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24-05-2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精选十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篇1

1 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导致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但是,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缺乏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保护这个概念已经被人们所熟悉, 但是日常生活中, 由于利益驱使导致的环境保护观念缺失的问题还十分严重。现阶段, 社会竞争激烈, 巨大的财政压力使资金全部投入到了收益回报大的产业中, 面对投入多见效慢的环境保护问题, 决策者们长城不愿意提供资金帮助, 民众在关系到自身利益时也对环境保护问题视而不见, 企业也为了自身的发展, 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1.2 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国家尚未制定科学性的规划, 在具体工作中, 职能保障某一项问题的解决, 难以从根本上纠正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导致生态环境依然处于恶化的状态。例如, 虽然现阶段国家已经下大力度狠抓工业污染, 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带上的遏制, 但是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村的忽然问题都呈现出日趋严重的状态, 没有系统上的科学性的治理方案, 很难从根本上起到作用。

1.3 缺乏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管理

现阶段很多对生态环境有着危害的项目还在进行着, 对于生态资源的额掠夺没有得到及时的智力, 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由于资金的缺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植树造林由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都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4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可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但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层次, 对于资源的开采, 以及能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需要技术上的加强。

2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对策

2.1 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

由于人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必然联系, 所以, 必须进行全民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方面的教育, 借以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只依靠国家和政府来对抗环境问题是不过的, 还需要人民齐心协力, 共同参与。因此, 国家和政府必须对环保宣传加大力度, 积极培养全民性的生态环保意识,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学校以及生态企业。不仅要使全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 更要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教育, 逐渐的使环保知识得到普及, 教会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方法, 提高自身的约束力, 借以树立正确科学的生产观、发展观、价值观, 使全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管理和建设中来。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赞美和宣传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 批评并曝光产生严重的污染设施和单位, 借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促进人人保护环境状态的形成。继续推进普及教育试点行动,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环保, 增加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将环保的法律法规, 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 对环境的污染行为, 全社会都要坚决抵制。坚持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农业, 工业, 建筑, 交通, 政府机关, 服务机构图, 科研院所, 学校, 社区以及家庭等社会组织, 建立的各方面执行, 各个领域全覆盖的执行情况。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环境保护体系;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生产和消费方式, 改变高消耗, 高污染, 低效率的发展, 积极选择低消耗, 低污染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力求经济控制控制在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积极促进人和自然共同发展。

2.2 生态环境保护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方面想要加强, 必须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入手, 建立完善的管理介质使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能够有章可循, 逐步的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坚持开发者负责保护, 污染者负责治理的基本原则, 努力把环境保护问题落实到具体的部门, 避免出现推诿责任, 无人负责的状况。必须建立和完善全面的系统监管体系, 做到国家对地方, 地方对企业, 企业对自身以及自身对生产的层层监管负责制度, 国家要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督促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 时刻紧抓不能放松, 积极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做到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监管问题, 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改善污染, 防治污染。企业要对自身经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承担责任。

2.3 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在政策和资金上, 政府都应该投入较大的帮助来扶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运用政策推动手段, 实行经济上与生态环境上的协调统一发展。另外, 从投资力度上也需要加强, 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财政投资的重要部分, 对污染方面加强治理, 对生态保护项目的监管和投资支出都需要增加投入。此外, 政府还要积极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投资上来, 股利民间投资, 扩宽投资渠道, 积极鼓励各类经济体制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工作, 积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融资体系的建立。

2.4 促进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经济利益的极大驱使, 导致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盈利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再起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劈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们并不对立, 二者可以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加强必须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原则, 使其共同发展。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指标的考核, 弱化经济指标, 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 取得巨大的环境保护成就, 积极实现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共同进展, 消耗最少的资源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借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2.5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高科技水平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是节约能源, 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所以,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加大力度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努力创新生态科技, 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将环保技术的以及生态节能的研究方在重要的位置来抓,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环节资源上的压力。另外, 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建设, 积极促进环保科研项目的研究, 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环境保护管理者的素质, 加强队伍的建设, 积极实施培训。

2.6 生态环境保护要具备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 随着社会的变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不能符合现代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需求。所以, 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改革, 使其可以与现代环境和社会的发展想协调。于此同时, 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与惩罚力度, 严重惩处产生环境破坏的行为, 加强工业监管力度, 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 使环境保护工作可以有法可依。首先, 我们必须着眼于污染减排任务, 对重点行业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的整治。污染防治应以钢铁, 电力, 建材等12个高耗能, 高污染行业作为执法和监督的重点, 加强监督检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每年选择一两个环境污染重点行业来进行集中性整治, 借以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打击,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 为了巩固整治目标的有效性, 开展专项行动环保监督检查。由于环境法规措施落实的突出环境问题案件的侦查专项行动中, 对全国113个环保保护的重点城市其饮用水源地, 已关停企业实施 (生产线) 停电, 停水, 设备拆除等措施, 开展整改不到位, 不达标的一律停产进行整治。推进污染减排目标, 开展了城市污水的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专项检查。借以严肃的查处建设成为污水不处理就直接排污的行为, 以及超标排污、污泥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污水处理厂;彻底的调查已经完成, 垃圾填埋场, 防渗措施, 渗滤液排放等各个环节。 (2) 设置项目“防火墙”。环保部门对于不符合建设的法律规定的项目, 设立了“防火墙”。涉及不能进行审批和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的项目, 另外还涉及两高一资的产能过剩项目决不能批准, 更不能越线。对于水体污染控制, 环保部门需进行源头控制, 不符合规划的要求的, 不符合环境保护质量要求的, 以及不符合企业总量的控制要求的, 必须停止建造。环境保护部将很快出台考核办法, 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建设项目, 一律停止。所以, 作为环境保护的执法部门绝不应该放松管制。

