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外包

2024-05-11

高职软件外包(精选十篇)

高职软件外包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持续地增长,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迅猛。企业对于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程序的人才具有强烈的渴求。然而, 由于诸多原因, 现有的大学本科软件专业的人才并不能真正符合企业操作实践岗位的需求, 而能够在软件程序设计一线操作的人才又十分紧缺。因此, 我们开设了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 除了优化课程设置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外, 更注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注重软件编写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其在校内就拥有一定的软件编写经验, 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在软件程序设计的工作岗位上更具竞争力。

1 开设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苏州外向型经济呈跳跃式发展态势, 软件公司众多, 据调查, 苏州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 同时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对这个专业人才需求会更加迫切,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软件服务外包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荒”。但是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基础软件人才严重不足, 每年全国的缺口约在40万左右。

每年有很多用人单位到我学校招聘毕业生。我们认为开设软件服务外包专业, 培养相应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的5年制高职人才, 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也能满足社会对相应人才迫切需求, 是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一个重要举措, 是产学研一体的新教学理念的重要尝试。

2 开设软件服务外包高职专业的可行性

我校已积累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 且有一批较强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 教学经验丰富, 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的课程精心设置, 目标是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又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考虑到学生今后工作接触面广的特点, 我系配置大量的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学科的老师, 他们除了具有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 还兼顾电子商务、商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课程知识的传授。在基础教育阶段, 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紧密结合专业的特点, 开设了专用实验室和专业图书资料室, 并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让学生能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此外, 学生还参加全国英语一、二级等考试,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1) 我校从2004年以来, 陆续开设园林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金融与证券、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烹饪工艺与营养、商务英语、艺术设计、表演艺术、商务日语等13个5年制高职专业。有相应的开设新专业的经验;有些5年制高职专业, 现正在苏州市的相关单位实习, 各个实习单位反映情况优良;有些5年制高职专业班已完成校内教学任务, 毕业就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们已有5年制高职班的教学与考工考核的经验, 且拥有一批专业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我们开设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奠定了基础。

(2) 我校有专用实验室和专业图书资料, 还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习基地都设置在国内知名企业, 与我校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开设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提供了保障。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开设可用专业专任教师25名,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7名, 专任专业和实习指导教师22名, 达到88%。

我系现有多名计算机教师参加苏州市和江苏省计算机企业网络技能大赛, 多次获得省、市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需要, 计划引进2至3名现职的、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背景的教师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多名海归教师所学专业为网络营销和销售经营等, 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用于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教学实践。

3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服务外包IT企业第一线岗位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业操守, 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外包服务基本知识与技能, 能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建设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的软件外包服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培养和学习, 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软件程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扎实的专业技能, 熟悉企业服务, 具备软件程序、签订合同、合作沟通、软件相关服务, 处理各种业务的综合能力, 有较强的业务洽谈、程序和软件处理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外资与合资IT服务外包企业, 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建设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岗位工作 。

4 课程设置的安排

4.1 基础课程

以语文、数学、英语为基础, 满足学生将来学历提升的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政治经济、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等相关课程, 除了打下文化基础外, 还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以及具有就业创业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4.2 专业课程

(1) 专业基础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页制作、VB编程、ASP.NET、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操作系统、PC机原理、综合布线、计算机英语、图形图像、Flash动画、软件测试、商业网站开发、SQL Server数据库编程、JavaScript及网页特效制作、ORACLE数据库开发、XML应用与开发、软件测试技术、UML与软件设计模式、对日 (或欧美) 软件外包实务、软件外包项目管理。能够通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灵活运用, 开展软件的开发工作。

(2) 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两个方向:

①Java方向:

Java初级编程、Java图形编程、Java Web应用开发、基于MVC架构的J2EE三层开发、J2ME移动应用开发、Linux平台及应用、Java企业级关键技术解析及前沿技术。

②.NET方向:

.NET平台及C#编程、.NET三层结构开发、ASP.NET企业级应用开发、ADO.NET高级编程、WinForm编程、基于Ajax 和Web Service的Web2.0开发、.NET企业级关键技术解析及前沿技术。

能够使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也为软件企业提供可选择的优秀毕业生。

4.3 课程优化设置

除了常规课程的开设以外, 本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积累。为此, 除了第3学年通过各种模拟软件平台进行实训外, 第7学期开始安排每周6课时的实体化实训项目, 第8学期安排每周10课时的实体化实训项目。

第9学期安排的是基于校外的实体化实训项目;第9学期还可安排学生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开发的策划项目;学生在实习期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自主软件设计创作中心项目。

4.4 获得的相关证书

全国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中级;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二级证书;程序设计中级证书。

5 说明

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系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参考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而制定的。制定时采用了模块式结构, 增加了校内实训实景基地;同时开设校内自主创业中心。适当降低了专业课程理论要求, 增强了专业实践教学。

本专业毕业生发展就业主要面向企业操作一线, 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建设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岗位开展日常工作, 担任相应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本专业围绕苏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目标, 学校建立共享型的学生创业中心,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或学生家庭产业、在校生自主创办或合作创办创业中心, 构建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自主创业中心。

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专业, 旨在培养符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合理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实体化实践教学项目, 使学生既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多种选择。

摘要:探讨通过新专业的设置建设, 为学校5年制高职招生带来良好的生源, 也为新生们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新专业。同时为学校探索如何设置新专业的方式, 以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5年制高职招生工作得以园满完成。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5年制高职,实践能力,软件编辑,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立军.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1) .

