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课程

2024-07-16

生物制药课程(精选十篇)

生物制药课程 篇1

关键词:分离纯化,课程,设计

行业发展产生人才需求,课程组教师经过对重庆市生物制药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发现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的生物制药工艺员。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制药生产过程由生物反应、分离纯化、药物制剂岗位群组成。分离纯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把反应液中的绝大多数杂质除去,避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药害。由此可见分离纯化是生产安全无毒副作用药品的必经过程,开发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定位

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满足生产过程需要,课程组按照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换,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再将学习领域设置为学习情境,建立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基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按照产品生产流程先后顺序进行学习领域的序化,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从生产过程中得来的,要对课程进行定位,就要知道课程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整个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通过上游和中游解决原料来源问题,而原料要变成最终符合药典要求、可以销售的药品必须经过分离纯化,将原料中的绝大多数杂质除去。由此可见,分离纯化是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一个必须的环节。另一方面,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下游过程是生物制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和瓶颈。由此可见,分离纯化技术不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实现经济效益方面,对于企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将本课程定位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分离纯化工艺员。

1.2 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是前修专业基础课、后继核心专业课衔接的桥梁,前修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制药设备、发酵技术等,后继课程有生物制药工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2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悉常用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原理;掌握关键设备的构造、原理、使用及维护要求;了解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

技能目标:能读懂产品提取工艺流程;能看懂主要设备简图,平面布置图;能正确分析并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能进行工作溶液基本计算、称量和配制;能熟练应用各种常用分离纯化技术。

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自律、刻苦向上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

3 教学内容

3.1 客观性

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对重庆市生物制药行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典型工作任务,分离纯化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岗位工作能力的教学情境。选取的课程内容是从分离纯化岗位实际出发,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3.2 合理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将生产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转化成了学习型工作任务,将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分散到了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在完成典型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也就是说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学生就学什么样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了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的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从岗位实际操作出发,突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1:1。

3.3 实用性

经过对整个生物药物生产过程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工艺流程都是从预处理工段开始,经过初步纯化、高度纯化到成品加工结束。课程组设计的学习情境,每一个都来自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完整的工艺流程,在相同的工艺流程重复了几遍之后,学生对生物制药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将会非常清楚。

不同产品其工艺流程虽然相同,但是在相同的工段,却采取了不同的分离纯化技术,将几个学习情境中相同工段的技术综合起来,就能覆盖这个工段的大部分技术。四个工段的技术综合起来,学生就能掌握整个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由此可见,不同产品的分离纯化,只是将四个工段中的技术进行不同的组合。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的是不同产品的分离纯化,也能够轻松应对。

为了使学生与生产过程进行零距离接触,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岗位职业技术标准,生产过程中每个分离纯化岗位都有操作规范,由此构成了分离纯化岗位职业技术标准。按照规范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4 教学设计

课程组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课程内容,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能力为本”,使学生学会工作。

4.1 教学整体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认知实习—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顺序来进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由认知到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其中校内学习情境的组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序化,同时兼顾所涵盖的生产岗位呈递进和包含的关系。

4.2 理论与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按照企业中试的生产过程来设计,分为任务组织、任务策划,任务实施,结果评估四个阶段。

任务组织阶段,教师下发工作任务书,通过录像、实物或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学。任务策划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生产方案,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展示生产方案,教师对生产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整改意见,学生修改方案。任务实施阶段,各小组自主实施生产,教师适时引导,提供咨询与帮助。任务实施后,对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自评、互评分析产品质量,教师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并对各学生的表现给出教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要设计教师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方案两部分内容。完成本课程所有学习情境后,学生形成了工作对象信息收集、选择工作方法和手段,制定工作路线,协调配合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过程结果,评价工作效果等固定不变的方法能力,形成了与未来职业要求对接的能力。

4.3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案

课程实施结束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方面来进行评价。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知识掌握程度采用终结考核的方式来进行;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分解到了学习情境中,教师依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训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给予技能评价,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协调配合能力给予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综合考查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方法与运用

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任务组织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讲授法;任务策划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任务实施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结果评估阶段采用引导法、互评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实际工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手段与运用

课件制作方面,利用各类素材,如图片、Flash动画,操作录像等。采用真实设备图片、设备工作原理动画展示,把枯燥的工作原理、复杂的设备结构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利用课程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建立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6 教学条件与满足

6.1 实训条件

本课程拥有分离提取实训室和生物制药工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拥有分离纯化岗位所需的大部分仪器,可满足校内教学需求。课程组一直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市5家行业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岗位训练和生产环境,在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2 师资条件

