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治疗

2024-08-09

管理与治疗(精选十篇)

管理与治疗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系统简介

本系统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VC++编程语言、SQL数据库开发的。客户端使用Windows2000中文界面, 与美国瓦里安公司的VARIS网络相结合实现治疗机上治疗参数的自动设置, 直接连接于日本东芝公司的LX-40A医用模拟定位机视屏输出端获取数字化的模拟图像, 以及与美国GE公司的MP3010型CR系统相连接获取摆位时数字化验证图像, 从而在系统中以人体解剖标记比较模拟图像和验证图像实现摆位精度验证。把系统分解成多个功能模块, 如:管理病人、管理定位、摄取定位片、制定计划、验证治疗、机器管理、字典管理、管理用户、自动收费等, 各模块独立制作, 独立运行同时数据通过表进行传递, 以独立的住院号形成唯一的放疗号进行各模块数据的唯一传输, 而完成一患者的系列文件形成, 各模块使用同一主菜单进行管理。

1.2 主要设备

固定技术采用比利时生产的头颈肩固定架、体部固定架和EFFCAST热塑网罩;美国GE公司的MP3010型CR系统;日本东芝公司的LX-40A医用模拟定位机;美国Varian公司的23EX、2300C/D医用直线加速器和120叶多叶准直器、Ca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VARIS网络;美国CMS公司的Xio计划系统;Picker公司的PQS-单排螺旋CT等。

1.3 系统流程

以食管癌普通放射治疗为例, 首先录入患者的基本资料, 完成患者基本信息录入, 如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疾病诊断、主治医生等。以住院号为唯一依据形成唯一的放疗号, 并能打印出POS机使用条码。进入管理定位模块, 在模拟定位机上完成各照射野设定, 如对该患者使用一前二后斜三个照射野照射, 并把射野信息录入完整, 包括射野大小、机架角、小机头、床角、射野上下左右界限描述等, 并把各照射野的视屏图像使用系统软件转化为数字图像, 存储在患者的文件中, 自动打印出患者的模拟定位单。进入制定计划模块, 按各射野的信息给出治疗射线类型、能量大小和肿瘤量, 系统自动计算出各射野的百分深度量、空气量和机器输出量MU。计算时面积的修正、滤板使用、挡铅修正等, 系统都能正确地计算。按照三野情况给出投照计划, 如:每日三野、每日一野、一日一野另一日二野等照射方法, 给出每日的治疗量, 并自动安排出照射次序。患者只要携带POS条码卡片, 在加速器治疗机门前的POS机上扫描, 系统自动调出患者每日的照射信息, 并与其他患者进行排队等候。照射时, 患者摆位完成后, 用IP板拍摄出患者各照射野图像 (一般为0°或90°) , 在CR机上解读图像传入后进入治疗验证模块, 在患者文件中有两幅图像, 一幅是模拟定位图像, 一幅是治疗验证图像, 以解剖标记为依据, 重叠两幅图像的治疗中心, 计算出摆位误差, 并预设系统误差范围。符合要求者亮绿灯, 技术员开机治疗, 不符合要求亮红灯, 并控制治疗机门机连锁, 提示需重新摆位, 待验证通过后继续治疗。治疗结束的患者当日患者的照射野信息自动消失, 并保存、自动收费。再次进入, 系统提示错误, 无特殊口令不能打开患者照射信息。

2 结果

2.1 系统各模块设置和功能

(1) 管理病人模块:完成患者放疗信息的登记;信息资料的修改、添加和删除以及查询功能。

(2) 管理定位模块:采集射野图像;输入射野信息;描述射野界限;注明照射摆位要求;打印模拟定位记录单等。

(3) 摄取定位片模块:显示、采集数字化模拟定位片;图像设置;图像处理;射野轮廓勾画;打印输出等。

(4) 制定计划模块:开具处方剂量;自动计算出机器输出量;照射方式选择;开具医嘱;描绘射野示意图;审核、打印等。

(5) 验证治疗模块:照射野信息图示、排队;验证图像的获取;比较摆位误差;治疗机参数显示;打印工作量和治疗结果单等。

(6) 机器管理模块:治疗机的添加和删除;物理剂量的输入, 包括射线类型、剂量比、反散因子、挡铅因子、契形因子等。

(7) 字典管理模块:管理模块的增加和删除;查询关键字段的增加和删除等。

(8) 管理用户模块:添加和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设置密码;工作权限的设定等。

(9) 收费管理模块:向收费处自动打印当日发生放疗费的患者及数量清单;提示欠费情况等。

2.2 系统网络 (见图1)

2.3 系统安全性措施

从病历录入、定位、计划、验证和治疗机管理等各个环节, 对医生、物理师、技术员的每一个用户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同时使用自己的密码登录, 主机及辅机的Windows下的各种辅助功能给予封锁, 封闭了光驱和USB接口, 防止病毒入侵系统, 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和检测。