高职软件技术论文 篇2

1.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企业和市场调研,得知企业要求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在第二学年分为JAVA方向和.NET方向独立学习,使学生在某一技术方向上,不论是技术扎实程度还是实际开发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增加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大项目实战的课时比重,使学生积累项目经验,真正达到企业所需要的.开发能力;增设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按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来完成设计、编码、测试等全过程,全面提升职业能力;确保课程设置包含目前最为流行的新技术内容,并且会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新,以保证绝对与企业的应用状况同步。

1.2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2.1讲练结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讲述计算机课程还是采用讲练分离的方式,即在多媒体教室讲述理论内容,然后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这往往导致学生上课时听得津津有味,课下上机时却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讲练分离(有时竟然会出现周一讲课、周四上机的极端情况),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知识记忆大幅衰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计算机软件教学要求应是边讲边练、加强测试环节、及时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保障教学效果零衰减、零差异。这就要求加强硬件建设,在机房中安装多媒体设备,在多媒体教室中配备学生用计算机。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讲解一个实例后,马上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调试演练。通过边讲边练的训练模式,通过实践加深印象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使用,更快地记忆知识点内容,更容易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采用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要讲练同步,尽量避免学生在教师讲解时进行操作练习,更应杜绝打游戏、聊天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发生。

1.2.2项目案例贯穿始终。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就必须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而培养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企业项目案例实战。通过全程的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的设计经验,大幅提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能力,把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具体做法如下:在明确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之后,从其中提炼总结关键的就业技能点,并用项目驱动、案例贯穿的形式融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之中。采用分阶段训练、多维度培养、分层次深入等新型培养方式。比如每周有一个小型的项目案例;每学期进行一到两个课程设计,完成一个中型的项目案例;毕业设计时要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的较大型项目。通过贯穿始终的项目案例教学与实战,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早日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3利用网络,自我学习。目前各个高校都己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而目都接入了Internet,学生在机房、图书馆、宿舍都可以方便地上网。然而许多高校在学生上机时,对学生上网都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关闭Internet,主要原因是防止学生浏览有害网页、聊天、打游戏等。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免有些因噎废食。众所周知,网络上有着异常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查资料、下载教程、在线学习以及解决疑难问题。比如学生在调试程序时,出现了错误,自己无法解决,教师又不在身边,这时可以将“错误提示”粘贴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可能就解决问题了,高效便捷。所以不应严格限制学生上网,而应对其正确引导,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将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上,鼓励学生去下载和学习;还可以研发一个远程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家在线选课、自学和协作学习。

1.3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与企业密切合作,才能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所需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与软件企业合作,也可以与诸如北大青鸟这样的软件教育企业合作。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以理解企业真实典型的业务为载体,强化学生对业务能力的理解;以企业的真实项目实战为主,注重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从而提高项目开发的规范性;还要求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树立质量意识,加强项目测试、项目评审环节的训练,从而实现全真模拟项目实战环境。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还可以让学生参加著名企业的任职资格考试,考取相应证书,一方面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便于获取对应的职业岗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联合开发专业教材,共享师资,合作开发软件项目;让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拜企业员工为师,深入一线,融入企业生产与文化的氛围之中,实现由“学生娃”到“职业人”的快速转变。

2.结束语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学期项目教学实践 篇3

关键词:学期项目 软件外包 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91-02

Key Words:semester project;software outsourcing;Talent2006年国家商务部实施“千百十”工程[1],强力推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同时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教育部也共同努力,推动国内许多中心城市竞相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此为契机,作为服务外包的一个代表领域,软件外包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麦肯锡《2008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调查》对中国14个城市的75家软件和IT服务公司调查显示,影响中国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障碍中,缺乏适用的人才因素占到48%[2]。出现了企业招不到适用的人,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奇怪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为了实现我院的“零公里”就业目标,我们深入学习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的学期项目的教学方法。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1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能力要求分析

经过近三年的对软件外包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要求的调研和分析,获得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普遍的能力要求。一方面,软件外包企业要求应聘的高职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及外语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应聘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诚信度、责任心、团队精神、表达沟通等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归纳为岗位能力“四位一体”(见图1)。

1.1 语言文化

软件外包企业接的订单一般来自境外。目前中国离岸软件外包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区为欧洲北美和日韩地区[3](见图2)。

为了能够胜任来自境外的订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需要能够看懂设计书,同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邮件沟通。为了帮助理解设计书的内容,需要了解企业文化及国外文化背景,熟悉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

1.2 技术能力

软件外包企业所承接的外包订单主要以项目的开发为主。开发软件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一般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能够在项目组长的指导下,准确地理解需求分析,并能书写详细设计书,单体测试设计书,编写代码及注释,调试代码,单体测试等,对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点用外语进行描述。软件外包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有如下的要求:(1)熟悉软件的开发过程,最好具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2)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常用的编程语言。(3)掌握文档编制和代码书写的规范。(4)能够运用常用的操作系统。(5)会使用市面上流行的数据库。

1.3 综合素养

软件外包行业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诚信度、责任心、团队精神、表达沟通等综合素质能力。软件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按期交付压力大、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领域知识。要求员工适应能力强,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及快速学习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1.4 行业知识

软件外包企业所承接的外包订单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政府,制造业,金融,证券,电信,航空、交通,石油工业,电力电器等。外包企业要求员工能够了解某一行业的相关知识。

2 学期项目管理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学院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成功经验推行学期项目教学。每个学期安排一个和课程相关的学期项目。通过学期项目训练课程内容。

2.1 学期项目目的

学期项目的目的是培养上述四个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能力,每个学期设置一个学期项目,训练这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系专业较多,学期项目的类型、内容、开展形式都不太一样,需要统一规划逐步提升。

