”, 指示的意味很淡。如:

(16) 看我介菜几好! (看我这菜多好)

(17) 尔彼屋北向阳。 (你那房子不太好)

能被修饰的疑问代词一般只限于表任指的疑问代词。如:

(18) 又冒挨到尔哪呢, 尔叫么呢叫? (又没碰到你哪里, 你叫喊什么呀)

“我、尔、其”修饰单音节亲属称谓词以及指称晚辈或年幼的平辈亲属的名词时, 必须在称谓词前加“啊”。如:

(19) 我啊爷骂杀人。 (我爸喜欢骂人)

(20) 尔啊生会读书。 (我家啊生会读书)

“我、尔、其”在双音节或多音节亲属称谓词以及指称晚辈或年幼的平辈亲属的名词前时, 加“啊”不加“啊”表达的关系不一样。

加“啊”表示修饰关系。如:

(21) 我啊舅爷今日入屋。 (我舅舅今天搬新房请客)

(22) 其啊国平成绩好得不得了。 (他家国平成绩好得不得了)

不加“啊”则表示同位复指关系。如:

(23) 尔老表哥来了果冒的话说。 (你做表哥的来了没说的)

(24) 其梅芳是个狠人。 (她梅芳是个厉害人)

2. 复数形式

在通山方言中, 三身代词的复数是通过在单数“我 (稳) 、尔、其”之后加词缀“俚”来实现的。

〈1〉“俚”

“俚”是表示复数的词尾, 通常念做。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们”。在普通话中, 表复数的“们”可以加在单数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也可以附在某些指人的名词后表复数。如“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等。通山方言表复数的词尾“俚”也有这种用法, 除了与“我、稳、尔、其”组成“我俚、稳俚、尔俚、其俚”表示复数外, 通山话会说“老师俚、同学俚、舅爷俚”等。此外, “俚”还可以直接加在人名后面表示包括式多数, 有强调集体的意思, 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某某他们”。如:

(25) 啊生俚一哈起火。 (啊生俚他们都很生气)

(26) 等啊牛俚回来一路吃。 (等啊牛他们回来一起吃)

(27) 桂花俚一来就泛狠打冷晃。 (桂花她们一来就赶忙做家务)

〈2〉“我俚、尔俚、其俚”

“我俚、尔俚、其俚”分别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复数, 和它们的单数形式一样, 都能做主语和宾语。如:

(28) 我俚今日背得山气。 (我们今天不上山干活)

(29) 把介几棵树把得尔俚。 (这几棵树给你们)

(30) 是其俚赶倒剌我俚。 (是他们追着打我们)

作定语时, 可直接修饰名词。如:

(31) 我俚学校北得几远。 (我们学校好远)

(32) 其彼人来了还北歪尔俚事。 (他那个人来了会坏你们的事)

需要强调所属关系时, 在名词前加“个”。如:

(33) 介不是我俚个事, 是尔俚个事。 (这不是我们的事, 是你们的事)

(34) 其俚个田还冒栽。 (他们的田还没插)

〈3〉“稳俚”

“稳俚”和“我俚”一样, 也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 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但二者在意义上又有差别。“我俚”是排除式人称代词, 排除对方, 单指己方 (说话人) 双数或多数。如:

(35) 尔俚油菜花都开了, 我俚个还彼滴崽长。 (你们的油菜都开花了, 我们的还那么短)

“稳俚”是包括式, 包括己方 (说话人) 和对方 (听话人) , 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或包含双方在内的多数。如:

(36) 其俚个地比稳俚个肥好多。 (他们的地比我们的地要肥)

3. 领格形式

格作为一种语法范畴, 它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来表示名词、代词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的关系。汉语基本上没有向西方语言那样的格变。通山东片“阳新腔”方言与阳新方言一样, 三身代词没有主格和宾格的变化, 但有领格的变化形式, 那就是通过变调来实现格的变化。而在以治所通羊镇为代表的西片“通山腔”方言则和普通话一样, 完全没有格的变化。其三身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式声、韵、调完全一样, 而且, 一般情况下, 代词主格可以直接放在中心词前面充当领格, 只有在需要强调领属关系时, 才在三身代词后面加“个”来表示。

“个”读, 是表示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 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 放在领格代词后起强调领属关系的作用。如:

(37) 尔个屋在介, 其个屋在彼。 (你的房子在这里, 他的房子在那里)

(38) 我个细爷是挖锄头果。 (我的叔叔是个农民)

(39) 其个书把得彼伢崽礤个一趟子胡。 (他的书被那个孩子撕烂了)

二、反身代词

“自家”, 读作为, 是反身代词,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自己”, 指代某人、某些人或某物自身。“自家”并不像三身代词那样, 有不确定的人称和指代的对象, 它一般跟三身代词或名词组合成复指短语, 或不相连的复指, 它复指该人称代词或复指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但在日常对话中, 交际双方如果对谈论的对象或事物十分明确, 则往往省略称代它的代词或名词, 这时, “自家”虽是单独出现, 仍是复指该人或物。“自家”可以单独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也可以和其他人称代词或名词结合起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如:

(40) 自家搬沙垒砸自家脚。 (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41) 其伲自家要气果。 (他们自己会去的)

(42) 啊红自家担北得啊。 (啊红自己拿不行嘛)

(43) 尔看介个猫脊几好戏哟, 总捉自己个尾巴。 (你看那只猫多好玩啊, 总抓自己的尾巴)

(44) 有是事尔放到, 到时候自家呀要过气。 (有些事你先搁一搁, 到时候它自己也会过去的)

(45) 啊桌自家就果垮了, 冒得哪个操其。 (桌子自己垮了, 没人动它)

(46) 尔造咪北说尔自家呢? (你干吗不说你自己呢)

三、别称代词

通山方言中, 别称代词比较多, 有“别个、别家、别人、人家]、别人家”等。

这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相同, 都是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他人,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别人”、“人家”。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作定语时可以带“个”, 也可以不带, 需要强调领属关系时则一定要带。

(47) 别个说么呢尔北听就是了。 (别人说什么你别听就行了)

(48) 做事落实点, 莫害别家。 (做事情实在一点, 别让人家吃亏)

