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修复

2024-07-25

功能修复(精选十篇)

功能修复 篇1

机电水井是指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 提取地下水的水井。打井取水是获取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 但有些供水井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 造成产水量减小, 给供水带来了许多困难。水井功能是否完好是关系到水井产水量和能耗的重要因素, 分析机电水井功能退化的成因, 对抽水井的运行维护尤为重要。

1 供水井功能退化成因分析

1.1 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

1.1.1 井群干扰的影响

当井群之间间距太小时, 井与井之间相互干扰将产生水位附加下降, 抽水扬程也会增加。扬程增加的结果会导致产水量下降, 进而影响水泵的性能。当区域取水量超过自然回灌量时, 水井的产水量也会下降, 容易产生低水位开采现象。

1.1.2 隔水层的影响

水井产水过程中, 地下水降落漏斗会发展到流入量与井的产水量相平衡的状态。当地下水降落漏斗受不透水或半透水井壁限制时, 地下水降落量会增大以提供井所需的流量, 否则产水量就会降低。

1.1.3 饱和含水层厚度减小的影响

当含水层的一部分变为失水层时, 总的渗透能力会降低, 水井需要更大的降落量来维持产水量, 连续不断的取水会进一步导致含水层失水。

1.1.4 抽水水位下降对泵的影响

水泵抽水水位下降会导致抽水水头的增加和产水量的降低。如果泵在抽水时, 水位接近吸水口, 抽水水流会掺气并产生波动, 如不采取措施, 空气进入泵壳会导致轴承破坏, 并使水泵产生振动。为避免这种破坏, 需确定一个新的抽水水头和产水量, 加大泵的反向压力, 调整叶轮或者更换一个高水头低抽水能力的转子组件以改进水泵。

1.2 超量抽沙因素

水井产水过程中, 出水出现超量泥沙, 会导致水质浑浊, 泥沙进入水泵导致水泵受损, 直接影响出水量和水泵的寿命。

产生超量抽沙的原因有很多:由于侵蚀作用扩大了滤层孔径, 导致泥沙进入井内;滤层结垢或层底穿孔致流速增大并挟带泥沙进入井内;水位降低导致过分抽汲未开发的含水层;水泵抽汲量大于成井的产水能力。

砾料填充井中出现泥沙问题, 主要是由于过滤灌填料设计不恰当, 或是内部存在孔隙。如果水井正常运行相当一段时间以后, 开始出现超量含沙, 则有可能是灌填滤层中有裂缝, 沙粒通过裂缝进入滤网。裂缝通常会在吸水口滤网同一深度处出现。当泥沙透过孔隙被抽出或地层物质通过套管、滤网的孔洞或裂口而被水泵吸出时, 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1.3 细泥沙堵塞引起的效率损失

水井的运行周期对抽水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当水泵连续不断地抽水, 水井滤层被堵塞的可能性会增大。原因是长时间的抽吸导致水位下降, 细沙被补充到滤池孔隙中, 导致滤层渗透率降低。如果长时间没有水回灌入滤层孔隙, 水井产水能力将会迅速下降。因此, 对于抽水机来说设定最佳的运转周期是有必要的。

1.4 垢壳和微生物生长导致的效率损失

暴露于地下水中的井滤器和套管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垢壳。来自不同含水层的两种非饱和水混合后所引起的沉积较少, 但低钙高碱度的水与高钙低碱度的水混合后生成超饱和混合水, 会生成一层厚的碳酸钙垢壳。一般来说, 在井滤器的孔眼处、井滤器的含水层一侧和井滤器的内壁上容易出现垢壳。滤器内壁上的垢壳与套管的腐蚀有关, 因而非金属套管材料上大都不会形成此类沉积物。

1.5 腐蚀

腐蚀是影响水井设计、材料选择和水井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金属套管和井滤器大都因腐蚀而被破坏。钢材具有适应性好、加工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常作为套管和井滤器材料。水井中, 钢的腐蚀出现在4个区域:套管和井滤器与地层及砾石封填相接触的外表面;静水位以上的内表面;静水位与泵吸水水位之间的内表面;以及泵吸水水位以下的内表面。每个区域所受到的腐蚀因周围地层、大气和地下水的化学及微生物成分不同而不同。大多数井, 最严重的腐蚀区是水位变动区, 因为井套管容易暴露在潮湿大气和干湿交替区, 从而加速钢的腐蚀破坏。

2 供水井维护与修复

2.1 酸化处理

水垢里包含钙或铁的化合物, 通常采用氯化氢、硫酸氨和醋酸等酸性物质作为化学药剂溶解水垢。如果水垢中含有大量二氧化锰, 可采用强酸或在酸中加入过氧化氢。酸性物质可通过小口径的塑料管导入井中, 通过搅动使溶液扩散, 接触2~3 h后, 酸性溶液足以溶解大部分水垢, 对于含铁化合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溶解。但是, 如果井内的地下水连续流动, 此法不再适用。在采用酸化处理时, 应考虑采用不锈钢的套管和滤网。

2.2 高压水喷射清洗

采用高压喷射水柱冲击孔隙, 使垢壳受压并破裂、剥离出来。有时剥离下的垢壳颗粒被挟带在喷射水流中, 有助于清除其他垢壳颗粒。

2.3 震爆清井

使用爆炸物清理方法, 又称为“振动爆破法”, 将放置在滤将放置在滤网段上的爆炸物连续引爆, 产生冲击波, 使附着在滤网上的结垢被振动剥离。爆破后必须清理井底的水垢残渣。

2.4 重新衬砌

套管或滤网发生破裂或坍塌的井, 可以通过重新衬砌来进行修复。衬砌可采用水泥灌浆到修复区, 或扩展到水力或电力挤压的修复区段。如果衬砌扩展到原套管的内部, 衬砌层要小于套管或滤网内径。在有些地方, 特别是在市区, 由于难于选择新址且费用高, 可以直接将那些状况良好的老井通过全井重新衬砌以修复其功能, 在新旧滤层之间的环形孔隙可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填入滤料, 滤料颗粒应既容许细颗粒进入井内, 又能防止填料层堵塞。

2.5 更换滤网

对于采用较短套筒式滤网的相对较浅的井, 可将井滤网取出, 作合理的调整或更换。

2.6 增加井深

增加井深是为了补偿因水位下降而引起的产水量降低。对于稳定的岩层, 可以在钻出裸孔后立即安装滤网;对于松软的非固结岩层, 可用无孔套管打入一定深度, 然后在上面开孔。增加井深的效果取决于井龄、井的具体状况、井的原有设计条件和含水层的性质。

3 结语

供水井的产水量跟钻井和成井工艺有着直接联系, 既要有好的管井设计, 更要有完善的成井工艺。供水井功能退化成因有很多, 有时是一种或是多种因素同时出现,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旦发现水井功能退化, 为使产水量和产水能力得到恢复, 并保护水井免于进一步退化, 应及时采取维护和修复措施。

摘要:介绍了供水井在运行中出现产水量下降、功能退化的原因, 并阐述了几种常用的修复方法, 以促进供水井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供水机电井,产水量,滤网,退化

参考文献

[1]吴朝玉.地下水开发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2]高藏英.提高供水井出水量的有效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4) :55-56.