进行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具备生物化工、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等学科知识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建设,课程组建立了一支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团队。

7 课程建设

聘请行业专家作为课程顾问,共同开发了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课程,编写出学生用教材,按照生产过程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显著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同时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课程标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库、学习指南、视频课程等均已上网,给校内外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8 结语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论文 篇2

国内外生物制药的现状及我国基因工程

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综合近几年的发表在国内有关于生物制药现状以及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文章。阐述了代表了现如今能代表世界顶尖生产技术以及最高收益额的美国,日本,欧洲,及最近发展非常迅速的以色列的生物制药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这一产业所处的优势与劣势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生物制药;现状;基因工程制药;应对策略

Abstract:In this paper,through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comprehensiving published in China about pharmaceuticals situation and the Chinese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Elaborated on behalf of the world top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highest amount of income nowadays such as America,Japan,Europe,and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Israeli bio-pharmaceutical very quickly,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a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生物制药是综合利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相关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诊断就目前来看,基因药物销售额虽然只占世界医药市场的10%左右。但是化学药品的安全不断暴露,势必将被天然药物与天然药物所取代[1]。根据全球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 Phar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比例将由2013的22%增长至2020年的27%[2]。生物制药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希望将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生物技术产业。美国政府1988—2003年间生物科技经费比前期翻番;欧盟各国确定的2003—2006年间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中,生物科学居首位。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并列入“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遗憾的是,[3]由于差距较大,我国生物制药发展仍旧比较缓慢。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能够了解到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吸取优秀经验,提出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相应的发展对策。1 国内外生物制药现状 1.1 美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相关数据表明,美国的安进,基因泰克,健赞和生物基因公司这4家企业都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全部进入全国医药公司前50强。并且据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最新调查,美国369个用于200多种疾病的生物技术药物正处于临床实验,包括用于癌症及其相关症状的175个药物或疫苗[4]。

图1 美国FDA批准的药物 1.2 日本生物制药产业现状

日本的生物技术市场相当有潜力,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医药领域,从事各种监测设备和分析仪器开发,新药试验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近年来,日本越来越重视生物技术产业。不断加大该领域的科研投入,研究成果接连涌现[5]。2003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共解析了150种蛋白质的结构。其中人和老鼠等生物体内与新药开发直接相关的蛋白质约占半数;2004年,大阪生物科学研究所发现了对视网膜起重要作用的基因OTX2,理化研究所发现帕金森氏病相关基因“SEC61a”,京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相关基因“SPA1”,等等不胜枚举。

现在日本国内各大制药公司在新药开发方面竞争激烈,2003年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在新药开发方面竞争激烈。日本包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研究开发经费比上年增加9%,达6515亿日元[6]。1.3 欧洲及以色列生物制药研究现状

欧洲是生物技术产业的第二大市场。其中以英国生物制药产业实力最为突出。小分子化学药物开发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他们使用最新的生物技术工具来为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开发鉴定新的作用靶点;在大分子作用领域,英国在抗体药物和治疗性蛋白药物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德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虽然较美国,英国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颇为全面。2008年,德国生物制药公司达到501家,全行业收入达到20亿欧元。2008年总共有98个生物药品种在进行临床Ⅰ期,临床Ⅱ期,临床Ⅲ期实验,紧随英国之后,排在欧洲第二[7]。

以色列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一个重点国家。过去二十年来,以色列药品出口数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1990年,以色列药品出口额为1.4亿美元。2013年已经达到68亿美元,翻了48倍。其中Alcobra制药公司致力于研究专利药美他多辛缓释片。这种药物可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及其他认知障碍。而Gamled是一家临床期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一种治疗肝脏疾病和胆固醇结石口服日用疗法的研发和商业化生产,还有相当多的公司都得到了瞩目的成就[8]。1.4 我国生物制药研究现状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中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是惊人的,面对相当多的机遇。1964年出生,作为中国“千人计划“的俞德超在2006年,与他的同事使全世界首个抗肿瘤药物“安柯瑞”,开创了人类用病毒治疗肿瘤的新阶段,突破了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零出口[9]。

但是面对更多的挑战,就拿生物仿制药来说,我国生物仿制药的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在研发速度落后于像巴西,印度,韩国这样的国家[10]。具体面临的挑战有创新能力不足,投资能力较小。我国生物制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酶活性测定,染色体修改,DNA校正介质的内部过滤效应等等[11]。2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大批生物技术产业随之形成。首先实现产业化的便是在医药领域,并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12]。2.1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历史

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作为重点支持。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虽起步于80年代末,但发展较快[13]。