3 结语

综合以上,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复杂工程, 需要企业、政府以及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对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和做法严格的打击, 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 不断加大对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和完善执法制度, 完善政府的考核机制, 使政府做到与执法部门协同合作, 共同抵制环境污染项目的建设和运行, 积极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 为其可持续性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覃玲玲, 蒙冬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保护立法[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07 (08) .

[2]赵霞.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J].商品与质量, 2011, S2.

[3]王丙乾.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1995年4月25日在海南省检查环保法执行情况结束时的讲话摘要[J].人大工作通讯, 1995 (12) .

[4]张玉林.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社会变革——写在《环境保护法》修订之前[J].绿叶, 2011 (08) .

[5]苏昌强, 阮妙鸿.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纪念《中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30周年[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2) .

[6]胡惠芳.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 2007 (04) .

[7]祝文坤.浅谈我国环保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J].工程设计与研究, 2008 (02) .

[8]蒋乐蓉.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农产品安全[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

[9]罗典荣.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下) [J].环境保护, 1989 (02) .

[10]夏少敏, 张云杰, 赵赤.《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及修改意见[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05)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篇2

(一)支持库区水环境保护。

国家有关部门要把库区水污染防治作为支持库区工作的重点,继续安排好库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保障污泥安全处理;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种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继续对库区给予支持;结合水环境保护要求和土地纳污能力,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适度控制养殖规模,畜禽养殖场应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和储存设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支持库区开展农林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监测网络的能力建设;加强巡航执法,严禁客货船舶倾泻废弃物。湖北省、重庆市要会同航运部门,搞好库区船舶废弃物接收站点、油污及化学品运输船舶清污基地、船舶污染物集中转运站(场)和船舶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设备库建设。

支援省(区、市)要发挥拾遗补阙作用,为库区开展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支持两地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环保科技优势,为在库区推广应用清洁生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供支持。库区政府和支援省(区、市)要鼓励专业化公司赴库区,以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经营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支援省(区、市)可在库区选择1-2个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乡村,开展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或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建设。

(二)支持三峡生态屏障区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区建设、风景名胜区建设、油气管道维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加大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力度,做好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土保持等工作;要在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中,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为三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献爱心、作贡献。支援省(区、市)要结合农村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库区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太阳能、省柴节煤灶等项目建设。

(三)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新模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篇3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01

农业环境是由农村土地、农村水资源、大气、森林资源、草原、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综合环境体系,是农村居民生活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了恶化,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农业环境保护主要是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控制各类污染源向农村的扩散,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农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黑土地保护、新型农村能源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改善农业环境;加强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现有的种质与物种资源,恢复被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

2 农业环境现状

我国农业环境当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在一些地区已经向农村转移,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农村水资源、大气环境及土壤性状,更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工业废气中的二硫化碳、氮氧化物、汞化物等会对农村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形成酸雨(雪),增大土壤酸度,并对人们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加之不科学的施用方式,造成农药和化肥大量流失,进入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农村地下水资源和大气环境。比如农药污染,目前使用的部分农药由于化学结构较稳定,不易被分散而残留于土壤中,进而随灌溉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再被生物吸收,从而形成了土壤——水体——生物的污染链。再如农用塑料薄膜,因其难以降解且不易回收,大量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土壤耕层和理化性状变化,使农作物减产。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畜禽粪污大量增加,加之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行不力、监管薄弱,对土壤、大气、水体等农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比如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蠕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就可能通过灌溉水或肥料进入耕地,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再如畜禽粪污中的硫化氢、氨气等会产生恶臭气味,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焚烧秸秆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有固体垃圾和生活废水等,固体垃圾随意丢弃或堆放,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而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如洗涤剂,在进入水体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秸秆焚烧会急剧升高地面温度,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养分构成,还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农业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农业资源衰退,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把农业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角度予以倾斜,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应完善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体系,解决突出矛盾,切实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农业、水利、环保、林业、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应互相协同,共同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城市及工业污染不准向农村转移的规章制度,坚决打击破坏农业生态、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并限期治理与恢复农业环境。加强环评审批环节的监管,对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一律不予立项。