2.2 学期项目选题

学期项目的选题,一般分类两类,一类是从合作企业引进。把在企业做过的项目裁剪以后,引入课堂;另一类是教师根据知识结构,模拟一个真实项目。我们经过三年的建设,建成了一个小型项目库。包括日文软件项目,英文软件项目,校园网构建项目,企业网构建项目,智能手机平台嵌入软件开发项目,ERP配置项目,数据库配置项目,软件测试项目等对应各个专业的不同项目。

2.3 学期项目开展

软件外包企业,一般承接的项目基本是在软件开发过程V模型中的产品开发及相关的详细设计,单元测试等工作。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主要培养学生的编码和详细设计、单体测试方面的能力。

项目组织开展,我们采用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实训项目相对功能点比较多。把一个班级分为两大组,每组再细分小组,每小组3~4名同学。两大组做的内容是一样的,每组设立一位项目经理。每小组设立一位项目组长。每个小组完成项目中的几个功能点。最后由项目经理和组长整合项目。这种方式项目接口难以控制,一般由项目经理带领项目小组长进行项目的整理架构的开发,然后小组长再带领组员进行开发。另一种是实训项目相对功能比较简单。把一个班分成8~10组,每组3~4个人。为学生准备3~4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由2~3个小组负责。每個小组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开发(见图3)。

2.4 学期项目评价

学期项目评价也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通过项目汇报的形式进行评价。设立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是否达到标准进行打分。每个小组需要准备PPT进行项目的介绍。项目的评委是系里相关的教师,一般由4~5名组成。最后每个班级推荐1个小组进行整个系里的优秀学期项目的汇报,一般还会请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做评委。最后得出本学期的优秀学期项目奖,并颁发由学院盖章的证书(见图4)。

2.5 联合学期项目

在进行学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相关的知识。比如开发企业的出差管理系统,需要ASP.net课程,数据库课程,测试课程进行联合。APS.net课程为主导,用到数据库部分时,由数据库的老师来进行指导如何建数据库,在项目测试阶段,由测试课的老师指导如何书写测试用例,如何用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通过一个主导课程,联合辅助课程,通过学期项目实践所学内容,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 结语

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期项目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的学生近两年的一次性签约率为100%。现在我们面对的,一边是软件外包这个庞大的市场,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要求,通过学期项目这个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素养、行业知识,使我们的毕业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R].商资发(2006)556号,2006.

[2]柳婵娟.国际化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2:18.

高职软件外包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 软件外包服务的基本内涵

软件外包服务主要是指企业选择的外部软件技术和服务资源,承担企业IT系统或者相应的软件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实现服务业务流程的运营、维护和支持。就软件外包服务的类型而言,其业务按照层次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ITO、BPO、KPO三种外包形式[1,2]。就软件外包服务的业务特点而言,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呈现了外包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服务外包业务仍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服务外包业务以美、欧、日为主要市场、服务外包业务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样几个重要的特点[3]。就软件外包服务的业务地位而言,软件服务外包将为中国软件业不仅带来了经济上发展的机会,还有带来了先进软件开发管理流程,同时还带来了严格的软件质量控制体系。2010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增长速度超过35%,增长势头较好,其中,BPO业务发展速度继续高于ITO业务,目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仍然以ITO为主,BPO为辅;以对日外包为主,欧美外包为辅;以外资企业为主,本土企业为辅。同时,BPO逐渐成为中国发展软件产业的主要方向[1,2]。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新兴力量,在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潜力和前景也颇受关注。对于软件外包服务行业而言,最重要的竞争资源是人才资源。一般来说,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应该具有人才结构的“金字塔”、知识储备的复合性、职业技能的实践性、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以及个人素养的职业化这几个特征。

2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现状:相关数据表明,全国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没有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的有近30万人,多达35%。同时,有相关机构对国内100余家软件外包企业调研发现,来自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与企业的期望值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还表明,学生普遍缺少项目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一般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1]。因此,外包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原因:造成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是造成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访谈,发现办学目标的扭曲、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片面强调“就业率”,同时“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尚不健全都是导致高职外包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

对策: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按照市场人才需要确定相应的专业。同时创新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体系,推动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不足的重要举措。

3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试点,培养以适应武汉“1+8”城市圈以及光谷核心圈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综合设计学生应具有的知识、相关能力与素质,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办学体制和长效机制的创新,强化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技术文档编制和管理、软件代码开发、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软件产品售前、售后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地理优势,服务区域经济,以广泛的校企联合为基础,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 以“校企合作”基础,推进“工学结合”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软件技术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与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惠普全球交付中心(武汉)、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合面合作,在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成立厚溥班、微创日语班等订单班。在各合作公司的支持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及实训基地,培养“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引进企业人才资源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在2个企业小学期为基础“六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基础上,进一步设立更多细粒度企业小学期,研究与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课堂教学以实现软件项目开发为目标,推选“四个真实”教学,实施“工学交替、课堂与项目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规范被确立为“教育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规范”,得到推广应用。

3.2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中厂”、“厂中校”建设

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程度,邀请惠普(武汉)、上海微创、无锡海辉等企业在二年级中选拔部分学生,到企业学习,组建培训班,建设“厂中校”。厂中校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岗位及项目需要设定教学内容,选派教学导师,由各项目组优先从培训班中选拔人员直接进入项目组承担项目开发任务。创新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学分替换”,在厂中校中的学生,对应课程由项目组领导及人力资源部合作完成成绩评定,不参加校内课程考核。

在合作企业的指导下,软件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软件技术研究所,承担各类横向课程研究与开发任务,建设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吸收学生直接加入项目组,承担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引进“武汉蓝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校内,全面实现“校中厂”,在接受校内专任教师为员工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践教学任务。