1989年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干扰素a1b问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2种基因工程药物批准上市[14]。还有40余个基因工程药品处于研究阶段。2.2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1996年,我国的基因工程收益额与美国相差7倍。从上市品种来看,我国同期出产的基因工程药物要比美国晚5~10年。

从研发来看,目前我国现有的市场除了重组干扰素a1b外,其余都属于仿制产品,自主源头创新开放的能力还严重不足,技术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从市场来看,厂家之间竞相削价,结果使很多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导致一个药物品种有同时10家公司在生产。且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企业规模都很小,创新不足。单机有优势,但是生产线落后,质量不稳定,低水平重复。大多数企业都将大部分投资放在生产,几乎没有投资研发的案例[15]。

从人才方面来看,技术兼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2.3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2.3.1 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创新研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基因工程制药这一产业前景非常广阔。但是没有自主产权。当今世界人类基因组提供了3000多种基因用于制药,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只有3种。有能力的企业要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药,形成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药品。避免重复仿制。由于我国对新药研发的人,财,物的投入都非常有限。企业也可先采取创新性仿制,逐步向自主研发过渡[16]。

2.3.2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用政策,法规支持创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承诺加快药品审批速度并且延长生物技术专利保护期限。制定一项又一项计划来来帮助创新性医药技术更快投入使用。英国改革税收制度,对于那些研究开发投入很大的且又没有盈利的新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80%作为信贷累积,一旦盈利后再从再从利润中扣除减免税收。在德国,专利可为技术成功产业化提供20年的保护[17]。

在这几方面,我们国家都有相当大的学习价值。我们国家不仅需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也要从政策以及法规方面实质性的优惠。2.3.3 规范医药市场 杜绝不良竞争

做到这些,我国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下决心规范医药市场。对生茶假药的企业和个人一定要依法严惩和取缔,对药品购销环节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和行业不正当风进行治理。

目前,我国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用药总额占国内医药销售额一半以上。因此,我国应该结合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理顺药品购销机制。

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放弃消极竞争,提倡强手之间的合作,信息共享,协调合作,互利共赢。2.3.4 加强基因工程药物复合型人才建设

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产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需要过硬的基因工程技术素质,最好还可以熟悉机械设备。

一方面,要对本国高科技人才予以保护,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对本国人才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并且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对于那些本国尖端人才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在国内的发展前途,杜绝人才向国外发展这种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注意延揽国外那些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人员,如果我们国家能把在国外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中国人才吸引过来,无疑对改善我们国家的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会有相当大[18]的帮助。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方法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理论课,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工艺过程,掌握生物制药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原理与方法,了解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和产生方法、生产工艺原理与过程。通过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生产药物研究、生产、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应具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药物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内容改进

(一)突出学科特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学生的主干课程,对生物制药方向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但学生初步接触这门学科时则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因此,需针对《生物技术制药》这门学科实践性的特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初期就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实践价值的认识。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分离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药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该领域的知识更新加快,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同时,学生仅仅掌握书本上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中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服务,为科研服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实验课。例如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发酵等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展现《生物技术制药》的学科特色与魅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加强和药学相关学科的联系。生物技术制药的目的是最终获得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的药物,这就需要药学相关学科的支持,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通过生物技术获得医药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解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考察时,联系药剂学中药物常用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通过对比基因工程药物和化学药物结构特点,引出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需从其纯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而不能简单采用药剂学中介绍的Arrhenius动力学方程测定。

(二)优化教学体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在讲解《生物技术制药》过程中,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学习了基因工程制药、微生物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等药上游工程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已对生物制药这些上游技术有所了解。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在考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上,生物制药工艺学应从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出发,保持与已授课课程紧密联系,且不发生重复,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讲授下游部分,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并选编部分药品生产理论为辅的新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引用生物技术的新成果、新应用和新发展。因此,在生物药物的种类发展速度上、在生物药物占制药工业生产的产值上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最近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是合适的。如介绍最近获奖的顶尖技术——核酸干扰技术,用于抗击甲流H1N1流感及其他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前景等,这样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注意该学科的最新发展,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理解书本知识的习惯。