3 讨论

计算机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等新技术不断诞生, 管理软件如LANTIS[1]、VARIS网络不断引进, 进一步提高了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 同时指引着放射治疗向“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方向发展。但从国内绝大多数基层放疗单位的发展速度来看, 常规放疗仍是主体, 医生还必需从模拟定位、查表计算、治疗单管理等常规工作做起, 手工操作的运行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沿袭[2,3], 那么查表数据交叉错误、剂量计算过简、修正因子忘却、治疗单丢失、放射治疗资料不全等问题仍将困惑我们。

常规放疗和精确放疗中位置精度的验证, 是提高放疗质量的重要环节。EPID当数最先进的摆位位置精度验证装置, 但是根据EPID技术的原理, 采用双曝光技术拍摄治疗机的验证片, 并根据片中人体解剖标记与中心的关系, 与模拟定位片进行比较, 从而计算出摆位误差, 通过控制摆位误差是绝大多数基层医院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本文开发的放射治疗信息管理与验证系统, 就是集放疗患者信息与放疗摆位位置精度验证为一体, 实现了: (1) 放射治疗病历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便于查询、记费、随访。 (2) 剂量计算通过计算机自动查表, 表中参数使用内插法使参数更精确[4,5], 同时计算修正因子时循序渐进式逐一计算, 避免了漏算, 有效解决人工计算的精度较差, 有时甚至会出现计算的错误情况, 大大提高剂量计算的精度。 (3) 信息系统与VARIS网络结合实现治疗机参数的预置[6], 避免了数据传输、人工输入中的误差。 (4) 治疗实施时采用POS机报到, 实现系统的排队显示, 使患者在大厅候照时一目了然, 避免过度询问和混乱现象。 (5) 实现了放疗摆位精度验证的实时控制。 (6) 不同权限的医生、物理师、技术员都可以使用该系统, 实现了资源共享又分工明确。 (7) 该系统把放射治疗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数字化, 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误差, 进一步提高放疗质量。

该系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 操作简便、运行稳定、数据可靠, 深得医生、物理师和技术员的喜爱, 建议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开发放射治疗信息管理与验证治疗系统计算机软件, 减少影响精确放疗的人为因素, 提高放疗质量。方法系统采用VC++编程语言、SQL数据库等工具开发管理病人、摄取定位片、验证治疗等模块, 各模块使用同一主菜单进行管理。结果该系统将VARIS网络、医用模拟定位机视频输出及CR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了放射治疗各个环节数字化, 放疗摆位验证得到实时控制。结论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数据可靠, 便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3D-CRT,CR机,精确放疗,摆位验证

参考文献

[1]翟福山, 刘明, 王安峰, 等.放疗网络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5, 14 (1) :56-58.

[2]洪文松, 蔡长青, 王顺官.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管理系统的开发[J].中国肿瘤, 2004, 13 (8) :492-494.

[3]赵于飞, 张红雁, 马军, 等.放射治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 (2) :131-133.

[4]哈晦明, 郑华, 林勤, 等.外照射放疗系统的软件设计[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1, 13 (1) :13-16.

[5]赵忠仁, 高强.放疗科计算机系统简介[J].中国肿瘤, 2003, 12 (4) :200-201.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篇2

(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级手术的目录。

职能科室定期对手术医师的能力进行评价与再授权。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程序并认真落实。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1、制定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其内容应包括: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2、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和方案并记录于病历中。计划与方案应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1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1、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知情同意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医患双方共同签字。手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告知的内容有:①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②,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办法等。

2、肿瘤患者的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如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应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理由以征得患方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制定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流程。每位医生必须熟知需要报告审批的手术名称。制定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以保障急诊手术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指导并规范外 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定手术预

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的时限和要求完成各项记录。手术离体组织、肿瘤,必须做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术后诊断。手术室制定具体措施以保障规定与程序的执行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1、制定患者术后医疗、护理和其他服务计划。有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

2、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监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 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

4、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

【C】 1.医务人员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2.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3.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

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 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

4.6.8.1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 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 安全管理小组并有开展 工作的记录。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 疗质量和安全管理。2.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4.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价。5.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的重 点内容。6.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

4.6.8.2 医院对手术科室有明确 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 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 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 记录。

【C】 1.医院对手术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建立手术质量管理的数据库。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2手术后并发症例数。3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4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5单病种过程核心

质量管理的病种。2.定期分析本科室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手术治疗能 力与质量水平。

有“非计划再次手术” 的监测、原因分析、反 馈、整改和控制体系。★

【C】 1.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2.将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管理与治疗 篇3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规范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74-01

本研究选择2013年4月——2015年7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探讨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现将结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所在单位2013年4月——2015年7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说明对象,患者年龄46-79岁,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1]。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干预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62.39±4.2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63.08±4.1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等方面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能够进行详细对比。