[3]傅雨芹.井下爆破增加供水井产水量[J].地质与勘探, 1993 (11) :64-65.

功能修复 篇2

1.在硬盘H损坏问题提示对话框上单击“确定”:

2.单击“开始”,然后输入cmd后,在出现的候选框中右击cmd,然后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3.在命令符提示对话框中直接输入chkdskh:/f后按回车(H:是问题硬盘的盘符),然后耐心等待程序运行到结束:

4.如果在修复过程中出现“正在使用”之类的提示,可以使用命令行chkdskh:/f/x并回车进行修复

歪鼻整形美学和功能修复 篇3

鼻子是衡量面部轮廓是否符合美学标准的重要标尺,如面部美学中的“三庭五眼”中的三庭,就是以鼻子的长度衡量标准。判断一个鼻子到底漂亮不漂亮,有许多美学标准,如:鼻根的高度,鼻尖的角度以及鼻背部曲线的形状等。因此,一个成功的隆鼻手术对整形医生自身的美学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歪鼻在鼻部畸形中很常见,是比单纯隆鼻手术操作更加复杂的鼻整形手术,因为,对于歪鼻病人的临床治疗,不仅要重建鼻部美学标志,还需要恢复鼻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歪鼻的成因

到底什么是歪鼻?Ellis和Gilbert将歪鼻定义为“偏离面中线而没有支撑结构缺失的鼻部表现”,并将假性歪鼻描述为“位于面中线平面因软组织或骨组织缺失导致鼻部歪斜的表象”。于是便可将任何产生鼻部歪斜表现的畸形归于歪鼻畸形。我们以鼻部正中划一条垂直线,从鼻根点到鼻尖点偏的再划一条交接线,两条线距离作为外部畸形诊断标准,3~5毫米是轻度、6~8毫米是中度。8~10毫米是重度。

歪鼻的成因是什么?歪鼻是一种由外伤或鼻部软骨和骨组织发育不良而引起的鼻部畸形。一般分为先天性歪鼻和后天性歪鼻,前者多为软骨性畸形,后者多为骨畸形。按歪曲的部位,临床上可以分为下列两种:一种是软骨部歪曲:歪曲在鼻骨以下软骨部,主要是在鼻的下部和鼻尖部。另一种是骨部歪曲:歪曲多在鼻梁上部和鼻根处,多由骨组织不对称所造成。

很早就有学者开始运用手术方法治疗歪鼻,多种方法已经被运用于临床,整形外科目前提出来的观点是,将鼻外形的美学重建和正常生理通气功能的重建相统一,即通过手术恢复正常气道通气的等称性,同时修复鼻部亚单元结构,恢复鼻部的整体美学形态。

歪鼻的整形修复

歪鼻畸形是整形外科临床上的常见鼻部疾病,病因多种多样,以外伤最为多见。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歪鼻畸形,应仔细观察其外形特征,根据鼻部解剖特点,分析歪斜的部位、结构,针对患者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手术方法。

我们现在用的鼻综合处理方法:对于鼻骨不对称患者,实行鼻骨截骨术,调整两侧鼻骨的大小、位置;伴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整形术,若有鼻中隔软骨脱位的,予以复位;对于鼻中下部偏斜明显患者,实行软骨整形术,将过度发育侧的侧鼻软骨部分去除。而后天性继发的歪鼻畸形由于其病因为外力撞击或牵拉所致,多表现为鼻骨骨折畸形,鼻中隔骨折、错位,但鼻翼软骨具有弹性不易被损伤,故鼻下部及鼻孔的畸形较少出现。对于鼻骨骨折畸形患者,实行鼻骨截骨术,将鼻骨调整复位;伴鼻中隔骨折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错位严重者可予以缝合固定。对鼻中隔软骨进行放射性切开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鼻尖成形,由于软骨向上或向下的移动,使得鼻尖也整体向上、向下移动。在鼻中隔软骨矫正手术中,而被切断的软骨,一般重新被分配到鼻背部、鼻尖部。

我们认为把每一个歪鼻患者歪曲的骨块和软骨进行个性化的评判,依据鼻部美学的标准及通气生理功能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术式,这样更加符合歪鼻的科学治疗方法。现在我们做了一些病例,病人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歪鼻畸形可能大家聚焦某一点,要不然聚焦鼻子要好看,要不然聚焦功能改善,我们认为这两点要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最成功的治疗结果。

周栩 副主任医师。200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组织工程中心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从事面部整形临床工作,2011~2012年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医学院附属费城儿童医院、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附属纽黑文医院,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学院附属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访问学习。

临床特长

个性化隆鼻、鼻头缩小整形、鼻翼缩小整形、鼻尖软骨游离移植、鼻尖整形、注射隆鼻、鼻尖复合整形、歪鼻矫正;重睑术、上睑下垂矫正、眼袋复合修复术、面部软组织微创提升;面部不对称矫正、下颌角颧弓截骨整形、颏部复合整形、下颌前凸矫正、眼眶畸形矫正;招风耳、杯状耳、先天性小耳畸形、外伤性耳缺损。

功能修复 篇4

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新鲜损伤21例, 陈旧性损伤4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7例;年龄12~50岁, 平均年龄32.5岁。致伤类型:切割伤17例, 机器伤8例。

2 方法

将患者按术后时间分为早期 (术后1日~2周) 和中期 (术后3~6周) 、后期 (术后6周以后) 3期[1], 制订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循序渐进。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2.1 早期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肌腱断裂后, 虽然经手术修复, 但术后心理负担和顾虑仍较大, 随时对吻合的肌腱和伤口保护有加, 惧怕活动后吻合的肌腱会再断裂, 受传统“伤筋动骨100天”观念的影响而不愿活动, 另有患者对疼痛特别敏感, 对医生和护士提出的早期锻炼不愿接受。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 要及时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将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意义详细告知病人, 大力宣传伤后早期锻炼早恢复的重要性, 让病人从内心领会并接受医生护士的康复治疗建议, 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配合, 共同完成康复治疗。