(49) 彼边是别人个水池, 稳伲水池在介边。 (那边是别人的水池, 我们的水池在这边)

(50) 别家东西再好是别家个北是稳个。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不是我们的)

这些代词还可以放在其他名词或代词甚至称谓词前面, 和其他名词或代词甚至称谓词构成同位复指, 以加重语气, 达到强调的目的。如:

(51) 别个啊牛彼是读书人, 哪行骂得咋人。 (人家啊牛是读书人, 哪会骂人)

上面这些句子中的他称代词都可以替换成“别个、别家、别人、人家、别人家”中的任何一个, 表达的意思基本不变, 所指的人是无定的。

“别个”、“别人”、“人家”和“别人家”有时所指的人是有定的, 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心里都清楚的人。如:

(52) 还想要尔大爷气, 尔果拐, 别个 (别人、人家) 凭么呢帮尔! (还想让你大伯去, 你这么坏, 他干吗帮你)

(53) 人家 (别个) 烦杀, 尔还果井到笑。 (我烦死了, 你还老笑)

(54) 人家 (别个) 都北说了, 尔还说。 (我都不说了, 你还说)

(55) 人家 (别个) 饿了尔呀北管。 (我饿了你也不管)

这种有明确所指的情况, 往往带有一种委屈、无奈、埋怨、解释的情绪在里面。

上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 篇2

胡伟1,张玉金2(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作者简介:1.胡伟,男,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张玉金,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上古文献中第二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它们的发展变化,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人称碟词在殷商时期的卜辞中极少出现,“汝”、“乃”表示单数,“尔”为复数。西周时期,“女(汝)”、“乃”、“尔”、“若”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戎”为单数。春秋时期,“尔”、“女(汝)”可表示单数和复数,“乃”、“而”只表示单数。战国时期,“女(汝)”、“尔”、“若”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乃”基本为单数。秦至汉初,“若”、“女(汝)”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乃”、“尔”只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汝(女)”、“尔”、“若”、“而”可表示单数和复数,“乃”为单数。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 篇3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

■姚芳

人称代词是人类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和理解人称代词可确保交际过程的顺畅,反之则可能导致交际障碍甚至失败。

在现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必须有说话者和听话者。说话者处于“交际的中心地位”,听话者处于次中心地位,其他人则是可有可无的。说话者、听话者和第三方共同构成了一个言语活动三角系统,并确立了有三个人称构成的人称代词三角系统。但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处在三角关系各个角上的人称代词的指称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确切和界限分明。说话者在描述事件或状态时可以随着言语交际的不断推进,所指的中心人物不断变化,参与者的角色类型也在随之变化。也就是说说话者是站在谁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叙述的,是站在己方还是站在对方,或是站在与谈话内容有关的第三方。上述的这种立场或视角的转移决定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些人称代词在选择上打破了常规用法,使用非常灵活,含义也更为丰富。外国留学生在面对这些非常规语义的使用时,如何准确全面的理解就非一件易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这方面问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对有关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能更准确的表情达意,领会汉语的语言风格。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

“我们”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但在实际交际中有些“我们”可用于单指个人。如祥林嫂在向众人叙述阿毛丢失时是这样说的:

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这里祥林嫂说话时,从自己的小范围扩大到全体听众的大范围,其目的明显是把听众拉入自己一方,让听众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一个失去孩子母亲的伤痛。

又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王太医)刚要告辞,只见奶子抱了大姐出来,笑说:“王老爷也瞧瞧我们。”

这里奶子是对王太医说话,但“我们”只是指大姐一人,是与听说双方都在场的第三人。奶子之所以如此说是站在她负责照顾大姐一边,表示与大姐的关系密切。

以上的例子指的是单数但使用的是复数,即用“我们”代替“我”。这种表达效果是不突出说话人自我,不会让听话人感到压迫,也不会产生厌恶与反感,说话人用这种方式使自己一人的看法在表述中显得客观、谦虚、委婉,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大的可信赖度、可接受性和较强的说服力。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表达方式也较为常见,也是人们无意识和约定俗成的。而当人们有意识地使用时,常见于人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时。如在单独署名的学术论文中,作者要表达某一观点时常使用“我们”一是出于自谦,也是为了让听话人乐于接受,这样能充分调动听话人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从而拉近心里的距离。

在言语交际中“我们”有时也可用来指称听话人一方,但这其中不包括说话人。一般这种情况说话人和听话人会有明显的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是地位上的,也可能是地域上的,或其他方面的。距离容易使听说双方产生一定的对立,说话人有意用“我们”这个词会让话语显得亲切些,使听者在不知不觉中心理上有一种相悦和相容,容易把说话人看成自己人,从而接受说话者的一切。如课堂上老师对全体学生说:

我们大家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这里的“我们”就不包括说话人,而单纯指听话人。吕叔湘先生谈到这种用法时说:当用“我们”来指称“你们”或“你”时,会显得更加亲切,这种称呼法将听众认同为己方,这种感情的迁移就造成了一种与听众的亲密感。又如妈妈带孩子去玩,孩子兴致正高,妈妈说:

我们不玩儿了,赶紧回家吧。

其实妈妈并没有参与到玩耍中,妈妈只是想说:“你别玩了,我们赶紧回家吧。”当妈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就有了用“我们”代替“你”的说法。而妈妈意在告诉孩子“妈妈和你在一起”。这样投入的感情程度较高,也更容易说动孩子。

通常来说“咱们”总是包括式的,即包括听话人。但在言语交际中也有例外。一考察团来某地考察,当地农民说:

咱们这里十年九旱,全靠老天吃饭。

这里的“咱们”很明显不包括考察团成员。这样说只是为了拉进自己和对方的距离。

其次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汪太太给赵辛楣和方鸿渐做媒。汪太太说到韩学愈的洋太太时有这样一些句子:

……人家是洋派,什么交际、招待、联络,都有工夫,还会唱歌呢。咱们是中国乡下婆婆,就安分了吧,别出丑啦。

汪太太从话语上贬低自己,其实说话人是以自嘲的方式来表示对太太的轻视与不屑。这里的“咱们”是说话中的你我,但又大于你我,变成了一类人的泛指,话语也随之增添了语义色彩。仔细看来字面意思是一种肯定的含义,而说话人想表达的却是否定的态度,说话人故意违反了说话的原则,会使语言带有嘲讽意味。