3.3 以企业为支点,建成开放的网络化不间断服务共享型实训基地

依托光谷软件园、中关村软件园、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湖北省软件协会以及武汉市软件协会,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顶岗实习项目,按照“阶梯式分段教学组织”安排,为学生提供从“企业体验”、“岗位认知”、“技能训练”和“顶岗实践”等各类实习实训,实现了校外实习实训与校内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就业基地融为一体;学生校外实习实训过程与企业选拔人才过程融为一体。

3.4 课堂企业化改革,实施“四个真实”教学

引进企业管理,教师转换角色为“项目经理兼技术导师”,学生转换角色为“企业员工”,教学任务按软件项目的工作成果进行划分,教学单元以软件项目工作任务为单位,教师与学生按企业员工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实行企业绩效考核方式对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试行以“虚拟工资”替代考试成绩的考核形式,实施“四个真实”教学:

1) 真实环境: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学生接受企业制度管理2)

2) 真实项目:引入企业项目实践,学生练就过硬开发技能

3) 真实身份:设定企业岗位身份,学生加强职业素养

4) 真实压力:施加企业进度压力,学生提高工作能力

4 结束语

在这种基于校企合作的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软件技术专业外包人才培养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毕业生连续多年成批量进入惠普全球交付中心(武汉)、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等先进的国际外包行业巨头就业。在学生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喜人的优异成绩,获得的奖项主要有第二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名、一等奖多名和团体总成绩排名第高职组总成绩排名第1的好成绩,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华中区复赛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5名、全国高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等。而且近年来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教学质量已由培养少数优秀学生阶段进入了全面质量优化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调研报告-百度文库[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412eeedb8f67c1cfad6b8fa.html.

[2]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调研报告(PDF版本)-百度文库[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8510df-bc8d376eeaeaa316e.html.

[3]商务部刘向东: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四大特点[EB/OL].http://soft.chinabyte.com/249/12643749.shtml.

[4]《中国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2007-2012年预测与分析》[Z].

[5]《我国软件企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的调查报告》[R].

高职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探讨的论文 篇5

关键词:高职;本科;教育街接;人才培养

一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能力导向的理念

坚持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确保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1]。此外,积极引入人才培养的学分制、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人才质量等方式,体现人才的能力本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坚持标准融合、质量诊改的理念

构建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实践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明确产品或服务的标准,识别达成目标所必须履行的关键职责与程序,及时诊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设法改进,有效保障质量。根据行业、企业对“3+2”高层次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参照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明确职业能力标准,确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和等级,分解、明晰每一项专业技能指标,形成考核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确保每一阶段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标。

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强化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主体意识,成立“‘3+2’分段培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保障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提供规划指导、监督落实,确保衔接人才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领导小组指导构建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内部和外部保障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构主要包括学校质量控制部、教务处和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学校质量控制部作为质量监控、监督、评价的专门机构,主要通过听课、走访、调研、检查、座谈、评议等形式,独立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工作。教务处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职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外部保障机构主要指第三方评价机构,可由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行业协会的代表、学生家长等构成,参与开展人才质量评价工作,尤其是有效评价学生实习实训质量[2]。也可以完全由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来组织实施质量评价,第三方评价能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并能提供比较客观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市场调研,基于软件开发工作过程所需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与制订高职与本科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高职、本科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教学资源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3]。“软件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标准与软件职业标准的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4]。在高职阶段,学生应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技术证书中的一种;本科阶段应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技术证书中的一种;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应该以这些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做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融合,逐步推广第三方评价机制。

(三)加强运作机制建设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运行机制的建设是保障人才质量标准落地的重要举措,应重点建设办学主体沟通协调机制、“双师”型师资建设机制、教学规范、教学评价机制[5]。创新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管理体制。制定教学规范,创新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高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本科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增加专业知识深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评价机制。基于衔接教育特点,突破本科教育原有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形式,强化实践教学,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起反馈联动机制。

(四)监控评价系统建设

监控评价系统是落实“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首先构建信息化资源共享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填报数据平台,比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和材料检查等方式,合理有序推进监控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中,既要体现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又要体现高职与本科交叉互监、互评的特点,真正实现以监控评价促进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学生的学习风气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估,同时,利用周报、日报等方式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注重高职与本科衔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6]。

三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应用

作为江苏省首批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大学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自启动以来,注重整合政、行、企、校多方优质资源,深化与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合作。依托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学院与常州大学合作构建了信息化资源共享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监控与抽样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动态监测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运行状态与成效的诊改机制,实现数据即时更新,能及时、真实反映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质量水平。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挖掘技术,定期抽样分析、研判,为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截止到,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已培养了首届毕业生。“专本衔接、标准融合、能力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实践表明,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已达90%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证率达95%以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人才培养质量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宋涛.高职与本科衔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1:74-77.

[2]万德年.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2):92-95.

[3]汤爱丽.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策略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7.

[4]韩学芹.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5):158-160.

[5]郭兆军,李云霞,步文萍.道桥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2017,20:99-102.