2.1.2 石膏托固定

腕屈曲20°~30°、掌指关节屈曲70°, 橡皮筋牵引各指末节或指甲使指间关节自然伸展, 防止屈曲挛缩[1], 并密切观察指甲或各指末节的颜色、甲床充盈时间等。

2.1.3 早期功能锻炼

轻柔被动屈曲远侧和近侧指关节, 轻轻作无阻力的主动屈曲、伸指运动, 每日4次, 每次10遍。但不被动伸展, 以免发生肌腱缝合口开裂。

术后一周内是最易发生肌腱粘连的时期, 一天不运动, 就会出现关节活动度变小, 甚至主动活动度消失, 然而创伤反应和疼痛较重, 病人不愿意接受运动训练。据我们体会, 术后功能训练的启动非常重要, 在麻醉刚要失效, 手指运动恢复但疼痛反应尚不明显时开始训练, 此时刚作完手术肌腱无粘连, 又在无痛下训练, 有利于给病人传授正确的训练方法, 也可增加病人对功能训练的信心。疼痛反应完全恢复后启动训练, 难度较大。

此期肌腱张力主要以缝合线来维持, 如训练方法有误, 用力过大, 导致肌腱缝合口开裂, 应在医生和护士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练, 既要保证肌腱损伤口以远指间关节的活动, 又要保持指尖活动距离1~3cm。

2.2 中期护理

2.2.1 术后3~4周康复护理

此时, 肌腱吻合口已达到初步愈合, 病人因关节活动疼痛加重, 主动锻练不到位, 往往以无效的运动来应付, 只动掌指关节, 而不动指间关节。在早期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保护性功能锻炼, 重点是逐步增加关节被动运动的力度, 其方法是:动力夹板如前, 但可撤掉掌指关节的固定和橡皮筋, 使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均可处于可动状态, 指导病人, 用力被动屈曲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轻轻地作无阻力主动屈指运动。腕关节保持70°屈曲位, 掌指关节屈曲位时, 轻柔地被动伸展指间关节;指间关节屈曲时, 被动伸展掌指关节, 但必须掌握好用力分寸, 切忌用力过大。功能锻练要达到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强力屈曲时不发生明显疼痛, 指尖活动距离如前。

2.2.2 术后5~6周康复护理

此时, 肌腱愈合较牢固, 具有一定的抗张能力, 可逐渐加大关节的活动度及力度。去除外固定和支具, 教会病人以健侧手指夹持近侧指骨或手握小方形木板阻挡近侧指骨, 在温水中进行主动伸屈指间关节, 逐渐加大抗阻力运动。协助病人被动伸展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手法轻柔, 逐渐加大力度。如果因第3~4周的被动屈曲指关节运动不到位, 仍有关节活动痛时, 应加大力度作肌腱无张力位的关节被动运动, 直至关节活动痛完全消失。

2.3 后期护理

此时, 组织反应基本消失, 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力度, 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进行一些较复杂的作业项目训练, 如修门锁、修家用一般电器、擦玻璃及洗毛巾等。帮助病人恢复力量的训练, 作一些适当的家务作业, 为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一般由机器造成的肌腱损伤修复后, 粘连较切割伤重, 还可出现关节挛缩, 此时可利用运动支具或功能训练仪进行训练。

经上述综合治疗后, 92%病人功能恢复良好, 但有个别病人意志不坚定, 不作积极主动的运动训练, 长期依赖医院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结果招来手功能上极其不利的后果。因此, 加强能够激发患者康复欲望的心理治疗, 鼓励病人尽早使用伤手, 恢复日常生活。

3 结果

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2], 修复后测定患手的总主动活动度 (TAM) 评估手功能, 优:正常活动度;良:TAM>健侧75%, 可:TAM健侧>50%;差:TAM≤健侧50%。本组优18例, 良5例, 可2例, 差0例, 优良率92%。

4 讨论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和手术时期, 制定包括心理护理、术后功能锻炼、动力支架、康复训练仪等综合功能康复护理对策, 并监督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功能康复训练, 对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促进的作用。功能训练的启动时间, 多在1d~2w内启动, 以主动伸指、被动屈指为主。我们认为, 应及早开始保护性功能锻练的指导工作, 越早越好, 手术当日麻醉刚要失效时即可开始手指的主动伸、屈活动。但早期主动的屈指运动仍有一定的风险, 应在严格医护人员监督下进行。此后, 在不同的病情发展时期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功能训练, 循序渐进。

术后存在, 早期伤口局部疼痛、肿胀, 后期关节活动痛、肿胀等问题, 这往往成为病人消极对待功能锻练的理由。对此, 应加强心理护理, 令病人理解, 只有功能训练才是解决术后肌腱粘连和关节强直的唯一方法, 后期术后关节活动痛、肿胀等问题只能以运动来解决, 功能训练和功能恢复只能依靠患者自己的努力, 他人无法解决。应激发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意识, 将被动接受治疗的意识转变成主动努力的愿望。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手屈肌腱修复术后综合性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 以提高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方法:将患者按伤后时间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患者, 并制订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术后3个月按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按TAM手功能评定标准评价, 功能恢复较为理想, 优18例, 良5例, 可2例, 差0例, 好转率92%。结论:手屈肌腱修复术后有针对性制订并实施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功能训练启动时间越早越好, 同时必须重视心理治疗, 激发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意识。

关键词:手外伤,肌腱修复术,功能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宁华, 黄真.临床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82-88.

Windows7自修复功能(一) 篇5

Win7的系统维护功能已经非常强大,利用Win7的系统备份和还原功能,你甚至可以不再需要Ghost!而且Win7更加智能化,它会在你安装程序或者对系统进行重要改动的时候自动创建还原点,这样在系统崩溃后就可以保证你将系统还原到最近的一个正常状态。这一点也是Ghost最大的劣势――很多人是Ghost一次就再也不去维护,而如果时间久了,那么利用Ghost恢复的系统也将面目全非。

此外,常见的系统问题也都可以用Win7的WinRE功能来修复而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如果你还像以前那样遇到问题就重装,那只能说你还不了解Win7,相信看过本文大家会有新的认识。

注:Win7的维护功能需要开启系统的备份还原功能,强烈建议开启它,它不会占用多少系统资源,而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

一般问题 启动修复绰绰有余

Win7的系统修复功能是很智能的,很多时候根本不用用户太多的干预。例如由于非法关机而引起的小问题,当再次启动系统时就会进入“Windows 错误恢复”界面,光标默认停留在“正常启动Windows”选项上并开始倒计时。很显然,系统本身已经允许你正常启动,而问题已经自己修复了。

此外,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硬件的改动而造成的系统文件被破坏或者配置文件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此时系统再次启动,同样会出现 “Windows错误恢复”对话窗。提示窗口中有两项内容可选,默认会停在“启动启动修复(推荐)”项(如图1所示)。显然,Win7是希望用户选择“启动修复”选项对系统进行修复,

经过测试,如果选择“正常启动Windows”,系统一样可以正常启动。不过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所以为了系统的稳定,建议大家还是多花一点时间,启用系统的修复功能。

启动系统的“启动修复”功能后,系统将自动进行修复而不需要你操作,修复完成后如果提示“请重新启动计算机,以完成修复”,那么重启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如图2所示)。如果提示“系统修复无法自动修复此计算机”,那就要使用更高级的工具来进行修复了。什么更高级的工具?别急,我们慢慢来了解。

无法启动 系统还原出手相救

如果“启动修复”功能也无法解决问题,系统还是不能正常启动,那就需要“系统还原”出手相救了!