还有赵、方二人被请去相亲,出于礼貌送两位小姐回家。来到刘家时,盛情难却,勉强一坐,刘太太讨亲近,抱出孩子说:

咱们跟方——呃——伯伯亲热,叫方伯伯抱——

咱们刚换了尿布,不会出乱子。

刘太太不敢亵渎辛楣和鸿渐,从讨好对方的角度出发,用“咱们”使利益中心侧重于听话人,避免了强求别人的意味,把会话中心要求的语气适当削减了,也避免了生硬和尴尬。

有时,“咱”又可以指称“你”。如刘震云的《单位》中有一段:

单位不好咱不去单位,咱提前退休。我去给你办退休手续。说话人把自己置换成对方,“咱”的指示信息是“你”,此方式增加了双方的认同感与情切感。

另外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老陈,咱得对人家负责任。“咱”指称的也是“你”,但说话人并不是表示亲近关系,而是避免了指责口吻中的生硬态度。

二、第二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

“你”、“你们”是第二人称代词,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十分灵活。“你”有时可以泛指任何人。《围城》中谈到苏文纨和赵辛楣的关系时说:她跟辛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温吧,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暖和的春日。

这里的“你”是针对读者而言,是泛指任何一个人。用这种说法可以强调谈论的话题,把本是在听说以外的第三者变成面对面交谈的听话人,就拉近了所谈内容与读者的距离,引起其共鸣与注意,使听话者保持对所谈内容的兴趣。其实在日常谈话中,当我们和他人交谈到第三人时,如果较为动情,也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第三者当作第二者来称说,直接对不在眼前的第三者说出心里话。

另外,第二人称“你”还可以用来指第一人称。这种情况常见于说话者复述往事,而且内容常涉及第三者。如:

我在心里骂自己道:你怎么这么笨。

她跟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讲了半天,叫你哪能不可怜她。

他这个人不喜欢说话,你问他十句,他才回答你一句。由于说话者将自己作为一个外在的观察者,因此二者之间产生了距离,就能较为客观的审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其实就是说话人把自己本人的感受遭遇等直接放在听话人身上,使听话人感同身受,从而与说话人产生共鸣。这种用法在日常口语的使用中较为普遍。

文学作品中常见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对自己的某一行为进行总结、剖析,就常用“你”来代替“我”。吕雷《生命》:

他的思绪活跃起来。刚上任时一年打基础,站稳脚跟平稳过渡。二年起步大干的设想,看来不大切实际,挡路虎不敢走能让你平稳过渡?不吃你才怪呢!现在你差不多被吃掉了,——被吃掉的不是肉体,而是政治生命!难道真的要丢盔弃甲,灰溜溜的走人?不,你姚子昆不是这样的货。

这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主体对自己的一切进行冷静、客观、尖锐的审视。并且强调了前面的内容,增强了表达效果。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

“他(她)”的用法较为特殊,“他(她)”不具有指称作用,而常常用来起强调作用及加重语气。这是“我”和“你”所没有的功能。如丁树声先生提供的例句:

等回国后,我非捞捞本不可,睡他十天十夜,吃饭你们也别叫我。这个“他”强调了语义的程度和范围。有时女性的“她”用来指代事物。最常见的就是当我们谈到自己的祖国、家乡时常用:

她地大物博、美丽富饶……

用“她”指作者情感中较为美好的事物,原因在于人们心理上认为女性是美丽的,是美的代言、美的化身,所以用“她”指“它”赞美之情亦在不言中,感情之充沛可见一斑。

还有第三人称中的“人家”的使用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可以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和“自己”相对大致相当于别人。如张洁的《盯梢》中的一段:

二姐姐用手捂上我的大嘴巴:“快闭上你那嘴,看人家的羊肚子手巾飞进去哩!”

二姐姐不愿意别人看见自己妹妹眼馋别人打秋千,张着嘴呆头呆脑的样子。这里的“人家”是泛指别的人。

其次“人家”也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某个人。所说的人常常已见于上文。这时人家大致相当于“他(她)”和“他们”。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第一次在苏文纨家见到唐晓芙,满心欢喜,和两姐妹斗嘴:

苏小姐道:“好啊!拐了弯拍了人家半天马屁,人家非但不领情,根本就没懂!我劝你少开口吧。”

另外,“人家”有时还可以指说话人自己,相当于“我”。当人们被吓着时会说:

原来是你啊,差点儿没把人家吓死。

这时说话人的语气中稍有不满情绪。一般是女性谈话者使用的。使用第一人称来指代“我”,使自己倒退于第三人称,疏远了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从而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情绪。但这种不满情绪多不是很重,常常带有亲热、嗔怪、俏皮之意。

从以上的例举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说话者的意向,话语交际以意向性为驱动机制,因此解释话语背后的意向性是理解话语意义的重要环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给外国学生人称代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是首要的,但同时也应该揭示人称代词在言语交际中的一些变异,解释人称代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他们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更有实用性,在理解上也不至于常常感到困惑,人称代词的使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最终其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也将得到更大提高。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2]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3]夏先培.试论言语交际中的间接指称[J].湖南社会科学,2000(2).

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用法归纳 篇4

单数形式:I-me, you-you, he-him, she-her, it-it

复数形式:we-us, you-you, they-them

二、人称代词在句中的作用

(1) 主格作主语。如:

I am English.我是英国人。

(2) 宾格作宾语, 放在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 有时还可以在口语中用作表语。如:

(1) I don’t know him.我不认识他。 (动词宾语)

(2) What’s wrong with you?你怎么了? (介词宾语)

三、人称代词并列用法的排列顺序

(1) 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 其顺序为:

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即:you and I;he/she/it and I;you, he/she/it and I

(2) 复数人称代词作主语时, 其顺序为: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即:we and you;you and they;we, you and they

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英语人称代词, 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人称代词分主/宾, 只有八对要区分。

你 (们) 、它主/宾同一形, 其余主/宾须分清。

谓语之前主格填, 动/介之后宾格跟,

口语运用最灵活, 表语也可用宾格。

人称代词并列现, 注意顺序礼貌见,

二一、三一、二三一, 第一人称最谦虚,

若把错误责任担, 第一人称须当先。

四、物主代词在句中的作用

用来表示某人或某物属于“谁的”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my (我的) , your (你的、你们的) , our (我们的) , his (他的) , her (她的) , its (它的) , their (他们的)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具有形容词的特性, 常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 表明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是“谁的”。

1.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 在句中只能用作定语, 后面必须跟名词。例如:

Is that your bike?那是你的自行车吗?

