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2024-07-04

IoT(精选九篇)

IoT 篇1

物联网可以认为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可以将物、人和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信息处理。

在今年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召开的“物联网生态峰会”上,阿里巴巴CEO张勇曾明确表示:“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风口是物联网,这已经是共识,从未来视角看现在,物联网会让生产制造企业发生根本性变化,每个产品都会是智能终端,可以和用户产生化学反应。”

根据ITU-T Y.2060《下一代网络–框架和功能结构模型》,物联网生态从体系模型上看,通常可以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装置层、网络层、业务支持和应用支持层,以及应用层。

装置层是物联网用户期望获取相关信息或执行相关操控的设备集合,包括感知设备和控制设备;网络层主要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联网功能;业务支持和应用支持层可以认为是基础物联网服务平台,一方面联通海量物联网设备,另一方面为各类物联网垂直应用的部署提供基础,近几年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云平台在生态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用层是各类物联网垂直应用的集合,包括目前非常受关注的智能家居、移动医疗、智能制造等。

2 物联网标准现状

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标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比如可以通过规定统一标准,实现物联网产业的互联互通。但目前的现状是:不是缺乏标准,而是标准太多,从而造成如互操作性差、开发者很难选择等问题。从图2可以看出,在物联网体系的每一层都有多个不同的标准。比如,在连接层,存在WiFi、蓝牙、Zig Bee等多个连接协议,在传输层也存在HTTP、Co AP、MQTT、Web Socket等多种协议标准,另外还有不同的物联网框架,不同的应用业务描述标准等。多种标准共存的现状,不仅会对企业在物联网应用开发时的技术选型带来困扰,还会造成物联网产业的碎片化,从而影响整个物联网生态的利益。比如,选择基于Wi-Fi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同基于Zig Bee的物联网应用将无法方便地进行互联互通。

与物联网标准现状类似,物联网涉及的标准化组织也十分复杂,既有国际、区域和国家标准组织,也有行业协会和联盟组织。如IETF、3GPP、IPSO、W3C等均在开展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甚至存在标准范围的部分重叠。

因此,如何利用标准应对当前物联网行业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发挥标准对物联网生态的作用,是物联网相关标准化组织及相关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标准对物联网生态的作用

标准对物联网生态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有效促进互操作,降低成本,以及加速产品面世时间。可以想象以下场景:用户购买任意厂商的物联网智能设备,如智能电灯、智能空气净化器,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很迅速地加入家庭网络,并通过连接互联网向云端的物联网服务平台注册设备信息;当用户在家时,可以通过移动端的应用软件方便地操控设备,如调节客厅的照明强度;当用户在公司时,也可以通过移动端的应用软件,借助云端物联网服务平台远程启动扫地机器人清洁地面;甚至不需要用户介入,家里的智能设备也能自发地进行工作,如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家里温度高于35℃时,则自动启动空调进行室温调节。但由于目前缺乏标准,很多物联网场景都不能方便地实现:比如,如果智能设备厂商与家庭网络路由器厂商没有按照统一标准来规范设备配网流程,则会造成设备配网的用户体验不佳;如果没有规定物联网设备的统一数据标准,则不同设备间的数据、指令等均无法互相理解,那么物联网设备间的自发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需要相应的标准来规定交互流程、数据描述等,从而可以建立良好的物联网生态。根据标准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接口协议标准

上述场景可以看出,物联网生态中不同实体间存在多种接口,包括设备连接到物联网服务平台的接口、用户侧移动应用软件与物联网服务平台间的接口、设备之间直连的互操作接口,以及物联网服务平台与其他平台之间的接口。这些接口均需要通过标准规定,如设备注册、设备登录、设备远程控制等业务的接口格式,从而实现多个不同厂商的物联网设备都可以通过相同的接口规范接入物联网服务平台,不同的移动应用软件均可以通过相同的接口规范实现对设备的操控。

●数据描述标准

目前,不同设备厂商的设备属性数据描述均不同。以空调为例,有些空调制造商选择用数字1代表启动空调,而有些厂商则是使用数字0来启动空调,由于控制命令的不同,会对跨厂商的设备联动带来额外适配成本。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互联互通,除了搭建不同实体间的统一互连接口,还需要定义统一的数据描述标准,实现不同厂商间设备数据的互懂。

●异构网络互连标准

目前,物联网连接协议的现状是很多种协议共存,而各个异构网络均为孤岛式。比如家庭内的智能设备,有支持Wi-Fi协议的各类智能家电,有支持Zig Bee协议的各类传感器设备,也有支持蓝牙协议的可穿戴设备。虽然各个连接协议都定义了如何实现网络建立、设备互连,支持Wi-Fi的设备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支持Wi-Fi的设备建立连接,支持Zig Bee的设备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支持Zig Bee的设备建立连接,但是支持Wi-Fi的设备如何与支持Zig Bee或蓝牙的设备建立连接却缺乏标准,造成异构网络之间的割裂,无法建立互联互通,也无法实现家庭内不同网络下设备间的互相联动。因此需要定义异构网络的互连标准,来实现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设备配网标准

用户购买到物联网设备后,第一步要做的都是通过配置设备的网络连接,让设备可以联网。但现实的问题是,传统给个人电脑、智能手机进行配网的方法在物联网设备上却并不适用。传统的配网方式,以手机连接用户家里Wi-Fi网络为例,一般是通过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或其他用户交互界面,输入家庭Wi-Fi路由器的SSID与密码,从而让手机联网,而物联网设备通常都是不带触摸屏或键盘这些用户交互界面和接口,传统的配网方式将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定义针对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式,比如通过引入第三方实体如手机来辅助配网过程,借助手机将家庭Wi-Fi路由器的SSID与密码传输给设备,从而实现设备联网。为实现此目的,需要设备厂商、路由器厂商、芯片厂商等合作共同定义针对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标准,保证物联网设备配网过程的安全和便捷。