(三)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涉及内容很多,而细胞破碎浓缩、产物提取、分离层析、产物结晶干燥等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流程,因此,所有章节的介绍均要围绕这一主线作为授课内容安排的依据,形成以预处理固液分离、细胞破碎、沉淀、蒸发浓缩、膜过滤、萃取及双水相分配、吸附层析技术、结晶干燥、废液处理为主要构成的共性工艺单元体系。讲授每一章的同时,要考虑不同生物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有重点地加以补充。例如在层析技术章节中增加微生物药物抗生素分离常用离子交换技术及离子交换剂选择使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其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单元的优缺点,以“工艺案例带动教学”及“科研带动教学”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将抽象的工艺理论具体化。在所有工艺单元学习完后,再选择微生物药物链霉素生产工艺及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艺两个典型的工艺实例,将前面所学的单元知识按照工艺学路线整合起来,从而在整体工艺流程上加深对工艺知识的理解,这种有层次感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对于大多在校本科生来说,由于缺乏在制药企业实践接触的机会,在学习生物技术制药学课程各章内容时,显得较为抽象,而且直接书面讲授,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单元操作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兴趣不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入生活,其以计算机和教学投影仪等先进设备为主要手段,运用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离子交换章节的讲解时,学生对离子交换的原理能理解,但对离子交换剂的实物形态、树脂交换罐的具体结构认识较模糊。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地将技术原理以及设备内容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在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指数与形象感受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有的课件只是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有的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成了所谓的观赏者,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甚至形成了课下学生借来教师课件抄誊课件的情况,教师自身的“媒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应尽快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术,或研制适合针对给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授课应用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势在必行。

(二)开展合作研讨性教学活动

为了加强《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力度,可结合演示和提问的方法,克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的弊病。课堂上有问有答,课下积极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学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问时用有启发性的问题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予以阐述,设计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如讲到结晶的方法时,比较饱和溶液的形成,有盐析结晶法、微量扩散法、化学反应结晶法、共沸蒸馏结晶法等在结晶形成状态上与晶体质量影响上的区别等,使学生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和牢固的掌握,引导学生自觉对书本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筑荣,杲修杰,吴守振,等.提高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效果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04).

[2]徐广宇,白羽,杜培革,等.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0).

[3]王国栋,秦国正,陈靠山.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实践[J].安徽医药,2010(05).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探讨 篇4

一、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

本教研室老师结合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在《发酵工程》实验、《酶工程》以及《细胞工程》实验的基础上, 我们增加了实验技术练习类的相关实验, 由实验老师准备基本的原料, 然后由学生分组自主实验, 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结合学校的实验资源和学生情况, 编写了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菌种的保存与复苏, 固定化酶技术实验, 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混合氨基酸, 青霉素的发酵法生产、设计性实验五部分, 每个实验内容是和课本每章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 可以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关联。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遵循“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索, 提高学习和实验的质量[2]。整套实验内容的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必须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空间, 而不是单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为了改善教学效果, 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思考以及思维模式。

(一) 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达到实验教学原理融会贯通、实验操作人人参加的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课前书写预习报告、课堂随机提问、课后书写实验综合报告。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师对学生常见的指导要求。为了避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或者只是简单地照抄实验指导书, 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完成预习报告, 并提交给实验辅导老师进行批改。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开始前进行讲解, 然后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复述实验内容和步骤,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综合报告,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这有利于对实验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二) 实行开放式实验模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的方式, 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验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为中心, 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知识信息的应用, 所以教研组尝试在实验教学进行开放式教学[3]。例如:青霉素的生产和分离纯化周期比较长, 仅靠课堂时间是无法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分组轮流进行试验, 并且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时间。同时, 教研组提出让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使学生自主发展和技能锻炼的空间得到提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行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和互助的意识。

(三) 采用自主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 实验效果很差。因此, 教研组增加了自主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来设定实验方案,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鼓励查阅相关学习资料, 使学生了解课本外更先进的实验理论和技术, 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4]。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实验素质。

三、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完善

以往《生物能制药工艺学》课程的实验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为评价指标, 而平时课堂表现作为评价的辅助条件,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予以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现在对《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完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和实验综合报告四部分的成绩。其中预习报告占10%, 实验态度占20%, 实验操作占40%, 实验综合报告占30%。

按照上述方法评定实验成绩, 考察结果更客观、更全面, 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生产的理论基础,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是以后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工作的基础。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目前的实验教学资源, 并通过对《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的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使学生利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如我系的相关实验设备缺乏,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差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学改革,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电容.生物制药工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生物制药课程 篇5

专业论文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过程的体会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过程的体会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农业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文章主要总结了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86-1

众所周知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医药事业的发展对生物制药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生物技术制药内容较多、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笔者针对该学科的特点,通过对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上结合了多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物技术制药的学科特点

生物技术制药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生物学学科以及生物技术制药、药理学等药学学科。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各知识点之间密切相关,不仅包括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还包括与药物制剂、药物质量控制等相关药学知识。