1.2诊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管理模式,社区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心理、生理需要,为其提供诊疗服务,做好疾病宣教和用药监督。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模式进行诊疗干预,为此要构建完善规范化治疗体系,即“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实施方法如下:

(1)一级预防:即全人群预防策略,是指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内部开展相关活动,将创建社区慢性疾病防控环境作为首要原则,逐步实现慢性疾病有效防控目标。一级预防策略需要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机构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可通过健康教育宣传讲座、分发慢性疾病科普手册等方式在全社区内进行健康宣导。

(2)二级预防:即高危人群管理策略,是指对社区内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严格筛查,及时发现病患。为此,针对社区内≥45岁的人群,要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为其测量血糖,保证及时筛查出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对其进行定期随访,时间为3个月一次,对其饮食情况、运动干预状况进行了解,同时督促其限酒戒烟,进而为患者提供良的非药物诊疗干预措施。

(3)三级预防:所谓“三级预防”,是指为确诊的2型糖尿病人群提供药物、非药物诊疗方案。为此,要成立专门的诊疗小组,对患者进行管理,根据个性化差异性诊疗原则,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和干预,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对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工作,随访次数至少10次。在此过程中,要对患者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良好的用药治疗计划。

1.3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其中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达标、一般和不良,生活质量评分满分则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77.5%,对照组血糖达标率为5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2.36±12.51),明显高于对照组(56.27±8.17),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社区医疗卫生职能部门重点需要管理的疾病类型。社区疾病防控作为医院的有效补充,对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促进作用。开展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还可为慢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控制预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举措[2]。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三级社区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机制,详细情况为:一级预防:全人群预防策略;二级预防:高危人群管理策略;三级预防:确诊为2型糖尿病人群的药物、非药物诊疗策略。上述三级诊疗机制相互结合,可形成三位一体的2型糖尿病防治计划,可使糖尿病社区诊疗更具针对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3],说明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探索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为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对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管淑琴,曲艺,张丽艳.社区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15(14):2156-2157.

[2]陈云.基层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与治疗成本[J].中国全科医学,2010,08(33):3771-3773.

谈老年人降压治疗的益处与降压管理 篇4

1 老年人的定义

1982年规定我国老年以60岁为界限, 国外以65岁为界限。由于老年人群的异质性, 有专家进一步提出了年轻的老人和高龄老人, 即老老年人的概念。常以75岁或>80岁为界限, 对这部分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

2 高血压

研究显示, 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而舒张压多于55岁左右达顶峰后开始下降, 导致脉压升高, 并证实随增龄出现的收缩压和脉压升高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关系更为密切的因素。1993年WHO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 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 Hg, 舒张压≤90mm Hg[2]。

3 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控制率低,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血压变异及靶器官并发症多, 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脉压每增高10mm Hg, 心力衰竭危险增加32%, 卒中危险增加24%。

老年高血压较年轻患者常有较大的波动, 尤其收缩压, 主要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压力调节功能减退有关。主要表现为 (1) 夜间高血压。夜间血压的均值较白昼降低<10%, 即非杓型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常提示严重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 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 (2) 清晨高血压。清晨时段 (6∶00-10∶00) 血压骤升, 平均收缩压与夜间最低收缩压差值可>50mm Hg, 即晨峰。 (3) 餐后低血压。进餐2h内收缩压下降≥20mm Hg, 或餐前收缩压≥100mm Hg, 而餐后收缩压<90mm Hg, 或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虽未达上述水平, 但超过自身调节能力而出现头晕、晕厥等相应症状。 (4) 直立位低血压。直立位收缩压下降>10mm Hg, 伴有头晕或晕厥, 即为直立性低血压, 常出现于降压治疗过程中, 尤其合并糖尿病或脑血管病, 服用利尿剂、静脉扩张剂、抗精神病药物时。

4 药物治疗

有报道应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氢氯噻嗪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其他心血管病事件, 因此, 有关高血压指南均推荐采用噻嗪类利尿剂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来治疗老年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004年JSH建议75~84岁轻度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值为140/90mm Hg, 而收缩压≥160mm Hg的7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治疗, 先达到中间目标值<150mm Hg, 如耐受再降至<140mm Hg。绝大多数高龄高血压患者需联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在高危高血压患者, 降压药物联合降胆固醇将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 可使脑卒中降低, 冠心病减少, 使心肌梗死、猝死复发减少[3]。强调降压达标同时, 还应关注降压质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 良好的降压质量应考虑:降压的速度和幅度、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5 推荐措施

(1) 开始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控制体质量, 目标:体质量指数:18.5~24.9kg/m2;腰围:男性<102cm, 女性<89cm, 适量增加运动, 适量饮酒, 减少钠盐摄入,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 食用海鱼和豆类对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 坚持长期治疗是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家庭血压监测 (HBPM) 和2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在高血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评估, 应每天或每隔3~4d测量血压, 连续7d测量清晨血压是推荐的测量方式。

关键词:老年人,降压,益处,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艺芳, 许若华.坚持积极而稳妥的降压治疗策略[J].疑难病杂志, 2010, 9 (2) :83.