四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环境;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先进的施肥(药)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加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确保国家提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得到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畜禽养殖规模化和无害化,推广循环农业,从根本上治理畜禽污染问题。

五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净化、美化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莉,沈贵银.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难点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

[2]郑丽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对策 篇4

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首先要进行全民教育, 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光靠国家和政策的支持是不够的, 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 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培养全民生态意识, 建立生态城市、生态学校、生态社区、生态企业等。不但要对全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 增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还应该加强对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让人们知识保护环境的方法, 从而在生产生活中提高自身约束力,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生产观、价值观, 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

2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应该从管理机制入手, 完善管理机制, 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章可循, 落实环境污染责任制,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地区或者部门之间, 避免出现环境问题相互推卸责任, 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出现。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 国家监管地方, 地方监管企业和单位、企业单位监管自身, 对自己的生产活动负责, 国家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法执行力度进行监察, 督促地方政府或部门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并且时刻紧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放松, 履行政府职能。地方政府需要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负责,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落实对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企业和单位应该解决好自身生产经营带来的环境问题, 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

3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推动力度, 运用一些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 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 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列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监管的等项目的支出, 按照周边城市的投入比例, 增加财政预算。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 鼓励民间投入, 扩大环境保护的投资渠道, 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融资体系。

4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都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从而在发展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 如果处理得当, 两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中, 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要重视生态指标的考核, 适当的弱化经济指标, 在保证经济增加的同时, 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坚持规范领先, 实现保护生态建设到发展生态经济的飞跃, 用最低的生态资源和最小的生态破坏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构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 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因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应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创新生态科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研究生态节能和环保技术, 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国家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建设, 实施环保科研项目, 并把重大的环保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 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究和资金投入, 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培训, 加强环保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6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已经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年前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也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因此, 国家应该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现实情况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一些整改, 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同时, 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 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对工业开发区的监管力度, 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7 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投入, 还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环境保护让位于发展经济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已经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 可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文从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政府投入、科技水平、法律法规, 和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层面, 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朱懿, 韩勇, 齐先朴.广西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1, 2:132-136.

[2]毛明芳.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与地位——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 4 (5) :92-96.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章丘 篇5

赵炎立章丘市环境保护局

摘要:

【1】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

2005年以来,章丘市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优化城乡环境、造福人民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等生态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市建设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现实与目标等各方面的关系,需要科学地规划与引导。章丘市始终坚持把规划放在优先位置,做到以规划指导建设,以建设落实规划,确保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原则,根据“现代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持续发展、泉水特色突出”的现代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汛期重金属监察循环经济

前言

随着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同时我市在2011年12月28日被山东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市,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尝试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以探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形式.本文通过对章丘生态市建设成效结合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推进章丘市各项环保工作及建设美丽泉城出谋划策.第一章章丘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现状

1、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章丘市空气环境质量全年好于二级及以上标准的天数达到35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

2、污染减排成效突出。认真实施节能减排措施,高标准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建成环境监控分中心,对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3、城市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了日处理200吨的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2%,普集和刁镇等9个乡镇投资建设了处理规模为200-400吨/日的镇级污水处理站,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4.2%。

4、村镇生态文明得以提高。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2个,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申报市级生态村100个。全市先后认证万新大葱、明水香稻等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148个,实施了中部农业综合开发灌溉、北部引黄节水灌溉、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5M3/万元。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设沼气池1.2万口,占全市适宜农户的30%。以绿色学校为阵地,加强中小学生宣传,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100%。

二、汛期环境安全大检查

汛期是突发环境事件的易发季节,要充分认识汛期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突发环境问题的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优先、有急必应”,持续开展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从严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源监控,强化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进一步规范环境安全保障秩序,提升环境安全保障整体水平,杜绝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所有已建成的化工、印染、电镀、医药、农药等单位和产生或排放剧毒物质及重金属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

每到一处,执法人员都详细了解、查看排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情况、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情况、应急设施完善情况及应急物资落实情况等,并对生产车间的内外环境进行了拍照,重点对排污单位易燃、易爆、易泄露的环境风险单元及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汛期环境安全管理,加大设施巡查力度,消除环境隐患,开展环境安全自查自纠,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防范环境风险。

三、对重金属产生单位的后督察

当前涉铅等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突出环境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涉铅等重金属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和人身健康,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结合章丘实际,持续对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经排查,涉铅污染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3家,山东华日电池有限公司在2011年5月26日,由我局向该公司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立即停止生产。该公司停产后,由于未能找到合适地点实施搬迁,日本投资方进行撤资,因此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决

