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从身边做起

2024-07-09

感恩教育从身边做起(精选四篇)

感恩教育从身边做起 篇1

教育专家郭建国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 理解帮助他人, 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感恩, 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 也是当代社会成功人士必有的健康情感, 一个连感恩都不懂的人必定是冷酷绝情的, 一个冷酷绝情的人是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是没有爱心的, 也绝不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会感恩, 就是为了消除麻木的心态, 热爱生活, 一心向善;学会感恩, 就是为了关爱他人, 同时, 也是为了自己。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 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 必定会带来社会的不和谐。我们青少年学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我们肩负民族振兴的重担, 所以, 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

我们中学生感恩父母, 现在不是要求我们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多大的满足, 在生活上给他们多大的照顾;只要求我们在遇到父母下班回家时, 你伸手给父母递上一杯热水;只要求我们记住父母的生日, 送上我们衷心的祝福;只要求我们在父母劳累后, 帮他们捶捶背, 按按肩, 揉揉腿。当他们生病时, 多几句亲切的问候;当家中有美食佳品时, 先孝敬父母;当我们有心事时, 多和父母交流, 少惹他们生气。当你抱怨父母哆嗦时, 当你抱怨父母对你的成长要求近乎苛刻时, 当你抱怨父母的这样或那样时, 即使父母有很多的不对, 我们也应该怀着感恩之心, 想到父母对我们的抚育与呵护, 关心和爱护。当你看到无情的岁月已染白父母的黑发, 鱼尾纹已爬上父母的额头时, 难道我们能忍心用他们的血汗钱进网吧打电游, 去吸烟喝酒, 去满足和追求奢侈的欲望等等,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就可见我们对父母是否感恩。铭记父母恩情, 使父母欢心, 是子女第一要做的。孝敬父母, 就是祈祷天佑, 就是浇灌我们未来福祉的根;孝敬父母, 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羔羊跪乳的恩义, 义感天地;乌鸦反哺的恩情, 孝惊鬼神。有孝的家, 即使贫寒也温暖;无孝的家, 即使富足也缺憾。我们高中生, 能给父母的并不多, 努力学习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 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优异的成绩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精神慰藉。

我们感恩老师, 并不需要去做请客送礼之事, 更不需要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就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堂上, 一道坚定的目光, 一个轻轻的点头, 证明你在专心致志的听课, 这便是感恩;下课后, 见到了老师, 一丝淡淡的微笑, 一声礼貌的问好, 这也是感恩;放学了, 向老师招招手, 说一声“老师再见”, 这仍然是感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勤于思考, 乐于钻研, 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理想的成绩, 取得更快的进步, 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更是对老师的感恩;当你不关心班级, 不友爱同学, 不热爱劳动, 老师给你批评时, 你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当你违反校纪班规受到老师的惩罚时, 你能诚恳接受老师的处罚, 不顶撞老师, 不惹老师生气, 这又何尝不是对老师的感恩?同学们, 请不要把这些视为无所谓的小事, 更不要任性, 不屑于这些点滴小事, 因为在你身边这些点滴的小事面前, 正是检验你对老师感恩的一面镜子。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才, 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 无不饱含着老师的辛劳和奉献。老师像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园丁, 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解决疑难, 老师是书;传递文明, 老师是桥;科教兴国, 老师是帆。“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老师一生真实的写照。让我们大声说:“老师, 您真好!”

