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中学生

2024-08-16

“90后”高中学生(精选十篇)

“90后”高中学生 篇1

一、“90后”高中生的共同性

1. 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因为他们出生在物质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长环境较为优越,没有经过艰苦的锻炼与磨砺,所以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弱。

2. 普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90后”高中生独生子女多,在家被捧为“小太阳”,几个长辈围着转,导致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善团结协作。

3. 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通过各种信息和外界接触广泛,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创新潜能易于开发,这是他们的优点。

二、“90后”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心理和性格特点不同而形成的,我把他们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外向型性格加健全的心理。

这部分学生在一个班里并不是很多,但他们往往是班里活跃的积极分子,正是有了他们,课堂气氛才变得更活跃。他们是课堂的推动者,有了他们的参与,教师们的课才更精彩,这里面一部分高中生性格开朗,学习积极向上,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学习是主力,文艺、卫生也不落后,他们深受老师、家长、学生的喜爱。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做什么事都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无所事事。他们不论学习、工作都会有一定的追求,既使走上社会,这一部分人也会成为一个单位工作的主力。这类学生当中的另一小部分人成绩并不是很好,但热衷于文艺、卫生等,深受师生的好评,他们的成绩不好,只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老师不必强迫他们,因为他们一旦努力起来,进步是惊人的。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用其所长,可让他们担当文娱委员、卫生委员等,他们是乐意为班组服务的,这是他们的优点。

2. 外向型性格加不健全的心理。

这在班级里面也是极少的一部分学生,这类学生成绩很差,他们把自己开朗的性格用错了地方,他们不同于第一类学生积极向上,相反,他们的“积极”会给老师、家长、同学带来很多的苦恼,因为他们的积极往往带有破坏性。他们看桌子不顺眼会破坏桌子,看门窗不顺眼会破坏门窗,甚至看有些同学不顺眼也会打他们一顿,会找他们的碴。总之,这一部分同学把他们的活泼的性格用到了歪处,原因就是他们的心理不健全,而且不健康,有些甚至课堂上接老师的话,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欺负脾气比较好的老师。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关键在于引导。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而且是“顺毛驴”,他们的本质并不坏,所以正确地引导也会使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成材,但切忌用“高压”来制服他们,这样他们会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但是这部分学生如果把心理转变过来,将会出现质的飞跃,不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都将会有大的变化。

3. 处于中间型的性格加上健全的心理。

这一部分学生既不太活跃,又不沉闷,他们占据班级的一大部分数量,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学生成绩非常好,上课默默无闻,思维却不停地跟着老师的讲解而变化,有时一节课他们也可能不会说一句话,但他们的心思却全在课堂上,属于会学的学生。在同学眼里,这一部分学生是那种不需要太努力便会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他们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已。这部分学生人数少,别看他们现在默契无闻,下课后他们却会和同学说说笑笑,有时也会蹦一句幽默的话,他们的性格看似抑郁却不抑郁,看似活跃却不活跃。他们往往不大喜欢参加大型的娱乐等此类活动,不喜欢张扬自己。这样的学生适合从事研究性的工作,他们日后会成为单位、国家科研的主力。处于中间型性格的大部分是那种成绩不好也不坏的学生,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不太用功学习,却凭着小聪明能取得一定成绩,但大部分学生是属于那种勤学好问的学生,上课也回答问题,下课也是有说有笑,但没有第一类学生活跃,他们在有些事情上面表现得还是比较腼腆的。这部分学生不会让老师头痛,可能家长会在意他们的成绩,因为他们既不拔尖,又不靠后,但通过努力,他们也能进入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

4. 性格不活跃、沉闷但心理健全的学生。

这些学生成绩都很差,在班里面好像不存在一样。但他们不像第二类学生,他们不会给老师找麻烦,这一类学生是属于平庸的一类,到社会也是如此,他们到哪里都不显眼,但也不会让人嫉妒,他们不喜欢学习,但也不会捣乱课堂,所以平时教师们不必为他们的成绩懊恼,尊重这些学生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活法。

5. 闭型性格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完全不健康。

这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平时活动的圈子比较小,只爱和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交往。他们又和第四类学生不同,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健全,容易偏执,思想出现问题不愿与别人交流,只在自己心里纠结,问题多了,一旦爆发,对学校、对社会危害极大,所以教师们平时应该密切关注这一类学生,在发现他们思想有问题时应及时疏导,以便积怨太多,有导火索时来一个大爆发,局面便不可收拾。好在这部分学生极少,有时几届学生里面也可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但一旦碰上这样的学生,决不可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不健全的心理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不知何时便会爆炸。对待他们只能疏导加关心,经常和这一类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是对待这类学生最好的办法。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对学生特点的简单剖析,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个人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摘要:“90后”高中生这一群体既有鲜明的时代共性, 又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认真观察与分析他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地搞好高中教育大有裨益。

80后,90后高中生作文 篇2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技术的发展,文艺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撑控已经越来越成熟。一代人比一代人强。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许这一刻流行的东西,在下一刻就会Out了,教育的方法,也许你今年还是在班上读书、写字,明年就已经是在家用网络上课。……

就如80后的人和90后的人比吧!那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中隔十年,一切都变了。

人在变,90后的人比80后的人强干,生活在变。变得比以前更绿色、更健康、性格也在变、变得比以前更活泼、更开朗、素质方面更高了,比80后的更懂地欣常。……

80后,他们有的还在道路上随地吐痰。在学校不顾集体利益,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打架,不团结,还毁坏公物。有的还偷别人的东西。……