定彻底关停山东华日电池有限公司。目前,山东华日电池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8月已全部解除完200余职工的劳务合同,留守14人对公司2000万货款及设备进行处理,计划2013年底追回大部分欠款后将公司注销。济南德能电源设备厂2011年4月3日我局对该企业下达关于限期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通知。由于经济效益差,该企业已放弃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决定停产转产。目前该企业已停产转产。章丘市明水振庆蓄电池厂由于生产不正常,造成内部管理不规范。2011年4月3日我局对该企业下达关于限期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通知。由于经济效益差,该企业已放弃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决定停产转产。目前该企业已停产转产。涉铬污染的企业3家,济南鲁宏金属表面精饰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并配套酸雾吸收装置。章丘市龙山镇电镀厂目前该企业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并配套酸雾吸收装置。章丘新达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并配套酸雾吸收装置。

四、开展章丘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全面核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和转移情况,淘汰落后和不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严肃查处不按要求处置以及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利用、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基本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努力实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坚决杜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发生,全力消除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隐患。

五、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污染减排措施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依法淘汰污染环境的锻造窑炉,实施章丘市锻铸造窑炉煤改气工程,淘汰产能小、能耗高的小生产线。狠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督促纳入全口径校核的我市5家涉电企业和闽源钢铁烧结机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稳定运行,发挥减排效益。全面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纳入全口径管理的1家造纸厂、6个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排污标准、削减污染负荷。

六、规范环境监察程序,积极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监察、建设项目监察、排污申报收费、环境应急、环境风险源监察、危险废物监察的现场监督管理,切实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现场监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监察人员综合素质;加大资金投入,使执法能力建设显著加强,建设了济南市首家县级环境监控中心,启动了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网格化监管,做到区域内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境监管。顺利通过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验收,将章丘市环境监察工作带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创建生态市、保障城市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七、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环境执法,拓展监察新局面

日常监察是环境监察的命脉,也是抑制环境风险的保证我市碧水蓝天的有效手段。针对所辖区域内污染企业分布广、污染特点各异的特点以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严格落实全日常环境监察频次制度,拓宽监察的范围,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提升了环境监管的水平。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监察人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求真务实,加大早查夜巡及非工作日内的监察频次,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第二章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一、着力生态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生态市建设,争创一批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社区、生态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推进节能减排

严把项目的产业政策关、环境准入关和资源节约关,坚持结构性减排与技术性减排并举,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冶金等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企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进重点燃煤企业脱硝改造,严格监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

三、继续加大生态监察力度

严格按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各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期生态环境监理巡察,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四、继续加大现场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质量

继续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相关企业总量减排工作的监察落实,全面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一是要按照国家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着力加强环境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继续加强对国控、省(市)控企业的督管和巡查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工作,推进绿色环保企业建设,探索企业环境监督员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四是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现场执法力度,完善现场监察档案。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认真办理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五是继续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素质。

五、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报告在阐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点,探索有效模式,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推动重点行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六、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章丘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不断优化农民生活居住环境。

(1)发展绿色都市农业。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总体布局,南部山区坚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果,中部平原实施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北部滩区实施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建设,建设生态示范园,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有26个农副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是全省最多的县(市)。

(2)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发放农机补贴、养牛补贴等方式,引导实施过腹还田、机械还田、秸秆资源转换等,全市建成有机和生物肥料厂6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3%,避免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改善了空气和土壤质量。

(3)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投入,解决农村粪堆、柴堆、垃圾堆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清洁村庄、清洁家园、绿色基地”活动。实施突破山区工程,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全市整体生态建设水平。

第三章结论

近几年来,章丘市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有限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是继续沿用以前发展的老路,还是探索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章丘市委、市政府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绝不是只要求搞好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调整工业结构、遏制高能耗产业,多管齐下调结构、促升级催生新效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章丘这个具有海纳百川之伟力、事争一流之魄力、千帆竟发之合力的现代化环保模范生态园林城市正阔步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全力打造“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用热情和汗水,让章丘更加靓丽,为营造天蓝水碧的宜居家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方面着手绘蓝图 …… 2012.1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农村环保

中图分类号: D92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56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处于分散居住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表现得不明显。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人口数量直线上升,加之一些高能源、污染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1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后两者是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污染源。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生态被破坏、河流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氮氧化合物进入大气等污染,而农用地膜也已经对耕地土质造成了严重威胁。农作物秸秆焚烧等造成的大气污染,都使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农村生活垃圾则种类众多,如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引起的磷含量超高,塑料袋随意丢弃导致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地下水,这些现象都使小城镇环境越来越差。

而畜禽粪便和企业“三废”污染,一般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不仅使水体富营养化,大气含有有害物质,更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更阻碍了现代农业的进程。

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环保意识差,垃圾随意丢弃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环保宣传工作不到位。以往的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农村开展,且手段单一,宣传效果差,难以激发农民的环保意识;三是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领导干部把多数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农村环保工作,也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四是农村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环境监管部门职能不清晰,监管工作存在空白。此外,农村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成本过高,垃圾分类、转运等流程不顺畅,也是农村污染严重的原因。

2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的对策措施

2.1 加大舆论引导力度

要做好工作,首先要宣传到位,只有把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广泛宣传出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才能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才能提高干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现场活动,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制定发展战略,逐步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发展的增长方式。加强宣传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逐步树立起环保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切实保护环境。