高职《软件工程》教学的思考与改革 篇6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维护和销售,很少一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而忽略了实践,学生的实践缺乏系统的、有指导的专业训练。这样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以后,用人单位要花一到两年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他们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这种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在经济危机条件下,更多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应届毕业生,充当培训者的角色。目前,缺少适应企业需求,工程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软件工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唯一涉及工程规范与管理的专业必修课,它像粘合剂一样,将人、理论、技能、工具等结合生产出软件产品[1]。《软件工程》这门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树立工程化的思想、标准化意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生毕业后工作期间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所以针对《软件工程》教学的改革是尤为迫切的。

1 高职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软件工程》为必修课。但是,现有的高职高专的专业教材内容过于老化,主要讲解的还是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缺少较详实的目前先进的、具体的企业使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介绍。因此,有必要更新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1.2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导致知识理解不到位,不能把软件工程所涉及的前驱课程都联系起来,所以知识遗忘快。

1.3 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 现在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而将涉及训练实践简化或省略,背离了软件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之后,往往不能真正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更不知道如何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

2 改进方法

由于软件工程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加之高职院校培训的学生要有很强操作能力,所以要求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但重视关键概念、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而且还要适当的加入案例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增加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1 教学内容的丰富 为了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能很快的适应,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结构上进行调整,把软件行业一致认可的、目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工程的热点技术或概念、建模语言和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以面向对象方法为基础,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或C#作为工具,着重统一建模语言UML及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讲解。

2.2 教师素质的提高 根据软件工程这门课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具体的软件开发的工作经验。教师要把软件工程所涉及的所有前驱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和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软件工程业界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做以适当的介绍。学校一定要适当的给软件工程老师提供一些到企业学习的机会,这样课程的内容才会变得鲜活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更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2.3.1 重视基本概念的讲解 软件工程中一些重要概念是很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但这些概念的理解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讲清讲透,让学生消化理解。教师在授课时还应该补充介绍一些热点的技术或概念,如XP(极限编程)、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掌握进一步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2.3.2 适当的案例教学 通过讲授,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整个知识体系。运用适当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感觉到软件工程的实用性所在,从而提高自主扩展知识面和建构自己的新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案例分析得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4 认真组织课程设计,培养实际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对整门课程中的方法、技术、工具等有一个系统的梳理,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掌握项目开发的每个阶段中文档的书写规范等。在课程设计阶段,可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这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软件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团队内也有各种角色。课程设计阶段小组成员分别担任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等角色,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学生担任的角色可以变换[3]。从项目可行性报告开始,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等各环节,每个阶段应递交相应的软件开发文档。各小组之间交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逐步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各组之间进行阶段性汇报的同时,会提出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2.5 教学评价改革 由于软件工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检验其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不是学生的卷面成绩,而是学生能否在真正的软件开发活动中贯彻软件工程概念,正确使用软件工程方法提高软件质量。所以在教学评价部分我们把学生的成绩分成三个部分,即卷面成绩、课程设计小组成绩和课程设计个人成绩。其中卷面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对重要的软件工程概念和软件开发方法的掌握程度。试卷中题目是由一部分概念选择题和实例分析题组成,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通过考试,又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教学的效果。

在课程设计结束时,每个小组提交软件产品和各阶段规范的软件开发文档。每个学生提交自己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完成任务的总结。课程设计答辩中,老师针对每个学生实际负责的工作进行提问,老师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给出课程设计的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之所以把课程设计成绩细分为两部分,是因为这样评分不但可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还可以防止滥竽充数现象发生。

3 小结

高职软件工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当前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庸.结构化与面向对象软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杨业娟.张帆.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01)中旬刊:32.

高职软件外包 篇7

关键词: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开发与研究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生源状况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本地区的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为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输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定位在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程序文档编制、客户服务、软件技术支持及业务流程外包的数据录入和数据挖掘等岗位,学生生源质量在省内属于中等。我院2009级录取的新生,第一志愿选择软件技术专业的占70%,第二、第三志愿选择软件技术专业的占7%,服从分配进入软件技术专业的占23%。

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其他专业调剂到软件技术专业的,占近30%的比例。这些学生对软件技术不感兴趣,经过第一轮逻辑测试,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足50%,也说明了这一点,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以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分设专业方向,面向不同的外包企业岗位对学生进行分流,开发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课程包”,使学生“因材定位,因能定向”,明确目标,各就其位。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开发的实践

“课程包”的概念“课程包”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定制的系统化课程方案,可以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也可以是职业技能实训包或实训方案,其特质是围绕某一职业岗位群或某项技能。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是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软件服务外包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外包人才需求调研发现,由于服务外包领域的多样性,加之该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国际化特点,软件服务外包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2)外包技术和管理人员须掌握外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等)的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由于服务的客户来自国外,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3)要有扎实的行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应有广泛的了解;(4)应融入多元文化氛围,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并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要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软件服务外包的职业技能,必须坚持“以用为本,不用不学,学了就用,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将软件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及职业素质嵌入课程方案中,营造服务外包职业活动环境,开展真实项目的生产性实训,在外包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结构要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服务外包行业需求设计课程,以用为本,学用结合,学了就用,综合运用,增加实用真实的案例内容,与日常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案例内容;要以动手能力为突破点,坚持“动手,动手,再动手”,积累项目经验,建立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直接对接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吸纳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元素,将部分职业培训课程前置或项目式嵌入,以“课程包”的形式,分阶段规划和组织实施,形成服务外包行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软件服务外包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经系统集成和完善移植到软件技术专业。我院开发了职业素质PREV“课程包”、分方向的专业技能BPO业务流程“课程包”、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包”、.NET工程师“课程包”及JP1网络工程师“课程包”等5个“课程包”,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学生先学习职业素质“课程包”,内容包括IT职业行为与优化、思维与逻辑训练、素质拓展、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平面美学欣赏与制作、网络技术初步等,这一“课程包”是为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按方向分流做准备的。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以自愿与测试相结合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方向分流,分层教学,分段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包”,各专业技能“课程包”全部嵌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规范等内容,如软件质量品质管理学专业技能“课程包”的教学时间为1年,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模拟实训。最后一个“课程包”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与生产课程,经过面试和考试,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将其编入不同的外包项目组,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实行“定岗双元”,以岗定薪,由企业支付一定的薪酬,进行生产性实训。其中BPO项目组的培训时间为3个月,其余项目组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该培训“课程包”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录取学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实习期为6~12个月,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留在基地继续实训,或进入其他实习岗位。