90后,懂得互相帮助,理解他人、团结、努力打造一个非常棒的班集体,在家里知道帮助家长做家务、参加公益劳动、尊老爱幼、遵守社会规则。责任,比80后懂得时尚。……

一个生于80后的人,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看见一个垃圾正躺在马路上,很不和城市相和谐,然而他的做是什么呢?见无所动,管他干嘛,反正又不管我事,何必呢!对我又没有损失,随地就又仍了一个垃圾。

一个90后的.人,年纪仅差10龄,素质却高于他10倍,当他看见这一个垃圾时,很气愤,是谁仍垃圾,走过去捡了起来,随手还捡起了那个80后的人仍的垃圾,80后的人还说他一些闲话。

给老人让座,90后的孩子都给老人让座,80后的人却纹丝不动,只顾着自己。

“90后”自办摇滚演唱会告别高中 篇3

来到现场的观众将近500人,乐队成员的同学朋友家人,学弟学妹,甚至还有被这些孩子们的激情和对音乐的热爱而吸引过来的家长。演出现场,当耳熟能详的《蓝莲花》《恋爱ING》唱起时,全场的荧光棒挥舞成了蓝色的海洋。

随着乐队吉他手黄子橙的一句“到场的正太萝莉们High起来”,全场人浪骤起。不只是沸腾不已的90后,连90后的亲朋好友们都不自觉地挥舞起了手臂,加入了“正太萝莉们”的行列。“家长居然比我们学生还要兴奋!”一张姓同学和邻座这样窃窃私语道。而在不远的一旁。乐队成员的父母们正聚精会神地目丁着孩子们的演出,欣喜地颔首微笑。

“办这么一次演唱会的目的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和乐团成员在高中时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是给自己和乐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乐队主唱吴雨润说。从组建Glory乐队初期的相互磨合与协调,到后来集体创意创作、写词谱曲,再到独立组织筹办一台演唱会,Glory的成员们正用独特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着他们的“音乐梦想”。

“90后”高中学生 篇4

所谓的“80后”, 主要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 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这个名词最早是从作家开始叫起来的。此后由“80后”推广出去, 便有了“60后”“70后”“90后”“00后”这样一些名词。现阶段“80后”已经逐步地走出了校园, 步入了工作岗位。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已经全部被“90后”所占据。2008年, 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 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一代”, 同样2008年也是“90后”成人的元年。出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这两代独生子女, 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我们的社会更是有着巨大的标本意义。在网络上, 在各种媒体上“80后”以及其他各代往往用他们的视角打量着“90后”这一个新生代, 他们常常这样描述“90后”: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自私叛逆, 敢于尝试新事物往往却难以承受挫折, 乐于助人却常常显得责任心不强, 渴望独立却大多缺乏动手能力……他们把“90后”理解为“非主流”甚至于是“脑残”, 浑然不知自己当初也曾被称为是“垮掉的一代”。

而我作为一个“80后”的班主任, 在与这一群“90后”的高中生接触了几年后, 对于“90后”高中生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二、对于“90后”高中生新的认识及分析

1. 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们表现得更勇敢

高考常常被描述成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重要的改变命运的机会”等等。而A同学高考成绩优秀却偏偏意外落榜本科。作为老师很为她感到可惜, 为她感到痛惜, 也常常想到这样一个努力的学生在落榜时所承受的应该怎样的一种压力, 应该是多么焦虑和不安, 甚至害怕她因此而颓废。所以在落榜后的第三天再见到她时, 老师的表情竟然有了一些尴尬和不安。出乎意料的是出现在老师面前的A同学竟是一脸的灿烂, 倒豆子一样地说出了落榜的经过, 又说出了几个理想的专科学校, 以及在大学里的规划, 依然是充满了向往。在她的身上竟然看不到一点高考失败的阴影。

点评: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6 555名“90后”的调查显示, 大部分“90后”对于未来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调查中, 42.9%的“90后”表示“乐观”, 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15.7%的“90后”表示“非常乐观, 明天是美好的”, 仅有17.9%的“90后”觉得“悲观, 前途未卜”, 另有23.5%的“90后”觉得“不好说”。就在“70后”还在不满为什么到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大学生就贬值了, “80后”在抱怨毕业就是失业的时候, “90后”对于他们的不满和抱怨却显得满不在乎, 他们有着多元化的价值观, 能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90后”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90后”以及“90后”的父母们, 在很大程度上能吸取其他各代的成长经验和教训。

2. 他们更加具备与同学合作的意识及能力

B同学是一位班干部, 高中三年很愿意为老师做事。而老师所布置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的, 比如说:运动会入场式的队列、“五月歌会”的比赛、艺术节的发动组织、主题班会的召开等。班主任所布置的每一个任务, 她都可以不打折扣地高效率地完成, 并且每一次活动都能办得红红火火。诚然, 这一位同学是具备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而所有这一些活动, 没有一个是离得开同学的合作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90后”更加具备合作的意识及能力。

点评:所谓的合作, 某种意义上就是妥协, 建设性的妥协。相对而言, “90后”的性格中有了更多妥协的东西。他们知道有圈子跟大家保持关系很重要, 也很会组建圈子, 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一方面“90后”已经不像“80后”那样“独”, 从小他们的家长已经有意识地让他们更多地与其他的同学交往,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90后”和“80后”不一样,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 他们的父母是“60后”, 而“60后”是改革开放受益最多的一代, 是知识信息都相对都比较开放的一代。他们看了“80后”的成长过程, 对独生子女有很多见识和经验, 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这样, 对“90后”来说, 虽然同样缺少小伙伴, 但和父母沟通多, 从小他们就更能够理解成人社会的一些交易模式, 也会用成人方式思考和做事。这是“90后”“拟成人化”的特点, 讲究双赢和互惠。他们知道光想自己占好处不行, 一定要让别人都占点便宜, 这个便宜才能长久。

3. 他们具备更高的公民道德素质

出于环保以及节约成本等角度考虑, 国家正在以越来越大的力度推行“垃圾分类”, 以期对垃圾进行更合理的回收。然而我们从各种媒体上所听到的是这样的感慨:“垃圾分类咋就这么难?”我们知道简单的扔垃圾行为, 往往可以折射出市民的文明素质。那么在教室里实行垃圾分类可行吗?这一群“90后”的孩子能做到吗?