2.2 发挥环境监管部门职能

农村环境监管部门机构建设不够健全,监管人员队伍不够稳定,都制约了环境监管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健全农村环境监管部门建设,实现环境监管从省、市、县到乡镇、村的全面覆盖,拉长农村环境监管链条,使农村环境保护有人管、管得好。同时,应科学设置农村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职责,使环境监管不留死角,尤其是针对乡镇企业、养殖大户、秸秆焚烧等重点环节,做到一处不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扭转农村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的现状。

2.3 强化监督检查

当前,很多乡镇企业缺乏规划意识,在选址时离饮用水源、重要生态功能区、基本农田、农民居住区很近,也没有按照规定引进废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治理现有污染的基础上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2.4 加强源头管理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应尽快推广“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处理模式,有效推进污染治理。从各地实践来看,这一处理模式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优势,且通过农民的亲身参与,较易形成有序处理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从源头杜绝污染。

2.5 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调整

政府应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养殖方式推广,大力推广有机肥应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以畜禽养殖为例,集中建设集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养殖场,不仅能够降低污水和粪便的危害,还能通过沼液沼渣制作有机肥料,切实改善环境。

此外,农村环境监管部门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保责任制,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合谐发展的观念,切实保护城镇生态环境。

加强草原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篇7

1保护天然草原的必要性

草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搞好草原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合理利用, 对于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繁荣地方经济, 以至解决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和“三农”问题, 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1.1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草原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 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敦煌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9.4℃, 年平均降水量39.9 mm, 蒸发量2 486 mm, 全年日照时数为3 246.7 h, 年平均无霜期142 d。全市总面积3.12万km2, 其中绿洲面积1 400 km2, 仅占总面积的4.5%, 且被沙漠戈壁包围。受北方极端干旱气候的控制, 荒漠植被是天然草地的主体,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在天然草地类型中, 产草量低, 利用条件差的荒漠类草地面积为58 770.2 hm2, 占44.62%, 产草量较高, 具有较好打草和放牧利用条件的低平地草甸33 971.87 hm2, 占25.79%, 其余30%的草地也是产草量较低的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化草原类型, 其中温性草原化荒漠37 178.13 hm2, 温性荒漠化草原1 802.67 hm2。低平地草甸是天然草地的精华所在。优势植被有红砂、白刺、珍珠猪毛菜、柽柳、盐爪爪、合头草、驼绒藜、甘草、灌木亚菊、赖草、芦苇等。由于气候持续干旱, 加上重利用轻管护, 超载过牧, 滥采乱挖等不合理利用破坏, 导致草原退化日益加剧, 鼠虫害发生频繁, 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日益严重, 天然草原90%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 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之一。

1.2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 敦煌市高度重视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补奖等草原保护项目, 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草原承包、牧草良种补贴、棚圈养畜、人工种草等措施, 使退化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尽管近年来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 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草畜矛盾, 草原生产能力总体偏低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 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没有提高, 保护和建设草原, 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3超载过牧, 草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 受农畜产品绝对短缺时期优先发展生产的影响, 强调草原的生产功能, 忽视草原的生态功能, 由此造成草原长期超载过牧和人畜草关系持续失衡, 这是导致草原生态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敦煌市在人口增长及发展生产的同时, 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日益突出, 全市理论载畜能力为8.9万羊单位, 实际载畜18.43万羊单位, 是理论载畜量的207.07%。长期超载过牧, 盲目发展牲畜, 搞掠夺式经营, 致使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 草原质量和生产力不断下降。尤其在近湖草场, 载畜量过大, 强牧、过牧严重, 草原植被缺乏休养时间, 再生能力下降, 造成草原退化沙化。草地退化直接导致草地上的动物区系种群陷入危机, 有益昆虫和害鼠害虫天敌减少, 鼠虫害泛滥, 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牧区经济及草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4粗放经营, 草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长期以来, 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养畜, 有的地方牧民仍过着逐草而牧, 随水而居的游牧生活。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牲畜数量, 天然草原仍处于粗放式管理, 这不仅效益低下, 而且严重破坏了草原资源。长期不合理开采草原水资源, 致使境内河流径流量减少, 小溪断流, 地下水位下降, 干旱缺水草场增加, 下游湖泊干涸, 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加剧, 草地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降低, 草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弱, 绿洲草原及周边外围植被不断消失, 水土流失严重, 扬沙天气频繁, 沙尘暴肆虐, 草原不断退化, 沙尘暴、荒漠化等危害日益加剧。荒漠半荒漠草地植被的覆盖度在逐年下降, 走廊北部沙丘每年向南推移2~3 m。如果草地生态逆向演替的趋势不能有效遏止, 沙漠向南侵袭, 越过本已十分脆弱的草地生态屏障, 将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造成严重危害, 而且还会加剧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1.5认识不足, 保护建设草原缺乏责任意识