●安全标准

由于很多物联网设备都需要接入互联网,传统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在物联网将依然存在,如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以及如窃听、重放、仿冒、篡改等攻击手段。但是,物联网的特点又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比如,当前物联网设备厂商的安全能力参差不齐,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则会影响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此外,物联网涉及的链路较长,包括接入设备、服务平台、应用程序等,链路中的每个节点均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此,为保证物联网生态的安全,需要生态内的所有参与者,包括物联网服务平台商、设备供应商、应用软件供应商等协作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定义安全要求、交互流程等,指导物联网产品研发以及服务平台搭建,从而保证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测试标准

测试标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保证相关的接口标准、配网标准等在物联网产品上得以正确实施。以物联网智能生活场景为例,当前大部分的智能家电都使用Wi-Fi技术联网,而设备Wi-Fi的无线射频特性、硬件质量、接口协议以及设备配网的互操作性等,均有可能影响物联网Wi-Fi设备的用户体验,比如造成设备接收不到Wi-Fi信号、设备配网成功率低等。因此需要建立测试标准,通过对设备的硬件性能、软件互操作性等进行测试,提升物联网Wi-Fi设备的产品质量及用户体验。阿里巴巴目前正在针对物联网设备Wi-Fi开展相应的测试项目,通过检测物联网设备的无线射频特性、硬件质量是否达标,以及检测设备配网、设备与云平台接口的互操作性,来帮助提升物联网智能生活产业的产品质量,尤其是改善智能家居设备接入用户家庭Wi-Fi网络的稳定性等。

4 结语

通过物联网标准,对物联网行业来说,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协作,实现接口互通、数据共享,从而帮助降低成本并加速产品面世时间;对物联网用户来说,可以更好地享受物联网服务带来的便利,如物联网产品配网体验更好、稳定性更好等。

但是,当前物联网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还有很多的挑战需要去面对,能不能超越物理上的功能链接,走向基于实时数据计算,基于消费者洞察和理解,来为消费者产生更大价值,这是未来物联网生态各方要一起探索的。

摘要:根据ITU-T Y.2060物联网生态参考模型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生态的概念,阐述当前物联网产业的标准现状,并从接口协议、数据描述、异构网络互连、设备配网、安全、测试标准几方面详细分析了各类标准对物联网生态的作用。

IoT 篇2

物联网和云计算是当下互联网的最热风口。全球都将物联网视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是确立未来信息社会竞争优势的关键。12月15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开幕。主题是展现互联网引领人类社会向信息文明迈进的“文明之光”。而广受重视的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互联)不仅是本次大会的核心,更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IoT的出现将颠覆现有互联网格局。

物联网发展五大优势

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IT企业、传统制造企业都在IoT领域给予极大的投入和成就。无人机、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越来越多的IoT产品已渐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物联网已从前几年传统企业、互联网公司炒作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易使用、安全简便的IoT产品,成为百姓消费生活的常客。

简单归纳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即指泛在化,以达到任何时间地点人们都可以获取到信息和互动,而网络的形态及其演变也会因此而被驱动。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因为互联网的变革而变得更加多样,其商业模式也许是颠覆性的,但也能从现在如日中天的诸如Facebook、Apple、腾讯的商业模式中管中窥豹。未来物联网待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传感网技术、RFID 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复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现有的IoT技术在第一和第三点谈到的领域多有涉及。而掌握自主核心关键技术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着力点。首先,应加强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各行业标准的统筹规划,其次应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

物联网作为一个系统网络,与其他网络一样,也有其内部特有架构。一般而言,物联网系统有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层,即利用 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信息;二是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应用层,对感知层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确保通信数据传输安全可控

世存信息主要突破性地在IoT数据传输领域,为IoT内机器和机器、机器和人之间,做好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存储管理,并依托海度数据蜘蛛的产品技术,结合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有效地将原有单向数据供给链升级为双向自学习的平台。当下最热的互联网技术,在海度数据蜘蛛的IoT平台下,可实现全面升级。

面对多样性的复杂网络环境,世存信息HULFT携手海度数据蜘蛛为客户定制了专属的自适应的网络基础架构平台。作为专注数据传输的中间件厂商,HULFT及海度数据蜘蛛产品,能在自适应多种平台的基础上,提供针对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多种专属网络架构下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平台。保证了数据和文件的安全传输,通过自定义的数据加工流程,也确保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自1993年问世以来,HULFT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自身驱动下,已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为8200家(截止到209月)大中型企业(事业)提供专业化的数据传输及处理服务。用户遍及政府、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物流、制造、IT等行业。

相关链接

在“互联网+” 时代下,融合、创新及变革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物联网技术在这一旋律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IDC预计,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1.3万亿美元,较年的6986亿美元将增长近一倍。而从垂直行业来看,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将是物联网技术重点部署的两个领域。

在国家层面上,物联网技术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提升社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方向。另外,在重点领域和行业,通过先导性和示范性的应用,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以点带面、以行业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局面逐步呈现。