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职业活动环境建设由于服务外包行业的特殊性,发包项目与发包行业的关联度很高,服务外包公司在接包时必须严格执行发包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依据其流程制定项目方案,外包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职业活动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1)硬环境建设。硬件环境要符合服务外包行业的要求,如BPO业务流程外包需要的“数据安全、网络行为审计系统”等。我院依托省外包培训基地,借助丰富的服务外包企业资源,将外包项目作为教学实训项目,围绕服务外包项目建设了ITO工作室与BPO工作室,其环境完全按照服务外包行业工作环境的要求,集教学与外包项目于一体,上午开展教学,下午进行项目实战。每一个工作室内配置20台计算机,能同时容纳20人进行软件开发,BPO工作室配备双屏以适应业务流程外包的需要。(2)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包括企业文化、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渗透,职业素质训练在课程教学中的嵌入方案设计包括守时、踏实、耐心的习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规范意识、协作意识、沟通意识等要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工作能力的训练方式等。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开发的思考

在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定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印度是全球服务外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印度有一个由九百多家服务外包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全印软件业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作为印度IT服务产业的“市场部”,在印度乃至全球服务外包领域地位显赫,在政策推动、顾问咨询、行业协调、转业培训、资格认证及沟通政企关系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印度确立了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从国家、省到地方都已经建有软件或服务外包协会,这些协会是高等院校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及服务外包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政府立法或制定相关制度、政策等手段,赋予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更多的职能,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协会的行业引领、协调产业发展的作用,协调行业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的关系,制定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职业资格体系,对于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建立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动态更新机制“课程包”开发基于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首先,应由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工程师、专业教师会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资深工程师,对各家软件服务外包公司进行人才培训需求的深入分析,提取行业需要的共性技能和知识以及每个企业具体的人才需求。其次,应由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牵头召开协调会,共同制定人才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及考核方案。由于服务外包行业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频率高,外包项目的变化也较快,不同时间所接受的外包项目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课程包”的更新必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要加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岗位,尽管“课程包”的教学项目是实训项目或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但教师对软件外包企业技术更新的适应始终滞后,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行开发项目,自行设计开发软件或承担外包项目,在项目工作实践过程中更新知识和技术。

培养具备行业一线技术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包”的内容经过多方认证,才能符合服务外包的行业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学习与辅导并重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实施理论联系实践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专业技能“课程包”的教学主体是专业教师,多数教师缺乏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特别是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服务外包的经验不足,导致对行业标准和规范等内容的教学与行业一线存在差距,教学组织或实施过程由于过分强调内容的逻辑性,偏离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整体设计的初衷,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工作之间仍然存在缝隙。因此,亟需培养一批具备行业一线技术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养在企业”或开展外包业务等方式培养实战型教师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顺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需要。外包行业涉及面广,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没有现成的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校企联盟,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将职业教育与开展外包业务结合起来,培养一批工程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燕.职业技术教育何以应对职业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0) :10-11.

[2]杨正校.基于“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0) :139-140.

[3]杨正校.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实施问题及其对策——以高职《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12-14.

高职软件外包 篇8

1、对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现状

1.1 软件外包

软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是指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将全部或者部分非核心软件开发业务,通过外包的形式给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优秀软件企业进行开发,从而自身能专注于其核心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软件产品和服务外包市场,中国凭借地理和文化优势,理所当然的成为日本软件外包项目的主要承接国。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软件外包目的地中国占据了70%以上[1]。目前国内的北京、上海、大连、杭州、西安、无锡、南通等城市都将目光瞄准了日本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制订了各自的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计划。

对日软件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素质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对日软件外包的瓶颈之一,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合格的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是高职院校对日软件教学工作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2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分析

软件外包是一个新兴事物,最大的特点是绿色,无污染,技术含量高。它符合我国产业更新升级的大趋势,软件外包行业已成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的新机遇。为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积极主动承接国际,特别是日本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国家已明确提出并启动承接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即在中国培养1000家具有国际资质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力争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2]。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万金发主任指出:中国在大力拓展软件外包业务时,需要依托职业教育培育大批具有很强应用能力的实用型软件人才。

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大量的懂日语并能熟练进行程序开发的人才。而我国的外语教育一直以来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日语教育相对较少,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缺乏是必然的。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对日软件服务外包重要瓶颈。

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一般由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师,系统工程师,高级程序员,程序员等人员组成。软件外包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高、中、低三个层面的人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虽然中高级人才是各个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关注的重点,但鉴于目前我国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编程,测试等环节,而这些环节的软件开发,初级人才就能胜任,这样一个大量初级人才的社会需求,正是高职软件类服务外包专业发展的机遇。相对于更高学历的软件人才而言,大专层次的人才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的特点,可以相信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将是对日软件外包企业实用人才中的主力。

2、对日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 语言障碍

我国的外语教育一直以来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日语教育起步较迟,而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中,懂日语,会编程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企业的业务主要是面向日本市场的软件服务外包,开发程序的操作系统全部是日语环境,所以如果不懂日语,是无法进行工作的。

2.2 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实际能力培养

我国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相对显不足,形成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同时,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的不足,使这一情况更加严峻。

2.3 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

软件技术每年都会有重大技术革新,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很少能在课堂上讲授最新的IT技术,这样就不能实时追踪市场的实际需求,也就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软件外包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3、高职院校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3.1 加强日语能力学习