要启用Win7的系统还原功能,需要在系统启动时按F8键,在出现的系统选择菜单当中选择“修复计算机”,回车确认后按照提示即可进入到“系统恢复选项”界面(如图3所示)。

在“系统恢复选项”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启动修复”、“系统还原”、“系统映像恢复”、“Windows内存诊断”和“命令提示符”五个选项,直接选择“系统还原”,然后按照提示选择一个还原点,很快就可以完成还原操作。完成后重新启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修复系统无法启动等问题。

提示:要使用“系统还原”功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系统分区已经开启系统保护功能;二是已经创建了系统还原点(手动或自动)。

系统崩溃 映像还原妙手回春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系统故障都可以通过启动修复和系统还原来修复,但是,如果你的系统由于病毒等原因,造成系统用户配置文件被破坏,那么上面的方法也就无能为力,不过别担心,利用Win7的系统映像还原功能修复即可(进入系统映像还原的方法与进入系统还原的操作一致)。

功能修复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108 例,均为“微笑列车”唇腭裂免费手术患者,男性85 例,女性23 例;年龄最小10 个月,最大21 岁,其中1 岁以下42 例、1~7 岁43 例、7岁以上~14 岁15 例、14 岁以上成年人8 例;所有患者均为先天性双侧完全性唇裂或唇腭裂。

2 手术方法

2.1 定点设计

在前唇唇红缘最下点定0点,在其稍外的双侧红唇缘定1、1点,即相当于术后的两唇峰点,点0-1的距离根据不同年龄在2~5 mm范围,在鼻小柱基部定2、2 点,在两侧2 点的外侧前唇皮肤黏膜交界处定6、6 点。连接0-1,1-2,及2-6。在侧唇上,于侧唇唇红缘上定3点,3点至口角的距离约为下唇全长的一半,在3 点对应的黏膜上定4 点,在鼻翼基部的皮肤黏膜交界处定5 点,连接3-5,4-5。

2.2 切开分离

按连线切开0-1(稍偏向黏膜,保留唇红缘)、1-2、及2-6至皮下,点6往鼻底方向延伸,直到鼻小柱皮肤与鼻中隔黏膜交界处,然后再向上延伸约0.5 cm处切开,形成前唇A皮瓣及两侧的蒂在鼻中隔的近三角形C皮瓣,将A皮瓣沿前颌骨骨膜表面向上分离至前鼻棘处,两C皮瓣分离至鼻中隔软骨的侧面,前唇下缘黏膜组织保留并翻向口腔侧,在重建前庭沟时使用;点6向牙槽方向延伸并切开,形成前唇侧方的B皮肤黏膜瓣及鼻底裂隙D黏膜瓣。在侧唇上,沿连线3-5及4-5向肌层楔形切取,使该瓣含有口轮匝肌深层肌纤维,形成E红唇黏膜肌瓣及侧唇F瓣;点5向鼻前庭部作小弧线及向前庭牙槽方向作一直线,切开后即形成鼻前庭底部G皮瓣及鼻底裂隙H黏膜瓣。手术定点设计见图 1。

2.3 口轮匝肌的解剖及复位

在侧唇F瓣的皮肤与黏膜下作功能性的口轮匝肌解剖[2],剪开龈颊沟黏膜,切断并充分游离附着在鼻翼外侧基底、梨状孔外缘的口轮匝肌肌束,掀起位于鼻翼基底下方与骨膜紧连的肌束附着;然后从鼻翼及鼻小柱基部进入,对双侧鼻翼软骨与皮肤间进行广泛的分离。

2.4 缝合

将H与D两黏膜瓣与骨面分离后翻转90°在中线缝合形成鼻底的口腔黏膜面,G瓣与C瓣缝合形成鼻底的鼻腔黏膜面;去除B瓣上的皮肤表皮层,其黏膜与侧唇F瓣黏膜对位缝合;双侧的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A瓣复原后与侧唇F瓣皮肤对位缝合;两E瓣向下旋转交叉缝合形成唇红,唇珠。

3 结果

108 例患者中,1 例1 岁以下患者因前唇瓣边缘皮肤组织部分坏死致伤口Ⅱ期愈合,3 例1 岁以下患者因感冒鼻涕较多致鼻底伤口重度糜烂,2 例1~7 岁组患者及2 例7~14 岁组患者因缝合张力太大致上唇伤口中度感染瘢痕明显外,其余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经半年至2 年半的随诊,前唇部丰满,对称,上唇运动时,各部分协调一致,鼻底封闭良好,丰满度较满意。典型病例如图 2、3。

4 讨论

4.1 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

双侧唇裂患者,前唇组织中几乎没有口轮匝肌纤维,侧唇口轮匝肌纤维从口角斜向上内走行并止于鼻翼基部﹑梨状孔外缘骨膜及附近的皮肤内[3]。传统的直线法修复时,没有将两侧唇的肌纤维游离出来并在中线缝合,因此,术后常出现上唇不平坦,功能性活动状态时有明显的肌肉挛缩小团块。鉴于此,我们在术中对双侧侧唇上的口轮匝肌进行了功能性的解剖,使口轮匝肌从皮肤与口腔黏膜层完整游离出来,保证了两侧口轮匝肌最大范围的在中线相对缝合[4];同时,我们还从龈颊沟的切口中充分游离鼻翼外侧和颊部组织,切断并充分游离附着在鼻翼外侧的口轮匝肌,并将它们在鼻小柱根部对位缝合。这种功能性修复可内收双侧移位的鼻翼外侧脚,缩小鼻孔,上唇微笑时无局部肌肉隆起,手术缝合部位亦无凹陷畸形,真正达到了形态与功能的修复。对于1岁以下组的儿童患者,因唇肌娇嫩、细小,过度分离将增加损伤,因此,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口轮匝肌分离没有成人的那么广泛,虽然前颌骨前突,但由于他们的鼻中隔较软,两侧口轮匝肌仍然可在中线对位缝合。对于1~7 岁年龄组及7~14 岁年龄组患者,若裂隙太宽,前颌骨前突明显,两侧口轮匝肌游离缘无法在中线直接连接时,我们则借助不可吸收缝线进行间接连接,从而基本建立口轮匝肌的功能,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因缝合后上唇张力较大致前唇血运欠佳,易引起伤口感染而导致愈合后切口瘢痕过宽。而对于14岁以上成年人,虽然他们的裂隙很宽,但他们的前颌骨没有儿童的那么前突,通过口轮匝肌的广泛分离,仍然能将两侧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术后瘢痕亦不明显。