[2] 张瑾.降压药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30) :20-21.

如何做好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 篇5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10名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志愿加入本次研究,在管理的措施上主要通过建立管理档案和制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和管理等方式进行管理和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治疗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肇事和自杀的倾向,占总数的13.04%,另外95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能够配合医师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并能主动的按照医生的指示要求进行日常治疗,有23例患者完全治愈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者找到新的工作重新融入社会。结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其他的管理与治疗方式做好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促进社区安全管理。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人; 管理; 治疗; 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79-0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承担的各种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加,最终使得各种心理问题在不断的出现。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的精神病患者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作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单位-社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分析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的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10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10名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当地疾控部门及医院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管理与治疗,该组患者中有63名为男性,占总数的57.27%,47名为女性,占总数的42.73%,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44.56±3.11),主要分布在30-50岁的群体之间。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志愿加入本次研究。

1.2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措施

1.2.1建立档案和管理制度:对研究对象建立各自的管理档案可以方便、高效的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情况以及相应的基础信息进行查看与管理,并能通过患者家庭信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联系,联合患者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管理与治疗,及时的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发病前兆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责任人、医护人员以及街道办等部门根据患者病情和社区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护理制度[2],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相关知识的宣传。

1.2.2心理护理和管理:社区负责人定期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座谈以及其他的相关活动,加强社区人员的沟通和管理,尤其是要加强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采取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案,同时要宣传社区居民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正确的认识精神病患者,不要歧视和排斥患者,而要对患者予以真切的同情和关心,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1.2.3药物的治疗与管理:药物治疗是做好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药物的选择上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史和治疗史,因为有一些患者往往对一些药品过敏,若盲目使用可能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并诱发精神病发作;也有少部分患者患病原因与使用药物有关,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剂量。患者服药的时候应该由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看管,以避免其他原因使患者并未将药物服入。定期对患者进行测试,检查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如果药物未起作用或者产生了副作用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3]。

2结果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和社区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87-01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心、脑、肾损害以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应重视个体化治疗和管理,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本文根据目前有关文献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社区管理作如下综述。

1老年高血压的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1.1定义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SBP≥140mmHg,DBP<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2]。

1.2主要特征①收缩压增高为主;②脉压增大;③血压波动大;④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⑤血压昼夜节律异常;⑥晨峰高血压现象;⑦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3]。

2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降压的目标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值为<150/90mmHg,但目前尚不清楚降至140/90mmHg以下是否有更大的获益。对于伴有糖尿病、肾损害、脑卒中、冠心病等高危/极高危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130/80mmHg。伴双侧颈动脉≥70%狭窄时降压治疗应慎重,收缩压一般不应<150mmHg。因舒张压<60mmHg时可能是影响冠状动脉灌注的不良因素,应不低于60mmHg[5]。

2.2整体风险评估2007年ESH/ESC指南更强调了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的重要性,倡导在高血压治疗中要全面评估心血管风险,以进行针对性治疗,且不仅治疗前需要进行危险评估,治疗中也要进行评估,以随时了解治疗效果,体现了当今高血压的治疗更重视早期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和干预,治疗防线前移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6-7]。

2.3药物治疗

2.4.1降压药物治疗原则①从小剂量开始;②使用长效降压药物;③降压药的使用尽量能够控制血管的压力;④合理地联合用药;⑤调整好最佳服药时间;⑥老年晨峰高血压选用长效降压药物;⑦预防体位性低血压;⑧注意个体化治疗[8-9]。

2.4.2用藥的合理选择

当前用于降压的药物:利尿剂、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其他还有中枢性降压药。当使用单药常规剂量不能降压达标时,应采用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可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主张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10]。现已被临床证实安全有效的两种联合用药组合有:CCB+ACEI、CCB+ARB、CCB+β-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CCB无绝对禁忌证,与其他4类基本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推荐长效、血管选择性较高的CCB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长效CCB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与ACEI/ARB联用,不但有效降压,而且对心脏及肾脏有更好的保护作用[11-12]。β-阻滞剂与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联合,可能对糖代谢过程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不适用于代谢综合征或有糖尿病发病危险的患者[13-14]。

老年降压药物治疗的选择应根据血压严重程度、季节性不同、合并症不同、不同危险因素的存在和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而决定,理想降压药物应具备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特点。初始治疗应遵循降压治疗的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单药增加剂量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或联合治疗疗效好,24h平稳控制血压以减少血压变异和抑制血压晨峰现象。所以,老年降压药的使用一定要个体化和合理化,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心脑血管出现的病变降低到最低的限度[15-16]。

