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的独立性

2024-06-23

保护的独立性(精选九篇)

保护的独立性 篇1

关键词:独立式空调系统,运行,保护装置

中、大型客车上的独立空调系统、副发动机和压缩机等空调系统一般装在车的裙部或后台。独立空调系统远离驾驶室, 所以需要有一套操纵系统和保护装置, 才能使独立空凋系统安全运行和方便操作。在驾驶室中, 没有副发动机的操作杆以及空调报警装置, 它能自动保护空调系统安全工作;当空调系统的排气和吸气压力过高或过低时, 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 同时自动停止空调系统工作;若发动机冷却温度过高, 油压过高, 报警装置亦会报管, 自动停止发动机运行。

1 压力控制器

独立空凋系统的高、低压是由压力控制器来控制的。当压缩机排出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或者吸入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 高、低压力控制器将切断汽油机的点火电路或切断柴油机的燃油供应, 使副发动机停止运行, 随即压缩机也停止制冷, 与此同时在控制面板上发出蜂鸣声或者闪烁指示报警灯, 保护压缩机不因过高压力或过低压力而遭受损坏。

高压和低压控制器可以是独立的, 即各自独立安装在排气阀或吸气阀上, 分别起保护作用, 这点和上述的高、低压保护开关一样, 为了结构紧凑, 减少触点的故障, 把高压和低压控制器组装起来, 并串联成电路, 公共使用一对触点, 这就是所谓的继电器式压力控制器。

压力控制器有多种, 其原理基本相同。制冷系统中常用的压力控制器有YT、YK、KD和KP型。用在汽车制冷系统的为KP型, 如KPl5型。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毛细管从压缩机的吸、排气阀引出压力和继电器相连, 由波纹管感知吸、排气的压力变化。若吸气压力过低, 则波纹管缩短, 带动动触点的杠杆下移, 使触点分开, 将发动机的点火电路或柴油机的油路供应的电磁阀切断。当高压端的波纹管感知高压系统压力超过规定值, 这时波纹管伸长, 克服弹簧力使动触点跳开, 也切断上述电路。压力高出或低于规定位, 动触点跳开时, 都会接通报答灯电路, 使报警灯发出信号。如图1所示的是高、低压在规定值时, 触点在弹簧作用下是关闭的。

KPl5型压力控制器的技术条件为:高压范围0.5—2.7MPa、幅差0.4MPa低压范围0—0.65MPa, 幅差范围0.07—0.4MPa;开关触点容量Dc 24v, l 2w, 自动和手动复位。其技术参数的含义是:例如当低压设定值为0.2MPa, 幅差给定值为0.015MPa, 那么当压力超过0.215MPa时, 触点闭合, 压缩机工作;当压力下降低于0.185MPa时, 触点断开, 压绸机不运行。当然, 中间有让制冷系统高低压力差缩小到一定程度的时间, 压缩机起动转矩比较小, 起动才容易。另外其设定值的调节可用调节螺钉来实现。

2 油压控制器

大客车上装有油压控制器, 其功能是当副发动机的润滑油压力低于某一设定值时, 停止副发动机, 以保护副发动机不受损坏。油压控制器安装在机油滤清器上。当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 油压正常, 报警灯不亮。但当油压降低到低于30 k Pa时, 油压控制器的触点便会闭合, 此时油压报警灯闪烁, 副发动机亦自动停止运行。

3 水温控制器

独立式空调发动机上还安装有水温控制器, 其功能是在副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高于l 07℃时, 自动使副发动机停止运行, 同时报警灯闪烁。它实际上是一个石蜡式的温控开关, 安装在水泵的进口位置, 以控制和监督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

4 燃油切断阀

它是一个电磁阀.只要制冷系统高低压力、副发动机油压、冷却液温度不正常, 则控制器就会发出指令, 接通燃油切断阀的电源, 将高压油泵的油路关闭, 迫使发动机自动熄灭。

5 副发动机的速度控制

独立式空调系统制冷量的调节, 是通过改变副发动机的转速来实现的。一般是将副发动机的转速分为三档调节:当然不同的发动机有不同的调节方法, 如对于汽油机, 就是通过改变混合气的浓度来控制发动机的转速的。

由于副发动机的转速不像主发动机那样变化频繁, 只需一个发动机速度控制装置, 把进入发动机的供燃烧的空气量分为三档供应。其原理如下:

当电磁线圈A和B都不通电时, 气体只有中间孔进入发动机, 这时空气量最小, 发动机转速最低;当电磁线圈A通电时, 带动铁心A移动, A的阀门被打开, 这时发动机特有两个阀门进气.进气量提高, 其转速也提高到最大的档次运行。

而如果副发动机是柴油机, 由于柴油机是喷油系统, 其进气量是有发动机转速决定, 故只能通过控制柴油机的燃油量来控制柴油机的转速。图2是柴油机的速度控制装置和高压油泵联接的有No1和No2两个电磁控制阀。其通过在驾驶室控制的操纵杆凋节连杆的位置来改变供油量。

当柴油机起动工作时, 两个电磁阀的电路被接通, 它们的电路通断状态内连杆的位置来决定。当连杆在图2a位置时, No1号电磁阀不工作, No2号电磁阀工作, 发动机作高速运转;当连杆在图2b位置时, No1号电磁阀工作, No 2导电磁阀不工作, 发动机作中速运转;当连杆在图2c位置时, 两者都工作, 处于低速运转。

上述介绍的汽车空调系统保护装置, 并非在每种汽车上都全部采用, 而是根据情况部分采用。一般来说原装车空调系统保护装置都较为完善, 而简易空调或加装的空调系统保护装置较少甚至不采用保护装置。另外不同的车型, 各保护装置的工作参数也是不同的, 在检测、维修、更换时应予注意。

参考文献

[1]曾壮.城市客车非独立式空调系统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5 (3) .

保护的独立性 篇2

一、第三人制度的确立及存在的 问题

(一)第三人制度的确立 第三人制度的确立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逐渐萌芽、确立、完善的。很早以前,就有法承认对他人的诉讼有利益的第三人,可以独立申请参加诉讼,可以上诉或申诉。第三人制度的产生背后一定有它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传统因素。具体而言,第三人 法律 制度的确立有以下两方面根据:

1、社会经济关系的纷繁复杂是第三人制度确立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远远突破了两个相向主体间一次性交往的传统模式,涉及多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当民事主体双方之间发生纠纷时,如果仍按照传统的原、被告之间进行诉讼,不允许第三人参加,则势必不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和第三人的权益保护。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人制度应运而生。

2、诉讼制度本身的发展以及诉讼 规律 的要求也导致了第三人制度在各国的确立。在 现代 社会,民事经济纠纷大量增加,投入诉讼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大,诉讼经济越来越成为民事经济诉讼不得不考虑的价值取向,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查明案件事实和彻底解决纠纷成为诉讼制度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第三人制度的确立使得在一个程序中,合并审理有一定关联的法律关系,这可以简化诉讼程序,减轻当事人诉累,同时避免对相关联案件做出矛盾判决。

(二)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其诉讼权利地位比较确定,他是当然的当事人,享有相当于原告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他有权提起并参加诉讼,如果未起诉时法院可告知其诉讼情况,但无权强制其参加。即使因为法院对其身份认定有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仍可通过另行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则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不少地 方法 院滥用、错用第三人制度,片面追求诉讼经济而导致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损害,甚至随意将案外人确定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并强制参加诉讼,判决承担义务,随之带来司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存在缺陷:

1、如果法院是以调解方式而非判决方式结案,并且在调解书中确定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那该第三人在诉讼中地位又如何呢?