实践证明, 在实施“垃圾分类”的两年时间里, 班级里面的同学都可以将垃圾分成“不可回收”“纸张”“电池”“饮料瓶”这几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这一群“90后”的自觉行为。在班级里面还有专门的同学负责将这一些回收物进行专门的处理, 所得的收入充当班费。至今我的脑子里仍然记得这样一个和谐的细节:“C同学不小心将垃圾丢错了位置, 坐在垃圾桶旁边的一个同学立刻响亮地提醒:“小C, 你放错啦!”C同学听到以后立刻跑回去, 重新放好了垃圾, 两个人再相视真诚一笑。

点评:因为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个案, “90后”的公民道德素质常常为人所诟病, 而对其进行诟病的以“80后”为主, 对此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就我们的日常经验来说, 可以看到“90后”往往谈吐讲礼仪, 待人很大方, 很少看到他们插队买票, 见到公交车一拥而上。与其他几代人相比, 他们大多对于社会, 对于环境更多了一些关怀。在奥运会的志愿者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5·12汶川大地震”使他们眼里闪烁起了泪花, 在“限塑令”实施的时候他们拍手叫好。春秋时管仲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60后”的家长们在“90后”小时候就注重了对其行为习惯的细节养成, 如不乱丢纸屑, 不闯红灯等。这是其他各代都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推行在他们身上起到了一些效果, 他们读书的目的已经不再那么功利,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 注重别人对其道德素质的肯定。

三、启示

我们90后高中作文 篇5

火星文,非主流使我们的标志!

时尚,潮流一贯是我们的作风。

叛逆、任性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说实话、我挺骄傲我是90后的,有许多人也在羡慕着我们!可是也有许多人说我们是朽木、不可雕嘞!在学校,老师让穿校服,可90后偏偏不穿,偏偏套上那奇装异服踏入校园。没招了,老师家长偏偏让我们穿,那就穿吧!嘿、又搞出了新花样、在校服上做明堂,有的在后背上画上卡通人物,有的在袖子上写时尚格言,还有更牛滴。直接把油漆涂在上面玩涂鸦!哈哈。老师那我们没有招。其实并不是我们偏要这样,只是觉得这样比较时尚。远远看去,不也是一道校园风景线吗?为什么偏偏要追求整齐?整滴跟我们都是双胞胎似的!

别看我们头发拉了、烫了、染了、吹了。衣服亮了、多了、贵了、薄了。我们都不是坏孩子、尽管我们上网、打架、旷课。我们都不是坏孩子,虽然我们贪玩爱狂,却也知道为人要正直,做事要光明,讲义气,负责任。我们都不是坏孩子,所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都不是坏孩子,我们也知道前途重要,如果我们放弃学业,也是因为明了心不静、学不好、钱花了、不得好。我们都不是坏孩子,没人知道我们所受的煎熬,没人清楚我们内心的呼唤。所以我们学会了伪装。即使我们会在试卷上画猫猫,也会在前一秒后悔自己在上课睡觉。我们都不是坏孩子,我们只乞求一点点鼓励、一点点温暖,我们只想要一句安慰,一个拥抱。明天的路还很长,我们也想学习好,请不要一莫需有的罪名给我们扣上“问题少年”的帽子。我们都不是坏孩子,我们只是在给你们做陪衬,衬托你们的贤静、稳重。我们都不是坏孩子,我们的明天依旧精彩!

“ 80后”要得是效率,“90后”要得是速率。

“90后”高中学生 篇6

“80后”说,到了08年,我们都长大成人,嘿嘿,90后,菜鸟。

“90后”说,今年,80后都老了,嘎嘎,现在是90后的天下。

“80后”以韩寒等人为代表,一直活跃在70、60甚至50年代人的视线里。80一代所引起的关注浪潮尚未退却,90一代又浮出历史的地表,引起了新的关注高潮,他们被称为“世纪新贵”。而你作为90后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开始了“风口浪尖”的生活。

当“80后”走上讲台,“90后”正在读书。他妈的邂逅,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其乐融融,还是像“猫和老鼠”那样闹得“鸡飞狗跳”呢?