2. 如果名词前用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就不能再用冠词 (a, an, the) 、指示代词 (this, that, these, those) 等修饰词了。例如:

这是他的书桌。

误:This is his a desk.

正:This is his desk.

3. 与形容词一起修饰名词时,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要放在形容词的前面。如:his English books他的英语书, their Chinese friends他们的中国朋友。

4. 汉语中经常会出现“我妈妈”, “你们老师”等这样的语言现象, 虽然代词用的是“我”、“你们”, 但实际意义仍是“我的”、“你们的”, 所以在英译时, 注意要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例如:

你妈妈在家吗?

误:Is you mother at home?

正:Is your mother at home?

5. it’s与its读音相同, he’s与his读音相似, 但使用时需注意它们的区别 (it’s和he’s分别是it is和he is的缩略形式, 但its和his却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例如:

It’s a bird.Its name is Polly.它是一只鸟。它的名字叫波利。

He’s a student.His mother is a teacher.他是一名学生。他妈妈是一位教师。

五、名词性物主代词在句中的作用

1. 作主语, 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Yours works better.

我可以用一用你的钢笔吗?你的比我的好用。

2. 作宾语, 例如:

I love my motherland as much as you love yours.

我爱我的祖国就像你爱你的祖国一样深。

3. 作介词宾语, 例如:

Your should interpret what I said in my sense of the word, not in yours.

你应当按我所用的词义去解释我说的话, 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义去解释。

4. 作主语补语, 例如:

例句:This is my case.

This case is mine.在这里的mine带有“我的 (书) ”的意思。

This book belongs to me.

关于人称代词“人家”的研究 篇5

关于“人家”的代词用法,王力提出:“‘人’字又可以当‘人家’或‘别人’讲,‘人家’和‘人’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人家’往往带着感情。”吕叔湘认为:“用人家代我,动机自然也是为了我避免说我;以现代口语而论,人家比我要婉转些,也俏皮些。”

本文针对王力和吕叔湘提出的关于现代汉语“人家”带有感情色彩的这一观点,通过收集更多的实例进一步分析论证。

二、考查结果

文中用于分析“人家”的用例,摘自中国作家协会于2004年至2007年编录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139篇年度优秀短篇小说。“人家”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人称代词“人家”有179例,大都用于作主语,指向第三人称。其中<人家+名词>或者<人家+名词句>“人家城里人”或“人家喝酒的”,这类“人家”的同位语结构有24例。

(一)“人家”泛指第三者

(1)情景:姐问“我”为什么要把烟的包装纸贴在书里,“我”如是回答。

我说,怕人家偷,贴上去人家就偷不掉了。

(2)情景:丈夫夸妻子做的汤比汤馆卖的汤还要好喝。

人家都说老王家汤馆好,我看就是那里都喝不到这么好的。

“人家”泛指除说话者与听话者以外的第三者,单纯的指代,说话者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二)“人家”特指第三者

(3)情景:娘责怪“我”,认为“我”不该让来相亲的姑娘等上好几天。

我娘跟我说,人家黄姑娘都在家里等你好多天了。

在本论收集的语料里出现类似(3)这样的同格指示结构24例。其中“人家黄姑娘”[人家+固有名词]的有13例,“人家城里人”[人家+普通名词]有11例。(3)中儿子让来相亲的女性等了很多天,母亲对其儿子不满,此处的“人家”强调特定第三者“黄姑娘”。

就[人家+固有名词]的同位语结构,郭继懋等提出:“谈论两个人冲突时‘人家’总是放在自己感情所倾向的那一方”。具体实例如:老齐、老张吵起来了。(说话人的感情是中立的。);老齐和人家老张吵起来了。(说话人感情倾向于老张。);老张和人家老齐吵起来了。(说话人感情倾向于老齐。);人家老齐和人家老张吵起来了。(因为不能同时倾向于两方,所以不能两处都加“人家”。)

由此可见,当两人发生冲突时,在人名前加上“人家”一词来表达说话人对其中一人的袒护之情。(3)句中如果只说“黄姑娘”,句子则仅停留在客观事实的叙述上,而用了“人家黄姑娘”这一同位语结构后,“人家”强调指代“黄姑娘”,也因此十分贴切地表现出了母亲对黄姑娘的同情及袒护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儿子的不满情绪。

(三)“人家”特指“我”

刘月华等(1983)指出:“‘人家’还可以用来确指第一人称,指说话人自己。这种用法多为年轻的妇女所常用,有娇嗔,亲昵的意味,只用于口语。”

(4)情景:一女生对其恋人说道:

她说:“哟,你的指甲盖这么长也不剪剪,扎得人家怪痒痒的,来,我给你剪剪吧!”

(5)情景:在老人院生活的老人丙和老人丁,两人发生口角的场面。

老头丙对老头丁说:我比你大十岁,你当然得管我叫大叔了。

老头丁指着老头丙对管理员说:这人忒不自觉,老让人家管他叫叔。

(4)句年轻女性人对其恋人,称自己为“人家”。表达不满的同时,还有向男友撒娇的意味。

(5)句与(4)不同,是男性用“人家”指代“我”的例子。生活在老人院里的两老人发生口角,老人丁以“人家”来自称,表明了他想让管理员站在自己这方,庇护自己的心情。

作第一人称使用时的“人家”是为了避免使用“我”,根据对话的场合来表达亲昵,调侃的语气。女性常用,1例为男性所用。这证明了前人见解:“人家”多为女性用语。男性使用的例句虽然仅有一例,但我们可以得知:男性也可使用“人家”一词自称。

三、结语

“人家”有179例,主要用于主语,占41%,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在指代特定第三者时,“人家”往往表达的是说话者对指示对象的同情、袒护,对听话者不满、责备之情。“人家”作为自称词使用,说话者带有亲昵调侃的感情色彩,多用于年轻女性。

参考文献

[1]郭继懋,沈红丹.外人模式与人家的语义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3]杨春冉,杨青云.指代词“人家”的指称功能及修辞效果[J].说文解字,2006(11).