2、现行立法仅仅确认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享有上诉的权利以及在以后的 诉讼阶段中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至于在判决前的诉讼阶段以及法院未在判决中确定其承担民事责任时,该第三人诉讼地位又如何呢?从逻辑上讲,判决下达之前还不是当事人的话,只能针对当事人而作的判决,又怎么能够去判定尚不是当事人的第三人的义务呢?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实际上处于一种尴尬状态,未被立法予以明确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在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出上诉。但该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就这一解释本身而言,无论从诉讼 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更具合理性。但仔细分析起来,适用意见的解释与现行立法实际是相抵触的,并且自身仍有其不足之处。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依据及诉讼地位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主要有:一是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二是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1、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一般认为这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明显特征,把他和有关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区别开来,但并非其本质特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必要共同诉讼人对诉讼标的也无独立请求权,但对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即对诉讼标的有共同的请求权,这是与第三人的最重要区别。笔者认为,诉讼标的是诉讼法上的概念,因此诉讼标的既与实体上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关,也与诉讼上当事人诉的声明以及原因事实相关。据此,所谓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享有权利,在同原当事人间存在的另一民事法律关系中,他有权以独立权利主体资格提出诉的声明和原因事实,成为当事人。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没有这种独立请求权,在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不享有民事权利也不承担民事义务,不能独立提出诉的声明和事实、理由。

2、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对于这一条件,主要有以下观点:(1)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作为当事人争议诉讼标的的法律关系,与第三人参加的另一法律关系有牵连。在后一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是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前一法律关系中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直接、间接的 影响。具体包括三种形式:义务性关系、权利性关系、权利义务性关系。(2)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与本诉争议的法律关系存在牵连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牵连包括:主体牵连、权利义务牵连、法律事实或标的物牵连。(3)只承认义务性关系,认为根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当事人一方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如果这方当事人败诉,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4)认为把同案件 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解释为“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同第三人与当事人一方存在的法律关系有牵连”是不妥的,应理解为诉讼的判决或调解书认定的事实或结果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第三人的民事权益或法律地位。

5、“对案件 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真正含义是本诉案件处理结果对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及其 内容 起着决定作用。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但都有不尽完善之处。第一,这种利害关系应是一种内在的牵连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即第三人权利义务是否成立存在,与案件处理结果(当事人之间诉讼标的的权利关系存否的判断)有直接关 联。有人将连环购销合同纠纷中涉及的案外人视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这其实是不正确的。甲乙和乙丙之间各存在一个买卖合同关系,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都是确定的,乙丙之间的法律关系与甲乙之间的法律关系只有事实上的牵连,而非内在牵连。案外人甲的权利义务并不因乙丙之间权利义务的存在与否而受影响,因此甲不具有第三人特征,不能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而且,甲也不能有效辅助任何一方当事人,勉强进入诉讼合并审理在诉讼投入上也并不见少。另外,甲作为第三人而非被告参加诉讼,其诉讼权利享有也不充分。因此,无论从诉讼理念还是从诉讼经济和公正角度,连环购销合同纠纷中的案外人均不宜成为第三人。第二,这种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应是指民事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实践中,在因职务行 为引起的法人、其他民事组织之间的争议案件中将工作人员或法定代表人列为第三人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这会导致滥用第三人制度,推行地方保护主义,片面追求诉讼经济而损害诉讼公正,破坏诉讼制度和规律。在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传统通说是只指私法(是狭义民事责任)上的利害关系,不包括公法(是指狭义刑事责任)上的利害关系。这是值的商榷的,虽然在个别情况下,这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但并不能彻底解决案件,因为不可能在民事程序中一并解决公法问题(如犯罪),如果被告败诉,则可能由检察机关来追诉案外人的公法责任。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种个别情况下,案外人应作为证人而不是第三人参加诉讼,这样既可以帮助查明案件事实,又不至于扩大从参加人的范围,引起不必要的理论混乱。笔者认为这几种观点均未能较完善地概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依据和情形。应该说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理解为“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与第三人和当事人一方的法律关系有牵连性,当事人一方对第三人或第三人对当事人一方有可能的返还请求权或赔偿请求权”,这只是问题的 一方面,是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一种依据和情形。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损害赔偿、代位求偿及违反担保等情形中,如顾客在餐厅吃饭后中毒生病,向该餐厅提起赔偿请求,该餐厅认为是由于肉类供应商提供了变质肉,这时肉类供应商就可以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笔者称这类第三人为“引入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这种情形,正是国内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认可和肯定的类型。

“自我保护”应成女性独立宣言 篇3

不只是“安全意识”差

不论是16岁农村少女,还是城市女大学生,遭遇犯罪不仅因为其自身的单纯与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同时,学识、涵养也考验着她们对危险的预知与反应能力。

新闻报道称,元珍是因为被邻居新媳妇邀约,才被拉至车上,稀里糊涂地到了河南。而在上车的过程中,她显然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坐这辆车,这辆车是去往何处也无从谈起,意识到危险时,也想不到用法律维权。往深了追究,即使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傻傻的信任邻居新媳妇,而这样的“信任”,却导致了被拐卖事件的发生。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元珍极其缺乏安全意识,而她的行为认知也同样泄露了文化教育方面的缺漏。元珍的姐姐曾说:妹妹很漂亮,活泼可爱,但由于家里穷,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农村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的低下,偏远地区对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以及农村普法环节的薄弱等,使得她上当受骗不说,在面对陌生、复杂的环境时,更难以有自救的方法,加之年幼、毫无抵御能力,除了害怕也只能听凭摆布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

同样无知无畏的,还有某些接受高等教育,却同样沦落到上当受骗的女大学生。在女大学生身上,“知性”、“高贵”、“漂亮”等形容词,为她们的花季年龄增添了诸多赞美。因而在其遭遇到侵害后,导致的与本身形象的巨大落差,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同时,也更为人不解。

部分女大学生,从初小到高中,再到大学,不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教育,在普法教育与学生自我保护方面,仍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而,只注重书面知识成就的温室花朵,在遭遇外来的恶风袭击时,无法应对成为必然。当然,善恶两道,也许她们的遭遇只是一不小心“遭遇了恶道”而已,这样只能称之为不幸了。但有时遭遇这样的事,也是她们自己给了恶人可乘之机,只要我们不为外因所诱,同时加强自身防范,陷入险境的机率就会被大大降低。

而很多时候,对于一部分女孩子,打黑车去某处很可能只是一个习惯。但是,这样无畏逞勇的习惯,却是要不得的。毕竟真实的社会势态纷繁复杂,受价值观多元化与贫富差距等影响,个人行为意识迥异。而花季少女总是能引起人们的诸多关注,有的也许远距离观赏,有的幻想近距离接触,而万分之一的可能下,也许就有人在恃强凌弱下触碰法律的底线。当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缺乏信任只会造就远距离的冷漠。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这里可就不仅仅只是一句话而已了,它需要我们心存善念的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发生的危害。

撑起“自我保护”之伞

在频频发生的女生失联遇害事件中,不少人是上错了车或者上了黑头车。9月13日下午,民警便衣和记者驾驶一辆无牌轿车,邀请10组共计15名女生上车带路,其中8人没有防备地上车,另有7名女生拒绝上车。女大学生在校内被要求带路时警惕性低,在校外警惕性明显增强。对此,有人恶意揣测女大学生爱慕虚荣、拜金主义盛行,以自身“美丽”为优势,自身沦落“与性有关”。