在企业内部应用上,物联网技术不仅带动了内部系统的改造和重建,还促进了企业数据的革新。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业界加快对大数据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应用也有助于明晰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契机。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5第八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物联网分论坛上,来自Appresso公司的代表友松哲详细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系统构成以及其所带来的数据变革。他提到,设备、应用程序和云是物联网的主要构成。感应器或智能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或SIM传输到应用程序上,并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整合以及可视化的展现,最终做出预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云或数据库进行存储的。同时,他还提到,在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并进行数据通道建设的时候,由于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的不准确,甚至丢失。

硬蛋:让IOT创业由猪到鸟 篇3

文 本刊记者 鲍烨童

智能硬件创业即将迎来硬件创业最好的时代。

6月14日,在北京2015硬蛋新品发布会暨硬蛋·i未来大赛启动大会上,硬蛋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硬蛋众测频道与硬蛋Link。

作为国内最大的、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互联网平台,硬蛋在6月14 日推出新版官网,“硬蛋众测”作为重磅推出的新版功能之一,将为用户提供智能硬件产品来试用、体验、评测。此次硬蛋众测的首期试用产品是虚拟现实眼镜暴风魔镜。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吸引了多达2000人参与申请。

硬蛋众测版块与已有的“硬蛋 link”、硬蛋线下IOT体验厅一同形成平台三大“硬核”,为创业者提供专家评估、供应链、营销、实体展示、金融与线下活动的平台级服务。

就在同时,一个提振人心的消息传来,根据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硬件装机量达到60亿台;2017年,智能硬件全球装机量预计达到140亿台。当行业在4年中,将产生133%的涨幅值,创业者的生存环境将借助智能硬件平台和生态圈的打造,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变化。

三张王牌:免费、限时、专业

“2014 年 1 月,硬蛋诞生时还是一个活动;如今,我们已经能为创业者提供一套自成O2O、B2B2C 闭环的服务。”硬蛋副总裁刘宏蛟表示。

而硬蛋总裁李峰在2015硬蛋新品发布会暨硬蛋·i未来大赛启动会大会上,提出了硬蛋的最新愿景——如何做好中国的智能硬件孵化平台?先把目标定为“全球最大的IOT创新创业平台”。

刘宏蛟强调,IOT是一个软件+硬件+服务的行业,想要做出完美的商品,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去年以来,很多创业者纷纷感叹“硬件是个坑”,也从侧面说明了供应链的重要性。为创业者提供全面的供应链服务,是科通芯城和硬蛋的强项。先帮创业者做好产品,在帮他们对接产业链上的其他资源,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行业中已经涌出越来越多的像硬蛋这样的大平台,但未来的方向,则是平台之间战略性、互补性的合作。”易观智库副总裁娄洋说道。

据了解,除硬蛋平台产品项目,众测频道还聚集了来自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点名时间上的新品。产品特性、售价一目了然,点赞、拍砖更能让用户玩的愉快。除“一张图”式的简易评测,平台还贯穿众筹、预售等环节,旨在为产品搜集种子用户,降低大众体验智能硬件门槛。有媒体甚至预言,随着智能硬件产品的风起云涌,全民参与硬件测试的时代即将到来。

“智能硬件核心在智能,不在硬件。从电子产品到智能硬件,其实是IT到DT的时代变化。而中关村智能硬件最突出的是原创思想、互联网生态和科技媒体群。”

6月14日,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明确指出,中关村已经形成了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软件、硬件、互联网、芯片、设计和创客等六种智能硬件创新生态模式。

郭洪认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要涉足智能硬件,传统硬件公司都要想方设法地智能化。关键在于发掘大数据价值,争夺大数据入口,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

“智能硬件不仅仅是一个APP,让硬件容易为人所操控,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工智能、及其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建立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重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连接,将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未来一年里,硬蛋智能硬件供应链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硬蛋有三张王牌做支撑。根据硬蛋官方描述,硬蛋的核心优势在于提供供应链服务,而硬蛋 Link 在去年就已为创业者服务。如今正式上线,该服务打出“免费”、“限时”、“专业”三 张王牌,意在向全球IOT(智能硬件英文缩写)创业者推出供应链 O2O 服务。

“寻找大平台,孵化自身”

经过长时间和对大样本的调查,易观智库总结目前阻碍智能硬件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创业者对硬件制造的难度预估不足,供应链成瓶颈,企业与工厂配合失调,元器件技术有待突破等。

就算是爆款在今年也遭遇销声匿迹,而大部分创业者又遇供应链的瓶颈。

“在智能硬件领域,创业者的痛点非常多,比如资金、技术、营销等。而供应链是大家更为头疼的一件事情,它不比软件,这里面可能有上千道工序。比如元器件采购、电子方案、制板贴片、组装测试等。如此复杂之下,即便是深圳熟悉硬件的创业者也无法完全驾驭,更别说一些有想法但是没硬件基础的创业者。”

正是以上短板和由此衍生的需求,让创业者看到智能硬件供应链的重要性。

有人总结,“寻找大平台,孵化自身”是物联网大潮涌起的标志现象。易观智库认为,资源向大平台聚集,智能硬件创业者所重视的用户粘性与产品成熟皆需要大平台的支撑。

易观国际发布了 《中国创新智能硬件产业专题研究报告2015》,报告中指出,经过一年的蛰伏,智能硬件行业即将进入启动期,智能硬件供应链平台对资源整合,将会降低创新者技术门槛。

在发布会现场,百度、淘宝众筹、京东金融、京东智能、QQ物联——来自BATJ巨头应硬蛋之邀,在现场宣布,陈伟硬蛋智能硬件生态圈的盟友。此外,供应链代表博通、联想等,创投圈代表IDG、阿尔法公社等,孵化圈代表微软创投、太火鸟等数十家企业代表,也共同参与到此次生态圈的建立中。