对日软件外包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日语听说和读写能力要求甚高。日语是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必须要掌握的。中国的对日软件服务外包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和日本地理相近,文化相同,部分文字甚至一样,这是我们的巨大优势。要想在对日软件外包中有所作为,熟练掌握日语会事半功倍。总之,突破了日语语言关,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之路也就会走得更轻松更顺畅。

3.2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目前,在我们的平时教育中,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实施一些实际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加入到虚拟的开发团队中,协作完成项目,从而达到锻炼他们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3.3 注重与企业合作

积极与企业合作,在软件服务外包公司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平时即可到公司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将日语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为以后的项目开发打好基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软件初级人才,所以必须及时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制订出详细的培养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最终的培养质量[3]。

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中的初级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组长的领导下,准确地理解客户的概要设计书,并能用日语写出详细设计书,单体测试设计书,并能编写代码和进行日文注释,调试代码等,能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日语对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交给项目组长确认,并能在项目组长和日语技术支持者的协助下,用日语与客户就自己的提问进行简单的交流。一般来讲,日语能力至少应达到3级的水平[4]。

与企业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直接接受到企业标准化的培训,还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动向,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并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进而达到促进专业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带来了诸多改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都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改进使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和社会需要,势必将进一步促使学校的对外软件外包专业更快更好发展。

4、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全球信息产业结构已经向软件和服务外包方向发展。面对规模逐渐壮大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国内高职院校怎样为企业培养出符合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成为目前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分析我国对日软件外包的现实状况着手,通过对对日软件外包业务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明确了企业对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要求,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有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邢丘丹,李雯.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分析.技术创新与管理.2009(1).

[2]孙晓梅,林波,彭宇涛.大连软件外包企业的培训方式探析[J].中国市场,2009(9).

[3]赖利君.面对软件外包高职院校的机遇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高职软件外包 篇9

1 软件外包服务专业.NET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般高职院校的软件外包服务专业均设有.NET方向, 其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也无太大差异, 但从实践教学质量上比较, 尚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 (1)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还不够完善, 课程体系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工作过程相结合, 教学情境也不能真正做到与工作环境相结合。 (2) 受师资力量, 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缺少, 而企业兼职教师未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主导作用, 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3)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尽完善, 或没有真正完全发挥其作用, 学生综合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条件。 (4) 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针对上述情况, 我校软件外包服务专业在进行.NET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时, 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 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尽可能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 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根据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当前建设现状, 我们认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市场需求、岗位需求、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相结合, 在考核时还必须引入企业评价, 具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实践。

2.1. NET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行业需求, 我校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主要培养的软件开发工程师、WEB开发和维护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因此,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专家的指导下, 我们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主要设计思想是坚持以教师主导, 学生为中心和主体, 重点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和实施“职业情境, 项目主导, 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2.2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必须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场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上好实验、实训课, 学校投入资金建立了校内软件外包实训中心、校内微型软件外包服务公司、校外软件外包服务实训基地, 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内微型软件外包服务公司项目实践、校外软件外包服务公司企业级综合实训, 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实现“毕业上岗零过渡”。

2.3 实践教学实施

确定了.NET实践教学体系及具备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之后, 最主要的就是组织实践教学和进行考核。整个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项目分析、程序逻辑思维能力、软件设计能力、软件文档撰写能力、软件测试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 我校.NET实践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时采用了如下方法: (1) 组织学习小组, 3~5名学生为一组, 根据培养岗位的不同对应不同的角色。 (2) 整个实践课程教学以项目为驱动, 以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过程,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知识点结构的实践课程结构。 (3) 尽力采用真实工作任务, 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全力推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4) 严格的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监控, 具体来讲就是实践过程要详细的用文档进行记录。但不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来实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负责按工作任务提供学习资源, 按企业工作流程引导学生实践。

2.4“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

软件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发展非常迅速, 每天都有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诞生。企业兼职教师由于经常参与实际项目开发, 能比较直接的接触到新技术、新标准及新工具, 而校内专职教师如单纯地只从事教学工作, 则较难接触到新技术、新标准及新工具, 易与行业脱轨, 也无法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学生参加工作后, 能否及时融入实际工作环境、及时进行工作角色的转变, 与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有直接关系。为了加强工程实践教学, 每年轮流选派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 从事具体的项目开发, 时间约为两个月, 并进行考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 聘请软件外包服务企业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兼职教师库。到校任教的兼职教师, 要参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专业建设环节, 并负责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 校内专职教师均是校内微型软件外包服务公司的兼职工程师, 承接校内信息化建设项目及校外项目, 并分解项目中的子任务让学生参与进来。

2.5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在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中, 开发团队只要按照软件开发过程, 各司其职, 团结协作, 按期向客户交付产品, 通过客户验收, 企业获取利润则算成功。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均是以作品、实训文档、辅以学生平时表现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但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 亦难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在.NET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 我们推行的是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方式, 课程体系中有50%是有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 为尽可能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引入了企业评价机制, 也探索了一些质量监控指标, 具体指标和权重如表2所示。

在.NET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 我们要求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严格按照上述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努力推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的总体思想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为或逐步转化为对企业员工的评价。

3 结语

实践教学是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和外包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 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能力、实际工作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NET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中, 取得了一些进展, 收到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项目教学资源还有待完善, 校外紧密型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实习基地的建立还需要加强, 因此, 还有许多新的东西需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本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水平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改革探索做出贡献, 也必将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软件外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延峰, 吴昌平.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专业人才培养, 2009 (2) :29~30.

[2]易著梁, 黄伟.基于CDIO教育模式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11) :140~141.

[3]张克柱.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1) :138~139.