[4]王力.王力文集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5]刘月华,潘文娱,故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法语中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 篇6

这几种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通常是相关动词前。相关动词分三种情况:只有一个动词时, 这唯一的动词就是相关动词;半助动词 (即后面可以跟动词原形的成分) 加动词原形时, 动词原形就是相关动词;而在复合时态 (即助动词加上过去分词) 中, 助动词就是相关动词。举例说明:

Il se lèveàsept heures.他七点起床。本句中只有lève一个动词, 它就是相关动词, 自反代词se就位于这唯一的动词lève前面。

Je vais lui demander un stylo.我去向他要一支笔。本句中, vais是半助动词, 其后加上动词原形demander, demander就是间接宾语人称代词lui的相关动词, 所以lui位于demander前面。

Je les ai vus hier.我昨天见过他们。本句是复合时态, 助动词ai是相关动词, 直接宾语人称代词les就要放在它的相关动词ai前面。

上面是宾语人称代词在正常情况下的例子, 而在肯定命令句中, 宾语人称代词却不是位于动词前, 而是要放到相关动词后, 并且用连字符把动词和代词连接起来, 如果是me、te, 还要改为moi、toi。例如:

Cette robe est très belle.Achète-la.这条裙子很漂亮, 买下它吧。本句中“买下它”是肯定命令句, 相关动词achète是肯定命令式, 于是, 直接宾语人称代词la位于动词achète后, 并且中间用连字符连接。

Donnez-moi le dictionnaire.给我字典。本句中相关动词donnez为肯定命令式, 间接宾语人称代词me就放在了动词后, 并且变为moi。

Couche-toiàdix heures!十点钟睡觉!本句中, 肯定命令式couche是相关动词, 于是, 自反代词te就改写为toi, 放在了它的相关动词后。

肯定命令句中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情况就是如此, 而在否定命令句中, 语序则要恢复正常, 即代词要放回到相关动词前, 并与其一起放在ne...pas中间, 如果是moi、toi, 也要变回me、te。将上面三个例句改写为否定命令式, 就是:

Ne l’achète pas.不要买它。

Ne me donnez pas le dictionnaire.不要给我字典。

Ne te couche pasàdix heures.不要十点钟睡觉。

以上是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问题中最基本的情况。在这项语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经常会有其它一些情况很容易令人将其位置搞错。其实, 只需要掌握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即宾语人称代词只跟自己的相关动词不可分, 其它动词的任何变化均与其无关。以例句说明:

Allez-vous le visiter?您会去拜访他吗?本句中直接宾语人称代词le放在了动词原形visiter的前面, 而没有跟着谓语动词allez一起提前做主谓倒装, 原因与上一例句差不多, allez只是半助动词, 动词原形visiter才是le的相关动词, 所以allez提前与否与le无关。

Cette robe est très belle.Va l’acheter.这条裙子很漂亮。你去买下它。本句和之前出现过的“Cette robe est très belle.Achète-la.”很相似, 但是在“Achète-la.”中, 直接宾语人称代词la按照常见规则, 放在了肯定命令式后面, 并且用连字符连接起来。而在本句当中, 直接宾语人称代词放在了动词原形acheter前面, 没有与命令式va用连字符连接, 这同样是因为动词va只是半助动词, 不是相关动词, 即使它是肯定命令式的形式, 也不会对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有任何影响, la只需要放在它的相关动词acheter前面即可, 与va没有任何关系。

上面的例句及分析已经完整涵盖了宾语人称代词在句子当中的位置。下面就要给以上所述内容加入一个大前提, 这个前提的内容在法语句子的实际应用当中会出现, 但是在各本教材及语法书中, 却都没有正式提出来, 就是:先要确定各个宾语人称代词究竟是谁的宾语, 然后再遵循上面宾语人称代词要放到相关动词前的规定, 来确定代词的具体位置。

上面就是法语中宾语人称代词位置的全部内容。事实上, 不止宾语人称代词, 法语中的中性代词le、副代词en和y, 位置都与本文分析的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完全相同, 因此, 掌握本文所述内容, 对于学习法语的各种代词提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变调 篇7

本文主要阐述南京方言中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搭配中的变调现象, 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音理分析。

一、南京方言的声调和两字组连读变调

南京方言的单字调共有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现将笔者通过实验调查所得的单字调调值列作下表, 并附上每一调类的传统值进行对照:声、去声和列作下表, 的通过实验调

注:传统值1来自《南京方言志》 (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出版社, 1993.7, 第5页) ;传统值2来自《南京方言词典》 (李荣主编, 刘丹青编纂,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12, 第12页) 。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 虽然实验所得值与传统值在某些调类上存在些许差异, 但从整体而言, 音高的走势大体上是一致的。阴平和上声为降拱, 其中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阳平是升拱, 去声是平拱, 而入声是没有音高变化的短促音, 为零拱。

在语言的具体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 和邻音的影响, 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 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 (1) 。这种变化, 就叫做语流音变。就音节而言, 每一个单字都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当单字进入语流之中, 即与前、后相邻的音节发生关系时, 受彼此之间的影响, 某些单字就会产生音变。在音高方面所发生的语流音变被称为“连读变调”。连读变调具有区别语义、连贯语流等作用。

语流中, 根据音节所处位置的不同, 连读变调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从位置匹配角度出发, 刘俐李先生将连读变调分为前变型、后变型和全变型三种 (2) 。据《南京方言志》所载, 和大多数北方官话一样, 南京方言的连读变调是后字均不变调、前字变调的前变型, 又称“右字调”型。南京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情况, 具体如下表:

二、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连读变调

代词是指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 那么人称代词就是替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种, 分别是第一人称代词 (我、我们) 、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们) 和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他们/她们) 。在南京方言中, “我、你、他”三个单字的声调分别为上声[21]、上声[21]、阴平[41]。下面分单数和复数来分析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变调现象。