在色彩纷呈的社会活动中,涉世未深的女学生爱慕虚荣在所难免。但是,脚踏实地以自己的辛勤努力追求梦想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未人世时,心生向往;人世之后,幡然醒悟,现实有时确实与想象出入太大,但在教育传承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平常待之,不以险恶之心揣测他人,也不以天真之心梦想一切,才不枉费寒窗苦读数载的汗水辛劳。学校教育方面,则应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并与时俱进,适时引入社会实践。

前一段时间,有新闻称部分城市白领,工作闲余之时练习拳击,锻炼身体的同时缓解工作压力。据此,有网友称,“顺道还可以防色狼”。话虽说的调侃,但若哪天真遇上险恶之徒了,女性能凭借己身之力惩治恶徒,不仅给女性朋友树立了标杆,也从另一面警示了潜在的危险人物。我国相关的律法条文固然可以保障民众的安全,但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多一分警醒,少一分无知,随时预防可能存在的安全危险,保证自己即使身处险境也有得到获救的可能,才是女性朋友需要谨记的。

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与投资者保护 篇4

关键词:独立董事,海外背景,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

一、引言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大股东的行为,抑制大股东通过各种形式的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为此,独立董事拥有足够的法律赋予的权力来维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独立董事认真履职应该可以减少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发生。然而,自独立董事制度2001年被中国资本市场引入之后,往往被大众和媒体认定为“不独立”、“不懂事”、“不作为”,没有起到相应的公司治理作用,更像一个“花瓶”的角色(陈运森和谢德仁,2011)。以往关于独立董事功能发挥的研究,都是独立董事的占比来考虑,但是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需要更加关注独立董事实质上的独立,董事会仅达到政策所规定的1/3独董占比是远远不够的。

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多的引入拥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国内外学者证明了海外背景的董事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海外出口、海外并购、海外融资等,可以有效的发挥咨询的功能(Masulis等,2012;Giannetti等,2014),证明了海外背景董事更好地监督管理层,降低盈余管理,提高了CEO变更与业绩的敏感性。也有学者证明了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可以提高薪酬业绩敏感性(王化成等,2015)。但目前尚无文献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讨论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作用。那么,在我国,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是否更好的监督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股权集中的公司中,控股股东为了以低成本获取超额收益,可以依赖自身的控制地位通过如资产转移、违规担保、定向发行、转让定价等多种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Johnson等,2000;Bertrand等,2004)。这种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在没有有效的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国家更可能发生(Shleifer和Vishny,1997)。在诸多控股股东通过控制权获取私利、侵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中,大股东往往将关联交易作为在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利益输送的常用手段和重要途径(李增泉等,2004;陈晓和王琨,2005)。

本文研究中发现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能够更有效地监督大股东的行为,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原因在于:

首先,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更有动机监督大股东行为,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我国证监会以及相关部门明文规定并强调了独立董事的作用。在做出判断之前还可以聘请独立财务顾问、专业评估师等进行评估。无正当理由不能将独立董事在任期届满前免职,若提前免职上市公司应在特别披露事项中予以披露等。独立董事考虑到声誉成本和为了避免法律诉讼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Fama和Jensen认为,相对内部董事而言,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监督管理层,董事会是独立董事提高其声誉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内部董事往往在公司中担任职务,他们在关联交易等许多重大事件中发表独立的意见可能性较小,他们的行为很可能被管理层所控制。但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代表的利益群体和承担的责任的有所不同,若所在企业因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受到监管部门责罚的时候,对其职业前景和社会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声誉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面临法律的诉讼,因此独立董事对内部人监督更有效。对于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而言,一方面,他们付出了更多精力上和经济上的成本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自身或者社会舆论给予他们更多的要求或者期待,使他们的声誉价值和维护认同的动机更大。他们有更强的动机监督大股东,监督损害中小股东的行为;另一方面,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更可能不去取悦政治家或者本地支持而去追求生产力,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本地的束缚(Giannetti等,2014);此外,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使他们受到海外文化特别是英美国家成熟资本市场文化的熏陶(王裕和许年行,2014),对中小股东保护的意识更强。因此,相对其他董事而言,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有动力在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上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好地监督大股东侵害行为,降低代理成本。

其次,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有能力摆脱大股东或管理层的威胁发挥监督职能。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把握国际政策和经济形势,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他们所提供的强大的咨询功能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力,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更有价值的海外融资、海外并购、海外出口(Masulis等,2012;Giannetti等,2014)。一方面,甄别违规的关联交易等大股东侵害行为需要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场行情、资产定价、财务风险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公司治理经验。海外背景独立董事获得的任职机会更多,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也相对更强,丰富的任职经历和海外学习的先进管理经验使他们拥有更多有关专业技能和公司治理能力,从而能够甄别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等行为。另一方面,他们不会过分担心得罪内部人而失去职位,其强大的咨询功能与较高的社会声誉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在董事会决议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当他们在发现关联交易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时,能够更加“独立”地发表意见,降低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事件发生的概率和规模。由此可见,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有能力监督大股东的行为,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更好地保护股东利益。

由上述分析可知,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维护个人声誉价值的动机更大,公司治理方面知识更有丰富,因此有更强地动机和能力影响企业关联交易等公司重大决策,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更好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企业,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作用更强

假设2:企业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作用越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4-201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年报以及百度百科(baidu.com)、新浪财经(sina.com.cn)整理了独立董事海外背景的相关数据。样本从2004年开始是因为高管背景特征的数据从2004年开始批露的比较规范。其他相关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CCE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使用软件STATA 11.0进行数据处理。本章按照以下原则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剔除(1)金融类上市公司;(2)ST或者PT的公司样本;(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为负值或0值的样本;(4)变量缺失的样本。并且对连续变量采用Winsorization的方法进行处理。本章最终得到研究观测13758个公司/年(见表1)。

(二)变量定义

(1)大股东“掏空”。文章用关联交易来衡量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害。在我们所研究的模型中,主要采用关联交易的两个维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分别为年度关联交易发生概率和规模(发生次数和金额)。我们这里的关联交易包括CSMAR数据库中提供的上市与大股东之间所有的关联交易,包括商品交易类、资产交易类、提供或接受劳务、代理及委托、资金交易、担保及抵押、租赁、托管经营(管理方面)、赠与、非货币交易、股权交易、债权债务类交易、合作项目、许可协议、研究与开发成果、关键管理人员报酬、其他事项等17个项目分类(Peng等,2011;魏明海等,2013)。其中,虚拟变量TUNdum表示关联交易发生的概率,若第t年内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发生关联交易,TUNdum取1,否则取0。TUNnum衡量关联交易规模,等于对关联交易次数加一取自然对数。TUN衡量关联交易规模,等于关联交易总额除以年末总资产。在稳定性检验中,我们采用向大股东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向大股东销售或购买商品及劳务的关联交易(Jian和Wong,2010)、关联交易中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各类应收款减去各类应付款之差(各类应收应付项目包括,应收资金类、应付资金类、应收账款类、应付账款类、应收票据类、应付票据类、预付账款类、预收账款类、应收利润类、应付利润类、应收投资类、应付负债类、其他应收账款类、其他应付账款类、其他资产类、其他负债类、其他权益类等17个项目)的净额(高雷等,2006;李增泉等,2004)等三个指标,作为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替代变量。

(2)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OSEA为海外背景的哑变量,若企业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为1,否则为0;OSEAD衡量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比例,等于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独立董事除以董事会人数;OSEARD衡量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比例,等于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独立董事除以全部独立董事人数;COMLAW为英美法系海外背景的哑变量,若企业拥有来自英美法系国家海外背景独立董事为1,否则为0;CIVLAW为大陆法系海外背景的哑变量,若企业只拥有来自大陆法系国家海外背景独立董事为1,否则为0。