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

为将教学改革思路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总结原《教学大纲》执行情况、分析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该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新技术修订教学大纲。以“强调知识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和缩减教学时数”为指导思想,使内容丰富,结构系统完整,既注重少而精,又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修订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1)适应性。教学大纲应符合学校对生物专业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层次对教学内容的特殊要求。(2)前瞻性。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大纲应较好地反映生物技术制药所在领域的先进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进一步深造及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展现留有发展的空间。(3)一致性。先承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协调一致,以减少有关知识讲授的简单重复。(4)协调性。教学大纲修订要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的关系,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

教学方法、方式的优化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板书讲授方式使学生对教书的认识被无形中的限制为照本宣科、让他自己看书也能看懂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课程本身应用性强、结合实际紧密的特点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基础性,发展性知识为主线,一般性知识为辅助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边学边想边分析,并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教与学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禽流感、SARS等病毒引发全国范围重要疫情的时候也恰好是目前学生经历过的事情,采用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来讲授疫苗和药物开发能够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构成,只有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才会自觉地去思考。

3.2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学习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启发性强,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特点,是近年来广受重视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学生间小组合作解决给定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团队精神,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组织文献的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宣讲能力,进而锻炼学生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补充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覆盖的知识点,对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3 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指导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使其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习效果。比如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通过视频了解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胃病疫苗、禽流感疫苗生产的原理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生产工程,真实地再现了工厂实际生产操作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相关行业尽早地适应工作需要。通过给学生观看部分教学多媒体录像,有目的性的抛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观看,这样有的放矢,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透彻、深入。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库,或者直接访问数字图书馆中的内容,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内涵,了解该学科发展动态。

充分结合试验教学,推动理论学习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生物技术制药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比如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自行设计试验方案,交由老师统一审定试验的可行性并进行修订,然后由学生按照修订后的方案执行整个试验过程并提交完整试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从设计到实施到完成报告整个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全面评价。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一些制药公司进行实地观看生物技术制药等的生产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实验室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距离。

近年,社会对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提高了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能完成相关的工作,其次要有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不断创新的能力。在5年的教学工作中,也逐渐品味出教与学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探索促进二者共进的方法。希望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著.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5.[2] 翟西峰,王之纬.药剂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2):47.[3] 张惠斌.未来药学的发展趋势及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药学教育,200,2:1.[4] 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作者简介: 王媛媛(1978-)女,博士,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篇6

一、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1、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一切。”做为一名班主任,就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2、作为一名班主任,爱好学生并不难,难得的是爱后进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厌恶他,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用发展的眼光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学生。在学校里,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班主任认为他一切都好,而有的学生学习不好,就认为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当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班主任尤其要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用来点燃后进生求知和上进的欲望。

2、尊重信任学生都具有渴望得到班主任的重视、理解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才能使自己融入班集体。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当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态度消极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班主任要有敏捷的判断、随机应变能力,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

1、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如果总是等着事件发生了,再去解决、做工作,伤害和损失往往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所以尽量做到预防为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常见冲突行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正确引导,化干戈为玉帛。

小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想品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弱,同类的问题会反复出现,思想教育很难有长效,需要反复做大量工作;中年级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力,但也不够长久,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科任教师共同配合;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令其心服口服,思想教育便会有长久效果,不但影响到他的小学阶段,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成长。

3、沉默促自省,无声胜有声

对于突发事件,有时进行冷处理,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沉默,也是一种教育。其实,现在孩子什么都懂,只是自制力差或一时冲动,拧劲上来,情绪不稳才犯错误。严厉的批评,能使他们认错。不口头批评,他们自己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在反省自己,多数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班干部的小助手作用,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因此我对学生的各方面采取扬其长,避其短的方式。例如:我让调皮的孩子当纪律委员,管理别的孩子,我让其担任班干部后,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班干部,要以班干部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劳动委员,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一有作业总是想事先完成,学习成绩良好,但是不管班级有什么劳动都不愿意参加,让他当干部以后体会到不愿意参加劳动是不对的。在班级中挑选的学习委员,组长,以及小组长这类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色,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他们的长处,让每个学生都不断进步,带到整个班级积极向上。

四、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生物制药课程 篇7

但新课改明确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要求, 因此, 笔者认为当前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和推广探究式教学方法, 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生物教学方法的桎梏, 以巧妙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博大精深和奥妙, 逐渐培养他们的生物学思维和学习思考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高中生物的教学观念是向学生“答疑解惑”、传授生物学知识, 而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培养他们生物学科思维。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 倡导探究式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同时要教会生物课程学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也就是要“授之以渔”。

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要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不要轻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无端的批判。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合理引导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心理, 养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 在实现他们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让他们养成生物探究性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变成一个生物学习的引导者。