80后老师——史上最麻辣的老师

受宠环境:“4+2+1”。

生活条件:没有挨过饿。

娱乐水平:叮当猫、一休、葫芦娃、黑猫警长、连环画。

消费层次:爱名牌,形成了品牌观念。

尊师理念:可以反抗家长,一定遵从老师。

时间观念:偶尔守时,常常迟到。

学习态度:过了星期三,就是星期天。考试临时抱佛脚。

成熟指数:有点早熟。

抗压能力:稍显脆弱(像炸过的薯条)。

IN语:一切皆有可能。

悲观派:80后从师的六大漏洞

1.华而不实,自认为空前优秀,容易忽视前辈教学经验。

2.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不能做好学校、班级大扫除的指挥工作。

3.万事依赖电脑,缺乏日常的沟通能力。

4.缺少勇气和毅力。在长辈面前呼风唤雨,在学生面前畏畏缩缩。

5.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形成的自我轴心情绪,带到工作之中就是缺乏协作精神。

6.做事眼高手低,能给学生理想一类的东西,但是却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不到位。

小编插话:建议80后教师不耻“上”问,请资深的老教师进行“会诊”,来帮忙“打补丁”。打好补丁才无懈可击,轻松上阵。

乐观派:80后从师的三大优势

1.“90后”的学生好奇心强、知识面广,80后教师和他们一样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2.教师现已走下“神坛”,想做良师,先当益友。“80后”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适应新型的师生关系。

3.“80后”教师可以用火星文、“汗”语言和“90后”交流,并且通过QQ、MSN、博客、短信等各种形式与“90后”亲密无间地接触。

小编插话:真羡慕90后的学生们啊,有这么极富亲和力的老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请看悟空如何与唐僧斗智斗勇——

90后的“悟空法则”

1.看老师不顺眼,百度吧里闪一闪;看老师有点儿烦,学校论坛把身现。

2.你在讲台上讲话,我在下面接茬。

3.你和我是平等的。我无需怕你。

4.我有权向你提出问题(包括各种刁钻难题),你可以选择不回答,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也有权选择哄堂大笑或者交头接耳。

5.你可以叫家长,但我可以告诉你假号码。

6.我对你的形象要求很高,你穿得正式和我有距离感;你穿得随意、个性,那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7.我的字典里没有“不许”、“不准”,你得告诉我“为什么”。

8.如果你损害了我的90后情感,请你一定得向我道歉。

9.如果你被气哭别怨我,如果你被“投诉”别怪我。

10.差点儿忘了告诉你,我最喜欢恶搞,惹恼了我,就在给你的作业里夹蟑螂,在你的清茶里放泡面汤……

80后老师在想如何制服顽劣如猴的90后学生,90后学生在想,如何才能翻出80后老师的“五指山”。这样的老师邂逅这样的学生,能否共赢?

80、90都一样:谁的青春不轻狂

有专家指出: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表扬声中长大,是赏识教育下的一代。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被惯坏”的人、“遭质疑”的人。他们的青春都轻狂、叛逆,贴着聪明、时尚、个性、挑剔的标签。

当80后拿起神圣的教鞭,可能会面对和90后学生的校园PK。80后尚缺少社会转型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他们教学的过程中受90后给的挫折遭遇后,容易产生恐慌感、职业枯竭感、疲劳感,甚至萌生退意。此时就要求师生学习换位思考。特别是80后教师,更应积极理解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让学生信服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双方和谐相处。而90后学生应该学着体谅老师,给同样在成长的老师多些包容。

虽然80后老师和90后学生的冲突屡见报端,但是二者也可以“把酒言欢”,共同进步。

一个80后老师遇到叛逆期的90后,摩擦难免,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决。90后学生已经是孙悟空了,看看80后老师是只会念经的唐僧,还是如来佛吧——

麻辣师生的后现代校园生活

麻辣仙师1——喻老师(1985年生人,某私立中学语文教师)

喻老师形容自己是“新新人类”,身上别着卡,耳朵上挂着MP3,喜欢上网购物、吃零食、睡懒觉、“为了不熬夜而通宵”……简直是父母眼中无法无天的小魔王。

虽然喻老师在生活上可能“冒冒泡儿”,和自己的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怕自己与学生存有“代沟”。她觉得自己十分年轻,自然无法做到资深老师那样的老道,但是她可有通过一些时尚的事物、娱乐事件、歌词跟他们“亲近”,在这些方面树立自己的威信,成为一个“百事通”,让学生尽情“百度”。这样再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带到课堂教学的正轨里。喻老师坦言:“通过与学生接触,却发现他们听的歌曲竟然连自己都会发现新鲜。为了做到消除‘代沟’这一点,我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备课内容。好在自己的辛苦总算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这是让我十分欣慰的。”

同时,她很怕自己成为一个“亲切有余、经验不足”的老师,在专业课程上也对自己要求很高,她努力让学生对自己有“高山”的感觉。

喻老师的学生说:“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服气!”

麻辣仙师2——曾老师(1981年生人,北京某附中物理老师)

曾老师在众多“80后生手型”教师中,已经像一个老手了。曾老师一直无法忘记他第一次登上讲台的那种惴惴不安。但后来,他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曾老师在上学时一直是班里的体育健将。当了老师之后,索性加入了自己班里的体育社团。和班上同学一起参加和其他学校的足球友谊赛或者其他活动。忘不了,运动场上师生共同酣畅淋漓的打拼;忘不了,被汗水冲刷的青春的稚气的脸。体育运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曾老师成功地“打入”了同学内部。

曾老师说:“虽然我们是好朋友,喜欢他们的调皮,允许他们淘气地叫我‘曾大帅哥’,但我在学习上毫不给他们放松。有一次考试班上男生的成绩很烂,全班男生被我留下来批评到很晚,然后在考试中打了个翻身仗,一跃成为了年级好手。这些事情让我对我的90后学生充满了信心。他们充满创造力,自我而不冷漠,张扬而不缺少责任感,可能少那么点儿历史感,但绝对是可塑之才。我自己是80后,所以我理解他们青涩而张狂的青春。我们在一起很High。”