(3)其他变量定义。FSH为外资持股的比例,等于年末前十大股东中外资持股比例之和;OUT表示独立董事占比,等于年末独立董事人数除以董事会成员数量;BOARD表示董事会规模,等于年末董事会成员数量;FIRST表示代表股权集中度,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衡量度量;BSH表示股权制衡,等于公司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SEP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等于控制权除以现金流权;STATE为控股股东性质,若是国有的为1,否则为0;AUDIT4表示审计质量,当公司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时,AUDIT4取为1,否则取为0;LEV为财务杠杆,等于年末总负债除以总资产;ROA表示企业盈利能力,等于营业利润除以年末总资产;SIZE为企业规模,等于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相关变量的定义见表2。

(三)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同时控制了其他因素对因变量的潜在影响。为了证明我们的假设1和假设2,文章建立了如下回归模型。

在研究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概率影响时,因为因变量关联交易概率为0,1哑变量,因此建立Logistic模型,如模型(1)、(2)、(3)所示:

为了研究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规模影响,建立了如下OLS模型。我们在OLS回归中进行了robust调整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此外,为了控制近似经济环境带来的固定效应,我们在所有回归分析中加入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模型如下: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关联交易发生的概率TUNdum的均值为0.756,说明有75.6%的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次数TUNnum的均值为1.485,最大值为4.771,该指标是关联交易次数加一取自然对数得来,根据未取自然的交易次数我们统计得到,每家公司平均的关联交易次数大约为13.228次,最大的关联交易次数已经达百次以上。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发生关联交易的概率较大,且各公司与大股东发生关联交易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通过关注关联交易研究大股东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OSEA均值为0.260,在所观测的上市公司13758个样本中,有3582个公司拥有海外工作或者学习背景的独立董事,占到了全部样本公司的26.0%,上市公司如此大规模的聘请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表明本文关注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独立董事比例指标(OUT)的均值为0.360,中位数为0.333,这一指标的趋同并且大部分公司仅满足政策规定的1/3独董占比的要求,说明只从独立董事占比考察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不全面的,必须关注独立董事背景特征的异质性,这也凸显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二)相关性分析

表4报告了主要变量的Pearson两两相关系数。显示了以下结果:(1)海外背景哑变量(OSEA)、海外背景比例(OSEAD、OSEADR)与被解释变量关联交易概率(TUNdum)、关联交易规模(TUNnum、TUN)在1%水平上正相关,说明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或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占比高的公司,关联交易的概率与规模更小,能够支持假说1和假说2。(2)就股权结构来说,外资持股比例(FSH)越高,股权制衡(BSH)越强,关联交易的概率与规模越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越高,两权分离度(SEP)越大,终极控制人性(STATE)为国有,关联交易的概率与规模越大。(3)就董事会特征来说,独立董事比例(OUT)越高,关联交易的概率与规模越小;董事会规模越大,关联交易的概率与规模越大。(4)就公司特征来说,盈利能力(ROA)、公司规模(SIZE)与关联交易概率与规模正相关,杠杆水平(LEV)与关联交易概率与规模正相关。在未列报的审计师选择与关联交易概率(TUNdum)与规模(TUNnum)正相关,但与TUN的正相关不显著。而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小于2,平均值小于3,因此,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上相关性分析,基本支持本文的结论。

注:下三角是Pearson相关系数,上三角是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三)回归分析

表5的回归结果显示,海外背景哑变量(OSEA)、海外背景比例(OSEAD、OSEADR)与被解释变量关联交易概率(TUNdum)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9、-0731、-0.268,均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6中,海外背景哑变量(OSEA)、海外背景比例(OSEAD、OSEADR)与被解释变量关联交易规模(TUNnum)的回归系数为-0.053、-0363、-0.129,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7中,海外背景哑变量(OSEA)、海外背景比例(OSEADR)与被解释变量关联交易规模(TUN)的回归系数为-0.015、-0.031,均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海外背景比例(OSEAR)与被解释变量关联交易规模(TUN)的回归系数为-0.099,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显示,海外背景独立董事抑制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验证了假说1和假说2,表明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可以更好地监督大股东的行为,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模型中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外资持股比例越高、股权制衡度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概率和规模越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大、杠杆越大、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概率和规模越大。

五、结论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独立董事海外背景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本文不仅拓展了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在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的具体途径方面的研究,并拓展了海外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引进海外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对政府而言,他们制定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切实为企业提高自身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价值起到了显著的影响;对企业而言,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可以向投资者释放公司治理好的信号,从而降低融资成本,相比海外上市来说,成本更低收益更大;对投资者而言,为他们选择公司治理好的企业提供了参考依据,每个公司的治理水平参差不齐,识别公司治理好的公司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前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监管者而言,为他们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制定监管方针政策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本文印证了近些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海外背景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z/t检验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下同。

保护的独立性 篇5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认为, 2011年起,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均成立了承担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职责的内设机构, 并以金融知识普及、消费者教育为途径极力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设立时间较短, 消费者维权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尚不成熟。在金融市场混业、交叉经营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基于分业监管体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难免出现职责重叠、错位或者真空。

对此, 他建议, 第一, 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纲, 加快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 贯彻落实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第二, 建议集中整合“一行三会”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部门的力量, 设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第三, 短期过渡方案:在当前“一行三会”监管体系下, 加强工作机制改革和调整, 强制性要求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参与重大规章的讨论出台、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理等工作;第四, 建议加快制定各金融行业消费者保护自律规定;第五, 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评价、通报和问责机制;第六, 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

保护的独立性 篇6

关键词:母差保护,双重化,独立,一致性

0 引言

变电站直流系统是整个变电站控制回路、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出口回路、信号回路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 587—2007)及国网公司继电保护反措等相关要求,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保护需配置两套完全独立的双重化保护(即直流电源、交流电流、交流电压、跳闸回路应分别独立,并一一对应),并且双重化配置保护与其它保护、设备配合的回路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为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在一组直流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若一次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则其中一套保护能正确动作出口跳闸,可靠切除故障,并启动相关失灵回路。为了满足保护配置双重化的要求,两套保护装置电源、控制电源、启动配合回路等必须完全独立并一一对应配置。

在国网新典型设计要求贯彻之前投运的220kV保护为两套保护共用操作箱配置模式。而电源双重化要求两套保护装置的电源分别取自供电独立的直流母线段;操作箱的两路跳闸回路应分别取自两套保护装置,并且分别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而对应两路跳闸回路的操作电源应分别取自供电独立的直流控制母线,相关配合回路独立对应。

1 工程简介

母差双重化改造工程分为两个阶段。本工程第一阶段改造期间,原REB103老母差继续运行,增加配置一套新母差(CSC-150),各间隔轮停以线路或主变保护备用接点启动失灵回路方式接入新母差。第二阶段轮停,退役原母线保护(REB-103),拆除原母线保护(REB-103)相关二次回路,接入220kV第二套新母差保护(SG-B750)。

2 发现问题

在220kV母差搭接改造过程中,根据直流系统双重化要求,发现某变电站220kV系统保护装置电源的独立性、保护电源及控制电源的一致性存在问题。

2.1 问题一(220kV A线路)

第一套线路保护控制回路接第一组直流电源,保护装置电源为第二组直流电源;第二套线路保护控制回路接第二组直流电源,保护装置电源为第一组直流电源。

2.2 问题二(220kV B线路)

第一套线路保护控制回路接第二组直流电源,保护装置电源为第二组直流电源;第二套线路保护控制回路接第二组直流电源,保护装置电源为第一组直流电源。

在C线路检传动过程中,两套保护均能正常出口跳闸,功能完好,但是操作箱上的跳闸信号指示灯因跳闸回路问题而与保护动作不一致。第一套保护动作跳闸时操作箱TC2灯亮,第二套保护动作跳闸时操作箱TC1亮。