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3.1危险因素的管理社区全科医师在积极降压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监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定期给患者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酸、尿常规、心电图等基本检查项目。对于一般状况较差或并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宽松。血脂异常的老人可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中获益,在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栓药物时,需要认真评估抗栓治疗出血的风险,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监测不良反应[17-18]。

3.2疾病自我管理由于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包括相关基本知识、用药依从性、血压测量方法、情绪等,所以要根据高血压及老年人的特点,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有利于患者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增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学会如何调整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保健知识,逐渐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19]。

3.3社区规范管理全科医师通过对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其危险分层的不同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即对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进行一、二、三级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系统有效的专案管理,实施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控制情况并调整治疗措施,同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危险因素,使血压长期达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

4总结

由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其病因、个体机体状况、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不同等因素,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用药规范治疗,注重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的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加强疾病防治综合管理,提高患者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长期降压达标,从而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全科医学与疾病管理(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5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Supp1):42-43.

[3]陶贵周,姚书霞.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的問题[J].医学与哲学.2012,2(33):9.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治疗办法探究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52.

[5]宋越红.老年高血压治疗的现状和发展[J].内科.2010,4(5):189.

[6]李玉琴,李娜,陈轶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风险探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2):4848.

[7]潘洪.老年高血压的服用药物要注意的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6(14):11.

[8]孔洪.老年高血压治疗应该转变的思想探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2,7(14):782.

[9]郭冀珍.老年高血压治疗合理用药的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2):93-95.

[10]刘晓辉.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应该如何合理用药探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1226.

[11]苏红颜,余同珍.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05-6.

[12]王增武,赵天明.我国基层高血压的综合防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1):26

[13]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09:641-649.

[14]徐艳.南昌市省属高校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决策树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

[15]汤建磊.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及后续效应研究[D].济南大学,2013.

[16]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下)[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02:79-83.

[17]亓鹏.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与管理2008中国专家共识简介[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04:326-330.

[18]段京莉,张石革.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进展——高血压治疗与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02:97-99.

[19]吴硕琳,沈东超,余杨,王维,江滨.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第三部分)[J].中国卒中杂志,2012,05:405-420.

奶牛的饲养管理与常见病的中医治疗 篇7

粗饲料主要是为奶牛提供生长所需要的粗纤维和其他养分, 而精饲料主要是提供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 干草等粗饲料在奶牛日粮中占50%, 但是如果粗饲料的质量不好, 则精粗饲料比为60∶40, 通常根据奶牛的日产奶量来确定精粗饲料的配比。如日产奶量为10kg, 精粗饲料比为30∶70, 日喂混合精料4kg;日产奶为15kg时, 精粗饲料比仍为30∶70, 但是精饲料增加到5.6kg;日产奶量为20kg时, 精粗饲料比为40∶60, 精料喂量为7.6kg;日产奶量为25kg时, 精粗饲料比为55∶45, 精料喂量9kg;每日产奶量达30kg时, 精粗饲料比为60∶40, 精料的喂量应达到13.2kg。因此, 奶牛的产奶量越高, 饲喂的精饲料越多。

奶牛场通常用的精饲料有玉米粉、小麦麸、豆饼和糟渣等, 粗饲料主要有青干草、野草、青贮玉米和稻草等, 优质干草和玉米青贮秸秆是饲喂奶牛的当家饲料。通常情况下, 成年泌乳奶牛每日每头饲喂青贮饲料15~25kg、羊草或野草2.5~4.5kg;干奶牛每日每头饲喂青贮饲料10~15kg、干草2~3kg。如果是生长期的奶牛, 3~6月龄每日每头饲喂青贮饲料5~10kg、6~12月龄奶牛饲喂10~15kg、12~18月龄生长母牛饲喂20~25kg, 同时饲喂一定量的干草和精饲料以达到营养平衡。

2 正确的挤奶方法是获得奶牛高产的有效措施

不当的挤奶方法不仅会降低产奶量, 还会损伤奶牛乳房, 导致乳房炎。从奶牛分娩的当天开始挤奶, 每日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都要用温水擦洗乳房。第一天每次挤2kg奶, 第二天每次挤1/3的奶, 第三天每次挤1/2的奶, 以后就可以正常挤净。手工挤奶前要修剪指甲、洗手, 双手分别握住奶牛乳房均匀而快速地挤奶。每次应在6~10分钟内挤完奶。专业户最好配置挤奶器挤奶, 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可以减少牛奶受污染的机会。

3 掌握好适宜的配种期

奶牛最适宜的配种期是16~18月龄, 或者体重达到成年体重70%, 即350kg以上开始配种;奶牛产犊后间隔2~3个月配种为宜, 低产和产奶期短的牛可在产后60天以内配种, 高产牛和体质弱的牛可延长到产后90~120配种。要尽量避开夏季分娩, 因为夏产的母牛产奶量比秋产牛低12%~20%、比春产牛低6%左右, 而且母牛易患病, 对泌乳和下次配种都有不利影响。所以母牛不宜在9~11月份配种。母牛排卵约在发情后24小时左右, 适宜的配种时间应在母牛排卵前10小时, 也就是在母牛发情14个小时左右配种为宜。如果发现母牛上午发情, 可在下午或晚上配1次, 第二天下午再配1次;如过发现母牛下午发情, 第二天清晨配1次, 下午再配1次。