让90后心服口服的老师标准

张灵君(17岁,高三):我喜欢充满活力,讲课方式新颖生动的老师。

刘嫣然(15岁,高一):我喜欢幽默感强、公平的老师,并且要和我有共同语言,喜欢动漫。

等待夏天(17岁,高二):说话风趣,幽默。管得少。

李健(16岁,高一):我爱的老师一定得是健康快乐,不偏心的老师。另外,得有点儿时尚品位。

阿辉(13岁,初二):我赞的老师上课生动有趣,课下是“哥们”,讲义气,阳光帅气的老师。

小面包(某中学生论坛网友):我顶的老师一定是网络高手,熟悉各种聊天工具,有好几个太阳级别以上的QQ和超级QQ秀,而且熟练掌握了PS等技术活,还可以和我打打游戏……

一夜长大

——5.12带来的“大变身”

一直以来,80后和90后都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

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苟晓超,大学毕业后他本来有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途,但他立志从事山区的教育事业,2007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公考成绩,到偏僻的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任教。5月12日,当他第三次冲到顶楼去救班上的孩子时,教学楼的一根横梁砸了下来,就在生与死的一瞬间,苟晓超下意识地推出左右腋窝的两名学生,自己却倒在血泊中……这个只有9个月教学生涯的年轻老师,新婚才10天的新郎,生命就定格在了24岁。

袁文婷,26岁,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师。地震时,教室里的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清丽瘦弱的她,一次次地把学生从三楼抱下一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时,楼房完全垮塌。这位美丽时尚的80后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

周明,汤鸿,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他们都是在救出10多名孩子后牺牲。他们和地震中牺牲的其他年轻老师一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80后”的英勇无畏与崇高善良。

12岁的陈浩,为了救同学而深受重伤。他说:“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晏鹏,他所在的北川中学教学楼在地震时突然剧烈摇晃了几下,坐在窗边的晏鹏被甩出了教室,摔落在教学楼外,他爬起来之际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可身边没见一个同班同学。他没有逃生,而是立刻冲进教室,但刚喊出“地震了,快跑!”,就被突然垮塌的教学楼掩埋了。

赵美是高中生,家住四川广元。在地震发生后,她学会了关心家人。她愿意陪着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不愿去投奔亲戚,获得更多的安全系数。在身为公务人员的父亲老赵准备外出办公的那一刻,他被女儿拉住,女儿很认真地对他说:“爸爸,你一定要小心。”老赵点着头走出家门,不知何时已经有泪流下。

有了近20年教龄的赵老师是四川灾区某中学老师。地震发生后,她欣慰地发现,震后复课的这段日子学生们变得很自觉、很珍惜时间。他们处于暴晒在太阳底下的教室里学习,却从没有叫过苦。老师心疼他们,让他们注意休息,但这些学生却都说:“没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互相托付

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在大震灾中的种种表现让举世改观。但是表现是瞬间的,而成长却是需要时间和磨炼的。

80后教师对90后学生说:有人说我们是草莓一代,外表光鲜,一碰就碎。但自从我们走上教师的岗位,就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责任是天职,与年龄无关。我们出生在80年代,比你们“见多识广”,从黑白电视机到现在的液晶电脑;从用小勺吃的酸梅粉,到现在各种各样的冷饮冰糕;从粮票到现在的信用卡……但我们相信自己能行。我们在中考、高考中默默奋斗,这也是一种吃苦。这一点,你和我是相同的。

90后学生对80后老师说:有人说我们是果冻,貌似坚硬,实则“豆腐”。其实我们一直想拥有“真功夫”。我们不过写写火星文,说说时尚词语,那“汗”语言还是从你们80后兴起的呢。火星文也是中国汉字,就算你们看不懂,那也没辙,本来就不想让你们看懂。但是你懂了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也希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我们很在意你们的表扬啊!

“90后”高中生畸形审美观之我见 篇7

一、畸形审美观特点

我们先以许多“90后”所推崇的照片为切入点:

如题为“我的手受伤了”——经过PS的血淋淋的手, 整个画面阴郁、颓废, 还配以“用细绳勒住回忆的脖子, 刀落刀起, 剪一段酸涩给自己……”的文字;

题为“取暖”, 却是一对眼神空洞、赤裸相拥的少男少女——加以“我们喜欢用身体取暖”的火星体字陪衬;

“看着漂亮的我, 看着我那漂亮的眼睛”的照片中, 一个头发蓬松、眼部化着浓妆的女孩正对着镜头瞪眼撅嘴装可爱。[1]

诚然, 就其三张照片不足以代表整个90后的特点, 但通过实际调查可将其审美观大致归结为以下两点 (仅代表大多数, 少数除外) :

1、以忧郁低俗为美

部分“90后”心灵枯竭, 难以感受到生命更替、光阴流逝的自然之美, 推崇忧郁, 以低俗为美。如喜欢题为“我的手受伤了”“我们喜欢用身体取暖”的照片。这样充斥着忧郁气息的审美观与高中生的积极审美观大相径庭。此外, 他们大多喜欢阅读一些消遣性书籍, 如钟爱郭敬明疼痛小说中忧郁的文字、失落颓废的故事情节, 对高雅的古典文学却视而不见, 甚至称其太土。同时, 还自造让人费解的火星文 (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 , 这简直是对我们母语的亵渎。追求的审美观与自己身份和年龄背道而驰, 与我国民族风俗也格格不入。

2、以张扬个性为美

除推崇忧郁低俗外, 还一味追求外表的个性化:造型夸张 (头发蓬松、眼部化着浓妆) , 衣服上总有乱七八糟的洞 (衣不蔽体、拒绝穿校服) , 耳朵上常挂着耳机, 摇头晃脑地听着一些晦涩难懂的DJ音乐, 指甲上总涂满五彩缤纷的颜色。他们认为这才是个性时尚, 也唯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让人感到滥俗。正因为他们只刻意追求外表的夸张修饰, 忽视内在心灵美和气质美的培养, 不少网友不禁感叹时下“90后”的审美观已步入一种畸形的境地, 试问, 为何如此, 他们究竟处于何种社会背景?