高职软件外包 篇10

一、概念的抽象和混淆

通常软件是由程序、数据和文档等构成的。从未学习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往往认为程序即是软件, 这种看法是严重错误的。如果不区分这种基本概念, 学生会认为软件只需要编程而忽视需求分析、设计和测试等工作任务, 而这些任务却是开发软件的重要任务, 其比重远远高于编程。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比喻、案例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法避免概念抽象和混淆。教师先用电饭煲产品作比喻, 可把程序看成是电饭煲, 程序具有“煮饭”等功能;把数据看成是电饭煲要加工的各种饭菜, 数据是要程序处理的;把文档看成是电饭煲说明书和设计图等资料;把软件看成是电饭煲+饭菜+说明书等。通过比喻, 学生初步认识了软件、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概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暴风影音等软件作为案例进行演示和分析, 其程序是指暴风影音图标所对应的“.exe”文件, 通过该程序可以打开播放界面实现各种功能, 其数据包括影碟文件和在线影视数据等, 这些数据被程序加工才显示出丰富的影视效果。由于用户会遇见播放等问题, 暴风影音提供了在线帮助文档。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把软件概念和真实的软件建立起联系, 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最后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分析一款熟悉的软件并指出软件中的程序、数据和文档文件。学生会依据之前对概念的认识主动思考“软件中的什么文件是程序?什么文件是数据?什么文件是文档?”等问题, 学生互动带来了良好和轻松的学习气氛, 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 包括对问题分析和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点评。经过上述教学, 学生能较好分析游戏软件, 能把存盘文件和存储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归类为数据, 能把游戏密技说明书和游戏教学视频文件归类为文档, 能找出游戏对应的“.exe”程序文件。

二、细化软件开发模型

同任何事物一样, 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 这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利。典型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特点是模型数量多、知识抽象性和模型工作任务多等, 这使学生很难区别各个模型的特点,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让学生参与模型工作任务的实践, 以及很难弄清彼此间的关系。把抽象知识适应性地转化为具体的和容易实践的任务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学中, 可先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讨论分析软件工作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工期等内容细化软件开发模型, 再绘制出细化后的软件开发模型, 最后比较和讨论分析各种软件开发模型, 这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软件开发模型。以增量模型教学为例, 先让学生团队在课堂上召开会议, 讨论软件立项和以头脑风暴法粗估计系统功能。讨论软件立项是让团队成员提出软件项目交给团队共同讨论, 其目的是统一成员意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是后继工作的基础。要召开好会议要把握好会议时间和系统功能规模等几个要点, 会议时间要短, 以5~10分钟为宜, 时间过短就会有成员没有机会参与讨论, 时间过长会议效率将降低。团队成员都要熟悉已立项的软件系统, 这样所有队员才能积极参与到会议中, 这样的软件可以是寝室管理系统或教务管理系统等。系统功能规模以4~6个主要功能为宜, 功能过少就不能很好地仿真真实的系统, 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功能过多则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然后再让学生团队讨论估算每个功能的开始工作日期以及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任务的工期, 功能的开始工作日期按业务紧急优先度安排, 开始工作日期应安排在前序功能的编码或测试阶段, 功能的工期取各个成员估计工期的平均值。这样做能避免学生感觉知识抽象, 让学生感觉到事物较具体且容易实施。最后要求学生应用Excel软件制作表格填写系统各个功能的开始工作日期和需求分析等任务的工期, 并依此生成甘特图。由于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中未绘制过甘特图, 因此教师要演示操作如何绘制表格和生成甘特图。该教学法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 从而强化了对增量模型的认识, 学生能通过甘特图较直观地观察到工作任务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通常学生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但存在工作任务开始工作日期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例如, 某功能的开始工作日期安排在前序功能测试工作任务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安排是否会导致开发人员无事可干, 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模型。

三、面向用户的需求分析教学

软件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 弄清楚问题的要求, 确定系统必须要做什么。软件需求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它们分别从组织、用户和开发人员角度描述了需求。当软件规模较小, 软件开发关注的是代码而不是需求, 而现代软件都较复杂且规模较大, 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中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软件的成功与否。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通常不会区别需求的层次性, 其直接关注的是功能需求, 其更关注的是如何编码实现系统。但由于软件复杂和规模较大, 不可能直接获取到软件功能需求, 这导致学生认为用户需求是直接获取的。面谈、问卷、UML用例图和用户故事点等技术方法是用户需求获取的常用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需要用户参与到需求分析中, 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历不能够把用户的业务需求描述出来, 这加大了学习难度, 所以用户角色不应该由学生扮演。相对而言, 教师工作和生活阅历丰富, 能较好认识和描述业务, 用户角色可由授课教师或邀请相关教师扮演。扮演用户角色的教师其职责是学生交互描述需求和审核学生是否正确描述出用户需求等。学生团队的工作是设计面谈和问卷问题以及应用用户故事点等方法描述需求。学生设计的问题往往存在不够系统、题量偏少、需求相关性较低和未从用户角度描述需求而是描述系统操作等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注意该类问题的发生和指明问题所在。这种教学法把传统的讲授法转成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沟通交互教学, 把需求案例讲解转成开发人员描述需求和用户对需求进行审核, 其特点是仿真度较高、可操作性高和实践性强等。

文中探讨比喻等教学法在软件和程序概念中的教学应用, 探讨在教学中融进软件功能以及功能的工作开始日期和工作任务工期, 细化软件开发模型避免教学空洞, 探讨软件需求层次及面向用户需求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 这样的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层次化, 强化了教学实践性, 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红《.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版) , 2013, 10 (01) :1, 96-98.

[2]孟庆见.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 2013, (04) :29, 167.

[3]张振琳, 张雪松, 于慧艳“.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9) :90, 103.

[4]李金靖.对软件工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 2012, (04) :153-154.

上一篇:象征词语下一篇:教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