1. 单数人称代词 (我、你、他)

(1) 单独使用

南京方言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单数在单独使用时, 遵循表1.2所列出的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第三条规律, 即“我”和“你”在上声前变读为阳平调, 而“他”在五种声调前都不变调。

(1) 阴平:我[21]/你[21]/他[41]说的都是真话。

(2) 阳平:我[21]/你[21]/你[21]钱包不见了。

(3) 上声:我[24]/你[24]准备暑假出去实习。

他[41]准备暑假出去实习。

(4) 去声:我[21]/你[21]/他[41]是南京人。

(5) 入声:我[21]/你[21]/他[41]吃过晚饭了。

(2) “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

“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是语流中一种特殊的组合, 在这种搭配中, 人称代词根据后面所接的亲属称谓名词首字声调的不同, 其变调情况也不同。无论这个组合处于句首、句中, 还是句尾, 当后字为阴平、阳平和去声时, 单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当后字为阳平和入声时, 单数人称代词不变调。值得强调的是, 这里的人称代词必须充当定语的成分, 对后面的亲属称谓名词起修饰作用。

(1) 阴平:我[24]/你[24]/他[24]妈是小学老师。

(2) 阳平:我[21]/你[21]/他[41]姨妈在幼儿园工作。

(3) 上声:我[24]/你[24]/他[24]姐姐在美国上学。

(4) 去声:我[24]/你[24]/他[24]爸爸是汽车公司驾驶员。

(5) 入声:我[21]/你[21]/他[41]叔叔去新疆旅游了。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 在后接字声调为阳平的情况中, 虽然单数人称代词均不变调, 但在某些特殊的亲属称谓名词前, 如姨娘、爷爷等, 人称代词仍然会变读为阳平。这与亲属称谓名词本身的性质有一定关系, 与上述 (2) 中所举的例子“姨妈”不同, “姨娘、爷爷”诸如此类的两字组亲属称谓名词, 在南京方言中, 后字均读为轻声, 这是造成人称代词变读的重要原因。其中具体的原理将在后文进行详细阐释。

(3) “人称代词+家”

另一个特殊的组合形式是“人称代词+家”的表达, 在这一搭配中, 无论该组合处于句中什么位置, 单数人称代词均变读为阳平。

我[24]家住在新街口。

那个平房还是你[24]家啊?

他[24]家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

与这种变调现象有关的还有两种表达式, 分别是“人称代词+家+人”和“人称代词+家+亲属称谓名词”。在这两种组合之中, “人”和“亲属称谓名词”充当整个短语的中心语, 而“人称代词+家”作为一个固定的整体, 作后面中心语的定语, 对其起修饰作用。所以, 其中人称代词的读音不会受到后面“人”和“亲属称谓名词”的影响, 仍然遵循在“人称代词+家”这个组合中变读为阳平的规律。如:

我[24]家人/你[24]家人/他[24]家人

我[24]家婶婶/你[24]家大伯/他[24]家妈

2. 复数人称单词 (我们、你们、他们)

在复数人称代词中, 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的声调保持不变, 即“我、你”仍然读上声, 调值为[21], 而“他们”中的“他”变读为上声。

同样需要提出的是, 不管在复数人称代词后“+亲属称谓名词”, 还是“+家”, 对声调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我”和“你”不变调, “他”变读为上声。

在普通话中, 复数人称代词中的“们”是轻声, 但在南京方言中, 至少从听感上来讲, “们”更接近于阳平。虽然轻声对于南京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变调没有影响, 但是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形式中, 会使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 当后接字为阳平时, 虽然人称代词不变调, 但在姨娘、爷爷等特殊的亲属称谓名词前, 人称代词仍会变读为阳平。

在南京方言中, 轻声是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它没有固定的音高, 它的声调取决于前一个音节。一般而言, 阴平和上声后的轻声为低调, 阳平、去声和入声后的轻声为半高调, 有些阳平字后面的轻声可以达到高调 (3) 。就“非轻声字+轻声字”这样的两字组而言, 其音高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轻声前的阳平读如上声, 这就可以解释当后接亲属称谓名词的首字是阳平时, 前面的单数人称代词为什么会变读为阳平了。因为“姨娘、爷爷”等亲属称谓词的后字在南京方言中读轻声, 而前字的单字调又为阳平, 所以, “姨娘”中的“姨”和“爷爷”中的“爷”实际变读为上声。而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组合中, 当后接字为上声时, 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 因此, 姨娘、爷爷等这类亲属称谓词前的人称代词会发生变调现象。原理如下:

三、人称代词连读变调的原因分析

我们先对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 这里要说明南京方言单字调的音区特征。音区是指声调音域的分区, 一般分为5个音区, 通常用五度制标记, 也可分为高 (H) 、低 (L) 两区, 或高 (H) 、中 (M) 、低 (L) 三区。南京方言单字调的音区为:阴平HL、阳平LH、上声LL、去声HH、入声H, 整体来看, 音高能达到高音区的频率较高。

由此可推出, 南京方言两字组五个连读变调的规则是:

(1) 阴平+阴平:HL+HL→HH+HL

(2) 上声+阴平:LL+HL→LH+HL

(3) 上声+上声:LL+LL→LH+LL

(4) 阳平+入声:LH+H→LL+H

(5) 入声+入声:H+H→M+H

上述五种规则可以总结出两条一般规律:

其中主要涉及到阴平和上声, 在南京方言中, 这两个调类的调型都是降调, 也就是说, 当两个降调的单字连读时, 前字会变为升调或平调。而南京方言单数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单字调就是阴平和上声, 均为降调, 所以, 在“单数人称代词+家”这种形式中, 由于“家”本身的声调是阴平, 为降调, 迫使前字遵循规律A, 变降调为升调, 即单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同样, 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组合中, 当后接字为阴平和上声时, 前字也变为了阳平。

B.入声前不接高调尾

这一条规律涉及到入声和阳平, 入声本是一个短促的高调, 当后字是入声调时, 前字不能再是高调尾, 所以五声中两个为高调尾的阳平和入声便会向低音区、中音区变化。这也解释了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表达中, 当后接字为入声时, 人称代词为何不像其他情况一样变读为阳平的原因。因为若变读为阳平, 那么“我、你、他”原本的低调尾就会变成高调尾, 要与后接的入声相配, 这是不符合规律B的, 所以仍保持原调。, 阴平和