二、畸形审美观背景

1、外来因素

当下中国信息资源繁杂, 经济全球化, 大众文化和多元文化严重消解了文化的精神实质, 降低了文化的人文含量, 造成“非人化”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90后”高中生相对年轻, 心中的因果概念缺少稳定性, 头脑中的非逻辑、神秘因素使他们极易随波逐流, 在四川新闻网上看到不禁使我汗颜的一则新闻--一位母亲痛斥自己女儿竟然常佩戴避孕套耳环。经记者调查在学校周围竟有许多以避孕套为饰品的专卖店。以前,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极力避免中学生接触避孕套;现在, 避孕套却成为学生触手可及的商品。可见低俗文化蛮横地侵蚀着“90后”的审美口味, 使他们的精神被无情地挤压着。“90后”所处这样的环境, 耳濡目染, 久而久之, 审美观相较80后也就更低俗了。

2、内部因素

除外来“文化陷阱”的腐蚀, 内部因素的驱使也不容忽视。时下“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 家长对其过分溺爱造成他们大多为利己主义者, 缺乏对他人的理解, 亲情观淡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既然21世纪给“90”后高中生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 那么我们不能一味责怪他们, 正如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说“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 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当务之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以引导, 那么何为正确的审美观呢?

三、何为正确的审美观

何为正确审美观, 诸专家、学者众说纷纭, 议论纷纷, 简而言之就是“内外兼修”。

首先, 注重外在美在所有美中仪表美往往先声夺主, 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追求那些符合自己身份、年龄、性别和体型特征的外在美。“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1) , 其实不加雕饰的天然美才是世间最珍贵的。高中生现风华正茂, 他们健康、活力、青春、阳光, 其实这就是美。可部分“90后”高中生并不明白这点, 而是亦步亦趋地赶潮流, 寻“非主流”, 装孤独忧郁, 却给人以东施效颦之感, 最终步入了审美误区。因此, 应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自己形体天然美为基础, 以不损害健康、增加美感为前提, 扬长避短, 适当美容。其实健康、活力、青春、阳光的他们没必要一味追求外表的夸张修饰, 简洁、大方、适体的校服, 同样能展现高中生独有的魅力;爱美的姑娘带一个精致的发夹, 帅气的男孩留着干净的短发, 脸上带着阳光的笑容, 同样能张扬高中生的个性。

其次, 外表美固然重要, 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 (2) , 真正的美在于美丽的外表同高雅的内在相得益彰。启发学生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要更注重内在心灵美的培养。这里所说的心灵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意志性格、气质风度, 泛指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2]总之, 正确的审美观不仅注重外在美, 更注重内在心灵美。

90后的“非主流”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烙印, 追求个性独特是孩子们的正常心理所驱使, 我们不应一味责怪, 就此, 转变其畸形的审美观重塑健康追求内外兼修的审美观的重任还得落在一线教师身上, 教无定法, 在此我也无法具体言说。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提炼“90后”高中生的特殊审美观特点, 简要剖析其产生背景, 并提出内外兼修的正确审美观。

关键词:“90后”,高中生,畸形审美观,正确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装无知网民痛批“90后”“非主流”审美观, 广元之窗, 四川新闻在线。网址:http://sichuan.scol.com.cn/sczh/20080330/200833051545.htm

“90后”高中学生 篇8

1.“90后”高中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1.1 个性张扬, 社会责任感不强。

“90后”高中生往往有思想、创新意识强, 也表现出任性、自私、个人主义严重、承受挫折能力弱的一面。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遇到问题容易情绪激动、行为失控, 处理问题方式过于偏激。“90后”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大都有懒惰的习惯, 在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校学习自觉性较差, 散漫成性, 生活和学习状态比较被动。“90后”学生的另一大特征是个性张扬, 只要一有机会, 就会把个性张扬出来。“90后”学生更多关注自己, 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1.2 权威意识淡漠, 平等意识渐强。

“90后”高中生往往表现欲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突出、性格叛逆、明显不像以前的学生, 对老师毕恭毕敬。他们不会轻易地接受老师的话, 敢于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90后”高中生头脑中没有老师思想中的条条框框;平等意识的追求、权威意识的淡薄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简单、绝对地服从在“90后”学生的意识中已经很难找到。

1.3 心智发展超前, 却容易受挫。

“90后”高中生出身于知识飞速变革的时代, 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发展几乎与他们的成长同步。电脑、网络是他们最好的伴侣, 许多学生空闲时间几乎都是在电脑上度过的。“90后”在网络世界里能够找到他们需要的友谊和任何资讯与游戏, 提前得到他们这个年龄段本得不到的知识与经历。他们在思维与情感上早熟, 一旦在现实中受挫, 就会表现得异常脆弱、孤寂与无奈。但他们视野更开阔, 心智发展超前, 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元, 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以往的学生。所以, 面对“90后”高中生, 班主任的管理更应注重技巧性和艺术性。