B线路第一套保护启动新母差失灵回路,母差动作后,接入第一组跳圈,这样第一套保护装置电源、母差保护装置电源、第一组跳闸控制电源将不在同一直流母线上,存在各保护双重化非完全独立现象,不满足相关继电保护规程规定和十八项反措要求。

为了保证操作箱跳闸信号指示灯的一致性和后续保护改造更换升级的顺利性,必须调整上述问题相关回路。

3 解决思路

3.1 问题一解决思路

针对A线路保护装置电源与控制回路电源不一致问题,只需在改造过程中将A线路第一套保护装置电源改为第一组直流电源,将A线路第二套保护装置电源改为第二组直流电源。

3.2 问题二解决思路一

为了确保装置电源、控制电源的一致性,在保护装置电源改接至直流分屏的过程中,第一套保护装置仍接第二组直流电源,第一套保护装置出口用的第二组控制电源及跳闸回路维持不变,第一套保护仍启动第二组跳闸回路跳TC2,但需修改第一套新母差跳闸回路接入方式,从原设计跳第一组控制回路R133改接至跳第二组控制回路R233,确保各电源、回路的一致性。

此方法需更改新母差设计回路,而且操作箱跳闸灯信号指示仍与保护实际跳闸顺序不一致,并且会给后续改造带来麻烦,不符合设备运维习惯。

3.3 问题二解决思路二

为确保各电源及保护回路配合间的独立一致性,除保护装置电源改接独立引入直流分屏外,第一套线路保护电源仍接入第二组直流电源,同时跳第二组跳闸回路。将线路保护启动新母差回路进行对应调整,第二套线路保护启动第一套新母差,后续第一套线路保护启动第二套新母差。这样,各电源、保护配合可维持相互独立一致性。

此方法也需更改新母差的线路保护启动设计回路,且操作箱跳闸信号指示灯的指示仍与保护实际跳闸顺序不一致,也会给后续改造带来麻烦,特别是保护技改更换时,也不符合当前设备运维习惯。

3.4 问题二解决思路三

为了保证各电源及回路的独立性、一致性,调整第一、二套保护装置各出口回路,且跳闸回路都在第二套保护屏的操作箱回路上。由于各回路均在同一端子排上,且距离较近,便于迁移更改,因此不必敷设新电缆。

互换调整第一、二套保护装置出口的跳A、跳B、跳C、三跳、永跳,这样既可保证操作箱跳闸信号指示灯一致性,也维护了后续保护改造更换升级的顺利性,调整后的保护配置与其它正常保护配置回路保持了统一性,符合了保护回路双重化配置设计和设备运维习惯。

4 实施措施

针对问题一解决方式,在直流电源改接时即可顺利实施。针对问题二,权衡三种解决思路的利弊和实施便利性,按解决思路三实施调整。如图1所示,需将第一、二套保护跳闸出口回路图中粗线框内部分互换,以达到更换跳闸回路的目的。

将第一套保护A、B、C三相跳闸压板出口端子1D55接至4D111,1D56接至4D113,1D57接至4D115,1D21接至4D3,即第一套保护的控制回路为第一组直流电源。将第二套保护A、B、C三相跳闸压板出口9D70接至4D121,9D71接至4D123,9D72接至4D125,9D17接至4D6,即第二套保护的控制回路为第二组直流电源。

更改后第一组跳闸回路三跳与永跳原理如图2所示。第一套保护原三跳出口端子1D58接第二组跳闸线圈4D93,原永跳出口端子1D59接第二组跳闸线圈4D95;现将三跳出口端子1D58接至第一组跳圈4D88,永跳出口端子1D59接4D90。

由图3可知,原母差保护两个单元分别对应第一、二组跳闸线圈三跳出口,这里无需更改。

5 回路功能验证

5.1 合上第一组控制电源,拉开第二组控制电源

(1)只放上第一套保护A相跳闸压板1LP1,触发A相瞬时性故障,第一套保护A相跳闸,重合成功,操作箱TC1的TA、CH灯亮。

(2)只放上第一套保护B相跳闸压板1LP2,触发B相瞬时性故障,第一套保护B相跳闸,重合成功,操作箱TC1的TB、CH灯亮。

(3)只放上第一套保护C相跳闸压板1LP3,触发C相瞬时性故障,第一套保护C相跳闸,重合成功,操作箱TC1的TC、CH灯亮。

(4)只放上第一套保护三相跳闸压板1LP4,触发A相瞬时性故障,三相跳闸,重合成功,操作箱TC1的TA、TB、TC、CH灯亮(A线路整定为三重方式)。

(5)只放上第一套保护永跳闸压板1LP5,触发A相瞬时性单相故障,三相跳闸,操作箱TC1的TA、TB、TC灯红灯亮,重合不成功。

(6)放上第一套保护A、B、C相跳闸压板1LP1、1LP2、1LP3以及三相跳闸压板1LP4、永跳闸压板1LP5,触发A相瞬时性故障,第一套保护三相跳闸,重合成功,操作箱TA、TB、TC、CH灯亮;触发相间瞬时性故障,保护三跳,重合成功,TA、TB、TC、CH灯亮。

5.2 合上第二组控制电源,拉开第一组控制电源

(1)只放上第二套保护A相跳闸出口压板9LP1,触发A相瞬时性故障,第二套保护A相跳闸,操作箱TC2的TA灯亮,重合成功。

(2)只放上第二套保护B相跳闸出口压板9LP2,触发B相瞬时性故障,第二套保护B相跳闸,操作箱TC2的TB灯亮,重合成功。

(3)只放上第二套保护C相跳闸出口压板9LP3,触发C相瞬时性故障,第二套保护C相跳闸,操作箱TC2的TC灯亮,重合成功。

(4)放上第二套保护A、B、C相跳闸压板9LP1、9LP2、9LP3,触发A相瞬时性故障,A相跳闸,操作箱TC2的TA灯红灯亮,重合成功;触发B相瞬时性故障,B相跳闸,操作箱TC2的TB灯红灯亮,重合成功;触发C相瞬时性故障,C相跳闸,操作箱TC2的TC灯红灯亮,重合成功。

(5)放上第二套保护A、B、C相跳闸压板9LP1、9LP2、9LP3,触发A、B相间瞬时性故障,保护三跳,操作箱TC2的TA、TB、TC灯亮。

6 结束语

保护的独立性 篇7

一、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必须设计一个最优合同或选定一种最优契约安排来克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矛盾, 这种最优契约应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并能采取相应的决策行为。但是实际上,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 不可能在初始合同中对所有的或然事件及其决策行为做出详尽可行的规定。因此, 委托人必须确立针对没有被初始合同规定的或然事件做出决策的剩余控制权及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基于这种思路, 监管部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变董事会构成。而这种董事会构成的改变是否对公司经营产生作用, 取决于能否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求得均衡。这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内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监督与制衡机制的权力均衡。大股东和经理人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垄断了公司的控制权, 从而打破了公司治理的权力均衡。而独立董事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人, 因而可避免大股东和经理人各自为了自身利益的理性假设而争夺公司绝对控制权。 (2) 在公司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各自的权力边界合理界定的情况下求得利益分配方面的利益均衡。公司治理中企业重大决策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利益各方从自我利益出发必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独立董事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公司治理而调整众多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分配上的分歧与不公。