二、构建一个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模式

课堂是高中生物学习最主要的场所,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块教学阵地, 按照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构建一个探究性的生物课堂学习模式。要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是构建探究性课堂学习模式的前提。郭沫若说:“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也就是说生物课堂应该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 增加一些互动学习环节, 合理设置问题链, 如: (1) 药物蛋白这种目的基因在哪里? (2) 怎样获得药物蛋白基因呢? (3) 怎么样让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呢? (4) 如何让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的呢?通过这些形式让他们对生物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在教学内容上要多理论联系实际。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要让学生知道高中生物是值得学习的, 必须让他们知道生物学在生活中也是有用的,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巧妙联系起来, 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的本质。

每个知识的教授过程要力求与生活相联系, 如教授有关“鱼鳔”知识的时候, 应该让学生联系一下鱼生活中的场景, 如金鱼、鲤鱼等, 不失时机地提出如“金鱼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问题, 借助于问题一步步地将知识点引向深入, 利用生活的场景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3) 要合理设计实验课。生物实验课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最佳场所, 因此对生物课程学习来说就非常重要。生物实验课除了按照课本的要求教会学生实验步骤、方法和技巧之外, 还应该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解读。

此外, 老师还可以变化各种教学形式, 可以安排针对性的实验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 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验课上,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 让他们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正确的生物学学习态度。

总之, 为实行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生物课程应该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入手, 构建一个探究式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生物科学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高光明.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思考[J].新课程 (中学) , 2010 (2) .

生物制药课程 篇8

1 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载体与支撑, 本专业课程要侧重于生物药物分析, 才能凸显生物制药技术的专业特色。目前的瓶颈是教材内容的选择。目前市场所售教材:药物分析类教材[1,2,3,4,5,6,7,8,9,10,11]多侧重于化学药物分析, 主要是巴比妥类药物、芳酸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甾体药物等的分析, 重点阐述滴定分析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生物药物分析类教材[12,13,14,15,16]多侧重于生化药物的分析, 如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的分析, 重点阐述酶分析法、电泳法和免疫分析法。而实际上, 生物药物与化学药物并无明确的界线, 比如抗生素、维生素、甾体药物, 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其发酵技术也是生物制药技术的重点内容。而且, 其中一部分教材[9,10,11,16,17]适合本科教学而不适合高职教学。

因此, 目前我们急需一本既体现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特色, 又能涵盖更全面的生物药物种类和更全面的常见分析方法的高职教材。与此同时, 内容的编排应以分析技术为主线, 简而精地论述操作原理, 更多更详尽地论述如何操作, 操作时有哪些要点与注意事项。

2 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

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 因此, 课程实施中将理论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内容为中国药典中药物及制剂的常用分析方法, 各论部分主要内容为各结构类别药物的分析以及典型药物的分析。各论部分实际上是将总论部分的方法应用于各论中。在实践部分, 由简单的滴定分析到难度高的精密仪器分析, 仪器操作使用由低级向高级, 逐级递升, 并与理论课程学习进度相匹配。最后, 选1~2个代表性药物全检, 以综合实训形式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考核与提升。部分教学内容, 如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与鉴别可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生边结合教师对某典型药物的结构剖析、性质与鉴别的讲解边做实验, 并观察实验现象, 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见图1) 。

3 实验实训教学的实施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操作技能的教学是教学的核心, 因此, 药物分析技术课程中, 实验实训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3.1 设置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析方法实训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人才, 并非科研第一线, 讲究的是实用性。因此, 在药物分析实验实训设置上, 应注重基础的应用和较为广泛的分析方法实训的设置, 也就是在药物生产、管理或流通一线所常用的分析方法。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应用较广泛, 可根据药典收载情况进行定性。据目前药典[18]收载品种的分析方法情况可以看出, 应用最为广泛的四大定量分析方法是:滴定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除此, 对于氨基酸、蛋白质、活性物质类而言, 酶分析法与电泳法应用较多。因此在实训课设置上多设置了这6种分析方法的实训, 并把该6种方法作为药物分析技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也是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微生物检定法虽然应用不是最为广泛, 但目前在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中应用较多, 而目前抗生素类药物在生产、销售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以及某些抗菌药物中的效价测定也应用到微生物检定法, 因此也应设置了微生物检定法实训。而一些应用较少或较新的, 但在科研中应用较多的方法, 诸如核磁共振光谱法、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法、傅立叶-远红外光谱法等, 可根据学院现有的实际情况选取开设, 或者不开设。