4.2 红唇、唇珠的重建

双侧唇裂,尤其是双侧完全性的唇腭裂患者,在进行一期唇裂修复后,常存在诸多的继发畸形,且随年龄的增长,其症状更加明显[5,6],如红唇薄,唇珠区凹陷或缺损,甚至伴有上前牙牙冠外露。为了使修复后的红唇外形丰满、对称、自然、唇珠明显,我们利用两侧红唇黏膜肌瓣向下旋转交叉缝合来重建红唇及唇珠。在切取红唇黏膜肌瓣时,我们有意识地将刀内偏,使黏膜肌瓣中带有楔形的肌肉组织,这样可增加红唇的组织量,使再造的红唇丰满、自然。如缝合时遇两瓣末端组织过长时,则将过长部分黏膜肌瓣表面的黏膜去除,保留其下方的肌瓣,然后将两侧的肌瓣填入红唇中份缝合,以增加红唇中份的厚度,有利于恢复唇珠的形态,使修复后的唇珠明显。

4.3 鼻底的封闭

封闭鼻底为唇裂修复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术后鼻孔形态和鼻底伤口的愈合效果[7],这在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已特别注意,但在双侧唇裂修复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许多患者术后出现鼻底较宽且凹陷,鼻外形较差,伤口瘢痕增生及发生口鼻前庭瘘等并发症。我们在Millard等的旋转推进术中封闭鼻底方法的基础上稍做改变,在鼻底形成裂隙两侧的黏膜瓣及皮肤瓣,并分层缝合,加上两侧鼻翼基部口轮匝肌上端在鼻中隔下缘对位缝合,这样鼻底处就形成了含有黏膜,肌肉及皮肤的三层结构组织,使鼻底组织量增多,鼻底饱满,术后不易裂开;鼻底两侧皮肤瓣对位缝合还可增加鼻底的深度。儿童特别是1岁以下的儿童鼻底黏膜组织娇嫩,分离时容易撕裂,应特别引起注意。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良好的鼻底封闭,加上双侧口轮匝肌的对位缝合对前颌骨所产生的约束压迫作用,不仅可以阻止前颌骨继续前突,还可以使前突的前颌骨与两侧的上颌骨互相接近,有利于牙槽弓的正常发育,并且可以限制腭裂裂隙的进一步增宽,有利于腭裂的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直线缝合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直线缝合法基础上通过设计侧唇的红唇黏膜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修复前唇唇红及唇珠;在前唇瓣侧方设计蒂在鼻中隔方向的近三角形皮瓣(C瓣),在鼻前庭底部设计皮瓣(G瓣)同时,在鼻底裂隙两侧设计鼻黏膜瓣(D瓣和H瓣),以封闭鼻底;离断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患者上唇及唇红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鼻底封闭良好。结论:此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可获得较好的上唇形态,减少“口哨”畸形?口鼻瘘及术后动态畸形的发生。

关键词:改良,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385-387.

[2]修志夫,陈宗基,陈阳.唇裂术中口轮匝肌的解剖学修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8-10.

[3]王治熙,张奎启.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解剖学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1):41-43.

[4]石冰.唇腭裂修复外科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220.

[5]翦新春,粟红兵,尹乒,等.双侧唇裂/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分类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5):387-389.

[6]潘宝华,艾玉峰,韩岩,等.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美容整复术[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20-22.

功能修复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60±10)g,清洁级,来自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标准啮齿类饲料饲养且自由饮食,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

1.2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建立

大鼠分笼饲养,待其适应1周后,腹腔注射麻醉(2%戊巴比妥钠:35 mg/kg),参照Longa等[3]学者应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疲劳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各组8只。

1.3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组和疲劳运动组均采用递增强度方式进行跑台运动,运动负荷参照Bedford等[4]的研究进行,有氧训练组每周5 d,共4周,起始速度为15 m/min,时间为20 min,递增速度3 m/min、时间5 min,运动至速度为20 m/min,时间为60 min后增加跑台坡度5%;疲劳训练组每周6 d,共4周,递增速度3 m/min、时间5 min,运动至速度为35 m/min,时间为(60±10)min后增加跑台坡度10%;对照组正常笼内喂养,不运动。

1.4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在规定的时间点时对每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评分参考Longa等[3]的方法,评分标准是:0分,没有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左)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1.5 脑组织标本制作

在规定的时间点对每只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深度麻醉,然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主动脉后,剪开大鼠头部并暴露脑组织,快速把脑组织取出,然后包埋在冰中,在大鼠右侧离额极2.5 mm处(右侧额顶叶背外侧皮质和基底节)向后切取,称重后,并按0.1 g每份分成数个等份,把其中的一份迅速置于电镜固定液,剩余的-70℃冰箱保存,留着备用。

1.6 透射电镜观察脑缺血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随机从各组脑组织标本中各选取一份,用3%戊二醛-1.5%多聚甲醛前固定,1%锇酸-1.5%亚铁氰化钾进行后固定,然后用酒精-丙酮进行脱水,用环氧树脂618包埋剂进行包埋;切成超薄切片,用醋酸铀、柠檬酸铅对其进行染色,最后应用日立Hu-12A型(飞利浦208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拍照。

1.7 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测定

随机从各组脑组织各选取一份标本,标本上的血液用4℃预冷的生理盐水洗净,0.1 g匀浆,离心10 min(4000 r/min),把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分别用于NOS活性和NO含量的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从武汉博士德试剂公司采购的NO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试剂盒,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采购的NOS活性测定试剂盒。