天然草原处于偏远地带, 文化、经济相对落后。草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牧民群众只追求草原的经济效益, 忽视其生态和社会功能, 缺乏保护和建设草原的责任意识。违背自然规律, 任意开垦荒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敦煌开垦草场近万顷, 草原植被遭到破坏, 造成一定面积的草原沙化。80年代以前, 由于缺燃料, 大量的草原野生灌木、半灌木, 如红柳、梧桐等植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90年代以后, 随着中草药价格上涨, 甘草遭到大量盗挖, 仅1993年12月前后的一个多月的“甘草大战”, 盗挖甘草达40万kg, 直接、间接破坏草原1.33万hm2之多, 造成草原严重退化。

1.6责权不清, 草原承包进程还不平衡

草原承包工作已历时几年,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承包工作还不彻底, 部分放牧时间短、面积分散的草原和半农半牧区草原还没有完全实行草原承包经营, 已经实行承包经营的草原其利用方式还存在混牧、共用、界限不明确、承包经营权不明晰等问题, 到户经营很难落实;草原、草地所有权、使用权长期不固定, 管、建、用不统一, 责、权、利不清, 难以进行科学管理, 草原纠纷时有发生。对远湖区草原利用不够, 致使远湖区草原牧草植被复杂, 植株高, 常年枯鲜草伴生, 人为或天然火灾时有发生, 浪费了优良牧草。

1.7监管不力, 依法治草有待稳步推进

草原管理机构不健全, 法制建设不配套, 管理职责不明确。自1985年以来, 国家颁布了《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 省地相继制定了《草原法》实施细则、办法等配套性地方法规, 而敦煌市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草原管理机构设备简陋,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工作经费短缺, 对天然草原的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对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的监督力度不够, 偷牧、盗牧现象时有发生。工矿建设中, 任意破坏草原植被, 在草原上随意堆放盐、碱矿产品, 任意在草原上开辟道路, 造成草原盐碱化的现象时常发生。

1.8投入不足, 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对草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重利用, 轻保护, 多索取, 少投入的现象非常突出, 草原投入严重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草原保护建设的需要,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和保护建设草原的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草地改良与科研所需经费未纳入地方财政计划, 向草原索取的多, 投入的少, 平均每公顷草原的投入不到0.45元。虽然, 近年来国家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有所增加, 但由于草原面积大, 历史欠账太多, 投资总量仍然严重不足。草原地区水利、交通、通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区, 难以适应草原保护建设及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草原保护措施和策略

2.1加强宣传提高草原保护意识

各级组织要提高对草原管理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搞好草原管理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都认识到草原资源在富国强民的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地位, 改变那种轻视草原、歧视草原甚至把草原当做包袱的错误观念的偏见。通过宣传教育, 确认草原资源价值, 树立草原有偿使用、破坏有罪的经济观念和法律观念, 唤起人们保护、建设、合理利用草原的意识。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面, 除进行常规的、正面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外, 更加重视把保护与破坏草原生态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把草原管理与建设由单纯的部门行为、地方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和全社会的行为。

2.2建立健全草原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 敦煌市草原法规配套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同草原执法的需要及国家其他法律的配套建设相比差距很大。要保护建设利用好敦煌天然草原, 需要制定颁布敦煌草原法实施细则, 并且制定一些单项规定, 如草原建设、草原防火、草原承包以及有偿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 使草原管理、建设与利用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3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和体系建设

敦煌市的草原管理机构成立不久, 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各个方面的基础还都比较薄弱, 亟须加强。一方面要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政治素质、要学法、懂法, 提高法律修养和法制观念,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提高办案水平。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政纪法纪教育, 坚持秉公执法, 维护群众合法利益。通过队伍自身建设, 把草原执法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强、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的队伍, 成为真正的“草原卫士”。草原管理机关和执法人员, 既要学会办案本领, 坚持依法办事, 又要学会应诉本领, 坚持依法进行复议和应诉, 只有这样, 才能使草原执法队伍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 要加强草原执法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解决这支队伍所需经费、交通、通讯、装备等设施, 改善工作环境, 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完善承包制度, 明晰草原责权范围

草原的使用与土地的使用一样, 要实行划片承包, 保持相对稳定, 长期不变, 坚持“谁投资, 谁受益;谁使用, 谁建设”的原则, 实行草原有偿使用和草原管理分区承包责任制, 确定草原使用权的落实、转移、转让、出让等规范化进行程序。经确定、认可的草原使用要明确植被保护、草原病虫害防治、草原火灾等责任, 杜绝未经批准在草原上乱设矿点、滥挖植被、抢牧、强牧等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发生。