“共建生态圈是一种使命,这里辐射的能量能让创业者变成鸟,我们要拒绝摔死于风停时的命运。”刘宏蛟对这次生态圈的联盟做了一个有趣的注解。

博通大中华区总裁李廷伟认为,“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云端,这需要生态来做支撑,而这个行业,也是在利他的过程中,成就彼此的。这次联盟,或将成为智能硬件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事件。”

微软研究院院长李世鹏谈到,“硬件创业涉及长长的链条,这是由产业特点决定的,它包含了硬件制造与软件研发,两者的默契结合,后端的云服务。甚至,每一位创业者都要考虑到用户教育。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平台就能全权解决的,需要生态圈的助力。”

微软创投加速器CTO沈强认为,硬件创业是场全能赛,需要选手具备“智”、“能”、“硬”的素质。解决硬需是基础,软件体现质量,产品实现的连接作用,称之为能。智驱动硬需求的实现,我们看它能否真的做到智,也会帮创业者把它做深。

光远资本投资总监慕磊认为,智能硬件创业者首先要寻找具有孵化器经验的投资人;然后通过众筹和预售,向用户要钱;紧接着就要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创业不能急于求成,创业者多与有经验的、传统行业的线下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磨合,一起合作。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强调:“智能硬件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过去的产品以工程师为导向;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增强了自然的生活场景。当它趋向于大众消费品类时,整个行业中人的信心是增强的。”

有眼尖的媒体发现,在6月14日发布会之前,硬蛋就已着手打造智能硬件生态系统。例如,2015年3月31日,京东联合众多大佬发起京东众创学院。

京东众创学院负责人靳毅说:“我们要做一个创业者的生态,生态里的每个资源发挥自己的能量,比如硬蛋可以提供供应链支持,每个人的创意都在为你创业。我们相信众创不仅要筹集,还要创造。”

IoT 篇4

许多企业级业务应用需要通过智能互联设备访问数据。PTC Thing Worx Converge将为企业打造一个Io T中心, 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方法访问、收集、组织和显示这些设备的数据、活动与服务。在整个企业内广泛实现智能互联产品的价值, 有助于企业更全面地实现在Io T项目上的投资收益。

Thing Worx Converge的特性包括:

(1) 实时产品数据的集中化枢纽:助力现有企业系统及业务流程功能在整个制造价值链中实现新的价值, 使得各企业机构实现物联网;

(2) 基于最佳实践的数据模型:为制造设备打造基于Thing Worx平台构建的创新数据模型, 提供根据数千次行业实践开发的标准集成以及即用型管理功能;

(3) 增强的独特功能:使用易用的OOTB功能远程监控、管理、访问和控制产品及资产, 强化客户服务、客户支持和产品可用性, 从而改善客户体验。

NB-IoT应用展望及生态协同 篇5

一直以来远距离无线接入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在成本和功耗方面距离大规模应用需求依然差距较大,而大部分物联网终端接入网络是基于Wi-Fi或者蓝牙等短距离或低功耗技术,应用场景也受限于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和功耗等,使得电信运营商很难从中获利。

NB-Io T系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具备广域传输、海量介入、超低功耗、低成本等特征,NB-Io T技术与应用将进一步加速物联网发展的进程。目前接入运营商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占比不足6%,电信运营商期望借助于NB-Io T来实现海量物联网终端的接入,驱动蜂窝物联网应用的商业“蓝海”,各界也都对NB-Io T技术与应用充满了热切期待。

在蜂窝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专为物联网应用而设计的NB-Io T在连接规模、功耗性能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可以延伸蜂窝网络的应用边界,强化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接入势力,抢占物联网浪潮下的入口。

这个梦想会来得那么快吗?我们从如下3个方面加以分析。

协同融合

互联网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抢占流量入口,资本和技术围绕互联网入口在不断厮杀;对于物联网应用而言,抢占终端的网络入口则是决定了其成败的关键,物联网终端接入网络的入口直接决定了数据的连接与占有能力,并直接影响数据化业务的应用深度与影响力和控制力。所以,说到底,通过入口实现数据交互与业务应用,而应用的价值基于入口得以实现。

互联网入口趋于基于大众化的智能手机中的各类APP,微信、淘宝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入口占比极高,智能手机中承载着面向不同入口的应用,众多的入口对应着一个终端;而物联网应用入口则更为简单,基本是一个入口对应着单一的终端,从实现智能环保监测的网关终端,到家居智能化场景下的家庭网关,以及智能电网中实现抄表应用集成的M2M模块,这充分体现了物联网面向各行业的应用需要依靠有单一应用深度的智能终端来实现,各行各业纵向应用垂直深度难以在网络层面以下的横向切面打通来实现融合终端的应用汇聚。

物联网应用的入口其实就在于终端,谁接入终端,谁就能掌控其入口。故而,运营商与其产业协同者共同大力推进NB-Io T技术,基于其通过蜂窝网络的软件升级即可以现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实现在广域范围内接入海量物联网终端。这种应用模式下,终端的接入能力被当作是“救命稻草”,而目前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依靠智能终端自身的单一能力,而更多的将会依靠场景智能化的协同融合应用。场景化智能应用能根据时间、地点等不同的条件动态改变服务模式,为不同的用户推荐个性化业务。