1.8 RT-PCR半定量分析e NOS、n NOS和i NOS基因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从各组脑组织标本中各随机抽取一份,RNA用Trizol试剂抽提,并计算总RNA浓度,称重2μg总RNA进行逆转录,再将2μL的逆转录反应液作为模板,并在其中加入引物(β-actin,内参照)进行PCR扩增,总反应体积50μL。选用的引物分别为e NOS(F5′-AGAGCATACCCG-CACTTCTG-3′;R5′-GGAAGTAAGTGAGAGCCTGG-3′),n NOS(F5′-ACAAAGGAATGAATCCGTGCC-3′;R5′-GGCAGGAGGATCCAGTTAG-GA-3′),i NOS(F5′-CACG-GAGAACAGCAGAGTTGG-3′;R5′-TTGTGGTGAAGGGT-GTCGTG-3′),β-actin(F5′-CAGAGCAAGAGAGGCATCCT-3′;R5′-GGATAGCACAGCCTAGATAG-3′)。扩增条件:先用高温94℃预变性5 min,然后94℃变性30 s,接着按(e NOS:58℃;n NOS:55℃;i NOS:55℃)复性30 s,72℃延伸1 min(上述各步骤循环35次),最后72℃继续延伸7 min。用1.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美国伯乐BIO-RAD Gel Doc TM XR凝胶成像系统对PCR产物进行观察和照相,独立重复4次实验,并用β-actin内参照作为内标,然后与同步产物进行比较,定量PCR产物,应用Quantity-one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该基因m RNA的水平是通过计算所得产物的积分光密度与各自内参照积分光密度的比值来反映的。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和疲劳运动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1.64±0.25)、(0.75±0.15)分和(2.85±0.33)分,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透视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

对照组(图1)的细胞形态及细胞核不规则;有氧运动组(图2)细胞形态和细胞核不仅规则,而且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等细胞器也增多;疲劳运动组(图3)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中可见线粒体肿胀明显,甚至产生空泡状变。

2.3 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测定结果

有氧运动组NO含量和NOS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疲劳运动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t=15.179,*P<0.01,t=7.060,△P<0.01;与有氧运动组比较,t=21.503,▲P<0.01,t=16.667,#P<0.01

2.4 RT-PCR半定量分析NOS基因结果

各小组脑组织标本提取的总RNAλ值(OD260/OD280)在1.80~1.97之间,凝胶电泳图显示RNA没有降解,RT-PCR产物的电泳完后,结果显示e NOS、i NOS、n NOS和内参照β-actin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625、342、501 bp和250 bp,三种NOS基因与内参照比值在各小组之间表达不一: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疲劳运动组与有氧运动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运动量的增加,NOS基因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t=10.119,(1)P<0.01,t=24.000,(2)P<0.01,t=4.707,(3)P<0.01,t=12.649,(4)P<0.01,t=12.522,(5)P<0.01,t=16.282,(6)P<0.01;与有氧运动组比较,t=14.000,1)P<0.01,t=2.000,2)P<0.01,t=13.131,3)P<0.01

3 讨论

缺血性脑损伤是目前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严重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脑缺血疾病常常出现肢体偏瘫等并发症,如何改善脑缺血疾病的并发症成为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研究热门课题之一。同时,建立一种生理指标控制严格、操作简便、稳定可靠且重复性好、与人类脑缺血病理过程相似的理想脑缺血动物模型,对脑缺血病理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由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引起者占绝大多数,所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由于Longa线栓法具有创伤小、不开颅、模型成功率高、偏瘫症状接近临床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3]。本实验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大鼠具有以下症状:手术对侧以前肢为主的偏瘫;手术侧眼球内陷,瞳孔缩小,眼裂变小;术后大鼠运动时身体向对侧旋转,静止后尾巴呈特殊的盘绕状及体重下降等现象。这些症状的出现标志着成功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这是由于MCA供血区(包括颈上交感神经通路和肌力及肌紧张的皮质高级控制区)被阻塞,因此,大脑右侧中动脉阻塞就出现上述相应症状。同时,跑台运动训练是脑缺血大鼠康复治疗重要的实验研究手段,大鼠跑台运动训练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运动方式符合大鼠日常的运动情况;(2)大鼠在各自的通道内进行独立运动,不会彼此干扰,使彼此之间的影响因素较少;(3)与游泳、运动转鼓、跳台等运动方式相比,跑台运动可以更加精确地调控大鼠运动负荷、跑台坡度和速度等。所以,本实验研究选择了跑台运动训练作为大鼠的运动方式。

NO为体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与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血管功能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和生理等过程密切相关[5,6]。NO在脑缺血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主要包括NO的神经保护作用和NO的神经毒性作用。NO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脑血流、抗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黏附、增强突触传递、阻断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抑制内皮素(ET)生成以及神经元对NOS的负反馈调节等机制起到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脑缺血时生成过量的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过度刺激NMDA受体,使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胞内钙离子超载,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元坏死;同时钙离子超载又激活磷脂酶、蛋白酶及NOS等多种酶,使NOS神经元产生过量的NO,大量的NO又激活NMDA受体,使钙离子通道活化,细胞外钙离子涌入细胞内,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害[7]。此外,在脑缺血条件下,过量的NO还可以通过生成自由基、损伤线粒体等途径发挥神经毒性作用。NOS是NO合成的限速酶,是调节NO的最重要环节。NOS有3种类型[8]: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OS,e NOS)、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OS,n 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 NOS)。NO的双重作用在脑缺血时比较短暂,以e NOS的表达为主,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 NOS而合成的NO,所产生的NO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黏附,起到脑保护作用;而在脑缺血的中晚期,n NOS、i NOS起主要作用,通过介导谷氨酸毒性,生成氧自由基,影响细胞线粒体功能,增加炎症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产生神经毒性,n NOS表达量不高,而由梗死灶内的吞噬细胞、炎症细胞诱导所产生的i N-OS,可以通过NOS、Caspase-3和p38MAPK等基因的相互关系介导神经细胞凋亡,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缺失[2,7,9]。

研究证实,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缺血患者肢体偏瘫症状,娄淑杰等[10]建立脑缺血模型,证实跑台运动则可进一步提高海马的神经再生水平,无论是缺血侧还是健侧,跑台运动组动物海马和齿状回内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物。大量实验已经证实,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大鼠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的康复[11,12]。这些实验结果与笔者的前期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有氧训练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13],在本组实验中,有氧运动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活动能力康复效果好,说明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缺血后偏瘫。NO和NOS表达与不同运动强度相关,田振军等[14]等同样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了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不同强度运动大鼠肾脏皮质区NOS的表达均有升高,运动诱导NO的生成增加,但大强度运动可促进大鼠肾脏皮质区的细胞凋亡,且与NO大量生成有关。本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疲劳运动组NO和NOS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从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和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均可以发现,有氧运动组缺血神经细胞结构修复和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明显好于疲劳运动组,其机制可能是因为有氧运动能够促进以保护神经细胞的e NOS来源为主NOS表达升高,促进NO合成增加,扩张局部血管,改善缺血神经细胞营养,促使缺血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15,16];相反,疲劳运动能组中大强度运动量引起以神经毒性的i NOS来源为主NOS表达明显升高,促进NO合成大量合成,NO的过度表达出现局部神经细胞凋亡。