2.5治理退化草原,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通过围栏封育, 补播改良, 人工种草, 棚圈建设等配套措施, 对沙化草原进行治理, 转变生产方式, 提高草原生产能力。通过围栏建设, 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管理措施, 对退化草原进行保护和治理;种植沙生、旱生、超旱生植物, 治理风沙源草原, 对退化严重草原开展补播改良;建设人工饲草料地, 增加饲草料, 建立适合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种植的小区域牧草种子基地, 提高良种的供应能力;建设舍饲暖棚, 提倡舍饲圈养, 配合禁牧休牧措施的实施;继续开展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草原生态动态监测, 开展适合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草原生产发展需求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等科技支撑项目。

2.6加大投入, 科学保护建设利用草原资源

对草原普遍实行划片建设, 逐年形成“草库伦”, 对强对过牧的草原实行围栏保护, 在近湖草场积极开展草原建设科研及示范推广, 逐步进行人工草场的建设。对远湖草场要改善交通、通讯条件。合理布局载畜量, 逐步开发未使用的草原。加强草原水利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集体、个体经营户三配套的办法, 改善草原水利条件, 建设草原灌溉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 逐年形成一批井灌、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 解决干旱草原缺水的问题。改良牧草品种, 清除病毒杂草,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草原病虫害, 建立草原生物防控体系,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摘要:草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搞好草原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合理利用, 对于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繁荣地方经济, 以至解决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和“三农”问题, 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研究了造成敦煌市草原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生产力水平低, 建设速度慢, 植被不断退化状态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管理对策。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篇8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及时向农民发布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 对玉米螟、灰飞虱、粘虫等13个重大病虫害发生进行监测, 共设立59个监测点。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建立二支专业化机防队, 进行药剂和药械扶持, 统防统治。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施药, 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以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危害。在全市实施绿色防控技术, 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水果套纸袋和特制微膜袋技术、推广性诱剂应用技术。在全市推广玉米田新型化学除草剂, 改传统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为苗后茎叶处理, 使玉米田除草更合理、安全、生态, 为消除“老三样”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

2 加强降污平衡施肥技术推广

指导农民运用充分发酵好的农家肥料做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 坚持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相互结合使用,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指导农民按各地块不同地力和养分含量科学、有效施用肥料。在全市推广各类测土配方施肥96715万m2,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8337.5万m2,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3335万m2, 增施有机肥等。发放设施农业配方施肥推荐卡、配方施肥指南, 并建立百千万亩示范区。

3 加强农业环保监测力度

提高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思想认识, 强化对农业环境的监管, 成立了农业环保监测站, 通过市农业中心、乡农科站、村技术员为主力的三级结构, 设立农业面源监测点。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部23个乡镇、街道 (办事处) , 开展了国家级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 共采土样3400个, 其样品检测砷 (As) 、汞 (Hg) 、铅 (Pb) 、镉 (Cd) 、铬 (Cr) 等5种污染物总量, 同时测定土壤p H值、阳离子交换量 (CEC) , 这为摸清我区 (市)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等基础信息, 为开展产地安全区划和等级划分、为科学设置国控点、开展动态预警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重点可疑地区的水、土加强监测, 科学评价, 及时通报农业执法大队及环保部门进行处理。针对目前农村乡镇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 污染逐步加重的这种情况, 对工矿企业周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 有效实施其对农业资源环境影响的监察。

4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 遏制污染

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在广大农村积极建设家园清洁设施、田园清洁设施、村级公共清洁设施。清洁种植、清洁养殖以及清洁庭院的建设为手段,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减轻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作物秸杆、农资包装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堆集、及时清理、合理处置, 达到田园清洁生产, 家园生活环境净化。

5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三大培训项目对全市4410名农民学员进行了培训。宣传农药使用常识, 提高科学使用农药水平, 加强农村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知识、技术的培训。并在“大连电视台”和“普湾电视台”制作节目, 进行电视技术讲座。与此同时, 发行“农业科技月历””、“农家富””、“推广简报”、“病虫简报”等, 这一系列措施对宣传农村清洁生产, 使农民更确切的了解农业环境保护知识, 认清农业污染危害, 从而增强农民对农业环境的保护意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6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在广大农村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 推广和普及沼气池建设, 利用人畜粪便和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资源, 生产沼气燃料和沼液沼渣等高效的有机肥料, 带动养殖业和绿色、无公害种植业的发展。在全市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整合无公害农产品、工厂化育苗和标准化生产等技术, 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 重点在15个大区进行示范推广, 并建立了4个百亩连片示范方。免费发放菌剂、补贴蔬菜苗、技术资料等。推广“日光温室果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 免费为部分示范户安装滑道式运输车, 提供“PO”棚膜, 发放“利凉”夏季遮阳降温产品及樱桃番茄“丽粉”示范用种。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技术, 积极实施秸杆颗粒燃料, 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技术, 多措并举, 控制好农业面源污染, 减少重金属及其它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资源环境的污染。

摘要:农村居民生活污染, 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投入品的污染,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这一系列的农业面源污染途径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此, 本文从农业技术推广, 宣传、培训入手, 探讨了普兰店市的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农业废弃物,清洁生产,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辛继红, 莫利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 2008 (06) .