譬如,基于NB-Io T的智能停车场应用场景,不仅实现车位空闲状态的发布,还需要实现车位查询、预定、导航、移动支付以及停车场管理等功能,这需要由能力强大的开放平台来实现应用的协同融合,支撑场景智能化的NB-Io T落地应用。场景智能化要求对物联网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底层感知数据实现海量采集和多维度覆盖,NB-Io T技术所接入的数据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会进一步集成多源海量数据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应用体验。

场景设计

NB-Io T是典型的窄带通信技术,通过对无线资源的整合利用,牺牲了底层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时延,换来了功耗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势。

其中,不适用于对传输速率要求高于250kbit/s的物联网应用,也不适用于对时延要求优于10s左右的物联网应用,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诸如需要实时传输监测或者控制信号的很多交通及安防类物联网应用,都无法基于NB-Io T技术来实现;而智能停车场、环境监测等对实时性和数据量要求不高的场景,则得以实现,但这样的适用场景有多少、业务有多丰富,都需要深思和挖掘。

此外,所谓的NB-Io T技术可支撑终端使用10年寿命,这个数值是在仿真下得出来的结果,其中NB-Io T借助于节电模式和延长的非连续接受模式得以实现更长时间的待机,其中把深度睡眠时间的占比提升以降低功耗,实际上牺牲了实时性要求,而这个所换得来的深度睡眠的占比则几乎使得终端始终处于不工作的状态,不太现实。考虑到终端电池还需要供给集成在终端上的其他模块的功耗,实际上这个时间也就是在1年左右,甚至更少。

因此,需要结合上述低速传输速率、高时延以及对应的电池使用寿命等来设计对应的应用场景。譬如华为的基于NB-Io T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的应用,可以非常切合地利用该技术的特点,但此类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发展难度大,可复制成本也是很高,受限于各项目所处的实际环境、发展特点和投资计划等。

再比如,智能穿戴终端的发展异常迅猛,如果能搭上智能穿戴的规模化应用潮流,NB-Io T可以实现大发展。

NB-Io T可以满足部分智能穿戴终端对通信技术的相关需求,低功耗、小尺寸、低速率和低成本。但是,很多智能穿戴的应用对实时性或传输速率又要求较高,比如儿童定位终端和手表等。而有些用以实现身体健康监测的智能穿戴设备,可通过NB-Io T实现广域范围内针对人体健康的监测,这就需要在非常细分的领域分析基于NB-Io T的应用场景是否适用。

生态协同

NB-Io T技术需要在不多的领域实现突破和规模化应用趋势,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催化该技术在相关行业里于深度和广度上的应用,这就需要在相关领域通过业内技术分工协作、利益分担、适应并进等实现生态体系的协同发展。这是因为在很多领域的应用现实中,NB-Io T还受制于各行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业内各方的利益诉求等。

譬如,环保领域针对排污口的智能监测,似乎利用NB-Io T技术可以非常适合地监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本身而言,从技术到投资方面,针对环保的智能监测应用都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完善好,但用上了先进的技术,一方面排污企业不愿意,环保主管机构也有各种意愿不想推进。

例如,基于NB-Io T的应用,某地区今年排污检测工作都十分到位,年底环保工作很理想,那么明年环保部门能拿到的排污检测检查的下拨经费就会萎缩很多,这样一来利用这些新技术推进该行业的智能化应用就很可能只是停留在示范层面,NB-Io T技术也不仅在环保领域会遇到这些问题,甚至很多是涉及制度、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再例如,智能抄表的应用涉及到智能电网各技术派系及应用模式的纷争,包括电力线载波技术已在智能电网体系进行了规模化的试点应用,同时后期还涉及到供给宽带实时传输技术得以实现电价的实时费控应用,这些都说明了NB-Io T的市场应用将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情势和制度体系来渐进发展。

NB-Io T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力量,与以往每次重大的科技进步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变一样,其发展必渗透及影响着制度、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给当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我们的生存方式带来影响和冲击,甚至颠覆,同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生态征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自身,构筑生态体系。

IoT 篇6

1 故障现象

近一段时间,IOT机频繁出现掉高压故障,撬棒频繁打火,在显示屏上显示:CROWBAR FIRED及BEAM ALARM(束电源报警)故障记录,撬棒点火计数器上仅半个与就增加了40次,最后一次出现故障后,再也开不了机,显示屏上显示“TRIP LOCKCUT”(跳闸锁定)故障记录,为此必须消屏(清掉所有故障记录)后才能开机,同时发现CROWBAR装置供电限流电阻1Ω/15W (在配电板上,而且电路图上未标明)烧裂,但阻值仍正常,稍作处理后上机故障依旧。

2 故障分析

根据CROWBAR FIRED、BEAM ALARM及LOCKOUT故障记录,故障原因可能出在如下几个方面:A、在IOT管内部产生严重飞弧引起束流快速增长,使撬棒点火,控制整机跳闸;B、IOT管束电源对地绝缘不良;C、撬棒装置电路本身故障,包括闸流管、控制电路、供电电路损坏引起CROWBAR装置供电限流电阻1Ω/15W烧毁,导致CROWBAR保护电路动作或失效。

3 故障检修

NB-IoT解决方案及应用研究 篇7

据Machina预测, LPWAN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低功耗广域网) 连接数从2016年起快速增长, 并将在2019年达到约14亿的链接, 超过传统蜂窝网连接数。

2016年6月, NB-Io T (窄带蜂窝物联网) 标准获得3GPP通过, 消除了现有物联网行业终端、网络、芯片、操作系统、平台等各方路径不一的“碎片化”现象, 同时NB-Io T具有大容量、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和高稳定性。这使得物物数据链接突破了以Wi Fi、蓝牙、3G/4G为Io T技术的瓶颈。6月21日, 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表示, 预计2017年, 将实现NB-Io T的正式商用, 这势必给运营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1 技术演进