4 奶牛几种常见病的中医治疗

(1) 产后瘫痪。针百会、滴水、涌泉、尾根、尾本、后海等穴。产后惊风, 针山根、百会及四肢上的穴位。产后风, 针百会、滴水、涌泉、尾根、尾尘、尾本、交巢等穴;火针或电针百会、大胯、小胯等穴;电针主穴百会, 配穴肾门。

(2) 乳房炎。蒲公英、银花藤各120g, 瓜蒌、没药、通草各60g, 甘草10g。水煎去渣, 4次灌服。10%樟脑酒精涂擦疗法。涂擦肿胀部位, 并充分按摩数分钟, 每日治疗2~3次, 初期疗效达95%。青凡木200g、半边莲10g、黄糖250g, 捣碎涂擦患处。蒲公英、水对菜各250g, 黄糖200g, 捣溶敷患处。七叶一枝花25g, 金果榄、木鳖子各20g, 红花15g。共研粉, 加醋适量, 调匀涂患处。黄糖250g、鬼画符200克、半边莲100g, 捣烂擦患处。小叶假花生适量, 加黄糖捣溶擦患处。针刺或电针阳明、大脉、海门、滴水和乳基等穴, 最好同时外用大黄、芙蓉花各100g研末, 鸡蛋清加淡醋调敷。

(3) 口蹄疫。贯众、山豆根各16g, 桔梗、连翅各12g, 甘草、赤芍、生地、花粉、大黄、荆芥各10g。共研末, 加蜂蜜125g、绿豆粉31g, 水冲服。天花粉、桔梗各25g, 木通、茯苓各20g, 黄芩、牛蒡子各45g, 黄连、连翘、黄柏、栀子各30g, 白芷15g。共研末, 冲开水400m L, 候温灌服。

(4) 布氏杆菌病。益母草50g, 黄芩30g, 川芎、当归、熟地、白术、双花、连翘、白芍各25g。共为细末, 开水冲服。

管理与治疗 篇8

关键词:肺结核,疾病控制,龙岩市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强化重点防治措施, 确保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治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到2010年以省为单位、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患者系统管理率要超过85%, 龙岩市各县 (市) 区严格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 对所管理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积极的发现、治疗与管理, 了解全市在项目实施期间结核病控制的效果, 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根据2008~2010年龙岩市7个县 (市) 区结核病控制项目 (世行贷款、全球基金) 年报表及季报表核对准确, 采用《指南》规定的对初治涂阳患者进行统一化疗方案, 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实行在医护人员面视下服药为主的全程督导化疗, 即DOTS管理。到2010年DOTS策略覆盖率以县级为单位达95%以上, 及对涂阳患者满一年管理的患者为对象, 分析治愈率与系统管理结果。

2 结果

2.1 从2008~2010年全市初诊人数登记率逐年下降, 分别由2008年的2.72‰下降到2010年2.2‰, 新涂阳患者登记率由2008年的38.3/10万下降至2010年的23.1/10万。

2.2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情况:痰检情况由2008年的99.1%下降至2010年的98.4%, 二个月阴转率由2008年的88.2%上升至2010年的91.4%。

2.3 三年来全市共登记新涂阳患者3 160例, 平均治愈率91%, 达到我省五率中规定的85%的要求, 系统管理率平均为93.9%, 维持在较高水平。见表1。

3 讨论

3.1 发现并治愈肺结核患者, 特别是痰涂片阳性患者, 是控制和减少结核菌传播, 从而减少发病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最终目的[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新涂阳患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 由2008年的88.1%至2010年的92.1%, 二个月转阴率由2008年的88.2%上升至2010年的91.4%。可见, 项目实施以来, 由于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加大宣传力度及市级对各县结防加大督导力度, 才能保持较高的治愈率。

3.2 世行货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中, 加强组织领导及提高宣传力度, 紧紧围绕“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为新时期结核病控制的战略目标。三年来, 我市初诊人数率平均为2.53‰, 低于3‰的水平。对县、乡级医疗机构一线人员的结核病防治的培训, 应重点培训门诊内科医生、内科病房医生及放射科医生, 从而加快结核病控制的速度。

3.3 结核病是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在全球广泛流行, 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为122/10万, 每年新发患者约145万[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市新涂阳患者登记率由2008年的38.3/10万下降至2010年的23.1/10万。由此可见, 加大政府对项目的支持, 增加结防人员, 提高结核病防治宣传力度;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的督导力度, 使得经济困难、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肺结核可疑者及时就诊及痰检, 这对结核病的防控十分重要。同时, 各综合性医院对肺结核患者或可疑肺结核患者的转诊, 关系到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败, 这就要求各综合性医院内部加强防治结核病的宣传培训, 提高对结核病防治的认识。作为卫生主管部门, 要将医院结核病防治项目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只有多措并举, 才能使结核病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之健康促进手册[S].2006.第二章.