2. 对“90后”高中生班级管理的建议

2.1 互动体验, 构建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

虽然“90后”高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仍处于树立和发展阶段, 具有很大可塑性。崇尚自我的“90后”在社会生活中, 一旦对自我价值有了深刻理解, 就必然会升华人生价值。要让“90后”学生真正服从于道德规范, 就应引导学生达成对一定道德规范在理解上的遵从, 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主动精神。班主任一定要摒弃靠说教、灌输甚至外部舆论压力达到教育规范目的的做法, 可将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通过人际互动让学生从中不断反思, 不断感受、体验。班主任应利用各种形式如主题班会等, 给学生介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善思笃学等传统价值, 组织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大讨论, 通过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流行思潮等做出客观的评价端正他们的是非观念。班主任应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教育他们珍视自己的生命, 追求生命的价值, 进而关爱、尊重所有的生命, 以及培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情怀。

2.2 平等沟通, 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和理念。

面对具有独立行为和心理特点的“90后”高中生, 班主任不能只是简单地采取传统的控制式的管理方法, 而应摒弃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与“教师权威”的传统教育理念, 在管理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尊重、平等、民主的心态面对学生。例如, 可采取以下方法: (1) 民主制定班规。“90后”高中生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非常强烈, 因此由他们制定管理自己的班规, 有奖有罚, 条例分明。自己制定出来的班规学生往往不好意思不服从, 这样, 违反班规的学生接受教育和批评时会心服口服。 (2) 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为体现民主原则, 按照学号实行值日班长制度, 给每位学生做班级主人的机会。其职责不仅包括在班级日志上记录每节课的上课状态、作业完成情况、纪律情况和卫生情况, 而且要执行管理和督促的职责。学生可以在做值日班长的过程中体会班级管理的不易和乐趣, 从而增加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 利用网络实现平等对话和沟通。“90后”高中生生活在网络时代, 业余生活离不开网络, 班主任可合理利用网络, 让师生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对话与沟通。比如可以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 利用QQ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让学生做博客的主人, 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体会、班级建议,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班级, 而且能促进同学的互相理解, 更能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2.3 密切配合, 家庭、学校教育同步开展。

家长, 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外, 更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了解家长对学生的影响, 协调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要想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就必须与家长合力, 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双方紧密配合, 形成多向的立体教育网络, 避免班主任教育的单向性。班主任应将“90后”高中生在学校的学习、生理或心理的变化, 尤其是遇到的困难与家长一起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与家长弥补“代沟”所产生的误会。让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 出谋划策,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针对“90后”高中生从小开始就追求个性独立的特点,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开发学生“自我尊重”心理资源问题, 因为自我尊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应试教育、考试分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班主任应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除自身要与学生构建互相尊重的平台外, 还要深入协调学生与其他科任老师相互尊重的关系, 以及学生与学生间, 学生与家长间的互尊平台, 努力发掘学生“自我尊重”的心理资源, 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 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结语

面对“90后”高中生出现的种种问题, 班主任一定要摆正认识态度, 转变教育观念, 关注学生心理, 及时发现学生长处, 把开发学生“自我尊重”心理资源,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重点问题落实到实处, 并坚持不懈, 这样才能有效促进“90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波青.90后高中班级如何管理更有效[J].中国农村教育, 2011, (5) .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7.

“90后”高中学生 篇9

当前的高中生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 人们常用“90后”来形容他们。从年龄阶段来看,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 也是人格塑造的非常时期。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步成熟, 同时面临各方面的压力, 心理极易出现问题。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90后”高中生, 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网络的普及也使“90后”高中生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们不但享受着网络世界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和信息, 同时也面临着虚拟世界所带来的种种困扰, 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着“90后”的一代高中生。有学生在日记中用一段顺口溜表达了他及周围同学们的生活现状及心理的困惑与迷惘:竞争社会的“千斤顶”, 信息社会的“迷途羊”, 读图时代的“右脑人”, 升学竞争的“受害者”。“90后”高中生, 本该无忧无虑、快乐生活, 为何他们中的很多人却会或多或少出现心理问题呢?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呈现的是上海“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中日韩三国高中生身心健康联合调查, 问卷设计由韩国青少年研究院完成, 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1至3年级的在校生, 上海的数据取自卢湾和闵行两个区。本文将依据上海采集的数据来着重分析上海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其中, 在性别上, 男生占49.4%, 女生占50.6%;在年级上, 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为29.9%、29.9%、40.2%;在学校类型上, 普通高中占68.6%, 职业中学占31.4%。

三、调查发现

1. 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经历着更严重的负面情绪。

通过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上海市高中生的负面情绪的总体水平不高;不同成绩高中生的负面情绪有显著差异, 成绩为“下”“中下”“中”“中上”及“上”的高中生的负面情绪得分分别为40.88、33.42、29.04、27.30、32.92, 数据表明:认同自己成绩在班上属于“下”的高中生的负面情绪得分远高于其他成绩类型的学生, 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经历着更严重的负面情绪。

2. 负面情绪比较普遍。

当前上海市高中生有负面情绪的人并不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三成左右的学困生总是感觉到寂寞 (29.4%) 、忧郁 (33.3%) 、空虚 (29.4%) 、神经敏感而情绪不稳 (35.3%) 及紧张 (29.4%) 的负面情绪, 这些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14%的“中上”的高中生也会有“神经敏感而情绪不稳”“控制不住的积愤”及“想叫喊、扔东西”的负面情绪, 并且后两种情绪的比例还高于“中下”的学生。相比之下, 成绩属于中游的高中生的负面情绪相对较少。