作为中学生, 最要感恩的就是学校。学校是我们人生成长的舞台, 宽敞明亮的教室, 油光发亮的桌椅, 科学的多媒体, 先进的实验室, 绿树环绕的操场, 宁静幽闲的马路,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可是, 在这些美丽的地方, 常见一些不美的现象:有的同学在桌面上乱写乱画, 有的甚至用小刀把桌子划烂, 有的在雪白的墙壁上写下“到此一游”, 有的把吃剩的方便面桶和食物包装盒特意放在教学楼厕所的护栏上, 有的将吃过的油炸火腿肠的篾签插在厕所的花坛里, 好像寺庙里的一钵钵香签;楼道里横七竖八的食品包装物, 五颜六色的糕点糖果纸, 走廊和教室的地面上一堆堆隆起的口香糖渣, 尽管我们有大扫和小扫的卫生制度, 总是在碧绿的草坪里, 干净的校园马路上见到各种各样的垃圾。同学们, 请你们扪心自问:“我感恩学校了吗?我是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学校, 还是那些不良行为的始作俑者?”一个中学生不爱护自己成长的环境, 不珍惜自己成长的机会, 是没有出息的, 走出校门更担不起党和国家交给的重担。在我看来, 学生对学校最好的感恩, 就是要爱护、维护、保护学校的公共设施, 改掉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行,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学校。当你用双手把垃圾放进垃圾桶时, 你会看到一双双赞许的目光在鼓励你, 当你主动去清扫校内的垃圾时, 你会听到一句句感激的话语, 当你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时, 你会看到有更多的人也像你一样弯下了腰, 你会觉得你有一种成就感。

感恩节日作文:感恩从身边做起 篇2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十分需要感恩。我们要感恩关爱我们的社会;要感恩呵护我们的祖国;要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要感恩教育我们的老师;要感恩协助我们的同学……感恩让这个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变得绚丽多彩,色彩无比斑斓。

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感恩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宽容;充满理解;充满希望。

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平淡的生活,感受平凡的人生,才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才会发现其实我们需要感谢很多很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的物。因为唯有这一颗感恩之心才能使平凡中多一些温暖,才能使平淡中添一抹美好的色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经常怀有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愿地在他人有困难之际伸出援手;在某天自己也落难了,一定会遇到他人的.慷慨救助,而那些不会感恩的人,心是冷的,他们只知道拿,不知道给。这样的人,我们鄙视他,不屑与他们为伍。两者选择其一,定选前者。是啊,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感恩从小事做起,感恩从身边做起。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温暖人心的话……都可以让他人感动,让他人为之动容。

教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篇3

关键词:关怀;融洽;身先士卒;影响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这是教育家陶行之的名言。从这句名言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到身先士卒,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一、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关怀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吧,每当上早学的时候,我教过的学生,一见面总说一声:“老师,早上好!”每当下楼梯的时候,学生们总说一声:“老师,你先走吧!”每当节日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带一些食品到学校“老师请你尝一尝吧!”每当我受到学生这样尊称和优待的时候,我的心总是甜滋滋的。回想起这些,除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细小事情上给予他们的关怀。例如,学生的橡皮、笔掉了,随手帮他捡起;作业部脱页了,随手将它修订好;笔的墨水写完了,借一支给他……这些事虽然很简单,可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在学生心中,都会对你感激不尽,他们必会说一声:“谢谢。”老师這样做,无疑给学生一个榜样,教育学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我觉得这是言传身教的最好例子。这样做总比我们天天教育学生,要他们如何遵守纪律,要他们如何认真学习,要他们如何尊师爱生等等这些大道理好得多。王夫之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二、降低身份和学生融在一起

老师为学生做一点小事,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职责,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赋予我们的义务。我们老师虽然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但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和学生融在一起,学生才会信任你、尊重你。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为了请诸葛亮为他做事,主动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刘备驱遣效力,后来,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可以说数不胜数。