其实从实际发音的角度来说, 连读变调无非是为了发音的省力和方便。以第三人称复数“他们”中“他”的变调为例, 虽然只是在调值上发生了变化, 由[41]变为了[21], 但作为阴平调, 它有4个音区的跨度, 而上声调只在一个音区, 即低音区内有轻微的变化。不可否认, “他”在变调之后, 发音要省力得多。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折度”的概念。折度是计量声调曲拱的基本单位。每一次升降转折就产生一个折点, 一定范围内折点的频次就是折度 (4) 。其中, 平调与平调的组合和平调与升调的组合不产生折度。当单字连读时, 原先的折度会为了发音的省力和容易而减少。我们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组合中, 当后接字为阳平和去声时的情况。

(1) 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 (阳平) :

21/41+24 *24+24

(2) 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 (去声) :

*21/41+44→24+44

图中圈出的地方就是存在折点的位置。我们通过比较, 不难看出 (1) 中左边的发音只有一个折点, 因此被优先选择, 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中, 当后接字为阳平时, 前字均不变调。若前字与其他条件中一样变读为阳平, 那么就如右图所示, 发音时会产生两个折点, 这是不符合省力原则的, 所以不会被采用。而 (2) 中若单数人称代词保持原调, 就会如左图中显示的, 从理论上说发音会有两个折点, 而当其变读为阳平后, 整个发音过程就没有折点了, 这样的省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人称代词在日常使用中是非常频繁的, 在南京方言中, 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的搭配组合中会产生变调现象:单数人称代词单独使用时, 遵循两字组连读变调规律, “我、你”在上声前变为阳平;“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时, 若后字为阴平、上声和去声, 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 若后字为阳平和入声则不变;“单数人称代词+家”时, 均变读为阳平。复数人称代词中, 只有“他们”中的“他”变读如上声。现如今, 南京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称代词变调并不是一定的, 不变调仍然可以被接受, 并不会产生歧义。

参考文献

[1]李荣主编, 刘丹青编纂.南京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地方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3.

[3]柏莹.轻声性质探赜———以南京方言轻声为例[J].学术交流, 2008 (10) .

[4]马秋武.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轮分析[J].语言研究, 2009 (1) .

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分析 篇8

一、人称代词的种类

日语中常用的第一人称有“わたし、わたくし、あたし、ぼく、わし、おれ、おれら、うち、こちら、小生”等等。其中“わたし”是最普通的说法, 它基本上不受年龄、性别等的束缚;“わたくし”比“わたし”郑重, 在比较严肃、郑重的场合或者对身份比自己高、资历比自己深的人说话时使用;“あたし”语气比“わたし”随便一些, 现代基本为女性用语;“ぼく”不如“わたし”郑重, 是男性自称词, 主要用于关系亲密的同学、朋友和低于自己的人, 一般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不分场合都自称“ぼく”, 给人以亲近随和的感觉;“わし”语感比“おれ”略郑重一些, 江户时代曾是女性对亲密者的用语, 现代已经成为了年长的男性或相扑界人士在同辈及晚辈人面前的用语;“おれ”是俗语, 是关系密切的同辈男性之间或在身份低的人面前的用语, 它比“おれ”更直率, 甚至有点粗鲁, 老人用则给人倚老卖老的感觉;“こちら”强调说话者自身或自身一方的情况时使用, 一般用于介绍别人的时候;“小生”是男性自谦用语, 用于书信等。

第二人称有“あなた、きみ、おまえ、あんた、おたく、きさま”等。男性对关系亲密的同辈和晚辈及上级对下级, 可亲切地称呼“きみ”, 丈夫对妻子也可用“きみ”;“あなた”近世以后作为向对方表敬意, 用于长辈、上级或者同辈, 但现在敬意程度降低, 大多用于同辈或晚辈, 或者亲密的男女关系之间女性呼称男性的呼称语, 特别是妻子呼称丈夫时的用语;关系亲密而且随便, 用“あんた”, 谈话语气轻松随意;“おたく”是对对方敬称;“きさま”男性对同辈或者晚辈使用的对称词, 还有辱骂对方的意思。

第三人称主要有“彼、彼女”, 其中“彼”专指男性的“他”, “彼女”指女性的“她”。除此之外还有“あの人、あの方、あちら、あいつ、あの子、彼ら”等等, 用于指代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关系的人。

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

1.人称代词的省略

在实际交谈中, 日本人并不常使用人称代词, 特别是第一人称, 这是与汉语中频繁的使用“我”是一个极大的区别。汉语中, 如果不是特殊的语境, “我”是不会被省略的。比如在初次见面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日本人说“はじめまして、佐々木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这里就没有用“わたし”。但汉语表达说“初次见面, 我叫佐佐木, 请多关照”如果不加“我”意思表达就不完整。再如“好きなら、あげるよ”, 翻译成汉语是“喜欢的话我就送给你了”, 日语句中并没有任何的人称代词, 但意思表达已经很完整了。

2.人称代词的转换

日语中的第一人称还经常被转换, 将听话人称呼说话人的词语作为第一人称来使用。比如妈妈对孩子说“お母さん買い物に行くから、家で待ってね”。再如:“你”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在日语口语中, 日本人一般很少直接第二人称, 通常采用“姓+敬称”“姓+职务”、职业名、家庭成员称呼或是通过使用敬语而省略人称代词的方式来表示汉语中的“你”的意思。而且越是需要尊敬的人, 人称词越是趋于省去。如“姉さん、社長、山田先生、看護婦さん、お医者さん”等。如前面讲到的那样, 相当于“你”的词在使用的时候, 要考虑年龄、性别、场合、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等。另外在做一些问卷调查的时候经常看到说“あなたはどう思いますか”, 这也可以说是“あなた”的一般用法, 即给人一种不特定的、抽象的感觉。

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低的原因

1.日语特有的语言特点

日语有男女用语的区别、有文章语和口语的区别、敬语使用频繁且复杂等, 这些特点都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有所体现。日语中的授受动词“~ (て) くれる、~ (て) あげる、~ (て) もらう”和被动态“~れる/られる”, 这些句子隐含有人称代词, 因此表达时不必另外加人称代词。比如:

◇悪いけど、その本貸してもらえない? (不好意思, 你能不能把那本书借给我?)