物联网通信技术从传输距离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是广域通信技术。前者代表技术如Wi Fi等, 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后者一般定义为LPWAN, 应用场景如智能抄表。

LPWAN技术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技术, 如Lo Ra。另一类是工作在授权频段的技术, 如GSM、CDMA以及支持不同category终端类型的4G及其演进技术。这类技术基本都在3GPP或3GPP2等国际标准组织进行了标准定义。

2014年5月, 厂商开始窄带蜂窝物联技术研究, 并提出NB-M2M。2015年5月, 华为等厂商制定了上下行技术标准, 融合OFDMA形成了NB-CIo T。同时由爱立信、诺基亚推出的NB-LTE与CIo T, 定位较为相似。2015年7月, 由3GPP在R13版本中将两种技术融合形成NB-Io T。

2 技术特性

(1) 大覆盖

在同样的频段下, NB-Io T比现有网络的覆盖面积扩大100倍左右。根据TR45.820仿真数据, 可以确定在Stand-alone模式部署方式下, 其最大空间路径损耗可达164d B。

(2) 低功耗

NB-Io T应用多种节能技术, 其中包括空口信令简化、PSM (节能模式) 、e DRX、长周期TAR/RAU。如e DRX技术, 可减少终端监听网络的频度, 进一步延长终端在空闲模式下的睡眠周期。PSM技术, 在此模式下, 终端仍旧注册在网但信令不可达, 使终端更长时间驻留在深睡眠状态。通过多种新功能和技术的应用, 使得NB-Io T基于AA电池, 使用寿命可超过10年。

(3) 低成本

NB-Io T包含多种关键技术, 主要有:

1) 180k Hz窄带系统, 降低了基带的复杂度。

2) 单天线和半双工模式, 使得RF成本较低。

3) 峰均比低, 攻放效率高, 23d Bm发射功率可支持单片SOC内置功放PA, 进一步降低成本。

4) 较低的采样速率, 使缓存Flash/Ram要求小。

这些关键技术降低了芯片成本, 使得终端模块成本有望降至1美元之内, 且未来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演进, 成本还有望进一步降低。

(4) 大容量

NB-Io T特有的系统设计, 主要有:

1) 通过窄带技术, 上行等效功率的提高, 大大提升信道的容量。

2) 减少了空口信令开销, 提升频谱效率。

3) 独立的准入拥塞控制、终端上下文信息存储, 使之具备海量连接的支撑能力, NB-Io T每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目前全球有约500万个物理站点, 假设全部部署NB-Io T、每个站点三个扇区, 那么可以接入的物联网终端数将高达4 500亿个。

3 解决方案

3.1部署模式

NB-Io T使用License频段, 射频带宽180k Hz (考虑保护带为200k Hz) , 可采取独立载波、带内和保护带三种部署模式与现有网络共存。

(1) 独立载波部署模式 (Stand-alone) :利用独立的频带, 适合用于运营商频段的重耕。

(2) 保护带部署模式 (Guard-band) :利用4G系统中边缘未使用的频段。

(3) 带内部署模式 (In-band) :利用4G载波中间的资源块。

下行采用OFDMA, 子载波间隔15k Hz。上行采用SC-FDMA, 支持两种上行技术:

(1) Single-tone技术:支持3.75k Hz与15k Hz子载波带宽, 可获得更好的覆盖、容量与终端功耗。

(2) Multi-tone技术:选择15k Hz子载波带宽可获得更大的峰值速率。

3.2网络架构方案

NB-Io T网络架构及改造方案如图1所示。

(1) 基站侧:基站可以通过共址和独立新建方式实现快速、低成本部署。其中共址singleran接入方式, 可以利用现有基站的天线、射频单元, 主控板或基带设备实现平滑升级, 主流设备厂商的无线基站产品均支持升级改造。

(2) 核心网侧:实现移动性/安全/连接管理、终端安全接入、终端节能特性、时延不敏感终端适配、拥塞控制和流量调度及计费等功能。并通过Cloud Edge平台优化的CIo T专用核心网, 与现网组pool, 降低每连接成本。

(3) 传输侧:共用或新建PTN (Package Transport Network, 分组传送网) 、IPRAN (IP Radio Access Network, 无线接入网IP化) 。

(4) 终端侧:使用行业终端设备接入网络, 通过带有NB-Io T模块的行业智能终端提供的无线信号者使用接入物联网。

(5) M2M平台:实现应用层协议栈适配、终端设备、事件订阅管理, 为行业开发者提供API接口、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4 商业应用

鉴于NB-Io T技术具有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特性, 因此可满足对时延低敏感的业务场景, 如智能公用事业 (煤气/水/电) 测量报告、智能农业、智能环境等自主周期报告业务的场景。

图2为智能燃气抄表解决方案的网络拓扑图, 采用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技术, 利用无线网络对家庭和工商业用户的燃气使用状况进行实时采集和远程监控, 完成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实现对表具的远程维护和远程控制。

该解决方案由智能抄表终端、通信网络、中心管理平台、监控终端四部分组成。

(1) 智能抄表终端:对用户燃气使用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内置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远传表, 通过无线网络, 直接完成与中心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

(2) 通信网络: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 为整个系统提供网络支撑能力。

(3) 中心管理平台:定期检查智能抄表终端状态, 并进行远程监控和维护。同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发现异常情况, 立刻产生告警和提示信息。中心管理平台软件构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采集:集中器、表具数据实时监测、整点、日、月冻结数据采集、异常状态时, 数据主动上报。