3. 近七成高中生时常有精神压力。

通过分析可知, 有超过五成的上海市高中生时常有精神压力 (66.2%) , 其中超过八成的成绩偏下游的高中生会经常感到精神压力大或紧张, 而58%的成绩偏上游的高中生依然也会感觉到精神压力大或紧张。这一结果表明, 上海市高中生普遍存在精神压力较大的情况, 其中成绩差和偏差的高中生不但负面情绪更多, 程度更重, 而且精神压力也更大。

4. 三大压力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上海市高中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问题 (考试、成绩等) ”“自己的长相 (身高、体形、容貌等) ”和“毕业后的去向”。有意思的是有四成成绩差的高中生的压力源为“恋人关系”, 而有四成成绩好的高中生的压力源为“和父母的关系”。这一结果表明, 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将精力投向了谈恋爱, 而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受到父母施加的压力更多。

5. 高中生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与学习成绩存在差异。

根据调查发现, 上海市高中生最常用的发泄方式分别是“一个人玩 (玩游戏或听音乐等) ” (33.5%) “睡觉” (28.2%) 和“忍耐” (28.0%) , 这三种方式均属于隐忍型的应对方式。值得注意的是, 成绩偏下游的高中生更愿意采用“忍耐”和“吃东西”的方式, 其比例均为44.4%。

6. 成绩越好, 自我评价越高。

上海市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总体状况基本良好 (65.56%) , 并且不同成绩的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从平均分来看, 基本呈现出成绩越好, 自我评价越高的趋势。

7. 人际关系不够理想, 师生关系较差。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上海市高中生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辈关系、社会关系的平均得分偏低, 说明人际关系均不够理想:师生关系较差, 社会关系较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辈关系与学习成绩均呈现出显著相关。

8. 学业成绩与人际关系高度相关, 并呈马太效应。

从表2的第二列可以看出, 成绩为“中上”的高中生的亲子关系最好 (71.12%) , 而成绩为“下”的高中生的亲子关系最差 (47.75%) , 平均得分相差近25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表明, 当学生成绩排在最后时, 得到父母关注、理解、支持和引导最少;而成绩最好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如排名“中上”的学生, 表明父母对优秀学生的期待过高。从第二、三、四列的分值比较来看, 上海市高中生的师生关系和同辈关系基本呈现出成绩越好人际关系越好的趋势, 这表明上海市高中生依然面临成绩决定一切的局面:成绩好, 家长支持, 教师亲切, 朋友喜欢。

“90后”高中学生 篇10

这几年我们不停地接触着90后,我发现他们聪明,有自信,好奇心也很强,他们给校园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个性明显,当然也会伴有压力,在压力中往往会迷失方向,自我堕落,叛逆。如果缺少疏导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疾病。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完美的心理疏导,让他们的心理与生理一同健康成长。

一、心理孤独

90后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就是一根独苗,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是却缺少与外人的沟通。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可以跟朋友聊得很开心,谈得很合拍,但是却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话可说,这就是现在青年的孤独。他们缺少在现实中的交流,所以在现实中朋友很少。有时在沟通的时候,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却无法言语。解决方法:建议他们多阅读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如《交往的学问:适合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宝典》等。经常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问题,在分组讨论中既可以得出答案,又可以学会如何与朋友交流,如何在合作中取得共识。也可以去班级进行心理讲座。

二、自我放弃

他们在学习中努力着,却没有得到回报,往往在学习中迷失方向,从而放弃。理想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现实中的成绩往往不符合,学生的信心被磨灭了。这种负面影响会给学生们带来一些阴影,容易让他们放弃学习,从而进入生活的沼泽地。容易产生烦躁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学习上往往会自暴自弃,开始放弃学习,每天无所事事。解决方法:老师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在教学中经常鼓励他们,不要将目光只盯在尖子生上,其实后进生的发展空间很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现在需要改变,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这样就容易跟学生沟通,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抛弃的。学生很难接受来自长辈的指点,他们却很容易接受一个朋友的建议。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融洽力。父母不能一味地将孩子们的学习都归于学校,父母在孩子们学习中扮演的是鼓励者的角色,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父母的鼓励。同时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的楷模。

三、沉溺游戏

虚拟的游戏往往会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带来刺激。现在的90后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太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玩游戏,注意力往往会下降,将自己的心思放在游戏当中,听课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走神。面对新鲜的网络游戏,感觉是一种解脱,完全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现在的网络游戏中有的带有血腥,厮杀,色情等内容,会使学生迷失方向,走上邪路,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解决办法:孩子们玩游戏可以,但是要适度,要适可而止。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往往是在课余时间,老师们只能在学校中管理,绝大部分还是需要家长的管理。在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作为监护人必须进行观察并加以限制,玩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还要经常给孩子讲沉迷游戏的危害。在闲暇时间让孩子们多看看名著,将孩子们的目光转移到书本上,而不是留在网络游戏上。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完美地利用空余时间,又可以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

四、无知的叛逆

孩子们到了青春期往往会带有一点小冲动,当然有一股子冲劲是好的。要引导孩子们将这股冲劲放在适合的地方。有的孩子却经常与父母或老师吵架,不听劝告,反其道而行之,心中莫名其妙地会发火,打扮怪异,别人说与现实社会不谐调,解决办法:青春期的叛逆是每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我们且不可以用暴力来解决,需要的是用交流来沟通,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任由他们发展。每个孩子的叛逆都是他们无知的表现。我观察的几个案例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却又不肯听父母和老师的忠告,我行我素,最终是自食其果。

上一篇:国际法角度分析下一篇:无公害蔬菜产业