管理与治疗 篇9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2]。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是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发生,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因此,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任务迫在眉睫。

1 系统建设背景

我院作为浙江省精神疾病专科三级甲等医院,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工作是我院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精神疾病防治网络,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通知》的要求,地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门诊诊疗和急诊住院治疗服务。同时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治疗后出院的患者,纳入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对象。通知患者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开展对患者的管理,提供《出院信息单》复印件,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患者《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县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简称“精防”机构)应及时将《出院信息单》和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3]。因此,知情同意书和出院信息单电子填报的实现,为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网络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系统工作流程简介

我院要求精神科对收治的住院病人,应征得患者本人或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患者出院时要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通过县区“精防”机构定期转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具体流程,见图1。

为了方便临床医生填报重性精神疾病网络知情同意书和出院信息单,提高工作效率。我院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程序开发小组,首先收集精神疾病防治办公室和临床医生的需求。通过合理化分析,决定在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下,采用PowerBuilder程序开发工具编写程序。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业务数据表结构,保存知情同意书和出院信息单中各项信息。同时,建立了相关索引,方便职能科室检索,并设计了数据触发器,一旦病人入院后个人信息有所改动,就会启动触发器,使重性精神疾病业务表中涉及到病人个人信息的内容,与入院信息中相关内容达到同步更新。

通过多次修改调试,最终完成了符合我院特色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程序(图2),并无缝连接到医院HIS系统的住院医生工作站中,成功实现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化,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使信息技术充分服务于临床。

临床医生登陆住院医生工作站,进入重性精神疾病理界面,就可看到本病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列表,用鼠标双击病人名字可自动获得知情同意书内容[5](图3),并从HIS系统中正确调用该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联系人、电话、疾病诊断等),同时保存知情同意书签字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及与患者的关系)到HIS数据库中,方便日后检索统计。如果病人复诊,医生可以查阅病人以前所有的情况,方便医生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及时诊疗。

如果患者家属签署了同意书,同意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后,医生还需要填写该患者的出院信息单(图4)。出院信息单涵盖患者个人信息、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门诊或住院治疗情况、住院病案号、住院诊断、住院用药、住院康复措施、住院疗效、下一步治疗方案及康复建议等,由于内容繁琐,信息量较大,给医生手工填写增加了巨大工作量。但启用信息化管理后,我们成功与医院HIS数据字典库连接,直接调取患者个人信息、住院病案号、住院诊断等各项信息。而住院用药模块可直接链接到HIS数据库中的药品字典库,医生只要输入相应的拼音即可检索对应的药品信息,直接选择可定位到需要的药品名称。同时,还连接了ICD10疾病库,同样只要拼音码定位即可,实现了与HIS的无缝连接。另外,涉及到需要医生手工选择的项目也可直接在程序中通过鼠标点击勾选确认,发现错误还能随时修改。从而减少了医生大量文字书写的工作,减少了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打印版本更加清晰美观。

另外,为了方便职能科室管理,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查询程序(图5),按照出院日期或者病区、病人床号都可以查询出病人的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按照诊断或家庭地址等信息排序,直接导出成Excel表格方便电子存档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查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今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存档和整理查询工作,也为职能科室的维护管理及上级检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平台。

3 系统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化技术保存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后,可以为今后建立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网络信息库,形成有效的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了我院的专科特色,并为实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管理治疗的比例2015年达到80%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介绍为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我院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下,采用PowerBuilder开发程序语言,自主开发设计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程序,并无缝连接到HIS中,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于临床的目的。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网络化,HIS,无缝连接

参考文献

[1]李明,赵宏斌.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46-248.

[2]李十月.重视重性精神病人的卫生管理[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3):1-4.

[3]费立鹏.中国的精神卫生问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1):1-10.

[4]潘效明,宋立升.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病耻感调查和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8):1961-1962.