◇その件についてご意見をお聞きしたいんですが… (关于那件事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这几句日语中都没有出现人称代词, 但意思表达却已经很明确。反过来如果汉语表达时不明示人称, 那授受关系就很模糊。另外, 日语中表达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等意思时, 隐含第一人称。如日语的情感形容词具有第一人称的属性, 像“うれしい、懐かしい、痛い”等。

2.独特的日本文化内涵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文化现象。日本是岛国环境, 人们只能在岛国相依为命, 从古代至中世, 稻作农耕是日本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在稻作农耕的影响下, 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从而又逐渐形成了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在集团意识的影响下, 日本人讲究“以和为贵”, 说话时体恤他人, 在语言表达上, 往往比较模糊。

另外, 强调集体意识的反面就是要弱化自我意识。日本人以谦虚为美德, 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判断上, 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说法。如果对话中总说“わたしは”“わたしが”, 就会给人一种过分强调自我的感觉, 很容易使对方感到不快。日本人模糊“我”和“你”的界限, 是从各种角度关心对方与自己所在的立场, 重视微妙的人际关系的结果。这种表达充分体现了日语“以心伝心”来传情达意的含蓄美。

通过研究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和文化内涵, 我们知道, 虽然中日两国都属于亚洲文化圈, 但在语言、特别是在思维观念和社会文化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所有民族都具有各自固有的文化, 切忌用本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去阐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就像本文讲述的人称代词, 汉语中的“我”与日语的第一人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相比要单纯的多, 既没有复杂的使用禁忌, 也没有等级、内外观念的束缚。只有深刻了解了文化的差异, 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语言, 从而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 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摘要:任何语言都有称谓, 且都有本民族不同的表达特点, 日语也是如此。日语人称代词相当丰富, 因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不同, 需要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但是, 由于其深层的文化原因, 使用频率很低。这种语用习惯反映出了日本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观念、心理特点以及日语所具有的社会属性。

关键词:人称代词,使用特征,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言語表現[M].講談社, 1992.

[2]方经民.日汉亲属的语用情景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2) .

[3]袁媛.从使用数量看日语第一人称代名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0.

从认知角度谈人称代词的活用 篇9

人称代词的活用通常指他打破一些常规的用法, 人称代词的非常规用法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应用及其广泛, 这种非常规用法被称为人称代词的活用。

对于人称代词的活用认知语言学有不同的理解, 认为:“认知语言学能从人类的认知的和心理表征的视角对指示语使用中自我中心转移和语境变换的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

笔者在文中所选取的人称代词范围主要包括“我”, “我们”、“咱”、“咱们”、“你”、“你们”、“他”、“她”、“它”、“人家”。以上人称代词活用, 笔者只就其指示用法来谈的, 对于人称代词的其他用法本文不予与研究。研究将从心理因素角度将对人称代词的活用进行分析。

1.1 我

我和同学聊天说, 到了我这个年龄, 必须要考虑以后了。

看报纸或者听新闻的时候经常会有“我党”、“我军”、“我国”、“我校”等这样的说法, 这句话中的“我”活用为“我们”, 在特定范围内是具有代表性的。如我们在日常聊天中常常提到“我家”, 我们知道指的是“我们家”, 在一些正式场合领导人会说“我党”、“我军”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我们这样说就会让人无法接受。

1.2 你

“你”原指的是听话人。下面几种表达是“你”的活用:用“你”来指对话中的自己并非听话人。 (1) 小红向同学抱怨自己的妈妈固执, 说“我不想补习英语, 妈妈不同意, 无论你怎么求她, 都没用。”

用“你”来指自己, 让说话人处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让听话人能站在自己的立场, 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试图让对方产生共鸣。

(2) 他很内向, 不喜欢和别人讲话, 你问他很多句, 他才能回答你一句。

用“你”来指“你们”。

(3) 这次大型庆祝活动有你校组织。

这句话中的“你”与“我”活用“我们”同类型。

1.3他、她、它

用“他”、“它”来表示虚指, 加强语气。

(1) 我中了大奖非常激动, 对朋友说:“等我兑换了奖金, 我要庆祝它三天三夜。”

这里的“它”没有具体的指代人称的意思, 只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

(2) 提意见的就是我, 你能把他怎样? ( 周培兴《语法集解》)

这里的他来指代自己, 表示语气的强硬。

1.4咱们、咱

(1) 奶奶哄孩子说:“谁欺负咱了, 咱找他说理去。

(2) 学院领导来查课, 问班主任老师说:“咱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啊?”

在例 (1) 用“咱”而不用“你”, 是将自己处于听话人的角度, 使听者产生共鸣。

在例 (2) 中用咱们不用你们, 是表示亲切的用法, 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

1.5 人家

“人家”用作人称代词时, 所指的是不包括听、说话人之外的别人。而“人家”的活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家”指听话人。

(1) 兄妹吵架, 哥哥觉得自己错了, 他向妹妹道歉, 失败地说:“无论我怎么道歉, 人家就是不说话”。

“人家”指说话人。

(2) 国庆回家, 在火车站有很多人, 小红不小心撞到小明了, 小明说:“你撞到人家了。”

委婉地表示自己不满的用法。这里的“人家”的活用, 更加委婉形象地表达了说话人对这总情况的不满。

二、总结

本文就人称代词的活用进行分析总结, 人称代词在汉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活用类型有很多, 我们只是对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正确掌握人称代词的活用, 就要放在一定语言环境和背景中。在具体的交际中,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因此心理因素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交际双方的具体感情, 人称代词的活用根据不同需要来设置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和表达不同感情的。此次之外, 人称代词的活用还起到了一定的修辞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使语言简练。

参考文献

[1]邢福义, 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79.

[2]王桂安.论“人称代词活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5.

[3]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5.

[4]张伯江, 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175-179.

上一篇:统计学原理下一篇:少数民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