[2]刘梅, 王咏红, 高瑛, 尹世久.我国农业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8 (10) .

[3]淤嘉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J].云南环境科学, 1997 (03) .

[4]王冰, 陆旭蕾.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09) .

[5]贾春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 2010 (04) .

[6]唐于银, 魏国平, 张晓青.我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04)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篇9

1.1 林业生态环境政策不健全

由于长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 这也使得林业生态系统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 而且, 对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国家的投入资金很少, 这使得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 这使得很多生态环境建设者的积极性不高。

1.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到位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治理, 土地荒漠化等方面, 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林业面积完成了不少, 但是从质量上看, 却没有达到标准, 树木品种的种植过于单一, 种植结构不合理, 对于水土流失的整治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 也达不到预期的生态效益。

1.3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

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 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 只是把林业作为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来看。对于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只是看到林业短期的经济增长, 一味的进行树木的砍伐, 换取了一时的经济增长。

2 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天然林保护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见和不足, 天然林遭遇到了各种不公正的对待, 很多人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林木, 没有必要来计算林价, 就把天然林生产出来的林木称作为杂木, 把价格压到了最低档, 而且在砍伐之后, 再造上杉木, 这使得我国的天然林日益较少, 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 各级部门和政府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中心, 各个部门要进行通力合作, 并且制定出有效计划, 避免毁坏林地。而且, 还要及时对受破坏的林木进行治理, 及时进行恢复补种, 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对于一些不执行的, 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一些惩罚措施来督促, 及时的对天然林进行治理。

2.2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核心, 因此, 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农田、防沙固沙的作用, 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对于天然林, 其结构比较求稳定, 自然生长力要超过人工林的速度, 而且天然林中物种繁多, 储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也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 以及产量最大的储存库和基因库, 如果失去了森林, 人们也难以进行生存。因此, 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森林资源, 使森林更好地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2.3 转变经营机制

过去采用的是单一的经营模式, 集体经济的一种方式, 林农们的责任意识淡薄, 对于生态林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 过去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现代林业的发展。现代林业应该分为2种类型, 即事业型和产业型, 事业型就是专门发挥生态效益的林区, 也就是公益林区;产业型就是要以经济效益为主, 向社会提供林产品的林区, 也被称作为“商业林区”。因此, 在建设的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措施, 比如, 以林农结合的方式, 扩大造林规模以及造林的多样化等具体举措, 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林农结合的方式就是指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生产方式, 实现以农为主, 农林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 建立一个具有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 促进经济生态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比如, 可以运用林草间作, 乔灌混交以及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 实现退耕护林, 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造林规模化就是从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应出发, 提高造林规模, 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 可以种植一些经济型的林地, 例如, 经济果林, 速生丰产林等。造林多样化就是要采取多种方式, 来提高生态效益, 例如, 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材结合, 以及林果结合的方式, 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林业的发展, 要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 加强资金投入, 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投资, 更好地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林业的经济发展, 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 要制定各种措施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保护僧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篇10

1 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来看,能够发现我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然而我国的生态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也十分明显。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生态环境的破环程度大、综合国力弱,然而综合国力的羸弱导致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不足,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导致我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森林资源的匮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与社会建设出现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1.1 森林资源的严重缺乏

据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在世界范围内仅达到了世界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0%左右,而且人均森林储存量仅是世界人均森林储存量的10%,这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十分落后,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人均森林面积依然十分落后,因此我国的林业资源十分匮乏,这对于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十分严重。

1.2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健全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家对于林业生态环境没有推出一些给予保护的法律政策,国家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投资过小,对于社会上积极参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没有奖励措施,对于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处罚方式,导致林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形成规模,导致我国林业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1.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到位

根据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调查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其中就包括水土流失,采取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草原植被保护系统和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针对我国的现有国情来看,我国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依然不足,还需要不断加强,在林业生态环境措施的建设来看,树木的搭配种类和种植结构的不合理,会引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树立长远的观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程建设时间较长,对当地的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和发展都需要较长时间,所以需要在人们心中树立长远的观念,从长远的角度来面对问题,在加强林业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必须要从全局考虑,完善局部,并按照国家推出的林业保护政策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完善林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2.2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针对林业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还需要很大的努力,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重点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由于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环境问题不断严重化,导致环境问题和林业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重视,所以,每一个部门之间要积极响应,积极配合,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没有积极响应配合的部门,要设定惩罚措施,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投身到林业保护中,同时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民意识,使得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不断完善。

3 结语

为了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建设,要将林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林业建设,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工作,健全林业生态建设的保障制度,提高林业建设的力度,不断壮大林业保护人群,将林业资源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可持续利用,现林业保护为己任,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到底。

摘要:目前,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林业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林业产品的供给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对于林业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整个林业环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数据和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永宽.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漫谈[J].现代园艺,2012(6)

[2] 向俊杰.论加强林业公共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

上一篇: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下一篇:科技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