由此可以看出, 独立董事的根本使命在于维持公司董事会决策中的“健康性”, 即建立起有利于大股东、中小股东、顾客与非股东人群的合理的利益关系模式, 有效抑制和约束某一方利益群体垄断企业控制权带来的机会主义。

但是, 独立董事制度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 (1) 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因为在独立董事是“经济人”的前提假设下, 其一切经济行为都会追求自我效用的最大化。因此, 在组成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经理以及被雇用的职员这些利益主体中, 谁有权任命独立董事并决定独立董事的收入水平, 独立董事就可能代表谁的利益, 可见独立董事并非天生就与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要想独立董事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首先必须解决独立董事的任免及收入水平由谁决定的问题。 (2) 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能力维护中小股东利益。这是因为, 利益主体在利益冲突的环境中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即专业方面的能力和法定的权力。在上市公司中, 假定独立董事愿意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在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 若独立董事的专业能力足够, 那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独立董事拥有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特定法律权力。如果法律没有赋予独立董事特别的权力, 董事会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那么独立董事就缺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能力。

二、我国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现状

笔者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中具有代表性的齐鲁石化、邯郸钢铁、东北高速、白云机场等30家公司, 并选用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独立董事薪酬、中小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等指标来考察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现状。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分别考察首位度与中小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动以及独立董事行权能力及意愿与中小股东持股比例的相关系数。

从表1可以看出, 国有股比例与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投资者均为理性主体的前提假设下, 国有股的过高比例导致投资者可能产生利益受损的理性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 国有股比例越高, 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将越低。从表2可以看出, 独立董事的行权能力及意愿与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同时, 该表也反映出, 独立董事行权能力比独立董事行权意愿对中小股东持股比例的关联性更大。这说明当独立董事能够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时, 中小股东将会持有更多股票。由于独立董事是由占总股本大多数的大股东所组成的董事会聘任, 因此当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较小时, 不能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在这种状况下, 独立董事为了维护既得利益 (名誉与薪酬) , 也没有意愿行权。同时, 如果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薪酬过高或过低) , 独立董事同样没有意愿行权, 因而很难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上述分析表明, 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主要受国有股权比重、独立董事行使权力的能力及意愿的影响。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力度不大, 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产权制度不够合理。

在传统的国有经济体制下,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国有股权占主要份额, 因而实际上是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属于国家, 企业并没有独立的产权, 因而企业的委托人并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的主体, 也不是理性的经济主体, 国有股权的代理人———董事长实际上是政府任命的官员, 而其代理人———总经理也必定不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从市场中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而产生的。在这种条件下, 企业的经济抉择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约束原则进行, 从而难以最优地实现企业利润增加和成本控制。同时, 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家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 企业缺乏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 缺乏成本和风险约束。

2. 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问题严重,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情况较严重。

在现有股权结构下, 中小股东基本丧失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中小股东自身在公司监督上的“搭便车”行为, 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可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护。

3. 独立董事市场不够成熟。

人才选择机制和信誉评价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是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 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起步较晚, 因此独立董事资源比较匮乏、甄别机制不够健全。同时, 由于我国市场化改革是渐进式的, 因此独立董事本身也相对缺少市场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经验。此外, 由于我国征信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独立董事自身的信誉体系也几乎不存在。

4. 独立董事行权的能力与意愿不足。

独立董事行权的能力, 主要受制于独立董事的自身条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等方面, 而独立董事行权的意愿则主要受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独立董事的退出机制等方面影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一方面, 虽然国内部分公司的独立董事为行业内的技术权威, 但是要做出有价值的商业判断, 则往往要求独立董事有相当的商业阅历, 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教育背景。而且, 由于许多独立董事很可能在多个单位担任重要职务, 因此精力的有限性使其对任职公司的关注不够。另一方面, 我国当前独立董事的产生主要不是来自于市场的选择, 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董事长、总经理和大股东的个人偏好和需要, 因此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和聘任程序的随意性和伸缩性很大。在激励方面, 我国独立董事的薪酬普遍较低, 薪酬制定依据也缺乏透明性和科学性。因此, 独立董事行权的意愿也会大打折扣;在约束方面, 对独立董事行权的绩效缺乏定量考核标准, 因此约束力有限。

三、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对策

1. 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必须要从根本上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加大对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案件的惩处力度, 防止大股东通过侵犯中小股东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这是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本措施。

2. 进行合理的产权制度改革, 并对上市公司进行彻底的股权改革, 彻底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 实现上市公司产权和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这是提高上市公司绩效和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关键步骤。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逐步降低大股东持股的比重和首位度, 形成大股东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 防止大股东之间的勾结,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3. 进一步发展独立董事市场, 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关于规范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体系、完善独立董事市场甄别和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认证体系和培训体系等, 为上市公司培养独立、合格和理性的独立董事资源。

4. 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独立董事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动力和压力。一方面, 要根据上市公司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 例如可以由独立于上市公司的第三方来提供薪酬支付, 或者给予独立董事长期的股权激励, 或由独立董事以个人声誉进行担保等。另一方面, 要强化独立董事的责任与风险分担, 例如可以由证监会或相关部门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绩效评估体系, 对不合格的独立董事解聘或降低薪酬水平, 也可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独立责任险等。

参考文献

[1].刘亚明.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碍及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2

保护的独立性 篇8

关键词:公司法人,独立人格,有限责任,直索制度

一、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现状

(一) 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屡见不鲜

1. 虚假出资、出资不足或验资不实

指股东表面上出资而实际未出资或实际出资额未达到约定或规定的限额, 或股东将出资额短期转入公司账户后又转出。《公司法》第二十八条做了规定。

2. 抽逃出资

抽逃出资, 是指公司股东在公司验资注册成立后, 将已经缴纳的出资暗中撤回, 但其股东身份和在公司中的股权份额仍予以保留的欺诈性违法行为。

3. 财产混同

财产混同主要指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没有清楚区分开, 导致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的资产, 不具有实际的偿债能力。

(二) 公司债权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当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导致公司资不抵债, 鉴于有限责任制度, 债权人只能向公司主张债权, 而不能牵涉股东, 除非其有足够证据证明公司股东有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实际上债权人无权介入公司的管理, 无法知晓公司情况, 这种举证要求对债权人过于严苛, 导致债权受损。

二、根本原因: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作祟

(一) 民事制裁不到位

《民法通则》第四十九条仅对法定代表人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从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两方面进行了规制, 但缺乏民事制裁。

(二) 有限责任制度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正如王泽鉴先生所指, 民事责任的常态是无限清偿责任, 即债务人应以财产全部来清偿债务, 只是在某些例外情况下, 才会承担有限责任。何为有限责任?即在特定的情况下, “对一方当事人责任范围进行限制的法律手段。”一方面, 有限责任制度有利于投资分散, 减少股东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 由于其将公司人格和股东作了分离, 为某些股东利用公司人格从事隐匿财产、逃避清偿债务责任的行为提供了屏障。因此, “有限责任与自由市场行为是不协调的”, 其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效力也受到质疑。

三、保护债权人利益, “揭开公司面纱”

(一) “揭开公司面纱”含义

“揭开公司面纱”是指在特殊情况下, 法官对公司股东在管理公司事务中从事不正当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 应忽略公司独立人格而要求责任股东直接承担责任。即债权人在公司资不抵债时享有对公司股东进行债权“直索”的权利, 实际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的限制。

(二) “揭开公司面纱”特点

1. 直索制度的本质是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四十九条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上进行了规制, 由于缺乏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 债权人的损失仍然没有得到补偿。这对于公司债权人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直索制度的作用就是弥补这一方面的缺失, 它使债权人可以冲破公司人格独立的束缚, 揭开公司人格面纱, 在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下, 向行为直接实施者寻求赔偿, 以维护债权。