降低身份,和学生融洽在一起,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半。先举个例字,去年,我担任七年级7班的语文科老师,初时班中的纪律比较涣散,成绩亦较差。春节过后,第一节课我不急于讲新课,我首先向学生说一些祝福的话:“同学们,新年好!”谁知,学生们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说:“老师,新年好!”个个笑眯眯的。“好吧,这里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利是’,每人一份,希望大家新年每个人都利利是是(即身体健康,学习顺利),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高兴得鼓起掌来。钱虽然不多,只有2元,但给学生的感动非常大。后来,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我帮你拿录音机,”“老师,我帮你管好纪律,”更有的学生说要帮我改作业。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少了,专心听课的学生多了,不交作业的学生没有了。全班学生都形成了自觉学习,相互帮助的氛围。在当月的评比中,被学校评为“文明班”。一个小小的“利是”,一个平常的祝福,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如此大的变化?是不是他们为了这区区的2元钱去为你效劳呢?不是!是不是老师想在学生身上得到什么利益呢?更加不是!这是老师的一个教育手段。你在小事上不关心学生,不和学生融洽在一起,他们会自觉听从你教育吗?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从生活、学习上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报答师恩呢!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这就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三、特殊情况下自己要做到身先士卒

教育的成功,又何止这些细小的事情呢?在特殊的情况下,自己更要做到身先士卒,如上课时,有学生讲闲话,你先用一个微笑的眼神示意;下课时,学生不小心撞到了你,你首先说一声“对不起”;当学生随手将一些垃圾扔在地上时,你可以当着学生的面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这些细小的事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说得非常好:“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什么人。”虽然自己这样做,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但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这种差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不知道大家有无这样的经历:一个学生在学校最恨你,当他走出社会后你是他最尊敬的人,这就是你教育成功的例子。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身边的事做起,把细小的事当作大事来做,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才对得住良心。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中学)

培养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 篇4

培养自控能力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如果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出问题。

陈杳与陈杲 3 岁前,我家三年不看电视。3 岁后,我选择了中央七台的少儿节目,看完之后,提醒他们必须马上关掉电视。

一次,两个孩子还想看电视,我就让他们看“新闻联播”,孩子没有多大兴趣。我说:“好的节目给你们看,‘不好看’的节目给大人看。”

孩子长大些后,我就跟他们讲道理:“看电视浪费时间,还会让人近视,人只有一双眼睛,要留着关键时候用。”

看电视有所选择,非常利于自控能力的培养。

陈杳与陈杲的饮料,我一直提倡喝开水和牛奶,诸如可乐、雪碧之类的饮料,除满足好奇心喝一点外,我不提倡喝。

我一家人对饮料的认识比较统一,两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喜欢喝开水和牛奶。我家亲戚比较多,当地的风俗习惯,逢年过节时亲戚会送一些流行的饮料过来,我也很少让孩子喝。凡新饮料,两个孩子好奇,让喝一两罐就适可而止。

喝开水和牛奶的习惯,有时也受到亲戚的反对,说我对孩子苛刻。一次,在亲戚家的酒席上,我让两个孩子喝牛奶,受到亲戚的批评。后来,凡酒席上,我允许陈杳与陈杲喝任何饮料,但在家里坚持老习惯。

上幼儿园后,陈杳与陈杲常对我说,某某小朋友专门喝可乐什么的。我说,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流行感冒就不是好东西。我就教育孩子,别人喝什么饮料,我们不要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喝可乐,不是有更多的牛奶让你们喝吗?”两个孩子听了都乐呵呵的。

我总觉得,朴素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东西,朴素的生活也是最好的生活。经长期引导,两个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强,口味最好的饮料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吸引力。

自学能力是发展之本

跟着老师学习,也能发展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与自学形成的能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学校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所作为,培养自学能力是根基。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微观上要自学。为什么要听老师的?因为学科知识都有体系,如果没有老师的宏观引领,学习容易走弯路。为什么要自学?这既能帮助孩子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陈杳与陈杲之所以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与我这个思想及引导是有关的。

两个孩子的自学,从幼儿期就开始了。当很多孩子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我尝试着让两个孩子看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两个孩子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大致上都能学得懂故事。我喜欢听两个孩子讲故事,他们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我都给予赏识。我没有刻意教孩子识字,但日积月累,两个孩子上小学前,儿童读物基本上能读得下来。