3.2 设置综合性实训

在以往的实验实训教学中, 所有的实验器材以及试药试液都是由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 实验实训操作全过程及详细步骤也都由任课教师讲解, 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进行了基础的、分散的、单一的分析方法的小实验之后, 可以选1~2个最为常见的、最具分析方法代表性的典型药物的全检, 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该实训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实训的全过程由学生自主控制。让学生从查阅药典做起, 找到该药物的质量标准。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 自行安排设计检验全过程, 自行配制所需的试药、试液、空白溶剂、供试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标准溶液的标定等。实训中所需物品学生需要自行准备并严格按质量标准要求完成检验全过程, 最后给出检验报告。这种实训设置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任务, 可分组探讨哪一种实训方案更可行, 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兴趣, 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药物分析检验的全过程。

3.3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以往的实验实训教学中,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完成, 实验前还要将操作全过程及详细步骤告知学生, 然后学生再动手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做实验也很被动, 而且, 由于学生不是自己准备充分而是教师准备充分, 导致做实验时操作很盲目, 不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和有关知识的掌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某一综合实训, 实验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以及实验的整个过程均应由学生自己完成。但作为综合实训, 一个药物的全检不是一两个学时就能完成的, 有可能需要1~3个学时的时间。这时, 开放性实验室可以提供支撑条件,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药物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室的开放教学是在强主观能动性下完成任务, 学生主动去驾驭整个实验过程, 这样,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开放式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同时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都得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 加强指导是保证开放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另外, 开放式教学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行实验, 实验中常接触水、电、火、易燃易爆或具腐蚀性、毒性的试剂, 因此, 严加管理、保证安全特别重要。

4 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是一种综合性考试, 它包括了理论与技能、思维与能力、技术与态度等。作为一种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 更重要的是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依据。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公正、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评价, 所以, 要有一套完善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作为依据。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 不能单方面从某一结果来评价学生, 还要从具体过程中的总体表现来进行评价。比如, 对于实验实训而言, 能否掌握一些关键操作环节, 能否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完成操作, 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的情况、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这样, 全面考核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记录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药物分析技术中的核心能力。

摘要:从教材的选择、课程的实施、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式4个方面, 针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中药物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 提出合理性设计, 体现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路。

生物制药课程 篇9

1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特点

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能源工业、食品轻工、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因此我校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要, 将生物制药工艺学由生物工程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并增加了教学课时及开设了相应的实验环节。

生物制药工艺学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下游提取分离技术、生物工程分析、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为基础, 研究生物药物生产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制药生产过程优化, 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 (1) 课程不仅与其它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 更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目前, 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方面与制药专业及药学专业有较大的不同, 主要存在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基础较差, 对于药物特点、新药研究开发、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了解较少。因此课程不仅要注重药物基础知识的讲解, 更要突出生物技术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和生物制药的优势。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2 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的措施与途径

2.1 理论教学方面

2.1.1 根据专业特点, 重组及补充教材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方面的基础较差, 因此根据本专业特点, 将教学内容分为:药学基础内容、三大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三部分。学生在了解了药物的研发、药理、质量控制等的基础上, 结合本专业特色学习传统药物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 然后重点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药物的改进及革新。既要体现传统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精华, 更要把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新技术、新成果。

目前,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多种多样, 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其中教材很多偏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或者注重生物药物的提取分离, 对我校以发酵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由本校教师齐香君经多年教学积累编写的《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 充分结合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 内容设置合理、注重专业特色。因此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学首选教材。