功能修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6例, 单纯阴道前壁及膀胱膨出4例、单纯后壁膨出4例、阴道前、后壁膨出18例、其中伴子宫脱垂5例, 伴压力性尿失禁15例, 伴排尿困难3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 (53.5±18.5) 岁。POP-Q评估, III度者19例;Ⅳ度者7例。于局麻下行蝶形补片修补术, 并选取以往同类未应用补片者患者26例作为对照, 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评估及盆底情况将聚丙烯补片裁剪为蝶形。阴道前壁修法:阴道前壁注射0.5%利多卡因20 m L, 于阴道横沟处切开阴道前壁, 前至尿道沟下1 cm, 后至膀胱沟上2 cm切口长约6~7 cm, 分离膀胱侧间隙至近坐骨棘附近, 放置蝶形补片, 2~0可吸收肠线缝合阴道前壁。后壁修补法:分离阴道后壁及直肠阴道间隙, 至后壁缺陷处, 两侧分离直肠旁间隙近达坐骨棘, 放置补片, 术后放置导尿管并阴道放置油纱布卷48 h。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疼痛, 阴道分泌物BV检查, 尿潴留等;患者无自觉症状, 尿失禁、排尿困难, 消失为治愈;随访0.5~1年, 评估POP-Q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蝶形补片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

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前或后壁膨出手术所需时间蝶形补片组低于常规组, 而出血量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常规组中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自诉阴道隐痛, 分泌物检验BV (+) 应用甲硝唑栓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 d腹胀, 超声提示尿潴留, 持续导尿24 h, 松解阴道缝线1针后, 症状消失。

2.3 两组患者尿失禁、排尿困难症状情况

两组尿失禁、排尿困难症状消失, 均临床治愈。

2.4 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于术后0.5~1年进行POP-Q评估均为0~1度。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包括生殖道脱垂以及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或直肠疝[1]。其病因是慢性腹压、分娩损伤, 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 筋膜薄弱、退化导致筋膜的损伤、阴道前壁旁缺陷或正中缺陷所导致的阴道前壁、膀胱膨出;后壁缺陷导致阴道后壁及直肠膨出[2];顶部缺陷导致子宫脱垂。

该院设计的蝶形补片应用于2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于术前、术后局部应用雌激素, 患者均未出现阴道壁腐蚀现象。明显减少了患者阴道异物、分泌物, 减少了支撑器直肠压迫造成的不适, 和对阴道壁的腐蚀作用。治疗失败的原因多数是补片未充分展开, 补片的收缩, 术中固定不牢致术后补片移位, 尤其是阴道远端的缺陷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3]。

总之, 蝶形补片应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效果优于单纯的修补术, 无需放置阴道支撑器, 不易复发, 加强了盆底组织的支撑功能, 术前、后局部应用雌激素可减少补片腐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PETROS PE, ULMSTEN UI.An integral theory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Suppl, 1990, 153 (s) :7-31.

[2]VISCO AG, YUAN L.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ubococcygeus muscle from patients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J].Am J Obstet Gynecol, 2003 (189) :102-121.

功能修复 篇9

当前我国一些生产矿井随着服务年限延长, 井巷施工深度不断加大, 地质条件恶化、破碎岩体增多、地应力增大, 传统的开采工艺和支护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巷道破坏程度不断增加, 失修巷道越来越多。大屯煤电公司有3个矿采深均在800 m以上, 随着失修巷道的逐年增多, 严重制约矿井正常的生产接续, 提高巷修生产率凸显紧迫。为提高巷修进度, 2012年5月, 大屯煤电公司与厂家合作研制出WPZ-345/150型巷道修复机。井下实际应用表明, 该修复机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保障了作业安全,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

1 WPZ-345/150型煤矿用巷道修复机概况

1.1 适用范围

WPZ-345/150型煤矿用巷道修复机是以矿用防爆电机为动力、液压传动、履带驱动的煤矿井下移动挖掘、吊装的多功能机械设备, 主要用于清除井下巷道的底鼓, 并具有破碎、挖掘、清煤、清渣、平整等作业功能 (图1) 。

1.2 特点

WPZ-345/150型煤矿用巷道修复机具有机型小、机动灵活的特点, 2~3人即可操作。该设备爬坡能力强, 功率大, 作业时动力充沛;适用于井下环境恶劣、狭小空间, 特别对巷道卧底进行修复时, 更能发挥其优势。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该修复机实现了地面工程机械的挖掘、破碎、清理、平整、吊装等功能, 是地面工程机械在煤矿井下的创新性应用。

(1) 破碎功能和挖掘功能切换迅速。破碎锤和小臂为一体化设计, 破碎锤安装在小臂内侧, 无需人工换装。进行破碎时, 只要将料斗向后翻至最高点, 把钎杆装到破碎锤孔内, 就能实现破碎功能;进行挖掘时, 只需要将钎杆从斗杆中卸掉即可。普通破碎锤与WPZ-345/150型破碎头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

(2) 设计H型后支撑腿, 增加整机作业的稳定性。修复机后面设计增加了H型支撑腿, 与推土铲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面, 有效避免了整机作业时向左右倾斜时造成的侧翻, 极大增加了修复机的稳定性, 有效提高了整机的安全系数。后支撑结构如图3所示。

(3) 采用水平、垂直工作臂回转装置结构。该回转装置结构紧凑, 传动扭矩大, 可实现多项灵活作业, 不仅可以进行垂直挖掘操作, 而且可以在水平状态对设备底部进行清扫。

(4) 液压钳即插即用。在机台右侧设计增加了液压钳供油管路接口, 液压钳管路直接插入供油管路接口即可使用[1]。

(5) 采用窄型履带装置。行走装置采用窄型履带装置, 整机宽度不超过1 100 mm, 挖掘深度1 520mm, 且爬坡能力最大20°, 因而适应煤矿井下巷道狭小空间作业, 方便设备移动和搬运[2]。

(6) 集成化设计, 实现一机多功能铲斗、冲击锤、卡爪等互换设计。挖掘臂的吊钩、底盘上设有推土铲, 实现了集破碎、挖掘、装载、清渣、平整、吊装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2 修复机的应用

2013年初, 大屯煤电公司将3台修复机分配到孔庄、徐庄及姚桥3个煤矿, 以姚桥矿7521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巷道为例, 介绍该修复机的应用情况。