两个孩子提的问题,我大多数情况下都叫他们先自己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不是说放手不管,我会在几天后再询问。孩子或说找到资料了,或说找老师问了,我都表扬。不只是表扬解决问题本身,更表扬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当然,有时候两个孩子的能力不及,该是我出手的时候了。知晓的,自然给予解答;不知晓的,一般会帮助查阅资料,或者找老师咨询。每当解决了问题,两个孩子那种兴奋劲儿,不是靠灌输可以获得的。

上学后,两个孩子尝试拓展学习、超前学习。长此以往,两个孩子从自学习惯中慢慢形成了自学能力。我的体会是,孩子不会自学,最好的办法,是早点尝试自学。正如孩子不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早点进游泳池一样。我曾看到一幅画,画的是父母两人,拿着剪刀剪孩子的羽毛,画下的配字为:“你总是不断地剪掉我的翅膀,现在却要我飞翔!”我觉得,这很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呵护创新能力

许多人听到创新能力,仿佛与重大发明有关,好像很遥远。实际上,创新就在身边。孩子天生会创新,拿到任何玩具,大人不用讲,都会玩得不亦乐乎,会创出新的玩法来。孩子的创新表现随处可见。摆积木,时而摆个别墅,时而摆个狗窝,也都是创新。家长看到这些创新,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会信手拈来。

陈杳与陈杲 3 岁多时,我买了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拼图玩具。孩子很喜欢,整天摆来摆去。

一次,我们去超市,两个孩子看到地球仪,很感兴趣,我就买了地球仪给他们当玩具。两个孩子常常拿着地球仪,或转圈玩,或装模作样研究地理,有时还去掉支架将地球仪当球玩。

两个孩子 5 岁多时,迷上了地图册。如什么国家在什么地理位置,首都在哪里,有什么地貌特点,大致上能讲得出来。

一天,我发现陈杳与陈杲在画画,原来是画地图。画的是“清凉村”,村里有个湖—— 梦幻湖,湖中有美丽岛、甜蜜岛,湖边是快乐沙滩,还有海王星路、冥王星路、水星街、土星街,路上有公交车,路边有月亮宾馆、杲杳饭店……我大为赞赏。

两个孩子陆续画了一批地图,有主席村、火车村、奥运村、状元村等。最有趣的是画我出生地埭头村,村里有陈钱林故居、杲杳饭店分店。还有我妻子的出生地岑头村,村里有陈钱林路和以我妻子名字命名的茶花路,两条路合在一起的是情人路,村里有茶花超市。这些村合在一起构成瑞瑞城。他们还设计了瑞瑞城总地图册,每个村都通公交车,将每路车经过的每个站口与地图一一对应。

看起来,这些好像只是游戏,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创新能力已经得到锻炼。

陈杳与陈杲喜欢玩过家家游戏。我参与了几次后,引导两个孩子演“连续剧”。例如,两个孩子记录的“历史剧”第 33 集《赵云变将》,讲关羽与赵云比武的故事。第二天,两个孩子接着做这个游戏,记录为第 33 集(下)《三兄弟分散》,讲了刘备、关羽、赵云与机器人大战的故事。这些事看起来很荒唐,可玩的过程,处处都是创新。

两个孩子幼儿时有次在纸上画画,正面画满了,转过来画背面,背面画满时,又转过来,突然发现背面的背面就是正面,很兴奋。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我大大鼓励:“非常了不起,看看还有什么规律?”想不到几年后,两个孩子惊奇地说,纸的背面的背面是正面,与飞机在地球绕一圈回到原来的地方的道理是相同的,由此,他们估计宇宙的空间,转一圈也会是一个圆。有一天,他们又说,发现时间也是个圆。我问什么道理,两个孩子就在纸上演示。一天画一个点,一天一天下来,纸的一面画满了,画到背面,再画满了,转过来还是正面:“这不就是圆吗?”

(陈钱林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著有《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等书)

上一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下一篇:对立统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