近年来, 随着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和生物领域高精尖仪器的迅速发展, 生物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生物药品制造工艺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材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在讲授时, 要善于引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方法、新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抗生素一节中补充基因工程对传统菌种的组合生物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的优化等。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 应根据我校生物制药方面研究成果, 在教学内容上穿插生物药制药实例, 扩充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1.2 教学方式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 应用性强、操作性的学科。学生在前期的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下游提取技术等基础课中已经掌握了各种工艺控制原理、代谢产物分离方法等理论, 如果仅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 学生觉得老师是重复以前的知识, 抓不住重点, 学习没有积极性。因此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使学生能将原来所学的基础理论, 具体分析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 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法, 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 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问题, 或设计能体现教学难点重点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问,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认真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发言, 教师针对性进行点评或补充, 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病毒类疫苗生产方法的教学中, 将实习时录制的某生物制品厂一种疫苗生产车间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播放, 展示了相关细胞种子罐、繁殖罐、工业用离心机等各种加工装置及整个加工过程, 学生看完后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视频中播放的动物细胞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加工病毒类疫苗要采用这样的工艺过程?工艺的控制从哪些方面使病毒产量最大化?使学生将有关细胞培养的知识与疫苗制备联系起来, 并引导学生讨论, 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 主要是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 结合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典型药物生产工艺, 建立案例库, 在该课程部分章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例如, 在讲解“四环素生产工艺”这一章节时, 在教学中先通过讲解认识四环素这种药物的结构特点, 然后以案例库中各个工厂具体四环素生产工艺为案例, 组织学生对各种工艺进行研讨, 要求学生从菌种、代谢控制、分离纯化方式以及收率、能耗、环保、安全及关键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各厂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比较, 并从中自行设计最佳工艺。通过应用案例法教学方式, 实现由案例具体分析到新内容理论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药物在不同案例中具体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改善教学手段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许多理论知识较枯燥乏味。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形式来讲解一些相关原理和工艺过程, 不仅课堂信息量少, 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学生不能形象地感知。而多媒体的引入, 将有效进行重点归纳、难点释疑、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生物制药工艺实例和实验的现场图片的展示, 从而产生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 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气氛,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色彩。 (2) 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使用多媒体, 也易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授课时注重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将板书内容与多媒体综合利用,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 更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2.2 实践教学内容

我校的生物工程属于工科专业, 要求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 更要强调实践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基础、共同提高。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 要求通过实践来验证各类生物药物的制造方法、工艺路线、生产条件的设计合理性。以往验证性实验偏多,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仅仅只掌握了基本操作, 印象不深, 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我校的生物制药实验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程技术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 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实验, 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 选择综合性实验, 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药物制备, 例如链霉素的发酵等。通过运用前期学到的种子培养、发酵控制、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综合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再次, 开设设计性试验, 教师事先为学生拟定一些实验题目, 让学生自主选题, 查阅文献资料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中所用的材料、试剂、仪器、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然后组织各组学生讨论以确定实验方案, 最后经指导教师审核,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完成实验, 实验结束后各组学生上交具备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的实验报告。 (3)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创新能力,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为他们将来的科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外, 还应该带领学生多参观走访相关的工厂、企业, 如生物制品厂、各类制药厂等等, 并安排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实习,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生产观念和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如重组胰岛素等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 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3 小结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一门重要课程, 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需要不断实践和改革,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紧密结合生物工程的最新的研究科研成果, 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将不断深化教改, 勇于探索, 使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注释

1沈广志, 梁启超, 邹桂华, 等.提高制药工艺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2 (5) :151-153.

2吴晓英, 刘剑锋, 韩双艳, 范一文.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5 (专刊) :140-142.

说说生物学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篇10

一、初中生物学开设课程分析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规定, 初中生物学开设的课程包括初中生物学课程和初中生理卫生课程等, 它们统称为《生物》, 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考查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而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但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 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是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 还必须促进初中生德、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谐发展, 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 不可缺少。隐性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支持、补充显性课程, 在潜移默化中对初中生进行了熏陶教育, 共同实现了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

二、初中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初中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方面。

1. 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 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待社会。初中生正处于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 让他们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引导他们克服主观片面性,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认识生物界的种种事物、现象及其规律, 而且能够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辩证地认识发展、历史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懈地追求真理。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追求高尚、珍惜人生,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对社会负责。正确的价值观认为,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不仅需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 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精益求精的严谨敬业态度, 更重要的是还要求生物学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要热爱自己的专业, 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的价值是无私奉献。只有这样, 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 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继人的初中生, 应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认清历史责任, 维护国家利益, 捍卫民族尊严, 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集体主义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合乎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它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动力, 它们的培养并非弹指之间就能实现, 需要进行长期的熏陶。

3.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范和良好的风尚, 它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纪律、风气等各个方面。如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 但极为重要。在社会公德方面, 特别强调“慎独”, 就是指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弄虚作假,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理问题的条件下要按社会公德去做。如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这方面, 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捕捉青蛙等行为不一定有人看见, 能否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晓的情况下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一丝不苟, 完全有赖于学生的责任感, 有赖于学生自觉的社会公德, 而这些都有赖于多层次的道德行为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

1.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学校环境的美化工作。如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画像, 在校园内设置警句、学生守则标牌, 在墙报上张贴学生行为准则, 教学用具及卫生用具规范管理, 课桌、凳按统一规定摆放整齐, 校内卫生清洁标准化、制度化。这些规范性的举措无疑能为美化校园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

2. 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 将对学生起着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甚至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影响要大得多。有时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 可以立即缩短自己和学生的距离, 一句富有哲理的语言, 可以激励学生终生奋斗的决心, 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上一篇:PACS网络下一篇:自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