2. 直索制度的对象是公司股东, 但它并不摒除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所应承担的债权, 它是有限责任制度的补充

法律规定, 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公司, 公司股东在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在这里, 股东所负有的出资义务在法律性质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 “股东的责任是对债权人所负有的责任, 因为只有在股东履行了出资义务以后, 公司才可能有足够的资产清偿债务, 而债权人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债权人直接向公司股东索取赔偿, 这就排除了债权人利益不能得到保护的弊端。但需要说明的是, 该制度并不是指直接债权人可以在公司和责任股东之间作一个选择, 也不是指公司就摆脱了债权而将债务转嫁给责任股东。它是对有限责任制度的补充, 法官采用该制度的前提是债权人已经向公司提出了债权主张, 且公司的偿债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债权需要。

(三) “直索制度”的适用情形

根据国内外的案例, 结合我国相关规定, 笔者建议, 以下几种情形可以考虑适用直索制度:

1. 虚假出资

《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第70条有规定, 这里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要求出资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体是公司, 而非债权人。债权人只能在公司实现了对出资人的违约之诉之后, 再通过向公司主张债权来实现自身权益。虽然, 公司通过违约之诉可以挽回损失, 但是, 显然它没有直索制度立竿见影。

2. 抽逃出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对抽逃出资做了规定。

3. 财产混同

资本维持原则是我国公司制度的基本原则, 该原则是要确保公司拥有自己的独立稳定的财产权, 维持公司经营管理和市场交易, 同时也是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若公司丧失财产独立性, 财产在公司与股东之间随意转移, 与股东私有财产混同, 公司财产处于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 最终导致自有资本无法维持, 势必威胁债权人利益。在此种情况下, 审判人员应将与公司财产发生混同的股东追加进诉讼中, 除非股东能举证证明自己财产与公司财产是严格区分的, 否则应当在公司资不抵债时承担责任。

我们不否认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在规范市场、维护经济秩序方面的关键作用, 但是, 也应当辩证地看到其缺陷与不足。法律制度的作用不仅仅是规制市场行为和惩罚违法行为, 更大程度上应当起到维护民生利益, 做到事前防范、事中制止、事后惩罚与事后补偿的一体化。

注释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探究 篇9

一、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正确理解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16日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定义为: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 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独立性”核心内容是两个独立, 即相对于“内部人” (内部董事和管理层) 独立, 相对于大股东独立。

所谓独立于管理层, 即独立董事要成为全体股东利益的捍卫者。管理层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操作者和管理者, 他们拥有操作权和信息优势。而在公司决策过程中, 一般采用简单多数决定的制度, 很大程度上为管理层开展利己的关联交易提供了便利。为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保证, 在公司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制衡管理层, 维护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 从制度设计的目的上来看, 独立于管理层, 应当是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必然要求。同理, 独立董事必须独立于大股东, 也出于同样的考虑。因此, 独立董事独立性正确理解:独立董事能够超然于各种利益之外, 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 做出独立判断, 达到维持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平衡。

二、独立性的评判标准

判断独立董事是否具备独立性, 标准是多方面的, 但从国内外成功经验来看, 本人认为, 最根本看三个方面是否独立, 即:经济利益独立、人格独立、判断独立。

(一) 经济利益独立。

独立董事能够超然于各种利益之外, 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 做出独立判断, 达到维持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平衡。即未向公司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 不是公司的供应商、客户, 与公司没有重大合同关系, 未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1%以上的股票, 不是公司大股东或他们的直系亲属, 不应代表任何重要的股东。

(二) 人格独立。

独立董事的人格独立是指独立董事不受公司人员控制, 他完全独立于内部董事、管理层及全体股东, 他可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独立的判断, 并独立行使法规赋予的权力。

(三) 判断独立。

独立董事能够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独立的判断。独立董事指不在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 也不存在董事会认为可能影响其根据董事责任行使独立判断的某种关系。独立董事不是大股东、经营管理层的直系亲属等。独立董事一方面要独立于董事会的其他成员, 同时, 还要独立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层, 作出公平公正的独立判断。认真分析, 不难看出三个标准其内在关系:经济利益独立是基础, 人格独立是关键, 判断独立是目的。

三、独立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独立董事选拔机制不合理。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 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 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 达到“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条件的人数有限, 这样的法规设计, 很容易使独立董事从提名始, 就受到大股东们的操控。不合理的选拔机制, 选出的独立董事其独立性无法保证, 于是难免出现“花瓶董事、养老董事、旷课董事”。

如2008年深交所《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分析》表明:2007年深市主板488家公司独立董事在公司重大决议表决中, 发表不同意意见的比例明显偏低, 发表反对意见占的仅为0.36%, 弃权的约占0.36%。

又如:退休高官担任独立董事。前能源部部长、前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某副主任, 是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年龄最大的独董 (84岁) , 年薪45万元。前国家煤炭工业局经济运行中心某主任, 70岁任中煤独董, 年薪30万。对此现象, 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第一届外部董事培训班时说:“这个口子不能开, 如果那些威望很高却不懂企业经营的老领导对企业指手画脚, 就没法收拾了。”

再如:2008年, 深交所出具了一份报告, 对“旷课独董”有过披露:某著名经济学家, 在北京银行的8次董事会中, 有3次未能亲自出席。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某副主任, 在星湖科技的9次董事会中, 有3次未能亲自出席。更甚的是, 北京大学某校长助理, 在包钢股份的8次董事会议中, 有6次未能亲自到场。

(二) 部分独立董事专业水平偏低。

董事董事, 懂了才能理事。2005年12月, 国家证监委下发了《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通知 (证监公司字[2005]147号) , 其中《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对独立董事培训对象、形式、课时、师资、内容都提出了要求。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机构, 多年来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班, 实际效果有限, 问题不少。突出表现为:一是培训对象局限。培训对象主要为在任或拟任人员进行培训, 没让广大具备任职条件的人员参加, 无法培育一支数量充足后备人才队伍;二是时间短。《细则》规定授课不少于30学时, 为节省成本, 有的培训班只上4天课, 试想短短的4天, 能把《细则》要求的三个模块 (规范运作模块、管理战略与资本运作模块、交流模块) 及十八门课程 (含参观企业、独立董事交流、商务礼仪) 都熟练掌握吗?三是考试流于形式。若拟任岗位已定、课程繁杂、时间仓促, 有的学员年近古稀, 这样的考试能严格吗?考试流于形式, 拿到的资格证将不能证明其专业水平。以下的调查, 生动地反映出我国独董的专业水平:2008年7月, 中国证券报与四川上市公司协会一道, 联合开展了一项独立董事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发表独立意见等43个子项目。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 当独立董事在回答“你是否有过应该投反对票或弃权票但却投了赞成票的时候有多少次时”, 居然100%的独立董事选择了“偶尔一次”。关于这样做的原因, 27%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判断无信心", 18%的人表示:“碍于大股东或其他高管的面子”;其余的人选择了“其他”。事实表明, 董事因缺乏专业知识、职业操守及管理经验, 导致其判断和决策能力欠缺。这样, 不仅影响独立董事决策和监督职能的履行, 而且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效果和公司的经营效率。

(三)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偏低。

证监会《指导意见》中规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比例至少达到1/3。经合组织《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表明,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成员所占的比例美国是62%, 英国34%, 法国29%, 中国仅为20% (见图1) , 《财富》美国公司10强中, 独立董事占81.8%。研究表明, 独立董事比例低, 必然导致独立董事的表决权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特别是我国众多公司重大事项表决时, 多采用简单多数决定的制度, 独立董事的“不同声音”更难在董事会表决中起作用。