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管理 篇10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 相比较虫害, 病害的发展更具隐蔽性。病虫为害所致林业损失远超其他自然灾害。如果是林木病虫害导致林木大量死亡, 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森林病虫害防治, 是守护人类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的多样性, 减少森林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森林生产经营活动。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要依法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管理, 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要受法律指导和制约。

3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的确定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管理机构设置, 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幅度确定, 管理者的配备, 各机构和人员, 职责的区别, 重大法规和基本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等。

3.2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监视和预测预报网络管理和森林虫情、病情、鼠情的调查, 预测、预报技术, 方法的确定和管理等。

3.3 预防管理

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 预防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质量检查和效果的评价。防治工作和预防成本管理, 劳动组织形式, 日常的生产管理等。

3.4 森林植物检疫的管理

主要包括主要对象的确定, 检疫感染地域和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 方法和程序的管理, 无检疫对象林木种苗繁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

3.5 资金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资金的预算编制、申报和批准, 预防和资金的使用管理, 森林植物检疫费使用管理等。

3.6 计划管理

主要是各种计划的制订、执行、限制和检查分析等。

3.7 预防和治疗及检疫设备和物资的管理

主要设备和物资的日常管理、维护, 设备的利用、改造和更新, 物资进购和维修管理等。

4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重要性表现在:

(1) 病虫害防治本身是森林经营的组成部分;

(2) 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保护森林资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通过检疫、监视和防治等手段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扩散和减少灾害损失。

5 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的分类、症状及传播特点

5.1 病害

(1) 生理病。引起生理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而最主要的是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又包括温度、湿度、营养失调及大气污染等。

症状:不传染, 不腐烂。徒长、瘦、老化、个子不高、枯枝、流胶、小叶、黄叶、枯叶、畸形、小果实、颜色丑、萎缩、萎蔫等, 严重时全叶黄化直至死亡。

(2) 病毒病。病毒只能通过微小伤口侵入树木, 因此只要树木不受机械伤害, 便不会感染病毒病。

症状: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性侵染的, 局部性病害很少。腐败、花叶、皱叶、卷曲、痘斑、斑点和条斑、黄褐斑、环斑、线纹斑、褪色、肿树枝、扁平的树枝、软枝、枯萎顶、软木等是其主要症状。

(3) 细菌病。在自然条件下, 细菌的传播主要依靠雨滴的溅洒作用, 少数主要靠昆虫传播。故传播的距离一般不远。由于侵入和传播都有赖于雨露的存在, 所以, 细菌病害的发生与猖獗往往与湿度的高低及一年中雨露的分布密切相关。

症状:感染、腐烂, 一般不太烂。小斑点疱疹, 斑点, 斑点的连接形成斑块, 潮湿并流出腥味的粘液, 严重时结痂, 溃疡。

(4) 烂根真菌病。风对烂根真菌病的传播几乎不起作用, 在较小范围内, 病原物的主动传播和水流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部相互接触也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此, 根病的传播与枝叶病害比较是很缓慢的。

症状:根际发生絮状霉菌层, 蜘蛛状菌丝, 菜籽鼠粪状菌核, 绳状菌索, 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磨菇等。根部腐烂呈褐色, 黄叶枯萎。

(5) 枝干真菌病。病害的发生和消长与寄主树皮含水量、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此外虫害、冻伤、各种机械伤口、修剪和嫁接伤口也是真菌性枝干病侵入寄主的主要途径。

症状:溃疡, 枯萎, 暗斑。

(6) 锈菌。主要借风传播, 此外低温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形成与传播, 也有利于其萌发和侵染。

症状:白粉病表现为茎和叶为赤褐色;叶正面出现锈斑, 叶背的黄色锈斑扩大并隆起, 直至出现黑色溃疡, 或棕色长毛。

5.2 虫害

(1) 蛾蝶蜂蝇类; (2) 硬壳虫类; (3) 蚜、虱、叶蝉、蓟马; (4) 螨类; (5) 潜叶虫类; (6) 蛀木虫类; (7) 线虫类; (8) 地下虫类; (9) 螺类; (10) 鸟类。

6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和防治方法

6.1 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 由于大量地长期使用和滥用农药的面积大, 环境污染严重, 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造成恶性循环。

农药的使用, 不仅杀死大量的天敌, 也使害虫产生抗性, 从而使害虫的密度也成倍增加, 导致生态链和食物链的中断, 从而影响人类自己。

6.2 防治方法

应用生物、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生物防治方法:灭幼脲类生物药剂。

物理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捕, 开隔离沟带等。

化学防治方法:用低毒, 低残留化学药剂在无风、晴天的条件下均匀喷洒。农药不能单一长期使用, 应交叉使用。

微生物防治法: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控, 减少和降低灾害。

7 病虫害综合管理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关注自然控制作用的对病虫害管理系统, 它考虑到害虫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尽可能合适的技术措施和各种协调使用的行政手段, 在经济上使害虫种群控制在允许的水平, 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的一点是了解生态系统中害虫种群动态, 依照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知识, 制订计划, 各种手段有机配合, 使害虫种群低于经济阈值。

在林业生产中, 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危害程度和危害方法, 进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以免给林木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我们一个绿色、健康的大家园。

参考文献

[1]金晓伟, 于莉彬.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3) .

[2]李彦波.试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J].科技研究, 2014 (1) .

[3]赵宪波.探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2) .

[4]程永亮.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知识库的构建[J].广东科技, 2012 (23) .

上一篇:中小环保企业下一篇:长留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