2.1 工作面状况

姚桥矿7521综采工作面位于东七采区, 走向长1 660 m, 煤层平均厚5.3 m。该工作面上部为7519工作面, 已回采完毕;下部为7533工作面, 已回采完毕, 与7521工作面之间断层较多, 错综复杂。因此, 7521工作面可认定为孤岛开采。工作面自开采以来, 工作面及两巷压力显现, 两巷底鼓严重, 并随工作面的推进, 两巷卧底量越来越大, 且由于底板为砂岩, 硬度大, 对工作面回采推进速度有较大影响。为此, 每天需安排20多人对两巷提前卧底, 以保障巷道高度。作业人员2人1组, 用风镐破底, 装矸进胶带, 作业人员劳动量大, 每班只能工作4~5 h, 生产效率较低。

2.2 施工工艺

752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巷卧底量总体在1.3 m左右, 最关键是超前卧底在0.8~1.0 m, 超前卧底巷道能保障有效施工宽度2 m, 便于机械作业。机械作业方式为前进式, 工序为:安全检查→直接扒装底板浮矸 (煤) →破底→装运→破底→装运 (卧底深度达到要求) →收尾。由于人员紧张, 卧底工作只安排在早班, 每1.5 m为1循环, 每班卧底巷道在7m左右。由于作业地点狭小, 需安排1名职工配合司机作业, 起监护作用。

2.3 应用情况

修复机使用初期, 由于司机操作不熟练, 每班卧底巷道4 m左右, 相当于12名工人的卧底量, 14 d后每班卧底巷道达7 m。随着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提高, 卧底量越来越大, 与人工卧底相比,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自投入使用以来, 工作面回采推进速度没有再受到影响。

3 效果评价

(1) 安全有保障。人工卧底时, 人员相对集中, 因巷道变形空间狭小, 作业时经常有擦碰。使用修复机仅需2名作业人员, 活动空间便于观察, 能很好避免破皮伤事故。

(2)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遇到坚硬底板时, 人工破底相当困难, 且风镐经常卡钎子, 装运缓慢, 生产效率低。使用修复机时, 为避免影响运煤系统, 仅靠近胶带腿的位置需要人工破底及装运, 整个作业过程基本将工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3) 实现减人提效。一般情况下, 刮板输送机巷每天早班需安排12人超前卧底, 每班卧底量约4m。使用修复机, 仅需2人即可完成卧底装运工作, 每班卧底量约7 m, 并且每班时间利用率比人工作业时多出30%左右。

(4) 修复机采用静液压—机械传动, 履带行走驱动, 先导多路阀组集中控制等先进技术。结构简单, 维修、操作方便, 易学易用, 一名新工人仅需几天就可以独立操作。

(5) 修复机还可实现挖掘毛水沟、扩帮、平整等功能, 并实现1.2 t以下小型配件的吊、装、运以及辅助架棚等扩展功能。

4 效益分析

(1) 每月人工卧底巷道约140 m, 修复机卧底巷道约210 m, 月提高卧底巷道70 m, 年度可提高卧底巷道840 m。采用人工超前卧底时, 用工12人, 月工资4 000元/人, 人工工资总计57.6万元/a。修复机价格为58万元, 设备折旧按8 a计算, 每年设备投入费用为7.3万元。按作业人员减少10人计算, 则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40.7万元。

(2) 巷修机械化的推广极大地减少了工人劳动量,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安全性好, 社会效益显著。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1) 修复机在试用过程中, 电动机长时间运行, 温度过高, 温度保护时有动作, 影响修复进度。在实际使用时, 增加了水降温系统, 但系统相对复杂, 降温水不方便管理, 应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机温度过高问题。

(2) 破碎锤在破矸时, 有时会出现动力不足, 不稳定, 应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

(3) 需增加喷雾洒水系统。

6 结语

WPZ-345/150型修复机具有轻便、机动、灵活等特点, 在大屯煤电公司成功应用,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为巷道修复增添了新设备, 进一步提高了巷修进度,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为解决当前煤矿失修巷道修护用人较多、生产效率低下、作业不安全等问题, 对WPZ-345/150型巷道修复机现场应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表明, 该修复机结构紧凑、综合配套性好、修复效率高、技术先进、适应性强,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煤矿巷道,修复机,现场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伟春, 小型液压挖掘机动力系统热平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7.

功能修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84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1例(60.71%),女33例(39.29%);患者年龄29~39岁,平均(34.98±3.91)岁;患者手背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9~4.98 cm2,平均缺损面积为(3.01±0.94)cm2。根据两组患者所采用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方法进行治疗[3]。全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入院后在系统处理全身创面同时,以大量生理盐水、过氧化氧溶液及氯己定反复冲洗创面,尽量清除水瘢、撕脱的表皮、脓液、脓苔,减少渗出。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给予患肢止血带,同时彻底切除坏死组织,最大限度避免肌腱暴露,创面彻底止血,中厚皮大张移植,皮片筛状开孔,术毕适当厚敷料加压包扎,抬高患肢[4]。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部关节总活动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皮瓣修复治疗方法后住院时间和手部关节总活动度比较结果如下: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关节总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手部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而言,暴露在外界,同时是人们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必须使用的器官,因此手部由于各种意外因素而导致出现伤害的比例往往较高。一旦患者出现了手部的损伤,由于手部的软组织少,但是血管、神经、肌腱的分布情况又较为密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出现损伤后出现功能障碍的风险和几率都很高,如果治疗时机不及时,治疗方法缺乏有效性,患者甚至有致残的可能。由此可见,选择有效治疗手部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6]。

在临床治疗手部组织缺损的相关实践过程中[7],目前主要的皮瓣修复方法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方法和游离皮瓣修复方法,两组皮瓣修复方法在临床实践的效果比较上存在一定差异,游离皮瓣修复方法的成活率更高,相关组织的坏死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信赖[8,9,10]。

从本文的研究比较数据分析结果上看,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方法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方法相比较优势明显: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皮瓣修复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关节总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通过本文的数据比较研究和相关的文献回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的过程中,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方法相比较,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的安全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文龙,王增涛,于志亮,等.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4):250-251.

[2]李匡文,刘鸣江,刘俊,等.游离双叶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两个手指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378-380.

[3]潘佳栋,王欣,梅劲,等.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2):93-96.

[4]邓国权,邹锦考,冯子平,等.应用足背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3):228-229.

[5]智丰,王龙虎,梁高峰,等.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16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11-413.

[6]邹国平,刘新益,刘海亮,等.应用废弃手、足部组织形成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6121-6123.

[7]叶琪毅,唐亚飞,郭浩,等.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6):498-499.

[8]赵建强,车永琦,王军成,等.一蒂多分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6):375.

[9]吴攀峰,唐举玉,李康华,等.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6):361-363.

上一篇:教学效益最优化下一篇:虚拟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