2) 数据查询与分析:民用、工商业抄表数据管理、抄表数据审核管理、缴费数据审核管理、燃气充值缴费管理。

3) 终端管理:智能抄表终端的远程通、断控制、智能抄表终端的操作管理、用气监控、智能抄表终端的参数设定、智能抄表终端状态查询。

4) 告警管理:告警设置、查询、处理。

5) 档案管理:智能抄表终端、厂商、用户档案管理与维护。

6)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厂商、用户权限分配与管理。

(4) 监控终端:是系统与使用者的互动界面, 可为电脑或手机。

由于NB-Io T标准刚冻结, 目前试商用都是非标方案, 不过与最终冻结的标准NB-Io T业务效果相比, 差异不会太大。

5 结束语

IoT 篇8

温室环境控制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控制温室内不同环境调节设备的启停,促使温室内环境变量(如温度、湿度、光照参数等)始终保持在种植作物生长的最佳良好的区间内,以达到缩短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作物总产值、降低劳动力投入和增加作物附加值的目的[1,2]。

随着新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使用和推广,对当代温室环境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设施农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传统温室控制系统逐渐凸显出诸多不足:基于PLC开发的按钮式温室控制系统不能实现远程在线实时控制;基于单片机开发的温室控制系统运算能力较弱,难以处理海量信息和适应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3,4,5,6];无法应对当前温室监测环境中的视频信息以及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和控制信息。近年来,IoT技术和WIFI无线通信技术在网络自组织、耗能、成本、信息传输可靠性等[7,8]方面的发展,使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因此,设计了一种结合物联网发展技术、Wi Fi通信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控机等[9,10]各自优点于一体的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1 硬件系统

1.1 硬件组成

系统下位机选用了SIEMENS S7-200。西门子200系列CPU226CN集成了数字量24入/16出,扩展模块包括:具有数字量8入/8出的EM223,具有2路模拟量输出通道模EM232CN模拟量输出模块,CP243-1工业以太网模块,主要完成温室环境数据传输、控制算法、限位信号采集、控制输出等功能。上位工控机选用组态软件(如FAMEVIEW、组态王、三维力控、WINCC等)进行设计开发。这是由于组态软件具有:(1)延续性和可扩充性;(2)封装性(易学易用);(3)通用性强,不受行业限制;(4)可靠性高;(5)维护简单。移动终端采用JAVA开发,因其具有面向对象、跨平台、可移植性好、与硬件无关、系统强健安全、并发机制、性能高的特点,并且提供了分布性、多线程、动态性的支持。

1.2 系统框架

移动智能温室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通过感知层传感器节点Ⅰ对温室内环境因子信息和作物生长因子信息进行感知,通过ZigBee无线通讯方式将感知到的信息传输给感知层汇聚节点Ⅱ;汇聚节点Ⅱ通过自由通信协议传给逻辑控制控制器和工控机;工控机将接收到的环境信息、视频信息和气象站信息通过Wi Fi通信方式上传给远程服务器。此架构设计使得用户既可以通过固定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对整个温室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其中,感知层采用物联网中的感知节点来采集温室内的环境数据,除配置了传统温室内的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外,还增加了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作物长势等传感器,温室外增加了小型气象传感器(测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感、光照等);图像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温室内、外各一套采集摄像头。控制层机构包括:(1)带有限位开关的执行机构,包括卷被、内遮阳、开窗;(2)用变频器控制转速的执行机构—循环风机、湿帘风机;(3)开关量的执行机构—加热器、生物补光灯、湿帘水泵、灌溉电磁阀和水肥一体机等。

1.3 地址分配

表1为PLC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2 软件设计

2.1 下位机程序

下位机PLC内部程序实现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中,3种控制方式通过程序语言使其按一定的优先级顺序实现(手机控制模式>远程终端控制模式>智能控制模式)。程序每个循环如下:首先通过串口通讯将对汇聚节点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存储到临时的内存中,按照公式进行解析并把结果存储和上传,判断系统处在哪种工作模式下;系统直接调用相应的子程序对环境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相应的程序会依据控制给出操作建议或执行指令。

编程代码如下:

2.2 上位机软件

上位机程序采用组态软件开发,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

(1)首页主要由电源控制、模式选择、菜单窗口、用户管理等功能组成。其中,用户管理分为管理员级和用户级。管理员级拥有对整个访问控制的权限;用户级只限于对功能模块的操作,无权对用户管理信息进行修改。(2)执行机构的控制界面主要包括按钮和指示灯。(3)视频采集界面包括温室内视频和温室外视频。用户可以通过界面对摄像机的方位、角度、放大倍数进行调整,达到监控温室内外情况的目的。(4)环境信息显示包括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显现、数据曲线以及给用户的操作建议。(5)报警记录主要对温室内环境参数不在作物生长最优范围的记录和预警。

3 控制方式

移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结构如图4所示。

3.1 移动终端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服务器发布的温室实时环境数据,再根据这些环境数据来决定具体的执行指令,最终通过操作界面发出指令给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的传输给工控机,从而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控制;移动终端可以随时接收紧急报警信息提示用户做出回应。