(四) 激励与制约机制不健全。

按劳取酬,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独立董事领薪酬天经地义。然而, 问题是凭什么拿?该拿多少?怎么拿?《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 “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71条规定:“董事报酬的数额和方式有董事会提出方案报请股东大会决定”。显然, 这只是纲领性的要求, 缺乏规范。于是, 出现独立董事的薪酬有多有少, 少的一两万, 多的几百万。且薪酬与工作量、公司规模不挂钩, 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型, 从而挫伤了独立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报酬过高, 其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独立董事在经济上过分依赖于公司所给的报酬, 其独立性就受到影响。问题突出表现:一是领取方式上不科学。即直接从董事会领取津贴, 独立董事独立性受到冲击;二是支付标准不合理。即不同的公司薪酬水平差距悬殊。大多数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基本的薪酬体系仍是行政主导型的, 经营者的薪酬方式有政府审定或者有大股东决定。三是支付方式上简单。即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薪酬主要有年薪或津贴, 支付方式过于单一, 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即使有些公司采用了股票期权的形式, 但是股票期权的设计不是很科学, 又可能出现道德问题的风险。四是制约机制不健全。震惊中外的“三鹿毒奶”、“酒鬼毒酒”、“修正毒胶囊”、“光大乌龙指”等问题是长期存在的, 这些公司的独立董事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这与独立董事制约机制不健全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约机制, 必然会使部分董事因顾及情面或一己私利, 不能仗义执言, 不能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 从而, 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利益。

(五) 职能设计有重叠。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吃。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重叠, 势必造成职责互相推诿。在实际运作中, 当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 监督董事、经理行为时, 都没有相关的具体制度来保证监管力度, 没有详细的管理标准去度量各自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当出了问题时, 独立董事可以说是监事会的责任, 而监事会又可以把责任推给独立董事, 最终受损的只有公司利益。

四、增强独立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 健全选拔机制、培育人才市场

股份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因此, 其治理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中共十八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 独立董事的选拔、任用、管理必须按市场规律办, 努力减少行政干预。目前上市公司选拔独立董事方法简单、人选内定、行政色彩浓厚。这是滋生“花瓶董事、养老董事”的根源。要根治此顽疾, 就必须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独立董事从本质来说也是职业经理人的一部分, 需要为公司的经营成果负责。独董的选拔应与职业经理人一样, 进行市场化竞选。因此建议:建立独立董事的人才机构, 成立一个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独立董事协会。有关监管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 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在选拔会员时要通过法学、财务、会计、管理学等执业资格考试, 并有一定年限的企业管理经验, 方可注册成为独立董事协会的会员, 才具备独立董事职务的上岗资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 (任职) 问题的意见》 (中组发[2013]18号) , 杜绝党政领导兼独董泛滥现象。

(二) 提高独立董事素质

1、实行独立董事职业资格全国统考。参考司法考试的方法, 国家有关部委制定“国家独立董事考试实施办法”, 实行独立董事执业资格全国统考, 考试合格者, 由国家统一颁发《独立董事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应分面试与笔试相结合, 主观题与客观题兼顾, 全面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企业管理综合素质, 从而选拔出适合的管理人才。

2、加强管理, 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加强在岗独立董事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 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 委托各专业机构或协会定期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 对继续聘任的独立董事进行后续培训。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 选拔出适合继续聘任者, 淘汰专业知识退化、综合能力不合格之人。独立董事继续教育考试应与执业资格证书有所区别, 重点在于考核“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 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近三年更新变化的部分。

3、建立独立董事人才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人才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使“独立董事人才库”中每位人才都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个人信誉、工作业绩等四个评价子体系组成。专业知识评价内容:学历、文凭, 任职资格考试、考核成绩, 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 科研成果;实践经验评价内容:工作时间、公司规模、行业跨度、国际经验等;个人信誉评价内容:履约、纳税费、表彰、处分或民事赔偿等;工作业绩评价内容:所服务公司的规模、效益, 本人的职务、职称、成果, 任独立董事期间参加董事会次数、出勤率, 重大决策的表态和投票情况、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其委员会的建议和工作绩效、对公司经营行为的意见和评价、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真实性的意见, 及所公司董事会对其工作的评价。按上述四个评价子体系设计一个计分模型, 每年对“独立董事人才库”进行一次全面、客观、公正、量化的评价, 评价每位人才的当前状况和发展前景。为各公司选聘独立董事提供科学依据。

(三) 修订相关法规, 解决独董比例低、职责不清等问题

1、修订《公司法》,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违法违规的公司高管被依惩处为数不少, 但深入追究独立董事法律责任的十分罕见, 这与法律法规不健全, 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 必须将独立董事的作用、责任、义务、任职资格、兼职制度、选聘程序及其与监事会的关系补充到《公司法》相关章节中, 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违法违规事件, 必须深入调查独立董事履职情况, 依法将不称职、不尽职、不诚信者清除出独立董事队伍, 这是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根本保证。

2、修订《指导意见》, 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修订《指导意见》, 提高独立董事比例, 建议该比例应大于50%。明确独立董事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评价业绩方法和标准, 明确独立董事执业资格考试的办法和相关规定, 明确独立董事人才库建设和管理办法,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明确独立董事提名、选举和更换时应该以何种表决方式通过等。

3、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职责。由于同时赋予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某些监督职权, 致使二者职权交叉, 使双方都有推诿心理, 导致独立董事与监事会都不能真正尽职。为此, 应明确对独力董事的职权作出界定: (1) 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 (2) 在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董事的提名、自我交易和关联交易等问题上享有决定权, 有权检查、约束内部人的职权行为, 并评价其业绩; (3) 就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方面与监事会进行协作。

监事会的组成和职能更应当细化: (1) 公司财务的全面监督, 并享有相关的调查权、询问权、召集股东大会权等; (2) 从整个公司的利益出发, 监督董事、经理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行为是否合法妥当; (3) 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 比如赋予其外聘会计师权利、增设外部监事等。这样能使独立董事的职权独立出来, 成为其真正独立的前提。

(四) 完善约束与激励机制

1、建立独立董事协会基金, 实现经济利益独立。建议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财政部的监控下筹备“独立董事协会基金”, 接受独立董事协会管理, 受益公司是该“基金”的资金投入方, “基金”支出主要用于支付独立董事的薪酬、独立董事协会的日常管理费用及审核股东投诉的费用。独立董事协会应委托专业会计事务所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会计报表, 做到基金的来源、使用须公开透明。薪酬独立化和公开化, 促进独立董事经济利益独立。

2、建议实行固定薪酬和股权有机组合。建议实行固定薪酬和股权有机组合的薪酬模式。在确定给予独立董事股票期权的数量时要考虑处理好发挥激励作用和保持独立性的问题。即要考虑给予独立董事的股票期权数量在公司的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 比例太小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太大又可能不利于独立董事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又要考虑给予独立董事和其他董事及经管人员的股票期权数量的相对平衡, 这主要从他们的能力、表现、对公司所做的贡献以及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加以衡量, 有利于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要保障现阶段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职责和法律责任,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市场, 完善约束与激励机制。此外, 还必须坚持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合理化, 改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中共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为解决“一股独大”指明了新方向, 同时, 为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独立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M].2001.

[2]史春玲.基于代理视角的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J].财会通讯, 2012 (1)

[3]Jensen, Michael C., Kevin J.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Incentiv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98 (2) :225-264.

[4]张晓明, 李辽宁, 李辉.构建具有激励作用的独立董事薪酬机制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5)

上一篇:黑人音乐下一篇:乡村都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