3.2 固定终端控制

当选择固定终端模式后,用户可以在温室现场通过工控机实时读取温室内环境信息、温室外环境信息、图像信息和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参考自身种植经验和作物生长最优环境信息做出控制决策;然后,按触摸屏按钮给下位机PLC发送相应的执行指令,实现执行机构的运转,调节温室内环境因子。同时,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进行访问,根据远程访问的监控界面中显示的温室环境因子状态,操作控制界面使温室的执行机构工作。对于无法判别如何操作的用户,可以通过选择PLC自动控制/IPC智能控制功能,使上位机中的软件对温室环境数据进行决策和判断;之后快速发出指令,促使系统通过控制执行机构来使温室环境达到理想状态。

3.3 智能控制

针对北方春、秋季不明显的天气特点,本系统的智能控制模式采用定时控制和模糊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模型来实现温室环境的自动调节。对于夏天温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情况:卷被机构定时控制,根据实验测试得到卷被每天7:00-19:00时段处于开启状态,可以获得外界最佳光照,其它执行机构依据温室环境感知层节点的采集到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通过解析控制模型得到的结果来实现不同机构的启停。对于冬天温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温室内加热机构保持在开启状态,卷被机构每天8:00-17:00时段处于开启状态,其它执行机构在定时控制的基础上控制机构的启停,使温室内所有环境保持作物生长的最优状态。

4 结语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采用IoT技术、Wi Fi通信技术,结合了ICP和PLC设计的先进性,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布线方便、系统稳定、维护简单等优势,且能很好地满足温室控制精度的需求。二是具有多种控制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控制需求。三是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监控实现了自动控制,节省了人力;采用变频器控制风机的变频工作,节省了电能;同时,延长了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四是可采用集群化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地区的多个温室集中统一管理。

智能控制中,针对不同作物的不同环境需求而建立的自动控制、远程监控、移动监控模型都将是未来温室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锡文,杨明金,杨仁全.现代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8(4):9-13.

[2]齐文新,周学文.分布式智能型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种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246-249.

[3]赵先雷,姬长英,卜清.简易温室控制系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7,23(10):34-35.

[4]卜清,汪小旵.低成本简易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J].节能技术,2007,25(2):121-122.

[5]刘忠超,刘勇军.基于AVR单片机的网络化温室控制器的设计[J].中国农机化,2011,237(5):102-104.

[6]高立艾,李丽华,刘伟娜,等.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8(7):119-121.

[7]王海勇,杨庚,许建,等.一种低能耗的代码分发协议[J].计算机工程,2012,38(23):84-87.

[8]胡延军,俞啸,奚锦锦,等.WMSNs图像传感器节点节能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应用,2012,38(12):134-136.

[9]宋永飞.基于PLC和组态思想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J].工业控制机,2009,22(1):7-8.

[10]陈广庆,孙爱芹,徐克宝.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温室控制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9827-19828.

IoT 篇9

随着不久前NB-Io T标准的冻结,这个定位为运营商级、基于授权频谱的低功耗物联网技术,被运营商和通信产业链给予了更多的投入热情。

一般而言,3GPP对一项技术从标准完成到真正商用的工作,大多有一年到几年的时间窗。而对于NB-Io T,一些设备和芯片/终端厂商宣称,在2016年下半年就有商用设备。多家运营商也发布了面向智能停车、智能抄表等业务的试商用系统,或已明确了商用系统的部署计划。

多方因素促成NB-IoT火热

近日,在2016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组委会主办、TD产业联盟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的“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称,NB-IoT将成为全球低功耗、大覆盖物联网的统一标准。事实上,近几年,非传统移动通信公司利用免许可频谱部署和运营IoT网的情况已经给移动通信带来一定冲击,传统移动通信行业要求厂商尽快提供能与免许可频谱非公开技术竞争的方案。同时,3GPP针对LPWA市场设计了全新的独立窄带系统,已经基本完成NB-IoT的主要技术要求。一系列原因共同促成了NB-IoT的火热。

运营商谋划NB-IoT战略

中国电信专家在论坛上称,中国电信正在积极跟进NB-IoT技术发展,并正式立项对NB-IoT关键技术、终端和业务开展研发,其初步分析表明,NB-IoT用户容量受限于随机接入信道容量,但能够满足每小区52547用户的系统设计目标。

基于现有研究结果,中国电信提出了NB-IoT两种部署思路,一是基于虚拟化架构的面向物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大量连接、小数据包、节电等需求下,NB-IoT与LTE话务模型及功能差异大,核心网倾向于独立部署;二是基于全覆盖800MHzLTE网络部署NB-IoT,基站同时支持LTE和NB-IoT(NB-IoT与800MHzLTE基站共享基带、射频及天馈资源)。

据悉,中国联通也从2015年起开展了NB-IoT业务试点及试验,并计划在2017年推进规模应用部署以及LTE-eMTC新技术试验。

据中国联通人士称,从2015年2月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联通推出了物联网智能水表原型机,在上海建成并开发了全球第一个NB-IoT新技术示范点,在广东等地持续推进业务探索。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联通计划建设6个NB-IoT外场试点,进行N900&1800大规模试验验证,并逐步规模商用。其中,中国联通在车联网等领域投入大量精力,成立了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为30多家启动车联网服务的公司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联通的NB-IoT示范点,上海迪斯尼智慧园区已经部署了丰富的物联网业务。该区域部署了10个室外站点覆盖整个园区,采用了900MHz独立频段组网。截至2016年6月,全部站点实现了开通。该园区的典型应用包括智能停车(园区停车场部署NB-IoT车检器实现停车位管理)、智能水表(已和威立雅合作在园区试点NB-IoT智能水表测试),后续待扩展的业务还包括智能监控、人流管理等。

同时,中国联通还在推进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的大规模组网试验及业务试商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IoT】相关文章:

上一篇:前列腺气化术下一篇: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